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2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Aug-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52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王信力(Wang, Sing-Lie)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碩士;後備動員管理學校學務處中校處長

摘 要

中共國防部長梁光烈在 2009年 3月 20日訪問日本會見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

時,表達「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的看法,再度引發各國對於中共是否發展航母

的關注;然而中共對於是否興建航母的態度,可以用「民間熱、官方冷;軍方熱、

中央冷」來形容。要瞭解中共是否興建航母,必須從中國海權發展與海軍戰略的改

變進行探討,才能理解中國是否需要興建航母。本文從研析中共海洋利益與海權觀

念的改變以及「大國崛起」的民族主義心態,探討中共研發航母的動機,並從中共

航母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發展航母的潛力與困境的分析,瞭解中國發展航母的過程

與現況,進而探索中國發展航母的戰略意涵與影響,期能讓讀者暸解中共發展航母

對於東亞區域安全與對臺灣的影響。

關鍵詞:中共海軍、中共航母、海洋權益、海上安全

壹、前 言

中共研究發展航母的源起,來自於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願景。建構

Page 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53

專題研究

「藍水海軍」1是劉華清對共軍海軍的長程戰略規劃目標,以往受限於經濟因

素而未能實現。但隨經濟的崛起、對外貿易日增、石油進口大幅提高,中共對

於海洋權益愈加重視,開始思考發展遠洋海軍,對航母的需要遂逐漸成為中共

海軍的戰略考量。同時,隨著中共海軍新式水面艦與核動力潛艦的陸續服役,

使其海軍具備較為現代化的作戰能力,也讓國際間對於中共是否朝海權大國發

展更為關注,其具體的指標就在於對中共是否發展航母的注意。國際間普遍認

為中共擁有航母將會改變亞太地區的戰略態勢與安全形勢。中共國防部長梁光

烈於 2009 年 3 月 20 日訪問日本,會見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時,表達「中國不能

永遠沒有航母」的看法,立即被日本媒體解讀為「中國國防部長首次明確表示

將建造航母」。2但中共官方除了軍方近年來不斷釋放有意建造航母的消息外,

中央高層對於是否發展航母卻始終保持低調。但到底中共是否會興建航母?中

共對於興建航母具備什麼樣的潛力與困境?一旦中共擁有航母對於國際戰略態

勢又有何影響,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貳、中共發展航母的動機

探究中共是否建造航母,必須從其海軍戰略及國家戰略著手,方能夠正確

研判中共是否具有足夠的動機投入高昂的經費來發展航母。「戰略」一詞的意

義即國家對於可用資源的合理分配與運用,以求達到國家政策目的的藝術與方

法,一國的海洋國防戰略,合理的解釋當然就是要合理運用其各種海上力量,

以確保國家海洋權益的完整,而海洋權益則包含領土主權、海洋資源、海上航

路安全。馬漢在「海權論」曾指出以貿易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並保

持制海權,尤其是對外貿易的交通線。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經濟崛起的中

共勢必因維護海洋經濟權益而發展新的海洋戰略。中共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於

2009 年 4 月中旬指出「國家利益的領域拓展到哪裡,戰鬥力建設的能力範圍

就到那裡」、「國家利益的威脅來自那裡,戰鬥力建設的核心能力就指向那

1 將僅具備近岸防禦能力的海軍,國際上稱為「黃水」海軍,把具備近海巡弋能力的海軍稱為「綠水」海

軍,而把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稱為「藍水」海軍。

2 「日媒:中國 4月將公布建造航母」,中國時報,2009年 3月 23日,第 A13版。

Page 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54

裡」,3可作為中共發展航母動機的註腳。

一、擴大海軍戰略縱深,維護周邊海洋權益

中共海軍自建軍以來沿襲毛澤東的「積極防禦」戰略思維,海軍建軍以

「近岸防禦」為主,此一思維在劉華清接任海軍司令員後開始轉變。劉華清在

1985 年提出新的海軍戰略構想,由「近岸防禦」轉變為「近海防禦」,代表著

共軍海軍必須要擴大海軍的作戰海區的縱深。劉華清指出海軍戰略的目的「在

於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及海洋權益,應對海上局部戰爭,抑止和防禦帝國

主義霸權主義來自海上的侵略」。但實際上,在維護國家統一與海洋權益上,

共軍海軍有其能力上的限制。劉華清曾指出面對具有遠戰能力的導彈核潛艇與

艦載航空兵的海上威脅,中共海軍的實力顯得「捉襟見肘」,其原因就在於沒

有遠程航空兵掩護,讓劉華清有「望洋興歎」的感觸。1982 年聯合國第三次

海洋法會議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立海洋秩序以 200 海浬專屬經濟區

為核心,亦引發南海周邊各國的衝突。4至 1988 年的「赤瓜礁」海戰,使中共

警覺到南海周邊各國對於南海豐富資源的覬覦,也注意到缺乏海軍航空兵對於

海軍戰力的影響。5對於海軍缺乏空中掩護的困境,劉華清提出發展航母來解

決海軍空中兵力不足的問題的看法,並指出「防禦也需要航母」,6顯示中共海

軍認為擁有航母並不違背「積極防禦」的戰略思維。

除了與南海諸國的爭端之外,近年來中共與周邊國家因海洋資源開發與主

權劃分的爭議不斷,使中共更加重視海軍的建設。這些爭議包括在南海與美國

有國際水域的航行權的爭議,雙方在此幾度發生僵持;7在東海與日本為了油

氣田的開發與海上疆界劃分有所爭執;8近期更因「新星號」貨輪遭俄國邊防

軍船艦攻擊沉沒與俄國產生外交爭執。9這些因海洋權益與主權的爭端,使共

3 「中國海軍動向 未來三、五年是關鍵」,中國時報,2009 年 4 月 24 日,第 A21 版。 4 林穎佑,海疆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臺北:時英出版社,2008 年 5 月),頁 33。 5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 年 8 月),頁 539-543。 6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頁 478。 7 2001 年 4 月 1 日中美雙方曾在南海海域發生殲八戰機與 EP-3 偵查機擦撞事件,導致中方飛機墜毀;

2009 年 3 月 8 日又發生 5 艘中國船隻騷擾美國無武裝的偵測船「無畏號」的事件,導因可能是因為中

方認為無畏號對於海南三亞基地的商級潛艦進行情蒐。 8 Christpher W. Hughes,日本安全議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 年 11 月),頁 76-77、114、160-

163。 9 2009 年 2 月 14 日,中共貨輪「新星號」在濱臨日本海的俄國納霍德卡港(Nakhodka)附近遭俄國邊防

軍船艦開火後沉沒,船上 16 名船員中有 8 人失蹤,引發中俄的外交糾紛。參照「俄艦擊沉中國貨輪 8

Page 4: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55

專題研究

軍對於海上安全戰略更為積極。10中共在 2006 年公布的國防白皮書提到「海

軍逐步增大近海防禦的戰略縱深」、2008 年國防白皮書提到要「逐步發展遠海

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威脅能力」, 11顯示中共的海權觀念已逐漸改變。「近海防

禦」似乎已不能滿足中共的安全感,勢必要在其科技能力允許下延伸海軍的投

射能力,以維護其國家的利益。2006 年時任共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主任的

汪致遠曾說:「航母是大國在維護海洋權益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中國

一個這麼大的國家,海岸線這麼長,而且我們要保護我們的海洋利益,航母是

完全必要的」,12可見中共視航母為維護海洋權益的工具。中共如僅以在近海

採取「區域拒止」做為海軍的主要戰略思維,則不需要耗費高額經費來發展航

母,以其現有的各類型潛艦與發展中的岸置反艦導彈,13就足以嚇阻敵對國家

的海軍侵入其勢力範圍。但是中共似乎無法僅以控制「近海」區域為滿足,以

其 2008 年 12 月派遣艦隊前往亞丁灣護航,14及在 2009 年 7 月派遣艦隊遠赴

「沖之鳥島」實施軍事演習的作為,15除代表其海軍遠洋能力的提升,也顯示

死」,聯合報,2009 年 2 月 20 日,第 AA1 版;「時事經緯:從新星號事件看中共外交」(2009 年 3 月

2 日),2009 年 3 月 20 日下載,《大紀元新聞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9/3/2/n2447866.htm。 10 「中國指美艦違法情蒐 南海擾衝突 測試奧巴馬底線」,蘋果日報,2009 年 3 月 11 日,第 A20 版。 11 「2008 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海軍」(2009 年 1 月 20 日),2009 年 8 月 28 日下載,《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2009-01/20/content_10688192_2.htm。 12 「解放軍將領透露中國正研造航母 籌組艦隊」(2006 年 3 月 10 日),2009 年 7 月 23 日下載,《星島環

球網》,http://www.singtoanet.com:82/singtaonet/headline/t20060310_160816.html。 13 據美國海軍的報告指出中共極可能以東風 21 型導彈為基礎,發展專門打擊航母的反艦導彈,美軍情報

