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娃娃”谭纯慧的自强人生...

1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李 视觉设计:许 检校:孙 广 史凤斌 社会·特别版 SHEHUI 14 邢占一治印 补记 价值 核心 提示 今年 56 岁的谭纯慧患有先天性成骨发育不 全症,是全国首例瓷娃娃病患者。他不能行走, 也没上过学,但靠自立自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 又一个人生奇迹。他笔耕不辍,现为中国体育网编辑;他以 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爱情,有一个幸福 的家;他投身公益,成立了一个大家庭—锦州市瓷娃娃爱 心协会,致力于助残帮困。不久前,谭纯慧获评“全国自强 模范”,在首都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生活以痛吻他,他却报以 微笑。这句话很适合用来描述 谭纯慧。 谭纯慧回忆小时候在天津 求医时,大街上有几十人围着 他和母亲,“快看看,这个小东 西脑袋可真大!”警察要上前制 止,谭纯慧却说:“叔叔,让他们 看吧,我的脑袋本来就大。”那 时,他已懂得了面对,“不能因 为残疾而自卑,更不可以自暴 自弃。” 他不指责命运的不公,而是 用自己的人生给人们以启示:一 个人的价值与四肢是否健全没 有多大关系。 谭纯慧的人生价值,在自 强自立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一 次次体现。 2010年,刚毕业的女大学生 邹时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谭纯 慧联系了7家网站,并与当地线 下媒体联合,号召大家捐款。最 终,这个女孩被救活了。 2011年的一天,谭纯慧接到 锦州市宝地小学一位老师的电 话,说班里有两个“瓷娃娃”学 生,希望他能给孩子提供精神支 持,让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面 对和他小时候一样的两个孩子, 谭纯慧给孩子讲人生哲理,鼓励 他们做生活的强者。 2011 年 9 月,谭纯慧发起成 立了东北第一家旨在关注罕见 病患者的公益组织—锦州市 瓷娃娃爱心协会。随后,他策划 了一个名为“金翅膀”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宗旨是让罕见病群 体走出去,展示自己的形象,融 入社会。 多才多艺的“瓷娃娃”王鉴 宇通过“金翅膀”项目,多次被电 视台邀请录制节目,引起社会各 界对孩子命运的关注,并为他募 集到治疗资金。“金翅膀”项目实 施至今,不仅让很多罕见病患者 得到救助,还将5名佼佼者推上 了央视等媒体励志节目的舞台。 此外,谭纯慧策划的“罕见 病家庭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 40个贫困家庭学到了手工编织 的技能;“牵手巾帼助残志愿服 务项目”,被省妇联命名为优秀 巾帼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谭纯慧从深圳一家 基金会申请到“致敬困境中的行 善者”项目,专门资助那些生活 困难的好人们。至今,已对全省 7 名困境中的好人予以资助。 锦州市瓷娃娃爱心协会成 立8年来,共募集款物80多万 元,助残帮困达到 100 多人,其中 救助了 20 多名危重病人和残疾 人,使7名重度残疾人具备了一 定的生活、学习能力。 “瓷娃娃”张宇廷得到协 会资助的医疗费用后,通过手 术治疗,目前已能行走。另一 名“瓷娃娃”孟凡莉也在得到资 助治疗后,能在母亲的监护下 骑自行车了。 谭纯慧先后获得过“辽宁 好人”“辽宁省最美志愿者”等 荣誉称号。他曾在一次励志演 讲时说:“我有一万个理由什么 都不做,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人 生。我努力做事情,为的是老 去躺在床上回忆一生时,不会 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既然 命运不让我走平坦的路,那就只 有另辟蹊径,去寻觅那属于自己 的幸福乐园。”这段话,是锦州市 “瓷娃娃”谭纯慧在自己的博客 里写下的。 走进谭纯慧的家,记者看到 房间干净而整洁,墙上有画,窗 台有花,几条大鱼在鱼缸里自由 地游着,一只小狗在客厅里随意 地跑着。谭纯慧坐在轮椅上笑 着招呼记者,他的妻子许迎春则 忙着给记者泡茶,还特意加了玫 瑰花瓣。 “既要照顾丈夫,还养了这 么多动植物,能忙过来吗?”许迎 春笑着回答: “也没啥,养这些东 西会让人身心愉悦,这几条鱼我 们已经养了 10 年。” 今年 56 岁的谭纯慧是被确 诊的全国首例瓷娃娃病患者。 身高仅96厘米的他,靠自立自强 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 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瓷娃娃”谭纯慧的自强人生 本报记者 文继红 谭纯慧说,自己很幸运地出生在 一个有爱的家庭。