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27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Upload: t5

Post on 27-Jul-2015

79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科學是以觀察到的事實和驗證過的真理為基礎,有系統有條理組織起來的知識。嚴格意義的科學,應該從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頓等人發展出來的天文學和物理學開始算起。宗教則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宗教很難簡單的定義,但是一般而言,宗教可以認為是對於神靈的信仰。除了原始佛教以外,其他宗教往往都有一個或多個超乎自然的神靈,這些神靈擁有絕對的權威,主宰著人類的命運和福禍。  由於科學和宗教,都對人間事物有著自己的認知和主張,因此,自從近代科學興起以來,科學與宗教發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十七世紀的伽利略事件和十九世紀以來對於進化論的爭議,都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爭論到今天,仍然方興未艾。  本書以歷史的眼光來探討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因為近代科學是在西歐興起的,而西歐國家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因此,科學與宗教的衝突也就首先發生在科學與基督教之間。本書接著討論科學與世界上其他主要宗教的關係,包括儒教、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本書也介紹了許多近代著名科學家對於宗教的看法。希望本書對科學與宗教這兩種人類重要活動的探討,能對有興趣的讀者有所幫助。

TRANSCRIPT

Page 1: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3: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自 序

科學是以觀察到的事實和驗證過的真理為基礎,有系統、有

條理組織起來的知識。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累積出來的知識。但

是,嚴格意義的科學,應該從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和牛頓(Isaac Newton)等人發展出來的天文學、物理學開始算起。這種意義下的科學,主要是十七世紀以

後,在西歐首先發展出來的。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學已經

成為人類進步的主要原動力,極大程度的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豐

富了人類對於大自然的了解。

宗教也是人類歷史上重大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影響了世界歷

史的發展,也塑造了許多民族的性格。對於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

來說,宗教與個人的關係也特別密切。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宗

教,往往都有一個或許多個超乎自然的神靈,這些神靈擁有絕對

的權威,主宰著人類的命運和福禍。 由於科學和宗教都對人間事物有著一定的認知和主張,因

此,自從近代科學昌盛以來,科學與宗教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許多

矛盾和衝突。十七世紀的伽利略事件,以及十九世紀以來有關進

化論的爭議,都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爭論到今天,仍然方興

未艾。如果我們從公元1600年,主張日心說的布魯諾(Giordano Bruno)在羅馬被天主教廷燒死算起,到現在已經有400多年了。那麼,科學與宗教之間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關係呢?許多學

者都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他們的看法。但是,由於各個學者的立場

不同,這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議題。本書由實際情況出發,從歷

史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由於科學首先是在西歐興起的,而西

歐國家主要的宗教是基督教,因此,科學與宗教的衝突也就首先

發生在科學與基督教之間。因此,本書大部分篇幅都在討論科學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4: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與基督教之間的關係。不過,這並不表示科學與其他宗教之間就

沒有類似的問題。因為每個宗教的教義不同,科學與每個宗教之

間的關係也有許多差異。

筆者之前寫了一本《我看基督教:一個知識份子的省思》,

主要是對基督教的經典、歷史和義理問題,所做的一些檢討。對

基督教的介紹比較詳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與本書一起參考。

在中文環境裏,往往用「基督教」或「耶穌教」來稱呼新教,因

此在名稱上有一些混亂。本書使用「基督教」代表所有基督宗教

的各個派別,包括了天主教、新教、東正教和各個獨立的派別,

與英文中的Christianity相對應。在特別說到基督新教的時候,用「基督新教」或「新教」來代表。為了對所有的宗教公平起見,

在本書中,我們將盡量使用《舊約》、《新約》、《新舊約全

書》這樣比較中性的名詞,來代替《聖經》。

在今天的世界上,宗教問題可以說是影響國際局勢發展最根

本的因素之一。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每個人也都會多少受到科

學的薰陶,科學與宗教之間關係的問題,因此深深影響到每個人

的生命態度和生活方式。本書收集了許多近代著名科學家對於宗

教的看法,希望能對讀者有參考的價值,也希望本書在科學與宗

教兩大重要問題上的探討,能對有興趣的讀者有所幫助。

宗教的問題,特別是與基督教有關的問題,難免會有一些爭

議。在科學與宗教之間關係的這個議題上,尤其如此。但是,正

是因為這些問題有爭議,才使得這些問題的探索在認知上特別富

於意義。真理是愈辯愈明的,只要我們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討

論,我相信這些問題是會越來越清楚的。

因為筆者在大學任教,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寫書的工作,都

是在寒暑假進行的,對於內子的鼓勵、家人的支持,在此表示深

深的謝意。

李雅明於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5: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目 次

