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物一起到达的,还有东方文化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 马戛尔尼对近...

1
社址:成都市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4楼 邮编:610014 全年定价:260 元 准予广告发布登记决定书:川广更字〔2018〕056 号 广告、发行服务热线:(028)86167211 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印刷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责编 李维苇 编辑 原源 美编 郝雨笙 校检 谭雯琪 4 书香 英国人热爱园艺,全世界无与比肩 者。不过,他们种植的花草其实只有少数 是英国本土植物,大部分来自他乡异域, 东方草木尤得欢心。英国皇室曾经派遣很 多植物猎人,四处搜集珍稀物种,希望建 立一个“绿色”帝国。英国人还喜欢制作生 物标本、绘制画作,或收藏花草图画。在摄 影术发明之前,想要留下植物的美姿,只 能依靠博物学家和画家的杰出技艺。 英国人对草木的痴迷,显于《东方草 木之美》。作者西莉亚 · 费希尔拥有伦敦 大学科陶德艺术学院博士学位。她深入 研究15世纪绘画和手抄本中的花卉,以 及关于植物和花园艺术的历史。《东方草 木之美》讲述73种亚洲草木从东方到西 方的迁移史,每文不过数百字,扼要讲解 来源和传说,配大幅精美插图,这些插图 主要选自大英图书馆馆藏的印度画、波 斯细密画、浮世绘、中国水墨画等,飞红 点翠,摇曳百态,在时光里散发清幽。 该书内封采用深绿底色,低调内敛, 意蕴无穷。插图有些来源于 15 世纪至 18 世 纪的古旧珍本,有些是18、 19 世纪的画集 插画,出自不同国家、不同绘者之手,风 格殊异却浑然一体。中国文人画里的梅 兰竹菊往往清高,牡丹富贵,杨柳婀娜, 水稻桑叶有农家乐趣。印度画里的水仙、 莲花,清净超然,禅机灵犀。浮世绘就入 世得多,色彩浓艳,有及时行乐之意味。 波斯的细密画,绝少只画草木,常有人物 现身其间,用来记载事件。 每个民族都有草木传说。印度人把 木棉和主神毗湿奴联系在一起;蜀葵原 产于中国四川,然而它的法文名意为“海 外的玫瑰”,英文名意为“从圣地而来的 锦葵”,因为这种植物是十字军东征带回 去的。蜀葵的身影还屡现细密画,有一幅 描摹苏丹与老妪对话的图画,人物周身 就环绕着蜀葵。 除了审美功能之外,植物还有较高 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些在本书短 文中都有记录。瓜果蔬菜、桑麻作物,与 生活息息相关。番红花可用来制药,木蓝 可提炼靛蓝,都很有用。萱草凉拌爽口, 玫瑰精露解乏,挺令人享受的。人们渴盼 植物赐予超自然的能量,延年益寿,多子 多福,蔷薇、人参、石榴等,都被视作自然 界的炼金术士,盛载人类的欲望。 草木还是文人钟情之物。陶渊明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云,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莲出淤泥而 不染,花开自见佛性;香蕉属于芭蕉属, 于是引出了松尾芭蕉和日本俳句……植 物伫立庭院,而廊檐、茅屋、“枯山水”,有 关造园之道,有关绘画之理,有关撰写之 得,亦不时散落书页。以草木及庭园为背 景的经典文学,如《红楼梦》《游园惊梦》 《枕草子》《源氏物语》等,凝聚东方的精 神内核,逐渐化作文化传播的因子。 欧洲人从前热烈向往东方,在15世 纪之后渐次展开的全球化历程里,他们 对东方的向往起初就寄托于这些植物, 它们是东方魅惑的象征。马可波罗形容 的神州景象,极具吸引力。来自华夏的植 物与艺术创作,占据了本书的大多数,在 时间上站在了起始点。欧洲不断掀起富 丽堂皇的“中国风”,在想象与误解里建 构东方的形象。但是,在 19 世纪中叶之 后,历史颠覆,认识洗盘。马戛尔尼对近 代中国贴近现实的接触,瓦解了英国人 对中华帝国的尊崇。罗伯特 · 福钧从中国 偷取茶树的行径,在英国人看来是一种 有为之举,咱中国人却不能不感到痛惜。 19世纪中晚期,欧洲对于中国文化的兴 趣逐渐让位于日本文化,在此之后,唱主 角的是东瀛美学与艺术品,它们在时间 和空间上展现了另一种东方优雅气度。 历史的风声,来来去去,唯留草木芬 芳。在静谧的树荫、带露的花丛里,坐在 中式凉亭的围栏边品一杯清茶,于英国 人而言,依然是再美好不过的生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作为千古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早 就为许多国人所熟记,尤其是“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更成 为千百年来士人的精神坐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坚勇继推出 《大运河传》和《绍兴十二年》后,此番以 庆历四年(公元 1044 年)为时间切片,以 庆历新政为时代背景,通过对社会生活 的日常性展示和细节描画,“尽可能地还 原历史现场,追逐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官 场、人情、政治、权力,波诡云谲”。 庆历四年当然不只诞生了一篇《岳 阳楼记》。从时间上看,这一年,“自宋太 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已经八十四年,而 距靖康之难北宋覆亡还有八十三年,也 就是说,在北宋王朝的历史上,这一年恰 好处在中点上”。这一年,困扰宋仁宗十 多年的西夏与北辽的“边患”终得缓解。 不过,曾经风生水起的庆历新政因为“外 忧”暂时的消除而丧失了动力,改革派被 悉数贬出京城。改革的失败,反倒激发士 人们在文字中寻找抒发雄心壮志的灵 感,居然“成就了中国散文史上一座小小 的高峰,一批因参与支持新政而被贬黜 的文人士大夫虽然星散四方,却以他们 在文学上的建树而星光灿烂”。 夏坚勇坦言,他写作本书是“有一点 野心的,那就是力图让散文这种文体的 疆界有所拓展。拓展的一头侵入小说,这 是就技法而言;另一头侵入学术,这是就 史识而言”。正是这种对文学和史学恰到 好处的拿捏,使得本书情节逻辑衔接紧 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精彩文字的背 后,人性之复杂令人惊叹。 夏坚勇以庆历四年秋季底层官僚苏 舜钦等人的一次寻常聚会为切入点,又 以这拨人在官场的“灰飞烟灭”为结局。 要说,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这起事 件根本拎不上台面。