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13
18 www.jingkids.com 19 2017年11月刊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 Writing Stories for Our Generation 图:Dave's Studio 服装赞助:Linvina Bridal 场地:北京京西学校(WAB)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Jun-2020

3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18 www.jingkids.com 192017年11月刊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Writing Stories for Our Generation

图:Dave's Studio 服装赞助:Linvina Bridal 场地:北京京西学校(WAB)

Page 2: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12 www.jingkids.com 132017年11月刊

热门话题 Feature

12 www.jingkids.com 132017年11月刊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图:WAB提供

关于创新教育,我们在今年的9月刊谈了不少,从校长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都谈过,但那些都是从我们的视角看到的东西。而位于这“改变”中心的学生们究竟是怎么看待身边实际发生的教育创新呢?面对学校的变化,他们是拥抱还是排斥?本期,北京京西学校的校园小记者Alinnah就深入校园,从自己和身边人出发,给我们带来了她对教育创新的看法。

如果你是北京京西学校的学生,今年你的学习经历将会与去年

大不相同。暑假过后,学生返校,学校已悄然发生了诸多变化。课

程变短了,教室耳目一新,还有更多的新课程可供选择等等。其

实,这些变化只是诸多变化的开始,它们都是京西学校教育改革的

一部分,而这场改革计划被称作“FLoW21”。

FLoW是Future of Learning at WAB(京西学校学习的未来)

的缩写,而“21”则指的是京西在2021年前要实现的21个改革目

标。该计划于2016年推出,是一项五年计划,因此留给学校足够的

时间进行有效规划,实施变革。

中学部的Chris Cowherd老师表示,启动FLoW21主要源自两

个动机:“一方面,我们要重新接受京西学校的使命和核心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有的组织架构在很大程度上会

导致学生们落后或停滞不前。”因此, FLoW21的主要目的就是

要确保“我们的每个毕业生都能应对将来会出现的那些充满不确定

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局面”。

作为中学生家长,贾女士完全认可FLoW21计划,她相信,

“FLoW会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为了实现

这一目标,FLoW计划目前由九个不同的委员会组成,每个委员会都

由家长、学生、教师和行政部门组成,以代表学校各方的意见。其

中,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处于核心地位,负责监督

所有进展,其它委员会对其提交反馈报告。另外的八个委员会各自

涉及不同的学习方面,包括课程、教学、课程表设计等等。

乔姝瑜 Alinnah

北京京西学校12年级学生,校刊《Inkblot》

写作和发布总监,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写作。

九月份的时候,《菁kids》发布了对北京京西学校副校长John

D'Arcy博士的采访。在采访中,D'Arcy博士曾向京西的家长、学

生、老师和校董事问过这样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践行我们的核心

价值观?如何帮助现在的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上,在京西学校,许多不同领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2017-2018学年初,初中和高中都实行了新课程。今年,京西学

校将所有课程缩短了十分钟,并推出了 “Flex Block”(灵活时

间)。这是高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已经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在

开学第三天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88%的学生表示,他们对新课程

持欢迎态度,并且这一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继续增长。

学生John Le Houillier说,他喜欢这个课程表,因为“更大的

灵活性”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把控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高中部校长

Melanie Vrba女士对此也表示认同,她认为,“增加灵活时间将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此外,Vrba女士还强调,

“课程表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以非常不同的方

式做事”。因此,新课程表是FLoW21迈出的完美的第一步。

除了课程表外,其它的变化也接踵而至。学校的部分室内设计

变了,初中部在夏季完成了华丽变身,高中部图书馆也进行了重新

设计。学习空间是学生学习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积极的环

境可以帮助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中学生Acelynn Qiao评论说:

“新教室让我感觉很好。坐在新教室里,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不

少,因为房间照明更好,面积更大了。每次上课,我的精神都更饱

满,情绪也更高涨;各种分组活动和摆设也有足够空间。”其中,

Acelynn对教室新增设施中的白版桌赞不绝口,她认为,这些设施

能帮助学生们“脑力激荡,把好主意挥洒出来”。事实证明,细微

的改变有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FLoW21不仅是京西学校踏上的新旅程,它也代表着创新教育

在全球各地越来越受欢迎。包括Chan Zuckerberg基金会在内的

许多学校和机构都强调“因人施教”的重要性。贾女士肯定地告诉

我:“我们学校本来就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学校,这次改革会让我们

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Cowherd先生更是引申了这一观点,

他指出,“京西学校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仅仅关注课堂体验,

而是注重整个教育生态环境。我们在尝试统筹安排各个环节。”

除此之外,京西学校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是一所国际文凭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学校。这意味着它

在探寻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时,也必须遵循国际文凭学校机构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的条例和规范。因

而,在此过程中,京西学校不仅试图奋发改进,而且在开拓适用于

世界各地同类学校的模式。这个模式必须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适

用于不同环境,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还要保持国际文凭学校的核

心价值。

此行任重而道远,但是京西学校正走在为学子带来更好未来的

康庄大道上。就像D'Arcy博士说的那样,“我们想创办一所适合每

一位学生的学校。”

12 www.jingkids.com

Page 3: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112017年11月刊

我们生活在北京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WAB Introduce Their Favourites in Beijing文/图:乔姝瑜、王浩

Bethany、Debby、Simon和Yuk Yuk来自不同的地方,尽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但因不同的契机,同在北京京西学校上高三。对于他们来说,北京像是第二个家,尽管这里有时空气状况不佳,但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气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FAmIly FAvorITeS 家庭推荐

最喜欢的城市交通方式:

• 共享单车

• 地铁

最喜欢的亚洲饭馆?

• 一碗居

• 火炉火

• 鼎泰丰

• 江户前寿司

• 蓝色港湾附近的Great Wall

北京有趣的活动推荐?

• 在后海划船

• 射箭比赛

• 密室逃脱

• KTV

• 在三里屯的Pop Up看老电影

最喜欢的西餐店?

• 沃歌斯(Wagas)

• 蓝蛙(Blue Frog )

• 意库(Bottega)

最喜欢学习的地方?

• 三里屯的The Bookworm

最喜欢去玩的地方?

• 三里屯

• 后海

• 颐堤港屋顶

• 鼓楼附近

• Latitude

最喜欢的学习技巧?

• 呆在有白噪声的地方

• 软件"Tide"

• 嚼口香糖

搬家到上海?�孩子�学校�父母交朋友

菁kids上海,您最可靠的帮手扫码订阅,每期杂志快递到家

Page 4: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48 www.jingkids.com

全家出动 Family travel

492017年11月刊

Family travel 全家出动

492017年10月刊

这个暑假,Andy跟《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去

了古巴。他之所以选择这次旅行,主要是因为他对电影的热爱——Andy

觉得电影是一门语言,跟人们平时日常生活中说的话一样,最重要的是

说话者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其次,Andy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多社会经

验,所以这次经历还可以充实自己,让他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下人生。

去古巴之前, Andy还读了很多关于古巴历史的书,认识了切•格

瓦拉(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导人之一)。除此之外,他还了解了一些关于古巴的黑帮历史等等,觉

得很有意思,所以打算去看一下。到了以后,《国家地理杂志》给了他

三个选择——创意写作、摄影,或者去采访当地人。而Andy迫不及待地

想感受、探索一下古巴,便将这三个选择都欣然接受了。

在古巴,Andy随着团队去了五个城市。让他感到有趣的是,这五

个城市的人们对切•格瓦拉的看法都不一样:从“20世纪最邪恶的独

裁者”到“伟大的领导者“。Andy认为,这跟1960年的战争脱不开关

系,那些穷人之所以崇拜切•格瓦拉,是因为他给这个群体带来了很多

原来没有的工作与生存机会。例如,现在的古巴还有一条法律,允许当

地人每个月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拿一些食物,跟中国以前的粮票系统十

分相似。

被问到在古巴发生过什么趣事时,Andy跟我们讲了他做的一桩“小

生意”。到了古巴后,Andy注意到:这个国家的经济系统其实有点共

与《国家地理杂志》的古巴之行Travel to Cuba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口述:Andy Lou 文:Allen Wang 编:曹新星 图:学生提供

