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港华燃气

139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从香港岛上第一盏煤气街灯发出悠悠光辉开始,中华煤气至 今走过了 150 余年的时光。150 年的老店,经历了清朝、中华民 国与新中国成立,也经历了香港的金融动荡和胜利回归。中华煤 气与香港的发展共生共荣,并逐步演变成为一流的洁净能源和优 质服务供应商,中华煤气的品牌家喻户晓,业务丰硕,亦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凭借百年温馨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华煤气以“港华燃气”品 牌贡献神州大地,一步一脚印地实现着安全与服务;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属下的城市燃气项目已近 130 个。打开地图,我们 发现——在 150 余年的旅途里,中华煤气纵横万里,一气百城, 已深深根植于祖国的肌体——这宛然是一段美妙的煤气旅行。现 在,让我们翻开这本图书,跟随中华煤气一路向北,体验一段历 史与地理交集的旅程。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Upload: khangminh22

Post on 05-May-2023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从香港岛上第一盏煤气街灯发出悠悠光辉开始,中华煤气至

今走过了 150 余年的时光。150 年的老店,经历了清朝、中华民

国与新中国成立,也经历了香港的金融动荡和胜利回归。中华煤

气与香港的发展共生共荣,并逐步演变成为一流的洁净能源和优

质服务供应商,中华煤气的品牌家喻户晓,业务丰硕,亦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凭借百年温馨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华煤气以“港华燃气”品

牌贡献神州大地,一步一脚印地实现着安全与服务;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属下的城市燃气项目已近 130 个。打开地图,我们

发现——在 150 余年的旅途里,中华煤气纵横万里,一气百城,

已深深根植于祖国的肌体——这宛然是一段美妙的煤气旅行。现

在,让我们翻开这本图书,跟随中华煤气一路向北,体验一段历

史与地理交集的旅程。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里见过的“重庆森林”。

—这,是我们观看香港的另一种方式。

每个人看香港,都会有不同的视角,因为香港实在是太丰富了。

香港不大,但它的价值高得惊人。它闪耀着珍珠般的光芒与

荣耀,但又承载过屈辱的血泪史;它美丽,但又庞杂;繁华,又

略显世故。

在香港,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香港的繁荣付出

了辛劳与智慧—不管是最初的转口贸易港,还是后来的工业

城,乃至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

心……香港的今日的繁荣,原是累积了东西方商业文化的精髓。

在香港,东风与西风碰撞融合,各种各样的文化落地生长,

这也造就了香港人身上显著的“爱拼”的精神—刻苦耐劳、勤

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这也就是“香港精神”。

香港,说不尽的香港,看不尽的香港。

观看香港的方式有很多。现在,我们取的是一个独特而别致

的小角度—从煤气的角度。你也许不知道,香港有一家老牌的

煤气公司,几乎与世界煤气事业同时起步。这家诞生于 1862 年

的公司,最初只是为香港点亮几十盏煤气路灯,而后,它伴随着

香港商业社会的发展,至今已经成长了 150 多年。

在这漫长的时光中,中华煤气与香港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

革密不可分。我们看到,从最初的煤气路灯,到现今的居家使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香港。

很多内地的70后、80后,成长时期或多或少受到港片的影响。

内地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化变迁,可能首先是从港片开始的—

港片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最为显著的“另一个视角”。

记得我们在上中学时,小城里到处都是录像厅,录像厅里放

的绝大部分是港片:警匪片、黑帮片、言情片、喜剧片……从

这些港片里,我们认识了香港,知道了旺角、大屿山、九龙塘、

跑马地、尖沙咀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香港地名;我们也从港片里

知道了卡拉 OK、咖啡馆、桑拿、四大天王、演唱会等各种最新

鲜的生活方式。港片通过各种影像、偶像的方式植入了香港的

文化、地理和生活方式,影响了整整一代内地人。

—这,是我们观看香港的一种方式。

内地人知道香港有座“重庆大厦”,知道王家卫的电影《重

庆森林》。那座建于1961年的大厦,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

球化最佳样板”。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高登·马修斯曾对

重庆大厦进行长期实地考察,他统计,在那座大厦里,共有 120

种不同国籍的居民。

重庆大厦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很多国家的商人和游客,选择

那里作为前往内地的中转站和落脚点。重庆大厦有数量众多的

廉价宾馆,在往来内地进货或旅行时,很多人在那里歇脚。而

内地游客也常常会来到重庆大厦,看一看他们在王家卫的电影

穿越时空之旅

地改变了城市生活的面容。我们深入广州、清远、成都、大

邑、武汉、杭州、宜兴、西安、济南、潍坊、吉林 11 座城

市的血脉与肌理之中,感受香港与内地的融合与改变。

一部中华煤气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香港的社会变迁史,

也是一部中国的社会进步史。这是一次独特的书写经验,也

是一次动人的历史回溯。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华煤气的脚

步,展开一次穿越时空的人文之旅。

用与烹饪,中华煤气与香港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朝夕不分;

150 多年来,香港从一个海边的小渔村发展为一个国际化大都

市,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中华煤气不仅是亲历者、见证者,更

是参与者、贡献者。

中华煤气作为一家历史悠久依然朝气蓬勃的企业,在任何一

个时间节点上,从未放弃接受挑战、力争上游、把握机遇、创

造辉煌的机会。历经了 150 多年的沧桑之后,这家公司的一团

蓝色火焰生生不息,不断绽放光芒,如今更是焕发出巨大的创

造力与生命力:它从香江之畔出发,而后进入内地,在 100 多

个城市立足,成为城市燃气服务的优秀供应商。

在本书的前半部分,我们展开了一趟跨度达 150 多年的时

间之旅。作为本书的编撰者,我们深感荣幸,能从中华煤气这

样一个角度来观看和理解香港的百年沧桑史。我们从繁杂散佚

的历史照片中翻检爬梳,时时感到诸般滋味杂陈交错,或沉重,

或欣慰,或低郁,或振奋。就在这令人感慨的情绪中,一幅中

华煤气与香港、与民众同舟共济、共融共生的150多年历史画卷,

透过时光的迷雾,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在本书的后半部分,我们把目光从香港聚焦到内地。中华煤

气发展到 21世纪,已经把足迹印在内地 100 多座城市的土地上。

在这 100 多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因中华煤气而变得更加丰富

与多彩,煤气管道如同城市肌肤内里的毛细血管,深入而切实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第二章厨房里的战争………………

对手来了…………………………………

时尚连卡佛………………………………

永远的老虎………………………………

第一章点亮香港的人………………

四盏煤气灯………………………………

点灯人……………………………………

海上小渔村………………………………

新奇的气体………………………………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从不曾遗忘………………………………

最黑暗的日子……………………………

不老传说…………………………………

栖落香港…………………………………

大埔,大埔………………………………

红衫鱼的背后……………………………

煤气「黄埔军校」………………………

服务,永远是服务……………………

014983031118223141516379859197101111121131135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第四章北上的脚步…………………

艾敬………………………………………

记忆………………………………………

试水………………………………………

北上………………………………………

燎原………………………………………

创新………………………………………

名气………………………………………

第五章跟着煤气去旅行……………

拾壹城记…………………………………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清远:珠三角的后花园………………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大邑:窗含西岭千秋雪………………

武汉:那一身江湖气…………………

杭州:湖光山色,心醉神驰…………

宜兴:陶都风华…………………………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济南:沉静的泉城慢悠悠……………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吉林:松花江畔的冬季恋歌…………

参考书目………………………………

后记……………………………………

145183267268147153159163167171177187191199205211217223229237245251259

TO

WN

GA

S-C

EN

TE

NA

RY

PH

OT

O B

OO

K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CHAPTER 1THE ONE WHO LIGHTENS HONGKONG

第一章

点亮香港的人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01/02

1/ 四盏煤气灯

2/ 点灯人

3/ 海上小渔村

4/ 新奇的气体

5/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6/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第一章 点亮香港的人CHAPTER 1 THE ONE WHO LIGHTENS HONGKONG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TO

WN

GA

S-C

EN

TE

NA

RY

PH

OT

O B

OO

K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03

/04

四盏煤气灯

燃气路灯在 150 年前,率先点亮了香港的夜晚。而竖立在都爹利街头的这几盏煤气灯,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香港

这座城市的百年发展与变迁。

四盏煤气灯

2014 年 5 月 30 日傍晚。香港中环,都爹利街。

6点过后,在石阶的两端,四盏煤气灯相继亮了起来。

那是一条短短的街道。一头连接着著名的皇后大道中,一头连接着雪

厂街。连接雪厂街的路口,是数百级花岗岩石阶—也因此,都爹利街是

一条汽车无法驶通的小路。

四盏煤气灯,就被安装在这些石阶的两端。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它们会

准时亮起,忠实地照亮石阶上每一位行人的脚步—150多年来都是如此。

每晚 6 时点燃,清晨 6 时熄灭—有时,人们会有点想不明白,香港

这样一个注重速度与效率的大都会,为何会费尽心思地保留下这几盏看似

无用的煤气灯?

但是,当你深入了解煤气灯背后的故事时,一切答案就会向你自然而

然地敞开。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如今煤气路灯依然坚守在都爹利街,与摩登的女郎照片、电灯交相辉映。这是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

时尚与经典的相互映照与交融。

05

/06

四盏煤气灯

都爹利街头的四盏煤气灯,如今依然每晚 6 时准时点燃,清晨 6 时准时熄灭。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香港的天空呈现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的鲜明

特点。这里四季湿润,阳光充沛。此时的天空是湛蓝的,蓝色的天幕上

有流云飘过,它们一团一团成批出发,每一分钟都在变换位置与形态。

煤气灯的暖色调光线,映衬在这蓝色的大背景下,默默而又温暖地向四

周散射开来。

与附近的大榕树、沉默的花岗岩石阶一样,这几盏煤气灯静静竖立,

它们都是百年沧桑的时间见证者。四盏煤气路灯依然坚守在都爹利街,与

摩登的女郎照片、电灯交相辉映。这是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时尚与

经典的相互映照与交融。这四盏煤气灯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香港这座城市

的百年发展与变迁。

或许,这就是香港的高明之处,也是香港独具特质的地方—在香港

这个“借来的地方”,港人用“借来的时间”创造了发展的奇迹,而他们

从未忘记过去。他们站在历史的基石上,奋力拼搏,继续前行,创造了一

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香港精神”,正是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过

程中,一点一滴地沉淀与积累,内化为香港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07

/08

四盏煤气灯

四盏煤气灯柱下的管道上,贴着煤气公司的标签。这些煤气灯至今仍由煤气公司来运营,它们每日被按时点亮。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九龙尖沙咀,游客游览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

图中最高建筑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IFC),由恒基

兆业、香港中华煤气、地铁公司等合作设计完成。

现为恒基集团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总部所在地。

09

/10

四盏煤气灯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在做着这项工作的同时,有时他们也会想象一下 150 多年前的人是怎

样来点亮那几盏煤气灯的。举着长长的竹竿,伸上去挑动灯掣,火焰腾的

一下,就在灯头上跳跃摇曳起来—仿佛 150 多年前那晦暗的香港街头也

一下子就明亮了起来。

这场景会让人想起一本叫《小王子》的书。书里有一个点灯人,他晚

上点灯,早上熄灯,后来他所在的那个小行星转得越来越快,前一分钟还

是晚上,后一分钟已经是早上,于是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点灯和熄灯。

这一场景真是太有趣了。点灯,熄灯;白天,黑夜。斗转星移,时间

就在点灯和熄灯里飞快地消逝了。

那部小说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 - 埃克苏佩里于 1942 写成的。那

时巴黎的街头还有不少的煤气灯。而在香港的码头、电影院甚至街道上,

无数盏煤气灯也在每日晨昏准时被熄灭或者点亮。

都爹利街—现在许多人习惯于称它为“煤气灯街”—那四盏煤气

灯始建于哪一年,已经没有人真正说得清了。那长长的石阶据说建于 1875

年至 1889 年间,而最早有关于那几盏灯的记录,则是在 1922 年。

点灯人

11

/12

点灯人

傍晚6点,位于香港渣华道363号的中华煤气公司总部的一张工作台前,

一位员工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这里是煤气公司的监控中心,整个

香港的用气情况,都通过这里的屏幕得以调度和掌握。

2014 年 7 月 10 日,负责维护保养都爹利街四盏煤气灯的中华煤气公

司员工钟耀荣、王永安、周进佳,作为一个工作小组,一起来到都爹利街,

为古老的煤气灯具进行每周两次的例行检查保养。

煤气灯的点燃与熄灭的时间,由一个机械发条来控制,像一只古老的

钟表,控制着煤气灯的开关。

四盏灯的灯芯,即关键的发光部件,早先是由英国生产的,英国停产后,

煤气公司只好从印度订购。每个灯芯的价格是 100 多元港币,售价不菲。

此外,煤气灯的玻璃灯罩也是特别订制的。

三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分外自豪。天上飘着小雨。他们冒雨登上

梯子,核对时间,拧满发条,并用检漏仪器对管道一一作着精心的检查。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点灯人

13

/14

中华煤气公司,如今已经成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自开埠以来历史最悠

久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这从几盏煤气灯的历史就可以看得出来。

1862 年,推动欧洲工业革命的煤气,抵达了南中国海岸。在这一年,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成立。这个公司的使命,或者说目标,就是要使香

港的街道,成为东亚区首批用煤气照明的街道。

可以想见的是,在那时,煤气灯就像一个文明的象征,一个时尚的符号,

进入了香港人的生活视野。

然而,煤气灯毕竟还是一个奢侈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的,

只有小部分上流阶层的人是它的客户。普通的香港百姓仍只能使用市面上

质量低劣但是价格便宜的燃料—煤球,蜡烛,以及昏暗的油灯。

2014 年 7 月 10 日,负责维护保养都爹利街四盏煤气灯的中华煤气公司员工钟耀荣、王永安、周进佳一起来到都

爹利街,为灯具进行每周两次的例行检查保养。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19 世纪 60 年代,从第一盏煤气灯在香港的街道竖立的那一天起,在这

块土地上忍辱负重的人们,尚不能完全知晓它将带来的社会意义。

而今,这家煤气公司已经成为香港最重要的公用事业机构之一,维持

着这座亚洲地区最现代化和最具吸引力的国际大都会日复一日的正常运转。

煤气服务也渐渐成为香港人优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

很显然,这是一份 713 万香港人一刻钟都离不开的事业。煤气,就这

样从 150 多年前那个令人怀疑的“新鲜事物”,成为今天繁华香港都市生

活的重要血脉。

点灯人

15

/16

煤气公司员工向我们展示用于煤气灯上的重要部件:灯芯。这种灯芯在许多地方已经停产了,这一种是从印度进口

的。煤气就透过这样的纱孔,在灯头上燃烧,并绽放着光明。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17

/18

海上小渔村

鸦片是一种有史可稽的最古老、记载最完备的麻醉剂。4000 年前的苏

美尔人把罂粟称作“使人快乐的植物”。然而许多年以后,这种植物却给

中国带来了一场哀痛极深的战争,这也直接导致英国人占据了香港。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军沿着港岛西区一条小路,登上一座小山岗,在

那里升起了第一面英国国旗。

1842 年 8 月 29 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

约》签订。在这个条约的第三款里,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 年后,

即 1860 年,九龙半岛也遭遇同样命运,被英国强行割占。至 1898 年,新

界地区以 99 年为期,租借予英国。

当时的香港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海上的小渔村。据《香港史》载,1841

年 5 月 15 日英国人占据香港之后的第一次普查结果显示,该岛有居民

4350人,此外有2000名渔民住在船上,800名主要是移民的商人住在市区,

还有来自九龙的 300 名劳工。

“北部海岸的深水港几乎就是香港岛唯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

1841 年,没有人知道,这个海岸边零星散布着几幢棚屋的香港岛日后会发

展成为“巨大的商业中心”。

许多年之后,人们回望香港这一块土地的历史时,不免心中会感慨翻腾。

一方面,人们会感叹这里多舛的命运;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敬佩于港人

在这“借来的地方”用“借来的时间”创造出如此非凡的成就。海上小渔村

1900 年的坚尼地道,一盏街灯清晰可见。照片中间是缆车桥,桥旁为新佑宁教堂。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海上小渔村

19

/20

在英国统治香港初期,英国商人很少从事正当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从

事鸦片贸易。香港由此成为远东最大的鸦片集散地。据香港库务司马丁

1844 年 7 月 24 日的报告,当时香港主要的洋行,如怡和洋行、颠地洋行

等都从事鸦片贸易,鸦片转口贸易是他们主要的贸易方式。

另据香港助理巡理府米彻尔 1850 年的备忘录,1845 年至 1849 年,从

印度运往中国的鸦片,有四分之三是从香港转销的。

另外,苦力贸易是英占香港初期又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更为重要的是,

对于当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并以重商立国的英国来说,香港是一块未

经雕琢的宝玉。这里有世界罕见的优质良港—维多利亚港。

从鸦片战争之后,还处于农业文明、满足于自给自足的中国被迫开放

了通商口岸。除了罪恶的鸦片贸易之外,英国人还要以其现代化的优势地

位在中国做生意,他们向中国输入大量的工业产品,同时又从中国买走大

量的丝绸、茶叶等农产品,用于欧洲贸易。而在这种双边贸易的过程中,

香港是一个最为重要的中转站。

巨额的贸易和巨大的利差,使得最早定居香港的英国人暴富,香港也

开始逐渐进入了繁华的初期。

也正是因此,当时最为先进的工业产品,纷纷在香港出现。19 世纪 60

年代,香港太平山周围的居民区第一次出现了煤气灯。

这幅画家所绘的油画,画的是英国占领香港后 ( 约 1860 年 ),中、上环沿岸一带的情景。

上环水坑口。英军 1841 年在此登陆,占领香港。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21

/22

新奇的气体

在煤气灯来到香港之前,它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的中国,很早就有人发现,有的气体可以被点燃。四川自贡地

区的人们,则把地下的一种气体点燃用来煮盐—尽管那时候人们并不把

它称为“天然气”。

遗憾的是,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把这种发现更好地利用起来。

1609 年,比利时人凡·赫尔蒙特发现,通过加热木材或煤会产生一种

蒸气,他把这种蒸气定名为“Gas(煤气)”。

现在,我们当然已经知道,煤气其实并不是一种精确的称谓,它只是

一些可燃气体的统称—包括甲烷、一氧化碳等多种可燃气体。

1684年,英国人约翰·克列依顿在干馏釜中加热煤时,用皮囊收集煤气,

然后让煤气从小孔放出,然后把煤气点燃。

新奇的气体

19 世纪 60 年代的宝灵海旁(即后来的德辅道)与毕打街交界。图中左侧大楼,为颠地洋行的旧办公大楼,前面为

该洋行拥有的码头,图右为第一代怡和洋行。怡和洋行、颠地洋行等都从事鸦片贸易,鸦片转口贸易是它们早期主

要的贸易方式。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新奇的气体

23

/24

两年以后,腓特烈·温策尔又在坡尔摩尔架设了13根燃气灯柱,

这是燃气灯第一次被设在公共场所。而这一工作实际上则是由铅管工

匠托马斯·苏格进行的。因为架设这些灯所需要的输气管道,并不是

一件容易的工程。

1861 年,英国作家查理士·狄更斯在《灯的神奇》中写道:“第

一条燃气管道铺设成功,已经呈现出很大的价值,并且看到价值延伸

的前景。”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在美国,已经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燃气公

司—弗里多里亚燃气照明和水工厂;在德国,还组织成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专门的燃气协会。

可是在 17 世纪,要让人接受这么新奇的东西注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差不多过了 130 多年后,德国人腓特烈·温策尔开始四处推销他的煤气灯,

他来到英国,在伦敦文化会场对周围的人们热情示范煤气灯的用法。第二

年,英国王子威尔士终于成了煤气灯的尝鲜者—他让腓特烈·温策尔在

伦敦的坡尔摩尔装设了煤气灯,在这样一盏煤气灯的亮光下,他接见民众,

听取民意,了解民众对他的支持度。

这些故事来自一份名为《世界天然气发展史》的资料。这份资料上按

年份先后,一一列出了与煤气发展相关的历史。它在1805年这一栏里写道:

“燃气是在腓特烈·温策尔的房里用密闭铁制的炭化炉制取的,并且

用镀锡的铁管绕过威尔士王子的花园,通过 275 米的管道输到灯中。”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新奇的气体

25

/26

煤气公司下环分局的历史图片。在该分局门口,一盏煤气灯悬在上方。最简单的一种煤气灯的构造。而在 1861 年,英国

作家狄更斯,就已经预见到了煤气灯的巨大价值。

由伦敦煤气公司发出的信件,通知香港政府煤气公司正式成立。

1859 年,英国人把煤气带到了香港。

在这一年,为维多利亚城(港岛中环区的前身)提供燃气服务的专利权,

由第五任港督夏乔士·罗便臣授予威廉·格兰。最初的燃气公司在同年 5

月 31 日成立。

如果把中华煤气公司比喻成一本书的话,1862 年就是这本书的扉页。

此后,这家公司开始了艰辛而执著的奋斗史,在长达150多年的历史光阴中,

它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最终成为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最具有代表性的

公司之一。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新奇的气体

27

/28

主要发起股东格兰还专门到香港,与急庇利进行过几次面谈。

当时的香港已经有几家报纸媒体对于格兰所鼓吹的煤气照明,以及这

件事本身的前景不以为然。香港《每日报》记者写道—

“我们视之为笑话,因此对它可能的失败也并无所谓。”

不过,急庇利最后仍然同意,让总部和开业股东都在英国的煤气公司,

为当年维多利亚城的 500 盏街灯、政府办公室内共 50 盏灯,及军队在香

港的各个营房,提供煤气照明。

煤气公司于 1864 年 12 月 3 日正式供应煤气。当时的皇后大道已铺设

长达 24 公里的燃气管道和 500 盏煤气街灯。

煤气灯的亮度远高于油灯。煤气灯一经使用,就深得市民及报章的赞赏。

其中《 剌西报》这样写道—

“市中心许多街灯大放光明,一片繁华景象,令人欢欣雀跃。”

