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 ycu.com.cn ·...

Post on 12-Feb-2020

4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什么--怎么教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

赖绍聪

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什么--怎么教

汇 报 提 纲Outline

教学的内涵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Part 3

Part 4

Part 1

Part 2

教学的内涵

Part 1

4

早在商朝,甲骨文中已出现了“教”字如:“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甲骨文中也有了“学”字,如:“壬子卜,弗酒小求,学”

通过甲骨文中的字形分析看:“教”是从“学”派生出来的 “教”和“学”最初都是独立的单字

最早将“教学”二字连为一词,见于----------《书·商书·说命》

但这个词并没有专有的解释

5

根据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

“教”有:教授、教诲、教化、告诫,令使等含义

《说文解字》中记载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其‘施’就是操作、演示

其‘效’就是模仿、仿效

6

1

2

3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人类经验传授的活动形式

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

的认知规律形成教学体系

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

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人格的完善、智力的发展、能力的

培养、个性的发展

教学的内涵

7

教学的三大目标

知识目标01

能力目标02

情感目标03

赖绍聪. 寓教于学 寓教于研.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12期

8

实现三大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3.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4.教学的电化形式--信息化教学

2.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

9

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K型 S型

F型 A型

知识驱动 教师主动 学生能动

①孔子型课堂(Kongzi class)

基于MOOCs的在线学习课堂质疑

③翻转型课堂(Flipped Classroom)

问题驱动 学生主动 师生互动

②苏格拉底型课堂(Socrates class)

兴趣目标驱动 自主自觉行动课内课外联动

④自主型课程学习(Autonomous course study)

10

课堂教学要讲究方法

01

02

03

引起学生的兴趣

掌控课堂气氛

把复杂问题讲简单

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 课堂细节需要深入研究

教学设计的概念

Part 2

12

课堂教学设计到底是什么?问题一

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课堂到底意味着什么?问题二

课堂教学设计到底有多重要?问题三

13

什么是教学设计?

众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 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技术 的综合。”

“教师为了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 施教蓝图 。”

“对一系列具体操作层面的教学实践做出整体安排,具有可操作性的 教学方案 。”

14

定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

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诸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

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或操作程序

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

3.怎么教?1.为什么教?

4.教得怎么样?2.教什么?

15

教 学 设 计

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关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方案

它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原理和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的方法,对参

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策划

16

教学设计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它既要有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又包含了知识的艺术再创造性

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针对学生学习需要,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最优教学方案的系统决策过程

17

课要上出“个性”—课堂教学的设计性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细节的研究与搞科研一样,就是科学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18

在教师成长历程中,课堂细节研究是个必经节点,只有经过课程教学设计

的反复锤炼,才能真正上好一门课

骨干教师

教学能手

教学名师

入职之初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Part 3

20

1、正确的教育理念

· 明确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立人教育”

· 独立人格

· 探索精神

· 学习能力

· 践行能力

什么是教育?

赖绍聪.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16年,第12期

21

蔡元培:

陶行知: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

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

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

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22

雅斯贝尔斯:

康德: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

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

23

爱因斯坦:

斯金纳: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

24

所谓“剩下的东西”就是:

独立人格

探索精神

学习能力

践行能力

情商

智商

25

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明确教师的职责

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正确凝练和选择教学内容

认清教育的本质才能正确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

26

2、精心凝练的教学内容 教什么?

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讲自己数(十)年科学研究

所获得的感悟,自己对学科的认识过程和体验,自己在

领悟学科内涵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自己对学科体系

认识和感悟之“精华”

让学生站在“你”的肩上认识世界

27

3、合理的策略+有效的方法 怎么教?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

教为学而存在

学又要靠教来引导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原则:内容决定形式

28

通过精细的教学设计实现三大转变:

把教从知识传授为主逐步转向以能力提升、价值观引领为主

把学从模仿仿效为主转向探究/实践/合作式学习为主

把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我要学

我想学

我会学

要我学

29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1

2

3

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强化“思想方法”的渗透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 加强“学法指导”

5 激发创新思维

渗透:认识自然、理解社会的正确路径

渗透: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

渗透:获取知识、追求真理的方法

渗透: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科学家自身对学科的感悟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Part 4

31

教学设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教学改革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基础信息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凝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32

1. 明确“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

国家“标准” 是设置专业的基本准则,是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的指导性规范,是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基于“标准”,高于“标准”,突出“特色”

赖绍聪.建立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第10期

33

2. 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分析不同的本科专业,由于其学科长期发展的积累,必定形成其特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明确授课对象所属专业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

本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上游课程需要为学生奠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要求

本课程需要为学生下游课程奠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要求

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34

3. 教材及阅读资料分析

理想状态:有自己体现学科特色、自身感悟的教材

通常状态:依据学科发展趋势、专业知识结构需求、选取教材、融入自身感悟、形成教学内容

较差状态:选取教材、照本宣科

阅读资料:基于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探索研究

必须明确分析:参考教材及阅读资料选取的必要性和选取标准

35

4. 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已掌握的知识

已具备的技能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认知特点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学习风格

36

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

一种温暖,有人情味,融洽的师生关系

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也更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价值引导

37

5. 教学目标

确定知识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确定能力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确定情感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8

6.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关键是明确重点/难点的处理措施、应对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凝练、教学方法的选择)

39

教学设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教学改革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基础信息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凝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40

l我国目前高等院校仍然在不同程

度上存在先进的科学理论/技术

与老的课程体系设置与陈旧的教

学内容/体系的矛盾

赖绍聪等.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中国地质教育, 2009年,第4期

41

以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

凝练符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

课程教学内容

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核心

尽量避免“照本宣科”

42

教学内容凝练的基本思路:

密切结合学科国际发展趋势,梳理课程教学核心知识,使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将教师研究成果充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实质性地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体系

