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26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01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1 國立臺灣大學 開放式課程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第十七講 高夫曼(二)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孫中興教授 教室:校總區社會學系館112教室 時間:2015526() 下午220~520※因版權緣故,此開放式課程講義經過頁碼重新編碼及內容刪減, 與上課影片所講述的頁碼和內容不盡相同,懇請了解。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授權釋出】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Nov-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頁

國立臺灣大學

開放式課程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第十七講 高夫曼(二)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孫中興教授

教室:校總區社會學系館112教室

時間:2015年5月26(二)

下午2點20分~5點20分

※因版權緣故,此開放式課程講義經過頁碼重新編碼及內容刪減,

與上課影片所講述的頁碼和內容不盡相同,懇請了解。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 3.0 版授權釋出】

Page 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頁

高夫曼的主要概念

〈階級地位的符象〉(Symbols of Class Status),《英國社會學刊》(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2,4 (1951 年 12 月):294-304.

這篇文章是高夫曼的出道之作。

文章的初稿曾經在 1949 年芝加哥大學社會研究設的年會上發表過。

在第一個腳註中他特別感謝 W. Lloyd Warner 的指導,以及 Robert Armstrong,Tom

Burns﹝後來寫的一本討論高夫曼的專書﹞和 Angelica Choate﹝妻子﹞三人的

批評。

題目雖做 symbols of class status,可是在正文中往往只做 status symbol。從現在的觀

點來看,class 和 status 連用有點累贅。因為 class 通常翻成「階級」,主要是以

經濟狀況做區分的標準,而 status 通常翻成「地位」,通常是以生活風格做區

分的標準。通常都把 class 是 Karl Marx 或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概念,而 status

則是 Max Weber 的主要概念。

全文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份主要在做基本概念的區分;第二部份主要提出六種預

防有人誤用階級符象所做出的設限;第三部份提到對兩種階級都有影響的三個

方面。

令人訝異的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和 Thorstein Veblen 在《有閑階級論》(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1899)的主要論旨類似,可是博覽群書的高夫曼雖曾用了

Veblen 書中第四章標題的「炫燿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一詞(Goffman,

1951: 297),可是文中並未徵引該書。

第一部份

「地位符象」(status symbol)

展現個人社會地位的符號工具(sign vehicles) (Goffman, 1951: 294)

高夫曼在第四個腳註中提到,據他所知,對於地位符象的研究的先驅是

Herbert Spencer 在《社會學原理》(Principles of Sociology)第二冊第四部份

的〈儀式制度〉(Ceremonial Institutions)的研究。

「地位符象將可見的社會世界分成不同人所組成的類屬,以幫助同類人的內部

Page 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頁

團結並且造成不同類之間的敵意。」(Goffman, 1951: 294)

在這句話之後,高夫曼的腳註引證了齊美爾刊登在《國際季刊》(International

Quarterly)上的〈流行〉(Fashion)一文。

「集體符象」(collective symbol)

「階級符象和集體符象有別,後者否認不同類屬之間的差異,以便讓所有類署

的成員都能夠團結在一個共同的道德共同體之中。」(Goffman, 1951: 294-5)

在這句話之下的腳註,高夫曼引用的試涂爾幹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一書,特別是其中的第 230-4 頁。

「敬重符象」(esteem symbol)

「敬重符象指的是一個人配合理想的標準來扮演其地位職責的程度,而不論他

職位的特殊性。例如:維多利亞勳章就是頒發給英國軍隊中英勇作戰有功的人,

而不論他的功績為何或者他的軍階為何。」(Goffman, 1951: 295)

高夫曼在文章的前面曾引用 Kingsley Davis 對於「聲望」(prestige)和「敬重」

(esteem)的區分。

「地位的測試」(test of status)

「任何提供一個成員地位的可靠證據的符象都可以稱為地位的測試。」

(Goffman, 1951: 295)

本論文的目的

Page 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頁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由於地位符象並不永遠是良好的地位測試,因此會在

﹝行動者的﹞行為上造成的壓力。」(Goffman, 1951: 295)

地位符象具備兩種意義

類屬的(categorical)意義:可以讓人確認行動者的社會地位

表達的(expressive)意義:可以表達行動者的觀點、生活風格和文化價值或是滿

足由於其特殊社會地位所造成的不平衡活動的需要(Goffman, 1951: 295)

範例

歐洲決鬥傳統是士紳專屬的,下層階級不能參與,因此對士紳階層而言具

有「類屬意義」;其「表達意義」則為:真正的男人是會碰到危險的,真

正的男人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尊嚴甚至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Goffman,

1951: 295)

地位符象也可能有「欺騙的」(fraudulent)效果:展現了一個人事實上所不具備的地

位(Goffman, 1951: 296)

兩種主要的地位符象

職業符象(occupation symbol)

階級符象(class symbol)﹝此項為本文重點﹞

階級符象的目的

「整體而言,階級符象的目的並不在於表現或是錯誤表現自己的地位,反而比

較是要將別人的判斷引導到期待的方向。」(Goffman, 1951: 297)

第一部份的這個結論已經預設了後來《日常生活自我呈現》這種「戲劇論」

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份

Page 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頁

階級符象為了避免人們誤用所做的限制做法

一、道德限制(moral restrictions)

內在道德設限以免誤導別人對該階級的看法

範例:有些人雖然首次有機會可以像上層階級那樣做出炫燿消費,卻因為宗教

顧忌、文化鄙視、族群忠誠、經濟妥當或文明禮貌,甚至個人的「位置感」

(sense of one’s place),而拒絕做出炫燿消費的行徑。

二、內在限制(intrinsic restrictions)

一項物品在表現上的優越性正好說明它﹝而不是其他一樣具有稀少性的東西﹞

被當成地位象徵的事實

三、自然限制(natural restrictions)

四、社會化限制(socialization restrictions)

五、育成限制(cultivation restrictions)

六、有機限制(organic restrictions)

第三部份

階級符象的研究上有兩個方面,一面是該項符象所源出的階級,另外一面是採用這

種符象的階級。這個部份要討論三種這方面的兩面問題。

一、階級運動(class movement)

二、館員團體(curator group)

三、符象的流通(circulation of symbols)

〈論臉面工作:社會互動中儀式因素的分析〉(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精神醫學:人際關係期刊》(Psychiatry: Journal of

Page 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頁

Interpersonal Relations),18,3 (1955):213-231‧重印於其《互動儀式:面對面行

為》(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5-46 頁‧

題解

Face-work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人的「面子」,其實從文章內容來看,確實也有關

係,但是並不是完全一樣,所以中文翻譯的時候並沒有選擇「面子功夫」這樣

「本土化」的字眼。

face 一詞在本文中不斷出現,有時適合譯成具體身體部位的「臉」,有時候又以譯

成「面子」較佳,有時又可以兼兩者之長而譯成「臉面」。您如果注意上下文,

就知道有些時候譯成上述幾種,還是不太貼切。這就是語文受到文化影響的最

好明證。

當然,所有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大概都會覺得國人對「面

子」應該有更好的研究,高夫曼在註一中提到了 1955 年以前的四篇英文文獻。

如果您有興趣看看國人在美國學術刊物上討論此問題的最新看法,應該去找黃

光國教授的文章及國內相關書籍來看看。然後再比較看看高夫曼在此處所說的,

和他們所談論的差別何在。面子是中國人的專利嗎?請看看高夫曼在同一個註

中有引到毛斯 (Marcel Mauss) 的《禮物》 一書中對美國印地安人面子觀的描

述。

臺詞 (line)

「人們每次在接觸時,都傾向會做出有時所謂的臺詞(line)-亦即,口語的或非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對他自己。不管一個人是否有意要採取臺詞,他會發現他實際上一直在如此做。」

(Goffman, 1967: 5)

這裏將 line 翻成「臺詞」並不完全貼切,可是在現有英漢字典中的眾多譯

法中,這可能是最貼近高夫曼原意的一種譯法。

「臉/面子」 (face) 的界定

Page 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頁

「臉/面子一詞可以界定為一個人在特殊的接觸時,借著別人對他所採行的臺

詞,有效地為自己宣稱的正向社會價值 (the positive social value a person

effectively claims for himself by the line others assume he has taken during a

particular contact)。臉/面子是以社會所贊同的特質來界定自我的形象-這個

形象也是別人可以分享的,當一個人要透過好好地表現自己來好好地表現自己

的專業或宗教。」(Goffman, 1967: 5)

「有、掛得住、保住」面子

「當一個人能有效地採行一套臺詞以代表一種內在一致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說,

被其他參與者所傳達出來的判斷和證據所支持,而且被情境中的非私人機構所

傳達的證據所確認,那麼他可以說是有面子、或是面子掛得住,或保住面子

(have, or be in, or maintain face)。這時候我說的個人的面子不是身體上的,而是

散落在相遇事件的流向之中 (diffusely located in the flow of events in the

encounter),這些事件因為要稱頌而加以解讀和詮釋時,才得以彰顯。」(Goffman,

1967: 6-7)

掛不住面子 (be in the wrong face)、丟臉 (be out of face)

「不論多麼努力,當有關一個人的社會價值的資訊和他一貫維持的臺詞無法一

致時,這個人可以說是面子掛不住 (be in the wrong face)。當一個人在和人接

觸時,並沒有在相同情境中的其他參與者所期待的臺詞時,他可以說是丟臉

(be out of face)」(Goffman, 1967: 8)

高夫曼在下文中特別又說到:「英美社會所謂的 to lose face,似乎和 to be in

the wrong face,to be out of face,to be shamefaced 是一樣意思的。」(Goffman,

1967: 9) 所以,您可以在此免費學到「托福字彙」,不會太 lose face。

有面子與自信

「當一個人覺得他有面子,它會典型地以有自信和有把握的感覺回應別人。」

Page 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頁

(Goffman, 1967: 8)

「給臉﹝賞光﹞」(give face)

「根據中國人的用法,『給臉』是替一個人安排一個比他原來可能說的臺詞更

好的一套臺詞,別人給他臉,這也是他可以有面子 (gain face) 的一種方法。」

(Goffman, 1967: 9)

自尊規則和體貼規則和彼此保留面子

「自尊規則 (the rule of self-respect) 和體貼規則 (the rule of considerateness)

的聯合效果是一個人在與人相遇時會同時替自己和他人保留面子。」(Goffman,

1967: 11)

保留面子是社會互動的交通規則

「要研究保留面子 (face-saving) 就是要研究社會互動的交通規則;人們可以

學到一個在過馬路和他人的設計時所遵循的規則,而不是他要走的方向,或者

他為甚麼要到那裏去。」(Goffman, 1967: 12)

「臉/面子工作」(face-work) 的界定

「我所謂的臉/面子工作是指一個人將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和臉/面子一致所

採取的行動 (the actions taken by a person to make whatever he is doing consistent

with face)。」(Goffman, 1967: 12)

我這種翻譯真的是很硬,但是大意應該不難懂:一切「為了有面子,不丟

臉」而採取的行動,都是高夫曼的「臉/面子工作」。如果把「工作」改

成「功夫」,恐怕更傳神:為了面子,不擇手段!

「每一種社會圈的成員都被期待擁有某些臉/面子工作的知識,以及一些運用

的經驗。在我們社會中,這種能力有時被稱為 tact〔圓滑〕,savoir-faire〔法文:

Page 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頁

機敏、圓滑〕,diplomacy〔外交手腕〕,social skill〔社交手腕〕。」(Goffman, 1967:

13)

中文裏也不缺這種話,有貶義,也有褒意的:深謀遠慮、沉穩幹練、圓融、

老謀深算、城府、機心、算計、利害、牆頭草、狗腿…

行動威脅到他人面子的三種責任層次

「第一、他可以裝作很無辜的樣子;他對別人的冒犯不是故意的、事先也不知

道,而且看到他做出這種行為的人也可以感覺到,如果他知道會有這種後果的

話,一定會極力避免。在我們的社會中,這種威脅到臉/面子的情形叫做 faux

pas〔法文:失禮〕、gaffes〔失態、出醜〕、boners〔愚蠢且明顯的錯誤〕、或是

bricks。第二、冒犯的人可能看起來不懷好意,有意要公然侮辱。第三、偶發

性的冒犯;行動的意外或有時是有意的附帶產品-雖然不是出自惡意,但還是

明知後果故意冒犯。」(Goffman, 1967: 14)

「drop a brick」是「失言、出醜」的意思。好像中文的「『拋磚』引玉」,

有「獻醜」的意思。

這裏又可以學到好多相似詞,有在英文中講「嘛也通」的法文字和英文俚

語。

臉/面子工作的基本種類

迴避過程 (the avoidance process)

「一個人要避免面子受到威脅,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避免接觸以免威脅發生。」

(Goffman, 1967: 15)

如果可以不接觸,則可採行:

中間人 (go-between)

自願退讓 (Goffman, 1967: 15)

如果不得不接觸,則可採行的防衛措施

避免談論、避免參與活動,轉移談話方向和活動方向 (Goffman, 1967: 16)

Page 1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頁

如果不得不接觸,可採行的保護措施

說話顧慮周全 (discretion)〔這個英文字也不好翻成中文〕

說話迂迴婉轉

說話禮貌周到

說笑話緩和氣氛 (Goffman, 1967: 17)

面子掛不住的事件一旦發生

當作從來沒發生過,視若無睹

承認發生,但否認其威脅性 (Goffman, 1967: 18)

補救過程 (the corrective process)

承擔過失行為的責任,恢復正常

給冒犯者改過自新的機會,重建秩序

對受害者賠償

處罰自己

受害人接受重建的秩序,以挽回面子 (Goffman, 1967: 20-22)

補救過程的四個階段:

挑戰 (challenge)─奉獻 (offering)─接受 (acceptance)─感謝 (thanks)

(Goffman, 1967: 22)

自我的雙重意義

「一種自我是從一個行為的事件之流的表達意涵中拼湊出來的形象 (an image

pieced together from the expressive implications of the full flow of events in an

undertaking);一種自我是一種儀式遊戲中的表演者,以榮耀的或不名譽的方式,

外交手腕高明或是不管外交手腕,來配合情境的判斷 (a kind of player in a

ritual game who copes honorable or dishonorably, diplomatically or

Page 1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頁

undiplomatically, with the judgmental contingencies of the situation)。」(Goffman,

1967: 31)

高夫曼在此脈絡中並未明說是從誰的角度來看這兩種自我的形象,如果是

行動者,則這兩方面都可以算是米德「主我」的展現;如果是他人,則類

似是米德所謂的「客我」的展現。他這種分法,前者看似無結構的,後者

則已深深鑲嵌在遊戲規則之中。

高夫曼的自我觀一直不清楚,困擾很多研究者,大家對他的「自我」的說

法也不一致。

尷尬與社會組織(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美國社會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1956 年 11 月):264-271‧

題解

摘要如下:

「尷尬是每一個面對面互動(face-to-face encounter)都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展現

了互動的某些一般特性。它發生在個人感到在現場的人面前投射出一個不搭調

的自己定義(incompatible definition of himself)。這種投射不是隨機發生的,也

不是因為心理方面的原因,而是在社會體制中的某些場合,特別是盛行著不搭

調社會組織的地方。尷尬的社會功能就是預先防止這些原則彼此發生衝突。」

(Goffman, 1956: 264)

全文結構

全文分成五部分:除了第一部分的導言沒有標題之外,其他四部份標題如下:

尷尬的辭彙

尷尬的起因

尷尬的範圍

尷尬的社會功能

主要內容

尷尬的情緒主客觀表現

Page 1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頁

「一個人可以從自己或別人的情緒變化的客觀指標上看出極端尷尬:臉紅(blushing)、

行為笨拙(fumbling)、說話打結(stuttering)、聲調不尋常地過高或過低(unusually low-

or high-pitched voice),聲音顫抖(quavering speech)、或是破聲(breaking of the voice)、

冒汗(sweating)、臉色發白(blanching)、眨眼(blinking)、手發抖(tremor of the hand)、

猶豫徘徊(hesitating or vacillating movement)、健忘(absent-mindedness)和詞語誤用

(malapropism)…也有些主觀的指標:橫膈膜的緊縮、顫抖感、緊繃和不自然的姿態

的意識、暈眩感,口乾、肌肉緊張。」(Goffman, 1956: 264)

「僵固的微笑、緊張而假笑、手足無措、眼神向下凝視,都是為了掩飾尷尬。」

(Goffman, 1956: 266)

「這些姿態(gesture)提供了個人可以躲藏在其後,以便讓它的感情和自己能夠回到

正常的互動之中。」(Goffman, 1956: 266)

尷尬的定義

「從常見的觀點來說,互動中感到自在是自然的,尷尬就是很可惜偏離了正常狀態。」

(Goffman, 1956: 264)

尷尬的語彙

「『尷尬』、『窘迫』(discomfiture)、和『不安』(uneasiness)在本文中是當成同樣意

義的連續體。」(Goffman, 1956: 265)

「突然的尷尬往往是很嚴重的,而持續的不安往往是比較緩和的,不常被感到侷促

不安(flustering)。」(Goffman, 1956: 265)

「一個人在互動中舒適地感受到自我,和感到侷促不安是剛好相反的。整體而言,

一個越多,另一個就越少。」(Goffman, 1956: 266)

「從容(poise)、沉著(sang-froid)、泰然自若(aplomb)指的是維持個人鎮靜的能力,

以便和仁慈(graciousness)、圓熟(tact)或「社交技巧」(social skill),也就是避免造成

自己或他人尷尬,做區別。」(Goffman, 1956: 267)

Page 1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頁

尷尬的起因

「尷尬和未實現的期望(unfulfilled expectation)有關。」(Goffman, 1956: 268)

「和尷尬相關的期望是道德的,但是尷尬並不是從任何道德期待的斷裂而生,因為

某些違規導致果斷的道德義憤而且並沒有一點不安。」(Goffman, 1956: 268)

角色隔離(role segregation)

「在日生活的尷尬場合中,一個投射出來的自我面對著另外和前面一個自我不協調

的自我,縱使這個另外的自我在其他脈絡時是有效的。這時,尷尬就產生了『角色

隔離』。每一個人都不只一個角色,但是他可以透過『聽眾隔離』(audience segregation)

來避免角色兩難。」(Goffman, 1956: 269)

尷尬鑲嵌在社會系統中

「每一個社會系統中,總有些時間和空間這些聽眾隔離會崩解,因此每一個的自我

和其他人不相稱的自我就會碰上。這時候,最輕微的尷尬就不是發生在個人身上,

而是在他具有數個自我的社會系統中。」(Goffman, 1956: 269)

尷尬的範圍

「在許多大型的體制(establishment)中,錯開的工作時間、隔離的餐廳,等等可以

保證那些某種關係中有層級和親密的區別,不會在身體的親密情境中碰到需要維持

平等和距離的情境。」(Goffman, 1956: 270)

「從生態的立場來看,尷尬是建構在體制之中。」(Goffman, 1956: 270)

「因為具有多重自我,一個人能會發現他在某些情境中需要出現或不出現。然後就

會發生尷尬的事:這個人會發現他被撕裂了,不管是如何的溫柔。對應於他的行為

的擺盪是他自我的擺盪。」(Goffman, 1956: 270)

尷尬的社會功能

「當一個人在互動中投射的自我受到威脅時,他可能會很從容地壓抑所有羞愧和尷

Page 1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頁

尬的徵兆。不會不知所措,或是裝作沒看見,以免妨礙會面的順利流暢;參予者會

像是沒有事故發生那樣進行著平常的互動。」(Goffman, 1956: 270)

「尷尬並不是一種破壞社會規範行為的非理性衝動,而是這種治序行為本身的一部

分。」(Goffman, 1956: 271)

「在身分的衝突中還有著更基本的衝突,那就是組織原則(organizational principle)

的衝突,因為,基於不同的目的,自我只是運用合法的組織原則在自己的自我。一

個人所建立的自我,假如不予承認,可以讓人感受到正義的義憤」(Goffman, 1956:

271)

《從互動中疏離》(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人類關係》( Human Relations),10,

1 (1957):47-60‧重印收入其《互動儀式:面對面行為論文集》(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13-136 頁‧

題解

主要以會話互動的研究為主,開啟了他後來對於會話或談話的研究﹝之前沒有

社會學家以會話為研究對象﹞

Involvement 的意思是「投入、介入」,「包含、需要、使成為必要的部份」、「牽

涉、涉及」。如果真的這樣翻譯,就太硬了。當成「面對面互動」來了解

其實是行的通的。Involvement obligation 就是兩人再面對面互動時有著共

識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有些看起來是自發性的互動,其實只是當事人覺得

有義務要如此作為,並非自發的。

文中 conversation 和 talk 應該看成是同義語

參考書目不多,其中有沙林傑(J. D. Salinger)的《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

全文結構

一、導論

二、投入義務 (Involvement obligations)﹝正面強調﹞

三、疏離形式 (Forms of alienation)﹝上節的反面﹞

四、投入過錯的迴響特質 (On the repercussive character of involvement offenses)

五、投入的矯柔造作 (Affectation of involvement)

六、架構的概推 (Generalizing the framework)

Page 1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頁

七、結論

主要內容

導言

「當我們英美社會中的人參與和他人的會話會面(conversational encounter)時,他可

能自發性地投入其中。他可以不假思索地而且任憑衝動地浸淫在談話之中而且樂此

不疲,將其他事情置諸腦後,包括他自己。不管他的涉入是強烈的而且是不易被打

斷的,還是冷淡的而且容易分心的,談話的主題可以形成他的認知注意的主要焦點,

而且當下的談話人也可以成為他視覺注意的主要焦點。」(Goffman, 1957: 47)

conversational encounter 好像是個贅詞,不過會話可能發生的場合有不少,此

處強調的還是高夫曼重視的「面對面的互動」。

這裡強調的不僅是語言面的部份,也注意到非語言層面。

個人當然可以自發性地投入非社交的孤獨工作,像小孩和動物一樣 (Goffman, 1957:

47)

「當成一種注意的焦點來看,談話是獨特的,因為談話替參予者創造了有其他參予

者的一個世界和一種現實。聯合自發的涉入(conjoint spontaneous involvement)是一

種『密契合一』(unio mystico),一種社會化了的恍惚(a socialized trance)。」(Goffman,

1957: 47)

unio mystico

trance

本文目的

「將聯合自發的涉入當成參考點,我希望討論這種涉入為何無法發生以及這種無法

Page 1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頁

發生的後果。我希望討論個人從一個會話會面中疏離的種種方式,因之而來的種種

不安(uneasiness),以及這種疏離的後果和不安對於互動的影響。因為所有想像的到

的談話都可能發生疏離,我們可以因此學到說話互動(spoken interaction)的某些一般

特質。」(Goffman, 1957: 47)

投入義務(involvement obligation)

「當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的當下出現時,會碰到一堆話語、姿勢、舉動,以及小小事

件,不管自己喜歡與否,透過這些一個再場的人可以有意地或是無心地將他的性格

和態度符象化。在我們的社會裏,禮儀制度(system of etiquette)就指導著人們去處

理這些需要適當表達情義的事件,透過這些事件來表達自己適當的自我意象(proper

image of self),對於其他在場人的適當尊敬(appropriate respect),並且表達對於場景

(setting)的適當的注意(suitable regard)。當個人有意或無意違反禮儀規則時,其他在

場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恢復原有的儀式秩序(ceremonial order),有點像其他類

型的社會秩序被違犯了那樣的做法。」(Goffman, 1957: 47-48)

高夫曼在此提到互動情境的三要素:自我 (self)、他者 (other)和場景 (setting),

這點成為他後來區分「與互動疏離的四種形式」的分類標準。

「儀式秩序」(ceremonial order)是高夫曼常用的術語之一,和他後來用的「互

動秩序」(interaction order)應該是同義字。

高夫曼沒有界定「投入義務」,但是從上文中可以推敲出來它的意思。高夫曼

沒有提到這種「投入義務」是怎樣形成的。

「禮儀制度維繫著儀式秩序,透過儀式秩序,個人被談話牽引的能力也開始社會化,

並且具有儀式價值(ritual value)和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選擇注意焦點,選擇搭

配投入(side-involvement)和投入的強度,被社會約束(social constraint)所圍繞,所以

將注意力的分配為就社會方面考量是恰當的或是不恰當的。」(Goffman, 1957: 48)

恰當與否的分配後來發展成高夫曼的「框架分析」。

人際互動受制於投入義務(involvement obligation)

Page 1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頁

「違反互動規則的人形同在監獄裏犯法 (Those who break the rules of interaction

commit their crimes in jail)。」(Goffman, 1957: 48)

這種類比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意思並不夠清楚。

「個人的義務要在會談中維持自發性投入(spontaneous involvement),可是實際上卻

很難,這就讓他處於一個微妙的境地。他的共同參與者(co-participant)可以幫他解

圍,他們可以控制他們的行動以免讓他被迫脫離恰當的投入。他被解圍的同時,他

也要替其他人解圍,作為一個互動者(interactant),他的工作就越來越複雜。而這就

是會談的社會控制的基本面:個人不僅要維持個人適當的投入,而且他的行動也必

須保證其他人也會一樣投入。」(Goffman, 1957: 48)

這就是俗話說的「一搭一唱」,很有默契,像唱「雙簧」一樣。大家都有相同

的義務要維持會談的平順進行。

義務與期待

「正如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所說的,個人必

須修飾自己的關心和感情和利益,以便能為他人所用,成為適當投入的來源;而作

為互動者的個人的這項主要義務會引發他的權利,期待被其他在場的人會努力激起

同情心,並且將他們玩弄與鼓掌之上。」(Goffman, 1957: 49)

在〈恭敬有禮的性質〉中對「義務」和「期待」這兩個概念的討論特別多。

「正是這種火花點燃了世界,而不是比較明顯的那種愛情。」(Goffman, 1957: 49)

這裡似乎強調「會談的形式」才是世界運行的重點,而不是會談的內容。高夫

曼在此很得齊美爾重視「形式」的真傳。

高夫曼後來強調「場景」也是影響社會行為的重要變項,正如:性別、年齡、

族群。

Page 1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頁

疏離的形式

「如果我們將聯合自發性的投入的會話當成參考標準,那麼我們發現從這種狀況的

疏離也是常見的。」(Goffman, 1957: 49)

「錯誤的投入」(misinvolvement)

「疏離的錯誤投入」(alienative misinvolvement)

四種面對面互動時的疏離形式

分類標準其實是以互動者是以自我、他人、情境為主要考量來區分的

一、外在專注(external preoccupation) ﹝心不在焉﹞

忽略規定的注意焦點,而關心和當時會談以及和在場其他人﹝會談的夥伴﹞無

關的其他事 (Goffman, 1957: 49)

一個極端:冒犯者可能表現出他的心不在焉是有意的,他隨時可以回到談話的

主題,但是卻故意不這樣做(Goffman, 1957: 49)

另一個極端:他的心不在焉不是有意的,冒犯者關心的事互動之外更重要的問

題(Goffman, 1957: 49)

互動者表現出尊重互動夥伴的善意,並且遵守互動規則,表現出他不僅是一個

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有互動責任感的人(Goffman, 1957: 49)

二、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 ﹝自我中心﹞

個人犧牲了規定的注意焦點,轉而將會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也希望對方轉

而注意自己而有所反應,他對這種「自我中心的」(self-centered)是毫無「自我

意識的」(self-conscious)(Goffman, 1957: 50)

在互動過程中,個人往往會從對方或是場景的反應中獲得自我意象或評價;當

這些自我的詮釋受到威脅時,個人往往會從互動中退出,這樣可以保護自我,

此時的情況是少輸為贏(Goffman, 1957: 50)

這種情況也可以被看成是專注在互動系統內部的一種做法

三、互動意識 (interaction-consciousness) ﹝維持互動﹞

並沒有進行規定的自發性投入的會談主題,而是為了維持互動的進行而互動,

到了一個不恰當的地步(Goffman, 1957: 50)

Page 1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頁

起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個人為了互動進行順暢的責任感而起,例如:在小小社交

場合,女主人會被期待參與客人的會談,並且維持談話的順暢,如果會談出了

差錯,這種失敗會被歸咎到女主人身上;所以女主人往往擔心社交場合的進行

順暢不出差錯而無法專心投入享受自己的宴會(Goffman, 1957: 50-51)

起因之二是個人在進入會談之後有義務要完成會談,直到退場機制出現;否則

被視為很不禮貌;在會談中必須找到適合場景的話題和內容,以便會談進行順

暢,有些「閒談」(small talk)就符合這種要求;在閒談結束之後,往往會發現

沒有話題可以繼續正式的會談,此時往往會出現典型的「痛苦的寂靜」(painful

silence) (Goffman, 1957: 51)

四、他人意識 (other-consciousness)﹝他人優先﹞

在會談中被對方所吸引而以對方為注意焦點(Goffman, 1957: 51)

裝模作樣(affectation):企圖控制觀察者對他的評價,相信自己的假裝

虛情假意(insincerity):企圖控制觀察者對於他們對某些人或事物的印象,自己

都不相信自己的假裝

過度謙虛(over-modesty):他人意識的起因(Goffman, 1957: 52)

不謙虛(immodesty) (Goffman, 1957: 52)

過度投入(over-involvement) (Goffman, 1957: 52)

聽者的注意力轉向對方的聽覺和視覺溝通而忽略了講者的談話內容,例如:對

方的美醜,肢體殘障,口吃或說話不清,口音、方言,面部殘缺(Goffman, 1957:

52-3)

表達的習俗是造成行為適當與否的關鍵(Goffman, 1957: 53)

投入冒犯(involvement offense)的迴響特質

上一節的區分只是為了認定上的方便,在實際的談話中,不同種類的疏離可能相繼

出現。(Goffman, 1957: 53)

當被發現有冒犯投入義務的情事,就像冒犯了其他儀式義務,會使的證人將注意焦

點從當下的會談轉向剛剛發生的冒犯。

假如個人認為應該向剛剛發生的冒犯負責,他就很可能感覺自慚形穢;假如是別人

Page 2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頁

該負責,他會因為感到別人應該負責而義憤填膺(Goffman, 1957: 54)

有時候個人可能不當投入(misinvolved),可是他本人或其他人都沒有發覺,也不會

因為發現這種不當投入而覺得行為不當。這時候他犯下了潛在的冒犯,只有當

別人意識到這種冒犯的時候,這種冒犯才變成是外顯的冒犯。當其他人發現他

不當投入時,而且將這種判斷的事實告訴他,他可能會因此產生羞愧慌張的後

果,就像他自己發現這個事實一樣。當一個人從晃神(brown study)回過神來時,

很尷尬地發現自己正在互動之中卻顯然疏離在互動之外時,就是很好的例子。

(Goffman, 1957: 54)

投入的矯柔造作

「當一場會談無法抓住參與其中的人的自發性捲入,他就可能會想出一套看起來真

正很投入的樣子。他必須這樣做為的是考慮到他人的情感,以便使別人對他的有好

感。他這樣的做法對於錯誤投入的迴響後果具有衰減效果(damping effect),保證了

雖然他本可能有所不滿(disaffected),但是他的不滿不會傳染給其他人。」(Goffman,

1957: 54)

「矯柔造作的投入會因為疏離的個人的動機而有不同的評價。有些投入的演出被認

為是具有嘲諷意味,因為個人最終有興趣的並不是對方的感情,卻是讓對方相信和

注意到他的專注,並藉此欺瞞對方。他給予對方一種印象,好像他專注於談話,其

實他有興趣的只是在於他給對方這樣的印象。」(Goffman, 1957: 54)

這種情形在高夫曼後來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中用了「印象管理﹝或譯印

象整飾﹞這個概念來表達。

「另一方面,如果疏離個人真正關心的是對方的感情,因為其本身具有的價值,那

麼任何保護這種感情的舉動都可能被視為是一種手腕技巧(tact),而且也會因此而加

Page 2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頁

以同意。」(Goffman, 1957: 54)

無聊(boredom)

「不能完全有技巧地隱藏錯誤投入的種種方法就構成了無聊的徵兆(system of

boredom)。有些無聊的徵兆顯示了個人不會努力去終止會面(encounter)或者他的正

式參與在會面之中,但是他也不會在投入會面。開啟場外投入(side-involvement),

像是翻閱雜誌或是點燃香菸,都是這方面的例子。其他的無聊徵兆顯示出個人將要

結束正式的參與,並且會有技巧性的暗示。」(Goffman, 1957: 55)

不安的感覺 (uneasiness)

「個人在會談會面中覺得有義務要維持自發投入,可是卻又無法做到,就會產生一

種不安的感覺,同時也會讓對方產生不安的感覺。個人會確知某些情境會對自己及

他人產生疏離,其他的情境則不會。他會確認某些人是錯誤的互動對象,因為這些

人在社會互動(social encounter)中都沒有準備好要自發投入,他會用以下的名字稱

呼這些人 cold fish,kill-joy,drag,wet blanket。那些無法維持比自己高層的人會談

的人叫做 gauche;而那些討厭和社會低層人往來的人就叫做 snobs。在這兩種情況

下,這些人都是以位階為重而犧牲互動。」(Goffman, 1957: 55-56)

類推的架構

一、投入義務的脈絡

個人置身的整體脈絡是決定捲入義務的關鍵。(Goffman, 1957: 56)

在長輩恥笑小輩,或是雇主質問雇員時,下屬失去鎮靜會被上司看成是常態捲

入模式的一部分;在上述情況下,就算下屬想要自發捲入在談話中,恐怕

也會因未過於恐慌而無法如願;而上司會覺得適當的注意焦點並不是談話,

而是他的下屬掙扎著想要繼續會談的那種更廣大的情境。如果在這種情況

下,下屬還能保持鎮定,上司會覺得被冒犯了而感到尷尬不已。(Goffman,

Page 2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頁

1957: 56)

在大規模互動場合,像是公共演講,更能明顯看出同樣口語互動中不同的義務;

我們可以發現捲入角色的專業化和隔離,區分著完全的參與者,期待著有

聽有講的人,以及非參與的專家,其職責在於不干擾會談而四處移動以便

讓會談順暢進行。非參與者的最好的例子就是佣人、接待員、門房、速記

員,和 microphone men。(Goffman, 1957: 57)

這些人後來被高夫曼稱為「非人」(non-person)。

大規模互動場合的人數越多的話,維繫互動順暢進行的責任就不會落在任何一

個人身上。(Goffman, 1957: 57)

事實上,參與者甚至可以短暫離開坊間,並藉此行為傳遞一種印象,表示他的

主要注意焦點還是在談話上,雖然他的身體不在現場。(Goffman, 1957: 57)

二、假性會話 (pseudo-conversation)

以會談式的互動來考量,彼此交換的並非言語而是傳統的姿勢(stylized gesture),

譬如:非口語的打招呼,或是打牌中的動作。這裏注重的是肌肉運用四肢完成

互動的能力。(Goffman, 1957: 57)

三、沒焦點的互動 (unfocused interaction)

個人雖在彼此的視覺和聽覺範圍內,但是卻各自做自己的事,而沒有共同的注

意焦點。街上的行為以及大型社交宴會就是例子。(Goffman, 1957: 58)

結論

「許多以會話形式展現的社會互動似乎都有基本共同特徵:參與者自發捲入一個具

有正式注意焦點的情境,並且維持其順暢進行。」(Goffman, 1957: 5)

Page 2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頁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1956 年/1959

年〕

版本

1956年第一版一刷愛丁堡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專刊第二號

1958年第二刷

1959年美國商業發行版﹝雙日公司﹞

1969年英國企鵝出版社

1971年企鵝出版社鵜鶘文庫(Pelican Book)版

1988 年《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徐江敏译‧李姚军校‧昆明:云南人民‧

1989 年《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黄爱华和冯钢‧合译‧浙江人民‧

1992 年《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徐江敏譯‧余伯泉校訂‧台北:桂冠‧

題解

現有的中譯本因為配何全書是劇場論的觀點,所以將presentation譯為「表演」,該

書的導讀雖是我寫的,可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將此字翻成「呈現」。

本書雖然有前後兩版,後來發行的商業版也比早先的學術版要增多內容﹝台灣繁體

字版有註明﹞,可是從目錄上是看不出來的

這本書引起爭議比較多的問題之一是:到底有幾個自我?哪個比較重要?人在表演

的時候是否都是不真誠的?其實答案在書中都有。特別是全書開始引用美國哲

學家George Santayana的話:「我不認為本質(substance)是為了表象(appearance)

而存在的,或者說臉面是為了面具而存在的,或者熱情是為了詩及美德而存在

的。沒有什麼事物的本質是為了其他事物而存在的;所有這些階段(phases)或

產品(products)都具有同等的生存的意義(round of existence)。」高夫曼強調的

是多元現實,而不是只有一個主要的現實。

高夫曼在書中處處都有著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這個詞語的出現,兩人或是兩團

Page 2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頁

隊的人互動目的都在維繫一個共同的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這個詞語是美

國本土第一位社會學博士﹝芝加哥大學,高夫曼的學長﹞W. I. Thomas的著名

用語,主要意思是說:當人們把所處的情境當真,而不管事實上到底是真是假,

就會造成一些當真後的效果。

高夫曼在本書中引用了不少芝加哥大學於一九四、五零年代的碩博士論文當資料;

偶而也引用老師上課的內容,算是很照顧自家人;他除了引用自己出版過的作

品之外,也引用了自己未出版的研究﹝例如:加油站服務人員的研究﹞。

致謝詞中先感謝兩個機構:愛丁堡大學的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及社會人類學系,以

及在芝加哥大學教授E. A. Shils指導下的福特基金會贊助的社會階層研究計畫;

接著感謝恩師群C. W. M. Hart、W. L. Warner和E. C. Hughes等三個人;還感謝

了三位朋友,第一位就是它的紅粉知己Elizabeth Bott,其他比兩位較不為人知

James Littlejohn和Edward Banfield,以及芝加哥大學職業社會學那一班。最後

則依慣例感謝太太Angelica S. Goffman。

〈結論〉中其實很簡潔地說明了本書的重點

全書結構

第一、五、六和七章有再細分節,第二、三和四章則完全沒分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前言 (Preface)

導論 (Introduction)

一、表演 (Performances)

1 相信自己扮演的角色 (Belief in the Part One Is Playing)

2 門面 (Front)

3 戲劇化實現 (Dramatic Realization)

4 理想化 (Idealization)

5 情感控制的維繫 (Maintenance of Expressive Control)

6 錯誤的表徵 (Misrepresentation)

7 神秘化 (Mystification)

8 現實和發明 (Reality and Contrivance)

二、團隊 (Teams)

Page 2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頁

三、地域和地域行為 (Region and Region Behavior)

四、表裏不一的角色 (Discrepant Roles)

五、偏離角色的溝通 (Communication out of Character)

1 不在場的處理 (Treatment of the Absent)

2 上演談話 (Staging Talk)

3 團體共謀 (Team Collusion)

4 重整行動 (Realigning Actions)

六、印象管理的藝術 (The Arts of Impression Management)

1 防禦特性和做法 (Defensive Attributes and Practices)

2 衛護做法 (Protective Practices)

3 有關手腕的手腕(Tact Regarding Tact)

七、結論 (Conclusion)

1 架構 (The Framework)

2 分析脈絡 (The Analytical Context)

3 人格–互動–社會 (Personality-Interaction-Society)

4 比較和研究 (Comparisons and Study)

5 表達的角色傳遞了自我印象 (The Role of Expression Is Conveying Impression

of Self)

6 上演和自我 (Staging and the Self)

主要概念

前言

本書目的

「我將這份報告當成一種手冊,從一種社會學觀點來詳細研究社會生活,特別是在

一棟大樓或工廠這樣有著自然界線(physical confines)之內發生的有系統的社會生

活。本書會描述一套特徵,這些特徵構成一種架構,可以應用到任何一種社會場所

(social establishment),不管是家庭的、工業的或是商業的。」(Goffman, 1971: 9)

高夫曼要將這本書當成「手冊」是一種很特別的說法。我們印象中的手冊都是

條理分明的,不像這本書這樣看似雜亂無序卻有趣。

Page 2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頁

高夫曼在這段話中先明白指出有外在界線的互動場景是他研究的重點。

physical confine不應該直譯為「物理限制」,這樣容易造成誤會以為和物理學

有關。這裏將Physical翻成「自然的」,其實也可以翻成「外在的」。這裏複

數形式的confines當成名詞,有著「界限、範圍、邊界」的意思。

高夫曼在此處用到social establishment一詞,一般會將establishment翻成「體制」

或是「機構、單位」或是「統治集團」,我覺得應該根據高夫曼他在〈結論〉

中一開始的說明,也就是「具有固定視覺界限的互動場所」而將其翻成「場所」。

「本報告所採用的觀點是劇場表演(theatrical performance)的那種;從中取得的原理

是戲劇論的(dramaturgical)那些。我會研究個人在日常工作情境將自己和自己的活

動呈現給他人的各種方式,他引導並控制別人對他的印象的各種方式,以及他為了

維持在他們面前的表演所做出或是不做的種種事情。」(Goffman, 1971: 9)

這一段明白指出自己的「戲劇表演」及「劇場論」的立場。行文中也跟著有著

present這個書名上用到的關鍵字。把present當成「表演」是從整本書的脈絡來

看,當程式performance的同義字,這是無可厚非的。不過我還是喜歡像高夫曼

的用法那樣用字有所區分。

此段也強調「自我」和「他者」是缺一不可的互動二元體(dyad)。

劇場模型和現實生活的異同;信以為真和真,以及觀眾的有無

「在使用這種模型的時候,我希望不要輕忽了這種研究觀點的明顯不足之處。舞台

上所呈現的事情都是要人信以為真的(make-believe);而我們假定生活中所呈現的事

情都是真的,有時候也不是都經過事前充分地演練。也許,更重要的,在舞台上一

個人對著其他演員所扮演的角色來扮演角色,觀眾就成為互動的第三者—這是十分

重要的,不過,假如舞台表演是真實的﹝生活﹞,就不會有觀眾。在真實生活中,

三方面被壓縮成兩方面;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被減裁配合其他人演出的角色,而這

些其他人也構成了觀眾。以後我會在談到這個模型的其他不足之處。」(Goffman,

1971: 9)

高夫曼在此僅僅提出兩個不同點。不過,看起來其實也沒有這麼不一樣。原因

Page 2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7 頁

之二他其實自己已經講清楚了,互動中的他人和觀眾是「似二實一」的;原因

之一則是因為他書中信守「湯瑪斯定理」(Thomas’s Theorem)或稱為「情境釋

義」(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假如你界定一個情境為真,那麼它就具有真

實的效果」(If you define a situation to be true, it is true as a consequence)。所以,

這兩個明顯的不足之處其實又都不是明顯的那麼不足。

解說的材料

「本研究所採用的解說材料林林總總:有些取材自聲譽卓著的研究,有著可靠文獻

記載的規律做後盾而得到的經得起考驗的歸納;有些取材自社會各樣生活多采多姿

人士所寫的非正式回憶錄;還有許多則介於兩者之間。此外,也經常使用到我自己

在謝特蘭島小農(維生農業)社區所做的研究。這種研究的證立(我相信這同時也是齊

美爾的證立)在於:這些解說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架構,能夠整合讀者既有的片段經

驗,並可以提供研究者一種指引,來驗證制度化社會生活的各種個案研究。」

(Goffman, 1971: 9-10)

在今天比較嚴格的學術標準,高夫曼所用的有些材料當證據是會引起爭議的。

在這裡把芝加哥學派很重視的祖師爺Georg Simmel也拉來替自己背書,真是利

害的學術論文中自我呈現的厲害手腕啊!

導言可以略過

「導言必須是抽象的因此可以略過。」(Goffman, 1971: 10)

這種話很多學術書籍得作者都會提醒讀者,好像讀者不具有作者那樣具有抽象

思考的能力。這不是得罪好學深思的讀者嗎?