产主义的味道。比如,古巴当地的Wi-Fi状况并不好,所以政府会每天

会向居民们分发一些Wi-Fi卡。在发现这些卡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之后,

Andy想到了经济学课上学到的“供应与需求关系”,觉得这是一笔不

错的买卖。隔天早晨,他和他的朋友们便早早排队去囤货。在买了将近

50张Wi-Fi卡之后,Andy便将这些网络卡在这次旅行中一路拿去卖了。

这笔生意让Andy和他的朋友们最后收获了差不多480比索(约合人民币

2400元),他们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当地的一个音乐学校。

通过这次经历,Andy有了不少收获:这次的古巴之行让他对世界的

看法有所不同了。Andy是北京京西学校的学生,这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文

化习俗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话是这么说,但真正身处于另一个拥有不同

文化的国家,还是让他的视野开阔了不少:在更加深入了解异国文化的

同时,Andy也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反思。因此,他也获得了不少艺术上

的灵感。在从繁荣的北京长途跋涉到古巴的小城市之后,基于两个地方

如此大的差距,他不禁对当地人的想法产生了兴趣。

当然,Andy也不打算让这次经历所学到的道理白白浪费,而是打

算分享给其他人。他说:“电影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的。我是因

电影而去,所以我的分享也是通过电影的方式,我打算做一个和我这一

次古巴之行的经历相关的电影。”,除此之外,他还写了一篇名为“El

Espejo”(镜子)的诗,就放在结尾和大家分享吧。

Soy el espejo más enorme del mundo.

Si miraras en mi reflejo,

Podrías juzgarme, podrías odiarme.

Verías las aguas embravecidas,

Olerías la gasolina putrefacta,

Oirías los sonidos de las ara as gateando.

Soy el espejo más enorme del mundo.

Si miraras en mi reflejo,

Podrías agradecerme, podrías aprender de mi.

Verías el rayo del sol a través de las nubes

oscuras,

Olerías la fragrancia floral de una caricia,

Oirías los cantos del viento.

Soy el espejo más enorme del mundo.

Dime, que ves?

我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一面镜子。

如果你望着我,

你可以去侮辱我,你可以去讨厌我。

你会看到汹涌的潮水,

你会闻到恶臭的沼气,

你会听到蜘蛛爬行的声音。

我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一面镜子。

如果你看着我的反思,

你可以去感谢我,你可以去。

你会看到太阳的光芒

穿过黑暗的乌云,

你会闻到花儿的芬香,

你会听到风儿的歌唱。

我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一面镜子。

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旅行的意义 travel story travel story 旅行的意义

48 49www.jingkids.com 2017年11月刊

王浩,Allen Wang

北 京 京 西 学 校 1 2 年 级 学

生,爱好打篮球、摄影和

听 音 乐 , 对 写 作 很 有 热

情,对媒体行业也非常感

兴趣。

Page 5: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20 www.jingkids.com 212017年11月刊

“这一期大家都想写什么啊?都有什么新的话题?”

“我想写一个电影评论!”

“我想采访今年刚来的新老师。”

“我可能要写一个故事,或者一首诗。”

“太好了!我已经等不及看你这次写出来什么了。上次你写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每周二中午,Inkblot的会议室会变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空间。每周编辑团队见面的时候,大

家都会分享各种新奇的想法。

每次会议开始的时候,大家会一起讨论各自最新的进展,比如,这一周注意到了什么有意思

的新闻,经历了什么有趣的事等等。接下来,Inkblot的团队就会分成两组:作者和设计师。

作者们总是乐于互相帮助,提出自己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有人不太确定他们的写作方

案,大家会一起探讨不同的可能性。几个星期前,一个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大家就都纷

纷贡献了想法和创意。

“中秋节快到了,所以我想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可是大家都已经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了,所以我不知道我该写什么才好。”

“你可以写一篇关于月饼的文章啊!大家都爱吃月饼。”一位学生兴奋地提出。

“哦,你可以试着写一篇关于不同月饼馅儿的文章。我前几天竟然看见了一些巧克力牛肉馅

的月饼,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另一位学生加入了讨论。

“对呀,你可以调查一下这几年都出了什么古怪味道的月饼,然后写一篇文章。”

就这样,一个作者的写作思路就形成了。

在会议室的另一边,设计师们也同样在合作。他们轮流说出他们想负责设计的文章,然后又

互相帮忙出主意。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酝酿后,新的一期《Inkblot》就会诞生。

因为学校并不为杂志的发行出资,为了发布杂志,我们不仅负责写作、设计和编辑,还必须

找赞助商和出版社。

过去,Inkblot的创作团队不仅联系了学校的一些学生组织做赞助商,还拜访了北京很多不同

的企业,比如Le's Burger餐厅、方派披萨餐厅、北京和睦家医院和AQblue PLUS+防雾霾口罩

公司等等。编辑团队里的很多学生都说,找赞助商既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也是最困难的步骤之

一。因此,很多学生都坦言,他们在联系赞助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有一位学生说:“这个

过程教会我怎么跟不同的企业联系和协调,给了我一些社会经验。”

除了积累社会经验外,Inkblot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创作的机会,它给了我们一个发表

自己意见和想法的空间,而在这方面,同学们也收获了很多。

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从中学开始,我就对目前的教育系统有想法,可是那个时候,我没有

一个平台跟京西社区分享我的看法。到了高中以后,我加入了Inkblot团队,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关于我对教育系统的看法和我们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期待任何反应。我很

高兴可以发表我的意见,但觉得大家可能读读我的文章,就过去了。没想到,有一天,我的朋友

Lawrence Xu跟我谈起了我的文章。他说他完全同意我文章中的观点,还把我的看法分享给了京

西学校外面的人。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跟大量的读者分享我的想法,Lawrence的支持对我是很大的

鼓舞。从那以后,我开始在不同的场合下发表我的看法。

一年以后,京西学校有了一个新的副校长——John D'Arcy博士。D'Arcy博士说,他来到

京西学校以后读了很多学生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读到了我写的那篇文章。一直倡导和支持教

育改革的D'Arcy博士说,他对我在文章里发表的意见很感兴趣,邀请我跟他见面深谈。从那时

起,我就经常跟D'Arcy博士一起讨论和研究。2016年,京西学校正式发起了教育改革项目。通过

Inkblot,我成了这个过程中的一位成员,看着我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有趣的是,今年,Lawrence有了跟我非常相似的经历。在五月份的那期《Inkblot》里,

Lawrence发布了短篇小说《Smoke》。他的作品得到了很多赞扬,有很多同学都向Lawrence表

达了他们的支持。Lawrence说:“我一直都有很多想法,但是在加入Inkblot之前,我没有一个平

台来发表它们。看到读者对文章的评价感觉很棒,因为我以前的作品都只存在我的电脑里,没有

分享给其他人”。Lawrence说他收获了很多,而这个经历还增强了他的自信,鼓励他去更大胆地

创作。

Inkblot的格言是“publish anything”,它没有任何限制,给任何人提供发表任何文章的机

会。在这里,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故事。

20

Inkblot,我的创意团队Inkblot, a Team of Creative Dreamers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图:Alinnah提供

《Inkblot》是北京京西学校的官方学生杂志,主创团队全部由学生组成。每一本杂志,从创作构思到后期发行,都是由学生负责组织的。作为Inkblot的一员,Alinnah与大家分享她和Inkblot团队的故事。

