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藝術世界日 (the worldwide day of botanical art) · 這段時期的地理大發現(age of...

3
林業研究專訊 Vol. 25 No. 3 2018 47 植物藝術世界日 (The Worldwide Day of Botanical Art) 2018年對於植物藝術的愛好者來說是個特別的一年。 因為從今年春天開始,世界各地的植物藝術相關團體陸 續舉辦「植物藝術世界聯合畫展」(botanical art worldwide project) 的相關活動,並且在今年的五月十八日——歷史 上首次的「植物藝術世界日」舉辦了聯合慶祝活動。這 一系列的活動,是由美國植物藝術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Botanical Artists, ASBA)發起,經過廣邀世界各國的植 物藝術畫家、植物園、博物館、大學等機構參與,以及 四年的籌備,才終於在今年盛大的展開。其中,一共有 二十五個國家正式共同參與本項計畫,包含澳洲、百慕達 群島、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大黎 加、法國、德國、印尼、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 墨西哥、荷蘭、紐西蘭、俄國、蘇格蘭、南非、泰國、烏 克蘭、英國、以及美國。期間預計展出超過一千幅畫作, 其內容以各地的原生、特有、或瀕危植物做為展覽主題, 期待藉此呈現出世界各地的植物的不同面貌。同時,該活 動也將五月十八日訂為「植物藝術世界日」,各參展國家 都會在這一天舉辦特別活動,像是植物繪圖和科學繪圖的 工作坊、畫家現場作畫或是研討會等等;並且,各國的主 要展覽會場也都會放映其他國家參展畫作的電子影像,期 許此展覽能透過植物藝術聯結人和植物的關係,向大眾呼 籲植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性。雖然臺灣很遺憾的沒有參與 ⊙紀瑋婷小檔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 物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 / 目前旅居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在北卡羅萊納植物園修習植物 藝術和科學繪圖學程三年 美國植物藝術協會會員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植物藝術小 組成員 weitingchi.art(IG) 作品相關連結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植物藝術世界日 (The Worldwide Day of Botanical Art) · 這段時期的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伴 隨著大量新物種的發現和植物科學的突破性 發展,最終在探險家、植物學家和藝術家三

林業研究專訊 Vol. 25 No. 3 2018 47

專題論述

植物藝術世界日 (The Worldwide Day of Botanical Art)

2018年對於植物藝術的愛好者來說是個特別的一年。

因為從今年春天開始,世界各地的植物藝術相關團體陸

續舉辦「植物藝術世界聯合畫展」(botanical art worldwide

project)的相關活動,並且在今年的五月十八日——歷史

上首次的「植物藝術世界日」舉辦了聯合慶祝活動。這

一系列的活動,是由美國植物藝術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Botanical Artists, ASBA)發起,經過廣邀世界各國的植

物藝術畫家、植物園、博物館、大學等機構參與,以及

四年的籌備,才終於在今年盛大的展開。其中,一共有

二十五個國家正式共同參與本項計畫,包含澳洲、百慕達

群島、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大黎

加、法國、德國、印尼、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

墨西哥、荷蘭、紐西蘭、俄國、蘇格蘭、南非、泰國、烏

克蘭、英國、以及美國。期間預計展出超過一千幅畫作,

其內容以各地的原生、特有、或瀕危植物做為展覽主題,

期待藉此呈現出世界各地的植物的不同面貌。同時,該活

動也將五月十八日訂為「植物藝術世界日」,各參展國家

都會在這一天舉辦特別活動,像是植物繪圖和科學繪圖的

工作坊、畫家現場作畫或是研討會等等;並且,各國的主

要展覽會場也都會放映其他國家參展畫作的電子影像,期

許此展覽能透過植物藝術聯結人和植物的關係,向大眾呼

籲植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性。雖然臺灣很遺憾的沒有參與

⊙紀瑋婷小檔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現職 / 目前旅居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在北卡羅萊納植物園修習植物

藝術和科學繪圖學程三年

美國植物藝術協會會員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植物藝術小

組成員

weitingchi.art(IG)

作品相關連結

Page 2: 植物藝術世界日 (The Worldwide Day of Botanical Art) · 這段時期的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伴 隨著大量新物種的發現和植物科學的突破性 發展,最終在探險家、植物學家和藝術家三

林業研究專訊 Vol. 25 No. 3 201848

專題論述

這世界首次的植物藝術聯合畫展,但是身在

臺灣的民眾還是可以透過聯合畫展的官方網

站,獲得各國的展覽資訊並欣賞世界各地植

物藝術畫家的精湛畫作!網址:https://www.