一般讀者當然可以掠過導言部分,不過,有心唸社會學的人是不可以把他的話

當真的。

導論

Page 2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8 頁

「有關個人的資訊可以幫助情境釋義,使得他人可以事先知道他對他們有何期待以

及他們對他有何期待。在這種資訊狀況下,他人可以知道要如何行動以召喚出他們

期待他的那種回應。」(Goffman, 1971: 13)

這裏出現的「情境釋義」(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一詞,是美國第一位社會學

博士,也是他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的學長W. I. Thomas所創用的概念,主要的

意思是:「假如你界定一個情境為真,那麼它就具有真實的效果」(If you define

a situation to be true, it is true as a consequence)。這裏強調的不是「真或假」的

問題,而是「當真」所造成的真實效果的問題。後來默頓把這個概念又稱為「湯

瑪斯定理」(Thomas’s Theorum)。不過,高夫曼再引用這個詞語時,並沒有註

明這是湯瑪斯的話,也沒有徵引出處。應該可以算是默頓所謂的「因為合併而

遺忘」(obliteration by incorporation)。

在正文中,如果嫌這個名詞拗口,可以用比較口語的「搞清楚狀況」來取代。

這段文字另外要強調的是互動雙方的相互期待。高夫曼以前的文章強調互動中

雙方都有著﹝自己行動的﹞「義務」和﹝對他人行動的﹞「期待」,這裏只強

調了「期待」,沒說到「義務」的部分。

高夫曼在這裏用第三人稱單數的He來通稱互動的主體,以第三人稱多數的they

來稱呼互動的對象。

表達(expression)與印象(impression):給予與流露

「個人的表達(以及隨之而來他給人的印象)似乎包含了兩個不同的符號活動(sign

activity):他所給予的表達(the expression that he gives)以及他所流露的表達(the

expression that he gives off)。前者包括了口語符象或是替代物,個人坦承只是用來

傳達他和他人都知曉該符象所帶來的資訊。這是傳統意義或是狹義的所謂溝通

(communication)。後者則包括了範圍極廣的行動,是被他人當成[了解]行動者的徵

兆(symptomatic of the actor),人們期待這樣的行動並不是因為這種傳遞資訊的方式

所說的理由而做出的。不過,我們馬上就可以看出:這種區分只有開頭的效力(initial

validity)而已。個人確實會有意地利用上述兩種溝通方法傳達錯誤的資訊:前者包

含著欺騙,後者則是假裝。」(Goffman, 1971: 14)

「在兩種溝通方式—給予的表達(expression given)和流露的表達(expression given

Page 2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9 頁

off)-本研究將會著眼於後者,特別是具有劇場和脈絡的那種,非口語的、好像出

自無心的那種,而不管這種溝通是否是有意製造出來的。」(Goffman, 1971: 16)

以流露的部分檢驗給予的傳達

「他人可能會利用一般認為表達行為中無法控制的部分來檢驗在可控制部分所要

傳達的是否是有效的。」(Goffman, 1971: 18)

間接引用湯瑪斯的話說明生活中靠推論的地方很多

「正如湯瑪斯所說:

我們很需要了解的一件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是用著統計資料或

是科學方法實事求是地過生活,做決定,或是完成目標。我們的生活靠的是推論。

假如我是你的客人。你不知道,也無法做出科學的預測,我是不是會偷你的錢或是

你的湯匙。你只是推論我不會這樣做,而且推論原因是因為我是你的客人。」

(Goffman, 1971: 15)

高夫曼在這裏間接引證E. H. Volkart編輯的《社會行為語人格:湯瑪斯對於理

論和社會研究的貢獻》(紐約: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1951),第五頁。

情境釋義中鑲嵌的道德特質

「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的事實:任何投射的情境釋義(projected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同時也具有獨特的道德特性(moral character)。正是這種投射的道德特性

(moral character of projections)是本報告的主要關懷。社會的組成原則是:任何一位

具有某種社會特徵的個人都具有一種道德義務(moral right),期待他人將會以適當

的方式尊重他並且對待他。和此相關的第二條原理就是:一個人公開或隱含宣稱它

具有某種社會特徵的話,那麼他事實上也就應該是他所宣稱的那樣。」(Goffman,

Page 3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0 頁

1971: 24)

這和涂爾幹「社會事實就是道德事實」的立場是一樣的。

第一個原則其實是高夫曼在其他文章中所強調的「義務」;第二個原則則是「期

待」。

防禦措施和保護措施

「我們不能從發生次數的多寡來評斷定義中斷(definitional disruption)的重要性。假

如沒有採取預防措施的話,應該有更多﹝定義中斷﹞的情況發生。我們發現不斷運

用預防措施(preventive practices),才能避免尷尬,以及運用矯正措施,以彌補無法

成功避免的信譽掃地的情事發生。我們把這種人們運用種種策略和戰術以保護自己

投射﹝出的情境釋義﹞叫做『防禦措施』(defensive practices);當參與者運用這些

策略以保護別人所投射出的情境釋義,我們就稱其為『保護措施』(protective

practices)或『手腕』(tact)。兩者構成了一個人在別人面前可以保護自己給別人的印

象的技巧。」(Goffman, 1971: 24-25)

這兩種措施的區分看是以互動中的何方為主:預防措施是行動者保護自己的做

法;保護措施則是互動者保護對方的做法。

Tact在此翻成「手腕」,其實也可以翻成「通情達理」、「識時務」、「得體」、

「老練」。我們一般認為比較「會做人」的人所擁有的特質。

尷尬和笑話-操弄情境釋義中斷

「除了預防投射情境中斷的種種措施,我們還注意到這些中斷會在團體的社會生活

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笑話和社會遊戲都是有意地操弄尷尬,讓我們不要太嚴肅看待

尷尬。」(Goffman, 1971: 25)

高夫曼先前寫過〈尷尬和社會組織〉一文,不過這段話末尾他自己徵引的是他

的博士論文,而非這篇相關的論文。

呈現自我的戲劇問題是全書關懷重心

Page 3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1 頁

「我關心的只是參與者如何在他人面前呈現自己活動的這種戲劇問題。」(Goffman,

1971: 26)

定義

互動﹝面對面互動﹞或會面

「就本報告的目的而言,互動(亦即,面對面互動)可以大致定義為:當一個人在另

一個人之前現身時(immediate physical presence),個人之間行動的相互影響。一場

互動可以界定為:當一群人在彼此之前持續現身(continuous presence)時,所有在某

一場合所發生的所有互動。用『會面』(encounter)一詞也可以。」(Goffman, 1971: 26)

後半部的定義比較細緻,涵蓋的時間點也比較長。

高夫曼的互動都是面對面的互動,是雙方都親臨現場的那種傳統的互動,不透

過任何中介的。

表演 (performance)

「表演可以界定為一個特定參與者在某一場合中企圖以任何方式影響其他參與者

的所有活動。」(Goffman, 1971: 26)

在「表演」那章的第二節「前台」一開始,高夫曼又做出下面基本上意義相同

的定義:「我使用『表演』一詞,指的是:個人在一段界線分明的時間內、持

續不斷現身在一組觀察者之前,所發生的所有活動,這種活動也影響到觀察者。」

(Goffman, 1971: 32)

前一個定義只強調「互動的雙方」以及「相互影響」,後面的定義則在此兩項

之外,還強調「時間」-一段有頭有尾的時間。

Page 3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2 頁

角色:觀眾、觀察者或共同參與者

「把某一特定的參語者和他的表演當成基本參考點,我們可以將這些對表演有貢獻

的其他人稱為觀眾、觀察者,或是共同參與者。」(Goffman, 1971: 26-27)

他後來在書中提到的有「表演者」、「觀眾」和「外人」。這裏的「觀察者」

或「共同參與者」應該就是別的地方所說的「外人」。

Part和Routine

「在表演中展開的或是在其他場合有可以呈現的既定的行動模式(pre-established

pattern of action),就可以稱為part或routine。」(Goffman, 1971: 27)

在表演的脈絡中,part指的是角色的台詞和動作,而routine則指的是一套固定

的舞步或舞蹈動作。這些都是表演中既定的行動模式。

社會角色

「社會角色(social role)可以界定為:伴隨著一個地位的權利和義務的實踐。我們可

以說,一個社會角色會包括一個或多個parts,而且這些不同的parts之間都可能被表

演者用在同一類觀眾或是同一個人的觀眾所參與的一連串場合中。」(Goffman, 1971:

27)

這個社會角色的定義是社會學中的基本定義,是由Ralph Linton所提出的。後

來高夫曼在〈角色距離〉(Role Distance)一文中有更深入的討論。

表演

表演的意思

Page 3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3 頁

「我使用『表演』一詞,指的是:個人在一段界線分明的時間內、持續不斷現身在

一組觀察者之前,所發生的所有活動,這種活動也影響到觀察者,。」(Goffman, 1971:

32)

門面

「我們所謂的『門面』(front)是指:一個人的表演的某一個部分,這個部分對觀察

這個表演的人來說,具有以一般及固定方式達成情境釋義的功能。因此,『前台』

是個人在表演時有意無意所運用的一種標準的表達情意的裝備(expressive

equipment)。」(Goffman, 1971: 32)

背景

「背景(setting)包括:家具、裝飾(decor)、自然佈局(physical layout),以及其他背景

項目,提供著舞台佈景(scenery)和舞台道具(stage props),使得人類行動可以在其前、

其中、或其上演出。從地理環境來說,背景往往是固定不動的,所以使用特殊背景

作為表演一部分的人無法開始表演,如果沒被帶到適當的地方,而且必須在離開背

景之後,終止他們的表演。」(Goffman, 1971: 32-33)

個人門面

「假如我們把『背景』當成是表情設備的舞台佈景部分,我們就可以其他項目的表

情設備,特別是表演者本人最親密認同的部分稱為『個人門面』(personal front),

我們很自然期待著這是會跟著表演者隨處移動的。個人背景的部分包括:辦公室或

階級徽章;服裝;性別、年齡,以及種族特徵;體型和外型;姿勢;言談模式;臉

部表情;身體姿勢,等等。」(Goffman, 1971: 34)

接下來高夫曼也提到這些個人背景有些是會長久存在的而且是無法改變的,例

Page 3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4 頁

如:種族特徵;有些則是短暫的,而且可以移動的,例如:臉部表情。

「個人門面有時候又可以便宜行事,根據這些刺激所傳遞的資訊而分成『表象』

(appearance)和『態度』(manner)。」(Goffman, 1971: 34)

表象

「『表象』指的是透露出表演者的社會地位的那些刺激。這些刺激同時也透露出表

演者的社會儀式狀態(social ritual state):亦即,他是否從事一種正式的社會活動,

工作或是非正式的娛樂;他是否在慶祝他自己生命循環或是季節循環的一個嶄新開

始。」(Goffman, 1971: 34)

其實這裏的appearance就是一個表演者「表現出來的樣子」,翻成「表象」其

實並不十分貼切,但是如果翻成「表樣」恐怕會太奇怪。

態度

「『態度』可以指警告表演者在即將到來的情境被期待會扮演的互動角色時所具有

的那種功能。因此,傲慢的,雄心勃勃的態度會給人一種表演者被期待會主動開啟

口語互動並且主導互動方向的那種印象。溫和的、致歉的態度可以給人一種表演者

被期待會遵循他人的引領,或是至少他可以被人引領的這種印象。」(Goffman, 1971:

35)

表象和態度之間的一致性

「我們經常期待外表和態度會有吻合的一致性;我們會期待:互動者之間社會地位

Page 3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5 頁

的差異會表現在對應於被期待的互動角色的指示方面的差異。」(Goffman, 1971: 35)

背景、表象和態度之間的一致性

「除了期待表象和態度之間的一致性(consistency)之外,我們當然也期待在背景、

表象和態度之間也有著某種融貫性(coherence)。」(Goffman, 1971: 35)

社會門面包括:背景

「我已經說過:社會門面(social front)可以分成三種傳統部份,例如:背景、表象,

和態度。」(Goffman, 1971:)

生命與舞台難分難解的異同

「…生命本身是一場戲劇造成的事(life itself is a dramatically enacted thing)。當然,

世界並不是一個舞台,但是它和舞台的重要差異之處並不容易釐清(all the world is

not, of course, a stage, but the crucial ways in which it isn’t are not easy to specify)。」

(Goffman, 1971: 78)

高夫曼在這裏是在回應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第二幕第七景

的名句;「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都有下

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的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他的表演

可以分為七個時期。最初是嬰孩,在保姆的懷中啼哭嘔吐。然後是背著書包、

滿臉紅光的學童,像蝸牛一樣慢騰騰地拖著腳步,不情願地嗚咽著上學堂。然

後是情人,像爐灶一樣歎著氣,寫了一首悲哀的詩歌詠著他戀人的眉毛。然後

是一個軍人,滿口發著古怪的誓,鬍鬚長得像豹子一樣,愛惜著名譽,動不動

Page 3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6 頁

就要打架,在炮口上尋求著泡沫一樣的榮名。然後是法官,胖胖圓圓的肚子塞

滿了閹雞,凜然的眼光,整潔的鬍鬚,滿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談;他這樣扮了

他的一個角色。第六個時期變成了精瘦的趿著拖鞋的龍鍾老叟,鼻子上架著眼

鏡,腰邊懸著錢袋;他那年輕時候節省下來的長襪子套在他皺癟的小腿上顯得

寬大異常;他那朗朗的男子的口音又變成了孩子似的尖聲,像是吹著風笛和哨

子。終結著這段古怪的多事的歷史的最後一場,是孩提時代的再現,全然的遺

忘,沒有牙齒,沒有眼睛,沒有口味,沒有一切。」

團隊

自我疏離 (self-distantiation)〔角色距離 (role distance)〕

演員與觀眾

區域和區域行為

前台

後台

表裏不一的角色

秘密的種類:

I.

1.「黑暗的」秘密 ("dark" secret)

2.「策略的」秘密 ("strategic" secret)

3.「自己人的」秘密 ("inside" secret)

II.

1.「被信賴的」秘密 ("entrusted" secret)

2.「自由的」秘密 ("free" secret)

三種重要的角色

1. 演員 (performer)

Page 3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7 頁

2. 觀眾 (audience)

3. 外人 (outsider)

表裡不一的角色

1. 「臥底線民」(informer)

2. 「混跡觀眾中的演員」(shill)

3. 「觀察員」(spotter)

4. 「到別家商店收集情報者」(shopper)

5. 「居間調停者」(gobetween or mediator)

6. 「非人」(non-person)〔如:僕人〕

偏離角色的溝通

兩種當觀眾不在場時羞辱觀眾的技巧

1. 當上場前或下場後,拿觀眾開玩笑,或以部份演員當觀眾開玩笑

2. 當觀眾在場,以尊重的方式稱呼之;當其不在場,則以綽號稱呼之

印象處理的藝術

1. 戲劇式的﹝假裝或貌似〕忠誠 (dramaturgical loyalty)

2. 戲劇式的﹝假裝或貌似〕紀律 (dramaturgical discipline)

3. 戲劇式的﹝假裝或貌似〕慎重 (dramaturgical circumspection)

結論

架構

Social establishment 的定義

「社會場所(social establishment)是任何一個具有固定視覺界限、而且是某種特別的

活動經常發生的地方。我已經指出,從印象管理的觀點可以有效來研究社會場所。

在社會場所的圍牆之內我們可以發現表演團隊相互合作,已呈現給觀眾一種特定的

Page 3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8 頁

情境釋義。」(Goffman, 1971: 231)

這裡呼應了前言一開始說明高夫曼自己的研究對象,只是他在此和一開始都特

別用了establishment這個字眼。奇怪的是,在本書的大部分地方並未常見到高

夫曼使用這個字。

高夫曼在此指出了「情境—互動﹝表演﹞—團隊」的三位一體概念。

後台與前台-表演的準備與演出、觀眾與外人

「後台(back region)是例行表演準備的地方,前台(front region)是表演呈現﹝或譯:

演出﹞的地方。進出這些地方是被管制的,以避免觀眾闖入後台,以及避免外人闖

入並不是為他們所準備的表演。」(Goffman, 1971: 231)

團隊成員之間的熟稔和團結

「在團隊成員之間彼此相互熟稔,也可能發展出團結,而可能會出賣團隊的秘密也

是團員共同分享和共同衛護的。」(Goffman, 1971: 231)

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同與異

「表演者和觀眾之間有維持著一種默契:彷彿他人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對立和一

致。通常,可是並不一定如此,強調一致而淡化對立。可是這些暫時性的共識有時

候會被某些情況所破壞:在觀眾缺席的時候,表演者對待觀眾的態度,或是觀眾雖

然在場,表演者還是可以藉由精心設計偏離角色的溝通來掌握全局。」(Goffman,

1971: 231)

表裡不一的角色

Page 3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3 9 頁

「我們發現會出現表裏不一的角色,有些顯然是表演團隊的一員,或是觀眾,或是

外人,獲取了有關表演以及和團隊關係的秘密資訊,使得一場演出更為複雜。有些

時候表演的中斷會因為下列狀況而出現:無心的姿勢(unmeant gesture),失態(faux

pas),和鬧場(scenes),因此使得原本維繫中的情境釋義產生矛盾或是失信於人。」

(Goffman, 1971: 231-232)

印象管理的藝術:嚴選成員或觀眾

「我們發現:表演者、觀眾、和外人都運用各種技巧以維護演出,不管是要避免最

可能發生的中斷或是補救不可避免的那些,或是讓別人可以維護。為了讓這些技巧

可以運用,團隊會傾向於選擇比較忠誠的、有紀律的,以及謹慎小心的,而且也會

嚴選比較具有通情達理的(tactful)觀眾。」(Goffman, 1971: 232)

這個架構可以適用於其他社會場合,是動態的

「我所說構成架構的特質和因素正是許多社會互動的特色,它發生在我們英美社會

中的自然場景(natural settings)之中。這個架構是正式的而且是抽象的,意思就是它

可以應用在任何社會場合;它並不只是一種靜態的分類而已。這個架構可以處理為

了在他人之前投射出維繫情境釋義的動機而產生的動態議題。」(Goffman, 1971: 232)

分析脈絡

五種分析社會場合的架構 (Goffman, 1971: 232-233)

1 技術的 (technical):以其是否能達成既定目標的有效與否來看

2 政治的 (political):以參與者是否能要求其他參與者言聽計從來看

3 結構的 (structural):以場合的縱橫區分和社會關係之間的聯繫來看

4 文化的 (cultural):以影響場合活動的道德價值來看

Page 4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0 頁

5 劇場的 (dramaturgical)

根據腳註,高夫曼在這裡的分類根據的是其恩師Everett C. Hughes和其他人合

編的《田野研究案例》(Cases on Field Work)一書中,Oswald Hall的〈人際關係

研究的方法和技巧〉(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Research in Human Relations)

所提出的看法。不過,我查過圖書館的館藏,台灣好像沒有這本書,所以也無

從進一步查證。

劇場論的觀點要在最後才使用

「劇場論的觀點,像其他四種一樣,可以在分析的終點才加以運用,成為一種整理

事實的最後方法。」(Goffman, 1971: 233)

可是高夫曼在本書「一開頭」就說了自己要用劇場論的觀點來研究互動行為,

而不是像這裡說的「到最後關頭」才用。

劇場論觀點和其他四種觀點的共同點

1 劇場論觀點和技術觀點的交叉點—工作的標準(Goffman, 1971: 233)

2 劇場論觀點和政治觀點的交叉點—一個人影響其他人的能力﹝權力﹞

(Goffman, 1971: 234)

3 劇場論觀點和結構觀點的交叉點—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 (Goffman, 1971:

234)

4 劇場論觀點和文化觀點的交叉點—道德標準的維持(Goffman, 1971: 234)

人格—互動—社會

社會現實層面中三種因為表演中斷而造成的結果

互動觀點看表演中斷的結果

「首先,社會互動,在此處被當成是兩個團隊的對話,可能產生令人感到尷尬和混

Page 4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1 頁

淆的中斷狀況;情境無法釋義﹝搞不清楚當時的狀況﹞,以前的情況無法繼續維持,

參與者覺得無所適從。參與者感到情境不對勁(sense a false note in situation),因而

感到怪異、慌張,或者真正的手足無措。換句話說,有條不紊的社會互動所創造和

維繫的微小社會體系被瓦解了。這是從互動觀點來看的中斷(disruption)的結果。」

(Goffman, 1971: 235)

社會結構面看表演中斷的結果

「其次,除了行動在當下瓦解的效果之外,表演的中斷也可能造成更深遠的影響。

觀眾很容易將表演者所投射出來的自我看成是代表他的同僚集團、他的團隊或是他

的社會場合的負責任的代表人物。觀眾也容易把個別表演者的特殊表演看成是他有

能力處理任何例行事務(routine)的能力證明。就此意義而言,這些更大的社會單位—

團隊、場合等等—在每次個別參與者履行例行事務之時, 都要重新接受一次新的

考驗,它們的永恆聲望也會因此產生風險。某些表演的投入程度就特別高。因此,

當外科醫生和護士兩人轉身到手術台時,被麻醉的病人不慎滾到地上死亡,不僅手

術因此而尷尬地中斷,醫生作為醫生和人的聲望,以及醫院的聲望都會受損。這是

從社會結構觀點來看中斷(disruption)可能會造成的結果。」(Goffman, 1971: 235)

人格層面的觀點看表演中斷的結果

「最後,我們經常發現:個人在認同某一個特殊角色、場合和團體時,以及將他的

自我概念看成是不會中斷社會互動或是不會讓依靠該互動的社會單位失望的人,這

就可能深度地捲入他的自我(ego)。因此,當中斷發生時,我們可能會發現:他人格

所仰賴的自我概念可能就此崩解。這是從個人人格觀點來看的中斷的結果。」

(Goffman, 1971: 236)

Page 4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2 頁

「雖然中斷的可能性隨著互動的情況而異,可是看起來沒有互動不會造成參與者可

能會稍微感到尷尬或是被羞辱。生命可能不像一場賭局,可是互動卻是(Life may not

be much of a gamble, but interaction is)。」(Goffman, 1971: 236)

最後一句話牽涉到賭博,也許勾起高夫曼研究賭場的想法。

比較和研究

「我並無意案是說:此處提出的架構是不受文化影響(culture-free)或是可以應用到

像我們一樣的非西方社會的社會生活的同樣領域中。」(Goffman, 1971: 236)

不同的社會可能會有不同的劇場論的規則,舉中國為例 (Goffman, 1971: 236-7)

同樣的英美社會也不可以劇場論的觀點一概而論,舉勞資關係為例 (Goffman, 1971:

237)

誠實在商場逐漸被重視而在夫妻關係之間卻被淡化 (Goffman, 1971: 238)

「角色企業」(role enterprise) (Goffman, 1971: 240)

一個特殊的成員並不想高升到另一個更高的位置,反而希望為自己創造一個新

的位置,以便更能表現具有他自己特色的責任

高夫曼的這個新創的概念並沒有被他自己或別人沿用。

Page 4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3 頁

表達的角色傳遞著自我印象

「表達(expression)被放在社會互動時的溝通角色的角度來對待,而不是當成它對於

表達者所具有的完成的(consummatory)或是消除緊張(tension-release)的功能來對

待。」(Goffman, 1971: 241)

高夫曼在這句話有個腳註,提到Talcott Parsons, Robert F. Bales和Edward A.

Shils等人合著的Working Paper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 (1953)一書中第二章

The Theory of Symbolism in Relation to Action

這裡標誌著高夫曼和所謂的結構功能派是不同路數的。

從表象來推測現實

「這種充分的資訊往往是不可得的;在這種不可得的情況下,個人就傾向運用替代

品—提示(cues),測試(tests)、暗示(hints)、表情姿勢(expressive gestures)、地位符象

(status symbols)等等-當成預測的指標。簡言之,因為個人所關心的現實在當下是

無法查覺的,就必須仰賴表象(appearances)來取而代之。弔詭的是:個人越是關心

無法查覺的現實,他就必須更加專注於表象。」(Goffman, 1971: 241-2)

這段話呼應了全書一開始引用美國哲學家George Santayana的那段強調「現實

和表象並重」的話。

文中提到的「地位符象」是他剛出道寫的一篇文章所關注的焦點。

由現在的印象推之過去和未來,並且產生道德特質

「個人也傾向將眼前給他們印象的他人推知他們的過去和未來。也正式在這裏,溝

通行動被翻譯成道德的行動。他人所給予的印象會被當成他們暗示給予的宣稱和允

諾,而宣稱和允諾也都具有道德特質。在個人心中是這麼想的:『我運用有關您的

印象當成是查驗你和你的活動的方法,你不應該誤導我。』」(Goffman, 1971: 242)

Page 4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4 頁

表演者關心的不是道德

「個人作為表演者,他必須具有一種維繫印象的能力,以符合許多用來評價他和他

的活動的標準。因為這些標準繁多而且無處不在,所以作為表演者的個人實際所處

的道德世界要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但是,身為一個表演者,個人關心的並不是

達成這些標準的道德問題(moral issue),而是設計並一套令人信服的印象以符合這

些標準,這是和道德無關的問題(amoral issue)。因此,我們的活動大部分關心的是

道德問題(moral matters),但是作為表演者我們並不關心這些道德問題。身為表演

者,我們都是道德的商人(As performers we are merchants of morality)。我們花上整

天和我們所展示的貨財(goods)親密接觸,我們的心思也充滿著對於這些貨財有著親

密的了解;但是到頭來,我們越是關注這些貨財,我們就會感到和它們以及深深相

信它們而且也買下它們的人距離遙遠。用另外一種意象來說,表象的以及具有社會

話特質的義務和獲利性經常具有穩定的道德光環(moral light),強迫人們要變成他們

在舞台上所扮演的那種人。」(Goffman, 1971: 243)

這段話經常被引用和誤解,特別是「我們都是道德商人」這句,好像指控高夫

曼是玩世不恭,很沒有道德觀念還自以為是的樣子。其實應該說是道德是「鑲

嵌」在社會互動之中的,因為互動是你來我往,所以鑲嵌在互動中的道德看起

來也就在互動中個人們之間流轉;人們重視互動的流暢進行,因此人們互動的

同時也成為「買賣」道德的人。

高夫曼再之前的文章都強調互動包含著行動者的「義務」,以及互動對方對於

行動者的「期待」。在一般互動情況之下,行動者都在努力達成對方「期待」

行動者可以完成他的「義務」。行動者的「義務」就是要有完美的演出,以符

合對方的「期待」。

演出(staging)和自我

表演者(演員)和角色

Page 4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5 頁

「在這篇報告中,個人隱含地被分成兩個基本的部分:他被看成是一個表演者,一

個令人煩惱的印象造形師(a harried fabricator of impressions),演出一場太過人性的

表演(in the all-too-human task of staging a performance);他被看成是一個角色

(character),一個人物(figure),通常是好人,他的精神,力氣和其他高尚的品質都

是有待表演者加以激發出來的。表演者的特質和角色的特質是不同層次的,基本上

就不同,但是兩種特質是在表演時都具有其意義。」(Goffman, 1971: 244)

自我是場景所塑造出來的,不是個人所具有的

「在本篇報告中,表演的自我(performed self)被看成是某種意象(image),通常是值

得肯定的(creditable),這也是個人在舞台上和在角色上有效地希望別人看待他的方

式。這種意象關心的是個人,因此就賦予他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本身並不是從所有

者(possessor)而產生的,而是從當下事件(local events)中證人的詮釋中所創生的。正

確演出而且表演的場景讓觀眾賦予表演的角色一個自我(A correctly staged and

performed scene leads the audience to impute a self to a performed character),但是這種

賦予(imputation)—這個自我—是進行的場景(a scene that comes off)的產物(product),

而不是它的原因(cause)。」(Goffman, 1971: 244-245)

這應該是高夫曼的基本觀點,把互動的場景當成是塑造自我的重要原因。自我

只是這些互動場景的結果。下面的引文也是很好的證據。

「自我是所有這些場合的產物,所有這些場合的各個部分也都有著這種起源的印記

(The self is a product of all of these arrangements, and in all of its parts bears the marks

of this genesis)。」(Goffman, 1971: 245)

「自我產生於表演者」的錯覺

Page 4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6 頁

「自我產生(self-production)的整個機制是冗長的,有時則會停擺(break down),這

時就會顯露出它的不同組成部分:後台控制;團體共謀;觀眾配合(audience tact)

等等。但是順暢演出的印象,會很快讓我們掌握現實的類型—表演會順暢進行,而

且每一次演出的角色也會產生一個堅定的自我,彷彿是從表演者內部產生出來的一

樣。」(Goffman, 1971: 245)

劇場語言應用的侷限

「這篇報告並不關心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劇場面向。它關心的是社會會面(social

encounter)的結構—這是人們開始相互現身在對方之前的那種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

實體的結構。這種結構的重要因素就是要維繫一個單一的情境釋義,在眾多潛在的

中斷之前要表達出這種釋義,並且維繫這種釋義於不墜。」(Goffman, 1971: 246)

這裡用了social encounter,而不是前面用的social establishment。可是從上下文

來看,應該是同樣的意思。

劇場與真實生活

「劇場演出的角色在某些方面來說並不是真的,也不具有真的那種效果,不像騙子

那樣精心策劃的演出具有真實的效果;但是這些虛構人物的成功的演出必須使用真

正的技巧—這是和日常生活人們維繫真正社會情境時所使用的技巧一樣。」

(Goffman, 1971: 247)

本文的第一句話顯然在和「湯瑪斯定理」對話:「假如我們把情況當真,它﹝被

當真的情況﹞就會具有真的結果。」

在此說明真實和虛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完全無關的,反而是互相融合的:戲劇

中的虛構必須以真實生活為基準。

Page 4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7 頁

維繫情境釋義是社會互動的最高原則

「在劇場舞台上演出面對面互動的人必須符合真實情境之下的主要需求:他們必須

維繫一個情境釋義;但是他們是在我們所有人共享的互動任務中所促成發展出的恰

當術語的情況之下為之。」(Goffman, 1971: 247)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句話。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過:「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也是同

樣的意思。重點不在真或假,有或無,而在於「當假」「當真」或「當有」「當

無」,這也是「情境釋義」的最好對應解釋。

《會面:兩篇互動社會學的研究》(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Interaction),印第安那波里斯:巴布斯-梅瑞爾公司‧1961‧

題解

目錄

前言 (Preface)

遊戲中的樂趣 (Fun in Games)

角色距離 (Role Distance)

主要內容﹝以〈前言〉為主,其他兩篇見兩篇各自的筆記﹞

要素之間的互動

「每一種社會組織單位的研究最終都要回歸到分析其要素之間的互動。」(Goffman,

Page 4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8 頁

1961: 7)

社會互動與集體行為

「傳統上,社會學家將面對面的互動劃成『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領域的

一部分。所包括社會組織的單位是平常社會互動瓦解後才形成的:群眾(crowds)、

暴民(mobs)、騷動(panics)、暴亂(riots)。」(Goffman, 1961: 7)

無焦點的互動和有焦點的互動

「我不將面對面互動區分成事件的(eventful)和例行的(routine),我提議一種不同的

區分:無焦點的互動(unfocused interaction)和有焦點的互動(focused interaction)。」

(Goffman, 1961: 7)

無焦點互動

「無焦點互動包括人際互動中純粹只是因為人們彼此在對方面前現身,就像兩個陌

生人在房間擦身而過,彼此打量對方的衣服、姿態以及一般禮節,而且每人也會因

為自己本身是被觀察的對象而謹慎行事。」(Goffman, 1961: 7)

焦點互動

「焦點互動則是發生在互動雙方同意有效地在某一時段維持一場單一認知和視覺

注意焦點的活動,就像一場會話、一場棋類遊戲,或是一場親密面對面互動者所維

Page 4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4 9 頁

持的一場共同目標。這些共同維持一個單一注意焦點的人當然也會彼此參與無焦點

的互動。他們不是以焦點活動的參與者的能力而這樣做的;在場而沒有參與焦點活

動的人也會同樣參與這種無焦點互動。」(Goffman, 1961: 7)

本書以焦點互動為主

「本書的兩篇文章只關心焦點互動。」(Goffman, 1961: 8)

焦點聚會=會面=情境活動系統

「我把焦點互動所發生的社會組織的自然單位稱為焦點聚會(focused gathering),或

者會面(encounter),或者情境活動系統(situated activity system)。」(Goffman, 1961: 8)

這三個名詞,後兩個比較有用到:「會面」當成整本書的書名,「情境活動系統」

則在文章中有當成章節。

「這三個名詞是不得已而用之的(out of desperation),而不是有意的設計;三個名詞

各自都有令人不滿意之處,而每一個名詞也有令人滿意之處是其他兩個名詞無法做

到的。」(Goffman, 1961: 8)

兩篇文章的研究立場

「第一篇文章〈遊戲中的樂趣〉是從圍繞在一張桌子的那種遊戲來研究焦點聚會。

第二篇文章〈角色距離〉則從回顧和批評社會角色分析的角度來研究焦點聚會。」

Page 5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0 頁

(Goffman, 1961: 8)

團體和焦點聚會的差異

聚會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一

「有些特質就整體而言(taken as a class)在焦點聚會或會面中會比在整體而言的

小團體中還要重要。」(Goffman, 1961: 11)

接著高夫曼還舉了下面的例子:尷尬、保持鎮靜、不分心口語溝通能力(the

capacity for nondistractive verbal communication)、遵守有關放棄或採取發言人角色

的規定,空間位置的分配。(Goffman, 1961: 11)

聚會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二

「某些焦點聚會的特質—參與者持續專注於正式的活動焦點—並不是一般社會團

體的特質,因為大部分的團體,不像會面一樣,會持續存在,不論成員是否親身同

在。一場聚會(coming-together)可能只是團體生活的一個面向(phase);另一方面,

鳥獸散(falling-away)則是一場特殊聚會的結束,縱使同一群參與者以及同一種互動

模式在未來的會議中還會碰面。」(Goffman, 1961: 11)

聚會中比較重要的因素之三

「最後,有許多聚會(gatherings)—例如:在賭場裏一群玩撲克牌的陌生人—發生相

Page 5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1 頁

當多完成的互動過程,卻只有一點團體感產生。」(Goffman, 1961: 11)

小團體的聚會

「許多小團體的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由所有成員或是聚在一起的成員,共同維繫著

一場情境活動系統或是會面的場合:他們召開會議、玩牌、討論電影,或是一起休

息抽煙…這裏強調的是參與者的見面而不是團體的成員。」(Goffman, 1961: 12)

小團體的派系和團體成員的結盟

「同樣的,小團體中發生的派系(factions)可能會和團體成員聚會時的結盟(coalitions)

重疊。」(Goffman, 1961: 12)

社會團體可能只是聚會的一個次集

「接著,就算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都只是一場聚會的參與者,而且聚會也是因為

和團體有關的商業交易而召開的,我們仍然不可避免會發現:在場的人也正是其他

社會團體的成員,而且這些團體可以宣稱只是這些在場人的一個次集(sub-set)—非

常不同的次集。」 (Goffman, 1961: 12-13)

Page 5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2 頁

團體士氣與團結和見面次數不一定相關

「最後,團體的士氣和其成員的團結可能會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也有的強

團體很少有所有成員參加的焦點聚會,可是弱團體卻會有許多。」(Goffman, 1961:

13)

「前面的論證的用意在於說明:團體結構和團體成員的聚會結構之間在經驗上的呼

應,並不意謂著兩個領域之間有著分析上不變的要素。用來研究團體的概念和用來

研究會面的概念在分析上可能相關,可是它們的關係絕對不是不證自明的。」

(Goffman, 1961: 13-14)

「最後,我要說的是:區分小團體和焦點聚會讓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場聚會本身

可能產生一個短暫的小團體,而且還可以檢驗這個團體和長期存在團體之間的關係,

後者是會面的參與者的出處。」(Goffman, 1961: 14)

〈角色距離〉(Role Distance),收入《會面:兩篇互動社會學的研究》(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Interaction),印第安那波里斯:巴布斯-梅瑞爾公司‧

1961‧第 15-81 頁‧

題解

這篇文章一開始感謝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社會科學理論整合中心 (Center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cience Theory),以及紐約的人類生態學研究社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Human Ecology)兩個單位對於本研究的支持。

接著高夫曼感謝下列人士的批評:Aaron Cicourel, John Clausen, Fred Davis, Melvin

Kohn, Sheldon Messinger, Theodore Sarbin, David Schneider 和 Gregory Stone。

Page 5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3 頁

目錄

角色概念 (Role Concepts)

角色架構的限制 (Limitations of the Role Framework)

處境活動系統 (Situated Activity System)

表達的問題 (The Problem of Expression)

角色距離 (Role Distance)

角色距離與嚴肅活動 (Role Distance and Serious Activity)

手術當成活動系統 (Surgery as an Activity System)

角色距離對於手術的功能 (The Functions of Role Distance for Surgery)

並存自我的多重性 (A Simultaneous Multiplicity of Selves)

結論 (Conclusions)

主要內容

角色概念

傳統的地位概念

「地位(status)是某種系統或是位置模式的位置(position),它和單位中其他位置是透

過相互聯繫、透過約束在位者的權利和義務而發生關係。」(Goffman, 1961: 85)

地位有的時候就被稱為是社會位置(social position),或只被稱為「位置」

(position),高夫曼在這篇文章中多半使用「位置」一詞。

高夫曼在此處和下面所引的段落都出自 Ralph Linton 的《人的研究》(The Study

of Man)一書中的第八章〈地位與角色〉(Status and Rôle)

傳統的角色概念

「角色(role)包括在位者所參與的活動,假如他是在對其位置的人所有的規範要求

Page 5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4 頁

之下所產生的獨自行動。在這種規範的意義下,角色和角色表演(role

performance)或是角色演出(role enactment)是有區別的,後兩者是一個特殊的個

人在執行該位置職務時所實際產生的行為。(因此,位置才可以進入,佔據,

和離開,角色只能被扮演;但是學者在使用上都不一致,因此我也不會前後一

致)。」(Goffman, 1961: 85)

這裡區分的就是規範式上的定義和實際行為上的定義。

此段文字中最後括弧中的話,真是大膽;怎麼別人用法不一致就當成自己也可

以不一致的藉口?別人越是前後不一,自己更要為人所不為才是超越前人之處

啊!

角色他者 (Role Others)

「一個人的角色扮演通常發生在面對面社會情境的循環之中,有著角色他者(role

others),亦即,相關的觀眾(audiences)。」(Goffman, 1961: 85)

角色組 (role-set)

「一個人扮演某個角色所要面對的不同角色他者的總合,最近有人稱之為角色組。

例如:一個醫生的角色組就包括同僚、護士、病人和醫院行政人員。」(Goffman,

1961: 85-86)

這是莫頓 (Robert K. Merton)於 1957 年提出的概念,參考其”The Role-Set:

Problem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8 (1957): 106-120.

角色部門(role sector)或是副角色(subrole)

「和一個位置有關的所有角色都可以分成不同的角色部門(role sectors)或是副角色

(subroles),以對應每一種特殊的角色他者。醫生角色中的醫生-護士就是一個

角色部門;另一個是:醫生-病人。角色的社會變遷可以從不同角色他者的角

Page 5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5 頁

色組的得失中看的出來。」(Goffman, 1961: 86)

角色與個人

「林頓(Linton)曾經費心指出,角色分析的基本單位並不是個人,而是演出他職務

活動叢的個人(individual enacting his bundle of obligatory activity)。系統或是模

式只借用了個人的某個部份,在某時某地他做什麼或是誰並不是第一考量。他

所表演的角色他者同樣也只是代表著這些他者的某些切面而已。」(Goffman,

1961: 86-87)

角色與社會化

「角色隱含著社會決定論以及一個社會化的理論。」(Goffman, 1961: 87)

「角色是社會化的基本單位。正是透過角色社會才分配與安排不同的工作,以便強

制它們﹝角色﹞的表演。」(Goffman, 1961: 87)

地位符象

「在某些方面,招募某些位置是被嚴格管控的,以暴政在位者會具備某種最低標準,

不管是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技術上相關或不相關的。在位者會透過服裝和禮

儀等地位暗示(status cues)而加以符象化,讓參與某種情境的人知道他們所面對

的是怎樣的人。在某些場合會有稱呼的角色。」(Goffman, 1961: 87)

這就是高夫曼早期文章〈階級地位的符象〉文章的內容,只不過當初文章用的

是 status symbol,此處用的是 status cue,意思是一樣的。

角色表演不辜負對方的期待

Page 5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6 頁

「本文關心的是,一個人在扮演一種角色的時候,必須注意到他在某種情境之下所

傳達有關他的印象,必須和別人所賦予他的某些和角色相符的個人特質是一致

的。」(Goffman, 1961: 87)

個人進入位置才出現角色

「這些個人特質,有效地被賦予而且有效地被宣稱,假如在結合了一個人的頭銜,

就提供了在位者一種自我形象(self-image),同時也提供角色他者一個有關他的

形象。因此,自我其實要等待個人進入某一個位置才會產生;他所需要的其實

是順應外加的壓力,他就會發現一個現成的客我(me)在等著他。套一句 Kenneth

Burke 的話說:做什麼就是什麼(doing is being)。」(Goffman, 1961: 87-88)

「客我」(me)是 George Herbert Mead 的觀念,另一個相關的是「主我」(I)。

這裡說的是:位置在先,個人進入後才有角色可言。

Kenneth Burke 的話,高夫曼並沒有註明出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些被認

為是個人本質的東西,其實是他行為展現的結果,並非像想像那樣是本然的東

西。

角色的經常表演(regular performance of a role)

角色的經常表演者 (regular performer of a role)

角色的正功能((eu)function)

角色的反功能(dysfunction)

角色的顯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

角色的隱性功能(latent function)

Commitment

「我將這個詞限定在:非人的強迫性結構安排的問題(questions of impersonally

enforced structural arrangements)。」(Goffman, 1961: 88)

Page 5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7 頁

Commitment 這個字本來就很難翻譯成恰當的中文。高夫曼這裡強調的是「不

受個人影響的」和「強迫的」﹝不受個人意志所左右的﹞這個方面。

角色隔離(role-segregation)

觀眾隔離 (audience-segregation)

傳統角色分析的特色 (Goffman, 1961: 90)

一、角色的分化和整合

二、個人士分析的主要單位

角色架構的限制

限制之一:傳統角色觀定義中的「權利」和「義務」並非慎選的字,因為林頓的角

色觀念中似乎是規範性的意涵,其實包含了兩樣影響個人的東西:

義務(obligation)—行動者自己的行動,他人可以合法地要求他表演的

期待(expectation)—行動者或他人可以合法要求他人表演的行動 (Goffman, 1961:

92)

「更重要的問題是:社會科學家很可能正式引用林頓這種規範性的角色概念,可是

他自己以及他的學生到後來再使用時都沒有嚴格遵守。許多研究者在使用位置

(position)和角色(role)時都比林頓的定義要來的廣泛而且有彈性。」(Goffman,

1961: 92)

位置就是生命機會

「如果我們將位置定義為通常使用的意義的話,一個人的位置是生命機會(life

Page 5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8 頁

chance)的事—他經歷某種命定經驗、某種試煉、苦難,以及凱旋的可能性。在

某些生命圈中,他的位置就是他的『崗位』(station),就像存在主義者所說的

那樣:別人和他對自己的意象;他可能感受到快樂和煩惱;他在和別人面對面

互動的各種可能性(contingency);他可能建立的關係;他對於公共議題的可能

的結盟和立場,導致不同情況之下不同的人對他的支持或反對。」(Goffman,

1961: 92-93)

角色的修正定義、典型角色和實際角色表演

「經過修正之後,角色現在可以界定為:一個人在一個特殊位置中典型的反應(the

typical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當然,典型角色必須和一

個具體人在既定位置上的實際角色表演有別。再典型的反應和實際反應之間,

我們通常可以期待某些差異,因為一個人的位置(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意義)要視

他如何感知以及界定他置身所處的情境的不同事實而定。」(Goffman, 1961: 93)

三種區分:典型角色、角色的規範面、一個特殊個人的實際角色表演

「一般而言,我們必須區分:典型角色、角色的規範面,以及一個特殊個人的實際

角色表演。」(Goffman, 1961: 93)

限制之二:過去的角色分析重點在於人的範疇(categories of persons)而非個人

(Goffman, 1961: 93)

一般來說,研究者使用傳統的人群分類範疇時,首要的問題並不是這個範疇的特色

是否是一種「集體表徵」(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問題是這種範疇是否將一

群值得做社會學研究的、具有共同生命情境(common life situation)的一群人加

以分裂。

分析範疇

Page 5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5 9 頁

「我將使用『分析範疇』(analytical category)一詞來指:為了研究所群聚的一組人,

不管這些人是否被一般大眾聯合在一起或是歸為同一類人。」(Goffman, 1961:

94)

「我提出的是一種比較原子式的(atomistic)參考架構…當我們研究角色的時候,我

們研究的是在某個特殊分析範疇中某人的情境,我們通常會將興趣限定在某時

某地這種人的情境;非工作時間的家;一個人一生的社區;學期中的學校。」

(Goffman, 1961: 95)

情境活動系統

社會場所圍牆之內的活動

「過去角色分析的參考系統是模糊不清而且游移不定的。因此,我要將自己的研究

限定在:完全發生在某個社會場所圍牆之內的活動(activity that occurs entirely within

the walls of single social establishment)。」(Goffman, 1961: 95)

處境活動系統的定義

「只是限定我們的興趣在特殊的場所是不夠的。我們可以注意個人經常性參與這樣

的場所當成是日常活動的經常順序:醫生巡視病房、撰寫病歷、打電話回辦公

Page 6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0 頁

室、參加醫師會議、花時間開刀、有中間休息和午餐時間等等。其中某些活動

讓他和別人有面對面互動機會,參與了一個單一的共同活動,一種封閉的、自

我補償的(self-compensating),自我終結的(self-terminating)相互依賴的行動的循

環(circuit)—這可以稱為『處境活動系統』(situated activity system)。手術的表

演就是一個例子。其他生活領域的例子還有:好好玩一場遊戲;完成一場小團

體實驗;幫人剪頭髮或請人幫自己剪頭髮。這種活動系統和從頭到尾都只是一

個人完成的工作是不同的,而不管他是在沒人的情況下單獨完成的,或是在他

人面前完成的,而且也和共同努力的那種『多重處境』(multi-situated)的活動

是不同的,因為後者是由一群次團體的人在不同的房間所執行完成的。」

(Goffman, 1961: 95-96)

處境角色(situated role)

「當一種處境系統重複多次以後,就會出現發展相當完備的處境角色;行動被分成

幾個可以處理的部分,每個部分都由一個參與者來做相搭配的表演。除了這種

角色形成(role formation)之外,也會出現角色分化,會將一組參與者的活動和

其他範疇的人所表演的活動有區別,儘管是有相關的。」(Goffman, 1961: 96)

「一個處境角色是一套在一組別人面前所表演的可見的活動,而且也可見的可以融

入別人所表演的或動中。」(Goffman, 1961: 96)

「因此,一個處境角色等待一個人(A situated role, then, awaits the individual)。」

(Goffman, 1961: 97)

Page 6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1 頁

旋轉木馬的角色分化

搭乘者

旁觀者

操作者

表達的問題

問題之一

「問題之一就是:角色不僅可能是被扮演的(be played),同時也可能是被假裝的

(played at),就像孩童和舞台演員,以及其他好開玩笑者(cutup)為了明白的當

真(make-believe)目的而模仿角色;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做什麼就不是是什

麼(doing is not being)。」(Goffman, 1961: 100)

這裡強調的是「玩真的」和「玩假的」都是表演,都是要觀眾相信:表演者就

是他所表演的那種角色。

高夫曼在後面提到:扮演醫生的電影明星並不是進入醫生的角色,而是進入演

員的角色。

留在角色中 (stay in role)

逃出角色外 (break role or go out of role) (Goffman, 1961: 100)

角色分歧 (role dissensus)

因為不同的文化歸屬或是團體歸屬對於一個人在別人面前角色扮演時會展現

多元的狀況

一個人在角色表演上的理想對其他人則可能造成冒犯

舉例:有些外科醫生會比其他同行更重視病人的意見;有的更重視同行的意見;

有的會更重視院方管理階層的意見,並遵循著來表演角色(Goffman, 1961: 101)

Page 6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2 頁

問題之二

「不管一個人做什麼或是外表看起來像什麼,他都有意無意地提供了資訊,讓人知

道他的特色,以及他可以被歸類的範疇。」(Goffman, 1961: 102)

接下來高夫曼馬上提到「個人門面」的「地位符象主義」 (status symbolism)

提供了表演者所屬團體的資訊。

高夫曼還提到對表演者有利的以及不利的資訊,不過這兩種情況都不可能永遠

有效。

表演者無法完全掌控面對面互動時別人對他的資訊 (Goffman, 1961: 104)

「暗示的控制」(control of implications)反映

扭轉某些情境中對表演者表達的情境釋義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解釋」,也就是表演者提供資訊以根本改變既有的資訊(Goffman,

1961: 104)

另一個辦法就是「道歉」(apology),表演者要求不要以外表的樣子來論斷他,案是

說他的行為連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因此部分的他是不能用這樣不當的行為來衡

量的。(Goffman, 1961: 104)

還有就是說是開玩笑(Goffman, 1961: 105)

角色距離

擁抱 (embracement)

承認並表達對角色的依附

展現具有扮演角色的資格和資歷

主動「投身」(engagement)或自然涉入 (spontaneous involvement)當下的角色活

Page 6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3 頁

動,亦即,投入而且是可見的身心努力 (Goffman, 1961: 106)

擁抱角色就是完全融入當下情境中的虛擬自我(virtual self),完全展現別人對你的意

象,並且明白展現自己接受這樣的角色。(Goffman, 1961: 106)

某些職業的人最能展現對於角色的完全擁抱:棒球比賽時的球隊經理;尖峰時

間十字路口的交通警察;指揮飛機停靠停機坪的工作人員,以及所有必須透過

身體姿勢指導別人的表演者都算是。(Goffman, 1961: 107)

角色距離的定義

「在個人和他所被賦予的角色之間『有效地』表達出的尖銳差異,我就稱為『角色

距離』。這是下面意思的速記:個人實際上否認的並不是角色,而是角色中蘊

含的虛擬的自我,這市對所有接受這種角色的表演者而言的。」(Goffman, 1961:

108)

Virtual 這個字現在流行翻成「虛擬的」,可是很弔軌的是:它原來就有著「真

實的」或是「有效的」意思。

「不管怎麼說,角色距離一詞並不是指稱所有不直接貢獻於一個既定角色的工作核

心,而只是指稱對互動的在場者而言是相關的行為,可以用來衡量行動者對於

他特殊角色的依附,以及用來暗示行動者可能對角色具有某種不滿和抗拒。」

(Goffman, 1961: 108)

「角色距離的引介是為了指稱表演者有效傳達某種厭惡的脫離他所正在扮演的角

色。」(Goffman, 1961: 110)

Page 6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4 頁

角色距離與嚴肅活動

角色距離的定義

「角色距離…這種行為介於一方是角色義務(role obligations)一方式角色表演(role

performance)之間。」(Goffman, 1961: 114)

手術當成活動系統

「我們要處理的是更為常見的現象,就是一種人發現要擁抱這種角色是不明智的。」

(Goffman, 1961: 111)

舉例:六個中下階層高中女生放假到國家公園的某日早晨決定要騎馬 (Goffman,

1961: 111)

「有些人一輩子都很嚴肅對待的角色會被某些不管年紀多大的人都無法嚴肅對待。」

(Goffman, 1961: 111)

「跟一群和自己類似的人參與的活動很容易讓人勇於展現角色距離。」(Goffman,

1961: 112)

Page 6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5 頁

「角色距離具有保護功能。﹝騎馬的﹞女孩子展現角色距離會讓自己有多餘的空間

可以操弄。她們會說:『不能就從我們的這種無能(incompetence)來評斷我們。』

萬一她們的演出失敗,她們也可以躲避對她們的攻擊。不管她們的表演如何,

她們都避開了在有能力做出更好表現的人面前擺出低姿態。她們擺出很不嚴肅

對待的姿態,以便控制她們很嚴肅對待的缺點。」(Goffman, 1961: 112)

「角色距離」在此的作用是「印象管理」。

Role playing 和 role played at (Goffman, 1961: 112)

Role playing 是「角色扮演」或「扮演角色」

Role played at 是「假扮某個角色」或是「搞某個角色的鬼」或是「不認真扮演

某個角色」

在不嚴肅對待某個角色時,就很難區分上述兩者 (Goffman, 1961: 112)

「我們只要讓某些不適合的人來完成某些工作,就很容易就透過實驗創造出不符角

色的情境。」(Goffman, 1961: 112)

「將一個人置於他所鄙夷的職業場景中的處境角色,就一定會產生角色距離。」

(Goffman, 1961: 113)

「角色距離的許多令人信服的資料都出自於某種情境:下屬遵循上司的命令或建議,

並且加以執行。」(Goffman, 1961: 114)

「角色距離是某些介於角色義務和角色表演之間的行為。」(Goffman, 1961: 114)

「我們到達了一個用更廣泛社會學角度來探討社會角色的裝飾(trapping)。一組可見

的資格和已知的證明書,配上一個當作表演場地的社會場景,提供給個人完全

表演角色自我(role self)的機會,因為這個場景就是他選擇不想要給人有的一場

Page 6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6 頁

創造出來的清楚印象。」(Goffman, 1961: 114)

「角色的裝飾越深入,就越有機會展現角色距離。個人門面和社會場景提供的正是

一個人要在其中刻畫出的一個樣子-嬉鬧玩耍、生氣、逐漸變化,或是漠不關

心的樣子。」(Goffman, 1961: 115)

角色距離對於手術的功能

主要角色

主持開刀的外科醫生

實習醫生

護士

笑話和懲罰的兩手策略

「糾正下屬和給下屬面子之間的衝突,外科醫生往往用笑話來代替負面的懲罰,因

為這樣就很難分辨笑話是用來掩飾懲罰,還是懲罰是用來掩蓋笑話。」(Goffman,

1961: 122)

「除了要維護團隊中其他人的面子,主導的外科醫生還有義務要維護自己的面子。

此外,他還必須關心的不僅僅是維持他自己對於個人資源的動員,也還要焦慮

地注意團隊中的其他人會動員資源給他。」(Goffman, 1961: 126)

角色距離和社會位階的關係

「一般來說,我們假定:減少和上司的距離對下屬比較有利,而上斯則會因為保持

或增加距離而獲利。」(Goffman, 1961: 128)

「外科主治醫師和實習醫生所展現角色距離的差別基礎,暗示著分工(division of

Page 6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7 頁

labor)或角色分化(role differentiation)。」(Goffman, 1961: 130)

「一個具有特殊工作的人不僅提供一種系統所需要的服務,同時也提供一種生存方

式(a way of being),一種自我(selfhood),讓系統中的其他人可以藉此認定他,

也允許他們維持一種自我形象,假如不在別人心中產生共鳴的話,就會將事情

搞砸。」(Goffman, 1961: 131)

角色距離的功能

「首先,個人並不要求該位置所有的權利,所以他也就不完全投入一種特別的成就

標準;一旦他的能力受到事先沒有料到的質疑,他不會將自己和他人投入毫無

希望的妥協地步。第二,如此的社會情境藉由拉開角色距離—個人在自己和他

的處境角色之間所做的保留—而保留了現實本來具有的重量。」(Goffman, 1961:

132)

並存自我的多重性

「本文將角色的焦點放在情境活動系統。本文也將個人看成是某個將自己表達情境

行為(expressive situational behavior)加以組織,以對應於處境活動的角色

(situated activity roles)。他在如此作為時,會使用手邊可及的一切手段在他自

己和情境中實際上可以運用的自我來導入自由和靈活運用,以及有意的錯認身

分(pointed disidentification)的空間。」(Goffman, 1961: 132-133)

這一段是總結本篇至這段為止的重點。

「我們的出發點並不是情境釋義的概念,而是主導情境的一種特殊釋義(a particular

Page 6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8 頁

definition is in charge of the situation),而且只要這種主導不是過度具有威脅性

或是公然地被拒絕,就可能會產生許多反對活動(counter-activity)。個人的舉動

說明著:『我不會爭議事情進行的方向,我會遵照著進行,但同時,我希望讓

你知道在這件事情上你並沒有完全掌控我。』因此,那些在情境中喃喃自語的

人,開玩笑的人,以諷刺口吻回話的人,仍然是遵循著現行的情境釋義,不管

心裡有多麼不爽。」(Goffman, 1961: 123)

「現行的活動系統告訴我們怎樣的處境角色會主導整個情境,但是這歇腳色也同時

提供了一個可以表達角色距離的架構。」(Goffman, 1961: 133)

「我們應該注意:面對面互動提供了一個執行雙重立場的可觀的脈絡—個人的工作

行動(task actions)會規規矩矩地遵循官方的情境釋義,而同時發生的確不干擾

﹝活動進行﹞的肢體活動(gestural activity)卻可以表示他並不同意目前官方所

界定的他的一切。」(Goffman, 1961: 133)

「我們現在應該也可以看出來:角色距離只是一個角色在表達時所展現的極端例證,

並不是一個角色在實際上可以選擇運用的一部分,其他更多的,比較不具有抗

拒性的表達也可能會發生。」(Goffman, 1961: 133)

「角色距離將我們的注意焦點導向處境角色所允許的不相關表達(nonrelevant

expression),但是卻沒有告訴我們更多有關這些表達的範圍。」(Goffman, 1961:

133)

「在工作表演時,年齡—性別認同一般都會被認為是工作之外的事,而非對工作不

利的事。然而,這些表達也有『多元決定』的味道(“overdetermined” flavor),

表明了角色距離的涉入,要求個人從職業遊戲中稍稍退讓,以便暫時維持一個

比較傳統的角色:

刷洗護士(scrub nurse)(對實習醫生說):每隻手各拿一隻﹝止血鉗﹞,他會用得到。

實習醫生:是的,媽媽。

刷洗護士(一半帶著辯護的口吻):我真正感興趣的是你的學習。

Page 6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6 9 頁

實習醫生(帶著取笑的陰謀):喔,那就教我幾招怎樣?

