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救護中的相關倫理 - twna.org.t€¦ ·...

31
災難救護中的相關倫理 (人權與尊嚴) 104.7.3 江國誠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Sep-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災難救護中的相關倫理 (人權與尊嚴)

    104.7.3

    江國誠

  • 講師簡介

    • 慈濟護專第四屆(8209~8706)

    • 服兵役(87011~8908)

    • 花蓮慈院-公費履約(8910~迄今)

    • 慈濟技術學院進修部-夜二技(9309~9606)

    • 慈大護研所碩士班-在職進修中(10309~??)

  • 臨床經驗

    • 精神科精神科臨床護理人員(8910~9304) • 急診交叉訓練(9101~9103) • 精神科副護理長(9304~9806) • 台大精神官能症病房見習(9309) • 在職進修二技(9309~9606) 實習:SICU*六週;衛生所*六週 • 精神科護理長(9806~迄今) • 四川賑災 醫療團第二~三梯(97/5/20~6/2)

    • 精神科護理臨床年資~15年

  • 大綱

    • 災難護理定義

    • 災難應變的知能

    • 與災難相關的倫理議題

    • 與災難有關的心靈處遇原則

    • 經驗分享~川震

  • 災難護理

    日本護理學會(JNA):有系統與彈性運用災難相關知識和技巧,與其他專業領域合作,以促進和減少災害所帶來的健康危害和生命損傷的活動(Japanese Nursing Association, 1998)。

  • 災難應變的知能

  • 面對災難的基本態度

    • 因時、因地制宜

    • 文化敏感度 – 風俗

    – 民情

    – 信仰

    • 了解自己的任務與限制 – 彌賽亞情節

    • 面對衝擊的自我調適 – 替代性創傷

    (李春蘭、蔣立琦,2010)

  • 系統性規劃災難護理照護措施

    數次災難後的災民或救援者的研究,皆 注 意 創 傷 後 症 候 群( PTSD )的 發 生 , 川 震 後 預 估 高

    達 50.2% ( Hu et al., 2010 )。

  • 與災難相關之倫理議題

    • 醫療資源分配

    • 媒體、隱私

  • 醫療資源分配原則

    • 無論輕重緩急,先到的先治療。

    – OPD

    • 以病患最佳的預後來考量。

    –有限醫療資源時

    –災難

    –大量傷患

    • 以病患的社會價值考量

    –當醫師也成了病人?

    (石富元,2002)

  • 媒體、隱私

    • 「痛苦商品化」-- Susan D. Moeller(1999)。

    –災難新聞中的記者普遍缺少同情心。

    –收視率的商業利益。

    • 「同情心疲乏」(compassion fatigue)

    –不希望被競爭打垮。

    –最感興趣是『死亡率』

    (林照真,2009)

  • 心靈處遇原則

  • 災傷時刻—受創後心理復健的倫理面向思議

    • 進行災傷心理復健和護理照顧,不要將人「個案化」,而是要將個案「人文化」,對於即使受苦者案例,需以人文關懷優先,而非僅著眼於症狀的消除。

    • 5T – 眼淚( Tear )鼓勵渲洩

    – 時間( Time )沒有所謂應該復原的時間點

    – 說話( Talk )積極傾聽

    – 轉化( Transformation )痛苦有必要存在?

    – 創傷( Trauma )PTSD、價值觀 (林耀盛,2010)

  • 接生婆

  • 守護仁者心

  • 以病為師的保護

  • 川震經驗分享

  • 準備自己 從疑惑到堅定

    • 主管、同事: 章主任、林喬祥主任、沈芳吉督導、張幸齡護理長、王祥章醫師、李浩銘醫師、李美瑩醫師、莊淑美護理師、徐淑華護理長、單位同仁… 『放心吧!我們會照顧好你老婆』『照顧好自己』『記得吃飯睡覺』『學長,放心吧!我們會把護品組撐起來』『地震時要趕快跑!小心堰塞湖!發電廠!』 • 家人:對的事情做就對了。 弟弟-送行『你不是一個人』 姊姊-出國細節叮嚀

