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何以成为“金山银山”?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6-12/02/08b/2016120208b...2008/12/02...

1
责编:原二军 电话: (010)67113382 传真: (010)67113772 星期五 2016/12/02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Feature E-mail:[email protected] 深度 08 四川广元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何以成为“金山银山”? 本报通讯员张厚美 今年10月17日是第三个全国“扶贫 日”。当天,四川省广元市委、市政府举 办“广元市返乡创业、回家发展助力脱贫 攻坚座谈会”,119个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项目集中亮相,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达 350亿元。生态佳、起点高、效益好的广 元生态农业项目,得到参会企业家的一 致好评。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广元市森 林 覆 盖 率 达 到 了 54.6% ,有 着 生 产 优 质 农产品得天独厚的天然气候和生态 环境。“绿水青山”如何才能变成 “金山银山”?面对这道转型考题, 广元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在带动 农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更 成为脱贫攻坚的倍增器。 突出特色,打造“绿色营收”倍增器 大山绵延,沟壑纵横,在广元市 青川县瓦砾乡乌龙村贫困户杨绍义 眼里,房前屋后的茫茫青山曾是他脱 贫致富的桎梏。如今,这里却摇身一 变成了宝。 山还是那座山,变化的是思路。 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林地较多这一 生态特点,大力发展黑木耳、食用菌 养殖业。引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 闲置的林地作为资产入股,既能增加 收益,又调动了贫困户自主意识,变 输血为造血,颇有收效。如今,村里 已发展起核桃、茶叶、食用菌3种主 导产业,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1公斤黄茶销售价格超万元,1公 斤 有 机 绿 茶 均 价 达 2100 元 ,一 盒 60 克装的杜仲雄花销售价格近3000元; 利用绿意盎然的有机茶园、乡村景观 打造的“有机观光之旅”特色旅游产 品,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在旺苍 县,随着有机茶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不仅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个增收致 富的“金字招牌”,也提高了当地的生 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叶生产不施用任何人工 合 成 的 化 肥 、农 药 、植 物 生长调节剂等 物质,保证了无污染、纯天然,所以销路 一直很好。”旺苍县木门茶业公司负责 人谭波说,今年春节期间,成都一家茶 业公司一口气向他订购了6000斤鲜 茶,一次销售额就达百万元。 近年来,旺苍县通过创建国家有 机 产 品 认 证 示 范 县 ,到 2015 年 底 全 县 已 有 2456 亩 茶 园 、1.5 万 亩 杜 仲 林 通 过 了 有 机 产 品 基 地 认 证 ,43.9 吨 干 茶 和1吨杜仲雄花通过了有机产品认 证 ,有 机 产 品 年 产 值 达 1.23 亿 元 。 “生态有机牌”提高了旺苍农产 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今年,旺苍 茶 叶 总 产 量 达 3700 吨 ,产 值 8.5 亿 元 , 其 中 有 机 茶 产 量 43.9 吨 ,产 值 达 6724 万元,从事有机茶生产的茶农人均纯 收 入 增 加 2150 元 ;全 县 杜 仲 产 值 达 2.5 亿 元 ,其 中 有 机 杜 仲 产 值 为 5600 万 元 ,占 总 产 值 的 22.4%,人 均 纯 收 入 增加1600元。两者累计带动脱贫减 贫 1800 余 人 。 近年来,广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 和资源禀赋,大力培育优质粮油、生 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 珍、富硒富锌茶业、道地中药材6大特 色产业。以广元高山露地蔬菜、茶叶、 红心猕猴桃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 有机产品标准化生产,成功打造出了具 有明显地域特色和绿色生态品质的“广 元七绝”,即红心猕猴桃、米仓山富硒富 锌绿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苍溪雪 梨、剑门关豆腐和广元油橄榄。 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现代农业 园区79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41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 生 产 基 地 165.6 万 亩 、有 机 食 品 生 产 基地6万亩。青川县是全国10个生 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之一,也是 四川唯一一个。 在广元市委书记王菲看来,广元 生态资源富集,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 突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这些正是 广元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基础。 在广元市众望农业开发公司土 鸡加工车间,一只鸡被细分为20多个 品种进行加工生产。作为广元市剑 阁县的特色农产品,过去一只剑门关 土鸡只能卖到五、六十元,现在经过 精细化分类加工,一只鸡可以卖到 200多元。 将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相 结合,是广元绿色“变现”的再次延 伸。产村一体、一村一品,把农业园 区变成乡村旅游景区,让群众腰包鼓 了起来。 要让“绿色”在市场上走得稳,就必 须保证产品品质。为此,广元市利用科 技平台,建设起网格化移动监管、质量 追溯、农资条码销售管理和标准化生 产信息等系统,通过随时随地监管, 确保每个绿色产品都安全可靠。 10 月 13 日,2016 中国 (四 川) 子商务发展峰会上,以“广元七绝”为 主的400余款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展 示,生态绿色的农产品在消费者中广 受 欢 迎 。 据 介 绍 ,2016 年 上 半 年 共 实 现销售收入1384万元。 在广元,电商的星火已遍布乡 村,渐成燎原之势,带动绿色农产品 销往全国。广元市秦巴土特产销售 有限公司独立开设或者合作经营的 网店已经接近30个,与农业合作社、 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间接带动农 村劳动力就业近500人。 变化的不只是不断上涨的数据, 更是农村脱贫方式的转变。