刷洗護士:我已經給過你一本書了,你還要我做什麼?

實習醫生:還有很多事情你都可以做啊。

刷洗護士(對外科主治醫生說):你希望我在這邊還是另一邊?

實習醫生(站在刷洗護士的旁邊):站在這邊靠我近些。

我想要多說一句:如果過度高估這些談話中性指涉的性意含就大錯特錯了。它們只

是比較像是搔癢,而不是愛撫。在這裏,性只是逢場作戲,意圖並不在於性本

身,而是要展示獨立於自己的處境角色之外。如果要嚴肅對待的話,這些玩笑

話可以讓外科醫生宣稱另外一個時間和場景的角色時在加以利用。」(Goffman,

1961: 138)

高夫曼在寫做這篇文章的時空背景已經和目前有極大的差距。如果以現在台灣

的標準,這就構成「職場性騷擾」。不管是高夫曼在此辯稱的「搔癢」或是「愛

撫」,未經當事人同意都是標準的性騷擾。高夫曼的最後一句話,更暗示醫生

的婚外情。那是美國性革命(1968)還沒來臨的時代啊!

初學者的優惠期 (Goffman, 1961: 139)

角色的劇本差異

「角色的差異在於表演者要多麼嚴肅或是多麼完全的遵照劇本(script)﹝演出﹞。」

(Goffman, 1961: 140)

角色的文化差異

「一個人多重身分的管理的規範有部分是受到一般文化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期待這

Page 7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0 頁

種差異會因社會而異,事實也是如此。在西方社會中,有很強的角色之間的區

隔趨勢,我們會期待一個人在某一職業或是組織角色很活耀的人,不會因為其

他角色而忽略了他的責任,譬如說家庭角色,而在東方社會裏,這種部門化

(compartmentalization)的情況比較罕見。」(Goffman, 1961: 140-141)

西方社會內部的差異

「就算在西方社會中,我們也會發現某些差異。」(Goffman, 1961: 141)

「就算在我們社會中,角色距離也到處可見,發生在許多不同脈絡中,擁有許多不

同的功能,以及反映出許多不同的動機。」(Goffman, 1961: 141)

情有可原的情況 (extenuating circumstances)

「一個工作的人應該認真工作忘掉家庭。可是就算是最嚴苛的職場也會認知到這個

人際是個工人同時也具有其他相關角色,一旦在其他領域有危機發生,他也應

該被允許請假離開工作崗位去處理這些事情。」(Goffman, 1961: 141)

多重角色扮演者 (multiple-role-performer)

小結

「如果以一個既定的處境系統為參考點,角色距離是角色的典型一面,而非規範的

那面。但是個人處理一個處境角色的輕鬆自在面,會強加在他其他多重的依附

以及多重處境社會實體的投入等等重量負荷上。貶抑處境角色是尊敬另一個身

Page 7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1 頁

分的基礎的結果。」(Goffman, 1961: 142)

結論

修正林頓的概念之一

「我們從林頓說過的基本觀點移轉到下面的觀點:我們不是要問:一個外科主治醫

生作為外科醫生,他在手術時會怎麼行動,我們要問的是:這些被稱作是外科

主治醫生的人在手術時會被期待要如何行動。」(Goffman, 1961: 144)

這兩段乍看之下沒有什麼差別,其實前者已經將外科醫生的角色當成實體,後

者是把人當成實體,外科主治醫生只是角色而已。有個「人」和「角色」的區

隔。

修正林頓的概念之二

「我們應該將林頓的概念加以更廣泛地修正,讓我們能夠區分典型角色 (typical

role)和規範角色 (normative role),而且將角色距離當成典型的角色而非規範的

角色。」(Goffman, 1961: 144)

神聖和世俗的庸俗二分

「社會思想中有一股庸俗的趨勢,將一個人分成神聖和世俗兩部分,這種看法很奇

怪地和涂爾幹提出的同樣概念剛好相反。世俗的部分歸給社會角色中的義務世

界;它是正式的、僵化的和死板的;它是社會所要求的(exacted)。神聖的部

分和『個人的』事物以及『個人的』關係有關—一個人放鬆或是崩潰的情況下

潛藏在表面之下『真正的』樣子。就在這種個人能力之下,一個人可能展現出

溫暖、自發,以及很有幽默感。就是在這種情境下,不管他的社會角色為何,

一個人能夠展現『男人本色』(what kind of a guy he is)。就這樣,在展現出某

Page 7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2 頁

個行動是一個角色的義務和裝飾的一部分時,這個人就將角色從神聖的範疇轉

到世俗的範疇,從胖而且活的(fat and living)轉移到瘦而且死的(thin and dead)。

社會學家當成社會學家可以被允許擁有世俗的部分;社會學家當成人,就和其

他人一樣,保留了神聖的部分給朋友、妻子和他們自己。」(Goffman, 1961: 152)

這整段話的意思不太明確。我推測是用神聖和世俗這對概念來解釋「角色距離」,

個人私密的部分是神聖的,是最終的也是最真實的;公開的角色則是世俗的,

只是逢場作戲。而個人在行動中多半希望保留神聖部分多於世俗部分,這樣就

產生「角色距離」。

「角色距離的概念讓我們可以對抗這種討厭的趨勢,認為社會學有魔爪觸碰不到的

世界(keep a part of the world safe from sociology)。假如一個人要表現他是個『好

人』,或是相反地,他不算是個應該有的那種好人,那麼只有透過他使用或是

不使用角色距離才可能如願以償。就正式在這種地方,展現著角色距離,也展

現著一個人的個人風格。我在本文就強調:角色距離幾乎可以成為角色分析的

主題,就像角色本身的核心工作那樣。」(Goffman, 1961: 152)

高夫曼講這麼多,其實就在說:前人忽略了角色距離和角色一樣重要。這是社

會學魔爪可以伸入之處。

〈遊戲中的樂趣〉(Fun in Games),收入《會面:兩篇互動社會學的研究》(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Interaction),印第安那波里斯:巴布斯-梅瑞爾公

司‧1961‧第 15-81 頁‧

題解

高夫曼在這篇文章的腳註中,徵引了不少自己以前發表過的文章作為佐證。

目錄

導論 (Introduction)

形式化 (Formalizations)

會面的動力 (Dynamics of Encounters)

Page 7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3 頁

樂趣的基礎 (Bases of Fun)

結論 (conclusion)

主要內容

導論

遊戲和嚴肅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被看成是娛樂的一部分,而且『原則上缺乏對於集體生活和

制度生活的團結和延續有重要的迴響。』遊戲可以很好玩(fun to play),樂趣(fun)

本身就是玩遊戲的被允許的原因。和人們處理『嚴肅』活動的態度大相逕庭的

是:人們宣稱有權利抱怨一種遊戲沒有帶來立即的快樂,而且,一種遊戲是否

帶來快樂,也是一種不參加的藉口,就如同心情不爽一樣。」(Goffman, 1961:

17)

引文中的畫出自 Roger Caillois 的文章〈玩耍的統一:遊戲的多樣性〉(Unity of

Play: Diversity of Games),《戴奧金尼斯》(Diogenes),第十九號(1957):第 99

頁。同一個腳註中也提到荷蘭籍文化史家 Johan Huizinga 的名著《遊戲人》

(Homo Ludens),第 50 頁。

本文目的-嚴肅處理樂趣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探討一個人可以怎樣嚴肅地處理樂趣的問題。」(Goffman, 1961:

17)

Page 7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4 頁

「我將自己限定在一種人們彼此在當下現身的社會安排之中,這裏稱為會面

(encounter)或是焦點聚會(focused gathering)。對於參與者來說,這包括:單一

的視覺的和認知的注意焦點;一個對口與溝通的相互的和偏好的開放;一場強

化的相互關聯的行動;一個眼對眼生態上團塊(ecological huddle),讓參與者可

以極大地察覺到對方參與者是否在監視他。」(Goffman, 1961: 17-18)

高夫曼在此句結束後作了一個腳註三,說道:「『會面』這個詞具有很寬廣日常

生活的意義,所以不好當成一個普通詞彙。有時候它指的是面對面和別人不期

而遇的見面或是因為發生困難而見面;有時候它指的是在某一個社交場合和人

見面,而在這種場合見面的次數並不是問題的所在。我排除上述的意義。」

既然怕這個字的通俗意義混淆,為何不就採用「面對面互動」來的簡單明瞭又

不會引起誤會?

行文中的 ecological huddle 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雖然知道 huddle 當名詞用,有

「雜亂的一堆人或東西」的意思,ecological 有「生態的」意思,兩字合用還是

不知所云。

「當一種共同維持的身體任務(a jointly sustained physical task)是焦點時,會面

(encounter)和焦點聚會(focused gathering)可能就不恰當,因此一個比較抽象的

詞語,就可以使用像是『情境活動系統』(situated activity system)一詞。」(Goffman,

1961: 18)

形式化

「我們也許可以焦點聚會秩序的中斷來研究焦點續會的結構。」(Goffman, 1961: 19)

Page 7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5 頁

無關規則 (rule of irrelevance)

「這種對世界上大多數事物的不注意的結構的優美和強韌是對人類習性(human

propensity)的社會組織的一大貢獻。」(Goffman, 1961: 20)

實現的資源 (realized resource)

轉換規則 (transformation rule)

「轉換規則是一種可以禁止也可以獎勵的規則,指引我們:當會面之中發生了外在

特質的模式時,就會發生怎樣外形上的修正(what modification in shape will

occur when an external pattern of properties is given expression inside the

encounter)。」(Goffman, 1961: 33)

這樣的解釋還是很不好懂。

會面的動力

遊戲(Games)、玩耍(Play)、和玩遊戲(Gaming)

遊戲和面對面互動

「先前本文都是非正式地以遊戲來說明面對面互動。這樣做當然是有前例可援的。

研究社會活動的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傳統的和實驗的遊戲當成暫時的模型

(working model)。遊戲似乎可以簡單地展現真實生活情境的結構。它們﹝指遊

戲﹞將我們和嚴肅生活切割,讓我們忘情於它所展現的可能性之中。」(Goffman,

Page 7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6 頁

1961: 34)

「不過,用遊戲的這種理論研究角度來研究面對面互動也有其嚴重的侷限。」

(Goffman, 1961: 34)

三個主要概念—個人、溝通、互動—的限制

「遊戲模型對於現行的社會心理學語言有著嚴重的限制,特別是三個主要概念:個

人(individual)、溝通(communication),以及互動(interaction)。」(Goffman, 1961:

34)

高夫曼在這句話做了個腳註,說明自己在此採納的是 T. C. Schelling 的意見,

並舉出其著作《衝突的策略》(Strategy of Conflict, 1960)。

「個人」就被區分成兩部分:

1) 「利益身分」(interest-identity)、團隊(team)或「邊」(side)

沒血沒肉的存在物,根據遊戲現成的效用功能(utility function)的結果而有輸有

贏 (Goffman, 1961: 34-35)

2) 玩家 (player)

玩耍代理人(agent-of-play),並非思考和行動的要角,主要是為了他所玩耍選的

邊而做的 (Goffman, 1961: 35)

「溝通活動」也同樣被區分成兩部分;

1) 「動」(move):遊戲中的基本活動

「動」既非像訊息那樣被溝通(communicated),也非像工作和行為那樣被表演

(performed);它們是被做出的(made)或是被採行的(taken)

Page 7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7 頁

採行一「動」需要某種社會安排,要角透過代理人,可以將自己移到一個位置

上(commit himself to a position)。

2) 做出「這是一動」的溝通則是另一「動」,和前面一動是很不相同的。

通常在遊戲中,我們的目標是做出一動而不需要知會對方團對我們做出的一

動。

互動:對彼此有決定性影響的高度結構化的形式

「遊戲觀點將情境化約成團隊,每一個團隊在接受某項行動的特殊情況時,理性地

聲稱一種利益或是酬償(pay-off)。每一動都是從少數的可能性中選取,這都

受到對方先前動的決定,就像每一動都大體上受到對方可能的下一動決定。每

一個團隊都了解這種互相決定,而且都企圖加以掌控,每一個團隊的所有結果

都受到他如何在花招上出奇制勝。因此,互動的觀念就此轉換:再也不是指稱

邊緣的或是無關緊要的相互影響,現在是指對彼此有決定性影響的高度結構形

式(a highly structured form of mutual fatefulness)。」(Goffman, 1961: 35)

Game 和 Play, Playing 的區別

「在遊戲的文獻中,清楚區分著 game 和 play:game 被界定為與好的策略相關的一

種知識(lore)所具有的一套規則;play 則被界定為從頭到尾玩完的一場遊戲這

種特例。Playing 可以因此界定為一場遊戲開始和最終完成的一連串採取動

(move-taking)的過程。」(Goffman, 1961: 35)

高夫曼在此使用 play 和 game 這對概念,竟然不是引用芝加哥學派祖師爺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的同名概念,而是「遊戲(博奕)理論」大師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史登(Oskar Morgenstern)的經典名著《博奕理論和經濟行為》

(Theory of Game and Economic Behavior)(1944)第 49 頁(Goffman, 1961: 35,

n29)。

Play 譯成「玩耍」其實只是要和「遊戲」避開,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是不得已

的翻譯。根據此處的定義,game 看起來比較像「遊戲規則」,而 play 和 playing

Page 7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8 頁

基本上是同義字,比較像「遊戲」,或是更精確地說,是「完成一場遊戲」。下

面高夫曼還用了 gaming 一詞讓事情更加複雜。

遊戲舉例(Goffman, 1961: 35-36)

紙牌遊戲:撲克牌和橋牌

「躲貓貓」和戰爭演習

西洋棋:面對面一起玩,有時透過通信一起玩

Gaming 的意義

「面對面的人所發生的各式各樣的互動只要有著宣稱持續一場遊戲為其目的,我就

稱之為 gaming,在這裡所包括的,除了 playing 之外,也包括和 play 的結果並

不完全相關的活動,因此並不能用 game 的角度加以界定。」(Goffman, 1961: 36)

如果配合上文來看,此處的 gaming 強調是持續完成一場遊戲,那麼和上面提到

的 play 基本上是一樣意思。為什麼要將這幾個看似相同的字搞到讀者頭昏呢?

難道這是高夫曼玩文字遊戲的樂趣?

高夫曼在此處好像又強調 gaming 是不在乎結果的,而 play 是很在乎結果的。

意思好像是 gaming 在乎「參加」就得到樂趣,而 play 是要「得獎」才有樂趣。

Gaming Encounter

「在表面以玩遊戲為主旨的一種焦點聚會(a focused gathering that ostensibly

features plays of a game),我稱為 gaming encounter。」(Goffman, 1961: 36)

高夫曼在下文中經常用 plays of a game 當成一個片語。

Page 7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7 9 頁

Player 和 Participant

「一場遊戲會有玩家(a play of a game has players),一場遊戲會面則有參與者(a

gaming encounter has participants)。一場 play 是從比較具體的單位,像是遊戲

會面,做出一種特別的抽象而來的,正如同玩家是從參與者抽象而來的概念。」

(Goffman, 1961: 36)

Gaming Encounter 可以分成兩類 (Goffman, 1961: 36)

1) 被當成 plays of a game 的場合﹝主題可以符碼化(codifiable)而且明確(clean)﹞

2) 被當成 gaming 的場合﹝主題很模糊(sticky)﹞

以橋牌遊戲的開始和結束中出現的接電話插曲舉例 (Goffman, 1961: 36-37)

橋牌遊戲(play)暫停,但是大家還是共處在同樣的 gaming encounter 中

除非接電話時間過長,或是帶回不好的消息,gaming encounter 才可能中止

打牌中的旁觀者(kibitzer)通常都會被容忍,只要他們不影響牌局的結果即可,

他們也很可能成為 gaming encounter 中社會心理現實的一個部份,他們是

participants,並非 players,在 play 中是不重要的,但是在 gaming encounter

中卻可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Goffman, 1961: 37)

樂趣來自身為 participant

「不管怎麼說,我們必須注意到:當我們是 players 的時候我們才能贏得一場 play,

可是只有當我們是 participants 的時候,我們才能在這場贏賽中得到樂趣。」

(Goffman, 1961: 37)

Page 8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0 頁

2 自發捲入 (Spontaneous Involvement)

「當一個人參加一場活動,不管是否與人共享,他很可能被活動吸引(caught up by

it),樂在其中(carried away by it),全神貫注(engrossed in it),也就是我們所說

的自發捲入其中。」(Goffman, 1961: 38)

想像玩電動的人的表現就知道那就是標準的「自發捲入」。

高夫曼(Goffman, 1961: 38)在下文中提到美國心理分析大師 Harry Stack Sullivan

的「選擇性的不注意」(selective inattention),指出在認知上太過專注以致於對

於活動之外的事務都沒注意。

自發的共同捲入 (spontaneous co-involvement)

只有兩個參與者的會面,兩人都全心投入這個關係中,以保護互動成功

(Goffman, 1961: 40)

舉例:

做愛—在這種會面的專注力量成為兩人關係的關鍵考驗,而局部的身體狀況

(local physical happenings)很可能會讓至少其中一方分心(Goffman, 1961:

40)

同一個女人的兩位前夫相遇—有時候兩個人的關係會變成他們必須壓抑心中

無法磨滅的考量,以免破壞彼此的互動(Goffman, 1961: 40)。

遊戲是另一個世界

「多重處境遊戲(multi-situated games)和類似遊戲的活動(game-like activities)都可以

為他們的參與者詮釋情境,並且為他們創造一個世界。但是這對個人而言只是

一個鬆散的世界(loose world),允許偶而缺乏興趣以及在態度和情感上的天差

地別,就算是這些多重處境遊戲,在制度化的情況下,可以提供一種現實市場

(reality market)—個人可以隨時決定投身其中的那個世界。」(Goffman, 1961: 41)

Page 8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1 頁

高夫曼在這裡強調的其實是說:遊戲也是一種世界或是現實。當時沒有「虛擬

現實」(virtual reality)的說法。他在下文中說道「兩個可能的世界」,更清楚說明

這個問題。

高夫曼不知道同時奧裔美籍社會學家舒茲(Alfred Schutz)就有「多重現實」的觀

念,和他的想法是類似的。

眼前活動和真人的效應

「面對面遊戲有一種不同的現實感。在一個人眼前進行的活動保證了一種純然的情

境釋義可以被體驗是具有現實的厚度(thickness of reality)。有著其他人的參與

保證了可以維持全神貫注,不管一個人實際的興趣是否搖擺不定。」(Goffman,

1961: 41)

「只有在面對面(face-to-face encounter)幾乎任何事物都可能變成一種觀點或是情

境釋義的基礎;只有在這裡,一種情境釋義才有比較有利的機會彰顯感知現實

(sensed reality)的活生生的特質。」(Goffman, 1961: 41)

3 輕鬆與緊張

「參與者會感到很輕鬆(at ease)或很自然(natural),互動對雙方而言就是沉醉其中

(euphoric),就是面對面互動雙方達成一致之時。」(Goffman, 1961: 41-42)

「我們可以想像:參與者的兩個可能世界:一個是它必須生活其中的世界;一個是

他自發捲入其中,對他而言是活生生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未必重疊,所以他會

發現自己會自發地全神貫注在一個由轉換規則來看是不相關或是不真實的事

務上。發現自己身處這種衝突情境的人,會感覺到不舒服(uneasy),無聊或是

Page 8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2 頁

不自然,體驗到這樣他就會感到需要致力維繫轉換規則。在這種情形下,我們

可以說,他在會面時存在著緊張(tension)或是極為不安(dysphoria)的狀態。」

(Goffman, 1961: 42)

玩電動玩到瘋,忘了吃飯或幹正事而被家長大聲痛罵的人,一定能感同身受。

Dysphoria 這個字很難在英文字典中找到,應該是 euphoria 的反義字,所以這裏

譯成「極為不安」。

「雖然一般人都認為輕鬆是『正常』狀態,可是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卻很難將這種

狀況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當然,就是因為這樣,娛樂性遊戲才會受歡迎,因

為在 gaming encounter 中經常會達到令人沉醉其中的互動(euphoric interaction):

gaming 經常是有樂趣的。」(Goffman, 1961: 43)

「此處所使用的緊張一詞,指的是一種感受到的存在於自發性真實的世界以及被接

受為當下現實而且他必須身處其中的世界兩者之間落差。」(Goffman, 1961: 43)

高夫曼在下文(Goffman, 1961: 44)中,有簡要而且清楚提到「義務的捲入」

(obligatory involvement)和「自發的(spontaneous)捲入」。

Encounter 的兩種功能

1) Euphoria function (Goffman, 1961: 44)

舉例:邀請老闆到家中晚宴當座上賓,整個場合會有平等和敬意

2) Dysphoria function (Goffman, 1961: 45)

舉例:中共戰俘營挑選最不合格的人來擔任戰俘的領導人,以降低戰俘的士氣

和反抗(Goffman, 1961: 45)

Page 8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3 頁

4 意外 (Incident)

「在會面的時候,不管有意無意,都會發生各種事件(events),突然引起緊張程度

的升高。我遵循著日常生活的用法,將這些事件稱為『意外』。」(Goffman, 1961:

45)

「最常見的意外類型,就是佛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一書中提到的:

失言(slip)、可笑的錯誤(boner)、出糗(gaffe),或是誤用同音字(malapropism),

無意間引進了資訊,讓會面中抑制的作工突然增加了負擔。」(Goffman, 1961:

45-46)

「洩密字」 (leaky words)

一個具有正當和純真意義的字詞或片語,不過它的發音會突然增加保持正式無關的

困難度。

舉例:高中教室中,性的話題和性的地位會被有效地加以壓制,直到某個詞的發音

呈現了性的意涵,使的整個互動場合暫時偏離注意焦點(Goffman, 1961: 46)

「信號情境」(sign situation)

因為沒注意到身分而所引起的無意且無心的環境狀況

舉例:兩個談話的人起初並沒有注意到彼此職業地位的差異,可是碰到要通過狹窄

的通道時,卻會為了誰先走才不會冒犯而出現始料未及的狀況。這時很有意地

要隱瞞這方面的考量而造成會話偏離主題

身心障礙人士,例如盲人或是跛足人或是前精神病人,前犯人和同性戀,會創造洩

密字和信號情境發生的狀況。(Goffman, 1961: 46)

高夫曼寫作的年代是還將同性戀當成精神疾病的年代。

Page 8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4 頁

這些問題,高夫曼後來在《污名》一書中有更完整地處理。

5 整合 (integration)

「透過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有意地降低極度不安(Dysphoria)的這種情況,我稱為緊

張產生事物的整合(integration)或是調和(blending-in)。」(Goffman, 1961: 48)

「在會面的時候,個人都有義務要嘗試去適應意外事件,彷彿它們不曾發生過,或

是盡力將它們整合到正式的情境釋義中,或是僅僅是維繫著緊張而且不抽身離

開當時的情境。」(Goffman, 1961: 51)

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一景 (Goffman, 1961: 52-53)

6 潰堤 (Flooding Out)

高夫曼在此處誤將標題寫做 5,以下順序接著都錯

在某些情況下,個人可能掩飾不住自己的情緒而崩潰,他無法維持當前互動所要求

的適當的情緒角色,他潰堤了(he floods out)。他暫時「離開了遊戲」(out of play)

(Goffman, 1961: 55)

這也是一種「打破了的框架」(breaking frame)(Goffman, 1961: 56)

舉例:當一個人再也無法擺出一張嚴肅的表情(keep a straight face)而忍不住放聲大

Page 8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5 頁

笑,就是最常見「潰堤」的例子(Goffman, 1961: 56)

7 結構與功能

8 互動膜 (Interaction Membrane)

樂趣的基礎

結論

「膜」的阻絕功能

「在這篇文章裏,我宣稱:任何社會會面,任何焦點聚會,應該從包圍著它的『膜』

(membrane)的功能來考量,以便和某些重要的特質領域隔絕開來。」(Goffman,

1961: 79)

轉換規則影響著局部實現的資源的分布

「有一套轉換規則正式地標明何種性質(property)影響著局部實現的資源(locally

realized resources)的分布。如果參與者自發地涉入轉換規則所規定的注意焦點,

他就感覺一切很自然,很輕鬆,也覺得自己和他人共同維繫的現實是很踏實的。」

(Goffman, 1961: 79-80)

Page 8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6 頁

「我也企圖顯示標準社會-經濟特質對於會面運作的影響。就這一點而言,我們遵

循著社會學分析的習慣路線,但是有一點差別是要特別注意的。從經驗上來看,

以外在因素為基礎的社會特質對於社會會面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在考量有關

這種影響的分析和理論的同時,同時也應該注意像雜音(noise)、疲乏(fatigue)

或是臉面破相(facial disfiguration)的情況。參與者愛焦點聚會時的種族團體地

位的影響會像他人有兔唇那樣的效果,社會經濟因素潛入會面的路線對於一套

陌生的或是不莊重的工具(strange undignified set of vehicle)都是同樣開放的。」

(Goffman, 1961: 80)

這就是後來他在《污名》一書中的主題。

「個人能毫無自覺的專注於事情就是對他最真實的事情(Something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can become unselfconsciously engrossed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come

real to him)。再他面前具體出現的事件也變成是他容易專注的事情。共同專注

(joint engrossment)是和別人一起強化從個人的注意中切出的現實,甚至可能遭

到別人惡意破壞之下。」(Goffman, 1961: 80)

「在面對面互動中彼此相互維繫情境釋義的過程是透過相關規則和無關規則而加

以社會約制的(socially organized)。這些管理專注的規則看起來好像是社會生活

中無關緊要的因素,像是謙恭、有禮、規矩。但是就是在這些細微的規則中,

而不是再看似不可動搖的外在世界裏,才是我們對於現實的不可動搖的基礎。

在情境中感到自在就是恰當地遵守這些規則,受至於這些規則所產生並且維持

穩定的意義;感到不自在就表示一個人和當下的現實格格不入,無法像他人那

樣掌握當下的現實。表現笨拙或是粗鄙(unkempt),言行錯誤,就像是一個危

險的巨人,世界的摧毀者。就像所有的精神病人和喜劇演員都知道的:任何準

確但是不合時宜的動作會戳破當下現實那層空洞的衣袖(thin sleeve)。」

(Goffman, 1961: 80-81)

Page 8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7 頁

〈論全控制度的特質〉(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Institutions),收入《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及其他類似人的社會情境》(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紐約:雙日書店‧1961‧第 1-124 頁‧

題解

這本書收錄了四篇相關的論文,這是第一篇。

根據全文第一個腳註,這篇文章原先以比較簡短的方式在 1957 年 4 月 15-7 日在華

盛頓特區的理德陸軍研究院(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所舉辦的

《預防和社會精神醫學研討會論文集》(Symposium on Preventive and Social

Psychiatry)上發表過(第 43-84 頁)。收在這本書的版本是重印自 Donald R.

Cressey 所主編的《監獄》(Prison)(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61)一書。

目錄

導言 (Introduction)

病友世界 (The Inmate World)

職員世界 (The Staff World)

制度儀式 (Institutional Ceremonies)

限制和結論 (Qualifications and Conclusions)

主要內容

導言

全控制度

「制度的無所不包或是全控特性顯示在和外界社交的障礙上,以及就在出發的障礙

上的特殊做法,像是上鎖的門、高牆、鐵絲網、懸崖峭壁、水、森林或是荒野。

我將這種設施稱為全控制度(total institution),接下來就要探討它的特質。」

(Goffman, 1961: 4)

Page 8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8 頁

五大類全控制度

一、 用來照顧計無能又無害的人的制度,包括:盲人、老人、孤兒和貧民。(Goffman,

1961: 4)

二、 用來照顧無能力照顧自己而且對社區有危害之虞的人,儘管他們的危害是無心

的。例如:肺結核病院,精神病院和痲瘋病院(Goffman, 1961: 4)

三、 保護社區免受到有義的傷害,而且不將這些被隔絕者的福利納入考量。例如:

監獄、重刑犯監獄、戰俘營,和集中營。(Goffman, 1961: 4-5)

四、 有意建立以追求某些像工作的任務,並因為這樣的理由作為制度成立的基礎。

例如:軍隊營區、船隻、寄宿學校、工作營隊,殖民基地,以及從僕人眼中看

到的豪門大院。(Goffman, 1961: 5)

五、 設計來成為遠離世俗的制度,有時被當成宗教的訓練所。例如:大修道院、寺

院、女修道院,以及其他修道場所。(Goffman, 1961: 5)

全控制度的主要特色 (Goffman, 1961: 6)

區分生活三大領域—睡覺、玩樂、工作—的障礙崩解

1 所有的生活都在同一個地方由同一個權威指導下完成

2 所有成員的日常生活都和其他人一樣,而且要和其他人一起做同樣的事

3 每天的生活都被緊密第安排妥當,由上面所安排,有官員來管理,有正式

的規則制度來規範

4 所有的強制活動都是經過單一理性計畫所策劃,以便完成制度的正式目標

「以上所列出的個別特質也可能會在全控制度以外的地方發現。例如:大型的商業、

工業和教育機構越來越傾向替所屬成員提供簡易餐廳和休閑娛樂場所。」

(Goffman, 1961: 6)

Page 8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8 9 頁

全控制度的兩大成員(Goffman, 1961: 7)

大多數的被管理的團體,稱為 inmate

少數的監管人員

彼此之間相互敵視,有著刻版印象(Goffman, 1961: 7)

監管人員通常認為 inmate 是:心懷怨恨、偷偷摸摸、不可信賴

Inmate 通常認為監管人員是:自以為了不起、專橫高壓、卑鄙

監管人員通常自以為:高人一等、公正不阿

inmate 通常自以為:低人一等、弱勢、受氣包、罪孽深重 (Goffman, 1961: 7)

兩種人之間的社會流動是嚴格禁止的

兩種人之間的社會距離很大,而且有正式的規定 (Goffman, 1961: 7)

兩種人之間的溝通基本上是有限制的

特殊聲調

管控 inmate 和更高層長官的直接溝通 (Goffman, 1961: 8)

隱瞞監管人員對 inmate 的計畫 (Goffman, 1961: 9)

藉此維護雙方敵意的刻版印象,發展出兩個不同的社會世界和文化世界,

有官方接觸點,卻不能相互滲透 (Goffman, 1961: 9)

工作與休閒

Inmate 通常沒什麼工作可做,工作的步調通常都很慢,讓沒有什麼休閒嗜

好的 inmate 覺得十分無聊 (Goffman, 1961: 10)

全控制度和家庭是不可共量的

全控制度是一種社會混合體(social hybrid)

Page 9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0 頁

「全控制度是一種社會混合體,部分是住宅社區,部分是正式組織;因此引起特別

的社會學興趣。」(Goffman, 1961: 12)

「我們的社會裡有著改變人的強迫機構:每個都是自然實驗,目的在於改變自我。」

(Goffman, 1961: 12)

Inmate 的世界

「去文化化」(disculturation)

將 inmate「搞」成無法適應外面日常生活的人,就算是回到正常世界(Goffman,

1961: 13)

高夫曼在此用了這個特別的字「去文化化」,不過他在腳註中說明:這個概念是

由 Robert Summer 所創用的,並引用其〈在精神病院變老的病人〉(Patients who

grow old in a mental hospital)一文。他在腳註中也提到有人用「去社會化」

(desocialization)一詞,不過他認為這個概念太過強烈,暗示著失去溝通和合作

等基本能力。他顯然不覺得有怎麼嚴重,所以才採用另外的字眼。

家庭世界(home world)和制度世界(institutional world)之間的緊張

「[全控制度]刻意創造並維繫家庭世界和制度世界之間的特殊緊張關係,並且利用

這種緊張關係來策略性地管控人。」(Goffman, 1961: 13)

道德生涯

「﹝進入全控制度﹞,他就開始了一連串貶抑(abasement)、降格(degradation)、羞

辱(humiliation)和自我的褻瀆(profanation of self)。他的自我有系統地被侮辱,

Page 9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1 頁

通常並不是有意的。他也開始在道德生涯(moral career)方面有根本的轉變,這

種生涯包括他對自己及重要他人的信念都會逐漸改變。」(Goffman, 1961: 14)

高夫曼的「道德生涯」一詞在此首次出現。其實和我們所謂的「道德」並沒有

明顯的關係,強調的只是「自我」和「他人」﹝這裏指出的是「重要他人」,

沒有提到「概化他人」﹞,比較像十八世紀英國啟蒙思想家所稱的 moral science

中的意思,和現再的 social 意思接近;「生涯」一詞則是指一種發展和轉變,

原文的 career,中文翻成「生涯」,通常都用在職業發展的前景上,其實還有

「生平」、「經歷」等意思。我覺得如果當成「社會﹝或人際﹞關係的發展」來

了解應該是不算太離譜的。從中文來了解「道德生涯」實在很難讓人望文生義

啊!

剝奪 inmate 自我的第一步

阻絕 inmate 和外在世界的聯繫 (Goffman, 1961: 14)

許多全控制度都會在剛開始的時候不准會客或是外出會客,以保證 inmate 和

過去的自我徹底斷裂,嚐到角色剝奪(role dispossession)的苦果。 (Goffman,

1961: 14-15)

雖然 inmate 某些角色在他回到世界時可以恢復重建,但是其他的損失是無法

挽回的,經歷則是苦不堪言 (Goffman, 1961: 15)

「公民生活的死亡」(civil death) (Goffman, 1961: 16)

「入場手續」(admission procedure)﹝或稱為「修剪」(trimming)或是「程序安

排」(programming)﹞:填寫生命史、照相、量體重、按指紋、分配號碼、

搜身、填寫被保管個人所有物,脫衣、洗浴、消毒、剃髮、發給機構制服、

告知規定,以及分派房間。(Goffman, 1961: 16)

「許多程序仰仗的特質,像是一個人的體重和指紋,只是因為它是最抽象最廣義的

社會類屬—人類—的一部分。以這種特質為基礎所採取的行動當然會忽略掉許

多他以前自我認同的基礎。」(Goffman, 1961: 16)

監管人員通常認為在面對面互動一開始就表現出很合作的 inmate,以後也會採取一

Page 9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2 頁

般順從的 inmate 的角色 (Goffman, 1961: 17)

Inmate 社會化的初始階段可能會有「服從大考驗」(obedience test),甚至是消磨意

志的競賽(will-breaking contest):表現出抗拒不從的 inmate 會立即受到眾人皆

可看見的懲罰,懲罰會越來越重,一直到他公開喊停,承諾以後再也不敢了為

止。(Goffman, 1961: 17)

入場程序和服從大考驗有時會更精緻地發展成一種入會儀式(form of initiation),或

被稱為「迎新」(welcome),其間監管人員或是 inmate,或是兩方皆有,會全

力給予新人清楚的訊息:你可有苦頭吃了。在這種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諸,

他會被其他的 inmates 稱為 fish 或 swab,就等於告訴他:他只是個 inmate,還

有就是它是位在這個低等社會中特別低等的地位。(Goffman, 1961: 18)

失去自己姓名是對自我最大的剝奪 (Goffman, 1961: 18)

財產的剝奪 (property dispossession)

Inmate 的所有物都一樣,而且大家都一樣(uniform in character,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這些所有物都屬於機構,有時還得定期繳回,以免被認同

不提供 inmate 置物櫃,並且定期搜查,以及沒收累積的個人財物等等作法,

都強化了財產的剝奪 (Goffman, 1961: 19)

個人抹煞 (personal defacement)

衣服、梳子、針線、化妝品、毛巾、肥皂、刮鬍用具、盥洗用具等等都會被拿

走,放入儲藏室,離開時發還,或是根本不准擁有 (Goffman, 1961: 20)

個人毀形 (personal disfigurement)

直接並且永遠毀損身體,例如:某些全控制度會用烙印或是截肢

Page 9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3 頁

造成 inmate 缺乏安全感,以及對於毀形的焦慮 (Goffman, 1961: 20)

缺乏認同設備 (loss of identity equipment)

讓人無法用平常在別人面前出現的形象來呈現自己 (Goffman, 1961: 21)

羞辱的姿勢和羞辱的應答

個人被要求要擺出羞辱的姿勢,有時還得提供口頭上羞辱的應答 (Goffman,

1961: 22)

去除認同的角色 (disidentifying role)

個人被要求要從事他自認是十分陌生的日常生活作息

在監獄中,剝奪異性戀的機會可能引發失去自己陽剛氣質的恐懼

在軍隊裏,做一堆無用的事,讓人感到時間和精力都被浪費掉

在宗教機構中,讓所有人都輪流從事服務角色中比較枯燥卑微的工作

集中營中要求犯人對其他犯人執行鞭刑 (Goffman, 1961: 23)

自我的領域 (territories of the self)

能讓人產生自我感覺的物件—例如:他的身體、他當下的行動、他的思想、他

的財產

在監獄中這些「自我的領域」都要被剝奪,個人和環境之間的界線也被逾越,

自我的化身(embodiment of self) 也被褻瀆 (Goffman, 1961: 23)

自我資訊的保留(informational preserve)的侵犯

新的聽眾不僅會知道 inmate 的不可告人之事,而且也可以直接目睹這些不可

告人的事實

Inmate 到處都可以被看到、被聽到

污染暴露 (contaminative exposure)

身體的污染 (physical contamination)

骯髒的食物、亂七八糟的寢室、污穢的毛巾、鞋子和衣服、沒有椅座的馬

Page 9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4 頁

桶、骯髒的盥洗設備 (Goffman, 1961: 26)

強迫餵食或餵藥 (Goffman, 1961: 26)

和自我有關物件的污染 (Goffman, 1961: 25)

強迫的社會關係 (Goffman, 1961: 28)

強暴

性騷擾和性侵害

直腸檢查 (rectal examination) (Goffman, 1961: 28)

不分年齡、族群和種族的混居 (Goffman, 1961: 29)

稱呼 (Goffman, 1961: 31)

讓外人和自己的重要他人接觸 (Goffman, 1961: 31)

透過信件的檢查、公開朗讀,被取笑

透過公開的親友會面 (Goffman, 1961: 31)

透過公開懺悔 (Goffman, 1961: 32)

因為自己友人被侵害,而無法協助的愧疚 (Goffman, 1961: 33)

個別行動者和其行動之間平常關係的斷裂

1 因果循環(looping):行動者替 inmate 創造一種防衛性的回應,而這種回應成為

他下次被攻擊的目標;他無法在羞辱情境和自己之間維持一個距離 (Goffman,

1961: 35-36)

2 集體生活和行動 (regimentation)和聽命他人(tyrannization)

「個人行動的安排」(personal economy of action):行動順序按照自己的意願

在全控制度中,一個人的活動順序受到管控人員的安排和論斷;inmate 的生活

不斷受到上級的干擾和懲處,特別對於新人更是如此。每一種細部的規定

剝奪了個人以自己有效的方式平衡自己的需要和目標。行動本身的自主性

受到侵犯。(Goffman, 1961: 38)

Regimentation:有義務要和其他 inmate 一起從事規定的活動 (Goffman, 1961:

42)

位階權威(echelon authority):權威的配置呈現位階系統,每一位控管人員都有

權利可以規訓任何一位 inmate 階級中的成員,因此大大增加了 inmate 被懲

罰的可能性,同時也讓 inmate 陷入隨時緊張的狀態 (Goffman, 1961: 42)

在全控制度中,inmate 都小心翼翼,不惹麻煩,因此,inmate 也會放棄和其他

inmates 某種程度的社交,以避免麻煩上身 (Goffman, 1961: 43)

Page 9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5 頁

羞辱過程中三各主要問題

1 全控制度打斷的或是貶抑的正式在平常社會中行動者自己以及在他人面前所

具有的角色,這些原來都是他可以掌控的世界—他是「成人」,可以自我決定,

有自主性和行動自由。(Goffman, 1961: 43)

身體上的舒適也被剝奪 (Goffman, 1961: 44)

喪失自我決定權 (Goffman, 1961: 44)

遣詞用句的自由權也喪失 (Goffman, 1961: 44)

2 打擊自我的三種理據(rationale)

外在的羞辱常常伴隨著自我羞辱 (self-mortification)、放棄、自我鞭笞、懺悔

(Goffman, 1961: 46)

羞辱的目的只是為了展現羞辱的力量,例如:在集中營犯人身上灑尿 (Goffman,

1961: 46)

官方的理由:衛生(有關廁所問題)、生命責任(強迫餵食)、戰鬥能力(軍隊對外

表的規定)、「安全」(監獄中限制犯人的規定) (Goffman, 1961: 46)

3 符象互動架構中討論自我的命運和傳統有關壓力(stress)的心理生理概念之間

的關係 (Goffman, 1961: 47)

特權制度 (privilege system)

在羞辱過程中,inmates 會開始透過正式及非正式的指引學到「特權制度」,讓

自己能個重整自己的生活。(Goffman, 1961: 48)

一、有「家規」(house rule),相當明確地規定 inmates 可以做及不能做的事情,這

些規則嚴格規定 inmates 的日常生活作息。 (Goffman, 1961: 48)

二、在行動上和精神上如果服從監管人員,inmates 就可以獲得小小的獎賞當成交

換。(Goffman, 1961: 49)

「釋放狂歡幻想」(release binge fantasy):假想一個人在放假或是釋放以後要做

的事,這是 inmates 認為平常人不知惜福之處。

三、對違反規定的懲罰

一部分的懲罰是暫時或永久無法享受特權 (Goffman, 1961: 50)

在全控制度中所受到的懲罰要比家庭世界中所受到的要嚴重多多 (Goffman,

1961: 50-51)

特權制度的特質

一、懲罰和特權本身是全控制度特有的組織模式 (Goffman, 1961: 51)

Page 9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6 頁

全控制度的懲罰在家庭世界中通常只適用在對小孩或是動物的情況下使用

全控制度的獎賞也只不過是不剝奪一個人的正常期待而已 (Goffman, 1961:

51)

二、從全控制度中釋放的問題可以複雜地變成是特權制度,不同的行為可以成為延

長、不減少或縮短居留時間的標準 (Goffman, 1961: 51)

三、懲罰和獎賞都環繞著居住工作制度 (residential work system) (Goffman, 1961:

51)

「惡整」(messing up)

包括下列複雜的過程:參加被禁止的活動(包括企圖逃跑),被逮,以及被懲罰

(Goffman, 1961: 54)

例證:打架、醉酒、自殺未遂、未通過檢查、賭博、不服從、同性戀、不當離

去,以及參加集體暴動 (Goffman, 1961: 54)

「次級調整」(secondary adjustment)

不直接挑戰監管人員,但是卻允許 inmates 去獲得被禁止的樂趣,或者用被禁

止的手段去獲得所允許的樂趣,這些做法有不同的稱呼:angels、knowing

the ropes、conniving、gimmicks、deals,或者 ins (Goffman, 1961: 55)

「次級調整」讓 inmates 覺得自己仍然可以掌握狀況 (he is still his own man),

有時候次及調整幾乎變成一種自我的小屋 (lodgment for the self),一個靈

魂居住的護身符 (churinga) (Goffman, 1961: 55)

