辣子 红了 -...

1
副刊 副刊 2020 9 7 日 星期一 20 20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rmrbpeople.cn 邮政编码: 100733 电话查号台:(010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 65368832 广告部电话:(010 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零售每份 1.80 元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 从平整的水泥地坝拾级而上,开阔的阶 沿上,满摆着 5 张宽大的八仙桌。八仙桌擦 拭得干干净净,幽幽泛着温暖的光泽…… 这是一栋飞檐翘角、三面走廊环绕、十 足苗寨风情的吊脚楼。午后阳光越过对面 高高的山峰投射过来,刚好照在大门正上 方的木匾上,“喜悦楼”三个黑色大字显得 遒劲有力。从东边数过来,大大方方,整整 5 间。如此漂亮的小楼,谁也想不到主人罗 元发,竟然是当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武隆区后坪乡是重庆 18 个深度贫困乡 镇之一。从地图上看,后坪乡位于武隆区 右上角,武隆、彭水、丰都三地在此交界。 因其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是武隆脱贫攻坚 的难点之一。而罗元发所在的天池苗寨, 海拔 1100 多米,位于后坪乡文凤村,因青壮 年流失,产业落后,一度成为“空壳村”…… 尽管罗元发会木工活,有手艺傍身,人 也勤奋吃得苦,但是收入仍然无法支撑家 庭开支。想起过去那些穷困的日子,大山 里这位满脸沧桑的汉子,说话的声音都变 得沉重起来。 如今不一样了。去年 4 月份,意气风发 的罗元发主动向村里提交了脱贫申请书“后坪乡党委、政府:本人罗元发,家 住重庆市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凤 村天池坝组,户籍四口人。 2013 年,我家 被确定为贫困户。 2019 年,我家开办了 ‘喜悦楼’农家乐,家庭收入为 60721.6 元, 人均纯收入为 15180.4 元。各项指标均已 符合脱贫标准,我自愿申请退出建档立卡 贫困户。望批准!申请人:罗元发。 2019 4 15 日。” 不到 200 字的申请书,罗元发反反复复 地修改。 今年夏天,罗元发都有些忙不过来 了。苗寨门口的游客中心工程开工建设, 3 月份开始,罗元发每天都去上班,一天 能挣 300 元。有时他也把一些小工程包过 来,那样一天就能挣到近 500 元。 不光这些,罗元发还在帮人经营农家 乐。得闲的时候,还种庄稼、搞养殖,内容还 不少:糯米包谷、高山洋芋、 10 多只羊、 40 只跑山鸡……客人来这里,除了能吃上绿色 蔬菜外,还能吃上正宗的土鸡与土鸡蛋。很 多客人走的时候,还会顺便买走一些。 顺着罗元发的手势往下看,坡下树林 里停靠着几辆从大城市开来的小轿车,小 轿车旁边,隐约显现出一排排琉璃瓦白墙 小屋。那是村里统一修建的农舍,村民们 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全部搬过去了。整个 苗池寨,干净卫生。山风从对面树林吹过 来,一片清凉。 2018 年,村里还成立了乡村旅游股份 合作社。罗元发家的 7 间房都租了出去,被 合作社统一装修,打造成了民宿精品。去 年底,光房子这一项的分红,他就拿到了 2.1 万多元,再加上打工和农家乐挣的钱, 一下子还清了所有债务。按照今年的行 情,总收入还会翻番,罗元发说到这里,信 心十足。 “请问, 218 号房间在哪儿?”一群打扮 时尚的游客拖着拉杆箱,正从月亮湖畔往 这边走来,一路上都撒下了他们嘻嘻哈哈 的欢笑声。 “这里!这里!”罗元发快步走下台阶, 迎了过去…… “矮点!矮点……”潘杰左手提着一条 板凳,右肩上扛着 —一、二、三、四,整整 四条板凳,从合作社大堂屋走出来,看见快 要顶住门楣了,有村民忍不住大喊起来。 但潘杰不慌不忙,蹲下身,小心跨过了高高 的门槛。 他是苗寨民宿第二十栋“如意阁”主 人。刚刚接到旅行社电话,晚上将有 15 游客要来吃饭。原本只有 10 桌桌凳的潘 杰,就来到了苗寨合作社,借了 5 桌。 顺着村寨洁净的石板路,一路向后山 方向,不到 200 米,就来到了半山腰上潘杰 的小院。