中华煤气最早的总部和股东都在英国。当时的英国已经出现了集资成

立有限责任公司的热潮,可以为需要大规模投资的事业筹集资本金。

煤气公司先后募集到了 35000 英镑的资本金。然后他们找到了当时

的香港土地测量总长查理斯圣佐治·急庇利,向他申请营业许可和财政

支持。

但是急庇利也无法看清煤气的好处。当他第一次看见发展煤气的计划

时,他无法理解煤气灯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他认为煤气照明的价格太高

了,这会让政府的开支增大。

“香港的油很便宜呢!一盏街灯,每月的耗油花费才不过一元。”急

庇利说。

—在当时,香港已经有了用油照明的街灯,而股东们提到的煤气灯,

开支显然高于油灯。

很显然,股东与急庇利之间的讨价还价,来来回回进行了不少,最后,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1890 年,图中烟囱者为煤气公司,图片右下角可见皇后大道西。

新奇的气体

29

/30

19世纪60年代的皇后大道中,当时由德忌利士洋行捐建的钟塔正在兴建中。英国人建设维多利亚城的步子迅速推开。

与此同时,煤气公司也开始迅速成长。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31

/32

这是屈地街上拍到的煤气管道盖子。150 多年来,煤气事业几乎都是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努力发展,为人

们的生活提供着细致入微的服务。

现在的屈地街。已经没有多少人了解这条街名字的由来了。香港大部分西行的电车,现在仍以“屈地街”

为总站。中华煤气的首任经理兼工程师屈地建立了香港第一座煤气厂房,厂址就在西环。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我循着手机上的地图,来到位于香港西区的屈地街。

这是一条很著名的街道,是因为,香港大部分西行的电车,仍以“屈地街”

为总站。周边的建筑,有创业中心、香港商业中心、西环大楼。

人们行色匆匆,在这里乘上历史久远的电车,驶向不同的目的地。很

少会有人知道,这条街名字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一个人—煤气公司的

首任经理兼工程师屈地—当年正是他协助建立了香港首家公用事业机

构—煤气公司,并为公众提供了煤气服务。

香港第一座煤气厂房,也是由中华煤气的首任经理兼工程师屈地建立

的,厂址就在如今屈地街所在的西环。

如果我们穿越回到150多年前的香港,就可以发现,正是在屈地手中,

香港街道上的煤气灯,一盏接一盏地亮了起来。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33

/34

港口用人力车送往工厂。最早的这个工厂,日产煤气 3400 立方米。

当时在屈地手上建立的中华煤气制气厂,已经是一个很标准的现代化

工厂。从在外采购煤炭、原煤烘干,到通过煤的不完全燃烧获得煤气,混

合空气后用一定的压力送入管道,再到雇用专人定时点燃煤气灯—这一

流程已经相当标准化。

入夜后,19 世纪中叶的港岛大部分街道都因为有了煤气灯而大放异彩,

犹如一颗颗镶在黑绒上的宝石一般,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尽管大部分街道都开始以煤气照明,可是,当年香港12.4万人口之中,

约1/4的华人渔民长居于木船和舢板上,绝大部分仍然以传统的方式照明。

陆上居民,也多集中在九龙城。而九龙城居民还在使用蜡烛和油灯,

直到 28 年后,煤气服务才延伸至九龙。

对于大部分的香港本地人来说,象征着富裕和优渥生活的煤气灯,只

属于陆地,只属于西方人集中的维多利亚城。

跟传统的油灯相比,煤气灯确实有不少优势。

一盏煤气灯的亮度是同样大小的动物油脂蜡烛的 3 倍,是石蜡烛的 6

到 10 倍,而且它使用便利,只要拧转开关,就可点亮,而不用像油灯、

煤油灯那样要不断向灯盏内添油。它的燃料来自远距离的煤气厂,由铅管

(后用铁管)输送,比较安全,但需要建造煤气厂、管道输送,所以在开

始阶段,费用较贵。

1865 年 10 月 18 日,上海英租界内,也是英国人创办的煤气公司在南

京路点亮了第一盏煤气灯。民众对于这种新事物存在着许多误解。由于煤

气灯是以管道埋于地下,引出为火,人们称其为“自来火”、“地火”。

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地火”即地之火,担心“地火盛行,马路被灼”,

赤足者不敢从煤气厂附近走过,害怕地火攻入心脾。有人甚至认为煤气灯

是“鬼火”,惊恐万分。

煤气厂的原理,是用煤生成可燃气体一氧化碳,通过管道,把气体输

送到各个用气点燃烧。而生产煤气的主要原料—煤,则由公司买入,从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35

/36

1869 年,煤气灯照亮了港督府。不过,这却招来了部分市民的不满,甚至还有人致函《 剌西报》投诉。早年的西环煤气厂。在屈地手上建立的中华煤气制气厂,已经是一个很标准的现代化工厂。这个工厂日产煤气

3400 立方米。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37

/38

19 世纪 80 年代后期,一盏位于西营盘皇后大道西的煤气灯。1930 年位于尖沙咀北京道的煤气灯。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罗便臣爵士,是第一位在港督府装置煤气照明的港督。

1859 年,年仅三十五岁的罗便臣被委任为第五任香港总督,成为香港

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督。

年轻的港督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当煤气灯到来的时候,他就在港督府

内装上了这种新式的照明工具。不过,这招来了部分市民的不满。有人致

函当时的报纸《 剌西报》投诉道—

“两旁挤满楼房的街道漆黑一片,而通往港督府的僻静小径却灯火通

明,难道不觉得羞耻吗?住在漆黑中的居民,竟然要支付不会带给他们丝

毫亮光的煤气费,反观港督却慷他们之慨,不费分文便坐享其成。”

大放异彩的香港街道

39

/40

约 1895 年的石塘咀。图中可见煤气公司位于石塘咀的首座厂房,图中可见两座圆形煤气鼓。厂房及煤气鼓以东的

马路,后来被称为“屈地街”,以纪念煤气公司经理屈地先生。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41

/42

图为 1908 年西环煤气厂附近情景,近处的楼房鳞次栉比,远处的海港上货船来往。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如今你走在人来人往的香港街头,已经很难再看到百年前老照片中的

场景。

1862 年新年前夕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皇后大道中的那座属于维多利

亚时代的标志性建筑—钟楼,如今已经再无踪迹。竖立于钟楼附近,路

边上造型古典而优雅的煤气灯,如今也看不到了。

香港的变化是迅速而显著的,建筑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集聚,社会

公用事业发展也越来越快。

1869 年,也即清同治八年,苏伊士运河通航。由此,从英国出发的船

只约 2 个月可抵达香港。从香港到西欧的航程,也比原来绕道好望角要缩

短 5000 多公里。

有了这样一条航道,从伦敦来的煤气公司总部的人,将大大缩短花费

在路途上的时间。

香港商业日趋繁荣,中转口贸易港的地位进一步得以确立。停泊在香

港港内的外国船只密密麻麻,平均每天达到 107 艘。在香港的外国人,人

数激增至 7000—8000 人。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如今我们已经无从寻觅这些为煤气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每个普通工人

的面容,或许在大时代的滚滚烟尘中,他们只是一个个微不足道、面容模

糊的小人物。

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可以说,正是一个个他们,才构成了香港发展的

基石;正是因为一个个他们,才有了香港的今天。

香港历史上最早的煤气灯,依然静静竖立于都爹利街。在其他的煤气

灯逐渐被历史淘汰之时,这四盏煤气灯被例外地保留了下来。政府曾希望

把灯柱拆卸后,送往香港历史博物馆。久经犹豫之后,最终决定原地保存,

依然由煤气公司供应煤气及负责维修,像 150 多年前那样,为这个不夜之

城提供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光明。

或许,这就是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它们就像香港历史上所有面容

模糊的一个个小人物一样—他们都不该被忘记。

又一个清晨来临,阳光普照香港大地。中华煤气公司的大楼总部里,一

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香港数以百万计煤气客户的日常生活正温暖而

有序地展开。人们微笑着走出家门,像一滴水汇入这座城市的人来人往中。

43

/44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因港岛旧市区面积狭小,从1850年开始,港督包令提出填海造地计划。

1878 年,也就是清光绪四年,维多利亚码头建成;1888 年,清光绪

十四年,香港货栈公司建第一、第二码头,供远洋深水轮船停泊;1898 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天星码头建成。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地位越来越得以彰显。另外,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后,

香港在军事上的地位也更显重要,成为地中海、印度、新加坡及中国沿岸

的战略线中心。香港海湾纵横,水深口狭,隆冬不冰,逐渐成为英国军事

上的一级军港。

尽管如此,华人在香港的低等地位却没有任何变化。香港的苦力—

毫无例外都是华人。

中华煤气在创办以后长达 80 年的漫长历史中,一直都是以煤为生产煤

气的原料。公司每天的产气量最高可达 3400 立方米,所需要的大量的煤,

每天都由苦力从码头搬运到西环煤气厂。而在西环厂房挥汗如雨的加煤工

人,同样也是煤气公司每一天都无法或缺的劳动力。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45

/46

20 世纪 20 年代坐落于西环的煤气厂房,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了无法分离的生活服务。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1930 年,从半山俯瞰海港。香港海湾纵横,水深口狭,隆冬不冰,逐渐成为英国军事上的一级军港。

点亮香港的人

第一章

2014 年 7 月,负责为都爹利街四盏煤气灯作维修保养的员工钟耀荣、王永安、周进佳,在工作完成

后与煤气灯合影。

47

/48

四盏煤气灯的象征意义

2014 年 7 月,香港历史上最早的煤气灯,依然静静竖立于都爹利街。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CHAPTER 2 WAR IN KITCHEN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1/ 对手来了

2/ 时尚连卡佛

3/ 永远的老虎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CHAPTER 2 WAR IN KITCHEN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49/50T

OW

NG

AS-

CE

NT

EN

AR

Y

PHO

TO

BO

OK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51

/52

对手来了

于是,煤气公司与电力服务就这样擦肩而过。

而这注定是一次无法挽回的错过。当屈地的继任者拉里颇感无奈地撤

回电力申请时,在 1200 公里外的上海,一家电光公司成立。这家公司的发

电厂,就是专门为电灯的照明供电的。数十年后,很多老上海人仍然把发

电厂称为“电灯公司”。电灯开始在都市的夜晚点亮。

香港正迅速地繁荣起来,填海工程使得香港陆地面积扩大,人口快速

增加,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1889年1月24日,英商仁记洋行以60万元的资金创办了香港电灯公司。

这家公司在湾仔永丰街附近山边的建筑厂房里,装置了两台 25 千瓦的蒸汽

发电机。次年 12 月,开始向港岛供电。

根据 1891 年年底的统计,这家电灯公司供电一年后,已为 600 家住户

提供照明。此外,还有 75 盏街灯以及山顶区专用的 1 台抽水机,都用上了

电力。

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曾经的煤气公司用了多少年才达成的。时代不同了,

煤气,已然迎来了最强劲的对手。

对手来了

除了月亮与星星,照亮港岛夜晚的,还有煤气灯—只是,原本属于

煤气灯的骄傲,在它出现 20 年后,终于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挑战。

因为,电来了。

一个出身于贫穷铁匠家庭、名叫法拉第的英国人发现了电磁感应。数

十年后,在 1879 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具有实用价值的

白炽灯泡。在这之后,世界各地的发电厂都迅速地发展起来。

第一个闻到硝烟味的人,是拉里。

就在 1882 年,世界第一家发电厂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投入运行的同时,

中华煤气公司香港本地管理委员会主席拉里,嗅到了一丝掺杂着危险与硝

烟的气息。

煤气人的神经,在第一时间被电所触动。拉里迅速向港英政府提交了

一份申请,要为港岛提供电力照明服务。

然而,当位于英国伦敦的煤气公司总部董事局获悉这一消息后,认为

拉里所代表的本地管理委员会越权了。他们要求香港公司撤回这一申请。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53

/54

对手来了

1895 年的中区毕打街景。在图面中间,由颠地洋行捐赠的钟楼前,街道边竖立着一盏煤气灯。此时,在香港已

经有两家电力公司成立,煤气迎来了最强劲的对手。

19 世纪 90 年代末期中环一带进行的填海工程,使得堤岸不断向外扩展。土地缺乏一直是香港港口发展的难题。伴

随着经济的繁荣,香港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55

/56

对手来了

应用,这种电车就出现在了香港的街道上。

20 世纪之初,电力对生活各方面的渗透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人们的

想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煤气与电力的竞争达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大战并没有太多地扰乱香港人

的生活。香港在战争期间日趋繁荣,但是战争也导致了汽油的短缺—

汽油都被用到战场上去了。这让在香港的部分车辆只好改成煤气驱动。

煤气公司紧紧地抓住市场上的机会,为这些煤气驱动的车辆提供了所需

的能源。

当电力攻城略地之时,煤气仍然在坚守阵地。位于香港九龙的油麻地

老戏院,是香港现存最早的电影院、戏院。当时戏院除了采用电力照明时,

仍然把煤气灯作为后备装置。那时电力还不够稳定,当台风或暴雨来袭,

戏院就会停电。而这时的煤气灯仍然能够忠实地发挥作用。

现在看来,煤气公司当时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正是煤气公

司在劣势下的顽强抵抗,终于为他们之后寻找另一条生路赢得了宝贵的时

间。煤气公司在逆境中求生存,他们转换思路,另辟蹊径,发现了另一片

市场的蓝海—煤气煮食。

电力与煤气,在进行着照明市场的争夺。这种争夺,几乎细到了对每

一条街、每一个小道、每一盏路灯的竞争。

1892 年,香港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仔细考虑公用照明市场

的未来—到底是用电好,还是继续用煤气好。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时主张用电和主张用煤气的双方所进行的激烈

辩论。

那时,电力公司推出了刚刚发明的碳纤维白炽灯泡,煤气公司推出的

是,威尔士贝克燃烧灯。

然而激烈的竞争仍然无法避免。在面对电力的低成本强势覆盖时,煤

气有着先天的弱势:它们的管道网络要比电线网络的建设成本高得多。

仅仅在第一家电力公司成立两年之后,另一家电力公司—中华电力

有限公司成立。香港能源市场的竞争时代由此开始。煤气公司“一家独大”

的能源地位正在失去。

一百多年之后,当我们行走在香港的街头,目光不时会被缓缓驶过、

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所吸引—那是颇具香港风情的一幕。要知道,这种

电车独具特色的叮当声,也已经响了一个世纪—1904 年,伴随着电力的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57

/58

对手来了

约 1907 年的西湾河筲箕湾道,可见电车的发展已经延伸到较为偏僻的地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煤气与电

力的竞争达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

1905年的云咸街上,卖花的摊位很多,行人络绎,许多人乘坐轿子往来。而在图右,“山甸电气公司”的招牌赫然在目。

在这张照片上,我们还能见到电线杆以及架设在空中的密集电线。电力已经强势进入香港民众的生活,而煤气的市

场,正日益受到挤压。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1918 年,香港就出现了煤气车。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打仗大量使用汽车和坦克,军队使

用了大量燃料。于是,煤气车应运而生。

59

/60

对手来了

约 1910 年的皇后像广场,图中可见高大的电线杆与横穿空中的电线。这时的香港街头,电灯的光芒已经

盖过了煤气灯的光亮。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位于香港九龙的油麻地老戏院,是香港现存最早的电影院和戏院。在 20 世纪初时,油麻地戏院除了采用电力照明,

仍然把煤气灯作为照明的后备装置。图为油麻地老戏院现在的样子。

61

/62

对手来了

1919 年一战结束后的香港街景。当时的电力事业已经抢夺了大部分照明市场,但煤气公司仍然在保

卫阵地,并为自己的转型赢得时间。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时尚连卡佛

63

/64

19 世纪 70 年代,毕打街以西的海旁,第三间为连卡佛洋行旧址。最初,这家公司以售卖船上用品为主,后来慢

慢发展为香港的高档百货公司。香港最早的煤气灶具专柜就设立在这家公司里。

时尚连卡佛

如今,当我们打开煤气开关,当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当锅中食物咕

嘟咕嘟吐着诱人香气时,我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在 100 多年前,煤气最

大的竞争对手,会是电力。

在 20 世纪之初,当煤气逐渐地被挤出香港的公用照明市场之时,煤气

公司的管理者,独辟蹊径地发现另一片市场的蓝海。

一场能源市场的争夺战,迅速在厨房里拉开。

时光返回到 1920 年的连卡佛,那是香港老资格的高档百货商场。它在

1850 年 8 月由两位具有进取精神的苏格兰人开设,最初售卖船上用品,后

来渐渐发展到售卖日用百货。再后来,连卡佛就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对于许多香港人来说,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就告诉他们,作为中产乃至

更高阶层,就该去连卡佛购物。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20 世纪初,位于德辅道中与雪厂街交界处的连卡佛公司。煤气公司设计开发的新式灶具,陈列在连

卡佛百货公司的专柜—在连卡佛设立专柜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证明,煤气煮食代表着一种备受注目

的生活方式,正在引领香港当时的时尚生活潮流。时尚连卡佛

65

/66

在 1920 年位于雪厂街的连卡佛百货公司,煤气公司在那里占据了一块

优越的店面,开设了一个豪华的陈列室。在这个陈列室里,摆满各种各样

新潮而实用的煤气灶具—摆在连卡佛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证明,煤气代表

着一种备受注目的生活方式,正在引领香港当时的时尚生活潮流。

那些对生活品质有着相当要求的人们纷至沓来。那些衣着光鲜华丽的

顾客抚摸着闪闪发光的煤气灶具,店员们向客人们不厌其烦地介绍着煤气

灶具的功能与好处。

而彼时彼刻,一位叫大卫·梅耶的工程师却隐藏在幕后,站在人们看

不见的地方。尽管那些漂亮的器具都是他聪明才智的凝结与展现,但他显

然不太习惯抛头露面。就像一句俗话说的:“你只要吃鸡蛋就好了,何必

认识那只母鸡呢。”—在香港历史档案馆和香港公共图书馆,我们翻查

了不少资料,但是,关于大卫·梅耶本人的故事,却仍然缥缈无着。

无论如何,那些陈列在连卡佛公司专柜里的煤气灶具,已经自豪地向

20 世纪 20 年代的香港人揭示了这样一个秘密—在照明之外,煤气公司

已经找到了另一个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空间

的大门。那就是,用煤气烹饪。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时尚连卡佛

67

/68

“用煤气煮食”,“Do your cooking by GAS”—这是挂在当年西环煤气陈列室里的一句话。在这间陈列室里,

展出各种样式的煤气炉具,还有仿壁炉造型的煤气暖炉。

在与电力公司的激烈竞争中,煤气公司努力争取客户,并且找到了明火煮食这个卖点。这是设于西环煤气厂的广告牌,用于推广

煤气炉具,以及热水功能的新卖点。煤气公司在连卡佛百货公司开设陈列室之后,又在九龙弥敦道开设了另一间陈列室。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时尚连卡佛

69

/70

2014 年 6 月展示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同一个展柜中的两种生活用具:右为一台煤气电扇,左为一台电力暖炉。用煤

气燃烧产生的动能,来驱动电扇,达到降温目的;把电力能源产生热能,达到升温目标—这两件东西在 20 世纪

初煤气与电力同台竞争的年代,分属于两家公司,此刻并排在一起展出,显得别有意味。

煤气的出现,无论是对于中国烹饪,还是对于香港居民来说,都是一次生活上的巨大变革。煤气公司设计了各种

新式的煤气煮食炉具,以适应华人客户的煮食喜好。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时尚连卡佛

71

/72

这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煤气公司的一则广告。

用新式煤气炉煮食,最经济清洁及卫生

以煤气比较柴薪或别种燃料,便利经济,即时可用

且火力均匀,不会将食物焦炙

凡屋内已装有煤气街喉

只收装置费五元

较新者收回少许驳喉费

注意

用煤气煮食完全安稳合卫生,

无焦炙食物之虑,全球上各医生皆用煤气及推荐用煤气煮食

请君询问君之家庭医生便知一切

—香港煤气公司启

如果对比一下当时的物价,我们可以发现,5 元的煤气装置费用并不

算低廉。当时一般工人的月薪仅 10 多元,而 20 世纪 30 年代香港最畅销

的彩票—大马票,每张售价 2 元;市民收听广播要向政府申领收音机牌

照,年费 4 元,许多人买了收音机后宁愿冒着受警方检控的危险而不去缴

纳昂贵的牌照年费—由此可见,使用煤气的初装费5元亦属相当奢侈了,

并不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所能承担的。

当煤气被点燃时,它将同时释放出两种令人惊叹的能力:光,以及热。

当煤气被点燃在 19 世纪后半叶幽暗的香港街头时,它以光明的形式

展现着自己的存在。那些悠长的马路和寂寥的深夜,因为有了它而熠熠

生辉。

当它被点燃在 20 世纪中叶的家庭厨房时,它以热量的形式,发挥着自

己独特的价值。在火苗的跳动下,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温暖细节得以慢慢

呈现,伴随着煮食的整个过程,欢声笑语渐次升腾起来。煤气,就这样与

香港市民的生活日夜不分,互相融合。

如果说之前煤气公司的经营策略,更偏重于跟官方—例如政府机

构—打交道的话,那么此后,这家公司逐渐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它开

始与一个一个具体的家庭客户打交道,与一个一个注重个体感受与使用体

验的人打交道。

为了推广煤气灶具和煤气所代表的优越生活方式,煤气公司开始推出

许许多多带有温情意味的广告。在那些广告里,煤气公司像个朋友一样,

跟每一个潜在的客户做着深入而倾心的交谈。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来说,使用煤气所需的初装费 5 元亦属相当奢侈了,并不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所能

