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炎 --诊断与处理

Post on 30-Dec-2015

16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DESCRIPTION

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炎 --诊断与处理. 肝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1) 评价肝脏损伤或估计肝细胞、枯否细胞、胆道系统和肝血管床功能状态的检查; (2) 为明确病原学而进行的检查。前者即所谓的 肝功能试验 ,与肾脏、心脏功能检查相比,现有肝功能试验对肝脏功能的评估不够精确。. 肝功能试验检测项目. 血清酶学检查 胆红素代谢试验 蛋白质代谢试验 血栓与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胆汁酸代谢试验 脂质代谢试验 糖代谢试验 色素排泄试验( BSP 、 ICG ) 药物代谢试验,又称负荷试验. 血清酶学检查.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炎血清转氨酶异常和隐源性肝炎 --诊断与处理--诊断与处理

肝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分为肝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两大类: (1)(1) 评价肝脏损伤或估计肝评价肝脏损伤或估计肝细胞、枯否细胞、胆道系统和肝血细胞、枯否细胞、胆道系统和肝血管床功能状态的检查;管床功能状态的检查; (2)(2) 为明确病为明确病原学而进行的检查。前者即所谓的原学而进行的检查。前者即所谓的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与肾脏、心脏功能检,与肾脏、心脏功能检查相比,现有肝功能试验对肝脏功查相比,现有肝功能试验对肝脏功能的评估不够精确。能的评估不够精确。

肝功能试验检测项目

血清酶学检查胆红素代谢试验蛋白质代谢试验血栓与止血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胆汁酸代谢试验脂质代谢试验糖代谢试验色素排泄试验( BSP 、 ICG )药物代谢试验,又称负荷试验

血清酶学检查血清酶学检查反映肝细胞损害: ChE 、 LCAT 、 ALT 反映

肝细胞的完整性、 AST 、 ADA 、 LDH 、 GDH反映胆汁淤积: ALP 反映胆汁郁积、 GGT 反映肝微

粒体酶诱导、 5’NT 、 LAP反映肝纤维化: MAO 、 β-NAG 、 MMP 、

TIMPS 、 PH 、 GPDA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 GGT-2 、 ALP-1 、

α-AFu

肝功能试验的临床评估肝功能试验的临床评估 就反映肝细胞损伤而言,血清转氨酶最为敏感,但其转氨酶最为敏感,但其

不能反映肝脏功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 传统的肝脏试验( A 、 PT )和 Child-Pugh 分级,对晚

期肝病肝脏功能的判断价值最大 染料排泄试验判断肝功能障碍的敏感性较高,但影响

因素多、过敏反应和费时限制其应用 半乳糖清除试验和山梨醇清除试验定量判断肝功能可

能最为合理,但费时 就反映肝脏损伤而言,至今尚乏能与肝活检组织学检

查相比美的肝功能试验,但肝组织学检查亦非万能

血清转氨酶的来源

转氨酶转氨酶

转氨酶是一组参与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氨基转移酶,几乎存在于所有器官和组织细胞中,但以肝脏含量最为丰富。人体内转氨酶有 20 多种,临床用于血清学诊断的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 ALT )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

转氨酶的特性和分布转氨酶的特性和分布ALT 存在于细胞浆,肝细胞含量最多,

肾、心、肌肉次之。 AST 60 %位于线粒体,其余在胞浆,主要见于心肌、肝、骨骼肌、肾、肺、脑、胰腺、血细胞。

ALT 和 AST 可分布于血清和体液中,正常时两者活性基本相近。

血清 ALT 的半衰期为 47±10h ,较 AST的半衰期长 17±5h 。

转氨酶血症的评价转氨酶血症的评价肝细胞内 ALT 浓度比血清高 1000-5000 倍,

肝细胞轻度损害时,血清 ALT 即可明显升高。 1 %的肝细胞坏死即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1 倍。