一个快递刚刚送到的蛋糕,静静 地搁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上。今年 30 的潘杰有两个女儿,今天是大女儿 6 岁生 日。暑假这段时间,她们都住在高坪村岳 母家,早上出门的时候,女儿打来电话,一 再叮嘱,爸爸,晚上下班回来,一定要给我 买蛋糕,我们等着吃蛋糕哟!自从去年开 寨,潘杰是第一个回到“天池坝”的年轻 人。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城里搞餐饮,“跑 工地”卖盒饭。 “跑工地”,就是跟着工地转,工地到哪 里,他的“流动餐馆”就跟到哪里。一个煤 气罐、一台灶、一把刀、一个菜板,再加上锅 碗瓢盆和一辆三轮车,就是他的全部家 当。和建筑工人一样,他也住在工地上。 常年在外漂泊,风里来雨里去,挣不了多少 钱不说,还照顾不了家。两个孩子慢慢长 大,以前公路没有修好,孩子去上幼儿园 很成问题。虽然父母不说,但潘杰都看在 眼里。如今,从武隆到后坪的江后路等公 路都修通了,他和妻子一商量,带着在城里 学到的手艺,果断回到大山,一边照看孩 子,一边办起农家乐。 “没想到,开寨的头天和当天,两天时 间,就赚了一万多!”潘杰一边用抹布抹着 刚刚借过来的桌凳,一边笑着说。 厨房在小院左边坡下,是两间稍矮的 房间。进门右边靠墙的地方,堆满了南瓜、 土豆;厨房正中,白瓷砖铺就的灶台上霸气 地嵌入了三口锃亮的黑色大铁锅,一口大 锅里正炖着腊排骨,一口大锅里正红烧着 羊肉萝卜,还有一口锅里,请来的王厨师正 炒着回锅肉,灶膛里大柴块“呼啦啦”燃烧 得正旺,几个帮忙的村民忙进忙出,厨房里 热气腾腾,香味袅袅…… “按照我们这里的标准,土鸡、腊排骨、 羊肉和回锅肉,再配几个素菜, 10 多道菜, 一桌 320 元,很受游客欢迎!”一般旅行团, 从来到走,一共要玩 4 天。根据去年的经 验,潘杰清楚,今年 10 月份之前,游客会一 直不断。另外,潘杰的“如意阁”共计 700 平方米,租给合作社,每年的固定分红,就 3 万多元。 其实,潘杰的收入还不止这些。 2019 10 月,武隆区文旅委到寨上举 办培训班,潘杰和妻子都报名参加了。不 到一个月时间,夫妻俩学会了烧烤技术。 “现在很多游客来山上游玩,晚上的生 意很好,前两天忙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有 一天烤了 7 只羊、 8 只鸡、 5 条鱼,一天就收 入一万多元。”在导游的带领下,坡下石板 小径上,游客们一批又一批走来…… 另外,寨子广场那家奶茶店,也是潘杰 开的,连他都没想到,生意也是特别的好。 深山的夜,静悄悄,歌唱了一天的山蝉 也睡去了。 当月亮在对面山峰升起时,已是零点 过,潘杰启动他那辆买菜的面包车,驶出苗 寨,爬上沧后路,向高坪驶去,后座的蛋糕 散发着甜香…… “苗寨小课堂开课了!” 听说重庆城里的大学教授要来服务中 心演讲“脱贫励志”,村民来了,放暑假的孩 子们也来了。 但何祖华和他的三个孩子却没有来。 在文凤村,何祖华差不多是最后一个 递交脱贫申请书的。 那时候,何祖华带着他的三个孩子,还 住在河坝里,看似很近,但从坝里上来,要 走大半天。门前是大山,背后也是大山。 “不得行,脱不了贫!” 2017 年的冬天, 飘着雪,当村支书来到家中告诉他,明年要 争取脱贫的时候,何祖华呵呵一笑,自己先 泄气了。 “你看我的家,拿什么脱贫呢?” 其实,在骨子里,何祖华不仅有大山的 朴实,也肯干,吃得苦,在种庄稼之余,还背 砖、挑河沙、抬山石…… 2018 年底,村里政策来了。何祖华东 挪西借,凑足 1 万元,村里又出了 4 万元,修 建了集资房。当接过村支书交来的钥匙, 何祖华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看见村里的贫困户们陆陆续续都交了 脱贫申请书,何祖华也暗暗下了决心。随着 苗池寨旅游业逐渐兴旺起来,何祖华一边到 处打零工,一边养了跑山鸡,种了蔬菜,入合 作社的土地股也分红了。更让何祖华高兴的 是, 2019 年,他成为村里公益护林员和公路 养护员、清洁员,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 “卫生干净了,游客才会来!”从苗池寨 大门口到人头山下的观景台,再到乡上红 色革命博物馆,那条长长的、七弯八拐的水 泥路,是所有游客观光必经的路线。每天,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都能看见穿着黄色 背心的何祖华背着背篼、拿着扫帚,来来回 回扫路的身影。 演讲已经开始了,还不见何祖华的身影。 