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學報 - ametcpanel-199-19.nctu.edu.tw/~etang/marketing... ·...

122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吳敏華、唐瓔璋、 戴君芸、張春媛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以台南文創 聚落觀察與發展建議為例 賴杉桂、許麗玲、 林佐勇 產業需求導向綠色管理能力指標之建構 溫玲玉、蔡明達 經營結構變化與企業競爭行動之選擇─以 TFT-LCD 板產業日、韓、台三國企業的跨國性比較為例 楊英賢 民國一〇〇年九月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1 ISSN 1025-9627 企業管理學報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9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吳敏華、唐瓔璋、

    戴君芸、張春媛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以台南文創

    聚落觀察與發展建議為例

    賴杉桂、許麗玲、

    林佐勇

    產業需求導向綠色管理能力指標之建構

    溫玲玉、蔡明達

    經營結構變化與企業競爭行動之選擇─以 TFT-LCD 面

    板產業日、韓、台三國企業的跨國性比較為例

    楊英賢

    國 立 臺 北 大 學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民國一〇〇年九月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1

    ISSN 1025-9627

    企業管理學報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第 90 期

  • 企 業 管 理 學 報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第九十期 中華民國一〇〇年九月 No. 90, September, 2011

    出版頻率:季刊

    Frequency: Four issues per year

    出版者: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Publisher: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總編輯:陳銘薰

    Chief editor: Ming-Shiun Chen, Ph. D.

    執行編輯委員:吳泰熙

    Executive editor: Tai-Hsi Wu, Ph. D.

    編輯委員:

    Editorial board: 吳欽杉 美國西來大學校長 陳明哲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講座教授 張東隆 美國長島大學教授 于卓民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白俊男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何雍慶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余朝權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吳青松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吳思華 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兼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吳壽山 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吳 智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教授 吳秉恩 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教授 邱靖博 國立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

    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林清河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系教授

    陳義勝 聖約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兼任教授 陳海鳴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暨管理科學

    研究所教授 張紘炬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暨管理科學

    研究所講座教授 張重昭 國立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

    研究所教授 郭崑謨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退休教授 黃營杉 台灣管理學會名譽理事長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教授 劉水深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 楊維楨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暨管理科學

    研究所榮譽教授 魏啟林 國立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

    研究所兼任教授 劉維琪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新光講座教授

    助理編輯:朱盈秋、劉宜綾 Assistant: Ying-Chiu Chu, Yi-Ling Liu 地 址:237 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 151 號 Address: No.151, Daxue Rd., Sanxia Dist., New Taipei City 237, Taiwan (R.O.C.) 電 話:(02) 2674-8189 轉 66553 Tel.: 886-2-2674-8189 # 66553 傳 真:(02) 8671-5912 Fax: 886-2-8671-5912 E-mail: [email protected] 出版年月:民國一〇〇年九月 定價:個人─ 單本費用$200;一年費用$800 團體─ 單本費用$250;一年費用$1000 GPN:2004500005 ISSN:1025-9627

    mailto:[email protected]

  • 編輯的話

    「企業管理學報」走到 90 期,不算短的一段時間。這個過程中有勞歷任

    總編輯、執行編輯,及編輯助理的辛勞及付出,才有今天的規模。當然更要

    感謝的是國內外學術界同僚的愛護、審稿及投稿,沒有各位的支持,「企業

    管理學報」便無法像今天一樣在國內企業管理學界中扮演知識傳播的角色,

    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中當一個盡責的園丁。

    「服務投稿者及讀者」是我們一直以來時時自許的最大任務及挑戰。為

    了達成這個目標,自 83 期起,所有的投稿、審稿相關作業盡量透過網路傳遞

    方式,以加快整體作業效率。從審查委員的審稿時間到作者的修正時間,我

    們都盡量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到期時間前的提醒;超過到期時間後的催

    促,也在我們設計的標準作業流程中。然這一切理想要能順利達成,還是有

    賴投稿者及審查委員在各項作業中的配合。

    除了在作業流程上的變動外,費用政策上亦有所更動。過去本學報並未

    收取任何投稿費用,但自 2010 年起之接受稿將酌收刊登費,依出刊完稿版式

    25 頁內每頁新台幣 150 元;超出 25 頁之頁數,每頁收費 250 元。

    感謝各位對「企業管理學報」的支持,並歡迎持續踴躍投稿,若有任何

    改進之處,亦請不吝告知。

    總編輯 陳銘薰

    執行編輯 吳泰熙

    2011 年 09 月 01 日

  • 企 業 管 理 學 報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第 90 期 中華民國一〇〇年九月 No.90, September, 2011

    目 次

    Contents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Decision Factors and the Investment Intention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China

    吳敏華、唐瓔璋、

    戴君芸、張春媛

    Min-Hua Wu

    Ying-Chan Tang

    Chung-Yung Tai

    C. Y. Kedy Chang

    1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以台南文創聚落

    觀察與發展建議為例

    ICT’s Effect on Knowledg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An Example of Tainan Cultural Intention

    Industry

    賴杉桂、許麗玲、

    林佐勇

    Sun-Quae Lai

    Li-Ling Hsu

    Zuo-Yong Li

    25

    產業需求導向綠色管理能力指標之建構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Needed-Oriented Green

    Management Competencies Index

    溫玲玉、蔡明達

    Ling-Yu Wen

    Ming-Ta Tsai

    53

    經營結構變化與企業競爭行動之選擇─以 TFT-LCD 面板產

    業日、韓、台三國企業的跨國性比較為例

    The Change of Business Architecture and Choice of

    Competitive Action: The Case of Japan, Korea and Taiwan

    Three Countries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Comparison on

    TFT-LCD Industry

    楊英賢

    Ing-Shane Yung

    71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

    意願之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Procurement Decision Factors and the

    Investment Intention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China

    企業管理學報

    第 90 期(100 年 9 月)

    頁 1-24

    吳敏華

    Min-Hua Wu

    唐瓔璋

    Ying-Chan Tang

    戴君芸

    Chung-Yung Tai

    張春媛

    C. Y. Kedy Chang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生 Ph. D. Program,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Professor,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業務管理部襄理

    Assistant Manager, Global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Chinatrust Commercial Bank 新加坡大欣工業私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Managing Director, Tassin Industrial Pte Ltd., Singapore

  • 企業管理學報

    - 2 -

    摘要

    台灣資訊電子廠商是許多國際大廠的重要採購夥伴,和全球供應鏈緊密相連,產銷網

    絡的建構與全球運籌體系的推行,為企業界所關注之課題。本研究以採購行為與網絡觀

    點,探討電子業赴大陸投資之採購決策條件,瞭解高科技產業赴中國大陸設廠的關鍵因

    素,透過集群分析對於國際採購型態進行分組,並探討其與企業佈局大陸市場的關係。實

    證結果顯示,採購行為與企業網絡的相關理論,可應用於赴大陸投資決策,藉由採購決策

    條件將國際採購型態分為三群:(1)時間/傳遞導向與技術接近;(2)關係/服務/品質導

    向;(3)創新技術與專業導向。國際採購型態會影響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決策,本研究依據

    結果提出網絡與供應鏈管理的關係,提供台灣電子產業赴大陸經營之參考。

    關鍵字:環球供應鏈、網絡理論、採購行為

    ABSTRACT

    Taiwan’s electronic firms are the important procurement partners of many large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global supply chain. As the issue of global logistics has

    been a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research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procurement decision-making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echnology industry investmen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buyer behavior and network formation theory. The result shows that buying behavior and network

    theory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decision invested in China. This study proposes three major

    investment procurement clusters: (1) time-delivery orientation and technology approach; (2)

    relationship, service, and quality orientation; and (3) innovative technology and professionalism

    orientation. Different clusters influence the investment decision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form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 Global supply chain, Network theory, Procurement behavior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3 -

    壹、 前言

    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成為企業跨國營運的趨勢。它主導世界經貿局勢,排除國際貿

    易的障礙,促使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快速發展,以及企業跨組織和跨國界

    運作頻繁。在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企業應如何將其商業運作擴展至國際領域,獲取

    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以及對外投資與全球運籌(global logistics system)的規劃,成為現代

    企業的營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競爭優勢的台灣電子業廠商,藉由完整的產業鏈和優異的

    製造能力,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台灣所擁有的製造優勢,是建立在配合其他國際大廠所主導的全球供應鏈管理

    (張心馨與詹進勝,2000)。供應鏈包含企業內、外的顧客,以及供應商等外圍體系,其經

    營範疇遠大於傳統企業組織的經營模式(Ayers, 2001),並結合相關產品的上、中、下游廠

    商,從取得原物料到生產產品、提供產品或服務予顧客,形成鏈狀的產銷體系(Thomas &

    Griffin, 1996)。其中,「採購」對企業之經營成效具有關鍵性影響。

    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及產業分工,促使企業將採購觸角延伸至海外,國際性的

    採購管理已成為企業經營的主要任務之一(唐瓔璋等,2009;Trent & Monczka, 1998),是

    全球供應鏈體系運作的結果。無論是製造商購買生產所需的原物料或是零組件,亦或向上

    游廠商購買成品和半成品,採購在供應鏈當中,對於所有的廠商而言都是必要的活動。

    合作夥伴的關係是供應鏈的命脈(Liker & Choi, 2004)。企業透過彼此相互連結,可能

    被引介進入新市場或是新產品線(Human & Provan, 1997),經由國際分工與合作,進一步

    可尋找新的合作夥伴、追求低成本的資源,以及開發潛在新興市場、開拓更具優勢的競爭

    策略(Dalton, 1999)。科技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生產網絡(network),除了創造物資與財務的

