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竹枝图卷》话清宫收藏 -...

Post on 04-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第 271 期QQ:519578365投稿邮箱:zxwang6666@126.com

品 鉴 2019年11月8日星期五JIANGXI DAILYWENHUA GANPO■ 主编 钟兴旺 美编 杨 数12

原创作品选登(六)

11月 3日,“艺道留痕——范立礼中国画作品展”在南昌美术馆开展,共展出中国美协会员范立礼中国画作品130余幅。

此次画展分两大部分:一为作者近年在国外写生作品。作者尝试用中国画的形式和中国人的思维来探索、观察世界。作品中既有中国的笔墨语言,同时又吸收其他画种如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形式,用当代人的审美画出异国城市的山水,表现出中国画的时代感。二为作者在国内创作的作品。他的山水画题材比较广泛,有江西风景名胜庐山、井冈山、三清山,有江南园林、家乡、田园等。在笔墨语言、表现手法上,范立礼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探索,有的以笔线勾皴为主,有的笔线与墨韵并重,有泼墨色,更有大青绿设色。范立礼的画有风格、有面貌、有情趣,画面呈现诗意与理想,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画展将持续到11月20日。 (记者 张 衍 文/图)

雨花英烈主题作品在昌展出

10月 22日至 26日,“信仰的光芒——雨花英烈主题红色文艺作品展·南昌巡展”在南昌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南京市文联、南昌市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展出雨花英烈主题文艺作品100余件。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周年。本次展览旨在以艺术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参展作品包括雨花英烈主题文学作品、美术插图、剪纸作品、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深刻,风格多姿多彩,艺术语言形象生动,艺术感染力强,展示了革命英烈丰富的心灵世界,蕴含了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传递了向上向善正能量,让信仰的光芒鼓舞人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记者 黄锦军)

陈师曾王梦白作品联袂亮相

11月8日,“并相辉映——陈师曾、王梦白绘画展”在南昌市乐亭轩开展,共展出江西乡贤陈师曾、王梦白作品真迹近30件。

陈师曾(1876—1923),原名衡恪,字师曾,江西义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王梦白(1888~1934),名云,字梦白,祖籍江西丰城,现代著名画家。 (涂昌浩)

范立礼国画展在昌举行

美丽、自然的雨花石,呈现出的画面是独一无二的。它能使人在美的享受中领略自然的艺术真谛,得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雨花石很多,但珍品不多。好的雨花石,画面中有全景图案与局部图案,有的画面全景图案虽然大,但大而空,缺少生动的细节表达,看不出画外之意,不能引人入胜;有的石头画面图案虽然小,但却能反映出景外有景、画外有画的意境,有小中见大、画外有音之效,这样的石头才被人们称之为珍品。

这里介绍一枚“高峡出平湖”的美石(如图),石长 4厘米,宽 2.8厘米。石头虽小,但有内涵,就像一位丹青高手画就的一幅

“高秋图”,把水的灵动、山

的厚重融入到石中。如果一幅山水画,没有水的灵动,大山会显得呆板;如果缺少山的沉稳,流水也会变得单调。只有山水融合,方显和谐之美。此石画面错落有致,意蕴深远,山势挺拔,湖水荡漾,气韵闲逸,色彩搭配协调,景物巧妙配合,在绚丽、温馨与宁静的氛围中表现出一个鲜明的主题,颇有小中见大之意境。那山,那树,那金色的落日余辉,特别是那湖水,道道涟漪就像五线谱上下跳动,在深情地弹奏一组华丽的乐章,又似在和落日的余辉同奏、同欢。那石中的色彩与生动的细节再现了“高峡出平湖”的美丽画面,使人不由地咏起“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诗句。

高峡出平湖□ 柏贵宝

艺术动态

在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 60周年之际,故宫 58件书画藏品出宫来昌展览。这般数量规模的故宫珍品来江西展览,在笔者印象中属于前所未有。此批书画珍品 10月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展出期间,观者众多,可见当今喜爱古代字画的人不少。令人瞩目的此次展览中,不少字画珍品的欣赏及幕后信息,还是值得一番细细说道的,本文先从倪瓒《竹枝图卷》说起。