此时的何祖华,正忙着呢。 原来,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把山上的石 渣和泥沙冲了下来,撒得公路上到处都 是。何祖华正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在清扫公 路,装满一背篼,倒干净了,再接着来。 何祖华和孩子们扫路的情景,被三位 外地画家画了下来。几天来,他们一直在 寻找苍茫大山中的风景。一大早,他们背 着画架、提着颜料桶、戴着草帽经过老鹰嘴 时,看见了眼前的一幕,于是,他们果断支 起画架,画了下来…… 住寨上 住寨上 糜建国 糜建国 八月的乡村,雨水时不时 就来一场,艳阳抽空普照头 顶。风调雨顺的天气,是庄稼 人的欢喜,五谷庄稼的最爱。 走进自家的田里,最先看到的 是一行一行长得翠绿茁盛的辣 椒秧,织成绿毯,远远扯向天 边。秧子上坠满了一根挨一根 的辣子,青锥般的直畅顺溜,羊 角似的弯曲有致。尤其是红辣 子穿得一袭火色,在长菱形的 密叶间,煞是点睛醒目。而更 叫人垂涎三尺的是那一股独特 的生椒香,也以挡不住的诱惑, 迫不及待地窜进鼻孔。蓦地, 满脑子关于辣子的记忆,一下 子就从时光里浮现出来。 家乡就紧邻千河河套,那 里是湿地,是菜乡,也是辣椒 乡。这种青时下饭、红时调味 的大地恩物,遍布故乡的角角 落落,房前屋后。每年八月初, 期盼了大半年的辣子结果了, 长青了。它既是家家户户每天 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也是 主要经济作物。庄稼人生活劳 作,体力为先。辣子这东西,激活胃口,助长饭量。在本地,饭桌上再 金贵丰盛的菜肴,也抵不住一道辣子菜的引诱。青辣子夹馍,不管生 调热炒,都是众人的心头好;红辣子调饭,无论油水多少,从小爱吃到 老,一生都无法改变。 爱吃辣子的父亲,也是种植辣子的好把式。每年二月二一过,地 里就早早施了肥。三月深耕,整地打畦,趁着春阳旺天,下进种子,敷 上薄膜,灌一次饱水。没几天,银光闪亮的大棚里,就长出一簇簇淡 绿的辣椒苗子。到了四月,泥土酥软,地气渐升,清明节送来一场好 雨。辣子苗长到了一拃高时,起苗移栽,大水漫灌。五月除草培土, 六月施肥复灌。七月辣子开花了,清亮亮,一树银星,珍珠般地洒在 枝叶间。八月间,喝够了水肥的辣子苗,铆足劲头,一阵猛长。十几 天时间,辣子条就密实地挂满了枝杈。大个子的青辣子,足足接近半 尺;小个头的青辣子,也不甘示弱,抓住条枝,使劲朝下引体伸展。 头一茬长好的青辣子,新鲜而稀罕,到了集市,是人见人爱的抢 手货。不管阴晴,父亲每一天都会摘一筐青辣子,赶个早市,卖上一 个好价钱。油盐酱醋,顺便买了回来;家里的日用使费,有了着落;我 和姐姐、哥哥读书上学的费用,不再发愁。九月初,辣子全红了。河 滩热火朝天,人山人海。辣子的生腥味,既呛人,又让人喜。一家老 小忘记了劳累,从早到晚忙活在辣子地里。收好的红辣子,一筐筐, 一车车,被送进了烘炉,被绑成串儿,挂在房檐,吊在树杈。村子的上 空,天天都窜着辣椒味。欢天喜地的秋蝉,在辣椒香里成为乡村最嘹 亮的歌手。 父亲年年都种辣子,又向来勤俭持家,几年积攒,一砖到底的大 房盖了起来。青瓦红砖,看起来气派体面。红亮的戏匣子早晚就蹲 在窗台,爱唱秦腔戏的母亲,一边晾晒辣子,一边跟着节奏,自个哼 哼。她的开心,常缘于辣子又有了好收成。这房子,一家人一住就是 好多年头,到现在都结实牢固,立在村头,比高楼阔屋都有回头率:每 年秋季,房头上一串串绑好的线辣子,就挂在屋檐下,一串串包谷棒, 就吊在山墙上。正面的辣子墙,红红火火,侧面的包谷墙,金黄耀眼。 进门的过堂,至今还挂着父母在院子里翻晒辣子的照片。满额 头的汗豆子,都清清楚楚。就像我清楚地记得,三十六年前,也是一 个辣子成熟的丰收季,我和父亲正在河滩上摘辣子,村上的文书送来 了西安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是比当年辣子丰收还让全家人高 兴和幸福的事情。九月底,我搭上父亲为我找的一辆拉满烤辣子的 拖拉机,离开了辣椒乡,到了宝鸡。车上烘香的辣子味,陪着我,飘了 一路。 父亲开的那片辣子地,二哥接着种了十几年,一直都没丢。辣子 一成熟,我就回去。一进门,二嫂待客的那盘青辣子,就放在桌上。 生辣子夹馍,炒辣子夹馍,一连吃几天,都觉得没过饱瘾。回城时,二 嫂按照母亲那些年的习惯,总会给我摘上一筐青红辣子,捎上一瓶好 辣面子,嘱咐说:明年辣子红了,再回来! 吃清江三鲜面,自然要去清江镇。