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環境現況及環境保護政策 - ilepb.gov.tw ·...

57
當前環境現況及環境保護政策 報告人:林凱隆 博士 國立宜蘭大學 環境工程系 102宜蘭縣環境教育志工特殊訓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May-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當前環境現況及環境保護政策

    報告人:林凱隆 博士

    國立宜蘭大學 環境工程系

    102宜蘭縣環境教育志工特殊訓練

  • 3

    4

    結語 5

    1 1

    2

    大綱 大綱 大綱

    地球目前所面臨的環境現況

    環境政策

    環境保護的概念

    永續發展護生態

  • 地球目前所面臨的環境現況

  • 地球發燒了

    1970年-1979年全球氣溫變化圖 2000年-2009年全球氣溫變化圖

    圖片來源:羅伯特•西蒙(Robert Simmon)/NASA納撒太空研究所。

    4

    到2008年為止,全球10個最熱的年份,全在1995年後出現,其中8個更是集中在2000年之後

  • 5

  • CO2-溫室效應最大元凶

    • 縱使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碳循環中拿走,自從工業革命起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仍然導致大氣層內二氧化碳濃度由280ppm上升至380ppm。

    • 人類燃燒化石燃料而使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近十年來增加將近30%;其次是甲烷,從飼養牲畜的糞便發酵,稻田糞肥發酵等活動產生的。

    6

  • 地球暖化的警訊(氣候變遷 - 環境改變)

    南極冰山融化、北極熊數量減少

  • 美國阿拉斯加Portage 1914年與2004年之比較

    地球暖化的警訊(氣候變遷 - 環境改變)

  • 9

  • 10

  • 11

  • 12

  • 13

  • 環境保護的概念

  • 「環境」的定義

    • 環境基本法第2條第1項「環境」的定義:

    • 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之各種天然資源及經過人為影響之自然因素總稱,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陸地、礦產、森林、野生生物、景觀及遊憩、社會經濟、文化、人文史蹟、自然遺蹟及自然生態系統等。

    • 而環境教育範圍包含各級學校或社教機構企業環境訓練社群共同環境學習等的環境教育、戶外環境教育、環境傳播、企業環境訓練,社群共同環境學習等。

  • 環境保護的概念

    • 主要是指減少或是甚至去避免造成環境的負擔及危害,所採取的措施或是行為。

    1. 為排除現已存在與出現的對環境之損害。

    2. 為去排除或減輕現在對環境可能或潛在之危險性。

    3. 為經由預防措施的採取來防止對未來環境之危害性。

  • 永續發展的定義

    • 目前國際上對永續發展的定義中,最被廣泛引用及被官方採用的,即是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 )在報告中所提出的定義:「發展在追求當代需求和滿足時,不能損及未來世代追求他們需要和滿足的能力」,它是建構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公義」三大基礎上。

  • 永續發展型經濟社會系統

    18

    一般廢棄物污水

    自然界

    公共產業農林漁牧業工商產業

    管末處理

    廢棄物廢水/廢氣

    可回收物質

    副產物生質能

    二次原料

    廢棄物

    日常生活

    環保產品

    可回收物質

    產品

    能源

    原料水.能源

    潔淨之排氣/放流水安定之殘渣

    環保產業

    自然界 食品水

    動脈系統 靜脈系統

    循環共生‧強化靜脈系統

  • 現在的環境跟30年前、50年前 100年前有哪些不同?

  • 全球與台灣環境問題

    不好的環境,造成了什麼影響?

    全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有害廢棄物的擴散、煙霧、海洋污染、酸雨、土壤沙漠化、野生生物之滅絕、資源耗竭及化學品過度使用之危機

    台灣-產業公害、山坡地超限利用、海埔地過度開發、地下水超抽、農地遭受盜採砂石及濫倒廢棄物、工程規劃未考量綠建築及生態工法、都市生活型公害

  • 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

  • 思考一下!

  • 臺灣垃圾淹腳目

    • 每年臺灣垃圾總量約720公噸,比稻米產量約多出一倍。

  • 垃圾會造成什麼問題

  • 這些環境污染是我們可以避免的嗎?

    • 食品污染-魚類重金屬濃度過高、塑化劑風暴

    • 空氣污染-沙塵暴

    • 水污染-違法傾倒工業廢水…

    • 土壤污染-福島核災導致農產品遭污染…

    • 生態及氣候影響

  • 面對環境荷爾蒙我們可以做什麼?