承担的。因此,煤气在当时仍属高档生活用品。时尚连卡佛

73

/74

煤气公司早期用于推广煤气的广告。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而煤气的出现,无论是对于中国烹饪,还是对于香港居民来说,都是

一次生活上的巨大变革。煤气炉逐渐取代了原先笨重、同时使用起来安全

系数也不高的火水炉、炭炉等。

为了配合华人煮食对各种不同火候的需求与习惯,煤气公司又精心研

制了一系列崭新的产品。这些产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贴心地设计了能够

方便控制火焰大小的开关。只需要稍稍转动一下旋钮的角度,就可以轻而

易举地改变火势的大小。

与此同时,煤气的市场也被更广泛地打开—越来越多的生活用品,

直接与煤气相关:不仅有了热水器,还有了煤气暖炉。

当这些产品在连卡佛百货公司的陈列柜里展示时,前去观赏的客户给

予了热烈的回馈。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煤气开始真正与香港居民

的生活密不可分。

煤气公司因其对市场的执著,重新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时尚连卡佛

75

/76

对于当时的煤气决策者来说,厨房,把煤气公司从市场竞争的劣势泥

潭里一把拉了出来。从此以后,煤气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也是

最深入人心的一部分。这从煮食时,华人厨师对于火候的精妙把握,即可

略窥一斑:什么时候该用文火,什么时候该用武火,火势大到何种程度,

小又小到什么地步,都是极为讲究的。

火是饮食烹饪的根本。有了火,才有了人类的饮食文化。当火变得可以控

制之后,古人马上注意到了火候对于烹饪的重要。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

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气味各自不同。

火,是烹饪当中最难以驾驭的部分之一。现在,因为煤气的加入,厨

房里的事情一下子变得简单了很多。对于中国烹饪来说,尤其是对于香港

这样一座大都会的广大居民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进步。不管是桑柴、松柴、

茅柴,在香港都是稀缺资源。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陈列室展示的部分煤气热水器。从那个时候开始,煤气开始真正与香港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时尚连卡佛

77

/78

煤气公司早期的一张招贴,印着当时用于煤气的灯具炉灶。为了配合华人煮食对各种不同火候的需求与习

惯,煤气公司研制了一系列崭新的产品,同时努力拓展着煤气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围。

20 世纪德辅道中告罗士打行陈列室,展示着一些商用煤气炉具,适合会所和餐厅使用。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永远的老虎

1924 年的煤气公司总部。与同时期维多利亚港海旁、毕打街附近气势恢宏的各家银行大厦和洋行大

楼相比,煤气公司的办公场所内敛而朴素。百年间,煤气公司日益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79

/80

永远的老虎

我们的眼前,摊开一张 1924 年中华煤气公司总部的旧照片。

这是一幢略显低调的三层西式小楼。与同时期维多利亚港海旁、毕打

街附近气势恢宏的各家银行大厦和洋行大楼相比,煤气公司的办公场所内

敛而朴素。

在香港飞速的发展中,这幢大楼早已不见踪迹。时至今日,煤气公司

已经走过了 153 年的历史,与香港民众生活日益密不可分。而这漫长时空

中风雨兼程的跋涉,早已为这家公司沉积下无数厚重的精神财产。

譬如说,对待每一位客户的用心之深—“以客为尊”的理念,大概

从百年前与电力的竞争中就已深深扎根。它必须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项服

务,唯恐失去任何一个客户,因为一旦失去,客户就会逃往对手的阵营,

为电力公司与煤气公司的竞争增加砝码。

现在看来,一百多年前,煤气与电力的竞争,不仅仅在香港发生。在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煤气公司的美国,在更早使用煤气的德国和英国,这

样的竞争一定也在发生。

面对电力的咄咄逼人之势,煤气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不过有趣

的是,香港与欧美差异化最大的,是香港拥有着最为广大的喜欢用明火烹

饪的华人客户。

第二章

厨房里的战争

永远的老虎

两辆双层电车,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鹅颈桥上通过。电车在 1904 年的香港出现,1912 年出现了双层电车。电力

应用到了更多的公用事业中。在与电力的竞争中,煤气从未敢掉以轻心。

81

/82

在别的地方,烘焙和电炉同样能把食物烤熟。人们不像香港人

一样热爱火焰:当食物在火焰上舞蹈,生活最朴素温暖的一面得以

呈现出来。

竞争对手就像一头永远跟在身后的老虎,它迫使你一步不敢停

歇。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中华煤气孜孜不倦地把厨房事业,作为

煤气市场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来开发。

他们开设各种各样的煤气炉具灶具展示馆,让那些对煤气仍一

无所知的人们体验、了解煤气烹饪的便利;

他们一期接着一期地举办烹饪班,不仅教人们怎么使用煤气煮

食,而重要是,在这样的培训和推广中,让人们建立起对煤气烹饪

的亲切感与信任度,让人们在烹饪中品味生活的快乐;

他们还举办各种各样的烹饪大赛,这是煤气公司与客户的一种

深度互动,更是企业营销对市场的深度参与……

这样的展示、培训班、烹饪大赛,在这一百多年中都没有停止过。

有对手,永远是一件好事。煤气公司的竞争意识,就像血液中的基

因一样与生俱来,并与煤气公司一起走过百年时光。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CHAPTER 3 GROW FROM PLACE UNSEEN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1/ 从不曾遗忘

2/ 最黑暗的日子

3/ 不老传说

4/ 栖落香港

5/ 大埔,大埔

6/ 红衫鱼的背后

7/ 煤气“黄埔军校”

8/ 服务,永远是服务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CHAPTER 3 GROW FROM PLACE UNSEEN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83/84T

OW

NG

AS-

CE

NT

EN

AR

Y

PHO

TO

BO

OK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站在香港人流如织的街头,已经无法想象当年煤气鼓发生爆炸之时

的惨状。而我们大多数人,对曾经发生过的那些痛苦的往事和不愉快的

经历,都会习惯性选择遗忘,更何况,西环煤气鼓爆炸那件事,已经过

去了 80 年。

但是,当我们打开网络,仍能在维基百科“香港中华煤气”这一条目,

找到这起意外事件的记录。

事实上,香港中华煤气从来不是一家习惯于选择遗忘的公司。它似乎

也从不避讳提及这样一桩意外事件。

或许,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安全”两个字,就深深地印在了煤气公

司的年轮上,融入这家公司的血液中。

从不曾遗忘

85

/86

从不曾遗忘

1934 年 5 月 14 日,西环煤气厂一个容量达 50 万立方尺的煤气鼓发生

爆炸。那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爆炸及其所酿成的大火,导致 42 人死亡,

超过 46 人受伤。

当年这个煤气厂共有四座煤气鼓,一大三小,供应着全香港使用的煤气。

煤气厂后座设有一座蒸气炉以及风泵机房,其余都为空地,一大一小两座

煤气鼓位于机房背后,每日由机房将煤气输送到煤气鼓储存。煤气鼓共分

为四层,除底层外,其余三层均可以升降,当储气时煤气鼓会逐层升高。

5 月 14 日上午 10 时许,工人和往常一样,把煤气输入煤气鼓,其中

最大的一号煤气鼓当半升时,突然发出轰然巨响,顶层发生爆炸,大量煤

气外泄,随东北风吹向晋成街、加伦台一带,并随即引发大火。加伦台一

带住宅顿成火海,大火烧了两个多小时才得以控制。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一盏煤气灯,竖立于石塘咀之和合街口。自 1906 年起,港府下令将所有妓寨迁往煤气鼓以西的石塘咀,

即皇后大道西与山道一带。自此,“塘西风月”的历史及石塘咀的繁华,都由此开始。

煤气公司位于石塘咀的西环煤气厂,于 1864 年投产。1934 年 5 月 14 日,西环煤气厂煤气鼓发生爆炸,

爆炸及其所酿成的大火导致 42 人死亡,超过 46 人受伤。从不曾遗忘

87

/88

图中的西环大楼,前身即为中华煤气公司西环四个煤气鼓所在地点。或许,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安

全”两个字,就深深地印在了煤气公司的年轮上,融入这家公司的血液中。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尽管如此,煤气公司仍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甚至在后来还在九龙投

资了第二个制气厂—马头角制气厂,管道投资得到了扩大,供应范围随

之扩大,一些新的客户也加入进来。

如今,当我们穿越 100 多年时光的重重帷幕,重新打量这家公司的发

展历史时,我们不由得感慨,从与电力的残酷竞争中,从后来日据时期的

“黑暗日子”里,从意外事故导致的安全信任危机中,它一步一步挺了过

来。虽然走得步履蹒跚,颇为艰难,然而,正是这样的逆境,锻炼了一家

公司经受挫折的勇气,并积累了运营的宝贵经验。

这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生长过程。如同一棵大树庞大的根系,深深地

扎入大地。它在一座城市的内部,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顽强生长。

从不曾遗忘

89

/90

西环煤气厂事故发生后,香港政府决定立法,加强煤气鼓的监管和维修。

为此,公司花费巨资,彻底检查所有储气设施和安全措施,以确保不再发

生同类事件。

之后,公司还重新设计了煤气厂房设施,并在坚尼地城兴建了一个全

新的煤气鼓。

西环厂惨剧发生后,公司除了要面对沉重的赔偿问题,还备受当时世

界性经济萧条的打击。

香港的酒店与饭店纷纷倒闭,这对煤气的消耗量构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这个时候,煤气公司的两个大客户—同是坐落于中区的一个监狱和一

家医院,分别被政府迁到了赤柱和薄扶林,远离了煤气的供应网络。失去

大客户的支持,这对煤气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因为管道破损严重,煤气公司供气的压力大大下降,同时也埋下了诸

多的安全隐患。到了战争后期,更是因为管道遭受轰炸大部分遭损毁,公

司不得不停止供应煤气。

1944 年 8 月,西环制气厂不得不关闭。一年后,位于九龙马头角的制

气厂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在 1945 年 6 月暂停了运营。

对香港的民众来说,1941年 12月至 1945年 8月,那是屈辱的“三年零

八个月”;对于中华煤气来说,那是公司陷入最低谷的时代。身处其中的

煤气公司员工,他们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也无法预知公司的未来将如何。

因为,在战争的滚滚洪流下,一间公司也好,香港的民众也罢,都只

是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而下的一粒泥沙。

最黑暗的日子

91

/92

最黑暗的日子

1941 年 12 月至 1945 年 8 月,是香港历史上的黑暗时期—香港被日

本人占领。对于香港民众来说,他们一般把那一段历史称为“三年零八个

月”。煤气公司也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1941 年圣诞节,香港沦陷,日军占领香港的第二天即宣布成立军政府,

后设立总督府,取代港英政府,对香港人民实行残暴的战时殖民统治。

如今我们只能从历史图片去触摸那一段血雨腥风的日子。日军的占领

导致百业萧条,中华煤气作为私产被日军征用。而后,日本占领军当局又

派出一名日本经理,实际上控制了公司,以便他们实施占领军的意图。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找到当时公司经营的确切文字记录。但显然,当

时的煤气公司已经无法正常运营,承担管理任务的英国高级职员,几乎全

部离职,而且很多都流落到了异国他乡。所有的设备,都断了备件供应,

公司只是在勉强运作而已。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三名妇女站在缆车旁,其中一名为日本妇女。缆车山道旁,还有一盏煤气灯。

最黑暗的日子

93

/94

1941 年 12 月,日军进占尖沙咀铁路站。煤气公司进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最黑暗的日子

1940 年战后饱受摧残的街道。煤气管道大量破裂,是煤气公司面临的严重的问题。仅仅设备和管道

的维修一项,就花去了 146 万美元。整个香港的煤气,一直拖到 1946 年 1 月才恢复供应。

95

/96

所幸光明还是重新回到了香港。

尽管留给香港的,是断壁残垣;留给中华煤气的,是支离破碎的管道。

1945 年日本战败,英国人重新接管香港,英人由军舰保护重返香港,

各项事业重整。

而所有的重建,就在这样的支离破碎上开始,从断壁残垣上开始。所

有的香港民众与煤气公司一起,重新整理生活,在废墟上种植希望,并奋

力生长。

这时,煤气公司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公司董事会决定给留守的员工发放三个月到一年的薪水补贴,之后又

决定将工资提高 50%。因为此时的香港劳动力极度缺乏,更不用说熟练

的工人和高级职员了。这时的每一位业务骨干,都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煤气管道大量破裂,是公司面临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当时中华

煤气一无资金,二无物资供应,主要依靠汇丰银行一笔 5 万英镑的贷款,

以及公司股东的投入,来进行战后重建。而仅仅设备和管道的维修一项,

就花去了 146 万美元。

整个香港的煤气,一直拖到 1946年 1月才恢复供应。港岛和九龙的 180

盏煤气灯,又重新被点燃,照亮了和前几年比起来异常平静的香港夜空。

1946年,煤气公司的亏损达到95241美元。公司面临巨大的困难和亏损,

但员工没有在困难面前止步,而是不断地想办法,共克时艰。公司一方面继

续发行股票,寻找新的资本来源;同时,又引进了一批英商和华商的股份。

有了这些资本,再加上员工和管理层的巨大努力,煤气公司终于逐渐

地步入了正轨。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从董建华家族到邵逸夫,再到李嘉诚,这批移民在随后的几十年内

改变了香港,让这个英国人统治的小城市,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东方

明珠”。

1949 年,拖儿带女地投奔香港的内地人多住在深水 。这是带有广

东地方特色的唐楼。那时候的深水 ,街道两边搭建着临时的木房子,

以供人们容身。1949 年后在香港出生的第一波婴儿,成为香港“婴儿潮”

一代。

对中华煤气来说,人口的迅猛增加,以及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香港

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快速聚集的人口,以及新开工厂对于能源的需求,

都给煤气公司提供了新的扩张机会。

不老传说

97

/98

不老传说

站在香港的街头,你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个移民社会、一个海

纳百川的城市。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们所拥有的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

融合,焕发出光彩。

很多老一辈的香港人会告诉你,他的上一辈就是香港新移民。

香港七百多万人中,四成五的人不是在香港出生的,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但主要的还是华人,尤以中国内地背景的居多。

从 20 世纪的 30 年代内地爆发抗日战争,到 40 年代的内战,一些内

地人为躲避战争涌入香港。1945 年,香港的人口是 50 万,到 1953 年已

达 250 万。直至 1956 年,香港人口达 261 万,成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

的地方之一。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不老传说

香港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快速聚集的人口,以及新开工厂对于能源的需求,这一切给煤气公司提供了新

的扩张机会。

20 世纪 30 年代,内地人投奔香港。

99

/10

0

1937 年上环的苦力工人。内地移民涌入香港,只能从最苦最累的工作做起。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栖落香港

英国高昂的税费,也促成了这一意见的落地。于是,1954 年,中华煤

气的总部落地香港,从此开始了本地化的治理过程。

面对巨大的新市场,中华煤气如何进一步扩张自己的能力和势力?首

先必然要对管道进行大规模投资。

因此,中华煤气需要进一步筹集资金,应对挑战。

1960年,香港的资本市场开始萌动,先是出现了几个交易所,而后不久,

合并成立了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就是现在的香港联交所。

1960 年,中华煤气正式上市,并成为香港最早上市的几个公众公司

之一,股票代码为 0003 号。由此,中华煤气的股东也开始了进一步的本

地化过程。

10

1/1

02

栖落香港

中华煤气公司的董事会,在 1954 年之前,一直是在伦敦。

想当年,煤气公司拥有港岛数百座煤气灯时,电力正气势如虎汹汹而来。

1882 年中华煤气香港本地管理委员会的主席拉里向港府申请提供电力照明

服务。但这一申请被位于伦敦的总部否决了。总部的人说,这么大的决定,

你们越权了!

当然,这是越权了。可是,远在天边的伦敦总部如何能够敏锐地捕捉

香港本地市场的风吹草动呢?正是那时的擦肩而过,使中华煤气错失了发

展的最大机会。

20世纪 50年代,当这家煤气公司投入运营 90年后,新引进的华人资本

和股东使煤气公司的运作发生了变化。战后的公司逐步扭亏为盈,股东们提

出,如果公司的董事会是在香港,而不是在伦敦,公司的业绩将会好很多。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20 世纪 50 年代煤气客户按金收据。

10

3/1

04

栖落香港

1960 年,中华煤气正式上市,并成为香港最早上市的几个公众公司之一,股票代码为 0003 号。由此,中华煤气的

股东也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本地化过程。图为 20 世纪 70 年代,香港一家证券交易所大厅的景象。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栖落香港

10

5/1

06

当时会面的一班商界中人,个个都口若悬河,谈长道短,只有李兆基

默不出声,有很多话题,他好像连听的兴趣也没有。但一谈论到跟他的业

务相关的话题,李兆基就非常留意倾听,而且会问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又

绝非无的放矢,都是相当一针见血,显示出他高度的商业智慧。

为此,李国宝支持何廷锡找李兆基帮忙的建议。

何廷锡找了一个星期日,直摸上嘉慧园李家去向李兆基说项。

当时中华煤气约只有七百九十万股,董事局控制的只有百分之十几,

的确会有被恶性收购的危机。

何廷锡向李兆基介绍中华煤气,李兆基很快就决定买进二十万股。因

为李兆基用心一算,中华煤气名下的地皮相当值钱,加上当时社会上认为

煤气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对于这一点李兆基并不以为然,他肯定不久

的将来煤气的使用会普遍起来,因为人们赚了钱,就会讲求便捷效率卫生,

以便提高生活质量。煤气的前景是乐观的。

梁凤仪博士所著的《李兆基博士传记》一书中,对李兆基收购中华煤

气的股份,有过详细的记录,兹摘录部分—

李兆基远在一九七五年就已开始收购中华煤气之控股股份,当年市场

谣传,怡和与港灯要恶性收购中华煤气,身为中华煤气董事局主席的利铭

泽立即紧张起来,于是找到了董事李福树与他的儿子李国宝密谋对策。

大家都认为最好找个低调而又有大客户在手的股东经纪商量一下,看

是否可以加入外来投资者的力量,化险为夷。

结果找证券商何廷锡来密议。何廷锡听了利铭泽和李国宝的分析之后,

就极力推荐李兆基,认为不妨请他入股。其中理由有二:第一是何廷锡知

道李兆基有充裕的资金可以自由运用;第二是李兆基是公认不爱出风头,

殷实而且敦厚的商人,与他合作最安全,他肯定不是那种乘人之危,从中

取利的人。

李国宝对这个建议相当赞成,因为在一九六九年年初他第一次跟李兆

基认识,对他的印象良好而深刻。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栖落香港

10

7/1

08

恒基兆业地产主席李兆基。

经过两三日时间,何廷锡在市场内为李兆基收足二十万股,加上他其

他的客户占股总和,不会低于全部股本的百分之八至九,便大可放心了。

果然经过了这番周张之后,怡和与港灯收购中华煤气的计划不得逞。

那个时期,外资公司要进行恶性收购行动,一般十拿九稳,今番败在李兆

基手上,实在骇异。这一役也表征着华资富豪的实力和势力已经在香港市

场上具备了相当影响力。

李兆基对稳定中华煤气的确立了功,也一如何廷锡所料,他完全没有

向中华煤气董事局提出任何要求。

其后,事隔数月,何廷锡又向李兆基说项,认为反正已经有二十万股

中华煤气在手,就干脆专攻此股,他日必有厚利。于是李兆基分别透过市

场内的大经纪,包括老牌经纪莫应基,收购更多的中华煤气股份。

其时,李兆基手上的煤气股份仍未及李国宝家族,但利铭泽和李福树

两家都深感李兆基人品厚道随和,同时又有见识,于是便同意李国宝的建

议,邀请李兆基加入中华煤气的董事局任董事。

时隔多年,主席利铭泽于 1983 年辞世,李兆基众望所归,荣登中华煤

气董事局主席宝座。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1973 年,煤气公司开始采用石脑油—一种轻质油来取代传统的普通

重质燃油制造煤气,因为石脑油更为洁净。公司的管道网络,已经延伸到

了赤柱、沙田等在当时来说,尚属“边远”的地区。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煤气的原理,很多人也并不知道煤气公司与大名鼎

鼎的李兆基先生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煤气已经深入越来越多香港普

通人家的厨房。

煤气公司老员工叶松荣先生,自己家中于 1967年申请使用煤气,不到

一个月,煤气管道即安装好了。那时他住在英皇道上,靠近维多利亚港,附

近煤气公司的管道已经铺设完成。得此便利,叶先生成为管道煤气的客户。

从公司财务会计部岗位退休的叶先生回忆,那时整个片区只有零星的

管道煤气客户。另一位退休老员工,陈炳权先生,服务了整整 45 年,从

抄表员干起,到退休时是高级监督,补充说:“到了 1975 年,煤气公司

开始为公共屋村供应煤气,那段时期成为公司客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许多普通居民逐渐放弃火水、柴火等燃料,改用煤气。”

煤气公司的蓝色焰火,就这样与香港居民的日常生活逐渐变得密不可分。

栖落香港

10

9/1

10

中华煤气,像一只飞倦了的鸟,终于栖落在香港枝头,在这里筑巢安居。

伴随着所有本地化改造的完成,越来越多的黄色面孔出现在公司的股东名

册上,白色面孔的英国人渐渐淡出。

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汇聚在20世纪30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之间,可以发现,

香港以及香港中华煤气,都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逆境中奋力生长。它们与香

港民众一起,携手走过一个又一个艰难时期。

对于香港民众来说,那是漫长又艰难的生活时期:战乱,迁徙,奔波,

在残破不堪、拥挤杂乱的地方寄居,为着最基本的生存目的抗争……

在 20 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香港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世界经济