尽管转氨酶体内分布广泛,但因 ALT 在其他器官的浓度相对较低,故其反映肝损伤较 AST 更特异。

肝源性 AST 血症常伴有 ALT 升高,就反映肝细胞损伤而言, ALT 敏感性更高。

影响转氨酶测定的因素影响转氨酶测定的因素一般实验室多采用光电比色法或分光光度

法测定转氨酶的活性,不同的实验室其正常值范围不一。

pH 、底物、浓度、保温时间、作用温度和试剂质量等因素均可影响酶的测定。

抗凝剂、吗啡类和阿斯匹林等药物也可影响实验检测结果。

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

性别:健康成年男性转氨酶活性可能略高于女性

年龄、妊娠和进餐:对转氨酶活性影响不大

BMI :按 BMI将 1028名健康成人分为 4 组( <20, <25, <30,>30) ,各组 ALT均值分别为 19 、 28 、 41 、 54

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影响转氨酶活性的因素

标本明显溶血、过度疲劳、肌肉剧烈活动等可使酶活性增高。

过度饮酒者转氨酶偏高,而常饮咖啡和五味子制剂则降低血清 ALT 活性。

高糖饮食、应用红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 DKA 者血清 AST 活力偏高;氮质血症者 AST偏低。

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心肌损害肌肉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

性肌炎肺梗塞再障、溶贫肾小球肾炎、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肌病?) 特征为 AST

升高为主, AST/ALT>1, ALT多为正常,除非有肝脏累及

肝源性转氨酶升高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感染:肝脏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的全身或局部感染累及肝脏

中毒:药物、酒精、工业及生物毒物 代谢性肝病:肝脏内脂肪、铜、铁等异常沉积 淤血、缺氧:心衰、呼衰、休克、低血压、手术免疫异常:风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 IBD 胆胰疾病累及肝脏: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胆汁淤

积性肝病 其他:肝硬化、肝癌、浸润性肝病、肝脓肿、多囊肝

360360例无黄疸的例无黄疸的 ALTALT增高原因分析 增高原因分析 --姚光弼--姚光弼 ,1964,1964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

急 /慢性肝炎 109例,肝炎肝硬化 21例,隐原性肝硬化 38例

其他原因性肝病,包括胆道疾病,共 182例

非肝脏疾病 10例:急性肾盂肾炎、 UC 、胃溃疡、支扩、肺脓肿、伤寒、风湿病、痢疾。肝活检示非特异性肝细胞变性和炎症反应

病毒性肝炎血清病毒性肝炎血清 ALTALT 改变改变与其他急性肝损相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转氨

酶常升高 10 倍以上,甚至高达 200 倍血清转氨酶多在黄疸前 2周升高,黄疸出现后 1周迅速下降

无黄疸肝炎其转氨酶活性常低于黄疸肝炎病毒性肝炎流行区转氨酶测定有助于发现无黄疸型及无症状性病例

80 %的传单患者转氨酶升高 2-10 倍,其他病毒感染肝损相对轻微且少见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血清血清 ALTALT 活性比较活性比较

ALTALT 升高 无黄疸型升高 无黄疸型%% n=35n=35 黄疸型黄疸型%% n=84n=84

<2.5 倍 50 0 2.5-12.5 倍 32 12 12.5-25 倍 9 31 >25 倍 9 57 Clermant & Chalmers 1967

急性黄疸肝炎与肝外胆管梗阻急性黄疸肝炎与肝外胆管梗阻血清血清 ALTALT 的比较 的比较

ALT 升高幅度 病毒% n=177 梗阻% n=97 正 常 1 20 <5 倍 26 40 5-10 倍 12 33 10-25 倍 14 7 >25 倍 47 0 Clermont & Chalmers 1967

““ 酶胆分离”的临床解释酶胆分离”的临床解释酶胆分离:病程中 ALT 与 TB 分别呈下降和

升高趋势,多为肝细胞性黄疸。消化道症状加重伴 PT延长,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腹水和精神异常。

胆汁淤积:转氨酶改变没有 ALP 、 GGT 明显,常伴 BA 、 TC 和 DB 明显升高, DB/TB >40-60% 。黄疸型和胆汁淤积性肝炎随着 ALT下降,黄疸日渐加重,但患者一般情况日趋好转。

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

转氨酶升高的评价-转氨酶升高的评价- 11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一般仅限于 AST改变,除非有肝缺血、淤血

各种肝病均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但高于正常 10 倍的的血清转氨酶主要见于有限的几种疾病

在急性肝病时,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不成正比

转氨酶升高的评价转氨酶升高的评价 -2-2慢性肝病时,转氨酶水平反映了疾

病的活动性胆系疾病时转氨酶也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的 8 倍

酒精性肝炎时,转氨酶仅轻度升高,而与肝组织坏死不相平行

转氨酶异常的分类转氨酶异常的分类

临界升高: <1.5 倍的正常值轻度升高: 1.5-5 倍的正常值中度升高:正常值的 5-10 倍重度升高: >10 倍的正常值

转氨酶的活性与肝病转氨酶的活性与肝病 轻度升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如:脂肪肝脂肪肝、 ALD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肉芽肿性肝病、充血性心衰、急性胰腺炎。