2017年11月刊 21www.jingkids.com

乔姝瑜 Alinnah

北京京西学校12年级学生,校刊《Inkblot》写

作和发布总监,喜欢读书和写作,关注教育改

革,喜欢与读者分享观点。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Page 6: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2828 www.jingkids.com 292017年11月刊

在学校 Schooled Schooled 在学校

当你回想高中生活时,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成堆的作业、考试的压力?即将成人的兴奋与迷惘?还是那时结下的一辈子的友谊?想必,令很多人记忆犹新的高中片段中一定会有社团生活的影子。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有机地紧密相连,使它成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结交志同好友、开展新爱好以及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作为各个学校的社团代表,菁kids小记者们与我们分享了他们各自学校的特色学生社团和有趣的社团活动。

乔姝瑜,Alinnah Qiao

北京京西学校12年级学生,

Inkblot写作和发布总监

截止到2017年8月,大约有超过五百万叙利亚难

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这些难民痛心疾首而又无助

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战争损毁,被逼无奈地逃离了自

己的国家。这五百万人不得不抛弃所熟悉的一切,在

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开始开拓新的生活。

尽管我们或目睹或耳闻了他们的遭遇,但是很少

人能切身体会这灭顶之灾带给他们的创伤。当他人的

痛苦现实并未直接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或改变

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很难理解这五百万难民生活的残

酷。当他们历经劫难而噤若寒蝉时,我们却幸运地照

旧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也许我们很难

设想微薄的个人努力对这蒙难中的五百万难民会产生

什么作用。可是,不放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在扪

心自问:“我们能做些什么?”

北京京西学校的八名学生行动了起来。在2016-

2017学年的第一学期,11年级的几名学生组织了“帮

助难民小组”(Refugee Outreach Group),其宗

旨是对中东遭受各种战乱的几百万的难民给予帮助。

提起创办这个社团的初衷,组长Nabil Heine说:“我

一直有着强烈的愿望去帮助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但

学校以前还没有类似的组织。”

这个小组逐渐壮大起来,他们开始努力唤醒人们

关注叙利亚的局势。在京西学校的年度全球热点会议

(Global Issues Conference)上,这个小组制作了

一个互动节目,让学生们有机会体会难民的苦难。随

后的一年中,他们不断为此主题组织募捐,也多次在

集会上演讲。其中,他们在高中校园悬挂的图片展令

人震撼,在京西校园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们一

开始看到这些图片时觉得莫名其妙,但是,当翻动画

片时,他们会读到那些难民的悲惨境况。

夏季时,麦吉尔大学因此活动与这个小组取

得了联系。现在,京西学校的这个小组开展了两

个 主 要 活 动 来 对 难 民 给 予 帮 助 。 第 一 个 活 动 是

“Opportutoring”—— 为难民儿童讲课。第二个活动

是“The Unmentionables”—— 为难民妇女提供健

康清洁产品。小组的活动也不仅局限于叙利亚,他们

同样为索马里、苏丹、也门、尼日利亚等国家的饥荒

组织了募捐。

一路走来,这个小组的成果令人瞩目,其影响远

达世界各地。他们的举措不仅感染了京西学校的师

生,激励他们广泛参与,而且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们来说,他们的行动也同样影响深远。

关注叙利亚难民 Refugee outreach Group

文/图:乔姝瑜

学校里的造梦工厂high School Student clubs编:Frances Ji 图:各学校社团提供

Page 7: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3030 www.jingkids.com 312017年11月刊

在学校 Schooled Schooled 在学校

312017年11月刊

在过去的两年中,Tenic社团一直是BCIS软

件技术的前沿。该团队的目标是为BCIS所面临

的软件技术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其最成功的

项目是BCIS的官方EA注册和管理系统——EA中

心,客户端应用程序联通了学生、教师和行政人

员,软件开发历经了九年的跨度。这些程序可在

http://tenic.xyz/找到。该平台为中学生提供了32

种不同的丰富活动。

目前,Tenic正在与北京实验中学和北京国

立日校合作开发一个新的项目“Codever”, 它

是一个在线平台,提供超过15种编程和标记语言

的编码课程和教程。官方网站预计在2017年底

推出。为此,我采访了Tenic社团的创始人Jerry

Shan,和他聊了聊关于他和科技的故事。

赵颖一,Frank Zhao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12年级学

生,BCIS Editorial社团社长。

“Avenir项目”(The Avenir Project)是北京乐

成国际学校最知名的学生团体之一。“Avenir”一词

在法语中意为“未来”,代表了该组织的初衷:致力

于创建一个将有创新思维的中学生和富有经验的专业

人士连接在一起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激

励、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商业潜力,并激

励更多有着创业精神的中学生。我们希望通过Avenir

来缩小学生接受的不同商业教育之间的差距,并通过

与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使学生明白创业的过程不仅

仅关乎成与败,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

就在2017年3月份,Avenir成功举办了一场全

国性创新商赛,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不仅如此,

Avenir项目还在2017年获得了中蒙国际学校联合会

(ACAMIS)颁发的Koerschen Award创新奖项,每

年仅一个学校的一个团队可以被授予该奖,这也是北

京乐成国际学校首次获得此奖项。

问及为何想到发起这样一个项目时,Avenir的核

心团队成员解释道:“去年夏天,我们参加了一场所

谓的‘商业竞赛’,比赛内容是通过软件模拟盈利。

让我们感到十分失望的是,比赛的核心完全围绕软件

本身,评委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懂我们所使用的商业术

语。我们认为商业竞赛不应该是那样的,让商科学

生参与到这种活动,就等同于向他们发送一个错误信

息——商业仅仅是玩弄数字的游戏,不应该被严肃对

待。我的意思是,如果评委连商业是什么都不懂,他

们从何知道真正的商业圈是什么样的?我们认为,这

对那些对商业怀有真切热爱的人是不公平的,因此,

我们想为之行动。”

在中国,大多数商赛都是用软件模拟进行的。

然而,商界显然更加主观并且不遵从任何一种 “公

式”。“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活动中模拟真实的商业运

作,向投资者展示创业想法的过程。”孙雨辰说。

更重要的是,他们更注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新

生代的一大优势就在于他们无穷的创造力。“由于这

次活动的目标人群是高中生,我们就更应该让它特殊

化。否则我们的活动就会与针对其他群体的商赛了无

差异,像 ‘标准商业竞赛一样’,可想而知那应该会

很无聊吧。”董雨萱补充道。

关于对Avenir的未来的展望,戴婉怡言语之间充

满期望:“我们现在已经是12年级,明年就上大学

了,但我们肯定还是希望这个项目可以继续下去。所

以,我们最近也在扩大我们的团队,让一些低年级的

学生参与进来,以便把项目继续进行下去。我们当然

还是希望未来Avenir可以继续向外发展,一步步继续

接近我们最初的愿景。”

祝愿Avenir未来继续进步,期待他们再创佳绩。

南吉,Hannah Nan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11年级学生,

BCIS Editorial管理委员会成员 。

HN: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科技和计算机科学

感兴趣的?为什么喜欢编程?

JS:大约是在6年级结束的时候,我开始对技术

感兴趣。在那之前,我们很少有时间使用电脑。

6年级后,我发现使用计算机为我提供了充足的机

会来探索不同领域的可能性,我开始解决更多关

于编程和编写代码的问题。

不同的代码拥有不同的功能,当你对文档的

处理越多,你就越能意识到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在玩了一段时间代码之后,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

在玩弄一种不同的语法,而是在探索在学校使用

计算机科学的可能性,而这一切都始于满足我个

人的需求。例如,在7年级的时候,我开发了一个

代码来帮助我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我的文件。几

年后,我开始寻找我能为别人做的事情。例如,

如果我想以一种特定的方式重命名100个文件,

我只需用一个代码便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其

他人可能需要逐一更改每个文件的名称。于是,

我问自己:“我可以为我的同学做点什么吗?”9

年级的时候,我创建了一个模拟器来模拟概率,

包括掷骰子和选择组合,这是第一件对我的班级

很有帮助的事情。

HN:你是怎么想到Find My EA这个软件的?

