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为何对游客 又爱又恨 · 的旅游消费。...

1
2018 1800 10 2019 6 10 www.jfdaily.com MONDAY 2019 ”。 2019 ”。 10 80% ,“ ,“ ”“ :“ ”。 9 100 6 · :“ 6 。” 2 3 。“ 。” 2019 Amsterdam Partners2004 3 ”, ATCBATCB 2003 Kessels Kramer Kramer I AmsterdamAmATCB I Amsterdam2018 12 I Amsterdam2009 7 ”(The Truth About AmsterdamYoutube The O' Reilly Factor ”。 The Truth About Amsterdam”, ATCB ATCB ATCB 4 ”。 2030 4200 。“ 。” 2030 ”, ”。 2018 85 17 ”。 —— · ”, ”。 ,“ · · —— 2015 2017 ”、 2017 9 —— DS + R )、Hargreaves Associates Citymakers 130 V )、 ”。 2017 5 25 100 1200 1957 60 96 18 4 27 44% 4.8 2011 2012 2013 · ”—— DS + R Hargreaves Associates Citymakers 2009 —— 13 blagoustroystva”, 1000 V :“ 10 …… 。” DS + R · ,“ 。”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ul-2020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这个城市为何对游客 又爱又恨 · 的旅游消费。 要推广一个整体意义上的目的地,建立起 能吸引旅游者并易于持续宣传的目的地形象 至关重要。2003

◇ 搜城记 ◇ 这个城市为何对游客“又爱又恨”

作为欧洲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荷兰 2018年迎来各国游客 1800万人次,首都阿姆斯特丹作为文化名城亦接待了许多游客。

近年来,阿姆斯特丹在城市品牌塑造和营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游客数量增多给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困扰着当地政府和民众。

“过度旅游”有何危害?城市管理者应如何应对?阿姆斯特丹的案例或将带来一定的启发。

引领公共空间重塑,公园“牛”在哪

10 城事2019年 6月 10日 星期一

www.jfdaily.com

编辑:吴越 执行编辑:柳友娟MONDAY

东京

“适合川菜的大米”

据日本媒体报道,瞄准辛辣类亚洲民族特色料理的大米在日本受到欢迎。在日本“2019 四川美食节”上,产自鸟取县的大米“公主香”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其卖点是“适合川菜的大米”。

据报道,此前,东京都新宿区举办了“2019 四川美食节 ”。 两天时间内有 10

万人次到场 ,场面火爆 。活动现场 ,多家店铺亮出招牌菜式 , 红油鲜香引来众多食客。据主办方介绍,到场客人中 80%为日本人。

在以麻辣著称的众多川菜摊位中,来自鸟取县的稻米农户“田中农场 ”销售的新品种大米“公主香”受到了各方关注。报道称,“公主香”不仅有像爆米花一样的香味,还带有日本大米软糯的口感。

近年来,“正宗中华料理 ”“正宗泰国料理”等展现各地口味的菜肴在日本很受欢迎。四川美食节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川正道认为:“或许是在海外旅行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能品尝到旅游时吃到的当地料理”。

(摘编自:新浪财经)

西西里岛

被“遗弃”的古迹

意大利拥有大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文物古迹。但根据欧盟的统计数据,该国投在文化领域的公共资金在欧盟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

据外国媒体报道,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中部小镇苏泰拉旁边有一座圣马科山,山上陡峭的岩壁间有隐蔽的岩洞, 岩洞墙壁上装饰着五彩壁画。 该岩洞由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一世(公元 811 年—886 年)在公元 9 世纪命令僧侣修建,是世界上最早的山地礼拜堂之一。 岩洞内的壁画随时间流逝而逐渐被侵蚀。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岩洞没有受到任何保护,人们可以随意进出。

报道称,西西里岛上这个被忽视的角落只是意大利各地遭到遗弃的数百个考古遗址、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之一 。在距离圣马科山的岩洞约 100 公里外的地方,

有一处同样被植被覆盖的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采石场遗址,现在那里仍有许多散落在地上的石柱和柱顶。

欧盟研究员米莫·马卡卢索说:“在其他任何地方,这种古迹都会被改造成博物馆,吸引游客。然而,这一批公元前 6 世纪的珍宝正在我们眼前被毁坏。”他认为,保护古迹的唯一方法就是说服公共部门为这项工作投入更多公共资金。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巴黎

地铁空气需净化

近年来,巴黎地铁空气污染严重问题持续受到法国媒体、民众的关注。近日,巴黎地铁 2 号线大仲马站和城郊火车福煦站安装了空气净化测试机器。

大仲马站的空气净化器机身大字标注:我们尝试创新办法,为改善本站地铁的空气质量。但根据记者现场观察 ,乘客走过路过,少有人注意。

城郊火车福煦站场地大,安装有 3 台空气净化器。“我常在这一站乘搭火车,所以一进来就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机器轰鸣,但没有明显的文字说明。刚好前几天,