在广元, 电子商务正带领农民悄然走上“订单 农业”之路。 在苍溪县生岫云村,村民们的跑 山鸡和生猪才刚入圈,城里的买家就 已下单,通过“一品一家”农产品 O2O 平台,相隔千里的消费者与农户“结 亲”,吃上了苍溪大山里的优质原生 态农产品。留守农村的贫困户劳动 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就能挣上钱,而 且不愁销。如今,这种生产销售方式 已 经 扩 大 到 苍 溪 50 个 村 的 1000 多户。 广元市市长邹自景认为,未来5 年,广元要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绿色 是重要支撑。 乡村“旅游+”,迸发原生态魅力 依山傍水的苍溪县三川镇,不仅 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更是众多, 旅游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凭借丰富 的自然资源,苍溪县三川镇把“旅 游+”贯穿到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全程, 大力开发生态产业、观光农业和有机 农产品,打响了原生态产品的品牌。 11月9日,笔者一行走进三川 镇,畅享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感受青 山绿水的原生态魅力。 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横贯三 川,其间峰峦叠峙,万木葱茏,主峰海 拔 1370 多米,是苍溪第一峰,森林面 积 8048 公 顷 ,森 林 覆 盖 率 91.7%,是 名 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登高远眺,脚 下云雾缭绕,眼前万亩松林苍翠挺 拔,百余大小山峰星罗棋布,众多湖 库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其中。 走进九龙山农场,昔日的农场已成 为今日的康养胜地,一排排老旧的砖木 平房旁,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 “我这里大概每年接待2000人次 以上。”久隆农家乐业主仲彦明告诉笔 者,每年 3 月~9 月,重庆、成都、南充等 地都有不少人入山避暑,客房常常爆 满,有老年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这里是棋牌室,这里是阅览室, 这里是新修的食堂、住宿楼……”据 工作人员张宪军介绍,近年来,通过 引进业主投资500余万元,把农场改 造成老年康养中心,待明年改造完毕 日接待量可达800人以上。 绿荫掩映中,民居隐约可见;猕 猴桃林下,土鸡奔跑觅食;生态鱼塘 旁,游客悠闲垂钓……位于九龙山腹 地的川河农业园区里,虽已是10月深 秋,山中寒气渐深,却挡不住游客 拖家带口周末前来休闲。 村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看惯 了的地方,对别人竟有那么大吸引力。 正是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 景,2011年,三川镇退伍军人雷贵 全离城返乡,开始了“农业+旅游” 的创业之路,“家乡猕猴桃产业发 展已成规模,我就想做好乡村旅游 产业,让猕猴桃产业与乡村休闲旅 游业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5年过去了,雷贵全投资200 多万元,种植猕猴桃100余亩,以 原生态水果、原生态环境为亮点, 打造出一个集休闲、观光、种植、餐 饮为一体的2800平方米乡村旅游 文化园,年均纯收入已逾30万元。 同时,他带动同村及周边60余 户农户共同发展猕猴桃产业,乡邻 们种植的有机蔬菜、养殖的土鸡土 猪,也成为旅游文化园的放心食材 供应。 三川镇注重农旅融合,以猕猴 桃、核桃、板栗、山珍等产业为依 托,引导村民走“旅游+现代农业” 之路。同时,大力改善民居,整洁 村容村貌,夯实交通、水利、能源等 基础设施建设,把自然景观、美丽 新村、田园风光串联起来,打开了 乡村旅游的绿色市场。 截至目前,三川镇建成新农村 示 范 村 3 个 ,种 植 猕 猴 桃 3200 亩 、 核 桃 2050 亩 ,组 建 家 庭 农 场 19 家 、 农业专业合作社5家、各类农家乐 6家。 群山脚下九曲十八弯的插江 河已被列为野生鱼类保护区,河中 不仅有普通的淡水鱼类,还生长着 娃娃鱼、中华鳖等珍稀鱼类。 九龙山、望天观、插江河,铺开 贯穿三川全境的一道原生态森林 图景,在这里,可春赏花海,夏看山 水,秋观云海,冬踏傲雪。 “旅游产业,归根结底是一条 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将立足自身 禀赋,打响原生态品牌,把乡村旅 游产业培育成地方经济发展的新 亮点。”三川镇党委书记龚知说。 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泥窝新 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但在短 短两三年间,便成为广元市知名的 乡村旅游好去处,人均纯收入近 万元。 “不出门打工,一年在家挣个 10多万元不成问题。”按着计算器 盘点一天收入的泥窝村民陈义鑫 信心十足地说,他返乡创业办起了 农家乐,收入一点也不比外边差。 泥窝新村在建设过程中,本着 不拆房、不砍树、不破坏生态环境 的原则,在村民房前屋后开辟“微 田园”,保持了“瓜田果树、鸟语花 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再加 之“桃花岛”、“幽竹人家”、“文化 大院”等自然、人文景观的巧妙融 合,吸引很多城里人前来游玩。 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如何鼓 起来?利用闲置的房产资源和优 美的田园风光顺势开办乡村小酒 店、小茶店、小超市成为村民的致 富首选。到去年年底,全村人均纯 收入达到9400余元。 据了解,目前广元绿色农业已 经形成集生产、加工、旅游、电商于 一体的现代产业链条;靠山吃山, 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据广 元市扶贫移民局统计显示,今年将 要 脱 贫 的 2.1 万 户 贫 困 家 庭 ,80% 加 入了“绿色种养”序列。有了“绿色 产品”相助,今年全市148个村子 将脱掉贫困村的帽子,6.1万贫困 人口将脱贫。 白龙湖、亭子湖是广元境内两个 最大的人工湖泊,“两湖”总库容 67.7 亿立方米,水面面积186.6平方公里, 涉及5个县区38个乡镇,流域人口近 120万。 作为长江、嘉陵江上游重点生态 涵养地,“两湖”也是国家确定的Ⅱ类 水域,被纳入了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 护约束性指标。同时,白龙湖既是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广元市重要饮 用水水源地。 近年来,“两湖”区域经济发展逐 渐兴起,由于农户排污、地质灾害、游 船增多等原因,“两湖”水环境指标、 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的潜在威胁越 来越明显。随着网箱养殖被取缔后, 湖水水质开始转好。 “两湖”在建设时有移民5万余 人,其中贫困人口3万多人,多为后 靠安置,耕地少且较为贫瘠,农业生 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 任务较其他区域更为艰巨。 近年来,广元依托“两湖”水体资 源和良好水质,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养 殖,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为此,广元市委、市政府在“两 湖”大力推行“人放天养”模式发展生 态渔业,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沿湖 群众增收。 