母亲善良、坚毅, 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姐姐大他 12 岁,哥哥大他 8 岁,每次骨折后,哥 哥姐姐轮流托着他,逗他玩,减轻他 的疼痛;父亲一有时间,就教他读书 写字,还特意买来小说《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送给他,增强他同命运抗争、 做生活强者的信心。亲人们的关爱, 造就了谭纯慧开朗活泼的性格,也鼓 舞着他努力拼搏,闯出一条属于自己 的人生之路。 17岁时,谭纯慧开始潜心写作, 同时攻读日语。当时,他的身体还难 以长久支撑,很多时候靠母亲扶着 他,一支笔在他手里仿佛重若千斤。 过量的药物再加上脊柱弯曲,使他的 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有时越想把字写 好,他的手就越颤抖得厉害。1984年, 谭纯慧的第一篇文章见报了。父母 闻讯后,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光。 此后,他更加努力地写作,每当有作 品发表,父母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其 间,谭纯慧经过不懈努力,靠自学获 得了大专文凭。 1999 年,互联网给谭纯慧打开 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喜欢看体育节 目,常常在一个体育论坛上发表评 论,因此引起一家体育网站的关注。 这家网站不久后聘请他做直播员,让 他一边看比赛,一边用文字描述整个 比赛过程。这项工作并不轻松,他每 天要在网上工作近10个小时,直播 时一分钟要打100多个字。目前,他 在中国体育网任编辑,已在网上发表 了上百万字的文章。 幸运—拥有一个有爱的家庭 谭纯慧与妻子许迎春的爱情源 自网络,他们共同演绎了一个传奇 的网恋故事。 2001年,谭纯慧发现有个网友 每天晚上都有规律地上网,偶尔在 网上写些心情文字,能感受到她遭 遇了不开心的事情,热心的谭纯慧 于是就开导她。这个网友叫许迎 春,当时30岁,比谭纯慧小8岁,住 在四川省江油市,在中国石油天然 气集团公司川西北气矿工作。那 时,许迎春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 个不到 2 岁的儿子。她情绪十分低 落,忧伤每天伴随着她。 无意间,谭纯慧闯入了许迎春的 世界。在网络上,他不断地给予许迎 春安慰与鼓励。他的开朗、乐观、细 心和坦诚,深深打动了孤寂中的许迎 春,两颗心开始相互吸引。许迎春告 诉记者: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可能缺 什么就需要什么来弥补吧,他特别阳 光,总能把快乐传递给我,和他聊天, 我的心就宽敞了。” 担心自己无法给所爱的人幸 福,谭纯慧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 力。犹豫了很久,始终放弃不了这 段来之不易的感情,他鼓起勇气写 信表白,并把照片寄给了许迎春。 这边谭纯慧度日如年地等回音, 那边许迎春的内心也很挣扎。她在 给谭纯慧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看了 你的照片,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这 些天来,我一直在下决心,我想拒绝 你,可是我做不到。我想我对你的依 赖,已经超越了身体与相貌!” 许迎春向父母述说了与谭纯慧 的这段感情,开明的父亲在与谭纯 慧通了40分钟电话后,表示尊重女 儿的选择。2001年12月,许迎春独 自从四川来到锦州。当身高1.65 米,打扮得朴素淡雅、美丽动人的许 迎春第一次出现在眼前时,谭纯慧 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回忆起初次见面的情景,许迎春 说: “见到他,有一种心疼的感觉。我 在他家住了一个星期,主要观察他母 亲是如何照顾他的,就像照顾孩子一 样,我想我也可以做到。” 2002 年 5 月,在只见过一面的 情况下,这段网络结缘的爱情终于 开花结果,谭纯慧与许迎春携手走 上了红地毯。 婚后,两个人因工作问题只能相 隔两地。2003年春节,在中国石油天 然气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下,许迎春 被调到锦州输油气公司工作,从此他 们开始了真正的婚姻生活。 缘分—网络结缘的爱情开花结果 一个“瓷娃娃”与一个健康美女 的婚姻,最初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们 以自己的方式让生活平实而幸福, 携手走过了 17 个春夏秋冬。 为了让丈夫身体强壮些,许迎 春婚后细心向婆婆学习照料丈夫, 并自学了一些保健知识,帮助丈夫 康复。谭纯慧出门不便,基本上每 天都是待在家里。