我們可以由「次級調整」推知:inmates 之間有非正式的社會控制或是符碼預

防 inmates 中有人將彼此的「次級調整」告訴監管人員;inmates 會把這些

洩密的人稱為 squealers、finks、rats,或是叫做 stoolies或 right guys (Goffman,

1961: 55)

「稱兄道弟」(fraternalization)過程

Inmates 發展出來將社會地位有差別的人結合成為一個單一的、平等的命運共

同體,相互合作,以對抗制度 (Goffman, 1961: 56)

「道德生涯」(moral career):共同遭遇不正義的事,以及對於外在世界的怨懟,

是 inmates 道德生涯中很重要的里程碑 (Goffman, 1961: 57)

Page 9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7 頁

最能夠反應稱兄道弟過程的次級調整就是集體諷刺 (collective teasing)

例如:集體喊口號、噓聲四起、敲打餐具、群眾罷食,以及小型破壞 (Goffman,

1961: 58)

團結形成 (bonding formation) (Goffman, 1961: 59)

監管人員感覺 inmates 之間的團結會對規則造成危害,因此他們有意壓制在

inmates 之間形成小團體 (Goffman, 1961: 61)

脫序 (anomie)

在某些情況下,inmates 之間是不可以信賴的,這時候就會產生「脫序」狀態。

(Goffman, 1961: 60)

四種適應全控制度場景的模式

一、「脫離情境」(situational withdrawal) 的手法 (Goffman, 1961: 61)

二、「不妥協線」(intransigent line):inmates 斷然拒絕和監管人員合作,以有意挑戰

整個制度 (Goffman, 1961: 62)

三、「殖民化」(colonization);制度提供給 inmates 的只是外在世界的一部分,卻被

當成是全部的 (Goffman, 1961: 62)

四、「皈依」(conversion):inmates 採用官方或是監管人員對自己的看法,並努力做

一個模範 inmates 的角色 (Goffman, 1961: 63)

在全控制度中,許多 Inmates 採取「明哲保身」(playing it cool)的手法,包括投機式

地混雜了次級調整、皈依、殖民化、和對於 inmate 團體的忠誠,以便自己有

最大的機會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受到打擊 (Goffman, 1961: 64-65)

Inmate 文化的幾項主題

一、 許多全控制度會產生特別程度的自我關心 (self-concern)。因為 inmate 的

外在社會地位通常比較高,透過一開始的剝奪過程,他就從雲端掉入深淵。因

此,他常常會編纂一套故事,一套悲慘的故事—哀悼或是辯護—來不停地告訴

其他 inmates,以便解釋他目前低地位的情況。結果就是他的自我比起他在外面

的世界更成為他談話的焦點和關心的目標,這樣也經常導致他的自憐 (self-pity)

(Goffman, 1961: 66-67)

Page 9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8 頁

二、 許多全控制度中的 inmates 都認為在其中的生活都是生命的浪費、摧毀或

是剝奪;這是不算在人生中的時間;這是要 done 或是 marked 或是 put in 或是

pulled。(Goffman, 1961: 67)

三、 「移除活動」(removal activities);讓自己暫時忘卻自身真實處境,以便專

注和投入的輕鬆活動 (Goffman, 1961: 69)

這些活動經常具有集體性質,例如:田徑活動、舞蹈、樂團表演、合唱、演講、

藝術課程、木工課程、玩紙牌等等 (Goffman, 1961: 69)

有些雖然是個人的活動,卻需要仰賴公共材料,像閱讀或是獨自看電視

(Goffman, 1961: 69)

正是這種活動的不足彰顯出全控制度剝奪 inmates 的效果 (Goffman, 1961: 70)

重返正常世界

對釋放的焦慮展現在 inmates 問其朋友的話:「我出去後會適應嗎?」(Goffman,

1961: 70)

全控制度經常宣稱其目的在於重建,重建 inmates 的自我管理機制,以便在會

到正常社會後,仍然保持他自己建立的標準;可是,實際上這種改變幾乎

很少發生,縱使發生永久的改變,這些改變也不是監管人員心中想的那種。

(Goffman, 1961: 71)

「污名化」(stigmatization):從監獄或精神病院釋放出來的 inmates 會感受到污

名化,因此他會掩藏自己的過去,而嘗試「蒙混」(pass) (Goffman, 1961: 72)

「文化欠缺」(disculturation):缺乏或是無法獲得正常社會所需要的習慣

(Goffman, 1961: 73)

重返正常社會的結果是他可能發現自己從一個小世界的大人物變成大世界的

小人物 (Goffman, 1961: 73)

他的自由也可能受到限制 (Goffman, 1961: 73);精神病人的家屬會被告知,如

果有問題,要和院方聯絡;監獄犯人出獄後,也可能要定期向假釋官報告,

並且不再和過去的犯罪圈往來 (Goffman, 1971: 74)

監管人員的世界

監管人員的日常活動的基本脈絡就是徘徊在制度的做法(what the institution does)和

官員的說法(what its officials must say it does)之間的矛盾 (Goffman, 1961: 74)

Page 9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9 9 頁

「人工作」(people-work)—監管人員的工作和世界就是處理人的工作 (Goffman,

1961: 74)

把人當成需要處理的材料 (people as material to work upon) (Goffman, 1961: 76)

當成被工作的材料,人有時候會具有無生命物體 (inanimate objects)的某些特質

(Goffman, 1961: 74)

例如:

外科醫生開刀時喜歡消瘦的病人而不是肥胖的病人,因為肥胖的病人會讓工具

變得滑溜,而且還有多餘的層次要切割 (Goffman, 1961: 74)

精神病院葬儀社人員有時喜歡瘦的女性而討厭胖的男性,因為沉重的屍體很難

搬動、穿著西裝的男性屍體更難弄彎手臂和手指(Goffman, 1961: 75)

而且不管是有生命或是無生命的物體都可能留下洩密的痕跡,讓上級長官發現

(Goffman, 1961: 75)

監管人員相信,只有是處理「人工作」就會有特別的危險

精神病院中,監管人員相信:病人會「無故」抓狂而傷害監管人員;有些服務

人員感覺:過度暴露於精神病人中會有傳染的效果

在肺病療養院和痲瘋病院中,監管人員感覺:她們特別是暴露在危險疾病之中

(Goffman, 1961: 75)

在包圍著全控制度的大社會一般都相信:人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在全控制度中,就

必須要有「人道標準」(humane standard),這是 inmates 身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往往可以用來和 inmates 交換自由 (Goffman, 1961: 76)

監管人員的工作世界中,inmates 通常在外面世界都具有地位和關係,這也是他必

須加以考慮的一點 (Goffman, 1961: 76)

Page 10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0 頁

不僅是監管人員在直場內部的上司會注意這些標準和權利的問題,外面世界的許多

不同監察機構 (watchdog agencies) 或是 inmates的親友也會特別留意這方面的

事; (Goffman, 1961: 77)

有時候他們工作的材料自己也知道這些,這些要求「照規矩辦事」(by the book)的

inmates 通常被稱為 sea lawyer (Goffman, 1961: 77)

監管人員徘徊在維持人道標準(humane standard)和制度運行有效(institutional

efficiency)之間,也常會有衝突發生 (Goffman, 1961: 78)

人工作和其他工作的不同

一、 inmates 帶到制度中原有的地位和關係,人道標準,以及外出訪視(off-ground

leave) (Goffman, 1961: 80)

二、 交錯運用威脅、獎賞、說服,讓人類物體(human object)能夠自己遵照指示並且

完成任務;只有複雜的電子設備可以這樣 (Goffman, 1960: 80)

三、 就算是監管人員想和這些材料保持距離,可是這些材料卻可能成為情感的對象

(Goffman, 1961: 81)

監管人員一旦要以人道手段對待 inmates,他們遲早會將 inmates 看程式有理性

和有責任感的生物,可以情感交流 (Goffman, 1961: 82)

有時監管人員必須被迫使用暴力來管理 inmates,此時他們就必須控制好自己

的情緒 (Goffman, 1961: 83)

全控制度的公開目標 (Goffman, 1961: 83)

達成經濟目標

教育和訓練

醫療和精神醫學處置

宗教淨化

保護外在社群免受污染

﹝正如監獄研究者所指出﹞

剝奪法定權利(incapacitation)

懲罰(retribution)

Page 10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1 頁

威嚇(deterrence)

改過自新(reformation)

大家也都體認到:全控制度很少能夠達成這些官方的目標 (Goffman, 1961: 83)

一旦 inmates 進入全控制度,詮釋架構(interpretive scheme)自動的開啟,監管人員

就把 inmates 的進入當成 inmates 就是制度所要處理的人的不證自明的證據;

進政治監獄的人就是叛徒;進監獄的人就是犯人;進精神病院的人就是友病的;

如果不是這樣,這些人為什麼會進來呢? (Goffman, 1961: 84)

這種對 inmates 的自動認定並不是辱罵(name-calling),這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控制的

核心 (Goffman, 1961: 84)

當 inmates 被允許和監管人員有面對面互動時,兩方的接觸經常是以 inmates「發牢

騷」(gripes)和請求的方式出現,也要看監管人員對於現行限制處置的做法而定。

通常監管人員為了控制 inmates 並維繫制度目標,他會採取一體適用的方式來

對待 inmates。這時候,監管人員發找到一種犯罪的名義來處罰 inmates

(Goffman, 1961: 85)

監管人員在給予特權或是懲罰的時候,就會用一種語言來反應制度的合法目標,譬

如:當監獄中有人要被隔離監禁,就稱為「建設性冥想」(constructive meditation)

(Goffman, 1961: 85)

全控制度對人性的看法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相信:新人在初來乍到就能夠展現

對於監管人員的極度服從,他以後就比較容易管理,在服從初步的管教之後,

他的「反抗」和「精神」就會瓦解渙散 (Goffman, 1961: 89)

假如 inmates 也同樣相信這種人性的看法,就更加肯定監管人員的對於個性的看法

(Goffman, 1961: 89)

Page 10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2 頁

專業人士很難在全控制度的既定目標中一展所長 (Goffman, 1961: 92)

監管人員和 inmates 經常街處的結果可能會發現:他們無法完成一項矛盾的任務:

紀要強迫 inmates 服從管教,同時又不能違背制度目標所要求的人道標準

(Goffman, 1961: 92)

制度儀式

跨越監管人員和 inmates 界限的過度親密和關係,會讓權威及社會距離顛倒,給人

的印象是:這是全控制度中的「亂倫禁忌」(Goffman, 1961: 93)

有些監管人員會請 inmates 幫忙家中園藝、油漆、打掃和照顧小孩,因為這些都不

是官方所允許的,監管人員就很難要求 inmates 維持應有的社會距離,角色隔

離(role segregation)也很難維持 (Goffman, 1961: 93-94)

「角色釋放」(role release):在監管人員和 inmates 之間有著明顯的距離的情況下,

如果轉換成雙方之間的團結合作,就代表著一種角色釋放 (Goffman, 1961:

94-95)

制度儀式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內部報紙 (house organ)—特別是週報或是月刊

(Goffman, 1961: 95)

內部報紙最常出現的兩項:

一、「本地消息」(local news):包括最近的制度儀式或是個人事件,例如:生日、

升遷、旅遊、死亡 (Goffman, 1961: 95)

二、編輯觀點 (editorial view):外在世界和 inmates 的社會或法律地位相關的新聞

及其評論、原創論文、短篇小說、詩、社論 (Goffman, 1961: 96)

「自治政府」(self-government)或「團體治療」(group therapy)

Page 10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3 頁

年度宴會(有時不只每年一次)

監管人員和 inmates 會透過正式的社交方式打成一片,譬如:同桌進餐、宴會

遊戲、跳舞 (Goffman, 1961: 97)

聖誕節慶祝 (Goffman, 1961: 98)及制度的戲劇公演 (institutional theatrical)

(Goffman, 1961: 99)

制度的戲劇公演經常在外人在場的情況下演出,這可以造成監管人員和

inmates 的團結一體感 (Goffman, 1961: 100)

懇親日 (open house) :主要是給參觀者看的,傾向於符合外在世界的標準,

提昇全控制度的形象 (Goffman, 1961: 100-101)

上級視察 (inspection)

「符象化」(symbolization)過程

一、 全控制度所展現的通常是最新的部分,會因為設備或做法的更新而更迭

(Goffman, 1961: 104)

二、 展現的往往是有用的部分,有些東西就是買來展示用的,例如廚房的廚具設備,

精緻的開刀套房 (Goffman, 1961: 104-105)

三、 展示的每一種項目都必然具有實際的意含,例如:全控制度大廳中所展示的照

片,似乎表明理想的 inmates 和理想的監管人員所從事的一連串活動,實際上

卻和真實的制度生活無關 (Goffman, 1961: 105)

這些制度儀式往往都在固定時間舉行,並且帶來社會歡樂 (Goffman, 1961: 109)

這些制度儀式也僅僅綁住可能會分裂的兩種人:監管人員和 inmates (Goffman, 1961:

109)

身分笑話 (identity jokes) :為了娛樂效果,一個團體成員短暫地將自己當成對方的

人來表演,或是將自己人視為對方的成員 (Goffman, 1961: 112)

身分醜聞 (identity scandals);某人的身分一開始是監管人員,後來被貶抑,成為同

一制度中 inmates 的一份子 (Goffman, 1961: 112)

Page 10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4 頁

限制和結論

團體內部的角色分化 (Goffman, 1961: 113)

遵從模式 (deference pattern) (Goffman, 1961: 114)

只有小孩不被當成成人,所以他的不遵從往往會被公開懲罰 (Goffman, 1961:

115)

全控制度中 inmates 要給予遵從,監管人員則市遵從的接受者 (Goffman, 1961:

116)

全控制度不僅要求遵從的動作要做出,而且還要從外表展現內在的感覺,否則

會被懲罰 (Goffman, 1961: 115)

監管人員通常會以三種方法來保護自己不受 inmates 不遵從的影響

1 將 inmates 看成是不完全的成人,不需要逼迫他遵從以免感到自我的失落

(Goffman, 1961: 115)

2 在軍中特別容易看到:我們是像制服敬禮,而不是向穿制服的人;「你的感

受如何並不重要,只要不要顯示出來就好了。」 (Goffman, 1961: 115-116)

3 由低階監管人員負責訓練,高階監管人員則可以接受 inmates 不受強制的遵

從 (Goffman, 1961: 116)

全控制度的可穿透性 (permeability)

全控制度所維持的社會標準和外在社會所維持的社會標準是相互影響的,結果

就是要消彌其中的差異 (Goffman, 1961: 119)

例如

天主教本篤教規規定:不論出身,要一視同仁

美國軍校不准討論彼此家庭背景和財富狀況,也不准從家中拿錢 (Goffman,

1961: 119)

有時為了維護 inmates 的士氣,全控制度會認為需要維持某種程度的不可穿透

性 (impermeability) (Goffman, 1961: 121)

因為全控制度中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所以監管人員往往會鼓勵「角色延續」

(role carry-over) (Goffman, 1961: 121)

Page 10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5 頁

畢業生的社會命運 (Goffman, 1961: 123)

一個極端:

本篤會教士,不但彼此經常保持聯繫,而且自己的未來是早已經經被決定了的

(Goffman, 1961: 123)

受刑人出獄後會轉入全國的地下社會 (Goffman, 1961: 123)

另一個極端:

同一單位的軍人在退伍後就不再參加同胞聯誼,退回自己的私生活 (Goffman,

1961: 123)

精神病院病人出院後,避免和所有和精神病院相關的人和事發生關係(Goffman,

1961: 123)

兩個極端的中間:

美國私立學校和研究生大學的「校友系統」(“old boy” system),讓畢業生可以

選擇是否要繼續連繫,以擴大自己的生命機會 (life chance) (Goffman,

1961: 123)

全控制度有許多驚人的相似性,我們也有理由懷疑這些特徵都有很好的功能方面的

原因,可以加以功能解釋。我們一旦做完功能解釋,我認為我們應該少一點讚

美或則被特殊的督導、領導、典獄長、或是修道院院長,而應該多一點注意去

了解全控制度中的社會問題和議題,以找出其中共有的基本結構設計

(underlying structural design) (Goffman, 1961: 124)

〈精神病人的道德生涯〉(The Moral Career of the Mental Patient),收入《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及其他類似人的社會情境》(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紐約:雙日書店‧1961‧第 125-169 頁‧

題解

目錄

前病人階段 (The Prepatient Phase)

Page 10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6 頁

住院病人階段 (The Inpatient Phase)

主要內容

Career 一詞的意義

「傳統上將 career 一詞保留給一些期待享受可敬的職業中的升遷的人。可是,這個

名詞被用來指稱更廣泛的意義,指的是任何人生命歷程的社會組成部分(any

social strand of any person’s course through life)。」(Goffman, 1961: 127)

這裡已經說明 career 一詞並非日常生活所用的那種意義。可是偏偏要用這樣的

字眼,很容易讓人誤會。不過,career 除了「職業」之外,也還有「經歷」的

意義,高夫曼的用詞比較接近後者。

高夫曼使用的意義,有點接近我們習慣的「生涯發展」的意思。

social strand 並非專有名詞,高夫曼在此這樣用似乎是他自己的特殊用法。Strand

一詞當作名詞使用時,原有「(線、繩或頭髮的)一股、縷」、「海濱、海灘、湖

邊、河岸」和「(構成整體的)組成部分、方面」三種意思,這裏應該是指第三

種意思。

「Career 此一概念的主要價值在於它的雙面性 (two-sidedness)。其中一面是和我們

珍惜的內部事務有關,就像是自我的意象(image of self)和感受到的身分(felt

identity);另一面是和官方立場(official position)、法律關係(jural relation)和生

活風格(style of life)有關,而且是公眾都可以觸及的制度複合體 (publicly

accessible institutional complex)。因此,career 的概念讓我們可以在個人的和公

眾的之間,在自我及其意義社會(significant society) 遊蕩,而不必仰賴個人說

他想他想像自己的資料(what the person says he thinks he imagines himself to

be)。」(Goffman, 1961: 127)

高夫曼在這裡說的很抽象,意思不明確,但總之 career 這個字就是好處多多,

無法用別的字取代。

本文的目的:從制度層面研究自我

Page 10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7 頁

「本論文的目的是一種練習以制度的探討方式來研究自我(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elf)。主要關心的是生涯的道德面向 (the moral aspects of career)—

亦即,個人的自我中所隱含的生涯的正常的變化順序(the regular sequence of

changes that career entails in the person’s self),以及他在想像的架構中對於自己

和他人的評斷(in his framework of imagery for judging himself and others)。」

(Goffman, 1961: 127-128)

這段話強調兩個方面,一個是生涯的正常順序的變化,一個是在想像架構中對

自我及他人的評價;前者算是「生涯」,後者算是「道德」,兩者合起來就是「道

德生涯」。

高夫曼在這段話的最後做了一個腳註:「有關道德生涯的材料可以參考早期社會

人類學對於地位過渡的儀式,以及古典社會心理學對於一個人在參與了社會運

動和宗教教派之後自我觀念的巨大轉變。最近的相關資料可以參見精神醫學對

於『認同』的興趣以及社會學對於工作生涯和『成人社會化』的研究。」(Goffman,

1961: 123, n1) 這也就是說,這種研究是有傳統可以依循的,而不是他本人

杜撰的。

「精神病人」的定義

「成為精神病人的人會因為精神醫師所賦予的特質而有疾病在種類和程度方面的

差異,以及其他外行人對其特質的描述的差異。」(Goffman, 1961: 129)

在這裏,高夫曼似乎在說:精神病人是沒有本質方面的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在

於精神醫師或外行人的「認定」或「所貼的標籤」,也因此有人將高夫曼的立

場歸類為「標籤理論」,特別是在「偏差行為」(deviance)的研究方面。

「精神病院的研究者會發現:精神病人被宣稱的瘋狂或是『病態行為』大體上是宣

Page 10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8 頁

稱者和病人情境的社會距離所造成的產物,而且主要並不是精神疾病的產物。」

(Goffman, 1961: 130)

精神病人道德生涯的三階段

「精神病人的生涯很自然地可以分成三個階段(phase):進入精神病院的時期,我稱

之為前病人(prepatient)階段;住進醫院時期,住院病人(inpatient)階段;如果發

生的話,離開醫院時期,前病人(ex-patient)階段。本論文只討論前兩者。」

(Goffman, 1961: 130-131)

前病人階段

住院病人階段

《污名:毀損身份處理的筆記》(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1963)

題解

本書於 1974 年曾出版精裝本,由奧勒岡大學的 Leona E. Tyler 寫了一篇新的新的導

本書副標題的「毀損身分處理」應該是延伸自《日常生活自我呈現》中的「印象處

理」

stigma 是從希臘字延伸而來的,高夫曼在全書第一章的開頭就有說明這個字的起源

和意義。一班英漢字典都將這個字翻譯成「恥辱」、「見不得人的感覺」、「特徵」、

「斑痕」及「柱頭」。最近比較常見的中譯是「污名」,原先的譯名是「烙印」,

是一般字典上的用法。前者會讓人想到只是「名稱」的問題,後者則是「身體」

上一種無法磨滅的傷痕。

這個字的多數形式是 stigmata,有很特別的意思,中文譯成「聖傷痕」,某些基督

Page 10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0 9 頁

徒的聖人會在身體上面重現當初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的傷痕,像中古時代的

阿西西的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目錄

導言 (Introduction)

1 污名和社會認同(身分)(Stigma and Social Identity)

基本概念 (Preliminary Conceptions)

擁有者和智者 (The Own and the Wise)

道德生涯 (Moral Career)

2 資訊控制與個人認同(身分)(Information Control and Personal Identity)

不名譽的和可能不名譽的 (The Discredited and the Discreditable)

社會資訊 (Social Information)

能見度 (Visibility)

個人認同(身分) (Personal Identity)

傳記 (Biography)

傳記他人 (Biographical Others)

蒙混 (Passing)

資訊控制的技術 (Techniques of Information Control)

掩飾 (Covering)

3 團體調整和自我認同(身分)(Group Alignment and Ego Identity)

進退兩難 (Ambivalence)

專業呈現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s)

團體內部的結盟 (In-Group Alignments)

團體外部的結盟 (Out-Group Alignments)

認同政治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4 自我及其他者(The Self and Its Other)

偏離和規範 (Deviations and Norms)

正常偏差 (The Normal Deviant)

污名和現實 (Stigma and Reality)

5 偏離和偏差(Deviations and Deviance)

主要內容

「污名」(stigma) 界定

Page 11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0 頁

「污名-一個不被社會完全接受的人的情況 (the situation of the individual

who is disqualified from full social acceptance)。」(Goffman, 1963: preface)

「社會資訊」(social information) 的界定

「…『社會資訊』,個人所直接傳遞的有關自己的資訊。」(Goffman, 1963:

preface)

stigma 一詞的語源

「﹝希臘人﹞將此詞用在一種身體的記號 (bodily sign),以彰顯有此記號的人

(signifier) 的不尋常的或是壞的道德地位。這些記號是紋刺在或燒烙在身體上,

以表明有此記號的人是奴隸、罪犯或是賣國賊-一個有污點的人 (a blemish

person)、受到儀式玷污的 (ritually polluted),要加以迴避的 (to be avoided),

特別是在公共場所。」(Goffman, 1963: 1)

「基督教時期,這個名詞添加了兩層意義:第一、指的是因為神的恩典的身

體記號 (bodily signs of holy grace),展現為皮膚上長出的花朵 (eruptive

blossoms on the skin);第二、針對此宗教用語而產生的醫學用語,指的是肢體

殘障的身體記號 (bodily signs of physical disorder)。」(Goffman, 1963: 1)

「現在此一名詞已經被廣泛地使用,意同最原初的字義,不過,比較常用在

恥辱 (disgrace) 本身,而不在身體上的特徵。此外,引發人們關切的恥辱的

種類也有變化。」(Goffman, 1963: 1-2)

「〔本書中〕污名一詞將要用來指一種深深的不名譽的特質 (an attribute that is

deeply discrediting),不過,應該很容易看得出來,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描述

特質的字,而是描述關係的字。一種用來污名化一種人的特質,會是另一種

人的平常性,因此它本身既不是值得稱譽的 (creditable),也不是不值得稱譽

的 (discreditable)。」(Goffman, 1963: 3)

Page 11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1 頁

creditable 和 discreditable 是相反詞。creditable 可以譯成「值得稱譽的」或

是「可以信賴的」或是「可以歸功於」,不過似乎以第一譯名稍佳。

高夫曼後來又區分了 discredited 和 discreditable。

「污名其實是一種特別的特質 (attribute) 和刻版印象 (stereotype) 之間的關

係。」(Goffman, 1963: 4)

兩種社會認同/身份 (social identity)

「社會認同/身份」比「社會地位」(social status)一詞好的原因:因為它可以

包含個人特質,如「誠實」,和結構特質,如「職業」。

identity 這個詞語翻成中文也是很麻煩的,因為既可以翻成「認同」,也可

以翻成「身份」,我也想不出一個很好合併兩個中譯的辦法,所以只好暫

時用這麼一個奇怪的「兩案併陳法」。

虛擬的社會身份/認同和真實的社會身份/認同

虛擬的社會身份/認同 (virtual social identity):外人所賦予 (imputed) 當事人

的範疇和特質。(Goffman, 1963: 2)

真實的社會身份/認同 (actual social identity):當事人可以被實際證實擁有的

範疇和特質。(Goffman, 1963: 2)

「虛擬的」(virtual) 一詞因為「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一詞而流行。

指的是「被當成真的,而實際上未必是真的」。在這裏高夫曼的分類中,

後一種是所謂「真的」,前一種則是「被當真的」。也就是他在前文中說的:

「我們一直都有某些假定:我們所面對的個人應該是個甚麼樣子。」

(Goffman, 1963: 2)

高夫曼在下文中也強調:「虛擬的」和「真實的」之間是有落差的。他特

別強調的是和我們對某類人物的刻版印象所有的不一致印象。(Goffman,

1963: 3)

不名譽的 (the discredited) 和可能不名譽的 (the discreditable)

Page 11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2 頁

「污名及其同義字都隱藏著雙重的觀點:有污名的個人所承擔的差異性是已

經被知悉的,或是當場很明顯的,或者他所承擔的既不為在場的人所知,也

不被他們當場識破。在前者的狀況下,我們處理的是不名譽的狀況,後者是

可能不名譽的狀況。」(Goffman, 1963: 4)

簡單說,前者是已經被認為是不名譽的,後者則尚未被發現,而只是有可

能被發現而已。從前者英文字的過去式,和後者英文字字尾,即可看出一

般。前者是現在的狀況,後者是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三種特別不同的污名

「第一、身體上令人嫌惡之處 (abomination)-各式各樣身體的畸形 (physical

deformity)。其次是個人性格上的瑕疵 (blemishes),通常被視為意志薄弱、作

威作福、故作姿態、邪惡或僵化的信仰、以及不誠實,這些都是從一些已知

的記錄中推論而得的,例如:精神疾病、坐牢、毒癮、酗酒、同性戀、失業、

自殺未遂,以及激進的政治行為。最後是種族、國家和宗教等部落的污名

(tribal stigma),這些污名可以透過宗族的傳遞而同樣影響到家族的所有成員。」

(Goffman, 1963: 4)

共同點:和常人相比

「一個原來可能在普通社會互動中很容易被接受的人,因為具有某些特質,

導致了別人的注意,使得別人遠離他,不管他的其他特質對我們的影響。他

擁有了污名,一種和我們原先期待不同的一些不被喜歡的差異 (undesired

differentness)。我們以及那些沒有偏離特殊期待的人我將稱之為常人 (the

normal)。」(Goffman, 1963: 5)

常人的污名理論

「從定義上來說,我們相信有污名的人並不是完全的人 (not quite human)。也

就因為這個假定,我們運用了各式各樣的歧視,縱然經常是沒想過的,以有

效地減少了他的生活機會 (life chance)。我們建構了一個污名理論,一種用來

解釋他的低劣和他所代表的危險的意識形態,有時用來合理化我們對其他差

Page 11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3 頁

異的敵意,如:社會階級的差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特殊的污名詞彙,

如:跛子、雜種、白癡,當作譬喻或想像的根源,而沒有好好想過這些詞彙

的原意。我們也會因為他原來的不完美,而再多加給他更多更廣的缺陷,同

時還賦予他一些可欲卻不受歡迎的特質 (desirable but undesired attributes),通

常和超自然事物有關,例如;『第六感』和『知心術』(understanding)。」(Goffman,

1963: 5)

「被污名化的人也傾向和我門擁有一樣對身份/認同的信念;這是個關鍵的

事實。」(Goffman, 1963: 7)

也就是以我們常人的標準為參考團體。

生活情境:接受

「被污名化的個人的生活情境經常是我們糢糊稱為『接受』(acceptance)的問

題。」(Goffman, 1963: 8)

被污名化的個人補救自己缺點的方法

身體畸形者尋求整形手術

盲人尋求眼部醫療

文盲接受補習教育

同性戀尋求心理治療 (Goffman, 1963: 9)

1974 年以後美國精神醫學界已經不把同性戀視為是一種精神疾病。高夫

曼此處所說,可見得其時代影響。

補救與記錄

「(就算是這些修補是可能的,也往往不能讓當事人獲得完整的正常身份,而

只是將一個有特殊污點的自我轉化成一個具有補救過特殊污點的記錄的人)。

因此特別容易發生『變成受害人』(victimization)的案例,這些被污名化的個

人特別容易成為一些商品的受害者,如:語言矯正器、皮膚漂白劑、增高機、

Page 11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4 頁

回春術 (如:以受孕蛋白抗肌膚老化,永保青春)、信仰治療、會談訓練。」

(Goffman, 1963: 9)

高夫曼真是活的不夠久,又不活在今天的臺灣,否則可以舉的例子將會更

多。

偷學作為補救

「被污名化的個人也可以透過私底下偷偷地努力,學會一些因為有他這種缺

點的人在身體上或其他方面的理由,而在平常無法接觸學習的事。」(Goffman,

1963: 10)

「最後,具有羞辱差異 (shameful differentness) 的個人也可以打破現實,硬是

要努力運用非傳統的詮釋來對待他的社會身份/認同。」(Goffman, 1963: 10)

「被污名化的個人也可能以自己的污名為『次級獲利』(secondary gains),做

為自己一事無成的藉口…」(Goffman, 1963: 10)

「他也可以將自己的受苦受難的考驗當成是一種偽裝的祝福 (a blessing in

disguise),特別是因為他覺得可以因為他的苦難看出生命的意義和人情冷暖。」

(Goffman, 1963: 11)

同情的他人 (sympathetic other) 的種類

「第一組同情的他人當然就是和他有一樣污名的人。」(Goffman, 1963: 20)

「第二組人〔同情的他人〕─借用同性戀者的用詞─是『知情者』(the wise),

也就是因為特別情境的關係而得知污名化的個人秘密生活並同情他們的常人,

Page 11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5 頁

他們被這些人所接受,在這群人中也有著被禮遇的成員身份 (courtesy

membership)。知情者是邊緣人,污名化的個人在他們面前不必感到羞愧,也

不必運用自我控制,因為他知道就算是有這些缺陷,他還是被當成正常他人

(ordinary other) 看待。」(Goffman, 1963: 28)

兩種知情者

「一種知情者是因為在一個體制中工作,為了滿足一群有特殊污名的人的需

求,或者社會為了這些污名者所採取的行動。」(Goffman, 1963: 29)

例如:醫院的護士或復健師、聲色場所的服務生、警察和罪犯

「第二型知情者是透過社會結構而和一個污名化的個人發生關係-這種關係

是更大的社會將兩種不同的人視為等同。」(Goffman, 1963: 30)

例如:精神病患的死忠家屬、前受刑人的女兒、跛腳人的雙親、盲人的朋友、

劊子手的家人。

「正常化」(normalization)和「常人化」(normification)

「一個有著禮遇污名 (courtesy stigma) 的人是『正常化』(normalization)的典

型,因為他展現了常人為了將被污名化的個人當成沒有污名所做的一切。(正

常化和『常人化』不同,因為被污名化的個人會努力將自己展現為一個正常

人,雖然並不必然會掩飾自己的缺陷)」(Goffman, 1963: 30-31)

所以前者是常人對待被污名化的個人的態度,後者則是被污名化個人對待

自己的態度。

道德生涯 (moral career)

「一個具有特殊污名化的人,在他們的缺陷上,會有擁有類似的學習經驗,

自我概念上也會有類似的改變-這是一種類似的『道德生涯』,是個人致力於

適應時的一種類似的順序的原因也是結果。」(Goffman, 1963: 32)

「道德生涯」這個詞是高夫曼常用的字眼,定義要參考他再《精神病院》

Page 11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6 頁

一書的定義,特別釋其中〈精神病人的道德生涯〉一文的解釋。

道德生涯的兩個面向

「這種社會化的過程的一個面向是被污名化的個人透過這個過程可以學習到

而且併入常人的觀點,因此獲取更大社會的身份/認同的信念,以及一般人

對於具有特殊污名的人有何看法。另一個面向是透過這個過程,被污名化的

人學習到他有著一種特殊的污名,而且可以鉅細靡遺地知道有這種污名的後

果。道德生涯的這兩個開端面向的時間和互動,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

基礎,也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辨識被污名化個人所面對的道德生涯。」

(Goffman, 1963: 32)

四種道德生涯的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生而具有污名的人,他在社會化的學習和合併過程中就學到

這種對他的缺陷的不利情境。」(Goffman, 1963: 32)

例如:孤兒從小就知道自己沒爹沒娘。

「第二種類型是一個家庭,或是當地的鄰居,替自己的下一代建立了一個保

護的設施。在這個設施之內,一個天生被污名化的小孩可以透過資訊控制被

小心翼翼地呵護長大。」(Goffman, 1963: 32-33)

「第三種社會化類型的寫照是生命晚年才被污名化的個人,或者是到了晚年

才知道自己過去一直被認為是不名譽的-前者對自己的過去不須要大幅度修

正,後者則要。」(Goffman, 1963: 34)

「第四種類型是最初在一個異社群中社會化,不管是不是在常人社會的地理

界限之內,而後來學到第二種生活方式,被周遭的人認為是真正而且有效的

一種。」(Goffman, 1963: 35)

污名前的友人 (pre-stigma acquaintances)

污名後的友人 (post-stigma acquaintances)

Page 11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7 頁

資訊控制和個人身份/認同

「矇混」 (passing)

「處理一個人有關自我未被揭露的不名譽資訊 (the management of undisclosed

discrediting information about self)…『矇混』。」(Goffman, 1963: 42)

passing 是個麻煩的英文字。英漢字典中譯名沒有一個適合此處的。「矇混」

不是個很恰當的譯名。這是我想到最好的。您有更好的建議嗎?

社會資訊 (social information)

有關一個人的資訊,有關他多多少少持續的特質,而不是他在某個時刻有的

情緒、感情和意圖;

這種資訊是反思性的,而且有肢體動作的;

互動雙方是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的

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場景的這個概念,後來被簡化成 co-presence 一詞。

這裏的「社會的」資訊一詞,強調的是面對面互動的情況有關對方的一些

比較長久性的資訊。

符象 (symbol)

「有些傳遞社會資訊的記號是經常而且穩定地可以取得,並且例行性地被尋

求和被接受;這些記號可以稱為『符象』。」(Goffman, 1963: 43)

高夫曼經常被歸為「符象互動論」之下,從上述他對符象的定義來看,不

無道理。

提供社會資訊的符象

地位符象 (status symbol)

聲望符象 (prestige symbol)〔比「地位符象」一詞恰當〕

污名符象 (stigma symbol)

消除身份/認同的指標 (disidentifier)

Page 11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8 頁

「一個記號-不管在事實上或希望上-打破了一貫的圖象…使得虛擬身份/

認同的有效性受到深度的懷疑。我將稱之為消除身份/認同的指標

(disidentifier)。」(Goffman, 1963: 44)

例如:一個受過教育的美國北方黑人到南方訪問時所操的一口「好英文」

都市下層階級黑人的頭巾和短髭

傳遞社會資訊的符象

因是否天生而異

因團體而異

因可靠性而異

因所在一起的人的關係 ("with" relationship) 而異 (Goffman, 1963: 46-47)

中國古話中的「不知其人,則視其友」,從高夫曼的觀點來看,就是從他

所交往的朋友來得到他是甚麼樣一個人的資訊。

污名的能見度 (visibility)、知覺度 (perceptibility)、證據性 (evidentness)

高夫曼覺得下一個名詞比上一個恰當 (Goffman, 1963: 49)

幾個重要的區別:可知度、強迫度、察覺的焦點

「第一、污名的能見度必須和它的『可知度』(known-about-ness)分開。」(Goffman,

1963: 49)

外顯的污名具有「能見度」,但是別人對他以前的知識也是很重要的。(Goffman,

1963: 49)

「第二、能見度和其基礎之一的強迫性 (obstrusiveness) 要加以區分。」

(Goffman, 1963: 49)

「同樣的缺陷有不同的展現方式,每一種展現都有一種不同程度的強迫性。」

Page 11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1 9 頁

(Goffman, 1963: 49)

例如:盲人帶著白手杖、盲人在面對面互動時無法將臉朝向說話人的眼睛。

「第三、污名的能見度必須和它的『察覺到的焦點』(perceived focus)分開。」

(Goffman, 1963: 49)

能見度和觀眾的能力有關 (Goffman, 1963: 51)

污名處理 (stigma management)

「污名處理是社會中基本事物的衍生,我們對某行為或性格的規範期待的刻版

印象 (stereotyping) 或『寫照』(profiling)。」(Goffman, 1963: 51)

「污名處理的範圍可能屬於公共生活、存在陌生人和點頭之交之間,在它的連

續體的另外一個極端是親密 (intimacy)。」(Goffman, 1963: 51)

「處理污名的整個問題的重點在於我們是否親自認識被污名化的人。」

(Goffman, 1963: 55)

個人的獨特性的三層意思

「一種『獨特性』的概念之內包含著一種『正向的標記』(positive mark)或『身

份/認同標誌』(identity peg)。」(Goffman, 1963: 56)

例如:一個人在他人心中的照片式的形象,或者他在特殊親屬網絡中的特別位

置的知識

「第二種概念是,雖然他和別人都可能共享同樣的特殊事實,可是一個密友的

所有事實卻是世上其他人所沒有的,因此可以和其他人區分開來。」(Goffman,

1963: 56)

Page 12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0 頁

「第三種概念是,一個人異於他人之處就是他存在的核心、最一般且最中心的

方面,讓他徹底和別人不同,就算是最像他的人。」(Goffman, 1963: 56)

個人身份/認同 (personal identity)

「我所謂的個人身份/認同指的是前兩者-正向的標記或身份/認同標誌,以

及以這些身份/認同的標誌或標記將個人生命史的項目加以獨特的組合。」

(Goffman, 1963: 57)

命名

「化名」(alias):避免身份被認出所使用的暫時性名字

「混名」(moniker):同黨或之情者所使用的稱呼

「資訊關聯性」(informational connectedness) 的程度 (Goffman, 1963: 63)

認知確認 (cognitive recognition)

「我所謂的認知確認是指將一個人『定位』的知覺的舉動 (the perceptual act of

“placing” an individual),不管是具有一種特殊的社會身份/認同或是一種特殊

的個人身份/認同。」(Goffman, 1963: 67)

也就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某人身份的意思。

認知確認和社會確認的差異

「認知確認是單純的知覺的舉動,而社會確認 (social recognition) 是個人在溝

通儀式 (communication ceremony) 的角色。」(Goffman, 1963: 68)

矇混的自然循環 (natural cycle)

「循環始於矇混者自己都不曉得自己已經會的不自覺的矇混 (unwitting

Page 12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1 頁

passing);然後進入無意圖的矇混 (unintended passing),是中途才被矇混者自

己意外地發現的;然後進入『為了好玩』的矇混 (passing "for fun");社會例

行事件的非例行部份的矇混,如:休假時或旅遊時;日常例行場合的矇混,

如:在工作或服務的體制中;最後,『消失』(disappearance)-在生活所有領域

的完全矇混,只有矇混者自己知道。」(Goffman, 1963: 79)

污名化的個人日常可能的三個場所 (place)

1. 被禁止的場所 (forbidden or out of bound palces)

像他這種人是被禁止入內的,一旦身份曝光,就會被驅逐

2. 禮貌的場所 (civil places)

像他這種人,一旦身份曝光,會被謹慎地對待,一如他們是不被接受的,

往往他們也是不被接受的。

3. 後方的場所 (back places)

像他這種人可以安心表白身份,不會被排斥 (Goffman, 1963: 81)

矇混者的心理狀態

「第一、通常都假定他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心理代價,非常高度的緊張,生活

可能隨時崩解。」(Goffman, 1963: 87)

「第二、通常都假定,而且也有證據顯示,矇混者會被兩種依戀所折磨。他

會覺得和新的『團體』疏離…他也會感到背叛或自我鄙視,因為他不能對現

在他所矇混的團體成員對他所脫離的團體所做的冒犯言論採取行動。」

(Goffman, 1963: 87)

「第三、通常都假定,也明顯地是正確的,矇混者必須對其他人未加算計的

和未加注意的社會情境要表現特別注意。」(Goffman, 1963: 88)

資訊控制的技巧

Page 12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2 頁

隱藏或塗去已經變成污名符象的記號 (Goffman, 1963: 92)

例如:改名

使用消除身份/認同的指標 (disidentifiers)。(Goffman, 1963: 93)

亦即諜報小說中的「掩護」(cover)

例如:劊子手外出執行公務時攜帶妻兒同行,以避人耳目

將自己的缺陷表現為另外一種比污名要輕的特質記號。(Goffman, 1963: 94)

將自己周遭的世界分成兩部份:一部份是他不告訴他們任何事的一大群,以

及他會毫不隱瞞的、會幫助他的一小群人。 (Goffman, 1963: 95)

有同樣污名的人互相幫助,一起矇混其他人。 (Goffman, 1963: 97)

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距離。 (Goffman, 1963: 99)

自動揭露自己的狀況,從一個要處理資訊的人變成一個要處理不愉快社會情

境的人,從一個可能不名譽的 (discreditable) 人變成一個已經不名譽的

(discredited) 人。(Goffman, 1963: 100)

「掩飾」(covering)

一個已經承認自己擁有某種污名的人,儘量讓自己的污名不要變成「尾大不

掉」。這種過程可以稱之為「掩飾」。(Goffman, 1963: 102)

「掩飾的相關類型之一是和污名相關的主要缺陷,要儘量隱藏起來。」

Page 12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3 頁

(Goffman, 1963: 103)

團體合作與自我身份/認同

引用艾瑞克森的「自我」和「感受到的」身份/認同 (“ego” and ”felt” identity)

自我身份/認同:一個人因為不同社會經驗而察覺到自己的延續和個性

感受到的身份/認同:對自己情境的主觀感覺 (Goffman, 1963: 105)

個人身份/認同 (personal identity) 與自我身份/認同 (ego identity)

個人的身份/認同往往是由他人所賦予的,可能在出生前或死亡後都會存在,

當事人可能毫無感覺,更別說有認同感。

自我身份/認同是主觀的、反思的,個人必須感受到的 (Goffman, 1963: 106)

例如:罪犯使用假名是想和自己的個人身份脫離;當他保留了原來的姓名的

某些部份時,他同時就還留有自我身份的認同感 (Goffman, 1963: 106)

社會身份/認同 (social identity) 、個人身份/認同 (personal identity)和自我

/身份認同 (ego identity)

「社會身份/認同的概念讓我們考量到污名化 (stigmatization)。個人身份/認

同讓我們考量到污名處理的資訊控制 (information control in stigma

management)。自我身份/認同讓我們考量到個人對污名及其處理的感受,讓

我們進一步特別注意到他對於此種事物的建議。」(Goffman, 1963: 106)

雙向情感 (ambivalence):自我出賣 (self-betraying) 與社會結盟 (social

alliance)

Page 12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4 頁

「被污名化的個人展現了一種視自己污名是否明顯和突出而將自己情況分層

處理 (stratify his “own”)。對於那些污名情況比自己明顯的人,他會採取常人

的態度對待對方。因此,重聽者絕不把自己當成聾人,而視覺有障礙的人也

絕不把自己當成是盲人。在和這些比自擠明顯有污名的人的發生關係或無關

係中,個人身份/認同的擺盪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Goffman, 1963: 107)

「和這種分層的自我出賣息息相關的是社會結盟的議題,也就是個人會在自己

的團體內或「跨界」選擇朋友、約會對象,和配偶的情形。」(Goffman, 1963:

107)

「當一個有污名身份的人『和』常人在一起時碰到一位和自己同類的人的『接

近』(nearing) 過程,這種雙向的情感最為敏感。」(Goffman, 1963: 108)

專業呈現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s)

「小丑化」(minstrelization) 的禁忌

被污名化的個人通常都被提醒不要「小丑化」(minstrelization),「亦即被污名

化的個人在常人面前極盡討好之能事,表現出同類人被歸因的壞特質,導致

在生活情境中的小丑角色。」(Goffman, 1963: 110)

minstrelization 原字中的 minstrel 是歐洲中古時期的吟遊詩人,原來似乎以

譯為「吟遊詩人化」較符合原字義,但是為求一般讀者容易瞭解,還是順

著上下文的脈絡,譯成「小丑化」。

「常民化」(normification) 或「非小丑化」(deminstrelization) 的禁忌

被污名化的個人通常會被鼓勵去鄙視他的同類中把自己污名當成秘密或是小

心翼翼在外表掩飾自己污名的人。(Goffman, 1963: 110-1)

Page 12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5 頁

行為準則的履行與否

「這些行為準則對被污名化的個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綱領和一種政治,也是如

何對待他人的指示,也包含了對待自己的適當態度。無法遵循這些準則會是

一種自我欺騙、被誤導的人。成功的運用這些準則,則是真實而且有價值的

(real and worthy)人,這兩項特質合起來構成的所為的『真正性』(authenticity)。」

(Goffman, 1963: 111)

兩種意涵

「第一、這些對個人行為的建議有時會刺激被污名化的個人成為社會場景的批

評家或是人際關係的觀察者。」(Goffman, 1963: 111)

「第二、通常這些建議都很直接觸及被污名化個人生命中很私密而且羞恥的部

份,在現行的文學作品中很多對這深深隱藏的痛楚鉅細靡遺的描述。」

(Goffman, 1963: 112)

團體內結盟 (in-group alignment)

「一個人的個性是由和他和所屬同類的關係所產生的。假如他轉向他的團體,

他就是忠誠的而且是真正的;假如他不如此,他就是個懦夫而且是個傻子。

這裏正好顯示了一個基本的社會學主題:個人的特性,不論是他自己或是我

們所賦予的,都是由其所屬的團體所產生的。」(Goffman, 1963: 113)

團體外的結盟 (out-group alignment)

「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被建議要把自己看成是像其他人一樣的完全的人,最壞

來看也只是被排除在某一個社會領域之外的人。他不是一個類型或一種範疇,

而是一個人。」(Goffman, 1963: 115)

被污名化的個人對於常人社會的「良好適應」

Page 12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6 頁

身份/認同的政治

「被污名化的個人的特殊情況是社會告訴他他是廣大社會的成員之一,也就

是說他是個正常人,但是同時他又是某種程度上的『異類』,這又是個不容忽

略的事實。這種異類性本身當然也是來自社會,因為社會整體先要將異類性

加以概念化,才能夠讓其有影響力。」(Goffman, 1963: 123)

「簡言之,他被告知他和別人一樣,同時又被告知他和別人不一樣…這種矛盾

和笑話就是他的命運。」(Goffman, 1963: 124)

自我與他人

「總結來說,污名所包含的與其說是可以被分成兩堆的具體個人,污名者和常

人,倒不如說是一種廣泛的雙角色社會過程,其中每個人都參與在兩個角色

之中,至少在生活的某些部份和某些關係上。常人和污名者不是個人,而是

觀點。它們是在混雜接觸的社會情境中所產生的,透過了可能會在接觸情境

中發生作用的未實現的規範的途徑。」(Goffman, 1963: 138-139)

偏離 (deviations) 和偏差 (deviance)

偏差人 (deviator):不遵守規範的人

偏離 (deviation):不遵守規範的人的特殊之處 (Goffman, 1963: 141)

「我不認為所有的偏差人有足夠的共同點可以加以特別的分析,他們的相異之

處要大於他們的相同處,部份是由於偏差性所發生的團體大小的差異。」

(Goffman, 1963: 138-139)

四種偏差人 (deviant)

團體內的偏差人 (in-group deviant):被團體視為不是自己人 (Goffman, 1963:

Page 12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7 頁

142)

社會偏差人 (social deviant):不接受社會所賦予他的位置,行為舉止違反基本

的社會制度 (Goffman, 1963: 143)

族群或種族的少數團體 (ethnic and racial minority) (Goffman, 1963: 145)

下層階級(Goffman, 1963: 145)

這些人常會發現自己在面對面的互動過程中被污名化,或是被當成二等公民

對待。(Goffman, 1963: 146)

《策略互動》(Strategic Interaction)‧費城:賓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69.