    少用塑膠杯盤 自備環保餐具 少吃加工產品

    *純無機物CaCO2和Tate:無環境污染疑慮 *抗氧化劑:

    N-環己基N’-苯基對苯二胺(4010) 2,6-第三甲基-4-甲基酚(264) 三氧苯基磷(TPP)

    *熱安定劑:硬脂酸鉛(C17H35CO2)2Pb,月桂酸鎘(C11H23CO2)2Cd *光穩定劑:水楊酸脂類 *塑化劑:鄰苯二甲酸脂類 *台灣河川底泥: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脂:5-l 鄰苯二甲酸二丁脂:

  • 現況及保護

    • 該如何達到平衡呢?

  • 全球環境保護發展趨勢

    產業型公害

    命令與管制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產業型公害-

    命令與管制

    都市及生活型公害-

    追求寧適居住環境

    全球性環境污染-

    推動國際合作

    追求全球永續發展-

    綠色消費與清潔生產

    1972

    環境污染

    1982

    環境及經濟

    1992

    永續發展

    2002

    永續行動

    2012

    預警原則

    2012 2002 1992 1982 1972

  • 環境保護政策

    節能

    省水

    回收

    環保

  • 環境政策包含

    • 環境保護所有的各項專業領域,包括空氣的保護、水的保護、土壤的保護、廢棄物的處理、自然生態景觀的保護、噪音的防治、毒性化學物質的防治與管理、放射性物質的防護等。

  • 環境相關法規

    • 環境保護與立法

    • 環境基本法

    • 防災

    • 空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影響評估法

    • 自然保護區系統與自然保育

    • 水污染防治法

    • 廢棄物清理法

    • 環境教育法

    • 野生動物保育法 • 國家公園法 • 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 • 公害糾紛處理法 • 漁業法與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 動物保護法與動物福利 • 國土規劃與永續發展 • 土地利用規劃與永續發展

  • 空氣污染防制法(1/4)

    • 空氣污染係指存在於戶外大氣中一種或多種之污染物或其混合物,其數量及延時(持續時間)足以構成或享用舒適之生活,利用財物與經營事業有傾向傷害人類、動植物之生命、財產,或不合理地干擾人們者。

    • 空氣污染源有:

    • 移動污染源:指因本身動力而改變位置之污染源,如汽(機)車、火車、船舶、航空器等;

    • 固定污染源:指移動污染源以外之污染源,如工廠、營建工程等。

  • 空氣污染防制法(2/4)

    • 能見度

    細懸浮微粒其濃度偏高而且不利擴散時,易產生能見度不佳情況,台灣南部地區的冬季容易發生。

    • 臭氧

    工廠、交通工具及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及碳氫化合物,會經複雜光化學反應而形成二次污染物--臭氧。

    • 酸雨

    工業及電廠大量燃燒,排出許多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遇上水氣後就形成酸性物質而隨著雨降至地面,即謂酸雨。

    台灣西半部部份地區有酸雨現象,其量測的酸鹼值範圍在4.5~5.6 之間(酸鹼值在5以下界定為酸雨)

    花東地區則較為良好,多無酸雨現象。

  • 空氣污染防制法(3/4) • 重要措施

    • 推動空氣污染防制費徵收,並實施總量管制制度,以提昇空氣品質。

    • 固定污染源管制:加嚴排放標準、固定污染源許可制度、自動連續監測、燃料含硫分管制、工廠評鑑及輔導、收費獎勵減免措施、全面實施加油站油槍油氣回收、營建工程管制、街道揚塵洗掃及戴奧辛排放減量等。

    • 移動污染源管制:逐期加嚴排放標準、使用中車輛排氣定檢、加速淘汰二行程機車、推動潔淨能源及低污染車輛使用、改善油品品質、推動使用大眾運輸系統。

    • 都市綠化及空氣品質淨區設置:環保公園、裸露地綠化、自行車道設置、環保林園大道、垃圾場及廢棄物棄置場復育綠化、海岸防風林及環境綠化育苗等,以有效改善空氣污染、提昇生活環境品質。

  • 空氣污染防制法(3/4)

    • 無空氣污染防制設備而燃燒易生特殊有害健康之物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 公私場所違反第六條第一項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其違反者為工商廠、場,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命停工。

  • 水污染防治法(1/3)

    • 水污染係指水由於污染物之介入,而變更品質,致影響其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 水污染來源有工業廢水、市鎮污水、畜牧廢水、垃圾滲出水及非點污染源等。

