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cdrb.cdyee.com/pc/attachment/201910/22/c05983b1-894b-4ce...学校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翻阅它灿若星 河的校友录,走近它的课堂、师者、学生,方知

武陵

3 ““““““““““““““““““““““““““““““““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主题教育专题

我的采访是关于一个人和一个“摇篮”。当下 22 岁的小伙子很多还没有“断奶”。90

年前,22岁的刘泽远却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地区革命的领导人。视死如归,谁能如此释怀?除了

绝对的信念和无私博爱的理想,他一定心中坚定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他一定知道这是一条漫长且需要流血牺牲的道路,而总有人要去铺垫光明的基石。方向对了,就有抵达的一天。90年过去了,他没有亲眼看到理想实现的这一天,他的子孙看到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看到了,享受到了。他,是对的!我们的今天,就是他想要的中国!

常德市一中,百年沧桑,其中几十年腥风血雨的革命,它与国家的命运血脉相连。其中,有校长被杀害,有教师和学生被杀害,这些牺牲为了什么?为了革命,为了一个新的中国,为了一个不被凌辱的新的中华!百年一中,始终把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扛在肩上。今天,很多人可能认为教育不应该与政治有关。但在常德市一中百年的校史里,我深深地回忆起一句话:“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本就应该是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是为达目标培养优秀的建设者、杰出的创造者。

当下的人们,摩拳擦掌、激情满怀,向着未来拼命奔跑。我想,奋斗也需要方向,有时更应该回望历史,不忘初心,才更明白前行的方向。

方向对了,就不怕道路的遥远

□武大为

感谢武陵区档案馆、武陵区老促会、常德市一中提供史料支持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龚金安 美术编辑 崔建湘

永远跟党走□本报记者 鞠林 夏孟琦 武大为

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中共常德市委组织部 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中共常德市委宣传部 中共常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常德市委党史研究室

常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德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常德日常德日报社报社 联合举联合举办办

2015年1月9日,武陵区获省政府批准,成为全国第1600个革命老区。同年4月,武陵区老促会成立。通过4年多的努力,目前,城区范围内,已建成20处重要革命遗址、烈士纪念设施,用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呈现革命历史、讲述红色故事、展现革命精神。

武陵区重要革命遗址、烈士纪念设施

19841984年秋年秋,,潘振武潘振武将军将军((中中))祭扫刘泽远烈祭扫刘泽远烈士墓地士墓地。。

刘志伟刘志伟 提供提供

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党报记者

“为什么读书?”把这个命题抛给今天十七八岁的少年,能得到很多答案:找个好工作、要出人头地、要改变命运、要回报父母等等。十月初,在常德市第一中学,两位学生这样回答:

“要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哪怕是微薄之力;读书就是要奋斗报国!”

初听这样的少年豪语,有些震惊,与众不同得略感不真实。可当记者细细品读了这所学校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历史,翻阅它灿若星河的校友录,走近它的课堂、师者、学生,方知道,再豪迈的理想在这所学校都是自然而然。

在常德市一中校史馆,时间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湖南省立常德中学学生中盛传的口号赫然在目:“读书不忘报国 报国必须读书”,多么的豪情壮志!时间再前移到上世纪10年代,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可谓当时的红色摇篮,湘西北第一个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省立二师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研究会、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常德党支部均诞生于此;至最初的起点,1902年西路师范讲习所时期,第一任校长熊希龄,第一批学生林伯渠、宋教仁等开创历史。回望常德市一中的校史,仿若翻看一本中国近现代革命史,那些课本上出现的名字不断在这里跳跃。“这是一所红色的学校,更是常德革命

的摇篮。”常德市一中现任校长唐会荣如是说。校内经历400年沧桑的古银杏,如今依然

挺拔苍劲,它见证着一中的历史,更将继续瞩目它的未来。

翠柏环抱的历史文化长廊内,校友林伯渠、宋教仁、蒋翊武、翦伯赞、辛树炽、滕代远、粟裕、廖汉生、卓炯等铜像伫立其间,他们的背后是那一段火红的革命岁月。

绿草丛间,励志亭高高耸立,勉励学子牢记革命传统、磨砺后学意志,永葆革命精神。

百花簇拥的校史馆为上世纪30年代建筑,是一中重要的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校内外参观人员上万人。翠竹水杉下,馆门前“经三世伏虎腾龙薪传铎振求真求善求美;挟两江钟灵毓秀芷馥兰芬立德立功立言”的对联大气磅礴,一中精神赫然在目。

回望历史,荡气回肠。革命胜利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如何从救亡走向兴国,常德市一中又用行动诠释出和平时代教育兴国的新注脚。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牢牢抓住“以教学为中心”这根主线,1956年高考成绩名列湖南省第二。195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是年,林伯渠为母校题词:“今夕情况已不同,正须师友满堂红,干劲鼓足勤教学,滚滚桃源始润东。”林伯渠的题词里有一份自豪,有一种赞赏,更是一种鼓

励与期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常德市一中立足

改革,始终秉承“爱国、革新、严教、勤学”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将“爱国”教育放在育人首位。每一个走进一中的学生,第一堂课就是以校史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每学期的升旗仪式上都有以爱国为主题的校长讲话;每个班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爱国主义内容的班会活动,家国情怀就是这样,在学校文化的日益浸润之下融进了每个一中学子的血液里。每年 12 月 9日的一中红歌日,常德市一中的学子和校友,不论身在何方,都会唱响百年校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都在我们双肩上”。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唐会荣对自己的叩问,更是这个时代对教育的叩问。在常德市一中的课堂和师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陈师琪是该校毕业的学生,2018年,她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对她而言,这不是一次就业,而是兑现高考时她立下的誓言:“我要成为我的老师那样的人!”下课铃响后,各年级的学生鱼贯而入教师办公室,或请教不懂的问题,或与老师交流未来规划,或是和老师分享学习阅读心得,明亮的集体办公室里,浓厚的氛围和蓬勃的朝气让人心生欢喜和向往。

