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一波三折等来救命心 医生克服困难完成高难度手术 强劲心脏在女 … › pc › attachment › 202007 › 03 › 93… · 移植手术最迫切的问题,就

重磅

�关山站 51118457��傅家坡站88012215��街道口站87750323��钢花站86538591���白玉山站86419995��红钢城站 51770579��郭茨口站84620319��钟家村站84778609

2020.7.3�星期五责编 肖名远 美编 黄达 A05跨跨国国接接力力 重重获获 生生心

“从一台到两台,人工心脏已经超负荷运转 10 个月,这在医学上已经是奇迹。 ”董念国教授说,日本专家前期的精心救治, 为玲玲后续的心脏移植创造了条件。

玲玲抵达协和医院后, 董教授带队反复评估、讨论病情,一致认定移植手术刻不容缓, 这是她活下来的唯一希望。 通过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 将玲玲等待级别优先。

移植手术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心脏供体从何而来。

6 月 16 日, 转运后的第 4天, 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紧急联系到一颗供心, 并做好当日手术准备。 在手术室,董教授对供心进行造影检查, 发现心脏

的大血管存在问题, 这对移植后的恢复是巨大的隐患。

综合评估后,只有放弃手术,继续等待下一个供体。 但多等待一天, 对于玲玲来说意味着多一分危险。

6月 19 日, 心外科团队再一次等来好消息,湖南有一个供心,与玲玲高度匹配。 可是,玲玲病情突然出现变化,高烧 39℃。“发烧是人工心脏辅助患者最忌讳的。 ”董教授很着急,这很可能是菌血症所致,如果不控制住,很有可能要了玲玲的命,强行手术风险极大。

专家们决定, 换心手术暂时延期。 董教授坦言,患者如此重的病情, 还能不能等到第三次供心机会,他心里压根没底。

一波三折等来救命心 医生克服困难完成高难度手术

强劲心脏在女孩胸腔有力跳动□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迅 通讯员 王继亮 聂文闻 刘坤维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王永胜

生命之光奄奄一息,抵达武汉的玲玲换心手术迫在眉睫。 6 月 25 日,协和医院以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为首,二十余位专家齐心协力挑战极限,顺利完成这场等待了 10 个月的心脏移植手术。

作为全球最长体外双心室辅助(Bi-VAD)桥接心脏移植患者,玲玲目前恢复顺利。 昨日,她在 ICU 病房一脸笑容,努力尝试自己进食,并在床边活动锻炼。

手术当天,日方专家通过视频观摩了这场高难度手术。高味良行教授在得知手术成功后,松了一口气。他说,很高兴看到中日携手的生命接力结出硕果,敬佩中方医生的专业技术与敬业精神。

端午节当晚,心脏大血管外科李平、胡行健、张菁、王慧华四位参与转运的医护坚守在病房一夜,ECMO 机器随时战备, 让大家宽慰的是,玲玲的循环慢慢稳定。

术后第二天,玲玲开始锻炼呼吸;

术后第三天,成功拔出气管插管;

术后第五天, 恢复自主进食;

至昨日,玲玲循环、呼吸稳定,能够正常进食,并在床边自行活动。 董念国说,后续她还有抗感染、 抗排斥等关卡要闯。

看着玲玲一天天好起来,医护人员开心不已。“这个女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多难, 脸上都挂着温暖的微笑,令人感动。”李平说,大家都心疼她, 只要看着她能好起来,比什么都幸福。

女儿的重生,也让玲玲的父母感慨万千。 妈妈说,她和丈夫放下了工作,全身心陪伴

女儿治病,为凑齐转运和治疗的费用,还卖掉了山东老家的一套房子,但费用仍有很大缺口。 目前,夫妻俩在武汉一边陪伴女儿, 一边想办法筹钱。“无论多难, 我们都要和女儿一起熬过去。 ”她说。

“生命所托, 即使再难,医生不能轻易说放弃。 ”董念国教授感慨, 此次跨越国界生命接力的成功, 是中日两国民众患难与共、 用爱守护生命的又一生动写照。 这背后凝聚着两国医护团队的精心准备, 以及高水平的医疗救治力量, 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15 时, 协和医院麻醉科武庆平教授带队开始麻醉。他说,这次挑战前所未有。 而同台的董念国教授也感慨“难度远超预期”。

两台人工心脏共有 4 根管道,穿过玲玲的胸腔,与心脏大血管相连。 董念国教授说, 管道在体内走向错综复杂,又与胸腔组织长时间相互包裹, 导致胸腔组织脆弱、粘连严重。

“这是第四次开胸手术,很可能发生大出血、 脑栓塞、感染等危险。 ”董念国教授说,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世界罕见,难度极高。

移植手术第一大关,是体外循环模式转换。 李平说, 患者一直是密闭式体外双人工心脏, 它无法支撑手术,必须“切换模式”,过渡到开放式的体外循环模式 , 依靠更强大的系统维持稳定。

第二大关,是体内交错的管道。玲玲胸腔内组织粘连十分严重,加上 4 条人工管道在胸腔内交错布局,主刀医生很难辨别。

第三大关,是解除粘连,分离包裹心脏的 4 条管道,并切除病变心脏。 开胸的每一步都是“步步惊心”,稍有不慎, 就可能导致重要脏器

损伤及大出血。 董念国说,从开胸到心脏显露共用了一个多小时, 而一般的病人只需要 15 分钟。

在切除病变心脏后,董教授为了将较大的心脏放进胸腔内, 将玲玲的心房及主动脉、 肺动脉做相应匹配的裁剪,最终成功置入心脏,并小心进行血管吻合。

经过心外科、 麻醉科、手术室、ECMO 团队二十多位专家近 7 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后,一颗强劲而有力的心脏在玲玲体内重新开始跳动,手术圆满成功。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玲玲父母,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等待心脏供体期间,协和医院心外科 ICU 张菁医生调整抗生素用量,一步步控制住玲玲的感染症状; 而李平医生如踩钢丝一般,调整人工心脏稳定病情……心外科团队日夜守护,为后期手术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6月 25 日, 医护人员准备了礼物,正准备陪玲玲在病房过端午节时,意外收到了好消息。 器官移植分配系统显示,当天有两个适合玲玲的供心,一个在武汉,供体为女性;另一个在广州,供体是男性。

二选一, 哪一个对玲玲来说更合适? 董念国教授说,供体各有优势,选择也相当纠结。 本地供心有距离优势,心脏冷缺血时间短,

更有利于移植后心脏恢复; 外地的男性心脏心脏功能更强, 但护送回武汉耗时更长。

反复讨论后, 董念国拍板选择后者。 当即,心外科“护心跑男”团队放弃休假,立马出发取心。

捐献者体重比玲玲重, 怎么将心脏完好的放置进胸腔内,如何保证从广州到武汉的时间不超过 8 小时,这都是考验。 从取心到护心,再到心脏修剪,最后到放置到胸腔内,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当天 15 时 40 分, 这颗救命的心脏抵达协和医院手术室时,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带领团队,与体外循环、麻醉科、手术室的 20余名专家早已做好手术准备。

两次遗憾错过供心一波三折1

端午节等来“救命心”再现曙光2

移植手术挑战极限困难重重3

已能下床自行活动恢复顺利4

玲玲接受手术后恢复良好 中日专家通过视频讨论玲玲的病情

6月25日,协和医院二十多位专家为玲玲做换心手术

术 M Y K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