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1
时报记者 李隽 “青青的湖水蓝蓝的天,好花儿唱上了 云端;民歌的海洋花儿的天,幸福的日子心 儿宽……”在开满鲜花的 6 月,青稞美酒惹 人醉,河湟花儿分外香。随着著名歌手央 金兰泽带来的主题曲《河湟花儿香》, 2017 第二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在海东市互 助土族自治县盛大开幕。 相聚大美青海,同抒丝路情怀。6 26 日早晨10 点,阵阵彩烟腾空而起,由《丝路情 缘·花儿故乡》《河湟神韵·吟唱幸福》《花团 锦簇·圆梦中国》三个篇章组成的大型广场 舞蹈簇拥着丝路沿线地区和西北五省区的 花儿艺术家、国际友人齐聚青海,彩虹故乡, 共同演绎花儿艺术的盛宴! 海东是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路,新丝绸 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千百年来, 丝绸之路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让经济和 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沿着丝绸之路,各种 文化在高原大地上交汇、碰撞和融合,形成 了多元文化共融共存的独特局面。发源于 河湟谷地的“花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撒 向了甘青宁新大地,经过各族人民不断创 造,花儿艺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青海乃至 西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民间文化,成为 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民 族团结、和谐共荣的天籁之音。 “我们的青海实话美,美丽的青海湖金 银滩;酥油花开的塔尔寺,先转着金轮着许 个愿……”在这个沐浴阳光、感受精彩的艺术 盛宴上,土乡儿女更是热情激荡,酣畅淋漓地 体验着欢乐与激情。随着陕西省十大民歌王 李光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承人、 著名回族青年歌手撒丽娜,新疆维吾尔族歌 手热比古丽·吾普,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生罗马 尼亚籍歌手伊斯特,美国籍歌手罗伯特和青 海著名花儿歌手、花儿“金唱家”马全的登台 亮相,让“花儿”的海洋再次沸腾。 过去,听一曲羌笛,春风不度玉门关。 今天,漫一首花儿,热情欢迎宾客来。一个 充满激情、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海东正以 新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大格局中。 近年来,海东市为充分挖掘和展示以 “花儿”艺术为主的青海民族民间文化,着 力打造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 牌,搭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平台。“花儿”作 为丝路沿线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已然 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文化交流、 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打破了地域界限和 民族界限,以悠扬高亢的山野气息和豪迈 奔放的民族热情展现了丝路沿线各族儿女 坦荡朴实的性情。 开幕式上,伴随着悠扬的“花儿”歌声, 各民族少男少女们组成的舞蹈方队翩翩起 舞。相聚于海东的各方朋友尽情分享花儿 艺术带来的激情与欢乐,一起追寻丝路“花 儿”的源头根脉,感受丝路“花儿”的芬芳,一 起走进花的世界、歌的海洋!动人的歌声、 曼妙的舞姿感染着来自八方的宾客,也让游 客欣赏了互助各族儿女的风采。现场不少 宾客和游人拿出手中的相机、 DV 机,记录下 了这一激情四射的场面。 丝路花儿,古韵芬芳。“花儿”是高原上 灵魂的呼唤,是湟水岸边最酣畅淋漓的释 放!在河湟大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结下 了亘古不变的情缘。一群群歌者沿着花儿 的足迹,感悟传奇文化,高歌家乡之美,同抒 丝路情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融汇丝 路沿线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各自独具 特色的艺术之花沿着丝路绽放的别样景 观。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艺术形式,以蓝天白云为景,以高原大川 为舞台,融入平常生活,融入自然。 “伟大的祖国像只船,共产党好比是 浆杆;各民族团结心相连,共建着幸福的 家园……”花儿梦,是西北人民的梦,花儿 薪火相传,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它正在缔 结着西北各族人民甜美的中国梦! 醉人的“花儿”作为河湟地区最具代表 的民间文艺形式,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高 原儿女心中,传达着海东儿女最虔诚的祝 福,飞向更远的地方。青海也将以“花儿” 为媒,进一步加快“文化名省”建设步伐,积 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工作,彰显花儿故乡独特的魅力 和神韵。 河湟“花儿”唱响了一座城 —青海省第二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速写 在第二届丝路“花 儿”艺术节期间,海东市 举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 大赛,积极推进品牌强 市战略,提高海东文化 旅游商品的知名度,鼓 励研发投产文化旅游商 品的积极性,征集我市 新近研发的文化旅游商 品。图为本报记者采访 参加文化旅游商品创意 大赛的参展商。 时报 记者 蒋忠财 摄 时报记者 胡生敏 一年一度的农历六月六马上就要到 了,六月六是青海人郊游、踏青、唱“花儿” 的日子,许多民间的“花儿会”也如期举 办。