而所谓的“人放天养”,核心是人 工投种放苗,即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 承载能力,科学确定生态养殖的种 类、数量,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具体 方式就是通过不投放人工饲料、药 物、肥料的自然养殖方式,全方位、多 层次、立体化利用水域空间。运用生 物治污方式,实现“两湖”水资源的生 态修复,真正实现“好水养好鱼,好鱼 净好水”的目标。 据介绍,在苗种投放上,决定以 滤食性鲢鱼、鳙鱼为主,杂食性鱼类 和底栖鱼类为辅,并适当发展银鱼、 青虾、匙吻鲟等特色经济鱼类。对银 鱼等外来品种,需经专业评估,严格 控制肉食性、相互残食性品种的放 养,确保水域生态安全。 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全方位、多 层次、立体化利用水域空间,使水体 生物链和物质、能量循环处于最佳状 态,各种鱼类将通过摄取水中浮游生 物和藻类,实现自然繁殖和生长。 “发展生态渔业是助推‘两湖’区 域群众脱贫奔康、维护库区稳定的有 效途径。”广 元 市 政 府 有 关 负 责 人 表示,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就是要 让闲置的湖泊“金饭碗”充分发挥 效益,带动湖区特别是广大移民和 渔民有持续稳定的产业增收致富 项目;就是要把生态养鱼赚到的钱 投放到“两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 发展和困难群众救助上去,促进湖 区居民脱贫奔康。 同时,通过生态有机鱼品牌培 育和打造,大幅提升湖区鱼类品质 和渔业产值。加之对产业链进行 配套完善,如发展休闲垂钓和打造 电子商务平台等,提升“两湖”渔业 附加值,可以增加百姓就业和务工 机会,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奔康互 促共赢。 专家建议 编者按 生态扶贫是在中央扶贫攻坚 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将 生态与扶贫有机结合的一个战略 性思路。通过开展生态扶贫工 作,不仅可以提高广大贫困地区 群众的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而且对于重建城乡互信、改善生 态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 促进作用。 当下,在我国广大中西部地 区,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尝试生态 扶贫的发展新思路,并把“生态保 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的新模 式和新方向。尽管目前在实践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生态扶贫 观念的指引下,不少贫困地区通 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特色产 业,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 的良性互动,在推动经济发展、助 推人们脱贫的同时,也保护了生 态环境。 因地制宜,将生态保护和发 展经济结合起来,四川省广元市 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为中西部贫困地区提 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样本,值得 借鉴。 生态扶贫这种方式是把“生 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 方向,避免走发展不计后果、 生存环境全面恶化的老路。 生态扶贫也使扶贫从输血式转向 造血式。 生态扶贫怎么向前推进, 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贵 州等地的生态扶贫经验,将其 提炼并形成国家政策,正式向 全国推广;二是以精准扶贫思路 为指导,在全国精心布点选点,给 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育 一批生态扶贫试点区和示范区, 取得经验后向全社会推广;三是 为生态扶贫地区的生态产品提供 有信誉保证的“生态产品认证 书”,为生态产品顺利走向城镇和 市场贴标签、开绿灯;四是制 订优惠政策,打通生态产品与 市场的流通环节。只要物畅其 用、货畅其流,再加 上 生 态 产 品 的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就会 大幅度降低生态产品的价格, 并形成比较优势,最终全面占领 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 工民主党党员李蓝 要推进 生 态 扶 贫 ,一 是 要 界定好生态扶贫的内涵和外 延,不要混淆生态扶贫和加强 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之间 的关系;二是要按科学标准确定 可享受生态扶贫的贫困地区范 围;三是要尽可能界定好贫困 地区生态产品的价值;四是要 制定对生态产品进行补偿甚至 超值补偿的法规、标准和政策; 五是要明确或建立相应的落实 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的机构;六 是要按可衡量、可统计、可比较 的生态产品价值,对做出生态 保护贡献的贫困地区居民进行 合理的补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 生态扶贫的实施,需要加强 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和完善 的技术体系,并引导多渠道资金 投入。我们希望,结合区域特色 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的生态扶 贫,能够协调区域生态环境安 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为 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区域 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新途径和 新范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 究所赵其国院士 广元利用先天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有机茶产业,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个增 收致富的“金字招牌”。图为青川县蒿溪乡村民在采茶叶。 张厚美供图 近年来,广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培育优质粮油、生态畜 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等特色产业。图为村民在收获香菇。 张厚美供图 绿色变现,激活脱贫新动力 人放天养,生态渔业捧出“金饭碗”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绿水青山”何以成为“金山银山”?epaper.cenews.com.cn/html/1/2016-12/02/08B/2016120208B...2008/12/02  · E-mail:zghjbsd@sina.com 08 四川广元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绿色崛起