部門指出該枚飛彈射程達 1,500 公里,由陸基機動載臺發射,且已由概念性設計階段進入實戰部署階

段。媒體指出此一導彈部署將使美艦接近中共戰略海域時,將面對難以進入的「禁區」。參照「反艦彈

道飛彈 威脅航母進臺海」,中國時報,2009 年 11 月 25 日,第 A15 版。 14 據鄭大誠博士指出,自 2009 年 12 月至今,中共一共派出了四個護航艦隊,前面兩批由南海艦隊派出;

後面兩批則屬於東海艦隊。中共每批所派出的護航編隊包括兩艘國產先進驅逐艦或護衛艦(驅逐艦約

6,000 噸、護衛艦 4,000 噸)、及ㄧ艘補給艦(具夜間運補能力,排水量 27,000 噸),也就是「2+1 模

式」。艦上另搭載 1-2兩架艦載直升機(驅逐艦 2架、護衛艦 1架,多為卡-28直升機)和特戰隊員,總

計約 800 餘名官兵。中共曾誇口其編隊實力「僅次於美軍」。參照鄭大誠,「中共亞丁灣護航ㄧ週年研

析」(2010 年 3 月 6 日),2010 年月1月 15 日下載,《鄭大誠博士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0RhCSD.LHwIcZmpXnmtWD_6tdQ--/article?mid=380。 15 沖之鳥島」位於北緯 20 度 25 分,東經 136 度 05 分,約在東京以南 1,740 公里的太平洋上,地理位置

處於第一島鏈於第二島鏈位置的中間。日本媒體指出,2009 年 6 月 19 日,中共 5 艘軍艦經由東海通過

琉球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進入太平洋;22 日出現在沖之鳥島東北方約 260 公里的海面,進行軍事

演習。雖然仍是在中共概念上的「近海區域」附近,但日本產經新聞社指出,中共海軍這次在沖之鳥島

近海的演習顯示出中國海軍的遠洋活動能力顯著提升。參照「中共海軍挺進第二島鏈 日震驚」,中國

時報,臺北,2009 年 7 月 17 日,第 A22 版;「中國軍艦演兵沖之鳥島」(2009 年 7 月 17 日),2010 年

1 月 18 日下載,《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7/17/YO0907170009.htm。

Page 5: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56

其戰略目標已有東向第二島鏈、南向印度洋發展的可能。但缺乏海軍航空兵的

掩護,中共的遠洋艦隊將僅能做為「武力展示」的工具。為確保海軍擴大戰略

縱深維護海洋權益的實力,中共現有的海軍艦隊轉型為「遠洋海軍」似乎成為

不可避免的趨勢,而發展航母是檢視中共海軍是否邁向「藍水」的指標。

二、增加兵力投射能力,維護海上通道安全

臺灣問題一直都是中共軍力發展的理由,但近年來中共的戰略思維已有

「跨越臺灣」的趨勢,戰略目標有逐漸擴散至南海及東海地區甚至是印度洋的

趨勢,未來中共可能會將印度洋視為其戰略布局的優先地區,其主要的考量就

在於確保能源供應路線的安全。近年來中共對外貿易與能源進口的數額逐年提

昇,特別是中共石油進口量在 2008 年已達 2 億 1,780 萬噸,其中有 74.6%來

自中東、非洲以及中南美洲。16從東海到亞丁灣的海上航線可說是中共的「海

上能源生命線」,對中共而言,這條航線充滿「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

的威脅。在「傳統安全」方面,由於中共的石油進口有將近五分之四的數量,

需要經過麻六甲海峽運送,美國、印度等國的「軍事存在」,讓中共的能源運

輸安全蒙上陰影,而有所謂的「麻六甲困局」的說法。17在「非傳統安全」方

面則包含恐怖分子與海盜的威脅,2008 年 11 月發生索馬利亞海盜在亞丁灣劫

持沙烏地阿拉伯的超級油輪「天狼星號」後, 18凸顯出石油運輸安全的脆弱

性。隨後在 2009 年 10 月 19 日,中共散裝貨輪「德新海號」貨輪在非洲東部

塞席爾附近的印度洋海域遭海盜劫持,以付出 400 萬贖金贖回人質收場,19顯

示中共維護運輸航線能力仍需強化。有論者指出,為維護海上生命線的安全,

發展海權遂成為中共內部的共識。20但因中共向來擔心各國對於其發展遠洋海

軍有所顧忌,於其「國防白皮書」中一再宣示其海軍堅持「近海防禦」戰略,

16 「BP世界能源統計 2009」(2009 年 7 月),2009 年 8 月 1 日下載,《英國石油公司》,

http://www.bp.com/productlanding.do/categoryId=9025442&contentId=7047113。 17 呂炯昌,「中共擴張海洋戰略 展現前進印度洋企圖」,青年日報,2009 年 6 月 29 日,第 3 版。 18 2008 年 11 月索馬利亞海盜在亞丁灣劫持沙烏地阿拉伯的超級油輪「天狼星號」,是歷年來被海盜劫持

最大的船隻,船上載有 200 萬桶原油,相當於沙國日產量的四分之ㄧ。「天狼星號」事件引發各國派兵

前往亞丁灣護航。2009 年 1 月 9 日沙烏地付出 300萬美金向索馬利亞海盜贖回「天狼星號」。 19 「中付贖 索海盜放德新海人船 代價是 400萬美元 海軍護送返航」(2009 年 12 月 29 日),2010 年

1 月 12 日下載,《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 Content/

0,4521,50502332+112009122900630,00.html。 20 呂炯昌,「中共擴張海洋戰略 展現前進印度洋企圖」。

Page 6: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57

專題研究

21絕口不提發展「遠洋海軍」的意圖。索馬利亞海盜劫持船隻的行為加劇,讓

中共有機會派遣三艘軍艦前往亞丁灣護航,這是中共首次派遣艦隊進行遠洋護

航任務,成為中共跨足「藍水海軍」的試金石;22由中共自 2009 年 12 月至今

派出四支艦隊前往亞丁灣輪替執行護航任務,並在 2009 年 3 月派遣「廣州

號」驅逐艦參加巴基斯坦主辦的「和平-09」多國海軍聯合軍事演習,可研判

未來中共涉入印度洋事務將成為常態。一般認為共軍派遣軍艦至亞丁灣護航的

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藉以向非洲國家展現軍事影響力,並向日本、印度、

美國、東協等國展現實力,以保護其石油生命線的安全。我國學者認為派遣軍

艦遠洋護航與派軍艦參與印度洋的聯合軍演是中共調整「海上安全戰略」的第

一步,23並藉此機會擴大巡弋範圍,逐步發展遠洋海軍,以維護其海上運輸線

的安全。

三、因應大國崛起需要,滿足民族主義情緒

航母不僅是先進武器,更是國家強大的象徵,亦是「炮艦外交」揚威的工

具。24近年來伴隨中共經濟成長的副產品,是其民族主義情緒的日益高漲,在

「大國崛起」的心理因素影響,航母成為一種滿足大國心態的象徵。一篇源自

大陸網路論壇的文章寫著:「經濟日益強大的中國,需要強大的國防來保護自

身的經濟利益;而強大的國防,需要強大的海軍;強大的海軍,需要擁有自己

的航母」25。中共具官方色彩的網站「人民網」曾對於是否需要興建航母進行

一項民調,有 84.6%的民眾支持要擁有航母,26可見航母在大陸民眾心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21 「中國海軍堅持近海防禦戰略」(2009 年 1 月 20 日),2009 年 8 月 28 日下載,《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9951.htm。 22 王崑義,「出兵反海盜 中共藍水海軍試金石」,青年日報,2008 年 12 月 28 日,第 5 版。 23 王崑義,「淺析美『中』當前海上安全戰略發展」。青年日報,2009 年 3 月 3 日,第 7 版。 24 羅利.麥德卡夫,陳一譯,「中國的炮艦外交」(2008 年 12 月 28 日),2009 年 7 月 13 日下載,《國際先

驅論壇報》,http://big5.chinabroadcast/gate/18824/2008/12/30/2225s2387376.htm。 25 「中國航母呼之欲出: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2007 年 1 月 12 日),2009 年 7 月 13 日下載,《中

國經濟網》,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7-01/12/content_7643344.htm。 26 中共人民網在 2006 年 12 月的一份網路民調,在 3,465 個投票人中,有 2,933 票認為要興建航母,占投

票數的 84.6%。認為要緩建航母的 333 票,占投票數的 9.6%,為不要興建航母的 175 票,占投票數的

5.1%,從調查結果顯示中共網民贊成立即開始建造航母。雖這份民調的樣本數占大陸 13 億人口的極少

數,但這份民調是中共官方性質的人民網所做的民調,其用意就值得玩味。參考,「網友調查中國是否

要立即開始建造國產航母」(2006 年 12 月 04 日),2006 年 12 月 15 日下載,《人民網》,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70/5120771.html。

