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Post on 06-Sep-2019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017 年度)

2018.4

目 录一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1

二 学位授权学科情况.......................................................................................................................2

三 研究生招生及规模情况.............................................................................................................. 2

1 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2

2 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3

四 研究生培养过程...........................................................................................................................4

1 学院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

2 研究生课程建设...................................................................................................................... 4

3 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5

4 导师队伍规模、层次及结构..................................................................................................5

5 研究生学术训练...................................................................................................................... 6

6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7

五 学位授予及研究生就业情况...................................................................................................... 8

1 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8

2 研究生就业率、就业去向...................................................................................................... 8

六 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建设.......................................................................................................... 8

1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和措施..................................................................................8

2 学位论文检测、论文评阅、答辩及抽检情况................................................................... 12

3 研究生资助情况....................................................................................................................12

4 研究生论文发表、科研获奖情况........................................................................................13

七 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13

八 存在问题分析............................................................................................................................ 14

九 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15

1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的前身是 1946 年秋成立

的国立兰州大学地理系。1958 年地质学本科专业设立,同时地

理系更名为地质地理系;1984 年地质学部分从原地质地理系分

出,独立成系;1999 年由地理科学系、地质学系和大气科学系

组建成立资源环境学院;2003 年设立地球化学本科专业,2006

年地质学获甘肃省重点学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兰州大学地质

科学发展需要,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于 2011 年 9

月 10 日正式揭牌成立。

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地质学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目前,学院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 个,理学硕

士学位授权专业 4 个,理学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3 个;同时拥有

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个、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1 个。

目前全院教职员工 47 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 31 人,其中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 11 人;有博士生导师 9 人、硕

士生导师 10 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的 30 人(占教师总数

的 97%),45 岁以下教师 21 人(占教师总数的 68%)、并大多

具有在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访问交流和工作的经历。

教师队伍中获得“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兰州大学隆

基教学名师奖”、“兰州大学隆基教学新秀奖”、兰州大学第三

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各 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人次、

2

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 6 人次。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学指

导委员会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古生物学会教

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

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分会副理事

长、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各 1 人等。

二、学位授权学科情况

学院现有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

点,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

床学、地球化学),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四个二级学科

硕士点(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

和地球化学)。

2017 年 12 月 28 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

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其中兰州大学地质学一级学科为

C-,相对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我院地质学下降 2 位(即从

第三轮学科评估的 12 位下降为第四轮学科评估的 14 位)。

2017 年 6 月 9 日,地质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专

家进行现场评估,6 位专家评价:2优、4 良。

三、研究生招生及规模情况

1.研究生招生及生源情况

2017 年共招收研究生 31 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7 人

(见表 1),博士研究生 4 人。

3

表 1 2017 年研究生招生情况

录取专业 推免生 一志愿录取 二志愿录取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3 4 2

地球化学 1 4 1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3 5 0

构造地质学 2 2 0

硕士研究生生源情况如下:推免生 9人,985 第一志愿 5人,

985 调剂 1 人,211 调剂 2人,其他生源 10 人。

2017 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 4 人,其中硕博连读 2 人,普通

招考 1 人,直博 1 人。

2.研究生规模及结构

截止 2017 年 12 月底,我院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共 108 人(见

表 2,表 3),其中,博士研究生 25 人,占 23%,硕士研究生 83

人,占 77%,全部为学术型研究生。

表 2 按年级统计人数

年级 硕士 博士 合计

2015 25 7 32

2016 29 6 35

2017 27 4 31

往届延期 2 8 10

合计 83 25 108

表 3 按专业统计人数

专 业

硕 士 博 士 往届延期 合 计

2015 2016 2017 2015 2016 2017 硕士 博士 硕士 博士

矿物学、岩石

学、矿床学9 11 9 4 3 1 2 5 31 13

4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

1.学院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2017 年,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和中央 31 号文件精神,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

一是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学校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学院及时传达学

习全校工作会议、党建工作例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以及巡

视巡察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并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二