应酬之作成乾隆宫中珍藏

故宫此批藏品中,大多数属于一级、二级文物。走进展厅,人们看到的第一件展品为倪瓒的《竹枝图卷》(如图)。此件作品,当属一级文物。倪瓒,元代顶级画家,是史称“元四家”之一。“元四家”除倪瓒外,其他三人分别为黄公望、王蒙、吴镇。明代董其昌尤为推崇倪瓒。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元季四大家,独倪云林品格尤超。”此件墨竹珍品中,画翠竹一株,以倒“介”字轻松写去,简洁而有趣味,在近乎写字般行笔状态下,表现了竹叶自然的偃仰姿态。

有意思的是,我们从画家本人在画上的款识来推想,这件墨竹多半是一件应酬之作。其款为:“老懒无悰,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大意是说,我人老笔钝,没啥心情,画就画到这个份上了,你如果不满意,也千万别怪罪了。看来,写意画从古到今作为画家应酬之作的一个选择,不妨从这件作品里略窥一些端倪。可相参考的是台湾鉴定大家傅申的部分论述。据傅申考证,倪瓒传世画迹中,从题材上可分为三类:山水、窠木竹石、墨竹。傅申认为,这三类虽然繁简有别,但从绘制上看“当然以墨竹的绘制时间最短最快”,因此推测倪瓒一生绘画创作的比例,“可能以墨竹为最多”。

当然,尽管是写意画,尽管从今天来看,此件墨竹作品的技法没啥稀奇,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便颇有意义。从画史角度看,如果说倪瓒比“元四家”其余三家有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倪瓒不仅绘画水准高(山水技法留下了他独创的“折带皴”),而且他的画论还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人名言”,有着极强的典型性、导向性和流传度。他说画画是写“胸中逸气”,还说画画就是要“逸笔草草”,为无数后来者拥护和响应。从他的墨竹图创作上来看,他是言行一致的。其墨竹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消减了绘画性、强调了书写性,成为后来者创作写意墨竹的一种范式。倪瓒人品绝高,且有重度精神洁癖,辞官不做的他自言“只傍清水不染尘”。因而,倪瓒也被后人视为高迈超逸、顶级的文人画家,甚至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

一级文物背后往往有故事。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此卷《竹枝图卷》其实已是残卷。原本在《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中,它被定名为“倪瓒诗画合璧”,说明该卷还包含倪瓒的诗文部分。该卷入清宫前经明代大藏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顶级藏家项元汴收藏,后来又经清代大藏家梁清标收藏。民国时局动荡,画幅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被人割去,只留画心被携往海外,后经现代大藏家王南屏收藏。1992年,该卷经由国家文物局收购、调拨,得以重回故宫。

笔者曾注意到,2015年故宫博物院庆祝建院九十周年系列展览之“石渠宝笈特展”上,此卷曾亮过相。不过,一级文物应不会动辄现身,很可能此次八大山人纪念馆展出是该卷近年的第二次亮相于公众。

“八玺全”背后有讲究

此件《竹枝图卷》珍品,从今人观其写意画技巧角度,是一欣赏方向,另一欣赏方向则应该是它的收藏

印。这大大小小、方圆各异、错落有致的鲜红钤印,不仅赏心悦目,背后还有许多讲究。

这是一件载入《石渠宝笈》的藏品。《石渠宝笈》是什么?它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九年(1745年),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真而精的为上等,记述详细;不佳或存有问题的为次等,记述甚简;再据其收藏之处,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各自成编。说得通俗点,《石渠宝笈》就像古代字画里最高级别的“武林秘笈”,按图索骥,全是中国历代名家所作的一流书画。

如果古代珍贵字画看得较多,那么自然会对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鲜红印章有很深印象,比如“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这里就有两个很重要的鉴藏概念,叫“乾隆五玺”及“乾隆八玺”。“乾隆五玺”是指乾隆皇帝钤盖在清内府藏品上皇帝收藏印,按通常的说法,这五玺的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