1 導 論 1 2 世界主要宗教 11 3 歐洲中世紀科學與宗教的關係 87 4 文藝復興 103 5 天文學的革命 113 6 伽利略 131 7 牛頓 143 8 啟蒙運動 157 9 達爾文與進化論 17510 近代物理學對宗教的影響 19311 宗教學的興起 21312 《舊約》與《新約》研究 22313 上帝是否存在的論證 23914 科學對基督教的挑戰與基督教的回應 25315 物理學家對宗教的態度 26716 化學家對宗教的態度 32317 生物學家對宗教的態度 33918 科學與世界主要宗教之間的關係 35919 華夏文明與宗教 379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6: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THE MAJOR WORLD RELIGIONS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MEDIEVAL EUROPE

4 THE RENAISSANCE

5 THE REVOLUTION IN ASTRONOMY

6 GALILEO GALILEI

7 ISAAC NEWTON

8 THE ENLIGHTENMENT

9 CHARLES DARWIN AND EVOLUTION

10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PHYSICS ON RELIGION

11 COMPARATIVE STUDY OF RELIGION

12 MODERN RESEARCH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13 DOES GOD EXIST?

14 THE CHALLENGE OF SCIENCE TO CHRISTIANITY AND CHRISTIANITY'S RESPONSE

15 THE OPINION OF FAMED PHYSICISTS ON RELIGION

16 T H E O P I N I O N O F FA M E D C H E M I S T S O N RELIGION

17 THE OPINION OF FAMED BIOLOGISTS ON RELIGION

18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SCIENCE AND THE MAJOR WORLD RELIGIONS

19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RELIGION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7: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第一章

導 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8: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9: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導 論 �

宗教無疑是世界上人類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雖然從十七世紀

科學逐漸發達以來,宗教的影響力有所降低,但是到了1985 年,

世界上仍然約有 75% 左右的人口是有宗教信仰的1。根據 2008 年

紐約時報出版的《世界年鑑》(The World Almanac),世界上各個主要

宗教的信徒人數統計如下:2。

1.基督教

基督教徒約有 21 億 7 千 3 百萬人,是世界上信徒人數最多的

宗教,約佔世界人口的 33.2%。在基督教徒中,又可細分為:

羅馬天主教有 11 億 3 千 5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7.36%。

基督新教有 3 億 8 千 2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5.84%。

1 杭亭頓 (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1927- )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Simon and Schuster, 1996) ,聯經中文譯本,72 頁的表。

2 這些資料見 2008 年紐約時報出版的《世界年鑑》(The World Almanac),711 頁。另外,根據美國政府 1996 年出版的《美國統計摘要》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826 頁,世界上各個主要宗教的信徒人數和佔世界人口的百分比統計如下:

(1) 基督教:基督教徒約有 19 億 2 千 7 百萬,是世界上信徒人數最多的宗教,佔世界人口的 33.7%。在基督教徒當中,又可以細分為:羅馬天主教有 9 億 6 千 8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6.9%。基督新教有 3 億 9 千 5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6.9%。東正教徒有 2 億 1 千7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3.8%。英國國教教徒有 7 千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2%。其他的各種基督教派人數還有 2 億 7 千 5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4.8%。(2) 伊斯蘭教:世界上信徒人數次多的宗教是伊斯蘭教,教徒人口有 10 億 9 千 9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9.2%。 (3) 印度教:印度教徒有 7 億 8 千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3.7%。(4) 佛教:佛教徒有 3 億 2 千 3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5.7%。(5) 中國民俗信仰者為 2 億 2 千 5 百萬,佔世界人口的 3.9%。(6) 信仰儒教者有 525 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1%。(7) 無宗教信仰者有 8 億 4 千 1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4.7%。(8) 主張無神論者有 2 億 1 千 9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3.8%。(9) 猶太教徒有 1400 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2%。(10) 錫克教徒有 1900 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3%。(11) 耆那教徒有 488 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1%。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0: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東正教徒有 2 億 1 千 9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3.3%。

英國國教教徒有 8 千 1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2%。

其他各種獨立基督教派人數還有 5 億 8 千 4 百萬人,佔世界

人口的 8.9%。

2.伊斯蘭教

世界上信徒人數次多的宗教是伊斯蘭教,教徒人口有 13 億 3

千 5 百多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20.4%。

3.印度教

印度教徒有 8 億 7 千 2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3.3%。

4.佛教

佛教徒有 3 億 8 千 2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5.85%。

5.中國民俗信仰者為 3 億 8 千 6 百萬,佔世界人口的 5.9%。

6.信仰儒教者,有 644 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1%。

7.猶太教徒有 1 千 5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23%。

8.錫克教徒有 2 千 5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39%。

9.耆那教徒有 466 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0.07%。

10.神道教信徒有 279 萬人。

11.道教信徒有 277 萬人。

12.瑣羅亞斯德教徒有 18 萬人。

13.無宗教信仰者有 7 億 8 千 5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12.0%。

14.主張無神論者有 1 億 5 千 4 百萬人,佔世界人口的 2.36%。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民族信仰及其他較小和新興的教派。

