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 藍伯瑋老師 - charts.kh.edu.t¡Œ政單位/教務處/form/藍伯瑋.pdf ·...

35
1 歷史科 藍伯瑋老師

Upload: others

Post on 15-Sep-2019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歷史科 藍伯瑋老師

2

目錄

壹、個人資料 一、個人基本資料

二、證照

貳、教學檔案 一、教學計畫

二、教學大綱

三、課表

四、課程相關補充資料

参、教學觀摩資料 一、教學觀摩教案

二、補充講義

三、觀摩教師意見回饋表

四、活動照片

肆、試題範例

3

壹、個人資料

一、個人基本資料

姓名:藍伯瑋

生日:74 年 10 月 3 日

出生地:台南

最高學歷: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班

任教科目:歷史科

教師證書字號:中等第九六 00 八五二號

任職學校: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年資:101 學年新進教師

職務:歷史科專任教師

專長:歷史科

興趣:慢跑、電影、武術。

教學理念:

1. 在教學上以學生需求為前提,讓學生具備高中職學生應有

之歷史知識。

2. 讓學生在升學上有所助益,更使學生對於歷史相關議題產

生興趣,進而具備批判意識與歷史視野。

4

3.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負責之求學態度。

4.分享自己的求學與人生經驗,提供學生參考。

二、證照

(一)最高學歷證書

5

(二)專業教師證照

6

貳、教學檔案

一、教學計畫

1、101 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歷史科教學計畫

授課班級:(總人數人)舞一真、美

一善、藝一真、動一真、動一善:共 231

科目名稱:歷史一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

□校訂選修□加深加廣課程

教 師

教 授

本 科

目 所

具 備

之 相

關 專

業 知

台灣史、

中國近現

代史、世

界近現代

前 一

階段

國 中 歷

每週上課時數: 2 小

時/週

學分數 2

後 一

階段歷史二

教師簽名(蓋章): 年 月 日

7

教材

來源

(教科

書及

自編

教材)

書籍名稱 出版社 評量比例:(請以”ˇ”勾選適合之選項,總比例為 100%。)

■平時成績(含測驗)( 40 %)

□課堂即時問答/隨堂測驗( %)

□單元評量(如單元測驗卷、階段性學習驗收…等)

( %)

■課堂實作/作業/報告/展演( 20 %)

■其他:學習態度 ( 20 %)

■段考成績( 60 %)

(第一次 20%,第二次 20%,期末考/畢業考 20%)

歷史一教科書 龍騰

歷史一學習手

冊 龍騰

教材名稱 備註(格式、頁

數等)

空間

及設

備需

使用空間 教學設備/軟

教學目標(質

化指標)

教學目標(量化指標) 議題融入 (請將

有融入之議題打

v)

一般教室 投影與電腦器

1.教授學生台

灣史知識

2.培養學生對

於台灣本土之

關懷

3.培養學生多

元文化素養

■入學/升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演/競賽/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權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本土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國際教育

■環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創造力教育

□生涯發展

□其他(

龍騰版教學光

所需

材料

(材

料、講

義等)

總計

項目 數量

龍騰版歷史一

教科書

231(本)

龍騰歷史一學

習手冊

231(本)

教學注意事項:

學生

自備

用具

學生需自備課堂上自用所需之

耗材及作品材料

(注意:請規劃一學期該班級/組別所需材料、用量,以便學校採購。期中將不予開放請購,請務必審慎詳加規劃之。)

2、101 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歷史科教學進度表

授課班級(簡稱):舞一真、美一善、藝一

真、動一真、動一善 課程/科目名稱: 歷史一

教學進度暨各單元內涵(注意:請規劃一學期該班級/組別所需材料、用量,以便學校採購。期中將不予開放請

購,請務必審慎詳加規劃之。)

教 學 進 度 所需材料

(講義/教材/空間/

設備/材料)

課程與校務發展之關連性

(至多 100%)

課程單元/主

題 課程內容

有無作

業/測驗名 稱

推廣%

1 第一章 臺灣

的史前文化

與原住民

1.台灣名稱之由來,以及

台灣史前文化的 發

展特色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30 60 10

8

2.認識台灣原住民的多

元文化

2 第二章 國際

競逐時期

1.了解大航海時代台灣

與世界接觸的情況

2.認識荷、西統治台灣的

概況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3 第三章 鄭氏

治台時期

1.明瞭鄭氏治台的經過與

內容

2.認識鄭氏治台時期的對

外關係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4 第四章 清帝國

統治與經濟發

1.了解清治前期的治台政

2.認識漢人渡台開墾的狀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5 第四章 清帝國

統治與經濟發

3.了解清治前期台灣的商

貿狀況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第五章 原漢融

匯文化多元

1.明瞭清治前期台灣的社

會民風

6 第五章 原漢融

匯文化多元

2.認識清治台灣逐漸在地

化的過程

3.了解當時台灣菁英與庶

民文化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60 20

7 第一次段考 段考與考後檢討 100

8 第六章 十九世

紀後期的政經

社會

1.認識台灣開港通商之經

2.了解清廷積極治台的過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9 第六章 十九世

紀後期的政經

社會

3.了解清治後期台灣的政

經社會變遷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第七章 日本帝

國的南方玄關

1.了解日本治台之過程

2.認識日本總督府的治台

措施

10 第七章 日本帝

國的南方玄關

3.明瞭殖民下的台灣近代

化過程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第八章 南進基

地-戰爭期的台

1.了解皇民化政策的起因

與內容

11 第八章 南進基

地-戰爭期的台

2.認識戰時台灣的概況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20 80

9

灣 室、投影器材

第九章 摩登傳

統交輝映

1.認識日治時期台灣的政

治與社會變遷

12 第九章 摩登傳

統交輝映

2.認識日治時期台灣的文

化與藝文發展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60 20

13 第二次段考 段考與考後檢討 100

14 第十章 從戒嚴

到解嚴

1.了解國府接收台灣與遷

台之過程

2.認識戒嚴時代的台灣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15 第十章 從戒嚴

到解嚴

3.了解台灣解嚴與邁向民

主化的過程

4.認識兩岸與國際局勢之

演變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16 第十一章 經濟

的成長與挑戰

1.認識戰後台灣的經濟發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17 第十一章 經濟

的成長與挑戰

2.了解經濟發展與社會、

環保問題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80

第十二章 現代

台灣的社會文

1.認識台灣社會型態之

改變

18 第十二章 現代

台灣的社會文

1.認識台灣教育制度之

變遷

2.了解台灣多元文化之

發展

學習手

教科書、習

作、一般教

室、投影器材

20 60 20

19 第三次段考 段考與考後檢討 100

10

3、101 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歷史科教學計畫

授課班級:(總人數人)美二真、美

二善、藝二真、動二真、劇二真、劇二

美:共 231 人

科目名稱:歷史三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

□校訂選修□加深加廣課程

教 師

教 授

本 科

目 所

具 備

之 相

關 專

業 知

世界上古

史、世界

中古史、

世界近代

前 一

階段

歷 史

一、二

每週上課時數:2 小

時/週

學分數 2

後 一

階段 歷史四

教師簽名(蓋章): 年 月 日

教材

來源

(教科

書籍名稱 出版社 評量比例:(請以”ˇ”勾選適合之選項,總比例為 100%。)