责编:原二军 电话: (010)67113382 传真: (010)67113772 星期五 2016/12/02

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FeatureE-mail:[email protected]深度08

四川广元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绿色崛起

“绿水青山”何以成为“金山银山”?

◆本报通讯员张厚美

今年 10 月 17 日是第三个全国“扶贫日”。当天,四川省广元市委、市政府举办“广元市返乡创业、回家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座谈会”,119 个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项目集中亮相,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达350 亿元。生态佳、起点高、效益好的广元生态农业项目,得到参会企业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广元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54.6%,有着生产优质

农产品得天独厚的天然 气 候 和 生 态环 境 。“ 绿 水 青 山 ”如 何 才 能 变 成

“ 金 山 银 山 ”? 面 对 这 道 转 型 考 题 ,广 元 市 大 力 发 展 绿 色 农 业 ,在 带 动农 业 产 业 发 展 转 型 升 级 的 同 时 ,更成为脱贫攻坚的倍增器。

突出特色,打造“绿色营收”倍增器

大 山 绵 延 ,沟 壑 纵 横 ,在 广 元 市青 川 县 瓦 砾 乡 乌 龙 村 贫 困 户 杨 绍 义眼里,房前屋后的茫茫青山曾是他脱贫致富的桎梏。如今,这里却摇身一变成了宝。