Page 7: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58

以全球性強權而言,在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共沒有航母。27

就亞洲區域來看,泰國、印度已擁有一至二艘的航母,而日本、韓國亦已有可

比照輕型航母的「直昇機護衛艦」、「直升機驅逐艦」,只有中共迄今尚未擁有

能出海的航母。梁光烈在 2009 年 3 月 20 日訪問日本時,親自表達「大國之間

只有中國沒有航母,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的看法;可見中共視航母為「大

國」的象徵,沒有航母對中共海軍來說有損大國的形象。或許「航母民族主

義」將會是中共建造航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參、中共發展航母的歷程

中共早在 1980 年代就開始討論建造航母可行性,28惟限於國家經濟能力

而暫時擱置,至 1996 年臺海危機後中共海軍由「海航派」石雲生出任司令員

後,才又開始思考建造航母的可能性。但是在中共海軍存在的「海潛」與「海

航」之間的人事鬥爭,讓是否發展航母持續成為共軍內部的爭論焦點,此種爭

論持續至今已發展成為「潛艦」與「航母」並重的趨勢。29

一、可行性研究時期(1980-1996)

中共發展航母的奠基人是中央軍委前副主席劉華清。劉華清在其回憶錄中

寫到希望對中共擁有航母作可行性研究,只是當時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不足以

支撐發展航母所需的龐大經費。劉華清指出共軍海軍到 2000 年總要考慮建造

航母,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先不提上型號,而先搞預研。 30因此中共自

1985 年起陸續購置四艘國外報廢或是封存的航母,31其意圖應該是希望理解航

母的基本構造,為建造航母做準備。32此階段中共在航母發展尚處於理論建構

27 「以新思維因應中共航母發展」,青年日報,2007 年 5 月 23 日,第 5 版。 28 David Lague,「國際先驅論壇 中國何時造航空母艦」(2006 年 2 月 1 日),2006 年 2 月 13 日下

載,《星島環球網》,http://www.singtaonet.com:82/op_ed/ed_china/t20060201_131117.html。 29 林穎佑,「新世紀解放軍海軍(下)」,尖端科技雜誌社,總 300期(2009 年 8 月),頁 23-25。 30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頁 478。 31 這四艘航母分別是澳洲的「墨爾本號」、俄羅斯的「明斯克號」與「基輔號」、烏克蘭的「瓦良格號」

(Varyag),其中「瓦良格號」仍持續於大連港進行目的不明的整修,據漢和雜誌 2009 年 8 月刊登的照

片顯示其船身且已完成海軍塗裝,可能成為中共的第一艘訓練用航母,西方媒體指出改裝後的瓦良格號

將被命名為「中山號」(朝日新聞指瓦良格號被命為「施琅號」),調歸南海艦隊使用。 32 Richard Fisher,胡錦洋編譯,「大洋雄心:中國航母發展的轉折點」,國際展望半月刊(北京),總

539期(2006 年 5 月),頁 20-23。

Page 8: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59

專題研究

與技術摸索的階段,海軍的戰略理論正處於由「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發

展的階段,航母的急迫性尚未出現。

劉華清指出中共在興建航母上仍有特殊裝置需要解決。33而所謂的特殊裝

置應該是指發動機、彈射機、特殊鋼及艦載機的問題。為此劉華清曾先後批准

海軍和工業部門的專家,到法國、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考察上述國家航

空母艦。中共的國防工業部門也從俄羅斯聘請航空母艦設計專家到大陸講學,

引進部分設計技術資料,加上透過從老舊航母拆除與維修過程獲得的經驗,使

中共在航母關鍵技術上的研究,有初步的進展。雖然中共海軍透過技術合作、

國際觀摩、拆解維修等過程學習到航母的建構概念,但隨著劉華清的退休,中

共研發航母的計畫也隨之擱淺。自 1988 年 1 月「潛艦」出身的張連忠接掌海

軍司令員開始至 1996 年 12 月的 9 年之間,中共全力發展潛艦,致力於水下戰

力的發展,34建軍方向轉入積極投入潛艦興建的時期。

二、潛艦與航母爭論時期(1996-2004)

在「海潛派」抬頭後,航母的發展似乎已被中共海軍排除在建軍的優先考

量範圍之外,此一情形直至 1996 年 12 月原任南海艦隊的海軍航空兵司令員石

雲生接任海軍司令員才有所改變。石雲生接任主要是因為 1994 年小鷹號在黃

海困住中共漢級潛艦的「1027 事件」及 1996 年臺海軍演受美軍航母戰鬥群的

嚇阻而草草收場所影響,這二個事件引發中共海軍「海潛派」與「海航派」的

激烈辯論。石雲生接任海軍司令員代表的是「海航派」重新掌權,中共海軍始

有機會重新思考未來航母的藍圖。1997 年「十五大」內部辯論中,海軍黨委

在石雲生等青壯派官兵的要求下,向中央提出希望改變建軍路線,其以發展航

母為基礎的「區域性遠洋海軍」建議,獲得當時中央軍委的重視與認同。石雲

生自 1999 年起開始規劃中共遠洋海軍的建設藍圖,規劃至 2050 年止分成三個

階段建軍計畫,並著手建設南、北二大海上戰場,且規劃在未獲得航母前暫以

陸基航空兵為主要前伸攻擊主力,開始進行沿海基地建設。35

但「海潛派」與「海航派」的爭論並未止歇,海潛派質疑興建海軍航空兵

33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頁 477-480。

34 廖文中,「中共『海潛派』」復出 牽動美中臺海軍戰略質變」,尖端科技雜誌社(臺北),2004 年 9

月,頁 18。

35 廖文中,「中共『海潛派』」復出 牽動美中臺海軍戰略質變」,頁 19。

Page 9: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60

陸上基地的建設時間太長、花費太大、緩不濟急、難以為繼,而石雲生拔擢海

航官兵亦引發潛艦出身的北海艦隊將領的不滿。2003 年發生的「361 潛艦事

件」導致「海航派」的石雲生下臺, 36由「海潛派」的張定發出任海軍司令

員。石雲生的下臺直接否定海航 7 年建軍路線,而張定發的調動並非常態性調

動,顯示的意義是中共海軍建設路線又由「航」轉「潛」,建設以潛艦部隊為

主的水下戰力,成為海軍建軍的重頭戲。37

三、積極思考造艦需要時期(2004-)

海航派的失勢,似乎代表發展航母的計畫將會被擱置,但由中共科研官員

近年來的言論可知,中共海軍事實上並未放棄航母之夢。隨著中共現代化海軍

水面艦與潛艦陸續完工交貨,並列入戰鬥序列之後,其海軍艦隊與潛艦部隊遠

洋活動頻繁,其中以 2007 年 11 月宋級潛艦在西太平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附近

出沒以及海軍艦隊在 2009 年 6 月前往沖之鳥島海域活動最受人矚目,其顯示

的意義是中共似乎已逐步達到劉華清所構思的海軍戰略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

有意展現其海軍在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之間的巡弋能力,並開始向第二階段的

戰略目標規劃邁進。38但缺乏海基航空兵力的掩護的事實,讓中共海軍也僅能

在和平時期於第二島鏈附近展現軍力,面對美軍艦載航空兵與潛艦的威脅,一

旦發生衝突恐怕也無法全身而退,39因此對航母的興趣似乎也越來越高。

36 「361 事件」發生於 2003 年,一艘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的「明級」潛艦在渤海海峽發生機械故障,導

致艦上 70多名官兵全數罹難。林潁佑「新世紀的解放軍海軍(上)」,尖端科技雜誌(臺北),總 299期

(2009 年 7 月),頁 25。 37 廖文中,「中共『海潛派』復出 牽動美中臺海軍戰略質變」,頁 19。 38 劉華清指出,中共海軍的作戰區域今後較長的時期,主要將是掌握第一島鏈和沿島鏈的外沿海區,以及

島鏈以內的黃海、東海、南海的制海權,此一階段目標設定於 2000 年前達成。劉亦指出隨中國經濟力

量和科技水平增強,海軍力量進一步壯大,作戰區域將逐步擴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島鏈,此一階段目

標約在 2020 年前達成。劉華清規畫的最終目標是在 2050 年前突破第二島鏈,建立全球化的遠洋海軍。

參照劉華清回憶錄,頁 437;Bernard D. Cole,羅倩宜、翟文中譯,海上長城:走 21 世紀的中國海軍

(桃園:老戰友出版社,2006 年),頁 304-306。 39 據中共《解放軍報》的報導,透過空中加油後的殲-10 戰機,已讓中共具備對「第一島鏈」與南海遠距

離投送的「遠海作戰能力」。臺灣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現任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認為殲-10 戰

機能夠經常性、長距離的遊弋,表明中共軍力已經能夠涵蓋中國之外的海洋。但殲 10 戰機作戰半徑雖

可達約 1,700 海浬,實際進行戰術行動的半徑約僅 700 海浬,雖可採空中加油延長航程,但滯空時間仍

無法實際執行在第二島鏈區域的防空及反潛任務。因此中共在和平時期雖可派遣艦隊前往第二島鏈周邊

活動,戰時將因缺乏海基航空兵力的空中掩護而受制於美、日海空軍的潛鑑、戰機的威脅,這一點在劉

華清在其回憶錄也曾提及,也成為中共考慮發展航母的原因之一,參照「殲十”空中加油訓練 增南海

震懾力」(2009 年 7 月 29 日),2010 年 1 月 20 日下載,《美國之音中文網》,http://www.voafanti.com/

gate/big5/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a-21-2009-07-29-voa51-60893937.html;「外媒:殲-10 現身南