但就是这个小小的 引子,不仅回答了庆历新政的失败“宿 命”,同时也让人性的阴暗昭然若揭。 相较于历代帝王的喜怒无常,宋仁 宗算得上是“宅心仁厚”。他谨遵宋太祖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 留下不少善待朝臣乃至侍从的佳话。宋 仁宗的自律意识在历史帝王中极为突 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当梳头太监劝皇 帝拒绝谏官的忠言时,虽为亲信,但宋仁 宗仍将其驱逐出宫。虽贵为天子,他却是 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皇帝,当他听说一枚 蛤蜊千钱,“就不肯再吃了”。有次“半夜 批阅奏章,饿了,想吃羊肉。但又怕开了 这个头,御膳房从此便成为惯例,每夜都 要杀羊,只好忍住”。这些细节,如小说笔 触丰富细腻,人物个性形象更加鲜活,历 史恍若眼前。 宋仁宗之所以重用改革派,是为解 决“冗官冗吏局面日趋严重”的问题。尤 其是在西夏与北辽的“边患”压力下,原 本捉襟见肘的财政遭遇花钱如流水的军 事开支,早就不堪重负。改革就是少养 人,少养人必然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为此,历史上的改革无一例外均付出沉 重的代价。正因如此,“外患”一旦消除, 在一心求安求稳的宋仁宗看来,与其冒 险改革,不如退而求安。 “据王夫之所论,在仁宗亲政的三 十年中,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都是屡 进屡退”,这从侧面也折射出宋仁宗的优 柔寡断,瞻前顾后,变化无常。在位期间 他还六次改元,亦见其“鸵鸟”思维。他的 软弱性格短板变相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放权”,从而为社会工商业发展还有文 化艺术的兴旺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人说, 庆历新政为 25 年后的王安石变法埋下了 伏笔,但也需注意,这也意味着宋朝错失 了一次改革机遇。 在本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代 文豪欧阳修的连襟、诗才造诣同样不 浅的王拱辰,“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 钦以倾范仲淹”,结果“为公议所薄”, 在历史上落得千古骂名。不过,王拱辰 并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样一坏透顶。 史书载他曾“数论事,颇强直”。王拱辰 对新政极尽攻讦之能事,并不代表他对 新政深恶痛绝,事实上,“就新政而言, 王拱辰其实并不反对,但他现在反感搞 新政的那一拨人,那一拨人因新政而风 头大劲,挤占了自己上升的通道”。说白 了,不是新政不好,而是胸中熊熊燃烧 的妒火使然。 忌妒,总是官场的大忌。其实,改革 派与保守派并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样有 着“泾渭分明的分野”。在夏坚勇看来,这 两个看似针尖对麦芒的官僚群体“之间 的矛盾,有一部分源于人与人之间心理、 性格、官场利益的摩擦”。 封建官场就像是人性的考场。士人 在这里施展宏图抱负,自私自利者则努 力钻营,甚至极尽构陷之能事。不过,人 无圣贤,许多时候,人性也并非非白即黑 的二元色彩,更多时候表现出像王拱辰 这样的复杂性。当所有人的人性在官场 同场“竞技”时,那些原本被深深隐藏的 人性基因,极可能因为外在利益被激活。 这些被激活的人性基因究竟是表现出为 人称道的士人精神,还是在妒火中滑向 居心叵测的人性深渊,既取决于个人的 内在修养,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开的外 在约束机制。 庆历新政的核心之一便是期望在后 一方面发力,问题是,遇到了只求苟安的 宋仁宗。 “盖文章之变,至八家齐出而极 盛。”(清 · 刘开云《与阮芸台宫保论 文书》)。无论是明道、论政还是艺术 风格,“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不代 表着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以怊 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 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 之含风,犹形之包气”。在《唐宋八大 家》中,作者葛晓音不但对唐宋文风 改革的精神追求作了深入观察,还 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大家的儒 家传统政治观和文学观进行了全面 梳理,特别是从儒道内涵的演变出 发,提出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 “文以载道”,既喻指“文章合为 时而著”的精神,又突出了先进知识 分子的精神品格。在《唐宋八大家》 中,葛晓音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古文 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 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 质)的社会历史价值。她认为,除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 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皆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践行者的 典型代表。尽管他们或不属于同一 个政治集团,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是基本一致的,一是倡导“有用之 言”,强调行文“必须适用于当前时 务”;二是“文以贯道”,“道”即“圣人 之道”“尧舜之道”,这是文章之本, 文章之思想内涵之核心所在。 “古文运动”不仅是文体的革 命,更是文章内容的变革,摆脱骈俪 体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 务。韩愈认为文章的内在精神是由 作者的人格精神、内在品性所决定 的,也就是文格与人格要达到高度 的统一。须用“经世致用”之文章关 心时政,实施教化并实现自己的人 生理想。