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a08 昭通车德小学57名学生 将收到中秋月饼...

1
公益 A08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主编 郑福荣 沈长佑 责编 赵伦 美编 曹明辉 校对 石春林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希望孩子们可以得到爱心资助。”在看到 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 2019“益”起过中秋活动后,来自昭通大寨 子乡车德小学的孔校长打来了电话。了解情况后,本报决定以孩子父母的名 义,为该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寄去中秋月饼,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 庭的关爱。这些月饼将会在中秋节前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滇池的蓝藻是怎么处理的?从水中分 离出来的藻渣都去哪了?8日,由昆明滇 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探秘母亲湖” 系列科普活动之2019年“见证滇池除藻 共护碧水清流”主题公益活动举行,百余名 萌娃和家长走进除藻一线,开启科普之旅。 上午9点,参加活动的家庭来到大清 河入湖河段蓝藻打捞处置点。 “蓝藻打捞处 理车是怎么运行的?”刚到现场,大型的蓝 藻打捞处理车、蓝藻打捞处理船勾起了大 家的好奇心。大清河入湖河段是滇池蓝藻 重点防控打捞区域之一,每年3月至11月 份蓝藻容易聚集形成水面浮藻,因此滇投 公司长期在这片水域布设 1 台蓝藻打捞处 理车,2艘蓝藻打捞处理船。面对市民的 提问,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讲解。 第二站参加活动的市民来到龙门藻水 分离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对整个 滇池蓝藻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了 解,亲眼见证了绿油油的滇池富藻水变成 清澈的尾水。 龙门藻水分离站目前是滇池周边唯一 一座固定式藻水分离站。滇投公司从去年 开始对龙门藻水分离站进行提升改造。今 年完工投入试运行后,从5月31日起至9 月5日,龙门藻水分离站累计处理藻水约 554 万吨,生产藻泥约 7876 吨,出水 211 万 吨。“经过检测,龙门藻水分离站目前出水 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地标水环境质量标 准》中的类水标准。”工作人员介绍,经过 分离站处理后产生的藻渣、藻泥,最后都可 以做成有机肥用于种树种花。 今年截至目前,滇投公司已累计打捞藻 水约1712 万立方米,生产藻泥约1.3 万吨,累 计削减 TN 约 815 吨,TP 约 59 吨。监测数据 显示,蓝藻水华暴发频次、规模、持续时间等均 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目前,今年滇池蓝藻 出现重度富集天数1天,中度富集天数1天, 与2018年度相比,中度及以上富集天数同比 减少2天。 本报记者 孙琴霞 摄影报道 吃月饼、唱红歌、送衣送米、为老人 理发按摩……7日上午,云南晓圣公益 基金会 30 多名志愿者分赴西山区喜福 乐老年公寓、五华区学府社区养老中心 开展“温暖中秋爱联欢”慰问活动,为老 人们带去熟悉的红歌,提前享受中秋欢 乐时光,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 老”的优良传统。 云南晓圣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 表示:“这几年在与老年公寓和社区养 老中心的交流中最深刻的体会,是老人 们最需要的就是陪伴,所以我们尽量邀 请老中青志愿者一起参加,给他们带来 家的关怀。”据了解,该基金会一直致力 于“关注孤老、关爱青年成长”,每一年 的中秋都会展开不同形式主题的慰问 活动,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和陪伴。同时 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 关注养老中心、养老公寓的老年人群 体,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 入到公益活动中来,奉献时间和爱心, 为社会带来更多和谐互助的力量本报记者 苏颖 云南晓圣公益基金会 30 多名志愿者 开展中秋慰问 老年人活动 相关 新闻 9 月 9 日,《看新时代·云南一分 钟》州市系列宣传片之迪庆篇上线。 这里有人们心中的日月、世界的香格 里拉,让我们沉浸在“迪庆一分钟”里, 共赏绝美胜景,齐唱祝酒欢歌,同心携 手前进。 一分钟,迪庆会发生什么? 一分钟,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林 间跃动 10 次 一分钟,46名游客徜徉在世界的 香格里拉 一分钟, 1.14 千克松茸销往全球 一分钟, 3.1 万千瓦时清洁水电输 往全国 一分钟, 1 万余元投入综合交通 一分钟,高原生物产业创造产值 9609 元 一分钟,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739 …… 跟随镜头,一片幸福乐土展现在 眼前,一分钟时间里,您可以喝一杯酥 油茶,尽情拥抱大自然,徒步行走峡谷 间,看浪涛奔涌不息,陶醉在这个秀美 家园里。 