6 27 日,在海东市平安区瓦窑台村 峡群森林公园举办的“平安之夏”峡群森林 公园“六月六”花儿歌手大赛暨三合镇人口 文化艺术节,为 2017 年青海省第二届丝路 “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 办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大早,峡群森林公园“花儿”会场上 聚集了许多观众,放眼过去,青山绿野间人 头攒动,整个会场俨然一个热闹的小集市, 使得瓦窑台整个村庄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充满活力。 “精准扶贫解困难,扶贫帮困奔小 康”……通俗易懂的唱词从花儿歌手口中 唱出,更加接地气,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当“花儿”比赛开唱时,歌手们的声音此起 彼伏,整个会场顿时成了“花儿”的海洋。 “希望这次比赛,自己能取得一个好的 成绩。之前我也参加过这样的比赛,所以 相对其他参赛的选手,状态还是比较好的, 也感谢平安区能够搭建这样的平台,能给 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在‘花 儿’的路上越走越远。”参赛选手熊国娟说。 河湟“花儿”源于海东,千百年来在这 片沃土上世代传唱、经久不衰。河湟花儿 曲令众多,艺术特色鲜明,并极具民族和地 方特色。在形式上,音乐绚丽多彩,艺术内 涵博大精深,是人民表达对生活、爱情、理 想追求的不二载体。 用“花儿”唱出人生梦想,用旋律谱出人 生辉煌。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来自平安区 30 名“花儿”参赛选手们或对唱、或独唱, 用不同的风格、不同韵味的“花儿”唱腔向观 众展示了西部经典艺术的精髓。活动还邀 请我省“花儿皇后”张存秀参加演出。 记者了解到,举办此次“花儿”歌手大 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平安区民族团结 进步先进区创建和“三基”建设工作,弘扬 我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河湟花 儿”的传承和保护,推动平安区文化繁荣稳 定发展,打造平安区的“花儿”品牌。 “花儿”漫出百姓新生活 时报记者 蒋忠财 晴朗湛蓝的高空万里无云,像碧 玉一样澄澈。六月的夏日里,阳光如 “花儿”般一样撒向彩虹的故乡。伴随 着扩音器播放出的“花儿”序曲,吸引 着土乡群众慕名而来,第二届青海丝 路“花儿”艺术节还未开始,市民们都 已经接踵而至。 跨过安检门,很多市民怀着兴奋的 心情,踏着急促的步伐一个劲地往会场 门里钻,生怕抢不上一个观看的最佳位 置。当记者来到观众席,市民赵元芳告 诉记者: “听说今天央金兰泽来了,索南 孙斌也来,还有新疆来的一个维吾尔族 歌手叫热比古丽·吾普。我还没见过维 族的同胞呢,今天特意来看一看她的风 采,听一听她的歌声。” “听说今天的‘花儿’歌手很多啊, 我们互助本土的花儿歌手双虎妹,她 们俩是我最喜欢的花儿歌手,我平时 听得最多的也就是她们的专辑《油灯 下的思恋》了,她们俩还去上海、台湾 演出过。”市民王梅说。在观众席上市 民们一边耐心地等候演出的开始,一 边讨论、称赞着自己崇拜的歌手。 走过观众席,记者来到了演员通道 口,一位戴着眼镜、中等个的小姑娘正 在仔细整理着自己的演出服。经交流 才知道,他是来自互助三中的学生李鸿 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 演出活动。我感觉有点紧张,害怕自己 一紧张把动作、队形给忘了。刚才我在 回想着出场后的每一个细节,还叮嘱同 学多多提醒。”李鸿娇说。同学校的李 生筠告诉记者,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演 员达600 人,加上互助一中、二中的学生 和其他演员近2000 余人,有幸参加如此 庞大的活动演出,想想也让人兴奋好几 天呢! 上午10 时整,音响里响起令人兴奋 的音乐,几束五颜六色的彩烟腾空升 起,整个会场再次热闹、沸腾了起来。 即将登台的演员们都手持道具,神情专 注,时刻等待着登台演出的指令…… 拉上尕手手相约“花儿”会 时报记者 周晓华 6 27 日,乐都区中心广场上人 山人海,广场中央的戏台上,乐都区蒲 台乡新农村文艺宣传队的演员们正在 演出秦腔戏《双官诰》,台上的演员一 展风采,令台下的观众拍手叫绝。 在与一位准备上台表演的演员聊 天得知,蒲台乡新农村文艺宣传队的 32 名队员都是乡上的文艺爱好者,他 们利用农闲时间排演节目,到当地为 群众表演。 家住乐都区的李大爷说:“秦腔是 我国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我特别喜 欢秦腔,以前听秦腔都是在电视上,现 在,秦腔也搬到咱们百姓的舞台上来 了,真是太好了!”一位年轻戏迷看完演 出之后感慨道: “看传统戏,一方面看的 是演员,听经典唱段,另一方面是从老 故事中找寻那份民族记忆,中国最传 统的仁义礼智信皆融于小小舞台。” 蒲台乡地处乐都下南山,那里山 大沟深,然而,蒲台乡的祖祖辈辈却与 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几百年来,他 们在锣鼓家什和戏曲唱腔里创造生 活、传承文化。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发 展、繁荣,蒲台这个文化之乡不断掀起 唱戏的热潮。 据了解,在蒲台乡,如今还出现了 家族式的秦腔剧团,如蒲台乡地洼村 的家族剧团,从曾祖父头上开始,家族 里就有了唱戏的传统。近年来,李氏 家族人筹集资金买服装、道具、乐器, 唱起了秦腔大戏。于是,一场群众性 的戏曲演出活动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地开展起来了。 相关链接: 明末清初,陕西的货 郎、匠人来青海做生意,将秦腔带入青 海的河湟流域。此后,通过庙会,将秦 腔艺术在西宁、乐都、互助、大通、湟 中、民和、贵德等河湟地区传播开来。 一到春节,乡乡扎戏台,村村学秦腔, 蒲台人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与秦腔结下 了不解之缘,因而也使桃红营、李家嘴 的唱大戏唱出了名声。 秦腔表演到农家 A A04 04 丝路情怀 丝路情怀 · · 花儿 花儿之都 之都 2017 2017 6 6 28 28 星期三 星期三 责编 / 邵秀芳 版式 / 马静之 校对 / 马红艳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A04 河湟“花儿”唱响了一座城epaper.dbcsq.com/html/1/2017-06/28/A04/20170628A04_pdf.pdf · 青海也将以“花儿” 为媒,进一步加快“文化名省”建设步伐,积