題解

這本書收入高夫曼和其賓州大學語言學家友人 Dell Hymes 聯合主編的《行為和溝

通》叢書系列的第一號

這本書很明顯是受到當時社會科學界「博奕理論」(game theory)的影響。這種特別

強調目的和手段之間的最有效方式的社會行動,其他社會學家也都用不同的名

稱研究過,例如:韋伯(Max Weber)就稱為「目的理性的社會行動」、帕深思

(Talcott Parsons)稱為「意志行動理論」(voluntaristic theory of action)、霍門史

(George C. Homans)和布勞(Peter M. Blau)稱為「社會交換行動」(social exchange

theory),還有以「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為名的派別,其實也

有著同樣的出發點。

目錄

序 (Preface)

1 表情遊戲:遊戲中疑惑的分析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2 策略互動 (Strategic Interaction)

Page 12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8 頁

主要內容

終極研究目標

「我的終極目標是要發展研究在自然環境之下的面對面互動,在分析上可以融貫一

致的一個領域,一個社會學的次領域。」(Goffman, 1969: ix)

研究現狀的不滿:概念不明、界限不清

「如果要達到上述目標,就必須面對事實:這個領域的主要概念是模稜兩可的,學

科界線也是模糊不清。」(Goffman, 1969: ix)

「溝通」(communication)一詞的模糊

「﹝溝通﹞這個概念是社會科學最有希望的一個概念。過去五十年來每一代的研究

者都懷抱著希望將它應用到不同的領域。雖然溝通經常被當成解葯,但是他很

少具有治癒的效果。」(Goffman, 1969: ix)

「這個詞經常而且主要用來指涉被社會所安排的傳遞資訊的管道,可式這種用法很

少被民族誌有系統地加以注意。溝通也被用來指許多個人聚在一起所發生的事

情,這種用法更是一種災難:在別人面前的人際之間的溝通孫然是一種面對面

互動或行為(face-to-face interaction or conduct)的形式,但是面對面行為本身並

不會僅僅是,也不會常常是一種溝通形式。」(Goffman, 1969: ix)

「這本書處理的是互動(mutual dealing)時精心計算的、像遊戲似的面向—我稱之為

『策略互動』(strategic interaction)。」(Goffman, 1969: x)

Page 12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2 9 頁

表情遊戲:遊戲中疑惑的分析〉(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收入《策略互動》(Strategic Interaction)‧費城:賓州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69‧第 3-81 頁‧

題解

標題中的 expression 一字的原意很豐富,有著「表達」、「表達方式」、「詞語」、「短

語」、「表情」、「聲調」、「腔調」等意思,涵蓋的不僅是臉部的「表情」還包括

口頭的「表達」,所以翻成「表情」或「表達」意義都有點狹窄;如果不嫌長

的話,「表情達意」也是個比較完整的翻譯。

主標題的 game 和副標題的 play,雖然一般將前者翻成「遊戲」,後者翻成「玩耍」,

可是高夫曼在此文中並沒有明顯做區分,因此都當成同義字翻成「遊戲」。

全文共分七節,前四節還都有分小項討論,第五節起到最後則沒有在細分小項。

目錄

I 假定 (Assumptions)

II 基本動 (The Basic Moves)

III 遊戲的限制 (The Constraints on Play)

IV 遊戲的策略性質 (The Strategic Properties of Play)

V 表情的蛻化 (The Degeneration of Expression)

VI 觀察者—主體模型 (The Observer-Subject Model)

VII 結論 (Conclusions)

主要內容

文章主旨

「這篇文章我希望能從其自然和社會限制的角度來展現一種人類的普遍能力:一個

人能獲取、展現,以及隱藏資訊的能力。這裡所採行的觀點是那種對組織死忠

Page 13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0 頁

的觀察者需要從別人身上得到資訊。我將會從通俗的諜報文獻中舉證,因為沒

有一個組織會像他們一樣關心這種我們所要研究的現象,而且可以將這些假定

浮上檯面。特別要注意的是:告知資訊的人正在出現在收集資訊的一方之前。」

(Goffman, 1969: 4)

假定

「個人,向世界的其他對象一樣,以他們自己的行動和特質(properties),影響著周

遭的環境。他們的出現會產生記號(signs)和標誌(marks)。簡單說,個人流露著表情

(expressions)。」(Goffman, 1969: 4-5)

這個基本假定在《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一書一開始就有類似的說法,高夫曼

區分了「給予的表現」(expression gives)和「流露出的表現」(expression gives off)。

高夫曼在此雖然沒做這兩種區分,但是最後一句總結所用的 exude,其實就等

同於 give off。

這段話的標題是原來高夫曼原文的,要跟著下面的筆記找接下來的編號。

「表情達意的產生,以及隨之而來的產生資訊,這並不是行動的正式目的,而(至

少在表面上)只是一種副作用(side effect)。」(Goffman, 1969: 5)

表情達意的資訊 (expressed information)才是本文的主要關懷所在 (Goffman, 1969:

5)

「面對面互動具有一個特別的位置,因為不管何時只要一個人可以被直接觀察,就

可以獲得大量表情達意的訊息的泉源。例如:外表和禮貌就提供了有關性別、

年齡、社會階級、職業、能幹和意圖等等訊息。」(Goffman, 1969: 5)

「2 個人所提供的不只是資訊而已;他們也提供溝通。我這裏指的是特別的工具活

動,使用語言或是像語言的記號來傳遞(transmit)資訊—這就是溝通這個常被混

Page 13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1 頁

淆字的狹義。」(Goffman, 1969: 5)

溝通包括過程和內容

「我這裏將溝通的資訊(communicated information)(或是傳遞的資訊(transmitted

information)或是訊息(message)),以及透過這個過程所傳遞的資訊,稱之為溝

通(communication)或是傳遞(transmission)。」(Goffman, 1969: 6)

溝通的資訊的主要問題和概念

觀察者,現在化身為提問者(interrogator)的角色,像一位主體發問

其中一個問題就和主體的回答事實有關

首先、問題可以說是具有某種程度的「周全性」(repleteness)

一個極端是:包括所有的事實,以至於提問者認為無需在對此問題尋

求更多資訊

一個極端是:主題沒有相關的資訊可以提供

其次、答案可以因為其和事實是否吻合、符應等「正確性」(correctedness)

而異

另一個問題和所說的(what is said)以及說話人所知的(what is known by the

sayer)有關

首先、沒有資訊的答案(no information replies)可能有幾種:「不知道」(Don’t

know);「知道但是不說」(Know but won’t tell)、「不說,也不說我是

否能說」(Not telling, nor telling whether I could tell)

其次、主體雖然沒有負面回答,他仍然可能以不同程度的揭露他所認為相

關的事。這是「直率」(frankness)或「坦白」(candor)的問題。

第三、主體所提供的答案可能是他所相信的,也會這樣回答自己的,或是

他不相信的,而且如果他自己問這個問題他也不會這樣回答的。這裡

所牽涉的問題就是「誠實」(honesty)或是「自我信念」(self-belief)的

問題。(Goffman, 1969: 6-7)

「不須我多說;日常生活的語言對於我們上述所說的關係,通常是很模糊的,因此

Page 13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2 頁

最好避免使用的用詞。」(Goffman, 1969: 7)

「同樣的,『完全回答』一詞也無法區分周全性(repletness)和坦白(candor)。」(Goffman,

1969: 7)

「3 至少溝通過程可以展現發話人(sender)具有能力以及明顯的意願來溝通。」

(Goffman, 1969: 7)

「4 所有的有機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從周遭環境蒐集並使用資訊,以便有效地

回應周遭發生的事,以及可能會發生的事。」(Goffman, 1969: 10)

基本動

表情達意遊戲的幾個「動」

雖然高夫曼沒有明說,但其實從定義上來看,可以明顯看出這裏的分類是以無

意到有意程度的不同而分類的

Move 是遊戲的一次「動作」或「移動」,這裏很不得已用單字「動」來表示

1 無意的動 (unwitting moves)

「當一個主體的可被觀察的行為不是受到觀察者評斷的影響時,我們可以稱之為

『無意的動』。」(Goffman, 1969: 11)

2 單純的動 (naïve moves)

Page 13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3 頁

「當觀察者相信主體可以被當成他所表現的樣子的時候,也就是說,他投身再一次

無意的動,這時候觀察者對主體的評斷就稱為『單純的動』。主體被認為意圖

明顯,可以被任何具有技術能力的人所看出來。」(Goffman, 1969: 11)

3 控制的動 (control moves)

「『控制的動』用來指:一位消息提供者有意的努力以便產生一種表情達意,他相

信:如果觀察者注意到的話,將會改善他的情況。」(Goffman, 1969: 12)

「主體傾向於在觀察者有機會使用其行為之前搶先利用觀察者可能會採取的行動。

他採取了印象管理。」(Goffman, 1969: 13)

「控制的動已經考慮到遊戲的一部分,也就是,第二動;它所對應的是遊戲所已經

產生的世界。」(Goffman, 1969: 13)

這是主體預先算計好觀察者可能會有的反應而搶先反應,一切都在主體的是事

先算計之中。所以,比較好的翻譯應該是「搶得機先的動」。

低等有機體的標準控制的動 (Goffman, 1969: 14)

1) 偽裝 (camouflage):低等有機體將自己的外表融入外在無生命環境

2) 錯誤表達 (misrepresentation)

(1) 摹仿其他物種 (simulation of another species)

(2) 裝出威脅姿態 (simulation of threatening gestures)

人類之間 (Goffman, 1969: 14)

1) 隱匿 (concealment)或掩飾 (cover)

(1) 公開秘密 (open secrecy)

Page 13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4 頁

(2) 隱私 (privacy)

2) 加重揭露 (accentuated revealment)

3) 錯誤表達 (misrepresentation)

4 揭露的動 (uncovering moves)

觀察者懷疑主體的行動並非是外表看起來那樣而做的反制動作 (Goffman,

1969: 17-18)

幾種做法:

從事某種檢查,例如:主體遺留的足跡

要求見當面訪談

法庭作證 (courtroom testimonials)

宗教裁判 (inquisition)

拷問 (interrogation)

諜報行為 (spying)

5 反揭露的動 (counter-uncovering moves)

表情達意遊戲的最後一動 (Goffman, 1969: 19)

遊戲的限制

「1 第一種限制和條件是由三種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要隱藏些什麼;要

拿什麼當掩護;以及要被矇蔽的人有哪些可用的察覺手段。」(Goffman, 1969: 28)

高夫曼在下文中將上面的三項簡單的說成:the covered﹝被隱藏的﹞,the cover

﹝掩飾﹞,the uncovering perception﹝揭露的察覺﹞(Goffman, 1969: 29)

「2 遊戲的通常的限制就是參與者的技術知識和能力。」(Goffman, 1969: 29)

Page 13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5 頁

「3 第三種限制是…主體的太過人性的本性(all-too-human nature)。」(Goffman, 1969:

31)

舉例

情緒自我控制 (emotional self-control) (Goffman, 1969: 31)

女生和男生親吻選擇閉上眼睛,是因為她張開眼睛而被男方看到的話,會被認

為沒有投入當下的情境,而且就算男生張開眼睛,也不會看到她已經看到

的一切(Goffman, 1969: 33)

「我也曾經說過,主體無法被信賴可以維持對她們表達行為的完全策略控制。人類

的弱點之一就是維持理性控制。」(Goffman, 1969: 33)

警方的偵訊技巧就要靠這種弱點才能完成 (Goffman, 1969: 33)

利益 (interests) (Goffman, 1969: 36)

誘惑 (seduction) (Goffman, 1969: 37)

強迫交換 (coercive exchange) (Goffman, 1969: 38)

「4 我已經提到三種表情達意遊戲的限制:自然因素、知識、和『人性』。最後一

種要考慮的限制是社會規範(social norm)。」(Goffman, 1969: 43)

遊戲的策略性質

「1 首先要注意真正的(real)動和虛擬的(virtual)或不明說的(tacit)動。」(Goffman,

Page 13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6 頁

1969: 47)

表情的蛻化

觀察者—主體模型

結論

〈互動秩序:1982 年美國社會學社理事長演講詞〉(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8,1 (1983 年 2 月):1-17‧

題解

這是高夫曼擔任美國社會學社理事長的就職演說辭,在未及發表之前,他就因病過

世,很諷刺地「逃過」他自己極不願意的「公共場合的自我表演」。

這篇文章很精簡地總結了他這一生的研究成果。

全文分成兩部分:很簡短的「前言說明」(Prefatory Note)﹝分四段﹞,以及正文〈互

動秩序〉(Interaction Order)﹝又再細分成十個沒有標題的段落﹞。

正文中雖然引用到一些人的看法,但是都沒有任何腳註註明出處。

原先預定一個小時的演講,演講稿卻長達 17 頁。﹝一頁可以唸到三分鐘左右嗎?﹞

主要內容

前言說明

解釋理事長演講詞的儀式功能

「一篇理事長演講詞面對著一組必要條件,﹝它﹞和一篇學術期刊中的文章是不同

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每年出版一篇美國社會學社演說詞,替主編提供了一個年

度喘息時間。每年一次的頭篇可以分配給一個眾人皆知的名字,而主編卻不必

替﹝文章的﹞水準負責,這是一篇投稿很難享有的[,例如]:原創性(originality)、

邏輯發展(logical development)、可讀性(readability)、合理的長度(reasonable

Page 13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7 頁

length)。因為,理論上,一篇理事長演講詞不管其特性為何,對這個行業必須

具有某些意義,縱使是個悲哀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不能或是無法親自來參加

的讀者也有機會可以感同身受地參與他所錯過會議的高潮戲。」(Goffman, 1983:

1)

高夫曼這篇文章其實是符合這四個標準的。

不過,沒有到場的我們,特別是多年後,又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卻又上過一

整個學期的高夫曼專題研究的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到這一段所說的話嗎?

「我的期待是不要出版這篇講話,而是把它限定在演講的這個範圍。」(Goffman,

1983: 1)

高夫曼明明知道這篇文章就是要出版的,為什麼還要說這樣的話?難道所謂的

「限定在演講的這個範圍」說的就是「互動秩序」?

「事實上我也不在現場。我所提供給讀者的是感同身受地參與某些本身不曾發生的

事。一場講台表演(podium performance),可是只有讀者﹝出席﹞在座位上。一

種可疑的奉獻。」(Goffman, 1983: 1)

高夫曼在寫這篇演講詞時,應該不知道自己會不在人間,所以「我也不在現場」

的說法是否表示他本來就沒有計畫要出席這場演講?

「不過,反正有些事情就是可疑的。畢竟、就像所有的其他的理事長演說詞,本文

也是在(我知道其實不必)演講之前就起草並且打字完畢的,而演講也是從唸稿

子而不是即興演出。因此,演講詞的寫作彷如是回應某個特殊的社交場合,可

是很少是由這裡發生的事情所引發的。後來的出版也會根據實際演講的結果而

加以修正。」(Goffman, 1983: 1)

這一整段都是在後設分析理事長演說詞這件事。可是如果高夫慢沒有預定要參

加,只有書面的演講稿,那麼怎麼可能像本段最後所說的「會根據實際演講結

果而加以修正」呢?

互動秩序

對於理事長演說詞的框架分析

Page 13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8 頁

「真的,我想我們在這裡的所有人(如同我們所知道的)都會有興趣的爭議的問題,

並不是我會來說什麼,而是你們在這裡聽我說些什麼(not what I will come to

say, but what you are doing here listening to me saying it)。」(Goffman, 1983: 1)

高夫曼在這一長段中間,兩次提到自己發表演說詞這件事是一個 dramaturgy。

「你們可能從前言中猜到我覺得理事長演說詞是很讓我尷尬的。真的。可是這也不

能讓我有權利對我的不安做出長篇大論。這是自我的毛病,是演講者特有的,

覺得:可以藉由懺悔反正別人也浪費了某些時間而濫用別人的時間而消減。因

此,我專注在我的尷尬而感到不安。但是,很顯然地,我並不會對我的尷尬感

到不安而感到不安。就算你們很可能會。」(Goffman, 1983: 2)

這一段表明的高夫曼的「框架分析」:「自己的尷尬」是一個「框架」,「對自己

的尷尬感到不安」是另一個框架,「沒有『對自己的尷尬感到不安』而不安」

是第三層框架。

第 I 節

「除了生動展示我所提出的錯誤之外,我今天晚上要說的將透過說教的方式,這些

都已經在我寫過的書的前言中都更簡要的說明過了。這將和其他您最近聽說過

的說教不同:我不會特別從自傳的角度來看,我也不會深度批判既有的方法,

或是告知我對弱勢團體苦難的關懷,甚至對那些想在本行謀職的人的苦難。我

沒有救治社會學疾病的萬靈丹。許多短視近利的作法限制了我們對於主題的觀

看印象。我們的主要盲點和偏見的來源之一就是過度投入地樂觀(engagingly

optimistic)。不管我們的實質焦點和方法學的傾向為何,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就

是相信自然科學的精神,然後一步一步,嚴肅地開我們自己的玩笑,認為我們

的常規是向前行進的。」(Goffman, 1983: 2)

這一段是在嘲諷過去理事長的演說詞。

「經濟學家最近所獲得的信賴和重量是我們所沒有的,但是我們和他們幾乎一模一

樣的,就是精準算計預言的失誤。當然,我們有系統的理論和他們的理論是一

樣空洞無物的;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忽略幾乎所有關鍵的變項。」(Goffman, 1983:

2)

Page 13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3 9 頁

這段話嘲諷了本行以及經濟學。

「我們沒有人類學家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但是至少我們所研究的主題並沒有因為世

界經濟的蔓延而消失殆盡。因此,我們有著不會遞減的機會用我們自己的雙眼

去忽略相關的事實。」(Goffman, 1983: 2)

此段指出社會學勝出人類學之處,不過,我們卻放任大好的主題於不顧。

「我們不能爭取到高分進入心理學系那樣的研究生,而且充其量,後者所受到的教

育看起來比我們所提供的訓練要來的專業而且周全。所以,我們還沒能夠在學

生中產生像心理學所達到的那種高程度的訓練有素的無能(trained

incompetence),不過,天知道,我們也正在迎頭趕上。」(Goffman, 1983: 2)

此段一箭雙鵰諷刺到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訓練。

第 II 節

社會互動的界定

「社會互動可以狹義地認定為:社會情境中獨特發生的事(that which uniquely

transpires in social situation),亦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親身在對方可以

反應之前出現的環境(environments in which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are

physically in one another’s response presence)(電話和信件通常也被視為是原初

真實事物(primordial real thing)的縮小版)。」(Goffman, 1983: 2)

此段前面強調「獨特發生」,後段的解釋則強調「親身出現」以及雙方互動的

「反應」。

第 IV 節時,高夫曼又將這種現象稱為「接觸」(contact)。

互動秩序的提出與反應冷淡

「這幾年來我所關心的是:讓大家接受把這種面對面的領域當成是可以加以分析

的—這個領域,無以名之,只好稱為互動秩序(interaction order)—這個領域最

好的研究方法就是微觀分析 (microanalysis)。我的同僚並沒有被這種個案的好

Page 14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0 頁

處深深感動。」(Goffman, 1983: 2)

在這之前,高夫曼用過不少的名稱來指稱自己的研究興趣,例如:「會面」

(encounter),不過晚年顯然認為「互動秩序」最好。

最後一句話,道出了自己在學術界行走的「獨學無友」的孤寂。

「我們所在的人類處境的一個事實就是: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是

花在別人當下親在(immediate presence of others)的情況下;換句話說,不管別

人是誰,我們的所作所為很可能處在狹義的社會境遇中(socially situated)。甚

至於相當隱私的活動也可能被發現具有這種特別狀況。這種社會處境性

(social situatedness)也可能會有某些後果,儘管有時候後果很明顯很小。這些後

果傳統上都被當成『效果』(effects),亦即,被當成指標、表現或是社會結構

的徵候,像是關係、非正式團體、年齡區分、性別、少數族裔,社會階級等等,

而不把這效果本身當成資料。」(Goffman, 1983: 2)

「這樣一來,我們才可以從從純然的處境(situated)轉移到情境的(situational),也就

是說,從偶然處於社會情境中(而且也可以不要大費周章地處於它們之外),轉

移到只能發生在面對面的聚會。」(Goffman, 1983: 3)

互動秩序特有的徵兆 (glimmering)

﹝原文沒有列標號,是我根據行文脈絡的整理﹞

1 時間與空間 (Goffman, 1983: 3)

2 參與者的專心(engrossment)和投入(involvement) (Goffman, 1983: 3)

「這些認知狀態不可能維持一段相當的時間,更不可能在強迫的中斷或是打斷

下存活。情感、情緒、認知、身體導向,以及肌肉運動都潛在地涉入,引進了

不可避免的心理生物要素。安心和不安,不自覺和謹慎小心都是其中主要的。」

(Goffman, 1983: 3)

3 個人的有希望的(promissory),可以當成證據的(evidential)特性 (Goffman, 1983:

3)

Page 14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1 頁

例如:外表和舉止、視覺考量、投入的強度和當初的動機

4 社會儀式化 (social ritualization) (Goffman, 1983: 3)

「社會儀式化—也就是,身體和聲音行為(bodily and vocal behavior)透過社會化

而標準化,提供了某些行為—例如:姿勢—一種在行為之流中的特別溝通功能。」

(Goffman, 1983: 3)

5 分享共同注意焦點 (joint focus of attention) (Goffman, 1983: 3)

言語 (speech)

「言語強烈地增加了這種協調的效率,當某些事情的發生不如所指示的和期待,

就會變得特別具有批判性。(言語當然具有另一種特別的角色,能夠讓情境之

外的事物帶進合作過程,也讓超越現存情境的計畫可以討論協調,不過,這是

另外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複雜問題)。」(Goffman, 1983: 3)

6 認定他人的兩種基本形式 (Two fundamental forms of identification)

1) 分門別類的 (categoric):將他人歸入某一種或多種社會類屬 (social

category)來加以辨識 (Goffman, 1983: 3)

2) 個別的 (individual):透過外表、聲調、名字或其他分辨人的方法,將他

人認定為某項足以辨識的獨特身分 (Goffman, 1983: 3)

7 私人領域 (personal territory; personal territoriality) (Goffman, 1983: 4)

「根據定義,我們參與社會情境時是帶著我們的身體和它們裝備(accutrement),

而這種裝備很容易受到他人帶著他們身體的工具性(instrumentalities)的影響

(vulnerable)。」(Goffman, 1983: 4)

「強迫交換」(coercive exchange)-只要在情況允許下,我們透過這種潛在交易,

和攻擊者交換不傷害我們的承諾 (Goffman, 1983: 4)

「同樣的,在別人面前,透過他們的遣詞用字和手勢(gesticulation),穿透我們

的心理防衛(psychic perserves),以及打斷我們原本期待會在我們在場時仍然維

持的表情秩序(expressive order),我們變得容易受到這些影響。(當然,說我們

容易受到影響,也就是說我們掌握著資源讓他人受到我們類似的影響;以上的

Page 14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2 頁

論點都不是要否認:不管是在被威脅者或者是威脅者身上,可能都還沒有某些

傳統的專業化,特別是在性別方面)。」(Goffman, 1983: 4)

身體上的共在 (bodily co-presence) (Goffman, 1983: 4)

8 社會情境事互動秩序研究的基本單位

「只有在社會情境中,這些可能(enablement)和風險(risk)才會被面對,也才會

產生初步效應。而且只有在社會情境中,提供了身體可以展示的自然劇場

(natural theater),也在自然劇場中所有的身體展示可以被解讀。這些都保證了:

社會情境被當成互動秩序研究的基本暫行單位。」(Goffman, 1983: 4)

在下文中,高夫曼引用到 Roger Barker 所提出的類似概念「行為環境」

(behavioral setting)以及「長期行為模式」(standing behavior pattern),但沒有註

明出處。

經查 Wikipedia,Roger Barker 是「環境心理學」(environmental psychology)的

創始人,「行為環境」(behavior setting)﹝請注意這裏 behavior 和高夫曼的用詞

behavioral 是不同的﹞為其重要概念之一。

自我中心單位

「我們也必須說一下,雖然行為背景和社會情境很清楚並不是自我中心的單位

(ego-centric units),但是有些互動單位顯然是﹝自我中心的﹞:沒有被好好研

究過的單位,日常工作(daily round),顯然就是其中之一。」(Goffman, 1983: 4)

9 認知關係 (cognitive relation) (Goffman, 1983: 4)

「在互動生活的正中心是我們對那些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人之間的認知關係,如

果沒有這種關係,我們的行為活動或是口語活動都無法變的有意義。」(Goffman,

1983: 4)

第 III 節

「互動秩序」中的「秩序」(order)界定

Page 14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3 頁

無意傳達的部分

「我﹝所謂的秩序﹞指的首先是活動範圍 (domain of activity)—這是一種特別的活

動,就如同『經濟秩序』一詞那樣。我沒有企圖要關心這樣的活動通常(ordinarily)

是怎樣的『井然有序』(orderly),或是說,在維持並獲得如此的秩序(orderliness)

時,規範和規則的角色。」(Goffman, 1983: 5)

在這一段話中,高夫曼玩弄了 order 這一個詞相關的「詞類變化」。從英文的用

詞中可以看到這種巧思安排,不過翻成中文就失去了原文更深刻的用意。

「在我來看,當成某種活動的秩序,互動的這種﹝秩序﹞,比起其他的,在事實上

要來得更井然有序(orderly),而這種秩序(orderliness)是建立在更廣泛的認知預

設(cognitive presuppositions)的基礎之上,而不見得是在規範的基礎之上,並且

有著自我維繫的限制(self-sustained restraints)。」(Goffman, 1983: 5)

「互動秩序的運作可以看程式能動傳統(enabling conventions)的系統的結果,就像

是遊戲的基本規則一樣,提供語言的句法規則或是交通符碼。」(Goffman, 1983:

5)

傳統形程的兩種主要看法 (Goffman, 1983: 5)

1 社會契約 (social contract)

所有的參與者負擔一點小小的費用以獲取大大的方便

只要能促成大家合作,大家願意遵守的傳統就行

這些傳統本身並無內在的價值

2 社會共識 (social consensus)

這是傳統社會學的看法

井然有序的互動被看程式規範共識(normative consensus)的成果

個人會不假思索地將規則視為理所當然,本來就是公正的

高夫曼對上述兩派立場的批判:動機和結果都不足以互相為證

遵守規則的各種理由

Page 14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4 頁

「遵守一套安排的動機並不能告訴我們如此做所會造成的結果。最後的合作以

維持期待既不暗示著大家對於合法性或是正義具有同樣的信念,也不暗示著個

人對於特殊規範所具有的終極價值有著個人信念。個人都是順著現行的互動安

排而行動,理由千百種,我們不能從他們外表默默的支持一項安排就推論他們

憎恨或是抗拒對這些安排的改變。在共同體和共識的背後經常可以發現各式各

樣的動機遊戲。」(Goffman, 1983: 5)

違犯規則其實也還是要仰賴規則

「我們要注意:有系統違反互動規範的人,在大多數時間很可能還是要仰賴規

範,包括某些時候他們正積極從事犯規行為的時候。」(Goffman, 1983: 5)

互動秩序中的信賴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可以很恰當地指出:互動秩序中權力的不平均分配(正如同

一個城市裏對於地方社區的隔離處置),以及風險的不平均分配(例如:跨年齡

區分或是性別之間),主題永遠是使用和安排的交流,使得許多不同的計畫和

意圖可以透過不假思索的程序形式而實現。當然,要接受傳統和規範是給定的

(given)(而且因此啟動自己的行動),這其實是要信賴自己周邊的人。不這樣做

的話,我們根本無法做手邊的事;也根本不可能會有任何手邊的事。」(Goffman,

1983: 6)

現代民族國家對於公共場合互動秩序的監控管制 (policing) (Goffman, 1983: 6)

第 IV 節

互動秩序中的基本的實質單位(substantive units),重現的結構(recurrent structures)和

注意過程(attentive processes)

高夫曼在此段用動物園和花園來做比喻「互動秩序」;「我們在互動的動物園

(interactional zoo)中可以發現哪些動物?在這個特殊的花園中可以發現怎樣的

Page 14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5 頁

花草?」(Goffman, 1983: 6)

1 移動單位(ambulatory units):把人當成載體 (vehicular entities),也就是人類移動

單位(human ambulatory units)

在公共場合,我們稱呼「單」(singles)﹝一個人﹞,和「群」(withs)(一人以上的

結伴)

2 接觸 (contact)

「我用﹝接觸﹞指稱:任何一個人親身出現在別人可以反應的面前的場合(any

occasion when an individual comes into an other’s response presence)。」(Goffman,

1983: 6)

這其實就是高夫曼在此文開頭對於「社會互動」的界定。

3 會談會面(conversational encounters):安排讓一群人可以在一個小的物理環境中

參與一個共享的、互賴的工作 (Goffman, 1983: 7)

舉例:紙牌遊戲、服務交易、一段做愛、共栖現象(commensalism)

4 舞台表演(platform performances):以舞台的模式來說,活動通常都在聽眾之前

發生 (Goffman, 1983: 7)

舉例:談話、比賽、正式會議、戲劇、電影、音樂奉獻、炫燿技巧或把戲、演

講、儀式、以上的結合。

現代科技讓許多末端聽眾 (distal audiences) 可以參與互動 (Goffman, 1983: 7)

5 社會場合(social occasions):節慶的社會場合 (celebrative social occasion)

(Goffman, 1983: 7)

這是最大的互動單位,往往延續好幾天,一旦開始要到結束才停止 (Goffman,

1983: 7)

「雖然我們很容易發覺某些具有普同性的重現互動過程,可是卻很難認定基本的過

程,除非可能是像會話中接話(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的那種關係。互動秩

Page 14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6 頁

序也有些相似之處。」(Goffman, 1983: 7)

高夫曼在《談話形式》中就有對於會談「接話」(turntaking)的研究。

第 V 節

互動秩序和社會組織的關係

社會結構的情境效應 (situational effects upon social structure) (Goffman, 1983: 8)的

三個例子

1 複雜的組織都必須仰賴特殊的領導人員,人員的異動的傷害也是會讓組織受傷

的情境 (Goffman, 1983: 8)

2 組織中的取多工作要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完成,例如:決策、傳遞資訊、緊密的

體力協調等等,因此受到面對面效果的影響 (Goffman, 1983: 8)

3 人群處理會面 (people-processing encounters),也就是在互動時主體給予對方的

印象會影響到他們生命機會 (life chances) (Goffman, 1983: 8)

例如:學校的編班測驗、人事部門心理學家的安排工作測驗、精神醫師的診斷,

以及法庭官員的工作安排 (Goffman, 1983: 8)

「每個人都是某件事情的守門人。」(Goffman, 1983: 8)

在下一段中,高夫曼(Goffman, 1983: 8)提到布爾狄厄 (Bourdieu)對於社會結構

複製的研究,指的應該是他對教育階層化的研究。

反對社會情境化約論

「我們可以用很明顯的方式指出社會結構受制於面對面接觸。這也導致有些人做出

宣稱:社會的所有宏觀社會學的特質,和社會本身一起,都可以化約到現存的

會面現實(reality of encounters)—這是一個累積的(aggregating)和推知的

(extrapolating)互動效應。(這種立場有時候又被下面的論點所強化:我們對於

社會結構的知識可以追溯會到社會情境中經驗流的高度編輯過的總合)。

Page 14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7 頁

我認為這些宣稱很不合適(uncongenial)。」(Goffman, 1983: 8)

反對理由

「我認為這些宣稱很不合適。首先、他們將字詞和姿態指引(gestural indications)

所發生在其中的互動樣式(interactional format)和這些字詞和姿態的重要性混為

一談,簡單來說,她們混淆了情境的(the situational)和純然是處在情境中的(the

merely situated)。」(Goffman, 1983: 8-9)

高夫曼下文舉例說,如果一個人被老闆「炒魷魚」,老闆可能用很好聽的話來

包裝辭退過程,這種貼心就是互動秩序中的資源。可是還是改不了被「炒魷魚」

的事實。高夫曼(Goffman, 1983: 9)說道:「當傳達壞消息時,不管是如何貼心

謹慎,改變不了壞消息本身結構上的意義。」

「此外,我不相信:光從推知的或是累積的過程,從特殊的人與人的社會會面

(social encounter),就可以學到商品市場的全貌,或是都市土地價值的分布,

或是都會行政中族裔接續,或是親屬制度的結構,或是一個言語社群方言中的

語音有系統的變遷。」(Goffman, 1983: 9)

這一段純粹表達個人信念,並未提出證據。

「我也不相信下面的觀念:面對面行為和兩家公司,或是紐約各郡的各區之間

犯罪在每週循環分布比較起來會更真實,更不具有獨斷的抽象性(arbitrary

abstraction);在所有著這些情況下,我們所得到的指示某些人粗略編輯而成的

摘要。」(Goffman, 1983: 9)

自己的立場

「我宣稱的僅僅只是:面對面生活的形式是透過參與者不斷的重複而磨的平順,

這些參與者在許多方面都是異質性很高的人,可是他們卻必須很快地達成暫定

的協議;這些形式看起來更容易做有系統的分析,而不像許多宏觀社會學的實

體的內在或外在的運作那樣。這些形式本身都深植於主觀的感情,因此移情作

Page 14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8 頁

用(empathy)就扮演著吃重的角色。」(Goffman, 1983: 9)

「總之,提到生活形式在互動秩序中的相對自主性(正如同 Charles Tilly 和這些

形式中的特殊範疇相關的研究所提出的範例)並不是要把這些形式當成是比較

優先的、基本的,或是宏觀現象外貌的構成物。這樣做就像劇作家、臨床心理

師,或是稱職的報告人那樣的玩好自我中心定位遊戲(self-centering game),所

有這些人都將故事說的完備,所以個別角色內在的力量就構成了行動,也主宰

著行動,讓個別聽眾和讀者可以很樂意認同於結果。所有的社會生活要素都有

歷史,而且也都受制於時間上重要的變遷,除了從其發生的特殊文化來看,否

則無法完全了解。」(Goffman, 1983: 9)

這一段話,前面說明自己不想要做的部分是很清楚的,可是一轉到自己的立場,

卻又語焉不詳。

「相對自主性」是社會科學界很好用的一個字,不走極端的中間路線。

第 VI 節

慶典事件的兩個極端 (Goffman, 1983: 9)

一端是加冕典禮 (coronation)

一端是雙人外食 (two-couple dine-out)

慶典儀式對於宏觀結構的影響舉例 (Goffman, 1983: 10)

Abner Cohen 研究倫敦諾丁山區的鋼鐵樂團狂歡節

Simon Taylor 研究納粹德國政治慶典的行事曆

「總之,和結構聯繫有關的情操(sentiments about structural ties)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

互動的資源—不僅提供慶典場合的服務—而是這些事件強化了他們的當初的

原意(serve to strengthen what they draw from)。」(Goffman, 1983: 10)

這句話的語意不夠明確。

第 VII 節

Page 14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4 9 頁

社會結構並不「決定」社會情境,只是「挑選」

「小的社會儀式(social ritual)並不是簡單的結構安排(structural expression)的表現;

充其量來說,它所表現的是從這些安排相關的出發前進。社會結構並不『決定』

(determine)在文化上標準的展現,只是幫助從可用的全部選項(available

repertoire)中去挑選。表現本身,例如:服務的優先順序,出門的前後順序,

座位的中央性,不同公共地方的進用權,談話時的優先插話權,挑選演講聽眾

等等,在本質上和特性上都是互動的;充其量來說,透過可能聯合雙方的社會

結構,他們彼此之間僅僅只有鬆散的配對關係。它們是從手邊描述材料建構而

成的符號工具(sign vehicles),而且它們是否會被當成是某些事物的『反映』

(reflection)也是沒有定論的。」(Goffman, 1983: 11)

高夫曼(Goffman, 1983: 11)在下面一段就舉例說明,稱呼名字(first name)的情況

也有強迫和任意的鬆散差別,例如:兄弟和夫妻多半是義務要稱呼名字,其他

人則要是情況而定。

「一般來說,我們會發現:現代社會在互動的慣行(interactional practices)和社會結

構之間有著一種非排他關聯(nonexclusive linkage)-一種『鬆散的配對』(loose

coupling)-消解了階層和結構而變成更廣泛的範疇,而這些範疇本身並不是一

對一地對應於結構世界中的事物,彷如不同的結構都咬合著互動的齒輪。或者,

也可以說,一套變形規則(transformation rule),或者一層膜(membrane),篩選

著如何將外在相關的社會秀異(social distinction)納入到互動之中加以處理。」

(Goffman, 1983: 11)

高夫曼(Goffman, 1983: 11-12)在下一段就舉了一個例子。在辦公室中女性和低

階主管的談話所要注意到的並不只是「女人」和「低階主管」的範疇,而是雙

方在互動情境中所共享的角色。

「變形規則」和「膜」都是高夫曼在《會面》一書中用過的概念。

互動秩序和社會結構之間的建設性關係

1 「我們都被鼓勵去發現:誰對誰做了什麼 (who it is that does it to whom),這裡

的假定是:幾乎在所有的情況所產生的範疇不會剛好都配合上結構上的區分

(structural division)。」(Goffman, 1983: 12)

Page 15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0 頁

舉例:禮儀書籍都教導我們文明社會中男女的進退應對之道。這些書籍說得比

較不清楚的是: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應該期待怎樣的女人和怎樣的男人呢?因

為同樣的規定也適應在不同範疇的人身上。譬如:成人對老人、主人對客人、

專家對新手、本地人對外地人等等。(Goffman, 1983: 12)

以上各個配對所共享的並不是社會結構中的某些東西,而是面對面互動所允許

的場景中的某些東西 (Goffman, 1983: 12)

「在研究互動秩序的時候,我們必須尋找還有誰對其他誰做了什麼,然後用一

個能涵蓋所有人的名詞將這些行為者,以及行為的對象,分門別類。而且我們

必須對這些所包含的形式加以詳細的描述。」(Goffman, 1983: 12)

2 「鬆散配對(loose-coupling)研究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更恰當地發現:時髦(fads)或

時尚(fashion)能影響改變儀式慣行(ritual practices)。」(Goffman, 1983: 12)

舉例:在嬉皮運動後期商業界曾經一度流行非正式穿著,稱呼的方式也有改變,

不過這種情形並沒有在相應的社會結構中發生同樣的改變(Goffman, 1983: 12)

3 「互動秩序為了能夠引導政治介入(political intervention)而產生的脆弱性

(vulnerability),可能從上而致,也可能從下而來,不管怎樣都繞過社會經濟關

係。」(Goffman, 1983: 12)

舉例:最近女人和黑人醫治打破了隔離的公共地方,而且在許多情況下都有持

續地成效,不過,總體而言,對於女人和黑人在社會結構的位置卻沒有很明顯

地改善。(Goffman, 1983: 12)

許多政府規定某類人在公共場所必須奉行的現象,納粹德國政府要求猶太人要

帶象徵猶太人的臂章、蘇聯政府要求西伯利亞的某個族裔女性不許再公共場所

帶面紗。(Goffman, 1983: 12)

有些革命時期的敬禮方式、打招呼方式和稱呼方式有時會固定下來成為日常生

活的一部份。(Goffman, 1983: 12)

4 「許多意識形態的運動會將社會接觸和口語交流的重點放在敬禮和離別、稱呼、

識相和間接,以及其他場合中對禮貌的注重。」(Goffman, 1983: 12-13)

第 VIII 節

Page 15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1 頁

社會關係

「所有和互動秩序有著介面(interface)的社會結構中,最親密的要算是社會關係

(social relationships)。」(Goffman, 1983: 13)

「這種關係一旦建立,就被界定為會持續終身-在婚姻中反而沒有這麼正確的期待。

我們稱之為『只是認識』(mere acquaintance)的社會關係包括了僅僅是知道者

(knowership)而無其他,因此是一個有限的情況-這種社會關係的結果限定在

社會情境之中-此處要證明這種關係的義務就是有這種關係。而這種證據就是

互動的材料。知道對方的名字並且加以稱呼也意外地隱含著有區辯誰是說話的

對象。同樣的,打招呼也意外地隱含著開啟一場會面(encounter)。」(Goffman,

1983: 13)

更深入的社會關係 (Goffman, 1983: 13)

不僅只是見面打招呼,而且不期而遇也要中斷原來的行動,而熱絡接觸

不僅只是記住名字,也要進一步記住對方的人生大小事,以表現對於對方世界

的關心。例如:對方的重要關係人、最近的旅遊經驗、健康狀況、生涯發

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近況

「正如同有親密關係的人必須在不期而遇時要打招呼,同時,在一段相當時間沒有

聯絡之後,他們也必須安排見面,不管是透過電話或是書信,或是共同策劃一

個面對面接觸的機會-就算是排不出共同的見面時間,這種策劃也算是一種接

觸。在這裏,透過『正當接觸』(due contact)我們可以看到:會面(encountering)

本身就是從互動秩序中假借而來的,而且也被界定為有關係的人互相提供素

材。」(Goffman, 1983: 13)

第 IX 節

我們的社會中有四種主要的普遍地位(diffuse status) (Goffman, 1983: 14)

年齡區分

Page 15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2 頁

性別

階級

種族

「…他們共享著兩種主要特質。

首先、他們構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格式,可以根據四種地位來區分個別的人。

其次、我們不需要事先知道某些資訊,就可以從他們身體上的標誌(marker)來分配

他們的四種地位。」(Goffman, 1983: 14)

後者又可分區成兩種:個別的(individual),亦即從個人特質上的認定;以及類

屬的(categorical),亦即從個人的四種地位歸屬來認定。(Goffman, 1983: 14)

服務交易 (service transaction)的基本信條 (Goffman, 1983: 14)

平等(equality)原則:所有服務的對象都要平等一致對待,不應有差別待遇

禮貌(courtesy)原則:滿足顧客的要求,笑臉迎人

﹝尊敬(deference)的制度化和商業化﹞(Goffman, 1983: 15)

從被服務者的立場來看上述原則往往也有差錯,其中問題也不單純

感到沒有被平等對待 (Goffman, 1983: 15-16)

感到沒有被禮貌對待 (Goffman, 1983: 16)

排隊的處理 (Goffman, 1983: 16)

原則上是以先來後到為準

排隊要排多久的影響因素:

在隊伍中的位置

前面人的事情要辦多久

轉向隊伍比較短的去排

商家提供多個處理窗口減緩排隊

同時到達的顧客的處理 (Goffman, 1983: 16)

顧客中社會地位比較優越的、比較強有力的往往會讓對方先行處理

Page 15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3 頁

受到這種優惠待遇的某類屬的人會覺得被照顧到,後來也會拿這件事來嘲

諷。

「今天被視為沒有意義的歧視的基礎會在翌日當成是特權或是冷落。」

(Goffman, 1983: 16)

第 X 節﹝全文翻譯﹞

「演講最後,我要說說個人的抱怨。我想,我們都同意說,我們的工作就是研究社

會。假如您問我是為什麼以及為了何種目的,我會回答:因為社會就在那裡。

沃斯(Louis Wirth),我上過他的課,恐怕會覺得這個答案是很丟臉的(disgrace)。

他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從他的時代以來,他的答案變成了標準答案。

對我而言,我相信:我們要用自然主義的方式研究人類的社會生活,這是永恆不變

的真理(sub specie aeternitatis)。從這種物理學和生物學的觀點,人類社會生活

只是自然表面的小小的不規則疤痕,不值得特別去深入有系統地分析。情形也

是這樣。但是這是我們的。除了少數例外,只有我們這個世紀的研究者才想要

把它這樣研究,沒有崇敬或是處理傳統問題的必須性。只有在近代才有大學生

開始有系統地被訓練來仔細研究社會生活的所有層面。我並不認為我們已經有

顯著的成就可以做出這樣的宣稱。我是聽過有人說:我們應該拿我們目前所出

產的去換取少數傑出的秀異概念(conceptual distinctions)以及一杯清涼的啤酒。

但是我們卻不應該去換取我們真正擁有的:面對社會生活要維持一種不受拘束

的(unfettered)、沒有贊助的(unsponsored)研究精神,而且要培養一種智慧,專

注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學科,把它們當成是我們的天命(mandate)。這是我們的傳

承,這也是目前為止我們必須留下的遺產。假如我們必須保證照顧到社會需要,

讓我們對那些坐享制度權威-神職人員、精神醫師、學校老師、警察、將軍、

政府領導人父母、男性、白人、國民、媒體操弄者,以及其他坐擁高味而且對

於現實的狀況可以有正式影響力的人-的社會安排做出沒有贊助的分析。」

(Goffman, 1983: 16-17)

沃斯(1987-1952)是芝加哥大學的前輩社會學家,主要專長在都市社會學方面,

他的〈都市主義當成是一種生活方式〉(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發表於 1938

年的《美國社會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是社會學界的經典文

章。我不知道為什麼高夫曼這裡說他會覺得這樣的答案很丟臉。

Sub specie aeternitatis 這個拉丁文片語,原意是「在永恆的關照下」(under the

aspect of eternity),是斯賓諾莎(Spinoza)的用詞,後來被用來當成「永恆不變的

真理」,不受時間上現實的影響。

Page 15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4 頁

前段看似「價值中立」,結尾則響起對抗權威人士,努力在不受贊助的情況下

做研究的號角。

Page 15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5 頁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版權

標示 作者/來源

2 展現個人社會地位的符號工具(sign vehicles) (Goffman, 1951:

29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3

「地位符象將可見的社會世界分

成不同人所組成的類屬,以幫助

同類人的內部團結並且造成不同

類之間的敵意。」(Goffman, 1951:

29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

「階級符象和集體符象有別,後

者否認不同類屬之間的差異,以

便讓所有類署的成員都能夠團結

在一個共同的道德共同體之中。」

(Goffman, 1951: 29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

「敬重符象指的是一個人配合理

想的標準來扮演其地位職責的程

度,而不論他職位的特殊性。例

如:維多利亞勳章就是頒發給英

國軍隊中英勇作戰有功的人,而

不論他的功績為何或者他的軍階

為何。」(Goffman, 1951: 2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 「任何提供一個成員地位的可靠

證據的符象都可以稱為地位的測

試。」(Goffman, 1951: 2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由於地位

符象並不永遠是良好的地位測

試,因此會在﹝行動者的﹞行為

上造成的壓力。」(Goffman, 1951:

2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5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6 頁

4

地位符象具備兩種意義

類屬的(categorical)意義:可以讓

人確認行動者的社會地位

表達的(expressive)意義:可以表達

行動者的觀點、生活風格和文化

價值或是滿足由於其特殊社會地

位所造成的不平衡活動的需要(Goffman, 1951: 2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

歐洲決鬥傳統是士紳專屬的,下

層階級不能參與,因此對士紳階

層而言具有「類屬意義」;其「表

達意義」則為:真正的男人是會

碰到危險的,真正的男人應該堅

持自己的原則和尊嚴甚至犧牲生

命也在所不惜。(Goffman, 1951:

2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

地位符象也可能有「欺騙的」

(fraudulent)效果:展現了一個人事

實上所不具備的地位(Goffman,

1951: 29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

「整體而言,階級符象的目的並

不在於表現或是錯誤表現自己的

地位,反而比較是要將別人的判

斷引導到期待的方向。」(Goffman,

1951: 29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1). Symbols of Class

Statu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4 (1951 年 12 月).Pp. 29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

「人們每次在接觸時,都傾向會

做出有時所謂的臺詞(line)-亦

即,口語的或非口語舉動的模

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

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對他自己。不管一個人是否有意

要採取臺詞,他會發現他實際上

一直在如此做。」(Goffman, 1967: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5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5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7 頁