    流動,在技術上可取得新的技術,研發上與先進國家之廠商或研發單位建立合作關係;亦

    即欲掌握國際市場動態,並且成功地銷售產品,有賴於國際連結程度,將經營範疇逐步拓

    展至全球市場。

    隨著中國大陸與其他新興開發國家興起,其提供的低廉勞動力和生產要素,在企業基

    於成本和國際分工的考量下,許多美、歐、日、韓、台資的電子相關產業進入大陸地區,

    致力於生產技術的提昇,與低成本的採購策略,進而以成本優勢來爭取國際大廠訂單。透

    過產業群聚及上、下游供應鏈垂直整合,中國儼然已成為世界工廠。

    實際觀察台灣電子業廠商赴大陸發展,由初期的單向水平分工,將低附加價值產品移

    往大陸生產,維持產業供應鏈上的競爭力,轉而朝向網絡化發展,著重在不同區位之間的

    互動,並演變成開發大陸市場商機之策略。電子業整體的外移現象,大多是產業內的重要

    廠商先至大陸設廠,其他廠商再陸續跟進,移動模式可透過網絡理論來驗證,將之視為企

    業進行國內與國外網絡聯結的過程。尤以企業進行採購決策時,採購中心成員可能直接或

  • 企業管理學報

    - 4 -

    是間接,與相關的供應商連結,彼此之間形成網絡結構。

    過去有關大陸市場的研究,多偏重於消費性產品的購買,對於工業產品之採購,探討

    較少。且採購的功能,侷限在狹義購買(purchasing),但今日的採購功能,應擴及廣義的取

    得(procurement)。在目前快速變遷的環境下,商品技術不斷更新,顧客的採購行為隨之改

    變;加以採購行為所形成的網絡機制,在策略及網絡理論皆相當稀少,本研究試圖歸納國

    際採購,以及跨國投資地理區位之關連。

    有鑑於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與國際大廠存在緊密的合作關係,於全

    球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再者,台商外移至大陸的產業群聚效應明顯,海外生產比重不斷

    提高,本研究以網絡的觀點,透過電子產業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因素,分析製造業上、下游

    之間,採購決策條件和互動模式,瞭解電子產業在大陸市場的採購特徵,提供台灣中小企

    業在不同市場利基與競爭考量,思考如何規劃國際化發展策略,以及利用現有的產業結構

    和網絡組織,協助推動國際營運發展。是故,本研究主要研究問題有二:

    一、 電子產業的採購決策條件,對於國際採購型態之影響?

    二、 依據採購決策條件所形成的國際採購型態,對於企業赴大陸投資決策,是否存在差

    異性?

    針對採購決策條件和國際採購型態細究,希冀達成之研究目的包含:分析企業在推展

    國際營運模式時,廠商採購決策之關鍵因素;其次,藉由採購決策條件將國際採購型態進

    行群組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群組廠商之特質;最後,探討國際採購型態與赴大陸投資意願

    之間的關係,以更加瞭解台灣電子業廠商採購活動的特徵,以及國際化之趨勢。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5 -

    貳、 文獻探討

    一、採購決策

    「採購」是企業活動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能否有效發揮採購功能,對企業之經營成

    效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過往有關工業和組織採購行為之研究,大多以 Robinson et al.

    (1967)的工業採購模式、Webster & Wind(1972)的組織採購行為模式,以及 Sheth(1973)的

    採購決策一般模式為基礎。

    Robinson et al. (1967)將採購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需求確認、建立詳細計劃書、確認可

    供選擇的廠商、評估各家可供選擇的廠商、以及選擇供應商。在這五個階段當中,採購中

    心的不同成員、不同的決策因子和資訊來源,彼此皆相互關連。隨著資訊發展與經濟高度

    自由化,採購行為所涉及的構面與人數更為廣泛,成員可能來自不同的單位,組織可藉由

    溝通、授權、回饋,或是透過技術人員的意見,影響採購中心的決策。

    Webster & Wind (1972)針對影響組織採購行為之因素,歸納出:(1)個人因素:受到個

    人與組織所影響,與採購中心的其他成員、公司政策及資訊流動等有關;(2)社會/人際

    因素:人際互動關係可分成角色預期、角色行為、角色關係來探討;(3)組織因素:採購

    行為受限於組織財務、技術、人力資源;(4)環境因素:包含科技、經濟、政治、文化、

    社會、以及法律因素。

    Sheth(1973)則認為產業採購決策是由採購部門、品質控管部門、製造等部門決定,不

    同的部門對於供應商會有不同的期望,期望其所能帶來的潛在利益,可以滿足或達到公司

    外顯(explicit)或是內隱(implicit)目標。外顯目標包含:產品品質、送貨到達時間、供應數

    量、售後服務、價格等;內隱目標包含:聲望、供應商規模、位置、互惠關係、個人性格、

    技術能力、銷售人員生活方式等。此外,採購決策如同消費者購買行為,也會受到非理性

    因素所影響,包含暫時性的經濟情況(例如價格控制、景氣蕭條或外貿問題)、公司內部衝

    擊(聯合罷工、機器損壞等)、組織改變(合併或收購)、市場定位改變(促銷效益、新產品推

    出、價格改變)。

    Van Weele (2000)提出「決策制定單位(decision-making unit, DMU)」的概念,認為採購

    行為是參與者之間的互動過程,顯現出現代總體經濟趨勢的變化。國內的實證研究,唐瓔

    璋等(2009)提出資訊不確定性、市場情境、和組織規劃,為採購過程中影響決策的主要因

    素,當廠商對於採購不確定性的掌控程度愈高、更換供應商的轉換成本愈高、或是廠商對

    採購程序之控制及未來規劃愈趨完善,則採購決策程度愈高,決策通常只由單一部門完成。

  • 企業管理學報

    - 6 -

    二、網絡理論

    Mitchell (1969)最早對網絡提出定義:網絡是存在一組人、事、物之間的關係,不同

    的關係類型形成不同的網絡。產業網絡形成的原因包含降低交易成本、依賴稀有資源、降

    低環境不確定性、取得經營的正當性等(Brown & Butler, 1995; Gadde & Hakansson, 1992;

    Jarillo, 1988; Oliver, 1990; Pfeffer & Salancik, 1978),由於來自彼此相互依賴之獨立組織,

    隱含著專業分工的現象(Jarillo, 1990; Johanson & Mattson, 1985)。

    Johanson & Mattson(1984)歸納網絡關係的五點特質:(1)網絡是彼此相互依賴的關係;

    (2)透過互動進行協調,呈現專業分工的現象;(3)互動行為包含交換與適應;(4)交換的功

    能在於取得企業外部資源、促進知識進步與技術累積、銷售產品、以及提供服務;適應行

    為的目的,在於解決網絡中可能存在的利益不一致問題,使網絡關係得以長期維持,隱含

    新網絡關係的發展;(5)網絡中存在互補與競爭關係,網絡內的組織能擁有自身的競爭優

    勢,進而對抗外來的競爭對手。

    Schutjens & Stam(2003)指出網絡關係主要由交易對象(actor)、資源(resource)、與行動

    (activity)等三個要素所組成。交易對象指的是組織往來互動的對象類型,以組織策略功能

    劃分,可將對象區分為銷售關係(例如客戶)、生產關係(供應商和代工廠)、以及合作關係(研

    發合作、共同行銷等合作夥伴)。

    過往研究透過網絡關係探討企業國際化行為,提出企業會經由網絡內資源的流通與合

    作,以及與母國維持良好且密切的關係,有效率地採取國際化策略(Johanson & Mattson,

    1988)。此外,「市場」可視為組織關係連結的網絡,透過某些關係的相互連結,企業被引

    介進入新市場、新產品線,獲得新客戶或新的資金來源,稱之為「引介效果(introduction

    effect)」 (Human & Provan, 1997),藉由網絡的連結效果,提供企業獲取新的資源。

    三、產業網絡與企業國際化之關係

    國際化是企業增加對國際營運的參與,通常是因應國內市場飽和、國際競爭壓力,或

    是海外市場需求,逐漸演變的過程(Deresky, 1994; Welch & Luostarinen, 1988)。國際化的程

    度可區分為六個階段:外銷企業、國外銷售網、多國生產企業、全球企業、國際企業、以

    及跨國企業(Dolwing & Schuler, 1990)。外銷階段由外銷部門負責,若直接在外國建立銷售

    子公司,可形成國外銷售網絡,當進一步在當地投資設廠、從事經營管理活動,始成為多

    國生產企業,加深國際化程度。隨著經營範疇擴大,企業對於各國投資分別發展不同的生

    產分工,建立全球生產製造系統,即為全球企業。國際企業則是以全球為考量,制定產品

    製造和經營策略;最後,跨國企業下轄各自獨立的組織,使跨國經營具有強而有力的企業

    形象。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7 -

    國際化的策略則與創新能力密不可分(Keogh, 1998),尤其是新興的高科技廠商,成功

    要素在於國際化傾向、創新產品或服務,並且有強大的行銷網絡,和緊密的組織管理

    (McDougall et al., 1994)。新創企業國際化之研究亦指出,新創企業雖然缺乏豐厚的資源,

    但是可能因為跟隨顧客而進入國際市場(Johanson & Mattsson, 1988; Madsen & Servais,

    1997)。透過網絡成員之間的各種直接或間接的連結,產業網絡成員所提供的國際化資訊

    和經驗,可以降低國外營運的不確定性。

    西方學者對於中小企業的國際化,已提出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國內學者也試圖從不同