“乾隆鉴赏”“宜子孙”。钤有“乾隆五玺”的清内府书画藏品,当时经专人鉴定,尤其在乾隆朝,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逐一进行鉴定和品评,多为真迹精品。

“乾隆八玺”是指什么?就是在“乾隆五玺”的基础上,再加上后面《石渠宝笈》进行续编时加盖的印章,一般是:“秘殿新编”“珠林重定”或“石渠定鉴”“宝笈重编”这两个组合之一(因清宫宗教题材书画和其他类书画不同而截然分开,这两套印章绝对不可以交叉用错,“秘殿新编”印下,一定套用“珠林重定”印;

“石渠定鉴”印下,则一定是“宝笈重编”印),再加上一方“殿座印”,俗称“八玺全”。什么是清宫“殿座印”?

“殿座印”主要是指几处大量存放清宫书画的固定宫殿,如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宁寿宫等处,因此“殿座印”并非一枚,而是刻有多方。收藏清宫书画的“殿座印”有“乾清宫鉴藏宝”“养心殿鉴藏宝”“重华宫鉴藏宝”“御书房鉴藏宝”“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静寄山庄”“学诗堂”“避暑山庄”等。“八玺全”是极其珍贵的一个表征。从清宫传世藏品来看,其上加盖“乾隆

五玺”的书画较多,但这些藏品并非都被纳入《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清册内,有许多的作品虽然钤有“乾隆五玺”,实际上却并未被宫廷典籍所著录。当然,清宫鉴藏印并非仅仅这“乾隆八玺”,而是各类印章会大量组合使用,在乾隆、嘉庆和宣统朝,其最常见的形式除了“乾隆五玺”“乾隆七玺”“乾隆八玺”之外,还有

“嘉庆五玺”“嘉庆七玺”“宣统印玺”等。倪瓒此《竹枝图卷》按故宫注释标明是“八玺

全”。笔者仔细分辨,这八方印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石渠宝笈”

“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乐寿堂鉴藏宝”。

被《石渠宝笈》著录大多拍出天价

《石渠宝笈》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旷古巨著,书中所著录的作品汇集了清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作品。因此,但凡被《石渠宝笈》著录的字画都是极其珍贵的。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九十周年院庆。在这样具有历史节点的重要时刻,故宫举行了

《石渠宝笈》特展,展出珍贵字画283件,轰动一时。《石渠宝笈》所录作品存世的状况如何?大多著

录的作品流传至今,并分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少量流入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同时,由于战乱等原因,仍有部分散于私人手中,并相继在拍场中亮相。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末以来,有200余幅《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在拍卖市场亮相并成交。

2017年春佳士得纽约艺术周藤田专场,算是再现《石渠宝笈》著录拍品辉煌的一次专场拍卖。《石渠宝笈》著录南宋陈容《六龙图》,在长达 16分钟的激烈争夺后以 4896.75美元(约合 3.38亿元人民币)成交;赵令穰的《群鹅图》拍到了 2712.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1.9 亿元);李公麟的《便桥会盟图》以 1760.7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 1.2 亿元);王冕的《雪梅图》以864.7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967万元)成交;赵孟頫的

《洗马图》以 450.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3107万元)拍卖成交。今年匡时春拍也出现了一件《石渠宝笈》著录的拍品——宋人《芦雁图》手卷。此吸引眼球的拍品以 700 万元起拍,2050 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357.5万元成交,位列全场第一。仅以 2千多万元并不高的价格成交,原因是今年春拍行情不佳,为8年来最低迷状态,此手卷拍前估价为8千万至1亿元之间。

艺术漫谈 由《竹枝图卷》话清宫收藏□ 陈米欧

全省报纸副刊优秀专栏

国画《万里长江一楼收》张金梅绘

国画《英雄花》冯 霄绘国画《醉美金秋颂中华》平德威绘

《竹枝图卷》倪 瓒绘

《远眺日内瓦湖》范立礼绘

《高峡出平湖》雨花石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