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是教学内容凝练提升的基石

43

教学内容凝练的方法举例:

分析本堂课核心知识点

建立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发现核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成以核心知识点为节点的知识导航图

通过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形成知识节点的强大支撑

44

精心设计每堂课教学内容结构体系

回顾

引入

展开

归纳

引起思考

充分融入教师自身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感悟

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45

教学设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教学改革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基础信息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凝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46

传统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

特点1: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特点2: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特点3: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

特点4: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特点5: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传统的教学策略曾对教学活动产生过强烈的进步性冲击

且至今价值犹存

47

随着社会的发展

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教学生从学习中

“学会思想”“生成智慧”

“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应当是贯穿于各类、各门课程的灵魂

48

传统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越来越不适应形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知识” 主宰一切,教师强势权威。教师和学生都只不过是

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

(1)

传统课程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和强制式的,这种教学方式所

造就的只不过是机械“短时记忆”而己,并非“有意义”的

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49

教学策略选择的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提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

教学策略选择的目标:激发兴趣、留下思考

50

自主学习策略

探究性学习策略 科学史

教学策略网络探究性

学习教学策略

STSE策略

教学策略

概念图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策略

情境创设策略

一般模式之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

51

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

面对面互动

分组学习

探究性

任务驱动性

赖绍聪等.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 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8期

52

合理的教学策略举例

1.讲授和问题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策略

2.案例教学和问题驱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3.概念图教学策略

4.专业教育与前沿讲座有机结合的合作教学策略

赖绍聪等.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 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期

53

讲授和问题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

结合核心知识点阅读资料

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完成总结报告

教师根据课程进度,设计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综合选题

全组共同收集整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汇总讨论

以PPT的形式汇报,师生点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营造了互助合作的学习气氛

54

问题驱动和范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选择典型真实的研究成果案例

教师讲解案例的有关事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逻辑思维

55

概念图教学方式

概念图(concept maps)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策略和评估工具,

可使知识模块形象化、结构化、可视化和清晰化

能够协助学习者更好地整合知识和内化知识,促进有意义

的教与学

在课程总结、期末串讲的环节中效果尤为显著

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完整逻辑关系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

56

专业教育与学科前沿讲座有机结合相互融通的合作教学方式

开设学科前沿讲座

跟踪学科发展

开拓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能力

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有利于学生创新与探索意识的培养

促进教学内容与学科前缘接轨

57

教学设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教学改革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基础信息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凝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58

有效的方法

传统板书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具的有效使用

教师语言的艺术

因教师而异,因对象而异,因课程而异

并无统一模式

教师1/3站位

59

①设计出每堂课合理的多媒体与板书结构

多媒体结构-流程模式

板书结构---逻辑模式

多媒体流程模式 与 板书逻辑模式 的相互关系

明确教学过程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60

②教师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语言要精练

“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教师的语言要激励

教师的语言要动情

教师的语言要启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

61

③两个近1/3位

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即站在讲台1/3位,目视前1/3位学生。以视控全教室

当眼睛看到黄金分割位即前1/3学生时,所有学生都会觉得你在看着他

照顾到了班上所有学生的趣味和目光

掌 控 课 堂 氛 围

62

④教师要将自己摆进去将

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将自己数(十)年科学研究所获得的感悟

自己对学科的认识过程和体验

自己在领悟学科内涵过程中走过的“弯路”

自己对学科体系认识之“精华”

让学生站在“你”的肩上认识世界

63

⑤要提倡和体现质疑与挑战精神

倡导多因决定的非线性思维,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

不让学生对书本和老师产生迷信

对问题多分析,多论证,不让学生接受单一结论

64

⑥教学是一项留“白”的艺术

1. 课前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空间

2. 课中给学生思考质疑的空间

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不能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演讲

3. 课后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思得、思失、思改

65

⑦要启发学生学会提问

关注那些内向又不爱提问的学生

会提问是最具创造力的品质

提问是学习隐性知识的最好途径

特别是在实验课、讨论课上

提问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和核心

赖绍聪等.本科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地质教育,2011年,第4期

66

提问、讨论、交流是一种“无形学院”

问题:是推动思维发展,从不确知向确知,从朦胧向清晰,从局部向整体,

从未知向已知的桥梁和原动力

思想:以系统的问题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推动探索的动力

现象:鲜明而强烈的现象是激发学生提问的驱动因素

案例:推动牛顿研究万有引力的是他的读书笔记《问题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牛顿力学的诞生过程

67

⑧合理把握适时适度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总结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理念

68

⑨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提升授课质量的重要推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

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

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

69

⑩丰富的课堂过程

充沛的精力投入的状态→ → → → → → → →有感染力烂熟于心的多媒体与板书→ → → → → → → 熟能生巧

抑扬顿挫的声音语言声情并茂的肢体语言→ →有穿透力

交互式的设疑与问答→ → → → → → →唤起注意力

随机应变的课堂范式: k型s型f型a型→ → →内容决定形式

得体的插曲与幽默→ → → → → → → →掌控课堂氛围

关键是要把自已摆进去,讲自已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讲好绪论与结束语→ → → → → → → →恒久的吸引力

对关键问题反复分析→ → → → → → →高效的课上剖析

70

成功的讲课是若干年后

当听过的人忘了你讲的具体内容时

仍说你讲的好

71

教学设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教学改革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基础信息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凝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72

评价出你的每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对你的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73

教学设计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六)教学改革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基础信息分析

(二)教学内容的凝练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74

深入思考

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期望与目标

75

大学不是工厂

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交流

是精神、观念、人格、方法的交流

做 好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让 每 堂 课 深 入 人 心

76

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4-18

赖绍聪.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设计.2017.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分感谢 敬请指正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

赖绍聪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