中度升高与病因的相关性亦较差,常见于病毒或药物所致急性肝炎或慢肝急发,自身免疫性肝炎、 Wilson 病、炎症性肝癌。 90 %以上的 AH 转氨酶低于 5ULV ,急性胆道梗阻转氨酶多正常或轻中度升高,但亦有显著升高者。

重度升高对于疾病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主要见于缺血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

转氨酶重度升高转氨酶重度升高缺血 /缺氧性肝炎:见于急性右心衰、呼衰、 A

MI 、急性低血压、脑卒中、败血症 可伴有 LDH 显著升高, TB 、 ALP 、 PT改变常不明显,否则预后差

药物 / 中毒性肝炎:异烟肼、对乙酰氨基酚、氯烷、四氯化碳、小柴胡汤,在嗜酒者中尤易发生

急性病毒性肝炎:嗜肝病毒感染 HAV、HBV

其他:急性布 -加氏综合征、肝移植急性排斥、中暑,偶见于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肝炎、神经性呕吐

转氨酶异常的病程与其病因转氨酶异常的病程与其病因偶发性:仅一次检查发现转氨酶异常,常

为假性升高 重在随访,可不予任何药物治疗

一过性:升高的转氨酶在 1-2周内复常,多见于缺血性肝炎、急性胆道梗阻( 24- 48

h后即大幅度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急性药物性肝病 病因去除后酶学改变很快康复,一些轻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也可呈转氨酶短暂升高

转氨酶异常的病程与其病因转氨酶异常的病程与其病因

大于 2-4周: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甲肝常在 2-4周,乙肝2-3月,丙肝则需更长时间康复

大于半年: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Wilson 病、有些胆道疾病病例转氨酶也可持续升高,但常呈波动性起伏、“ 健康人群” 健康人群”

AST/ALT 比值 临床意义

AST/ALTAST/ALT 的比值的比值 AST 同工酶有 ASTs 和 ASTm ,后者较难释入血中。而 ALT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水溶性部分中。因此,正常人 AST/ALT比值为 1.15 。

肝细胞轻中度损害时,仅从肝细胞浆中释出可溶性酶,如果肝细胞损害严重乃至坏死时,则线粒体中酶也释放入血。

测定血清 AST/ALT 比值,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和肝病的类型。

急性肝病比值低而慢性肝病比值高,但常有例外,故参考价值有限。注意:测定方法必须恒定和标准化,且需同时检测。

AST/ALTAST/ALT 的临床意义的临床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时, AST/ALT 比值降至 0.56 ,至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如 AST 、 ALT复常,而比值仍 <1 ,说明病变尚未复原。急性肝炎 AST/ALT 比值 >1.2 ,说明肝细胞坏死严重。

非嗜酒的慢性肝炎患者,两者比值的增高提示已并发肝硬化,合并肝癌者比值则更高,多 >3 。

缺血性肝炎患者 AST/ALT 比值常 >1 , >2 者预后差,近期死亡率较高。

Wilson 病时 AST/ALT 比值 >4 ,高度提示暴发性 Wilson 肝炎。

AST/ALTAST/ALT 与肝病的原因与肝病的原因AST/ALT 比值 >1

肝硬化、 ALD 、 Wilson 病、肝癌AST/ALT 比值 <1

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

各种肌病、急性心梗等非肝源性转氨酶升高, AST/ALT 比值 >1 ,且 ALT 多无明显改变

ASTAST 同工酶的临床价值同工酶的临床价值判断肝实质损害的严重程度 ASTm优于

转氨酶绝对值和 AST/ALT 比值判断急性肝炎急性期病变严重程度 ASTm /

AST 比值增高提示肝坏死随访肝病的临床经过及判断预后 ASTm 半

衰期短,恢复快,否则提示病程迁延酒精性肝损伤和 Reye综合征 ASTm往往显著升高

PHC 时 ASTm增高亦明显

无症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 --原因分析

健康人群血清健康人群血清 ALTALT 异常 异常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1987年 Friedman等发现,美国成人健康查体者血清 ALT 异常率 0.5% ,其中 3/4 的市民与肥胖和饮酒有关。