起 因是我们一群因学习聚在雁荡的人,被朋 友约到了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说是这三 鲜面极好,吃了就忘不了。对三鲜面,我本 来没有抱多大希望,以为就是普通的面。 面里不是牛羊肉,不是炸酱,不是辣子,就 是海鲜而已。 驱车十公里,到了清江。有了一条清 江,就有了清江镇。据说是 1994 年台风过 后,滩涂上留下了很多小海鲜。蛏子、跳 鱼、黄鱼、蛤蜊等等,别人看了,不曾多想, 独有一位姓孙的女子看了,就想到怎么用 它们烧面吃。她一番琢磨,创出新烧法,面 汤鲜美异常,于是挂起了清江三鲜面的牌 子。在店里的后厨,我见到了她,年约六 十,干瘦,精神。我见多了身形扎实、瓮声 瓮气的男厨师,看着眼前这位女子,不觉升 起一股敬意。 两个帮厨斩断蝤蠓,去其杂物,水龙头 下一淋。主厨下油,放进肉丝,切好的蝤蠓 就入锅了。没有放葱姜蒜!这有点出乎我 的意料。这样好吃吗?我只在心里疑惑, 没有说出口来。她用锅铲翻炒,刺啦刺啦, 再刺啦刺啦。之后,就倒进了酱油水,腾起 一股一股白烟。人就掩进了白汽里。我也 不得不退出了厨房。 三鲜面上桌了。放在眼前,还真的没 有看出特别。吃面先品汤,汤色如乳,给我 小小的意外。调羹提起,舀起半勺,轻抿一 小口,就在舌尖上刮起一阵旋风。于是脱 口而出:鲜!北京的面,多酱味;西部的面, 多牛羊肉味。而这碗三鲜面的味道,是海 给予的。待稍凉,再喝一大口。从舌尖到 喉咙再到心尖,是一种熨帖,更如一种安 慰。三鲜,名副其实。三,应该是多。但在 面汤里,所有的鲜集合为一种鲜,而且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七八个一起吃面的人,只 说“鲜”“好吃”。而搜罗所有的形容词,都 没法说出口来。于是只有用呼噜呼噜的吃 面声表达。 这碗面,完全来自大海。蝤蠓、蛏子、 跳鱼、黄鱼、大虾,在碗上堆着,冒着一个 尖儿。蛏子较多,个小,壳薄,说入口即化 是夸张,但入口即滑下肚,倒是真的。大 虾,亮着诱人的红。去皮,吃肉,鲜嫩得 很,似乎刚刚出水。跳鱼和黄鱼,都被油 炸过。主人说,这是为了锁住其味,若过 多参与汤里,则不鲜矣。的确,跳鱼是跳 鱼的味儿,黄鱼是黄鱼的味儿。尤其是黄 鱼,肉细,它的鲜就真是它自己的鲜。蝤 蠓最为突出,三鲜面的鲜味大多因之而 起。那白汤是蝤蠓体内的壳肉与水充分 交融后形成的,而且不加任何东西。吃蝤 蠓,更是享受。肉因汤而更美,吮吸入口, 比干蒸的蝤蠓更有味。最后吃脚,吃大 螯,觉得尖儿里都好吃。写到这里,还要 说一下蛋散。这蛋中裹了姜丝,因为浸了 汤汁的缘故,吃起来是带着鲜味的香,舌 尖上还留了一丝丝姜的辣。这或许也是 汤不放葱姜蒜的缘由了。 捞面,入口。筋道,有嚼头儿。朋友告 诉我,吃面用调羹,先舀一点汤,再挑几根 面条放在调羹里,然后再吃,则味道绝佳。 按照指点去做,面果然味道丰厚多了。口 感于我恰到好处,好得不觉得是吃面,会把 一根根面条当成一条条海里的鱼呢。桌子 上有辣椒油和醋。舀起一勺汤,放进一点 辣椒,红立时在白上晕开。送进嘴里,觉得 鲜味一点没减。似乎调出了另一种鲜。再 如法炮制,品尝醋味的汤汁,鲜味依然在, 只是被酸夺去了一些儿。边吃边喝,边喝 边吃,登时大碗见底儿,碗底是蛏子壳儿。 这时才知自己额头上有汗,鼻尖上有汗,后 背有一种大海涨潮的感觉。 陆陆续续有人来,交了钱等面。有的 明显是回头客,来了就坐,也不东瞅西看。 有一个身子很壮,从对话来听是附近开小 厂的,说每年来吃好多碗,每碗都吃了精 光。就是吃不够!他这句话激起了很多人 的共鸣。有的明显是第一次来,像我。斜 对桌是一对夫妻,和他们攀谈,才知道是上 海的。说自己就爱吃面,网上无意中看到 信息,说是三鲜面好吃,趁着来雁荡旅游就 跑到这里吃面。他们问我:好吃不?我不 假思索:好吃! 一个乡间的平凡女子,琢磨出来的食 物烧制法,能够飨乡邻、游人,又能富自己, 该是有滋有味的人生了吧! 清江三鲜面 王在恩 本版图片来源: 影像中国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Sep-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辣子 红了 - paper.people.com.cnpaper.people.com.cn/rmrb/images/2020-09/07/20/rmrb2020090720.… · 5 间。如此漂亮的小楼,谁也想不到主人罗 元发,竟然是当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副刊副刊 2020年 9月 7日 星期一2020