作为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政 论、史论和文论与当时的政治斗争、 政治改革紧密配合,以文参政,以政 入文,其《五代史伶官传序》被誉为 “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唐宋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关照 社会现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原毁》《朋党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针对中唐士大夫相互攻伐、道德 不修的积俗,韩愈在《原毁》中以“古 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在责己和待 人上的不同态度作为对比。行文严 肃而恳切,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 三分。“唐宋八大家”在文坛政坛上 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 了中外学者的普遍认可。欧阳修尤 擅把政治主张融于文学之中,他的 《朋党论》即针对传统“君子朋而不 党”反复论证,从根本上揭示了“朋 党”的实质。 无论作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守护着读书人 高洁的人文情操,并张扬着传统古 典文学的清风俊骨。 “夫立言之士,自成一家为难, 其得称为大家,抑尤难也。是故巧言 丽辞以为工者,非大家也;钩章棘句 以为奥者,非大家也;取青妃白,骈 四俪六以为华者,非大家也;繁称远 引,搜奇抉怪以为博者,非大家也。” 正如清代著名选家张伯行先生在 《唐宋八大家文钞 · 原序》中所言,大 家之文,其气昌明而伟俊,其意精深 而条达,其法严谨而变化无方,其词 简质而皆有原本。透过《唐宋八大 家》,我们可对唐宋古典散文的言路 和气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有时候,放手一搏,是对自己的最大 “拯救”。 漫威之父斯坦 · 李假如没有那次破 釜沉舟,也许他永远都是漫画界的一个 小写手、小画师,一生籍籍无名,连同他 那些天马行空的才思也将永远湮没于不 懂行的老板各种无趣的指令之中。 《漫威之父斯坦 · 李》的开篇序言,便 记录了决定其命运的一刻。被平庸而又 急功近利的老板折磨得焦虑不堪的斯 · 李,在妻子的支持下,决定遵从自己 的内心,做一本自己真正想做的书,用妻 子的话说:“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被开 除,正好你也不想干了,不是吗?” 斯坦 · 李的这放手一搏,搏出了神奇 先生里德、隐形女侠苏珊等“神奇四侠”, 也挽救了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极大 地影响了美国流行文化。 斯坦 · 李的一生就如同他笔下的那些 超级英雄一般,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本是 生活在美国穷街陋巷中的穷小子,高中毕 业便进了远房亲戚的公司,边打杂边学 艺,迅速成长为一名少年编辑,并成了“漫 威”的主力。 19岁时,斯坦 · 李应征入伍,在 部队中大展身手,帮助部队制作简明易 懂、生动有趣的漫画版培训手册、影片剧 本、海报、宣传手册等。从军生涯,不仅为 其后续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令他的 创造才能迅速增长。从军生涯让斯坦 · 回归漫画世界后,更加如鱼得水。 别以为天才就没有烦恼,斯坦 · 李虽 不会为创作不出作品发愁,但他要面对 的是漫画市场本身的生命周期,还要绞 尽脑汁应付他的那位不懂市场也不懂艺 术,只懂金钱的老板。 他是老板的摇钱树,也是挡箭牌,每 遇经济寒冬,老板就会溜之大吉,留下世 上最艰难的任务—裁员,让斯坦 · 李独 自完成。经济一旦复苏,老板就会不顾斯 · 李的创作计划,要求其创作市场热点 内容,做个千年不变的“市场跟风老二”。 而在经济利益面前,老板开给斯坦 · 李的 永远是空头支票,他算准了斯坦 · 李不会 开口为自己争取利益,太看重这份工作, 让斯坦 · 李大半生都拿着远远低于实际 贡献价值的工资,做一个名声大但收入 低的“流量明星”。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同斯坦 · 这样的漫画作家,都被主流作家视为不入 流的创作人,只能哄骗小孩子和低智商的 成年人。美国的漫画市场也曾一度遭遇近 乎毁灭性的打击,行业并购风潮的涌起, 同样淹没了斯坦 · 李供职的公司,那位只 爱财的老板在抽身撤退时,并没有帮助斯 · 李争取到一把“金色降落伞”,而是任 其在新任老板的麾下自生自灭。 就是在这样的波折动荡中,斯坦 · 以过人的才华、旺盛的创作力,乐观、幽 默的领导风格,以及知人善用的识人本 领,一次次带领“漫威”渡过危机,并且在 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成为美国漫画 行业的领导者。 蜘蛛侠是斯坦 · 李创造的另一个深 入人心的漫画人物,与老对手DC公司推 出的超人、蝙蝠侠不同,这位蜘蛛侠是一 个自称“胆小少年”的孩子。在未获得超 能力前,他因身体孱弱,常常是在校园里 被凌霸的对象。拥有超能力,并不等于就 是超级英雄,英雄要有成长的历程。这个 缺乏勇气、缺乏自信的少年,曾因一夜成 名而迷醉,却未在现实中对不平事出手 相助,是叔叔的非正常死亡,让他终于意 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能力越大,责任就 越大”。一位真正的蜘蛛侠才自此诞生。 蜘蛛侠这个平凡小孩的人物设定, 拉近了读者与异能英雄的距离。世上的 聚光灯通常只对准那些超凡脱俗的人 物,但和你我一样平凡、有着各种生活伤 痛的小人物,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充满 波折、痛苦的成长历程,更是令我们感同 身受。斯坦 · 李作品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 那些大胆的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更在 于他令平凡之人的英雄梦有了着落,他 令受困于现实的人们看到光。 在这样的故事中,深深地折射出斯 · 李自身的投影。他也曾是那个校园中 被欺负的少年,也曾活在自卑之中。“能 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随着超级英雄的 故事走向全球,斯坦 · 李也如中国的一代 “武侠宗师”金庸先生般成就了几代人的 英雄梦。 今天,斯坦 · 李这位超级英雄背后的 英雄,已然去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但人 们对这位老顽童的敬仰、追忆,对超级英 雄的热爱却没有止息。