山 还 是 那 座 山 ,变 化 的 是 思 路 。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林地较多这一生 态 特 点 ,大 力 发 展 黑 木 耳 、食 用 菌养殖业。引入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将闲置的林地作为资产入股,既能增加收 益 ,又 调 动 了 贫 困 户 自 主 意 识 ,变输 血 为 造 血 ,颇 有 收 效 。 如 今 ,村 里已 发 展 起 核 桃 、茶 叶 、食 用 菌 3 种 主导产业,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1 公斤黄茶销售价格超万元,1 公斤 有 机 绿 茶 均 价 达 2100 元 ,一 盒 60克装的杜仲雄花销售价格近 3000 元;利用绿意盎然的有机茶园、乡村景观打 造 的“ 有 机 观 光 之 旅 ”特 色 旅 游 产品 ,受 到 众 多 游 客 的 青 睐 。 在 旺 苍县 ,随 着 有 机 茶 业 的 逐 步 发 展 壮 大 ,不 仅 为 当 地 群 众 打 造 了 一 个 增 收 致富的“金字招牌”,也提高了当地的生

态环境质量。“ 有 机 茶 叶 生 产 不 施 用 任 何 人 工

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保证了无污染、纯天然,所以销路一直很好。”旺苍县木门茶业公司负责人谭波说,今年春节期间,成都一家茶业公司一口气向 他 订 购 了 6000 斤 鲜茶,一次销售额就达百万元。

近 年 来 ,旺 苍 县 通 过 创 建 国 家 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到 2015 年底全县已 有 2456 亩 茶 园 、1.5 万 亩 杜 仲 林 通过 了 有 机 产 品 基 地 认 证 ,43.9 吨 干 茶和 1 吨 杜 仲 雄 花 通 过 了 有 机 产 品 认证,有机产品年产值达 1.23 亿元。

“ 生 态 有 机 牌 ”提 高 了 旺 苍 农 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今年,旺苍茶叶总产量达 3700 吨,产值 8.5 亿元,其中有机茶产量 43.9 吨,产值达 6724万元,从事有机茶生产的茶农人均纯收 入 增 加 2150 元 ;全 县 杜 仲 产 值 达2.5 亿 元 ,其 中 有 机 杜 仲 产 值 为 5600万元,占总产值的 22.4%,人均纯收入增 加 1600 元 。 两 者 累 计 带 动 脱 贫 减

贫 1800 余人。近 年 来 ,广 元 充 分 发 挥 生 态 优 势

和 资 源 禀 赋 ,大 力 培 育 优 质 粮 油 、生态 畜 禽 水 产 、高 山 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业、道地中药材 6 大特色产业。以广元高山露地蔬菜、茶叶、红心猕猴桃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标准化生产,成功打造出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绿色生态品质的“广元七绝”,即红心猕猴桃、米仓山富硒富锌绿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苍溪雪梨、剑门关豆腐和广元油橄榄。

目 前 ,全 市 累 计 已 建 成 现 代 农 业园 区 79 个 ,无 公 害 农 产 品 生 产 基 地241 万 亩 、全 国 绿 色 食 品 原 料 标 准 化生 产 基 地 165.6 万 亩 、有 机 食 品 生 产基 地 6 万 亩 。 青 川 县 是 全 国 10 个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之一,也是四川唯一一个。

在 广 元 市 委 书 记 王 菲 看 来 ,广 元生态资源富集,大山大水大森林特征突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这些正是广元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基础。

在 广 元 市 众 望 农 业 开 发 公 司 土鸡加工车间,一只鸡被细分为 20 多个品 种 进 行 加 工 生 产 。 作 为 广 元 市 剑阁县的特色农产品,过去一只剑门关土 鸡 只 能 卖 到 五 、六 十 元 ,现 在 经 过精 细 化 分 类 加 工 ,一 只 鸡 可 以 卖 到200 多元。

将 特 色 农 业 发 展 和 乡 村 旅 游 相结 合 ,是 广 元 绿 色“ 变 现 ”的 再 次 延伸 。 产 村 一 体 、一 村 一 品 ,把 农 业 园区变成乡村旅游景区,让群众腰包鼓了起来。

要让“绿色”在市场上走得稳,就必须保证产品品质。为此,广元市利用科技平台,建设起网格化移动监管、质量追溯、农资条码销售 管 理 和 标 准 化 生

产 信 息 等 系 统 ,通 过 随 时 随 地 监 管 ,确保每个绿色产品都安全可靠。

10 月 13 日 ,2016 中 国(四 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上,以“广元七绝”为主 的 400 余 款 产 品 线 上 线 下 同 步 展示,生态绿色的农产品在消费者中广受欢迎。据介绍,2016 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 1384 万元。