本社社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号 电子信箱:rmrb@people.cn 邮政编码:100733 电话查号台:(010)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电话:(010)65368832 广告部电话:(010)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元 零售每份 1.80元 广告许可证:京工商广字第 003号

从平整的水泥地坝拾级而上,开阔的阶

沿上,满摆着 5 张宽大的八仙桌。八仙桌擦

拭得干干净净,幽幽泛着温暖的光泽……

这是一栋飞檐翘角、三面走廊环绕、十

足苗寨风情的吊脚楼。午后阳光越过对面

高高的山峰投射过来,刚好照在大门正上

方的木匾上,“喜悦楼”三个黑色大字显得

遒劲有力。从东边数过来,大大方方,整整

5 间。如此漂亮的小楼,谁也想不到主人罗

元发,竟然是当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武隆区后坪乡是重庆 18 个深度贫困乡

镇之一。从地图上看,后坪乡位于武隆区

右上角,武隆、彭水、丰都三地在此交界。

因其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是武隆脱贫攻坚

的难点之一。而罗元发所在的天池苗寨,

海拔 1100 多米,位于后坪乡文凤村,因青壮

年流失,产业落后,一度成为“空壳村”……

尽管罗元发会木工活,有手艺傍身,人

也勤奋吃得苦,但是收入仍然无法支撑家

庭开支。想起过去那些穷困的日子,大山

里这位满脸沧桑的汉子,说话的声音都变

得沉重起来。

如今不一样了。去年 4 月份,意气风发

的罗元发主动向村里提交了脱贫申请书——

“后坪乡党委、政府:本人罗元发,家

住重庆市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文凤

村天池坝组,户籍四口人。 2013 年,我家

被 确 定 为 贫 困 户 。 2019 年 ,我 家 开 办 了

‘喜悦楼’农家乐,家庭收入为 60721.6 元,

人均纯收入为 15180.4 元。各项指标均已

符合脱贫标准,我自愿申请退出建档立卡

贫困户。望批准!申请人:罗元发。2019年 4 月 15 日。”