    的角度進行探討。在台灣企業逐漸走向自有品牌發展的同時,張心馨與詹進勝(2000)以

    Porter (1990)在鑽石體系中所提出的企業海外競爭外在因素(生產因素、市場需求、相關及

    輔助產業與廠商策略、結構及競爭對手),加上企業海外營運所能承擔之風險能力(政治法

    令的不穩定、匯率波動、戰爭等),作為評估海外營運策略規劃與營運模式的衡量指標。

    對於缺乏競爭利基的相對優勢,或是缺少國際市場經營經驗的中小企業,建議採取供應鏈

    合作的代工模式;但若產業結構或是競爭利基,具有高度的進入障礙和不易被取代性,應

    思考全球運籌和品牌行銷的國際化進入方式。

    鄭祥麟等(2006)認為在各廠商相同的國際化行為中,隱藏著不同產業背後的影響因

    素。從產業生態的觀點,分析製造業中小企業台商的國際化行為,發現某些產業的產業內

    發展出集體演化的模式,形成同業上、下游的協力網絡架構,網絡內的廠商不僅互相合作,

    還會互相模仿對方的營運模式,透過彼此的強聯結關係,形成產業向外移動的主因。共同

    集體行為顯示網絡因素,對於產業內廠商行為的重要影響。

  • 企業管理學報

    - 8 -

    參、 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

    台灣企業國際化與國際採購管理之重要性日增,跨國投資地理區位決策,受到對上、

    下游網絡依賴的特性所影響;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因為資源與投資條件優

    厚,且市場發展具有潛力,受到許多國際企業矚目,促成本研究欲深入瞭解台灣企業佈局

    大陸市場之成因。研究旨在探討電子產業之採購決策條件、國際採購型態,與赴大陸投資

    意願之關係,呈現如圖 1 之研究架構。

    圖1 研究架構圖

    二、假說建立

    依據交易成本理論,當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越高,會傾向垂直整合(Coase, 1937)。網

    絡的形成可降低交易成本,並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與外在環境建立良好關係(Pfeffer &

    Salancik, 1978),將供應商、通路商、競爭者、或是客戶,視為提供資訊與關鍵技術的橋

    樑(Brown & Butler, 1995)。企業透過彼此持續性地交換,直接或間接掌握稀有資源(Gadde &

    Hakansson, 1992),甚而協助取得經營的正當性、彰顯或促進組織聲譽和形象,以及符合

    體制環境所要求之行為規範(Oliver, 1990)。網絡連結所產生的正向認知,進一步促進企業

    後續資源的交換。

    對於組織之間的採購行為,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力及快速回應顧客需求,會調整原有的

    供應鏈作業。一般而言,產品使用者尋找能夠提供敏捷運送、快速安裝設備、有效服務能

    力的合作夥伴;採購代理人追求價格優勢極大化,和運輸上的經濟考量;工程師訴求良好

    的產品品質、產品標準,以及產品測試狀況。亦即,企業會各自擁有不同的採購決策條件,

    而網絡結構是一種整體的系統觀,讓企業在複雜且多樣化的網絡關係中,找到組織的定

    國際採購型態

    赴大陸投資意願

    採購決策條件

    –價值分析

    –品質追求

    –專業期待

    –市場環境

    –交期履行

    –技術創新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9 -

    位、謀求最大利益。本研究推論不同的採購決策條件,會使企業形成不同的採購型態,進

    一步影響其是否走向國際化的連結網絡。

    國際企業將子公司設置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建立外部網絡關係,形成有效率的國際

    分工(Forsgren et al., 2000; Ghoshal & Bartlett, 1990)。經濟學者將企業投資國際市場的因素

    歸納為:市場、生產成本、資源、技術、和環保等;管理學者著重在競爭策略,認為企業

    進行全球佈局,選擇海外生產據點時,會考慮研發技術的取得、開創新產品、建立銷售通

    路、提高生產力、降低財務風險(Shrivastava, 1986),或是接近市場和生產要素、尋求資源

    及網絡關係(Brush et al., 1999; Ferdows, 1997)。

    從競爭優勢觀點探討企業國際化之動機,Porter(1980)主張國際化的典型決定要素是比

    較利益的有無,倘若某些國家在生產方面具備品質因素、成本因素等相當優勢,這些國家

    就會吸引他國企業進入投資生產。另外,規模經濟的存在,在垂直整合體系當中,運用全

    球共用的行銷與集中生產,都可能因為國際化的運作,為企業帶來成本優勢。Yip(1989)

    提出促使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驅動力(drives)為市場、成本、政府、和競爭驅動力,其中成本

    趨動力包含了集中採購、範疇經濟、和規模經濟等。

    科技產業產品具生命週期短、市場需求變化快速的特性,企業和上、中、下游的合作

    廠商緊密連結,除了便於快速回應市場,尚且能吸收國際化經驗,是決定競爭優勢的重要

    關鍵。採購供應商的選擇,決定於其能否提供企業所需之原物料,而原物料價格、技術創

    新程度、產品與服務品質、供應商交期是否值得信賴等因素,影響企業從事國際合作之可

    能性。因之,本研究推論,由採購決策條件所形成的國際採購型態之不同,影響企業國際

    化的發展,提出研究假說。

    研究假說:不同的國際採購型態,對於企業赴大陸投資意願,具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產業與對象

    本研究針對電子業當中的面板產業進行探討,應用範圍涵蓋手機通訊與數位相機等

    3C 行業,屬於電子核心產業。其中薄膜液晶(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TFT-LCD)是電子資訊產品的關鍵零組件,也是繼 IC(integrated circuit)後的明星產業,平面

    顯示器技術的日新月異,帶動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迅速成長。

    研究對象為新加坡盈儒工業有限公司(YINGRU)的客戶與企業夥伴。該公司主要生產

    LCD、LED(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s、LED Display、LED 背光面板,核心競爭力在於為

    客戶提供品質優良、價格合理、交貨準時之產品及服務。目前客戶大多採用扭轉向列型液

    晶顯示(twisted nematic LCD, TN-LCD),應用於電子計算機、電子儀表、電話機、遙控器

    等低階消費性電子產品;超扭轉向列型液晶顯示(super twist nematic LCD, STN-LCD)用於

    行動電話、化學偵測儀表、醫療器材、電子字典、電子遊戲機等產品;薄膜液晶則應用在

  • 企業管理學報

    - 10 -

    印表機、投影系統、數位相機、攝錄影機、監視器等產品,以小尺寸為主,大尺寸以特案

    交易較多。

    盈儒工業有限公司來往的主要客戶包含:自有品牌的國內外工廠(佔 30%)、跨國性代

    工工廠(41.7%)、貿易商(5%)、研究發展公司(3.3%)、替客戶設計的加工廠(5%)、以及國際

    採購中心(11.7%)。終端客戶有惠普(Hewlett-Packard)、摩托羅拉(Motorola)、新力(Sony)、

    台灣東芝數位(Toshiba)、愛華(Aiwa)、日本沖電氣(Oki)等,涵蓋國際知名大廠。

    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盈儒公司的策略夥伴逐步佈局大陸,其中多數更將大陸市場

    視為一級核心市場,減少在東南亞市場的資源投入,導致盈儒公司於當地市場經營策略隨

    之調整,在大陸派有兩名駐點人員,協助拓展市場。中小企業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面對

    供貨廠商移至大陸設廠,盈儒公司尤需考量是否跟隨,採取直接投資或是新建設廠,延續

    公司的生存利基。該公司和往來廠商的決策,除了可以反映電子業實際運作的裁量,亦可

    提供台灣中小企業於國際競爭的劇烈變化中,經營思維模式之建立,以維持永續經營根基。

    台灣的友達光電(AUO)與奇美電子(CMO)屬國內一線大廠。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

    究中心所發佈的報告,在電視用面板中,整合面板生產能力已是許多電視品牌大廠的策

    略,採購行為逐漸往下游端的品牌與通路佈局,除了可以擁有市場通路,更能掌控面板的

    供貨情況。因此,能否掌握產業垂直整合能力,是企業競爭條件之一。生產薄膜液晶電視

    的業者,對於面板採購的供應商多維持 2 到 4 家,有些大廠本身就有面板廠,例如日本夏

    普(Sharp)本身有生產面板,採購比重高達 30%,其次是向台灣友達光電採購,比重小於

    30%,低於 5%來自奇美電子(詹睿然,2007)。

    面板業者與國際大廠多年的合作,已建立良好供貨關係。2007 年中小尺寸面板市場

    的需求量增加,從小尺寸的手機到中尺寸的數位相框、低價電腦等,面板需求出現意料外

    的快速成長(賴彥中,2007),中小尺寸薄膜面板的供應尤應受到業者的重視,特別在研發、

    面板良率、技術專利、製程設備、零組件材料的取得、或是消費性電子設計,皆需多加注

    重。台灣的薄膜液晶面板產業,因政府兩兆雙星的政策扶植,已在全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

    位,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之一,本研究希望透過新加坡盈儒工業有限公司的客戶,以其

    國際化經驗,提供國內業者經營管理的參考。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11 -

    四、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施測地點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大樓,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

    發展協會於 2005 年 9 月 23 日舉辦之「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成果發表會暨台灣國際奈米科