在 广 元 ,电 商 的 星 火 已 遍 布 乡村 ,渐 成 燎 原 之 势 ,带 动 绿 色 农 产 品销 往 全 国 。 广 元 市 秦 巴 土 特 产 销 售有 限 公 司 独 立 开 设 或 者 合 作 经 营 的网 店 已 经 接 近 30 个 ,与 农 业 合 作 社 、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近 500 人。

变 化 的 不 只 是 不 断 上 涨 的 数 据 ,

更是农村脱贫方式的转变。在广元,电子商务正带领农民悄然走上“订单农业”之路。

在 苍 溪 县 生 岫 云 村 ,村 民 们 的 跑山鸡和生猪才刚入圈,城里的买家就已下单,通过“一品一家”农产品 O2O平 台 ,相 隔 千 里 的 消 费 者 与 农 户“ 结亲 ”,吃 上 了 苍 溪 大 山 里 的 优 质 原 生态 农 产 品 。 留 守 农 村 的 贫 困 户 劳 动力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就能挣上钱,而且不愁销。如今,这种生产销售方式已 经 扩 大 到 苍 溪 50 个 村 的 1000多户。

广 元 市 市 长 邹 自 景 认 为 ,未 来 5年 ,广 元 要 实 现 同 步 全 面 小 康 ,绿 色是重要支撑。

乡村“旅游+”,迸发原生态魅力

依 山 傍 水 的 苍 溪 县 三 川 镇 ,不 仅自 然 风 光 秀 丽 ,人 文 景 观 更 是 众 多 ,旅 游 发 展 优 势 得 天 独 厚 。 凭 借 丰 富的 自 然 资 源 ,苍 溪 县 三 川 镇 把“ 旅游+”贯穿到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全程,大力开发生态产业、观光农业和有机农产品,打响了原生态产品的品牌。

11 月 9 日 ,笔 者 一 行 走 进 三 川镇 ,畅 享 空 气 中 的 负 氧 离 子 ,感 受 青山绿水的原生态魅力。

省 级 自 然 保 护 区 九 龙 山 横 贯 三川,其间峰峦叠峙,万木葱茏,主峰海

拔 1370 多 米 ,是 苍 溪 第 一 峰 ,森 林 面积 8048 公顷,森林覆盖率 91.7%,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登高远眺,脚下 云 雾 缭 绕 ,眼 前 万 亩 松 林 苍 翠 挺拔 ,百 余 大 小 山 峰 星 罗 棋 布 ,众 多 湖库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其中。

走进九龙山农场,昔日的农场已成为今日的康养胜地,一排排老旧的砖木平房旁,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

“我这里大概每年接待 2000 人次以上。”久隆农家乐业主仲彦明告诉笔者,每年 3 月~9 月,重庆、成都、南充等

地都有不少人入山避暑,客房常常爆满,有老年人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这里是棋牌室,这里是阅览室,这 里 是 新 修 的 食 堂 、住 宿 楼 ……”据工 作 人 员 张 宪 军 介 绍 ,近 年 来 ,通 过引 进 业 主 投 资 500 余 万 元 ,把 农 场 改造成老年康养中心,待明年改造完毕日接待量可达 800 人以上。

绿 荫 掩 映 中 ,民 居 隐 约 可 见 ;猕猴 桃 林 下 ,土 鸡 奔 跑 觅 食 ;生 态 鱼 塘旁,游客悠闲垂钓……位于九龙山腹地的川河农业园区里,虽已是 10 月深

秋 ,山 中 寒 气 渐 深 ,却 挡 不 住 游 客拖家带口周末前来休闲。

村 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看惯了的地方,对别人竟有那么大吸引力。

正 是 看 好 乡 村 旅 游 的 发 展 前景 ,2011 年 ,三 川 镇 退 伍 军 人 雷 贵全 离 城 返 乡 ,开 始 了“农 业 +旅 游 ”的 创 业 之 路 ,“ 家 乡 猕 猴 桃 产 业 发展已成规模,我就想做好乡村旅游产业,让猕猴桃产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共同发展、共同促进。”

5 年 过 去 了 ,雷 贵 全 投 资 200多 万 元 ,种 植 猕 猴 桃 100 余 亩 ,以原 生 态 水 果 、原 生 态 环 境 为 亮 点 ,打造出一个集休闲、观光、种植、餐饮 为 一 体 的 2800 平 方 米 乡 村 旅 游文化园,年均纯收入已逾 30 万元。