■平時成績(含測驗)( 40 %)

□課堂即時問答/隨堂測驗( %)

□單元評量(如單元測驗卷、階段性學習驗收…等)

歷史三教科書 三民

歷史三習作簿 三民

11

書及

自編

教材)

教材名稱 備註(格式、頁

數等)

( %)

■課堂實作/作業/報告/展演( 20 %)

■其他:學習態度 ( 20 %)

■段考成績( 60 %)

(第一次 20%,第二次 20%,期末考/畢業考 20%)

空間

及設

備需

使用空間 教學設備/軟

教學目標(質

化指標)

教學目標(量化指標) 議題融入 (請將有

融入之議題打 v)

一般教室 投影與電腦器

1.教授學生

世界史知識

2.培養學生

具備多元文

化視野

■入學/升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演/競賽/活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權教育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本土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國際教育

■環境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創造力教育

□生涯發展

□其他

( )

三民版教學光

所需

材料

(材

料、講

議等)

總計

項目 數量

三民版歷史三

教科書

231(本)

三民版歷史三

習作簿

231(本)

教學注意事項:

學生

自備

用具

學生需自備課堂上自用所需之

耗材及作品材料

(注意:請規劃一學期該班級/組別所需材料、用量,以便學校採購。期中將不予開放請購,請務必審慎詳加規劃之。)

4、101 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歷史科教學進度表

授課班級(簡稱):美二真、美二善、藝二真、

動二真、劇二真、劇二美 課程/科目名稱: 歷史三

教學進度暨各單元內涵(注意:請規劃一學期該班級/組別所需材料、用量,以便學校採購。期中將不予開放

請購,請務必審慎詳加規劃之。)

教 學 進 度 所需材料

(講義/教材/空間/

設備/材料)

課程與校務發展之

關連性

(至多 100%)

課程單元/主

題 課程內容

有無作業

/測驗 名 稱

1 第一章 第一節

大河與文明

1.大河與古代文明的關係

2.古代四大文明的特色

習作簿 一般教室、投影

器材、教科書、

習作簿

10 90

12

2 第一章 第二節

哲學的突破

1.古希臘的背景與哲學發展

2.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學術

思想盛況

10 90

3 第一章 第二節

哲學的突破

3.早期希伯來人的歷史與宗

4.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習作簿 10 70 20

第一章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

形成

1.希臘城邦的特色與雅典民

主政治的發展

2.從希臘到羅馬的變遷――

希臘化時代

4 第一章 第三節

西方古典文化的

形成

3.羅馬的政治發展與共和精

4.羅馬文明的成就

習作簿 10 70 20

5 第二章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

1.普世宗教的意義

2.佛教的形成與早期的發展

6 第二章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

3.佛教向外傳播的過程

4.印度教的興起及其對南

亞、東南亞的影響

習作簿 10 70 20

7 第一次段考 段考與考後檢討 100

8 第二章 第二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

歐洲

1.基督宗教的興起與發展

2.教會與中古西歐的發展關

10 90

9 第二章 第二節

基督教會與中古

歐洲

3. 希臘正教與拜占庭帝國的

發展

習作簿 10 90

第二章 第三節

伊斯蘭文明的興

1.伊斯蘭教的創建與發展

2. 伊斯蘭政權的分裂

10 第二章 第三節

伊斯蘭文明的興

3.伊斯蘭政權的分裂 習作簿 10 90

第三章 第一節

歐洲社會的蛻變

1.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的對

2.十二世紀後西歐的商業復

興及其影響

11 第三章 第一節

歐洲社會的蛻變

3.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 習作簿 10 70 20

第三章 第二節 1.美洲地區的古代文明

13

世界文明的交匯 2.十五世紀東、西方的航海活

動與成就

12 第三章 第二節

世界文明的交匯

3.歐洲的海外殖民擴張

4.異國文化對歐洲的影響

習作簿 10 90

13 第二次段考 段考與考後檢討 100

14 第三章 第三節

亞洲大帝國的發

1.中國明朝至清初的政治特

2.日本早期至江戶幕府建立

的政治、社會發展

10 90

15 第三章 第三節

亞洲大帝國的發

3.俄羅斯的發展與西伯利亞

擴張

4.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蒙兀兒

帝國的發展經過

習作簿 10

90

第四章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1.歐洲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2.歐洲宗教改革運動

16 第四章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3.宗教改革對政治改造的影

4.宗教戰爭與歐洲列國的出

習作簿 10 90

第四章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

社會的變化

1.歐洲商業資本主義的形成

與影響

2.近代早期的中國商業發展

3.資本主義下世界體系的形

17 第四章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

社會的變化

4.近代早期歐洲的社會變遷

5.中國明、清時期的社會動盪

10 90

第四章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

與學術

1.近代早期東亞儒學的變化

2.近代早期西方學術對東亞

的影響

18 第四章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

與學術

3.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

4.中國風與啟蒙運動

習作簿 10 70 20

19 第三次段考 段考與考後檢討 100

14

二、教學大綱

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101 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歷史科教學大綱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歷史 I

英文名稱 History I

科目屬性 必/選修 ■必修 □選修

■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實務、實驗科目

科目來源 教育部部定科目

適用科別 各科

學分 2

開課年級

/學期

第一學年

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一、教授學生台灣史知識。

二、培養學生對於台灣本土之關懷。

三、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素養。

15

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101 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歷史科教學大綱