□时报记者 李隽“青青的湖水蓝蓝的天,好花儿唱上了

云端;民歌的海洋花儿的天,幸福的日子心儿宽……”在开满鲜花的 6月,青稞美酒惹人醉,河湟花儿分外香。随着著名歌手央金兰泽带来的主题曲《河湟花儿香》,2017第二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盛大开幕。

相聚大美青海,同抒丝路情怀。6月26日早晨10点,阵阵彩烟腾空而起,由《丝路情缘·花儿故乡》《河湟神韵·吟唱幸福》《花团锦簇·圆梦中国》三个篇章组成的大型广场舞蹈簇拥着丝路沿线地区和西北五省区的花儿艺术家、国际友人齐聚青海,彩虹故乡,共同演绎花儿艺术的盛宴!

海东是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让经济和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沿着丝绸之路,各种文化在高原大地上交汇、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共融共存的独特局面。发源于河湟谷地的“花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撒向了甘青宁新大地,经过各族人民不断创造,花儿艺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民间文化,成为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民族团结、和谐共荣的天籁之音。

“我们的青海实话美,美丽的青海湖金银滩;酥油花开的塔尔寺,先转着金轮着许个愿……”在这个沐浴阳光、感受精彩的艺术盛宴上,土乡儿女更是热情激荡,酣畅淋漓地体验着欢乐与激情。随着陕西省十大民歌王李光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承人、著名回族青年歌手撒丽娜,新疆维吾尔族歌手热比古丽·吾普,青海民族大学留学生罗马尼亚籍歌手伊斯特,美国籍歌手罗伯特和青海著名花儿歌手、花儿“金唱家”马全的登台亮相,让“花儿”的海洋再次沸腾。