舞台上,香港扮演了一个长袖善舞的角色。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与世

界经济有着密切的来往,而内地大量的劳动力与低廉的原料,更为香港的

发展提供了引擎。

对于中华煤气来说,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也是一个煤气普及的时代,

从那时候开始,逐渐有更多的白领和中产阶层开始用上了管道煤气。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大埔,大埔

11

1/1

12

20世纪80年代,是香港经济的巅峰时刻。已经本地化了的中华煤气,投资20亿港元,兴建大埔制气厂。

这足以说明当时的煤气公司决策层对于香港这座城市坚定的信心,还有他们与香港民众同舟共济、

共荣共生的决心。

大埔,大埔

大埔,是一个诗意的地名。

位于新界的大埔,历史上一直有着悠远的农耕传统,在许多大埔人的

记忆中,那里不少人退休后闲来无事,仍然会拿起锄头下地耕作。房前屋后,

不时显现豆棚瓜架的田园小景。

30 多年前,香港政府决定在大埔建立首个工业 。工业 落成后,

1987 年,中华煤气公司在大埔新建了一座巨大的煤气工厂,以满足越来越

庞大的客户需求。

而今,大埔煤气厂成为中华煤气仍在运行的两座生产厂房之一。位于

九龙的马头角老厂,生产低压煤气,因此还拥有庞大的储气罐,这个老厂

作为备用气源,基本处于备用状态;大埔煤气厂生产高压煤气,承担着整

个香港 95% 的煤气供应任务。

与屈地手上建立的首个煤气厂—西环煤气厂相比,这是一个高度自

动化、无比先进的工厂,如果把时光往前倒转百年,那时的人们简直无法

想象现在的情景。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大埔,大埔

11

3/1

14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上环街市电车总站附近街景。80 年代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内地与香港的沟

通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这个巨大的煤气工厂已经与西环煤气厂有了无与伦比的差别。这么一

座巨大的工厂,占地 11.71 公顷,日夜开工,每天生产高达 960 万标准立

方米煤气,却只有 20 多名员工。

1984 年,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中英两国就香

港地区的政治前途达成了协议,香港回归的命运在这一年被确定下来。因

为这个协议,及对未来中央政府态度的不明确,一些公司选择离开可能会

出现动荡的香港。

而这个时候,已经本地化了的中华煤气,却进一步投资 20 亿港元,兴

建大埔制气厂。这足以说明当时的煤气公司决策层对于香港这座城市坚定

的信心,还有他们与香港民众同舟共济、共荣共生的决心。

后来的人们都会说,那是一个英明的决断。

事实上,20 世纪 80 年代,是香港经济的巅峰时刻,当时内地经济改

革甫起,百废待兴,工业化兴起,出口上升。这时,香港成为内地企业产

品出口的中转站。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在大埔煤气厂,很多都是入职二三十年的老员工。机械维修组的员工梁伟英先生,负责厂区设备的日常维

修保养,每天在厂区来来往往,巡视一圈也要花上半个多小时。尽管脸上挂满了汗水,但不管是面对每天

的工作,还是面对来访者,他们总是一脸的微笑。

为安全考虑,所有人员进入厂区禁止携带任何手机、照相机等,内部员工使用的是特定防爆手机,用于通

讯联络。大埔,大埔

11

5/1

16

这张来自香港科技园官方网站的图片,是俯瞰大埔工业区的场景。30 多年前,香港政府决定在大埔建立

首个工业区。工业区落成后,1987 年,中华煤气公司在这里新建了大埔煤气工厂。

2014 年 7 月,大埔煤气厂厂区情景。这座兴建于 1987 年的煤气工厂,如今承担着整个香港 95% 的煤气供

应任务。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2006 年 10 月,香港正式引入澳大利亚的 LNG(液化天然气),签订 25 年的合约,为香港的消费者节省了超过百

亿港币的燃料支出。

大埔,大埔

11

7/1

18

天然气取代石脑油,成为供应香港燃气的主要原料。在此之前,香港民众使用的煤气,走过了从煤作为原料,

到重油、石脑油再到天然气的过程。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大埔,大埔

11

9/1

20

2006 年 4 月 11 日,牛头角伟景楼发生煤气爆炸,造成 2 人死亡,原因是一根煤气管被上面的污水管渗漏侵蚀,煤

气泄漏并沿废弃水管到伟景楼地下的密闭空间,水泵发动时产生火化而爆炸。事后煤气公司巡查全香港有封闭空间

的大厦,做出多项预防改善措施,政府渠务署亦将所有废气管道加以填塞。煤气公司牢记惨痛的教训,把安全作为

所有任务之首。

过往的煤气事故,前车可鉴,亡羊补牢。1999 年1月深水埗石硤尾村客户在阳台违规加建窗户,形成封

闭空间,使该款无烟道式热水器排放的废气积聚,造成 2 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事发当日,煤气公司立

即动员不同部门致电所有使用同款热水器客户,提醒安全事项;同时,派遣技术员于一周内巡查数万户

的热水器,发现违规立即处理,并停止销售该款热水器。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12

1/1

22

1970 年的煤气公司年报,以一条红衫鱼作为封面。红衫鱼,是香港人饭桌上最为日常的鱼类。如果

我们打开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机,很可能会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电视广告:“生活在今天,

应该用煤气。”

红衫鱼的背后

红衫鱼的背后

中华煤气公司对于普通客户的广告宣传,历来注重公司与生活的紧密

度。温暖、亲和有爱、方便—这从许多细节处可以看出来。譬如,1970

年中华煤气的年报封面,赫然是一条红衫鱼。为什么是红衫鱼?

常看香港电影的内地朋友大概知道,港人民间俗称的“红衫鱼”,是

指港币一百元,因为是全红的。

红衫鱼,又叫金线鲢、黄线、红三、红衫,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金线鱼

科的其中一个种。红衫鱼是香港人饭桌上常见的鱼类。

2013 年 8 月,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发表了一篇网络日志“个半银钱一

条红衫鱼”,谈及 50 年前就读小学五六年级时,他每天早上要从位于西

营盘警察宿舍的家里出发,一个人去买菜。几乎每天,他都要买鱼,不是

红衫鱼,就是黄花鱼。那些年,一条红衫鱼不过两元。

梁振英还与网友们分享红衫鱼的烹调方法。他将鱼带回家后会先清洗

再煎香,然后用番茄和薯仔煮,刀花切得深且密,就可以渗入更浓的番茄味。

吃完鱼后,可以将吃剩的鱼头和鱼身放在煲里,用大滚水煮,加白醋和芫荽,

就成为简单的鱼汤。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12

3/1

24

与此同时,煤气公司还开发出家用煤气热水器等设施,努力扩大煤气在家庭中的使用范围。这是当时煤气公司的

一款家用热水器广告。

红衫鱼的背后

红衫鱼,真的是香港人饭桌上最为日常的鱼类。如果我们能够打开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机,那么很可能会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电视广告。

广告中的美女,围着围裙,打开煤气灶,开始炒菜。广告语跳出来:“生

活在今天,应该用煤气。”

这是中华煤气投放的广告。

广告上,一条红烧红衫鱼分外醒目,闪耀着引人垂涎的光泽。中华煤气

就是以这样亲和而温暖的广告画面,把煤气的便利性诉诸电视机前的观众。

推出电视广告及开办烹饪课程,仍然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煤气公司

的主要宣传策略。

从那些广告我们可以看出,煤气公司在经历漫长的发展蛰伏期之后,

伴随煤气进入普通市民家庭的进程,迎来了一个爆发期。而厨房,无疑是

煤气的重点使用区域,用明火烹饪,用煤气煮食,成为中华煤气广告宣传

最吸人眼球的点位。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12

5/1

26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视广告,主要诉求是:“生活在今天,应该用煤气。”中华煤气就是以这样亲和

而温暖的广告画面,把煤气的便利性诉诸电视机前的观众。

这是中华煤气 2014 年最新的广告画面,主题是“爱,为生活打气”。

红衫鱼的背后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华煤气又推出了新的电视广告。这则主题为“爱,

为生活打气”的电视广告,以 30 秒及 1 分钟的版本在香港无线电视翡翠

台及高清翡翠台黄金时段内播放。为了方便年轻人及上班一族能看到此广

告,也在一些手机程序、户外电视频道及各大戏院院线播放。

香港人一向具拼搏精神,为了工作可以废寝忘食。在大家埋头苦干之时,

家人正以源源不绝的心思,为你准备最好的明火美食,给予辛勤工作的你

最大支持。

电视广告中的父亲,为忙于工作而夜归的女儿准备明火靓 及老火汤,

他的这一份爱与煤气公司不分昼夜为客户服务、以客为尊的理念一样,同

样为大家的生活打气!

这一次的广告,跟煤气公司以往具体介绍明火煮食好处的手法有所不

同,在这个广告中,公司希望能透过抒情的手法,以煤气关心爱护人们的

精神融入香港人的家庭生活。

公司认为,香港人生活繁忙,往往会因工作未能吃得健康、食得滋味。

通过广告,把父母对子女不离不弃的爱表达出来,也代表着明火煮食为香

港每一个家庭带来温馨暖意,代表煤气公司对客户最贴心的服务。爱,为

生活打气!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煤气烹饪中心,已经开办 37 年。每年都有无数的学员来到这里,学习厨艺,掌握烹饪要诀,并把煮食提

升为生活的乐趣之源。烹饪中心除定期开办课程外,也常邀请本地及国际名厨前来献艺,为会员示范不同

菜式,与学员进行交流。图为 20 世纪 90 年代,煤气烹饪中心举办培训课程的情景。

烹制美食不只是成年人的专利。事实上,长幼一同下厨,是增进情感的好方法。因此,煤气烹饪中心经常

举办亲子烹饪课程,还主办全港中学生烹饪比赛,号召家长与同学们一起烹制美食,为下一代培养入厨兴

趣的同时,也拉近家长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图为 20 世纪 90 年代,煤气烹饪中心举办培训课

程的情景。

12

7/1

28

红衫鱼的背后

当我们走进位于香港铜锣湾波斯富街 99 号利舞台广场的煤气烹饪中心

时,立即被浓郁温情的生活氛围所环绕。和谐的布局,清新的色调;亲子

烹饪室、烹饪示范室、烹饪实习室的光洁明亮、井然有序;拧开煤气开关,

轰轰作响的火焰,活色生香的菜肴……一幕幕情景亲切又温暖。

很少有人知道,煤气烹饪中心,这是一个已经开办了 37 年的机构。

1977 年 5 月,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辖下的煤气烹饪中心正式启用,

自此揭开香港厨艺教育的新页,三十多年来,一期一期的培训班已然写下

关于烹饪与美食的一个个美好篇章。

无数人在这里亲身感受明火煮食的乐趣,也在这里体验友情与爱恋的

珍贵,创造和丰富了属于生活本身的滋味。

2014 年 7 月我们去参观的那一天,又有一个新的烹饪班即将开班。烹

饪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菜肴辅料。实习室宽敞又明亮,可以让 25 名

学员同时烹制美食,一台台灶具整整齐齐;关于美食与烹饪的书籍,品种

极多,在书架上摆放得十分精致美观。眼前一切,仿佛都在讲述着一个个

关于美食情缘的故事。

“每一位来这里学习烹饪的学员,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正是

因为热爱,所以生活更美好。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12

9/1

30

红衫鱼的背后

煤气公司发明的恒温热水炉。第一代的煤气恒温热水炉于 1993 年推出市场 ,

从此客户在淋浴时 , 就不会感觉忽冷忽热。

煤气干衣机。第一代的煤气干衣机于 1995 年推出市场,从此连续多年成为销

量冠军 , 备受欢迎。

烹饪中心的展示柜,有用火柴头做标志的灯光。无数人在烹饪中心感受明火煮食的乐趣,也在这里体验友

情与爱恋的珍贵,创造和丰富了属于生活本身的滋味。

2013 年,煤气烹饪中心迁到利舞台广场,以全新面貌亮相。在这里,明火煮食的理念得以薪火相传,发

扬光大。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煤气“

黄埔军校”

13

1/1

32

1981 年,陈志伟(前排右二)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招收气体技工学徒的广告,并报了名。1984 年,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当届的优秀学员,由此在煤气行业工作整整 30 年。图为 1981 年,陈志伟入职

中华煤气公司技工学徒的团体照。

陈志伟在 1992 年的个人照片。图中背景是公司的客户安装部。从业 30 年来,陈志伟可以说是工程技术

训练中心发展轨迹的见证人,也是煤气事业数十年发展的直接参与者。

煤气“黄埔军校”

20 世纪 90 年代后,煤气公司开始进入内地成立合资项目,工程技术

训练更显重要。通过培训,公司把香港、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标准带进

内地,使合资公司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华煤气集团的专业

水准,在国内得到高度评价。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也因此被誉为煤气的“黄埔军校”。

很意外地,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招收气体技工学徒的广告。陈志伟决定

去试一试,因为他觉得,那是一项终生技能。那是 1981 年。

3 年后毕业时,陈志伟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当届的优秀学员。从那

以后,他在煤气行业工作了 30 年。现在,他是煤气公司工程技术训练中

心的高级训练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他为煤气事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员。

陈志伟先生可以说是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发展轨迹的见证人,也是煤气

事业数十年发展的直接参与者。

20 世纪 60 年代,香港推行十年建屋计划,大量兴建公屋。为了配合

煤气发展需要,公司于 1967 年开始了工程技术训练。此后,又于 1972 年

成立训练及技术发展部,先后设立不同的培训计划来培训技术人员,建立

优秀团队,负责燃气输配、炉具安装维修等工作。

40多年来,煤气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为公司以至业界,培育了大量人才。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煤气“

黄埔军校”

13

3/1

34

近几年来,内地合资项目都会派出学员,参与工程技术的相关训练。通过学习与培训,公司的安全标准在

内地得以良好执行。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从 1967 年开始,为公司以至业界培育了大量人才。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也因此被誉为煤

气的“黄埔军校”。图为训练中心场地,安装了几乎所有使用煤气的民用与商用设备,包括煤气炉灶、煤

气烤箱、煤气蒸具、煤气热水系统等。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服务,永远是服务

13

5/1

36

的办法进行巡查。

现在,邓志浩通过操控一架飞行器,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对整条管

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一些可疑节点,他甚至停驻飞行器,把摄像

头拉近作了细致检测—如果管道有任何煤气泄露,摄像头侧前方的探测

器就能检测到,并以红色信号进行警示。

这架用于安全检修的飞行器,是煤气公司安检维修服务组的同事们用

了五个月时间研发成功的。

在公司“SQS 优质服务计划”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组别都在动脑

筋搞创新,每年都有三十多项新技术、新发明被创造出来,很多都被运用

到实际工作中。

这架总重量 1.35 千克的飞行器显得轻盈而灵巧,它从地面沿固定索道

腾空而起,把这幢三十多层大楼的煤气立管好好地检查了一遍。

服务,永远是服务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根植于中华煤气的血

液深处,成为这家老牌企业的文化基因。

安检维修服务组高级工程师邓志浩,手上操控着一只类似于游戏机手

柄的装置。只见他摆弄按钮,眼前的一架小型的“直升机”旋翼飞速旋转,

小飞机腾空而起。

飞机的前端有一个摄像头,在飞行过程中拍摄到的画面,被实时传送

到操控手柄上的手机画面中,画质非常清晰。

邓志浩正通过飞行器的摄像头观察一幢大楼外立煤气管道的情况。那

是一座稍显老旧的大楼。

按照香港建筑维修的统一安排,大概要二三十年才能搭一次脚手架,

对外墙进行检修翻新。煤气公司的外立管道,才能趁此机会攀高巡查。在

其他时候,安检人员除了借用反光镜,在住户家窗口探望之外,没有更好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服务,永远是服务

13

7/1

38

这架总重量在 1.35 千克的飞行器显得轻盈而灵巧,它从地面沿固定索道腾空而起,把这幢三十多层

大楼的煤气立管好好地检查了一遍。

在飞行器前端有一个摄像头,在飞行过程中拍摄到的画面,可以被实时传送到操控手柄上的手机画面中,

工程师可以通过屏幕画面对管道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

一架小型的“直升机”静静等候起飞去执行任务。这架用于安全检修的飞行器,是煤气公司安检维修服务

组的同事们用了五个月时间研发成功的。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服务,永远是服务

13

9/1

40

“那怕”(Laparobot)进入煤气管道进行作业。

为什么要发明飞行器来对煤气管道进行安检?

答案只有一个:为了客户的安全。

“以客为尊”的理念,在我与每一位煤气人的交谈中被频频提及。安

全是优质服务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华煤气不仅是给客户输送煤气,更给

客户提供真正优质的燃气用具。

与安全有关的创新还有一例。中华煤气公司经常要在全港进行煤气管

更新工作程,以进一步提升燃气安全。但是香港地小人多,地面交通繁忙,

地下又铺设了不同公用事业的管网,要进行工程绝非易事。移除旧金属管

内凝水缸中吸管的传统方法,需要在广阔的公众范围内进行挖掘,不仅对

公众造成滋扰,涉及的事件较长,成本也较高。

煤气公司同事对此课题作积极研究,成功研发了 Laparobot。这是一种

能够进入煤气管道作业的遥控机器人,可以配置不同的检查或操作工具,

很便利地在管内进行不同的工作,中文译名为“那怕”。这个名字很传神,

好像是说,有了它之后,什么也不怕了。

事实上,“那怕”是 2012 年发明的,2013 年开始用于工程上,不仅

使修复管道的过程更安全、环保、快捷和提升效益,也能大幅度减少对公

众造成的滋扰。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服务,永远是服务

14

1/1

42

时做完安检。另一半,很可能没人在家,也可能不方便,只有改天再去。

尽管香港的住宅楼都安装电梯,但为了节省时间,一层两层的上下楼,余

子扬都选择爬楼梯。

在每年调查公司进行的客户质量回访中,对这样的上门安检,由抽样

客户视服务质量打分评价,评分范围是 0 至 10 分。全港燃气客户给出的平

均分是 8.8 分。这是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如果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华煤气的服务的话,那么,还有一个数字

很有说服力—香港民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煤气开关,能得到稳

定的煤气供应的概率,是 99.995%。

这就是中华煤气精神,这也是香港精神。

公司员工每 18 个月,会对全香港 180 多万客户进行入户的安全检查。

这个工作量是令人惊叹的—光是爬楼梯就要爬多少!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安检员余子扬。他听了开玩笑地说,“一年下来,

恐怕几座珠穆朗玛峰也被爬完了。”

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挂满了汗珠。我跟在他后面,在香港跑马地的

一个豪宅区里爬上爬下进行安检。

他看起来很年轻,实际上已经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

承接煤气公司入户安检工作的第三方,在全港有两家机构,余子扬是

安检员中的模范员工。每年年终他都能获得公司的许多荣誉。

他一天要敲响八十户至一百户客户的家门。其中大约一半客户能够及

第三章

在看不见的地方生长

服务,永远是服务

14

3/1

44

他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也是安检员中的“模范员工”。每年年终他都能获得公司的许多荣誉。

安检时为了节省时间,一层两层的上下楼,余子扬都选择爬楼梯。他不知道自己每天要爬多少级

台阶。他开玩笑说:“一年下来,恐怕几座珠穆朗玛峰也被爬完了。”

余子扬在对燃气用具进行检查之后,贴上标签,并对客户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CHAPTER 4 STEP NORTHWARD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1/ 艾敬

2/ 记忆

3/ 试水

4/ 北上

5/ 燎原

6/ 创新

7/ 名气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CHAPTER 4 STEP NORTHWARD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145/146T

OW

NG

AS-

CE

NT

EN

AR

Y

PHO

TO

BO

OK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艾敬

14

7/1

48

这是一张由深圳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民谣风格 CD,封面上的女歌手名叫艾敬。在

20 世纪 90 年代前期,艾敬的一首歌《我的 1997》风靡了大江南北。

艾敬

“1997,快些到吧,我要去香港……”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确切地说,是从 1993 年开始,一个叫“艾敬”的

歌手进入人们视野,她的叙事风格的吟唱歌词,传遍内地的大街小巷,并

且数年常唱不衰。

艾敬在歌里这样唱道:

“……因为我的那个他在香港,(什么时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

么样),他可以来沈阳我不能去香港,(香港香港那个香港),(小时候

说应该出去闯一闯),(香港香港怎么那么香)……”

一首歌里道出了内地人对于香港那个繁华世界的无尽想象。香港香港,

怎么那么香。对于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性,对于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的不

安与遐想,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人们的脑海里奔突冲撞,试图寻找一个安

全的出口。

而那时,香港人对于即将到来的 1997,又有怎样的构想?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许多年以后,中华煤气人把那个年份,视为整个公司至关重要的一个

时间节点。

正是在那一年,已然在香港本土盘踞生长 130 多年的中华煤气公司,

事业格局一下子爆发性打开。这缘于中央政府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开放了内地公用事业。

中华煤气看见了这个巨大的机会。它以百年运营的底气积蓄着力量,

争取进入内地辽阔地域上的公用事业市场。

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

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7 月 1 日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

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香港的

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中华煤气的决策层,有着阔大的胸怀与眼光,他们对 1997 之后的香港

有着异常敏锐的看法。事实上,他们早在 1994 年,就已经把目光投向深

远而广阔的内地。

14

9/1

50

艾敬

1997年 6月 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7月1日零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香港

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份刊登了香港回归中英交接仪式报道的《星岛日报》头版,被放大后装置在香港历史档案馆的展示墙上。1997

对于香港和香港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中华煤气来说,同样是一个关键节点。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5