对每个人而言,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归结点在于务实的报国行。在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就是它的使命。

▶延伸阅读

常德市一中创建于1902年,跨过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经历了西路师范学堂、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初级中学、省立第三中学、省立常德中学、省立第四中学等阶段,1953年正式定名为常德市第一中学。曾是湘西北“成德达材”的“最高学府”,湖南

“最善之公立中学”。尤其是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时期,粟裕、滕代远、廖汉生、鲁易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皆从这里走出去,先后踏上革命征途。

10 月 12 日,记者一行前往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再次踏上这片洒满热血的革命土壤,行走在泽远渠边,心中装进了更多敬仰。凉风袭来,远眺长空,思绪穿梭到1929年3月一个北风哀号的日子,一位满身伤痕、血肉模糊的年轻共产党人戴着手镣脚镣,被刽子手推搡着,朝着刑场走去。这一天,离他22岁生日还有6天。

刘泽远,这个不到22岁的湘西特委宣传委员、书记,走完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走、不曾走的路。我们没有见过他,却仿佛能看清那一张脸——那青春的脸庞,写着满满的倔强和坚贞的信仰;我们仿佛能看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时,那台空着的检阅车上,他和无数革命先烈们灿烂地笑着……也许,那一日他便知道,他没有走完的路,会有千万人继续往前走,他没有完成的理想,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去接力奋斗。

刘泽远应该是无比欣慰的。他只在襁褓中见过一眼的唯一的孩子刘遗珍,受到过毛主席的接见;他的后代子孙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代代都有共产党员;今天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幸福新时代的常德人,手捧鲜花,心怀敬仰,来到他的墓前,学习他崇高的革命精神,传承他无私的红色信仰。

文革时期刘泽远被错误地认定为叛徒、反革命,“平反大会那一天,我外婆把我们家所有人,包括我大姐刚生的宝宝都带到现场。”刘志伟说,外婆和母亲要让所有家人都看到父亲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她们坚守着刘泽远的革命信仰,坚定着对共产党的信念。这样的信念已经成为一种红色基因植根进了刘家人的血液。

“永远跟党走!”这句话在刘泽远的后人这里,不是一句口号。刘志斌,刘泽远的大

外孙,今年66岁,早年当过兵,现在是常德卷烟厂一名已经退

休的8级技工、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每年的国庆节,他大清早便起床,把一面五星红旗升在自家窗外,这个习惯已经坚持21年,也成为了所住小区的一段佳话。刘志伟说,多年前看哥哥的这种行为还有点不理解,现在则被哥哥对党、对国家的这份信念情怀深深感动。

四代人,十名党员。当刘志伟如数家珍分享那一摞摞自己收集整理的“家族宝贝”——泛黄的老照片、起了斑点的旧报纸、几十年前的奖状、毛主席寄来的信笺和照片……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翻阅这些珍贵的史料甚至文物时,历史就那么自然、那么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传承的力量让人肃然起敬。

这种传承成为了一种家风。“认真做事,诚恳做人!”简单的几个字,在刘志伟拿出的另一摞红色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荣誉证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泽远故地——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也晕染成了一片红色的土地。泽远小

学的学生虽不多,但学校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栏醒目的位置固定张贴着刘泽远烈士的生平事迹,并定期组织师生去附近的烈士陵园祭扫;社区唯一的安置小区原本取名“长乐佳苑”,但社区居民们却觉得,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哪有如今的安乐?在大家一致的强烈要求下,小区将已经安装好的名牌换下来,重新取名“泽远佳苑”,时刻提醒,永远感恩;一条崭新的泽远路即将开建。人们用随处可见的“泽远”两字,铭刻起一种红色精神,更用这种精神勉励后人。

▶延伸阅读

刘泽远,1907年3月10日生于常德县丹洲乡(现武陵区芙蓉街道)刘拱桥一个农民家庭。1923 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1925 年冬回到家乡,积极从事教育和农运工作。1926年冬,经李庆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中共湘西特委在常德成立,刘泽远被任命为特委宣传委员。此后,他即投入到组织农民武装的隐蔽斗争中。1928年8 月,他到南县与原益阳特委、南华安特委负责人詹乐贫、崔汉章、徐少保等接上关系,将原益阳特委、南华安特委扩大改组为中共湘西特委,并担任书记。1929 年,被叛徒出卖,刘泽远被捕。在敌人的利诱和刑讯面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29年3月4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常德市第一中学

·武陵区芙蓉街道泽远社区

读书不读书不忘忘报国报国报国必报国必须须读书读书

□本报记者 鞠林 夏孟琦 武大为

扫描二维码了解详情

在常德市一中历史文化长廊内在常德市一中历史文化长廊内,,采访组一行采访组一行听校友们的故事听校友们的故事,,肃然起敬肃然起敬。。 刘颂刘颂 摄摄

复刻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校门前复刻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校门前,,百年后的学子在红色精神指引下学习百年后的学子在红色精神指引下学习。。刘颂刘颂 摄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