我看到新闻提醒大家注意今年的高温天气,所以以为这是空调。巴黎地铁夏季高温也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位受访市民表示。

据悉,法国地铁设备陈旧是引起地下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具体原因包括老旧机车刹车、排烟引起污染 、地下通风不良等等。法媒报道称,国营铁路公司曾尝试使用石灰吸附空气污染物颗粒、用水清洗隧道等,结果证明这并不是好办法。

还处在测试阶段的地铁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机器像磁铁一样吸附污染空气的细微颗粒,进行排污处理后再将它们释放。净化器还担负收集数据的重任, 记录地铁空气污染的变化值。

相关报告将于 2019 年底出炉。

(摘编自:欧洲时报网)

通过视频了解“真实的阿姆斯特丹”

为了做好城市品牌营销,阿姆斯特丹公共和私有部门早早地联合起来,共同出击。作为政府、企业和相关地区、组织共同的营销平台,

阿 姆 斯 特 丹 合 作 伙 伴 机 构 (Amsterdam

Partners)于 2004年 3月成立。该机构的中心任务是围绕阿姆斯特丹的独特定位,即“创意、创新和商业精神的融合”, 来推广和提升阿姆斯特丹大都市区的城市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 作为专业目的地营销组织,阿姆斯特丹旅游与会议局(ATCB)在推广阿姆斯特丹大都市地区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日常运营中,ATCB非常注重与各类赞助企业、 文化机构及政府部门等合作伙伴的协作,共同致力于增加阿姆斯特丹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消费。

要推广一个整体意义上的目的地,建立起能吸引旅游者并易于持续宣传的目的地形象至关重要。2003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力邀广告创意界领袖 Kessels Kramer 公司为城市设计宣传口号。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研究,

Kramer最终创作了“I Amsterdam”这一城市品牌。此后,该营销口号在阿姆斯特丹变得家喻户晓。 其字母雕塑被放置在城市游客密集的地方,如博物馆广场、中央火车站、会展中心及公园等。 有时候, 雕塑上还会有即兴的创作,比如在“Am”的头上戴一顶荷兰的王冠。

值得一提的是,ATCB和阿姆斯特丹其他合作伙伴都统一使用“I Amsterdam”的营销口号,

给居民、旅游者、会议组织者和商务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的是,2018年 12月,在获得市议会表决通过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前著名的红白字母标志“I Amsterdam”被拆除。当地媒体称,经过维修翻新后,字母标志将由荷兰各地巡回展出。

阿姆斯特丹城市营销的另一个成功案例展示了城市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化劣势为优势。2009年 7月, 一段名为 “真实的阿姆斯特丹”(The Truth About Amsterdam)的视频在著名社交网站 Youtube上广为流传, 这段视频由阿姆斯特丹的两位市民制作,目的是为了回击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政治脱口秀节目 The O'

Reilly Factor对阿姆斯特丹的评价。 在该节目中,阿姆斯特丹被认为是“堕落和犯罪的污水坑”以及“毒品泛滥的温床”。当时,两位阿姆斯特丹市民制作了专门的网站, 名称也是“The

Truth About Amsterdam”, 希望借此展示真正的阿姆斯特丹生活。

当这两位市民向 ATCB 讲述他们的创意概念的时候,ATCB 立即意识到这段生活化的视频将是吸引游客关注和消除人们对阿姆斯

特丹成见的好机会。 于是, 这段视频成为 ATCB

发起城市品牌营销活动的重要契机。

如今的阿姆斯特丹合作伙伴机构由监事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和契约合作伙伴 4

个部分构成, 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其中,监事委员会由阿姆斯特丹市长(担任主席)和来自本市不同行业的企业代表构成,契约合作伙伴主要是市旅游与会议局、市文化局、市港口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目前,该机构共拥有伙伴成员近百个,包括市政厅等政府机构、企业、大学以及相关社会组织,为机构运作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

由“旅游推广”转向“旅游管理”

游客太多也是烦恼。现在,荷兰决定喊“停”。

据媒体报道, 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此前发布的报告预计,到 2030 年,该国将面临每年 4200 万人次规模的游客潮。这不仅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 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困扰。“更多不一定意味着更好。”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在《2030年展望报告》中警告,该国旅游业“严重超载”,未来将把重点由“旅游推广”转向“旅游管理”。

在蓬勃发展的廉价航空和在线预订服务的推动下,2018年,人口 85万的阿姆斯特丹接待了上千万游客。这座城市以错综复杂的运河、数不清的博物馆、暧昧的红灯区,吸引着成群结队的

