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龙 造福心律失常患者 - jsph.org.cn ·...

Post on 11-Jun-2020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58 中国卫生人才 2014.10 CHINA HEALTH HUMAN RESOURCES

FIGURE人物■医路

陈明龙 造福心律失常患者文 / 成运芬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陈明龙教授很喜欢

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来解释心脏疾病,“人的心脏

也一样,也有点火装置与电路系统,点火装置就是

心脏自发的电活动。与心脏不同的是,汽车发动只

要一次点火就行了,而心脏每次运动都需要点一次

‘火’,我们查心电图主要看的就是心脏的点火装

置与电路系统好不好。正常情况下,这种电活动很

有规律;如果电活动没有规律,心脏的跳动就没规

律,医学上就叫心律失常,人就会感到不舒服,如

心悸、气促等,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复杂心律失常疾病的“克星”

“因病卧床心房纤颤,射频导管疗疾患,六

年之恙竟消融,体安神爽堪如愿,德术双馨令人赞

叹,耳闻怎比亲经见,医德领先未蹉跎,口碑胜过

评功宴。”

陈明龙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患者葛建亚赠送

的“踏莎行.射频消融术后感”书匾,其实,像葛建

亚这样经陈明龙之手解除疾患、充满感激的患者还

有很多很多。

2010年,安徽少年小安在又一次疾病发作后被

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这位小患者同时患有心动过

缓、心脏停跳、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等复杂病症十几

年,病情频繁发作,生命已经岌岌可危。陈明龙接

诊后明确:这种在医学上被叫做Lenegre-Lev氏病

的病症,发生率非常低,目前全世界仅报道过十几

59CHINA HEALTH HUMAN RESOURCES 2014.10 中国卫生人才

例。根据病史记录,小安在3岁时就开始出现心跳过

缓症状,到5岁时心脏开始经常停跳,为维持生命,

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装上心脏起搏器。随着青春期

的到来,小安发病频率越来越高,生命危在旦夕。

陈明龙知道,药物治疗对这位少年的快速室

性心律失常已经不起作用了,第二种方法就是安装

除颤器,当发生心动过速时,除颤器可以帮助中止

这种危及生命的心动过速。但除颤器的缺点是寿命

只有5年,要反复更换,而且价格不菲,对于一个

15岁的孩子而言,即使他活到65岁,还有50年,要

更换10次以上,需要逾百万元。并且,对于发病频

率高的患者,当除颤器频繁除颤放电时患者会痛苦

不堪;为此小安的家人始终下不了决心。第三种根

治性的办法就是导管射频消融,可这种手术难度很

大。首先因为心脏上的“电路”是隐匿难见的,每

一例室性心动过速其病理机制都不一样,不一定能

准确认识,因此也很难确定关键部位进行射频消

融;其次,此病可能起源于心肌内,也可能源于心

脏外膜面,如果仅从心脏里面进行消融,能量很难

达到病灶点。对心脏科医生们来说,每一次射频消

融手术都相当于一次极为复杂的数学题解答过程,

思路对了,问题能迎刃而解;思路不对,则只能宣

告手术失败。

孩子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陈明龙经过与小

安家属反复商量后决定,顶着风险也要为挽救孩子

生命进行手术!

陈明龙凭借着对“心脏电路”变化敏锐的洞

察力与丰富的手术经验,发现这是一个弥漫性传导

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此病症会出现多个层面的传导

阻滞,在传导阻滞的基础上,又容易介导多种类型

的室性心动过速。弄清了病理机制,确定了正确的

手术方案,一切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手术中,他们

不仅解决了小患者目前的心动过速,为了防患于未

然,还破坏了可能出现心动过速的维持基质,积极

预防了将来可能出现的心动过速。

造福广大患者的“南京方法”

当一例复杂心律失常手术宣告成功,患者与

家属一起激动地鼓掌,感受那份生命的喜悦时,他

们也许想象不到陈明龙和他的手术团队长时间背着

沉重的铅衣、浑身汗湿地在手术台上一次又一次探

寻,手术后一遍又一遍研究的艰难过程。

“早期对心律失常的疾病机理认识不足,治疗

非常艰苦,什么都要靠自己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

可借鉴,没有操作流程,也没有规范;仪器操作很

复杂,三维动画需要脑子里有足够的思索空间,治

疗有时漫无目的,或者只是凭直觉,而每一次或成

功或失败的手术都常常让人困惑,成功了不知道为

什么成功,失败了也不知道为何失败。”至今,陈

明龙提起这些,仍然饱含当初的那一份凝重。

平时手术中,陈明龙会多想一些遇到的问题,

观察一些特殊现象,他们一边做手术,一边思考,

一边录取术中参数,想用数据的记录进行解释。每

做一例手术耗时3~4个小时之久,而术后花费的时

间则更长,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手术录像,查

看手术中三维标测系统中的各项参数,认真讨论,

共同研究,点点滴滴地积累,总结基本规律。生物

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通过参数对比、推理与斟

酌,他们终于找到了疾病发生的电生理机制,找到

了可以用参数来定义的手术依据,并根据相应的参

数对每一个个体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经过艰苦的摸索,陈明龙团队取得了一个又

一个突破。他们建立的“应用三维标测技术成功指

导常规消融失败的右侧游离壁旁路”新的介入治疗

方法,以及近年来对慢性房颤独特的消融方法成为

全国同行们公认的“南京方法”。最终,陈明龙团

60 中国卫生人才 2014.10 CHINA HEALTH HUMAN RESOURCES

FIGURE人物■医路

队建立了一套规范,在心律失常领域创建了临床特

色,并介绍推广出去,解决了许多患者的问题。

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待克的最后一座堡

垒,他们通过导管消融策略的创新,采用杂交手术

方式,成功治疗多例复杂室速患者,赢得了国内同

行的广泛赞誉,同时也赢得了多届全国室性心律失

常专题会议的举办权。

在2012年医院人才与科技大会上,陈明龙站在

主席台上侃侃而谈,分享着自己关于“心房扑动”