不過,這些統計數字並不是很正確,不正確最主要的原因筆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1: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導 論 �

者以為有兩個3。第一,這些信徒信仰的程度很難確定,特別以基

督教徒為然。在歐美國家有許多人名義上是基督徒,但他們平常

很少上教堂,成年以後,幾乎只有在婚喪喜慶的時候,才參加教

會活動。關於基督教徒信仰程度的統計數字也很難取得。在荷蘭

有一些統計數字可以作為參考。荷蘭的稅法中,有一種要付給教

會的稅,不信教的人可以不繳。在 1909 年,登記不信教的人有 9

萬多,到了 1930 年就有 110 多萬了,佔當時人口的六分之一。另

一個統計數字顯示,荷蘭在 1948 年,上教堂的人口比例是 77%,

1970 年是 46%,到了 1976 年就只剩 31% 了4。近年來,在歐洲國

家,一般人民對教會的支持率下降得很快,在荷蘭沒有宗教信仰

的人口比例,已經佔到全國人口的 41%,成為在宗教立場上人數

比例最多的一個群體5。在法國不信神的人口,已經佔了 44%6。

有一個數字說,在有些歐洲國家,有規律上教堂的人數只佔總人

口的 2%7。另外還有一個數字說,法國上基督教堂的人數,過不

了多久,甚至就要比上伊斯蘭教教堂的人還要少了。這顯示基督

教的虔誠信徒,人數流失得很快。美國基督徒的向心力比歐洲要

強一點,但也有流失的現象。而在上述的基督教徒人數中,這樣

的信徒仍是保留在統計數字裡的。因此,這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

因素。第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的信仰也很難確定。在過

去,中國一般的人民信仰,常常混雜著儒釋道三教和民間通俗信

3 這是筆者自己的看法。4 O. Chadwick, 《基督教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St. Martin’s Press, 1995,

263 頁。5 見美國中央情報局,The World Factbook,關於荷蘭的資料。6 維基資料,demographics of France 條,說:2004 年 IFOP 調查,44% 的法國人不相信有神。

7 Lewis M. Hopfe, ed. 《世界上的宗教》(Religions of the World), 6th edition,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ing Co. 1994, 349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2: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仰的成份。佛教是三教中很重要的部份。中共統治大陸以後,在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對於宗教都是抱持著相當限制的態度。因

此,佛教的信徒人數變得很難統計。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兩千多

年,許多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佛教的道理,但是能不能夠算是

佛教徒則是一個問題。上面的數字中很可能也沒有把他們包括在

內。但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眾多,因此,怎麼樣計算中國人的宗教

信仰,對於上面的統計數字和百分比會有很大的影響。對於佛教

信徒的總人數影響自然更大。不過,雖然有這兩個重大的不確定

因素,基督教是現在世界上分佈最廣、人數最多的宗教,應該是

沒有問題的。

本書的目的在於討論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關係。近代科學主要

是於十六、七世紀在西歐興起的。歐洲當時主要的宗教是基督

教,因此,科學與宗教的關係,在很大一個程度上,變成了科學

與基督教的關係。我們在本書中,主要也是討論科學與基督教的

關係。這並不是說科學與其他宗教之間,就沒有科學與基督教之

間的那些問題,這只是表示,由於社會上科學進展程度的不同,

兩者之間的關係,會處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另外,由於基督教本

身的教義,也使得科學與基督教的關係,變得特別嚴重。

本書的第一章是導論,介紹本書的宗旨在於探討科學與宗教

的關係。第二章介紹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包括三大世界性宗教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其他一些比較民族型的宗

教。佛教的信仰人數雖然不及印度教的多,但是因為佛教分佈得

很廣,是一個國際性的宗教,而印度教的信徒則絕大多數在印

度。因此,我們將先介紹這三大國際性的宗教,以及其他比較民

族性的宗教,如:道教、猶太教、印度教、耆那教、錫克教、瑣

羅亞斯德教、摩尼教、神道教等。至於儒教,有的學者認為儒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3: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導 論 �

