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部编本”语文教材9月统一启用 更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 学二、三年级的十个班中展开,孩 子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今后,东坡小学的老师们还会把茶

06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责编 张国祥 编辑 马周 美编 谢小青新闻热线:028-81710826 教育

彩旗、气球、拱形门……刚刚搬迁至文康路新址的青苏职业中专学校迎来了它的第一批新生。占地近80亩,投资约 3.5亿元的青苏职中文康路新校址环境优美,功能划分科学,拥有近 80 间功能教室,可容纳15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500个座位的体育馆,6 层宿舍楼,2 大实训基地,近 3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作为四川省首批公办“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青羊区教育局主管的唯一一所公办职业中专学校,有着近 50 年历史的青苏职中将在文家街道盐井村 300 号焕发新的生机。“新校址的启用,是青苏职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身处如此美丽时尚大气的新校园之中,我们全体青苏人会牢记社会的期望、历史的责任,在新的起点上,有担当,共努力,坚持‘内涵发展国际化,专业品质标准化,校企合作无缝化,外事能力专业化’的建设思路,以建‘成都市国际化特色院校’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力求通过 5-10年的建设,让青苏职中成为一所西部一流的以培养国际化服务型人才为目的的中等职业学校。”青苏职中校长张涛说。

按专业布局划分功能区

“新校区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划分功能区的布局。”青苏职中办公室主任王素琼介绍,为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根据成都市、青羊区“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对人才的需求,青苏职中在专业建设“内涵上做实、品质上做精、标准上做优、影响上做强”的目标,强力整合原有六大专业类别,着手建设三大专业集群:教育与艺术专

业集群、现代商务专业集群、社会云服务专业集群,新校区的总体布局也是紧紧围绕三大专业集群而设计。

青苏职中新校区划分为“一轴两院三片区”的整体空间形态。“一轴”修建串联三片区功能性主轴,形成教学与生活相对独立的两院落,建设教学、运动、生活功能齐全的三片区。校园文化充分结合文翁教化和诗圣情怀文化的要素,体现“知行合一、大气和美”的国际田园式“地球村”风貌,形成中西合璧的国际化教育生态。

打造校内实体实训模式

“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送入社会的,如果可以在校内为他们提供一个真实的训练环境,对他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王素琼说,青苏职中借鉴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概念和模式,引入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通过自主运营、外包运营等形式搭建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师生教学相长的酒店、幼教、数字媒体、汽修的“教学工场”,形成“校企合一”的职业教育实践新模式,变传统的“工学交替”为“工学协同”。

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指导,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政府领导、行业精英和企业各部门技术经理成立各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进行集中分析和决策。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经营资源、学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三维融合,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之间无缝对接。 (马周 报道)

去年春天,东坡学子齐聚金沙剧场,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激动,因为这里正在进行茶文化进校园的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茶艺表演和汉服秀精彩纷呈,赢得在场每个人的掌声,也展示出了东坡小学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东坡学子寄予的深切期望。

“梦开始的地方”是东坡小学的核心育人理念,创建一所国际化、现代化、本土化的“东坡书院”式的优质社区学校也是东坡小学为之努力的方向。这不但是因为苏东坡先生曾在这里生活过,影响过当地的文化,也是因为中央提出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那么我们有责任带领孩子们去实现中国梦。

多年来一直都在提倡国学教育,可是读艰深的经史子集难免流于空洞苍白而无效的说教。如何将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动手实践活动贯穿到国学教育中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实在在的校园生活中来就成了东坡小学的老师们思考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市场上充斥着许多不健康的饮品,东坡小学的老师们由此想到将传承中华文化千年的茶文化引入到学校教育中。为了将东坡小学的教育理想践行到实际教学中来,东坡小学老师们已经将茶文化课纳入校本课程,茶文化教育成为部颁课程之外有力补充的校本课程。

目前茶艺课也已经在东坡小学二、三年级的十个班中展开,孩子们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今后,东坡小学的老师们还会把茶文化教育与父亲节、母亲节等各类孝亲敬长活动相结合、把茶文化教育与唐诗宋词等经典诵读国学艺术活动相结合、茶文化教育与外事游学活动相结合,相信孩子们会更加喜欢。

东坡小学的老师们希望能够找到茶文化建设与学生成长的最佳结合点,用茶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世界。茶道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孩子们从茶道中学习和传承中华敬老尊贤的礼仪,并以茶道的濡染,熏陶出不凡的气质。

东坡小学:茶文化进课堂

本报讯(记者 马周)正值开学季,先开始“上课”的却不是新生,而是各位新生家长。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快速适应小学、初中生活,这几天青羊各中小学纷纷开展家长教育培训,给新生家长“开课”,共建家校教育。

