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重组五年发展纪实 ·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坚持科技兴企战 略,基于“装备智能化、调度信息化、项目 标准化”目标,大力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不

B3 2019年8月1日

本版编辑 赵雪峰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李孝佺 热线电话:(010)51895634 E-mail:[email protected] 建设纵横

工程管理

联合体中标时速 350 公里的潍莱高铁、结合 5G技术开发灯联网市场、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中铁智联网”系统……

中国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重组 5 年来,始终把握世界铁路“四电”技术前沿,在智能装备制造、工程软件开发、工程调度信息化、BIM技术应用等领域进行深度研究与应用,打造了汉十高铁、连镇铁路、梅汕铁路、蒙华铁路等一系列铁路“四电”精品工程,并围绕主业构建智慧城市、地下管廊、绿色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智慧铁路、智慧城市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蜀道添翼”到“陆地飞行”

浸润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支起源于“天府”蜀地、茁壮成长于江城武汉的电气化建设铁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凯歌,不忘初心。兰新、京广、京沪、沪昆、海南环岛、哈牡、汉十高铁……中铁武汉电气化人正以日行千里的速度茁壮成长,实现铁路电气化建设从“蜀道添翼”到“陆地飞行”的转变。

朝辞琼州白云间,天涯海角一日还,椰风海浪扑面来,钢龙飞驰万重山。在海南环岛高铁东段安全运营 4年之后,中铁武汉电气化人在海口、洋浦、东方、三亚,战台风、抗高温,钻隧道、爬高塔,与时间赛跑,与大自然抗争。颜春岭、荔枝岭、布山岭,高架鳞次、隧道相接,中铁武汉电气化

人采用紧贴站前战术,白天站前单位铺轨架梁,夜晚电气化人员立杆放线,克服艰难与险阻,成就了“海西速度”。

兰渝铁路广重段正线全长 352公里,北起四川广元、终于重庆,设车站 13座。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以兰渝铁路为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新型轨道连锁模拟装置、LED灯光岔区信号模拟盘、激光测量腕臂长度、桥打灌工具革新、自带动力轨行车等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专业实力。

建设者在兰渝铁路现场成立“四电”系统集成工作组,编制百万字的技术材料,成为集团系统集成工作“教科书”。

最美环岛亮品牌,征战兰渝建奇功。这两个项目积淀起的人才队伍、施组力量和双创成果,让改革重组仅一年的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从“匠心智造”到“引领未来”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坚持科技兴企战略,基于“装备智能化、调度信息化、项目标准化”目标,大力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在复杂恶劣环境下的施工能力。

“精细、精确、精准、精益、精美”,哈牡铁路电气化改造“五精”理念的推广实施让百年中东铁路再次焕发新生。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把技术变成艺术,把产品做成工艺品,按期安全优质完成哈牡高铁、哈牡电气化改造和哈尔滨站改造工程。

“工匠精神”带来的是品质保证:设备安装纵横误差 5 毫米以内,预埋螺栓间距误差 2 毫米以内;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小于 0.5 欧,主接地网埋深大于 800 毫米;混凝土浇水养护期不少于 7 天,当气温低至零下 5 摄氏度采取冬季施工法保证基础强度;45 度弧面基础施工法实现导角弧度标准统一、朝向一致。简单易行、具有很强 操 作 性 的 变 电 专 业 《作 业 指 导 书》 和

《工艺流程图》,群策群力编制的 《牵引变电 所 施 工 工 艺 标 准》《施 工 安 全 规 范 大全》,还有尚志变电所“姜峰工程”“叶丰华工法”……这群中铁武汉电气化人确保了建设品质。

有着“全国工人先锋号”美誉的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信号女子突击队,是信号行业最美工艺的传播者,也是科技创新的追逐者。现场划线打孔法改进成的模板打孔法荣获集团QC成果二等奖。集成化信号机模拟试验箱制作成型当年就创造经济价值 75万元,先后荣获中国中铁QC成果发布会十佳制片奖、铁路建设工程部级QC发布会一等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上下立体走线法、配线色彩区分法、配电箱体统一化、定制产品美观化等新工艺、新工法,精雕细琢出“运河高铁”的最美信号工艺。每一份荣 誉 都 来 自 中 铁 武 汉 电 气 化 人 的 点 滴 付出。信号女子突击队创新工作室已成为集团信号专业科技研发孵化地和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已经具备完善的铁路电气化及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设计、施工、制造、运维等成套技术,铁路“四电”年施工能力达 2000公里,并全面推进时速 350公里“四电”系统集成技术研发,致力于成为现代化绿色智能企业。