教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個哲學和道德體系。但是也有的學者認

為,儒教有宗教所有的特徵,也有宗教所有的功能,因此應該也

可以算是一個宗教。因此,我們把儒教放在最後,作為參考。

由於我們以科學與基督教之間的關係為主軸,因此,我們將

從第三章到第十四章,分別討論在這段歐洲歷史中,科學與基

督教關係的不同面向。從十四世紀文藝復興開始,到天文學的革

命、物理學的發展、啟蒙運動的影響、進化論的提出、十八世紀

起對《舊約》與《新約》的研究,以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學對

基督教的挑戰,以及基督教做出的回應。

在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我們分別討論一些最著

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和生物學家對宗教的態度,因為這三個學

科是自然科學裡最基本的。這些科學家對於宗教的態度,最富於

意義。科學家的人數很多,對宗教採取什麼樣態度的科學家可能

都有,如果隨意的選擇一些科學家來作討論,這樣的討論是沒有

什麼意義的。因此,本書一方面介紹學者們所做有關頂尖科學家

對宗教態度的統計研究。另一方面,我們所選擇討論的科學家,

都是真正第一流的科學家,在他們的研究領域都是具有開創性貢

獻的。從二十世紀開始,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科學成就指標是諾貝

爾獎。諾貝爾獎從 1901 年開始頒發。我們選擇的科學家,年代在

1901 年以前的,都是在這三個學門裡公認的開創大師,如果當時

有諾貝爾獎的話,絕對少不了他們。而在 1901 年以後的科學家,

除了霍金等少數兩、三位沒有得到諾貝爾獎以外,其他至少都得

過諾貝爾獎。在本書中所選擇討論的科學家,都是這三大自然科

學領域中,在歷史上最有貢獻的學者,他們對於宗教的態度是具

有代表性意義的。

由於宗教屬於個人生活中比較隱私的部分,大多數有關科學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4: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家的記載,介紹的都是他們在科學上的貢獻,對於他們在宗教上

的看法,往往沒有紀錄。因此,有關這些科學家對於宗教態度的

資料極為難得。往往只有一些非常有名、有人為他們寫傳記的科

學家,才可能有這樣詳細的討論。即使是在科學家傳記中,也不

是每個寫傳記的人都會討論到傳主宗教傾向的問題。甚至有許多

科學家,他們在當時歐美社會環境中,都特意避免談到他們對於

宗教的看法,因此,這方面的資料可能從開始就是一個空白。

在西方國家,基督教原來都佔著接近國教的地位。雖然由於

十七、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使得基督教會的影響已經不像過去那

麼大,但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要公開聲明不是基督徒,還是需要相

當大的勇氣。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仍然如此。在一、兩百年

前的歐洲,這種有形無形的壓力自然就更大了。我們可以看到,

有許多科學家對宗教採取不關心的態度,或者認為科學與宗教應

該是分開的。也許是他們不願意牽涉到這個會讓他們處境困難的

問題,只有對於宗教有著很強烈贊成或反對態度的科學家,才會

把他們的宗教態度明白表達出來。在我們研究歐美科學家對宗教

態度時,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

物理學是對於探討大自然原理最相關的一門學問,影響也最

大,因此,為物理學家所寫的傳記數量比較多,寫傳記的作者們

對於宗教問題討論的機會也比較大。因此在物理學家的傳記裡,

往往有較多關於宗教問題的討論。另一方面,筆者個人的專業與

物理學的關係比較密切,因此,對於物理學家也比較熟悉一點。

由於這兩個原因,我們在本書中列出來的物理學家較多。由於

科學家都有類似的研究經驗,對於世界事物往往也會有類似的看

法,我們會看到,他們對於宗教的看法其實大多數都頗為接近。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都是以基督教作為討論對象。在第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5: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導 論 �

十八章,我們將討論科學與世界其他主要宗教的關係,除了基督

教之外,也包括了儒教、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和印度教。由

於科學的進步,宗教的影響力在過去這一、兩百年中,受到重大

衝擊。宗教與科學能不能相容,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這

些宗教與科學的相容程度,因為教義不同,其實也不完全一樣。

這些宗教在科學衝擊下,在未來的世界裡,將處於什麼樣的地

位?什麼樣的宗教與科學在將來最有機會能夠並存?這些都是我

們關心的重點。

在最後的第十九章,我們將回到我們自己的國家,討論華夏

文明與宗教的關係。我們將試著總結華夏文明在歷史上對於宗教

的態度,以及今後在科學與宗教關係方面的可能發展。

十五世紀以後,西方世界挾其軍事與經濟的優勢,在世界各

地縱橫捭闔,西方國家人民所相信的基督教,也因而成為強勢宗

教。但是這種強勢是由於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地位而來的,並不

是由於基督教的教義有什麼特殊之處。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各國殖民地相繼獨立,西方國家凌駕一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更

