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電腦繪畫介紹 鄔幸兒老師...

1
法句經電腦繪畫介紹 鄔幸兒老師 整體而言,以《法句經》故事為題材的作品,故事情節表象清晰,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其表情盡顯人物複雜的心理,其裝束具印度風貌 ,其膚色具漢族風情,整體均具有中印視覺元素的生命力。而圖象色彩鮮明且多樣化,構圖富有美感,頗具時間與空間感,彷彿引領觀 畫者穿越時空,進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世界裡。佛陀的容貌和造形的尤為祥和、慈悲,洋溢一片和諧寧靜的氣氛,也顯露出智者的 覺正行儀。 令人驚嘆的是這一批畫作是由一群中三同學以電腦繒製而成的。筆者首次進入寶覺中學見到這些圖畫,曾心裡暗自忖測,這些如此專業 的藝術品是否由學生創作的呢。後來驚悉這些「藝術品」原來均出自學生之手!有此專業水平實已令人稱奇,而畫作之多更甚為驚人, 令人撫手稱嘆──原來香港還有如此大量的學生能以藝術用心地演繹出具深度意義的佛教故事。 (1)以2006-2007三慈劉貝珊的作品《The Necklace of Fingers》(手指頭項鍊) 為例,佛陀對殺人 狂魔不捨不棄的悲憫之情,透過創作者的心思,以色彩、線條與空間構成鮮明的「誠心悔改」與「悲 憫蒼生情」。 (2)作品描繒得如此生動,均令人感到極之好奇,催速讀畫者探索作品蘊藏的訊息。以2006-2007 3A 學生Eunice LEUNG的作品《The Power of Loving-kindness》(慈悲的力量)為例,讀畫者將不解畫作 跟題目有何關係,此時若讀畫者閱讀解題故事,便明白原來畫象正描述一名女僕因嫉妒女主人而向主 人淋滾油,由於主人內心充滿慈悲,「滾油」條成「冷水」──作品中那碧藍色的「冷水」正是慈悲 力量的象徵。 (3)又以2006-2007三慈羅浩全的作品《The Cloth Baby》(布娃娃) 為例,讀畫者或問:佛陀有女朋 友嗎?他「搞大」人家的肚嗎?若讀畫者閱讀解題故事,便會明白這位女子是外道教徒,因被人慫恿 羞辱佛陀而誣告佛陀──作品中的佛陀,遭人誣告,仍安然處之,從容自在,默然坐之,面上還掛著 「微笑」──「微笑」正是自信的象徵。 (4)再以2006-2007 3A學生 LAM Man-in 的作品《Not Even For Free》(即使免費也不要) 為例,讀 畫者或問:躺在地上的女人幹啥?若讀畫者閱讀解題故事,便會明白這位女子是一具正在腐瀾的死屍 ,生前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色妓女,有很多人為了與她共度一夜良宵,毫不猶豫地放棄所有的財富。 佛陀就地取材,向所有在場的人宣佈:要拍賣妓女,願意花一千塊黃金的人可以和她在床上共度一宵 。在場的人,沒有人要付這個價,更沒有人要出一點點價。最後,即使是免費也沒人要。美女的屍首 ,象徵「無常」的真理──可見作畫者曾用心嘴嚼這則《法句經》故事的底蘊,以佛陀為首的眾比丘 圍觀女死屍,喻「眾生應經常觀察無常之理」。能夠正確認識「無常」、瞭解「無常」、接受「無常 」,人將活得快樂。如此發人深省的畫作,正是讓人獲得真正快樂的泉源哩!看到這些「藝術品」掛 到校園內的支柱上,讓人不其然想道:這些「藝術品」,不就是人類精神昇華的支柱嗎?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法句經電腦繪畫介紹 鄔幸兒老師 整體而言,以《法句經》故事為題材的作品,故事 …file.pokok.edu.hk/~buddhist/comment tara.pdf · 整體而言,以《法句經》故事為題材的作品,故事情節表象清晰,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其表情盡顯人物複雜的心理,其裝束具印度風貌

法句經電腦繪畫介紹

鄔幸兒老師

整體而言,以《法句經》故事為題材的作品,故事情節表象清晰,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其表情盡顯人物複雜的心理,其裝束具印度風貌

,其膚色具漢族風情,整體均具有中印視覺元素的生命力。而圖象色彩鮮明且多樣化,構圖富有美感,頗具時間與空間感,彷彿引領觀

畫者穿越時空,進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世界裡。佛陀的容貌和造形的尤為祥和、慈悲,洋溢一片和諧寧靜的氣氛,也顯露出智者的

覺正行儀。

令人驚嘆的是這一批畫作是由一群中三同學以電腦繒製而成的。筆者首次進入寶覺中學見到這些圖畫,曾心裡暗自忖測,這些如此專業

的藝術品是否由學生創作的呢。後來驚悉這些「藝術品」原來均出自學生之手!有此專業水平實已令人稱奇,而畫作之多更甚為驚人,

令人撫手稱嘆──原來香港還有如此大量的學生能以藝術用心地演繹出具深度意義的佛教故事。

(1)以2006-2007三慈劉貝珊的作品《The Necklace of Fingers》(手指頭項鍊) 為例,佛陀對殺人

狂魔不捨不棄的悲憫之情,透過創作者的心思,以色彩、線條與空間構成鮮明的「誠心悔改」與「悲

憫蒼生情」。

(2)作品描繒得如此生動,均令人感到極之好奇,催速讀畫者探索作品蘊藏的訊息。以2006-2007 3A

學生Eunice LEUNG的作品《The Power of Loving-kindness》(慈悲的力量)為例,讀畫者將不解畫作

跟題目有何關係,此時若讀畫者閱讀解題故事,便明白原來畫象正描述一名女僕因嫉妒女主人而向主

人淋滾油,由於主人內心充滿慈悲,「滾油」條成「冷水」──作品中那碧藍色的「冷水」正是慈悲

力量的象徵。

(3)又以2006-2007三慈羅浩全的作品《The Cloth Baby》(布娃娃) 為例,讀畫者或問:佛陀有女朋

友嗎?他「搞大」人家的肚嗎?若讀畫者閱讀解題故事,便會明白這位女子是外道教徒,因被人慫恿

羞辱佛陀而誣告佛陀──作品中的佛陀,遭人誣告,仍安然處之,從容自在,默然坐之,面上還掛著

「微笑」──「微笑」正是自信的象徵。

(4)再以2006-2007 3A學生 LAM Man-in 的作品《Not Even For Free》(即使免費也不要) 為例,讀

畫者或問:躺在地上的女人幹啥?若讀畫者閱讀解題故事,便會明白這位女子是一具正在腐瀾的死屍

,生前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色妓女,有很多人為了與她共度一夜良宵,毫不猶豫地放棄所有的財富。

佛陀就地取材,向所有在場的人宣佈:要拍賣妓女,願意花一千塊黃金的人可以和她在床上共度一宵

。在場的人,沒有人要付這個價,更沒有人要出一點點價。最後,即使是免費也沒人要。美女的屍首

,象徵「無常」的真理──可見作畫者曾用心嘴嚼這則《法句經》故事的底蘊,以佛陀為首的眾比丘

圍觀女死屍,喻「眾生應經常觀察無常之理」。能夠正確認識「無常」、瞭解「無常」、接受「無常

」,人將活得快樂。如此發人深省的畫作,正是讓人獲得真正快樂的泉源哩!看到這些「藝術品」掛

到校園內的支柱上,讓人不其然想道:這些「藝術品」,不就是人類精神昇華的支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