7

「臉/面子一詞可以界定為一個

人在特殊的接觸時,借著別人對

他所採行的臺詞……當一個人要

透過好好地表現自己來好好地表

現自己的專業或宗教。」(Goffman,

1967: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5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

「當一個人能有效地採行一套臺

詞以代表一種內在一致的自我形

象,也就是說,被其他參與者所

傳達出來的判斷和證據所支

持……這些事件因為要稱頌而加

以解讀和詮釋時,才得以彰顯。」(Goffman, 1967: 6-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6-7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

「不論多麼努力,當有關一個人

的社會價值的資訊和他一貫維持

的臺詞無法一致時,這個人可以

說是面子掛不住 (be in the wrong

face)。當一個人在和人接觸時,

並沒有在相同情境中的其他參與

者所期待的臺詞時,他可以說是

丟臉 (be out of face)」(Goffman,

1967: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8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

「英美社會所謂的 to lose face,似

乎和 to be in the wrong face,to be

out of face,to be shamefaced 是一

樣意思的。」(Goffman, 1967: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9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5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8 頁

7 「當一個人覺得他有面子,它會

典型地以有自信和有把握的感覺

回應別人。」(Goffman, 1967: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8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

「根據中國人的用法,『給臉』是

替一個人安排一個比他原來可能

說的臺詞更好的一套臺詞,別人

給他臉,這也是他可以有面子

(gain face) 的一種方法。」(Goffman, 1967: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9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

「自尊規則 (the rule of

self-respect) 和體貼規則 (the rule

of considerateness) 的聯合效果是

一個人在與人相遇時會同時替自

己和他人保留面子。」(Goffman,

1967: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1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

「要研究保留面子 (face-saving)

就是要研究社會互動的交通規

則;人們可以學到一個在過馬路

和他人的設計時所遵循的規則,

而不是他要走的方向,或者他為

甚麼要到那裏去。」(Goffman,

1967: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2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5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5 9 頁

8

「我所謂的臉/面子工作是指一

個人將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和臉/

面子一致所採取的行動 (the

actions taken by a person to make

whatever he is doing consistent

with face)。」(Goffman, 1967: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2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9

「每一種社會圈的成員都被期待

擁有某些臉/面子工作的知識,

以及一些運用的經驗。在我們社

會中,這種能力有時被稱為 tact

〔圓滑〕,savoir-faire〔法文:機

敏、圓滑〕,diplomacy〔外交手

腕〕,social skill〔社交手腕〕。」(Goffman, 1967: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3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

「第一、他可以裝作很無辜的樣

子;他對別人的冒犯不是故意

的、事先也不知道,而且看到他

做出這種行為的人也可以感覺

到,如果他知道會有這種後果的

話,一定會極力避免。……行動

的意外或有時是有意的附帶產品

-雖然不是出自惡意,但還是明

知後果故意冒犯。」(Goffman,

1967: 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4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 「一個人要避免面子受到威脅,

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避免接觸以免

威脅發生。」(Goffman, 1967: 1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5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0 頁

9 如果可以不接觸,則可採行:

中間人 (go-between)

自願退讓 (Goffman, 1967: 1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5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 避免談論、避免參與活動,轉移

談話方向和活動方向 (Goffman,

1967: 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6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

說話顧慮周全 (discretion)〔這個

英文字也不好翻成中文〕

說話迂迴婉轉

說話禮貌周到

說笑話緩和氣氛 (Goffman,

1967: 1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7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 當作從來沒發生過,視若無睹

承認發生,但否認其威脅性 (Goffman, 1967: 1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18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1 頁

10 受害人接受重建的秩序,以挽回

面子 (Goffman, 1967: 20-2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20-22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

挑戰 (challenge)─奉獻

(offering)─接受 (acceptance)─感

謝 (thanks) (Goffman, 1967:

2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22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1

「一種自我是從一個行為的事件

之流的表達意涵中拼湊出來的形

象 (an image pieced together from

the expressive implications of the

full flow of events in an

undertaking);一種自我是一種儀

式遊戲中的表演者,以榮耀的或

不名譽的方式,外交手腕高明或

是不管外交手腕,來配合情境的

判斷 (a kind of player in a ritual

game who copes honorable or

dishonorably, diplomatically or

undiplomatically, with the

judgmental contingencies of the

situation)。」(Goffman, 1967: 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55).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18,3:

213-231‧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約:雙日‧第 31 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2 頁

11

「尷尬是每一個面對面互動

(face-to-face encounter)都有可能

出現的情況,展現了互動的某些

一般特性。它發生在個人感到在

現場的人面前投射出一個不搭調

的自己定義(incompatible

definition of himself)。這種投射不

是隨機發生的,也不是因為心理

方面的原因,而是在社會體制中

的某些場合,特別是盛行著不搭

調社會組織的地方。尷尬的社會

功能就是預先防止這些原則彼此

發生衝突。」(Goffman, 1956: 26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一個人可以從自己或別人的情

緒變化的客觀指標上看出極端尷

尬……也有些主觀的指標:橫膈

膜的緊縮、顫抖感、緊繃和不自

然的姿態的意識、暈眩感,口乾、

肌肉緊張。」(Goffman, 1956: 26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僵固的微笑、緊張而假笑、手

足無措、眼神向下凝視,都是為

了掩飾尷尬。」(Goffman, 1956:

26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這些姿態(gesture)提供了個人

可以躲藏在其後,以便讓它的感

情和自己能夠回到正常的互動之

中。」(Goffman, 1956: 26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從常見的觀點來說,互動中感

到自在是自然的,尷尬就是很可

惜偏離了正常狀態。」(Goffman,

1956: 26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尷尬』、『窘迫』(discomfiture)、

和『不安』(uneasiness)在本文中是

當成同樣意義的連續體。」(Goffman, 1956: 26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3 頁

12

「突然的尷尬往往是很嚴重的,

而持續的不安往往是比較緩和

的,不常被感到侷促不安

(flustering)。」(Goffman, 1956: 26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一個人在互動中舒適地感受到

自我,和感到侷促不安是剛好相

反的。整體而言,一個越多,另

一個就越少。」(Goffman, 1956:

26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2

「從容(poise)、沉著(sang-froid)、

泰然自若(aplomb)指的是維持個

人鎮靜的能力,以便和仁慈

(graciousness)、圓熟(tact)或「社交

技巧」(social skill),也就是避免

造成自己或他人尷尬,做區別。」

(Goffman, 1956: 26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3

「尷尬和未實現的期望

(unfulfilled expectation)有關。」(Goffman, 1956: 268)

「和尷尬相關的期望是道德的,

但是尷尬並不是從任何道德期待

的斷裂而生,因為某些違規導致

果斷的道德義憤而且並沒有一點

不安。」(Goffman, 1956: 26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3

「在日生活的尷尬場合中,一個

投射出來的自我面對著另外和前

面一個自我不協調的自我,縱使

這個另外的自我在其他脈絡時是

有效的。這時,尷尬就產生了『角

色隔離』。每一個人都不只一個角

色,但是他可以透過『聽眾隔離』

(audience segregation)來避免角色

兩難。」(Goffman, 1956: 26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3

「每一個社會系統中,總有些時

間和空間這些聽眾隔離會崩解,

因此每一個的自我和其他人不相

稱的自我就會碰上。這時候,最

輕微的尷尬就不是發生在個人身

上,而是在他具有數個自我的社

會系統中。」(Goffman, 1956: 26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6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4 頁

13

「在許多大型的體制

(establishment)中,錯開的工作時

間、隔離的餐廳,等等可以保證

那些某種關係中有層級和親密的

區別,不會在身體的親密情境中

碰到需要維持平等和距離的情

境。」(Goffman, 1956: 27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7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3 「從生態的立場來看,尷尬是建

構在體制之中。」(Goffman, 1956:

27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7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3

「因為具有多重自我,一個人能

會發現他在某些情境中需要出現

或不出現。然後就會發生尷尬的

事:這個人會發現他被撕裂了,

不管是如何的溫柔。對應於他的

行為的擺盪是他自我的擺盪。」(Goffman, 1956: 27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7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3-1

4

「當一個人在互動中投射的自我

受到威脅時,他可能會很從容地

壓抑所有羞愧和尷尬的徵兆。不

會不知所措,或是裝作沒看見,

以免妨礙會面的順利流暢;參予

者會像是沒有事故發生那樣進行

著平常的互動。」(Goffman, 1956:

27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7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4

「尷尬並不是一種破壞社會規範

行為的非理性衝動,而是這種治

序行為本身的一部分。」(Goffman,

1956: 27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7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4

「在身分的衝突中還有著更基本

的衝突,那就是組織原則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的衝突,

因為,基於不同的目的,自我只

是運用合法的組織原則在自己的

自我。一個人所建立的自我,假

如不予承認,可以讓人感受到正

義的義憤」(Goffman, 1956: 27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6). Embarrass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62,3. Pp. 27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5 頁

14-1

5

一、導論

二、投入義務 (Involvement

obligations)﹝正面強調﹞

……

六、架構的概推 (Generalizing

the framework)

七、結論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目錄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5

「當我們英美社會中的人參與和

他人的會話會面(conversational

encounter)時,他可能自發性地投

入其中……還是冷淡的而且容易

分心的,談話的主題可以形成他

的認知注意的主要焦點,而且當

下的談話人也可以成為他視覺注

意的主要焦點。」(Goffman, 1957:

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5 個人當然可以自發性地投入非社

交的孤獨工作,像小孩和動物一

樣 (Goffman, 1957: 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5

「當成一種注意的焦點來看,談

話是獨特的,因為談話替參予者

創造了有其他參予者的一個世界

和一種現實。聯合自發的涉入(conjoint spontaneous involvement)

是一種『密契合一』(unio

mystico),一種社會化了的恍惚(a

socialized trance)。」(Goffman,

1957: 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5-1

6

「將聯合自發的涉入當成參考

點,我希望討論這種涉入為何無

法發生以及這種無法發生的後

果……因為所有想像的到的談話

都可能發生疏離,我們可以因此

學到說話互動(spoken interaction)

的某些一般特質。」(Goffman,

1957: 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6 頁

16

「當一個人在另一個人的當下出

現時,會碰到一堆話語、姿勢、

舉動,以及小小事件,不管自己

喜歡與否……

其他在場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

來恢復原有的儀式秩序

(ceremonial order),有點像其他類

型的社會秩序被違犯了那樣的做

法。」(Goffman, 1957: 47-4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7-4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6

「禮儀制度維繫著儀式秩序,透

過儀式秩序,個人被談話牽引的

能力也開始社會化,並且具有儀

式價值(ritual value)和社會功能

(social function)。選擇注意焦點,

選擇搭配投入(side-involvement)

和投入的強度,被社會約束(social

constraint)所圍繞,所以將注意力

的分配為就社會方面考量是恰當

的或是不恰當的。」(Goffman,

1957: 4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7

「違反互動規則的人形同在監獄

裏犯法 (Those who break the rules

of interaction commit their crimes

in jail)。」(Goffman, 1957: 4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7

「個人的義務要在會談中維持自

發性投入(spontaneous

involvement) ……而這就是會談

的社會控制的基本面:個人不僅

要維持個人適當的投入,而且他

的行動也必須保證其他人也會一

樣投入。」(Goffman, 1957: 4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7 頁

17

「正如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

論》(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中所說的,個人必須修飾自己的

關心和感情和利益,以便能為他

人所用,成為適當投入的來源;

而作為互動者的個人的這項主要

義務會引發他的權利,期待被其

他在場的人會努力激起同情心,

並且將他們玩弄與鼓掌之上。」

(Goffman, 1957: 4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7 「正是這種火花點燃了世界,而

不是比較明顯的那種愛情。」(Goffman, 1957: 4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8

「如果我們將聯合自發性的投入

的會話當成參考標準,那麼我們

發現從這種狀況的疏離也是常見

的。」(Goffman, 1957: 4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8

忽略規定的注意焦點,而關心和

當時會談以及和在場其他人﹝會

談的夥伴﹞無關的其他事

(Goffman, 1957: 49) ……互動者

表現出尊重互動夥伴的善意,並

且遵守互動規則,表現出他不僅

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同時

他也是一個有互動責任感的人(Goffman, 1957: 4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4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8

個人犧牲了規定的注意焦點,轉

而將會談焦點集中在自己身上,

也希望對方轉而注意自己而有所

反應……這種情況也可以被看成

是專注在互動系統內部的一種做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8 頁

18-1

9

並沒有進行規定的自發性投入的

會談主題,而是為了維持互動的

進行而互動,到了一個不恰當的

地步(Goffman, 1957: 50) ……在

閒談結束之後,往往會發現沒有

話題可以繼續正式的會談,此時

往往會出現典型的「痛苦的寂靜」(painful silence) (Goffman, 1957:

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9

在會談中被對方所吸引而以對方

為注意焦點(Goffman, 1957:

51)……例如:對方的美醜,肢體

殘障,口吃或說話不清,口音、

方言,面部殘缺(Goffman, 1957:

52-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2-5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9 表達的習俗是造成行為適當與否

的關鍵(Goffman, 1957: 5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9

上一節的區分只是為了認定上的

方便,在實際的談話中,不同種

類的疏離可能相繼出現。(Goffman, 1957: 5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9-2

0

當被發現有冒犯投入義務的情

事,就像冒犯了其他儀式義務,

會使的證人將注意焦點從當下的

會談轉向剛剛發生的冒犯。

假如個人認為應該向剛剛發生的

冒犯負責,他就很可能感覺自慚

形穢;假如是別人該負責,他會

因為感到別人應該負責而義憤填

膺(Goffman, 1957: 5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6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6 9 頁

20

有時候個人可能不當投入

(misinvolved),可是他本人或其他

人都沒有發覺,也不會因為發現

這種不當投入而覺得行為不

當……當一個人從晃神(brown

study)回過神來時,很尷尬地發現

自己正在互動之中卻顯然疏離在

互動之外時,就是很好的例子。(Goffman, 1957: 5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0

「當一場會談無法抓住參與其中

的人的自發性捲入,他就可能會

想出一套看起來真正很投入的樣

子……保證了雖然他本可能有所

不滿(disaffected),但是他的不滿

不會傳染給其他人。」(Goffman,

1957: 5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0

「矯柔造作的投入會因為疏離的

個人的動機而有不同的評價。有

些投入的演出被認為是具有嘲諷

意味,因為個人最終有興趣的並

不是對方的感情,卻是讓對方相

信和注意到他的專注,並藉此欺

瞞對方。他給予對方一種印象,

好像他專注於談話,其實他有興

趣的只是在於他給對方這樣的印

象。」(Goffman, 1957: 5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0-2

1

「另一方面,如果疏離個人真正

關心的是對方的感情,因為其本

身具有的價值,那麼任何保護這

種感情的舉動都可能被視為是一

種手腕技巧(tact),而且也會因此

而加以同意。」(Goffman, 1957: 5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1

「不能完全有技巧地隱藏錯誤投

入的種種方法就構成了無聊的徵

兆(system of boredom) ……其他

的無聊徵兆顯示出個人將要結束

正式的參與,並且會有技巧性的

暗示。」(Goffman, 1957: 5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0 頁

21

「個人在會談會面中覺得有義務

要維持自發投入,可是卻又無法

做到,就會產生一種不安的感

覺,同時也會讓對方產生不安的

感覺……在這兩種情況下,這些

人都是以位階為重而犧牲互動。」

(Goffman, 1957: 55-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5-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1 個人置身的整體脈絡是決定捲入

義務的關鍵。(Goffman, 1957: 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1-2

2

在長輩恥笑小輩,或是雇主質問

雇員時,下屬失去鎮靜會被上司

看成是常態捲入模式的一部

分……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下屬

還能保持鎮定,上司會覺得被冒

犯了而感到尷尬不已。(Goffman,

1957: 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2

在大規模互動場合,像是公共演

講,更能明顯看出同樣口語互動

中不同的義務……非參與者的最

好的例子就是佣人、接待員、門

房、速記員,和 microphone men。(Goffman, 1957: 5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2

大規模互動場合的人數越多的

話,維繫互動順暢進行的責任就

不會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Goffman, 1957: 5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1 頁

22

事實上,參與者甚至可以短暫離

開坊間,並藉此行為傳遞一種印

象,表示他的主要注意焦點還是

在談話上,雖然他的身體不在現

場。(Goffman, 1957: 5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2

以會談式的互動來考量,彼此交

換的並非言語而是傳統的姿勢

(stylized gesture),譬如:非口語的

打招呼,或是打牌中的動作。這

裏注重的是肌肉運用四肢完成互

動的能力。(Goffman, 1957: 5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2

個人雖在彼此的視覺和聽覺範圍

內,但是卻各自做自己的事,而

沒有共同的注意焦點。街上的行

為以及大型社交宴會就是例子。(Goffman, 1957: 5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2

「許多以會話形式展現的社會互

動似乎都有基本共同特徵:參與

者自發捲入一個具有正式注意焦

點的情境,並且維持其順暢進

行。」(Goffman, 1957: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1957). Alienation from

Interaction. Human Relations,10,1:

47-60‧reprinted in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紐

約:雙日‧Pp.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4-2

5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前言 (Preface)

1 導論 (Introduction)

……

4 比較和研究 (Comparisons

and Study)

5 表達的角色傳遞了自我印

象 (The Role of

Expression Is Conveying

Impression of Self)

6 上演和自我 (Staging and

the Self)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目錄頁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2 頁

25

「我將這份報告當成一種手冊,

從一種社會學觀點來詳細研究社

會生活,特別是在一棟大樓或工

廠這樣有著自然界線(physical

confines)之內發生的有系統的社

會生活。本書會描述一套特徵,

這些特徵構成一種架構,可以應

用到任何一種社會場所(social

establishment),不管是家庭的、工

業的或是商業的。」(Goffman,

1971: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6

「本報告所採用的觀點是劇場表

演(theatrical performance)的那

種……

以及他為了維持在他們面前的表

演所做出或是不做的種種事情。」

(Goffman, 1971: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6

「在使用這種模型的時候,我希

望不要輕忽了這種研究觀點的明

顯不足之處……

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被減裁配合

其他人演出的角色,而這些其他

人也構成了觀眾。以後我會在談

到這個模型的其他不足之處。」

(Goffman, 1971: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7

「本研究所採用的解說材料林林

總總:有些取材自聲譽卓著的研

究,有著可靠文獻記載的規律做

後盾而得到的經得起考驗的歸

納……並可以提供研究者一種指

引,來驗證制度化社會生活的各

種個案研究。」(Goffman, 1971:

9-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9-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7 「導言必須是抽象的因此可以略

過。」(Goffman, 1971: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3 頁

28

「有關個人的資訊可以幫助情境

釋義,使得他人可以事先知道他

對他們有何期待以及他們對他有

何期待。在這種資訊狀況下,他

人可以知道要如何行動以召喚出

他們期待他的那種回應。」

(Goffman, 1971: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8

「個人的表達(以及隨之而來他給

人的印象)似乎包含了兩個不同的

符號活動(sign activity) ……個人

確實會有意地利用上述兩種溝通

方法傳達錯誤的資訊:前者包含

著欺騙,後者則是假裝。」

(Goffman, 1971: 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8-2

9

「在兩種溝通方式—給予的表達

(expression given)和流露的表達

(expression given off)-本研究將

會著眼於後者,特別是具有劇場

和脈絡的那種,非口語的、好像

出自無心的那種,而不管這種溝

通是否是有意製造出來的。」

(Goffman, 1971: 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9

「他人可能會利用一般認為表達

行為中無法控制的部分來檢驗在

可控制部分所要傳達的是否是有

效的。」(Goffman, 1971: 1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1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29

「正如湯瑪斯所說:

我們很需要了解的一件事,就

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是

用著統計資料或是科學方法實事

求是地過生活,做決定,或是完

成目標。我們的生活靠的是推

論。假如我是你的客人。你不知

道,也無法做出科學的預測,我

是不是會偷你的錢或是你的湯

匙。你只是推論我不會這樣做,

而且推論原因是因為我是你的客

人。」(Goffman, 1971: 1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1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4 頁

29-3

0

「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項重要的事

實:任何投射的情境釋義(projected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同時也具有獨特的道德

特性(moral character) ……和此相

關的第二條原理就是:一個人公

開或隱含宣稱它具有某種社會特

徵的話,那麼他事實上也就應該

是他所宣稱的那樣。」(Goffman,

1971: 2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0

「我們不能從發生次數的多寡來

評斷定義中斷(definitional

disruption)的重要性……兩者構成

了一個人在別人面前可以保護自

己給別人的印象的技巧。」

(Goffman, 1971: 24-2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2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0

「除了預防投射情境中斷的種種

措施,我們還注意到這些中斷會

在團體的社會生活中扮演重要的

角色。笑話和社會遊戲都是有意

地操弄尷尬,讓我們不要太嚴肅

看待尷尬。」(Goffman, 1971: 2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1 「我關心的只是參與者如何在他

人面前呈現自己活動的這種戲劇

問題。」(Goffman, 1971: 2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1

「就本報告的目的而言,互動(亦

即,面對面互動)可以大致定義

為:當一個人在另一個人之前現

身時(immediate physical

presence),個人之間行動的相互影

響。一場互動可以界定為:當一

群人在彼此之前持續現身

(continuous presence)時,所有在某

一場合所發生的所有互動。用『會

面』(encounter)一詞也可以。」

(Goffman, 1971: 2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5 頁

31

「表演可以界定為一個特定參與

者在某一場合中企圖以任何方式

影響其他參與者的所有活動。」

(Goffman, 1971: 2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1

在「表演」那章的第二節「前台」

一開始,高夫曼又做出下面基本

上意義相同的定義:「我使用『表

演』一詞,指的是:個人在一段

界線分明的時間內、持續不斷現

身在一組觀察者之前,所發生的

所有活動,這種活動也影響到觀

察者。」(Goffman, 1971: 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2

「把某一特定的參語者和他的表

演當成基本參考點,我們可以將

這些對表演有貢獻的其他人稱為

觀眾、觀察者,或是共同參與者。」

(Goffman, 1971: 26-2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6-2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2

「在表演中展開的或是在其他場

合有可以呈現的既定的行動模式(pre-established pattern of

action),就可以稱為 part 或

routine。」(Goffman, 1971: 2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2

「社會角色(social role)可以界定

為:伴隨著一個地位的權利和義

務的實踐。我們可以說,一個社

會角色會包括一個或多個 parts,

而且這些不同的 parts 之間都可能

被表演者用在同一類觀眾或是同

一個人的觀眾所參與的一連串場

合中。」(Goffman, 1971: 2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3

「我使用『表演』一詞,指的是:

個人在一段界線分明的時間內、

持續不斷現身在一組觀察者之

前,所發生的所有活動,這種活

動也影響到觀察者,。」(Goffman,

1971: 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6 頁

33

「我們所謂的『門面』(front)是

指:一個人的表演的某一個部

分,這個部分對觀察這個表演的

人來說,具有以一般及固定方式

達成情境釋義的功能。因此,『前

台』是個人在表演時有意無意所

運用的一種標準的表達情意的裝

備(expressive equipment)。」

(Goffman, 1971: 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3

「背景(setting)包括:家具、裝飾

(decor)、自然佈局(physical

layout) ……如果沒被帶到適當的

地方,而且必須在離開背景之

後,終止他們的表演。」(Goffman,

1971: 32-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2-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3

「假如我們把『背景』當成是表

情設備的舞台佈景部分,我們就

可以其他項目的表情設備,特別

是表演者本人最親密認同的部分

稱為『個人門面』(personal front),

我們很自然期待著這是會跟著表

演者隨處移動的。個人背景的部

分包括:辦公室或階級徽章;服

裝;性別、年齡,以及種族特徵;

體型和外型;姿勢;言談模式;

臉部表情;身體姿勢,等等。」

(Goffman, 1971: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4

「個人門面有時候又可以便宜行

事,根據這些刺激所傳遞的資訊

而分成『表象』(appearance)和『態

度』(manner)。」(Goffman, 1971: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4

「『表象』指的是透露出表演者

的社會地位的那些刺激。這些刺

激同時也透露出表演者的社會儀

式狀態(social ritual state):亦即,

他是否從事一種正式的社會活

動,工作或是非正式的娛樂;他

是否在慶祝他自己生命循環或是

季節循環的一個嶄新開始。」

(Goffman, 1971: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7 頁

34

「『態度』可以指警告表演者在

即將到來的情境被期待會扮演的

互動角色時所具有的那種功能。

因此,傲慢的,雄心勃勃的態度

會給人一種表演者被期待會主動

開啟口語互動並且主導互動方向

的那種印象。溫和的、致歉的態

度可以給人一種表演者被期待會

遵循他人的引領,或是至少他可

以被人引領的這種印象。」

(Goffman, 1971: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4-3

5

「我們經常期待外表和態度會有

吻合的一致性;我們會期待:互

動者之間社會地位的差異會表現

在對應於被期待的互動角色的指

示方面的差異。」(Goffman, 1971: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5

「除了期待表象和態度之間的一

致性(consistency)之外,我們當然

也期待在背景、表象和態度之間

也有著某種融貫性(coherence)。」

(Goffman, 1971: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5

「我已經說過:社會門面(social

front)可以分成三種傳統部份,例

如:背景、表象,和態度。」

(Goffman, 197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5

「…生命本身是一場戲劇造成的

事(life itself is a dramatically

enacted thing)。當然,世界並不是

一個舞台,但是它和舞台的重要

差異之處並不容易釐清(all the

world is not, of course, a stage, but

the crucial ways in which it isn’t

are not easy to specify)。」

(Goffman, 1971: 7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7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8 頁

35-3

6

「全世界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男

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終結

著這段古怪的多事的歷史的最後

一場,是孩提時代的再現,全然

的遺忘,沒有牙齒,沒有眼睛,

沒有口味,沒有一切。」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William Shakespeare. (1598) As You

Like it.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p.2, scene 7.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

間,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37-3

8

「社會場所(social establishment)

是任何一個具有固定視覺界限、

而且是某種特別的活動經常發生

的地方。我已經指出,從印象管

理的觀點可以有效來研究社會場

所。在社會場所的圍牆之內我們

可以發現表演團隊相互合作,已

呈現給觀眾一種特定的情境釋

義。」(Goffman, 1971: 2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8

「後台(back region)是例行表演準

備的地方,前台(front region)是表

演呈現﹝或譯:演出﹞的地方。

進出這些地方是被管制的,以避

免觀眾闖入後台,以及避免外人

闖入並不是為他們所準備的表

演。」(Goffman, 1971: 2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8

「在團隊成員之間彼此相互熟

稔,也可能發展出團結,而可能

會出賣團隊的秘密也是團員共同

分享和共同衛護的。」(Goffman,

1971: 2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8

「表演者和觀眾之間有維持著一

種默契:彷彿他人之間存在著某

種程度的對立和一致。通常,可

是並不一定如此,強調一致而淡

化對立。可是這些暫時性的共識

有時候會被某些情況所破壞:在

觀眾缺席的時候,表演者對待觀

眾的態度,或是觀眾雖然在場,

表演者還是可以藉由精心設計偏

離角色的溝通來掌握全局。」

(Goffman, 1971: 2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7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7 9 頁

39

「我們發現會出現表裏不一的角

色,有些顯然是表演團隊的一

員……因此使得原本維繫中的情

境釋義產生矛盾或是失信於人。」

(Goffman, 1971: 231-2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1-2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9

「我們發現:表演者、觀眾、和

外人都運用各種技巧以維護演

出,不管是要避免最可能發生的

中斷或是補救不可避免的那些,

或是讓別人可以維護。為了讓這

些技巧可以運用,團隊會傾向於

選擇比較忠誠的、有紀律的,以

及謹慎小心的,而且也會嚴選比

較具有通情達理的(tactful)觀眾。」

(Goffman, 1971: 2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39

「我所說構成架構的特質和因素

正是許多社會互動的特色,它發

生在我們英美社會中的自然場景

(natural settings)之中。這個架構是

正式的而且是抽象的,意思就是

它可以應用在任何社會場合;它

並不只是一種靜態的分類而已。

這個架構可以處理為了在他人之

前投射出維繫情境釋義的動機而

產生的動態議題。」(Goffman,

1971: 2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0

「劇場論的觀點,像其他四種一

樣,可以在分析的終點才加以運

用,成為一種整理事實的最後方

法。」(Goffman, 1971: 2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0 頁

40

1 劇場論觀點和技術觀點的交

叉點—工作的標準(Goffman,

1971: 233)

2 劇場論觀點和政治觀點的交

叉點—一個人影響其他人的

能力﹝權力﹞(Goffman,

1971: 234)

3 劇場論觀點和結構觀點的交

叉點—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 (Goffman, 1971:

234)

4 劇場論觀點和文化觀點的交

叉點—道德標準的維持

(Goffman, 1971: 2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3-2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0-4

1

「首先,社會互動,在此處被當

成是兩個團隊的對話,可能產生

令人感到尷尬和混淆的中斷狀

況……這是從互動觀點來看的中

斷(disruption)的結果。」(Goffman,

1971: 2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1

「其次,除了行動在當下瓦解的

效果之外,表演的中斷也可能造

成更深遠的影響……這是從社會

結構觀點來看中斷(disruption)可

能會造成的結果。」(Goffman,

1971: 2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1

「最後,我們經常發現:個人在

認同某一個特殊角色、場合和團

體時,以及將他的自我概念看成

是不會中斷社會互動或是不會讓

依靠該互動的社會單位失望的

人,這就可能深度地捲入他的自

我(ego)。因此,當中斷發生時,

我們可能會發現:他人格所仰賴

的自我概念可能就此崩解。這是

從個人人格觀點來看的中斷的結

果。」(Goffman, 1971: 23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1 頁

42

「雖然中斷的可能性隨著互動的

情況而異,可是看起來沒有互動

不會造成參與者可能會稍微感到

尷尬或是被羞辱。生命可能不像

一場賭局,可是互動卻是(Life

may not be much of a gamble, but

interaction is)。」(Goffman, 1971:

23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2

「我並無意案是說:此處提出的

架構是不受文化影響(culture-free)

或是可以應用到像我們一樣的非

西方社會的社會生活的同樣領域

中。」(Goffman, 1971: 23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2 不同的社會可能會有不同的劇場

論的規則,舉中國為例 (Goffman,

1971: 236-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6-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2 同樣的英美社會也不可以劇場論

的觀點一概而論,舉勞資關係為

例 (Goffman, 1971: 23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2 誠實在商場逐漸被重視而在夫妻

關係之間卻被淡化 (Goffman,

1971: 23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3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2 「角色企業」(role enterprise)

(Goffman, 1971: 24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3

「表達(expression)被放在社會互

動時的溝通角色的角度來對待,

而不是當成它對於表達者所具有

的完成的(consummatory)或是消

除緊張(tension-release)的功能來

對待。」(Goffman, 1971: 2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2 頁

43

「這種充分的資訊往往是不可得

的;在這種不可得的情況下,個

人就傾向運用替代品—提示

(cues),測試(tests)、暗示(hints)、

表情姿勢(expressive gestures)、地

位符象(status symbols)等等-當

成預測的指標。簡言之,因為個

人所關心的現實在當下是無法查

覺的,就必須仰賴表象

(appearances)來取而代之。弔詭的

是:個人越是關心無法查覺的現

實,他就必須更加專注於表象。」

(Goffman, 1971: 24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3

「個人也傾向將眼前給他們印象

的他人推知他們的過去和未來。

也正式在這裏,溝通行動被翻譯

成道德的行動。他人所給予的印

象會被當成他們暗示給予的宣稱

和允諾,而宣稱和允諾也都具有

道德特質。在個人心中是這麼想

的:『我運用有關您的印象當成

是查驗你和你的活動的方法,你

不應該誤導我。』」(Goffman, 1971:

24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4

「個人作為表演者,他必須具有

一種維繫印象的能力,以符合許

多用來評價他和他的活動的標

準……強迫人們要變成他們在舞

台上所扮演的那種人。」(Goffman,

1971: 24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5

「在這篇報告中,個人隱含地被

分成兩個基本的部分:他被看成

是一個表演者……基本上就不

同,但是兩種特質是在表演時都

具有其意義。」(Goffman, 1971:

24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3 頁

45

「在本篇報告中,表演的自我

(performed self)被看成是某種意

象(image),通常是值得肯定的

(creditable) ……這個自我—是進

行的場景(a scene that comes off)

的產物(product),而不是它的原因

(cause)。」(Goffman, 1971:

244-2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5

「自我是所有這些場合的產物,

所有這些場合的各個部分也都有

著這種起源的印記(The self is a

product of all of these

arrangements, and in all of its parts

bears the marks of this genesis)。」

(Goffman, 1971: 2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6

「自我產生(self-production)的整

個機制是冗長的,有時則會停擺

(break down),這時就會顯露出它

的不同組成部分:後台控制;團

體共謀;觀眾配合(audience tact)

等等。但是順暢演出的印象,會

很快讓我們掌握現實的類型—表

演會順暢進行,而且每一次演出

的角色也會產生一個堅定的自

我,彷彿是從表演者內部產生出

來的一樣。」(Goffman, 1971: 2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6

「這篇報告並不關心滲透到日常

生活的劇場面向。它關心的是社

會會面(social encounter)的結構—

這是人們開始相互現身在對方之

前的那種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實

體的結構。這種結構的重要因素

就是要維繫一個單一的情境釋

義,在眾多潛在的中斷之前要表

達出這種釋義,並且維繫這種釋

義於不墜。」(Goffman, 1971: 24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4 頁

46

「劇場演出的角色在某些方面來

說並不是真的,也不具有真的那

種效果,不像騙子那樣精心策劃

的演出具有真實的效果;但是這

些虛構人物的成功的演出必須使

用真正的技巧—這是和日常生活

人們維繫真正社會情境時所使用

的技巧一樣。」(Goffman, 1971:

2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7

「在劇場舞台上演出面對面互動

的人必須符合真實情境之下的主

要需求:他們必須維繫一個情境

釋義;但是他們是在我們所有人

共享的互動任務中所促成發展出

的恰當術語的情況之下為之。」

(Goffman, 1971: 2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71).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Harmondsworth: Penguin. Pp.2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7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過:「假

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

無。」也是同樣的意思。重點不

在真或假,有或無,而在於「當

假」「當真」或「當有」「當無」,

這也是「情境釋義」的最好對應

解釋。

引用自

曹雪芹‧高鶚續著‧清‧《紅樓夢》

〈第五回 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

幻仙曲演紅樓夢〉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

間,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47 前言 (Preface)

遊戲中的樂趣 (Fun in Games)

角色距離 (Role Distance)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context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7-4

8

「每一種社會組織單位的研究最

終都要回歸到分析其要素之間的

互動。」(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5 頁

48

「傳統上,社會學家將面對面的

互動劃成『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領域的一部分。所包括社

會組織的單位是平常社會互動瓦

解後才形成的:群眾(crowds)、暴

民(mobs)、騷動(panics)、暴亂

(riots)。」(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8

「我不將面對面互動區分成事件

的(eventful)和例行的(routine),我

提議一種不同的區分:無焦點的

互動(unfocused interaction)和有焦

點的互動(focused interaction)。」

(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8

「無焦點互動包括人際互動中純

粹只是因為人們彼此在對方面前

現身,就像兩個陌生人在房間擦

身而過,彼此打量對方的衣服、

姿態以及一般禮節,而且每人也

會因為自己本身是被觀察的對象

而謹慎行事。」(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8-4

9

「焦點互動則是發生在互動雙方

同意有效地在某一時段維持一場

單一認知和視覺注意焦點的活

動,就像一場會話、一場棋類遊

戲,或是一場親密面對面互動者

所維持的一場共同目標。這些共

同維持一個單一注意焦點的人當

然也會彼此參與無焦點的互動。

他們不是以焦點活動的參與者的

能力而這樣做的;在場而沒有參

與焦點活動的人也會同樣參與這

種無焦點互動。」(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9 「本書的兩篇文章只關心焦點互

動。」(Goffman, 1961: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6 頁

49

「我把焦點互動所發生的社會組

織的自然單位稱為焦點聚會

(focused gathering),或者會面

(encounter),或者情境活動系統

(situated activity system)。」

(Goffman, 1961: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9

「這三個名詞是不得已而用之的

(out of desperation),而不是有意的

設計;三個名詞各自都有令人不

滿意之處,而每一個名詞也有令

人滿意之處是其他兩個名詞無法

做到的。」(Goffman, 1961: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49-5

0

「第一篇文章〈遊戲中的樂趣〉

是從圍繞在一張桌子的那種遊戲

來研究焦點聚會。第二篇文章〈角

色距離〉則從回顧和批評社會角

色分析的角度來研究焦點聚會。」

(Goffman, 1961: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0

「有些特質就整體而言(taken as

a class)在焦點聚會或會面中會

比在整體而言的小團體中還要重

要。」(Goffman, 1961: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0

尷尬、保持鎮靜、不分心口語溝

通能力(the capacity for

nondistractive verbal

communication)、遵守有關放棄或

採取發言人角色的規定,空間位

置的分配。(Goffman, 1961: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7 頁

50

「某些焦點聚會的特質—參與者

持續專注於正式的活動焦點—並

不是一般社會團體的特質,因為

大部分的團體,不像會面一樣,

會持續存在,不論成員是否親身

同在。一場聚會(coming-together)

可能只是團體生活的一個面向

(phase);另一方面,鳥獸散

(falling-away)則是一場特殊聚會

的結束,縱使同一群參與者以及

同一種互動模式在未來的會議中

還會碰面。」(Goffman, 1961: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0-5

1

「最後,有許多聚會(gatherings)—

例如:在賭場裏一群玩撲克牌的

陌生人—發生相當多完成的互動

過程,卻只有一點團體感產生。」

(Goffman, 1961: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1

「許多小團體的生活中,經常會

出現由所有成員或是聚在一起的

成員,共同維繫著一場情境活動

系統或是會面的場合:他們召開

會議、玩牌、討論電影,或是一

起休息抽煙…這裏強調的是參與

者的見面而不是團體的成員。」

(Goffman, 1961: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1

「同樣的,小團體中發生的派系

(factions)可能會和團體成員聚會

時的結盟(coalitions)重疊。」

(Goffman, 1961: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1

「接著,就算是一個團體的所有

成員都只是一場聚會的參與者,

而且聚會也是因為和團體有關的

商業交易而召開的,我們仍然不

可避免會發現:在場的人也正是

其他社會團體的成員,而且這些

團體可以宣稱只是這些在場人的

一個次集(sub-set)—非常不同的

次集。」 (Goffman, 1961: 12-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8 頁

52

「最後,團體的士氣和其成員的

團結可能會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加

而增加,也有的強團體很少有所

有成員參加的焦點聚會,可是弱

團體卻會有許多。」(Goffman,

1961: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2

「前面的論證的用意在於說明:

團體結構和團體成員的聚會結構

之間在經驗上的呼應,並不意謂

著兩個領域之間有著分析上不變

的要素。用來研究團體的概念和

用來研究會面的概念在分析上可

能相關,可是它們的關係絕對不

是不證自明的。」(Goffman, 1961:

13-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2

「最後,我要說的是:區分小團

體和焦點聚會讓我們不僅可以看

到:一場聚會本身可能產生一個

短暫的小團體,而且還可以檢驗

這個團體和長期存在團體之間的

關係,後者是會面的參與者的出

處。」(Goffman, 1961: 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3

角色概念 (Role Concepts)

角色架構的限制 (Limitations of

the Role Framework)

處境活動系統 (Situated Activity

System)

……

並存自我的多重性 (A

Simultaneous Multiplicity of

Selves)

結論 (Conclusions)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3

「地位(status)是某種系統或是位

置模式的位置(position),它和單位

中其他位置是透過相互聯繫、透

過約束在位者的權利和義務而發

生關係。」(Goffman, 1961: 8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8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8 9 頁

53-5

4

「角色(role)包括在位者所參與的

活動,假如他是在對其位置的人

所有的規範要求之下所產生的獨

自行動。……(因此,位置才可以

進入,佔據,和離開,角色只能

被扮演;但是學者在使用上都不

一致,因此我也不會前後一致)。」

(Goffman, 1961: 8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4

「一個人的角色扮演通常發生在

面對面社會情境的循環之中,有

著角色他者(role others),亦即,相

關的觀眾(audiences)。」(Goffman,

1961: 8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4

「一個人扮演某個角色所要面對

的不同角色他者的總合,最近有

人稱之為角色組。例如:一個醫

生的角色組就包括同僚、護士、

病人和醫院行政人員。」(Goffman,

1961: 85-8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5-8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4-5

5

「和一個位置有關的所有角色都

可以分成不同的角色部門(role

sectors)或是副角色(subroles),以

對應每一種特殊的角色他者。醫

生角色中的醫生-護士就是一個

角色部門;另一個是:醫生-病

人。角色的社會變遷可以從不同

角色他者的角色組的得失中看的

出來。」(Goffman, 1961: 8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5

「林頓(Linton)曾經費心指出,角

色分析的基本單位並不是個人,

而是演出他職務活動叢的個人

(individual enacting his bundle of

obligatory activity)。系統或是模式

只借用了個人的某個部份,在某

時某地他做什麼或是誰並不是第

一考量。他所表演的角色他者同

樣也只是代表著這些他者的某些

切面而已。」(Goffman, 1961:

86-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6-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0 頁

55 「角色隱含著社會決定論以及一

個社會化的理論。」(Goffman,

1961: 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5

「角色是社會化的基本單位。正

是透過角色社會才分配與安排不

同的工作,以便強制它們﹝角

色﹞的表演。」(Goffman, 1961: 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5

「在某些方面,招募某些位置是

被嚴格管控的,以暴政在位者會

具備某種最低標準,不管是正式

的或是非正式的,技術上相關或

不相關的。在位者會透過服裝和

禮儀等地位暗示(status cues)而加

以符象化,讓參與某種情境的人

知道他們所面對的是怎樣的人。

在某些場合會有稱呼的角色。」

(Goffman, 1961: 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6

「本文關心的是,一個人在扮演

一種角色的時候,必須注意到他

在某種情境之下所傳達有關他的

印象,必須和別人所賦予他的某

些和角色相符的個人特質是一致

的。」(Goffman, 1961: 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6

「這些個人特質,有效地被賦予

而且有效地被宣稱,假如在結合

了一個人的頭銜,就提供了在位

者一種自我形象(self-image),同時

也提供角色他者一個有關他的形

象。因此,自我其實要等待個人

進入某一個位置才會產生;他所

需要的其實是順應外加的壓力,

他就會發現一個現成的客我(me)

在等著他。套一句 Kenneth Burke

的話說:做什麼就是什麼(doing is

being)。」(Goffman, 1961: 87-8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7-8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1 頁

56

「我將這個詞限定在:非人的強

迫性結構安排的問題(questions of

impersonally enforced structural

arrangements)。」(Goffman, 1961:

8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7

傳統角色分析的特色 (Goffman,

1961: 90)

一、角色的分化和整合

二、個人士分析的主要單位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7

限制之一:傳統角色觀定義中的

「權利」和「義務」並非慎選的

字,因為林頓的角色觀念中似乎

是規範性的意涵,其實包含了兩

樣影響個人的東西:

義務(obligation)—行動者自己的

行動,他人可以合法地要求他表

演的

期待(expectation)—行動者或他人

可以合法要求他人表演的行動

(Goffman, 1961: 9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7

「更重要的問題是:社會科學家

很可能正式引用林頓這種規範性

的角色概念,可是他自己以及他

的學生到後來再使用時都沒有嚴

格遵守。許多研究者在使用位置

(position)和角色(role)時都比林頓

的定義要來的廣泛而且有彈性。」

(Goffman, 1961: 9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7-5

8

「如果我們將位置定義為通常使

用的意義的話,一個人的位置是

生命機會(life chance)的事—他經

歷某種命定經驗、某種試煉、苦

難,以及凱旋的可能性……他對

於公共議題的可能的結盟和立

場,導致不同情況之下不同的人

對他的支持或反對。」(Goffman,

1961: 92-9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2-9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2 頁

58

「經過修正之後,角色現在可以

界定為:一個人在一個特殊位置

中典型的反應(the typical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 ……

因為一個人的位置(我們現在所使

用的意義)要視他如何感知以及界

定他置身所處的情境的不同事實

而定。」(Goffman, 1961: 9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8

「一般而言,我們必須區分:典

型角色、角色的規範面,以及一

個特殊個人的實際角色表演。」

(Goffman, 1961: 9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8

限制之二:過去的角色分析重點

在於人的範疇(categories of

persons)而非個人(Goffman, 1961:

9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9

「我將使用『分析範疇』(analytical

category)一詞來指:為了研究所群

聚的一組人,不管這些人是否被

一般大眾聯合在一起或是歸為同

一類人。」(Goffman, 1961: 9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9

「我提出的是一種比較原子式的

(atomistic)參考架構…當我們研究

角色的時候,我們研究的是在某

個特殊分析範疇中某人的情境,

我們通常會將興趣限定在某時某

地這種人的情境;非工作時間的

家;一個人一生的社區;學期中

的學校。」(Goffman, 1961: 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3 頁

59

「過去角色分析的參考系統是模

糊不清而且游移不定的。因此,

我要將自己的研究限定在:完全

發生在某個社會場所圍牆之內的

活動(activity that occurs entirely

within the walls of single social

establishment)。」(Goffman, 1961:

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59-6

0

「只是限定我們的興趣在特殊的

場所是不夠的……因為後者是由

一群次團體的人在不同的房間所

執行完成的。」(Goffman, 1961:

95-9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5-9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0

「當一種處境系統重複多次以

後,就會出現發展相當完備的處

境角色;行動被分成幾個可以處

理的部分,每個部分都由一個參

與者來做相搭配的表演。除了這

種角色形成(role formation)之外,

也會出現角色分化,會將一組參

與者的活動和其他範疇的人所表

演的活動有區別,儘管是有相關

的。」(Goffman, 1961: 9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0

「一個處境角色是一套在一組別

人面前所表演的可見的活動,而

且也可見的可以融入別人所表演

的或動中。」(Goffman, 1961: 9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0 「因此,一個處境角色等待一個

人(A situated role, then, awaits the

individual)。」(Goffman, 1961: 9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4 頁

61

「問題之一就是:角色不僅可能

是被扮演的(be played),同時也可

能是被假裝的(played at),就像孩

童和舞台演員,以及其他好開玩

笑者(cutup)為了明白的當真

(make-believe)目的而模仿角色;

當然,在這種情況之下,做什麼

就不是是什麼(doing is not

being)。」(Goffman, 1961: 10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1 逃出角色外 (break role or go out

of role) (Goffman, 1961: 10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1

舉例:有些外科醫生會比其他同

行更重視病人的意見;有的更重

視同行的意見;有的會更重視院

方管理階層的意見,並遵循著來

表演角色(Goffman, 1961: 10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2

「不管一個人做什麼或是外表看

起來像什麼,他都有意無意地提

供了資訊,讓人知道他的特色,

以及他可以被歸類的範疇。」

(Goffman, 1961: 10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2 表演者無法完全掌控面對面互動

時別人對他的資訊 (Goffman,

1961: 10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2

扭轉某些情境中對表演者表達的

情境釋義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解釋」,也就

是表演者提供資訊以根本改變既

有的資訊(Goffman, 1961: 10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5 頁

62

另一個辦法就是「道歉」

(apology),表演者要求不要以外表

的樣子來論斷他,案是說他的行

為連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因此部

分的他是不能用這樣不當的行為

來衡量的。(Goffman, 1961: 10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2 還有就是說是開玩笑(Goffman,

1961: 10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2-6

3

承認並表達對角色的依附

展現具有扮演角色的資格和資歷

主動「投身」(engagement)或自然

涉入 (spontaneous involvement)當

下的角色活動,亦即,投入而且

是可見的身心努力 (Goffman,

1961: 10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3

擁抱角色就是完全融入當下情境

中的虛擬自我(virtual self),完全

展現別人對你的意象,並且明白

展現自己接受這樣的角色。

(Goffman, 1961: 10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3

某些職業的人最能展現對於角色

的完全擁抱:棒球比賽時的球隊

經理;尖峰時間十字路口的交通

警察;指揮飛機停靠停機坪的工

作人員,以及所有必須透過身體

姿勢指導別人的表演者都算是。(Goffman, 1961: 10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3