  • 收集資料

    • Google 『四川地震』

    • 了解災民的遭遇:

    失去同學的小朋友、失去小孩的父母

    • Google 『921地震』

    • 借助前輩的經驗

    • 參考921地震災後心靈輔導相關資料

    • 規劃與災民的第一次接觸方式

  • 宗教與護理

    • 中陰身 • 地藏菩薩本願經 •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 今生做的事

    • 藉由宗教了解死亡的境界 • 悲傷是正常、自然的反應 • 哭泣不必壓抑 • 倖存者的心理~罪惡感 • 傾聽>勸說

  • 行前叮嚀

    • 災區衛生

    • 志工飲食(災區食物?)

    • 行前服藥-奎寧(Quinine)

    • 制服與團體行動

    • 學習手心向下

    • 見苦知福

    • 示苦菩薩

  • 在賑災行列中的反思

    • 師兄師姐顯神通 身心膚慰不必練習 • 證嚴法師靜思語:『人生若能被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爲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 反思:我們常認為病人需要,卻不容易讓病人感覺自己被需要;我們付出很容易,但要讓病人願意付出,才是功夫。

    • 2004年的南亞海嘯,王祥章醫師從災區回來,我好奇地問他語言不通要怎麼會談?他說膚慰有時比說話更重要。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在災區停留了兩週,最常做的就是陪伴與傾聽。醫療站的慈濟歌聲,動人的旋律帶走了多數倖存者的哀傷;慈濟的師兄姊們招募災民當志工,讓他們從手心向上轉為手心向下,能讓自己感覺被需要,就是最佳的療癒。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1. 診斷

    2. 替代性創傷

  • PTSD

    • 面臨嚴重的死傷威脅..

    • 經驗到強烈的害怕或無助後..

    • 常有以下幾類反應:

    –「驚」驗重現

    –「逃」避或麻木

    –「神」經過敏 (焦慮或過度警覺)

    –「靈」異事件

    (黃龍杰,2011)

  • 對災難的壓力反應是?

    • 非常狀況下的正常反應

    • 無人可以無動於衷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黃龍杰編譯)

  • 替代性創傷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 助人者因為自覺或不自覺地高度同理案主或受難者的創傷經驗,而使其內在經驗產生負面轉變的歷程。

    (王浩威,2009)

  • 彌賽亞情結 (MESSIANIC COMPLEX)

  • • 彌賽亞情節(Messiah Complex),出自韓德爾的歌劇,本來是用來讚頌耶穌基督救苦愛人的事蹟,用以彰顯「犧牲」和「救贖」的美德,以自己的鮮血消除世人的罪。

    •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參考資料

    • Tabor, P. D. (2011)。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concept analysis。J Forensic Nurs, 7(4),頁 203-208。 doi: 10.1111/j.1939-3938.2011.01115.x

    • 石富元 (2002)。 災難醫療的倫理[Ethical Consideration in Disaster Medical Response]。臺灣醫學, 6(3),頁 397-403。

    • 李春蘭、蔣立琦 (2010)。 災難應變-護理人員應有的知能[Disaster Response: Essential Competence for Nurses]。護理雜誌, 57(3),頁 5-10。 doi: 10.6224/jn.57.3.5

    • 林照真 (2009)。 電視媒體與災難管理-災難新聞的倫理困境[Television News Coverage and Disaster Management-The Ethical Difficulties of Disaster Journalism]。廣播與電視(31),頁 55-79。

    • 林耀盛 (2010)。 災傷時刻-受創後心理復健的倫理面向思議[Calamitous Moments: Rethinking the Ethics of Post Disaster Psychological Reconstruction Programs]。護理雜誌, 57(6),頁 24-30。 doi: 10.6224/jn.57.6.24

    • 黃龍杰 (2011)。 安心服務方案-安心服務~用心理學收驚。台電同心園地雙月刊, 132,頁 37-39。

  • THANKS FOR YOUR ATT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