    技展覽會」現場,聚集世界各地國際買家代表,以便利抽樣方式,對新加坡盈儒工業有限

    公司的客戶和企業夥伴進行抽樣。由於研究推論的正確性與所選擇的樣本往往有極大的關

    係,若少量的被研究對象,可提供所被抽取母群體真實情況之資訊,即能夠有足夠的品質

    來確保最後結果的可靠性(唐瓔璋等,2009;Kumar, 2005),採用之抽樣架構,主要考量是

    否能夠獲得與母體形態(population pattern)近似之樣本形態,進而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為確保填答者對於所屬廠商的採購內容和投資意願,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本研究輔

    以郵寄問卷調查、電子郵寄問卷、客戶訪談、以及電話調查,總計發出 100 份問卷,回收

    90 份,扣除重複或無效樣本(缺少負責人資料、地址不詳、營業範圍不詳等),有效問卷

    60 份,回收率約 67 %。

    問卷設計為封閉式問卷,配合台灣高科技中小企業特性,佐以新加坡盈儒工業有限公

    司的實際運作狀況,參考國內外組織採購行為和企業國際化相關文獻,據以設計各變數的

    衡量題項,並且經過前測和修正,得到施測的正式問卷。問卷當中詢問受訪者及其所屬公

    司的基本資料、公司進行採購的相關問題、和盈儒公司之間的採購內容等,請受訪者評估

    對於供應商所應具備條件之重要性,以李克特(Likert)五點尺度填答,非常重要、重要、普

    通、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別代表 5 到 1 分。

    採購決策條件,參考 Bunn(1993)提出的採購重要性和不確定性因素、Sheth(1973)認為

    採購過程受到的決策者心理因素、Webster & Wind(1972)指出的四大決策因子,結合本研

    究所探討電子業對於供應商和客戶關係的重視,詢問受訪者對於供應商的信任程度、員工

    訓練活動的認知、交貨與訂單規格的符合程度、價格合理性等。國際採購型態構面,立基

    於網絡結構,本研究採取廣義的網絡定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因為資源的相互連

    結或交換,所形成之關係」。赴大陸投資意願,則是詢問受訪者所屬企業,未來一年內至

    大陸新建設廠(greenfield investment)決策之有無。

    問卷回收後,以敘述統計分析瞭解樣本基本資料,而後分析企業採購決策條件,依據

    所萃取之構面進行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將國際採購型態分組,透過集群化將一群異

    質的群體,區隔為同質性質較高的集群或子群,瞭解不同群組間對特定變項的差異程度。

    此外,分類後的集群,透過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進行效度檢驗,以採購決

    策條件為自變數,國際採購型態為應變數,檢視群組間是否具有顯著差異,確認集群分析

    之適當性。進一步再以卡方獨立性檢定,分析國際採購型態與企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假

    設,並且針對相關的廠商特性,包含營業類型、規模大小、同一部件供應商數目、部件來

    源,佐以交叉分析,檢測其與國際採購型態間是否具有特殊的關聯。

  • 企業管理學報

    - 12 -

    五、信度與效度

    信度是測量工具所得到結果之一致性或穩定性程度。本研究以 Cronbach’ s α 係數,判

    定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其值大多介於 0.63 到 0.70 間,符合 Malhotra(2007)所主張的 0.6 之

    高信度標準。效度是測量工具能夠正確測量出所欲衡量特質的程度,分為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準則相關效度(criteria-related validity)、以及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建構效

    度是測驗能夠測量到理論上的概念,或是心理特質之程度;因素分析的目的,即在求得問

    卷的建構效度,藉著共同因素的發現,驗證理論性心理特質建構的正確性,瞭解問卷中的

    各個問項是否歸類到適當的構面,以及各問項是否有足夠的因素負荷量。

    本研究以因素分析進行建構效度之檢測,透過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針

    對企業國際化影響因素進行初步萃取,後以最大變異法(varimax)予以直交轉軸(orthogonal

    rotation),區分廠商的採購策略。對於採購決策條件所設計的三十題問項,因素分析後萃

    取出六個共同因素,各包含五題,總累積解釋變異量為 83.89%,因素負荷量皆大於 0.7,

    可推知企業採購決策條件題項的建構效度相當高。

    構面一的衡量題項所描述之採購決策條件,主要為供應商對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和成本

    效益,因此,將之命名為「價值分析」;構面二主要衡量產品品質、對於供應商的信賴程

    度,命名為「品質追求」;構面三衡量企業進行採購決策時,對供應商專業能力的考量,

    命名為「專業期待」;構面四考慮採購決策對於內外環境影響所採取的作為,命名為「市

    場環境」;構面五衡量企業進行採購決策時,對於供應商交貨時間的掌控與態度,將之命

    名為「交期履行」;構面六強調供應商是否能跟得上潮流、不斷地研發與創新,因而命名

    為「技術創新」。茲將因素分析所得到的採購決策條件,各構面衡量內容,以及因素負荷

    量、特徵值、解釋累積變異量等結果,整理於表 1。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13 -

    表1 採購決策條件之因素分析結果摘要

    題項和內容 構面 因素

    負荷量

    特徵

    累積解

    釋變異

    (%)

    Cronbach’s

    α 值

    1.供應商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價格一致性

    2.透過標準化和加工程序使成本降低

    3.供應商的成本管理計畫之有效性

    4.對有可使成本降低機會之認知的反應活動

    5.對供應商之整體價值態度

    價值

    分析

    0.916

    10.48 34.94 0.706

    0.898

    0.884

    0.863

    0.851

    6.從供應商收到產品的品質

    7.對供應商之整體品質態度

    8.從供應商得到產品的可信度

    9.供應商對達到產品品質與績效的一致性

    10.要求與執行錯誤更正活動的供應商品質系統

    品質

    追求

    0.910

    5.50 53.27 0.670

    0.898

    0.879

    0.870

    0.807

    11.對供應商顧客服務與銷售行為表現超過期望

    12.供應商對顧客服務與銷售表現之認知程度

    13.供應商的顧客服務與銷售行為反應時間

    14.與供應商顧客服務與銷售之合作性

    15.對供應商之整體服務與銷售表現態度

    專業

    期待

    0.869

    3.12 63.68 0.696

    0.861

    0.851

    0.824

    0.815

    16.對供應商之整體環境規劃態度

    17.環境導向設計對生產、加工、製造的處理

    18.供應商達到顧客的環境需求之能力和意願

    19.針對環境議題上,對員工訓練活動

    20.供應商品質、環境、安全性與內部健全體制

    市場

    環境

    0.904

    2.64 72.48 0.634

    0.898

    0.837

    0.852

    0.688

    21.對供應商之整體運貨服務態度

    22.供應商供貨人員的禮貌與關注態度

    23.發票、單據、以及運送文件的完整性與正確性

    24.供應商的訂單情況在達成率之上

    25.供應商的即時供貨表現

    交期

    履行

    0.889

    1.96 79.01 0.689

    0.868

    0.847

    0.825

    0.794

  • 企業管理學報

    - 14 -

    表 1 採購決策條件之因素分析結果摘要(續)

    題項和內容 構面 因素

    負荷量

    特徵

    累積解

    釋變異

    (%)

    Cronbach’s

    α 值

    26.供應商使用適當的技術去研究與解決問題,達

    到或超越企業的期望

    27.供應商研發新產品與服務的能力對企業有利

    28.供應商對持續跟隨科技創新的能力

    29.對供應商之整體科技創新態度

    30.供應商掌握領先的能力去使用新技術,增進加

    工製造程序並對企業有利

    技術

    創新

    0.876

    1.46 83.89 0.658

    0.861

    0.823

    0.715

    0.714

    肆、 實證分析與研究發現

    一、答卷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之樣本基本資料如表 2 所示,在公司營業類型部分,新加坡盈儒工業有限公司

    的客戶大多為跨國性代工工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佔 41.7%,其次為

    自有品牌的國內外工廠(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ing, OBM),佔 30%。營運總部的設置地

    點,以新加坡最多(66.7%),其次為美國(15%)、馬來西亞(8.3%)、日本(6.7%)。受訪者所

    屬公司的營運人數,規模以 11 到 50 人及 51 到 200 人最多(皆約 16.7%),其次為 501 到

    1000 人(13.3%),大多為中小型企業。

    客戶採購同一部件的供應商數目,多維持在 2 到 3 家(73.3%),除了可以掌握市場價

    格訊息,還可保有生產進度,不受單家供應商供貨不順之影響。受訪廠商主要採購部件來

    源國為中國(38.3%),其次為新加坡(33.3%)和馬來西亞(11.7%)。廠商每個月對外採購金

    額,以 5 萬美元以下最多(33.3%),其次為 200 萬美元以上(18.3%),顯示盈儒工業有限公

    司的往來廠商,並非侷限於經營規模小而少量採購者,大規模且大量採購的廠商亦為重要

    客戶。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15 -

    表2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項目 樣本數(n=60) 百分比 項目 樣本數(n=60) 百分比

    營業類型 採購部件之供應商多寡

    OBM 18 30 1 個 2 3.3

    R&D 2 3.3 2-3 個 44 73.3

    OEM 25 41.7 4-5 個 9 15.0

    Trading

    Company 5 8.3 6 個以上 5 8.3

    ODM 3 5.0

    IPO 7 11.7

    營運總部 主要採購部件來源國

    新加坡 40 66.7 新加坡 20 33.3

    日本 4 6.7 日本 4 6.7

    馬來西亞 5 8.3 英國 1 1.7

    美國 9 15.0 中國 23 38.3

    德國 1 1.7 馬來西亞 7 11.7

    其他 1 1.7 美國 1 1.7

    台灣 3 5.0

    德國 1 1.7

    公司員工人數 採購部件金額(美金/月)