许迎春觉得这 样对丈夫身体不利,于是就经常带 着丈夫去户外或者去旅游。许迎 春说:“我想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看 到他该看到的风景。”后来,许迎春 买了车,一有时间就自驾游带丈夫 去景区游玩。沈阳、大连、深圳、北 京、成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 影。谭纯慧说:“结婚后,自己的生 活突然变得丰富多彩了,身体也强 壮不少,精神上也充满了自信。” 许迎春不仅是个好妻子,也是 个好儿媳。结婚没几个月,谭纯慧 的父亲因肺癌卧床不起,许迎春每 天和婆婆换班照顾公公,直到2004 年公公去世。没过多久,婆婆又得 了滑膜炎,不能下床。许迎春又承 担起了照顾全家的担子,给婆婆煎 药、按摩、陪她说话。在她的精心照 料下,婆婆的腿竟然完全康复了。 婆婆高兴地逢人就说: “没有这个好 儿媳,我的腿肯定是好不了。” 爱情是双方的付出。谭纯慧对 许迎春的儿子视如己出,从与许迎 春网恋开始,就每天晚上通过网络 给孩子讲故事,婚后也是每晚给孩 子讲故事,直至孩子入睡。从初中 到高中,6 年时间里,谭纯慧每天早 上5点钟叫孩子起床,接着陪孩子 晨读,晚上则陪孩子看书到深夜。 孩子对谭纯慧非常依赖,也非常钦 佩。前些天,谭纯慧获得“全国自强 模范”荣誉并受到表彰后,在大连上 大学的儿子,很骄傲地在微信朋友 圈晒出他和谭纯慧的照片并写道: “爸爸这么多年的艰苦付出得到了 回报,值得我永远学习。” 近两年,谭纯慧的母亲腿脚不 便,也需要坐轮椅。天气好时,许迎 春会开车带着丈夫和婆婆一起到外 面走走。每次出行,许迎春都要搬 两个轮椅,把丈夫和婆婆分别弄上 车。她说, “最好的风景我们可能没 法过去看,但沿途看看也比一直闷 在家里好,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尽量 让生活丰富多彩。” 许迎春的婆婆喜欢裁剪缝纫, 90岁了视力仍很好,常常给儿媳做 新衣服穿。在家里,常常是丈夫上 网工作,婆婆做喜欢的缝纫活,许迎 春则练练瑜伽。 谭纯慧的哥哥姐姐对他们一直 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哥哥退休后, 干脆把家搬到他们居住的小区。姐 姐和嫂子每天都到谭纯慧家里来, 帮许迎春做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久前,在5年举办一次的全 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上,谭纯慧荣获“全国自强模范” 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 切接见。 幸福—婚后生活丰富多彩 1963 年,谭纯慧出生在锦州市 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辽宁工业 大学教授,母亲是高级刺绣工。 谭纯慧的母亲回忆说,孩子出生 时就有3处骨折,身体软得像面条, 没办法把他抱起来。他的身体只要 稍一承力,立刻就会骨折。 剧痛常常使幼小的谭纯慧哭闹 不止。为了全身心地照顾他,母亲辞 去了工作。她每天将儿子放在板子 上抱在怀里,一抱就是几个小时。 9岁那年,谭纯慧被确诊为先天 性成骨发育不全症,也就是俗称的 “瓷娃娃”病。这是一种由基因缺陷 导致的极易骨折的遗传性疾病。 “15 岁前,我骨折了 300 多次,几 乎每天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谭纯 慧说。疼痛难忍时,幼小的他就哭 叫,妈妈也跟着哭。长大一点儿后, 懂事的他不忍心再让爸爸妈妈为他 难过,每当疼痛时他就唱歌。他一唱 歌,邻居们就知道他又骨折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谭纯慧渴望像 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去上学,但没 有一所学校收他。一位给谭纯慧看 过病的老大夫对他说: “孩子,学校不 收你,你自己也得好好学习,父母不能 跟你一辈子,你得学会自食其力。” 对于一个咳嗽一声、打个喷嚏 都会骨折的孩子来说,学习过程是 很艰难的。最痛苦的时候是他四肢 都骨折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中断 学习。他让妈妈在枕头边再放一个 枕头,上面放书,他侧过头去看,看 完一页,妈妈再为他翻一页。他还 通过听广播、看报纸、查阅新华字典 等方式不断学习,10岁以后已能读 懂长篇小说。 不幸—出生时身体三处骨折 谭纯慧拥有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采访对象提供) 谭纯慧正在电脑前工作。 (采访对象提供)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Aug-2019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编辑:李 明 视觉设计:许 科 检校:孙 广 史凤斌社会·特别版SHEHUI