由於科技的進步,今天的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彼此來往密切、互相

影響的世界。在過去五個世紀裡,基督教所擁有的特殊地位雖然

還沒有完全成為過去,但是已經是大不如前。基督教在過去是強

勢宗教,主要是因為政治和經濟的原因,其教義如何反而成為次

要。但是到了今天,基督教的教義必須與其他宗教站在同等的標

準來衡量。因此,今天我們來討論科學與基督教的關係,將是一

個非常適宜的時機。

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但是,這個課

題在過去並沒有引起國人足夠的注意。一方面,這是因為我國科

學還不夠普及,也還不夠深入。科技人士對於傳統上屬於人文領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6: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10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域的宗教,大多缺少深入了解。而人文領域的學者,對於科學也

大多難有具體見解,因此很少有什麼討論。另一方面,我國的學

術界和宗教界,往往對於宗教議題採取一種息事寧人、「河水不

犯井水」的態度,對於許多重要問題,大多採取調和態度,而少

有具體評論。因此,科學與宗教的關係,變成了一個大家都不願

意觸及的問題。本書希望在這個重要課題上,能夠對有興趣的讀

者提供一些幫助。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7: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第二章

世界主要宗教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8: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19: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世界主要宗教 13

人類在知識未開的時期,對於大自然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

對於大自然的威力,也有莫名的恐懼,因此每個民族在原始的時

候,都有自己的民族神話和原始信仰。在歷史上有一些哲人異

士,或以自己的思想,或以自己的行蹟開言立教,逐漸在許多不

同民族流傳,形成了超越國界的世界性宗教。現在一般所說的世

界性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1。其他比較民族性的

宗教有:印度教、猶太教、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錫克教、瑣

羅亞斯德教等。至於儒教,有的學者認為基本上它是一些倫理道

德的規範,不算是一種宗教。但是也有人認為儒教幾乎擁有所有

宗教的功能,也應該算是一種宗教。由於國家的兼併和民族的同

化,也由於科學的進步,宗教的數目逐漸減少。但是近年來,也

有一些新的宗教派別產生。下面我們對這些宗教分別作一些簡單

的介紹。

佛教 (Buddhism)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創始人是悉達多‧喬達摩

(梵文是 Siddhartha Gautama;巴利文是 Siddhattha Gotama) 2,喬達

摩是他的族姓,悉達多是他的名字。至於釋迦牟尼 (Sakyamuni) 是

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 (Sakyas) 的聖人。佛陀 (Buddha)

也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佛的意思是「覺者」 (the Enlightened) 或

「醒者」 (the Awakened),表示一種「永恆真理」 (the eternal truth)

1 其實印度教的教徒人數比佛教多,但是,印度教比較侷限於印度,因此,我們還是把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當作是三大世界性宗教。

2 G. Parrinder, ed. World Religions-from Ancient History to the Present, Fact On File, Inc. 1971. 262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0: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14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的狀態。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仍是一個問題,有許多不同的說

法。錫蘭、緬甸和印度把他的生卒年份當作是公元前 623-543

年。高棉、寮國和泰國則認為是 624-544 年。而大乘佛教和大多

數的西方學者則把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定為 566-486 年,還有人

認為是在 563 年到 483 年或 558 年到 478 年3。日本學者宇井伯壽

認為釋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是從 466-386 年。宇井伯壽的學生中村

元則把佛陀的年代,訂正為公元前 463 年至 383 年4。相傳釋迦牟

尼是喜馬拉雅山下釋迦族一個小城邦城主淨飯王 (Suddhodana) 的

太子,該城邦所在地名叫做迦比羅衛 (Kapilavastu),現在位於尼泊

爾境內。據說他曾受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二十九歲出家,經過

六年苦修,在菩提樹下沉思而成道,於三十五歲創立佛教,在印

度恆河流域進行傳教活動,於八十歲時圓寂。

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就是四聖諦、八正道和十二因緣。四

聖諦指的是苦、集、滅、道之真諦。諦字,是真實不虛的意思,

也就是指真實之理。苦諦是講現實存在的種種苦難,集諦是講造

成諸般痛苦的各種原因或根據;滅諦是講滅絕苦的根源;道諦是

講為達成其理想而應遵循的手段和方法5。

關於「苦諦」,佛教認為人生無事不苦,共有八苦:生、

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其中,五蘊就

是指色、受、想、行、識。「色」指物質現象,「受」指感受,

「想」指觀念,「行」指意志,「識」指意識,這五個方面聚集

在一起,造成一切身心痛苦。

3 R. A. Gard, ed. Buddhism, published by G. Braziller, 1961。 59 頁。4 聖嚴,《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1997 年。第 29 頁。5 卓新平,《世界宗教與宗教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年,北京。第 6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1: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世界主要宗教 15

