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4
1 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非 非非非非非非非非 報報報 報報報

Upload: tallis

Post on 05-Jan-2016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報告人:鄭勝分. 研究動機. 受到志願服務失靈的影響,為解決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財源危機與品質困境,非營利組織採取新公共管理的師法企業途徑,從傳統殘補性角色,漸漸轉型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夥伴關係,然而,對於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間的組織間合作關係,台灣相關經驗研究仍相當缺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

會為例

報告人:鄭勝分

Page 2: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

研究動機 受到志願服務失靈的影響,為解決非營利

組織所面臨的財源危機與品質困境,非營利組織採取新公共管理的師法企業途徑,從傳統殘補性角色,漸漸轉型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夥伴關係,然而,對於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間的組織間合作關係,台灣相關經驗研究仍相當缺乏。

Page 3: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

此外,此種師法企業途徑,也引發許多質疑(Weisbrod,1997:401) ,例如,非營利組織在師法企業過程中,有哪些可能的合作模式?另,師法企業會有助於解決志願失靈問題,惟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的價值差異,非營利組織與企業依循不同的目標、文化及運作模式,此種合作模式是否會影響非營利組織的公益使命?是否會因此影響非營利組織的自主性? (Sagawa & Segal, 2000) 。爰此,對於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的探討,就成為相當值得重視的課題。

Page 4: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4

研究目的 本文之目的在於析探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

伴關係的內涵。具體而言,本文擬有系統地探索以下問題:(一)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建立夥伴關係的類型為何?(二)此種夥伴關係,對於非營利組織產生哪些風險,有何風險管理機制?

Page 5: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5

文獻檢閱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的相關文獻雖

多,惟檢視相關文獻,對於非營利組織與企業關係類型的建構,當以 Wymer, Jr. & Samu(2003) 所發展的分析架構較為完整 。

渠等從夥伴動機 (partner motives) 及建立關係的期望 (expectations for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等兩個面向,建構非營利與企業聯盟關係所形成社會企業的類型。

Page 6: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6

企業利益 非營利善因利益

贊助

聯合創投

聯合議題倡導

許可權的協定

交換為基礎的促銷

企業慈善

企業型基金會

由非營利組織控制

由企業控制

Page 7: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7

資源依賴理論 資源依賴理論主要用於詮釋組織的永續發展問題,其強調

組織必須克服不足及強化優勢,以回應外部壓力,換言之,資源依賴理論研究焦點在於組織與環境間的關係,其主張組織將受限於各種不同的外部壓力,故資源依賴理論指出組織與環境間的交互關連性,即組織為求生存,故必須回應外部的需求與期望。

資源依賴理論強調組織為求生存,以回應外部的需求與期望,而對於非營利組織依賴捐贈者或市場收益的情況,資源依賴理論提供相當有用的解釋力。而對於因財政危機與品質危機所引發的志願服務失靈現象,資源依賴理論所強調的克服不足及強化優勢論點,適足以解釋非營利組織師法企業途徑的進展。

Page 8: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8

研究方法 本文採取深度訪談法,故在樣本數方面,

主要採取「立意取樣法」,選取台灣四個具代表性的社會類基金會作為訪談對象。至於樣本選取主要依據三個指標,包含:個案的知名度,是否有顯著的夥伴關係活動,及必須契合本研究之問題意識。

Page 9: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9

資料分析與限制 就資料編碼而言,為利於進行有系統的分析,

本文先從進行訪談資料的內容分析,歸納出受訪基金會與企業進行合作的具體作法,並與Wymer, Jr. & Samu 所提分析架構進行對照歸納出將台灣作法,並依據西方模式加以分類,並提出適合本個案性質之建議;其次,為強化研究的效度,爰利用公開的統計資料進行三角驗證。

然而,本文研究發現偏向社福類基金會,恐無法推論至台灣其他非營利組織,此部分仍待後續實證研究的投入。

Page 10: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0

資料分析 受訪個案的合作類型 受訪個案合作模式的風險分析

Page 11: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1

一、受訪個案的合作類型 基於研究個案性質,並無法完全呈現非營

利組織與企業合作的七種類型,惟從訪談資料發現,企業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往往係夥伴關係建立的啟動者,而其核心概念乃是基於偏向經濟動機的善因行銷理念 。

Page 12: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2

受訪個案的合作類型(續)(一)夥伴關係建立的

基石 1. 資金贊助 2.行銷贊助

(二)延續合作類型 1. 許可權的協定 2. 交換為基礎的促銷 3. 聯合議題倡議 4. 聯合創投

Page 13: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3

1.1. 資金贊助 就研究個案而言,贊助就成為建立夥伴關

係的重要起點,其中尤以資金贊助最為重要。例如,花旗銀行在 A 基金會事業體擴展初期,扮演資金贊助與公益行銷的重要角色。而從 A 基金會經驗發現,基金會的「理念」是否值得推展,係企業選擇贊助對象的重要標準,而此種選擇標準相當符合企業社會責任所強調的善因行銷理念。

