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社会 11 主编:刘蜀鄂 版式:刘峻峰 责校:余淑芬 反守为攻 步 …...别。 雷神山医院开建后, 程训带领 仅 4 人的小团队,完成了 8700 平方

社会 112020.4.24�星期五主编:刘蜀鄂 版式:刘峻峰 责校:余淑芬

守护雷神山,70多天兵不卸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李建国 袁喆

4 月 15 日, 运行了 68 天的雷神山医院完成历史使命, 正式“关门”。68 天,先后有 400 多名中建三局维保人员穿着防护服,背着工具箱,穿梭在医院的每个角落, 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稳稳托起“生命之舟”。

关好病房的水电开关,在房门上贴上封条,再看一眼医院墙上的手绘……4 月 15 日上午, 中建三局二公司武汉雷神山医院机电维保组副组长程训与相守 72 天的雷神山医院作别。

雷神山医院开建后, 程训带领仅 4 人的小团队,完成了 8700 平方米建设区域的机电安装、 安全防疫等工作。 他回忆说,“那 10 天,每天工作 16 小时以上,感觉有用不完的

力量,只希望医院早日建成、收治病人。 ”

医院交付后,他并没有休息,而是走上了维保岗位。增加用电插座、更换故障灯具、维护负压系统,甚至疏通病房马桶……程训 24 小时随叫随到,成了“万能管家”。“我见证了医院从无到有、从空到满,再从满到空。 虽然工作非常辛苦,疫情也一度严重,我始终充满斗志和信心。 ”

4 月 15 日上午,“休舱” 仪式现场,32 岁的李思远一脸激动———他与7 名来自中建三局的运行保障人员被授予“服务之星”证书。

1 月 28 日大年初四,中建三局二公司的李思远从荆州“逆行” 回到武汉,先后转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他是协调员,负责保障后场 360 个集装箱运输至现场,疏导主干道交通,负责 1000平方米的连廊屋面防水卷材的铺设;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 他是质检员,负责项目病区的技术指导、 验收工作,由他负责的区域最先完成验收交付。

雷神山医院投用后, 李思远又带领 10 个工人负责 5 个病区的土建维保工作。“忘不了在雷神山医院的 79个日夜, 这段历程对我的人生是难能可贵的记忆。 ”李思远说。

“休舱意味着病人全部出院,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很开心。”4 月 15 日晚上, 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雷神山医院项目机电维保组组长章干告诉

记者,这一刻,他盼了许久。1 月 28 日,章干火速驰援雷神山

建设,负责自来水、热水、雨水、污水及电力的施工安装。医院交付后,他又负责供氧、负压、供电、供水、信息化设备方面的维保。

4 月 14 日下午 6 点,章干用了约3 小时, 修好了雷神山医院医技楼一处破裂的水管。 这是他告别雷神山医院前完成的最后一项维修工作。 逐一关闭各个病区的水电阀门后, 他默默离场。

据了解, 雷神山医院关闭后, 并不会马上拆除, 后续病区管理工作将交由武汉市东湖医院负责。 交接之前, 仍有 4 名中建三局维保人员驻守。

风雨无阻,他送社区老人到定点医院做透析———

“有许警官在,我们就安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李宗吾

“有许警官在, 我们就觉得安心。有困难,找他准没错。 ”在武汉市宝通寺社区二巷小区,提到民警许恩军,小区群众总会竖起大拇指。

今年 2 月,在武汉抗击疫情最关键时刻,省公安厅党委下发通知,号召厅机关广大党员民警到疫情防控最前线去战斗。

43 岁的许恩军 16 岁入伍, 在部队工作 23 年,2017 年转业进入省公安厅督察总队。来到省公安厅三年,他荣获三次嘉奖。

看到通知, 许恩军想上前线。 然而,看到患有先天疾病、时刻需要照顾

的儿子,他内心又充满斗争。“老公,你去吧,孩子我来照顾。 你是党员,是人民警察,你不去谁去? ”在妻子的支持下,许恩军请战下沉社区。

2 月 20 日,许恩军一早来到武汉市宝通寺社区二巷小区, 加入小区战“疫”队伍。 这个小区由 6 个单位混合而成,没有正规物业。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许恩军和其他下沉干部以及社区干部、志愿者全天候值守在小区,既当安全员、护送员,也当送餐员、采购员。

宝通寺社区书记沈艳说, 当有急难险重任务出现时, 许恩军总是冲在

最前面。3 月 2 日, 卡点附近洪山坊社区

的张某某在网上求助, 称母亲身患重病, 每周三和周六要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仁爱医院做透析, 由于自己和父母不住在一起,又无法出门,只得向工作人员求助。

了解情况后,许恩军立即联系张某某,主动承担起接送其母亲就医的重任。 每次送老人回家,许恩军还会给老人买一些营养品, 老人要给钱,许恩军总是说:“这些东西花不了多少钱! 儿子不在身边,您就把我当亲人。 ”

