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084 085

文、图:黄 静

古代瓷器织锦纹饰赏鉴

赏鉴 APPRECIATION

陶瓷和织锦都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品种。瓷器上出现织锦纹饰,应该是滥觞于

金元时期的磁州窑和吉州窑。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也开始使用锦

纹装饰。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锦纹的使用发展迅速,纹饰品种不断增加。

由于“瓷都”景德镇的“风向标”的作用,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中锦纹的运

用也影响到了其他的众多窑口。清代瓷器对锦纹的运用可谓发展到了极

致。瓷器中出现的锦纹式样,以几何图形为基调的为主。古代陶瓷器

中锦纹的出现,是陶瓷彩绘技法和织锦工艺技术都发展到一定程度才

可能出现的结果。

1. 磁州窑白釉刻花碗 金(云雷纹和金钱纹)(磁州窑博物馆藏)

2. 磁州窑白釉褐彩人物故事图长方形枕 金(波浪纹)(磁州窑博物馆藏)

3. 吉州窑釉下黑花芦塘鸳鸯纹胆式瓶 南宋 (卐字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4. 吉州窑釉下褐彩兰花纹方鼎式小炉 元 (四方纹或菱格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5. 吉州窑釉下黑彩龟背锦纹琮式瓶 元 (龟背纹)(吉安永和窑址采集,吉安市博物馆藏)

陶瓷和织锦都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品种。织锦

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我国首创的瓷器也有接

近二千年的历史。当这两种古老的手工艺发展到一定

程度时,它们相遇并有机地结合起来——织锦纹饰被

运用到瓷器装饰之中,为瓷器纹饰增添了一抹绚丽的

彩霞。

历史上的织锦工艺

织锦,即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

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锦”字是“金”字和“帛”

字的组合,汉末刘熙在《释名·采帛》中言:“锦,金也。

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这是说,

锦是豪华贵重的丝帛,在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穿得

起。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和南京的

云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锦。四大名锦本产生自

民间,发展至顶峰时期也大量生产贡品,同时也对其

他的民间织锦品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丝织提花技术起源久远。早在殷商时代中

国已有丝织物。周代丝织物中出现织锦,花纹五色灿

烂,技艺臻于成熟。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

3

2

4

5

1

086 087

织锦,供宫廷享用。自汉武帝后,中国织锦通过丝绸

之路传入波斯(今伊朗)、大秦(古罗马帝国)等国。

此时的织锦中心在北方中原地区。三国时四川的蜀锦

成为主流。 唐代贞观年间,益州(今四川)大行台

检校修造窦师伦主管宫廷的织造物,他组织并设计了

许多织锦新样式,主要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

因其被封为“陵阳公”,因此他设计的蜀锦图案又被

称为“陵阳公样”,一直流行了几百年。陵阳公样是

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特色的图案组织。而此时的蜀锦

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并出现彩色经纬线

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成为唐代织锦的代

表,堪称天下绝品。此后蜀锦还出现了“锦上添花”

工艺,即以几何图形或细小花方为地,其上再织出大

朵花卉,色彩绚丽而又层次分明。这种工艺后来也被

乾隆官窑瓷器广泛借鉴。北宋宫廷在汴京等地建立规

模庞大的织造工场,生产各种绫锦。宋代最具代表的

是苏州的宋锦,以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为特色,因体

薄而主要用于装裱和锦盒。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大量生

产织金锦(一种加金的丝织物)的时代,宫廷设立织

6.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松竹梅纹八棱罐 元 (四方纹)(辽宁省博物馆藏)

7. 青花四爱图梅瓶 元 (金钱纹)(武汉市博物馆藏)

8.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梅瓶 明·天顺

(金钱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9. 青花松竹梅碗 明·正德

(龟背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10. 景德镇官窑青花婴戏纹大罐 明·嘉靖

(卐字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11. 景德镇窑青花开光花鸟纹盖罐 明·万历

(四方纹或菱格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12.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罐 明·天启

(卐字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13.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瓶 明·天启

(卐字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14. 漳州窑青花仕女纹折沿盘 明·万历

(四方纹或菱格纹)(广东省博物馆藏)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染局、织染提举司,机构庞大,集中了大批优秀工匠。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在当时的南京、镇江、苏