不到 200 字的申请书,罗元发反反复复

地修改。

今 年 夏 天 ,罗 元 发 都 有 些 忙 不 过 来

了。苗寨门口的游客中心工程开工建设,

从 3 月份开始,罗元发每天都去上班,一天

能挣 300 元。有时他也把一些小工程包过

来,那样一天就能挣到近 500 元。

不光这些,罗元发还在帮人经营农家

乐。得闲的时候,还种庄稼、搞养殖,内容还

不少:糯米包谷、高山洋芋、10 多只羊、40 多

只跑山鸡……客人来这里,除了能吃上绿色

蔬菜外,还能吃上正宗的土鸡与土鸡蛋。很

多客人走的时候,还会顺便买走一些。

顺着罗元发的手势往下看,坡下树林

里停靠着几辆从大城市开来的小轿车,小

轿车旁边,隐约显现出一排排琉璃瓦白墙

小屋。那是村里统一修建的农舍,村民们

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全部搬过去了。整个

苗池寨,干净卫生。山风从对面树林吹过

来,一片清凉。

2018 年,村里还成立了乡村旅游股份

合作社。罗元发家的 7 间房都租了出去,被

合作社统一装修,打造成了民宿精品。去

年底,光房子这一项的分红,他就拿到了

2.1 万多元,再加上打工和农家乐挣的钱,

一下子还清了所有债务。按照今年的行

情,总收入还会翻番,罗元发说到这里,信

心十足。

“请问,218 号房间在哪儿?”一群打扮

时尚的游客拖着拉杆箱,正从月亮湖畔往

这边走来,一路上都撒下了他们嘻嘻哈哈

的欢笑声。

“这里!这里!”罗元发快步走下台阶,

迎了过去……

“矮点!矮点……”潘杰左手提着一条

板凳,右肩上扛着——一、二、三、四,整整

四条板凳,从合作社大堂屋走出来,看见快

要顶住门楣了,有村民忍不住大喊起来。

但潘杰不慌不忙,蹲下身,小心跨过了高高

的门槛。

他 是 苗 寨 民 宿 第 二 十 栋“如 意 阁 ”主

人。刚刚接到旅行社电话,晚上将有 15 桌

游客要来吃饭。原本只有 10 桌桌凳的潘

杰,就来到了苗寨合作社,借了 5 桌。

顺着村寨洁净的石板路,一路向后山

方向,不到 200 米,就来到了半山腰上潘杰

的小院。一个快递刚刚送到的蛋糕,静静

地搁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上。今年 30 岁

的潘杰有两个女儿,今天是大女儿 6 岁生

日。暑假这段时间,她们都住在高坪村岳

母家,早上出门的时候,女儿打来电话,一

再叮嘱,爸爸,晚上下班回来,一定要给我

买蛋糕,我们等着吃蛋糕哟!自从去年开

寨 ,潘 杰 是 第 一 个 回 到“ 天 池 坝 ”的 年 轻

人。在这之前,他一直在城里搞餐饮,“跑

工地”卖盒饭。

“跑工地”,就是跟着工地转,工地到哪

里,他的“流动餐馆”就跟到哪里。一个煤

气罐、一台灶、一把刀、一个菜板,再加上锅

碗 瓢 盆 和 一 辆 三 轮 车 ,就 是 他 的 全 部 家

当。和建筑工人一样,他也住在工地上。

常年在外漂泊,风里来雨里去,挣不了多少

钱不说,还照顾不了家。两个孩子慢慢长

大,以前公路没有修好,孩子去上幼儿园

很成问题。虽然父母不说,但潘杰都看在

眼里。如今,从武隆到后坪的江后路等公

路都修通了,他和妻子一商量,带着在城里

学到的手艺,果断回到大山,一边照看孩

子,一边办起农家乐。

“没想到,开寨的头天和当天,两天时

间,就赚了一万多!”潘杰一边用抹布抹着

刚刚借过来的桌凳,一边笑着说。

厨房在小院左边坡下,是两间稍矮的

房间。进门右边靠墙的地方,堆满了南瓜、

土豆;厨房正中,白瓷砖铺就的灶台上霸气

地嵌入了三口锃亮的黑色大铁锅,一口大

锅里正炖着腊排骨,一口大锅里正红烧着

羊肉萝卜,还有一口锅里,请来的王厨师正

炒着回锅肉,灶膛里大柴块“呼啦啦”燃烧

得正旺,几个帮忙的村民忙进忙出,厨房里

热气腾腾,香味袅袅……

“按照我们这里的标准,土鸡、腊排骨、

羊肉和回锅肉,再配几个素菜,10 多道菜,

一桌 320 元,很受游客欢迎!”一般旅行团,

从来到走,一共要玩 4 天。根据去年的经

验,潘杰清楚,今年 10 月份之前,游客会一

直不断。另外,潘杰的“如意阁”共计 700 多

平方米,租给合作社,每年的固定分红,就

有 3 万多元。

其实,潘杰的收入还不止这些。

2019 年 10 月,武隆区文旅委到寨上举

办培训班,潘杰和妻子都报名参加了。不

到一个月时间,夫妻俩学会了烧烤技术。

“现在很多游客来山上游玩,晚上的生

意很好,前两天忙到凌晨三四点才睡觉,有

一天烤了 7 只羊、8 只鸡、5 条鱼,一天就收

入一万多元。”在导游的带领下,坡下石板

小径上,游客们一批又一批走来……

另外,寨子广场那家奶茶店,也是潘杰

开的,连他都没想到,生意也是特别的好。

深山的夜,静悄悄,歌唱了一天的山蝉

也睡去了。

当月亮在对面山峰升起时,已是零点

过,潘杰启动他那辆买菜的面包车,驶出苗

寨,爬上沧后路,向高坪驶去,后座的蛋糕

散发着甜香……

“苗寨小课堂开课了!”

听说重庆城里的大学教授要来服务中

心演讲“脱贫励志”,村民来了,放暑假的孩

子们也来了。

但何祖华和他的三个孩子却没有来。

在文凤村,何祖华差不多是最后一个

递交脱贫申请书的。

那时候,何祖华带着他的三个孩子,还

住在河坝里,看似很近,但从坝里上来,要

走大半天。门前是大山,背后也是大山。

“不得行,脱不了贫!”2017 年的冬天,

飘着雪,当村支书来到家中告诉他,明年要

争取脱贫的时候,何祖华呵呵一笑,自己先

泄气了。

“你看我的家,拿什么脱贫呢?”