研究的动因。“心房扑动”是心脏内科常见的一种

心律失常,心脏外科手术后也可发生心房扑动。但

这两类患者的心房扑动发生机制是一样的吗?原则

上讲,患者的基本情况不一样,引起心房扑动的前

提基础也是不一样的。于是,陈明龙带着大家在做

手术的时候反复观察,再把相关数据记录下来进行

研究,他们发现:外科手术后的心房扑动跟他们的

手术切口有关系,而内科的心房扑动与局部的解剖

结构相关。陈明龙拿着示意图去找外科专家,问他

们,手术切口能不能改变?改变后对患者有没有影

响?得到外科专家“可以变,改变后不影响患者”

的回答后,陈明龙和胸外科专家合作,通过400例病

例随机进行传统切口和改良切口术后的5年跟踪,

比较两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终提出外

科手术切口新标准。这项技术的改进给外科医生提

出了有益的指导,也为患者带来了福音。根据此项

研究结果,陈明龙又想到一些跟手术切口相关的新

技法。他考虑,如果通过心脏内科医生临床观察得

来的思路,去改变外科医生的手术切口,造福于患

者,将是对临床的一大贡献。

陈明龙团队基于常规手术方法失败的“左室

特发性室速”消融方法所撰写的文章,在国际刊

物发表后,被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的《心血管病学

(BrawnWard)》一书引用,还被美国和欧洲的

《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指南》引用3次以上。

陈明龙时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张张会诊

单,这种业界的认同得益于他多年来在一线的坚

陈明龙在手术中

61CHINA HEALTH HUMAN RESOURCES 2014.10 中国卫生人才

守。“临床研究往往以发现问题开始,如何发现问

题呢?就是你一定要在一线。不在一线做手术,不

在一线管患者,不在一线和患者密切接触,是不会

发现临床问题的。”

一步步登上国际舞台

从2 0 0 4年开始,陈明龙先后在德国汉堡

St.Georg医院心脏中心、法国波尔多心脏中心、美

国德克萨斯州心脏中心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

院进修学习。

2004年初,陈明龙到德国汉堡St.Georg医院心

脏中心学习了两个月,很快掌握了心房颤动治疗的

新方法。2005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在全

国率先开展了“三维导航下左心房线型消融术”培

训,使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10年,陈明龙到在全球专业领域顶级水平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学习的这一次,还被他幽默地

称为“傍上了大腕”。

这次学习,也是陈明龙深感最艰苦的一次。短

短的三周时间,房子不好租,也没有条件住在高级

酒店,于是他找了一家低价宾馆。虽然初步解决了

住的问题,但一日三餐只能将就,一个电饭锅、一

只碗、一双筷子,什么东西买回来都是用电饭锅煮

一煮凑合吃。难得的是,短短的三周时间内,他就

总结出两篇高质量文章,并且精心做了一个讲课的

幻灯片。虽然花费了巨大的心思和心血,但使他获

得了圆满的结果,最终说服美国同行和江苏省人民

医院心脏科进行联合研究。

那段时间,陈明龙常常琢磨,怎样才能打动这

个世界顶级医疗中心里的大专家们?必须要让他们

看到我们最经典最精彩的治疗病例。于是在手术间

歇,陈明龙有意识针对台上的手术引出话题,告诉

美国专家,这种情况下,你们就结束手术还不够,

应该更进一步地往下做,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类似的病例,我们医院还有不同的策略来进一步完

善手术。这样一说,美国专家们不禁好奇起来,于

是,陈明龙打开自己准备充分的手术幻灯播放给他

们看,通过看手术,分析数据,观察结果,把他们

引向预设的研究思路。果然,这立即得到了他们的

认可:让陈明龙在大早会上介绍有关这类手术的相

关工作和研究结果。

在这次难得的交流会上,陈明龙讲解了两个病

例,一个是内外科杂交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另

一个是射频消融治疗突发性传导系统病变伴顽固性

室速;将他精心准备的二十几份图示一一分析给美国

同行们听,参会者看到这些表达精准的幻灯片反响强

烈,尤其是其中“室速时H-V分离”和“介导束支

大折返性室速时V-H跳跃现象”这两项内容。陈明

龙足足花了两个小时,在图示上标了一个个箭头,将

病症的特征精准地描述出来,展示给在场的专家们。

正是这次长达半个小时的演示讲解,让国外大专家看

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研究的现状,也看到了国内相关

学科的雄厚实力。正是这次介绍,陈明龙赢得了美国

专家的赞誉,也促成了两家医院联合进行“慢性房颤

导管消融手术”研究的合作项目。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

亚太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派3名医生参加手术演示,

陈明龙就是其中一位,演示环节取得预期成效。

2010年,在韩国召开的亚太会议上,陈明龙又应邀

和国际上其他三位著名专家共同主持来自全球五大

心脏中心的手术现场直播,并担任现场手术的点评

及讲解工作。

光阴荏苒,已取得累累硕果的陈明龙,依然在

医学殿堂里不断摸索、攀登,并致力于将新技术新

成果通过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播出去,造福更多

患者。

(文中图片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提供)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