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thnews2020/08/25  · depthnews 新闻纵深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欧莉...

1
DEPTH NEWS 新闻纵深 3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 欧莉 美编 / 卫华韵 2020.8.25 本报记者 李继成 昨日上午 10 时许,一辆 85 路柴油 “巨龙车”从陆家嘴公交枢纽缓缓驶出。 这是这辆 18 米长的“巨龙车”最后一次 载客行驶。 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和使用年限的 到来,这辆牌照为“沪 B61166”的公交“巨 龙车”完成了历史使命,与先前另外两辆 “巨龙车”一起功成身退。至此,申城的 道路上将不再有传统柴油“巨龙车”的身 影,取而代之的是配置更先进的新能源 公交车。 最多一车能“装”200 多人 上世纪 60 年代,为缓解“乘车难”,上 海引进一批大容量的两节车厢组合的铰 链式柴油公交车,俗称“巨龙车”,最多的 时候,柴油“巨龙车”达 5000 辆。 时过境迁,柴油“巨龙车”已经在沪上 逐渐消失。2005 年,在公交 124 路上服役 了近 10 年的最后一辆“巨龙车”退役时,还 激起“老上海”的留恋之情。时隔三年后 2008 年,为了客运需求,浦东公交在 85 路上再掀“怀旧”风,引进了高档次的柴油 “巨龙车”。 85 路诞生于 1957 年,始发站东昌路, 终点站金桥路。后经多次调整,现由长岛 路东陆路到陆家嘴连廊公交枢纽站,全程 13.8 公里,单程营运时间 43 分钟,是浦东 历史最悠久的线路之一,也是五星级上海 市公交品牌线路、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当年引入‘巨龙车’,一方面是为了 缓解金桥-陆家嘴地区乘车难问题;另一 方面也是世博会大客流疏散预案中的重 要一环。”杨高公交金高分公司副经理朱 忠伟告诉记者。 2008 年,为了应对上海城市人口大量 导入及部分线路客流大等乘车难题,杨高 公交与 4 月、 7 月分别投入了 10 辆青年牌 JNP6180G 车型的“巨龙车”,发动机和底 盘均采用全球客车行业领先品牌,是当时 上海公交车型中最高档次的车型。 85 路“巨龙车”采用了现今流行的低 踏板,方便老人和儿童上下车。中门设置 残障人士轮椅车专用上车踏板。车厢中 部预留了轮椅置放区,还配备了地铁式电 子站级动态显示牌,可提示乘客不忘到站 下车。 “按一下按钮,残疾人专用踏板就会 伸出来,方便把轮椅推上车。一般的‘巨 龙车’在转弯时会出现‘内轮差’,转弯驾 驶时不小心的话后轮胎会碰擦到上街 沿。但这个车中间的转盘配备了电脑装 置,转盘转动与方向盘保持一致,消除了 转弯时的‘内轮差’问题,提高了行车安 全。”杨高公交修理公司金桥车间技术主 管徐培华表示。 不仅如此,中间“橡胶座”的两边也没 有之前的“巨龙车”存在的空隙,而是全封 闭的,即便是转弯时,也不用担心有小物 件会从车里掉到路面上。 85 路“巨龙车”分两节车厢,前、中、后 三扇门,中间下客前后上客,核定载客量 163 人。刚投入运营的几年里,高峰时段 车厢爆满,要别人“推屁股”才能上车。 “当时浦东大道上的几个渡口,高峰 时客流量很大, 85 路‘巨龙车’一辆车上最 多有 200 多人,远远超出普通车型( 10-12 米) 50-80 人的载客量,相当于地铁 6 号线 一节车厢的载客人数。”朱忠伟说,现在上 海的公共交通地铁占了“大头”,公交车也 不像以前那么拥挤了。 “搀一把”“便民袋” 里都是温情 “乘客们,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高 楼林立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娱乐、金 融、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陆家嘴金融贸 易区内……” 随着 85 路“巨龙车”开动,乘务员张艳 开始向乘客们介绍沿途的景点。 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模,张艳也 85 路“巨龙车”首批乘务员之一,她说: 85 路‘巨龙车’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标志, 当时公司集合了所有服务明星竞聘‘巨龙 车’乘务员,这个岗位要求非常高,不是单 单好就行,而是好中选优,而且对身高、外 貌都要求特别高,但大家都争着做‘巨龙 车’乘务员。‘巨龙车’乘务员还要求介绍 沿途景点,总结归纳服务心得等,这套服 务工作标准还是当初我们几个人一起费 了老大劲才定下来的。” 2008 4 28 日这一天是我印象最 为深刻的一天,我坐上了 5 号车的驾驶座, 这一坐就坐了 12 年。这车全部采用德国 进口制造,配置在当时极为高端,能开上 ‘巨龙车’是我们这一批驾驶员的骄傲,这 说明你真的驾驶水平到位了。当年,我们 都分外爱惜,车子每天的保养、擦拭无一 不是我们亲自做。”作为首批 18 米“巨龙 车”的驾驶员唐福麟说起和“巨龙车”的故 事如数家珍。他还做过带教师傅,到现在 还有不少 71 路驾驶员是他的徒弟。 考虑到“巨龙车”车身长、操作难、沿 途景点多等因素,当时公交部门在车上推 出了“1+2”航空式服务模式,即 1 辆车配备 1 名驾驶员和 2 名乘务员,要求驾驶员安全 行驶公里数不得低于 30 万公里且有“14 巨龙车”驾驶经验,乘务员除了售票,还需 提供敬老、景点介绍、换乘咨询、提携行李 等便民服务,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公交 服务向现代化服务模式转变。杨高公交 也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服务沙龙”项目, 张艳、张瑞祥等一大批公交行业劳模、先 进纷纷应邀入“盟”,成为了公交职工传 经送宝、人才孵化的重要平台,十多年来, 先后为公司培养了 15 名上海市公交行业 服务明星和 90 名“三优”人员。 张艳告诉记者: “‘巨龙车’从上线运营 开始,就吸引了很多乘客,其中有不少是来 观光旅游的,也有不少人是带着怀旧情感 来的,老年人、儿童比较多,需要我们搀一 把、扶一下,还要预备晕车袋、风油精等。” 直到现在,在乘务员座位边上还有便 民袋,里面有充电宝、餐巾纸等。今年,疫 情发生后,“巨龙车”还增加了口罩、洗手 液等物品,方便乘客使用。 市民簇拥,真的要说 “再见”了 从陆家嘴公交枢纽至长岛路东陆路, 12 年间风雨无阻,在提供出行服务的同 时, 85 路“巨龙车”也带给人更多的回忆、 情怀与不舍。 12 年里,“巨龙车”参加过不少交通保 障服务和应急疏散任务。 2010 年世博会期间,“巨龙车”的大容 量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世博会高峰的时 候,停车场里可以说人满为患,大家都等 着接驳车,看到我们的‘巨龙车’来了,就 像盼来了‘大救星’,都说 18 米来了, 18 来了。”唐师傅谈及此事,一脸自豪。“当 时,我们有 5 辆车派过去,可以一下子带走 1000 多名滞留乘客。” 2013 年,上海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 地铁 2 号线信号设备因雨水倒灌出现故 障, 85 10 辆“巨龙车”被派往驰援,迅速 完成了客流短驳任务。“巨龙车”还被列入 每年的“十一”“五一”等节假日的公交应 急预案中。2015 8 月,为缓解 16 号线鹤 沙航城至龙阳路之间的拥挤困局,交通部 门决定推公交接驳线, 85 路的 5 辆“巨龙 车”承担了重任。