州等城市,都有大量的织金锦生产。织金锦通常花纹

密、露地少,因而质地厚、手感硬,一般只适宜作为

帽子、衣领、袖口、襟缘的镶边,以及装裱、锦盒、

佛经封面等使用。元至明清时期,壮锦和云锦迅速发

展起来,成为名品。壮锦是广西壮族地区一种以纬线

起花的织锦品种,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

明代。纹饰以几何图形为主,有连续几何图形和复合

几何图形等等,色彩斑斓。在明代万历时起已部分生

产贡品,专供皇家的服饰使用。南京云锦出现于东晋

时期,成熟于元代,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

得名。从元代开始直至清代,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专

用品。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形成了南京

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

造署”。明清两代织锦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南京、苏州。

除了官府的织锦局外,民间作坊也蓬勃兴起,形成江

南织锦生产的繁荣时期。南京云锦更被公认为“东方

瑰宝”、“中华一绝”。

088 089

瓷器遇上织锦——金元时期

瓷器上出现织锦纹饰,应该是滥觞于金元时期

的磁州窑和吉州窑。磁州窑使用得还不多,多以一圈

带状的锦纹作为边饰。如“白釉刻花碗”(图 1),边

饰的第一、三层为云雷纹,第二层为三线金钱纹;“白

釉褐彩人物故事图长方枕”(图 2),第一层边饰即为

水波锦纹。吉州窑的褐彩彩绘瓷相对而言使用较多,

而且开始出现大面积使用的现象。如“釉下黑花荷塘

鸳鸯纹胆式瓶”(图 3),在开光外的“地”即大面积

描绘了万字锦纹;“釉下褐彩兰花纹方鼎式小炉”(图

4),在开光外的“地”通体绘褐彩菱格碎花式锦纹。

有的器物甚至是通体绘锦纹作为主体纹饰(图 5)。

吉州窑是最早大面积使用锦纹装饰的窑口之一,可以

说在锦纹应用于装饰瓷器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

性作用。

在磁州窑和吉州窑彩绘瓷器的影响下,元代景

德镇窑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也开始使用锦纹装饰,但

此时仅见于带状的边饰,施于罐或瓶等器物的口沿,

及肩、腹、胫部,作为上下层纹饰的分隔。纹饰主要

有卷草纹、云雷纹、菱格碎花纹(四方纹)等。(图6--7)。

15. 锦上添花酒盅 清·乾隆

(人字纹)(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6. 广 彩 锦 地 开 光 人 物 碗 清·乾隆

(四方纹和龟背纹)(广东省

博物馆藏)

15

16

迅速发展的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中锦纹的使用发展迅速,

纹饰品种不断增加。

明代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中对锦纹的运用还

较少。空白期时锦纹开始以开光边饰的形式出现,但

数量也不多,多绘于瓶、罐等器物的肩部(图 8)。

明代中期的弘治、正德时期开始逐步增多,但数量仍

不太多(图 9)。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时期,瓷器

上的织锦纹饰开始大量出现,开光边饰或带状边饰的

形式都有,纹饰较流行的有万字锦、龟背锦等,或绘

于器物的肩部,或绘于器物的口沿(图10--13)。

由于“瓷都”景德镇的“风向标”作用,景德

镇窑青花瓷器中锦纹的运用也影响到了其他的众多窑

口。如福建漳州窑的外销青花瓷,也有以锦纹作边饰

的(图 14)。

清代瓷器对锦纹的运用可谓发展到了极致,尤

其是乾隆官窑粉彩的“锦上添花”形式(图 15)。其

形式有两种,一是以工笔描绘的技法,二是以“轧

道”——浅阴刻的技法,在瓷胎满画或刻各种锦纹作

“地”,施颜色釉一次烧成后,再施以彩绘再次烘烧而

成,使整件器物富丽堂皇。锦纹纹饰有卷草纹、四方纹、

八角纹、人字纹等。这种技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此

外,清代广东的广彩瓷器也大量使用锦纹作为边饰(图

16)。尤其常见于乾隆时期的作品,有的还使用复合

锦纹,即两种或以上的锦纹装饰于一件器物上。

隔页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