Page 10: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61

專題研究

中共釋放對興建航母可能性上升的訊息,是在 2005 年以後中共官方的科

技人員開始在一些學術場合中提到已具備自製航母的能力。例如共軍總裝備部

科技委員會前副主任汪致遠透露「中國軍隊將自行研究製造航空母艦,發展自

己的航母艦隊」。40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2010 年 5 月 14 日免

職)孫來燕在 2006 年 10 月 25 日表示,「中國將逐漸具備建造航空母艦的能

力,有關部門將綜合各方面因素,認真研究和考慮有關問題」。41國防科工委

發言人黃強在 2007 年 1 月 8 日指出「中國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但具體

什麼時候製造目前還沒有定」。42時任中共國防科工委主任的河北省人大常委

會主任張雲川 2007 年 3 月 16 日透露「中國將自己製造航母……,準備工作是

個漫長的過程,有很多技術難關需要克服,但若中央下決心,科技部門有信心

推進,會竭盡全力進行研制」,43意味著中國已有信心自行建造航母,只要中

央下決心,中國將可開始航母興建工程。

在國防科技人員表達對興建航母的自信之後,解放軍海軍將領亦開始對建

造航母的需要表態。除了 2009 年 3 月中共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日本的表態外,

同月「兩會」期間,時任東海艦隊司令的海軍副司令員徐洪猛表示:「不論是

技術上還是經濟實力上,中國都已有能力建造一艘航母」。442010 年 3 月「兩

會」期間,包含海軍前政委胡彥林、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中國國防大學原副

政委李殿仁等多名出席的共軍高級將領,均表示中共需要建造屬於自己的航

母。45海軍前政委胡彥林強調,建造航母是中共幾代海軍人的夢想,是大國的

象徵,很有必要。他指出中共經過改革開放 30 多年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

海釋放威懾信號」(2009 年 8 月 3 日),2010 年 1 月 15 下載,《中國評論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3/7/8/101037860.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037860&

mdate=0803095300;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頁 478。 40 「解放軍將領透露中國正研造航母 籌組艦隊」(2006 年 3 月 10 日)。 41 「孫來燕:中國將認真研究和考慮建造航母的問題」(2006 年 10 月 26 日),2006 年 11 月 21 日下

載,《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 42 「中國航母呼之欲出:具備製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中國經濟網》。 43 「張雲川:中國自造航母準備工作進展順利」(2007 年 3 月 17 日),2007 年 3 月 20 日下載,《中國

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44 理查德.菲爾舍,「中國航母問題漸趨明朗」(2009 年 7 月 28 日),2009 年 8 月 5 日下載,《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hk。 45 「解放軍將領:中國造航空母艦 快了!」(2010 年 3 月 6 日),2010 年 4 月 6 日下載,《中央

社》,http://www.udn.com/2010/3/6/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458305.shtml。

Page 11: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62

大提高,已經具備建造航母的經濟和技術實力。46雖然目前尚無具體證明中共

已開始著手建造航母,但藉由軍方的表態顯示,中共對建造航母已進入較為積

極的階段。國內媒體亦引述國安單位的說法,證實中共興建航母已經開工,只

是進展並不順利。47因此,漢和防務評論與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中共內部的人士

指出中共可能已於 2009年開始建造航母的消息,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肆、中共發展航母的潛力與困境

隨著綜合國力的增長與海軍對航母的呼聲,中共建造航母似乎是箭在弦

上。然而以中共現有經濟實力與造艦的技術能力,是否具備建造航母的潛力,

以及將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殊值探討。

一、中共發展航母的潛力

中共目前已經是美、日之後的第三大經濟體,經濟發展累積了發展航母的

財力,自製現代化戰艦已累積大型軍艦的造艦經驗,並且於上海的長興島建造

足以承製航母所需大型船塢。而自 1990 年代起自製的旅滬、旅海級驅逐艦與

江衛級巡防艦等新型艦艇陸續服役,為中共未來的航母戰鬥群建立良好的基

礎。

(一) 高度經濟發展累積造艦財力

建造航母經費龐大,每艘航母的造價動輒數十億美金,尚不包含啟用後的

燃料、後勤維護、人員維持等經費及以龐大的護航艦隊開支,以往中共就曾因

經費問題而延遲航母發展的時間。但目前中共的國民生產總額(GDP)已達

30 兆人民幣,外匯存底更突破 2 兆美元,已經是美、日之後的第三大經濟

體。48中共在 2008 年國防白皮書中指出,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上,逐步加

大國防投入,國防經費年平均增長達 14.5%;49可見隨著經濟的高速成長,中

46 「解放軍將領:中國造航空母艦 快了!」,《中央社》。 47 「中國建航母 完工還需 10 年」,蘋果日報,2009 年 11 月 5 日,第 A10 版;「中國造航母 2012 年前

難完成」,自由時報,2009 年 11 月 5 日,第 A4 版。 48 徐人全,「這些數字讓全球無法忽略中國」(遠見雜誌,臺北,2009 年 7 月號),2009 年 8 月 26 日下

載,《遠見雜誌官網》,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aspx?go=cover&ser=15118。 49 「中國首次公布 30 年國防數據」(2009 年 1 月 20 日),2009 年 8 月 28 日下載,《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20/content_10688869.htm。

Page 1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63

專題研究

國已有實力累積建造與維持航母戰鬥群的所需要的財力。日本《朝日新聞》的

報導就指出中共軍方的消息人士表示「雖然建造和使用航母需要大量資金,但

是對於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來說資金不是問題,中國甚至已有能力造出更多的

航母」。50

事實上,中共正透過其豐厚的經濟實力取得建造航母所需的各種關鍵技

術,其中可能包含電磁彈射機、蒸氣發動機、特種鋼材等。漢和雜誌指出,在

大連的海軍教育機構與上海的長興島船廠出現來自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技術專家,

幫助中共建設航母。該刊引述俄羅斯武器裝備進出口公司 ROSOBOPONEXPORT

的技術總顧問 Anataly Aksenov 博士的說法,指出該公司已與中共簽署一些與

建造航母有關的技術諮詢合約,也出口一些與航母相關的設備,51更進一步指

出中共透過日本取得航母所需的特殊鋼材的製造技術,52顯示中共正利用其經

濟實力,引進國外建造航母的技術。

(二) 具備建造大型船艦基礎能力

目前中共擁有大小造船廠三百餘處,其中具備建造大型驅逐艦經驗的包括

大連造船廠、江南造船廠、滬東造船廠等不在少數,而具備 30 萬噸以上船塢

的造船廠亦包括大連造船、青島(北海)造船、外高橋造船、滬東中華造船等

造船廠,均具備製造大型油輪的經驗,與建造萬噸級訓練艦的經驗。53中共亦

已透過建造「071 兩棲登陸艦」的超大型水面艦,累積建造大型船艦的經驗。

54另外中共可用在航母動力的「R0110」汽燃輪機製造上已有突破性的進展,55

50 「日本媒體:中國 2020 年後將建造出核動力航母」(2009 年 2 月 14 日),2009 年 9 月 3 日下載,《新華

網》,http://big5.xinhuanet.com/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2/14/content_10817406.htm。 51 「ROSOBOPONEXPORT技術總顧問 Anataly Aksenov 博士訪談錄」,漢和防務評論,總 58期(2009 年

8 月),頁 72。 52 「中國的航母與日本鋼鐵技術」,漢和防務評論,總 58期(2009 年 8 月),頁 72。 53 法國軍事分析人員阿爾‧培根,在「中國軍事力量有望在 2010 年主導亞洲地區」一文中提到中共曾計

畫興建 2 萬 5,000 噸級的航母,且已完成龍骨的鋪設,因消息曝光不得已改為萬噸級的訓練艦「鄭和

號」。參照阿爾‧培根,「中國軍事力量有望在 2010 年主導亞洲地區」(2006 年 9 月 6 日),2009 年 8 月

13 日下載,《環球軍事論壇網》,http://www.globbs.com/bbs/viewthread.php?tid=76661&sid=kwfM2h。 54 「中共重組海軍 南海艦隊規模倍增」,青年日報,2009 年 8 月 5 日,第 5 版。 55 據《中國航空報》的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的黎明公司自行研製的「R0110 重型燃氣輪機」在 2009 年 8