70 年来,迪庆每天都在进步,越 来越繁荣,回望历史,耳边传来铿锵足 音: 1949 年至 1950 年,维西、中甸、 德钦 3 县先后解放 1957 年 9 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成 1997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 “香格里拉”就在迪庆 2007年,普达措国家公园揭牌成 立,开启了中国大陆国家公园建设管 理的先河 …… 时至 2018 年,迪庆藏族自治州 GDP 已由 1952 年 663 万元增至 2018 年 217.52 亿元,增长了 3281 倍,经济 增速位列全国 10 个藏族自治州前列; 有效保护 64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和 34 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 植物……开放共享、团结和谐的大美 迪庆让人倍感振奋。 进入新时代,迪庆将继续昂首奋 进,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 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最美藏区。 《看新时代·云南一分钟》州市系 列宣传片由云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牵头,云南网与各州市互联网信息办 公室等联合拍摄制作,献礼新中国成 立 70 周年。本周除“迪庆一分钟外”, 昭通篇、怒江篇、玉溪篇也将陆续上 线,敬请关注。 云南网记者 李星佺 昭通车德小学 57 名学生 将收到中秋月饼 本报邀你陪留守儿童“益”起过中秋 孔校长介绍,学校所在的大寨子乡属 于深度贫困区,学校一共有 57 名学生,其 中有33名同学的家庭属于建档立卡户, 47名为留守儿童。“我们学校学生流失的 比较多,很多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跟着 父母搬走了。剩下的这些孩子,很多是跟 外公、外婆一起住。父母都远赴沿海江浙 一带打工了,常年不回家,只有很少一部 分家长会在过年时回来一次。” “每一年的中秋节,孩子们都不能和 父母团聚,但我还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度过 一个快乐的中秋节,想让他们感受到被爱 包围的温暖。”在了解了小学的情况以后, 本报决定以孩子父母的名义,为该校的每 一个孩子都寄去中秋月饼,希望能让他们 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这些月饼将会 在中秋节前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此外,孔校长还介绍,学校每天 8 点开 始上课,但很多学生天不亮就得起床,然 后走很长一段山路才能到学校。“家离学 校最远的学生需要走三四公里来上学,上 完课以后,还得原路返回家中去,真的很 不容易。”他说,学校每天会为学生提供营 养早餐和中午饭,然而给学生做这两顿饭 也很不容易,学校条件艰苦,缺水比较严 重,老师每天都要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运 水回来,才能给孩子做饭。 孔校长说:“现在已经入秋了,天气马 上变冷,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件过冬的 衣服和一双过冬的鞋子。”在此,本报也呼 吁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 手,帮助这些孩子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在“益”起过中秋活动启动消息发布 后,已经有热心市民及大学生打来了电 话,表示愿意加入到活动中,为留守儿童 带去节日的礼物和祝福。 小林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在看到此消 息后,立刻申请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希 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带去温暖, 也让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我来 昆明上大学,离家挺远的,中秋节回不去, 所以我觉得我跟孩子们算是相互陪伴。我 能陪他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一些东西,大 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个中秋。”她说。 我们也期待能寻找到更多的热心志 愿者,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用节日的 陪伴点亮孩子们的笑脸,做孩子3个小时 的“家人”。 活动期间,本报也将在报纸、开屏新 闻客户端、春城晚报微信公众号上陆续发 布一些留守儿童的中秋节心愿,你可以通 过认领这些心愿,给留守儿童“一对一”的 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同时 春城晚报也向社会征集中秋礼物,如果你 有闲置物品想要捐赠给留守儿童,可以联 系我们。 欢 迎 你 拨 打 本 报 热 线 电 话 0871- 64160059 参与到活动中来。 实习记者 杨露 实习生 陈龙菲 普瑞玉 世界的 香格里拉来了 《看新时代·云南一分钟》 迪庆篇上线 57 名学生 47 名为留守儿童 邀你与留守儿童“益”起过中秋 滇池蓝藻是怎么处理的 百余萌娃和家长走进除藻一线,开启科普之旅 扫码可观看视频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公益 A08 昭通车德小学57名学生 将收到中秋月饼 世界的ccwb.yunnan.cn/images/2019-09/10/A08/20190910A08_pdf.pdf · 公益 a08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主编 郑福荣