教學內容

一、各單元分期為史前台灣與原住民、國際競逐時期、鄭氏治台、清

朝時期、日本統治時期、戰後台灣及當今台灣。

二、著重各時期台灣之政治、經濟、社會與藝術文化等議題

三、藉由與中國近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等相關議題之補充比較,使學

生具備多元視野。

教材來源

龍騰版歷史一教材、龍騰版教學光碟

教學注意

事項

1.注意與國中課程之聯結,並進一步補充、講述。使學生之知識得以

深化。

2.講課時盡量活潑,善用電子資源,以吸引學生興趣。

科目名稱 中文名稱 歷史 III

16

三、課表

英文名稱 History III

科目屬性 必/選修 ■必修 □選修

■一般科目 □專業科目 □實習、實務、實驗科目

科目來源 教育部部定科目

適用科別 各科

學分 2

開課年級

/學期

第三學年

第一學期

教學目標

一、教授學生世界史知識

二、培養學生具備多元文化視野

教學內容

一、各單元分別為古代文明、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11~15 世

紀世界文明的蛻變、近代世界文明等。

二、主要教學內容為各時期各區域的政治、宗教、經濟、社會

與藝術文化等議題

三、藉由討論各文明中人群與人群、人群與環境的交互關係,

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視野與批判意識。

教材來源 三民版歷史一教材、三民版教學光碟

教學注意

事項

1.由於本冊有大量篇幅的「西洋史」,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陌生,

教 學時需要多舉例、比較,使學生容易吸收。

2.講課時盡量活潑,善用電子資源,以吸引學生興趣。

17

D21 藍伯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一節 0810

|

0900

歷史Ⅲ 動二真

歷史Ⅰ 動一善

歷史Ⅲ 美二真

歷史Ⅲ 美二真

歷史Ⅲ 2 美二真 歷史Ⅰ 2 美一善

歷史Ⅲ 2 美二善

第二節 0910

|

1000

歷史Ⅰ 舞一真

歷史Ⅰ 動一善

歷史Ⅲ 2 藝二真

歷史Ⅰ 2 藝一真

歷史Ⅲ 2 動二真

第三節

1010 |

1100

歷史Ⅰ 美一善

歷史Ⅲ 藝二真

歷史Ⅲ 2 劇二美

歷史Ⅰ 2 動一真

歷史Ⅰ 2 動一善

第四節

1110 |

1200

歷史Ⅰ 美一善

歷史Ⅲ 藝二真

歷史Ⅰ 2 舞一真

歷史Ⅲ 2 劇二真

總計時數 22

第五節

1310

| 1400

歷史Ⅲ 劇二美

歷史Ⅰ 藝一真

歷史Ⅲ 動二真

第六節 1410

|

1500

歷史Ⅲ 劇二美

歷史Ⅰ 舞一真

第七節

1510 |

1600

歷史Ⅲ 劇二真

歷史Ⅲ 美二善

歷史Ⅰ 動一真

第八節

1610

| 1700

歷史Ⅲ 劇二真

歷史Ⅲ 美二善

歷史Ⅰ 藝一真

歷史Ⅰ 動一真

第九節

第十節

第十一節

第十二節

第十三節

四、課程相關補充資料

18

台灣史範例

日治時期台灣現代化教育

目的

日本殖民政府為便於執行殖民政策,在台灣實施國家教育制

度。對於台籍漢人、原住民與在台日人子弟採取差別待遇與

隔離政策的教育。

日治初期

(1895~1922)

壹、初等教育方面:主要分成三種初等學校。順便補充的是,

日本殖民政府曾在 1896~1898 年在台灣設立「國語傳習所」,

可視為初等學校的開端。

(一)在台日人:小學校(六年)。

(二)台籍漢人:公學校(六年)。

(三)原住民:番人公學校(四年)。

*此外,這個時期的台灣仍保留很多民間私人興辦的書房

(私塾),以教授中國傳統儒家學問為主。

貳、中等以上教育:

(ㄧ)在台日人:讀中學校,跟小學校ㄧ樣,學制和課程日

本國內相同,便於日後回日本繼續升學。

(二)台灣人:重視實用的職業教育。

ㄧ、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培育師資(初等教育師資為主)。

二、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培育醫事人才。

三、各類職業學校:培育初級技術人才。

(三)1915 年私立台中中學成立:林獻堂等台籍菁英請願並

捐資,為台灣人設立私立台中中學(台中一中的前身)。

*由於升學名額少,限制多,台籍子弟未能享有公平的教育

機會,所以少數家境較優的者選擇出國留學(留日居多)。

但是總督府所設立的職業教育也使台灣地區的基層技術人

才不需仰賴日本。

內地延長主義時

期(1922~1936)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到民族自決風潮影響,日本

當局改採「內地延長主義」的同化方針。

(一)1922 年殖民政府公佈「台灣教育令」,執行「日台共

學」方針。取消中等以上學校的隔離政策,廣設中等學校。

例如,台南州立第一中學校(今南二中)、台南州立第二中

學校(今南一中)。

(二)1928 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但主要還是為滿足在台

日人升學為主(另一個目的是作為南進政策的研究中心),

台籍子弟比例較低,因此台籍子弟出國深造的比例還是很

多。

19

皇民化時期

((1936~1945))

*背景:因應中日戰爭的時局,欲將台灣人(尤其是台籍漢

人)徹底成為真正日本國民。

(一)1937 年推行「皇民化教育」,廢除公學校漢文教育。

並在 1941 年將各類初等學校改為「國民學校」。

(二)1943 年廢除書房,實施義務教育並增設中等以上學校。

總結

(ㄧ)雖然日治時期的台灣教育歷經數次改革,但台灣人要

求教育機會平等的願望始終未能全部實現。但新式教育所傳

授的新知識、新觀念對於台灣邁向現代化有很大的幫助。

(二)在新式初等學校以教授日語為主的教育方針之下,使

台灣成為一個「雙語並用」的社會,日語(當時的國語)成

為台灣人吸收新知識的重要工具。

(三)培養了一批新式的台籍知識份子,在教育、法律、醫

學、美術、音樂等領域都有優秀的人才。這些台籍菁英在當

時展開許多社會運動,積極為台灣人爭取福利。

(四)造成當時社會上尊崇醫師、教師、律師等「三師」的

現象。

20

中國史範例

時 代 內 容

秦漢

(三公制)

1、三公:

(1) 丞相:總攬政務,下轄九卿,分掌各項政務。

(2) 太尉:主掌軍事

(3) 御史大夫:丞相的副手,亦負責監察百官。

2、演變:

(1) 秦~漢初:君相共治,皇帝是國家的元首,丞相是政府的元首。

(2) 漢武帝:削弱相權,開始任用身邊秘書(尚書),負責起草詔令之職,

再交由丞相去執行,因此出現內朝、外朝之分。

A、 內朝:尚書=>大司馬大將軍,開始握有實權。=>一開始是皇帝

年幼,需有人輔政。後來演變成權臣掌權,君權旁落的情況。

B、 外朝:三公鼎立,僅能聽命行事。

(3) 東漢光武帝:鑒於前人之弊,故加大君權。

A、 內朝:尚書令,取代丞相。

B、 外朝:三公一樣沒有實權。

魏晉南北朝

(三省六官)

1、延襲了自漢武帝以來,皇帝任用身邊親信的秘書或侍從來掌理政務的習慣。

名稱 起始 長官 備註

尚書省 東漢光武帝 尚書令 取代丞相

中書省 曹魏文帝 中書令 侵奪尚書令實權

門下省 南朝劉宋 門下侍中 侵奪中書令實權

* 這種皇帝不斷用身邊親信來侵奪外朝首長實權的現象,叫做「波紋式循

環發生」。

2、六官:北周時按《周禮》建六官,是後來六部的起源。

隋唐

(三省六部)

1、職權分配:

名稱 職權 長官 備註

中書省 決策機關 中書令

門下省 審駁機關 門下侍中

尚書省 執行機關 左、右僕射

統領吏、戶、禮、兵、

刑、工六部

2、三省長官皆為宰相(群相委員制)。另設有政事堂,讓三省長官可以在此討

論政務、政策。

3、中唐後,翰林學士與樞密使(宦官擔任)漸奪三省之權。

宋元 1、宋:

(1) 初期: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立,等於削弱宰相之權。

一、 中國歷代中央制度

1、三階段演變:秦漢三公制=>隋唐三省制=>明清內閣制。

2、演變:君權越來越大,相權越來越小。

3、原則上,政府是以宰相為首的官僚組織所組成。

21

A、 宰相(中書省):只管政治(文事)。

B、 樞密院:管軍事,與宰相並稱「二府」。

C、 三司使:由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掌管財政,三者又號稱「計相」。

D、 台諫:加重諫院、御史台職權以牽制相權。

(2) 北宋神宗:罷三司,財政還宰相管轄,變成文武分權。

(3) 南宋:丞相兼樞密,軍政合一。

2、金:仿宋制,海陵王推行尚書一省制,為一省制的開始。

3、元:仿金制,以中書一省統轄六部,樞密院負責軍事。

明清

(內閣制)

1、明:

(1) 明太祖廢丞相,由皇帝直接管轄六部。皇帝兼覽相權,君主專制完

全建立。

(2) 設內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

(3) 仁宗、宣宗之後,內閣地位超過六部,但是內閣之首輔仍只有「票

擬」之權。必須由皇帝「朱批」同意之後,所擬之政令才能成效。

(4) 英宗之後,宦官往往代批奏摺,埋下日後干政之亂源。

2、清:

(1) 初期:皇帝事必躬親,大權不假外人。且軍國大事不經內閣,改由

議政王大臣議奏。

(2) 雍正以後:

A、設軍機處,直接聽命皇帝,後來漸漸取代內閣,成為最高決策機關。

B、但是軍機處沒有直接向六部及各省發佈命令的權力。(等於皇帝的

御用秘書)

(3) 清末:宣統三年廢內閣與軍機處,改設責任內閣。

22

世界史範例

希臘、希臘化與羅馬文明之重點比較

希臘 希臘化 羅馬

地理 希臘半島(地形多山) 希臘半島(地形多山) 義大利半島(地形多山)

政治

制度

1.君主->寡頭->僭主

->民主

2.城邦國家(雅典、斯巴達)

帝國(亞歷山大建立) 王政->共和->帝政

(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

文化內涵 希臘人所創 融合東方文化 重視實用,並吸收希臘特色

科學 理論科學,代表人物:亞里

斯多德

哲學 關切城邦政治,代表:泰利

斯、辯士學派、希臘三哲

重視倫理與內在生活

1.斯多噶學派:創始人芝諾,

主張以理性克制情慾。

2. 伊比鳩魯學派:創始人伊

比鳩魯,主張追求快樂。

借用希臘哲學思想,闡揚理

性與道德的價值。尤受伊比

鳩魯學派影響最大(代表:

西賽羅)。

文化

成就

1.荷馬史詩:伊里亞德和奧

德賽

2.藝術風格重視均衡對稱,

建築物以神廟為主。

3.悲劇與喜劇:悲劇表現人

與命運的衝突,喜劇以諷刺

時政或批評社會風氣為主題

4. 理論科學,代表人物:亞里斯

多德

4.史學:

希羅多德:有「歷史之父」之稱。

著有《歷史》一書。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史》。

1.藝術風格華麗、誇張。

2. 天文學與數學發達:

歐幾里德的幾何學

阿基米德發現浮力與槓桿原

亞利斯塔克:提出太陽中心

說、地圓論及地球繞日說

1.重視實際性:

西塞羅:書信與演講詞

凱撒:《高盧戰記》

味吉爾:詩歌與史詩

2.史學發達:

李維:《羅馬史》,重歷史殷鑑。

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

3. 應用科學,公共建築發達

4.法律制度:

《十二表法》:衍生出民法

《萬民法》:各民族風俗習慣

《自然法》:哲學家與法學家共同

研究而出。

結束 亞歷山大統一希臘全境 亞歷山大死後,帝國分成

托勒密、塞流息得、馬其

頓等三個王國。隨著羅馬

擴張而結束。

西元 395 年分裂東西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1453 年東羅馬帝國滅亡

23

参、教學觀摩資料 一、教學觀摩教案

高雄市中華藝術學校 101 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觀摩

教學科目 高中歷史科 教學班級 動二真

教學單元 第三章:古代文明的遺產

第二節:哲學的突破

教學人數 50 人

單元主題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

阿利安人統治下的印度

教學時間 101 年 9 月 11 日(二)

上午 08:10~09:00

教材來源 三民版高中歷史科第三冊 教學演示 藍伯瑋

教學方法 講述法、啟發法

教材地位 1、延續本章古希臘哲學思想之議題,介紹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家學說,以

及阿利安人對於印度文明之影響。

2、銜接本章希伯來與波斯文明之課題。

學生起點

行為分析

1、已接受國中三年,高一一年的歷史科教育,具備一定程度的歷史知識。

2、學生已了解上古時期,四大文明區的概況。

單元目標 具體(行為)目標

認知:

1、認識中國先秦時代人文精神昂揚的

原因

2、了解古希臘與上古中國哲學思想發

展之異同。

3、了解阿利安人對印度的影響。

1-1 能說出中國先秦時代人文精神

昂揚的原因

1-2 能分析先秦各家思想的異同。

2-1 能分析古希臘與上古中國哲學

發展上之異同

3-1 能說明阿利安人對於印度社會

與宗教的影響。

情意:

6、能體會影響各地區哲學思想發展的

客觀因素。

7、能體會各文明哲學與思想對後世的

影響。

6-1 能體會人類如何因應現實環境

做出調適。

7-1 思考這些古代思想在那些方面

影響著當今社會

教學材料 三民版歷史三教科書、習作、教學光碟、自編講義、投影器材,黑板。

教 學 內 容

24

※主要教學內容配合教科書內容規劃

壹、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背景

一、東周時期周天子權威下滑,封建與禮樂制度崩壞。

二、諸侯間互相爭戰。

三、許多封建貴族沒落,而士與平民階層崛起。

四、知識份子從流落民間的西周典籍中反省舊傳統,意圖為當世尋找新出路。

*特色:中國先秦各家思想並未如希伯來和印度那樣,走入神學或宗教路線,而是著重建

立合理的政治與社會秩序,特重人文思想。

(二)各家學說興起:以儒、道、墨、法為代表

一、儒家︰強調自我約束與道德提升

二、墨家︰沒有禮樂,建立沒有等差的社會

三、道家︰順「道」和諧發展

四、法家︰君主立場,著重於如何駕馭臣民

貳、阿利安人統治下的印度 :