「集諦」是講造成諸般痛苦的各種原因或根據,即對於苦

因的推究。佛教認為苦的原因有兩種,業 (karma) 是致苦的正

因,煩惱是致苦的助因。業是指「行為」,內在的思想謂之「意

業」,表之為語言謂之「語業」,發之為行動謂之「身業」6。

「滅諦」就是在明白集諦道理的基礎上,滅絕苦的根源,也

就是業和煩惱。既不作業,就不受報。從而達到永恆的寂滅,此

種境界,即是「涅槃」 (梵文 Nirvana;巴利文 Nibbana)。

「道諦」,就是滅苦的道路和達到涅槃境界的方法。

釋迦牟尼把這些方法歸結為八種,也就是「八正道」

(Aryastangikamarga)。八正道的內容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

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在分析苦的原因時,佛教提出了十二因緣 (Dvadasanga-

pratityasamutpada) 說,即將現象世界的存在分作十二個彼此互為因

果關係的環節,這十二個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

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其中,六處指的是:眼、耳、

鼻、舌、身、意等六種感官。大體上說,無明與行是過去之因。

識、名色、六處、觸、受五項是現在之果。愛、取、有三項為現

在之因,生與老死則是未來之果。總結起來,就是佛教關於「三

世兩重因果」的教義。

為了求得最後的解脫,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法以緣起說,得到

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三法印」,「印」

是標準,就是證明印可的意思。「諸行無常」講的是萬事生滅變

化,不屬永恆。「諸法無我」指的是一切現象皆因緣和合,沒有

獨立的實體或主宰者。世界不存在一個主宰者 (法無我),主體之

6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博遠出版有限公司,民國 82 年,637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2: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16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人也不存在一個起主宰作用的靈魂 (人無我)。「涅槃寂靜」即是

達到一種絕對寂靜的圓滿狀態。

佛陀死後不久,大弟子摩訶迦葉 (Mahakashyapa) 為防止分

歧,在摩揭陀 (Magadha) 國的首都王舍城 (Rajagriha) 7召集佛陀的弟

子第一次結集,包括以摩訶迦葉、阿難 (Ananda) 和優婆離 (Upali)

為首的五百個佛陀當時在世弟子參加。摩揭陀國的國王阿闍世王

(Ajatashatru) 也贊助這次結集。可惜的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舍

利弗 (Shariputra) 和目犍連 (Maudgalyayana) 在佛陀去世之前就過世

了8。而另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富婁那 (Purna),相傳也另外召

集了五百個信徒,把自己所聞定為「佛說」。不過,根據聖嚴法

師的《印度佛教史》,認為這個富婁那不是說法第一的富婁那,

而是釋迦牟尼第七位比丘的富蘭那長老9。

佛陀死後一百餘年,教團內部的分歧更為明顯,以東方跋耆

族 (Vajji) 為代表的比丘對於十事的態度較為自由,而西方10的比

丘則視十事為非法。十事是指佛教僧侶十件有關戒律的事項。

兩派僧侶在毗舍離 (Vaisali) 城展開辯論。這是佛教史上的「第

7 王舍城的拼法,任繼愈,《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年;與 A. K. Warder, Indian Buddhism, Motilal Banarsidass, Delhi, 1970. 55 頁,寫作 Rajagrha。而 J. Keay, India, A History, Grove Press, 2000. 以及 F. Watson, India, a concise history, Thomas and Hudson, 1974 年,均作 Rajagriha。

8 池田大作 (Daisaku Ikeda),《佛教一千年》(Buddhism, the First Millenniu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年,translated by B.Watso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Ltd, 1977. 第 23 頁。

9 1.呂大吉著,《宗教學通論》,博遠出版有限公司,民國 82 年,第 650頁。和2.高楠順次郎著,藍吉富譯,《佛教哲學要義》,44 頁,都說是擅長說法的富婁那。3.不過,聖嚴法師的《印度佛教史》,61 頁,說此人不是說法第一的富婁那,而是釋迦牟尼第七位比丘的富蘭那長老。

10 西方的比丘,見任繼愈,杜繼文編著,《佛教史》,曉園出版社,臺北,1995 年,35 頁的討論。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3: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世界主要宗教 17