Page 14: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4

1.2.行銷贊助 對許多非營利組織而言,品質危機尤甚於財源

問題,而依據Wymer, Jr. & Samu 論點,贊助主要包含贊助費及行銷贊助兩種類型,前者契合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財政危機,而後者則強化非營利組織的品質危機。而從研究個案也可以發現,對於財政較為寬裕的基金會,如何協助非營利組織強化本身能力,往往才是建構長期夥伴關係的基礎,而在此基礎下,延伸出行銷贊助或其他類型的夥伴關係。

Page 15: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5

2.1 許可權的協定 從研究個案發現,贊助乃是測試非營利組

織與企業持續合作的重要基礎,雙方若能透過贊助方式建立互信,也就是所謂的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 ,則長期的夥伴關係才得以建立,並進而引發出其他類型的合作模式。

例如, A 基金會與花旗銀行基於成功的贊助經驗,進而發行認同卡,而延伸出許可權的協定此種合作類型。

Page 16: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6

2.2 交換為基礎的促銷「交換為基礎的促銷」的動機也是資金及

公共性。惟「交換為基礎的促銷」則是節流的重要策略。

例如, B 基金會透過業務共購策略,降低本身的營運成本。

D 基金會並不採取聯合共購的經濟成本概念,而係從永續發展角度,透過在地採購方式,根本解決社區的困境。

Page 17: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7

2.3 聯合議題倡議除財源考量外,如何健全非營利組織服務提供的品質,也是師法企業途徑的重要利基,其重點在於透過知識管理的過程,學習企業經營管理的創新理念,以改善非營利組織的體質,進而提供更為市場機制的認同的服務品質。從研究個案發現,「聯合議題倡議」係相當可行的合作類型。例如, A 基金會透過此一策略,提供案主回歸主流就業市場的機會。

Page 18: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8

2.4 聯合創投 聯合創投亦是行銷贊助理念的延伸。對於

聯合創投, B 基金會將重點放在組織型態的轉變,而提出所謂四合一或五合一的模型,其認為此乃台灣非營利組織走向企業化的最佳模式。

Page 19: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19

二、受訪個案合作模式的風險分析 然而, Wymer, Jr. & Samu (2003)提出此種合作模式有著結構性的限制,因為基於利已主義的善因行銷理念,是否會與非營利組織的利他主義產生衝突,一直受的質疑與關注。對此風險議題,是否真會發生?若真發生,是否有因應對策?議題攸關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合作的正當性。

Wymer, Jr. & Samu認為,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建立夥伴關係具有三項風險,包含:信譽 / 形象受損、資金減少,及企業支持的退縮,其中信譽 / 形象受損及企業支持的退縮乃五種合作類型的共通風險,而資金減少則受到贊助、許可權的協定、交換為基礎的促銷,及聯合創投等四種類型的注意

Page 20: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0

(一)信譽 /形象受損信譽 / 形象受損的疑慮,起因於在師法企

業途徑中,非營利組織的定位日趨模糊 例如,在花旗銀行協助下, A 基金會事業

體收入大幅度擴增,致使基金會事業體轉向以經濟目的為主,社會目的為輔的操作機制,對此,該基金會也意識可能風險,故希望重心回歸社福部,但遭受事業部反彈,由此可以證明 A 基金會事業體目前較偏向經濟目的。

Page 21: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1

或許有人會質疑,非營利組織可稱為為廣義的公益組織,故應以社會目的為主,為何會產生以經濟目的為主、社會目的為輔的奇特現象?此種現象是否會損及非營利組織的公益形象?

換言之,即使社會企業以經濟目的為主,並不影響所隸屬非營利組織母體的社會性,此點可以從 A 基金會及 B 基金會的案例得到驗證。

Page 22: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2

對策事實上,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則對於公益

形象不一定是負面的,關鍵在於如何提升非營利組織的可信度。從受訪資料發現,受訪個案亦相當注意此議題,並採取許多風險控管策略

包含:對合作企業的商譽調查、加強本身的專業,及強化行銷。

Page 23: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3

1. 對合作企業的商譽調查商譽調查乃是避免風險產生的重要機制。

例如, D 基金會先透過商譽調查,再決定合作的企業夥伴。

從受訪資料發現,商譽調查乃是相當積極的策略,此策略乃是透過事前的審核機制,審選具商譽的合作企業,降低合作期間所可能產生的質變風險。

Page 24: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4

2.加強本身的專業 其次,非營利組織的公益招牌雖有助益,但從

永續發展的角度,如何加強本身的專業能力,進而提升服務與產品品質,以免淪為販賣愛心之譏。

從受訪資料可以發現,可以從兩個角度強化非營利組織的專業能力,首先,可以借住外部專家的協助,即透過變革管理人的協助,引入成功的運作經驗,其次,應提升組織內部的服務水準,進而提升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品質。

Page 25: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5

3. 強化行銷 再者,行銷不足似乎也是造成疑慮的重要理由,

而會產生質疑的關鍵在於,民眾對於從事服務者,與本身認知似乎有差距。

從受訪資料可以發現,採取行銷的目的並非強化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其策略重點在於讓大眾瞭解師法企業途徑,並非僅遵循市場運作法則,故不會損及原先對象服務的權益,與企業建立夥伴模式乃是達成公益使命的手段,非營利組織仍會堅持案主權益優先原則,如此,才能消除大眾對於合作模式的疑慮。