※背景:西元前 2000~1500 年間,阿利安人入侵印度。阿利安人為確保長久執政和血統純

潔,發展出種姓制度

(一)階級分明的社會制度

一、階級:

1、婆羅門:僧侶階級

2、剎帝利:國王、貴族、武士貴族階級

3、 吠舍:農工商平民階級

4.、首陀羅:奴隸

二、特色

1、婆羅門、剎帝利與吠舍皆為阿利安人,原本的印度原住民則都是首陀羅階級。

2、種姓世襲、不同種姓不能通婚

(二)阿利安人的宗教信仰

一、特色:

1、不設廟宇、不立偶像

2、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祭神禮儀

3、婆羅門負責祭祀與神溝通

二、婆羅門教信仰內容

1、主神:婆羅摩、毗濕奴、濕婆

2、教義

a.相信靈魂、輪迴與業

b.尋求真正的解脫

c.理想人生四階段

(三)印度吠陀婆羅門傳統的困境

一、對「婆羅門」種姓的不滿

25

二、懷疑婆羅門教,出現沙門思潮:佛教是最大派別

教 學 過 程

教學活動 教具 時間(分) 備註

壹、課前準備:

(一)研讀教科書本章節的內容,配

合教師手冊,先了解整體課程的脈絡

與架構。

(二)研讀教學投影片,並從使之與

教材結合。

(三)擬定教學活動設計。

(四)製作講義,讓學生能配合教科

書內容研讀。

(五)模擬整節課的教學過程與內

容,如課程段落的分配、補充資料的

運用時機、預先設計提問學生的問

題、構思板書的進行等等。

貳、 教學活動

(一)先帶領學生複習一下前一堂課

教了哪些內容(古希臘哲學興起之背

景,辯士學派,希臘三哲之思想等)。

(二)引起動機:

提問同學儒、墨、道、法四家學說的

代表人物分別為何?再帶入諸子百家

之議題

(三)正式進入教學內容:

一、先說明清楚影響春秋戰國百家爭

鳴的背景

二、分別就儒、道、墨、法四大學說

思想特色做討論:

1. 儒家:重視尊卑、長幼、親疏的差

序格局。以「仁」為思想中心,強

調禮樂制度中的人文精神。

2. 道家:萬物有其自然之道,無為。

主張小國寡民之政治制度,以及人

的逍遙自在。

3. 墨家:非攻、兼愛、節用,對科學

有所研究。

4.法家:站在君主之立場,重視君臣

上下關係,強調君主治術。代表:韓

非。

2

5

10

26

三、總結以上各學說,與學生說明各

家學說所反映的時代性,以及:

1、各家學說反映當時知識份子想在亂

世中尋找安身立命之道

2、與古希臘哲學一樣,都是充滿對現

世之關懷,人文精神濃厚。

四、進入下一單元:「阿利安人統治下

的印度」

1、複習 1-1「大河與文明」中,印度

河流域古文明亡於阿利安人的背景。

喚起學生記憶與動機。

2 播放動畫短片:佛教與種姓制度種

姓制度,讓學生了解種姓制度在印度

根深蒂固之現象:

3、介紹種姓制度,以及各階級代表的

意義:

a.婆羅門:僧侶(神之口)

b.剎帝利:貴族(神之手)

c.吠舍:平民階級(神之腿)

d.首陀羅:奴隸(神之腳)

4、介紹婆羅門教的具體教義,以及反

婆羅門教的「沙門思潮」

五、總結今日課程,並提示下一段各

課之內容

5

2

10

5

10

1

配合自編講義:〈古希臘

與中國先秦時代思想比

較〉

教 學 自 我 檢 討

1、雖然事先備課,但還是有些部分要多加強,往後任課時也應多加放鬆。

2、這次教學觀摩使用投影片,雖然生動很多。但因此無法多補充板書;加上用投影機必

須關燈,使學生不方便抄筆記,更增加打瞌睡的機會,往後應該多留意此點。

3、應再多增加跟學生的互動。

其 他 教 學 觀 摩 紀 錄

本次的教學觀摩,特別請圖書館的張員慈協助拍照,作為活動紀錄。

27

二、補充講義

古希臘與中國先秦時代思想比較

古希臘 中國先秦時代

國家

型態

城邦林立,各自發展,各城邦

自己控制周圍土地。

周王朝封建體制,分封諸侯,周天

子為天下共主。

背景

1. 泰利斯的研究激起人們研

究科學與哲學。

2. 各城邦各自發展,多元文化

盛。

3. 雅典民主制度

4. 社會與法律制度日趨完善

5. 海外貿易興盛,人民易接觸

新事物

1. 東周以後封建制度崩壞,加速社

會階層流動,為學術思想注入生

機。

2. 知識分子目睹時代劇變,並深刻

反省,發展出諸子百家學說。

學說

1. 辨士學派:討論與人有關的

哲學,主張無絕對真理與正

義,但流於詭辯。

2. 希臘三哲:

4. 儒家:重視尊卑、長幼、親疏的

差序格局。以「仁」為思想中心,

強調禮樂制度中的人文精神。代

表:孔、孟

5. 道家:萬物有其自然之道,無

為。主張小國寡民之政治制度,

以及人的逍遙自在。代表:老、

莊。

6. 墨家:非攻、兼愛、節用,對科

學有所研究。代表:墨子

7. 法家:站在君主之立場,重視君

臣上下關係,強調君主治術。代

表:韓非。

蘇格拉底

1. 西方孔子

2. 行為由理性控制

3. 用思考、對話與質疑來

澄清事實=>產婆法。

4. 無著作

1.理念論:強調理念永恆

不變。

2.《對話錄》:記載蘇氏與

他人辯論的對話。

3.《理想國》:柏拉圖心中

理想的政治形態。

*統治者:哲學家

*衛國者:武士

*生產者:農工商

1.強調中道與平衡。

2.「吾愛吾師,吾更愛真

理」

3.主張客觀研究自然,學

問淵博,創造邏輯學。

28

三、觀摩教師意見回饋表

29

四、活動照片

30

肆、試題範例

高一上歷史科 第一章

班級: 姓名:__________ 座號: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單一選擇題 (16 題 每題 4 分 共 64 分)

( )1.在臺南市菜寮溪出土的化石,屬於人類左、右頂骨殘片的化石,經氟、錳計量測定,推知約有兩萬

至三萬年,這些頭骨所代表的人類被稱之為 (A)藍田人 (B)長濱人 (C)左鎮人 (D)卑南人。

( )2.請閱讀下列文字,並將敘述錯誤的選項選出。

學者最早在 1980 年代開始研究蔦松文化與西拉雅族文化間的關係,主要理由是:年代相近文獻所載

的年代,正是蔦松文化的下限。 (A)分布地區一致都在嘉義、臺南一帶。……自然環境相符 (B)