1/1

52

1994 年,锐意进取的中华煤气迈开了北上的脚步,在距香港直线距离

才 100 多公里的广州番禺,成立了中华煤气在内地的第一家合资公司,经

营城市管道燃气业务。

1995 年,中华煤气又把目光聚焦于中山,成立了中山港华燃气有限公

司,主营中山市内的管道燃气。

对于中华煤气来说,至关重要的另一个年份,是 2002 年。

这一年,中华煤气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港华投资有限公司(港华燃

气集团),负责管理内地项目。在那之后,城市管道燃气事业的春天呼啸

来临。港华燃气的内地项目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然后便是遍地开花、

繁花似锦。

从那时到 2014 年,港华燃气的业务已经遍布 22 个省、直辖市及自治

区,住宅及工商业客户数目由最初客户数目少于 5000 户,发展至今天的

超过 1800 万户,售气量突破 130 亿立方米,供气网络总长逾 68000 公里,

港华公司已成为内地最具规模的城市燃气集团。

一团火焰,从 1862 年的香港街头,从 500 盏煤气路灯开始,照亮了深

邃的历史夜空。

现在,中华煤气的蓝色火焰,已然照亮整个大中华。

艾敬

中华煤气的全资子公司——港华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5

3/1

54

烟熏火燎的柴火灶,是很多 40 岁以上的中国人曾经共有的温暖记忆。那里埋藏着无数中国人温暖的生活

细节。这是武汉市天然气公司煤气博物馆复制和展出的一个柴火灶模型,灶上锅里搁着的竹制品,为蒸笼。

记忆

记忆

砍柴,烧柴,买柴,劈柴。柴火燃烧时发出温暖的光芒。炊烟四起的

村庄,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故乡。

在中华煤气进入内地之前,内地的管道煤气市场显得略有些落后而

凌乱。而对于大部分内地的普通中国人来说,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管道

煤气也仍然是奢侈品。不是管道铺设范围太小,就是管道已经残破不堪;

大多数城市甚至根本没有铺设管道煤气,因此大多数的老百姓并不能使

用上它。

在过去一二十年的旧时光里,当我们穿行在小巷中,可以看到这一家

那一家把煤球炉摆在马路边或小巷里,一边生火,一边扇动蒲扇,白烟缭

绕的街巷里充满民间生活的风情,既朴素,又动人。煤炉生好了,炉子上

煮一壶开水,或炖一小锅肉。水滚了,热水壶响起鸣音;肉熟了,那香味

到处飘荡。邻里之间端着饭碗互相串门,也会毫不客气地坐在同一张桌子

边吃饭。

邓小平 1978 年访日之时,除了关注新干线的高速之外,还关心过这个

问题,他说北京的老百姓冬天生煤炉烟尘太大,日本有没有可以直接点燃

的无烟煤球,中国可以引进。

除了柴火灶,还有煤球炉、液化气瓶,伴随着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

城乡居民的每一个日子,构成充满怀旧意味的生活图景。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5

5/1

56

烟熏火燎的煤球炉,是很多中年人曾经共有的温暖记忆。

记忆

柴火灶前妇女烧火做饭的温馨场景。在我们许多人的记忆中,灶台就是家的氛围;而那围着锅台忙碌转动的身影,

正是我们的母亲。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5

7/1

58

这些陈列在武汉市天然气公司煤气博物馆中各种各样民用及工业用的煤饼票、煤炭票,正是那个时代留下

的印记。

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去换煤气瓶(液化气瓶);扛着沉重的液化气瓶上楼;年老体弱的人,每次煤气

用完了,都会发愁怎么换气,因为搬不动;“换煤气!换煤气!”换气工人的吆喝声,在巷子里此起彼伏,

有的还是用电声喇叭重复播放……关于煤气瓶的一幕一幕生活故事,就在我们的身边日复一日上演。在用

上管道煤气之前,大部分城市居民都在用着煤气瓶。告别煤气瓶,用上管道气,打开阀门随时可以用气,

再也不用为换煤气瓶而操心——管道煤气的优越性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居民用上了管道煤气。

记忆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由政府严格控制家用燃料的生产、销售,在各城镇设立煤店,居民凭购货本购买煤

饼。煤饼成为每位城镇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源,是居民做饭以及冬季采暖的保障。

炭火炉,则是许多地方吃火锅的必备工具。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着这样的红泥小火炉吃一顿火锅,是

极为惬意的事。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5

9/1

60

试水

对内地市场早有谋划的中华煤气,在这个时候出手了。1998 年,中华

煤气在距离深圳很近的广州开发区,拿下了一片区域。在面向内地的那幅

巨大的棋盘上,中华煤气从容又坚定地落下了第一子。

那时,广州东永港华燃气所在的那片地方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农村,没有什么

企业,当然看起来也根本没有什么客户对煤气有需求。直到东永港华建成并投入

运行,他们也仍然只有一家客户,那是一家大企业,“台一铜业”。

后来,广州开发区成为大型工业企业的集聚地,东永港华燃气所在的

区域,也成了新兴的创业热土。东永港华的客户与业务量快速增长,并且

成为广州开发区里最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商。

通过不断试水,中华煤气找到了与内地良好合作的途径。作为一家超

过 150 年历史的公司,中华煤气依然朝气蓬勃。一团蓝色的火焰,正不断

绽放着夺目光芒。

试水

1994 年,番禺港华煤气有限公司成立之前,国内煤气公司普遍采用焦

炉气。焦炉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是很多大型钢厂和化工厂都会产生

的尾气。这种气体存在安全隐患,一氧化碳如果被人体吸收过多,会引发

中毒,造成生命危险。

但是采用代天然气,则没有这个问题。

虽然使用代天然气会使成本升高,但是港华仍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以

客为尊”,对于这家已经运行 150 年历史的公司来说,客户的安全比什么

都重要,哪怕让成本升高、使利润降低,他们也仍然会这样选择。

其实,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他们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1998 年,国务院批准广东先行试点天然气供应,落地点在深圳。广东

大鹏液化天然气项目在深圳开始施工运作。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2010 年,广州东永港华燃气厂的景象 。

16

1/1

62

试水

1994 年中华煤气于广州番禺成立第一家城市管道燃气公司,李兆基出席番禺港华成立典礼活动。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管理层意识到未来几年必须面对挑战,于是开始思考如何部署与应对,

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他们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新加坡等地,观察有没有

投资的机会和可以拓展的业务。

1998 年,中央政府开放国内市场,香港中华煤气抓住机遇,大力拓展

内地业务。

与此同时,中华煤气在香港,推出了值得骄傲的煤气干衣机。以前干衣,

一直都用电,煤气干衣机的问世,增加了公司的售气量。环顾全球,很少

有煤气公司自己研发煤气炉具,而中华煤气先走一步,这就是中华煤气一

贯以来的思维。如果没有突然,企业就不可能领先。

天然气能源开发的战略,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被中央政府提到了重

要的高度。中央政府定下了从新疆、四川铺设管道输送天然气的规划,同

时还将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修建从西北和东北分别入境的跨国长

距离输气管道引进天然气,向东部沿海地区输送。

北上

16

3/1

64

北上

在 1997 年之前,内地城市居民大多没有听说过“中华煤气”的名字。

人们习惯了黑煤球、煤气瓶,只有少部分人才能用上管道煤气。只是,

很多城市的管道煤气公司因为种种原因,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亟待寻

求改革的路径和方向,城市管道煤气公司,正是中华煤气并购和合资的良

好对象。

随着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家庭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安全、

便利的管道煤气的需求也快速爆发。这给中华煤气进入内地创造了最好的

条件。

1997 年至 1998 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始于1997年 7月,首先由泰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亚洲经济从快

速繁荣走向了短期萧条。

在金融危机到来后,中华煤气公司每年享受的两位数利润增长的好景

不再。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6

5/1

66

北上

中华煤气的发展,与国家的这两大工程建设进度是完全同步的。

2002年,中华煤气成立全资子公司港华投资有限公司(港华燃气集团),

负责管理内地项目。中华煤气在内地组建的公司,新名称是“港华燃气”。

从煤气,到燃气,说明中华煤气把自己放在了更多的气源面前。

番禺港华、中山港华、东永港华,因为早就预见到天然气时代的到来,

在管网建设之初,就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现在,它们平滑地切入了天然气

时代。接下来,就是中华煤气在内地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2002 年 7 月 4 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与英荷皇家壳牌集团、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埃克森·美孚等数大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开

始从塔里木气田向上海“西气东输”的建设进程;

2004 年,由靖边至上海的“西气东输”一线一期工程完成;

2005 年,由轮南到靖边的二期工程完成;

接着,“川气东送”的忠武线,“西气东输”的二线,都陆续开工和完成,

加上原有的如陕京线、涩宁兰线等天然气管道和海上天然气管道,国内的

天然供应和销售至此已经成形。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燎原

16

7/1

68

立于1862年 , 正是香港开埠初期, 当时公司开业资本仅为三万五千英镑,

而我们的业务,就由一间煤气厂、24 公里长的煤气管道和 500 支照亮港岛

中西区街道的煤气街灯开始的。”

一朵从 100 多年前维多利亚港街灯上跳动的蓝色火焰,此刻,正以一

种燎原的姿态迅速蔓延。

当年,中华煤气点燃的只是 500 盏煤气街灯;时光的脚步行进到 2014

年 8 月,中华煤气集团已经是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它的客户已达到 1800

万户;整个集团在中国内地和海外的业务表现持续向好,内地 22 个省级地

区,合计有 173 个项目,加上海外 2个投资,项目总数达到 175 个。

“我们仍然是内地最优秀的城市燃气集团。”在 2014 年新春,香港中

华煤气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陈永坚先生在新

一期企业内刊《名气》上这样说道。

简简单单一句话,蕴含了过去 150 多年的积淀与胸怀未来的自信,也

有着一股时不我待的紧迫!

燎原

中华煤气公司在内地的扩张,不断取得进展—山东,江苏,浙江,

东北……

除了最早在珠三角地区之外,长三角的南京、苏州、常州、宜兴、湖州,

山东的济南、淄博、潍坊、泰安、龙口、青岛,中部的武汉,西部的西安等地,

中华煤气在内地的版图全面铺开。

香港太平山下煤气灯所代表的文明和先进,开始向整个内地扩展和延伸。

“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使千家万户的蓝火苗,从煤气、代

天然气等能源,换成了天然气,同时,大大简化了城市燃气公司的供气流

程—他们不需要再生产煤气了,更偏向于管网的管理,以及管道压力的

稳定。

2007 年,中华煤气出资购置了百江燃气旗下所有的管道供气公司。中

华煤气所代表的煤气文明,覆盖了辽阔中华的大地。

2012 年,香港中华煤气在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隆重举行 150 周年庆

典暨展览开幕典礼。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主席李兆基说:“香港中华煤气成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6

9/1

70

燎原

合资之后,港华公司组织了很多内地合资公司的员工到香港中华煤气培训,用共同工作来帮助员工建立良

好的工作习惯。港华燃气每年开办的工作坊,有各种各样的专题,包括工程技术、财务、客服、安全等,

几乎涉及了一家城市燃气公司所包含的所有专业方向。

一期期《名气》杂志记录了港华发展的历程。2012 年,纪念香港中华煤气公司成立 150 周年的展览及酒会。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7

1/1

72

创新

香港美孚加气站全景。

香港新界东北堆填区的沼气处理厂。

中华煤气在传统的煤气业务之外,新冒起各项新业务。自1994年开始,

中华煤气在内地的投资业务涵盖天然气上、中、下游项目,自来水供应与

污水处理,新兴能源及电讯等。这些业务都是在主营的煤气业务之上,慢

慢拓展开来的,可以称之为“相关多元化”。有运营液化天然气的易高公司,

有运营水务的华衍公司,有专注于电讯基建的名气通,有专注于 PE 管系

统的卓通公司,还有以技术见长的卓度计量燃气表等业务。

目前,中华煤气已在内地 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发展逾 202

个项目。随着多元化业务不断扩展,投资项目与日俱增,中华煤气正从一

家经营香港单一业务的本地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极具规模的全国性以

环保及能源产业为主导的跨行业企业。

早在 1999 年年底,香港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政府由此开始注重环保,

提出把部分柴油车改用清洁能源液化石油气,并决定从出租车开始改造,

配合推出一些专用加气站。

从最初投资加气站,到之后垃圾堆填区沼气应用业务,中华煤气始终

注重“环保投资”的概念。2008 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易高环保投资有限

公司”,将业务重点集中在中国内地,主要开发低排放、少污染的新兴能

源业务。

创新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7

3/1

74

创新

卓度计量的新一代燃气表采用微机电系统质量计量技术,使计量更准确。

业务创新“相关多元化”的典型案例是卓通公司。卓通管道系统(中山)

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是香港中华煤气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供应

聚乙烯(PE)管材、管件及相关配套产品。因市场目标明确,产品质量过硬,

2014年,卓通整体销售量较2013 年增长约 4 倍,年产规模超过4000吨,

2015 年业务仍在稳步提升之中。

百年以来,中华煤气公司在煤气计量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由此而衍生出一个计量技术产业化的新路子。2011 年,香港中华煤气全资

成立卓度计量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及销售智能表计解决

方案。卓度总部位于香港,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并在深圳和成都设

立生产及服务基地。

卓通已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建立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与燃气业务结构最为相似的公司,当属华衍水务。基于燃气行业奠定

的坚实基础和良好预期,香港中华煤气于 2005 年开始进军内地水务市场。

投资城市水务项目与燃气业务的协同模式是香港中华煤气拓展水务市场的

选择之一,也是公司与其他国外水务巨头展开竞争的最大筹码。

从供气到供水,看起来一切都顺理成章。截至目前,华衍水务服务客

户超过 106 万户,日供水能力 236.5 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36.2 万吨,

日中水回用能力 3.6 万吨,为内地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和

工商业用水。

在所有新业务中,名气通是面向未来的,跟互联网相关的业务。从煤

气到电讯网络,跨度有点大,却也给人以充分的想象力。名气通是香港中

华煤气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立的电讯及基建供应商,名气通利用欧洲先

进的煤气管道光纤技术 Glass-In-Gas(GIG)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电讯基建及

网络服务。2014 年,名气通与阿里云合作,香港成为阿里云全球第四个部

署数据中心的地区。

17

5/1

76

创新

华衍水务员工正在进行水质检测。

名气通将军澳香港 2 号数据中心。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7

7/1

78

名气

1997 年,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右)为中华煤气颁奖。

中华煤气获得了各界人士的勉力支持与高度认可,历年来得到多项

本地和国际奖项。走进展厅,你会看到一系列的奖杯证书等扑面而来。

不同颜色、各式各样的,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

彰显卓越管理能力的大奖有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颁发的“生产力大

奖”、香港管理专业协会颁发的“优质管理奖”等;而现代管理及优

利(Unisys)颁发的“卓越服务奖”(国际奖项)、香港客户中心协会

颁发的“最佳客户互动服务中心”、香港零售管理协会颁发的“优质

顾客服务大奖”等,则体现了其突出的优质的服务。

此外,中华煤气也致力服务社群,积极举办多项老人、儿童及学生

的活动,并连续七年获香港公益金颁发的“公益最高荣誉奖”,彰显

其历年来在社会公益方面的贡献。近年来,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奖项更

是不胜枚举,绿色、慈善、公益不再是时尚的企业标签,已成为中华

煤气品牌内涵的应有之义。

名气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7

9/1

80

名气

2007 年,中华煤气荣获香港工商业环保成就大奖。

于客户而言,他们对这些奖项未必一一熟悉,只是当他们在享受到

中华煤气的优质的能源产品及服务之余,偶然间有了解到:“哦,原

来还有这么多奖啊,厉害了。”从此,内心多了一份信任,甚至于,

油然而生一种暖暖的感慨,这就够了。

全球范围内燃气行业的最高奖项,当属“最佳燃气公司奖”。这是

由英国燃气专业学会(IGEM)与能源及公用事业联盟所(EUA)联合颁

出的,旨在表彰具有不懈热忱并对推动燃气行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

企业和个人。2015 年 5 月,中华煤气的掌舵人陈永坚先生,凭借在燃

气领域具有深厚造诣,以及管理中华煤气公司的杰出表现,获得“2015

年燃气行业奖”之“最佳领袖”奖,成为首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商业领袖,

殊为不易。

此前,中华煤气曾分别于 1999 年、2006 年及其旗下港华燃气于

2014 年共三次荣获“最佳燃气公司奖”,其中,港华燃气更是首家业

务在中国内地的获奖企业,意义非凡,这也意味着,中华煤气的卓越

管理运营水平,已经从香港迅速覆盖到中国内地。

第四章

北上的脚步

18

1/1

82

名气

企业增长 = 创新力 × 执行力

虽然中华煤气是一家已经具有 150 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但在香港

人的眼里,中华煤气算不得老。不管从公司业绩还是从业务创新角度看,

中华煤气迸发出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甚至比 20 世纪显得更加强大。在每一

个发展时代中,它与香港一起成长,风雨同舟、共生共荣,其管理及运营

思路与时俱进地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很多精华内容沉淀为百年管理经验

与企业文化财富的重要部分,历久而弥新。

中华煤气持续迸发出的创新活力和执行力也令其发展更具活力。近年

来,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它提出“企业增长=创新力x执行力”的管理理念,

把创新力与执行力作为企业增长的源泉。管理层清晰地认识到,创新是一

个企业和一个品牌的动力之源,除此之外,更需要一个有着强劲执行力的

团队。

在一家大公司里,规模大、部门多、业务多,对于创新的渴求,以及

强劲执行力的要求,一刻也不会停止。“创新”的状态就像在脑袋里打开

了潘多拉魔盒,各种点子喷涌而出,根本停不下来;“强劲的执行力”有

点像家里的煤气管道,一打开就有气,打火就可以煮饭,关上了也很安全,

没有后顾之忧。不过,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需要一些制度和

规范来培养,用企业文化去感召,并通过时间累积成行为习惯。在中华煤气,

就使用了“三宜、三求、三礼”的精神去推动,每一条都有相当细微的要

求和展示,精细管理程度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CHAPTER 5 TRAVEL WITH TOWNGAS

第五章

跟着煤气去旅行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1/ 拾壹城记

2/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3/ 清远:珠三角的后花园

4/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5/ 大邑:窗含西岭千秋雪

6/ 武汉:那一身江湖气

7/ 杭州:湖光山色,心醉神驰

8/ 宜兴:陶都风华

9/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10/ 济南:沉静的泉城慢悠悠

11/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12/ 吉林:松花江畔的冬季恋歌

第五章 跟着煤气去旅行CHAPTER 5 TRAVEL WITH TOWNGAS

画说中华煤气百年故事

183/184T

OW

NG

AS-

CE

NT

EN

AR

Y

PHO

TO

BO

OK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18

5/1

86

拾壹城记

香港中华煤气进入内地投资 20 年,已经在全国 23 个省级地区的逾 100

个城市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我们的温馨服务随着港华燃气的发展延伸

到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从东到西,从南至北。希望借此章内容,让读者

在了解香港中华煤气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能领略广袤的华夏大地不同的地

域风景和民俗文化。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公用业务营运总裁

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暨行政总裁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18

7/1

88

拾壹城记

如果打一个比方,说中华煤气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话,那么,这

些内地合资公司就是这棵大树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繁衍出的一棵棵小树。

如今这些小树正在舒枝长叶,茁壮成长,也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公司中,有发展时间比较长、在本地市场深耕多年

的代表,也有成立不久、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典型。也许它们所处的地理

方位不一,地域文化迥异,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都是百年中华

煤气血脉传承、发展到今天的美好成果,是为内地万千客户提供优质燃气

服务的供应者,也是我们观察香港那座城市百年变迁的一扇扇小窗。

这跟随煤气的一路旅行,让我们印象深刻—

在广州,这里作为港华内地燃气事业的始发站,香港百年企业的观念、

技术、服务、方法在这里生根,从这里出发,港华用 20 年时光,把足迹印

在广阔的中华大地。

在清远,经济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淘汰烧煤、采用天然气,正在逐步推进,

清远港华人已经为即将到来的发展契机做好了准备。清远的美好明天,港

华人正在身体力行参与其中。

在成都,新都港华用了两年时间,将西南石油大学附近商圈如同蛛网一

样混乱的燃气管网整治一新,当地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眼见为实,

直至完全的信任与喜欢,港华用“专业”这个词重新定义了安全的标准。

在大邑,一场突如其来的停气与复气,犹如一场遭遇战,在此一役中,

港华的集团优势得以全面体现,附近区域 9 家公司员工驰援协作,200 多

每一座城,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气味、气场。

是巷口的一个煎饼摊子,寒夜里温暖的一盏灯光;是面朝大海的张望,

远归的渔舟捎来满载的鱼虾;是摩天大楼伸入云端,是晚风捎来教堂唱诗

班的吟唱;是秦淮河畔晚风拂来时人们脸上的微笑,是黄昏时老夫妻携手

漫步时的浪漫……

这一座城,与那一座城的不一样,就在于这气质、气味、气场。人在城中,

城在世上,每一座城、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中华煤气从 150 多年前的香港出发,如今已经把足迹印在了中国内地

100 多座城市的土地上。在这 100 多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因中华煤气而

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彩,煤气管道如同城市肌肤内里的毛细血管,深入而切

实地改变了城市生活的面容。

港华燃气是香港中华煤气在内地经营的燃气品牌。集团于 1994 年开始

于内地投资设立燃气项目,首先在华南珠三角地区成立城市管道燃气企业,

并陆续拓展至其他地区。至今,集团于南京、武汉、西安、济南、成都、

长春及深圳等地发展了 100 余个城市燃气合资公司,业务遍布华东、华中、

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共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本章中,我们依照从南到北的路线,从香港一路北上,对广州、清远、

