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9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52 395 97 . 4 . 16 前言 男女兩性經由婚姻關係共同組織家庭,這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種社 會制度。據觀察,在社會變遷過程中,家庭結構與功能已有所轉變,根據民 95年的統計: 「台灣地區已婚婦女生育率1.18%,比OECD平均生育率還低,名列世界 最低國家之一。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升高到14%所需的年數,日本為23年, 英國為45年,台灣僅26年,台灣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離婚率名列亞洲第二。 新移民家庭的新生兒,已經占總體的七分之一。」 (行政院主計處,2006這些家庭現況皆使人們意識到家庭變遷的足跡。同時,「不婚、不生、 不立」是台灣家庭的「新三不」,剖析當前家庭趨勢中出現「不婚源於質疑『已婚者』傳統角色;不生是起於『子女價值』的改變;不 是肇於『家庭資源』的依賴」現象。可說是現代社會中,教育普及、 經濟獨立等新增個人資源與傳統社會規範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若要 瞭解當代人口與家庭的本質與面貌,不能只觀察眼前的家庭狀況,必須從整 體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的角度出發,分析婚姻家庭制度與其他社會制度互 動的過程中,家庭如何被影響及具有何種影響力,方能透析現代社會中的家 庭,以建制周延的家庭政策。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第四章第三節 / 葉至誠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2 395

空 大 學 訊 97 . 4 . 16

前言

男女兩性經由婚姻關係共同組織家庭,這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一種社

會制度。據觀察,在社會變遷過程中,家庭結構與功能已有所轉變,根據民

國95年的統計:

「台灣地區已婚婦女生育率1.18%,比OECD平均生育率還低,名列世界

最低國家之一。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7%升高到14%所需的年數,日本為23年,

英國為45年,台灣僅26年,台灣已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離婚率名列亞洲第二。

新移民家庭的新生兒,已經占總體的七分之一。」

(行政院主計處,2006)

這些家庭現況皆使人們意識到家庭變遷的足跡。同時,「不婚、不生、

不立」是台灣家庭的「新三不」,剖析當前家庭趨勢中出現「不婚—是

源於質疑『已婚者』傳統角色;不生—是起於『子女價值』的改變;不

立—是肇於『家庭資源』的依賴」現象。可說是現代社會中,教育普及、

經濟獨立等新增個人資源與傳統社會規範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若要

瞭解當代人口與家庭的本質與面貌,不能只觀察眼前的家庭狀況,必須從整

體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的角度出發,分析婚姻家庭制度與其他社會制度互

動的過程中,家庭如何被影響及具有何種影響力,方能透析現代社會中的家

庭,以建制周延的家庭政策。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第四章第三節

/ 葉至誠

Page 2: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53

壹、現代社會的婚姻家庭

人類婚姻與家庭制度歷經工業化影響,呈現核心化的現象,產生功能上

的變化,許多家庭問題也隨之發生,例如老人安養或幼兒托育的工作都已逐

漸成為現代家庭沉重的負擔。隨著資訊化社會的來臨,婚姻與家庭的型態、

功能,或其可能出現的問題將更多元化,人們對於婚姻及家人關係所抱持的

價值觀也將不同於傳統社會。婚姻是家庭的基礎,現代家庭問題的產生不少

源自於婚姻問題,而婚姻的成功與否又與擇偶行為有密切的關係。擇偶是一

種社會互動行為,個人的選擇必然與其所處的社會脈絡具有密切的關係;因

此,我們若要瞭解擇偶行為的本質與現象,不能只觀察眼前與個別的狀況,

必須從整體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的角度出發。

一、擇偶方式

人們擇偶的行為受到民俗、民德與法律等規範的約束。配偶選擇的主

要方式有兩種:「自由選擇」或「婚姻安排」。「婚姻安排」的方式主要源

於傳統社會,之所以盛行是因為農業社會以家庭為經濟生產單位,家族的影

響力很大,透過婚姻制度,家族之間交換彼此的社會資源,進而擴大社會關

係,整體社會則藉由家庭之間的婚姻連結進行社會整合。因此,家庭一直被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的男女之事。自社會學的知識建構以來即有「社會靜學」、「社會動學」的