1988年 Gillon等发现, 2.4 %苏格兰献血员转氨酶异常,其中 82 %与肥胖和 / 或饮酒相关。

1988年Wejstal等发现, 8.8 %瑞典献血员血清ALT 升高。

1996年范建高等发现, 1.5%上海市机关职员血清 ALT 异常,亦主要与肥胖、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密切相关。

健康查体发现、健康查体发现、 ALTALT 轻中度升高、持续半轻中度升高、持续半年以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年以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1983年, Sampliner 对 ALT持续升高半年以上的义务献血员进行肝活检,发现除了脂肪肝外,无其他任何异常。

1986年, Hultcranz等对 149例研究发现,脂肪肝占 63 %,而肝组织学完全正常者仅占 2 %左右。

1987年, Friedman等对 100例研究发现, 67 %与酒精和肥胖有关,而 22 %的病人难以判断其具体原因。

1993年, Kundrotas等在 19877例献血员中发现 99例( 0.5%)ALT 升高,其中仅 12例找到转氨酶异常的明确原因。

1997年,在 Mathiesen等的 150例中,单纯性脂肪肝60例, ALD12例, NASH3例, HCV23例,其他原因 11例,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 36例,正常肝组织 5例。

1998年, Cotrim等对 1500例产业工人查体发现, ALT 升高 112例,其中 32例通过肝活检证实为, NASH20例,病毒性肝炎 6例, ALD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 1例。

此外有报道称乳糜泻也可引起转氨酶长期升高。

无症状性无症状性 ALTALT 异常的原因异常的原因

人群中血清 ALT 值呈非正态分布,由于个体差异,落在正常值范围以外,但实际上肝组织学蕹改变正常。

现有手段无法确定的肝病。 Friedman认为无症状献血员转氨酶升高者很少有严重的或可治性肝病,故一般不需进行肝活检。

此外,非肝源性血清 ALT增高,如肌肉释放、药物影响。

对于健康查体发现的血清对于健康查体发现的血清ALTALT增高的无症状患者,要增高的无症状患者,要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绝不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绝不可轻易对可轻易对 ALTALT增高者作出“ 增高者作出“ 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的诊 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至多冠以“ 隐源性肝断,至多冠以“ 隐源性肝炎”动态随访。 炎”动态随访。

隐源性肝炎

隐源性肝炎的概念隐源性肝炎的概念所谓“ 不明原因肝损害”,包括“ 隐源性肝炎”和“ 隐源性肝硬化”,这类病例约占所有肝损害的病例的 5- 10 %

临床上通常采取排除法“ 确诊”不明原因肝炎,即通过现存的各种检测手段,或通过病史资料等来除外其他已知病因的各种肝损害

隐源性肝炎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可能是一种以上的病因作用后导致的,临床上以以肝损害为共同表现的一组疾病

隐源性肝炎的诊断误区隐源性肝炎的诊断误区不明原因肝炎在诊断名称上的混乱肝炎后的自身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关

系,自身免疫性肝炎仍然属于不明原因肝炎脂肪肝可引起肝损害,但脂肪肝本身并非病因

诊断寻找新型肝炎病毒不能走向误区 经典的微生物学在确定某种感染因子与疾病的相关性时需遵循 Koch定律:找到明确的病原体;这种病原体能在适当的动物模型或人体内构成感染;感染后能复制相似的疾病

不明原因肝炎诊断策略不明原因肝炎诊断策略规范病毒性肝炎的检测手段提倡给所有不明疑诊为“ 不明原因肝炎”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加强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方法和试剂的研究

加强临床医生尤其是肝病专科医生临床基本功培训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对于原因不明的 ALT增高患者,一定要作

精心的鉴别诊断,千万不要轻易下原因不明肝炎的诊断

谨防非肝炎的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的其他疾病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诊断思维上的简单化。许多临床医师根据 ALT 或其他血清酶而诊断肝炎的思维方法,始终不易去除

肝脏组织学诊断是一专门的学问,对于没有专门训练的病理科医师,往往也有误诊的可能

隐源性肝炎治疗对策隐源性肝炎治疗对策尝试正规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在没有禁忌证的前提下,对干扰素无应答的患者使

用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疗法 有效并不能完全说明肝损害系自身免疫所致,激素可以缓解无细胞病变效应病毒诱导的肝脏免疫损害