过去,听一曲羌笛,春风不度玉门关。今天,漫一首花儿,热情欢迎宾客来。一个充满激情、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海东正以新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大格局中。

近年来,海东市为充分挖掘和展示以

“花儿”艺术为主的青海民族民间文化,着力打造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搭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平台。“花儿”作为丝路沿线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已然成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打破了地域界限和民族界限,以悠扬高亢的山野气息和豪迈奔放的民族热情展现了丝路沿线各族儿女坦荡朴实的性情。

开幕式上,伴随着悠扬的“花儿”歌声,各民族少男少女们组成的舞蹈方队翩翩起舞。相聚于海东的各方朋友尽情分享花儿艺术带来的激情与欢乐,一起追寻丝路“花儿”的源头根脉,感受丝路“花儿”的芬芳,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歌的海洋!动人的歌声、曼妙的舞姿感染着来自八方的宾客,也让游客欣赏了互助各族儿女的风采。现场不少宾客和游人拿出手中的相机、DV机,记录下了这一激情四射的场面。

丝路花儿,古韵芬芳。“花儿”是高原上灵魂的呼唤,是湟水岸边最酣畅淋漓的释放!在河湟大地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结下了亘古不变的情缘。一群群歌者沿着花儿的足迹,感悟传奇文化,高歌家乡之美,同抒丝路情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融汇丝路沿线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花沿着丝路绽放的别样景观。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以蓝天白云为景,以高原大川为舞台,融入平常生活,融入自然。

“伟大的祖国像只船,共产党好比是浆杆;各民族团结心相连,共建着幸福的家园……”花儿梦,是西北人民的梦,花儿薪火相传,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它正在缔结着西北各族人民甜美的中国梦!

醉人的“花儿”作为河湟地区最具代表的民间文艺形式,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高原儿女心中,传达着海东儿女最虔诚的祝福,飞向更远的地方。青海也将以“花儿”为媒,进一步加快“文化名省”建设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彰显花儿故乡独特的魅力和神韵。

河湟“花儿”唱响了一座城——青海省第二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速写

在第二届丝路“花儿”艺术节期间,海东市举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积极推进品牌强市战略,提高海东文化旅游商品的知名度,鼓励研发投产文化旅游商品的积极性,征集我市新近研发的文化旅游商品。图为本报记者采访参加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的参展商。时报记者 蒋忠财摄

□时报记者 胡生敏一年一度的农历六月六马上就要到

了,六月六是青海人郊游、踏青、唱“花儿”的日子,许多民间的“花儿会”也如期举办。6 月 27 日,在海东市平安区瓦窑台村峡群森林公园举办的“平安之夏”峡群森林公园“六月六”花儿歌手大赛暨三合镇人口文化艺术节,为 2017年青海省第二届丝路

“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大早,峡群森林公园“花儿”会场上聚集了许多观众,放眼过去,青山绿野间人头攒动,整个会场俨然一个热闹的小集市,使得瓦窑台整个村庄变得更加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精准扶贫解困难,扶贫帮困奔小康”……通俗易懂的唱词从花儿歌手口中唱出,更加接地气,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当“花儿”比赛开唱时,歌手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会场顿时成了“花儿”的海洋。

“希望这次比赛,自己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之前我也参加过这样的比赛,所以

相对其他参赛的选手,状态还是比较好的,也感谢平安区能够搭建这样的平台,能给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在‘花儿’的路上越走越远。”参赛选手熊国娟说。

河湟“花儿”源于海东,千百年来在这片沃土上世代传唱、经久不衰。河湟花儿曲令众多,艺术特色鲜明,并极具民族和地方特色。在形式上,音乐绚丽多彩,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是人民表达对生活、爱情、理想追求的不二载体。

用“花儿”唱出人生梦想,用旋律谱出人生辉煌。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来自平安区的30名“花儿”参赛选手们或对唱、或独唱,用不同的风格、不同韵味的“花儿”唱腔向观众展示了西部经典艺术的精髓。活动还邀请我省“花儿皇后”张存秀参加演出。