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合理设置了 7 个党支部,实行“带

头人+支部”方式,把党支部建在研究所。各党支部定期召开支

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能按时上好党课;学习

做到有计划、有内容;讨论做到有主题、有记录;会议做到有质

量、有效果。三是扎实做好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工作,切实

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做好党支部按期换届工作。举办第 4 期入党

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和党支部书记的配备培

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2.研究生课程建设

我院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突出课程体系的前沿性,明确

地球化学 6 7 6 2 1 2 0 1 19 6

古生物学与

地层学5 7 8 1 2 1 0 2 20 6

构造地质学 5 4 4 - - - 0 - 13 -

合计 25 29 27 7 6 4 2 8 83 25

5

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强调课程体系的分类差异化。在培养目标上,

定位于创新型人才,其本质在于对创造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

养;在课程内容上,更关注知识的专业性、前沿性、学科交叉性

和社会适应性;在教学方式上,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

在教学评价上,更注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的体现,强调评价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科特点,尤其是导师的研究方向所必

备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学生通过短暂而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学

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展开课题研究。

2017 年,我院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春季开课各 4 门,秋季开

课各 1 门,全年共开课 10 门次。

3.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

为响应国家和甘肃经济发展战略,在 2011 年兰州大学与甘

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2012 年以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为主、筹建并获得批准了“甘

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根据甘肃省科技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

通知》(甘科计函〔2018〕30 号),我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

重点实验室在 2017 年甘肃省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获得“优秀”。

4.导师队伍规模、层次及结构

目前,我院共有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10 人,全部

具有博士学位,学缘结构合理,以中青年为主,大多具有在国外

6

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访问交流和工作的经历。另外,有兼职教授

16 人(4 名院士,9 位国家杰出青年)。2017 年聘任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院士、李伟星研究员为学院兼职教授与博士

生导师;

5.研究生学术训练

改革和完善研究生研讨班、科研实践、开题报告、博士研究

生学科综合考试、研究生学位实践等环节的制度和要求。通过科

研实践的训练,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

途径,提高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为避免各学科点走过场,

敷衍了事,学院成立以主管研究生副院长为组长的检查小组现场

检查。加强博士综合考试的监督和管理,为学院在其以后的学习

过程中跟踪和督促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样硕士生必须完成一个学

期的教学实习活动,否则将无法正常获得学位。针对近几年生源

质量的变化,学院意识到让本科阶段缺少实验训练的同学必须参

与本科生的实验课助理工作的重要性。学院自建院以来,以导师

为小组定期举行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是我院的优良传统,低年级

研究生通过看文献、讲文献学习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新动向以及前

沿热点,高年级同学从小组讨论中受到启发尝试用新思路、新方

法去解决所参与课题中遇到的“拦路虎”,导师的点拨更令学生

受益匪浅。个别讨论小组以学科点为组展开讨论和学习,更加有

利于研究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学院也鼓励各小组相互学习和讨

7

论。

6.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2017 年,我院在研究生活动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举办或

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小活动十余次,并取得了骄人的成

绩。主要活动有:

1月举办地矿学院古生物研究所 2017元旦联欢会; 4月举办

第五届地球科学文化周暨第 48 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在校研

究生会微信公众号“研在兰大”上进行宣传; 4 月参加了 2017

年研究生男子篮球联赛; 4 月举办了 2016-2017 学年研究生国家

奖学金获奖者经验交流会; 5 月地矿学院钟思锐参加兰州大学第

十五届研究生校园十大歌手,获得第五名; 5 月举办 2017 届毕

业生茶话会; 5 月 28 日在医学校区篮球场举办了 2017 届毕业生

篮球赛、于 5 月 30 日在本部旧体育馆举办了 2017 届毕业生羽毛

球赛; 9 月参加第十四届教职工运动会暨第七届研究生运动会,

我院研究生代表队勇夺团队总分第 13 名,并荣获“体育道德风

尚奖”; 10 月组织全体研究生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10 月参

加兰州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足球联赛,我院与资环院组成的“地

学联队”夺得冠军,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

“优秀裁判员奖”、“最佳门将奖”;11 月举办十九大精神专

题宣讲会;12 月组织参加“12.9 火炬接力比赛”;12 月举办“闻

声共起舞,旷外显神姿”2018 年七院联合元旦晚会。

8

五、学位授予及研究生就业情况

1.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

2017 年共毕业研究生人 33 人(上半年 29 人,下半年 4 人),

其中上半年毕业硕士研究生 26 人,博士研究生 3 人,下半年毕

业博士研究生 4 人。

2017 年共授予学位 33 人(硕士学位 26 人,博士学位 7 人),

上半年 29 人,下半年 4人。

2.研究生就业率、就业去向

2017 年,我院 2017 届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整体就业率为

88%,其中,硕士研究生为 86%,博士研究生为 100%。

经统计,2017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单位共有 19 家,其中工

作单位 16 家,升学单位 3 家。工作单位中,按照单位性质划分,

包含部队 1 家,高等教育单位 1家,科研机构 3 家,国有企业 2

家,其他企业 1 家,其他事业单位 9 家,中初等教育单位 2 家。

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单位共有 3 家,其中科研单位 1家,高等

教育单位 2 家。

六、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建设

1.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和措施

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不仅是高校教育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