觀點。其中家庭是社會靜學方面最基本的單位,是聯繫個人和社會不可缺少

的中介;社會起源於人的社會本能,而社會本能和個人本能可以在家庭中相

互調節和配合。認為家庭功能不彰則真正的秩序也無法建立,家庭制度即為

社會靜學所探究的主要主題,足見家庭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隨著工業化

與都市化發展,大多數的年輕人必須離開原生家庭,獨立在工作地區謀生,

來自親屬團體的約束力或影響力因而逐漸減弱;同時,透過就業關係,異性

之間的互動機會大為增加,使得當事人在選擇婚姻伴侶時,擁有的自由度較

以往為高。過去盛行的「擴大家庭」逐漸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

庭」所取代。核心家庭的主軸是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人們仰賴從中獲得情

感的支持,因此十分重視伴侶之間的情感契合,婚姻的結合講究自由的選擇

與戀愛的基礎。社會學研究者伊慶春根據社會調查研究,分析國內民眾的擇

Page 3: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4 395

空 大 學 訊 97 . 4 . 16

偶行為,發現從民國40年代到80年代,由父母主導的婚姻由五成降至二成,

大多數的現代夫妻都以自由選擇的方式完成婚配。隨著家庭結構趨向核心

化,家人關係趨向平權化,婚姻伴侶的選擇強調個人需求遠勝於家族利益,

自由選擇也就成為現代社會擇偶的主要方式。

二、現代家庭

傳統社會裡,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講究家族間是否門當戶對,因

此社會地位與家庭背景的考量相當重要。相對地,現代社會重視婚姻中的情

感因素,考量雙方個人條件的契合遠勝於家庭條件,性格特質的重要性較從

前提升許多。社會變遷除了帶來這些家庭結構變化之外,也改變了傳統世代

間權威關係。年輕人「三十不立」,仰賴的仍是家庭所提供的資源和支援。

在少子化與老年化的社會裡,「不立」族群的出現,其背景是因為這世代的

父母供養得起;在文化價值上,父母也認為未就業的子女都是家長的責任。

所以,三十歲不立,也不太有社會壓力,因為周圍參考團體多,很多人都這

樣,於是見怪不怪。

雖然現代婚姻強調的是選擇伴侶的自由與情感的基礎,但不表示伴侶

的選擇不受任何限制。任何一個社會都會運用社會規範,包括民俗、民德

或法律等方式來規定或限制配偶的選擇範圍,不論男女,若要選擇婚姻伴

侶都很難超越社會所設計的範圍,這個範圍就是所謂的婚姻市場(marriage

market)。不婚,是源於質疑「已婚者」傳統角色。不結婚,因對婚姻期待提

高,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呢?兩個原因:一是教育普及,個人條件提升了,

婚姻的期待也提高了;另一個是性別角色態度的差異,女生往前走了,男生

還留在原地。多年來,世界各國的研究都有相同結論:對性別角色的期待,

女性比男性有更現代化的取向。比如說,女性會要求丈夫分擔家務,也是心

靈伴侶;但男性對妻子的期待,還停留在傳統刻板角色,希望另一半是家務

提供者。當女性期待平等的婚姻關係,但男性還是停留在傳統期待,這樣就

很難達成協調!此外,教育水準提升、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規範鬆動,使得

個人資源增加,可以獨立生活,許多人因為不滿「已婚者」的傳統角色,寧

為「不婚族」,同居和未婚生子的比例也順勢增加。

Page 4: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55

我國家庭型態變遷一覽表

家庭型態 1988年 2004年 增減率:%

全體家庭(千戶) 4,735.2(100%) 7,083.4(100%) 49.6

單人家庭 283.3(5.98%) 704.1(9.94%) 148.6

夫婦家庭 362.3(7.65%) 1,003.7(14.17%) 177.1

單親家庭 273.2(5.77%) 548.3(7.74%) 100.7

祖孫家庭 39.5(0.83%) 81.8(1.15%) 107.3

核心家庭 2,799.7(59.13%) 3,307.2(46.69%) 18.1

三代家庭 790.4(16.79%) 1,077.5(15.21%) 36.3

人口數(百萬人) 20.0 22.7 13.7

平均戶量(人/戶) 4.1 3.2 -0.9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網站,2007年7月27日。