成都、大邑、武汉、杭州、宜兴、西安、济南、潍坊、吉林十一座城市的

港华合资公司作了走访。我们沿着煤气的管道,深入这些城市的血脉与肌

理之中用心感受。

拾壹城记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18

9/1

90

拾壹城记

的主火炬被点燃,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照亮夜空,也照亮了济南港华员工

们的心。

在潍坊,港华员工们手上都有一本小册子,里面收录了二三十个真情

动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乍看起来都是一件件的小事,但正是这样的小事,

体现出潍坊港华“以客为尊、养气利民”的服务理念。一颗小水滴,映照

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累积出潍坊港华优质服务的良好口碑。

在吉林松花江上,有一座鸟类聚集生活的长白岛。吉林港华员工们组

成护鸟义工分队,根据季节变换,为鸟类提供各种保护,长年守护岛上的

珍禽益鸟。冬天,他们冒着风雪为鸟群送去食物,春来,他们为鸟儿搭建

孵化的安全小窝,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努力,岛上鸟儿得以安心繁衍生息,

越来越多的人,与鸟类成为好朋友……

每一座城市,都有讲不完的动人故事,都有难以一一记述的深情。港

华的企业精神,与这些城市的本土精神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互相成就,也因此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故事,这些故事丰富和延展

了一百年来中华煤气的文化内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跟随煤气的脚步去旅行,去领略一座一座

城市的气质、气味、气场,也去品味那一个个城市煤气公司背后,关于香港、

关于百年中华煤气那生生不息的精神吧。

人连续 30 多个小时持续作战,停复气得以平安、平稳过渡,燃气供应恢复

正常运行,真正做到了“零事故,无投诉,少扰民”。

在武汉,一根直径达 813 毫米的黑色钢管,成功穿越长江的底部,一

举解决了江南江北天然气连通的难题。这项穿越工程,无论是穿越长度、

管径和压力,还是岩石硬度,都是我国管道施工史上穿越江河之最。

在杭州,港华公司管理层把“让每位员工都快乐”的理念贯穿日常工作,

为员工建立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的努力得到回报,让员工心情能

够愉悦,给员工各种奖励与惊喜,种种举措,竭尽其能,让每位员工都能

打开一扇扇精彩的人生之窗。

在宜兴,十年前的“煤改气”工作推倒了数千座黑龙滚滚的烟囱,给宜

兴创造了一方明媚清丽的天空;而今,港华人又整改了居民家中 7000 多台

老旧的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使居民能安全放心用气,拥抱美好生活。

在西安,一项名叫“永垂不朽”的项目全面推行,这种对煤气管进行

环氧喷涂再加上防腐保护的综合性施工举措,从被创新出来到纳入公司流

程,所有的操作人员都严格按照规范来执行,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对煤气

管进行保护,以此保障每一位客户的用气安全。

在济南,从一次不堪回首的记忆,到一个灿烂辉煌的跨越,所有的港

华人挺直腰杆倍感骄傲。在全运会开幕式上,由济南港华全权供气、保障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西关脱颖而出、渐趋繁荣是在清朝中后期。 广州塔婀娜多姿,直插云霄。 广州的美食令

人流连忘返。

广州还是一座拥抱各种梦想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梦想时时刻刻都在这

座城市涌动。有的梦想成真了,有的梦想破灭了,但明天又有无数新的梦

想在萌发。

曾经,一个关于煤气的宏大梦想,也是首先在这座城市萌发的……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19

1/1

92

这趟煤气之旅的第一站,我们来到羊城广州,五光十色的广州。

广州的四季景色盎然,长夏无冬,秋春相连;广州城色彩斑斓,广州

塔婀娜多姿;珠江母亲河波光粼粼,西关风情建筑精致典雅。

广州,一座有着 22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它的地方文化成熟于近代。西

关脱颖而出、渐趋繁荣是在清中后期,也就是 1840 年前后;康有为、梁启

超、孙中山等岭南自己的文化大师,于近代在广州粉墨登场。

而最重要的是,长期处于西风东渐的窗口,广州城市的气质和风格也

在那个时候基本固定,文化成熟的标志是输出思想观念,广州正是中国思

想解放的前沿地。

所以,广州是一座开放、自由、平等的城市。这座城市有着各种各样

的方言,它的本地居民最不排外。有人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的时候生活

在广州,那么,自由、平等的气质将渗透你的骨髓,并伴随终生。

广州又是一座务实的城市。务实,是广州的城市精神之一,它既不浮夸,

也极少标榜。这座城市的马路虽不那么宽阔,却适合市民逛街、小业主开店;

这座城市充满着现代与活力,却也留存着强烈的传统气息;在这座千年通

商的口岸,改革开放的前沿,你可以感受到高度的市场精神和契约意识,

也能体会到无处不在的文明礼让。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许多在今天看来寻常不过的技术细节,在当年却令内地同仁惊讶不已。

在麦振威看来,香港同事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观念、

服务。

和麦振威一样,越来越多的内地同事感受到了这种改变。他们被说服了,

并开始主动去迎接、拥抱这种巨大的改变。

更让内地同事感受深刻的,是中华煤气百年来对于安全孜孜不倦的追求。

2005 年,广州光明路,输气主干管因地铁施工引发地面塌陷,导致输

气的主干管被压断。从燃气抢险队接到报警到进入现场处置,整个过程只

用了 8分钟。

第 15 分钟,进出气阀门被全部关闭,燃气泄漏得以控制,使得没有造

成爆炸等次生事故。

港华人的快速反应能力,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最为宝贵

的时间。

对港华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现在,广州番禺区供气范围内有3个抢险点,抢险车与设备24小时待命。

对于安全的投入,港华公司从来不计成本。

中华煤气还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变,那就是服务。

19

3/1

94

“港华就是不一样。”

从 1994 年开始,港华在 20 年时间里,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向人们证明

这一点:港华为什么不一样。

港华的事业从广州始发—甚至可以说,整个内地燃气行业的巨大改

变,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是香港中华煤气进入内地的第一家合资公司。由此,中华煤气开始

了在内地广阔市场开疆拓土的征程。

自成立以来,广州港华燃气一直致力于改善自身的服务质量,为供气

范围内的居民和工商客户提供可靠的燃气、专业高效的服务。经过 20 年

的发展,广州港华已经与这座崇尚开放与自由、弘扬激情与梦想的城市融

为一体,彼此依靠,相互成就。

广州港华副总经理麦振威,是一名老员工,他把自己最美好的 20 年青

春年华献给了港华。

当初他进入港华的第一个岗位,是管线维修。香港同事来到广州,协

助当地进行管网置换。当时,他们要把剩余燃气引到外面进行燃烧处理。

这让麦振威大感意外:为什么要烧掉呢?这难道不是很危险吗?

“原来他们会在端口上加一个设备,叫走火器!”

内地燃气事业的始发站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19

5/1

96

香港中华煤气行政总裁陈永坚视察安检工作。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民对服务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广

州人有个习惯,喝早茶。中午饭也不烧,下午回来又睡午觉。燃气安检人

员一次一次上门,都可能找不到客户。但尽管如此,港华人却从未放弃对

于入户安全检查的严苛执行。

一次一次上门拜访,到访不遇留条,留电话,另行约定上门安检时间—

想尽各种办法,只为了“刻板”地完成规定的安检内容;尽管这样数倍增

加了员工的工作量,但任何一位客户的安全都不会被忽视。

有一对老客户,夫妇两人都是西安人,住在番禺的一个小区。有一次,

安检员在上门安检时,发现老人家里有老鼠,把炉具管道中某些部位咬破了。

安检员仔细检查后,对若干处破损和生锈的部件进行了免费的维修保养。

心怀感激的老人给公司写来长达三页纸的感谢信。

后来,老人回到了西安生活。广州港华员工在一次赴西安出差时,还

专门前往老人家中拜访看望。

港华燃气的服务标准、服务水平,赢得了市民的赞赏。20 多年,港华

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华大地,其所到之处,无不生长出一片欣欣向荣。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广州:五光十色,活色生香

19

7/1

98

港华为客户提供了优质服务。图为广州港华员工探望客户。

市民写给港华的感谢信。

抢险车整装待发。

广州港华是香港中华煤气进入内地的第一家合资公司。由此,中华煤气开始了在内地广阔市场开疆拓土的

征程。图为 1995 年年底,广州港华气源厂建成投产的情景。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清远又叫“凤城”,是因为清远的地图形状,就像一只凤凰。 清远特产清远鸡。 清远的旅游资源非

常丰富,令人流连

不已。

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的山水在广东是值得分外珍惜的。因此,在工业方

面,清远的一些传统产业,如水泥、陶瓷、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目前正面

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

清远的特产,清远鸡、清远蘑菇都很有名。如果你到清远来,一定不

要错过这两样口福之美。

清远港华与清远这座城市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清远的目标,

是成为一座山水纯美的休闲旅游之城,为了这个目标,清远港华也在努力着。

清远:珠三角的后花园

19

9/2

00

从广州继续北上,煤气旅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清远。

清远的名字真好。想象一下—清而远—这样的地方是越来越稀缺

了。

清远在广州市区的北面,是广东省地域最辽阔的地级市。清远又叫“凤

城”,因为清远的地图形状,就像一只凤凰。

清远的母亲河,叫北江。北江不似长江那么浩浩荡荡,也不似黄河那

样气势磅礴。北江注定是一条温情脉脉、清闲有致的江。天开清远峡,地

转凝碧湾。飞霞山,一座神仙眷恋的第十九福地,把北江水变得温柔有情

起来。北江弯弯转转,一步一回头地流过凤城,穿过清远市区。

清远的山水好。清远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龙山、瑶山、云开大山,北江、

连江、 江、 江,高山与大河在这里交汇,于是有了雄奇险陵的高山峡谷,

松涛如海的原始森林,也有了纯如深闺的湖泊与温泉,以及豪放古朴的瑶、

壮少数民族风情。

北江两岸的绿道,文化体育休闲场所、旅游场所等,配合着北江的清澈

湖水,正演绎着丰富多彩的姿态,迎接慕名而来的各方游客。

清远是一座后花园,是广州的后花园,也是整个珠三角的后花园。

清远,这座有着 2100 年历史的古城,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镶嵌

清远:珠三角的后花园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里的能源“煤改气”,就是一个全面铺开的过程。天然气污染小,热值高,

但成本也高,现在许多企业还没有完全采纳。当地政府给出政策,提供了

部分资金补助。淘汰烧煤,采用天然气,正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在清远的走访中,我们得知清远港华人已经为即将到来的发展契机做

好了准备。

清远港华已通过了《广东省燃气管理办法》,实现了价格联动机制。

随着清远的产业升级,清远港华的年销气量将有大幅度提升。清远港华也

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公司。

清远港华其实正是许多港华集团在内地新兴城市项目的一个缩影—

它们与当地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清远,以及更多城市的美好

明天,有港华人的身体力行。

清远:珠三角的后花园

20

1/2

02

清远,想做“广州的后花园”,因为清远的山水好。

但是清远还有一个产业提升的过程,当地正在努力把环境污染大、产

值效益低的产业逐步淘汰掉。历史上清远承接了一些传统产业,比如水泥、

陶瓷、废旧金属回收行业,这些行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觑。

当前,清远正通过环境倒逼和政策引导机制,帮助企业一道进行技术

改造和升级。

这就给清远港华燃气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机会。

“清远市的城市建设,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中,我们公司设计的管

网工程建设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天然气的市场需求而发展。”

事实上,如何配合、支持清远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清远经济的发展,

自是港华人义不容辞的事情。

例如,在陶瓷行业,要对前端、中端、后端分别进行技术改造。中端

一起创造美好明天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清远港华其实正是许多港华集团在内地许多新兴城市项目的一个缩影—它们与那座城市的发展相辅相

成,相互成就。

图为清远港华员工入户安检。

20

3/2

04

清远:珠三角的后花园

随着清远的产业升级,清远港华的年销气量将有大幅度提升,清远港华也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清远港华员工为市民提供燃气安全使用咨询服务。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新都毗河美景。 新都新景。宝光寺是南方“四大佛教

丛林”之一。

杜甫苍凉而刚烈,严谨中激荡着一种恢宏,质朴里透露出一种硬气,

他是北方,是阳刚;薛涛优美而婉约,细致中蕴藉着一份妩媚,娇艳里散

发出一份清新,她是南方,是阴柔。南方与北方,阴刚与阴柔,在成都得

以完美统一。

吃一吃川菜吧,麻也,辣也,一锅沸腾的麻辣火锅,可以把诸般世事

抛诸脑后;听一听川戏吧,能听到京剧的清冽、秦腔的高亢,甚至还有越

剧的缠绵。南北之和,阴阳之和,刚柔之和,在这里生动,鲜活,圆满。

煤气旅行的第三站,我们来到成都下辖的新都区。新都,是成都的北

部主城区,且让我们去听听新都港华的“川味”故事。

20

5/2

06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在成都生活一段时间,就不想再走了。

为什么不想走,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最集中的一点:“因

为成都安逸得很嘛。”

安逸—是一个古老的词汇。诗经有句:“安之逸之,适之豫之。”

它描绘的是一种从内到外,通体舒泰的精神感受。

安逸—是一个成都方言词汇。成都人觉得心情好感觉好时,都会说,

“好安逸哦!”如果再加一个比较级,那就是“安得儿逸”,或“安逸得扳”。

正因成都的安逸,自古就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告诫。天府之国,

好山好水,好吃好喝,美女如云,少年不入川,怕的是一入此地,便安身

于此温柔之乡,自此消磨了人生的斗志。

而今,成都已然是一个现代大都市,然而成都的城市气质之中,乐天、

慵懒、随性仍是最鲜明的部分。而这一点,也是大多数外地游客在成都流

连忘返的缘由。在成都,随便走进一条深巷里弄,都能感受到成都人的安逸。

在锦里、宽窄巷子、琴台路、文殊坊、春熙路、玉林生活广场,有最纯正

的成都生活。一桌麻将、两杯淡酒、三两个知己,说说笑笑,哪怕喊一喊,

闹一闹,都是成都人的浪漫、洒脱、舒适。

成都也是一个文化之地,在诗意盎然的唐代,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住着诗人杜甫;在成都东郊的锦江河畔,又有一位女诗人薛涛。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然而这样的整治,却遭到出租屋所有者的抵制—他们说,我们都这

样用了十几年了,别的公司都说没问题,怎么港华一来就不行了,还要我

改造?

于是就发生了十几户人集体上门,围堵了港华公司办公室的事。

港华员工一遍遍解释,一遍遍沟通。对市民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

心平气和坐下来,慢慢谈,慢慢聊。

这个过程有点漫长。市民一时不答应,不理解,没关系,港华员工上

门去做工作,总有思想做通的时候。

终于,市民被感动了,也理解了。事情的结局是皆大欢喜—改造终

于得以顺利进行,而新都港华人为此付出的努力是令人钦佩的—他们几

乎每一家每一户都上门走访过好几遍,与整治片区内每个客户沟通交心,

宣传燃气安全知识。

花了两年时间,新都港华在2011年全面完成了该区域管网的全面整治。

地下管网明晰了,楼房外的立管也井井有条,私拉乱接的情况消失了。所

有客户都因为眼见为实的变化而喜欢了港华,政府更因此而信任了港华。

“港华是一家真正专业的燃气公司,一切都是为了安全。”

新都的百姓与社会各界,对于港华公司的信任,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

的。港华对于安全标准一丝不苟的执行,对于服务质量的严格苛求,在新

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新都港华的这个故事,就像川菜一样,透着一股麻辣味儿:一开始可

能有点接受不了川菜的麻辣,但是一旦你爱上它的味儿,你就再也离不开它。

20

7/2

08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一天上午,二三十个成都市民,忽然集聚起来围堵了新都港华公司的

办公室。吵吵嚷嚷,人声鼎沸,仿佛一锅沸腾了的麻辣火锅。

到底是怎么回事?

港华员工把市民耐心地请进门,请他们坐一坐,喝杯水,有话慢慢说。

终于弄明白了:一群自建房居民对于新都港华的煤气管网整治有意见。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在港华集团进入新都区之前,甚至没有人能说得

清埋在新都地下的燃气管网混乱到什么程度。

民营公司主导的新都燃气市场,跟管网一样陷入混战。小小的新都城

区有六七家燃气公司,很多民营公司为了利益,就把安全问题和服务问题

都置之脑后。

2009年新都港华燃气公司成立后,西南石油大学附近商圈的燃气管网,

几乎如同蛛网密布。在一个用来分隔之后出租给学生群体的自建楼房中,

一个房间就安装了 8 台燃气热水器!这些燃气热水器大多是型号古老的烟

道式,一旦废气排不出去,极易对客户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煤气管网的私拉乱接也非常严重,新都区内,每年都有因煤气

泄露、爆炸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当地政府对于这种存在多年的状况,

也几乎没有什么改善办法。

港华进来,能把这件棘手的事情处理好吗?很多人抱着观望的态度。

对港华来说,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的了。

2009 年,新都港华在接手管理这个辖区的燃气管网后,下决心投入数

百万元,对原有管网混乱的状况进行整治、改造。

爱上它的麻辣味儿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0

9/2

10

图为新都港华员工对市民进行用气安全宣传。

成都: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图为管网整治前的燃气管道。

新都港华花了两年时间,在 2011 年全面完成了该区域的管网整治。图为整治一新的燃气管道。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花水湾温泉。 大邑安仁古镇。 西岭雪山。

大邑的温泉也是声名远扬。试想一下,当那漫天雪花飞舞之时,身边

一池碧泉气雾氤氲,躺在温暖如春的温泉中,热气蒸腾,远处的西岭雪山

白雪皑皑,圣洁无比……好一幅适意人生图。

与这样的适意、率性相比,大邑港华人的工作,却是那样理性、严谨,

那样一丝不苟,因为,和旅游的休闲比起来,燃气工作的安全和服务来不

得一丝的大意。

21

1/2

12

大邑:窗含西岭千秋雪

离开新都,来到大邑。大邑在哪里,可能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但你

一定记得那首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西眺成都远郊,

看到矗立天际的大雪山雄姿,写下了此千古绝句。那座西岭雪山,因诗而

得名,也因诗而扬名。

诗里的西岭雪山,所在正是大邑县。

大邑,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接壤。

西岭雪山与西方有名的阿尔卑斯山基本在同一纬度,雪期相近,因此西岭

雪山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划晋原县西部置大邑县。《太平寰宇记》载:

“其邑广大,遂以为名。”

大邑县是个好地方,它背靠龙门山,面向成都平原,自古以来文化发达、

山川灵秀。除西岭雪山外,还有刘氏庄园博物馆、新场古镇、花水湾温泉、

建川博物馆共五个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是四川省拥有 4A 级景区最多

的县。

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大邑港华取得长足发展,全县的有效客户已达到 5 万户;除主城区外,管

道天然气也延伸到 10 个乡镇,实现全县基本覆盖。

这样大的覆盖范围,也为停复气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在这样一个西

部的县级地域,很多都是农村,而农村居民对于天然气的使用知识还不够

普及,更需要港华人细致入微的工作,丝毫大意不得。从乡镇、街道,到

村庄、社区,工作小组深入细枝末节。

港华员工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奔波、通告;爬楼梯、敲门、检查,

再爬楼梯、敲门、检查,一趟一趟上上下下。腿酸了,咬咬牙,继续爬;

衣服被汗水湿透,夜晚的风一吹,衣服干了,过一会儿又湿了;肚子饿了,

咬一口包子,喝一口水,继续工作;人困了,就在楼道里坐一会儿,缓过

劲来,接着干。

35小时不眠不休,很多同事都非常疲倦,但是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放弃,

直到把自己负责的片区全部走完,把每一户的安全都做到万无一失。

29 日晚 21 点,供气恢复。整个片区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没有接到一

条投诉。大邑港华与各地驰援的同事这才舒了一口气。

“咱们港华一家人嘛!”他们说,这么大规模的停复气,换了谁,都

会需要支援,只要一切安全就好。

在这场停复气的战役面前,港华人又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21

3/2

14

大邑:窗含西岭千秋雪

因为成蒲快铁建设需要,输往崇州、大邑、邛崃的天然气管道必须改

管碰头,2014 年 8月 27日,大邑港华公司迎来一场“停复气”的大战役。

“要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这是停复气战役的核心,以保障安全。

在停复气开始之前,港华公司制订了工作方案,分为 60 个组,把整个

供气区域进行分片划分,责任包干。大邑港华原有员工100多人,人手不足,

港华发挥集团优势,从附近区域绵阳、三台、简阳等 9 家公司派出 100 多

人驰援参与,组成了 200 多人的阵容,投入这场战斗。

公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一切信息渠道,把停

气和复气的计划安排告知市民,做到家喻户晓。信息的透明取得了市民的

配合。“几天前,小区里公告栏、楼道里就贴出停气公告了。”居民杨小

姐早就为停气做好了准备,家里准备了电磁炉、电饭煲等,做饭做菜,都

不会受影响。

从 27 日 22 时起,大邑县暂停供应天然气,停气时间约为 35 小时。

停气、改管、碰头,这些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一切都很顺利。最难的是,

复气前的通知、复气后的检查。试想一下,如果停气后有的客户大意,煤

气阀门忘记关上,一旦复气后人又不在家,煤气泄露极有可能酿成事故。

为了避免这样的疏漏,200多人、60多个小组要把每一位客户家中都走访到,

这是多大的工作量!