月在引擎的火焰筒有突破性的進展。「R0110 燃氣輪機」據稱可作為常規航艦主動力。參照「官媒:中

國航母心臟研製獲突破」(2009 年 8 月 31 日),2009 年 9 月 3 日下載,《中國評論網》,

http://www.chinaviewnews.com/doc/1010/6/3/0/101063033.html?coluid=4&kindid=16&docid=101063033&m

date=0831111349。

Page 1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64

並於上海的崇明縣長興島建造足以承製航母所需的大型船塢,56由此可知中共

的造船工業已具備建造超大型船艦的技術。

雖然具備興建大型船艦技術並不一定就能夠設計出航母藍圖,但英國「詹

氏防務週刊」指出,隨著國際上普及的電腦設計,獲得航母的初級藍圖設計已

非難事,具備設計建造大型油輪的國家,均可視為具備建造航母的潛力。57而

爲中共目前的造船能力在國際間已與韓國、日本形成「三足鼎立」,可 建造軍

艦提供必要的支援。58這股力量將成為中共建造航母的重要支柱,只要再獲得

關鍵性技術,將可啟動航母艦造的工程。江南造船廠總經理南大慶在接受媒體

訪問時就表達承建航母的意願; 59長期觀察中共航母建造的漢和防務雜誌指

出,江南造船廠以正以「精品工程」的名義進行航母建造的最後準備,60顯示

中共已具備興建航母的基本技術。

(三) 具有航母所需各型護衛船艦

航母戰力的形成,不僅需依賴航艦本身的防空戰力與艦載機的掩護,尚需

整合空中、水面、水下的戰力,方能算是完備。61航母需要龐大的護航艦隊,

包括防空、反潛的驅逐艦以及反艦的巡防艦、潛艦來確保航母的安全,更需要

大型的運補艦作為後勤支援,方能發揮建構完整的戰力。而中共海軍自 1980

年起陸續透過自建與外購取得現代化的大型巡防艦、驅逐艦與潛艦,已經具備

建置航母戰鬥群所需的基本防護戰力。在水面艦方面,自 1990 年代起自製的

2 艘旅滬級、1 艘旅海級、2 艘旅洲級、4 艘旅洋級驅逐艦與 12 艘江衛級、2

艘江凱級導彈護衛艦等新型水面艦於 2007 年已陸續服役成軍。62在潛艦方面

56 「漢和雜誌披露:船塢完成 中國航母今年動工」,自由時報,2009 年 4 月 22 日,第 A2 版。 57 盧曉兵,「中國建造航母面臨六大難題入門容易實施難」(2007 年 01 月 14 日),2007 年 3 月 21 日下

載,《新浪網》,http://www.defence.org.cn/aspnet/elite-info/friends.asp.name。 58 中共軍事專家宋曉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造船業目前與韓國、日本形成「三足鼎立」的格

局。這為中國大陸造船行業下一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建造航母以及護航艦隊打下很好的基礎。但宋

曉軍亦指出中共在技術上和自主創新能力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參照「中國造船訂單全球第一 為建航

母艦隊打好基礎」(2008 年 1 月 31 日),2009 年 8 月 20 下載,《華夏經緯網》,

http://www.huaxia.com/zt/js/2004-74/2008/00755138.html。 59 「江南造船廠表態:已做好承建中國首艘航母準備」(2009 年 4 月 22 日),2009 年 5 月 5 日下載,《中

國評論網》,http://www.chinaviewnews.com。 60 「江南造船廠 造航母最新動態」,頁 26-27。 61 鄭大誠,「中共的航母戰力」,自由時報,2007 年 2 月 13 日,第 15 版。 62 鍾堅,「共軍最大的築港工程:亞龍海軍基地」,展望與探索月刊,第 6 卷第 5 期(2008 年 5 月),頁

20。

Page 14: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65

專題研究

自製的宋級、元級柴電攻擊潛艦與 093 商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已陸續服役,63同

時中共還從俄羅斯引進 12 艘基洛級潛艦與 4 艘現代級驅逐艦,已陸續分配屬

東海與南海艦隊服役。隨著這些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艦艇陸續服役,中共已擁

有建立航母戰鬥群所需的基本戰力。

二、中共發展航母的困境

2007 年 5 月,美軍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上將指出,如果中共選擇建

造航母,將會是異常艱難的冒險,因為航母要形成戰力決不會只有母艦本身而

已。64中共國防科工委前主任張雲川亦透露中共製造航母有很多技術難關需要

克服。65就算中共有辦法克服造艦技術的困難,自行製造或由現有的中古航母

整修出自己的航母,但要達到整合成為具備戰力的航母戰鬥群,還有很長一段

時間。

(一) 關鍵技術仍受制於外國

雖然中共的造船工業具有很強競爭力,並擁有建造大型遠洋船舶的豐富經

驗,且可能透過商購方式獲得航母藍圖。但仍無證據顯示中共已掌握研製航母

所需的特殊技術。這些技術包括蒸汽彈射器、攔阻索及大型升降機、高性能的

電子戰和雷達系統,中共在這些技術領域處於發展不平衡的狀態,需要依賴國

外技術的支援。這些關鍵技術大多屬於美、俄等國的管制技術,要獲得殊為不

易。就算是獲得美國、俄羅斯的首肯,將來維護所需的零件仍將受制於美國與

俄羅斯,這是中共不願見到的制肘。

中共建造航母的另一個困境是還沒有定下任何型式的艦載機與缺乏具經驗

的飛行員。雖有報導中共準備向俄羅斯購買 Su-33 型艦載機,但目前因數量問

題而擱置。66另有指出中共已由烏克蘭獲得 Su-33 的原型機 T10K(編號 T10K-

3)進行研究,將用以改良中共自製的殲 10A 型、殲 11BH 戰機作為艦載機,

67惟迄今亦未獲得結果。即使解決戰鬥機的問題,尚有攻擊機、電戰機、雷達

63 牧仁,「中共潛艦武力之發展」,青年日報,2005 年 11 月 7 日,第 3 版。 64 「海外美軍司令稱中國造航母是『冒險』」,參考消息,北京,2007 年 5 月 29 日,第 1 版。 65 「張雲川:中國自造航母準備工作進展順利」(2007 年 3 月 17 日),2007 年 3 月 20 日下載,《中國

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66 據媒體指出俄國拒絕向中共出口 10餘架 Su-33 戰機,因為俄方暗示中共必須購買 50架以上,否則就必

需自行研製自己的艦載機,其目的在於防止中共仿製 Su-33 戰機。「俄封鎖武器技術出口 迫中共買原

型裝備」,青年日報,2009 年 9 月 1 日,第 5 版。 67 「中國獲得 Su-33原型機的秘密」,漢和防務評論,總 59期(2009 年 9 月),頁 24-25。

Page 15: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66

預警機、直昇機、反潛機需要獲得。而各類艦載機從定型到生產(或者購

買)、部署的時間不短,飛行員的訓練要形成戰力的時間就更長,68因此艦載

機的獲得是將是中共是否考慮建造航母的關鍵。69

(二) 防空與反潛戰力尚待加強

中共海軍在防空與反潛方面,缺乏航母進行現代化防空所需的空中偵測系

統、資料鍵,以及足夠的海航兵力,難以有效遂行區域性防空任務。海軍具備

艦隊防空能力的大型驅逐艦僅有 052C 旅洋Ⅱ級(配備 HHQ-9 長程防空飛

彈)及 051C 旅洲級驅逐艦(配備俄製 SA-N-6 防防空飛彈),70其餘的 052 旅

滬級或是 051B 旅海級驅逐艦軍,僅配備有法製的「響尾蛇」飛彈點防禦系統

或是自製的紅旗 61(HQ-61)防空飛彈(仿法製「響尾蛇」飛彈),射程都只

有 7海浬,71本身的防空能力已有不足,更別說是要維護航母的防空安全。

在反潛戰力方面,中共雖然陸續引進基洛級潛艦並自製 093 商級、041 元

級等新式潛艦,但在境外作戰時,由於缺乏現代化的反潛機以及水面艦提供先

進的感測系統,在面對敵方性能較為優越的船艦時,不僅難以發揮反潛效能,

可能還會被反潛成功。72中共向俄羅斯採購的現代級驅逐艦亦有反潛能力不足

的問題,73對於航母的護衛能力,尚待加強。

(三) 指管與後勤系統亟待整合

現代航母在高度資訊化的時代,必須依賴衛星通信、慣性導航、自動駕

駛、空中引導等資訊化的作戰平臺,方能整合複雜的指、管、通、情、監、偵

系統(C4ISR),以發揮統合戰力。若無充足之情報支援,龐大的航母戰鬥群

在海上航行將有立即的危險。74美國軍方人士指出,中共海軍船艦僅有 21 艘

水面艦與 12 艘潛艦具備現代化的 C3 系統(指揮、管制、通信系統),距離真

68

雖有媒體報導中共已在 2008 年 9 月起,於大連的海軍艦艇學校進行 50 名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為期四年的