虽然,我们每个人 都是肉体凡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心中 对超级英雄的期待,他们是我们理想中 的自己,代表着我们对超越平凡、打破现 实不公的期许。 在世界美术画廊上,法国画坛 闪现出极为夺目的光芒,跻身一流 的大师比比皆是。这里要讲的居斯 塔夫 · 库尔贝就是其中一位现实主 义油画大师。他也是那个年代最有 名的文艺“硬汉”。 库尔贝当时的名望,不及他的 一些同胞显赫,如稍早的安格尔,同 时代的米勒,稍后的马奈、塞尚,以 及更往后的毕加索等。然而,库尔贝 是西方绘画史链条上无法取代的一 环,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有 评论家说:“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 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 库尔贝为人我行我素,画风大 胆犀利,选材特立独行,无论是在当 世还是后世,都让人有些瞠目结舌。 硬汉“自画控”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 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 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他就成为同 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很多关 于库尔贝的评述,都赋予了他这样 的形象标签。 这位生于 1819 年的画家,性格 傲娇自恋,说话直来直去,经常不在 乎别人的感受。这从他的自画像中 就可以看出。 欧洲艺术史上,许多名家都画 过自己。库尔贝也一样,但他的自画 像主要是在表达一种“较劲”,跟他 那个时代较劲。 库尔贝 1840 年画了一幅《扬起 手臂的自画像》,像极了今天的自拍 族:右手高举,眼光顺着手臂向上 看,表情微笑,似乎在说:看,咱是个 酷哥吧?那时库尔贝刚刚20岁出头, 眼神犀利,头发毛毛糙糙的,一副初 生牛犊不怕虎、舍我其谁的样子。 库尔贝最著名的一幅自画像是 《绝望的男人》。画中他双眼圆瞪,好 像很惊恐的样子,两只青筋暴凸的 手挠着浓密的头发。但这不是真正 的恐惧,而是高度的自信和亢奋。 创作于1855年的《库尔贝先生, 您好》,画的是库尔贝自己背着画具 徒步走到乡村,他的朋友尊敬地向 他打招呼。这幅画,在巴黎学院派看 来,显得十分幼稚,认为他的布局根 本不优美,没有流畅的线条,也没有 动人的色彩。在“体面的”艺术家及 其捧场者的眼光中,一个画家把自 己画成不穿外衣的流浪汉模样,成 何体统? 还有一幅《带黑狗的自画像》也 “不成体统”:头戴圆帽的画家 45 度侧 脸上扬,傲娇气息扑面而来,让很多 人看了不舒服。还有一幅素描自画像 上,他嘴衔烟斗,眼睛斜视,似乎在公 开表示对学院派画家的不屑。 库尔贝跟学院派当然不是同路 人,他学美术基本上是走的野路子, 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艺术教育,而是 凭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自学成才, 一飞冲天。 关注底层的现实主义画家 1849 年到 1856 年间,库尔贝的 一些最重要的作品问世了。 油画《采石工人》,像是故意要刺 激学院派似的,表现的是衣衫褴褛的 普通人。库尔贝后来自述此画的创作 起因:一天他路过某筑路工地,正在 用简陋工具敲打岩石的工人引起了 画家的注意,于是他邀请工人们第二 天到他的画室来充当模特。 《采石工人》里,库尔贝以真人大 小画出一老一少,那位只有十三四岁 的童工衣衫褴褛,上衣后背已破得露 肉,裤子勉强用一根带子提起。他吃 力地抬起满满一筐石子。那位老者的 上衣、帽子、鞋子也已经磨旧,他正用 瘦骨嶙峋的双手熟练地挥动铁镐,但 显然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力气。 有评论家认为《采石工人》太下 里巴人,毫无美感可言。但库尔贝创 作这幅作品的着眼点,就是反映社 会现实。从技术角度看,他一反传统 画家们津津乐道的对女性白皙胴体 或贵妇华服光泽的表现,好像在明 确告诉观众:别指望在我这里找到 什么诗情画意,我只画真实的现实。 库贝尔曾这样说过:“我死后, 人们应该这样评价我:那个人从未 参加过任何学派、任何教会、任何学 会、任何学院,尤其除自由制度外, 他从未从属于任何其他制度。” 著名的《奥尔南的葬礼》这幅 画,惹出不少争议。里面呈现了几十 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里一一找 到对应的市井、乡间之人。库尔贝把 这幅画带到巴黎参加年度画展,没 想到,评论板砖像塌方一样砸下来。 你想,在 1850 年,正是学院派大行其 道的时候,学院大师们眼里的巨型 画主题,应该是神话人物、英雄传 奇、宗教圣主,哪容得下把一群哭丧 着脸的乡下人和葬礼活动当作艺术 主题?这不是公开跟学院派较劲吗? 大胡子库尔贝不管这些。 他还画过许多劳动妇女的形 象,以《筛麦妇》最有名。这个容易跟 人挥拳头的大个子画家,显然具有 “低到尘埃里”的平民意识。1855 年, 巴黎举办世界名画展览,评审委员 会拒绝接受库尔贝的一幅画。于是 画家决定在世界名画展附近租一间 房子单独展出这件作品,并题名为 “现实主义展览馆”,同时发表“现实 主义宣言”,现实主义艺术流派因此 而得名。 超级英雄背后的“超级英雄” —读《漫威之父斯坦 · 李》 ■青青岛 《漫威之父斯坦 · 李》 作者:[美]鲍勃 · 巴彻勒 译者:吕颜婉倩、尚书等 出版时间: 2019年4月 《庆历四年秋》 作者:夏坚勇 出版时间: 2019年4月 《东方草木之美》 作者: [英]西莉亚 · 费希尔 译者:王瑜玲 出版时间: 2019 年 6 月 与植物一起到达的,还有东方文化 —读《东方草木之美》 晓林子悦 庆历新政下的人与人性 —读《庆历四年秋》 禾刀 “硬汉”库尔贝和他的画作 李贵平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不单有诗意 —读《唐宋八大家》 刘英团 《唐宋八大家》 作者:葛晓音 出版时间: 2018年5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Feb-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与植物一起到达的,还有东方文化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 · 马戛尔尼对近 代中国贴近现实的接触,瓦解了英国人 对中华帝国的尊崇。罗伯特·福钧从中国