其实,在骨子里,何祖华不仅有大山的

朴实,也肯干,吃得苦,在种庄稼之余,还背

砖、挑河沙、抬山石……

2018 年底,村里政策来了。何祖华东

挪西借,凑足 1 万元,村里又出了 4 万元,修

建了集资房。当接过村支书交来的钥匙,

何祖华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看见村里的贫困户们陆陆续续都交了

脱贫申请书,何祖华也暗暗下了决心。随着

苗池寨旅游业逐渐兴旺起来,何祖华一边到

处打零工,一边养了跑山鸡,种了蔬菜,入合

作社的土地股也分红了。更让何祖华高兴的

是,2019 年,他成为村里公益护林员和公路

养护员、清洁员,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

“卫生干净了,游客才会来!”从苗池寨

大门口到人头山下的观景台,再到乡上红

色革命博物馆,那条长长的、七弯八拐的水

泥路,是所有游客观光必经的路线。每天,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都能看见穿着黄色

背心的何祖华背着背篼、拿着扫帚,来来回

回扫路的身影。

演讲已经开始了,还不见何祖华的身影。

此时的何祖华,正忙着呢。

原来,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把山上的石

渣 和 泥 沙 冲 了 下 来 ,撒 得 公 路 上 到 处 都

是。何祖华正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在清扫公

路,装满一背篼,倒干净了,再接着来。

何祖华和孩子们扫路的情景,被三位

外地画家画了下来。几天来,他们一直在

寻找苍茫大山中的风景。一大早,他们背

着画架、提着颜料桶、戴着草帽经过老鹰嘴

时,看见了眼前的一幕,于是,他们果断支

起画架,画了下来……

家家住寨上住寨上糜建国糜建国

八月的乡村,雨水时不时

就 来 一 场 ,艳 阳 抽 空 普 照 头

顶。风调雨顺的天气,是庄稼

人 的 欢 喜 ,五 谷 庄 稼 的 最 爱 。

走进自家的田里,最先看到的

是一行一行长得翠绿茁盛的辣

椒 秧 ,织 成 绿 毯 ,远 远 扯 向 天

边。秧子上坠满了一根挨一根

的辣子,青锥般的直畅顺溜,羊

角似的弯曲有致。尤其是红辣

子穿得一袭火色,在长菱形的

密叶间,煞是点睛醒目。而更

叫人垂涎三尺的是那一股独特

的生椒香,也以挡不住的诱惑,

迫不及待地窜进鼻孔。蓦地,

满脑子关于辣子的记忆,一下

子就从时光里浮现出来。

家乡就紧邻千河河套,那

里 是 湿 地 ,是 菜 乡 ,也 是 辣 椒

乡。这种青时下饭、红时调味

的大地恩物,遍布故乡的角角

落落,房前屋后。每年八月初,

期盼了大半年的辣子结果了,

长青了。它既是家家户户每天

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也是

主要经济作物。庄稼人生活劳

作,体力为先。辣子这东西,激活胃口,助长饭量。在本地,饭桌上再

金贵丰盛的菜肴,也抵不住一道辣子菜的引诱。青辣子夹馍,不管生

调热炒,都是众人的心头好;红辣子调饭,无论油水多少,从小爱吃到

老,一生都无法改变。

爱吃辣子的父亲,也是种植辣子的好把式。每年二月二一过,地

里就早早施了肥。三月深耕,整地打畦,趁着春阳旺天,下进种子,敷

上薄膜,灌一次饱水。没几天,银光闪亮的大棚里,就长出一簇簇淡

绿的辣椒苗子。到了四月,泥土酥软,地气渐升,清明节送来一场好

雨。辣子苗长到了一拃高时,起苗移栽,大水漫灌。五月除草培土,

六月施肥复灌。七月辣子开花了,清亮亮,一树银星,珍珠般地洒在

枝叶间。八月间,喝够了水肥的辣子苗,铆足劲头,一阵猛长。十几

天时间,辣子条就密实地挂满了枝杈。大个子的青辣子,足足接近半

尺;小个头的青辣子,也不甘示弱,抓住条枝,使劲朝下引体伸展。

头一茬长好的青辣子,新鲜而稀罕,到了集市,是人见人爱的抢

手货。不管阴晴,父亲每一天都会摘一筐青辣子,赶个早市,卖上一

个好价钱。油盐酱醋,顺便买了回来;家里的日用使费,有了着落;我

和姐姐、哥哥读书上学的费用,不再发愁。九月初,辣子全红了。河

滩热火朝天,人山人海。辣子的生腥味,既呛人,又让人喜。一家老

小忘记了劳累,从早到晚忙活在辣子地里。收好的红辣子,一筐筐,

一车车,被送进了烘炉,被绑成串儿,挂在房檐,吊在树杈。村子的上

空,天天都窜着辣椒味。欢天喜地的秋蝉,在辣椒香里成为乡村最嘹

亮的歌手。

父亲年年都种辣子,又向来勤俭持家,几年积攒,一砖到底的大

房盖了起来。青瓦红砖,看起来气派体面。红亮的戏匣子早晚就蹲

在窗台,爱唱秦腔戏的母亲,一边晾晒辣子,一边跟着节奏,自个哼

哼。她的开心,常缘于辣子又有了好收成。这房子,一家人一住就是

好多年头,到现在都结实牢固,立在村头,比高楼阔屋都有回头率:每

年秋季,房头上一串串绑好的线辣子,就挂在屋檐下,一串串包谷棒,

就吊在山墙上。正面的辣子墙,红红火火,侧面的包谷墙,金黄耀眼。

进门的过堂,至今还挂着父母在院子里翻晒辣子的照片。满额

头的汗豆子,都清清楚楚。就像我清楚地记得,三十六年前,也是一

个辣子成熟的丰收季,我和父亲正在河滩上摘辣子,村上的文书送来

了西安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是比当年辣子丰收还让全家人高

兴和幸福的事情。九月底,我搭上父亲为我找的一辆拉满烤辣子的

拖拉机,离开了辣椒乡,到了宝鸡。车上烘香的辣子味,陪着我,飘了

一路。

父亲开的那片辣子地,二哥接着种了十几年,一直都没丢。辣子

一成熟,我就回去。一进门,二嫂待客的那盘青辣子,就放在桌上。

生辣子夹馍,炒辣子夹馍,一连吃几天,都觉得没过饱瘾。回城时,二

嫂按照母亲那些年的习惯,总会给我摘上一筐青红辣子,捎上一瓶好

辣面子,嘱咐说:明年辣子红了,再回来!