从“文化强企”到“梦想提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到世界首条环岛高铁,从“兰渝速度”到“汉十标杆”,中铁武汉电气化人步伐坚定、一往无前。

建设合创文化,打造一流企业。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已经成为集科研开发、设计咨询、投融资、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产品制造、商务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们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和新能源研究、装配化施工技术研究,高铁、磁悬浮、城市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研究,通过开展企校合作,集中力量挑战“高、精、尖”,发动群众创造“小、巧、细”,以众创激活企业发展,全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集团连镇铁路集合物联网时代的最高科技装备及最科学的管理理念,已经实现智能装备化、调度信息化、项目标准化,实现“互联网+”施工模式和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2019 年春夏之交,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路灯智能控制系统项目的投入使用,点亮东湖首条真正意义上的“智慧路灯”。从此,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牵手”5G 技术,开启智慧未来。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主导研发的城市道路智慧照明系统、高铁“四电”系统集成调度信息化系统、“中铁智联网”系统,正搭乘 5G“ 快 车 ”, 由 移 动 互 联 向 移 动 物 联 拓展,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致力于现代化绿色智能企业,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迈进新时代,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为智慧铁路建设插上腾飞翅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重组五年发展纪实■本报通讯员 贺玉琴

近日,在福厦高铁惠安段的一处施工现场,泵车罐车机械轰鸣,操作人员紧张忙碌,经过连续 22小时不间断施工,由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承担施工的福厦高铁 5标跨惠东快速通道连续梁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成为全线首座完成混凝土浇筑的支架现浇连续梁。

该连续梁上跨的惠东快速通道是惠安县城连接惠东片区的交通主干道,施工安全成为眼前的重要课题。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福厦高铁 5 标项目部针对支架施工安全,采用危大工程智能化监测系统,保障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可控。

运用危大工程智能化监测系统,管理人员通过后台即可查看现场支架的应力应变数值,及时发现安全风险源。对于安装在盘扣支架上的监测元件,项目部指定专人每天现场检查 2次,确保每个监测点的数据都能及时传输到云平台上。“我们对危大工程智能化监测系统进行了升级,将它与 BIM 技术结合,并在施工管理中全过程运用。”项目部二分部经理崔宁宁介绍,两种智能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将危大工程原有的粗放型管理转为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

监测云平台让管理精细化■本报通讯员 项 涛 腾 迪

近日,由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承担施工的常益长铁路 5标宁乡特大桥至沩水特大桥段正式破土动工。

该标段宁乡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长 4762.555米,跨越宁乡大道、石长铁路、青岛啤酒路、发展路、谐园路、蓝月谷南路等。该桥连续梁转体施工、挂篮悬浇施工、简支箱梁架设以及门式墩钢盖梁吊装,均需封锁既有石长铁路施工,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建设者迎难而上,积极进行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场、试验室等配套工程建设。

常益长铁路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湖南省 14个市州全部通高铁的目标,乘火车从宁乡到长沙约需 10分钟左右。

常益长铁路宁乡段开工建设■本报特约通讯员 文 雄 本报通讯员 黄晓梅 庄民群

徐州地铁2号线7标盾构施工两穿京沪线

近日,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承担施工的徐州地铁 2号线 7标盾构施工第二次成功穿越京沪铁路,这标志着该项目涉铁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朱小春

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公司首届“双选会”拉开大幕

日前,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三公司首届“双选会”拉开大幕,共有 25个项目部负责人参会,对各自项目基本情况以及优势进行宣讲。近年来,中铁十六局集团三公司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分条块、分层级建立企业后备干部人才库,为企业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陈 骞

近日,随着隧道掘进隆隆的炮声,由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四公司承担施工的玉磨铁路桥头村 1号隧道贯通,为后续隧道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

桥头村 1号隧道全长 1908米,是玉磨铁路全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进口紧邻昆磨高速公路,出口地形极为陡峭,地质条件复杂,全隧道为Ⅴ级围岩,施工难度大。