■社址:成都市上南大街49号吉祥大厦4楼 ■邮编:610014 ■全年定价:260元 ■准予广告发布登记决定书:川广更字〔2018〕056号 ■广告、发行服务热线:(028)86167211 ■四川工人日报印刷厂印刷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责编 李维苇 编辑 原源 美编 郝雨笙 校检 谭雯琪4版 书 香

英国人热爱园艺,全世界无与比肩者。不过,他们种植的花草其实只有少数是英国本土植物,大部分来自他乡异域,东方草木尤得欢心。英国皇室曾经派遣很多植物猎人,四处搜集珍稀物种,希望建立一个“绿色”帝国。英国人还喜欢制作生物标本、绘制画作,或收藏花草图画。在摄影术发明之前,想要留下植物的美姿,只能依靠博物学家和画家的杰出技艺。

英国人对草木的痴迷,显于《东方草木之美》。作者西莉亚·费希尔拥有伦敦大学科陶德艺术学院博士学位。她深入研究15世纪绘画和手抄本中的花卉,以及关于植物和花园艺术的历史。《东方草木之美》讲述73种亚洲草木从东方到西方的迁移史,每文不过数百字,扼要讲解来源和传说,配大幅精美插图,这些插图主要选自大英图书馆馆藏的印度画、波斯细密画、浮世绘、中国水墨画等,飞红点翠,摇曳百态,在时光里散发清幽。

该书内封采用深绿底色,低调内敛,意蕴无穷。插图有些来源于15世纪至18世纪的古旧珍本,有些是18、19世纪的画集插画,出自不同国家、不同绘者之手,风格殊异却浑然一体。中国文人画里的梅兰竹菊往往清高,牡丹富贵,杨柳婀娜,水稻桑叶有农家乐趣。印度画里的水仙、

莲花,清净超然,禅机灵犀。浮世绘就入世得多,色彩浓艳,有及时行乐之意味。波斯的细密画,绝少只画草木,常有人物现身其间,用来记载事件。

每个民族都有草木传说。印度人把木棉和主神毗湿奴联系在一起;蜀葵原产于中国四川,然而它的法文名意为“海外的玫瑰”,英文名意为“从圣地而来的锦葵”,因为这种植物是十字军东征带回去的。蜀葵的身影还屡现细密画,有一幅描摹苏丹与老妪对话的图画,人物周身就环绕着蜀葵。

除了审美功能之外,植物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些在本书短文中都有记录。瓜果蔬菜、桑麻作物,与生活息息相关。番红花可用来制药,木蓝可提炼靛蓝,都很有用。萱草凉拌爽口,玫瑰精露解乏,挺令人享受的。人们渴盼植物赐予超自然的能量,延年益寿,多子多福,蔷薇、人参、石榴等,都被视作自然界的炼金术士,盛载人类的欲望。

草木还是文人钟情之物。陶渊明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莲出淤泥而不染,花开自见佛性;香蕉属于芭蕉属,于是引出了松尾芭蕉和日本俳句……植物伫立庭院,而廊檐、茅屋、“枯山水”,有

关造园之道,有关绘画之理,有关撰写之得,亦不时散落书页。以草木及庭园为背景的经典文学,如《红楼梦》《游园惊梦》

《枕草子》《源氏物语》等,凝聚东方的精神内核,逐渐化作文化传播的因子。

欧洲人从前热烈向往东方,在15世纪之后渐次展开的全球化历程里,他们对东方的向往起初就寄托于这些植物,它们是东方魅惑的象征。马可波罗形容的神州景象,极具吸引力。来自华夏的植物与艺术创作,占据了本书的大多数,在时间上站在了起始点。欧洲不断掀起富丽堂皇的“中国风”,在想象与误解里建构东方的形象。但是,在 19 世纪中叶之后,历史颠覆,认识洗盘。马戛尔尼对近代中国贴近现实的接触,瓦解了英国人对中华帝国的尊崇。罗伯特·福钧从中国偷取茶树的行径,在英国人看来是一种有为之举,咱中国人却不能不感到痛惜。19世纪中晚期,欧洲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逐渐让位于日本文化,在此之后,唱主角的是东瀛美学与艺术品,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了另一种东方优雅气度。

历史的风声,来来去去,唯留草木芬芳。在静谧的树荫、带露的花丛里,坐在中式凉亭的围栏边品一杯清茶,于英国人而言,依然是再美好不过的生活。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作为千古名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早就为许多国人所熟记,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更成为千百年来士人的精神坐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坚勇继推出《大运河传》和《绍兴十二年》后,此番以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为时间切片,以庆历新政为时代背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日常性展示和细节描画,“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现场,追逐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官场、人情、政治、权力,波诡云谲”。