訓練,但美國智庫認為中共建造航母所面臨的真正困難在於飛行員的起降訓練,必須要相當漫長的時

間、訓練,能否形成真正的戰力尚待觀察。參照「西方軍事情報研究者看中國航母開發」,漢和防務評

論,總 59期(2009 年 9 月),頁 28。

69 亓樂義,「艦載機搞不定 航母建案遲未拍板」,中國時報,2009 年 7 月 31 日,第 A22 版。

70 涵仁,「邁向國際:中國慶祝建政 60 周年國際觀艦式」,全球防衛雜誌(臺北),總 298 期(2009 年 6

月),頁 22-29。

71 Bernard D. Cole,羅倩宜、翟文中譯,海上長城:走 21 世紀的中國海軍,頁 184-186。

72 鄭大誠,「中國的航母戰力」。

73 Bernard D. Cole,羅倩宜、翟文中譯,海上長城:走 21 世紀的中國海軍,頁 182。

74 「中國造航母 2012 年前難完成」,自由時報,第 A4 版。

Page 16: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67

專題研究

正的遠洋海軍尚有相當長的距離。75中共船艦的系統很多仍須倚賴外國進口及

技術指導,特別是在推進、導航、探測以及主要戰鬥系統上,這些都明顯造成

戰力整合上的困難,成為中共發展航母的困境。76

另外航母戰鬥群需要龐大而複雜的後勤補給體系,並能在指揮體系的要求

下迅速協助艦隊完成整補作業,才能夠提供航母整體作戰所需的戰力,達到

「走得遠,打得久」的遠洋作戰目標。中共海軍在整體後勤能力並非很強,雖

然自 2000 年起已積極改進其後勤組織架構,自製與採購多艘「遠洋綜合補給

艦」,77但指揮系統與後勤體系仍有格格不入的情況,難以提供有效後勤補給

計畫的遂行,這對於需要強大後勤支援的航母戰鬥群來說,不啻是戰力的大打

折扣。78

伍、中共發展航母的意義與影響

美國國防部公布「2009 年中共軍力報告」警告,中共軍事現代化的目標

已經遠超過因應臺海衝突的需要,當前共軍能力已經改變東亞地區的軍事平

衡,且足以讓中共從事亞洲地區臺海以外的軍事任務。79因此中共一旦擁有航

母,就真正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對於臺灣、亞洲區域,甚至是全球安全都將

產生影響。

一、意義:中共朝向遠洋海軍發展

中共擁有航母代表的意義是決心朝「遠洋海軍」發展,並擴張其海上權

力,作為其外交、與經濟的支撐。中共若擁有航母,即具備維護海洋權益的能

力,並且獲得海上能源運輸航線「主動防衛」的能力,對亞太區域安全的影響

甚鉅。

(一) 海洋戰略思維跨越臺灣

75 「中共海軍僅部分具現代戰爭能力」,青年日報,2009 年 3 月 16 日,第 5 版。 76 鄭大誠,「中國的航母戰力」。 77 清華大學鍾堅教授指出,中共目前有 2 艘國造千島湖級補給艦、2 艘國造福清級補給艦,並向烏克蘭採

購現役的油彈補給艦,更名為青海湖號(滿載排水量 3.7 萬噸)。參照鍾堅,「共軍最大的築港工程:亞

龍海軍基地」,展望與探索月刊,第 6卷第 5期,頁 19-20。 78 翟文中,「中共海軍的擴張」。 79 「美:兩岸關係雖有和緩 軍力仍失衡」,(2009 年 3 月 29 日),2009 年 8 月 27 日下載,《聯合新聞

網》,http://und.com/NEWS/MAINLAND/MAI1/4813181.shtml。

Page 17: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68

美國國防部「2009 年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中共軍事現代化的發展正

以穩健、驚人的速度進步,已逐漸具備區域軍事大國的地位,可在亞太其它地

區運用軍事的力量。80也就是說中共的戰略思維已朝解決臺灣問題之後發展,

朝向更遙遠的地方邁進。中共艦隊遠赴「沖之鳥島」演習之舉,日本的軍事專

家指出其目的在於「誇示海軍的遠洋活動能力」。81但是若僅有水面艦隊與潛

艦組成的艦隊,缺乏空中的防空與反艦、反潛能力的支援,中共海軍此行僅能

夠進行軍力展示而已,無法與美、日等國的先進海軍相抗衡。21 世紀的中共

海軍,如欲達成其跨出第二島鏈 82之戰略願景,則其兵力結構必須相對地轉

換。因此,未來中共勢必要建立一支具有現代化作戰與防空能力的遠洋海軍,

來達成上述戰略願景的目標。就近程觀之,中共短期內將以新一代的核子動力

潛艦作為掩護水面艦與嚇阻、拒止敵對勢力介入其勢力範圍的工具,來達到其

「走向藍水」的目標。83就長程來看,未來中共海軍至少必須擁有二艘中型航

空母艦,84於東海及南海艦隊各成立一支航母戰鬥群,分別擔負西、北太平洋

及南海、麻六甲海峽的戰略防禦任務,以達其維護海洋權益與運輸安全的目

的。

(二) 兵力投射距離大幅增加

當中共擁有航母,在國家安全與戰略的意義將會有所改變。在國家安全的

意義方面,中共可藉由擁有航母戰鬥群延伸解放軍海軍的打擊範圍,鞏固其近

海海疆,並藉此確認與擴大中共的海洋疆界,對東海及南海的主權紛爭提高嚇

阻的能力。85在戰略的意義上,中共可藉此跨越遙遠的距離達成制海和對陸地

80 王高成,「2009 年美國《中國軍力報告》評析」(2009 年 5 月 1 日),2010 年 3 月 18 日下載,《亞

太和平研究基金會》,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40。 81 「侵門踏戶?中國軍艦在日沖之鳥海域軍演」,自由時報,臺北,2009年 7月 17日,第 A2版。 82 第二島鏈是指日本伊豆群島的小笠原群島--關島塞班島—巴布新幾內亞一線。 83 近年來中共海軍的潛艦成軍新聞不斷,讓美國不得不重新建立東經 140度新防線,並建立水下定置聽音

系統的「魚鉤防線」,來對抗解放軍海軍,由此可知美軍對中共潛艦的戒心高過水面艦,因此中共在未

獲得航母之前,將會以潛艦部作為其突破島鏈封鎖走向藍水的利器。參照林穎佑,「新世紀的解放軍海

軍(下)」,尖端科技雜誌社,頁 25。 84 「專家:中國起碼要建兩艘航母,部署東海南海」(2007 年 3 月 19 日),2009 年 7 月 13 日下載,《中

國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85 蘭利寧指出中共在維護南海主權方面,陸基的空中支援兵力在力、空、時方面都遠遜於當地各國,難以