JS:我开始开发 Find My EA大约是在11年级

的第一学期末。当时我在领导代码俱乐部,但只

有少数人真正知道这个俱乐部,理解它做什么。

我在学校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没有

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是因为他们

不了解俱乐部。没有一种方法来有效地组织信息

让我感到沮丧。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种挫败感

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注册和

管理课外活动。于是,我研发了一个平台,就是

Find My EA的雏形。在开发过程中,我花了很

长一段时间来试图看看我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因

为我从来没有设计过依赖于web服务器的应用程

序。这不仅涉及编写程序本身,还包括在服务器

上进行编程,使其能够存储信息。最后,我制定

了如何通过和检索在线信息等规则,完成了Find

My EA的架构,整个过程耗时八个月。

HN:在创作中发生的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

JS:最酷的事情是在应用程序上设计动画。例

如,在 “关于” 面上有一个……哈哈,我会叫

它:卡通动画。每次刷新时,你都可以在页面上

看到不同的动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等待

的时候可以欣赏不同的动画片段。

HN:和另一个电脑达人在一起工作是什么感觉?

JS:哈哈,我们队里另一个super-tech的家伙是

Harry,他也做编程。我们交流的方式不同于我们

与别人交谈的方式。从技术上讲,我们还在说英

语,但好像我们说的是他们不懂的语言。我们的

思维方式是不同的,通常我们沟通的问题是我们

已经观察到的漏洞,不仅是应用程序本身,还有

像服务器故障、信息法……拥有一个能够做到这

一点的合作伙伴可以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例

如,一个人在一个与注册相关的脚本上工作,另

一个人可以在App上添加一个EA。这一切都发生

在网上,我们的团队在服务器上有一个代码,所

以多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做bug修复,更有效。

HN:你能举一个你们语言交流的例子吗?

JS:哈哈,让我想一下。我们使用的最常见的

是用于编码本地应用程序的 Swift 语言。我们可

能会说:“在一个主要的调度队列中存在内存溢

出,其中一个是从URLSession实例调用的关闭

函数。”(已晕……)

HN:请用三字来形容你眼中的计算机科学。

JS:跨学科:因为它是一些艺术和一些工程学的

结合,需要用到图形部件和技术部件,这使得它

独一无二。

创新:计算机科学是关于创新和新思想的。

令人着迷:在开发程序的时候,我常会忘了

时间的存在。

校园科技新势力Tenic: a Super-Techy club文/图:南吉

商赛新玩法The Avenir Project

文/图:赵颖一

Page 8: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3232 www.jingkids.com 332017年11月刊

在学校 Schooled Schooled 在学校

慈善时装秀charity Fashion Show

文:陈子盈 图:社团提供

陈子盈,Sophia Chen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1年级学生,

学通社正社助理。

时装、娱乐、慈善。每年的二月,在北京顺义国

际学校(ISB)的慈善时装秀上,你会看到穿着时髦衣

服的模特走下T台。每个时装系列都有着独特的风格,

每个模特都走着专业的猫步,主持人、演唱歌手也都

非常专业地在表演。从模特到演唱歌手,从主持人到

幕后的灯光人员,从组织者到设计师,所有慈善时装

秀的参与者,都是ISB的高中生。

这场服装秀由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的慈善时装秀

(Charity Fashion Show,下文简称CFS)社团举

办,该社团创始于2008年。从一开始,它的主旨就非

常明确: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通过时装秀

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每年,慈善时装秀抽奖环节的奖品都由学生联系

的赞助商捐赠。去年,CFS为Starfish组织进行募捐活

动,学生们也与学校不远的中粮·祥云建起了关系,

找到了许多家品牌的服装赞助。今年,同学们为了加

大募捐力度,将活动策划的范围慢慢向外扩展。

CFS社团为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平

台。即便是没有任何时装设计背景的同学,也可以在

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独立设计的时装系列。每一年都

会有8-12位学生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被选中,在经验丰

富的组织者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在五个月内将自己的

设计概念逐渐变为现实。

一个服装系列的诞生,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设计

稿,将初步概念化的构思成熟化。纸上所呈现的条条

曲线与现实打板的工作会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会了解时装设计背后的一些现实问题。下

一步是选购面料,通过淘宝、京东、布料批发市场和

各种渠道,设计师会与裁缝商量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价格不能太贵,材质要软硬适中,既要符合设计需

求,还要不易破损。每一位设计师都会在此过程中发

现设计背后包含着的诸多需要考虑到的小细节。接下

来的工作就是选择符合主题的模特与测量模特尺寸,

以便与裁缝进行后续的尺寸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呈

现一个完整的设计系列。

组织一场时装秀,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全局,还

要关注细节。在主题服装和妆容造型完成后,设计师

还会依据设计概念选择秀场的背景音乐,调整模特走

步的姿态,完成各种细小却重要的工作环节。

在这五个月的时间内,每一位设计师都会累积无

比珍贵的经验,有的设计师还会在这个平台找到人生

想要努力的方向。在北京顺义国际学校2016届毕业生

中,当年慈善服装秀的组织者和设计师Fiona被纽约帕

森斯设计学院录取,她现在正在纽约为自己的梦想而

奋斗;2017届的毕业生Grace,在去年被伦敦的中央

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录取了,她也正在竞争激烈的

环境下追逐自己的时装梦。

CFS为ISB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学生们每一年都在试着把活动做得更大,帮助到更多

慈善组织,给同学们带来更多机会。

齐梓安,Zane Qi

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2年级学生,

学通社业务助理、摄影部部长。

虽然顺义学通社分支有“摄影部”,但社团成员

时常会遇到一些基础摄影知识的困扰,例如,怎么减

少曝光?如何减震?怎么将镜头视野加大?而这时

候,作为摄影部部长的我便要去请教真正擅长摄像的

人。而在ISB里,真正在摄影技巧上有一定经验和专业

知识的非“摄影主义”(Filmism)社团莫属。

Filmism是一个由学校摄影学生创办,负责照片

和影像拍摄及后期剪辑的社团,每次学校举办的嘉年

华、时尚走秀和其他重大活动的时候,拍摄以及制作

宣传片都是由这个社团的社员独立完成的。

社团里外的一切事务都由学生自理,这也是这个

社团的魅力之处。它为社员们拓展个人爱好提供了很

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与哪个活动的录

制。社团的辅导员是一位教摄影的教授,能在拍摄过

程中给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建议和支持。

如果你对摄影有兴趣,但害怕加入一群摄影高手

组建的社团,那么你大可安心地来“摄影主义”。这

个社团招募对象没有特别针对学生群体,只要你对摄

影感兴趣,任何人都欢迎加入其中。在这里,社团组

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和水平来分组进行不同等级的例

会。新手可以去录制组或者剪辑组,在那里,有经验

的学生会逐步地教你视频剪辑以及摄像基本知识等

等。有经验的社员可以直接进入实地拍摄,如参加一

些学校活动的采访录制、学校社团活动的拍摄等等。

对我这个读过中国本地的公立学校,也接触了国

际教育的学生来说,Filmism的确是一个十分新奇的存

在。首先,像这样由学生主办,同时社员、社长拥有

大幅自由度的社团在公立学校是很难见到的。其次,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个人兴趣和爱好,ISB向社员