庆历四年当然不只诞生了一篇《岳阳楼记》。从时间上看,这一年,“自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已经八十四年,而距靖康之难北宋覆亡还有八十三年,也就是说,在北宋王朝的历史上,这一年恰好处在中点上”。这一年,困扰宋仁宗十多年的西夏与北辽的“边患”终得缓解。不过,曾经风生水起的庆历新政因为“外忧”暂时的消除而丧失了动力,改革派被悉数贬出京城。改革的失败,反倒激发士人们在文字中寻找抒发雄心壮志的灵感,居然“成就了中国散文史上一座小小的高峰,一批因参与支持新政而被贬黜的文人士大夫虽然星散四方,却以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而星光灿烂”。

夏坚勇坦言,他写作本书是“有一点野心的,那就是力图让散文这种文体的疆界有所拓展。拓展的一头侵入小说,这是就技法而言;另一头侵入学术,这是就史识而言”。正是这种对文学和史学恰到好处的拿捏,使得本书情节逻辑衔接紧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精彩文字的背后,人性之复杂令人惊叹。

夏坚勇以庆历四年秋季底层官僚苏舜钦等人的一次寻常聚会为切入点,又以这拨人在官场的“灰飞烟灭”为结局。

要说,在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这起事件根本拎不上台面。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引子,不仅回答了庆历新政的失败“宿命”,同时也让人性的阴暗昭然若揭。

相较于历代帝王的喜怒无常,宋仁宗算得上是“宅心仁厚”。他谨遵宋太祖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留下不少善待朝臣乃至侍从的佳话。宋仁宗的自律意识在历史帝王中极为突出,头脑始终保持清醒。当梳头太监劝皇帝拒绝谏官的忠言时,虽为亲信,但宋仁宗仍将其驱逐出宫。虽贵为天子,他却是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皇帝,当他听说一枚蛤蜊千钱,“就不肯再吃了”。有次“半夜批阅奏章,饿了,想吃羊肉。但又怕开了这个头,御膳房从此便成为惯例,每夜都要杀羊,只好忍住”。这些细节,如小说笔触丰富细腻,人物个性形象更加鲜活,历史恍若眼前。

宋仁宗之所以重用改革派,是为解决“冗官冗吏局面日趋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西夏与北辽的“边患”压力下,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遭遇花钱如流水的军事开支,早就不堪重负。改革就是少养人,少养人必然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为此,历史上的改革无一例外均付出沉重的代价。正因如此,“外患”一旦消除,在一心求安求稳的宋仁宗看来,与其冒险改革,不如退而求安。

“据王夫之所论,在仁宗亲政的三十年中,两府大臣换了四十余人,都是屡进屡退”,这从侧面也折射出宋仁宗的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变化无常。在位期间他还六次改元,亦见其“鸵鸟”思维。他的软弱性格短板变相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放权”,从而为社会工商业发展还有文化艺术的兴旺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人说,庆历新政为25年后的王安石变法埋下了

伏笔,但也需注意,这也意味着宋朝错失了一次改革机遇。

在本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代文豪欧阳修的连襟、诗才造诣同样不浅的王拱辰,“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倾范仲淹”,结果“为公议所薄”,在历史上落得千古骂名。不过,王拱辰并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样一坏透顶。史书载他曾“数论事,颇强直”。王拱辰对新政极尽攻讦之能事,并不代表他对新政深恶痛绝,事实上,“就新政而言,王拱辰其实并不反对,但他现在反感搞新政的那一拨人,那一拨人因新政而风头大劲,挤占了自己上升的通道”。说白了,不是新政不好,而是胸中熊熊燃烧的妒火使然。

忌妒,总是官场的大忌。其实,改革派与保守派并不是后世所想象的那样有着“泾渭分明的分野”。在夏坚勇看来,这两个看似针尖对麦芒的官僚群体“之间的矛盾,有一部分源于人与人之间心理、性格、官场利益的摩擦”。

封建官场就像是人性的考场。士人在这里施展宏图抱负,自私自利者则努力钻营,甚至极尽构陷之能事。不过,人无圣贤,许多时候,人性也并非非白即黑的二元色彩,更多时候表现出像王拱辰这样的复杂性。当所有人的人性在官场同场“竞技”时,那些原本被深深隐藏的人性基因,极可能因为外在利益被激活。这些被激活的人性基因究竟是表现出为人称道的士人精神,还是在妒火中滑向居心叵测的人性深渊,既取决于个人的内在修养,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开的外在约束机制。

庆历新政的核心之一便是期望在后一方面发力,问题是,遇到了只求苟安的宋仁宗。

“盖文章之变,至八家齐出而极盛。”(清·刘开云《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无论是明道、论政还是艺术风格,“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不代表着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在《唐宋八大家》中,作者葛晓音不但对唐宋文风改革的精神追求作了深入观察,还对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大家的儒家传统政治观和文学观进行了全面梳理,特别是从儒道内涵的演变出发,提出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

“文以载道”,既喻指“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又突出了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在《唐宋八大家》中,葛晓音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古文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的社会历史价值。她认为,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皆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践行者的典型代表。尽管他们或不属于同一个政治集团,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一是倡导“有用之言”,强调行文“必须适用于当前时务”;二是“文以贯道”,“道”即“圣人之道”“尧舜之道”,这是文章之本,文章之思想内涵之核心所在。

“古文运动”不仅是文体的革命,更是文章内容的变革,摆脱骈俪体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韩愈认为文章的内在精神是由作者的人格精神、内在品性所决定的,也就是文格与人格要达到高度的统一。须用“经世致用”之文章关