游客。

翻开这座城市的历史,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17世纪出台的城市综合规划。当时,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移民潮,阿姆斯特丹基于对城市的重新审视和研判, 开启了一项浩大的运河开凿工程。

以中心火车站为圆心,一条条弧形运河不仅让城市有了不断发展的依据, 也有效解决了交通问题。它们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让阿姆斯特丹成为闻名世界的“水城”。

然而,巨大的游客流量却破坏了城市原有的平衡。隐藏在街边的当地小吃被外地人开的改良餐厅所取代,服务社区居民的日用品店变成了针对游客的纪念品店。物价被旅游市场哄抬,生活成本不断提高。

而在更个人化的体验中,有着“世界自行车之都”称号的阿姆斯特丹,其自行车道变得不再适合骑行———为了绕开拥挤的人流,必须多骑几个街区才能到达目的地。

普通市民的生活也被不断打扰。阿姆斯特丹市民伯特·纳普的房子位于红灯区的一座小教堂和运河之间。一天晚上,一群英国小伙子打扮成“猫王”,在他家门口举办单身派对,闹腾到半夜。

这不是纳普第一次被夜半狂欢者骚扰。醉汉们对着他的盆栽呕吐,往信箱里小便,在门外扯开嗓子唱跑调的歌。

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察觉到社区退化的严重性。在柏林、在布拉格、在巴塞罗那,

市民开始用各种手段进行反抗,墙壁被喷上不欢迎游客的涂鸦,将二者的矛盾摆上了台面。而在

“沉浸式旅游”愈加受到追捧的今天,变形的城市也让游客敬而远之。从威尼斯“逃”至阿姆斯特丹的游客,抱怨这里正变成下一个“威尼斯”。

显然,“过度旅游” 已经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增长的旅游人口带来巨额回报,但也使得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中心区域空心化,人口向郊区转移。

全局性考量,制定限制措施

面对旅游业带来的高昂的经济附加值和城市形象的提升机会, 在真正的危机来临之前,没有城市可能选择主动退让。这种情况下,城市要如何拿捏好分寸?

一种思路是从旅游业本身下手。德国哲学家汉斯·马格纳斯·安森博格曾归纳出旅游业的一个悖论:每个人都想体验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旅游风格,其结果是,他们的旅游路线还是被手中的说明书和旅游文章主宰。这反过来影响城市旅游业开始趋同———在任何一个景点,餐饮为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而做了调整,商店里卖的几乎都是明信片和冰箱贴。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旅游方式,将游客分流至更多区域,这对带动城市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好处。例如,慕尼黑建立博物馆区、宝马世界等景点,就是为了疏散集中的旅客。

另外, 政府可以在城市规划上多做文章。比如在马来西亚槟城, 政府让民众充分参与讨论,

并划分了可开发和不可开发的区域。老式的南洋建筑被整体保护起来,并推动其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而当地居民也会有意识地对游客进行宣传,

加深其对当地的认同感。

当然,这种保护需要长远眼光。否则,就可能像布拉格、利物浦近年间做的那样,违反世界遗产名录的要求修建高楼。这会为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全局性考量上,阿姆斯特丹做出了新的尝试。在 2015年—2017年间,政府推出了“城市平衡”项目,小范围内进行包括提高商铺质量和多样化、让政策清晰化、试探城市极限,以及为商圈引进更多宽敞空间等四项试验。此后,有效的尝试将得以推广。

但无论如何, 一些限制措施仍是必需的。从去年开始,阿姆斯特丹限制边喝酒边骑行的“啤酒脚踏车”、赛格威平衡轮骑行和酒船游,禁止游船停靠在市中心, 禁止某些区域提供短租服务,

对公共场所醉酒、大吵大闹、往运河里小便、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处以罚款。红灯区观光游也将被叫停。除此之外,抑制虚高的房租和物价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目前,阿姆斯特丹已采取阶段性禁止短期租赁的措施,来稳定当地房屋租赁市场价格。

(吴越 综合自《青年参考》《环球网》人民网)

自开放以来,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扎里亚季耶公园持续引发各界关注。它为莫斯科市中心带来了一片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莫斯科人和游客到访。荷兰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在内的专业人士也对其称赞有加。

引领城市公共空间重塑,这个公园“牛”在哪?