一部分不急着赶路的乘 客愿意“转战”公交车,客观上为 16 号线疏 解了压力。 在发挥服务功能的同时,一批批“公 交人”也成长起来。 张艳昨日特地来到最后一班 85 路“巨 龙车”上,站好最后一班岗。“知道它退役, 非常不舍,自己在这条线路上被评为劳 模, 85 路也成为了工人先锋号,可以说这 里是我公交事业的起点,有着太多的情怀 在其中。”她动情地表示。 而明年将退休的唐福麟, 1 个月前,亲 自送走了一位“老伙伴”,“看着它进入报 废车间的那一刻,至今还是觉得苦涩,之 后‘巨龙车’报废的时候我就没去送过。” 唐福麟说,自己在“巨龙车”上从一名普通 驾驶员,做到了高级驾驶员、明星驾驶 员。“我在这里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荣 誉。这 12 年成为自己一生中浓墨重彩的 一笔,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作为“硕果仅存”的“巨龙车”,一直以 来,同样也被公交爱好者们将其当成了 “宝贝”,追捧不已。 昨日,在陆家嘴公交枢纽,上百名沪 上的公交车迷自发前来与“巨龙车”告 别。其中,最小的车迷朱昱涵只有 11 岁, 一大早在家人陪伴下从川沙赶来。 “昨天晚上没怎么睡好,就怕睡过头 赶不上这趟车了。”朱昱涵告诉记者,“有 一次看到这个车就觉得很特别,之后就特 别关注这个车。” 由于车迷众多,当天的 85 路“ 巨龙 车”也成了车迷们的“专车”。在不少车 迷眼里,这款“巨龙车”依然很棒。马上 就要升高三的武川告诉记者,“小学的时 候父母经常带着我到陆家嘴来玩,当时 看到‘巨龙车’中间转盘处的‘风琴页’感 到特别有意思,就喜欢上了。另外它的 发动机也很好,当时就是上海公交的‘台 面’,即使现在也不过时。” 据悉,随着城市交通路网的日趋完 善,轨交、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 方式呈现爆发式增长,浦东公交线网整体 客流也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同时,根据 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2018-2022 年)》,到 2020 年底前,本市建 成区公交车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这 就意味着柴油车明年也被禁止驶入建成 区,浦东公交唯一一批柴油动力的 18 米车 型也将不再保有,而替代的 10.5 米级纯电 车型已能满足客运需要。 而在车迷心目中,这款“巨龙车”依然 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场的不少车迷 都在问:“这辆车能否不报废,而是送到汽 车博物馆留作纪念?” 高峰时段一辆车曾“装”了 200 多人,司乘人员都是服务明星行驶浦东道路的“巨龙车”功成身退 11 岁的小车迷朱昱涵在家人的陪伴下,从川沙赶来和 85 路“巨龙车”告别。 倪竹馨 摄 ▲昨日,这辆牌照为“沪 B61166”的“巨龙车”最后 一次载客行驶,从此功成身退。 IC Photo 供图 85路是浦东历史最悠久的线路之一,“巨龙车”也 成为申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廖辉 摄 乘务员手持纪念车票,满眼皆是不舍。 倪竹馨 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DEPTHNEWS2020/08/25  · DEPTHNEWS 新闻纵深 E-mail:bianjibu1515@sina.com 责任编辑/欧莉 美编/卫华韵 2020.8.25 3 看更多内容 请扫二维码 本报记者 李继成