    • 水污染防治原則為利用水體以承受或傳運放流水者,不得超過水體之涵容能力。

  • 水污染防治法(2/3) 重要措施

    • 進行水體分類及水質標準訂定,以確立水質保護目標,並據以推估水體之涵容能力,超過涵容能力之污染量則需進行污染削減與管制。

    • 辦理水質監測,以建立水質基本資料並據以研擬防治方案。

    • 排放廢污水應符合放流水標準或廢水總量管制規定。

    • 建置並推動廢水許可、申報及稽查制度,督促事業維持廢水處理設施功能正常操作、採取合理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污染產生;同時進行特定工業製程廢水有害物質特性調查分析,強化對高科技廢水及新興污染物之管制。

    • 依污染者付費精神及環境公平正義原則,規劃向排放廢污水者,依其污染排放量徵收水污染防治費,期促使污染者主動減少排放量。

  • 水污染防治法(3/3)

    • 事業或污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廢(污)水,違反第七條第一項或第八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

    • 畜牧業違反第七條第一項或第八條之規定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十二萬元以下罰鍰。

    • 污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違反第七條第一項或第八條規定者,處罰其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污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為共同所有或共同使用且無管理人者,應對共同所有人或共同使用人處罰。

  • 廢棄物清理法(1/5) • 廢清法管理架構

    權責機關

    廢 棄 物

    一般廢棄物

    事業廢棄物

    執行機關 回收清理

    基管會 系統運作

    自行清除處理

    應回收 廢棄物

    ‧廢棄物清理計畫書 ‧網路申報 ‧廢棄物清運車輛裝設GPS ‧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

    再利用

    共同清除處理

    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辦法

    各項物品回收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暨管理辦法

    自行清除許可管理辦法

    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

    廢棄物輸入輸出過境轉口管理辦法

    境外處理

    委託清除處理 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 構許可管理辦法

    共同清除處理機構管理辦法

    其他經中央主管 機關許可之方式

    各部會

    署、地

  • 廢棄物清理法(2/5)

    • 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1.社區民眾 2.回收商 3.地方政府 4.回收基金

    • 垃圾清運量由86年1.143公斤/人日,逐年降至99年度0.482公斤/人日。

    • 垃圾處理方式已由「掩埋」轉採「焚化」為主。

    社區 民眾

    回收 商

    地方 清潔隊

    回收 基金

    政府回收清 除處理體系

    物品或容器製 造、輸入、販 賣業者繳費

    垃圾產生源 民間回收清 除處理體系

  • 廢棄物清理法之內涵(3/5) • 推動垃圾零廢棄方案

    資料來源:環保署

    可燃垃圾

    不可燃 垃圾

    資源性 垃圾

    焚化 (發電)

    掩埋

    垃圾車 資源回收車 廚餘回收車

    人類活動產生垃圾

    廚餘

    巨大垃圾

    家戶垃圾分類

    物品

    容器

    養豬廚餘

    堆肥廚餘

    修復廠

    回收機構

    養豬場

    堆肥場

    跳蚤市場

    處理機構

    飛灰

    復育綠美化

    沼氣

    滲出水

    安定化處理

    再利用

    發電

    水資源再生

    底渣

    (32.20%)

    (9.17%)

    (0.59%)

    (58.04%)

    非資源性 垃圾

  • 廢棄物清理法(4/5) 管理策略及措施(1/2)

    加強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

    推動源頭管理

    強化清運系統

    妥善處理及成立生質能源中心

    1.推動產品環境化設計

    2.改變民眾習慣,減少用後即丟物品使用

    1.產品延長生產者責任

    2.推動垃圾分類、改善回收管道

    3.提升再利用價值

    4.適時評估新增回收項目

    1.汰換逾齡老舊垃圾車

    2.新增資源回收車

    3.區域合作、委託民營、清運模式等評估

    1.評估進場垃圾零廢棄全回收可行性

    2.持續推動焚化灰渣再利用

    3.規劃評估焚化爐轉型為生質能源中心

    4.訂定焚化廠屆齡評估準則

    5.評估農業剩餘資材生質化或植栽生質能源作物

    6.評估高效能生質氣化或烘焙技術

    7.加強掩埋場營運管理及復育再利用

  • 廢棄物清理法(5/5) 管理策略及措施(2/2)

    一般廢棄物資源循環零廢棄示意圖

    水肥

    家戶收集/運輸系統

    焚化

    掩埋

    一般垃圾 灰渣

    前處理(蒸煮、分類)

    妥善處理

    生質能源中心

    再利用

    再利用

    源頭管理資源物

    廚餘 裝潢

    巨大

    綠色生產

    綠色消費

    垃圾零廢棄

    既存

    封閉

    新設

    機具汰換

    效率提升

    垃圾強制分類

    (

    或隨袋徵收)

