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闲趣 周刊 -...

Post on 06-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闲趣周刊河南省十佳报纸2015年10月 日 星期六10

1313A

□闲趣热线:22926801 □责编:岳 楠 □版式:陈 然 □校对:张书歌

坎坷写作路

邵启伟:文学路上追梦人本报记者 万廷化 文/图

我市青年作家邵启伟(白沙),不管是在家务农,还是外出打工,一直把文学创作当做精神支柱。国庆节期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今年有两件喜庆事——一是加入了我市作家协会,圆了我的作家梦;二是费时6年创作的20多万字的长篇爱情小说《天鹅湖之恋》即将出版。”

谈起为什么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邵启伟说:“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俺葛岗镇有一个男孩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并且借了亲戚朋友很多钱,仍然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我听说这个情况后十分痛惜,想尽力帮他们一把,于是熬夜赶写了一篇消息

《救救这个可怜的孩子》,发表在当时的县报上。没想到的是,一篇小消息却产生了大影响,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捐款,很快凑够了 3 万多元,解了这个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

“当时,我虽然不知道消息与文艺作品的区别,但这篇稿子使我深深认识到了文字的力量,使我体会到了理想走进现实的快感。”邵启伟说,“从此,我发誓要当一名有影响的写作人,用写作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无论生活多么贫困,无论农时多么繁 忙 ,邵 启 伟 都 笔 耕 不 辍 ,用 辛 勤 的 汗水浇开了成功之花。近年来,他创作的

《温暖的烛光》《香芸姐》等 10 多篇作品分 别 在《开 封 日 报》《东 京 文 学》等 报 刊上发表。创作的散文《我心中的均瑶》,获上海某报社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杂文《奔 马 切 莫 再 狂 奔 》,获 开 封 日 报 社征文比赛二等奖。

“ 让 我 开 心 的 是 ,我 创 作 的 长 篇 小说《天鹅湖之恋》即将出版了。”邵启伟说,“这篇长篇小说,通过一对痴情男女由相识相恋到相爱,经历了长达 3 年的历程,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悲欢离合,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等到该书印刷出版后,我首先将小说送给关 心 支 持 文 学 创 作 的 老师、朋友,送给养我育我的家乡人。”

“ 我 爱 写 作 ,我 会 继 续 为 实 现 我 的文学梦而努力!”最后,邵启伟信心满满地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上高中的时候,每月的生活费只有几十元钱 ,吃 饭 经 常 是 馒 头 加 咸 菜 ,可 我 仍 然把 钱 一 角 一 角 地 省 下 来 买 书 。”邵 启 伟说,“毕业后我到上海打工,因为刚参加工 作 ,工 资 很 低 仍 然 买 不 起 书 。 于 是 ,我就趁下班时间去超市看书,一看便如痴 如 醉 、废 寝 忘 食 ,经 常 是 保 安 下 班 了催我走,我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第二天我接着去看。”

因为打工,邵启伟去过北京、上海、珠 海、郑 州、平 顶 山 等 城 市 ,干 过 泥 工、搬运工、印刷工等,每天早起晚归,等下班到家时已经累得像一摊泥,一动也不想 动 。 可 他 每 天 晚 上 都 会 挤 出 一 些 时间 看 书 。 此 时 的 他 已 经 养 成 了 不 读 点书 就 睡 不 着 觉 的 习 惯 。 他 说 :“ 不 怕 你笑 话 ,如 果 借 到 一 本 好 书 ,上 厕 所 时 我还要拿着读几页,舍不得放下。”

“ 过 去 家 里 条 件 不 好 ,没 有 电 脑 ,写东西都是用钢笔或者圆珠笔;没有空调 ,夏 天 写 作 时 汗 流 浃 背 ,蚊 子 在 我 的周围‘嗡嗡’乱叫。我学历不高,只有读书,从国内的《家》《寄小读者》等,读到国外的《牛虻》《悲惨世界》等;从古代李白、苏轼等的作品,读到现代韩寒、安妮宝贝等的作品。文学书籍伴我成长,也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说实在的,没有文 学 书 籍 、没 有 写 作 生 活 ,我 的 人 生 经历会很苍白。”

“ 刚 开 始 ,我 的 文 学 作 品 不 够 新 鲜生 动 ,没 有 真 情 实 感 ,所 以 投 稿 被 拒 过很 多 次 。 后 来 ,我 便 下 苦 功 夫 多 读 文章 、多 研 究 、多 练 习 ,尽 力 克 服 这 些 毛病,反反复复纠正了很多次我的文章才得以发表。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发表时,编辑部的老师还送了我一本书作为奖励,我激动得睡不着觉,现在想起来依然很高兴。”邵启伟说到这里,爽朗地笑了。

绽放成功花

制图制图::陈然陈然

少年作家梦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