力的标志,也决定了国家未来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水平。这

就要求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及人际交往、

组织协调能力等。2017 年,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

9

的构建和完善,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内容如下:

(1)积极开展招生选拔工作

坚持招生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建立符合学术学

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制定详细的学位研究生招生办

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加强在职研究生的管理,提

高在职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要求。

学院特别注重复试环节,紧紧围绕地质行业用人的特殊要

求,严格把关,不断加强面试环节,加大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

考核力度,面试环节全程录像,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招

生氛围。为保证生源质量,学院在招生宣传方面,也下大气力一

心一意做功课。在学校“优培计划”的基础上,学院按照《地矿

学院优秀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培育计划》,于 2016 年 5月下旬

在榆中校区为全体本科生作了招生宣讲,积极吸引本校本科生继

续留校深造。本年度推荐免试研究生中共 2 人入选学校 “优培

计划”,7人入选学院“培育计划”;同时在本科生中不断安排

导师做宣传报告,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更多的

了解导师的科研工作,促进和提升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

能力,为学生推免留校奠定基础。

(2)不断完善培养体系

研究生处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端,其培养质量体现教师队伍

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及其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10

是建设一流研究型学院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

设,探索良好的研究生管理、运行机制,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了《兰州大学地质学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标准》、《研究生在读期

间科研成果基本要求》和《地矿学院研究生必修环节开展流程》

等重要文件,成立了地质学学术分委员会,切实加强了研究生培

养教育。

众所周知,地质学科属于危险的行业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

研究生野外实习管理,地矿学院特制定了《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

矿产资源学院研究生野外地质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该

《办法》明确了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培养

环节,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日常管理。

(3)积极加强专业建设

依据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前提、以基础

学科专业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

“教授治学,精英教育,强调人文关怀,注重西部地学教育资源,

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统筹协调于学科建设的总体

框架中”的办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研究生教育、一切工作服务

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意识,紧密结合西部地质资源和科研优势的特

色教育,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

分析、辨别、批判思维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始终

围绕办学理念,提升甘肃省高等学校地质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

质量,开拓地质学专业的特色研究方向。

11

(4)积极发挥导师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人

才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地质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高水平学科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学科核心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导师队伍选聘、培训、考核和退出机制。

坚持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选聘遵循有利于地质学学位授权学科的

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地质学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水平,

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原则,注重水平,坚持标准,保证

质量,公正合理。严格按照《兰州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管

理暂行办法(修订)》选聘导师。积极组织新选聘导师参加学校

统一组织的导师培训及考核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取消招生资

格和指标。我院对研究生导师停止招收研究生年龄有明确规定:

博士生导师在退休前一年停止招生;硕士生导师在退休前两年停

止招生。

(5)严把论文质量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

论文评阅和学位答辩等过程管理制度。

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修完学分后,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

中期检查:由导师主导完成,导师组织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

文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与检查,根据学术研讨和实验进展

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12

预答辩:三年级研究生在第五学期末,结合研究生年度学术

论坛举行,由各培养方向具体组织实施,对于答辩不合格的研究

生予以延迟答辩。

论文评阅:为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预

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遏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在答辩前学位论

文需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后方可送审评阅。学院根据本学科

特点科学制定了学位论文检测标准,即文字复制比不超过 15%。

博士研究生全部采用匿名评阅的方式由 3 位专家评阅;硕士研

究生达到科研成果要求的由 2 位副教授评阅,其中 1 位至少来

自外单位,对于其他硕士研究生由学院组织匿名评阅。

学位答辩:严格按照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

答辩的相关流程执行。

2.学位论文检测、论文评阅、答辩及抽检情况

我院 2017 年组织学位论文检测中,有两名硕士研究生因文

字复制比不符合学院的规定被延期答辩。

我院 2017 年有 2 篇硕士学位论文被学校学位办抽查,抽查

结果均为“合格”。

3.研究生资助情况

2017 年度学院高质量地完成了奖助学金评定工作。目前学

院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奖助学金。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额度为 3 万元,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额度为 2 万元。2017 年,我院 2015 级博