botanicalartworldwide.info/。

植物藝術(botanical art)是一類植物科學與

藝術結合的繪畫作品。其一方面講究傳統植

物繪圖(botanical illustration)的科學精神,在

創作前必須要先仔細的觀察、量測植物,藉

此描繪出植物的樣貌與生態,並且清楚讓觀

賞者能夠判斷所繪的物種。另一方面,植物

藝術在繪圖技法、構圖、繪畫對象的選取上

則有了更多的彈性,不再拘泥於固定的技法

與格式,或者科學上所強調的物種代表性與

對物種描述的完整性,賦予畫家更多對於眼

前植物詮釋的發揮空間,更能夠藉由畫作傳

達作者的意念與植物之美。

雖然從今日的角度來看,植物藝術是一

門正在流行的新興領域,但其實從古至今植

物繪圖都扮演著記錄自然與傳遞植物學知識

的重要角色。現今發現最早的植物藝術可以

追溯到四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

與埃及古文明廟宇或者墳墓中所留下,與當

時農業文明發展相關的植物壁畫。早期的植

物繪圖,其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對於藥用植

物的描繪,例如現今留存最早的植物繪畫,

就是一份在西元六世紀製作的迪奧科里斯

(Pedanius Dioscorides)的名著《藥物論》(De

Materia Medica)的複本。同時依據更早期的文

字記載,彩色的植物繪圖應該在更早以前就

已經出現,甚至可能可以追溯到「植物學之

父」泰奧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的藥學與

植物學研究。同樣的,十六世紀中國明朝李時

珍的《本草綱目》,也囊括了一千多幅的藥物

圖,其中大多是植物。這些書籍都對於後世

的醫藥學與植物分類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植物藝術在過去的歷史中,也曾經有

過興盛的時代,那就是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

(Renaissance)。舉例來說,多位具時期代表性

的藝術家像是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

都結合了科學求真的態度和對藝術的美感,

畫出一張張寫實的植物手稿與作品;同時,

這段時期的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伴

隨著大量新物種的發現和植物科學的突破性

發展,最終在探險家、植物學家和藝術家三

方的共同合作之下,成就了植物藝術的「黃

金時期」(the golden age of botanical art)!再

者,印刷技術也隨著時代不斷的改良,使得

植物繪圖書籍能夠精細印刷出版,富豪也歡

迎藝術家到私人花園為新引進的植物進行繪

畫,豐富了整個植物藝術的產出。直到19世

紀攝影技術的崛起,植物藝術才逐漸式微。

雖然攝影確實取代了植物繪圖的部分

科學紀錄的功能,然而攝影卻也始終有著時加拿大細辛( Asarum canadense L.) ,透明水彩。

Page 3: 植物藝術世界日 (The Worldwide Day of Botanical Art) · 這段時期的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伴 隨著大量新物種的發現和植物科學的突破性 發展,最終在探險家、植物學家和藝術家三

林業研究專訊 Vol. 25 No. 3 2018 49

專題論述

間、空間、器材、技術等各方面的限制,一

方面無法在一張圖片中含括所有的元素,另

一方面也不容易凸顯重要的分類特徵,也因

此直至今日,植物繪圖在科學上始終還是有

其存在的重要性。比如英國的植物藝術家瑪

格麗特.梅(Margaret Mee,1909~1988)便是

一個最佳例子:從1956年起,瑪格麗特帶著

對於植物與繪畫的熱情,共花了將近35年的

時間紀錄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的物種,希望

能藉由畫作喚起世界對於熱帶雨林的重視。

身為畫家的她雖然沒有植物學背景,但經由

她仔細的觀察和繪畫紀錄,協助植物學家W.

John Kress分辨出赫蕉屬(Heliconia)的一個新

變種。瑪格麗特在發現該物種並且繪畫紀錄

時,自己先以物種所在的沃佩斯河(Vaupés

river)將該種命名為Heliconia vaupensis,但在

生前未曾發表。植物學家W. John Kress起初

從相片認為此物種只是粉紅色花的Heliconia

chartacea的黃色花型,直到看了瑪格麗特的繪

畫後,才發現此物種的蠍尾狀苞片(cincinnal

bract)與花軸(rachis)的顏色都是黃色,並不是

一般認為的深紅色和粉紅色,這點足以在分

類上區別,於是在1991年到現地採集標本,並

在1997年以瑪格麗特的姓氏梅為變種命名:

Heliconia chartacea var. meeana。

現今的植物繪圖雖然已不像地理大發現

的時代,有著無數的新物種等待描繪,並且

其在科學上的功能也部分被攝影所取代。然

而,近年來隨著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

的關係,在地的傳統文化與生態開始受到重

視,也再度喚起了人們對於植物與植物藝術

的興趣。此時,植物藝術界也敏感的感受到

了這一波覺醒的熱潮,舉辦了「植物藝術世

界聯合畫展」,希望藉由這次的活動,不僅

只是展示當代世界一流的植物藝術作品,也

希望藉由植物藝術畫家的畫筆,向世人傳達

自然與植物之美,以及對於原生植物的愛惜

與關懷。本文期許,這次的活動能夠讓植物

藝術跳脫過去的刻板印象,不再只是學術研

究的輔助技藝,而是做為人與自然之間的媒

介,能夠藉由更自由的植物藝術表現,讓自

然更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文‧紀瑋婷

/植物藝術繪圖自由工作者、高資棟/美國杜克

大學生物系博士候選人編撰)。

參考資料:

Ben-Ari, Elia T. (1999). Better than a thousand

words: Botanical artists blend science and

aesthetics. BioScience 49(8): 602–608.

https://academic.oup.com/bioscience/ar-

ticle/49/8/602/254557

Buck, Jutta. A brief history of botanical art.

American Society of Botanical Artists

website. https://www.asba-art.org/about-

botanical-art/history-0

Kress. W. John. (1999). Heliconia chartacea var.

meeana. The plant press. New Series 2(2):

9. http://botany.si.edu/pubs/plantpress/

vol2no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