14

邢占一治印

补记

价值

核心提示

今年56岁的谭纯慧患有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症,是全国首例瓷娃娃病患者。他不能行走,也没上过学,但靠自立自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

又一个人生奇迹。他笔耕不辍,现为中国体育网编辑;他以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爱情,有一个幸福的家;他投身公益,成立了一个大家庭——锦州市瓷娃娃爱心协会,致力于助残帮困。不久前,谭纯慧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在首都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生活以痛吻他,他却报以微笑。这句话很适合用来描述谭纯慧。

谭纯慧回忆小时候在天津求医时,大街上有几十人围着他和母亲,“快看看,这个小东西脑袋可真大!”警察要上前制止,谭纯慧却说:“叔叔,让他们看吧,我的脑袋本来就大。”那时,他已懂得了面对,“不能因为残疾而自卑,更不可以自暴自弃。”

他不指责命运的不公,而是用自己的人生给人们以启示:一个人的价值与四肢是否健全没有多大关系。

谭纯慧的人生价值,在自强自立和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一次次体现。

2010年,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邹时遭遇车祸,生命垂危。谭纯慧联系了7家网站,并与当地线下媒体联合,号召大家捐款。最终,这个女孩被救活了。

2011年的一天,谭纯慧接到锦州市宝地小学一位老师的电话,说班里有两个“瓷娃娃”学生,希望他能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持,让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面对和他小时候一样的两个孩子,谭纯慧给孩子讲人生哲理,鼓励他们做生活的强者。

2011年9月,谭纯慧发起成立了东北第一家旨在关注罕见病患者的公益组织——锦州市瓷娃娃爱心协会。随后,他策划了一个名为“金翅膀”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宗旨是让罕见病群体走出去,展示自己的形象,融入社会。

多才多艺的“瓷娃娃”王鉴宇通过“金翅膀”项目,多次被电视台邀请录制节目,引起社会各界对孩子命运的关注,并为他募集到治疗资金。“金翅膀”项目实施至今,不仅让很多罕见病患者得到救助,还将5名佼佼者推上了央视等媒体励志节目的舞台。

此外,谭纯慧策划的“罕见病家庭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40 个贫困家庭学到了手工编织的技能;“牵手巾帼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被省妇联命名为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谭纯慧从深圳一家基金会申请到“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专门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好人们。至今,已对全省7名困境中的好人予以资助。

锦州市瓷娃娃爱心协会成立 8 年来,共募集款物 80 多万元,助残帮困达到100多人,其中救助了20多名危重病人和残疾人,使7名重度残疾人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学习能力。

“瓷娃娃”张宇廷得到协会资助的医疗费用后,通过手术治疗,目前已能行走。另一名“瓷娃娃”孟凡莉也在得到资助治疗后,能在母亲的监护下骑自行车了。

谭纯慧先后获得过“辽宁好人”“辽宁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曾在一次励志演讲时说:“我有一万个理由什么都不做,但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努力做事情,为的是老去躺在床上回忆一生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既然命运不让我走平坦的路,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去寻觅那属于自己的幸福乐园。”这段话,是锦州市

“瓷娃娃”谭纯慧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的。

走进谭纯慧的家,记者看到房间干净而整洁,墙上有画,窗台有花,几条大鱼在鱼缸里自由地游着,一只小狗在客厅里随意地跑着。谭纯慧坐在轮椅上笑着招呼记者,他的妻子许迎春则