掌握戰機。南海主權維護解決的關鍵再於解放軍海軍是否擁有一或二個航母特遣隊。參照「解放軍海軍

航艦發展:戰略需求考量」,亞太防務,17期(2009年 9月),頁 33-34。

Page 18: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69

專題研究

進行兵力投射之目的,擁有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能力,具備阻絕第三者介入臺

海戰事的可能;86或是採行「攻勢性」海權的作為,派遣艦隊遠赴中東地區、

印度洋防衛對外貿易的海上運輸路線安全;更甚至可以對非洲地區進行陸地的

兵力投射,以維護其在非洲日益增加的能源投資利益的安全。以往中共限於遠

洋能力不足的困境,只能夠建構濱海的軍事防禦政策,而擁有航母將可增加共

軍的兵力投射能力,將戰鬥線由濱海擴張到遠海地帶。中共派遣現代化的艦隊

前往亞丁灣護航,顯示中共已具備遠洋作戰的雛形,未來航母建造完工,配合

其在海南省三亞市附近的亞龍灣興建的大型海軍基地與在巴基斯坦、斯里蘭

卡、孟加拉、緬甸等印度洋海域沿岸國家建立的軍事基地或補給基地,87其兵

力投射能力將大幅的提升,可將海上國境推展至經濟海域甚至是更遠的地方,

雖無法立即建構全球性投射兵力,但已足夠在區域稱雄。

(三) 建構海上能源安全之盾

隨著中共經濟成長,其對外貿易與石油進口都依賴海上運輸,面對亞洲地

區各國日益提升的軍備以及東南亞海域的海盜、恐怖主義犯罪以及美日等國在

東海及南海的潛在威脅,中共需要強大的海軍來維護能源運輸海上交通線的安

全。過去由於美軍在亞洲的兵力部署,分攤中共在遠洋維護海上通道安全的責

任,中共高層似乎並不急於發展航空母艦。但美軍在亞、非地區海域的「軍事

存在」對中共存在著潛在威脅,因為美軍的軍事力量固然可以協助中共維護運

輸航線的安全,一旦雙方生衝突,美軍反而可以輕而易舉的封鎖這些航線。加

上與中共有邊界爭議的印度正日益擴張軍備以加強對印度洋的控制,對於中共

能源運輸安全來說亦是另一種威脅。88因此中共必須要發展遠洋海軍來捍衛能

源運輸的安全。擁有航母對於中共維護海洋權益及海上通道安全的意義,代表

的是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幅提升,足夠建構一道維護能源運輸安全的海上防

護盾。

86

亓樂義,「發展航母 對統一問題有現實意義」,中國時報,2009 年 7 月 31 日,第 A22 版。

87 曹少滋,「中國意欲走向藍水 海洋戰略南轉」,青年日報,2009 年 10 月 30 日,第 7 版。

88 據媒體的分析,印度近年來花上千億美元購買航母、核子潛艦、空中加油機,並向美國採購 8架先進的

P-8A 反潛巡邏機,這意味著印度將有能力破壞中東至中國大陸的石油運輸,印度海軍參謀長梅赫塔上

將指出印度在印度洋的海上力上正是中共的弱點。參照「印度大肆聲張擴軍目的何在?」,中國時報,

2009 年 8 月 4 日,第 A3 版。「印度向購反潛機 加強控制印度洋」,青年日報,2009 年 9 月 6 日,第 5

版。

Page 19: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70

二、影響:區域安全態勢的轉變

航母是海上自由移動的空軍基地,可將制海與制空權無限延伸,中共一旦

擁有航母,除可將其兵力投射至南中國海任一角落,增加對南沙群島主權之影

響力,並可伺機進入印度洋,對亞太地區的制海權帶來影響,勢將對亞太區域

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一) 影響美國全球軍力布局

中共海軍在過去十多年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明顯擺脫傳統「海岸防禦」

的戰略思維,由「沿岸海軍」轉型為「近海海軍」,並積極提升遠洋作戰與海

空協同作戰之能力,逐步向「遠洋海軍」發展。深入觀察中共官方文件及中共

軍事戰略學者的觀點,可知中共對東亞的戰略視野早已擴張延伸,其戰略企圖

實際上已經超越臺海,並朝向第二島鏈發展,並有意與印度競逐印度洋的制海

權。89淡江大學教授曾復生博士指出,印度洋已經被中共視為戰略布局的優先

地區;中共將長期目標設定為抑制印度,確保能源供應路線安全,並將軍事力

量擴大到印度洋,以保護中國大陸的經貿利益;一旦中共軍力持續擴張,其將

可能在 2020 年後取得印度洋的海權優勢,並牽制美國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地

區的主導地位。90中共擁有航母後,雖因沒有西太平洋的海軍基地作為支撐,

尚無法與美國相抗衡,91但是仍將立即改變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區的戰略態勢,

降低美國在亞洲地區的兵力優勢。勢將影響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的思維,使美

國必須重新展開新的戰略部署。

(二) 造成東亞區域軍備競賽

由於中共的軍事透明度不足,美國與東亞國家始終對於中共的戰略意圖感

到懷疑,此種對於中共軍事能力的懷疑,形成一種「安全困境」,92造成區域

89 「正視中共軍力大幅提升威脅 強化國軍自我防衛能力已刻不容緩」,青年日報,臺北,2007 年 5 月

27 日,第 3 版。 90 Center Stage for the 21st CenturyRobert D. Kaplan 曾復生,「臺北-北京-華府軍事動態平衡虛實」(2010

年 4 月 2),2010 年 4 月 8 日下載,《國家政策基金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npf.org.tw/post/2/7240。 91 曹少滋,「中國意欲走向藍水 海洋戰略南轉」。 92 史奈德(Jack Snyder)在界定安全困境時指出,「安全困境乃是一種情況,即每一個國家都認為本身如

欲獲得安全,就必須要使對方不安全」,史氏亦認為安全困境有可能引起武器競賽甚至是戰爭的危機。

東亞各國基於對於中共海軍擴張的威脅,積極發展自身的防衛能力,又讓中共警覺到周邊國家的敵意,

進而而提高武器裝備更新的速度,使整各東亞地區進入一場前所未有的軍備競賽,陷入「不安全螺旋」

的安全困境之中。參照艾倫.科林斯(Alan Collin),楊紫函譯,東南亞的安全困境(臺北: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2004 年 6 月),頁 239-293。

Page 20: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71

專題研究

的軍備競賽。為因應中共軍力的擴張,東亞各國近年來積極投入武器裝備的採

購。越南海軍正在建造 30 至 40 艘百噸級軍艦,並向俄羅斯購買 11661 型護衛

艦與若干「基洛」級潛艦、陸基紅寶石超音速攻艦飛彈。印度除進行航母與核

動力潛艦的購置外,更向美國採購 8 架新型的 P-8A 反潛機。93美軍則於關島

部署三艘核子動力潛艦、B-2 轟炸機,在琉球部署 F-22「猛禽」戰機。94南韓

亦開始部署新式的 KDX-Ⅲ型神盾艦與 U214 型柴電潛艦。日本的直升機驅逐

艦「伊勢號」甫在 2009 年 8 月 21 日下水,又計畫花 1,166 億日圓起造日本史

上最大的「航母型驅逐艦」。95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孟加

拉、巴基斯坦等國也積極對外採購潛艦。96東亞地區國家普遍認為中共海軍如

擁有航母戰鬥群,將強化中共以武力手段解決領土爭端,成為地區軍事強國的

決心。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羅海德就指出「如果建造航母的意圖不明確,周邊國

家可能會對此感到擔憂」。97因此可以預見中共正式宣布建造航母之後,將造

成新一波的軍備競賽,使區域安全陷入新的「安全困境」。

(三) 具備「阻美奪臺」能力

雖然中共近年來的建軍發展已超出解決臺灣問題的範圍,但是臺灣問題一

直都是中共軍力發展的理由。中共的領導階層普遍認為發展強而有力的軍事力

量,是取得處理臺灣問題的嚇阻能力。中共對於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假

定,是一旦決定要對臺灣用武,勢必將面對美軍的干涉。中共反制美軍介入的

戰術,目前採取的是以導彈、潛艦反制航母的方式來達到其「反進入」的戰略

目標。98如果中共未來擁有航母戰鬥群,在臺海發生危機時,將會使嚇阻第三

者(如美、日)協防臺灣的效果提升,並可對臺灣東岸直接發起攻擊或進行封

鎖打擊,亦即遂行「顛倒正面」作戰,使臺灣空軍原本因海峽之隔所獲致的反

93

「印度向購反潛機 加強控制印度洋」,青年日報,2009 年 9 月 6 日,第 5 版。 94

「監控中共 美日印越增強軍力」,青年日報,2007 年 4 月 23 日,第 5 版。 95

日本計畫新建的航母驅逐艦屬第三代的「日向級」驅逐艦,可同時容納 14 架直升機起降,最多搭載 50

輛卡車與 4,000 名人員,並具備補給艦功能,雖有專家認為只要稍做修改就可以配備垂直起降的戰鬥

機,變成輕型航母,但美國《防衛週刊》認為日向級驅逐艦的甲板無法承受戰機起降的力道與高溫。

「牽制中國 日急建航母驅逐艦」,蘋果日報,2009 年 9 月 2 日,第 A20 版。 96

「中國威脅 東南亞掀潛艦熱」,自由時報,2007 年 4 月 2 日,第 A8 版。 97

羅海德是在青島參加中共海軍建軍 60 周年時向記者發表評論指出,如果中國建造航母的意圖不明確,

周邊國家可能會對此感到擔憂。參照「美海軍作戰部長:中國建航母 鄰國擔憂」,自由時報,2009 年

4 月 23 日,第 A4 版。 98

蘭利寧,「解放軍海軍航艦發展」,亞太防務(臺北),頁 35-36。

Page 21: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72

應時間,因中共航母「先發制人」的攻擊而消失,讓中共真正具備「阻美奪

臺」99的能力。中共前海軍副司令員金矛更指出航母能作為兩棲攻擊艦使用,

暗示發展航母對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仍具現實意義。100

陸、結論:中國建造航母的趨勢逐漸明朗

從中共海軍逐步向遠洋發展的意圖來看,未來建造航母似乎已是趨勢。或

許之前因為技術、資金等問題推遲航母的建造,但可預見的未來,中共將會擁

有航母。因為中共經濟實力的提升,已讓它得以逐步透過技術轉移、人才引

進、企業併購等方式突破科技瓶頸,獲得製造航母的關鍵技術;加上現代化水

面艦與潛艦的陸續成軍亦已取得保障航母戰鬥群的能力,讓中共發展航母的環

境越來越成熟。

一、保持低調進行航母新建工程

中共發展戰略性武器通常採取秘密研發的方式,不對外透露進度以增加其

威懾性,外界僅能就軍方的發言與網路資訊中編織中共航母的藍圖。雖然各界

一再宣稱中共已開始興建航母,只是截至目前為止,中共領導人胡錦濤仍未在

建造航母上做任何正式的宣示,中共是否已經開始興建航母仍是謎團。或許是

中共已經認識到「建造一艘航母」和「擁有一支具備航母作戰能力」的海軍存

在著很大的差別,其中牽涉到複雜的經濟、戰略、外交等政治問題與引起軍備

競賽的負面效應,因此對於興建航母之事應會如同發展新式核動力潛艦一般保

持低調來進行。

我海軍退役將領蘭寧利認為,中共因艦載機與彈射器未解決而延遲航母建

造進度。101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共經濟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將可提供足