公益 A08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主编郑福荣沈长佑责编赵伦 美编曹明辉 校对石春林

“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希望孩子们可以得到爱心资助。”在看到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2019“益”起过中秋活动后,来自昭通大寨子乡车德小学的孔校长打来了电话。了解情况后,本报决定以孩子父母的名义,为该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寄去中秋月饼,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这些月饼将会在中秋节前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滇池的蓝藻是怎么处理的?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藻渣都去哪了?8日,由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探秘母亲湖”系列科普活动之2019年“见证滇池除藻共护碧水清流”主题公益活动举行,百余名萌娃和家长走进除藻一线,开启科普之旅。

上午9点,参加活动的家庭来到大清河入湖河段蓝藻打捞处置点。“蓝藻打捞处理车是怎么运行的?”刚到现场,大型的蓝藻打捞处理车、蓝藻打捞处理船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大清河入湖河段是滇池蓝藻重点防控打捞区域之一,每年3月至11月份蓝藻容易聚集形成水面浮藻,因此滇投公司长期在这片水域布设1台蓝藻打捞处理车,2艘蓝藻打捞处理船。面对市民的提问,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讲解。

第二站参加活动的市民来到龙门藻水分离站,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对整个滇池蓝藻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亲眼见证了绿油油的滇池富藻水变成清澈的尾水。

龙门藻水分离站目前是滇池周边唯一

一座固定式藻水分离站。滇投公司从去年开始对龙门藻水分离站进行提升改造。今年完工投入试运行后,从5月31日起至9月5日,龙门藻水分离站累计处理藻水约554万吨,生产藻泥约7876吨,出水211万吨。“经过检测,龙门藻水分离站目前出水的主要指标已经达到《地标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工作人员介绍,经过分离站处理后产生的藻渣、藻泥,最后都可

以做成有机肥用于种树种花。今年截至目前,滇投公司已累计打捞藻

水约1712万立方米,生产藻泥约1.3万吨,累计削减TN约815吨,TP约59吨。监测数据显示,蓝藻水华暴发频次、规模、持续时间等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截至目前,今年滇池蓝藻出现重度富集天数1天,中度富集天数1天,与2018年度相比,中度及以上富集天数同比减少2天。 本报记者 孙琴霞 摄影报道

吃月饼、唱红歌、送衣送米、为老人理发按摩……7 日上午,云南晓圣公益基金会30多名志愿者分赴西山区喜福乐老年公寓、五华区学府社区养老中心开展“温暖中秋爱联欢”慰问活动,为老人们带去熟悉的红歌,提前享受中秋欢乐时光,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云南晓圣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在与老年公寓和社区养老中心的交流中最深刻的体会,是老人们最需要的就是陪伴,所以我们尽量邀请老中青志愿者一起参加,给他们带来家的关怀。”据了解,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关注孤老、关爱青年成长”,每一年的中秋都会展开不同形式主题的慰问活动,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和陪伴。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养老中心、养老公寓的老年人群体,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奉献时间和爱心,为社会带来更多和谐互助的力量。

本报记者 苏颖

云南晓圣公益基金会30多名志愿者

开展中秋慰问老年人活动

相关新闻

9月 9日,《看新时代·云南一分钟》州市系列宣传片之迪庆篇上线。这里有人们心中的日月、世界的香格里拉,让我们沉浸在“迪庆一分钟”里,共赏绝美胜景,齐唱祝酒欢歌,同心携手前进。