忙着给记者泡茶,还特意加了玫瑰花瓣。

“既要照顾丈夫,还养了这么多动植物,能忙过来吗?”许迎春笑着回答:“也没啥,养这些东西会让人身心愉悦,这几条鱼我们已经养了10年。”

今年56岁的谭纯慧是被确诊的全国首例瓷娃娃病患者。身高仅96厘米的他,靠自立自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瓷娃娃”谭纯慧的自强人生本报记者 文继红

谭纯慧说,自己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母亲善良、坚毅,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姐姐大他12岁,哥哥大他8岁,每次骨折后,哥哥姐姐轮流托着他,逗他玩,减轻他的疼痛;父亲一有时间,就教他读书写字,还特意买来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给他,增强他同命运抗争、做生活强者的信心。亲人们的关爱,造就了谭纯慧开朗活泼的性格,也鼓舞着他努力拼搏,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17岁时,谭纯慧开始潜心写作,同时攻读日语。当时,他的身体还难以长久支撑,很多时候靠母亲扶着他,一支笔在他手里仿佛重若千斤。过量的药物再加上脊柱弯曲,使他的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有时越想把字写

好,他的手就越颤抖得厉害。1984年,谭纯慧的第一篇文章见报了。父母闻讯后,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光。此后,他更加努力地写作,每当有作品发表,父母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其间,谭纯慧经过不懈努力,靠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

1999 年,互联网给谭纯慧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喜欢看体育节目,常常在一个体育论坛上发表评论,因此引起一家体育网站的关注。这家网站不久后聘请他做直播员,让他一边看比赛,一边用文字描述整个比赛过程。这项工作并不轻松,他每天要在网上工作近 10 个小时,直播时一分钟要打100多个字。目前,他在中国体育网任编辑,已在网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章。

幸运——拥有一个有爱的家庭

谭纯慧与妻子许迎春的爱情源自网络,他们共同演绎了一个传奇的网恋故事。

2001年,谭纯慧发现有个网友每天晚上都有规律地上网,偶尔在网上写些心情文字,能感受到她遭遇了不开心的事情,热心的谭纯慧于是就开导她。这个网友叫许迎春,当时30岁,比谭纯慧小8岁,住在四川省江油市,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川西北气矿工作。那时,许迎春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个不到2岁的儿子。她情绪十分低落,忧伤每天伴随着她。

无意间,谭纯慧闯入了许迎春的世界。在网络上,他不断地给予许迎春安慰与鼓励。他的开朗、乐观、细心和坦诚,深深打动了孤寂中的许迎春,两颗心开始相互吸引。许迎春告

诉记者:“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可能缺什么就需要什么来弥补吧,他特别阳光,总能把快乐传递给我,和他聊天,我的心就宽敞了。”

担心自己无法给所爱的人幸福,谭纯慧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犹豫了很久,始终放弃不了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他鼓起勇气写信表白,并把照片寄给了许迎春。

这边谭纯慧度日如年地等回音,那边许迎春的内心也很挣扎。她在给谭纯慧的回信中这样写道:“看了你的照片,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这些天来,我一直在下决心,我想拒绝你,可是我做不到。我想我对你的依赖,已经超越了身体与相貌!”

许迎春向父母述说了与谭纯慧的这段感情,开明的父亲在与谭纯慧通了40分钟电话后,表示尊重女

儿的选择。2001年12月,许迎春独自从四川来到锦州。当身高 1.65米,打扮得朴素淡雅、美丽动人的许迎春第一次出现在眼前时,谭纯慧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回忆起初次见面的情景,许迎春说:“见到他,有一种心疼的感觉。我在他家住了一个星期,主要观察他母亲是如何照顾他的,就像照顾孩子一样,我想我也可以做到。”

2002 年 5 月,在只见过一面的情况下,这段网络结缘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谭纯慧与许迎春携手走上了红地毯。

婚后,两个人因工作问题只能相隔两地。2003年春节,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的关怀下,许迎春被调到锦州输油气公司工作,从此他们开始了真正的婚姻生活。

缘分——网络结缘的爱情开花结果

一个“瓷娃娃”与一个健康美女的婚姻,最初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让生活平实而幸福,携手走过了17个春夏秋冬。