大邑,是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域。从2008年到2014年,经过几年的发展,

不眠不休三十五小时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1

5/2

16

大邑:窗含西岭千秋雪

大邑港华员工在恢复供气前的施工现场作业检查。

大邑港华员工在进行恢复供气前的燃气浓度检查。在 2014 年 8 月 27 日的恢复气战斗中,共有 200 多人投入工作 30 多个小时。图为员工在进行供气立管测压。

大邑港华员工正在进行调压器检查。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汉口火车站。 人们在武汉看风景,首先

想到的,一定是黄鹤楼。

武汉大学校园里,烂漫的樱花正在盛开。

至于那碧波荡漾的东湖,自然也是要看一看,因为很少有城市的城区

中有那么大的湖泊。东湖沿岸,尽显楚文化的特色。

一想起武汉的城市味道,那么,一定就是鸭脖子的味道:香、麻、辣,

而且有嚼头。电影《麦兜响当当》中,麦太说:“武汉,一个卧虎藏龙的

城市,你孕育了热干面,孕育了鸭脖子。”而鸭脖子之外,一碗蛋酒,一

碗莲藕排骨汤,也会让你想起凡俗又温暖的爱情。

还有还有,若是赶上春天樱花盛放之时,请你一定要去武大看樱花呀。

在大江大湖大武汉,又会有怎样的大煤气故事?且让我们去看看、听听。

武汉:那一身江湖气

21

7/2

18

煤气旅行的第五站,我们来到武汉。

长江穿过武汉,把武汉的地盘切割成三个大镇:汉口、武昌、汉阳。

汉口在北岸,它是著名的商业大镇,大的商场都在汉口,当年武昌的

人买件衣服都得搭着船到汉口来买;武昌是文化镇,几乎所有的大学都集

中在武昌;汉阳则是工业镇,武汉最老的工厂都在汉阳。

武汉的三个大镇,形状随着江流而曲折。所以武汉人没有什么东南西

北的方向感,如果有人问路,武汉人给出的答案通常是“往上走”或“往

下走”。上,指的是长江的上游方向;下,则是指下游方向。

武汉的城市广告语是“大江大湖大武汉”,龟蛇相望、大江东去、两

江交汇、三镇鼎立、气势恢宏,武汉配得上一个大字。

武汉是一个内陆城市,武汉的文化带着强烈的本土味道。它土得纯朴,

也俗得地道。只是,因为有了长江,武汉这座城市也便有了天然的雄浑之气。

这种雄浑之气,是大江大河带来的阳刚与豪放,是码头上的江湖气,是江

湖上的情义气,是情义里的人间烟火味。

人们在武汉看风景,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登黄鹤楼,能不想起崔颢这首令人无限怅惋的诗句吗?

武汉:那一身江湖气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实施可以接收更多的上游气源,平衡气价,解决市场供应中的部分调峰问题

和气源应急,成为武汉市天然气供应至关重要的“平台”。比如,武汉早些

年一直备受困扰的“气荒”难题,在有了这个平台后大大得到缓解。

环状管网形成后,加上新增的天然气储气量,可保证 70 余万客户的用

气量,尤其在高峰时段,三镇气源可互相调剂;天然气管道检修时,不再

大规模停气。

回溯历史,2004 年 3 月 1 日,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武汉市

武昌、汉阳地区管道燃气经营事务。2005 年 1 月 1 日,公司正式接管汉口

管道燃气业务,至此公司开始为三镇客户提供管道燃气供应和相关服务。

从 2004 年 12 月 29 日开始,至 2005 年 11 月 26 日圆满结束,武汉市

天然气置换工程历时 11 个月时间,整合三种气源,置换客户 50 余万户,

在当时创下了国内燃气行业置换速度最快、置换安全效果最好等多项纪录,

实现了公司置换前既定的“零事故、无投诉、少干扰”的置换目标—说

起来,那又是一个“大”故事。

从那时起,武汉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如今,武汉的天然气管网、营运、

服务早已遍布武汉三镇。

武汉,似乎总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第一”。这也让我们相信,在武汉,

港华还会继续创造出更多的“第一”。

武汉:那一身江湖气

21

9/2

20

潜龙入江,气贯南北。

2008 年 7 月底,由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投资亿元的天然气管道穿越

长江 5000 米工程,经过专家验收合格,全部交付使用。

从此,武汉三镇告别了大规模停气检修的历史。

2006 年年底,穿江工程动工,全程穿越长江与汉江,连接三镇。长江

穿越从汉口谌家矶入水,穿越长江后上天兴洲,然后从天兴洲入江,至武

昌武丰闸;汉江穿越,则从汉口东西湖至汉阳孟家铺。

工程分三部分,实现四次穿越,将管径 711 毫米的天然气高压管道形

成环状,全长约 5000 米。

国家知名穿越工程专家谭明星说,穿江管道工程的长度、管径、压力,

以及岩层的复杂程度、穿越岩石硬度的技术,都是我国管道穿越施工史上

罕见。

“大江大湖大武汉”,果然,武汉是有大气魄的;煤气,也是有大手笔、

大故事的。

武汉三镇,为两江所隔,而上游气源的进气点分别位于汉阳和武昌,

高压管线成环必须进行三次穿越,只有将汉口与汉阳、汉阳与武昌、武昌

与汉口连接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稳定的环状供应线。

长江穿越是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高压管网成环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的

长江穿越史上的“第一”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武汉:那一身江湖气

22

1/2

22

工作人员进行管内补焊。

竣工验收现场,工作人员正把穿江管道与汉口原有的天然气管道焊接在一起。

2005 年 1 月 1 日,公司正式接管汉口管道燃气业务,公司开始

为武汉三镇客户提供管道燃气供应和相关服务。

武汉市天然气长江穿越工程项目创造了多项长江穿越史上的“第一”。

如今,武汉的天然气管网、营运、服务早已遍布武汉三镇。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一座城与一面湖,千百年来相依相偎。 余 杭 是“ 中 华 文 明 曙

光”─良渚文化的发祥

地,图为良渚文化的代表

性器物:良渚玉琮。

京杭大运河。

概处于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 2000 年,这里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

性遗址。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此外,余杭的超山风景区是杭州的赏梅圣地。从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到微微吐芯的半开,再到怒放的梅花,超山的梅花有着无穷的美意。

杭州,又是一座爱情之都,这辈子你该在西湖边谈一场恋爱。

煤气旅行第六站,我们来到春水碧连天、画舫听雨眠的杭州,感受在

这座自然与人文共美的城市,煤气会有怎样美丽动人的故事。

22

3/2

24

杭州:湖光山色,心醉神驰

在武汉看东湖,到杭州看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春水碧连天,画舫听雨眠,在江南烟雨湖面泛舟,

让小船儿在西湖之水上悠悠晃荡,听细雨敲打在船篷和水面、荷叶上,宛

如天籁。

杭州之美,除了秀丽的湖光山色,更有厚重的人文积淀。一座城与一

面湖,千百年来相依相偎。古代与现代,神奇与现实,在这里交织。

杭州与水密不可分。除了西子湖之外,还有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历

史上的大运河为杭州带来富庶与繁荣。而今,这条运河与西湖一样,双双

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条千年流淌不息的文化之河。

杭州这块钟灵毓秀的江南美地,不但道尽了“诗画江南,山水浙江”

语意中的精髓,更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 孕育出了浓郁而独特的人文气

息。十步芳草,人才辈出,催生现代商业故事,也生长蓬勃的创业精神。

京杭大运河畔,还有一个地方叫余杭。余杭是杭州的一个新区,位于

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余杭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的称号,这里农业十

分发达。

1936 年发现的良渚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时间大

州:湖光山色,心醉神驰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公司与余杭区心理协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前来公

司,为员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一方面是上大课,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统一

培训;另一方面,针对个体开展个性化服务。公司设立了减压室,随时向

有需要的员工开放。

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得到奖励,杭州港华开展了“双月星”活动,每两

个月选一次“明星”,当选者可以得到小惊喜;小惊喜积累多了,可以得

到中惊喜;中惊喜积累到年终,也许可以得到一份大惊喜,比如,公司可

以满足员工的一个愿望……

在 2006 年合资之前,原先燃气专业毕业的公司助理总经理李芳英,那

时还在民营公司上班。民营公司的管理没有什么章法,许多员工上班就是

看韩剧。“现在呢,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觉得每一天都非常充实!”

从工程部,到客服,到审计,到审计法务部,到市场部,再到现在的

助理总经理—合资之后,李芳英的工作岗位一直在换,这些年来,她打

开一个个全新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如同打开一扇扇精彩的人生之窗。窗

外,是一个更大的舞台。

李芳英只是杭州港华众多员工中的一个代表。更多的同事也跟她一样,

生活因港华而美好,人生因港华而精彩!

22

5/2

26

杭州:湖光山色,心醉神驰

2006 年杭州港华成立时,是内地较少的没有国资背景的一个公司。本

地的三个民营公司,整合之后并入港华集团。

这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三个不同民营公司之间的融合,另

一方面,又是本土文化与香港中华煤气之间的融合。

抓住西气东输的机遇,杭州港华迎来了一个市场快速扩张的时期。2012

年年初,杭州港华建成了 1200 公里的管线,余杭全区 20个乡镇,有 17个

乡镇开通了天然气。在 2012 年之后,天然气客户量翻了三番,从两三万户

上升到了十万多户。在公司快步发展,安全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的新时期,

公司定下目标,提出市场发展与基础管理两者并举,开启公司全新的征程。

对于公司的管理来说,杭州港华“让每位员工都快乐”的理念或许是

其最有特色的地方。只有让员工快乐了,他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积极

性,焕发最大的创造力。

在杭州港华,“让员工快乐”是公司领导最重要的事—他们想了很

多办法让员工快乐工作。一是给每位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更清

晰自己的人生目标,给他们方向感;同时,为员工画出学习路径图,建立

良好的上升通道,使每位员工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同时,也为公司的发

展建立起强大的人才梯队。

精彩你的人生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2

7/2

28

杭州:湖光山色,心醉神驰

杭州港华职工在“万粽同心”公益活动中。

在公司年会上,员工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大伙儿乐开怀。

港华员工整装待发。

在杭州港华,员工们都能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展各项工作。图为在燃气安全进校

园活动中,港华员工与小学生互动。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江南民众共有的细致与温婉,也有内心深处的热爱与执著;宜兴人有水的

清白与婉约,更有火的热烈与进取。

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除了紫砂

壶,宜兴其实还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产的也是名茶“阳羡茶”。

只不过宜兴的紫砂壶名头实在过于响亮,早已盖过了茶叶的名声。

宜兴,这样一座山水之城,其清幽雅致,温婉秀丽,莫不有着港华人

的一份功劳。在十多年前,宜兴烟囱林立,黑龙滚滚,“煤改气”的工作

推倒了数千座烟囱,终于成就了宜兴这一方明媚的天空;而近年来,港华

人又开始整改了居民家中 7000 多台老旧的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为居民的

幸福与安全提供着无微不至的服务。

这一站,就让我们走进宜兴。

宜兴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正是在这样清幽的

山水之间,自然的优美与人的禀赋,碰撞出独

特的文化,因而成就了宜兴这座美丽的城市。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

叫宜兴。

碧波汹涌的宜兴竹海。

22

9/2

30

宜兴:陶都风华

“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

当我们从杭州北上,来到江苏宜兴时,这句宜兴城市广告语奔来眼前,

不由令人感叹其文辞的绝妙。

宜兴地处太湖之深,也是江苏的最南面,古称荆溪。说到宜兴,人们

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宜兴的紫砂壶。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从明武宗正德年间紫砂开始

制成壶开始,此后名家辈出,数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名家大师的作品

更是一壶难求。

紫砂器,是指一种由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细陶器。

宜兴的紫砂器因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质新颖、纹饰多样而自成特色。

成品的颜色,有朱砂、暗肝、雪莉、松花、豆碧、轻赭、淡黑、古铜等色调;

造型也颇为丰富,不仅能根据自然界中的鸟兽瓜果的形象进行创作,还可

加上精美新颖的纹饰,加以美化。

紫砂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陶器。它把土的厚重、水的柔情、火的刚烈

神秘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从一把紫砂壶中,可以看见光阴流转,看见沧海

桑田,看见相对的凝固与永恒的变化,看见世事的更迭与精神的不灭。

一把紫砂壶,就这样在风月里沉淀,成为宜兴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成为宜兴的精气神。

江南的宜兴,是天下文人的梦境。它有杏花春雨的江南意,它有一咏

三叹的滩簧调;有雅致,也有隽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宜兴人也因此有

宜兴:陶都风华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传是全方位的:横幅、宣传栏、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账单背面、

海报、宣传车……各种渠道宣传超期热水器的危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整改力度非常大。公司每季度举办一次由公用事业管理局、居民委员

会、社区居民参加的热水器隐患整改工作会议。所有安检人员组成跟进实

施组,对所有客户进行安检并整改。一次不成功,各方人员组成协调组,

二次上门协调;三次上门还有派出所干警一起上门……当年底,三分之一

的隐患客户得到整改,效果相当显著。

第二年,由两名安检员任全职整改员,并成立炉具安装组,为整改客

户提供整改劝说、送货、收费、安装通气服务,且工作在一天完成。全年

又完成三分之一的隐患客户整改。

截至 2013 年,全市 7000 余台烟道式热水器已基本整改到位,还剩下

30 台左右隐患未除。

有人不解:有隐患、不安全,这不是港华公司的责任,为什么还要费

力去管?

港华人说:客户的安全,就是我们的责任。

即便上门再多次,港华人还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再不理解的客户,也

终有一天会被改变。宜兴港华公司为了推进整改,倒贴钱卖燃气具:一台

旧燃气热水器卖给废品收购站只有80元,折价给港华回收,可以抵扣600元。

23

1/2

32

宜兴:陶都风华

几百座石灰窑被推倒;数千个烟囱被炸平;黑龙滚滚,乌烟蔽日的场景,

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十多年前的宜兴。

2005年,“煤改气”任务在宜兴大张旗鼓地推开。正是有了“煤改气”,

才成就了宜兴的今天—宜兴山水明媚,空气清朗,有着宜兴港华的莫大

功劳。

这几年,宜兴港华的主要任务,是整改居民家中还在使用的老旧烟道

式热水器。

“我们想要说服他,停用那台已经用了 10 年的烟道式热水器,但是客

户不理解……我已经去了 15 次……”

就在我们到宜兴走访的时候,港华客服部总监兼部门经理谢洁,这天

晚上又一次去了客户家里。

她在客户家里坐下来,和对方拉家常。这一次,聊天持续了 50 分钟。

谢洁相信,总有一天,客户会因理解而改变主意。

2009 年,宜兴全市共有 7055 台烟道式燃气热水器。有的烟道式热水

器由于设计原因,如关闭门窗使用时,很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2009 年

1 月 11 日,一客户因关闭门窗使用烟道式热水器,导致三人中毒,引起宜

兴港华公司高度重视,从此展开烟道式热水器专项普查整改工作。

政府发文做好告知工作,公司方向明确,坚决取缔烟道式热水器。宣

清洁工成了“整改专家”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3

3/2

34

宜兴:陶都风华

如今的宜兴处处蓝天碧水。

过去的钢铁厂烟囱烟雾腾腾。

谢洁碰到过很多难缠的客户。有一次,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客户一直

不配合,不得已,公司按规定暂时停止了热水器供气,客户不乐意,还报

了警。在警方的协调下,客户才终于跟公司签订了限期整改协议。

这一次,谢洁的工作终于取得了进展。她与客户服务部通气维修部副

主任戴志强一起,最终做通了客户的工作,客户同意更换了新的安全燃气

热水器。

在宜兴港华,每一位员工都是整改员,连公司的清洁工,都成了“整

改专家”。即便是去亲戚家串门,第一件事,也是去看看人家的热水器是

不是符合规范。

从为了宜兴的蓝天碧水,到为了宜兴老百姓的人身安全,港华人一直

在努力。若有人问,宜兴的客户满意吗?

答案用数据来说话—近年来,在宜兴市政府组织的“千人评议政风

行风”活动中,宜兴港华多次夺得第一名。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3

5/2

36

宜兴:陶都风华

宜兴港华员工业余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比比谁包的饺子又大又好!”

图为宜兴港华员工正在进行燃气设施安全检查。

第一时间处理客户的咨询与疑难问题。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

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历史上周、秦、汉、隋、

唐等在内的 13 个朝代在此建都。图为西安的古

城墙。

图为西安大雁塔。 西安的古典气质,就像梦一样铺陈在这座

城市的上空,挥洒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内化在几百万西安子民的日常生活中。

不遥远,历史就在脚下。

西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西安城市上空的灿烂星空,古老而耀眼的人

类文化艺术,是无数闪耀光芒的星辰。这座城市拥有无数来自于数千年历

史的馈赠,构成这座城市典雅庄重气质的一部分。

如今的西安城,也有此起彼伏的现代化建筑群,也有纵横交错的高架

桥;有着现代化标志的一切事物,但仍然难掩其深沉的远古气息。这种气

息从钟楼扩散开,从城墙漫出去,弥漫在西安的上空,与古老的渭河、终

南山一起,成为神秘瑰丽的一幅长卷。

接下来,在古城西安,我们又能听到怎样的煤气故事?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23

7/2

38

煤气旅行第八站,我们从温婉的江南小城,来到苍茫的三秦大地——西安。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说:“西安是城市中的一个硬汉子,可惜太老。”

他还说,西安和北京都是古城,提起北京,人们想到秋阳,而提起西安人

们想到秋风;俯视西安,给人的印象是,西安就像夕阳下的一座陵墓。

这样的意象,难免有着个人的主观臆断。但西安的古典气质,就像梦

一样铺陈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挥洒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内化在几百万

西安子民的日常生活中。

十三朝古都,汉文化的发祥地,唐文化的繁荣地——因此西安城里的

男女老少,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无不映照着悠远的文化底蕴,是谓“气质”。

巍峨的秦岭,古老的渭河,苍茫大地,山水之间,纵横开阖出一座城

的阔大格局。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时光和风雨将每个人打磨成最好的历史。

在西安人的日常口语中,每一句话仿佛都来自于古文典籍,不信你去翻一

翻贾平凹的小说就知道了。西安人冬天坐在城楼底下晒太阳,清晨在大雁

塔前散步,你从他们的脸上,似乎能看见兵马俑的表情。他们沉静、端庄,

即便不言不语,也有一种风骨,一抹气派。

西安的城墙赫然完整。一个人站在护城河上的吊板桥上,抬头仰望那

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卑怯的人也会豪情顿生。西安的街巷方正对称,

排列有序的四合院和四合院砖雕门楼下已经黝黑如铁的花石门墩,仍在讲

述着往昔的故事。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地名,如贡院门、书院门、竹笆市、

琉璃市、教场门、端履门、炭市街、麦苋街、车巷、油巷……原来历史并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气“永垂不朽”项目经验,在西安进行试验论证。

所谓“永垂不朽”项目,是中华煤气对户外煤气管道进行防腐工艺的

改进,提出了“50 年(与建筑物寿命相同)免维护”的理念。在香港,

客户立管均敷设在室外,燃气管道随建筑物主体建设同步进行,施工完成

后,对建筑物外立面要进行酸洗,因此燃气管道的防腐问题也是他们急需

解决的。中华煤气在香港从 1999 年开始实施“永垂不朽”工艺进行试点,

2000 年建成第一批客户,至今运行良好,未发生一起维修事件。

作为项目试点,西安煤矿机械厂家属院8号楼,开始进行煤气管道改造。

能在第一时间把香港的先进工艺引入西安,这让西安秦华员工感到振奋,

同时也感觉压力巨大。

这份压力,主要来源于对施工工艺本身的极高要求—除波纹补偿器、

IC 卡远传智能表、表前球阀及防拆卸表接头外,其余管材、管件、阀门、

支架都由香港中华煤气提供,出厂前已进行外防腐,防腐采用环氧树脂防

锈漆;管道支架都是采用中华煤气的不锈钢支架(形状类似于管卡),在

进行固定时,要用布把润滑油或乳化液擦拭干净,再进行安装;如果在 48

小时内部安装,不仅要用布将冷却油擦干净,还要在螺纹处涂上富锌涂料。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23

9/2

40

“安全”两个字,并不是缥缈虚浮在空中的宏大叙事,而是实实在在

落在每一个不易察觉的细枝末节。

在西安古城,我们感受到的一个细节是,一种被称为“永垂不朽”的

煤气管道施工项目。简单一点说,就是一种创新型的户外架空管道的敷设

方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管道也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一样,遍

布城市大街小巷,覆盖了千家万户,维护着城市的安全运转。受到客观条

件的限制,燃气管道架空敷设方式,也越来越多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室外

架空的燃气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刷漆、运行、维护、检查等问题日渐突出。

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持续安全的服务,一直是港华人

的首要大事。

西安秦华天然气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王锦江告诉我们,西安市从 2009

年开始推行“永垂不朽”项目,第一时间把中华煤气的“香港经验”引入

三秦大地。

2009 年 7 月,西安秦华高级管理人员赴港交流学习,在此过程中,就

架空管防腐及外观问题进行了探讨,当时陈永坚总裁提议可以引入中华煤

一座古城的煤气细节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24

1/2

42

在旋入管件时,管子钳夹紧钢管位置,也要用橡胶条或其

他防护材料作为衬垫,进行防护,避免管子钳对钢管涂层

的伤害。

施工要求,竟然细节到此种程度!毫无疑问这对施工队

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艺改变了,需要学习与熟练,施

工时间也大大增加。但是,施工人员没有为了抢工期,降

低任何标准要求。

西安煤矿机械厂家属院 8 号楼的项目试点非常成功,达

到了预期效果。到今天,该工艺一直运行良好,没有出现

任何维修情况。此后,“永垂不朽”项目在西安全面推开,

遍地开花,为这座古城百姓的安全、平安、幸福日复一日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西安的短暂停留期间,我们仅从这一个细节,就可以

强烈地感受到中华煤气对于安全细节的不懈追求!

