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環頸出生記 5 14-2010

Post on 12-Apr-2017

3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小小環頸鴴的故事

四月下旬的傍晚在河堤慢跑,突然看到河灘地上一隻家八哥在追小環頸鴴,直覺的停下腳步來細看,那隻小環頸鴴不斷的跑到八哥前伸出右翅膀擺動側傾並鳴叫著,引誘八哥前去啄它,連續三四次之後,小環頸鴴又飛回原地…

鷸鴴科的鳥種多會以擬傷方式避開敵人對其卵或雛鳥的注意。這是第二天清晨回到現場拍的,要很用力看才看到這四顆毫無遮蔽,不到兩公分的寶貝。

小環頸鴴身長只有約十六公分,繁殖季節眼眶呈現金黃色,所以常叫它“金眶鴴”,可以快速行走,多數是冬候鳥,留下繁殖是少數。多成群出現在河口、沙洲、沼澤、水田。

公母輪流孵卵,但都是一隻離開後,另一隻才來接替。

親鳥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警戒。眼觀八方,只要喜鵲或八哥低空飛近,它們馬上離巢變成“擬傷隊形”但小白鷺、磯鷸路過時親鳥卻沒有任何反應。河邊還是有貓狗一類的,幸好都沒有走下河灘。

打哈欠 ?

一個姿勢坐太久就會愛睏 ?

第三天清晨,難得拍到二隻親鳥在一起的畫面。

當親鳥站起換班時,發現怎麼只有二顆蛋,細看之下,原來已孵出了二隻小環頸鴴。

應該是今早才破卵。

親鳥把雛鳥及卵統統覆於羽下。

但沒多久,雛鳥就蠢蠢欲動。 老爸好像開罵了 !

雛鳥孵出後,親鳥會迅速將卵殼帶出巢區丟棄。

交接時間到了 “老大老二太好動了, HONEY !要注意喔!”

YA! 把拔,馬麻,我站起來了耶 !!!

哇 !!!

觀察過程中,雛鳥不斷走 ( 爬 ) 出父母懷抱。

第二隻馬上跟出

起初,走不到半公尺就回家了。

出走距離及頻率都愈來愈大

我回來了 !

第三天下午,老三出世。

沒多久,就想走出門了。

摔倒是為了走得更穩

鷸鴴科是早成性鳥種

一出生羽毛及腳都已具備功能,眼睛也很快可以張開,因此很快就會走路。

老大老二自行出走,自動回家,是頭二天的重要功課。

放心的出去吧 ! 爸媽會在旁邊保護你們的。也觀察到親鳥此時逐退了白鶺鴒及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白腹秧雞。

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多采多姿,新鮮有趣。

一有狀況,父母立即鳴叫,小朋友迅速回到父母羽下。

產後也要做做瑜珈操,才能快點恢復之前優美的體態。

腳已幾乎長成,看起來與身體有點兒不成比例。

應該是天性,已會在草石縫中啄食 ( 但實在看不出來吃到什麼東西 )

三隻小鳥很難聚在一起

此時翅膀尚未發育,長的很小

第四天早上,老四終於破殼 ( 前一天下午還在想三個小孩亂跑亂跑的,爸媽忙於應付,會不會放棄老么 ?)

羽毛似乎不太濕

親鳥不斷用叫聲來與小孩溝通

老大老二已可走出三四公尺,到處啄東西了。

一聽到爸媽發出警戒聲,會迅速趴下不動,此時真的很難發現它們。夜鷺出現在附近時就是如此。

一家子分散在三五個地方,有的走著、摔著、蹲著、坐著,彼此叫聲不斷。

老四出生約半小時,就已經向外跌跌撞撞了。

這裡看不到闔家六口的團圓畫面,也沒有爸媽餵食的情景,沒多久,親鳥就離開巢位,跑到雛鳥附近,就近保護它們。這一家人正式邁入逐水草而居的流浪生涯了

後記:又過兩天,去對岸觀察,看到四隻喜鵲在河灘 “橫掃”,心裡涼了一半,待喜鵲飛遠後我還是看到了三隻小小環頸鴴在爸媽呵護下活蹦亂跳 ! 每個物種都有它自己生存的方式吧 !SEE YOU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