    1-10 人 5 8.3 5 萬以下 20 33.3

    11-50 人 10 16.7 5-10 萬 5 8.3

    51-200 人 10 16.7 10-20 萬 3 5.0

    201-500 人 7 11.7 20-30 萬 8 13.3

    501-1000 人 8 13.3 30-50 萬 1 1.7

    1001-2000 人 7 11.7 50 萬以上 4 6.7

    2001-5000 人 6 10.0 100 萬以上 8 13.3

    5000 人以上 7 11.7 200 萬以上 11 18.3

  • 企業管理學報

    - 16 -

    二、國際採購型態之集群分析

    本研究透過國際企業採購行為,依據廠商所重視的採購決策條件,對國際採購型態進

    行分群。基於 K-means 法,歸納三群為最適當群數,變異數分析顯示三個採購型態在各採

    購決策條件構面下,多呈現顯著差異。後續以採購決策條件之屬性,分別進行集群命名。

    整體分析結果呈現於表 3。

    表3 企業採購型態之集群分析結果

    採購決策條件/集群 集群一 集群二 集群三 F 值 p 值

    集群大小(%) n = 25(41.7%) n = 27(45%) n = 8(13.3%)

    價值分析 0.0204 -0.2422 0.3746 1.486 0.135

    品質追求 -0.1229 0.2728 -0.5765 2.434 0.097*

    專業期待 -0.8601 0.5544 1.1135 45.232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17 -

    三、國際採購型態與企業赴大陸投資意願

    國際採購型態區分為三個族群後,以卡方檢定驗證其與企業佈局大陸之間是否有關,

    同時將採購型態與國際企業相關的廠商特性,包含營業類型、員工規模、同一部件供應商

    數目、部件來源,進行交叉分析,進一步驗證集群分析的效度。整體分析結果整理於表 4。

    表 4 企業特性與採購行為特徵之交叉分析表

    集群名稱

    探討變數

    時間/傳遞導

    向與技術接近

    關係/服務/

    品質導向

    創新技術

    與專業導向 χ2值

    赴大陸

    設廠意願

    有 68% 51.9% 25% 3.786***

    無 32% 48.1% 75%

    公司主要

    營業類型

    OBM 28% 25.9% 43.75%

    7.034 OEM 32% 51.9% 43.75%

    ODM 8% 3.7% 0%

    其他 32% 18.5% 12.5%

    公司規模

    1-200人 36% 44.4% 43.75%

    13.211*** 201-1000人 28% 25..9% 12.5%

    1001人以上 36% 29.6% 43.75%

    同一部件

    供應商數目

    1 到 3 84% 63.0% 100% 20.213***

    4 個以上 16% 37.0% 0%

    部件

    主要來源

    新加坡 32% 25.9% 62.5%

    14.290

    中國 44% 40.7% 12.5%

    台灣 0% 11.1% 0%

    其他 24% 22.3% 25%

    註:顯著水準 ***:p<0.01

    「時間/傳遞導向與技術接近」的公司當中,有 68%有赴大陸設廠的意願;「關係/

    服務/品質導向公司」,有 51.9%願意前往大陸;「創新技術與專業導向公司」,只有 25%

    願意赴大陸設廠。檢定結果顯著(p

  • 企業管理學報

    - 18 -

    型態之間具有差異性,員工人數 1 到 200 的公司,多屬於「關係/服務/品質導向」(44.4%)

    和「創新技術與專業導向」(43.75%),1001 人以上的企業,多屬於「創新技術與專業導向」

    (43.75%)。廠商採購時,同一部件的供應商數目大多是 1 到 3 家,尤其「創新技術與專業

    導向」的廠商,保持與少數專業供應商維持合作關係。

    採購部件來源國,以新加坡和中國最多。其中,「時間/傳遞導向與技術接近」、「關

    係/服務/品質導向的廠商」,採購對象大多來自中國,僅有「創新技術與專業導向」的

    廠商採購來源多為新加坡(62.5%)。主要部件來自台灣的廠商,在「關係/服務/品質導

    向」群佔 11.1%,但整體而言,來源國與國際採購型態之間並無顯著差異。

    伍、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目的在於提出企業佈局大陸之整合性架構,以工業採購行為與網絡理論,探討

    採購決策條件,瞭解企業赴大陸投資的策略因素。透過新加坡盈儒工業有限公司往來的廠

    商資料,包含美國、德國、日本等國企業,對於國際化的議題提出理論和實務上的建議。

    一、研究結論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較少系統地探討企業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 B2B)的採購行

    為和網絡關係,以及影響赴大陸投資之策略因素。本研究將採購行為與企業網絡的相關理

    論,應用於赴大陸投資決策,對於其間的關係作完整地探討。研究結果顯示,採購決策條

    件所形成的不同採購型態,影響企業赴大陸投資意願。基於模式得到支持,提出以下結論:

    第一、工業採購行為和網絡理論,可應用於解釋採購決策條件和國際採購型態。一般

    組織採購行為的文獻,大多單純探索採購策略的決定因素,本研究將企業赴大陸投資意願

    視為企業國際化之一環,結合佈局動機與決策條件,整合為策略構面,以採購決策條件探

    討國際採購型態與赴大陸設廠之關聯,提供解釋採購決策條件與企業佈局大陸策略之理論

    架構。

    第二、提出企業網絡形成與供應鏈管理的關係。網絡是由供應鏈的成員,相互作用所

    產生的結果,但是同個企業在不同的供應鏈當中,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造成供應鏈管理

    上的困難。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市場競爭不再只是單一企業之間的競爭,已轉向供應鏈夥

    伴之間的競爭,傳統的企業獨立競爭理念和做法,已無法再適應新環境發展的需要。

    本研究藉由企業在進行採購時所重視的決策條件,將國際採購型態進行分群,發現在

    「傳遞導向與技術接近」族群,有七成的企業願意在一年內赴大陸設廠,廠商關心供應商

    的即時供貨系統是否完善,對於產品品和供應商的專業,反而較不重視。對照業者在即時

    供貨系統方面,為了減低成本所採用的做法是「精實生產計畫 (lean manufacturing

    program)」,藉由大量、快速而穩定地生產無瑕疵產品,維持低庫存和有效利用產能,強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19 -

    調即時生產,改善不必要的浪費、減少製造成本。

    「關係/服務/品質導向」族群,願意一年內赴大陸設廠的比例大約一半,廠商重視

    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品質,以及供應商提供的專業服務。顯現高科技產業在供應鏈運作上

    的核心問題,不再是產品的製造或分銷,而是合適的供應鏈夥伴抉擇,彼此的信任已是最

    基本的理念。「創新技術與專業導向」族群,有近七成以上的廠商,不考慮在近一年內赴

    大陸設廠,採購族群關心供應商的態度,同時注重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不願因為成本考

    量而降低品質,這類型的廠商多屬於 OBM,普遍不願意前往大陸發展。目前大陸供應鏈

    的發展程度尚不如西方,雖然在東莞與上海等生產基地附近,逐漸興起供應商聚落,產品

    品質仍然不夠穩定,物流與配銷管道亦需提升,導致製造商必須以高庫存來維持穩定生

    產。台灣廠商應考量這些因素,決定是否放慢腳步進入大陸市場。

    整體而言,前往大陸投資的企業,供應鏈的網絡除了可進行國際分工,利用大陸量產

    的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之外,還可追隨客戶、接近客戶,提高即時供貨

    表現、維持準確的交貨管理、建立良好的售後服務品質。不論是重視哪些採購條件所形成

    的採購網絡,在企業外移大陸已成為無可避免的趨勢下,當面臨國際競爭和全球運籌的挑

    戰,除了要強化自身的產銷能力,並藉由良好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將採購行為往來的供應

    商,適當地整合為產業網絡,透過供應鏈夥伴的運行機制,促使成員在組織和經營管理上

    進行轉型和創新,以提升整體生產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二、實務建議

    近年來,台商兩岸佈局的議題受到重視,學界和企業界不斷提出新的佈局策略,但有

    關採購與網絡模式之實證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以中小型電子業廠商為實證對象,提出影