生業一樣,同以狩獵、撈貝為重要取食方式 (C)器用相似,都用陶罐、陶甑及陶石支腳 (D)風俗

習慣相同,都有祭壺、獵頭之風……更增強了蔦松文化與西拉雅族的關係。

( )3.學者認為臺灣新石器晚期,北部與東部的原住民已經有交通往來的現象,下列哪一考古發現可證明

此說? (A)十三行出土的銅錢與瓷器 (B)蔦松文化出土的大型聚落 (C)卑南文化的玉器 (D)墾

丁文化出土的石板棺。

( )4.考古學者在臺中大甲挖掘出數量不一的鐵刀、手製或輪製的陶器,距今年代大約一千五百年,學者

將之命名為番仔園文化。以下哪一個史前文化與番仔園文化在類型、年代上最接近? (A)八里的大

坌坑文化 (B)八里的十三行文化 (C)臺中的牛稠子文化 (D)臺北的芝山岩文化。

( )5.1897 年,日人鳥居龍藏自創一支名為「有黥蕃」的原住民。「他們的臉部有刺黥,有獵人頭的嗜好,

而其北到新店、東勢角,南到埔里社,東到蘇澳、宜蘭等地的山中,是臺灣所有蕃族中最猛惡的一

支。」請問鳥居龍藏文中所指的原住民為何? (A)布農族 (B)賽夏族 (C)魯凱族 (D)泰雅族。

( )6.下列故事是模擬長濱文化人的生活,其劃記部分有哪些不符合史實?「早上起來,離開居住的木造

房子(A),跑到海邊去捕魚(B),好不容易抓了兩條魚,興高采烈的回來,升起了火(C),準備好了陶

罐(D),把魚和從前辛苦耕耘得來的米放入(E),等待著好不容易得來的早餐。」 (A)ABDE (B)ADE

(C)BCE (D)ACDE。

( )7.民國 60 年,學者在臺南菜寮溪河谷發現人類遺骨殘片。那是 (A)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化石

(B)今被證實是「網形文化」的主人 (C)可能是平埔西拉雅族的祖先 (D)即是一般所稱的「左鎮人」。

( )8.「族群分布中央山脈高地地區,實施大家庭制度;部落石板屋相連,具有守望相助、共同防禦的功

能;部落首長由各家族家長推選產生。」此為何族群的描述? (A)布農族 (B)賽夏族 (C)排灣族

(D)卑南族。

( )9.小華到臺南市山區,看到公廨裡有容器,壺內裝水,插上草葉,桌上陳列兩盤檳榔。試問此為哪一

族群之習俗? (A)卑南族 (B)排灣族 (C)平埔族 (D)阿美族。

( )10.西元 1603 年,陳第隨著明朝的軍隊追擊倭寇,來到臺灣,次年他把在臺灣的見聞撰寫成《東番記》

一書。請問書中描寫「娶則……婦始往婿家迎婿,如親迎,婿始見女父母,遂家其家,養女父母終

身,其本父母不得子也。故生女喜倍男,為女可繼嗣,男不足著代故也」。這段話反映出當時原住民

的哪一種社會型態? (A)重男輕女 (B)父系社會 (C)母系社會 (D)財婚制度。

( )11.若我們想知道 18 世紀初期官府對番社的「包社制」、社商如何委託漢人擔任「通事」收稅及貿易的

情形,了解當時的漢番關係以及當時的番社情狀,應查詢下列哪一作品? (A)《裨海紀遊》 (B)

《淡新檔案》 (C)《巴達維亞城日記》 (D)《東番記》。

( )12.課堂上同學們正在討論臺灣的史前文化遺址,其中甲遺址發現紅褐色的陶器和煉鐵作坊。乙遺址的

特色是已知用火、使用打製的石器,過著採集、狩獵和漁獵的生活。丙遺址的陶器腹部有粗繩紋、

31

石器有磨製的石斧、石鏃和以芋薯為主的農作。這三個遺址按照時間先後排列應是 (A)甲乙丙 (B)

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 )13.中國古籍曾經出現如「夷洲」、「琉求」等相關紀錄,根據目前的史學研究成果,推論其與臺灣的關

聯,下列何者是較為合理的說法? (A)應視為臺灣最早期的相關記載 (B)由於其中多神怪之事,

所以不應該視為臺灣的資料 (C)雖然可能是臺灣,但因紀錄模糊,很難定論 (D)由於在八里的十

三行發現許多中國各朝代銅錢,所以這些記載應指臺灣。

( )14.有份考古的資料敘述某一文化如下:「這種文化在臺灣南部分布甚廣,遺址的數量很多,在臺南、

澎湖、高、屏等地都有發現,陶器常見的類型有罐、缽兩種,也有打製石器,如石斧、石矛、石鏃、

網墜,他們種植豆類和稻穀等農作物,埋葬死者在石板棺。」此文化在臺灣最早可能出現在何時?

(A)舊石器時代晚期 (B)新石器時代早期 (C)新石器時代晚期 (D)金屬器時代早期。

( )15.陳同學利用週休二日到臺南作古蹟巡禮時,來到一個原住民族群的公廨,看到公廨裡面有一個盛著

清水、插著甘蔗葉的壺,導覽人員說這個族群很重視對「阿立祖」的崇拜,此壺即阿立祖的象徵。

這可能是哪個族群? (A)布農族 (B)西拉雅族 (C)排灣族 (D)泰雅族。

( )16.下列有關臺灣史前文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長濱文化是臺灣目前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

化遺址 (B)十三行文化遺址面積高達八十萬平方公尺,是至目前為止發現最大規模的史前遺址 (C)

卑南文化是臺灣考古活動的第一例,打破了自 19 世紀末以來,對史前歷史一無所知的狀況 (D)西

拉雅族的祖型文化應與十三行文化有密切關係。

二、多重選擇題 (7 題 每題 4 分 共 28 分)

( )1.民國 59 年,「左鎮人」及相關資料出土,它的出現,在臺灣歷史上代表怎樣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

適當? (A)了解舊石器時代臺灣的風貌 (B)了解新石器時代臺灣的風貌 (C)左鎮人可能是跨越陸

橋從大陸來到臺灣 (D)左鎮人是來自南洋地區的原住民 (E)根據研究,判斷左鎮人約與大陸北京

人同時期。

( )2.有群考古隊在臺灣北部進行挖掘的工作,他們根據哪些出土的文物,來研判它是屬於新石器時代的

遺址? (A)陶罐有繩紋,顏色有灰黑、褐、紅色 (B)磨製的石斧、石錛、石刀等 (C)貝類、魚骨、

獸骨等 (D)種植蔬菜的種籽、裝稻米種籽的陶罐 (E)小型聚落在河谷平原附近。

( )3.下列關於臺灣考古工作的敘述何者正確? (A)臺灣已發現的考古遺址已有兩千多處,且全位居平原

地帶,可知臺灣先民多居住於平原 (B)通常一個考古發現的特定地點,往往可能埋藏著好幾個層次

的古人生活遺物,一般而言愈是位居下層者,年代愈是久遠 (C)根據目前考古資料的證據顯示,臺

灣原住民的祖先就是締造舊石器與新石器文化的主人 (D)圓山遺址的研究開啟臺灣科學考古的先

聲 (E)考古遺址常以發現地的「最小地名」為命名原則。

( )4.下列有關臺灣新石器文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大坌坑文化又稱「粗繩紋陶文化」,屬新石器時