同时,他带动同村及周边 60 余户农户共同发展猕猴桃产业,乡邻们种植的有机蔬菜、养殖的土鸡土猪,也成为旅游文化园的放心食材供应。

三川镇注重农旅融合,以猕猴桃 、核 桃 、板 栗 、山 珍 等 产 业 为 依托 ,引 导 村 民 走“旅 游 +现 代 农 业 ”之 路 。 同 时 ,大 力 改 善 民 居 ,整 洁村容村貌,夯实交通、水利、能源等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把 自 然 景 观 、美 丽新 村 、田 园 风 光 串 联 起 来 ,打 开 了乡村旅游的绿色市场。

截至目前,三川镇建成新农村示 范 村 3 个 ,种 植 猕 猴 桃 3200 亩 、核桃 2050 亩,组建家庭农场 19 家、农 业 专 业 合 作 社 5 家 、各 类 农 家 乐6 家。

群 山 脚 下 九 曲 十 八 弯 的 插 江河已被列为野生鱼类保护区,河中不仅有普通的淡水鱼类,还生长着娃娃鱼、中华鳖等珍稀鱼类。

九龙山、望天观、插江河,铺开贯 穿 三 川 全 境 的 一 道 原 生 态 森 林

图景,在这里,可春赏花海,夏看山水,秋观云海,冬踏傲雪。

“ 旅 游 产 业 ,归 根 结 底 是 一 条绿 色 发 展 之 路 。 我 们 将 立 足 自 身禀 赋 ,打 响 原 生 态 品 牌 ,把 乡 村 旅游 产 业 培 育 成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新亮点。”三川镇党委书记龚知说。

广 元 市 利 州 区 赤 化 镇 泥 窝 新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但在短短两三年间,便成为广元市知名的乡 村 旅 游 好 去 处 ,人 均 纯 收 入 近万元。

“ 不 出 门 打 工 ,一 年 在 家 挣 个10 多 万 元 不 成 问 题 。”按 着 计 算 器盘 点 一 天 收 入 的 泥 窝 村 民 陈 义 鑫信心十足地说,他返乡创业办起了农家乐,收入一点也不比外边差。

泥窝新村在建设过程中,本着不 拆 房 、不 砍 树 、不 破 坏 生 态 环 境的 原 则 ,在 村 民 房 前 屋 后 开 辟“ 微田 园 ”,保 持 了“ 瓜 田 果 树 、鸟 语 花香 ”的 田 园 风 光 和 农 村 风 貌 ,再 加之“ 桃 花 岛 ”、“ 幽 竹 人 家 ”、“ 文 化大 院 ”等 自 然 、人 文 景 观 的 巧 妙 融合,吸引很多城里人前来游玩。

游客多了,村民的腰包如何鼓起 来 ? 利 用 闲 置 的 房 产 资 源 和 优美 的 田 园 风 光 顺 势 开 办 乡 村 小 酒店 、小 茶 店 、小 超 市 成 为 村 民 的 致富首选。到去年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 9400 余元。

据了解,目前广元绿色农业已经形成集生产、加工、旅游、电商于一 体 的 现 代 产 业 链 条 ;靠 山 吃 山 ,切 实 帮 助 贫 困 户 脱 贫 致 富 。 据 广元市扶贫移民局统计显示,今年将要脱贫的 2.1 万户贫困家庭,80%加入了“绿色种养”序列。有了“绿色产 品 ”相 助 ,今 年 全 市 148 个 村 子将 脱 掉 贫 困 村 的 帽 子 ,6.1 万 贫 困人口将脱贫。

白龙湖、亭子湖是广元境内两个最大的人工湖泊,“两湖”总库容 67.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 186.6 平方公里,涉及 5 个县区 38 个乡镇,流域人口近120万。

作为长江、嘉陵江上游重点生态涵养地,“两湖”也是国家确定的Ⅱ类水域,被纳入了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同时,白龙湖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广元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近年来,“两湖”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兴起,由于农户排污、地质灾害、游船增多等原因,“两湖”水环境指标、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随着网箱养殖被取缔后,湖水水质开始转好。

“两湖”在建设时有移民 5 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 3 万多人,多为后靠安置,耕地少且较为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任务较其他区域更为艰巨。

近年来,广元依托“两湖”水体资源和良好水质,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养殖,推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为此,广元市委、市政府在“两湖”大力推行“人放天养”模式发展生态渔业,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沿湖群众增收。