“贴近自然的都市生活”

2017年 9月,位于莫斯科标志性建筑———

红场旁边的扎里亚季耶公园对公众开放。项目由 DS + R (纽约高线公司 )、Hargreaves

Associates 、Citymakers 三家建筑事务所共同完成。这座耗费 130亿卢布(约合 14.7 亿元人民币)建造的公园包含一条 V型空中走廊(名为“滑翔的桥”)、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甚至还有永远不会融化的地下冰穴。

有人说,扎里亚季耶公园为莫斯科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一个景色壮丽的场所,一个与众不同的景点,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一种“贴近自然的都市生活”。这是一个复杂的理念,它希望解决的是大自然和人文社会之间的共生关系。在那里,植物和人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 城市风格与乡村风格、 室内和室外之间创造出了一系列元素间的对比。古老的基塔格勒地区、红场的鹅卵石地特色与克里姆林宫里郁郁葱葱的花园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了一个既带有城市化特色,又具有大自然风貌的新公园。在公园的每个角落里, 游客们都能看到在俄罗斯境内的四种不同的地区景观:苔原、草原、森林和湿地。

2017年,开园仅 5天后,公园就有 25万人次到访, 第一个月就有超过 100万人次参观。

预计该公园每年会迎来 12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莫斯科上一次建造公园还要追溯到建于 1957年的苏维埃友谊公园,而作为 60多年以来的第一座新公园,扎里亚季耶公园不仅填写了公园建成史,也填补了莫斯科市中心地区公共空间的空白。

改造前面临巨大困难

从数据上来看, 莫斯科人并不缺少公共空间。 全市共有 96个公园,18个花园及 4个植物园,人均享有 27平方米的绿地公园,与同规模的巴黎、伦敦、纽约等都市相比遥遥领先。但莫斯科市中心却是由一座占据了克里姆林宫围墙外数百栋建筑、连绵不断的办公楼综合体构成。

根据俄罗斯斯特雷卡媒体、建筑与设计学院对于莫斯科的公共空间的研究,44%的居住在市中心区域的莫斯科人缺乏绿地,而中心区的人均绿地面积仅为 4.8平方米。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复杂的历史因素,扎里亚季耶公园这一创新性的公共空间在建造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2011年, 时任俄罗斯总统提

出在该地块为俄罗斯议会和政府建造一座大型办公楼, 然而最终没有落地。2012年初, 由俄罗斯建筑师联盟领导的一场公园设计竞赛无果而终, 城市建造者们最终决定学习美国纽约高线公园的模式,及其非营利组织“高线之友”的运营方式。2013年, 莫斯科市新总建筑师谢尔盖·库兹涅佐夫委任俄罗斯版“高线之友”———斯特雷卡研究咨询部门组织了第二场设计竞赛。最终,DS + R 与 Hargreaves Associates 组成的美国 团 队 以 及 莫 斯 科 城 市 设 计 咨 询 公 司Citymakers 共同组成的一个国际设计联盟提交的方案,成为获胜方案。

经过数次艰难尝试,扎里亚季耶公园落地显得尤为难得,其中,斯特雷卡研究咨询部门对于扎里亚季耶公园和莫斯科公共空间改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斯特雷卡研究咨询部门源自于斯特雷卡媒体、建筑与设计学院。2009年,莫斯科市

政府决定创建一个教育和娱乐平台———一个不是由传统的教育和政府机构衍生出来的平台,而是一个跨学科的都市设计讨论的场所。

通过针对公园的成功改建,斯特雷卡进而推动了莫斯科的公共空间重塑。位于莫斯科市郊的高尔基公园经过斯特雷卡学院的改造计划成功复兴、再获生机。随后,该项目的负责人又成功推动了莫斯科 13个公园的改建和整修项目, 以及更广泛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建。

城市变得更宜居

俄罗斯的建筑师们曾表示,俄语里并没有表达“公共空间”的术语词汇,最接近其含义的单词是 blagoustroystva,在英语里意为“改善”,更多指关于铺装和绿化、增加游乐场类的区域等。因此,

建成后的扎里亚季耶公园既是公园,也是城市广场、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休闲娱乐空间。

对于这个公园,游客、市民、建筑师的评价不尽相同。如今,每年有超过 1000万的游客来到这里,在公园中拍照留念。树木、草地和灌木混合的俄罗斯地域景观、 露天的新爱乐乐团室外剧场、

超尺度悬挑在莫斯科河上的 V形景观桥,这些令人注目的景致都是他们前来“打卡”的原因。同样地,这座创新的公共空间景观让许多莫斯科人感到高兴,甚至自豪。

然而,现在仍有不少人,从公园选址到建筑风格、从保护扎里亚季耶区到维护克里姆林宫的世界遗产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比之下,建筑师们似乎乐观得多。莫斯科市总建筑师库兹涅佐夫说:“这些公共空间已经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道路上、广场上和公园里的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我们比对 10年前的状态,莫斯科充斥着糟糕的交通……公园建成的确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而来自 DS + R 建筑事务所的查尔斯·伦弗认为,公园建成使得莫斯科市中心发生了变化,“城市比以往有更多的共享空间,街道不是总是在呼啸的车流的包围下,这让城市变得更宜居、安宁和开放。”

(吴越 综合自中国风景园林网、搜狐旅游、筑龙网)

鸟瞰扎里亚季耶公园 资料图片

阿姆斯特丹街景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