为帮助特殊儿童家长更好地指导孩子适应学校生活,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对本期新入学的全体学生家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家长们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发展情况、学校文化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学校陪读项目工作、学校单元主题教学、青羊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运行情况、学校学生资助及学籍等内容。

戴上红领巾,实验小学青华分校的新生家长仿佛“重返校园”,儿时的美好记忆涌上心间。通过四节课的

学习,家长们了解了学校办学理念及取得的各项成果;家委会制度、透明食堂、校园网站,班级QQ群,学校微信账号等;家长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起了《国家》徒手操;与班级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家校共育。

文翁实验小学校长张幼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答了家长最关心四个的问题:文翁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文翁有怎样的教师团队?文翁培养什么样的人?文翁怎样培养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学校还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川省教科研专家库成员张芃老师为新生家长们做讲座,从“新角色”、“新希望”、“新技巧”三个方面,用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事理告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好求学的第一步。

孩子入学 家长先“上课”青羊区各中小学新生“家长学校”开课

“部编本”语文教材9月统一启用

更注重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新学期伊始,刚入小

学的一年级新生们

领到了自己的课本,他们的课

本与往届哥哥姐姐们使用的

课本不太一样,因为,今年9

月起,四川所有学校义务教育

段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学科

将使用新版“部编本”教材。其

中,家长们最关心的还是网传

变化最大的语文教材。为什么

要编写“部编本”教材?教材内

容有何变化?青羊的学校对

此又做了哪些准备?娃娃们

在学习“部编本”教材时应该

注意些什么呢?

投资约3.5亿元 占地近80亩

青苏职中新校址启用

Q:3岁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办?

都说小孩刚开始上幼儿园,会出现分离焦虑,没想到我家孩子的分离焦虑这么严重。我女儿还不满3 周岁,性格比较内向,有点儿敏感,所以我征求了幼儿园的同意,陪着孩子上了三天课。我陪着的时候,她表现还好,但是第四天她知道我要离开她,就一百个不愿意,怎么劝也不行,最后我是强行走掉的。结果听老师说,她哭了整整一天,我心都碎了。现在入园一周了,每天都是从早上起床哭到下午放学,家里老人都劝我别让孩子读幼儿园了,说再等等看。我实在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A:入园学习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开始的第一步,将影

响到孩子走入社会的信心。从心理上来看,融入得好,就建立了一个好的信心基础。

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安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此前若没有经过一些提醒和训练的话,孩子到了幼儿园会产生陌生感,进而内心变得惶恐。离开熟悉的人和环境,是孩子分离焦虑的根源。所以,我们一般会建议家长早做准备,让孩子提前熟悉环境,顺利度过入园第一阶段。

但是,家长们也要认识到,分离有焦虑很正常,尤其是第一次较长时间分离,要是一丁点焦虑都没有那倒是要考虑考虑了。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时,父母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孩子渡过入园适应期:

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可以跟孩子大致地描绘一下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最好可以详细一点,着重强调在什么时候,谁会来接孩子,让孩子在心中对一天的生活有个“预览”,这样可以消除未知的恐惧。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离开时要对孩子说“再见”后才离开,也要鼓励孩子对父母说“再见”,这能增加孩子的掌控感,他知道妈妈什么时候离开,而且是他决定和妈妈分离,促进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有勇气地去面对新环境。

有些家长没有和孩子正式告别,他们往往趁孩子刚进幼儿园新鲜好奇四处张望时,赶紧离开,以为

“长痛不如短痛”,会让孩子更快适应环境。其实,这样做会让孩子对父母和老师失去信任,感觉自己是被合谋骗到幼儿园里,以后会对上学更加警觉和抗拒。有些孩子会因此造成一定心理创伤,入园三个月后还一直哭喊抗拒,持续很长时间都不愿上幼儿园。

当接到孩子后,家长可以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做积极回应,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可以问问孩子“今天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

“有没有和小朋友交朋友?”“幼儿园一定比家里好,有这么多的游戏可以玩。”千万不要问孩子,“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不开心的事”等话语。如果孩子有一些小情绪,不要苛责孩子。

希望以上回复对您有所帮助。(青羊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回复)

欢迎家长朋友来信咨询家庭教育的困惑,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来信务必写清楚孩子的年龄、性别,以及让您困惑的问题,最好再举一两个具体的例子,便于专家更具针对性地帮助您。

本报讯(记者 马周)日前,青羊区各中小学组织新进教师开展了岗前培训。培训活动上,老师们熟悉了校园文化、认识了新的同事,鼓励自己为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努力工作。

草小西区校长付锦赠与新进老师们“三心”,希望老师们能将“爱心、耐心、善心”代入今后的工作,更好、更快地融入草小西区这座温暖的“大房子”,成功迈出职业成长的第一步,与同事一起“诗意前行”,实现新的蜕变与成长。