为了让丈夫身体强壮些,许迎春婚后细心向婆婆学习照料丈夫,并自学了一些保健知识,帮助丈夫康复。谭纯慧出门不便,基本上每天都是待在家里。许迎春觉得这样对丈夫身体不利,于是就经常带着丈夫去户外或者去旅游。许迎春说:“我想让他像正常人一样,看到他该看到的风景。”后来,许迎春买了车,一有时间就自驾游带丈夫去景区游玩。沈阳、大连、深圳、北京、成都……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谭纯慧说:“结婚后,自己的生活突然变得丰富多彩了,身体也强壮不少,精神上也充满了自信。”

许迎春不仅是个好妻子,也是个好儿媳。结婚没几个月,谭纯慧的父亲因肺癌卧床不起,许迎春每天和婆婆换班照顾公公,直到2004

年公公去世。没过多久,婆婆又得了滑膜炎,不能下床。许迎春又承担起了照顾全家的担子,给婆婆煎药、按摩、陪她说话。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腿竟然完全康复了。婆婆高兴地逢人就说:“没有这个好儿媳,我的腿肯定是好不了。”

爱情是双方的付出。谭纯慧对许迎春的儿子视如己出,从与许迎春网恋开始,就每天晚上通过网络给孩子讲故事,婚后也是每晚给孩子讲故事,直至孩子入睡。从初中到高中,6年时间里,谭纯慧每天早上 5 点钟叫孩子起床,接着陪孩子晨读,晚上则陪孩子看书到深夜。孩子对谭纯慧非常依赖,也非常钦佩。前些天,谭纯慧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并受到表彰后,在大连上大学的儿子,很骄傲地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他和谭纯慧的照片并写道:

“爸爸这么多年的艰苦付出得到了回报,值得我永远学习。”

近两年,谭纯慧的母亲腿脚不

便,也需要坐轮椅。天气好时,许迎春会开车带着丈夫和婆婆一起到外面走走。每次出行,许迎春都要搬两个轮椅,把丈夫和婆婆分别弄上车。她说,“最好的风景我们可能没法过去看,但沿途看看也比一直闷在家里好,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尽量让生活丰富多彩。”

许迎春的婆婆喜欢裁剪缝纫,90岁了视力仍很好,常常给儿媳做新衣服穿。在家里,常常是丈夫上网工作,婆婆做喜欢的缝纫活,许迎春则练练瑜伽。

谭纯慧的哥哥姐姐对他们一直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哥哥退休后,干脆把家搬到他们居住的小区。姐姐和嫂子每天都到谭纯慧家里来,帮许迎春做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不久前,在 5 年举办一次的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谭纯慧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幸福——婚后生活丰富多彩

1963 年,谭纯慧出生在锦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辽宁工业大学教授,母亲是高级刺绣工。

谭纯慧的母亲回忆说,孩子出生时就有 3 处骨折,身体软得像面条,没办法把他抱起来。他的身体只要稍一承力,立刻就会骨折。

剧痛常常使幼小的谭纯慧哭闹不止。为了全身心地照顾他,母亲辞去了工作。她每天将儿子放在板子上抱在怀里,一抱就是几个小时。

9岁那年,谭纯慧被确诊为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症,也就是俗称的

“瓷娃娃”病。这是一种由基因缺陷导致的极易骨折的遗传性疾病。

“15岁前,我骨折了300多次,几乎每天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谭纯慧说。疼痛难忍时,幼小的他就哭叫,妈妈也跟着哭。长大一点儿后,

懂事的他不忍心再让爸爸妈妈为他难过,每当疼痛时他就唱歌。他一唱歌,邻居们就知道他又骨折了。

到了上学的年龄,谭纯慧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去上学,但没有一所学校收他。一位给谭纯慧看过病的老大夫对他说:“孩子,学校不收你,你自己也得好好学习,父母不能跟你一辈子,你得学会自食其力。”

对于一个咳嗽一声、打个喷嚏都会骨折的孩子来说,学习过程是很艰难的。最痛苦的时候是他四肢都骨折了,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中断学习。他让妈妈在枕头边再放一个枕头,上面放书,他侧过头去看,看完一页,妈妈再为他翻一页。他还通过听广播、看报纸、查阅新华字典等方式不断学习,10 岁以后已能读懂长篇小说。

不幸——出生时身体三处骨折

谭纯慧拥有一个有爱的大家庭。(采访对象提供)

谭纯慧正在电脑前工作。(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