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秦兵馬俑大展 - culture.taichung.gov.t · 文、龍鳳紋、鳳紋、太陽紋、幾何紋飾等。這一塊陶製米格紋花紋方磚,其幾何圖樣 與近年廣受歡迎的國際時尚精品圖案相似度達90%以上,令人訝異於古今中外對藝術

10

重 點 文 物 小 檔 案

彩繪綠面跪射俑一級文物

高123cm 重130kg

1999年發現於二號俑坑,整個

俑均施以彩繪,面部綠色彩繪

尤其完整,顏色迥異於其它已

出土秦俑的肉紅色或粉白色面

孔,其原因仍待考証。黑髮,

白色眼白,黑色瞳孔,黑褐色

漆皮為發,紅色頭巾發帶;

黑褐色漆皮為甲(較完整),

紅色甲帶,右披膊紅色甲帶較

左邊更為清晰。左右手彩繪保

存較好,左手較右手彩繪色調

上紅一些,左手面有一塊大約

5X5cm無彩繪;領為藍色,後

領有約15cm發黃彩繪;袖口為

藍色,有斑塊狀黃色;戰袍為

白色,有斑塊狀缺失;右大腿

出明顯看出,第二層戰袍為藍

色;長褲為綠色,左右膝部均

有缺失。

彩繪跪射俑一級文物 高130cm 重120kg

頭頂右側 圓髻,紅色髮帶,面部有紅色顏料。身穿

長襦,外著披膊鎧甲,衽上殘有綠色顏料。袖口與

長襦下擺有多道斜折紋,鎧甲下部與披膊處殘有綠

色顏料。著兩節護腿,護腿上殘有綠色顏料。腿上

殘有白色顏料,足穿方口翹尖履,腳上殘有粉紅色

顏料,左腿下蹲,右膝著地,身體微右側,雙手於

腹前作控弓狀。

銅仙鶴一級文物 高112cm

這件銅仙鶴為水禽坑內出土的唯一一件仙鶴,保存得

相當完整,不僅身體上的彩繪痕跡及羽毛細紋清晰可

見,嘴裡還啣著一個青銅製成的小魚,捕食姿態十分

生動,依外型及歷史背景研判應為「丹頂鶴」。其所

站立的雲紋青銅踏板,除可擴大地表接觸面積以保持

平衡,亦被推測是當時秦始皇迷信升天思想的表現,

像是夢想有朝一日能夠駕著足踩雲朵的仙鶴升天。

石鎧甲一級文物 高77cm 寬50cm

模仿戰國時期流行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

品。甲衣的甲片分為前後上褸、前後下褸、雙肩、前

後領口等幾部分組成。

秦 兵 馬 俑 大 展

封面故事Cover Story

Page 2: 秦兵馬俑大展 - culture.taichung.gov.t · 文、龍鳳紋、鳳紋、太陽紋、幾何紋飾等。這一塊陶製米格紋花紋方磚,其幾何圖樣 與近年廣受歡迎的國際時尚精品圖案相似度達90%以上,令人訝異於古今中外對藝術

11

鞍馬高174cm 身長213cm 寬49cm 重量340kg

剪鬃,長辮尾,四蹄佇立,張口欲鳴,雙耳如

削竹。馬背有鞍,鞍下有墊,似為皮革,後鞦

勒于馬臀,無馬蹬。

米格紋花紋方磚長45cm 寬34cm 重10.2kg

秦代的磚結構精密、堅硬如石,有條磚、空心磚及鋪地磚等,紋飾呈淺浮雕,有龍

文、龍鳳紋、鳳紋、太陽紋、幾何紋飾等。這一塊陶製米格紋花紋方磚,其幾何圖樣

與近年廣受歡迎的國際時尚精品圖案相似度達90%以上,令人訝異於古今中外對藝術

美學的欣賞與品味,幾無二致。

秦半兩錢範長30cm 寬10-10.2cm 厚2cm

戰國時代經過多年的爭戰,成百上千的諸侯國

逐漸互相吞併,最後形成七個強大的諸侯國

家,即「戰國七雄」。當時各國分別使用不同

的貨幣,秦所使用的就是這種圓形方孔的半兩

錢。經過秦始皇的統一戰爭後,半兩錢也成為

整個中國的統一貨幣,一直沿用到漢武帝時期

才改用五銖錢。本器物即是半兩錢的錢範。

瓦當直徑13.3cm

磚瓦,是中國古代最早使用的建築

材料之ㄧ,在西周早期宗廟遺址就

已發現,興盛時期則在秦代。瓦

當,則是集實用性與藝術美的代表

作,原本只是保護房檐的專用瓦,

但為美觀起見,加上不少圖案如雲

紋、動植物紋、葵紋等。這一件瓦

當瓦色鐵灰,當面飾一賓士的鹿。

玉璜長7.2cm 寬1.9cm 厚0.3cm

玉質細膩溫潤,拋磨光潔,呈青黃色。扁平體弧形周邊均琢出齒棱,中腰

琢磨出凹槽,將璜體分為左右兩部份。正面浮雕出四個纏體糾結的蟠?形

象,?體上陰刻卷雲紋,以斜線紋扭絲紋為底,並以短陰線相連接。兩端

面中部各琢出一個缺口,兩端側面上下各鑽一與背面相通之隧孔,背面光

素。

秦兵馬俑大展

重點文物小檔案

秦 兵 馬 俑 大 展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