免费提供摄影所需的一切,包括相机、录音器、三脚

架、平衡器等硬件设施,这样的气度在两种教育体系

中都很少见,但正是这种慷慨地给予,使得学生拥有

很多接触“真枪实弹”的机会。跟学习学科知识不一

样,这些上手经历相比白纸黑字的摄影知识更珍贵,

因为它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每位社员的实战经验。

综上所述,这个社团带给学生的影响不只是摄影

技术的提高和兴趣探索。每次的实践拍摄都是学生延

伸兴趣爱好,甚至探索未来发展的机会:也许你会在

一次采访过后,提高了对媒体工作的兴趣;或者在一

次时尚走秀的录制过程中坚定了自己的模特梦;又或

者在学校唱歌比赛中提升了你在唱歌上信心,从而去

试着当歌手。种种可能也许都源自于Filmism社团所提

供给学生的每一次机会。

通过社团活动, 学生还可以锻炼与他人的交流能

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就像Filmism的社长Austin Kwok

所说:“我从这里学到了很多关于摄影、剪辑和故事

创作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我参与到了一个不仅仅是

围绕我的活动。我从社团里学到很重要的一课是伙伴

之间要学会友善合作和交流。我很骄傲我能置身于一

个拥有众多摄影创作爱好者的大家庭中。我在这里结

交了不少朋友,每天与这些朋友沟通合作也激发了我

对摄影的热情 。”

摄影主义Filmism文:齐梓安 图:Tony Huang

Page 9: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3434 www.jingkids.com 352017年11月刊

FeATuRe 话题

我的“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 (MuN)文:徐坚单 图:爱迪社团提供

徐坚单,Augusta Xu

北京爱迪学校11年级学生,爱迪

文学社顾问。

在学校 Schooled

一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小姐姐也可爱,

我超喜欢在里面的。”他是这么告诉我的。从那

时起,我就对模联,这个天堂岛样的瑰丽之地抱

着莫名地憧憬。但在短暂的初中时光中,对模联

一无所知的我并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模联于我,

实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在我升入高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学长带

我参加了校内模联会议。在校内会上,我发挥出

众,第一次参会便巧摘探花,获得荣誉提名。而

真正震撼我的,却是在校内会之后的蔚蓝世界中

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那里,我真正见识了模

联的宽广与深刻。犹记初闻消息时的忐忑不安、

下定决心时的一腔热血和那手心沁出的汗珠。是

啊,当时的我,对模联还抱着半懂不懂的好奇,

带着初出茅庐便一举夺奖的年少轻狂。

那天一场夏雨过后,空气中透露着一丝炎夏

中的凉风,天空很蓝。地面的水镜中,映着我们

身着西装、意气风发的身影。我独自行着,将心

中得奖的愉悦压下,细细地思量着蔚蓝模联会的

事情。我的脑海中对于蔚蓝会议的所知,在当时

几乎为零。唯一可知的,就是从亮竹口中听说那

里高手如云、群英荟萃,比我英语强出一个次元

的人比比皆是。但当时的我,仅仅凭借着心中的

火热与轻狂,便定下了一定要参会的决心。现在

想起,不得不说直觉确实是一种准确的预判,只

是因为远超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所以才被定性

为“直觉”,所谓的直觉,更有可能是大脑在经

历了迅速的计算与估计后,所能得出的最优、最

可行的选择。

于是,我参会了。尽管我表现出众,但终究

还是实力有限,没有成为最佳代表。在这次会议

“模拟联合国及相关的国际机构”,简称

“模联”,是模拟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运作方

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

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

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遵

循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阐述

“自己国家”的观点,为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

游说,并与之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

与会代表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在模拟

“联合国”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当我还是个初中生时,我曾从学长口中听说

过“模联”,“那个模联会水准超高,我的天。

之后,我便下了决心定要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与领

导力,在模联社的数月学习与探究后,我取得了

很大进步。在二十一世纪模联会上,我达成了自

我目标,在爱迪学校模联社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在我心中,我所在的模联社是全北京,乃至全

中国最好的模联社。社内有和善、帅气的社长,

活泼的学术部长,睿智严谨的秘书长领导我们向

着优秀不断前行。而我们的社团,在朝气蓬勃的

同时也保证了纪律严明与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在

这里,学生们关注世界动态,学习理性思考,弘

扬学术探索与求知的精神,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在模联社里,学生可以获得专业的模联培

训,并有机会参加国内外模联会议,培养自己的

国际化视野。

除此之外,模联社的活动也有条不紊地进行

着。爱迪模联社每年都会选派学生参加国内外知

名高校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主要以美国的哈

佛模联和耶鲁模联为主,选派之前会对学生们进

行全方位的培训,从模拟联合国的参会方法到世

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课程;从该如何

进行学术搜索到如何熟练使用英语与人辩论。

模联社的骨干们和社员们真的非常棒,他们

利用很多个课余时间一起完成了模联社的多篇宣

传文章的撰写、宣传视频的制作、模联课程的准

备与培训、模联社邀请函和展示板的制作、会议

场所的装饰与布置,以及模联社内定期活动的规

划与处理等等。

作为模联社的一份子,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

热情高涨、自信满满地谈论国家大事,指点江

山、挥斥方遒时,不禁觉得一切辛苦都只不过是

路边的风景一般,一晃而过罢了。

奔跑吧,斯巴达勇士!Run, Spartan heroes! 文/图:托马斯·林赛 编:曹新星

Page 10: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3636 www.jingkids.com 372017年11月刊

话题 FeATuRe

我从小就喜欢看打仗电影,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斯巴达勇士和角斗

士的片子。我还喜欢舞枪弄棒,收藏各个国家的冷兵器。在我的卧室里,有

蒙古国的弓箭、中国明代的皮甲、斯巴达勇士的头盔……其中,我最喜欢的

就是那顶斯巴达勇士的头盔,它是我们全家在在希腊旅游时,爸爸给我买

的。300名斯巴达勇士不畏惧50万波斯入侵者的故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总是梦想自己也能成为斯巴达勇士。

2016年,我听说有一种障碍赛名叫“斯巴达勇士赛”( Spartan Race)

刚刚进入中国,它是山地跑步和军事障碍训练相结合的新型体育运动。斯巴

达勇士赛包括好几种赛事:有“Sprint”竞速赛(6-7公里,22个障碍)、

“Super”超级赛(12-14公里,28个障碍)、“Beast”野兽赛(21公里,

35个障碍),还有“Ultra Beast”超级野兽赛(两圈Beast野兽赛)。

我曾经是“准”斯巴达勇士实际上,一开始虽然我心动,但没有行动,我并没有直接报名参加这些

赛事。因为当时的我虽然经常跑步,但是没有很认真地去训练上身的力量,

所以没有勇气参加北京的第一次竞速赛。但是,在斯巴达勇士赛来到北京

前,我作为“第一反应人”的赛事急救志愿者,参加了许多如半程马拉松等

赛事的志愿服务。竞速赛那天,我也是作为医疗志愿者参加的。

我的工作就是在终点旁边的医疗帐篷里协助急救医生。当天风大、气温

低,受伤的参赛者们不断地走进医疗帐篷,有擦伤的、拉伤的、筋挛、呕

吐、缺水、低血糖等等问题,我和三个北京急救中心的白衣天使们在帐篷里

忙碌了一天。我们手到病除,清理了上百个伤口,用了无数个创口贴。进来

的勇士们个个泥泞不堪,但是每一张脸上都带着骄傲的笑容。那天晚上,我

们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的时候,我跟家人讲述了当天的故事。那一刻,我就

下定决心要努力训练,参加第二年的斯巴达勇士初级赛事——竞速赛。

托马斯·林赛,Thomas Linsey

中英混血儿,北京市第55中学国际部12年

级学生。汤米爱好摄影和摄像,热衷户外

运动,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会忘记跑

步锻炼。

上,这短短的6公里路变成了“腿肌轰炸地”,赛道不断的上坡下坡,最后

过终点时,我的腿已经软弱无力了。但是我的成绩却比在北京的赛事有了长

足的进步,比赛时间从北京的1小时50分钟提高到了1小时22分钟。如此一

来,我的健身训练就更有目的性了。

晋升为“中级”斯巴达勇士斯巴达勇士赛的三个主要项目竞速赛、超级赛和野兽赛的难度差别非常

大,每次越过终点,都会有一个志愿者把奖牌挂在你身上,奖牌有两个,一

个是当次比赛的奖牌,还有一块“三分之一”奖牌。为什么有这个“三分之

一”奖牌呢?因为你要是在一年内跑完三项比赛的话,这三个“三分之一”