二次結集」。辯論的結果,正式分裂為上座部 (Theravada) 和大

眾部 (Mahasanghika) 11兩派。大眾部和上座部後來又各自分為許

多教派,據載有十八部或二十部之多。上座部各派大多偏重說

「有」,而大眾部各派大多側重說「空」。但說「有」者,不等

於哲學上的唯物論,而說「空」者,也不等於哲學唯心論12。

公元前三世紀,也就是佛陀死後二百餘年間,摩揭陀國孔雀

(Maurya) 王朝的阿育王 (Ashoka) 在位,他在位的年代大約是從公

元前 274 年到 232 年13,或者有的學者認為大約是公元前 268 年到

233 年14。孔雀王朝是阿育王的祖父月護王 (Chandragupta,約公元

前 321-297 在位) 15所創立的,他是一個耆那教 (Jain) 的信徒16。公

元前 327 年,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公元前 356-323,336-323

在位) 侵入印度,但是在他退去之後,月護王建立了印度史上第

一個比較統一的國家。阿育王支持佛教,由於孔雀王朝的國威,

佛教不但成了印度的國教,而且超越了印度的國界。在阿育王的

時代,曾在阿育王的都城華氏城 (Pataliputra) 編輯經典,史稱「第

三次結集」。

11 1.池田大作 (Daisaku Ikeda),《佛教一千年》(Buddhism, the First Millenniu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年,translated by B.Watso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Ltd, 1977. 第 28 頁,36 頁。中譯本,池田大作,《佛教一千年》,王遵仲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年,第 14 頁。2.呂大吉,《宗教學通論》,650 頁,博遠出版社,民國 82 年,臺北。

12 任繼愈,杜繼文編著,《佛教史》,曉園出版社,臺北,1995 年,第 42 頁。13 阿育王在位的年代,參考呂大吉,《宗教學通論》,博遠出版社,民國

82 年,臺北,第 650 頁。14 阿育王在位,後面一組年代,參考 J. Keay, India, A History, Grove Press,

2000. 第 87 頁。15 月護王在位年代,參考 J. Keay, India, A History, Grove Press, 2000. 第 87頁。16 池田大作 (Daisaku Ikeda),《佛教一千年》 (Buddhism, the First Millenniu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年,translated by B.Watso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Ltd, 1977. 第 44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4: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18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公元一世紀,大月氏人入侵印度,在北部印度和中亞一

帶,建立貴霜 (Kushana) 王朝。與印度南部的安達羅 (Andhra)

王朝對立,是為印度史上的南北朝時代。貴霜王朝的迦膩色

迦 (Kanishka,在位年代不確定,約公元 78-120,另一說為公元

144-170) 17王提倡佛教,根據北傳佛教的說法,並且有第四次的結

集。不過,小乘佛教不承認迦膩色迦王治下的這個第四次結集。

他們認為這次的結集,認可了一些他們認為是異端的經典,而且

他們也沒有參加這次結集。小乘佛教認為在公元前一世紀,在錫

蘭有第四次結集,不過這個第四次結集只有上座部承認。所以,

北傳的大乘佛教和南傳的小乘佛教,各有自己的第四次結集18。

在佛陀的時候,一直到公元前 250 年左右,印度還沒有書寫

系統。因此,所有紀錄都是用口傳的19。

在這個歷史的階段,大眾部和上座部佛教更趨分化,形成大

乘佛教 (Mahayana) 和小乘 (Hinayana) 佛教。大乘佛教是大乘派的

自稱,而小乘則是大乘派對於部派佛教的貶稱。小乘佛教則自稱

上座部佛教。大小乘佛教的確有一些不同之處。根據呂大吉的

《宗教學通論》,這些不同處有20:

(1)小乘佛教主張「我空法有」,而大乘佛教主張「法我皆

17 年代參考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年,364 頁。

18 參考英文 Wikipedia, History of Buddhism 條。19 此見 1.N. R. Reat, Buddhism: A History,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94, p.x。以及,2.高楠順次郎,藍吉富譯,《佛教哲學要義》,44 頁,說結集的結果,在約四百年期間沒有書寫下來。又見3.任繼愈,杜繼文編著,《佛教史》,曉園出版社,臺北,1995 年,35 頁,也說第一次結集的沒有文字記載。

20 呂大吉,《宗教學通論》,博遠出版社,民國 82 年,臺北。第 653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5: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世界主要宗教 19

空」。

(2)小乘佛教仍視佛陀為歷史人物,而大乘佛教則有把佛陀神

格化、偶像化的趨勢。

(3)小乘一般主張個人解脫,大乘則主張普渡眾生。

池田大作 (Daisaku Ikeda) 所著的《佛教一千年》 (Buddhism, the

First Millennium) 一書中,記述日本學者水野弘元 (Hiromoto Mizuno)