心时政,实施教化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政论、史论和文论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政治改革紧密配合,以文参政,以政入文,其《五代史伶官传序》被誉为

“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唐宋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关照

社会现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原毁》《朋党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针对中唐士大夫相互攻伐、道德不修的积俗,韩愈在《原毁》中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在责己和待人上的不同态度作为对比。行文严肃而恳切,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唐宋八大家”在文坛政坛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中外学者的普遍认可。欧阳修尤擅把政治主张融于文学之中,他的

《朋党论》即针对传统“君子朋而不党”反复论证,从根本上揭示了“朋党”的实质。

无论作为政治家还是文学家,“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守护着读书人高洁的人文情操,并张扬着传统古典文学的清风俊骨。

“夫立言之士,自成一家为难,其得称为大家,抑尤难也。是故巧言丽辞以为工者,非大家也;钩章棘句以为奥者,非大家也;取青妃白,骈四俪六以为华者,非大家也;繁称远引,搜奇抉怪以为博者,非大家也。”正如清代著名选家张伯行先生在

《唐宋八大家文钞·原序》中所言,大家之文,其气昌明而伟俊,其意精深而条达,其法严谨而变化无方,其词简质而皆有原本。透过《唐宋八大家》,我们可对唐宋古典散文的言路和气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有时候,放手一搏,是对自己的最大“拯救”。

漫威之父斯坦·李假如没有那次破釜沉舟,也许他永远都是漫画界的一个小写手、小画师,一生籍籍无名,连同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才思也将永远湮没于不懂行的老板各种无趣的指令之中。

《漫威之父斯坦·李》的开篇序言,便记录了决定其命运的一刻。被平庸而又急功近利的老板折磨得焦虑不堪的斯坦·李,在妻子的支持下,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一本自己真正想做的书,用妻子的话说:“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被开除,正好你也不想干了,不是吗?”

斯坦·李的这放手一搏,搏出了神奇先生里德、隐形女侠苏珊等“神奇四侠”,也挽救了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流行文化。

斯坦·李的一生就如同他笔下的那些超级英雄一般,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本是生活在美国穷街陋巷中的穷小子,高中毕业便进了远房亲戚的公司,边打杂边学艺,迅速成长为一名少年编辑,并成了“漫威”的主力。19岁时,斯坦·李应征入伍,在部队中大展身手,帮助部队制作简明易懂、生动有趣的漫画版培训手册、影片剧本、海报、宣传手册等。从军生涯,不仅为其后续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令他的创造才能迅速增长。从军生涯让斯坦·李回归漫画世界后,更加如鱼得水。

别以为天才就没有烦恼,斯坦·李虽不会为创作不出作品发愁,但他要面对的是漫画市场本身的生命周期,还要绞

尽脑汁应付他的那位不懂市场也不懂艺术,只懂金钱的老板。

他是老板的摇钱树,也是挡箭牌,每遇经济寒冬,老板就会溜之大吉,留下世上最艰难的任务——裁员,让斯坦·李独自完成。经济一旦复苏,老板就会不顾斯坦·李的创作计划,要求其创作市场热点内容,做个千年不变的“市场跟风老二”。而在经济利益面前,老板开给斯坦·李的永远是空头支票,他算准了斯坦·李不会开口为自己争取利益,太看重这份工作,让斯坦·李大半生都拿着远远低于实际贡献价值的工资,做一个名声大但收入低的“流量明星”。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同斯坦·李这样的漫画作家,都被主流作家视为不入流的创作人,只能哄骗小孩子和低智商的成年人。美国的漫画市场也曾一度遭遇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行业并购风潮的涌起,同样淹没了斯坦·李供职的公司,那位只爱财的老板在抽身撤退时,并没有帮助斯坦·李争取到一把“金色降落伞”,而是任其在新任老板的麾下自生自灭。

就是在这样的波折动荡中,斯坦·李以过人的才华、旺盛的创作力,乐观、幽默的领导风格,以及知人善用的识人本领,一次次带领“漫威”渡过危机,并且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成为美国漫画行业的领导者。

蜘蛛侠是斯坦·李创造的另一个深入人心的漫画人物,与老对手DC公司推出的超人、蝙蝠侠不同,这位蜘蛛侠是一个自称“胆小少年”的孩子。在未获得超

能力前,他因身体孱弱,常常是在校园里被凌霸的对象。拥有超能力,并不等于就是超级英雄,英雄要有成长的历程。这个缺乏勇气、缺乏自信的少年,曾因一夜成名而迷醉,却未在现实中对不平事出手相助,是叔叔的非正常死亡,让他终于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一位真正的蜘蛛侠才自此诞生。

蜘蛛侠这个平凡小孩的人物设定,拉近了读者与异能英雄的距离。世上的聚光灯通常只对准那些超凡脱俗的人物,但和你我一样平凡、有着各种生活伤痛的小人物,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充满波折、痛苦的成长历程,更是令我们感同身受。斯坦·李作品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那些大胆的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更在于他令平凡之人的英雄梦有了着落,他令受困于现实的人们看到光。

在这样的故事中,深深地折射出斯坦·李自身的投影。他也曾是那个校园中被欺负的少年,也曾活在自卑之中。“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随着超级英雄的故事走向全球,斯坦·李也如中国的一代

“武侠宗师”金庸先生般成就了几代人的英雄梦。

今天,斯坦·李这位超级英雄背后的英雄,已然去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但人们对这位老顽童的敬仰、追忆,对超级英雄的热爱却没有止息。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肉体凡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心中对超级英雄的期待,他们是我们理想中的自己,代表着我们对超越平凡、打破现实不公的期许。