    響企業赴大陸投資的策略因素,以採購功能與網絡模式關係的理論架構,對於台灣電子業

    廠商提出管理意涵和建議。

    (一) 電子產業赴大陸設廠的決策準則

    台灣廠商過去的優勢,建立在快速而富有彈性的製造體系。隨著生產要素成本提高,

    製造優勢逐漸消逝,為了尋求更低的生產成本,前進開發中國家設廠成為潮流。中國大陸

    同時擁有資源與市場,是台灣邁向國際、立足全球的重要據點。對於電子產業赴大陸佈局,

    研究證實國際採購型態影響企業赴大陸投資決策,建議業者衡量自身的採購決策條件,瞭

    解採購型態導向,做為國際化佈局的參考。

    以企業近一年內赴大陸設廠的投資決策觀之,廠商普遍對於「專業期待條件」最為重

    視,隱含採購部門除了與公司內各部門協調之外,尚且需要外界有關單位的配合,即所謂

    「得道多助」才能成功。然而,研究結果亦發現,重視外在環境的多半是行銷部門,隨時

    認定並滿足客戶的期望或需求,部分採購單位卻對環境變化或交易關係之發展,顯得不夠

  • 企業管理學報

    - 20 -

    關注。採購單位應視為企業實施策略規劃的一環,為企業尋求新材料、新產品、以及新技

    術的機會,盡力讓企業不致陷入可能的材料短缺,因此,對於供應商的專業期待與態度,

    應納入前往大陸設廠的重要決策因素。

    (二) 以採購策略和組織計畫進行兩岸佈局

    策略性採購是尋求能提供降低成本與提昇效率的供應商,該供應商扮演共同分擔經營

    風險的角色,協助資訊技術的應用與提升,始能有效、即時地因應環境變化。當企業和供

    應商雙方,成為擁有共同目標的策略夥伴,採購不僅是組織內部的成本議題,進一步可藉

    由合作,形成優於競爭對手的經營策略。因之,對於供應商的選擇不僅注重價格,領域上

    的專業、經驗、以及永續經營能力才是選擇關鍵。上、下游的合作關係,無形中也提升供

    應商的差異化能力和不可替代性,在策略性採購的功能之下,企業與供應商的價值鏈活

    動,因雙方加值性的夥伴關係,提升彼此競爭優勢,有助於我國電子業廠商朝向大型化與

    國際化發展。

    (三) 善用企業網絡創造雙贏

    華人企業雖多為中小型企業,卻擁有強大的產業力量,原因在於企業網絡的連結,部

    份廠商不斷地從原有體系中分支出來,組成新的、相互連鎖的企業族群,持續保持網絡的

    效率。在未來競爭模式朝向全球化競爭,台灣電子業廠商依據各區位的比較優勢,實施價

    值鏈分割與重組,可賦予國際市場買主附加價值,藉由提高買方的轉移成本,創造自身的

    競爭優勢。網絡體系除了促使企業與提供高品質零組件的供應鏈成員合作,迅速、有效率

    地取得價格合理的零配件、關鍵或互補性資源,發揮網絡所帶來的效益,更可結合大陸低

    生產成本的製造優勢,善用全球供應鏈體系,鞏固代工地位,進一步創建國際自有品牌、

    強化品牌的經營,開發新興市場是自創品牌的一大商機。

    (四) 賦予全球運籌管理之彈性

    過去台商之所以大舉西進大陸設廠,係基於低廉的勞力和租稅優惠,但大陸在 2008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行「勞動合同法」,立法精神以保護勞方為主,規範資方增加員工的福

    利、退休準備金、以及解約補償,造成台商的勞資成本提高;再者,大陸新稅法的頒布,

    企所稅優惠統一為 25%,部分台商為了因應成本增加,將生產基地遷移至基本工資更低的

    地區。於此情勢,過往於中國大陸所建立的生產供應鏈,原有的經營網絡應適度調整,以

    配合供應鏈上的其他廠商,就近服務客戶需求、維持交貨時效。

    部分台商已將生產據點外移至成本更低的國家,例如越南,控股公司則遷移至香港、

    新加坡等低稅賦地區。為了維持供應鏈之間的合作,建議企業善用企業電子化,建構網路

    (internet)即時客戶服務系統,提供客戶在採購時的詢價、查單等回應,讓合作夥伴經由網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21 -

    路掌握訂單處理、交貨時程、在製品與成品數量等資訊。簡言之,企業獨善其身、獨厚己

    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競爭將會是網絡與網絡之間的競爭,「企業價值網絡」的建立

    與管理,是目前必須深思與力行,藉由與顧客、員工、以及經銷商,彼此組成價值傳遞(value

    delivery)網絡,成為面對國際化競爭之具體方向。

    三、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之限制如下。研究樣本以電子產業廠商為主,可能因個別廠商的基本營運之同

    質性,使填答者的認知差距減少,造成採購型態與廠商營運特性之間,無法達到理想的顯

    著性,後續研究可擴大研究母體,或是以其他產業進行大區域調查,以更加了解工業購買

    行為。再者,採購行為因素的衡量,來自填答者的主觀認知,在資料搜集與分析過程中,

    發現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影響企業赴大陸投資意願,後續研究在採購行為的因素,可納入客

    觀性指標,或是增加探討的層面,建構更為完整之理論模式。

  • 企業管理學報

    - 22 -

    參考文獻

    1. 張心馨、詹進勝(2000)。企業國際化在全球運籌與供應鏈管理之整合發展研究。中華

    管理評論,3(4),93-110。

    2. 唐瓔璋、吳敏華、林佳慧、宋建宏(2009)。組織採購決策因素之研究─以大中國地區

    電子連接器產業為例。行銷評論,6(4),499-526。

    3. 鄭祥麟、黃北豪、蔡敦浩(2006)。從產業生態觀點構形中小企業國際化之行為:類型

    學取向─以投資越南的四個製造業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4(1),109-159。

    4. 詹睿然(2007)。LCD 廠流行向下游布局。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新竹縣:工研院。

    5. 賴彥中(2007)。面板模組廠淘汰賽來了。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新竹縣:工研院。

    6. Ayers, J. B. (2001). Handbook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lorida: St. Lucie Press.

    7. Brown, B. & Butler, J. E. (1995). Competitors as allies: A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in the U.S. wine industr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33(3), 57-66.

    8. Brush, T. H., Martian C. A. & Karnani A. (1999). The plant location decision in

    multinational manufacturing strategy perspectiv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8(2), 109-132.

    9. Bunn, M. D. (1993). Taxonomy of Buying Decision Approach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1), 38-57.

    10. Coase, R. 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s, 4, 386-405.

    11. Dalton, G. (1999). Globalization-global gravity. Information Week, 18, 38-48.

    12. Deresky, H. (1994).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Managing Across Borders and Culture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3. Dolwing, P. J. & Schuler, S. (1990).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oston: PWA/Kent.

    14. Ferdows, K. (1997). Making the most of foreign factori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2), 73-88.

    15. Forsgren, M., Johanson, J. & Sharma, D. (2000). Development of MNC centers of

    excellence. In U Holm & T Pedersen (eds.), In The Emergence and Impact of MNC

    Centers of Excellence (pp.45-46).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6. Gadde, L. E. & Hakansson, H. (1992). Analyzing change and stability in distribution

    channel─A network approach. In Axelsson, B. & Easton, G. (eds.), Industrial Networks: A

    New View of Reality, London: Routledge.

  • 供應鏈採購決策因素與電子業赴大陸投資意願之研究

    - 23 -

    17. Ghoshal, S. & Bartlett, C. A. (1990).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s an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4), 603-625.

    18. Human, S. E. & Provan, K. G. (1997). An emergent theory of structure and outcomes in

    small-firm strategic manufacturing network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2),

    368-403.

    19. Jarillo, J. C. (1988). On 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1), 31-41.

    20. Jarillo, J. C. (1990). Comments on transaction cost and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1(6), 494-499.

    21. Johanson, J. &. Mattsson, L. G. (1985). Marketing investments and market investments in

    industri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eminar on Industrial Marketing, 2(3),

    185-195.

    22. Johanson, J. & Mattsson, L. G. (1988).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A

    network approach. In N Hood & J Vahlne (eds.), Strategies in Global Competition (pp.

    287-315). London: Routledge.

    23. Keogh, W. (1998). Small technology-based firms in the UK oil and gas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sation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17(1),

    57-72.

    24. Kumar, R. (2005).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London:

    SAGE.

    25. Liker, J. K. & Choi, T. Y. (2004). Building deep supplier relationship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9, 104-113.

    26. Madsen, T. K. & Servais, P. (1997).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orn global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6(6), 561-583.

    27. Malhotra, N. K. (2007).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Orientation with SPSS.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28. McDougall, P. P., Shane, S. & Oviatt, B. M. (1994). Explain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The limits of theories fro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9(6), 469-87.

    29. Mitchell, J. C. (1969). 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 In J. C. Mitchell (ed.),

    Social Network in Urban Situations, Englan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30. Oliver, C. (1990). Determinant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Integr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2), 241-265.

    31. Pfeffer, J. & Salancik, G. (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 企業管理學報

    - 24 -

    32.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33.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34. Robinson, P. J., Fairs, C. W. & Wind, Y. (1967). Industrial Buying and Creative Market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35. Schutjens, V. & Stam, E. (2003). The evolution and nature of young firm networks: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1(2), 115-134.

    36. Sheth, J. N. (1973). A model of industrial buy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37(4),

    50-56.

    37. Shrivastava, P. (1986). Postmerge integration.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7(1),

    65-77.

    38. Thomas, D. J. & Griffin, P. M. (1996). Coordin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4(1), 1-15.

    39. Trent, R. J. & Monczka, R. M. (1998).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Trends and

    changes throughout the 1990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34(4), 2-11.

    40. Van Weele, A. J. (2000). 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Practice. Lond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41. Webster, F. E., Jr. & Wind, Y. (1972). A general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uying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36(2), 12-19.

    42. Welch, L. S. & Luostarinen, R. (1988). Internationalization: evolution of a concept.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14(2), 34-55.

    43. Yip, G. S. (1989). Global strategy in a world of nation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1(1),

    59-68.