一分钟,迪庆会发生什么?一分钟,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林

间跃动10次一分钟,46名游客徜徉在世界的

香格里拉一分钟,1.14千克松茸销往全球一分钟,3.1万千瓦时清洁水电输

往全国一分钟,1万余元投入综合交通一分钟,高原生物产业创造产值

9609元一分钟,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739

元……跟随镜头,一片幸福乐土展现在

眼前,一分钟时间里,您可以喝一杯酥油茶,尽情拥抱大自然,徒步行走峡谷间,看浪涛奔涌不息,陶醉在这个秀美家园里。

70年来,迪庆每天都在进步,越来越繁荣,回望历史,耳边传来铿锵足音:

1949年至1950年,维西、中甸、德钦3县先后解放

1957年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

1997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迪庆

2007年,普达措国家公园揭牌成立,开启了中国大陆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先河

……时至2018年,迪庆藏族自治州

GDP已由1952年663万元增至2018年217.52亿元,增长了3281倍,经济增速位列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前列;有效保护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3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开放共享、团结和谐的大美迪庆让人倍感振奋。

进入新时代,迪庆将继续昂首奋进,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最美藏区。

《看新时代·云南一分钟》州市系列宣传片由云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云南网与各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联合拍摄制作,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周除“迪庆一分钟外”,昭通篇、怒江篇、玉溪篇也将陆续上线,敬请关注。 云南网记者 李星佺

昭通车德小学57名学生将收到中秋月饼本报邀你陪留守儿童“益”起过中秋

孔校长介绍,学校所在的大寨子乡属于深度贫困区,学校一共有57名学生,其中有33名同学的家庭属于建档立卡户,47名为留守儿童。“我们学校学生流失的比较多,很多家庭条件好一点的,都跟着父母搬走了。剩下的这些孩子,很多是跟外公、外婆一起住。父母都远赴沿海江浙一带打工了,常年不回家,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会在过年时回来一次。”

“每一年的中秋节,孩子们都不能和父母团聚,但我还是希望孩子们可以度过一个快乐的中秋节,想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包围的温暖。”在了解了小学的情况以后,本报决定以孩子父母的名义,为该校的每一个孩子都寄去中秋月饼,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这些月饼将会

在中秋节前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此外,孔校长还介绍,学校每天8点开

始上课,但很多学生天不亮就得起床,然后走很长一段山路才能到学校。“家离学校最远的学生需要走三四公里来上学,上完课以后,还得原路返回家中去,真的很不容易。”他说,学校每天会为学生提供营养早餐和中午饭,然而给学生做这两顿饭也很不容易,学校条件艰苦,缺水比较严重,老师每天都要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运水回来,才能给孩子做饭。

孔校长说:“现在已经入秋了,天气马上变冷,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件过冬的衣服和一双过冬的鞋子。”在此,本报也呼吁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些孩子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在“益”起过中秋活动启动消息发布后,已经有热心市民及大学生打来了电话,表示愿意加入到活动中,为留守儿童带去节日的礼物和祝福。

小林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在看到此消息后,立刻申请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带去温暖,也让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我来昆明上大学,离家挺远的,中秋节回不去,所以我觉得我跟孩子们算是相互陪伴。我能陪他们一起做游戏,教他们一些东西,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个中秋。”她说。

我们也期待能寻找到更多的热心志愿者,发挥自己的专业和特长,用节日的

陪伴点亮孩子们的笑脸,做孩子3个小时的“家人”。

活动期间,本报也将在报纸、开屏新闻客户端、春城晚报微信公众号上陆续发布一些留守儿童的中秋节心愿,你可以通过认领这些心愿,给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喜悦。同时春城晚报也向社会征集中秋礼物,如果你有闲置物品想要捐赠给留守儿童,可以联系我们。

欢迎你拨打本报热线电话 0871-64160059参与到活动中来。

实习记者 杨露实习生 陈龙菲 普瑞玉

世界的香格里拉来了《看新时代·云南一分钟》迪庆篇上线

57名学生47名为留守儿童

邀你与留守儿童“益”起过中秋

滇池蓝藻是怎么处理的百余萌娃和家长走进除藻一线,开启科普之旅

扫码可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