奖牌就能拼成一个“三满贯”,英文是Spartan Trifecta。跑完爱丁堡这个

世界上最艰苦的竞速赛后,我就有自信去挑战2017年9月24日的北京斯巴

达超级赛了。

超级赛是三满贯里的中等级别,它的距离是竞速赛的一倍,从6公里增

加到了13公里。障碍当然也多了,数量从22个增加到28个,障碍的难度也

不一样,比如扛沙袋的那个障碍,沙袋会更重等等变化。9月24日的超级赛

赛事地点跟6月份的竞速赛一样,在丰台(真的很远)。我没有为这次超级

赛做非常特别的训练,我的上身力量够,我的跑步能力也比较强,跑10-20

公里没有问题。

跑完超级赛对我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成就,因为这说明我离完成三满贯已经

不远了。超级赛赛事当天气温高、湿度低,人也比较多,所以跑到终点时我已

经比较累了,给摄影师举着奖牌的手都在抖,但是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因为

我已经得到三满贯的三分之二了!接下来,我就开始为野兽赛训练了。

挑战“高级”斯巴达勇士赛野兽赛的距离跟半程马拉松同等。我跑过半马,但是加上障碍肯定会挑

战我的身体极限的。35个障碍,每一个都会耗费体力和精神,所以上半身

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打算每周一、周三和周五在学校的单杠上通过引体

向上等运动锻炼背部肌肉;在家和小区的健身房锻炼我的胸肌、臂力和核心

等上身肌肉;每周日在健身房练腿部力量,这样一来,我就能在腿部肌肉酸

软的情况下照样征服阿特拉斯之石。北京的室外空气变化非常快,所以有时

间我就去户外跑步,没时间的话就跑5公里,时间宽松的话就跑10到21公里

的长跑,这就是我的训练计划。

我认为,身体的健康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对于我这样正值青春期的高中

生来说,健身不仅能增肌塑形,打造强壮的身体,还能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管

理的重要性。为一个斯巴达勇士赛准备是个很好的目标,我建议每个年龄的

人都努力训练、参加比赛,不但在身体健康方面,也能在精神和习惯养成方

面做更好的自己。

成为“初级”斯巴达勇士2017年6月24日,斯巴达竞速赛又开赛了!这是我接触斯巴达勇士赛

以来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比赛的前几个月我主要在训练上半身,开始的时候

我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但是通过几个月的练习,我大有长进。

竞速赛距离短,只有6公里,但是在6公里内设有22个障碍,有些需要

力量,有些需要耐力,还有些障碍则需要掌握技巧。如果完成不了障碍的

话,要做30个波比跳作为惩罚。我举三个障碍为例子:

阿特拉斯之石(Atlas Carry) :事实上就是搬石头。男生要般的石

头52公斤,女生的34公斤。通关要求是:在起点拿起石头,搬到指定的终

点,放下石头,做5个波比跳,再把石头搬回指定的起点。这个障碍主要靠

力气,也需要一些技巧。不管你有多高、多矮、多胖、多瘦,这个石头的重

量是固定的,完成不了的话就得做30个波比跳为惩罚。

神庙基石(Bucket Brigade):简单地讲就是抱石桶跑。先找一个空

水桶,然后到旁边的石子堆把石子装到桶内,走到指定的标志线就可以开

始了。神庙基石主要考验你的耐力,抱着这个30公斤左右的水桶要走100-

150米的圈,搬回起点后,把桶里的石子倒回石子堆就通关了。

投标枪(Spear Throw):只要插进目标就能通关。这一障碍不需要

力量,也不需要耐力,但是它会考验你是否掌握了技巧。一个斯巴达勇士赛

的工作人员说,95%的参赛者都会在投标枪时造成失误。投标枪的技巧非

常重要,手得握在标枪的平衡点,扔的时候不要使劲转动身体,要像扔飞镖

那样,主要用肱三头肌的力量投出去。我建议在网上看看教程视频,自己也

找一根棍儿练练。

越过终点后,我成为了“初级”斯巴达勇士!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会上

瘾的比赛。过了不到一个月,我又在英国爱丁堡参加了一次比赛。大多数参

赛者认为爱丁堡的竞速赛是世界上最艰苦的竞速赛。在苏格兰高地的山丘

FeATuRe 话题

372017年11月刊

Page 11: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3838 www.jingkids.com 392017年11月刊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

去?”这是唯心主义哲学中最高级、最深刻,也

是最难以回答的三个问题。而人类对自己的认

知,也正是来源于这三个问题。人类如此渺小,

如此脆弱。有着软弱无力的身体,脆弱的骨骼,

与其他大型生物完全无法同台竞技的体力,但却

依然统治并改造着这个星球。为什么?因为智

能。人类凭借着自身的智能创造了现在的一切,

文字、信息、数字,这些都是人类现今不可或

缺的部分。而智能,也使得人类注定不会是独行

者,社会性生物的绝对代表非人类莫属。然而,

有社会就会有竞争,当没有外敌时,无限的欲求

超越了有限的资源,人类社会就会出现混乱,而

竞争与对比也就会出现。

对比,一个神奇的字眼,万事万物皆在对

比中产生价值。没有了对比,人类就不知善恶,

不分好坏,目前已知的一切都将会被颠覆。所有

人都是第一名,所有人都是吊车尾,而在这样的

现状下,我们无时不刻都在与他人对比,无论有

意无意,这显然是个现在进行时。正因如此,对

自己的定位有所认知和了解才显得弥足珍贵。

“认识你自己”是希腊阿波罗神庙上的铭

文,这句经典名言警示我们认识自我很重要,但

也很困难。在现实生活中,“我是谁”、“我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生命价值是什么”这

些问题经常会困扰一代又一代哲学家和心理学

家。因此,自我不仅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古老

课题,也是其他很多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

自我分析、探索与研究,是指个人经由生活

经验,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需要及各种帮

助事业成功发展之能力。每个人都需要有这样的

能力,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心理课基本也是让学

生们做未来规划、自我定位与目标确定,我相信

这并不是子虚乌有的浮萍,它是确确实实对我们

有着帮助的。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时,她/他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将大幅度提高,而