    烘 焙Torrefaction

    炭化產品

    汽電共生設施

    農林剩餘資材

    生質能源作物

    再利用生質物

    塑膠、金屬等

  • 廢棄物清理法(5/5) 推動計畫

    製造 階段

    使用 階段

    消費 階段

    限制含汞產品製造輸入販賣 限制產品過度包裝 其他綠色設計志願性措施

    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餐具限制使用 推動政府機關、學校推動紙杯減量 免洗筷、飲料杯等其它志願性減量措施

    環保標章 政府機關學校優先採購環境保護產品

    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廚餘回收再利用 巨大廢棄物及裝潢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焚化底渣再利用

    垃圾費隨袋徵收 垃圾強制分類

    源頭管理

    回收再利用

    廢棄物管理

    廢棄 階段

  • 鼓勵自備飲料杯及回收飲料空杯,減少耗用自然資源及環境污染。

  • 環境教育法

    • 環境教育法之內涵

    • 環境教育法之實施對象

    • 環境教育法之權責劃分

    • 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認證

    • 環境教育機構與設施、場所認證

    • 四小時環境教育相關規定

    • 環境講習

    • 推動環境教育法之成效

    • 環境教育法現況

  • 定義環境教育(1/2)

    • 我國環境教育法:

    – 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環境教育法第3條)

    • Ohio EE 2000:

    – 讓我們瞭解複雜的自然世界,和環境相關議題的終身學習歷程。基於各領域知識的整合,個人和社會運用不同的策略做出決定,使我們產生「去讓這個世界有些改變」的態度何行為。(周儒編譯,2000)

  • 環境教育學習模式

    知識 態度

    價值

    技能

    行為

  • 環境教育學習內容

    知識

    • 強調針對主題內容有概念性瞭解。

    技能

    • 提供完整的學習過程與培養適切的能力,及更高層次的思考與溝通能力以鼓勵終身學習。

    價值與態度

    • 分析和釐清個人與團體的價值與態度,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特定的態度與價值觀。

    行為

    • 對健康、永續的地球社會村社會有貢獻的個人和集體行為,並認為今日的行動是為了明日世界的永續經營,強調負責任的行為和地球村公民的概念。

    2013/10/15 49 環境教育種子人員課程─環境教育概論

    知識

    ‧強調針對主題內容有概念性瞭解。

    技能

    ‧提供完整的學習過程與培養適切的能力,及更高層次的思考與溝通能力以鼓勵終身學習。

    價值與態度

    ‧分析和釐清個人與團體的價值與態度,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特定的態度與價值觀。

    行為

    ‧對健康、永續的地球社會村社會有貢獻的個人和集體行為,並認為今日的行動是為了明日世界的永續經營,強調負責任的行為和地球村公民的概念。

    49

  • 環保署成立後重大環保政策之演進

    掩埋為主

    焚化為主

    立法

    資源回收

    (限塑政策)

    推動源頭減量

    及垃圾不落地

    垃圾強制分類

    零廢棄政策

    舊棄置場

    移除

    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資源回收日

    任意棄置

    1984

    2002 1989

    1990

    1997

    1998 2003

    2005

  • 環保署成立後重大環保政策之演進

    延長生產者制度的引進

    大型焚化爐的設置

    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台北市垃圾費隨袋收費制

    廚餘回收的推動與建置

    推動源頭減量

    廢棄物 [

    零廢棄]政策

    廢棄物焚化爐廠數減少

    推動垃圾強制分類回收

    1987

    1991

    1997

    2000

    2001 2004 2005-6

    2002 2005-6

  • 資源循環零廢棄

    • 強化一般廢棄物源頭管理

    • 加強一般廢棄物資源回收及清理

    • 推動事業廢棄物源頭減量及再利用

    • 強化事業廢棄物管理

    • 加強廢棄物輸出入管理

    • 推動水資源循環再利用

  • 廢棄資源循環促進法

    減少產生廢棄物

    失去原效用後

    再使用

    再生利用

    能源回收

    妥善處理(焚化、掩埋)

    零廢棄目標

    資 源 回

    源 頭 減

  • 永續發展護生態

    • 改善空氣品質

    • 加強水體水質淨化

    • 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推廣

    • 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復育

    • 持續推動朝向零廢棄目標

    • 執行環境污染督察

    • 強化工業區污染管制

    • 整合訂定整體永續物質循環利用政策

  • 謝謝聆聽!

  • 致謝

    • 宜蘭市光復國小顏碧雲老師演講資料

    • 南亞技術學院 黃富昌教授

    • 環境教育認證人員 韓長龍老師

    • 廢棄物清理現況及展望 環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