「在個人和他所被賦予的角色之

間『有效地』表達出的尖銳差異,

我就稱為『角色距離』。這是下面

意思的速記:個人實際上否認的

並不是角色,而是角色中蘊含的

虛擬的自我,這市對所有接受這

種角色的表演者而言的。」

(Goffman, 1961: 10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6 頁

63

「不管怎麼說,角色距離一詞並

不是指稱所有不直接貢獻於一個

既定角色的工作核心,而只是指

稱對互動的在場者而言是相關的

行為,可以用來衡量行動者對於

他特殊角色的依附,以及用來暗

示行動者可能對角色具有某種不

滿和抗拒。」(Goffman, 1961: 10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3

「角色距離的引介是為了指稱表

演者有效傳達某種厭惡的脫離他

所正在扮演的角色。」(Goffman,

1961: 1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4

「角色距離…這種行為介於一方

是角色義務(role obligations)一方

式角色表演(role performance)之

間。」(Goffman, 1961: 1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4

「我們要處理的是更為常見的現

象,就是一種人發現要擁抱這種

角色是不明智的。」(Goffman,

1961: 1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4 舉例:六個中下階層高中女生放

假到國家公園的某日早晨決定要

騎馬 (Goffman, 1961: 1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4

「有些人一輩子都很嚴肅對待的

角色會被某些不管年紀多大的人

都無法嚴肅對待。」(Goffman,

1961: 1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7 頁

64 「跟一群和自己類似的人參與的

活動很容易讓人勇於展現角色距

離。」(Goffman, 1961: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5

「角色距離具有保護功能。﹝騎

馬的﹞女孩子展現角色距離會讓

自己有多餘的空間可以操弄。她

們會說:『不能就從我們的這種無

能(incompetence)來評斷我們。』

萬一她們的演出失敗,她們也可

以躲避對她們的攻擊。不管她們

的表演如何,她們都避開了在有

能力做出更好表現的人面前擺出

低姿態。她們擺出很不嚴肅對待

的姿態,以便控制她們很嚴肅對

待的缺點。」(Goffman, 1961: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5 Role playing 和 role played at

(Goffman, 1961: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5 在不嚴肅對待某個角色時,就很

難區分上述兩者 (Goffman, 1961: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5

「我們只要讓某些不適合的人來

完成某些工作,就很容易就透過

實驗創造出不符角色的情境。」

(Goffman, 1961: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8 頁

65-6

6

「將一個人置於他所鄙夷的職業

場景中的處境角色,就一定會產

生角色距離。」(Goffman, 1961:

1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

「角色距離的許多令人信服的資

料都出自於某種情境:下屬遵循

上司的命令或建議,並且加以執

行。」(Goffman, 1961: 1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 「角色距離是某些介於角色義務

和角色表演之間的行為。」(Goffman, 1961: 1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

「我們到達了一個用更廣泛社會

學角度來探討社會角色的裝飾

(trapping)。一組可見的資格和已

知的證明書,配上一個當作表演

場地的社會場景,提供給個人完

全表演角色自我(role self)的機

會,因為這個場景就是他選擇不

想要給人有的一場創造出來的清

楚印象。」(Goffman, 1961: 1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

「角色的裝飾越深入,就越有機

會展現角色距離。個人門面和社

會場景提供的正是一個人要在其

中刻畫出的一個樣子-嬉鬧玩

耍、生氣、逐漸變化,或是漠不

關心的樣子。」(Goffman, 1961:

11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

「糾正下屬和給下屬面子之間的

衝突,外科醫生往往用笑話來代

替負面的懲罰,因為這樣就很難

分辨笑話是用來掩飾懲罰,還是

懲罰是用來掩蓋笑話。」(Goffman,

1961: 12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19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1 9 9 頁

66

「除了要維護團隊中其他人的面

子,主導的外科醫生還有義務要

維護自己的面子。此外,他還必

須關心的不僅僅是維持他自己對

於個人資源的動員,也還要焦慮

地注意團隊中的其他人會動員資

源給他。」(Goffman, 1961: 12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

「一般來說,我們假定:減少和

上司的距離對下屬比較有利,而

上斯則會因為保持或增加距離而

獲利。」(Goffman, 1961: 12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6-6

7

「外科主治醫師和實習醫生所展

現角色距離的差別基礎,暗示著

分工(division of labor)或角色分化

(role differentiation)。」(Goffman,

1961: 13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7

「一個具有特殊工作的人不僅提

供一種系統所需要的服務,同時

也提供一種生存方式(a way of

being),一種自我(selfhood),讓系

統中的其他人可以藉此認定他,

也允許他們維持一種自我形象,

假如不在別人心中產生共鳴的

話,就會將事情搞砸。」(Goffman,

1961: 1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7

「首先,個人並不要求該位置所

有的權利,所以他也就不完全投

入一種特別的成就標準;一旦他

的能力受到事先沒有料到的質

疑,他不會將自己和他人投入毫

無希望的妥協地步。第二,如此

的社會情境藉由拉開角色距離—

個人在自己和他的處境角色之間

所做的保留—而保留了現實本來

具有的重量。」(Goffman, 1961:

1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0 頁

67

「本文將角色的焦點放在情境活

動系統。本文也將個人看成是某

個將自己表達情境行為

(expressive situational behavior)加

以組織,以對應於處境活動的角

色(situated activity roles)。他在如

此作為時,會使用手邊可及的一

切手段在他自己和情境中實際上

可以運用的自我來導入自由和靈

活運用,以及有意的錯認身分

(pointed disidentification)的空間。」

(Goffman, 1961: 132-1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2-1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7-6

8

「我們的出發點並不是情境釋義

的概念,而是主導情境的一種特

殊釋義(a particular definition is in

charge of the situation),而且只要

這種主導不是過度具有威脅性或

是公然地被拒絕,就可能會產生

許多反對活動(counter-activity)。

個人的舉動說明著:『我不會爭議

事情進行的方向,我會遵照著進

行,但同時,我希望讓你知道在

這件事情上你並沒有完全掌控

我。』因此,那些在情境中喃喃

自語的人,開玩笑的人,以諷刺

口吻回話的人,仍然是遵循著現

行的情境釋義,不管心裡有多麼

不爽。」(Goffman, 1961: 12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8

「現行的活動系統告訴我們怎樣

的處境角色會主導整個情境,但

是這歇腳色也同時提供了一個可

以表達角色距離的架構。」(Goffman, 1961: 1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1 頁

68

「我們應該注意:面對面互動提

供了一個執行雙重立場的可觀的

脈絡—個人的工作行動(task

actions)會規規矩矩地遵循官方的

情境釋義,而同時發生的確不干

擾﹝活動進行﹞的肢體活動

(gestural activity)卻可以表示他並

不同意目前官方所界定的他的一

切。」(Goffman, 1961: 1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8

「我們現在應該也可以看出來:

角色距離只是一個角色在表達時

所展現的極端例證,並不是一個

角色在實際上可以選擇運用的一

部分,其他更多的,比較不具有

抗拒性的表達也可能會發生。」

(Goffman, 1961: 1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8

「角色距離將我們的注意焦點導

向處境角色所允許的不相關表達

(nonrelevant expression),但是卻沒

有告訴我們更多有關這些表達的

範圍。」(Goffman, 1961: 1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8-6

9

「在工作表演時,年齡—性別認

同一般都會被認為是工作之外的

事,而非對工作不利的事……如

果要嚴肅對待的話,這些玩笑話

可以讓外科醫生宣稱另外一個時

間和場景的角色時在加以利用。」(Goffman, 1961: 13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9 初學者的優惠期 (Goffman, 1961:

13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69

「角色的差異在於表演者要多麼

嚴肅或是多麼完全的遵照劇本

(script)﹝演出﹞。」(Goffman,

1961: 14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2 頁

69-7

0

「一個人多重身分的管理的規範

有部分是受到一般文化的影響,

因此我們要期待這種差異會因社

會而異,事實也是如此。在西方

社會中,有很強的角色之間的區

隔趨勢,我們會期待一個人在某

一職業或是組織角色很活耀的

人,不會因為其他角色而忽略了

他的責任,譬如說家庭角色,而

在東方社會裏,這種部門化

(compartmentalization)的情況比較

罕見。」(Goffman, 1961: 140-1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0-1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0 「就算在西方社會中,我們也會

發現某些差異。」(Goffman, 1961:

1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0

「就算在我們社會中,角色距離

也到處可見,發生在許多不同脈

絡中,擁有許多不同的功能,以

及反映出許多不同的動機。」

(Goffman, 1961: 1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0

「一個工作的人應該認真工作忘

掉家庭。可是就算是最嚴苛的職

場也會認知到這個人際是個工人

同時也具有其他相關角色,一旦

在其他領域有危機發生,他也應

該被允許請假離開工作崗位去處

理這些事情。」(Goffman, 1961:

1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0-7

1

「如果以一個既定的處境系統為

參考點,角色距離是角色的典型

一面,而非規範的那面。但是個

人處理一個處境角色的輕鬆自在

面,會強加在他其他多重的依附

以及多重處境社會實體的投入等

等重量負荷上。貶抑處境角色是

尊敬另一個身分的基礎的結果。」

(Goffman, 1961: 14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3 頁

71

「我們從林頓說過的基本觀點移

轉到下面的觀點:我們不是要

問:一個外科主治醫生作為外科

醫生,他在手術時會怎麼行動,

我們要問的是:這些被稱作是外

科主治醫生的人在手術時會被期

待要如何行動。」(Goffman, 1961:

14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1

「我們應該將林頓的概念加以更

廣泛地修正,讓我們能夠區分典

型角色 (typical role)和規範角色

(normative role),而且將角色距離

當成典型的角色而非規範的角

色。」(Goffman, 1961: 14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1-7

2

「社會思想中有一股庸俗的趨

勢,將一個人分成神聖和世俗兩

部分,這種看法很奇怪地和涂爾

幹提出的同樣概念剛好相反……

社會學家當成社會學家可以被允

許擁有世俗的部分;社會學家當

成人,就和其他人一樣,保留了

神聖的部分給朋友、妻子和他們

自己。」(Goffman, 1961: 15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5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2

「角色距離的概念讓我們可以對

抗這種討厭的趨勢,認為社會學

有魔爪觸碰不到的世界(keep a

part of the world safe from

sociology)。假如一個人要表現他

是個『好人』,或是相反地,他不

算是個應該有的那種好人,那麼

只有透過他使用或是不使用角色

距離才可能如願以償。就正式在

這種地方,展現著角色距離,也

展現著一個人的個人風格。我在

本文就強調:角色距離幾乎可以

成為角色分析的主題,就像角色

本身的核心工作那樣。」(Goffman,

1961: 15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5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4 頁

73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被看成是

娛樂的一部分,而且『原則上缺

乏對於集體生活和制度生活的團

結和延續有重要的迴響。』……

而且,一種遊戲是否帶來快樂,

也是一種不參加的藉口,就如同

心情不爽一樣。」(Goffman, 1961:

1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3 「本論文的目的在於探討一個人

可以怎樣嚴肅地處理樂趣的問

題。」(Goffman, 1961: 1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4

「我將自己限定在一種人們彼此

在當下現身的社會安排之中,這

裏稱為會面(encounter)或是焦點

聚會(focused gathering) ……一個

眼對眼生態上團塊(ecological

huddle),讓參與者可以極大地察

覺到對方參與者是否在監視他。」

(Goffman, 1961: 17-1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7-1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4

「『會面』這個詞具有很寬廣日常

生活的意義,所以不好當成一個

普通詞彙。有時候它指的是面對

面和別人不期而遇的見面或是因

為發生困難而見面;有時候它指

的是在某一個社交場合和人見

面,而在這種場合見面的次數並

不是問題的所在。我排除上述的

意義。」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7-1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4

「當一種共同維持的身體任務(a

jointly sustained physical task)是焦

點時,會面(encounter)和焦點聚會

(focused gathering)可能就不恰

當,因此一個比較抽象的詞語,

就可以使用像是『情境活動系統』

(situated activity system)一詞。」

(Goffman, 1961: 1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5 頁

74 「我們也許可以焦點聚會秩序的

中斷來研究焦點續會的結構。」

(Goffman, 1961: 1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5

「這種對世界上大多數事物的不

注意的結構的優美和強韌是對人

類習性(human propensity)的社會

組織的一大貢獻。」(Goffman,

1961: 2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5

「轉換規則是一種可以禁止也可

以獎勵的規則,指引我們:當會

面之中發生了外在特質的模式

時,就會發生怎樣外形上的修正

(what modification in shape will

occur when an external pattern of

properties is given expression

inside the encounter)。」(Goffman,

1961: 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5-7

6

「先前本文都是非正式地以遊戲

來說明面對面互動。這樣做當然

是有前例可援的。研究社會活動

的人,越來越傾向於使用傳統的

和實驗的遊戲當成暫時的模型

(working model)。遊戲似乎可以簡

單地展現真實生活情境的結構。

它們﹝指遊戲﹞將我們和嚴肅生

活切割,讓我們忘情於它所展現

的可能性之中。」(Goffman, 1961: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6 「不過,用遊戲的這種理論研究

角度來研究面對面互動也有其嚴

重的侷限。」(Goffman, 1961: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6 頁

76

「遊戲模型對於現行的社會心理

學語言有著嚴重的限制,特別是

三個主要概念:個人(individual)、

溝通(communication),以及互動

(interaction)。」(Goffman, 1961: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6

1) 「利益身分」

(interest-identity)、團隊(team)

或「邊」(side)

沒血沒肉的存在物,根據遊

戲現成的效用功能(utility

function)的結果而有輸有贏

(Goffman, 1961: 34-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4-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6

2) 玩家 (player)

玩耍代理人(agent-of-play),

並非思考和行動的要角,主要是

為了他所玩耍選的邊而做的

(Goffman, 1961: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7

「遊戲觀點將情境化約成團隊,

每一個團隊在接受某項行動的特

殊情況時,理性地聲稱一種利益

或是酬償(pay-off)……現在是指

對彼此有決定性影響的高度結構

形式(a highly structured form of

mutual fatefulness)。」(Goffman,

1961: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7

「在遊戲的文獻中,清楚區分著

game 和 play:game 被界定為與好

的策略相關的一種知識(lore)所具

有的一套規則;play 則被界定為

從頭到尾玩完的一場遊戲這種特

例。Playing 可以因此界定為一場

遊戲開始和最終完成的一連串採

取動(move-taking)的過程。」

(Goffman, 1961: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7 頁

78

遊戲舉例(Goffman, 1961: 35-36)

紙牌遊戲:撲克牌和橋牌

「躲貓貓」和戰爭演習

西洋棋:面對面一起玩,有時透

過通信一起玩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5-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8

「面對面的人所發生的各式各樣

的互動只要有著宣稱持續一場遊

戲為其目的,我就稱之為

gaming,在這裡所包括的,除了

playing 之外,也包括和 play 的結

果並不完全相關的活動,因此並

不能用 game 的角度加以界定。」

(Goffman, 1961: 3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8

「在表面以玩遊戲為主旨的一種

焦點聚會(a focused gathering that

ostensibly features plays of a

game),我稱為 gaming encounter。」

(Goffman, 1961: 3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9

「一場遊戲會有玩家(a play of a

game has players),一場遊戲會面

則有參與者(a gaming encounter

has participants)。一場 play 是從比

較具體的單位,像是遊戲會面,

做出一種特別的抽象而來的,正

如同玩家是從參與者抽象而來的

概念。」(Goffman, 1961: 3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9

Gaming Encounter 可以分成兩類

(Goffman, 1961: 36)

1) 被當成 plays of a game 的場

合﹝主題可以符碼化

(codifiable)而且明確(clean)﹞

2) 被當成 gaming 的場合﹝主題

很模糊(sticky)﹞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79

以橋牌遊戲的開始和結束中出現

的接電話插曲舉例 (Goffman,

1961: 36-37)……並非 players,在

play 中是不重要的,但是在

gaming encounter 中卻可能具有舉

足輕重的地位 (Goffman, 1961:

3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8 頁

79

「不管怎麼說,我們必須注意

到:當我們是 players 的時候我們

才能贏得一場 play,可是只有當

我們是 participants 的時候,我們

才能在這場贏賽中得到樂趣。」

(Goffman, 1961: 3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0

「當一個人參加一場活動,不管

是否與人共享,他很可能被活動

吸引(caught up by it),樂在其中

(carried away by it),全神貫注

(engrossed in it),也就是我們所說

的自發捲入其中。」(Goffman,

1961: 3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0 只有兩個參與者的會面,兩人都

全心投入這個關係中,以保護互

動成功(Goffman, 1961: 4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0

做愛—在這種會面的專注力量成

為兩人關係的關鍵考驗,而局部

的身體狀況(local physical

happenings)很可能會讓至少其中

一方分心(Goffman, 1961: 4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0

同一個女人的兩位前夫相遇—有

時候兩個人的關係會變成他們必

須壓抑心中無法磨滅的考量,以

免破壞彼此的互動(Goffman,

1961: 4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0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0 9 頁

80

「多重處境遊戲(multi-situated

games)和類似遊戲的活動

(game-like activities)都可以為他

們的參與者詮釋情境,並且為他

們創造一個世界。但是這對個人

而言只是一個鬆散的世界(loose

world),允許偶而缺乏興趣以及在

態度和情感上的天差地別,就算

是這些多重處境遊戲,在制度化

的情況下,可以提供一種現實市

場(reality market)—個人可以隨時

決定投身其中的那個世界。」

(Goffman, 1961: 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1

「面對面遊戲有一種不同的現實

感。在一個人眼前進行的活動保

證了一種純然的情境釋義可以被

體驗是具有現實的厚度(thickness

of reality)。有著其他人的參與保

證了可以維持全神貫注,不管一

個人實際的興趣是否搖擺不定。」

(Goffman, 1961: 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1

「只有在面對面(face-to-face

encounter)幾乎任何事物都可能變

成一種觀點或是情境釋義的基

礎;只有在這裡,一種情境釋義

才有比較有利的機會彰顯感知現

實(sensed reality)的活生生的特

質。」(Goffman, 1961: 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1

「參與者會感到很輕鬆(at ease)或

很自然(natural),互動對雙方而言

就是沉醉其中(euphoric),就是面

對面互動雙方達成一致之時。」

(Goffman, 1961: 41-4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1-4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0 頁

81-8

2

「我們可以想像:參與者的兩個

可能世界:一個是它必須生活其

中的世界;一個是他自發捲入其

中,對他而言是活生生的世界。

這兩個世界未必重疊,所以他會

發現自己會自發地全神貫注在一

個由轉換規則來看是不相關或是

不真實的事務上。發現自己身處

這種衝突情境的人,會感覺到不

舒服(uneasy),無聊或是不自然,

體驗到這樣他就會感到需要致力

維繫轉換規則。在這種情形下,

我們可以說,他在會面時存在著

緊張(tension)或是極為不安

(dysphoria)的狀態。」(Goffman,

1961: 4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2

「雖然一般人都認為輕鬆是『正

常』狀態,可是實際上在日常生

活中卻很難將這種狀況維持一段

很長的時間。當然,就是因為這

樣,娛樂性遊戲才會受歡迎,因

為在gaming encounter中經常會達

到令人沉醉其中的互動(euphoric

interaction):gaming 經常是有樂趣

的。」(Goffman, 1961: 4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2

「此處所使用的緊張一詞,指的

是一種感受到的存在於自發性真

實的世界以及被接受為當下現實

而且他必須身處其中的世界兩者

之間落差。」(Goffman, 1961: 4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2

高夫曼在下文(Goffman, 1961: 44)

中,有簡要而且清楚提到「義務

的捲入」(obligatory involvement)

和「自發的(spontaneous)捲入」。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1 頁

82

Encounter 的兩種功能

1) Euphoria function (Goffman,

1961: 44)

舉例:邀請老闆到家中晚宴

當座上賓,整個場合會有平等和

敬意

2) Dysphoria function (Goffman,

1961: 45)

舉例:中共戰俘營挑選最不合格

的人來擔任戰俘的領導人,以降

低戰俘的士氣和反抗(Goffman,

1961: 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3

「在會面的時候,不管有意無

意,都會發生各種事件(events),

突然引起緊張程度的升高。我遵

循著日常生活的用法,將這些事

件稱為『意外』。」(Goffman, 1961:

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3

「最常見的意外類型,就是佛洛

伊德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

一書中提到的:失言(slip)、可笑

的錯誤(boner)、出糗(gaffe),或是

誤用同音字(malapropism),無意間

引進了資訊,讓會面中抑制的作

工突然增加了負擔。」(Goffman,

1961: 45-4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5-4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3

「洩密字」 (leaky words)

一個具有正當和純真意義的字詞

或片語,不過它的發音會突然增

加保持正式無關的困難度。……

身心障礙人士,例如盲人或是跛

足人或是前精神病人,前犯人和

同性戀,會創造洩密字和信號情

境發生的狀況。(Goffman, 1961:

4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4

「透過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有意

地降低極度不安(Dysphoria)的這

種情況,我稱為緊張產生事物的

整合(integration)或是調和

(blending-in)。」(Goffman, 1961:

4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2 頁

84

「在會面的時候,個人都有義務

要嘗試去適應意外事件,彷彿它

們不曾發生過,或是盡力將它們

整合到正式的情境釋義中,或是

僅僅是維繫著緊張而且不抽身離

開當時的情境。」(Goffman, 1961:

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4

在某些情況下,個人可能掩飾不

住自己的情緒而崩潰,他無法維

持當前互動所要求的適當的情緒

角色,他潰堤了(he floods out)。他

暫時「離開了遊戲」(out of play)

(Goffman, 1961: 5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4-8

5

這也是一種「打破了的框架」(breaking frame)(Goffman, 1961:

56)

舉例:當一個人再也無法擺出一

張嚴肅的表情(keep a straight face)

而忍不住放聲大笑,就是最常見

「潰堤」的例子(Goffman, 1961:

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5

「在這篇文章裏,我宣稱:任何

社會會面,任何焦點聚會,應該

從包圍著它的『膜』(membrane)

的功能來考量,以便和某些重要

的特質領域隔絕開來。」(Goffman,

1961: 7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5

「有一套轉換規則正式地標明何

種性質(property)影響著局部實現

的資源(locally realized resources)

的分布。如果參與者自發地涉入

轉換規則所規定的注意焦點,他

就感覺一切很自然,很輕鬆,也

覺得自己和他人共同維繫的現實

是很踏實的。」(Goffman, 1961:

79-8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9-8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3 頁

86

「我也企圖顯示標準社會-經濟

特質對於會面運作的影響……社

會經濟因素潛入會面的路線對於

一套陌生的或是不莊重的工具(strange undignified set of vehicle)

都是同樣開放的。」(Goffman,

1961: 8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6

「個人能毫無自覺的專注於事情

就是對他最真實的事情(Something in which the individual

can become unselfconsciously

engrossed is something that can

become real to him)……甚至可能

遭到別人惡意破壞之下。」

(Goffman, 1961: 8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6

「在面對面互動中彼此相互維繫

情境釋義的過程是透過相關規則

和無關規則而加以社會約制的

(socially organized) ……就像所有

的精神病人和喜劇演員都知道

的:任何準確但是不合時宜的動

作會戳破當下現實那層空洞的衣

袖(thin sleeve)。」(Goffman, 1961:

80-8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0-8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7

「制度的無所不包或是全控特性

顯示在和外界社交的障礙上,以

及就在出發的障礙上的特殊做

法,像是上鎖的門、高牆、鐵絲

網、懸崖峭壁、水、森林或是荒

野。我將這種設施稱為全控制度

(total institution),接下來就要探討

它的特質。」(Goffman, 1961: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8

用來照顧計無能又無害的人的制

度,包括:盲人、老人、孤兒和

貧民。(Goffman, 1961: 4) ……設

計來成為遠離世俗的制度,有時

被當成宗教的訓練所。例如:大

修道院、寺院、女修道院,以及

其他修道場所。(Goffman, 1961: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4 頁

88

全控制度的主要特色 (Goffman,

1961: 6)

區分生活三大領域—睡覺、玩

樂、工作—的障礙崩解

1 所有的生活都在同一個地方

由同一個權威指導下完成

……

4 所有的強制活動都是經過單

一理性計畫所策劃,以便完成制

度的正式目標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8

「以上所列出的個別特質也可能

會在全控制度以外的地方發現。

例如:大型的商業、工業和教育

機構越來越傾向替所屬成員提供

簡易餐廳和休閑娛樂場所。」

(Goffman, 1961: 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8

全控制度的兩大成員(Goffman,

1961: 7)

大多數的被管理的團體,稱為inmate

少數的監管人員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9

彼此之間相互敵視,有著刻版印

象(Goffman, 1961: 7)

監管人員通常認為 inmate 是:心

懷怨恨、偷偷摸摸、不可信賴

Inmate 通常認為監管人員是:自

以為了不起、專橫高壓、卑鄙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9

監管人員通常自以為:高人一

等、公正不阿

inmate 通常自以為:低人一等、

弱勢、受氣包、罪孽深重

(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9

兩種人之間的社會流動是嚴格禁

止的

兩種人之間的社會距離很大,而

且有正式的規定 (Goffman, 1961: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5 頁

89

管控 inmate 和更高層長官的直接

溝通 (Goffman, 1961: 8)

隱瞞監管人員對 inmate 的計畫

(Goffman, 1961: 9)

藉此維護雙方敵意的刻版印象,

發展出兩個不同的社會世界和文

化世界,有官方接觸點,卻不能

相互滲透 (Goffman, 1961: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9

Inmate 通常沒什麼工作可做,工

作的步調通常都很慢,讓沒有什

麼休閒嗜好的 inmate 覺得十分無

聊 (Goffman, 1961: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89

「全控制度是一種社會混合體,

部分是住宅社區,部分是正式組

織;因此引起特別的社會學興

趣。」(Goffman, 1961: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0

「我們的社會裡有著改變人的強

迫機構:每個都是自然實驗,目

的在於改變自我。」(Goffman,

1961: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0

「去文化化」(disculturation)

將 inmate「搞」成無法適應外面

日常生活的人,就算是回到正常

世界(Goffman, 1961: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0

「[全控制度]刻意創造並維繫家

庭世界和制度世界之間的特殊緊

張關係,並且利用這種緊張關係

來策略性地管控人。」(Goffman,

1961: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6 頁

90

「﹝進入全控制度﹞,他就開始

了一連串貶抑(abasement)、降格

(degradation)、羞辱(humiliation)

和自我的褻瀆(profanation of

self)。他的自我有系統地被侮辱,

通常並不是有意的。他也開始在

道德生涯(moral career)方面有根

本的轉變,這種生涯包括他對自

己及重要他人的信念都會逐漸改

變。」(Goffman, 1961: 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1

剝奪 inmate 自我的第一步

阻絕 inmate 和外在世界的聯

繫……填寫生命史、照相、量體

重、按指紋、分配號碼、搜身、

填寫被保管個人所有物,脫衣、

洗浴、消毒、剃髮、發給機構制

服、告知規定,以及分派房間。(Goffman, 1961: 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1

「許多程序仰仗的特質,像是一

個人的體重和指紋,只是因為它

是最抽象最廣義的社會類屬—人

類—的一部分。以這種特質為基

礎所採取的行動當然會忽略掉許

多他以前自我認同的基礎。」

(Goffman, 1961: 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1

監管人員通常認為在面對面互動

一開始就表現出很合作的

inmate,以後也會採取一般順從的

inmate 的角色 (Goffman, 1961:

1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1-9

2

Inmate 社會化的初始階段可能會

有「服從大考驗」(obedience test),

甚至是消磨意志的競賽

(will-breaking contest):表現出抗

拒不從的 inmate 會立即受到眾人

皆可看見的懲罰,懲罰會越來越

重,一直到他公開喊停,承諾以

後再也不敢了為止。(Goffman,

1961: 1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7 頁

92

入場程序和服從大考驗有時會更

精緻地發展成一種入會儀式(form

of initiation),或被稱為「迎新」

(welcome),其間監管人員或是

inmate,或是兩方皆有,會全力給

予新人清楚的訊息:你可有苦頭

吃了。在這種通過儀式(rite of

passage)諸,他會被其他的 inmates

稱為 fish 或 swab,就等於告訴他:

他只是個 inmate,還有就是它是

位在這個低等社會中特別低等的

地位。(Goffman, 1961: 1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2 失去自己姓名是對自我最大的剝

奪 (Goffman, 1961: 1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2

Inmate 的所有物都一樣,而且大

家都一樣(uniform in character,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這些所有物都屬於機構,有時還

得定期繳回,以免被認同

不提供 inmate 置物櫃,並且定期

搜查,以及沒收累積的個人財物

等等作法,都強化了財產的剝奪

(Goffman, 1961: 1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2

衣服、梳子、針線、化妝品、毛

巾、肥皂、刮鬍用具、盥洗用具

等等都會被拿走,放入儲藏室,

離開時發還,或是根本不准擁有

(Goffman, 1961: 2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2

直接並且永遠毀損身體,例如:

某些全控制度會用烙印或是截肢

造成 inmate 缺乏安全感,以及對

於毀形的焦慮 (Goffman, 1961:

2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8 頁

93 讓人無法用平常在別人面前出現

的形象來呈現自己 (Goffman,

1961: 2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3 個人被要求要擺出羞辱的姿勢,

有時還得提供口頭上羞辱的應答

(Goffman, 1961: 2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3

個人被要求要從事他自認是十分

陌生的日常生活作息

在監獄中,剝奪異性戀的機會可

能引發失去自己陽剛氣質的恐懼

在軍隊裏,做一堆無用的事,讓

人感到時間和精力都被浪費掉

在宗教機構中,讓所有人都輪流

從事服務角色中比較枯燥卑微的

工作

集中營中要求犯人對其他犯人執

行鞭刑 (Goffman, 1961: 2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3

能讓人產生自我感覺的物件—例

如:他的身體、他當下的行動、

他的思想、他的財產

在監獄中這些「自我的領域」都

要被剝奪,個人和環境之間的界

線也被逾越,自我的化身

(embodiment of self) 也被褻瀆

(Goffman, 1961: 2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3-9

4

身體的污染 (physical

contamination)

骯髒的食物、亂七八糟的寢室、

污穢的毛巾、鞋子和衣服、沒有

椅座的馬桶、骯髒的盥洗設

備……因為自己友人被侵害,而

無法協助的愧疚 (Goffman, 1961:

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1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1 9 頁

94

因果循環(looping):行動者替

inmate 創造一種防衛性的回應,

而這種回應成為他下次被攻擊的

目標;他無法在羞辱情境和自己

之間維持一個距離……在全控制

度中,inmate 都小心翼翼,不惹

麻煩,因此,inmate 也會放棄和

其他 inmates 某種程度的社交,以

避免麻煩上身 (Goffman, 1961:

4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4

全控制度打斷的或是貶抑的正式

在平常社會中行動者自己以及在

他人面前所具有的角色……符象

互動架構中討論自我的命運和傳

統有關壓力(stress)的心理生理概

念之間的關係 (Goffman, 1961:

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5

在羞辱過程中,inmates 會開始透

過正式及非正式的指引學到「特

權制度」,讓自己能個重整自己的

生活。……在全控制度中所受到

的懲罰要比家庭世界中所受到的

要嚴重多多 (Goffman, 1961:

50-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0-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5

懲罰和特權本身是全控制度特有

的組織模式……懲罰和獎賞都環

繞著居住工作制度 (residential

work system) (Goffman, 1961: 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6

包括下列複雜的過程:參加被禁

止的活動(包括企圖逃跑),被逮,

以及被懲罰 (Goffman, 1961: 54)

例證:打架、醉酒、自殺未遂、

未通過檢查、賭博、不服從、同

性戀、不當離去,以及參加集體

暴動 (Goffman, 1961: 5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6

不直接挑戰監管人員,但是卻允

許 inmates 去獲得被禁止的樂

趣……inmates 會把這些洩密的人

稱為 squealers、finks、rats,或是

叫做 stoolies 或 right guys

(Goffman, 1961: 5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5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0 頁

96-9

7

Inmates 發展出來將社會地位有差

別的人結合成為一個單一的、平

等的命運共同體,相互合作,以

對抗制度……監管人員感覺

inmates 之間的團結會對規則造成

危害,因此他們有意壓制在

inmates 之間形成小團體

(Goffman, 1961: 6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6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7 在某些情況下,inmates 之間是不

可以信賴的,這時候就會產生「脫

序」狀態。(Goffman, 1961: 6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6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7

「脫離情境」(situational

withdrawal) 的手法……「皈依」

(conversion):inmates 採用官方或

是監管人員對自己的看法,並努

力做一個模範 inmates 的角色

(Goffman, 1961: 6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6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7

在全控制度中,許多 Inmates 採取

「明哲保身」(playing it cool)的手

法,包括投機式地混雜了次級調

整、皈依、殖民化、和對於 inmate

團體的忠誠,以便自己有最大的

機會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不受

到打擊 (Goffman, 1961: 64-6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64-6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7-9

8

許多全控制度會產生特別程度的

自我關心 (self-concern)。因為

inmate 的外在社會地位通常比較

高,透過一開始的剝奪過程,他

就從雲端掉入深淵……正是這種

活動的不足彰顯出全控制度剝奪

inmates 的效果 (Goffman, 1961:

7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8

對釋放的焦慮展現在 inmates問其

朋友的話:「我出去後會適應

嗎?」……監獄犯人出獄後,也

可能要定期向假釋官報告,並且

不再和過去的犯罪圈往來

(Goffman, 1971: 7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1 頁

98

監管人員的日常活動的基本脈絡

就是徘徊在制度的做法(what the

institution does)和官員的說法(what its officials must say it does)

之間的矛盾 (Goffman, 1961: 7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8-9

9

「人工作」(people-work)—監管人

員的工作和世界就是處理人的工

作 (Goffman, 1961: 7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9 把人當成需要處理的材料

(people as material to work upon)

(Goffman, 1961: 7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9

當成被工作的材料,人有時候會

具有無生命物體 (inanimate

objects)的某些特質……而且不管

是有生命或是無生命的物體都可

能留下洩密的痕跡,讓上級長官

發現 (Goffman, 1961: 7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9

監管人員相信,只有是處「人工

作」就會有特別的危險

精神病院中,監管人員相信:病

人會「無故」抓狂而傷害監管人

員;有些服務人員感覺:過度暴

露於精神病人中會有傳染的效果

在肺病療養院和痲瘋病院中,監

管人員感覺:她們特別是暴露在

危險疾病之中 (Goffman, 1961:

7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9

在包圍著全控制度的大社會一般

都相信:人本身就是目的,因此

在全控制度中,就必須要有「人

道標準」(humane standard),這是

inmates 身為一個人的基本權利,

往往可以用來和 inmates交換自由

(Goffman, 1961: 7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2 頁

99

監管人員的工作世界中,inmates

通常在外面世界都具有地位和關

係,這也是他必須加以考慮的一

點 (Goffman, 1961: 7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99-1

00

不僅是監管人員在直場內部的上

司會注意這些標準和權利的問

題,外面世界的許多不同監察機

構 (watchdog agencies) 或是

inmates 的親友也會特別留意這方

面的事; (Goffman, 1961: 7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0

有時候他們工作的材料自己也知

道這些,這些要求「照規矩辦事」

(by the book)的 inmates 通常被稱

為 sea lawyer (Goffman, 1961: 7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0

監管人員徘徊在維持人道標準

(humane standard)和制度運行有

效(institutional efficiency)之間,也

常會有衝突發生 (Goffman, 1961:

7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7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0

inmates 帶到制度中原有的地位和

關係,人道標準,以及外出訪視

(off-ground leave) ……有時監管

人員必須被迫使用暴力來管理

inmates,此時他們就必須控制好

自己的情緒 (Goffman, 1961: 8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3 頁

100

全控制度的公開目標 (Goffman,

1961: 83)

達成經濟目標

教育和訓練

醫療和精神醫學處置

宗教淨化

保護外在社群免受污染

﹝正如監獄研究者所指出﹞

剝奪法定權利(incapacitation)

懲罰(retribution)

威嚇(deterrence)

改過自新(reformation)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0 大家也都體認到:全控制度很少

能夠達成這些官方的目標

(Goffman, 1961: 8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一旦 inmates 進入全控制度,詮釋

架構(interpretive scheme)自動的

開啟,監管人員就把 inmates 的進

入當成 inmates就是制度所要處理

的人的不證自明的證據;進政治

監獄的人就是叛徒;進監獄的人

就是犯人;進精神病院的人就是

友病的;如果不是這樣,這些人

為什麼會進來呢? (Goffman,

1961: 8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這種對 inmates的自動認定並不是

辱罵(name-calling),這是一種基本

的社會控制的核心 (Goffman,

1961: 8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4 頁

101

當 inmates被允許和監管人員有面

對面互動時,兩方的接觸經常是

以 inmates「發牢騷」(gripes)和請

求的方式出現,也要看監管人員

對於現行限制處置的做法而定。

通常監管人員為了控制 inmates並

維繫制度目標,他會採取一體適

用的方式來對待 inmates。這時

候,監管人員發找到一種犯罪的

名義來處罰 inmates (Goffman,

1961: 8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監管人員在給予特權或是懲罰的

時候,就會用一種語言來反應制

度的合法目標,譬如:當監獄中

有人要被隔離監禁,就稱為「建

設性冥想」(constructive

meditation) (Goffman, 1961: 8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全控制度對人性的看法有很重要

的一部分,他們相信:新人在初

來乍到就能夠展現對於監管人員

的極度服從,他以後就比較容易

管理,在服從初步的管教之後,

他的「反抗」和「精神」就會瓦

解渙散 (Goffman, 1961: 8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假如 inmates也同樣相信這種人性

的看法,就更加肯定監管人員的

對於個性的看法 (Goffman, 1961:

8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8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1 專業人士很難在全控制度的既定

目標中一展所長 (Goffman, 1961:

9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5 頁

102

監管人員和 inmates經常街處的結

果可能會發現:他們無法完成一

項矛盾的任務:紀要強迫 inmates

服從管教,同時又不能違背制度

目標所要求的人道標準

(Goffman, 1961: 9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2

跨越監管人員和 inmates界限的過

度親密和關係,會讓權威及社會

距離顛倒,給人的印象是:這是

全控制度中的「亂倫禁忌」(Goffman, 1961: 9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2

有些監管人員會請 inmates幫忙家

中園藝、油漆、打掃和照顧小孩,

因為這些都不是官方所允許的,

監管人員就很難要求 inmates維持

應有的社會距離,角色隔離(role

segregation)也很難維持

(Goffman, 1961: 93-9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3-9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2

「角色釋放」(role release):在監

管人員和 inmates之間有著明顯的

距離的情況下,如果轉換成雙方

之間的團結合作,就代表著一種

角色釋放 (Goffman, 1961: 94-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4-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2 制度儀式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內部

報紙 (house organ)—特別是週報

或是月刊 (Goffman, 1961: 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6 頁

102

內部報紙最常出現的兩項:

一、「本地消息」(local news):包

括最近的制度儀式或是個人

事件,例如:生日、升遷、

旅遊、死亡 (Goffman, 1961:

95)

二、編輯觀點 (editorial view):外

在世界和 inmates的社會或法

律地位相關的新聞及其評

論、原創論文、短篇小說、

詩、社論 (Goffman, 1961: 9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9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2-

103

年度宴會(有時不只每年一次)

監管人員和 inmates 會透過正式

的社交方式打成一片,譬如:同

桌進餐、宴會遊戲、跳舞……懇

親日 (open house) :主要是給參

觀者看的,傾向於符合外在世界

的標準,提昇全控制度的形象

(Goffman, 1961: 100-101)

上級視察 (inspection)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0-10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3

「符象化」(symbolization)過程

全控制度所展現的通常是最新的

部分,會因為設備或做法的更新

而更迭……例如:全控制度大廳

中所展示的照片,似乎表明理想

的 inmates和理想的監管人員所從

事的一連串活動,實際上卻和真

實的制度生活無關 (Goffman,

1961: 10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3 這些制度儀式往往都在固定時間

舉行,並且帶來社會歡樂

(Goffman, 1961: 10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3 這些制度儀式也僅僅綁住可能會

分裂的兩種人:監管人員和inmates (Goffman, 1961: 10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0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7 頁

103

身分笑話 (identity jokes) :為了

娛樂效果,一個團體成員短暫地

將自己當成對方的人來表演,或

是將自己人視為對方的成員

(Goffman, 1961: 112)

身分醜聞 (identity scandals);某人

的身分一開始是監管人員,後來

被貶抑,成為同一制度中 inmates

的一份子 (Goffman, 1961: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4 團體內部的角色分化 (Goffman,

1961: 1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4

遵從模式 (deference pattern)

(Goffman, 1961: 114)

只有小孩不被當成成人,所以他

的不遵從往往會被公開懲罰……

由低階監管人員負責訓練,高階

監管人員則可以接受 inmates不受

強制的遵從 (Goffman, 1961: 1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4

全控制度的可穿透性

(permeability)……因為全控制度

中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所以監

管人員往往會鼓勵「角色延續」(role carry-over) (Goffman, 1961:

12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4-

105

畢業生的社會命運 (Goffman,

1961: 123)

一個極端:

本篤會教士,不但彼此經常保持

聯繫,而且自己的未來是早已經

經被決定了的……美國私立學校

和研究生大學的「校友系統」(“old

boy” system),讓畢業生可以選擇

是否要繼續連繫,以擴大自己的

生命機會 (life chance) (Goffman,

1961: 12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8 頁

105

全控制度有許多驚人的相似性,

我們也有理由懷疑這些特徵都有

很好的功能方面的原因,可以加

以功能解釋。我們一旦做完功能

解釋,我認為我們應該少一點讚

美或則被特殊的督導、領導、典

獄長、或是修道院院長,而應該

多一點注意去了解全控制度中的

社會問題和議題,以找出其中共

有的基本結構設計(underlying

structural design) (Goffman, 1961:

12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6

「傳統上將 career 一詞保留給一

些期待享受可敬的職業中的升遷

的人。可是,這個名詞被用來指

稱更廣泛的意義,指的是任何人

生命歷程的社會組成部分(any

social strand of any person’s course

through life)。」(Goffman, 1961:

12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6

「Career 此一概念的主要價值在

於它的雙面性 (two-sidedness)。其

中一面是和我們珍惜的內部事務

有關,就像是自我的意象(image of

self)和感受到的身分(felt

identity)……而不必仰賴個人說他

想他想像自己的資料(what the

person says he thinks he imagines

himself to be)。」(Goffman, 1961:

12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7

「本論文的目的是一種練習以制

度的探討方式來研究自我(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elf)。主要關心的是生涯的道德

面向 (the moral aspects of

career)—亦即,個人的自我中所隱

含的生涯的正常的變化順序(the

regular sequence of changes that

career entails in the person’s self),

以及他在想像的架構中對於自己

和他人的評斷(in his framework of

imagery for judging himself and

others)。」(Goffman, 1961: 127-12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7-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2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2 9 頁

107

「有關道德生涯的材料可以參考

早期社會人類學對於地位過渡的

儀式,以及古典社會心理學對於

一個人在參與了社會運動和宗教

教派之後自我觀念的巨大轉變。

最近的相關資料可以參見精神醫

學對於『認同』的興趣以及社會

學對於工作生涯和『成人社會化』

的研究。」(Goffman, 1961: 123, n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7

「成為精神病人的人會因為精神

醫師所賦予的特質而有疾病在種

類和程度方面的差異,以及其他

外行人對其特質的描述的差異。」

(Goffman, 1961: 12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2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7-

108

「精神病院的研究者會發現:精

神病人被宣稱的瘋狂或是『病態

行為』大體上是宣稱者和病人情

境的社會距離所造成的產物,而

且主要並不是精神疾病的產物。」

(Goffman, 1961: 13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8

「精神病人的生涯很自然地可以

分成三個階段(phase):進入精神病

院的時期,我稱之為前病人

(prepatient)階段;住進醫院時期,

住院病人(inpatient)階段;如果發

生的話,離開醫院時期,前病人

(ex-patient)階段。本論文只討論前

兩者。」(Goffman, 1961: 130-1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1961). encounters: Two

Studies in the Sociology of– Fun in

Games & Role Distance. Indianapolis,

Bobbs-Merrill. Interaction. Pp.130-1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09

導言 (Introduction)

污名和社會認同(身分)(Stigma

and Social Identity)

基本概念 (Preliminary

Conceptions)……

偏離和規範 (Deviations and

Norms)

正常偏差 (The Normal Deviant)

污名和現實 (Stigma and Reality)

偏離和偏差(Deviations and

Deviance)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ontent table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Page 23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0 頁

109-

110

「污名-一個不被社會完全接受

的人的情況 (the situation of the

individual who is disqualified from

full social acceptance)。」(Goffman,

1963: preface)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reface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10 「…『社會資訊』,個人所直接傳

遞的有關自己的資訊。」(Goffman,

1963: preface)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reface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

使用。

110

「﹝希臘人﹞將此詞用在一種身

體的記號 (bodily sign),以彰顯有

此記號的人 (signifier) 的不尋常

的或是壞的道德地位。這些記號

是紋刺在或燒烙在身體上,以表

明有此記號的人是奴隸、罪犯或

是賣國賊-一個有污點的人 (a

blemish person)、受到儀式玷污的

(ritually polluted),要加以迴避的

(to be avoided),特別是在公共場

所。」(Goffman, 196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0

「基督教時期,這個名詞添加了

兩層意義:第一、指的是因為神

的恩典的身體記號 (bodily signs

of holy grace),展現為皮膚上長出

的花朵 (eruptive blossoms on the

skin);第二、針對此宗教用語而

產生的醫學用語,指的是肢體殘

障的身體記號 (bodily signs of

physical disorder)。」(Goffman,

196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0

「現在此一名詞已經被廣泛地使

用,意同最原初的字義,不過,

比較常用在恥辱 (disgrace) 本

身,而不在身體上的特徵。此外,

引發人們關切的恥辱的種類也有

變化。」(Goffman, 1963: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3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1 頁

110

「〔本書中〕污名一詞將要用來指

一種深深的不名譽的特質 (an

attribute that is deeply

discrediting),不過,應該很容易

看得出來,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

描述特質的字,而是描述關係的

字。一種用來污名化一種人的特

質,會是另一種人的平常性,因

此它本身既不是值得稱譽的

(creditable),也不是不值得稱譽的

(discreditable)。」(Goffman, 196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1

「污名其實是一種特別的特質

(attribute) 和刻版印象

(stereotype) 之間的關係。」(Goffman, 1963: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1

虛擬的社會身份/認同

(virtual social identity):外人所賦

予 (imputed) 當事人的範疇和特

質。(Goffman, 1963: 2)

真實的社會身份/認同 (actual

social identity):當事人可以被實

際證實擁有的範疇和特質。(Goffman, 196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1

「虛擬的」(virtual) 一詞因為「虛

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一詞而流

行。指的是「被當成真的,而實

際上未必是真的」。在這裏高夫曼

的分類中,後一種是所謂「真

的」,前一種則是「被當真的」。

也就是他在前文中說的:「我們一

直都有某些假定:我們所面對的

個人應該是個甚麼樣子。」

(Goffman, 196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1

高夫曼在下文中也強調:「虛擬

的」和「真實的」之間是有落差

的。他特別強調的是和我們對某

類人物的刻版印象所有的不一致

印象。(Goffman, 196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2 頁

111-

112

「污名及其同義字都隱藏著雙重

的觀點:有污名的個人所承擔的

差異性是已經被知悉的,或是當

場很明顯的,或者他所承擔的既

不為在場的人所知,也不被他們

當場識破。在前者的狀況下,我

們處理的是不名譽的狀況,後者

是可能不名譽的狀況。」(Goffman,

1963: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2

「第一、身體上令人嫌惡之處

(abomination)-各式各樣身體的

畸形 (physical deformity)。其次是

個人性格上的瑕疵 (blemishes),

通常被視為意志薄弱、作威作

福、故作姿態、邪惡或僵化的信

仰、以及不誠實,這些都是從一

些已知的記錄中推論而得的,例

如:精神疾病、坐牢、毒癮、酗

酒、同性戀、失業、自殺未遂,

以及激進的政治行為。最後是種

族、國家和宗教等部落的污名

(tribal stigma),這些污名可以透過

宗族的傳遞而同樣影響到家族的

所有成員。」(Goffman, 1963: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2

「一個原來可能在普通社會互動

中很容易被接受的人,因為具有

某些特質,導致了別人的注意,

使得別人遠離他,不管他的其他

特質對我們的影響。他擁有了污

名,一種和我們原先期待不同的

一些不被喜歡的差異 (undesired

differentness)。我們以及那些沒有

偏離特殊期待的人我將稱之為常

人 (the normal)。」(Goffman, 196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3 頁