    (收稿日期 2010 年 9 月 15 日,第一次修正 2011 年 1 月 17 日,第二次修正 2011 年 5 月 13 日,第

    三次修正 2011 年 7 月 23 日,正式接受 2011 年 7 月 23 日)

  •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

    ─以台南文創聚落觀察與發展建議為例

    ICT’s Effect on Knowledg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An Example of Tainan

    Cultural Intention Industry

    企業管理學報

    第 90 期(100 年 9 月)

    頁 25-52

    賴杉桂

    Sun-Quae Lai

    許麗玲

    Li-Ling Hsu

    林佐勇

    Zuo-Yong Li

    朝陽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tional Kaohsing Firs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ational Kaohsing First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企業管理學報

    - 26 -

    摘要

    政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了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振興地方文化發展、吸引觀

    光人潮創造商機以及提升國際知名度,期待藉由推動地方型企業導入資訊通訊技術

    (ICT),打造出具文化特色之地方主題聚落。期望將凝聚人文藝術、歷史特色、自然觀光

    資源,培養地方研發設計有形創意商品與無形加值服務之能力,以帶動聚落內中小企業轉

    型成長,強化產業競爭力,發展新一代的台灣地方型特色聚落,因此「產業群聚」對中小

    企業而言,無疑是種創新思維的經營方式。本研究選定「台南文創群聚產業」做初步產業

    狀況調查。由於台南地區雖然歷史悠久、文化古蹟與工藝技術也眾多,但是長久以來政府

    對於文創產業的宣導度似乎不佳,導致台南地區的整體文創產業並沒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因此本研究期望調查透由實地進入文創業者進行觀察與訪談,了解台南地方文創聚落與地

    方產業的特性,提出個體與整體實務性發展策略,用以做為日後協助地方產業群聚後續導

    入 ICT 工作計劃執行的參考依據。

    關鍵字:資訊通訊技術、產業群聚、創新、電子商務、整合行銷平台

    ABSTRACT

    For promoting worldwide popularity and local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gaining attraction

    of tourist, the SMEs is devoted to help local firms to implement ICT so that they hope it can

    enhanc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ulture. “Industrial Cluster” is a new managerial way, therefore,

    we expect that it not only can condense humanities and art,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urist

    resources, but also can cultivate firm’s capability to create originality products and valued

    service. We will observe and interview cultural intention industries in Tainan to understand

    cultural cluster and characterizes of industries in this research. Then, we would bring out a

    development strategy that helps us to do ICT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 as a

    reference.

    Keywor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E-Commerce, Integrated Marketing Platform

  •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

    - 27 -

    壹、 緒論

    本研究目標執行範圍為升格後之台南直轄市範圍,初步訪談階段為台南市東區、永康

    區等地區業者,期望藉由與業者實際訪談後分析並提出相關 ICT 技術導入計畫發展與建

    議,凝聚地方中小型文創業者生命力,發展新一代的台灣地方特色產業聚落都市,建立高

    度的品牌認知。同時間,透過成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塑造台灣樂活生活圈典範,培養

    地方特色產業聚落開發製作文化創意產品及國際行銷的能力。

    近年來政府非常大力地推廣 OTOP 地方特色產業。OTOP 意指“One Town One

    Product”一鄉鎮一特產。構想引自日本 OVOP(one village one product)一村一品運動,此

    概念是 1979 年由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博士提出,每個鄉鎮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具

    有區隔性手工藝或食品特產的產業。地方特色產業所發展出的特色產品需具有歷史性、文

    化性、獨特性、或唯一性等特質之一,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推廣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工藝

    品、食品、景點。例如:鶯歌陶瓷、三義木雕、新竹玻璃、大溪豆乾、魚池紅茶等特色產

    業。

    中華民國行政院審議通過「台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並已於 2010 年 12 月 25

    日改制為直轄市。原先審查會僵持不下的台南市縣合併改制案,在考量「歷史文化重鎮」

    和「帶頭區域發展」兩大關鍵下,政院決議過關;因此連同台北市與高雄市在內,台灣未

    來將有五個直轄市。政府目前以「三生活圈、七發展區」做為台灣未來發展藍圖,而每個

    大生活圈內至少有一個直轄市,同時並非只有一個直轄市,可包含二到三個直轄市,且由

    這些直轄市構成綿密的生活網。其中雲嘉南具備精緻農業基礎及傳統文化特色,而台南直

    轄市便是扮演帶動火車頭的角色,若能順利推動台灣中南部區域治理整合,將有很大的發

    展前景,同時朝向發展具高附加價值的觀光文化產業,開創區域新特點。

    然而隨著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環境下,產業群聚的發展將不再止於空間上、或是

    經濟效益等趨近性;進而取代的是,強調匯集各種專業人才創意組成優勢,且群聚空間是

    由知識流動關係所構成之「知識型產業群聚興起」(張永佶與林韻怡,2008;徐聯恩等,

    2007)。本研究期望台南市能藉由本身城市歷史悠久的文化特性,發展出屬於本身的城市

    特性,同時期望藉由縣市合併後能有效整合台南地區之文創產業,將原本分散於各鄉鎮的

    文創產業透過 ICT 的導入,將文創產業發展成地方產業特色,並且讓地方特色產業聚落蛻

    變加值成為創新聚落,進一步成為台南市未來發展主軸與城市特點,同時與市內各項傳統

    古蹟相輔相成,積極發展文化觀光產業,輔以 ICT 技術整合文化性讓台南市成為「台灣的

    京都」、台灣發展之文化古都。

  • 企業管理學報

    - 28 -

    貳、 文獻探討

    一、 聚落產業發展現況

    長久以來,「文化產業群聚」便是容易受到國內之經濟政策所忽略(朱南玉,2004)。

    然而,文化的發展與市民的生活,無法以統計數字控管或評鑑,因為文化所創造出的不只

    是經濟效益,還包括無形的附加價值;為此,文建會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之核心概念上,

    即以「人才培育」、「環境整備」及「文化創意產業扶植」等三方面為主軸,蘊含著軟體

    和硬體雙軌同行。

    實際上,長久以來文建會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其推動的五大創意文化園區(台北

    舊酒廠、台中舊酒廠、嘉義舊酒廠、花蓮舊酒廠、台南北門倉庫群)係根據園區目前使用

    情況、地域資源和文化環境特色,策略性扶植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數位藝術創作及生活

    藝術等,使園區成為藝術與創意產業整合的平台。然而在五大文創園區中,台南園區相較

    於其他地區的進度卻嚴重落後,除了於 2009 年曾舉辦過一場活動外,至今仍無其他活動

    進展。由於台南文創園區是文建會五大園區中最晚規劃、腹地也最小的一處園區,相較於

    其他園區都已十分活躍之際,台南地區卻苦於無法發揮地方性優勢,著實令人惋惜。

    二、 聚落發展問題

    (一) 人口組成高齡化

    然而目前台南地區在台南市以外其他區域,人口的老化度其實非常嚴重,尤其是在受

    到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的衝擊之後,導致人口成長減緩、成年人口數外移嚴重,導致生產

    力降低,並且直接衝擊到台南整體的經濟發展與市政稅收。此情形在傳統手工藝技術與傳

    統文創產業上特別顯著,由於人口的組成偏向高齡化有越來越少的成年人口願意學習傳統

    技藝與文創,這將會導致產生文化斷層、傳統工藝技遺失等等,造成文化傳承上莫大的損

    失。

  •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

    - 29 -

    圖 1 台南市各區域老化指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二) 城鎮差距大

    由於台南市長久以來在舊有的政策體制下資源極為分配不均,大部分的資源以及人口

    組成,皆集中於以台南市區為首的中西部地區,因此造成城鎮的發展差距大。因此在整合

    合併後,必須避免小型範圍區域邊緣化,達到整體共同成長目標。然而各區域目前城市基

    礎建設現況城鎮差距大,人口密度較少區域設備相對也不盡完善,對於未來政府要協助推

    展 ICT 發展將會產生資訊不對等、資源分配不均、某些區域推導困難的情況產生,加深了

    台南地區全面性發展的阻礙性。

    圖 2 台南市各區域人口密度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統計資料。

  • 企業管理學報

    - 30 -

    (三) IT 基礎建設不盡完善

    台南直轄市整合後,必須有一能強調本身城市發展主軸的特點,而以結合歷史文化之

    創作為主體便是非常貼切的目標;但是由於合併後面積幅員廣大,原先台南鄉鎮較偏遠之

    鄉鎮可能會有網際網路涵蓋不完全的情況產生,此要素將會對於 ICT 的推廣產生阻礙。同

    時有學者提到,IT 基礎建設不足之問題、或者是處於無網路涵蓋區域,將會無法發揮整

    體 ICT 協助計畫的發展;此外,在某些原本 IT 基礎建設不足之邊緣區域,可能還會對 ICT

    等新技術產生排擠性,適得其反(Wang, 1999)。

    (四) 行銷管道不足

    現今社會大眾普遍對於台南的印象不外乎停留在名聞遐邇的傳統小吃、獨特夜市文

    化、以及名勝古蹟等,許多的報章雜誌報導以及旅遊節目介紹也不外乎,但是在傳統文創

    方面便時常遭大眾所忽略。其實台南地區的發展歷史悠久,並且有許多具有獨特性之傳統

    文創,例如刺繡、香包、銅雕等,素材與產品型式非常多樣化;但由於過度多樣化,因此

    台南地區雖然具有非常多文創業者,但卻無法像鶯歌陶瓷園區、或者是三義木雕等具有整

    合一制性之產品型式,導致無法發展成具統一性之大型整合行銷。

    參、 研究方法

    一、 產業群聚理論

    本研究內容以 Michael Porter 於 1990 所提出「產業群聚(industrial cluster)理論」:「一

    個國家是否有國際競爭優勢,與該國的優勢產業是否能形成所謂『產業群聚』有關」為基

    礎,進行相關資訊通訊科技的導入研究計畫。

    在特定的區域中,具有共通性和互補條件作為連繫之相互依存公司、或者是相關機構

    組成的地理上緊鄰的團體,就可以稱為產業群聚;同時群聚內包含政府、服務供應商以及

    相關法人機關(Porter, 1990)。由於台灣整體經濟型態以中小企業為主,並以高度創造性以

    及多樣性著稱,但有鑑於網路蓬勃發展以及電子商務、行動商務的時代來臨,除了須強化

    業者本身個體經營能力之外,需邁向符合整體性網路性之產業結構。因此必須將產業現有

    的單體經營「點」的模式,擴展到以整體多數群聚業者共同經營的「面」,藉由 ICT 的導

    入提升區域特色,以群聚創新發展商機,促進商品行銷國際、永續發展。

  •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

    - 31 -

    二、 訪談個案

    產業群聚固然有其重要性與依據,然而也被批判太過於專注地區內部連結的因素,因

    而低估跨越地方連結之重要性,故近年來 Amin & Thrift(2002)、Britton(2003)等建議需重

    新審視國際連結,同引進其他地區知識對群聚於當地廠商發展之重要性,Bathelt et al.