自我探究就是帮助我们锁定这个目标的过程,当

然也不仅限于此。自我研究还是帮助我们确认自

身定位的方式,只有找准了自己应属于的平台,

才能绽放光彩。一个对的平台对于我们的人生成

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自我研究的好处

远不止我所谈到的这些,还有更多更高深的益处

等待着你去发觉。

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

尔·荣格曾经对于自我研究非常热衷,不仅仅是

他,几乎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对自我研究有着深

入的了解,但荣格在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

发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和对病人的

大量观察,以及广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话之

后,提出了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

理论,也就是“分析心理学”(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荣格认为,人格具有与生俱来

的整体性,人类所应做的,首先是保护这种整体

性,避免它四分五裂,变成种种独立存在的、相

互冲突的结构系统,再进一步发展这种固有的人

格整体,使之尽可能的达到最大限度的分化、整

合与协调,实现终极意义上的精神统一。而这与

自我研究的目的不无冲突,可以说是自我研究包

括了分析心理学也不为过。

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变化,研究者对自我

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是,这一领域还有一些未

被关注的问题,也存在一些急需加强的方面。不

仅仅是学者们,我们也应将自我研究根植于社会

生活中。正如很多研究已经证实的,无论是自我

提升还是自我批评,自我证实还是自我肯定,都

会影响

一个人的社

会行为。这些影

响可以表现在诸如决

策、记忆、人际交往等方

面。自我的形成有赖于社会生活

经验,不同的生活阅历会使人们形成

不同的自我概念,产生不同的自我认识。

而当下的青少年们,也应当掌握一些自我

研究的技能与方法。每日洗漱时看着镜子,好

好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念所在,对于自身

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再规划未来的安排

想必能事半功倍。

另外,适当的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

休息时也要利用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正所

谓“逃避有两种:我们把没有目的的逃避叫做

漂浮(Floating),而有目的的逃避叫做飞翔

(Flying)。”二者间的差距不可谓不大。漂浮

是原地停滞,而飞翔则是在向着目标前进。在日

常生活中合理进行自我研究,找准自身的定位,

显然就是为飞行器添加助力。

除此之外,课题之所以是“自我研究”而非

“心理分析”,原因很简单。经历是会影响人格

的,自我现在的感性,自我觉得很正常,但其他

人就不一定了。

归根结底,不要把自己的常识当做别人的常

识。每个人经历不同,知识储备不同,立场不

同……种种的不一致交织在了一起,才形成了多

种多样的感性,而否定他人的认知是毫无意义且

困难的,所以我们应当将“自我研究”这样力

所能及、且对当下的我们有利的课题放在手边,

而非是去攀那令人仰止的高山。

对“我”的思考Thinking for Your "SELF"文:徐坚单 编:曹新星 图:stock.adobe.com

徐坚单,Augusta Xu

北京爱迪学校10年级学生,在爱迪

文学社任“学术顾问”,喜欢阅读长

篇小说,最喜欢的作品是东野圭吾的

《解忧杂货店》、大仲马的《基督

山伯爵》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白

痴》。同时也很喜欢阅读轻小说,最

喜欢的轻小说作家是西尾维新。

话题 FeATuRe FeATuRe 话题

38 www.jingkids.com 392017年11月刊

Page 12: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4040 www.jingkids.com 412017年11月刊

话题 FeATuRe FeATuRe 话题

AW:你刚开始接触戏剧是什么时候?

JS: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就对戏剧产生兴趣了,却一直不知道

我喜欢的是戏剧。虽然我会参加很多唱歌、跳舞之类的活动,但是我

真正享受的还是这些活动中的戏剧,是通过唱歌或跳舞来表达自己的

情感。一直到初中,我开始接触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后,我才意识

到这一点。

AW:为什么喜欢它?

JS:因为它很酷吧。(笑)我觉得我之所以喜欢戏剧,是因为它像

其他的艺术一样,可以和你的情感产生共鸣,而这一点对我来说很有

魔力——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真正打动我的东西。

AW:你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怎么克服的?

JS:嗯。虽然我的父母会支持我——因为我从年幼时就开始接触戏

剧了。但是,因为通过戏剧赚钱并不容易,所以他们还是会

让我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与销售有关的工作。除此以

外,还有一部分压力是来自我自己的,因为其他的一些行业

收入比较稳定和乐观,所以我有的时候会感到十分焦虑。我

一直到高中才明白,我做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就好了,剩下

的的东西自然会来的。

AW:在学习戏剧的过程中有发生过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JS:十年级的音乐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第一次

得到了一个在戏中重要的角色,并学会了去建立,去真正成

为这个角色,感觉有点像我创造了一个人一样。

AW: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戏剧还会是你生活的一

部分吗?你会找和戏剧有关的工作吗?

JS:我觉得戏剧会和我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我是想

当演员的。但同时,我也不想太过于束缚自己,因为和戏剧

有关的工作不止是演员,我还可以去教课什么的。不过当然

了,能当上专业的演员肯定是最好的啦。

梦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Dream文:王浩 编:Frances Ji 图:学生提供

在大多数人眼中,“追求艺术生涯”仿佛是“少有人走的路”,似乎无法保证学生们有个光明的未来。然而,这只是人们的刻板印象,事实并非如此。对艺术人生的追求,有时能带给人特别纯粹的快乐,成功与否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本期,我们的校园小记者Allen采访了三位学习不同艺术领域的同学,聊了聊他们对于艺术和未来的想法。

AW:你刚开始接触街舞的时候多大?

SL:我刚开始接触街舞的时候,应该是三、四年前吧。我当时是好久没跳舞了,只是曾

经有过跳民族舞的经历。后来,我在各种电视、电影里看到了街舞,觉得挺酷的,就开

始对它感兴趣了。开始学习街舞以后,我觉得我还挺适合的,因为我跳其他民族舞跳的

都不咋地,但和街舞还挺合拍的。我很喜欢它的那种理念——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

想法。街舞很提倡舞者拥有没有束缚的心态,还有将人们团结起来,传播和平与爱的力

量。我觉得就是这一点吸引了我。

AW:你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怎么克服的?

SL:肯定有。最开始我妈是觉得街舞是男生跳的,天天跟我说:“你个女生跳什么街舞

啊,跟个男孩似的。”(笑)。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是会花很多时间在练习街舞上。我

爸妈一直觉得,如果我要是往这个专业道路上走的话,会很难,而且以后找工作什么的都

不会很稳定——就是比较担心这些。但是呢,我就是比较固执吧,我还是会一直坚持自己

的想法。我相信我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些其他的东西不要考虑,自然而然会来的。

AW:在学习街舞的过程中有什么比较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吗?

SL:我最开始学街舞的时候,一直上的都是私教课。后来,我妈跟我提议说,可以去尝试

着上大班课,因为这样我不但可以多结识些朋友,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对比来找到自己

的不足,对我的舞技肯定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这应该算是我的一个里程碑吧。上了大班课

以后,我觉得更有那种嘻哈小团体的感觉吧。当老师找我跟他录第一个视频的时候,我非

常激动,后来我又渐渐上了很多大师课,学到了很多东西。

AW: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街舞还会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吗?你会找和街

舞有关的工作吗?

SL:那肯定啊。现在我想在上大学之前做一个间隔年,或者一个间隔学期,专门

接受街舞训练。上大学以后,我就不会选择舞蹈类的专业了,而是会把它当作课

外的一个爱好吧。如果我以后的舞技有很大长进的话,我可以先做舞蹈老师,然

后结合我在大学里学过的东西——比如,企管类的专业知识,将学过的都运用起

来,然后去建立一个跟舞蹈有关的品牌什么的。

每个人的心中都正在或曾有过这样的挣扎:是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去

做更无聊,却可以赚更多钱的事情?如果让读者您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无聊的

事,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加上金钱、物质等因素之后,这个问题却变得复杂

起来。笔者认为,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的人,比起那些有钱,但是过着行尸走肉

般日子的人更加幸福。我相信,读者们心中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AW:你刚开始接触音乐剧是什么时候?

OV:一直到三、四年前,我都没有怎么接触过音乐剧。当时,我只是单纯

地想上唱歌课而已。我小时候经常唱歌,后来因为一些事儿停了。当老师问

我想唱什么样的歌时,我打算试试音乐剧。后来,我发现音乐剧远比我想象

中的有趣得多,然后我就开始享受它了。

AW:为什么选择音乐剧?

OV:我觉得吧,很多人都没有太注意过音乐剧。他们对音乐剧的理解仅限

于“哦,音乐剧不就是一些不出名的演员在演着演着的时候突然开始唱歌

吗?多假啊!”但是,我觉得大家都只是把音乐剧当成一种更“现代化”的

歌剧了。我之所以喜欢音乐剧,是因为音乐剧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可

以看到不同的主题、角色、剧情是怎么通过音乐和演员

表达出来的——其实有点像学习文学。我觉得,在音乐

剧中,动作、声音、剧情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很有意思。

AW:你在学习音乐剧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比如说,你的家长有反对过吗?