东坡小学的新教师培训内容包括道德规范教育、德育教育、教育教学常规训练三个方面。东坡小学校长及学校全体行政教师担任培训相

关课程的主讲人,从《为师之路幸福花开——教师职责规范与班级建设》

《好习惯成就未来——学生教学组织和行为习惯培养》到《修身自己 成就孩子——PD新教师第一课》《谈谈生态教育》,培训内容丰富充实。

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张胜代表学校表达了对新教师的期望:“静下心来做教育,俯下身来爱学生,放宽眼来求发展”。希望新进教师与团队成员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懂得协作、懂得分享,快速适应附小的生活。附小的陈小莉老师更是以自己在附小 365 天的生活,让新进老师提前感受到了附小的热情与温暖。

融入新团队 做更好的老师青羊区各中小学组织新进教师岗前培训

本报讯(记者 马周)手握崭新的入学通知书,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孩子们踏入了即将度过美好时光的校园。日前,青羊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迎来了2017级新生。

“家访”是幼儿园迎新的特色项目,泡桐树幼儿园的老师们陆续走进新生家庭、走近幼儿,近距离交流,深入了解每位幼儿及幼儿家庭,不仅拉近了彼此心与心的距离,也让幼儿提前熟悉了班级教师,为新生入园最大的挑战——对抗新生入园焦虑做了积极的铺垫。

少城小学 2017 级新入学的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进了他们的新学校。“爱国”“智慧”“创

新”“友善”……走过寄予了美好希望的“智慧之路”,孩子们来到教室,在班主任、副班主任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伴之下,开开心心地拍了一张“全家福”,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希冀的笑容。

树德实验中学的 2020 届新生在走进校门时,就领取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卡,在未来的三年中,他们将和老师们携手前进,在自己的人生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校长易永伦代表全体师生欢迎新生的到来:“今天你们成为树德实验的一员,明天,你们将代表树德实验的高度。愿所有新生乘着梦想的翅膀,在树德实验的天空自由翱翔。”

适应新环境 向明天奔跑青羊区各学校迎来2017级新生入学报到

【变化】增加“与大人一起读”注重培养阅读习惯

“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现有的语文教材“一纲多本”,小学有 12 种版本,初中有 8 种版本。“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据悉,2012年 3月“部编本”教材就已启动编写,历时 5年多编写完成。教材编写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

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最终面世。

“以一年级为例,‘部编本’教材的体例、板块与我们青羊教师目前所使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相比非常接近,变化不大。”青羊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涛介绍,“只是说在课文篇目的选择上有一些变化。”

就家长们最关心的“先学汉字再学拼音”“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等问题,陈涛老师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先学汉字再学拼音’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了。至于古诗文篇目,就目前我们拿到手的‘部编本’一年级教材来看,与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课本对比,并没有感觉有比较显著的增加。”陈涛老师介绍,去年开始,青羊区就已全面使用北师大(教育部审定)版教材,而这套教材已经与目前的“部编本”教材

非常接近。“‘部编本’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增

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这个板块增加了不少中国民间传统优秀故事、传说的阅读内容。”陈涛老师说,不管孩子是与父母一起读还是与老师一起读,这个板块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全民阅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模仿和学习大人的阅读技巧与习惯。

【应对】不影响考试评价方式家长应坚持亲子阅读

教材改变,是否意味着从一年级新生开始,考试评价方式也会改变?其他

没有使用新教材的年级,未来会否影响升学?陈涛老师说,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编写都是围绕课标展开,老师的教学以及考试评价方式也是围绕课标进行。“我们要求老师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使用好教材,课标不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变,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老师教学的导向和评价方式不会改变。”据悉,暑假期间,陈涛老师已经参加了多场新教材使用的相关培训,各学校也组织教师对新教材进行研究,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教材更换之后,有家长担心“部编本”教材的使用使得自己孩子的幼小衔接班可能“白上”了。实际上,幼小衔接班是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习惯,提前养成规律作息的意识,提早进入小学的节奏,而不是提前教授学科知识。所以,不管课本内容怎么改,学生们都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及必备的能力。

陈涛老师认为,小学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和专注倾听习惯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教材的变化,家长如果想提前引领孩子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大人在陪伴孩子共读时,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孩子识字量不高、也不会拼音的时候,亲子共读要以指读的方式进行,家长一边指示书本上的汉字一边连读,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趁机把读音和字形进行结合,帮助孩子学习新字。等到孩子识字量有了进步,或学习了拼音后,就可以交换角色,由孩子来指读认读,家长在旁观看,适时进行辅导和帮助,解决一些孩子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最后,家长可以完全成为听众,听孩子为自己朗读故事,逐渐进入孩子先读、再给家长复述的阶段,一步步开启阅读能力。 (马周 报道)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