13

士研究生王姿晰、2017 级直博生罗欢、2015 级硕士研究生安屹

和 2016 级硕士研究生杜雪亮获得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

金中,博士获奖率为 100%(不包括在职研究生),硕士获奖率

约为 87%;国家助学金标准为博士研究生 1.5 万元/年,硕士研

究生 0.6 万元/年,覆盖率为 100%。

(2)学校和学院助研津贴。博士研究生助研津贴最低标准为

1000 元/人/月,硕士研究生助研津贴最低标准为 500 元/人/月,

覆盖率为 100%。

(3)社会类奖助学金。2017 年,我院共获得社会类奖助学

金 1 项(见表 4)。

表 4社会类奖助学金

奖助项目名称 年资助总金额(元)年资助人数(人) 奖励金额(元/人)

刘冰奖学金 5000 1 5000

4.研究生论文发表、科研获奖情况

2017 年,我院学术发展较为突出,研究论文继续保持增长态

势,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大部分文章都是研究

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全部文章都有研究生参与完成。共发表论

文 56 篇,其中 SCI、EI 论文 40 篇,核心论文 16 篇。

研究生袁晓宇获得第六届全国沉积学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七、研究生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科研和学术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标志,而高层次的

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整体能

14

力和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的能力。为了给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平

台,学院每年都会举行研究生学术论坛。2017 年,我院研究生

学术论坛共收集论文 60 篇,占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经老

师们审核,共评选出优秀论文十四篇。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意义在

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

平台。它可以培养和训练研究生撰写科研报告、表达学术成果、

敢于质疑、善于答辩的能力。在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中,在同

一学科、专业内部,也在不同学科、专业之间进行学术思想、学

术观点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以期通过广泛深入

的学术研讨的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激发创新灵感,点燃智慧之

光,从而提高我院研究生水平。

2017 年,我院邀请 4 名国内外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

作报告。

八、存在问题分析

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我国西部地区的学科和学位授权点,

由于受到地域等诸多条件限制,与国内外一流同类学科相比,存

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 学科点的师资规模总量小以及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不足。与同

类的大多知名学科以及国内的本学科的主要单位相比,教研人员

总数及教授、副教授的比例和规模均尚显略小。本学科现有的学

科带头人基本上是近二十年来学科点自身培养起来的,由此一定

程度上影响到学科点的建设规模和总量发展。其因是地处西部欠

15

发达地区在吸引人才上的客观不利条件所致,随着中西部差距的

进一步增大以及缺乏优厚的人才引进待遇,在人才引进师资队伍

建设,特别是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 研究生生源和质量较差。相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本学科点

研究生源质量不理想是一个长期的制约因素。本学科点研究生来

源主要基于自身培养的本科生和外校国内非重点院校甚至三本

报考生,及少量来自于其他 211 或 985 高校的调剂生,因此本学

科的研究生入学质量相对其它地区类似专业要低,生源质量和来

源面具有先天不足;其次自从 2014 年开始教育部针对研究生推

免政策完全放开后,本校优秀生源外流而外校生源更少的局面更

为严重。这些势必对今后的人才培养造成很大影响以及带来更严

峻的挑战。

3. 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方法论和实践教学类

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教材和国际化课程建设尚不够。

4. 科学成果及其转化应用尚不够。特别是与矿产资源、能源、

地质环境相关的重大应用研究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九、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按照学校的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兰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

校建设方案》和加强地质学学科建设,围绕兰州大学“双一流”

地球科学学科群建设项目和兰州大学地质学学科建设方案

(2018-2020 年),结合一流学科建设要求以及学科点自我评估

结果,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面对地处我国西部经济欠发

16

达地区诸多条件限制,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

功夫,全院上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指导学院的

人才和学科建设工作。一是要正视评估结果,强化学科内涵建设,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强化危

机意识与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凝心聚力,解放思想、敢于担

当、主动作为,坚持不懈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

平。二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准确分析客观问题,对师

资队伍、教材、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个解剖分析,找准应对策略提前布局、深

入谋划、顶层设计,补齐短板,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凝练学科特

色方向,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三是要坚持我院地质学科特色,明

确思路、细化解决问题措施,努力提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

研成果转化能力。四是要与兄弟高校深入沟通、密切联系,形成

西部特色。五是增强办学治院的信心和底气,展示学院办学特色,

传承“兰大精神”,为国家和西部战略服务。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