根据标段围岩情况及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判识成果,建设者积极尝试、动态调整,收集试验数据,在提升隧道整体施工进度的同时,为同等条件下的围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该项目以横向 3毫米的误差实现了隧道高精度贯通。

四公司承建的玉磨铁路 4标位于玉溪市元江县境内,线路全长 27.4公里,其中甘庄隧道、峨嘎山隧道、牙田隧道为全线重难点工程,隧道长度占本标段总长的 89.3%。

玉磨铁路桥头村1号隧道贯通■本报通讯员 张 鹏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在石家庄地铁施工以来,未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事故,单位工程一次性质量检验合格率达 100%。在 全 线 安 全 质 量 竞 赛 中 被 评 为 “ 优 胜 单位”,先后获得河北省建筑工程“安济杯”奖和石家庄市“兴石杯”奖。

在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二公司石家庄地铁项目部里,有一面安全质量宣誓签名墙。 誓词这样写道——我是一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石家庄地铁项目部员工。今天,我郑重宣誓:安全质量从我做起,遵章守纪,安全操作,文明施工,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安全底线,履行安全职责,恪守

“四不伤害”,强化标准意识,严防偷工减料,杜绝以次充好,提高施工质量,做施工安全人,做质量放心人,为家庭幸福保驾,为企业发展护航,弘扬铁军意志,传承工匠精神,守护中国制造。

在誓词下面,项目部经理聂元凯、党支部书记范维、常务副经理彭竟涛、总工程师胡立春等项目部班子成员和所有参建员工依次签名。

在安全质量宣誓签名墙前,笔者站立了许久,仿佛再次听到项目部员工那庄严洪亮的宣誓声。在誓词的字里行间,笔者看到了

他们干好工程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石家庄地铁 1号线二期工程被誉为是石

家庄市交通命脉工程。二公司参建员工从一上场,就把保障施工安全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他们制定项目安全质量目标:安全施工无人员伤亡事故;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向石家庄人民交出一项优质满意工程。

围绕这个目标,项目部自上而下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安全质量管理

保证体系,将安全质量目标分解到项目部的 每 一 位 领 导 、 各 业 务 部 门 、 施 工 作 业队 、 班 组 , 层 层 签 订 安 全 质 量 包 保 责 任状,把个人经济收入与安全质量挂钩,实行奖优罚劣。安全质量由过去的少数人管理变为全员管理,在项目部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质量、大家共同对安全质量负责的良好氛围,为保证安全质量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部针对地铁施工所承建工程的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安全质量培训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对所有参建人员,分专业、分工种、分岗位,进行安全质量教育。培训结束,项目部进行考试,发给合格者上岗证,并建立个人培训档案,独立编号,实行一对一管理。项目部规定:没有参加安全质量培训或安全质量培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项目部利用互联网建立了质量管理网络平台,组建了以项目部班子成员、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业队长、班组长、安全质量员等管理人员为主体的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微信群。安全质量部门和安全质量员每 天 对 项 目 施 工 环 节 进 行 安 全 质 量 巡 视和指导,根据检查情况,对现场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总结归纳,在微信群、QQ群中公布,加快了安全质量信息沟通和应急处理速度,全面提高了项目部安全质量工作效率。

在工地现场设立班前讲评台。每天施工

前,带班领导或现场负责人,针对工程特点,对当天施工安全质量事项进行现场再布置,并认真做好文字记录,参建人员签名,同时进行现场录像,在项目安全质量互联网平台和QQ群中发布。同时,他们坚持做到:实施“工前讲安全、工中查安全、工后评安全”制度;坚持工程质量自检、交接检、专业检“三检制度”;对施工中查出的安全质量问题,做到

“四不放过”,即不查清原因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有关人员不受到教育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罚不放过。

坚持样板引路。每项新工程开工,他们都要进行首件定标,等施工工艺、技术参数和安 全 质 量 注 意 事 项 确 定 后 , 再 全 面 进 行 推广。同时,项目部大力提倡“八个到位”,即资源配置投入到位、超前计划控制到位、施工方案预控到位、科技攻关技术支持到位、现场管理指挥协调到位、物资设备后勤保障到位、核算管理成本控制到位、员工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到位。