代早期 (B)圓山文化,以貝塚聞名 (C)十三行文化:已使用鐵器 (D)卑南文化:有大量玉質陪葬

品 (E)牛稠子文化:已使用銅器。

( )5.臺灣地區研究史前文化特重遺址、遺物的考證,下列有關臺灣史前文化遺址之敘述,哪些正確? (A)

臺東長濱文化已有定居聚落,且過著農業生活 (B)臺北八里區的大坌坑文化出土紅褐色的粗繩紋

陶,應是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C)牛罵頭文化的墾丁類型發現有穀痕的陶片,是臺灣所見唯

一稻米栽培證據 (D)先後在臺北圓山文化、臺東卑南文化、屏東裘拉、宜蘭丸山遺址出土的「人獸

形玉器」(如下圖),這當中顯示一定的文化歷史意義 (E)十三行文化遺址中,有煉鐵作坊出土,也

有金、銀、銅等不同材質的器物出現,這些材料很可能由外地輸入。

32

( )6.專家學者認為臺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系。而下列哪些島嶼在南島語系的分布範圍內? (A)復活節島

(B)馬達加斯加島 (C)夏威夷群島 (D)錫蘭島 (E)紐西蘭島。

( )7.下列關於原住民各族社會組織發展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A)父系社會-布農族、賽夏族、鄒族

(B)母系社會-阿美族、卑南族 (C)貴族社會-排灣族、魯凱族 (D)祭團組織-泰雅族、太魯閣族

(E)石器漁團組織-達悟族。

三、題組題 (2 題 每題 4 分 共 8 分)

1.遺址甲:考古學家發現先民典型墓葬方式是側身屈肢葬、頭朝西南、臉多朝臺灣海峽。當地出土煉鐵作坊遺跡,

而先民也有非常豐富的陪葬品,如玻璃手環、玻璃玦耳飾、玻璃珠、青銅刀柄、唐宋時代的銅錢等。

遺址乙:出土成群大型的石材器物和建築物,包括了岩棺、方形岩壁、帶孔石盤以及單石,考古學家公認可能

與祭祀有關。這種特色完全不見於臺灣其他地區,甚至中國東南部也不曾出現。

遺址丙:當地發現石製農具,生產方式以農耕為主;位在水邊,十分懂得利用水資源,並且在附近發現貝塚遺

跡,內含物主要是烏蜆殼、少量蠔殼、鐘螺殼及川蜷螺等空殼,其中夾雜大量的獸骨。

( )(1)根據歷史演變,上述三個遺跡出現和發展的正確時間順序是何者? (A)甲乙丙 (B)乙甲丙 (C)

乙丙甲 (D)丙乙甲。

( )(2)請問哪一地區的史前文化可能發展為當今原住民的直接祖先? (A)甲 (B)乙 (C)丙 (D)三者皆

非。

( )(3)請問臺灣最早發現栽種稻米的遺跡應該出土於哪一地區的史前文化? (A)甲 (B)乙 (C)丙 (D)

三者皆非。

2.老師要同學編一齣史前人類的生活劇,在上課時表演,劇情內容是關於十三行文化的生活方式。請問:

( )(1)為了符合考古資料,下列哪一種生活方式可以加入劇情中? (A)居住在木材與泥磚築成的房舍

(B)利用牛的馱載,運輸貨物 (C)用紡輪來織布 (D)大量使用銅錢作為交易媒介。

( )(2)道具組同學製作的道具中,哪一樣不符合歷史? (A)裝飾的玻璃手環 (B)祭祀的青銅禮器 (C)

獵殺動物的鐵器 (D)盛水的陶器。

( )(3)老師在解說十三行文化時,提及考古學者曾發現了無頭葬。請問我們對此應有何適當的解釋? (A)

這是十三行文化特有的墓葬習慣 (B)反映當時應有部落間的征戰與資源爭奪的現象 (C)因為卑南遺址也有發

現,且時間更早,所以十三行文化應是受到卑南文化的影響 (D)與宗教信仰有關的特殊祭儀。

33

高二上歷史科 第一章

班級: 姓名:__________ 座號: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單選題(共 72 分,每題 4 分)

、1 ( ) 在一條河谷的沿岸發掘出的遺址,有著成千磚瓦牢實的房屋與店鋪,排列成寬大的街道與狹窄

的巷弄,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大浴池與浴池注水的系統,以及堆放糧食的糧倉,請問這是何地?

(A)埃及 (B)印度 (C)伊拉克 (D)克里特島

、2 ( ) 「西元前十八世紀巴比倫國王漢摩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成為西亞大國。由於巴比倫王國內存在

著各種不同的文化、語言和習慣;而且國內商業及高利貸業發達,廣大平民因受高利貸的重利

剝削而破產,因而削弱了國防力量。為解決這些問題,漢摩拉比乃根據國內社會經濟關係,並

吸收以往兩河流域各邦的法典,制定一部新的成文法漢摩拉比法典。」試根據以上敘述,找出

漢摩拉比制定法典的用意為何? 甲:加強政治上的統一 乙:強化軍事實力 丙:緩和國內

矛盾 丁:制定有史以來第一部成文法 (A)乙丙 (B)乙丙丁 (C)甲乙丙 (D)甲乙丙丁

、3 ( ) 上古時期的某地,是一個相當重視法治的地區。國王只是神明的代理人,他和一般人一樣,都

是神的奴僕。由於統治者缺乏神的身分地位,當地的法典編纂工作因此頗為發達。這個地方是

(A)兩河流域 (B)印度 (C)希伯來 (D)埃及

、4 ( ) 考古學者發現一上古時代史料,史料內容是君主獻給神廟的動產和不動產清單。這位君主將這

些財物獻給自己威嚴的父,即眾神之王,以及一切神,以祈求其生存健康無恙。試根據以上敘

述,判斷這史料應出土於那一古文化? (A)希伯來 (B)巴比倫 (C)蘇美 (D)埃及

、5 ( ) 有一個民族的文學作品中寫到:「風——仍不停,六日又六夜。洪水巨浪吞沒了大地。第七天,

南來的波濤平息,海水平靜了,洪水也休停。……」這個民族不單要面對洪水氾濫的恐懼,也

存在外族威脅,所以他們對未來較沒自信。請問此民族是 (A)中國人 (B)埃及人 (C)蘇美人

(D)印度人

、6 ( ) 這是某展覽對某地文明的介紹:「……因是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地質肥沃,人類定居於此甚