“频繁出入定点医院, 你不怕被感染? ”经常有人问许恩军。“怕! 但群众向我们求助,我头戴警徽、胸别党徽,就必须战胜恐惧! ”许恩军答。

在防疫卡点, 细心的许恩军观察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的午餐都得不到保障,很多人只能吃泡面。 于是,许恩军每天中午都会提前一点时间从卡点回家,和家人一起为“战友”做饭,帮助他们补充营养。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4 月 10 日,许恩军回到省公安厅督察总队的工作岗位, 随即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务中。

抗疫医生走进华科大《深度中国》思政课堂———

“云”中开启关于医者天职的对话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4 月 20 日 18 时 30 分, 一场关于医者天职的讲座在“云” 中开启,华中科技大学《深度中国》课堂上,抗疫一线医生何志强与 240 多名华科大师生线上对话。

“医生护士上战场是天职,在救死扶伤的战场上,我们和病人是战壕里的战友。”讲座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生何志强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他与战友们的抗疫经历。

何志强:上战场是医生的职责,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

大学生:记住并尊敬,是对医者最大的赞美

“我不愿意别人称医生为一往无前的逆行者, 我们都是平凡人,病房里的螺丝钉,上战场是我的职责。 ”讲座中,何志强反复强调。

疫情期间, 他先后在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岗位抗疫,讲座开始前,何志强刚从抗疫一线回到隔离酒店。 日记记录着他的日常———

1 月 19 日, 发热门诊值守,病人越来越多。

1 月 30 日,北京援鄂医疗队进驻医院 10 楼隔离病房, 越来越多的援鄂医疗队来到湖北。

“逆行于人流并不是他们的义务,而是他们的本能。 ”华中科技大学德语专业大三学生崔峰润说,医生离家驰援一线、 志愿者前往武汉运送物资、城市里的保洁员、小区里的“守门员”,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精神领航员。

“大难面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我们记住他们、尊敬他们,这是对医者最大的赞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王淳说。

何志强:有生离死别,也有温暖感动

大学生: 真切感受到平凡人的力量

“其实手术并不难,平常穿针剪线的事情,穿上防护装备后,难度增

加几倍。 ”课堂上,何志强讲述着他们的日常工作、紧急任务。

“一天穿 8 个小时防护服不吃不喝,这是守护者们的辛苦;将自己的配餐分给老人, 这是对患者的关心;与妻子分别在两家医院战‘疫’,这是医生的大爱。 ”下课后,功能材料专业大三学生张傲华说, 医生的日记让他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和伟大。

2 月 7 日,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红凌去世, 其妻子写下《诀别书》;2 月 17 日,治愈的患者家属专程来给医生鞠躬;3 月 9 日,88 岁的婆婆成为北京医疗队第 100 位出院的重症患者……3 小时的时间里,通过何志强的讲述、通过照片,疫情期间的生离死别、 温暖感动一一呈现。

“医学不是冰冷的科学,而是有温度的仁心,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敬畏。 ”何志强说。

“这期间,在医院发生的种种细节,一张纸条、一首诗、一封感谢信,都体现了武汉人民与医务工作者永不言弃的精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华正明说。

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 何志强也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与爱:2 月 9 日,江苏宜兴中学生捐赠防护服;3 月 7 日,志愿者为医护人员免费理发……

“当全国凝心聚力,时代的一朵花,绽放在一个人身前,就是一片春天。”产品设计专业大三学生章琼瑶说。

请抗疫一线工作者进课堂,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希望通过最真实的故事, 促进学生对良善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同时帮助同学们了解抗疫阶段性胜利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这一次,我真切感受到疫情期间平凡人的力量, 充分体会到了我们国家的团结和凝聚力, 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蒋浩宇在听课笔记中写着。

反守为攻 步步紧逼———流调人员慎终如始“追”病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4 月 18 日,武汉市被整体划为疫情风险等级“低风险”区域,全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我省提出继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降低疫情反弹风险。

主动出击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武汉市的无症状感染者抽样

检测已完成,正在做后续的分析工作,结果将于近期出炉。”中国疾控中心驻武汉流调队队长丁钢强透露, 像这样进行新冠病毒血清随机抽样调查, 是一次有科学设计的调查,也是第一次。

现阶段, 人群中到底有多少人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 多少人曾经有过无症状感染,为了摸清这些状况,国家开展无症状感染者专项抽样调查。 检测内容包括咽拭子采样及血清检测。

丁钢强表示, 采血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体内到底有没有相应的抗体, 包括IGG 和 IGM 的抗体。 IGG 抗体可以反映人体以往有没有被病毒感染,IGM 则可反映目前是否仍然存在感染。

省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往往是在追踪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时才会

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做流调,无症状感染者很难发现。 只有通过流调的方式找到他们, 了解这类人群的病毒携带量、传染性等特征,才能防止这类人群的再次传染。