的看法,認為大小乘佛教的不同之處有下面六點21:

(1)小乘一般偏重於通過長期出家苦修求證阿羅漢果 (arhat),

以得到自我解脫為目的,即所謂聲聞眾 (shravaka)。而大乘則認為

修阿羅漢果不夠,主張應以證得佛果為目的。

(2)小乘派的特點是著重業報法則,大乘派的特點則是強調菩

薩誓或「誓言和實踐」。前者本質上是一種消極的態度,後者則

是一種積極的辦法。

(3)小乘是求個人的解脫,大乘是求眾人的解脫。

(4)小乘對於經典的文字解釋比較嚴格,常做字面上的解釋。

而大乘比較做自由和創造性的解釋。

(5)小乘比較注重理論性,進行與實際無關的哲學探討,而大

乘把信仰、行動放在理論和學習之上。

(6)小乘主要是針對僧人,而大乘則是比較接近大眾。

大陸學者方立天在《佛教哲學》一書中,認為大小乘佛教不

同之處,可以列出下面四點22:

(1)在對佛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認為釋迦牟尼是覺者,傳

21 池田大作 (Daisaku Ikeda),《佛教一千年》 (Buddhism, the First Millennium),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 年,translated by B.Watso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Ltd, 1977. 第 86 頁。

22 方立天,《佛教哲學》,洪葉文化,1994 年,27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6: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20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教師;而大乘佛教則強調依靠佛的願力和他力得救,把佛視為超

人的存在。

(2)在追求的理想上,大乘佛教以成佛為目的,而小乘佛教則

以「灰身滅智」、成就阿羅漢為最高目標。

(3)在修持的方法上,小乘佛教認為人生痛苦的原因在於人生

的「業」和「惑」,產生了苦果,因此主張個人遠離社會,隱

遁禁慾。大乘佛教認為人生問題不應孤立解決,強調眾生的「共

業」,要面對現實世界。

(4)在理論上,小乘佛教一般只承認人無我,即人沒有獨立的

永恆實體,人是空的。至於宇宙萬物則不是空的,而是有的,

即法有,也就是所謂人空法有說。大乘佛教認為不僅人空,法也

空,即宇宙萬有也都沒有獨立永恆的實體,也是空的。

不過,小乘佛教比較接近早期的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向南傳

到錫蘭、泰國、緬甸、高棉、老撾等地。大乘佛教則從中亞進入

中國,並傳入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

佛教在形成了大乘,小乘佛教後,到了公元一世紀,在

大乘佛教內,又形成了最初的派別,龍樹 (Nagarjuna,活動年

代約公元 150-250) 和他的弟子提婆,或稱迦那提婆 (Aryadeva,

活動年代約 170-270) 23,創立了空宗 (Sungatavada) 或稱中觀宗

(Madhyamika)。他們主要依據《般若經》和《中論》等經典。建

立了「空」(Sunya) 的學說,即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一切現象

都是虛幻不實的,正如《般若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

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Rupa) 與「心」(Citta) 相對,

指一切物質現象。這個意思就是說,主體和客體都是虛幻的,虛

23 釋聖嚴,《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民國 86 年,191 頁。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

Page 27: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Science and Religion-400 Years of Conflict, Challenge and The Future Outlook

※�版權所有.欲利用本書內容,必須徵求本公司同意※

作  者 ─�李雅明(95.3)

發 行 人 ─�楊榮川

總 編 輯 ─�龐君豪

主  編 ─�穆文娟

責任編輯 ─�蔡曉雯

文字編輯 ─�石曉蓉

封面設計 ─�郭佳慈

出 版 者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

電  話:(02)2705-5066  傳 真:(02)2706-6100

網  址:http://www.wunan.com.tw

電子郵件:wunan@wunan.com.tw

劃撥帳號:0 1 0 6 8 9 5 3

戶  名: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市駐區辦公室/台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

電  話:(04)2223-0891  傳 真:(04)2223-3549

高雄市駐區辦公室/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290號

電  話:(07)2358-702  �傳 真:(07)2350-236

法律顧問 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張澤平律師

出版日期 2 0 0 8年 1 2月初版一刷

定  價 新臺幣3 8 0元

5A71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望

科學與宗教:400年來的衝突、挑戰和展

望/李雅明著.�--初版.--臺北市:

五南,�2008.12

 面; 公分.

ISBN�978-957-11-5448-0�(平裝)

1.宗教與科學

210.16� 97021784

本試閱檔為五南所有。如欲購買此書,請至五南網站 www.wunan.com.tw

或來電(02)2705-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