    (2004)則認為成功之群聚必含有效地建立及維持多重之管道,借此分享知識與經驗(金家禾

    與徐欣玉,2006)。

    本研究計畫主要結合台南市文創產業創新育成聚落為主軸,主要藉以實際訪談,深刻

    地拜訪台南文創聚落產業相關之廠商,了解目前台南文創業者發展現況以及遭遇問題;分

    析出問題探討與解決方案,最後將根據參與計畫業者提出個別 ICT 導入建議,以強化業者

    本身之 IT 基礎架設,藉由聯合行銷、異業結盟等模式,推行地方特色產業導入 ICT「創

    新聚落」發展策略體,打造創意、富足、舒適、永續的理想生活圈,達到整體地方特色產

    業群聚再提升等目標。

    本次訪談方法採用非結構性訪談法,因事先擬訂訪談主題,在訪談過程中以閒聊的方

    式針對主題自由的交談,為非結構性訪談法的條件規則。其中,受訪業者型態大致上可分

    為兩類:(1)傳統工藝再轉型、(2)表演藝術類。且根據個別訪談結果進行謹慎評估與分析,

    同時藉由深入了解文創產業之相關特性,提出適合該業者導入之 ICT 科技,並以「不為導

    入而導入,要為目的而導入」為原則,將有以助業者突破現況,提升電子商務增加顧客購

    買簡易性、拓展網路行銷通路等,有助於傳統產業轉型再提升。

    肆、 個案分析

    個案分析要點是希望透過更多通路的建構,成為推動在地化文創商品的平台,期待文

    藝作品能透過整合行銷,吸引更多消費者目光,在宣揚當地文化創作的同時,也將台南市

    地區的文化品牌藉此打出知名度。台南府城以文化基底和創意行銷在台灣的縣市區塊上型

    塑出獨具特點的城市風格,大台南地區亦也是全台擁有設計教育的大專院校密度最高的地

    方。傳統工藝與各表演藝術性質的群聚不勝枚舉有鑑於此,本研究挑選台南市做為本計劃

    區域群聚產業分析對象,期待能凝聚傳統工藝業者發展動能,帶動大台南地區文創產業的

    發展與熱絡,同時結合表演藝術類團體再創造區域新商機與就業市場,形成具有國際競爭

    力之產業鏈。

  • 企業管理學報

    - 32 -

    圖 3 台南文創產業問題分析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提出。

    一、 業者遭遇問題

    目標訪談業者多數屬於行號的微型企業,少部分廠商則有進行營利事業登記證,且與

    相關之七家業者進行意向訪談,表 1 為其資本資料:

    表 1 台南文創群聚產業訪談對象資本資料

    廠商名稱 營業基本項目 網址

    光彩繡莊 八仙彩、桌裙、

    神衣冠、三寸金蓮 http://www.kuang-tsai

    鹿府文創 傳統手工香包、

    特製福袋御守 http://www.eli.tw

    涴莎室內音樂樂團 古典音樂表演空間平台 http://www.classical-music.com.tw/index.htm

    木鞋工坊 創意木屐鞋販售 http://tw.myblog.yahoo.com/g-shoes

    十鼓擊樂團 十鼓擊樂團、教學中心、

    十鼓擊文化村 http://www.ten-hsieh.com.tw/

    壽彝藝廊 裝飾畫、裱框設計、

    室內圖畫配置 http://www.shouyi.com.tw/front/bin/home.phtml

    洪瓊華的雕塑世界 立體雕塑 http://home.pchome.com.tw/art/kang_kang1595/

  •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

    - 33 -

    同時根據實地訪談結果,歸納分析出下列幾項主要問題點,見表 2;並且提供相關解

    決方案,最後提出整體產業環境建議:

    表 2 台南文創群聚產業訪談對象資本資料

    業者

    問題點

    光彩

    繡莊

    鹿府

    文創

    木鞋

    工坊

    涴莎

    樂團

    十鼓

    擊樂

    壽彝

    藝廊

    洪瓊

    華雕

    解決方案

    在網路行銷方面

    知名度較低 ● ● ● ● ● ● ● 關鍵字廣告

    周邊的觀光客眾多,但是

    卻鮮少知道周邊的

    商家資訊

    ● ● ● 適地性服務

    廣告簡訊

    進入門檻低,創意容易被

    盜取爭相仿冒 ● ● ●

    導入知識管理

    系統

    產品材料製作委外的

    比例大 ● ●

    加入協同設計

    的概念

    官方網站上產品目錄只

    有簡單的圖片,無法

    顯現出產品特點

    ● ● ● ●

    建立線上 3D

    立體圖片動態

    網頁

    對於政府的政策了解度

    不高 ● ● ●

    加入政府 SBIR

    計畫

    業者位於郊區,對於遊客

    可能造成路況不熟 ● ● ● ● ●

    Google Map

    標示路徑

    業者之園區內幅員

    廣大,導覽人力不足 ●

    加入 RFID

    導覽

    顧客與帳務資料皆

    手動記錄 ● ● ●

    顧客關係

    管理系統

    個體戶經營 ● ● ● ● 電子商務行銷

    在展覽會場大多無提供

    商業行為 ● ● ●

    結合 QR Code

    應用

    資料來源:本研究提出。

  • 企業管理學報

    - 34 -

    二、 產業加值面

    在面對社會現今詭譎多變的時代變遷中,現代企業如果要想永續經營,除了求新求變

    之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課題,那就是要學會持續不斷地創新,因為「企業面臨的真正挑

    戰,不在於技術的變革,而在於技術的管理。」(Drucker, 1985)。

    (一) 創意設計

    1. 不能一味墨守成規

    傳統手工藝的賣點是「傳統」、是「古早味」,但是經過時代的變遷後,有些早已

    不合時宜。因為同樣由中國輸入的廉價品,其花樣可能大同小異。此時就可以加入

    客製化的元素,可以根據顧客的喜好,發展出只專屬於顧客本身的限量織品樣式。

    2. 尋求其他資源的合作

    一件商品,第一印象最先吸引消費者目光的或許不會是功能、也不會是用途,而是

    屬於附加價值的最外層包裝。但是在包裝行銷方面,對於以往著重在工藝與內涵的

    傳統工藝業者來說,往往是較弱勢的一環,因此業者或許可以藉由與國內大專院校

    設計系學生、或者是政府立案設計公司合作,開發出具有視覺效果以及突顯性的包

    裝,提升消費者品牌觀感。

    3. 代工廠商的重要性

    一件商品從原料的取得、設計、生產、加工、販售等過程,需要多道繁雜且不同性

    質的程序,才能將商品完整地呈現在消費者面前。過程中難免有人力不足,或是需

    要外包、代工等情況發生,此時便要仔細挑選代工廠商;對於某些小型的手工藝業

    者來說,進入門檻並不高,所販售商品的重點就是「樣式」、「精緻度」與「創意」。

    4. 導入知識管理系統

    例手工香包的市場中進入門檻相較於其他產業來說較低,因此當一個產品成功後便

    很容易會有爭相仿效的產品出現,再加上中國低價產品的威脅,削價競爭等,在在

    都對於手工香包市場產生衝擊。因此在低進入門檻的行業中,如何避免人才的流失,

    以及適當地結合知識管理系統(KMS)將工藝經驗與傳統技術的永續傳承,避免企業內

    部人才由於其他的因素而離開後,也絲毫不損及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非常重要

    的一環。

  • 資訊通訊科技強化知識型產業群聚之形成

    - 35 -

    圖 4 知識平台分享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提出。

    (二) 產業如何加值

    1. 期待成功再轉型

    一個功能再好的產品市場也有飽和的一天,因此必須不斷地創新讓自己保持在領先

    的優勢。對傳統產業而言,其創新精神與核心能力是更重要的,必須先找出屬於自

    己本身產品的定位,同時加入新的元素與行銷方法,與舊有市場產生區隔。

    2. 建立自有品牌

    產業結構不斷意丕變與外移、以及網路購物消費模式的出現,業者也漸漸意識到降

    低成本固然重要,但是經由設計「提高價值」更為重要,即所謂代客設計(ODM)。

    最後,期待能藉由透過文化加值,整體提升產業,同時發揮設計創意,以及營造產

    品特色,共同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度,而自創品牌(OBM)則是目前文創產業業

    者共同期待努力的方向。

    3. 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

    「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是由經濟部與

    縣市政府為鼓勵國內中小企業加強創新技術或產品的研發,期望能以此協助國內中

    小企業創新研發,加速提升中小企業之產業競爭力。

    4. 融合資訊科技元素

    過去台灣商業環境所生產的實質產品,例如商品以及其周邊產品等,皆是以獲利為

    導向;但是現在需努力的則是加深文化加值設計的「內容產品」。對於一個新的科

    技產生,業者不該帶著排斥的心態,而是去廣為接納並思考如何才能達到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