在加强安全质量软件建设的同时,项目部在硬件上也加大投入。他们在工地现场进行直播,并发送至云端。项目部班子成员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行监控和指导。

项目部员工坚持抓安全质量不放松,实现了最初承诺和目标。在竣工验收中,他们一次成功通过,被誉为是全线安全质量的一面旗帜。

本文图片均由薛云摄

7月 25日,两只寄居在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昌景黄高铁 3标项目部二分部多日的小雀鹰,终于搬进了他们的新家——安徽省皖南国家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7月 15日上午,二分部员工侯亚飞在驻地安徽省祁门县塔坊乡周边的原始森林进行测量作业时,发现两只不能飞的幼鸟,并将它们带回项目部。

因为祁门县是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原始森林中国家级保护动物较多。经过有关部门鉴定,两只幼鸟被确认为雀鹰,属全球濒危物种。安徽省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十分感谢昌景黄高铁建设者救助了这两只小雀鹰。

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昌景黄高铁3标地处皖南山区,管段北接黄山市祁门县,南连皖赣交界山区,管段内植被覆盖率高,生态良好。小雀鹰搬入新家的同时,广大建设者表示:“保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责无旁贷。”

濒危动物小雀鹰搬新家■本报通讯员 付 旺

签名墙前传来宣誓声■本报通讯员 王福洋

7月 26日,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承担施工的商合杭铁路北段接触网工程首次冷滑检测试验顺利完成,为联调联试提供了保障。图为冷滑检测试验现场。 施玉博 摄

建设动态

现场负责人在进行安全宣讲。项目部员工正在调试动力照明专业设备。

项目部施工的低压开关柜项目部施工的低压开关柜。。

项目部施工的区间电缆支架。

7月 24日,中缅国际通道大理至临沧铁路素有高水压隧道、高地热隧道之称的新华隧道出口至2号斜井段正洞顺利贯通,全隧正洞掘进突破11.3公里,剩余1公里,这标志着大临铁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

新华隧道全长 12.3公里,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小湾东镇境内。周边景色秀丽,壁立千仞,优美的自然环境背后,是铁路建设的艰辛付出。

2016年 1月,建设者来到这崇山峻岭之间,奔波几个昼夜却找不到适合的施工场地。根据图纸上设计的线路标高位置来看,基本上每个隧道作业面都是在陡峭的山腰上,距离既有公路垂直高差 1000 多米,有的甚至需要攀越悬崖才能到达,当地人称为

“猴见愁”,也就是说猴子遇见了也发愁。除了陡峭的地势,特殊的地质环境在有

30多年现场施工管理经验的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大临铁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梁太升看来,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新华隧道出口下方是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斜上方是储水量15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整个施工作业基本上是在水库水位以下100多米处进行,相当于顶着150亿立方米水的巨大压力,稍有不慎水就可能灌满整个隧道。为避免突泥涌水,我们采用地震波法、红外探水、瞬变电磁等多种方法做好超前地质预报,一边开挖掘进,一边用抗渗混凝土和钢架加固隧道,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项目部三工区经理赵凡说。

赵凡介绍,新华隧道处于横断山区水热活动带,洞内高温、潮湿,温度最高能达到40摄氏度以上,就像是一个“桑拿房”。为改善施工环境,他们使用自动岩温仪、红外测温仪等先进设备提前探测,采用两台 370

千瓦的超大功率风机持续接力送风,同时每天送 10吨冰块放入洞内,为施工人员降温,提高施工人员和机械作业效率。

在近 3年半的时间里,施工单位共开设 10个作业面,修建了 48公里的施工便道运输机械和工程材料,每天投入 1000多人昼夜不停地向前掘进。经现场测量,隧道出口至 2号斜井段正洞贯通纵向误差 9毫米、横向误差 13毫米,施工精度领先同类隧道建设精度。

大临铁路全长 202公里,是中缅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广大铁路大理站,跨越澜沧江、穿越无量山脉后到达临沧市,设计时速为 160 公里,桥隧占全线总长 87.25%,为国家Ⅰ级电气化铁路。大临铁路建成通车后,昆明至临沧 3小时左右可到达,对改善滇中和滇西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推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将起到积极作用。

大临铁路高水压高地热隧道建设取得突破■本报记者 郭薇娜 本报通讯员 何思远 杨 森

们全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