夠的財力支應航母所需的國防預算,並在其國內、外企業的幫助下,逐步解決

航母研製過程中遇到的工程技術難題。中共海軍將領劉華清曾指出航母製造的

99 「阻美奪臺」一語引自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教授林中斌博士語,林教授指出北京對臺的上策是

「不戰併臺」,配套是「臨界威懾」,下策動用武力「阻美奪臺」,而非「擊美毀臺」。參照林中斌,以

智取勝(臺北:全球防衛雜誌社,2005 年 1 月民間版),頁 72-74。

100 亓樂義,「發展航母 對統一有現實意義」。

101 「中國建航母 完工還需 10 年」,蘋果日報,第 A10 版。

Page 2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73

專題研究

涉及整個的科技產業,是一項系統工程的進行,可以帶動數百種軍工民營企業

技術的發展。102生產航母更可以提供大型船隻造艦的經驗,對於提升中共海軍

實力有實質的益處,因此中共海軍不會輕易放棄興建航母。近年來日本《朝日

新聞》多次引用中共軍方人士的說法,指出中共正於上海的江南船廠低調進行

航母的建造,將於 2015 年前建成一艘 5 至 6 萬噸級的航母。103漢和防務評論

亦指出江南造船廠正以「精品工程」的名義開始進行建造航母的準備工作,104

加上中共軍方將領在 2009 年對於建造航母的表態,可預見中共建造航母的趨

勢已漸趨明朗。只是由於關鍵技術待突破,是否能如媒體預測在 2015 年前建

造完成第一艘航母,仍待持續觀察。

二、新艦應為傳統動力中型航母

基於中共海軍戰略為「近海防禦」,中共如果真如各界推測自行建造航

母,其構型可能是傳統動力的中型航母,以符合其宣示的「防禦型」任務。排

水量應在 4 至 6 萬噸左右、採用 4 組自製的 R0110 重型燃氣輪機、105配屬 30

至 45 架俄製 SU-33 或自製的殲 11 艦載戰機、配置有攻艦、防空飛彈。如再

搭配二艘新型導彈驅逐艦、三艘護航驅逐艦、二艘核動力攻擊潛艦、一艘艦隊

整補艦,將形成具攻擊能力之航母戰鬥群。中共應該不會選擇 3 萬噸以下的小

型航母或是直昇機航母,因為如此並不會對遠洋作戰及突破島鏈的能力有多大

的提高。106而 6 萬噸以上的大型航母對於中共來說,技術風險、經濟壓力和政

治風險都過大;因此選擇 4 至 6 萬噸的中型航母的可能性最高,也較符合中共

的戰略需求。107

102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頁 480。 103 《朝日新聞》指出中共在上海、大連、武漢等六地建造首艘航母。主建區位於上海江南造船廠,大

連、成都、武漢、蘭州等地軍工廠負責研製電控設備和雷達等,再匯集至上海江南造船廠進行最後組

裝,預訂於 2015 年前完成。參照「傳中共低調造首艘航母 6 年完成」,中國時報,2009 年 9 月 2

日,第 A13 版。 104 「江南造船廠 造航母最新動態」,漢和防務評論,總 59期(2009 年 9 月號),頁 26-27。 105 中共研發的 R0110 重型燃氣輪機,輸出功率為 114,500KW(150,000 馬力),熱燃效率 36%,可組合為

柴油機-燃氣機複合動力系統,整合 4 組就可作為航母的動力。參照應天行,「走向藍水:管窺中國研

發中航空母艦可能構型」,全球防衛雜誌(臺北),總 298期(2009 年 6 月),頁 64-73。 106 亓樂義,「發展航母 對統一有現實意義」。 107 中共的軍事問題家尹卓指出,中共不能發展像美國的「超級航母」,因為技術太複雜、造價太高、艦

載機非常昂貴,航母戰鬥群的維持費也非常高。像中共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是沒有力量承擔的。參照

「國產航母應在中型以上儘量用自有技術」(2009 年 04 月 17 日),2009 年 11 月 20 日下載,《CCTV

官網》,http://news.cctv.com/military/20090417/149933.shtml。

Page 23: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第 8 卷第 6 期 中華民國 99 年 6 月

74

根據以往中共造艦的經驗,可能會先行修復「瓦良格」號航母作為訓練

艦,再建造一艘先導型的傳統動力航母,累積建造航母的經驗,並進行技術實

驗後,才會有後續定型的造艦計畫。108至於中共建造航母數量,雖有報導指出

中共將興建 4 至 6 艘航母,109但仍必須持續觀察中共海軍的戰略規劃才能獲

知。亦有日本媒體指稱中共長遠的航母發展計畫將會是以核子動力航母為目

標,以延長其作戰的半徑與巡弋的時間。110但是目前核子動力航母的技術僅美

國與法國擁有,111雖中共已有建造核子動力潛艦的技術,但是並無建造核子動

力水面艦的經驗,因此研判中共即將起造的航母應該是傳統動力的航母。核子

動力航母的建造可能必須要藉由吸取建造傳統動力航母的經驗後,才會著手進

行。112

三、臺灣必須關注中共航母發展

雖然中共軍力發展的戰略思維已有「跨越臺灣」的趨勢,但長期觀察共軍

的媒體人士亓樂義指出,共軍自 2008 年起,為因應軍事轉型與驗證新的訓練

大綱,不同類型的演習在各大軍區此起彼落,沒有一天停過,只要兩岸沒有正

式結束敵對狀態,就潛在不確定的危機;113美國在臺協會前主席卜睿哲指出目

前兩岸關係雖然全面改善,但中共對臺軍事準備並未減緩;114美國前亞太副助

卿薛瑞福在美國企業研究所 2009 年 8 月發表的報告亦指出兩岸關係雖有改

108 根據國外軍事媒體報導指出以中共海軍造艦的頻率,目前下水的新艦都帶有「過渡」與「實驗」的性

質,必須要獲得必要的實驗與測試後才會定型。以 071 兩棲登陸艦為例,此型號可能只建一艘作為實

驗與應急所需,未來的二棲登陸艦將會是不同的級別,因此中共最初建造航母應該不會就開始量產,

而是先建一艘先導型航艦達到應急與實驗的目的,再修正技術進行固定型號的生產。參照青年日報,

「中共重組海軍 南海艦隊規模倍增」報導。 109 蘭利寧指出詹氏防衛週刊從共軍海軍消息人士獲悉,中共準備建造 4 至 6 艘航母,於 2015 年至 2020

年間裝備海軍。參照「解放軍海軍航艦發展:硬體建設的挑戰」,亞太防務(臺北),總 17 期(2009

年 9 月),頁 39。 110 「日本媒體:中國 2020 年後將建造出核動力航母」,《新華網》。 111 核子動力航母目前只有美國與法國有此技術,蘇聯曾有計畫建造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

克」號,但因蘇聯瓦解未完工即遭拆解,據日本朝日新聞指出中共已獲得該艘航母的設計圖紙。參照

「瓦良格號動大手術 艦載機增 1/3」(2009 年 6 月 16 日),2009 年 9 月 3 日下載,《中國評論網》,

http://chinareviewnew.com./doc/1009/9/6/5/100996573.htm?coluid=7&kindid=0&docid=100996573。 112 蘭利寧,「解放軍海軍航艦發展:硬體建設的挑戰」,亞太防務,頁 39。 113 「關心軍演 何不關注中共軍事轉型」,中國時報,2009 年 8 月 12 日,第 A13 版。 114 「卜睿哲:兩岸關係改善 對臺飛彈反增」(2009 年 6 月 27 日),2009 年 8 月 4 日下載,《中時電子

報》,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794+112009062

700234,00.html。

Page 24: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 2015. 10. 8. · 5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C Navy Aircraft Carrier 2009 3 20 !"#$%&'()* +,-./0123.4%&

中共海軍發展航母之探討

75

專題研究

善,但中共對臺的武力建構卻是不減反增。115

中共一旦擁有航母對於臺灣而言,代表著兩岸軍力嚴重失衡與臺灣喪失以

往憑藉的地理優勢,亦即中共已取得「阻美奪臺」的實力,讓美、日等國無法

介入臺海的紛爭。當東亞各國都關注中國海權發展,紛紛投入新式海軍裝備採

購的當下,臺灣實不能等閒視之,必須要考量發展反制能力以提高嚇阻效果。

以敵為師,臺灣或許應考量採用中共「以潛制航」、「導彈打航母」等不對稱戰

法,及時採購潛艦或繼續研發岸置機動長程超音速攻艦飛彈等武器系統,以因

應中共建造航母帶來的威脅,方不至成為中共海軍走向「藍水」的墊腳石。

115 薛瑞福於美國企業研究所與 2049 計畫研究中心 2009 年 8 月 5 日共同發表「嚇阻、防衛、驅散與結

盟」的臺灣防禦策略報告,指出兩岸關係雖有改善,但中共對臺的武力建構卻是不減反增。參照「薛

瑞福:中國邊談邊擴武 臺需強化國防」,自由時報,2009年 8月 5日,第 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