DEPTH NEWS 新闻纵深

3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欧莉 美编/卫华韵 2020.8.25

看更多内容

请扫二维码

■本报记者 李继成

昨日上午 10 时许,一辆 85 路柴油

“巨龙车”从陆家嘴公交枢纽缓缓驶出。

这是这辆 18 米长的“巨龙车”最后一次

载客行驶。

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和使用年限的

到来,这辆牌照为“沪B61166”的公交“巨

龙车”完成了历史使命,与先前另外两辆

“巨龙车”一起功成身退。至此,申城的

道路上将不再有传统柴油“巨龙车”的身

影,取而代之的是配置更先进的新能源

公交车。

最多一车能“装”200多人

上世纪 60年代,为缓解“乘车难”,上

海引进一批大容量的两节车厢组合的铰

链式柴油公交车,俗称“巨龙车”,最多的

时候,柴油“巨龙车”达5000辆。

时过境迁,柴油“巨龙车”已经在沪上

逐渐消失。2005年,在公交 124路上服役

了近10年的最后一辆“巨龙车”退役时,还

激起“老上海”的留恋之情。时隔三年后

的 2008年,为了客运需求,浦东公交在 85路上再掀“怀旧”风,引进了高档次的柴油

“巨龙车”。

85路诞生于 1957年,始发站东昌路,

终点站金桥路。后经多次调整,现由长岛

路东陆路到陆家嘴连廊公交枢纽站,全程

13.8公里,单程营运时间 43分钟,是浦东

历史最悠久的线路之一,也是五星级上海

市公交品牌线路、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当年引入‘巨龙车’,一方面是为了

缓解金桥-陆家嘴地区乘车难问题;另一

方面也是世博会大客流疏散预案中的重

要一环。”杨高公交金高分公司副经理朱

忠伟告诉记者。

2008年,为了应对上海城市人口大量

导入及部分线路客流大等乘车难题,杨高

公交与 4月、7月分别投入了 10辆青年牌

JNP6180G车型的“巨龙车”,发动机和底

盘均采用全球客车行业领先品牌,是当时

上海公交车型中最高档次的车型。

85路“巨龙车”采用了现今流行的低

踏板,方便老人和儿童上下车。中门设置

残障人士轮椅车专用上车踏板。车厢中

部预留了轮椅置放区,还配备了地铁式电

子站级动态显示牌,可提示乘客不忘到站

下车。

“按一下按钮,残疾人专用踏板就会

伸出来,方便把轮椅推上车。一般的‘巨

龙车’在转弯时会出现‘内轮差’,转弯驾

驶时不小心的话后轮胎会碰擦到上街

沿。但这个车中间的转盘配备了电脑装

置,转盘转动与方向盘保持一致,消除了

转弯时的‘内轮差’问题,提高了行车安

全。”杨高公交修理公司金桥车间技术主

管徐培华表示。

不仅如此,中间“橡胶座”的两边也没

有之前的“巨龙车”存在的空隙,而是全封

闭的,即便是转弯时,也不用担心有小物

件会从车里掉到路面上。

85路“巨龙车”分两节车厢,前、中、后

三扇门,中间下客前后上客,核定载客量

163人。刚投入运营的几年里,高峰时段

车厢爆满,要别人“推屁股”才能上车。

“当时浦东大道上的几个渡口,高峰

时客流量很大,85路‘巨龙车’一辆车上最

多有 200多人,远远超出普通车型(10-12米)50-80人的载客量,相当于地铁 6号线

一节车厢的载客人数。”朱忠伟说,现在上

海的公共交通地铁占了“大头”,公交车也

不像以前那么拥挤了。

“搀一把”“便民袋”里都是温情

“乘客们,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高

楼林立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娱乐、金

融、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陆家嘴金融贸

易区内……”

随着85路“巨龙车”开动,乘务员张艳

开始向乘客们介绍沿途的景点。

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模,张艳也

是 85路“巨龙车”首批乘务员之一,她说:

“85路‘巨龙车’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标志,

当时公司集合了所有服务明星竞聘‘巨龙

车’乘务员,这个岗位要求非常高,不是单

单好就行,而是好中选优,而且对身高、外

貌都要求特别高,但大家都争着做‘巨龙

车’乘务员。‘巨龙车’乘务员还要求介绍

沿途景点,总结归纳服务心得等,这套服

务工作标准还是当初我们几个人一起费

了老大劲才定下来的。”

“2008年 4月 28日这一天是我印象最

为深刻的一天,我坐上了5号车的驾驶座,

这一坐就坐了 12年。这车全部采用德国

进口制造,配置在当时极为高端,能开上

‘巨龙车’是我们这一批驾驶员的骄傲,这

说明你真的驾驶水平到位了。当年,我们

都分外爱惜,车子每天的保养、擦拭无一

不是我们亲自做。”作为首批 18 米“巨龙

车”的驾驶员唐福麟说起和“巨龙车”的故

事如数家珍。他还做过带教师傅,到现在

还有不少71路驾驶员是他的徒弟。

考虑到“巨龙车”车身长、操作难、沿

途景点多等因素,当时公交部门在车上推

出了“1+2”航空式服务模式,即1辆车配备

1名驾驶员和2名乘务员,要求驾驶员安全

行驶公里数不得低于30万公里且有“14米巨龙车”驾驶经验,乘务员除了售票,还需

提供敬老、景点介绍、换乘咨询、提携行李

等便民服务,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公交

服务向现代化服务模式转变。杨高公交

也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服务沙龙”项目,

张艳、张瑞祥等一大批公交行业劳模、先

进纷纷应邀入“盟”,成为了公交职工传

经送宝、人才孵化的重要平台,十多年来,

先后为公司培养了 15名上海市公交行业

服务明星和90名“三优”人员。

张艳告诉记者:“‘巨龙车’从上线运营

开始,就吸引了很多乘客,其中有不少是来

观光旅游的,也有不少人是带着怀旧情感

来的,老年人、儿童比较多,需要我们搀一

把、扶一下,还要预备晕车袋、风油精等。”