辣子红了

文锁勤

吃清江三鲜面,自然要去清江镇。起

因是我们一群因学习聚在雁荡的人,被朋

友约到了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说是这三

鲜面极好,吃了就忘不了。对三鲜面,我本

来没有抱多大希望,以为就是普通的面。

面里不是牛羊肉,不是炸酱,不是辣子,就

是海鲜而已。

驱车十公里,到了清江。有了一条清

江,就有了清江镇。据说是 1994 年台风过

后,滩涂上留下了很多小海鲜。蛏子、跳

鱼、黄鱼、蛤蜊等等,别人看了,不曾多想,

独有一位姓孙的女子看了,就想到怎么用

它们烧面吃。她一番琢磨,创出新烧法,面

汤鲜美异常,于是挂起了清江三鲜面的牌

子。在店里的后厨,我见到了她,年约六

十,干瘦,精神。我见多了身形扎实、瓮声

瓮气的男厨师,看着眼前这位女子,不觉升

起一股敬意。

两个帮厨斩断蝤蠓,去其杂物,水龙头

下一淋。主厨下油,放进肉丝,切好的蝤蠓

就入锅了。没有放葱姜蒜!这有点出乎我

的意料。这样好吃吗?我只在心里疑惑,

没有说出口来。她用锅铲翻炒,刺啦刺啦,

再刺啦刺啦。之后,就倒进了酱油水,腾起

一股一股白烟。人就掩进了白汽里。我也

不得不退出了厨房。

三鲜面上桌了。放在眼前,还真的没

有看出特别。吃面先品汤,汤色如乳,给我

小小的意外。调羹提起,舀起半勺,轻抿一

小口,就在舌尖上刮起一阵旋风。于是脱

口而出:鲜!北京的面,多酱味;西部的面,

多牛羊肉味。而这碗三鲜面的味道,是海

给予的。待稍凉,再喝一大口。从舌尖到

喉咙再到心尖,是一种熨帖,更如一种安

慰。三鲜,名副其实。三,应该是多。但在

面汤里,所有的鲜集合为一种鲜,而且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七八个一起吃面的人,只

说“鲜”“好吃”。而搜罗所有的形容词,都

没法说出口来。于是只有用呼噜呼噜的吃

面声表达。

这碗面,完全来自大海。蝤蠓、蛏子、

跳鱼、黄鱼、大虾,在碗上堆着,冒着一个

尖儿。蛏子较多,个小,壳薄,说入口即化

是夸张,但入口即滑下肚,倒是真的。大

虾 ,亮 着 诱 人 的 红 。 去 皮 ,吃 肉 ,鲜 嫩 得

很,似乎刚刚出水。跳鱼和黄鱼,都被油

炸过。主人说,这是为了锁住其味,若过

多参与汤里,则不鲜矣。的确,跳鱼是跳

鱼的味儿,黄鱼是黄鱼的味儿。尤其是黄

鱼,肉细,它的鲜就真是它自己的鲜。蝤

蠓 最 为 突 出 ,三 鲜 面 的 鲜 味 大 多 因 之 而

起。那白汤是蝤蠓体内的壳肉与水充分

交融后形成的,而且不加任何东西。吃蝤

蠓,更是享受。肉因汤而更美,吮吸入口,

比 干 蒸 的 蝤 蠓 更 有 味 。 最 后 吃 脚 ,吃 大

螯,觉得尖儿里都好吃。写到这里,还要

说一下蛋散。这蛋中裹了姜丝,因为浸了

汤汁的缘故,吃起来是带着鲜味的香,舌

尖上还留了一丝丝姜的辣。这或许也是

汤不放葱姜蒜的缘由了。

捞面,入口。筋道,有嚼头儿。朋友告

诉我,吃面用调羹,先舀一点汤,再挑几根

面条放在调羹里,然后再吃,则味道绝佳。

按照指点去做,面果然味道丰厚多了。口

感于我恰到好处,好得不觉得是吃面,会把

一根根面条当成一条条海里的鱼呢。桌子

上有辣椒油和醋。舀起一勺汤,放进一点

辣椒,红立时在白上晕开。送进嘴里,觉得

鲜味一点没减。似乎调出了另一种鲜。再

如法炮制,品尝醋味的汤汁,鲜味依然在,

只是被酸夺去了一些儿。边吃边喝,边喝

边吃,登时大碗见底儿,碗底是蛏子壳儿。

这时才知自己额头上有汗,鼻尖上有汗,后

背有一种大海涨潮的感觉。

陆陆续续有人来,交了钱等面。有的

明显是回头客,来了就坐,也不东瞅西看。

有一个身子很壮,从对话来听是附近开小

厂的,说每年来吃好多碗,每碗都吃了精

光。就是吃不够!他这句话激起了很多人

的共鸣。有的明显是第一次来,像我。斜

对桌是一对夫妻,和他们攀谈,才知道是上

海的。说自己就爱吃面,网上无意中看到

信息,说是三鲜面好吃,趁着来雁荡旅游就

跑到这里吃面。他们问我:好吃不?我不

假思索:好吃!

一个乡间的平凡女子,琢磨出来的食

物烧制法,能够飨乡邻、游人,又能富自己,

该是有滋有味的人生了吧!

清江三鲜面王在恩

本版图片来源:

影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