在世界美术画廊上,法国画坛闪现出极为夺目的光芒,跻身一流的大师比比皆是。这里要讲的居斯塔夫·库尔贝就是其中一位现实主义油画大师。他也是那个年代最有名的文艺“硬汉”。

库尔贝当时的名望,不及他的一些同胞显赫,如稍早的安格尔,同时代的米勒,稍后的马奈、塞尚,以及更往后的毕加索等。然而,库尔贝是西方绘画史链条上无法取代的一环,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有评论家说:“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

库尔贝为人我行我素,画风大胆犀利,选材特立独行,无论是在当世还是后世,都让人有些瞠目结舌。

硬汉“自画控”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他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很多关于库尔贝的评述,都赋予了他这样的形象标签。

这位生于 1819 年的画家,性格傲娇自恋,说话直来直去,经常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这从他的自画像中就可以看出。

欧洲艺术史上,许多名家都画过自己。库尔贝也一样,但他的自画像主要是在表达一种“较劲”,跟他那个时代较劲。

库尔贝 1840 年画了一幅《扬起手臂的自画像》,像极了今天的自拍族:右手高举,眼光顺着手臂向上看,表情微笑,似乎在说:看,咱是个酷哥吧?那时库尔贝刚刚20岁出头,眼神犀利,头发毛毛糙糙的,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舍我其谁的样子。

库尔贝最著名的一幅自画像是《绝望的男人》。画中他双眼圆瞪,好像很惊恐的样子,两只青筋暴凸的手挠着浓密的头发。但这不是真正的恐惧,而是高度的自信和亢奋。

创作于1855年的《库尔贝先生,您好》,画的是库尔贝自己背着画具徒步走到乡村,他的朋友尊敬地向他打招呼。这幅画,在巴黎学院派看来,显得十分幼稚,认为他的布局根本不优美,没有流畅的线条,也没有动人的色彩。在“体面的”艺术家及其捧场者的眼光中,一个画家把自己画成不穿外衣的流浪汉模样,成何体统?

还有一幅《带黑狗的自画像》也“不成体统”:头戴圆帽的画家45度侧脸上扬,傲娇气息扑面而来,让很多人看了不舒服。还有一幅素描自画像上,他嘴衔烟斗,眼睛斜视,似乎在公开表示对学院派画家的不屑。

库尔贝跟学院派当然不是同路人,他学美术基本上是走的野路子,没有接受过完整的艺术教育,而是凭天赋和对绘画的热爱自学成才,一飞冲天。

关注底层的现实主义画家

1849 年到 1856 年间,库尔贝的一些最重要的作品问世了。

油画《采石工人》,像是故意要刺激学院派似的,表现的是衣衫褴褛的普通人。库尔贝后来自述此画的创作起因:一天他路过某筑路工地,正在用简陋工具敲打岩石的工人引起了画家的注意,于是他邀请工人们第二天到他的画室来充当模特。

《采石工人》里,库尔贝以真人大小画出一老一少,那位只有十三四岁的童工衣衫褴褛,上衣后背已破得露肉,裤子勉强用一根带子提起。他吃力地抬起满满一筐石子。那位老者的上衣、帽子、鞋子也已经磨旧,他正用瘦骨嶙峋的双手熟练地挥动铁镐,但显然已没有了年轻时的力气。

有评论家认为《采石工人》太下里巴人,毫无美感可言。但库尔贝创作这幅作品的着眼点,就是反映社会现实。从技术角度看,他一反传统画家们津津乐道的对女性白皙胴体或贵妇华服光泽的表现,好像在明确告诉观众:别指望在我这里找到什么诗情画意,我只画真实的现实。

库贝尔曾这样说过:“我死后,人们应该这样评价我:那个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学派、任何教会、任何学会、任何学院,尤其除自由制度外,他从未从属于任何其他制度。”

著名的《奥尔南的葬礼》这幅画,惹出不少争议。里面呈现了几十个人物,都能在现实生活里一一找到对应的市井、乡间之人。库尔贝把这幅画带到巴黎参加年度画展,没想到,评论板砖像塌方一样砸下来。你想,在1850年,正是学院派大行其道的时候,学院大师们眼里的巨型画主题,应该是神话人物、英雄传奇、宗教圣主,哪容得下把一群哭丧着脸的乡下人和葬礼活动当作艺术主题?这不是公开跟学院派较劲吗?

大胡子库尔贝不管这些。他还画过许多劳动妇女的形

象,以《筛麦妇》最有名。这个容易跟人挥拳头的大个子画家,显然具有

“低到尘埃里”的平民意识。1855年,巴黎举办世界名画展览,评审委员会拒绝接受库尔贝的一幅画。于是画家决定在世界名画展附近租一间房子单独展出这件作品,并题名为

“现实主义展览馆”,同时发表“现实主义宣言”,现实主义艺术流派因此而得名。

超级英雄背后的“超级英雄”——读《漫威之父斯坦·李》 ■青青岛

《漫威之父斯坦·李》作者:[美]鲍勃·巴彻勒译者:吕颜婉倩、尚书等出版时间:2019年4月

《庆历四年秋》作者:夏坚勇出版时间:2019年4月

《东方草木之美》作者:[英]西莉亚·费希尔译者:王瑜玲出版时间: 2019年6月

与植物一起到达的,还有东方文化——读《东方草木之美》 ■晓林子悦

庆历新政下的人与人性——读《庆历四年秋》 ■禾 刀

“硬汉”库尔贝和他的画作■李贵平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不单有诗意——读《唐宋八大家》 ■刘英团

《唐宋八大家》作者:葛晓音出版时间: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