直到现在,在乘务员座位边上还有便

民袋,里面有充电宝、餐巾纸等。今年,疫

情发生后,“巨龙车”还增加了口罩、洗手

液等物品,方便乘客使用。

市民簇拥,真的要说“再见”了

从陆家嘴公交枢纽至长岛路东陆路,

12 年间风雨无阻,在提供出行服务的同

时,85路“巨龙车”也带给人更多的回忆、

情怀与不舍。

12年里,“巨龙车”参加过不少交通保

障服务和应急疏散任务。

2010年世博会期间,“巨龙车”的大容

量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世博会高峰的时

候,停车场里可以说人满为患,大家都等

着接驳车,看到我们的‘巨龙车’来了,就

像盼来了‘大救星’,都说 18米来了,18米

来了。”唐师傅谈及此事,一脸自豪。“当

时,我们有5辆车派过去,可以一下子带走

1000多名滞留乘客。”

2013年,上海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

地铁 2 号线信号设备因雨水倒灌出现故

障,85路 10辆“巨龙车”被派往驰援,迅速

完成了客流短驳任务。“巨龙车”还被列入

每年的“十一”“五一”等节假日的公交应

急预案中。2015年 8月,为缓解 16号线鹤

沙航城至龙阳路之间的拥挤困局,交通部

门决定推公交接驳线,85路的 5辆“巨龙

车”承担了重任。一部分不急着赶路的乘

客愿意“转战”公交车,客观上为16号线疏

解了压力。

在发挥服务功能的同时,一批批“公

交人”也成长起来。

张艳昨日特地来到最后一班85路“巨

龙车”上,站好最后一班岗。“知道它退役,

非常不舍,自己在这条线路上被评为劳

模,85路也成为了工人先锋号,可以说这

里是我公交事业的起点,有着太多的情怀

在其中。”她动情地表示。

而明年将退休的唐福麟,1个月前,亲

自送走了一位“老伙伴”,“看着它进入报

废车间的那一刻,至今还是觉得苦涩,之

后‘巨龙车’报废的时候我就没去送过。”

唐福麟说,自己在“巨龙车”上从一名普通

驾驶员,做到了高级驾驶员、明星驾驶

员。“我在这里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荣

誉。这 12年成为自己一生中浓墨重彩的

一笔,带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作为“硕果仅存”的“巨龙车”,一直以

来,同样也被公交爱好者们将其当成了

“宝贝”,追捧不已。

昨日,在陆家嘴公交枢纽,上百名沪

上的公交车迷自发前来与“巨龙车”告

别。其中,最小的车迷朱昱涵只有 11岁,

一大早在家人陪伴下从川沙赶来。

“昨天晚上没怎么睡好,就怕睡过头

赶不上这趟车了。”朱昱涵告诉记者,“有

一次看到这个车就觉得很特别,之后就特

别关注这个车。”

由于车迷众多,当天的 85 路“巨龙

车”也成了车迷们的“专车”。在不少车

迷眼里,这款“巨龙车”依然很棒。马上

就要升高三的武川告诉记者,“小学的时

候父母经常带着我到陆家嘴来玩,当时

看到‘巨龙车’中间转盘处的‘风琴页’感

到特别有意思,就喜欢上了。另外它的

发动机也很好,当时就是上海公交的‘台

面’,即使现在也不过时。”

据悉,随着城市交通路网的日趋完

善,轨交、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等新型出行

方式呈现爆发式增长,浦东公交线网整体

客流也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同时,根据

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2018-2022年)》,到 2020年底前,本市建

成区公交车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这

就意味着柴油车明年也被禁止驶入建成

区,浦东公交唯一一批柴油动力的18米车

型也将不再保有,而替代的 10.5米级纯电

车型已能满足客运需要。

而在车迷心目中,这款“巨龙车”依然

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现场的不少车迷

都在问:“这辆车能否不报废,而是送到汽

车博物馆留作纪念?”

高峰时段一辆车曾“装”了200多人,司乘人员都是服务明星——

行驶浦东道路的“巨龙车”功成身退

11岁的小车迷朱昱涵在家人的陪伴下,从川沙赶来和85路“巨龙车”告别。 □倪竹馨 摄

▲昨日,这辆牌照为“沪 B61166”的“巨龙车”最后

一次载客行驶,从此功成身退。 □IC Photo 供图

▶85 路是浦东历史最悠久的线路之一,“巨龙车”也

成为申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廖辉 摄

乘务员手持纪念车票,满眼皆是不舍。 □倪竹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