而所谓的“人放天养”,核心是人工投种放苗,即根据水质要求和水体承载能力,科学确定生态养殖的种类、数量,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具体方式就是通过不投放人工饲料、药物、肥料的自然养殖方式,全方位、多

层次、立体化利用水域空间。运用生物治污方式,实现“两湖”水资源的生态修复,真正实现“好水养好鱼,好鱼净好水”的目标。

据介绍,在苗种投放上,决定以滤食性鲢鱼、鳙鱼为主,杂食性鱼类和底栖鱼类为辅,并适当发展银鱼、青虾、匙吻鲟等特色经济鱼类。对银鱼等外来品种,需经专业评估,严格控制肉食性、相互残食性品种的放养,确保水域生态安全。

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利用水域空间,使水体生物链和物质、能量循环处于最佳状态,各种鱼类将通过摄取水中浮游生物和藻类,实现自然繁殖和生长。

“发展生态渔业是助推‘两湖’区域群众脱贫奔康、维护库区稳定的有效途径。”广 元 市 政 府 有 关 负 责 人表示,发展“两湖”生态渔业就是要让 闲 置 的 湖 泊“ 金 饭 碗 ”充 分 发 挥效益,带动湖区特别是广大移民和渔 民 有 持 续 稳 定 的 产 业 增 收 致 富项目;就是要把生态养鱼赚到的钱投放到“两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困难群众救助上去,促进湖区居民脱贫奔康。

同时,通过生态有机鱼品牌培育和打造,大幅提升湖区鱼类品质和 渔 业 产 值 。 加 之 对 产 业 链 进 行配套完善,如发展休闲垂钓和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等,提升“两湖”渔业附加值,可以增加百姓就业和务工机会,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奔康互促共赢。

专家建议

编者按

生态扶贫是在中央扶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将生态与扶贫有机结合的一个战略性思路。通过开展生态扶贫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收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而且对于重建城乡互信、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下,在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尝试生态扶贫的发展新思路,并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尽管目前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生态扶贫观念的指引下,不少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与特色产业,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在推动经济发展、助推人们脱贫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将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四川省广元市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中西部贫困地区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样本,值得借鉴。

生态扶贫这种方式是把“生态保护+产 业 发 展 ”作 为 扶 贫方 向 ,避 免 走 发 展 不 计 后 果 、生 存 环 境 全 面 恶 化 的 老 路 。生态扶贫也使扶贫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

生 态 扶 贫 怎 么 向 前 推 进 ,一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贵州 等 地 的 生 态 扶 贫 经 验 ,将 其提 炼 并 形 成 国 家 政 策 ,正 式 向全国推广;二是以精准扶贫思路为指导,在全国精心布点选点,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育一批生态扶贫试点区和示范区,取得经验后向全社会推广;三是为生态扶贫地区的生态产品提供有 信 誉 保 证 的“ 生 态 产 品 认 证书”,为生态产品顺利走向城镇和市 场 贴 标 签 、开 绿 灯 ;四 是 制订 优 惠 政 策 ,打 通 生 态 产 品 与市 场 的 流 通 环节。只要物畅其用、货畅其流,再加 上 生 态 产 品的 品 牌 优 势 和 规 模 效 应 ,就 会大 幅 度 降 低 生 态产品的价格,并形成比较优势,最终全面占领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李蓝

要 推 进 生 态 扶 贫 ,一 是 要界 定 好 生 态 扶 贫 的 内 涵 和 外延 ,不 要 混 淆 生 态 扶 贫 和 加 强生 态 建 设 、发 展 生 态经济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按科学标准确定可享受生态扶贫的贫困地区范围 ;三 是 要 尽 可 能 界 定 好 贫 困地 区 生 态 产 品 的 价 值 ;四 是 要制定对生态产品进行补偿甚至超 值 补 偿 的 法 规 、标 准 和政策;五是要明确或建 立 相 应 的 落 实贫 困 地 区 生 态 补 偿 的 机 构 ;六是要按可衡量、可统计、可比较的 生 态 产 品 价 值 ,对做出生态保护贡献的贫困地区居民进行合理的补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

生态扶贫的实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并引导多渠道资金投入。我们希望,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和生态环 境 特 点 的 生 态 扶贫 ,能 够 协 调 区 域 生 态 环 境 安全 与 经 济 社 会 发 展的矛盾,为我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新途径和新范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

广元利用先天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有机茶产业,为当地群众打造了一个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图为青川县蒿溪乡村民在采茶叶。 张厚美供图

近年来,广元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培育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等特色产业。图为村民在收获香菇。 张厚美供图

绿色变现,激活脱贫新动力

人放天养,生态渔业捧出“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