早,是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阿卡德人、巴比倫人、波斯人,都先後在此建立

國家。西元前 330 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並統一此地;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併吞塞流息得。」

此地是 (A)印度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流域 (D)兩河流域

、7 ( ) 某位兩河流域內的國王,為了一解妻子的思鄉之苦,特地派人在城牆上遍植花草,再自兩河引

水灌溉,並將塔樓鑲滿靛色琉璃。此處景致被後世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這位國王的國籍是

(A)迦爾底亞 (B)亞述 (C)巴比倫 (D)西臺

、8 ( ) 考古學家在某地發現了一批新的考古資料,經解讀後發現這些資料中記載圓為 360 度,以及經

度緯度等觀念,請問發現這批考古資料的地點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烏爾 (B)孟斐斯

(C)河姆渡 (D)哈拉帕

、9 ( ) 兩河流域的民族中首先使用鐵器的是 (A)西臺人 (B)蘇美人 (C)巴比倫人 (D)亞述人

、10 ( ) 殷墟出土的那種文物,是我們了解商朝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A)手工業作坊 (B)甲骨文

(C)用作貨幣的貝 (D)青銅器

、11 ( ) 「假如他敲斷一個平民的牙齒,他將付出三分之一邁納(古代貨幣單位)的銀幣」;「假如他敲斷

和他相同等級的君王的牙齒,別人將敲斷他牙齒」。上述是上古時期某地實施的法律條文,請

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這些條文導致當地民眾人生態度消極、悲觀 (B)當中反映出當時

社會階級的不平等 (C)這是在埃及中王國時期的法律條文 (D)當時互鬥風氣盛行

34

、12 ( ) 肥沃月彎是古文明地區之一,下列有關其地理位置的敘述,何者正確? (A)巴勒斯坦的希伯來

人就建國於肥沃月彎的東面 (B)肥沃月彎的西端,稱為兩河流域 (C)肥沃月彎在亞洲東部

(D)肥沃月彎的南方是阿拉伯沙漠

、13 ( ) 目前學術界承認並認同中國文明的起源說為何理論? (A)層累古史說 (B)東、西二元並立說

(C)多元分區發展 (D)西來說

、14 ( ) 漢摩拉比法典是以什麼作為立法的原則? (A)公正 (B)報償 (C)報恩 (D)報復

、15 ( ) 1799 年 8 月,法國士兵在埃及發現羅塞塔石碑,碑文刻著三種不同字體的文字;第一種是埃及

象形文字,第二種是埃及俗體字,第三種是希臘文。一位懂希臘文的法國將軍立刻翻譯了碑上

的希臘文。他發現這段希臘文是托勒密五世於西元前 196 年所頒布的一道赦令,內容是豁免人

民的債務與稅務,賜給神廟金錢,釋放囚犯等。請問關於羅塞塔石碑中希臘文的出現,下列解

釋何者正確? (A)西方文化起源於埃及,故他們文字之間有關連性 (B)當時埃及治理之下有

許多希臘人居住 (C)這是上古時代文化交流的最好詮釋,表示希臘與埃及交通方便 (D)埃及

托勒密王朝的君主是來自馬其頓的希臘化君主

、16 ( ) 西元前 3000 年時,由於那一項關鍵性的發展,使中國的古文明從定居的聚落發展成世襲制的

王權國家,不像埃及、兩河流域與印度等古文明逐漸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中? (A)城牆的修築

(B)畜養家畜作為輔助經濟 (C)挖掘壕溝以自我防衛 (D)農業的誕生

、17 ( ) 某個古文明相信,人死後的靈魂若是沒有軀體加以安置,它就不能進入陰間之神所在的世界。

所以,人死去後,親友會擡出他的屍體,請人塗上香料、藥水,以求屍身的完好。這個古文明

是 (A)蘇美 (B)波斯 (C)埃及 (D)哈拉帕

、18 ( ) 2002 年底埃及將第十八王朝法老王易克納唐的石棺迎回埃及博物館,請問這位法老王的功績為

何? (A)曾擊退西克索人的入侵 (B)蓋全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C)在底比斯建有雄偉的「堪拿

克神廟」 (D)將原來埃及的多神信仰改為一神信仰,以太陽神為唯一的神

二、題組題(共 4 分)

、1 十九世紀起,考古學者開始對某遺址進行挖掘,該城最宏偉的建築是城牆,共有三道城牆,另一巨

大建築是王宮,王宮的東北有一座「空中花園」。該城衰落於西元前六世紀,後為外族占領,不復昔

日的繁榮景象。

(1) ( ) 請問該城為? (A)烏爾城 (B)亞述城 (C)巴比倫城 (D)尼尼微城

(2) ( ) 請問該景點與那位君王關係最為密切? (A)尼布加尼撒二世 (B)漢摩拉比 (C)薩爾貢一世

(D)易克納唐

三、多重選擇題(共 24 分,每題 4 分)

、1 ( ) 下列有關商代青銅器發展的情形何者正確? (A)為統治者所使用,並有身分高下之別 (B)

青銅器上的紋飾一改從前以現實生活所見為材,變得生硬、冷酷,象徵王權之不可侵犯 (C)

獸面紋是常見之主紋 (D)已進入衰微時期 (E)只用來製造農具,促進農業發展

、2 ( ) 印度河谷在上古時代有相當高度的文明,下列那些遺物和遺跡的發現可得證明? (A)青銅、

石雕和金銀飾物 (B)有排水系統、大型穀倉 (C)磚造建築 (D)高塔神殿 (E)發現文字

、3 ( ) 這是一首某個古文明讚頌神明的詩歌:「光線之主,光明的創造者,眾神同讚,依其意願散

放光明!知識之主,唇含智慧,因祂喜悅,惠賜尼羅!……」請依此詩選出正確說明 (A)

全國人民以該神為唯一信仰對象 (B)本文明最高統治者是該神的後裔 (C)知識之主是指大

35

祭司 (D)這個古文明是埃及 (E)這首詩在讚頌太陽神

、4 ( ) 中國學者開始會思考中國人種問題與中國文明的來源問題,應是受到那些觀念的刺激? (A)

層累古史說 (B)中國民族西來說 (C)東西二元對立 (D)中國古文明西源論 (E)循環史觀

、5 ( ) 學者認為,人類古文明的發源多與大河有關,那些大河足以為證? (A)巴西的亞馬遜河 (B)

埃及的尼羅河 (C)中國的黃河 (D)印度的恆河 (E)西亞的幼發拉底河

、6 ( ) 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的恩賜。」此言之意為何? (A)尼羅河出海口在地中

海東岸,讓埃及的航海事業與腓尼基不相上下 (B)尼羅河兩岸有許多可用的自然資源 (C)

尼羅河定期氾濫為埃及帶來肥沃土地 (D)尼羅河河谷由於地形使然,使埃及較少受到外來民

族威脅 (E)尼羅河沿岸的金字塔為埃及帶來豐富的觀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