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自主學習 學生成為學習真主人 - FKYC · 2020. 3. 3. · 學生成為學習真主人 以前上學都是老師依書直說,學生吸收多少或許要從考試成績反映

學生成為學習真主人以前上學都是老師依書直說,學生吸收多少或許要從考試成績反映

出來,這種教學模式的利與弊,相信大家都有答案。近年,教育界倡議把教學的主導權由教師轉換至學生,教師則變為學習的促進者,這教學模式稱為「自主學習」。其特點是注重學生課前備課、課內展示和課後反思。粉嶺救恩書院作為第一批實行「自主學習」的中學,學生從每日的備課、反思及課堂展示中學得更深更廣,在課堂上亦更投入和積極。

  「自主學習」 的目的在使學生學懂學習。學生需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主導整個學習過程,如了解自己的學習需要、訂下學習目標、選取合適的學習策略和評估學習成果。校長邱潔瑩表示:「自主學習可說是一種終生技能,學生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建立一套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未來學習還是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在學與教上,教師的工作不再單單是講授知識,而是因應課堂內容和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活動和方法,使課堂能緊扣學習重點,並能處理學生學習的難點,使學生能從參與中,對課堂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對學習更有信心。  以粉嶺救恩書院為例,於二〇一二年成立「自主學習促進小組」,由不同學科老師組成,其中包括張寶芝副校長、譚愛美老師、潘淑君老師、黎淑嫻老師及黃華駿老師五人。他們深入檢討學校過去十多年的自主學習策略,發現雖然「備課」及「反思」已漸見成效,惟在課堂上還可多讓學生展示個人學習成果,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他們遂決意變革課堂的學習模式,借鑑各地的自主學習課堂經驗和參考教育專家有關自主學習的著作,發展出一套校本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現時,學校已在中一至中五級全面推行自主學習,下一學年更推進至全校六個年級。

設計學習框架帶出課題重點  有友校老師觀課後分享,自主學習課堂的靈魂繫於「導學案」。老師教書有教案,學生學習也該有學案。導學案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材料。學科老師按課題設計學習單元的框架,學習目標與要求均列明在導學案上,以便學生有方向地備課。導學案以A.S.K.(Attitude態度、Skill技巧、Knowledge知識)為核心,學生須在課堂前完成備課,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備課所得,並與同學討論切磋,提出疑問或補充更正。通識科譚愛美老師表示:「我們會就着不同議題設定學習目標A.S.K.,緊扣課題的學習重點。我剛上的一課是探討政府的民望支持度與社會出現示威次數多少的關係,這課的學習目標A是培養學生成為理性的公民、S是要學生運用基本統計知識和分析數據技巧、K則是要學生認識兩者的關係。我們鼓勵學生互相討論、充分聆聽和梳理不同觀點。從以往的課堂所見,我們發現學生未能把兩者的關係具體描述出來,所以我們就針對這難點在導學案中加入提示。」這正是老師們結集各地的觀課及本地的「課堂研究」培訓所得,將有限的課時用來處理最有價值的學習內容。

  在自主學習促進小組的帶領下,該校成功確立了具校本特色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五位教師早前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5/2016)頒發嘉許狀,以表揚他們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卓越表現。張寶芝副校長認為,課程領導取得成功,關鍵在於重視團隊精神。學校老師彼此有着共同想法,才能推行課程變革。  該校近年也屢次獲邀到不同中小學主領自主學習講座及工作坊,本學年更參與香港大學師訓課程與準教師分享自主學習課堂。

分享自主學習成果  該校經常鼓勵不同的持份者觀課,以創設機會,讓教師可與同儕交流自主學習的經驗和心得,促進彼此在教學上的專業發展。要使自主學習成功推行,家長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該校會在新生家長日安排自主學習課,讓家長認識自主學習的理念和課堂學習模式,部分家長更有機會與學生一起匯報及點評,體驗學習的樂趣。

檢視一天的學習經驗  該校的上課時間表也與眾不同,學科上課時間安排於上午時段,下午時段其中一個重要課堂,便是備課及反思。 每科老師都會在課堂完結前給學生反思問題和下一課的預習題目,學生會在下午的備課及反思時段藉回答反思問題,梳理上午各堂的學習內容,沉澱一天所學的知識,並為明日的課堂作好準備。張寶芝副校長稱:「自主學習十分強調學生的自覺性,須為學習負上責任,管理自己的學習節奏。」

引導學生開拓知識  該校由課室配置以至課程安排均考慮到學生在自主學習模式下的需要。學生座位以小組安排,每組由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組成,目的是讓學生在小組中發揮互助,以強帶弱,一同成功。學生在課堂討論時,會用粉筆在小黑板總結組員的觀點,然後向全班匯報,老師會在此時引導其他同學提問、討論和補充,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思考力,把內容教得更深更廣。課堂所見,學生的參與度甚高,紛紛舉手或主動站立搶答問題,學習氣氛積極。在數學科潘淑君老師的課堂,學生各自手握一個答案紙牌,在回答問題時,全班同學舉起自己的答案牌,讓老師了解各個學生的答案。潘老師表示:「運用答案紙牌可讓老師在學生展示結果時,一眼便能看清楚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了解他們是否掌握有關知識,以便老師可以即時糾正當中的錯謬。同時,亦能有助營造互動的學習氣氛,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自主學習

家長意見

中四 張穎嘉家長「有次參加學校觀課,看見學生站起來答問題,顯露一副自信的樣子。女兒說『因為我們需要事前備課,掌握了今天所學的內容,便有信心回答問題。若答對,便證明我們的準備沒有白費!』我聽了以後,覺得自主學習能培養學生正面的想法,改善他們的學習態度。」

中二 鍾書悅家長「作為家長當然希望子女獨立,恰巧自主學習正好培訓他們懂得思考,遇到任何事都會自己嘗試解決。在學習方面,她亦培養出自律和自學能力。有時候,她會主動放下電話去溫書。這樣子,家長已經很滿足。」

學生心聲中四 鄭禧彤同學「以前上學有種為讀而讀的感覺,沒有學習目標和方向。升中後,自主學習課程改變了我的學習心態和動機,身邊的同學亦帶動了我,同學間互相合作,令彼此更有自信地學習,課堂亦變得更有趣味。」

中五 林東源同學「自主學習課程主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尋找解決方法的能力。總結過去四年,我培養了自學習慣,我現在會自學英文社評,從視頻網站獲得資訊,循序漸進有系統地學習。我會借鑒學校的教學模式,先找出學習重點,再定下目標自學。」

中五 岑安如同學「升中以來,我們在課堂上都是以小組形式,一起學習。小組學習的好處不再是單打獨鬥,更講求集思廣益,不同組員都會有其獨特的思考角度,有助其他組員跳出框框,擴闊思考層面。」

自主學習課程成效獲受肯定

■(右起)潘淑君老師、黎淑嫻老師、譚愛美老師、張寶芝副校長及黃華駿老師。

■(前排右起)黎淑嫻老師、張寶芝副校長及黃華駿老師;(後排右起)潘淑君老師、譚愛美老師。

■張穎嘉家長(右)及鍾書悅家長(左) ■(右起)鄭禧彤同學、林東源同學和岑安如同學。

  「有時候,教了並不等於學會了。成功的課堂除了教學的基本法則外,更要配合有系統的教學材料、課堂組織、思維訓練等才能使學與教相得益彰。藉此建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與學生共建師生互動的課堂,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邱潔瑩校長說。

■中一家長會 ■台灣教師發展活動 ■評課會議

Supplement特刊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 AXX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