保肝治疗:降酶、利胆、解毒排毒和保护肝细胞膜防治暴发性肝炎和肝硬化对于病情较轻的部分患者在治疗上不应过于积极,观察和等待也许更为合适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转氨酶能准确反映急性肝损伤,但其对轻度甚至中度肝损的诊断价值有限。有时,尽管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但肝功能正常,而肝组织学改变较轻甚至无异常者却有转氨酶升高。因此,转氨酶的峰值并不能可靠反映肝病病变程度,血清转氨酶正常也不能肯定肝病处于非活动状态,例如 AIH 和慢性丙肝。

THANK YOU VERY MUCHTHANK YOU VERY MUCH

谢谢大家

转氨酶异常的诊断策略

诊断方法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肝活组织学检查

病史询问病史询问药物、保健品和饮酒史、与环境或职业有关的化学物品和毒物接触史

是否接触急性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有无血吸虫区疫水接触史

有无手术史、输血及生物制品注射史近期内体重变化,有无乏力、纳差、厌油、尿黄、肝痛、发热、瘙痒等症

有无其他疾病的病史及其相关症状

体检项目体检项目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 BMI角膜Kayser-Fleischer环皮肤色泽、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蜘蛛痣、肝掌、乳房发育黄疸、皮疹、黄脂瘤、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小、质地、压痛, Murphy氏征,腹水、扑翼样震颤,神经精神征象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血、尿常规, EC 计数, PT 、 KPTT肝功能 包括 ALP 、 GGT 、胆红素、胆汁酸、 A 、 G 、 Pre-A

血脂、血糖、肾功能抗 HAV-IgM 、 HBsAg 和两对半,必要时抗 -

HCV 、 HCV RNA 、抗 HEV-IgM ,以及非嗜肝病毒的抗体

必要时铜兰蛋白、甲胎蛋白、铁蛋白上腹部 B超甚至 CT 检查,疑难病例尚需肝活

检组织学检查

转氨酶异常的治疗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和诱因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 合理饮食和休息 适当应用保肝药物 必要时联用降酶药物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注重休息、营养慢性肝炎:视ALT 有无异常及其程度,决定

是否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拉咪呋啶、苦参素、病毒唑、胸腺肽。

重症肝炎:加强监护、综合防治肝纤维化:现有药物疗效均欠理想肝硬化:防治并发症非嗜肝病毒感染:即使处于急性期亦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戒酒及防治戒酒综合征营养支持,纠正营养缺乏常规保肝治疗,防治并发症丙基硫氧硫啶:用于中、重度 AH糖皮质激素:用于重度 AH酒精性脂肪肝戒酒绝对有效,酒精性肝炎需加强酒精性脂肪肝戒酒绝对有效,酒精性肝炎需加强支持治疗,酒精性肝硬化重在防治并发症支持治疗,酒精性肝硬化重在防治并发症

其他肝病其他肝病NASH :通过饮食、运动、修正不良行为等控制体重、血脂、血糖

药物性肝病: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加用 TAD 、肝得健等解毒药物

胆汁淤积性肝病: UDCAAIH :糖皮质激素和 / 或免疫抑制剂Wilson 病:趋铜治疗(青霉胺)血色病:放血疗法、鏊合疗法

常用保肝药物常用保肝药物VitBco 、 C 、 E ,复合氨基酸,胆碱、蛋氨酸水飞蓟素(益肝灵)、水飞蓟宾(力勃隆)必需磷脂(肝得健、易善力、易善复)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还原性谷胱甘肽( TAD 、古拉定)、硫普罗宁

(凯西莱)、 S- 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乳清酸肉毒碱(疗尔健、康丽亭)其他:能量合剂、极化液、门冬氨酸钾镁

常用降酶药物常用降酶药物五味子类:联苯双酯、盆草冲剂甘草类:甘草甜素、强力宁、甘利欣验方类:含有青黛、菊花、草决明、黄芩、大青叶、板兰根、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复方

合理选用,疗效显著,但需防止隐盖病情及症象反跳

其他其他

观察、随访、健康宣教、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陆荣,范建高。血清转氨酶异常的病因分析。肝脏, 2

000;5(4):240-241 范建高,转氨酶。见:曾民德主编。胃肠病学实验室

检查指南。上海科教出版社, 2000,144-146 Percy IW,et al.Clinical chemistry of liver disease. In:Shear

man DJC eds. Diseas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Liver,3nd Edition,1997,735-762

Daven TJ.Biochemical liver tests.In: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enteral and liver disease,6th Edition, 1998,1112-1113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