记者了解到,举办此次“花儿”歌手大赛活动,旨在进一步推进平安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和“三基”建设工作,弘扬我省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河湟花儿”的传承和保护,推动平安区文化繁荣稳定发展,打造平安区的“花儿”品牌。

“花儿”漫出百姓新生活

□时报记者 蒋忠财晴朗湛蓝的高空万里无云,像碧

玉一样澄澈。六月的夏日里,阳光如“花儿”般一样撒向彩虹的故乡。伴随着扩音器播放出的“花儿”序曲,吸引着土乡群众慕名而来,第二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还未开始,市民们都已经接踵而至。

跨过安检门,很多市民怀着兴奋的心情,踏着急促的步伐一个劲地往会场门里钻,生怕抢不上一个观看的最佳位置。当记者来到观众席,市民赵元芳告诉记者:“听说今天央金兰泽来了,索南孙斌也来,还有新疆来的一个维吾尔族歌手叫热比古丽·吾普。我还没见过维族的同胞呢,今天特意来看一看她的风采,听一听她的歌声。”

“听说今天的‘花儿’歌手很多啊,我们互助本土的花儿歌手双虎妹,她们俩是我最喜欢的花儿歌手,我平时听得最多的也就是她们的专辑《油灯下的思恋》了,她们俩还去上海、台湾

演出过。”市民王梅说。在观众席上市民们一边耐心地等候演出的开始,一边讨论、称赞着自己崇拜的歌手。

走过观众席,记者来到了演员通道口,一位戴着眼镜、中等个的小姑娘正在仔细整理着自己的演出服。经交流才知道,他是来自互助三中的学生李鸿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

演出活动。我感觉有点紧张,害怕自己一紧张把动作、队形给忘了。刚才我在回想着出场后的每一个细节,还叮嘱同学多多提醒。”李鸿娇说。同学校的李生筠告诉记者,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演员达600人,加上互助一中、二中的学生和其他演员近2000余人,有幸参加如此庞大的活动演出,想想也让人兴奋好几天呢!

上午10时整,音响里响起令人兴奋的音乐,几束五颜六色的彩烟腾空升起,整个会场再次热闹、沸腾了起来。即将登台的演员们都手持道具,神情专注,时刻等待着登台演出的指令……

拉上尕手手 相约“花儿”会

□时报记者 周晓华6 月 27 日,乐都区中心广场上人

山人海,广场中央的戏台上,乐都区蒲台乡新农村文艺宣传队的演员们正在演出秦腔戏《双官诰》,台上的演员一展风采,令台下的观众拍手叫绝。

在与一位准备上台表演的演员聊天得知,蒲台乡新农村文艺宣传队的32名队员都是乡上的文艺爱好者,他

们利用农闲时间排演节目,到当地为群众表演。

家住乐都区的李大爷说:“秦腔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我特别喜欢秦腔,以前听秦腔都是在电视上,现在,秦腔也搬到咱们百姓的舞台上来了,真是太好了!”一位年轻戏迷看完演出之后感慨道:“看传统戏,一方面看的是演员,听经典唱段,另一方面是从老故事中找寻那份民族记忆,中国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皆融于小小舞台。”

蒲台乡地处乐都下南山,那里山大沟深,然而,蒲台乡的祖祖辈辈却与

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几百年来,他们在锣鼓家什和戏曲唱腔里创造生活、传承文化。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发展、繁荣,蒲台这个文化之乡不断掀起唱戏的热潮。

据了解,在蒲台乡,如今还出现了家族式的秦腔剧团,如蒲台乡地洼村的家族剧团,从曾祖父头上开始,家族里就有了唱戏的传统。近年来,李氏

家族人筹集资金买服装、道具、乐器,唱起了秦腔大戏。于是,一场群众性的戏曲演出活动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

相关链接:明末清初,陕西的货郎、匠人来青海做生意,将秦腔带入青海的河湟流域。此后,通过庙会,将秦腔艺术在西宁、乐都、互助、大通、湟中、民和、贵德等河湟地区传播开来。一到春节,乡乡扎戏台,村村学秦腔,蒲台人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也使桃红营、李家嘴的唱大戏唱出了名声。

秦腔表演到农家

AA0404 丝路情怀丝路情怀··花儿花儿之都之都20172017年年66月月2828日日 星期三星期三责编 / 邵秀芳 版式 / 马静之 校对 / 马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