貳、現代家庭變遷與挑戰

根據聯合國1996年報告「家庭:未來的挑戰」中提及「作為人類生活、演

化的社會組織,家庭,正面臨歷史上最困難的挑戰。許多社會變遷太快,乃至

於單就速度本身,即是家庭主要的壓力來源。世界各地的家庭,都需要支援,

才能適應未來的變化。值得重視的是:歷經全球化、科技化的變遷,家庭樣貌

急速改變,全球各國已將家庭政策視為國家競爭力的基石。」1994年,聯合國

發動「國際家庭年(International Family Year)」,各國政府與民間組織,紛

紛展開一連串的研討與行動方案。把過去被認為是「私領域」的家庭議題,第

一次帶到政府公部門與國際公共論壇上。2004年是「國際家庭年」第10年,在

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舉辦的10週年紀念論壇中,歸納了「家庭」的變因與走向:

一、人口結構—老化與少子化

世界多數國家的生育率都在降低,而嬰兒潮世代現已步入老年。以歐

盟25個會員國為例,2002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5%,10年內總人口只成長了

1,000萬人,占總人口的2.7%。另一方面,2002到2025年間,65歲以上老年人

口數目,預計會成長三分之二,而80歲以上人口,將從1,500萬竄升至3,800萬

人。在歐洲,目前每5個具生產力的工作者,支援1個65歲以上的老人;但是

未來50年,這個比例很快會降到2個人以下。意味著家庭單位愈來愈小,但照

護扶養的責任,卻愈來愈重。

Page 5: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6 395

空 大 學 訊 97 . 4 . 16

二、女性勞動力崛起—新兩性關係

女性勞動人口的比例愈來愈高,代表著父母都在工作的雙薪家庭將成為

主流。如何幫助雙薪家庭擁有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已經是先進國家家庭政策

的最大挑戰;但是鼓勵女性投入職場的同時,社會必須提供足夠充裕的老人

及孩童照顧體系,企業必須更積極開放各種彈性工作模式,使得雙薪家庭不

致因為時間和資源的匱乏,失去了教養下一代與照護老幼的能量;如何讓家

庭中「照顧者」,不論是男性或女性,擁有社會同等的尊重,也是各國亟欲

探討的主題。

三、不生—起於「子女價值」的改變

生不生,不再著重需不需要。「不生」的原因,不外是不結婚及結了婚

卻不生,雙薪家庭較「男主外」的家庭更傾向不生,雙薪頂客族的特徵常是

夫婦年紀輕、居住都市、教育程度高。這些人口特性的夫妻,掌握了較多現

代社會的資源,較容易做出不生的決定。現代人生不生小孩,是看個人有多

愛孩子,而不再著重「需不需要」孩子。就性別來看,對女性職涯真正造成

傷害的不是結婚,而是生育,不婚與不生已是普遍的趨勢。

四、全球化—家庭的助力與阻力

全球化使得企業和經濟體的競爭日趨加速。比利時大學教授克里克(

Robert Cliquet)分析,全球化使得國與國間的經濟活動、資本進出、交易都日

益頻繁,各種層面的競爭皆已白熱化。處於全面競爭下的人們,得對抗工作的

高壓力,面對高失業和被迫提早退休的威脅。因此,社會政策,尤其關於家庭

的福利政策受到嚴重的挑戰。全球化帶來的大規模移民,則是另外一股改變家

庭面貌的力量。國內的「移動」,讓規模已經愈來愈小的核心家庭,更加支離

破碎,家人間彼此的情感支援,變得珍貴又稀少。跨國的居民移動,不但深深

影響移出的家庭,也對移入國家的社會和文化有適應上的衝突。因為移民帶來

愈來愈普遍的跨國姻緣,數量上快速成長,在某些國家,幾乎凌駕了傳統的婚

姻,也讓傳統的家庭政策中的社會福利資源分配,被迫得重新思考。

Page 6: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57

五、科技—價值崩解的加速器

避孕藥的發明,讓夫妻掌控生育的選擇控制權,從過往「要生到什麼時

候」,轉變成「要生或不生」,以及「什麼時候生」。不論東方或西方,價

值觀愈來愈走向個人主義,而科技更有推波助瀾的力量。資訊與傳播科技的

進展,新的價值得以最快的方式大量傳遞。世界各個不同角落的人們很容易

形成一致的態度。

六、家庭的變形—多元家庭的呈現

在西方國家,「婚姻」已經不再是家庭構成的「必要因素」。「法律上

的家庭」將大幅減少。因為愈來愈多人選擇以同居取代婚姻關係,不婚和不

生已是許多人肯定的選擇。法國的新生兒中,40%是屬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父母

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單身家庭」也快速增加當中。以歐盟會員國為例,

單人家戶(single household)從1961年的1,400萬人,預計2025年將會增加到

