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 成都人连续三年长个子...

Post on 05-Jul-2020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T03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成都 读数据周刊

主编 李晶 执行主编 任志江 美编 冯成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监测指标:形态、机能和素质监测对象为:3~6岁、20~69岁的成都市居民,按年

龄分为幼儿(3~6周岁)、成年人(20~59 周岁)和老年人(60~69周岁)三个年龄段;

本次监测实报样本量:51273人;有效样本量为:42273 人(幼儿 11530 人,成年人

25024人,老人年5719人)。

2016年,我市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且不同类别人群中均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增长依然比较明显。

公报显示,60~69岁老年男性的身高、体重、握力、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提高,幅度在0.10%~7.6%之间;而同年龄段的老年女性的增长幅度则在 0.18%~11.4%之间。不过,在老年人群中,BMI 指数、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有所降低。

在我市全民健身大军中,老年人

无疑是最积极的一个群体。去年公布的《四川省体质监测调查公报》显示,20~39 岁人群经常参与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 11.4%,中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其中50~59岁年龄组最高,达到16.1%。5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主要选择健身走、太极拳和广场舞进行锻炼。

周真珍表示,老年人整体机能的提高,得益于他们把健身当成了一个习惯,希望年轻朋友向他们学习。要想提高身体素质必须多锻炼,每周至

少有3次中等强度(脉搏在每分钟110次~160次之间)、每次持续半小时到1小时的锻炼。但对于已习惯了早晨锻炼的老年人来说,这并不科学,因为早上的空气质量较差,而且人体机能也处于一个不佳的状态,肾上腺素最高,体温最低,血压最高,最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如果非要锻炼,最好做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等。最适合锻炼的时间是下午 5 时~晚上 8时,并且天还亮时锻炼最好。

成都商报记者 李博

2016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

成都人连续三年长个子女性体质整体水平高于男性

成都将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未来 5 年,成都市将实施市民体质提升工程,到 2020 年,将全面完成市、区(市)县、街道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全市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量测试数量达到 12 万人。近日,成都市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我市正式颁布《健康成都——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

《计划》)。根据《计划》,未来 5 年全市

体育发展将更紧密地围绕“健康成都”服务。到 2020 年,将全面完成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三级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全市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样本量测试数量达到12 万人。在未来 5 年中,我市将把体育发展与建设“健康成都”紧密结合,构建更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100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700 万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7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充分运用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官方网站平台,推行“互联网+体质健康全城约”模式,开展全市国民体质统计监测与分析,推进“体质监测及运动处方大数据”处理及结果运用,促进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把场馆、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健身知识普及推广咨询、赛事活动等资源融为一体,解决广大群众“想健身、到哪健身、如何科学健身、参加健身赛事活动”等一系列问题,实现成都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智能化、掌上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2020年全市市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3%,总体优秀达标率达20%。

此外,《计划》还提出,在未来5 年里,我市将积极推动成都市奥体中心等市级体育场馆建设,全面建成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完善街道(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行政村)文体活动站功能设施配套;实现社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平方米,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成都商报记者 李博

近日,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2016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从监测结果看,成都市民的身体素质在2016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变化上较为显著,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身高增长。不过,在体现机能指标的力量方面略有下降。尤其是成都男性,体质的整体水平明显不如成都女性。

男同胞们,该锻炼了!

去年《四川省体质监测调查公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 岁~24岁四川男性的平均身高为 169.9cm,女性为158cm;这一阶段,全国男性和女 性 的 平 均 身 高 分 别 为 171.9cm、159.9cm。成都的《监测公报》则显示,这一阶段成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1.02cm,女性为 158.63cm,指标高于全省,接近全国平均值。

体重方面,20~24岁四川男性平均体重为63.6kg,女性为51.6kg;这一阶段全国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7.2kg、53.8kg。而这一阶段成都男性的平均体重为 64.20kg,女性为52.44kg。由此看来,与男同胞相比,成都妹子的指标更为出色。

此外,与 2015 年相比较,2016 年成都 20~39 岁成年女性的身高、体

重、肺活量、BMI 指数、纵跳、闭眼单脚站立、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选择反 应 时 等 指 标 有 所 增 长 ,幅 度 在0.6%~6.8%之间。而在各类人群体质达标率中,成都女性以 88.9%超过男性的 87.5%,说明我市女性体质的整体水平高于男性。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女性参与健身的人群以及持久性要高于男性。

成都妹子给力 女性体质整体高于男性

虽然成都市民身体素质各指标的状况普遍有所增长,但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指标却在下降。

公报显示,2016 年,20~39 岁成年男性的握力、俯卧撑、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2%~4.5%之间。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成年人群的最大力量下降,尤为突出的是成年男性的握力指标下降明显。

力量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力量练习具有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改善身体姿态、预防及治疗慢性病以及减肥塑形等作用。无论是在工地上工作还是下田做农活,都需要很强的握力;而在许多家庭,男性同胞们也需要做提米、换灯泡这样锻炼握力的家务。但如今的公报却明确显示,成都男性的握力呈下降趋势。

专家认为,数据说明成都成年男子肌肉耐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力量的握力下降。虽然没有相关数据表明玩手机与上肢力量不足有因果关系,但目前健身人群中,的确更多的人只是注重跑步、健身走、踢球等可以锻炼心肺功能的健身方式,而忽视了增强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单双杠、哑铃、器械在内的上肢力量训练。

玩手机太多?成年人群握力水平下降

跑步人群扩大 心脏机能水平提高明显

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成都市民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增长,其中心脏机能水平提高明显。

2016 年,我市成年人各年龄组(20~39 岁女性除外)的台阶指数以及老年女性的肺活量均有所增长,说明我市成年人的循环系统机能和老年人的呼吸系统机能呈上升趋势。身

体素质各指标的状况是:40岁以下人群爆发力、40~59岁人群的反应能力有所增长。女性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全面提高,60~69岁女性除平衡能力和肌肉静力的耐力以外,其他身体素质指标均小幅度提高。

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测咨询部部长周真珍表示,体质监测身

体机能数据显示,成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增长,心脏机能水平提高明显,比如肺活量、台阶试验等,说明我市成年人的循环系统机能呈上升趋势。这应该得益于成都跑步、徒步健身人群在近年来的迅速扩大,使得人体循环系统在这种有氧健身中得以提升。

吃得好动得少 成年人老年人肥胖率增长

2016 年,成都市民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指标比2015年均略有增长,但体重增长幅度大于身高。

根据我国颁布的BMI(计算公式为身高/体重的平方)各等级标准评估,数据表明,2016 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28.9%和42.2%,比2015年分别增长0.1和0.6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7.6%和11.0%,比2015年分别增长0.1

和0.3个百分点。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市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但从数据来看,近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

老年人肥胖会伴随很多疾病发生,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脑溢血、中风等严重后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透露,很多老年人

从形态上看并不是特别肥胖,但一检测却发现体脂含量非常高,这种隐性肥胖往往更容易引发疾病。

可见,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十分有必要,但因老年人身体特点,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否则不但容易起到反作用,甚至可能导致受伤。因此,老年人锻炼前最好先进行一次体能测试,确定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适合的运动项目。

别再调侃广场舞 成都老年人体质提升明显

新闻链接新闻链接

制图 王雪

2016年9月10日,在双流举行的成都女子半程马拉松暨全国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摄影记者 张士博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