OV:在我学习音乐剧的过程中,困难总是有的,但并

不是来自我的父母。相反,他们总是对我说要做自己喜

欢做的事,并强调幸福总是排在第一位的。要说困难的

话,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对自己的怀疑吧。比如

说,人们老是会建议你去找个稳定的工作,像医生、律

师什么的,因为这些工作的竞争性和音乐剧比起来并不

是很高。音乐剧这个行业吧,其实有点像个由演员们搭

起来的金字塔,要想成功,想爬到金字塔顶端的话,你

就必须得要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否则,便不能保证你的

职业生涯的稳定。总之,这份对未来的焦虑对我来说,

应该是我在学习音乐剧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吧。

AW:在学习音乐剧的过程中有什么比较令你印象深刻

的事吗?

OV:除了在我的房间里唱歌练习和看很多音乐剧以外,

我还在学校的戏剧部里活动。但是除此之外,我并没有

太多在学校之外的音乐剧经验了。我很想改变这一点,

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应该就是我在学校戏剧部的经历

吧。我很享受戏剧部,因为我每周有两次机会可以不受

作业的压迫,去练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段时间中,我可以放松,做自

己喜欢的事,并和其他人一起分享快乐,这段时光让我感到十分充实。

AW: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音乐剧还会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吗?你会

找和音乐剧有关的工作吗?

OV:我觉得不管我做什么工作,肯定都是与音乐有关的。比如像音乐剧、

喜剧、文学之类的,反正肯定会和音乐有联系。因为我想不到我能享受地去

做任何其他的工作。可能现在说这个有些早,但是我觉得我已经知道我喜欢

什么了,也知道我想要一直做我喜欢的事情,而不是选择一个不会让我开心

的工作凑合着过。

Ollie Vickers,北京京西学校12年级学生,

热爱音乐剧,未来想做和音乐有关的工作。

Jem Silud,北京京西学校12年级学生,

热爱戏剧,未来想成为专业的演员。

Selena Lee,北京京西学校12年级学生,

喜欢街舞,未来想把所学跟舞蹈结合起来。

40 www.jingkids.com 412017年11月刊

Page 13: 我们的时代,写我们的故事12 2017年11月刊 13 热门话题 Feature Feature 热门话题 改变成就未来 FLoW21: Making Changes for a Better Future 文:乔姝瑜 编:曹新星

4242 www.jingkids.com 432017年11月刊

一个有关写作的间隔年始末The Perks of Being a dreamcatcher

Emily Jin

毕业于北京京西学校(WAB),后就读于美国文理学院(Wel les ley College),2017年初毕业。目前是从事翻译、写作的自由职业者,曾为东方出版社、微像文化、美国的《Clarkesworld》科幻文学杂志、凤凰网等媒体撰稿。

42 www.jingkids.com

在大学毕业之后,决定暂且搁置读博计划,先

缓下脚步做这个和文学紧密相关的“间隔年”时,

我心里其实是十分忐忑的。实际上,直到毕业前一

个月,我都未能敲定一个像样的计划,一边考虑着

间隔年的可行性,一边在投简历找工作。彼时的我

远远谈不上坚定,更多的是心中怀着这个大胆到有

些疯狂的梦想,却在它近在咫尺的时候畏首畏尾。

毕竟,在这之前,我过着完全按部就班的生

活,走着一条循规蹈矩的路,几乎一眼就看得到

头。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六年里,我总是以九月的开

学日而非元旦来标注一年的开端,目标也十分简

单:只要能在下一阶的人生中考上“优秀的院校”

即可。然而,走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却突然发现

自己面临着一个问题:从这里开始,再也没有一种

禁锢我的硬性标准了。

就好像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进行了许多年的赛

跑,好不容易跑到了光明的出口,却猛然发现前方

的路再也不是窄巷,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辽阔平

原。继续读书、找工作、创业、学技能、做志愿

者……面前倏然出现了无数种不同的可能性,在大

学毕业之前的最后一个月里,我在巷口猛然刹住了

脚,停下来喘一口气,仔仔细细开始打量起了前方

绚丽多变的风景。

这个时候,终于获得了某种程度“自由”的我

才开始思索:如果不用把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光花在

学校里,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无数的可能性最终汇聚成了这样一个答案——

写作。

这种说法看似潇洒,落实起来却远没有心灵鸡

汤里的那样轻而易举。把最大的爱好变成一种职

业,并不是一种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对我而言,反复的考虑之后依然选择写作与翻译,

是因为这是一份能够让我每天早早从床上爬起来,

对这一天有所期待的工作。或许也会有疲劳导致的

抱怨,但总体而言,当我打开电脑进入自己笔下的

世界,或是咀嚼锤炼他人的文字时,我心里是非常

愉快的。做这样的工作时,我不再时时刻刻抬头看

时间,抓紧一切机会抽空玩手机,而是可以真正地

沉浸其中,努力把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而不是虚

度光阴。再也没有人像学校里的老师一样评判着我

的功过得失,或是令我为自己的短板而自责;从选

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这一刻起,往后的路就只

有我自己来对它负责,任何人都评判不了我。

然而,把爱好变成职业并不容易,写作更是如

此。学生时代,我往往拥有大把的时间来创作,不

想写了就可以搁笔一两个月,写不完、失去激情的

故事丢在一边即可。心情好的时候,我可以几天不

眠不休地写好几万字,而一旦在生活中找到了其他

趣事,或是学习压力重到无暇分神,就把写作丢到

了九霄云外。可以说,在大学毕业之前,我对写作

是毫无规划的,对水平也没有要求,不练笔,想到

哪写到哪,基本上全靠随心所欲。可是现在,既然

开始依靠文字为生,那我所面临的挑战则完全不是

一个等级的。

举个例子,我曾经一度搁置写作太久,再拿起

笔的时候,从故事到人物、再到自己的遣词造句,

感觉处处皆不顺,生硬得很,想要重新恢复状态需

要很久的复健,就像运动员在休假归来后也需要从

热身开始一样。然而,当写作和翻译变成了职业,

我就需要随时保持高质量创作的能力。我不再有漫

话题 FeATuRe

长的、可以随意挥霍的时间来容忍我一次次重新热身回到状态。因

此,我渐渐学会了每天规划出写作的时间,开始把写作当做和其他事

情一样去训练,强迫自己一定要写下几千字保持手感。无论是不是灵

感枯竭,是不是坐在桌前对着电脑只觉得头痛,我也要坚持去写。这

样坚持下来,发现效果显著:我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去完成稿件,虽然

工作来得频繁,但由于一直保持着手感的缘故,反而是越写越顺、信

手拈来。

由此,我也想明白了,原来过去的我对于写作只是热爱有余,却

远远不够重视。因为偶尔靠着激情爆发完成过一些作品,也获得了好

评,便将写作看得太过简单,认为在自己未来的路上,只要继续依靠

同样的东西就可以披荆斩棘。然而我错了,随着工作对写作的硬性要

求越大,我的年龄越长,接触的大师越多,我才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

浅薄。

在我的创作中,我也发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接踵而至的瓶颈与

短板——我的随心所欲往往使一篇小说前后风格节奏不一,虎头蛇

尾;我缺乏长期而规律写作状态,很难一坐下来就马上集中精神写

作,导致写一篇稿子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效率极低。

而这一切,看似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埋伏

在身体中的暗伤,表面看似健康无事,却不知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跳出

来,成为最大的阻碍。

创作型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都依赖苦练,而不仅仅是天分与一

时的激情。就算是再有天分的人,也离不开严苛的训练和强大的自我

约束。对我而言,当我在决心不再把写作当成消遣与调剂,而是希望

有进一步的发展时,它的意义便截然不同了。选择自由职业显然是克

服这些缺点最极端的一种解决方式。而没有条件、或是仍在读书的

朋友们,其实也可以尝试类似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强迫自己去训练、

去写、去翻译,去把写作这件事看做和任何一个课外活动、一个学习

科目等重的东西,你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演练数学题、在球场挥汗如

雨,就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磨练自己的文笔和良好的写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