112-

113

「從定義上來說,我們相信有污

名的人並不是完全的人 (not quite

human)。也就因為這個假定,我

們運用了各式各樣的歧視……同

時還賦予他一些可欲卻不受歡迎

的特質 (desirable but undesired

attributes),通常和超自然事物有

關,例如;『第六感』和『知心術』

(understanding)。」(Goffman, 196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3

「被污名化的人也傾向和我門擁

有一樣對身份/認同的信念;這

是個關鍵的事實。」(Goffman,

1963: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3

「被污名化的個人的生活情境經

常是我們糢糊稱為『接受』

(acceptance)的問題。」(Goffman,

1963: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3

被污名化的個人補救自己缺點的

方法

身體畸形者尋求整形手術

盲人尋求眼部醫療

文盲接受補習教育

同性戀尋求心理治療 (Goffman,

1963: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3-

114

「(就算是這些修補是可能的,也

往往不能讓當事人獲得完整的正

常身份,而只是將一個有特殊污

點的自我轉化成一個具有補救過

特殊污點的記錄的人)。因此特別

容易發生『變成受害人』

(victimization)的案例,這些被污名

化的個人特別容易成為一些商品

的受害者,如:語言矯正器、皮

膚漂白劑、增高機、回春術 (如:

以受孕蛋白抗肌膚老化,永保青

春)、信仰治療、會談訓練。」

(Goffman, 1963: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4 頁

114

「被污名化的個人也可以透過私

底下偷偷地努力,學會一些因為

有他這種缺點的人在身體上或其

他方面的理由,而在平常無法接

觸學習的事。」(Goffman, 1963: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4

「最後,具有羞辱差異 (shameful

differentness) 的個人也可以打破

現實,硬是要努力運用非傳統的

詮釋來對待他的社會身份/認

同。」(Goffman, 1963: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4

「被污名化的個人也可能以自己

的污名為『次級獲利』(secondary

gains),做為自己一事無成的藉

口…」(Goffman, 1963: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4

「他也可以將自己的受苦受難的

考驗當成是一種偽裝的祝福 (a

blessing in disguise),特別是因為

他覺得可以因為他的苦難看出生

命的意義和人情冷暖。」(Goffman,

1963: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4 「第一組同情的他人當然就是和

他有一樣污名的人。」(Goffman,

1963: 2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2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4

「第二組人〔同情的他人〕─借用

同性戀者的用詞─是『知情者』(the

wise),也就是因為特別情境的關

係而得知污名化的個人秘密生活

並同情他們的常人,他們被這些

人所接受,在這群人中也有著被

禮遇的成員身份 (courtesy

membership)。知情者是邊緣人,

污名化的個人在他們面前不必感

到羞愧,也不必運用自我控制,

因為他知道就算是有這些缺陷,

他還是被當成正常他人 (ordinary

other) 看待。」(Goffman, 1963: 2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2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5 頁

115

「一種知情者是因為在一個體制

中工作,為了滿足一群有特殊污

名的人的需求,或者社會為了這

些污名者所採取的行動。」(Goffman, 1963: 2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2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5

「第二型知情者是透過社會結構

而和一個污名化的個人發生關係

-這種關係是更大的社會將兩種

不同的人視為等同。」(Goffman,

1963: 3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5

「一個有著禮遇污名 (courtesy

stigma) 的人是『正常化』

(normalization)的典型,因為他展

現了常人為了將被污名化的個人

當成沒有污名所做的一切。(正常

化和『常人化』不同,因為被污

名化的個人會努力將自己展現為

一個正常人,雖然並不必然會掩

飾自己的缺陷)」(Goffman, 1963:

30-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0-3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15

「一個具有特殊污名化的人,在

他們的缺陷上,會有擁有類似的

學習經驗,自我概念上也會有類

似的改變-這是一種類似的『道

德生涯』,是個人致力於適應時的

一種類似的順序的原因也是結

果。」(Goffman, 1963: 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6

「這種社會化的過程的一個面向

是被污名化的個人透過這個過程

可以學習到而且併入常人的觀

點,因此獲取更大社會的身份/

認同的信念,以及一般人對於具

有特殊污名的人有何看法。另一

個面向是透過這個過程,被污名

化的人學習到他有著一種特殊的

污名,而且可以鉅細靡遺地知道

有這種污名的後果。道德生涯的

這兩個開端面向的時間和互動,

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礎,也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辨識

被污名化個人所面對的道德生

涯。」(Goffman, 1963: 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6 頁

116

「第一種類型是生而具有污名的

人,他在社會化的學習和合併過

程中就學到這種對他的缺陷的不

利情境。」(Goffman, 1963: 3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6

「第二種類型是一個家庭,或是

當地的鄰居,替自己的下一代建

立了一個保護的設施。在這個設

施之內,一個天生被污名化的小

孩可以透過資訊控制被小心翼翼

地呵護長大。」(Goffman, 1963:

32-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2-3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16

「第三種社會化類型的寫照是生

命晚年才被污名化的個人,或者

是到了晚年才知道自己過去一直

被認為是不名譽的-前者對自己

的過去不須要大幅度修正,後者

則要。」(Goffman, 1963: 3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6

「第四種類型是最初在一個異社

群中社會化,不管是不是在常人

社會的地理界限之內,而後來學

到第二種生活方式,被周遭的人

認為是真正而且有效的一種。」(Goffman, 1963: 3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3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7

「處理一個人有關自我未被揭露

的不名譽資訊 (the management

of undisclosed discrediting

information about self)…『矇混』。」(Goffman, 1963: 4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7

「有些傳遞社會資訊的記號是經

常而且穩定地可以取得,並且例

行性地被尋求和被接受;這些記

號可以稱為『符象』。」(Goffman,

1963: 4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7-

118

「一個記號-不管在事實上或希

望上-打破了一貫的圖象…使得

虛擬身份/認同的有效性受到深

度的懷疑。我將稱之為消除身份

/認同的指標 (disidentifier)。」

(Goffman, 1963: 4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7 頁

118

因是否天生而異

因團體而異

因可靠性而異

因所在一起的人的關係 ("with"

relationship) 而異 (Goffman,

1963: 46-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6-4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18 高夫曼覺得下一個名詞比上一個

恰當 (Goffman, 1963: 4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8-

119

「第一、污名的能見度必須和它

的『可知度』(known-about-ness)

分開。」(Goffman, 1963: 49)

……

「第三、污名的能見度必須和它

的『察覺到的焦點』(perceived

focus)分開。」(Goffman, 1963: 4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4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9 能見度和觀眾的能力有關

(Goffman, 1963: 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9

「污名處理是社會中基本事物的

衍生,我們對某行為或性格的規

範期待的刻版印象 (stereotyping)

或『寫照』(profiling)。」(Goffman,

1963: 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9

「污名處理的範圍可能屬於公共

生活、存在陌生人和點頭之交之

間,在它的連續體的另外一個極

端是親密 (intimacy)。」(Goffman,

1963: 5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9 「處理污名的整個問題的重點在

於我們是否親自認識被污名化的

人。」(Goffman, 1963: 5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8 頁

119

「一種『獨特性』的概念之內包

含著一種『正向的標記』(positive

mark)或『身份/認同標誌』

(identity peg)。」(Goffman, 1963:

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9

「第二種概念是,雖然他和別人

都可能共享同樣的特殊事實,可

是一個密友的所有事實卻是世上

其他人所沒有的,因此可以和其

他人區分開來。」(Goffman, 1963:

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19-

120

「第三種概念是,一個人異於他

人之處就是他存在的核心、最一

般且最中心的方面,讓他徹底和

別人不同,就算是最像他的人。」(Goffman, 1963: 5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0

「我所謂的個人身份/認同指的

是前兩者-正向的標記或身份/

認同標誌,以及以這些身份/認

同的標誌或標記將個人生命史的

項目加以獨特的組合。」(Goffman,

1963: 5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5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0 「資訊關聯性」(informational

connectedness) 的程度 (Goffman,

1963: 6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6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0

「我所謂的認知確認是指將一個

人『定位』的知覺的舉動 (the

perceptual act of “placing” an

individual),不管是具有一種特殊

的社會身份/認同或是一種特殊

的個人身份/認同。」(Goffman,

1963: 6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6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0

「認知確認是單純的知覺的舉

動,而社會確認 (social

recognition) 是個人在溝通儀式

(communication ceremony) 的角

色。」(Goffman, 1963: 6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6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3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3 9 頁

121-

122

「循環始於矇混者自己都不曉得

自己已經會的不自覺的矇混

(unwitting passing);然後進入無意

圖的矇混 (unintended passing),是

中途才被矇混者自己意外地發現

的;然後進入『為了好玩』的矇

混 (passing "for fun");社會例行

事件的非例行部份的矇混,如:

休假時或旅遊時;日常例行場合

的矇混,如:在工作或服務的體

制中;最後,『消失』(disappearance)

-在生活所有領域的完全矇混,

只有矇混者自己知道。」(Goffman,

1963: 7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7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1

1. 被禁止的場所 (forbidden or

out of bound palces)

像他這種人是被禁止入內的,一

旦身份曝光,就會被驅逐

2. 禮貌的場所 (civil places)

像他這種人,一旦身份曝光,會

被謹慎地對待,一如他們是不被

接受的,往往他們也是不被接受

的。

3. 後方的場所 (back places)

像他這種人可以安心表白身份,

不會被排斥 (Goffman, 1963: 8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8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1

「第一、通常都假定他必須付出

相當大的心理代價,非常高度的

緊張,生活可能隨時崩解。」(Goffman, 1963: 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1

「第二、通常都假定,而且也有

證據顯示,矇混者會被兩種依戀

所折磨。他會覺得和新的『團體』

疏離…他也會感到背叛或自我鄙

視,因為他不能對現在他所矇混

的團體成員對他所脫離的團體所

做的冒犯言論採取行動。」(Goffman, 1963: 8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8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4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0 頁

121

「第三、通常都假定,也明顯地

是正確的,矇混者必須對其他人

未加算計的和未加注意的社會情

境要表現特別注意。」(Goffman,

1963: 8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8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1 隱藏或塗去已經變成污名符象的

記號 (Goffman, 1963: 9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2 使用消除身份/認同的指標

(disidentifiers)。(Goffman, 1963:

9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2 將自己的缺陷表現為另外一種比

污名要輕的特質記號。(Goffman,

1963: 9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2

將自己周遭的世界分成兩部份:

一部份是他不告訴他們任何事的

一大群,以及他會毫不隱瞞的、

會幫助他的一小群人。 (Goffman,

1963: 9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2 有同樣污名的人互相幫助,一起

矇混其他人。 (Goffman, 1963: 9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122 和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距離。

(Goffman, 1963: 9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9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

合理使用。

Page 24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1 頁

122

自動揭露自己的狀況,從一個要

處理資訊的人變成一個要處理不

愉快社會情境的人,從一個可能

不名譽的 (discreditable) 人變成

一個已經不名譽的 (discredited)

人。(Goffman, 1963: 10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2

一個已經承認自己擁有某種污名

的人,儘量讓自己的污名不要變

成「尾大不掉」。這種過程可以稱

之為「掩飾」。(Goffman, 1963: 10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2 「掩飾的相關類型之一是和污名

相關的主要缺陷,要儘量隱藏起

來。」(Goffman, 1963: 10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3

引用艾瑞克森的「自我」和「感

受到的」身份/認同 (“ego”

and ”felt” identity)

自我身份/認同:一個人因為不

同社會經驗而察覺到自己的延續

和個性

感受到的身份/認同:對自己情

境的主觀感覺 (Goffman, 1963:

10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3

個人身份/認同 (personal

identity) 與自我身份/認同 (ego

identity)

個人的身份/認同往往是由他人

所賦予的,可能在出生前或死亡

後都會存在,當事人可能毫無感

覺,更別說有認同感。

自我身份/認同是主觀的、反思

的,個人必須感受到的 (Goffman,

1963: 10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3

例如:罪犯使用假名是想和自己

的個人身份脫離;當他保留了原

來的姓名的某些部份時,他同時

就還留有自我身份的認同感

(Goffman, 1963: 10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2 頁

123

「社會身份/認同的概念讓我們

考量到污名化 (stigmatization)。個

人身份/認同讓我們考量到污名

處理的資訊控制 (information

control in stigma management)。自

我身份/認同讓我們考量到個人

對污名及其處理的感受,讓我們

進一步特別注意到他對於此種事

物的建議。」(Goffman, 1963: 10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3-

124

「被污名化的個人展現了一種視

自己污名是否明顯和突出而將自

己情況分層處理 (stratify his

“own”)。對於那些污名情況比自己

明顯的人,他會採取常人的態度

對待對方。因此,重聽者絕不把

自己當成聾人,而視覺有障礙的

人也絕不把自己當成是盲人。在

和這些比自擠明顯有污名的人的

發生關係或無關係中,個人身份

/認同的擺盪是最容易被注意到

的。」(Goffman, 1963: 10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4

「和這種分層的自我出賣息息相

關的是社會結盟的議題,也就是

個人會在自己的團體內或「跨界」

選擇朋友、約會對象,和配偶的

情形。」(Goffman, 1963: 10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4

「當一個有污名身份的人『和』

常人在一起時碰到一位和自己同

類的人的『接近』(nearing) 過程,

這種雙向的情感最為敏感。」(Goffman, 1963: 10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0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4

被污名化的個人通常都被提醒不

要「小丑化」(minstrelization),「亦

即被污名化的個人在常人面前極

盡討好之能事,表現出同類人被

歸因的壞特質,導致在生活情境

中的小丑角色。」(Goffman, 1963:

1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3 頁

124

被污名化的個人通常會被鼓勵去

鄙視他的同類中把自己污名當成

秘密或是小心翼翼在外表掩飾自

己污名的人。(Goffman, 1963:

110-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0-1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

65 條合理使用。

124-

125

「這些行為準則對被污名化的個

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綱領和一種

政治,也是如何對待他人的指

示,也包含了對待自己的適當態

度。無法遵循這些準則會是一種

自我欺騙、被誤導的人。成功的

運用這些準則,則是真實而且有

價值的 (real and worthy)人,這兩

項特質合起來構成的所為的『真

正性』(authenticity)。」(Goffman,

1963: 1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5

「第一、這些對個人行為的建議

有時會刺激被污名化的個人成為

社會場景的批評家或是人際關係

的觀察者。」(Goffman, 1963: 1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5

「第二、通常這些建議都很直接

觸及被污名化個人生命中很私密

而且羞恥的部份,在現行的文學

作品中很多對這深深隱藏的痛楚

鉅細靡遺的描述。」(Goffman,

1963: 1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5

「一個人的個性是由和他和所屬

同類的關係所產生的。假如他轉

向他的團體,他就是忠誠的而且

是真正的;假如他不如此,他就

是個懦夫而且是個傻子。這裏正

好顯示了一個基本的社會學主

題:個人的特性,不論是他自己

或是我們所賦予的,都是由其所

屬的團體所產生的。」(Goffman,

1963: 1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5

「在這種情況下,個人被建議要

把自己看成是像其他人一樣的完

全的人,最壞來看也只是被排除

在某一個社會領域之外的人。他

不是一個類型或一種範疇,而是

一個人。」(Goffman, 1963: 11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1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4 頁

125-

126

「被污名化的個人的特殊情況是

社會告訴他他是廣大社會的成員

之一,也就是說他是個正常人,

但是同時他又是某種程度上的

『異類』,這又是個不容忽略的事

實。這種異類性本身當然也是來

自社會,因為社會整體先要將異

類性加以概念化,才能夠讓其有

影響力。」(Goffman, 1963: 12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2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6

「簡言之,他被告知他和別人一

樣,同時又被告知他和別人不一

樣…這種矛盾和笑話就是他的命

運。」(Goffman, 1963: 12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2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6

「總結來說,污名所包含的與其

說是可以被分成兩堆的具體個

人,污名者和常人,倒不如說是

一種廣泛的雙角色社會過程,其

中每個人都參與在兩個角色之

中,至少在生活的某些部份和某

些關係上。常人和污名者不是個

人,而是觀點。它們是在混雜接

觸的社會情境中所產生的,透過

了可能會在接觸情境中發生作用

的未實現的規範的途徑。」(Goffman, 1963: 138-13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38-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6

偏差人 (deviator):不遵守規範的

偏離 (deviation):不遵守規範的人

的特殊之處 (Goffman, 1963: 14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4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6

「我不認為所有的偏差人有足夠

的共同點可以加以特別的分析,

他們的相異之處要大於他們的相

同處,部份是由於偏差性所發生

的團體大小的差異。」(Goffman,

1963: 138-13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38-3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

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5 頁

126-

127

團體內的偏差人 (in-group

deviant):被團體視為不是自己人

(Goffman, 1963: 142)

社會偏差人 (social deviant):不接

受社會所賦予他的位置,行為舉

止違反基本的社會制度

(Goffman, 1963: 143)

族群或種族的少數團體 (ethnic

and racial minority) (Goffman,

1963: 145)

下層階級(Goffman, 1963: 1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4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7

這些人常會發現自己在面對面的

互動過程中被污名化,或是被當

成二等公民對待。(Goffman, 1963:

14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3).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p.14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28

「我的終極目標是要發展研究在

自然環境之下的面對面互動,在

分析上可以融貫一致的一個領

域,一個社會學的次領域。」

(Goffman, 1969: ix)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1969). Strategic

intera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Pp.ix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28

「如果要達到上述目標,就必須

面對事實:這個領域的主要概念

是模稜兩可的,學科界線也是模

糊不清。」(Goffman, 1969: ix)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1969). Strategic

intera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Pp.ix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由孫中興教授翻

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1969). Strategic

intera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Pp.ix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28

「﹝溝通﹞這個概念是社會科學

最有希望的一個概念。過去五十

年來每一代的研究者都懷抱著希

望將它應用到不同的領域。雖然

溝通經常被當成解葯,但是他很

少具有治癒的效果。」(Goffman,

1969: ix)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1969). Strategic

intera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Pp.ix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6 頁

128

「這個詞經常而且主要用來指涉

被社會所安排的傳遞資訊的管

道,可式這種用法很少被民族誌

有系統地加以注意。溝通也被用

來指許多個人聚在一起所發生的

事情,這種用法更是一種災難:

在別人面前的人際之間的溝通孫

然是一種面對面互動或行為(face-to-face interaction or

conduct)的形式,但是面對面行為

本身並不會僅僅是,也不會常常

是一種溝通形式。」(Goffman,

1969: ix)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1969). Strategic

intera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Pp.ix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28

「這本書處理的是互動(mutual

dealing)時精心計算的、像遊戲似

的面向—我稱之為『策略互動』

(strategic interaction)。」(Goffman,

1969: x)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1969). Strategic

interac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Pp.x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29

目錄

I 假定 (Assumptions)

II 基本動 (The Basic Moves)

III 遊戲的限制 (The Constraints

on Play)

IV 遊戲的策略性質 (The

Strategic Properties of Play)

V 表情的蛻化 (The

Degeneration of Expression)

VI 觀察者—主體模型 (The

Observer-Subject Model)

VII 結論 (Conclusions)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Content table. 依

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

用。

130

「1 個人,向世界的其他對象一

樣,以他們自己的行動和特質

(properties),影響著周遭的環境。

他們的出現會產生記號(signs)和

標誌(marks)。簡單說,個人流露

著表情(expressions)。」(Goffman,

1969: 4-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4-5 依據著作

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7 頁

130

「表情達意的產生,以及隨之而

來的產生資訊,這並不是行動的

正式目的,而(至少在表面上)只是

一種副作用(side effect)。」

(Goffman, 1969: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5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0 表情達意的資訊 (expressed

information)才是本文的主要關懷

所在 (Goffman, 1969: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5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0

「面對面互動具有一個特別的位

置,因為不管何時只要一個人可

以被直接觀察,就可以獲得大量

表情達意的訊息的泉源。例如:

外表和禮貌就提供了有關性別、

年齡、社會階級、職業、能幹和

意圖等等訊息。」(Goffman, 1969: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5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0

「2 個人所提供的不只是資訊而

已;他們也提供溝通。我這裏指

的是特別的工具活動,使用語言

或是像語言的記號來傳遞

(transmit)資訊—這就是溝通這個

常被混淆字的狹義。」(Goffman,

1969: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5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1

「我這裏將溝通的資訊

(communicated information)(或是

傳遞的資訊(transmitted

information)或是訊息(message)),

以及透過這個過程所傳遞的資

訊,稱之為溝通(communication)

或是傳遞(transmission)。」

(Goffman, 1969: 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6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1

觀察者,現在化身為提問者

(interrogator)的角色,像一位主體

發問……這裡所牽涉的問題就是

「誠實」(honesty)或是「自我信念」

(self-belief)的問題。(Goffman,

1969: 6-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6-7 依據著作

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8 頁

131

「不須我多說;日常生活的語言

對於我們上述所說的關係,通常

是很模糊的,因此最好避免使用

的用詞。」(Goffman, 1969: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7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1-

132

「同樣的,『完全回答』一詞也無

法區分周全性(repletness)和坦白

(candor)。」(Goffman, 1969: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7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2 「3 至少溝通過程可以展現發話

人(sender)具有能力以及明顯的意

願來溝通。」(Goffman, 1969: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7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2

「4 所有的有機體都有自己獨特

的方式,從周遭環境蒐集並使用

資訊,以便有效地回應周遭發生

的事,以及可能會發生的事。」

(Goffman, 1969: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0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2

1 無意的動 (unwitting moves)

「當一個主體的可被觀察的行為

不是受到觀察者評斷的影響時,

我們可以稱之為『無意的動』。」

(Goffman, 1969: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1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2

2 單純的動 (naïve moves)

「當觀察者相信主體可以被當成

他所表現的樣子的時候,也就是

說,他投身再一次無意的動,這

時候觀察者對主體的評斷就稱為

『單純的動』。主體被認為意圖明

顯,可以被任何具有技術能力的

人所看出來。」(Goffman, 1969: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1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4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4 9 頁

133

3 控制的動 (control moves)

「『控制的動』用來指:一位消息

提供者有意的努力以便產生一種

表情達意,他相信:如果觀察者

注意到的話,將會改善他的情

況。」(Goffman, 1969: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2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3

「主體傾向於在觀察者有機會使

用其行為之前搶先利用觀察者可

能會採取的行動。他採取了印象

管理。」(Goffman, 1969: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3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3

「控制的動已經考慮到遊戲的一

部分,也就是,第二動;它所對

應的是遊戲所已經產生的世界。」

(Goffman, 1969: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3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3

低等有機體的標準控制的動

(Goffman, 1969: 14)

1) 偽裝 (camouflage):低等有機

體將自己的外表融入外在無生命

環境

2) 錯誤表達 (misrepresentation)

(1) 摹仿其他物種

(simulation of another species)

(2) 裝出威脅姿態

(simulation of threatening gestures)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4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3

人類之間 (Goffman, 1969: 14)

1) 隱匿 (concealment)或掩飾

(cover)

(1) 公開秘密 (open secrecy)

(2) 隱私 (privacy)

2) 加重揭露 (accentuated

revealment)

3) 錯誤表達 (misrepresentation)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4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0 頁

133-

134

4 揭露的動 (uncovering

moves)

觀察者懷疑主體的行動並非是外

表看起來那樣而做的反制動作

(Goffman, 1969: 17-18)

幾種做法:

從事某種檢查,例如:主體遺留

的足跡

要求見當面訪談

法庭作證 (courtroom

testimonials)

宗教裁判 (inquisition)

拷問 (interrogation)

諜報行為 (spying)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7-8 依據著作

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4

5 反揭露的動

(counter-uncovering moves)

表情達意遊戲的最後一動

(Goffman, 1969: 1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19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4

第一種限制和條件是由三種自然

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要隱

藏些什麼;要拿什麼當掩護;以

及要被矇蔽的人有哪些可用的察

覺手段。」(Goffman, 1969: 2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28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4

高夫曼在下文中將上面的三項簡

單的說成:the covered﹝被隱藏

的﹞,the cover﹝掩飾﹞,the

uncovering perception﹝揭露的察

覺﹞(Goffman, 1969: 2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29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4 「2 遊戲的通常的限制就是參與

者的技術知識和能力。」(Goffman,

1969: 2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29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1 頁

134 「3 第三種限制是…主體的太過

人性的本性(all-too-human

nature)。」(Goffman, 1969: 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31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5 情緒自我控制 (emotional

self-control) (Goffman, 1969: 3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31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5

女生和男生親吻選擇閉上眼睛,

是因為她張開眼睛而被男方看到

的話,會被認為沒有投入當下的

情境,而且就算男生張開眼睛,

也不會看到她已經看到的一切(Goffman, 1969: 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33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5

「我也曾經說過,主體無法被信

賴可以維持對她們表達行為的完

全策略控制。人類的弱點之一就

是維持理性控制。」(Goffman,

1969: 3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33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5

警方的偵訊技巧就要靠這種弱點

才能完成 (Goffman, 1969: 33)

利益 (interests) (Goffman, 1969:

36)

誘惑 (seduction) (Goffman, 1969:

37)

強迫交換 (coercive exchange)

(Goffman, 1969: 3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36-38 依據著

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5

「4 我已經提到三種表情達意遊

戲的限制:自然因素、知識、和

『人性』。最後一種要考慮的限制

是社會規範(social norm)。」

(Goffman, 1969: 4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43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2 頁

135 「1 首先要注意真正的(real)動和

虛擬的(virtual)或不明說的(tacit)

動。」(Goffman, 1969: 4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69). “Expression

Games: An analysis of doubts at

play,” Strategic Interaction.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p.47 依據著作權

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37

「一篇理事長演講詞面對著一組

必要條件,﹝它﹞和一篇學術期

刊中的文章是不同的……更重要

的是,不能或是無法親自來參加

的讀者也有機會可以感同身受地

參與他所錯過會議的高潮戲。」

(Goffman, 198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7 「我的期待是不要出版這篇講

話,而是把它限定在演講的這個

範圍。」(Goffman, 198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7

「事實上我也不在現場。我所提

供給讀者的是感同身受地參與某

些本身不曾發生的事。一場講台

表演(podium performance),可是

只有讀者﹝出席﹞在座位上。一

種可疑的奉獻。」(Goffman, 198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7

「不過,反正有些事情就是可疑

的。畢竟、就像所有的其他的理

事長演說詞,本文也是在(我知道

其實不必)演講之前就起草並且打

字完畢的,而演講也是從唸稿子

而不是即興演出。因此,演講詞

的寫作彷如是回應某個特殊的社

交場合,可是很少是由這裡發生

的事情所引發的。後來的出版也

會根據實際演講的結果而加以修

正。」(Goffman, 198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3 頁

137

「真的,我想我們在這裡的所有

人(如同我們所知道的)都會有興

趣的爭議的問題,並不是我會來

說什麼,而是你們在這裡聽我說

些什麼(not what I will come to say,

but what you are doing here

listening to me saying it)。」(Goffman, 1983: 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8

「你們可能從前言中猜到我覺得

理事長演說詞是很讓我尷尬的。

真的。可是這也不能讓我有權利

對我的不安做出長篇大論。這是

自我的毛病,是演講者特有的,

覺得:可以藉由懺悔反正別人也

浪費了某些時間而濫用別人的時

間而消減。因此,我專注在我的

尷尬而感到不安。但是,很顯然

地,我並不會對我的尷尬感到不

安而感到不安。就算你們很可能

會。」(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8

「除了生動展示我所提出的錯誤

之外,我今天晚上要說的將透過

說教的方式,這些都已經在我寫

過的書的前言中都更簡要的說明

過了……然後一步一步,嚴肅地

開我們自己的玩笑,認為我們的

常規是向前行進的。」(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8

「經濟學家最近所獲得的信賴和

重量是我們所沒有的,但是我們

和他們幾乎一模一樣的,就是精

準算計預言的失誤。當然,我們

有系統的理論和他們的理論是一

樣空洞無物的;我們也像他們一

樣忽略幾乎所有關鍵的變項。」(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8

「我們沒有人類學家所具有的那

種精神,但是至少我們所研究的

主題並沒有因為世界經濟的蔓延

而消失殆盡。因此,我們有著不

會遞減的機會用我們自己的雙眼

去忽略相關的事實。」(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4 頁

139

「我們不能爭取到高分進入心理

學系那樣的研究生,而且充其

量,後者所受到的教育看起來比

我們所提供的訓練要來的專業而

且周全。所以,我們還沒能夠在

學生中產生像心理學所達到的那

種高程度的訓練有素的無能

(trained incompetence),不過,天

知道,我們也正在迎頭趕上。」(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9

「社會互動可以狹義地認定為:

社會情境中獨特發生的事(that

which uniquely transpires in social

situation),亦即,兩個或兩個以上

的個人,親身在對方可以反應之

前出現的環境(environments in

which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are

physically in one another’s

response presence)(電話和信件通

常也被視為是原初真實事物

(primordial real thing)的縮小版)。」(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9

「這幾年來我所關心的是:讓大

家接受把這種面對面的領域當成

是可以加以分析的—這個領域,

無以名之,只好稱為互動秩序

(interaction order)—這個領域最好

的研究方法就是微觀分析

(microanalysis)。我的同僚並沒有

被這種個案的好處深深感動。」(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39-

140

「我們所在的人類處境的一個事

實就是:對我們許多人而言,我

們的日常生活都是花在別人當下

親在(immediate presence of others)

的情況下……像是關係、非正式

團體、年齡區分、性別、少數族

裔,社會階級等等,而不把這效

果本身當成資料。」(Goffman,

1983: 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5 頁

140

「這樣一來,我們才可以從從純

然的處境(situated)轉移到情境的

(situational),也就是說,從偶然處

於社會情境中(而且也可以不要大

費周章地處於它們之外),轉移到

只能發生在面對面的聚會。」(Goffman, 198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0 4 時間與空間 (Goffman, 198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0

5 參與者的專心(engrossment)

和投入(involvement)

(Goffman, 1983: 3)

「這些認知狀態不可能維持一段

相當的時間,更不可能在強迫的

中斷或是打斷下存活。情感、情

緒、認知、身體導向,以及肌肉

運動都潛在地涉入,引進了不可

避免的心理生物要素。安心和不

安,不自覺和謹慎小心都是其中

主要的。」(Goffman, 198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0

6 個人的有希望的

(promissory),可以當成證據

的(evidential)特性 (Goffman,

1983: 3)

例如:外表和舉止、視覺考量、

投入的強度和當初的動機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0-

141

4 社會儀式化 (social

ritualization) (Goffman, 1983: 3)

「社會儀式化—也就是,身體和

聲音行為(bodily and vocal

behavior)透過社會化而標準化,提

供了某些行為—例如:姿勢—一

種在行為之流中的特別溝通功

能。」(Goffman, 198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6 頁

141

5 分享共同注意焦點 (joint

focus of attention) (Goffman, 1983:

3)

言語 (speech)

「言語強烈地增加了這種協調的

效率,當某些事情的發生不如所

指示的和期待,就會變得特別具

有批判性。(言語當然具有另一種

特別的角色,能夠讓情境之外的

事物帶進合作過程,也讓超越現

存情境的計畫可以討論協調,不

過,這是另外一種讓人望而生畏

的複雜問題)。」(Goffman, 198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1

8 認定他人的兩種基本形式

(Two fundamental forms of

identification)

1) 分門別類的

(categoric):將他人歸入

某一種或多種社會類屬

(social category)來加以

辨識 (Goffman, 1983: 3)

個別的 (individual):透過外表、

聲調、名字或其他分辨人的方

法,將他人認定為某項足以辨識

的獨特身分 (Goffman, 1983: 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1

7. 私人領域 (personal territory;

personal territoriality)

(Goffman, 1983: 4)……以上

的論點都不是要否認:不管是

在被威脅者或者是威脅者身

上,可能都還沒有某些傳統的

專業化,特別是在性別方

面)。」(Goffman, 1983: 4)

身體上的共在 (bodily

co-presence) (Goffman, 1983: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7 頁

141-

142

8 社會情境事互動秩序研究的

基本單位

「只有在社會情境中,這些可能

(enablement)和風險(risk)才會被面

對,也才會產生初步效應。而且

只有在社會情境中,提供了身體

可以展示的自然劇場(natural

theater),也在自然劇場中所有的

身體展示可以被解讀。這些都保

證了:社會情境被當成互動秩序

研究的基本暫行單位。」(Goffman,

1983: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2

「我們也必須說一下,雖然行為

背景和社會情境很清楚並不是自

我中心的單位(ego-centric units),

但是有些互動單位顯然是﹝自我

中心的﹞:沒有被好好研究過的

單位,日常工作(daily round),顯

然就是其中之一。」(Goffman,

1983: 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2-

143

「我﹝所謂的秩序﹞指的首先是

活動範圍 (domain of activity)—

這是一種特別的活動,就如同『經

濟秩序』一詞那樣。我沒有企圖

要關心這樣的活動通常

(ordinarily)是怎樣的『井然有序』

(orderly),或是說,在維持並獲得

如此的秩序(orderliness)時,規範

和規則的角色。」(Goffman, 198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3

「在我來看,當成某種活動的秩

序,互動的這種﹝秩序﹞,比起

其他的,在事實上要來得更井然

有序(orderly),而這種秩序

(orderliness)是建立在更廣泛的認

知預設(cognitive presuppositions)

的基礎之上,而不見得是在規範

的基礎之上,並且有著自我維繫

的限制(self-sustained restraints)。」(Goffman, 198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8: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8 頁

143

「互動秩序的運作可以看程式能

動傳統(enabling conventions)的系

統的結果,就像是遊戲的基本規

則一樣,提供語言的句法規則或

是交通符碼。」(Goffman, 198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3

傳統形程的兩種主要看法

(Goffman, 1983: 5)

3 社會契約 (social contract)

所有的參與者負擔一點小小

的費用以獲取大大的方便

只要能促成大家合作,大家

願意遵守的傳統就行

這些傳統本身並無內在的價

4 社會共識 (social consensus)

這是傳統社會學的看法

井然有序的互動被看程式規

範共識(normative consensus)

的成果

個人會不假思索地將規則視

為理所當然,本來就是公正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3-

144

「遵守一套安排的動機並不能告

訴我們如此做所會造成的結果。

最後的合作以維持期待既不暗示

著大家對於合法性或是正義具有

同樣的信念,也不暗示著個人對

於特殊規範所具有的終極價值有

著個人信念。個人都是順著現行

的互動安排而行動,理由千百

種,我們不能從他們外表默默的

支持一項安排就推論他們憎恨或

是抗拒對這些安排的改變。在共

同體和共識的背後經常可以發現

各式各樣的動機遊戲。」(Goffman,

198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4

「我們要注意:有系統違反互動

規範的人,在大多數時間很可能

還是要仰賴規範,包括某些時候

他們正積極從事犯規行為的時

候。」(Goffman, 1983: 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59: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5 9 頁

144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可以很恰

當地指出:互動秩序中權力的不

平均分配(正如同一個城市裏對於

地方社區的隔離處置),以及風險

的不平均分配(例如:跨年齡區分

或是性別之間),主題永遠是使用

和安排的交流,使得許多不同的

計畫和意圖可以透過不假思索的

程序形式而實現。當然,要接受

傳統和規範是給定的(given)(而且

因此啟動自己的行動),這其實是

要信賴自己周邊的人。不這樣做

的話,我們根本無法做手邊的

事;也根本不可能會有任何手邊

的事。」(Goffman, 1983: 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4 現代民族國家對於公共場合互動

秩序的監控管制 (policing)

(Goffman, 1983: 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4

高夫曼在此段用動物園和花園來

做比喻「互動秩序」;「我們在互

動的動物園(interactional zoo)中可

以發現哪些動物?在這個特殊的

花園中可以發現怎樣的花草?」(Goffman, 1983: 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4-

145

6 移動單位(ambulatory units):把

人當成載體 (vehicular

entities),也就是人類移動單位(human ambulatory units)

在公共場合,我們稱呼「單」

(singles)﹝一個人﹞,和「群」

(withs)(一人以上的結伴)

7 接觸 (contact)

「我用﹝接觸﹞指稱:任何一個

人親身出現在別人可以反應的面

前的場合(any occasion when an

individual comes into an other’s

response presence)。」(Goffman,

1983: 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0: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0 頁

145

會談會面(conversational

encounters):安排讓一群人可以在

一個小的物理環境中參與一個共

享的、互賴的工作 (Goffman,

1983: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5

舞台表演(platform

performances):以舞台的模式來

說,活動通常都在聽眾之前發生

(Goffman, 1983: 7)

舉例:談話、比賽、正式會議、

戲劇、電影、音樂奉獻、炫燿技

巧或把戲、演講、儀式、以上的

結合。

現代科技讓許多末端聽眾 (distal

audiences) 可以參與互動

(Goffman, 1983: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5

社會場合(social occasions):節慶

的社會場合 (celebrative social

occasion) (Goffman, 1983: 7)

這是最大的互動單位,往往延續

好幾天,一旦開始要到結束才停

止 (Goffman, 1983: 7)

「雖然我們很容易發覺某些具有

普同性的重現互動過程,可是卻

很難認定基本的過程,除非可能

是像會話中接話(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的那種關係。互動秩

序也有些相似之處。」(Goffman,

1983: 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6

複雜的組織都必須仰賴特殊的領

導人員,人員的異動的傷害也是

會讓組織受傷的情境……例如:

學校的編班測驗、人事部門心理

學家的安排工作測驗、精神醫師

的診斷,以及法庭官員的工作安

排 (Goffman, 1983: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6 「每個人都是某件事情的守門

人。」(Goffman, 1983: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1: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1 頁

146

「我們可以用很明顯的方式指出

社會結構受制於面對面接觸。這

也導致有些人做出宣稱:社會的

所有宏觀社會學的特質,和社會

本身一起,都可以化約到現存的

會面現實(reality of encounters)—

這是一個累積的(aggregating)和推

知的(extrapolating)互動效應。(這

種立場有時候又被下面的論點所

強化:我們對於社會結構的知識

可以追溯會到社會情境中經驗流

的高度編輯過的總合)。

我認為這些宣稱很不合適

(uncongenial)。」(Goffman, 1983: 8)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8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6-

147

「我認為這些宣稱很不合適。首

先、他們將字詞和姿態指引

(gestural indications)所發生在其

中的互動樣式(interactional

format)和這些字詞和姿態的重要

性混為一談,簡單來說,她們混

淆了情境的(the situational)和純然

是處在情境中的(the merely

situated)。」(Goffman, 1983: 8-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8-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47

高夫曼下文舉例說,如果一個人

被老闆「炒魷魚」,老闆可能用很

好聽的話來包裝辭退過程,這種

貼心就是互動秩序中的資源。可

是還是改不了被「炒魷魚」的事

實。高夫曼(Goffman, 1983: 9)說

道:「當傳達壞消息時,不管是如

何貼心謹慎,改變不了壞消息本

身結構上的意義。」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7

「此外,我不相信:光從推知的

或是累積的過程,從特殊的人與

人的社會會面(social encounter),

就可以學到商品市場的全貌,或

是都市土地價值的分布,或是都

會行政中族裔接續,或是親屬制

度的結構,或是一個言語社群方

言中的語音有系統的變遷。」(Goffman, 1983: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2: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2 頁

147

「我也不相信下面的觀念:面對

面行為和兩家公司,或是紐約各

郡的各區之間犯罪在每週循環分

布比較起來會更真實,更不具有

獨斷的抽象性(arbitrary

abstraction);在所有著這些情況

下,我們所得到的指示某些人粗

略編輯而成的摘要。」(Goffman,

1983: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7

「我宣稱的僅僅只是:面對面生

活的形式是透過參與者不斷的重

複而磨的平順,這些參與者在許

多方面都是異質性很高的人,可

是他們卻必須很快地達成暫定的

協議;這些形式看起來更容易做

有系統的分析,而不像許多宏觀

社會學的實體的內在或外在的運

作那樣。這些形式本身都深植於

主觀的感情,因此移情作用

(empathy)就扮演著吃重的角色。」(Goffman, 1983: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7-

148

「總之,提到生活形式在互動秩

序中的相對自主性(正如同

Charles Tilly 和這些形式中的特殊

範疇相關的研究所提出的範例)並

不是要把這些形式當成是比較優

先的、基本的,或是宏觀現象外

貌的構成物。這樣做就像劇作

家、臨床心理師,或是稱職的報

告人那樣的玩好自我中心定位遊

戲(self-centering game),所有這些

人都將故事說的完備,所以個別

角色內在的力量就構成了行動,

也主宰著行動,讓個別聽眾和讀

者可以很樂意認同於結果。所有

的社會生活要素都有歷史,而且

也都受制於時間上重要的變遷,

除了從其發生的特殊文化來看,

否則無法完全了解。」(Goffman,

1983: 9)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3: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3 頁

148

慶典事件的兩個極端 (Goffman,

1983: 9)

一端是加冕典禮 (coronation)

一端是雙人外食 (two-couple

dine-out)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9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

52、65 條合理使用。

148

慶典儀式對於宏觀結構的影響舉

例 (Goffman, 1983: 10)

Abner Cohen 研究倫敦諾丁山區

的鋼鐵樂團狂歡節

Simon Taylor 研究納粹德國政治

慶典的行事曆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48

「總之,和結構聯繫有關的情操

(sentiments about structural ties)提

供的不僅僅是一種互動的資源—

不僅提供慶典場合的服務—而是

這些事件強化了他們的當初的原

意(serve to strengthen what they

draw from)。」(Goffman, 1983: 10)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0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48-

149

「小的社會儀式(social ritual)並不

是簡單的結構安排(structural

expression)的表現…‥它們是從

手邊描述材料建構而成的符號工

具(sign vehicles),而且它們是否會

被當成是某些事物的『反映』

(reflection)也是沒有定論的。」(Goffman, 1983: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49

高夫曼(Goffman, 1983: 11)在下面

一段就舉例說明,稱呼名字(first

name)的情況也有強迫和任意的

鬆散差別,例如:兄弟和夫妻多

半是義務要稱呼名字,其他人則

要是情況而定。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4: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4 頁

149

「一般來說,我們會發現:現代

社會在互動的慣行(interactional

practices)和社會結構之間有著一

種非排他關聯(nonexclusive

linkage)-一種『鬆散的配對』

(loose coupling)-消解了階層和

結構而變成更廣泛的範疇,而這

些範疇本身並不是一對一地對應

於結構世界中的事物,彷如不同

的結構都咬合著互動的齒輪。或

者,也可以說,一套變形規則

(transformation rule),或者一層膜

(membrane),篩選著如何將外在相

關的社會秀異(social distinction)

納入到互動之中加以處理。」(Goffman, 1983: 11)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1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49

高夫曼(Goffman, 1983: 11-12)在

下一段就舉了一個例子。在辦公

室中女性和低階主管的談話所要

注意到的並不只是「女人」和「低

階主管」的範疇,而是雙方在互

動情境中所共享的角色。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1-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49

「我們都被鼓勵去發現:誰對誰

做了什麼 (who it is that does it to

whom)……然後用一個能涵蓋所

有人的名詞將這些行為者,以及

行為的對象,分門別類。而且我

們必須對這些所包含的形式加以

詳細的描述。」(Goffman, 1983: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0

「鬆散配對(loose-coupling)研究

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更恰當地發

現:時髦(fads)或時尚(fashion)能影

響改變儀式慣行(ritual

practices)。」(Goffman, 1983: 12)

舉例:在嬉皮運動後期商業界曾

經一度流行非正式穿著,稱呼的

方式也有改變,不過這種情形並

沒有在相應的社會結構中發生同

樣的改變(Goffman, 1983: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5: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5 頁

150

「互動秩序為了能夠引導政治介

入(political intervention)而產生的

脆弱性(vulnerability),可能從上而

致……有些革命時期的敬禮方

式、打招呼方式和稱呼方式有時

會固定下來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

份。(Goffman, 1983: 12)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2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0

「許多意識形態的運動會將社會

接觸和口語交流的重點放在敬禮

和離別、稱呼、識相和間接,以

及其他場合中對禮貌的注重。」(Goffman, 1983: 12-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2-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0

「所有和互動秩序有著介面

(interface)的社會結構中,最親密

的要算是社會關係(social

relationships)。」(Goffman, 1983: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0-

151

「這種關係一旦建立,就被界定

為會持續終身-在婚姻中反而沒

有這麼正確的期待。我們稱之為

『只是認識』(mere acquaintance)

的社會關係包括了僅僅是知道者

(knowership)而無其他,因此是一

個有限的情況-這種社會關係的

結果限定在社會情境之中-此處

要證明這種關係的義務就是有這

種關係。而這種證據就是互動的

材料。知道對方的名字並且加以

稱呼也意外地隱含著有區辯誰是

說話的對象。同樣的,打招呼也

意外地隱含著開啟一場會面

(encounter)。」(Goffman, 1983: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6: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6 頁

151

更深入的社會關係 (Goffman,

1983: 13)

不僅只是見面打招呼,而且不期

而遇也要中斷原來的行動,而熱

絡接觸……在這裏,透過『正當

接觸』(due contact)我們可以看

到:會面(encountering)本身就是從

互動秩序中假借而來的,而且也

被界定為有關係的人互相提供素

材。」(Goffman, 1983: 13)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3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1

我們的社會中有四種主要的普遍

地位(diffuse status) (Goffman,

1983: 14)

年齡區分

性別

階級

種族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1-

152

「…他們共享著兩種主要特質。

首先、他們構成了一個縱橫交錯

的格式,可以根據四種地位

來區分個別的人。

其次、我們不需要事先知道某些

資訊,就可以從他們身體上的標

誌(marker)來分配他們的四種地

位。」(Goffman, 1983: 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2

後者又可分區成兩種:個別的

(individual),亦即從個人特質上的

認定;以及類屬的(categorical),

亦即從個人的四種地位歸屬來認

定。(Goffman, 1983: 14)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4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2

服務交易 (service transaction)的

基本信條 (Goffman, 1983: 14)

平等(equality)原則:所有服務的對

象都要平等一致對待,不應有差

別待遇

禮貌(courtesy)原則:滿足顧客的

要求,笑臉迎人

﹝尊敬(deference)的制度化和商

業化﹞(Goffman, 1983: 15)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5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Page 267: 廿世紀美國社會學理論/ 2 0 1 5 春季/高夫曼/孫中興/第 國立 …ocw.aca.ntu.edu.tw/ocw_files/103S202/103S202_AA17L01.pdf · 口語舉動的模式,借此表達他對情境的看法,以及他對參與者的評斷,特別是

廿 世 紀 美 國 社 會 學 理 論 / 2 0 1 5 春 季 / 高 夫 曼 / 孫 中 興 / 第 2 6 7 頁

152

從被服務者的立場來看上述原則

往往也有差錯,其中問題也不單

感到沒有被平等對待 (Goffman,

1983: 15-16)

感到沒有被禮貌對待 (Goffman,

1983: 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5-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2

排隊的處理 (Goffman, 1983: 16)

原則上是以先來後到為準

排隊要排多久的影響因素:

在隊伍中的位置

前面人的事情要辦多久

轉向隊伍比較短的去排

商家提供多個處理窗口減緩排隊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2

同時到達的顧客的處理

(Goffman, 1983: 16)

顧客中社會地位比較優越的、比

較強有力的往往會讓對方先行處

受到這種優惠待遇的某類屬的人

會覺得被照顧到,後來也會拿這

件事來嘲諷。

「今天被視為沒有意義的歧視的

基礎會在翌日當成是特權或是冷

落。」(Goffman, 1983: 16)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6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

153

「演講最後,我要說說個人的抱

怨。我想,我們都同意說,我們

的工作就是研究社會。假如您問

我是為什麼以及為了何種目

的……以及其他坐擁高味而且對

於現實的狀況可以有正式影響力

的人-的社會安排做出沒有贊助

的分析。」(Goffman, 1983: 16-17)

由孫中興教授翻譯為中文自

Goffman, E. (1983). The Interaction

Order: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1982 Presidential

Addres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1): 16-17 依據著作權法第

46、52、65 條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