6,000萬戶,占所有家庭的三分之一。英國的稅法和政策已經因此而改變。家

庭政策支援輔助的對象,不僅限於「有婚姻關係」的家庭,而擴及到所有形

態的「家庭」。

先進國家的家庭政策,早就脫離補貼與補救弱勢的「後見之明」,而是把

投資於所有家庭的穩定與健康,當成投資於未來的「國家計畫」。聯合國經濟

社會事務社會政策發展部總監史瓦斯基(Johan Scholvinck)特別強調,在家庭

議題上,政府必須扮演關鍵角色,提出有策略性的、整合勞工政策、社會保

護、教育、健康、住房政策等的總體規劃。

叁、家庭政策對應現代家庭

在一個現代家庭裡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的確帶給人們不少壓力。

雖然今日社會對父母親的刻板印象已經改變,但面對扮演著稱職角色而言,

仍不時感受到焦慮與緊張。作為現代父母親似乎無法憑藉著原有的本能,而

可以理所當然的進行對其子女的生育、保育、養育、教育的施為,既要「關

心」又要「放心」,時時都在尋求蹺蹺板上的平衡點,以致生活在焦慮和不

安的情境裡。的確,扮演父母親並非本能,而是需要許多的調適與學習才能

漸入佳境。擔任父母親其實就像做其他的事情一樣,需要推敲、琢磨、實

行。

Page 7: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8 395

空 大 學 訊 97 . 4 . 16

現代社會宜建立適切的家庭政策,以回應社會現象且能引導未來發展方

向,政策確立後,須輔以各項配套措施或方案,政策的目標才能逐漸實現。

隨著現代社會家庭正面臨極大的挑戰時,家庭既是社會的基礎單位,整體社

會須正視問題的存在,政府也須有明確的政策來回應家庭的發展。家庭政策

應該包括下列幾個層面:

一、提升出生率

目前家庭平均子女數已降至不足2人,相應的人口老化將使台灣人口缺乏

活力,勢必影響勞動力供給與國家競爭力。另外,為尋求結婚對象所引進的

外籍配偶,連帶產生的家庭問題與社會問題,宜有周延的對策。由於本國婦

女生育子女人數每年減少11,200人左右,相較於外籍配偶(含大陸、港澳)所

生子女數7年來成長將近一倍,也就是以每年增加1,800人左右的速度成長(內

政部兒童局,2007);外籍配偶所生子女數占全部出生嬰兒百分比從1998年

的5.1%逐年上升至2005年的12.9%,也就是說每7個到8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

是由外籍配偶所生。若扣除外籍配偶所生子女,台灣地區每年出生的嬰兒人

數將更少了。由此推敲,外籍配偶家庭的子女素質和教養態度將影響整體社

會未來的素質。

二、促進出生性別比常態化

受到傳統文化左右,台灣地區初生性別比這幾年一直維持在110比100左

右,稍高於常態性的統計值105比100,這種趨勢的持續發展將使得未來適婚

的男性將更難找到結婚對象,造成部分的男性須向外尋求婚配對象,將進一

步提高外籍配偶的數量與外籍配偶所生的子女數量,使得台灣地區進一步形

成多元種族與文化融合的地方。

三、家庭功能的維護

出生率降低將使0至14歲人口所占比率逐年下降,也就是說進入15至64歲

人口的人將逐年下降,老人比率持續上升,未來的勞動力負擔將十分沉重;

是以政府須積極地藉由促進生育政策以提升生育率。積極的政策可包括:減

稅、低收費又可靠的托育服務、課後輔導、育嬰假、產假、普及性的生育津

貼、托育津貼及兒童津貼等措施。

Page 8: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59

四、家庭政策宜周延回應社會變遷

當晚婚與遲婚成為社會變遷趨勢時,將導致少子化及家庭內涵的改變,

連帶地,隨著年歲稍長的婚配組合和家庭運作機能。那麼,諸如自我概念、

心理狀態、夫妻互動、親職關係、家庭生計、退休安排,以及經濟安全等相

關家庭運作軌跡的轉變(transition)與延續(duration),皆不同於傳統家庭

的運作型態,爰此,更是需要社會安全制度的縝密規劃。

五、多元的家庭政策內涵

根據統計,核心家庭雖然在台灣地區仍然占大多數,但是單親家庭、外

籍配偶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等家庭型態也逐漸增加。家庭政策除了要能夠明

確建立國家對家庭的願景,更需要能夠滿足家庭的需要,因此,家庭政策須

具敏銳度與實用性,以因應多元社會發展下的多元家庭需求。

學者杜佛(E. M. Duvall)對傳統與現代父母親的角色做了以下的詮釋,傳

統好父母的角色是:「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訓練孩子的規律、培養規律的習

慣,教養、糾正孩子、要求服從、獎勵好的行為、使孩子成為一個好人,教導

道德、培養孩子良好個性⋯⋯等。」隨著時代變遷,現代好父母親的角色是:

「訓練自我接納、鼓勵獨立、教導如何適應生活,協助孩子社會發展、提供玩

具與同伴、指導孩子的遊戲、提供孩子心智成長的剌激,愛孩子、如朋友般對

其言行充滿與趣,冷靜、愉悅、有幽默感,時常微笑給予孩子鼓勵⋯⋯等。」

想扮演一位稱職的現代父母的確不簡單。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健康的家庭才有

健康的社會。家庭價值因社會變遷而改變,政策應朝向替代或互補家庭功能

的方向,以健全家庭功能,包括:低收費且品質佳的托育服務與完善的長期照

顧,以因應台灣地區的人口結構;具彈性的提升家庭經濟功能措施以因應就業

市場的改變等。

結語

當人類出生時,家庭便負起哺育、養育、教育的責任,家庭左右個人的

人格發展,也塑造個人的態度、信仰和價值。透過父母及兄弟姊妹的互動,

個人得以漸次成長並參與社會,只有在家庭,兒童才能滿足一切需要,經由

家庭引導並學習社會角色,是以家庭提供了一個人人格形成、人格教化及人

格發展的條件。根據佛洛伊德(Freud)的分析認為:發展兒童的「超我(

Page 9: 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166/(395)052-060.pdf · 視為社會的基礎,婚姻是為了延續與發展家庭命脈而設計的制度,並非單純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60 395

空 大 學 訊 97 . 4 . 16

super ego)」是家庭對於個人教化的主要功能,它慢慢地灌輸兒童有關道德價

值及社會規範,於是兒童獲得了控制其行為的有效指導,也因而能夠順利參

與社會生活。中國傳統上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俗諺,亦說明了家庭

對個人人格陶冶的重要性。良好而健全的家庭教育將使兒童能清楚認知社會

角色,並且使得個體能夠圓滿順利地展開日後的生活,家庭對於個人人格發

展的確具有絕對性的影響力。事實上,家庭所扮演的功能是總合的、多樣性

的,個人的許多問題如果能夠在家庭中予以解決,則此項問題就不必延伸到

社會;因此,家庭不出問題,社會的問題也較少;相對的,家庭不能加以解

決的問題,勢將花費更大的社會成本加以解決。就學理而言,一個個體能夠

順利完成社會化以進入團體生活,端賴家庭、學校、同輩團體、職業團體、

大眾媒體等機構對個人的教化,其中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第一個單位,也是最

重要的單位。而學者研究亦發現,家庭環境是導致少年偏差行為形成的主要

因素,包括:父母對子女親情的剝奪與虐待、管教態度過於嚴苛、教養觀念

分歧、家庭功能解體、家庭氣氛惡劣、父母親不正確的價值觀與社會態度

等。足見家庭功能不彰,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深遠。而父母親的關愛不僅

將有助於子女健全的成長,亦將能夠解決社會日益嚴重的沉痼。另外,就整

個社群的運作而言,家庭生活是凝聚親人溫情以為創造未來的動力;學校生

活是琢磨璞玉以為發展自我造福人群的準備;社會生活是傳承文化以為孕育

血脈相連的天地,家庭如果能充分發揮「中流砥柱」的功能,將使我們的社

會在未來充滿希望,這也將是社會政策面對今日家庭的職責。

1.郭靜晃(1997) 社會問題與適應,台北:揚智

2.黃迺毓(1995) 家庭概論,台北:國立空大。

3.蔡文輝(1995) 社會變遷,台北:三民。

4.葉至誠(2005) 社會學是什麼,台北:楊智。

5.楊國樞(1993) 中國人的價值觀,台北:桂冠。

6.簡春安(1997) 婚姻與家庭,台北:國立空大。

7.藍采風(1996) 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

(作者為本科目學科委員)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