西安秦华天然气公司储气罐雄姿。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西安:华夏故都,王者气派

24

3/2

44

“永垂不朽”煤气管道改造后。(一)

“永垂不朽”煤气管道改造后。(二)

西安秦华天然气员工检视园区。

西安秦华天然气公司 LNG 应急气源站一景。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济南名泉七十二,其中最有名的,属“天下第一

泉”的趵突泉。

大明湖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来到济南,你会情不自禁

地下到水中,与水亲近。

里的老者,微笑着注视路人;街坊邻居手捧着饭碗,为陌生人指点方向。

济南人很热情,很热心,他们身上有着浓郁的古风与朴实。

济南这样一座北方的城市,性格豪放大气,只因有了处处清泉水,一

汪大明湖,就让整座城一下子变得温婉细腻起来。

济南,这座有着沉静的城市,仿佛一直生活在历史的沧桑中,永远慢

慢悠悠,永远不急不躁。

煤气旅行的第九站,我们来到了泉城济南。

来到济南,我们便不自觉地被这座城市的泉水文化所感染,也会情不

自禁地下到水中,与水亲近,看着孩子们嬉水打闹,享受泉水为城市带来

的无限活力。我们不由想到,济南港华的煤气,也如同这泉水,成为这座

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济南生活图景里的一个寻常画面。

我们为济南的泉水自豪,也为济南的煤气自豪。

24

5/2

46

济南:沉静的泉城慢悠悠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大明湖,就在济南。

济南,黄河边上的城市,山东省的省会。这座城市似乎没有青岛那么浪漫,

没有威海经济发展那么迅速,但是济南有着自己的韵味。

济南是泉城,这是众所周知的。济南泉水甲天下。如果不到济南,你

永远感受不到泉水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一切。满城的泉水,似乎就是上天给

予这座城市最慷慨的馈赠。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灵气,有了活泼与生动。济南名泉七十二,

其中最有名的,属“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趵突泉,有一座长方形的泉池,

池内三个泉眼昼夜喷涌,浪花飞溅,势如鼎沸。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这四大泉群,是济南七十二泉的主

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泉水,则隐居于济南市内的其他地方。事实上,济南

泉水远不止七十二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当年《老残游记》用这样一句话就概括了这

座城市的名泉胜景。散落在济南四周或城市角落的泉水,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

或群聚一处,或独处一隅,浅吟低唱,自有光彩。

除了泉水,还有大明湖公园。大明湖风光旖旎,湖光浩渺,冬泛冰天,

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景色四季不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

城山色半城湖”,说的便是大明湖风光。

走在济南这座城市的街巷里,仿佛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与随和。巷子

济南:沉静的泉城慢悠悠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济南港华十几位同事又分成两班,昼夜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值班,负责主火

炬燃气供应。

全运会主火炬供气有两条主管线,一条来自董家天然气门站,一条来

自华山天然气门站,每天向沿线地区供应天然气 20 万立方米,质量和压

力都有保证。

那是一个让济南港华人扬眉吐气的日子。

熊熊的火焰,仿佛就在济南港华人的心上温暖地燃烧。

合资十年,济南港华交出了一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

如同济南的泉水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最亲切的一部分,港华燃气也

早已细雨无声地融为济南人生活的一部分。客户用得方不方便,安不安全,

就是港华人工作的最高标准。

从 2010 年 3 月开始,济南港华启动了危旧燃气设施改造工程,对

市区内存在隐患问题、陈旧老化燃气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根本性治

理。这样的危旧燃气管网主要集中在济南港华所辖供气区域内,有 400

余公里。

几年来,危旧改造工程已经耗资超过 2 亿元,有 268 公里灰口铸铁管

改造完成,另有约 150 公里因各种原因尚未改造的管道,将于 2015 年上

半年全面完成。

济南,沉静的城市,依然那样慢慢悠悠,依然那样安宁幸福。

24

7/2

48

济南:沉静的泉城慢悠悠

从一个低谷,到一次辉煌,此间路程,是 14 年。

李靖仍然清晰记得那样一个夜晚。

1995 年 1 月 3 日 18 时,济南市和平路,2 公里路段突然轰然作响,石

块翻飞,东起山大路,西至历山路,北至羊头峪东间路北端,南至省杂技

团附近的电缆沟突然发生爆炸。

在那场爆炸中,共有 7 辆过路汽车被砸损坏,伤亡 61 人(其中死亡

12 人)。爆炸原因,系中压煤气管破裂,煤气长时间泄漏窜入电缆沟并沿

沟扩散,遇明火发生爆燃。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日子。

10 年后,中华煤气来到济南。

2005年2月,济南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完成合资,带来安全、资金、技术、

服务以及理念—合资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李靖另一个记忆深刻的夜晚,是 2009 年 10 月 16 日晚。全运会开幕式

上主火炬点燃的瞬间,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照亮夜空。

那一刻,包括李靖在内的数百名济南港华员工深感自豪。

全运会主火炬的燃气供应由济南港华负责。从 8 月起,济南港华就从

经十东路北侧燃气管道主干线上建设了一条通往奥体中心的燃气复线,为

主火炬提供气源。

主火炬点燃前,共进行了五次试点火,均获一次性成功。主火炬点燃后,

焰火在燃烧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从 2010 年 3 月开始,济南港华启动了危旧燃气设施改造工程。

重点专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济南:沉静的泉城慢悠悠

24

9/2

50

2009 年 10 月 16 日晚。全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点燃的瞬间,熊熊火焰腾空而起,照亮夜空。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潍坊,中国风筝之乡,世界风筝之都。 潍坊城市夜景。一条白浪河穿城而过,潍坊城沿河而建,铺陈

于白浪河的两岸。

艺术精华,虽雄浑而不粗壮,且精秀又不纤细。

这一点,又有点像潍坊人的性格,海纳百川,兼收并蓄,锐意进取,

推动了这座魅力之城的发展。

同样,煤气在潍坊的发展,既传承着历史,也推动着创新,成为潍坊

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助推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潍坊去感受一番。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25

1/2

52

煤气旅行第十站,我们离开济南,来到山东半岛的潍坊。

潍坊最出名的是什么?风筝。

潍坊,号称“中国风筝之乡”,“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

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所以,潍坊的风筝最为有名,它属中国

三大风筝派系之一(另两大风筝派系是京系、津系)。

晚春时候,每年四月下旬,潍坊这座城市的上空,一只只色彩斑斓、

大小各异、花样繁多的风筝在风中起舞。每年,潍坊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

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都会带着自己的风筝作品前来参赛,一

起享受风筝带来的快乐。

包括风筝在内的传统手工业和商贸业,是潍坊经济发展史上浓彩重墨

的一笔。清末至民国初期,是潍坊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时期,潍绣、嵌银、

核雕、仿古铜制品和布玩具……各种各样的家庭手工业、作坊手工业,在

潍坊遍地开花,“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

说的正是这番盛景。

潍坊的交通极为便利,它处于山东的交通干道上,扼沿海与内陆交通

之咽喉。一条白浪河穿潍坊城而过,而潍坊城市沿河而建,铺陈于白浪河

的两岸。西城就像一只卧龟,东城就像一个蛇头,白浪河蜿蜒而来,恰以

蛇体,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的独特格局。

潍坊的建筑,也融有南北方的建筑特点,形成了兼具“南秀北雄”的

独特风格。潍坊民居既有北方的雄伟浑实,又揉进了南方建筑精巧秀美之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抄表员把这个单子带回了公司,与主任一起认真查阅了相关情况,发

现是客户前期欠费,造成了滞纳金,客户可能不了解相关规定,产生了不满。

主任特别叮嘱,有时间一定要跟客户解释清楚。

一个周六的上午,抄表员再次来到这位客户家门前,把皱巴巴的抄表

单展平,敲门,等候。男人开门后发现是抄表员,吃了一惊,看到抄表单时,

他脸上露出过意不去的神情,还为那天自己态度不好而道歉。

抄表员平静地向客户解释了原因,以及怎么避免滞纳金的产生。最后,

这位客户终于感慨地说:“你的耐心让我懂得什么是优质服务。我是个粗人,

但你的行为让我感动!”

后来,这位客户每次见到抄表员,都像朋友一样客气。

另一件“小事”,是一位抄表员上门抄表后,天空下起了大雨,客户

是个老人家,这时主动递上了一把伞。他说,“闺女啊,你可别淋着雨,

会感冒的!”抄表员感激地接过了这把伞。几天后,抄表员买了一个西瓜

给老人送去,同时也把伞送还。

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只是“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却正是体现

了潍坊港华“以客为尊、养气利民”服务理念的“大事”。

一颗小水滴,映照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一件的小事,累积出潍坊港华

优质服务的良好口碑。潍坊港华还特意出了一本“小故事”册子,里面就

收录了 23 个与此类似的真实“小事”。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25

3/2

54

“10 年来的变化,让我说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潍坊港华公司客户账务部经理丁东方,是一名老员工。自 1989 年进入

煤气公司,亲历了这座城市用气的巨大变迁。

丁东方说,潍坊港华用十年时间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广大客户的认

同与肯定,这就是对港华业绩最好的诠释。

说到潍坊港华的企业文化,丁东方跟我聊起了两件“小事”。

公司有一位抄表员,在一次上门抄表时,遇到一位客户,对方刚打开

门就凶巴巴地质问:“你凭什么在我的抄表单上写欠费?”抄表员丈二和

尚摸不着头脑,但她仍然和气地说:“如果是抄表单上打印着欠费,很有

可能是您忘记缴费或者您账户上的钱不够了。”

“胡说八道,我不欠费,回去找你们主任!”说完,门“砰”的一声

关上了。

晚上,抄表员又来到客户家,想要再了解一下情况。敲门后,男子说

抄表员没事找事,还讽刺说:“你们公司还优质服务呢,什么优质服务,

快滚!”

抄表员没理会他的嘲讽,静静站在门外,过了一会儿,又轻轻敲门。

门开了,一个纸团掷出来,正好砸在抄表员的脸上,把她吓了一跳。门又

关上了。

抄表员捡起纸团,发现这是一张抄表单。

鸢城“小”事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5

5/2

56

10 年间,潍坊港华燃气管道由 457 公里增加至 1400 公里,较合资前增加了 3 倍。

港华员工在进行燃气调压器维修。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在潍坊港华,共有 37 位劳务派遣性质的一线抄表员工,他们忙碌在客

户服务的第一线。抄表员每个人每个月要完成 2500 户的抄表任务,而爬上

爬下抄一户表的报酬,算下来只有 7 毛钱。但是,这些抄表员仍然十分热

爱这份工作,他们说,因为在潍坊港华工作,有荣耀感,有归属感。

丁东方的女儿孙雅慧,2012 年考上大学,获得了公司当年设立的“员

工子女大学奖学金”的奖励。“考上一本奖三千,考上二本奖两千。”只

要是在岗职工子女,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据了解,2014 年 8 月公司就奖

励了17名员工子女大学新生,三年下来累计奖励49名,发放奖金13多万元。

“安全是最好的服务”。潍坊港华把“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

为消除城区危旧管网带来的安全隐患,自2010年开始,公司投资1.83亿元,

计划用 5年时间对中心城区 330 公里危旧燃气管网进行改造。

当我们在潍坊港华走访时,得知全市的居民室内危旧燃气设施改造已

经全部完成,城区灰口铸铁管网改造正在大面积进行中。

从 2004 年 1 月 1 日,到 2013 年 12 月 31 日,潍坊港华走过了十年。

十年间,潍坊港华实现了跨越发展。

潍坊港华的十年,是奋发进取的十年,亦是光彩绽放的十年。在潍坊

港华成立十周年之际,当地媒体以“气贯鸢都惠万家”为题,报道了潍坊

港华从一家主营瓶装液化气、管道煤气的“垄断性”中型国有企业—潍

坊市煤气总公司合资改制而来的深刻变化,展现了“人之变”、“气之变”、

“路之变”、“情之变”,四个“变”概括了潍坊港华的突出成绩。

我们为潍坊港华感到骄傲。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潍坊港华员工入户安检和宣传安全用气知识。

潍坊:忙趁东风放纸鸢

25

7/2

58

跑出热情,绽放精彩。潍坊港华员工参加长跑活动。潍坊港华员工户外拓展训练合影。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北国的那一份纯美清

新,与关东大地里的

那一份壮阔情怀,正

是吉林的两种气质。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的魅力城市。长白山脉,松花江畔,地处东北的吉林,一年

当中最美好的季节是冬季。

松花江奔腾不息,哺育了关东大地,也哺育了那里一个又一个民族。

千百年来,乌拉街、阿拉底、柳条边,一个个蕴含着历史变迁和掌故的名字,

向今天的世人述说着吉林的历史,也展现着吉林的文化魅力与生机。

北国的那一份纯美清新,与关东大地里的那一份壮阔情怀,正是吉林

市和谐统一的两种气质。

此时,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清玉洁的大自然中,去体会吉林港华人与

大自然之间和谐纯美的相处之道吧。

25

9/2

60

吉林:松花江畔的冬季恋歌

从山东潍坊继续北上,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松花江畔,有“北

国江城”之称的吉林省吉林市。

这是我们此次煤气旅行的最后一站。

从香港中华煤气总部出发,来到东北吉林,查阅地图可知二者之间的

地理距离是 3300 公里。

吉林,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吉林的满语名字,为“吉林乌拉”,

意思是“沿江的城池”。当年,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作了一首诗《松花

江放船歌》,其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所以吉林市又被称为“江城”、

“北国江城”。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

吉林最美的季节是冬天。“一城山色半城江,玉树琼花胜天堂”,正

是吉林冬景的真实写照。

吉林的冰雪景观,乃天下独秀,令所有到访吉林的人们心醉神驰。而

吉林雾凇,更是大自然的奇观。冰雪营造的世界,晶莹剔透,巧夺天工,

如梦如幻,如诗如歌,置身其中,就好像来到一个纯美的童话世界。

在冬季去到吉林的郊外走一走,可以见到一座座白雪覆盖、蘑菇状的

森林木屋,一缕缕蜿蜒缥缈的乳白炊烟,一盏盏闪闪烁烁的大红灯笼,一

株株银装素裹的伞形灌木。东北冰天雪地的晶莹纯洁,美得让人心动。

这是一曲冬季的恋歌。

吉林:松花江 的冬季恋歌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隔开,为鸟群筑一道安全的警戒线;在最寒冷的时候,吉林的气温会达到

零下三十度,这时往往就是鸟儿最缺乏食物的季节,员工们就顶风冒雪,

为鸟群找食物、送食物,不让鸟儿因为饥饿而伤亡;冰雪消融的时节,鸟

儿们又要开始抚育下一代了,他们就为鸟儿筑起爱巢,让鸟儿们能够安心

孵育下一代……

港华人与鸟类成了朋友,也与许许多多江城与候鸟有缘的人们成了朋

友。港华人也尽企业所能,去关心护鸟人任建国的生活。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吉林港华 40 多名员工又冒着风雪来到长白岛,看

望护鸟人任建国和漂亮的野鸭子。在他们身后,大货车运来 5 吨鸟粮。由

于长白岛积雪较多,车辆进出不容易,大家挥动铁锹、扫帚,把进入长白

岛的道路清理干净;运粮车停稳后,大伙儿又肩扛、手抬,把一个个装满

玉米粒的编织袋卸下来送入库房。许多市民也自发加入了搬运的队伍。

望着堆成小山的编织袋,任建国乐得合不拢嘴。那段时间,野鸭子和

其他鸟类数量增多,任建国手里的鸟粮消耗很快,野鸭子当日就要断顿了。

“太感谢热心的企业了,今年野鸟过冬不用愁了。”任建国说。

港华人让任建国放心,说这只是企业捐献的第一批爱心鸟粮,过段时

间会再送一批,一定不会让鸟类朋友断顿。

26

1/2

62

吉林:松花江畔的冬季恋歌

又一个冬天来临。松花江上雪舞长空,长白岛上雾凇初现,冰雪正将

吉林装扮为一个纯美的世界。

伴随着漫天飞雪,两辆货车开进了长白岛,车上拉载的是5吨玉米粒—

野鸭子的口粮。那是吉林港华员工为长白岛的鸟类送来的“爱心口粮”。

松花江水穿城而过,由于吉林市上游有水力发电厂,因此形成了松花

江吉林段常年不冻的奇观。长白岛,是松花江上一处鸟类的世外桃源,位

于松江大桥与清源大桥之间。每年冬天都有无数的鸟类来此栖息,度过漫

长又寒冷的冬季。爱鸟人士细心数过,大约有二十多种鸟类在此聚集,其

中包括中华秋沙鸭、花脸鸭等濒临灭绝的种类。

二十年前,有一群西伯利亚飞来的候鸟栖息于长白岛,随着时间的推

移,候鸟越来越多。鸟多了,看鸟的人自然也多了,伤害鸟的事情也时有

发生……有一个叫任建国的下岗工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毅然决定当起了

护鸟人。一当就是十多年!

吉林港华 2005 年进入吉林市。港华员工在报纸上看到任建国先生的事

迹后大为感动,大家也随即加入了护鸟的义工行列。

吉林港华员工汤恒宇告诉我们,吉林港华的员工们多年来都是长白岛

的护鸟义工。在鸟儿飞来之前,他们会疏理渠坝,把观鸟人和鸟群以江水

长白岛上的护鸟义工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26

3/2

64

港华义工利用休息日去长白岛义务献工,整理环境,平整沟渠,为候鸟建筑栖息场地。

义工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孵化漂浮岛放到鸟儿集聚地。

吉林:松花江畔的冬季恋歌

事实上,吉林港华当护鸟义工已经八九个年头了。他们与长白岛的鸟

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随着鸟类栖居环境越来越好,长白岛上的鸟类朋友

越聚越多,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等已由候鸟变成留鸟,扎根在该岛繁衍后代。

常年逗留在长白岛的水禽多达五千多只。

如今,在吉林的蓝天碧水之间,在洁白的雪原之上,纷飞的鸟群变幻

着一幅又一幅梦幻般的画卷。长白岛的候鸟和吉林雾凇齐名,已经成为闻

名中外的城市风景,并成为江城吉林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吉林市这张城市名片上,包含了港华的元素—吉林港华人为自己持

之以恒地参加义工而欣慰和自豪。

从香港,到广州,到武汉,到东北……这一趟跟随煤气的旅行,让我

们尽情领略了中华大地的多彩风情,也感受到中华煤气锐意进取的精神、

孜孜不倦的追求。吉林港华的公益行动,也是港华集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一个代表,更多的公益之花,正在中华大地上怒放。

跟着煤气去旅行

第五章

吉林:松花江畔的冬季恋歌

26

5/2

66

吉林市下了第一场大雪,港华义工队起大早赶赴几十公里,把鸟粮

送到长白岛。

港华护鸟义工在长白岛上合影。几千只候鸟和野鸭栖息在冬季的松花江畔。

一部中华煤气企业史,就是一部香港社会变迁史。

从 150 多年前的香江之畔出发,中华煤气在风风雨雨中前行,一路未

曾停步;到如今,它的脚印已经留在内地 100 多个城市版图上。

本书作者先后去了香港和内地许多城市实地走访。香港职员彬彬有礼

的态度,拿捏有度的热情,细致入微的服务,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都令

人印象深刻。也许我们所接触到的对象还不够多,但是每一位表现大致都

是如此,这也让我们思索,为什么一个公司的员工会有这么好的整体表现?

我想,这是因为中华煤气是一家已经存在 150 多年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所

积淀与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熏陶了它的员工;同时,也因为香港是一座

具备高度商业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我们走访内地合资公司时,访问对象表述最多的两个关键词,一个

是“改变”,一个是“融合”—关于观念,关于安全,关于技术种种方

面的改变与融合。“以客为尊”,是中华煤气的服务宗旨。“以客为尊”

的宗旨,落实在每个港华人的心上、行动上、每一项工作的服务细节上,

而且至今常说常新。

后记

《历史的足迹:香港·上海城市发展图片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9月第1版.

《香港经济史》,卢受采,卢冬青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 1月第1版.

《香港全记录》(第一、二、三卷),陈昕,郭志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 6 月第1版.

《四环九约:博物馆藏历史图片精选》,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市政局1999年 2月修订版.

《领先的背后:一家港资企业的百年成长经验》,郑作时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街角·人情》,石翠华,高添强编,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0年 2月香港第1版.

《港岛街道百年》,郑宝鸿编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 1月第1版.

《新界街道百年》,郑宝鸿编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 7月第1版.

《彩色香港1940s—1960s》,高添强,黎健强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3年12月第1版.

《气象万千》,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2002年 .

《150年温馨生活每一天,1862—2012》,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2012年.

《名气》杂志,2004—2014年,港华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书目

267/268T

OW

NG

AS-

CE

NT

EN

AR

Y

PHO

TO

BO

OK

由于本书所用图片涉及范围广,无法与部分图片的版权所有者一一取得联系,

请相关版权所有者看到图书后,与蓝狮子企业研究院联系,以便敬付稿酬。

来信请寄: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 213 号琥珀中心 12 楼

邮编 310000

电话 0571-86535612

声明最近 20 年,中华煤气进入内地,组建合资公司,为内地燃气行业带来

了极为明显的改变。从观念、安全到服务、技术、管理以至社会责任,各

个层面的对话、影响、改变、融合都在发生。在许多内地员工看来,这就

是内地与香港之间文化的碰撞与接纳,这样的碰撞,使鸿沟得以填补,这

样的接纳,也使差距得以缩小。在香港与内地的融合过程中,中华煤气是

一扇窗口,也是一个样本;这样的融合,比什么样的口号都有更大的意义。

在此书创作过程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企业事务总监、港华集团

高级副总裁杨松坤先生多次与我们进行交流探讨,提纲挈领地给出许多指

导和参考意见;香港中华煤气公司多位退休员工及现任同事接受我们访问,

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讯;港华集团公共事务总监龙春玉小姐、港华

集团公共事务副经理彭晓霞小姐提出多样创意外,还不辞辛劳全程陪同我

们到香港和内地公司实地走访;港华在内地合资公司的同事们积极配合访

问、提供资料,在此一并致谢!此外,还要感谢策划团队蓝狮子企业研究

院的郑作时、何丹、袁啸云、王千马、周敬怡、朱晨芸,蓝狮子创意总监

孙晓亮,上知创意的温宝泉、赵岳明,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编辑陈丽霞、卢

川等,为此书出版提供的专业意见与大力协助。

269/270T

OW

NG

AS-

CE

NT

EN

AR

Y

PHO

TO

BO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