Page 26: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6

小結 信譽 / 形象受損係指組織文化與價值的衝突

(Parker & Selsky, 2004: 458-460) 。受訪對象認為可以從商譽調查、加強本身的專業及強化行銷三種風險應對策略,若依據從資源依賴理論的觀點,降低信譽 / 形象受損風險的策略在於強化優勢,換言之,透過商譽調查、加強本身的專業及強化行銷三種策略,將有助於強化非營利組織的競爭優勢,如此才能提升非營利組織的公共形象。

Page 27: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7

(二)資金減少 從資源依賴理論觀點,夥伴關係之重要目的之一在於克服

非營利組織的資金缺口,故透過與企業合作模式的建立,增加額外的財源。弔詭的是,為何夥伴關係會產生資金減少的風險?排擠效應似乎是相當重要的原因,部分受訪者也感受到這種壓力。

例如, A 基金會所面臨的捐款排擠問題,可以從以下數據得到部分驗證。從表 3數據可以發現,自從 1997年開始有社福事業收入後,捐款佔總收入百分比,在 1998年就低於社福事業,而 2000年捐款比例雖高達 29%,但自此之後就逐年降低,至 2004年只有 18%。

Page 28: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8

資源排擠效應的對策 對於資源排擠效應,受訪者提出兩種風險規避策略,包含集團化及多品牌經營策略。

從受訪資料可以發現,合作模式可能會產生排擠效應,而為避免資源依賴理論所提及之不對稱依賴關係,集團化策略可以降低成本,但此策略面臨組織變革的壓力;而多品牌經營模式可規避資金排擠的風險,不失為可行策略。

Page 29: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29

(三)企業支持的退縮 就受訪個案而言,信譽 / 形象受損情形並不明顯,

較常發生的風險則為「企業支持的推縮」。 例如,美國花旗基金會及台灣花旗銀行,對於 A

基金會事業體的快速成長,扮演關鍵性的促進角色,然而,兩者間的關係似乎已經產生變化。至於造成合作程度降低之理由,在於花旗銀行人員變動,原先所建立善因為基礎的夥伴關係,因不敵商業競爭壓力,而逐漸鬆動。

Page 30: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0

對策 1. 為避免資源依賴理論所指稱之過度依賴,退場機制就成為選項之一。

2.除退場機制外,組織轉型亦是降低依賴的策略之一,例如, A 基金會新竹店餐廳運作遭遇困境,對策則為進行轉型,以降低對專業人事的依賴。

3. 此外,亦可採取自創品牌方式較低依賴風險,例如, C 基金會所從事的圍裙、環保袋等。

Page 31: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1

結論 本文首先透過文獻檢閱,從 Wymer, Jr. &

Samu 所發展出的分析架構,介紹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合作七種可能型態,而受限於研究個案性質,故資料分析排除企業慈善及企業型基金會兩類型,而從合作動機的概念,分析贊助、許可權的協定、交換為基礎的促銷、聯合議題倡導及聯合創投五種類型。

Page 32: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2

再者,對於合作模式所可能產生的風險議題,本文依據Wymer, Jr. & Samu 的論述,從信譽 /形象受損、資金減少,及企業支持的退縮三個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受訪對象認為可以從商譽調查、加強本身的專業及強化行銷三種風險應對策略,降低「信譽 / 形象受損」風險;其次,對於資源缺口,則可採集團化及多品牌策略,縮減「資金減少」的風險;而對於「企業支持的推縮」風險,為避免過度依賴,退場機制、組織轉型,及自創品牌則為重要的對策。

Page 33: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3

若呼應資源依賴理論的觀點,非營利組織透過師法企業途徑,與企業建立夥伴關係,據以克服非營利組織所面臨的財政及品質危機,而達成資源依賴理論所指稱之克服不足及強化優勢,從受訪資料可以發現,此夥伴關係模式的確有其成效,從受訪資料發現,至少呈現五種合作型態。

然而,資源依賴理論也提醒,若對外部資源過度依賴,將會扭曲夥伴關係的互利基礎,而產生質變的風險,就風險分析而言,而從受訪個案可以發現,「信譽 / 形象受損」風險發生程度並不高,而「企業支持推縮」則是造成「資金減少」最大的風險因素。

Page 34: 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夥伴關係類型及其風險之探討:以社福類基金會為例

34

本文認為,對於夥伴關係風險因素的論述,不應視為夥伴關係退縮的因素,反之,當非營利組織對於夥伴關係風險因素察覺能力越高,則越容易建構風險規避機制,此積極態度實有利於非營利組織的永續發展;再者,從資源依賴理論的觀點,提醒非營利組織在克服不足及強化優勢的策略中,應避免產生過度依賴的產生,故針對信譽 / 形象受損、資金減少,企業支持的推縮三項風險,本文從受訪資料歸納出可行的相關對策,相當值得後續研究及實務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