“以前,病毒是攻方,我们是守方;现在,我们是在主动出击。”该负责人表示,做到心中有数,就能打赢这场围歼战。

形势向好任务仍很艰巨武汉市的防控形势稳定向好, 相比

之下, 武汉市精准流调组二组组长吴晓旻更显忙碌, 面对这场硬仗没有丝毫的松懈。

吴晓旻要带领队员前往各区开展重点场所及人群聚集性疫情调查, 还要做确诊病例的回访。每次电话流调少则 10多分钟,多则数小时,碰到流调对象身体状态不好或是情绪不好时,耗时更久。此外,还有繁琐的流调表整理及录入工作。经他与国家卫健委前方工作组反复沟通, 在确保流调质量的情况下将原有的三张表格简化成一张, 极大提升了武汉市流调工作效率。

虽然密接人群早已集中隔离, 但因

为密接个体点位比较分散, 中间的各种衔接以及协调工作量依然繁重。“每一个病例都要形成高质量的流调报告, 要把病毒传播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摸清楚, 要探明每一例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活动轨迹,确保应调尽调、应追全追、应管尽管、日清日结。 ”

“从 1 月初坚持到现在, 每位流调队员都在挑战极限, 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吴晓旻说,这次“疫场大考”仍未到交卷的时候, 社区防控工作依然不可掉以轻心。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慎终如始。 第一季完结,但第二季才刚刚开始。

开展线上防疫培训助力复工复产“经常出差要如何防护”“这种消毒

剂可以杀灭病毒吗”“私家车如何消毒”“无症状感染者会传染吗”“坐火车需要带护目镜吗”……通过线上会议平台,复工复产的企业员工提出各种关心的问题, 武汉市疾控中心的相关专家通过网端逐一当场解答。

这是该中心为保障企业复工安全,提升企业复工人员个人防护意识所做

的专题线上培训。 3 月 26 日,武汉市疾控中心首次利用线上会议平台,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上海和武汉分公司的 100 余名员工进行视频培训。 目前,该形式已在该市全面推广。

“做好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防控意识, 帮助企业严格落实好复工的各项防疫措施, 同时也帮助员工做好复工心理建设。”武汉市疾控中心健教所主管医师卢艳华介绍, 培训内容包括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食堂就餐管理、公共场所消毒、会议注意事项、垃圾分类管理、复工心态调节等方方面面。

武汉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李俊林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开展疾控大培训,提升疾控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和水平,创新健康教育培训方法,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模式,减少聚集、化整为零,提高培训效率。

同时,以送教上门、现场讲座等多种线下培训方式为补充, 落实落细基层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深入企业开展复工疫情防控技术指导, 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安全。

“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先进事迹发布

我省四名基层女干部入选湖北日报讯(记者杨麟、通讯

员方碧君)4 月 20 日, 全国妇联宣传部、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联合发布 10 名“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先进事迹,我省陶久娣、倪娟、王琼和陈桂荣四名城乡社区优秀基层女干部入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陶久娣住进社区内的旅店,全身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 竭尽全力打造居民生活“安全岛”,被百姓称赞为“战疫前线最美的逆行书记”。

“我没有退路,我退后了居民怎么办。”入户测温、居民保供、执勤值守, 今年 44 岁的宜昌市西陵区西坝街道甲街社区党委书记王琼总是冲在最前面,脏活累活抢先上,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大家。 大年三十夜, 奔赴抗疫第一线,坚守 60 余天。 把所有的一切给了甲街这个大家庭。

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 武汉市江汉区民权街打铜社区党委书记倪娟, 带领社区工作者挨家挨户敲门

走访摸排, 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安排就诊, 认真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由于工作量大,经常会忙得忘记吃饭和喝水, 倪娟的嗓子一直都是沙哑的。 早期转运疑似患者时因为缺少防护物资,家属都不敢上前,倪娟穿着雨衣陪送居民前往隔离点。

59 岁的黄冈市花桥镇柏树林村妇联主席陈桂荣, 不仅自己带头防控疫情, 更发动儿子项兴做志愿者。项兴守卡点、测体温、抓摸排、送物资,陈桂荣理数据、做台账、填表格。直到去世前一天,陈桂荣还在报送一名发热病人信息。 2 月 14 日,陈桂荣在工作中突然发病, 牺牲在疫情防控一线。被追授为黄冈市“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武穴市“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据悉, 此次发布活动旨在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城乡社区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 并号召全国广大妇女和城乡社区工作者以“城乡社区抗疫巾帼先锋” 为榜样,发扬连续作战作风。

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交警﹃上门﹄服务

4 月 23 日,武汉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交通大队民警“点对点”上门服务, 为武汉亚心总医院的20 台捐赠电动车办理上牌。该区交通大队主动深入辖区, 了解到社会捐赠的一批电动车辆和救护车辆因为疫情一直没有上牌。 民警上门核对办理牌照的车辆信息,快速审核相关信息并上报上级交管部门申领了牌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万信立 摄)

4 月 22 日,武汉动物园有序恢复开放,为避免人流聚集,武汉动物园提倡市民提前在网上购票,入园游客需扫健康码登记,并配合测量体温,经过消毒通道验票入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