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作文:空前体现“语文等于生活” 我在1990...

1
社址:济宁市洸河路 22 号新闻大厦 邮政编码: 272017 电话: 2343393 (综合办公室) 2343207 (总编办公室) 传真: 2343334 发行热线: 2343593 广告许可证: 2720004990002 月价: 40 /印刷:济宁日报社印刷厂 文化周末 2018 年 6 月 15 日 星期五 主编 成岳 视觉编辑 黄遵峰 信箱 [email protected] 视界 8 的高考 家报道 有道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 等”,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看,“语文等于生 活”这一特点较往年体现得尤为充分。 2018 年 高 考 共 有 8 套 试 卷 ,12 道 作 文 题。其中,北京卷作文分“大作文”与“微写 作”两部分。“大作文”出了两道题,考生“二选 一”写作;“微写作”有三道题,考生“三选一” 答题,内容涵盖了国家情怀、个人发展、生活 反思、文化感悟、乡土观念多个方面。 2018 年高考作文题,直面现实、关注发 展、反思得失的命题多了,高蹈玄虚、玩味哲 理、清谈空论的内容少了,作文命题向着“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方向健康 前行。 国家情怀 18 年前,当 21 世纪的钟声敲响,新世纪 的第一批宝贝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今天,孩 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成了坐在2018年高考考 场中的近千万考生中的主力兵团。他们和日 新月异的祖国一同成长—祖国,看着他们 一天天长大;他们,见证了祖国一天天变强! 今年北京卷的命题者,为这些风华正茂的青 年量身定制了一道作文题: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 考场。18 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 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 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这道题最大的亮点,是将“国家”与“个 人”联系在了一起,而维系两者的那根红线, 是“共同成长” —个人的健康成长永远离不 开祖国的和平安宁,而国家的发展强大同样 需要她的国民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素质 以及与时俱进的心胸、知识和能力。没有强 大的祖国,难言有个人健康成长的空间;而没 有高素质的国民,国家强盛亦是镜花水月。 值得注意的是,祖国发展会遇到困难、坎 坷和阻力,个人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 与祖国共渡难关,如何让自己战胜逆境,应是 讨论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避不开的话题。至 于文题中的“新”也是必须关注的焦点—这 包括观念的新、胸襟的新、形象的新等等。 颇有意味的是,2018 年广东、福建、湖 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 10 省共同使用的全国卷的作文题,似乎有 意与北京卷的这道作文题遥相呼应—全国 向考生提供了一份“大事年表”,形象直 观地向考生展示了中国进入 21 世纪后取得 的成就,遭遇的坎坷和既定的目标。这份大 事年表中还穿插着“世纪宝宝”的成长进程: 2000 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 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 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 始推动。 2017 年,网民规模达 7.72 亿,互联网普 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 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 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 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 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份年表,将祖国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 相穿插,扼要、直观地展示在考生面前。相信 每位读了这段文字的考生都会感慨万千,他 们能从中看到祖国的蒸蒸日上,看到自己的 飞速成长。他们应当感悟到这样两点:一是 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始终与自己的祖国紧密关 联,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同发展;二是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面前永远都是机遇与挑 战并存,有各种有利因素,亦会有意想不到的 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心无旁骛,同心勠力,就 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一定能让中国走到 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定能圆我们民族复兴的 中国梦!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命题者提供的写作 角度—要求考生转换一下惯用的“新一代” “后来人”的眼光和思维,以“前辈”的视角和 口吻去启发、感染“虚拟”的下一代人。这篇 作文,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积 淀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换位思考的习惯。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绝不是 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的人—如 果你是一位索取者,你最好多设身处地为那 些创造者着想;如果你是一位受教育者,你最 好能设身处地多为那些教育者着想;如果你 是一位坐享其成者,你最好能设身处地多为 那些筚路蓝缕的创业者着想……我们是前人 遗产的“继承者”,我们又将是向后人传递遗 产的“前人”!这个世界上如果人人都有换位 思考的习惯,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很多问题就 会迎刃而解。 要想健康地成长,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 安宁、强大的祖国;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可持续 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美、清新、绿色的环 境。所以,是否拥有一个生态优美的环境,关 系到我们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今 年北京卷的另一篇“大作文”即以此为题: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 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 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是对 “发展经济压倒一切”观念的一种矫正,是对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跑偏行为的纠偏。 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毕竟水与土是我们 的生命之源!绿色生活,根治污染,退耕还 林,退耕还草……这些都是近年来广大城市 乡村随处可见的风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绿水青山白云蓝天”绝不再是我们“想象” 中才会出现的愿景,而是时时刻刻、真真切 切呈现于我们眼前的现实,是城乡居民健康 生活之“标配”! 个人发展 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发展理念,需 要有优越的社会制度,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 核心,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全民族的 共同努力……个人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各种 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广大青年赶上了 一个好的时代—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拥 有优越的教育资源,拥有发挥个人才华的空 间……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将自己打造成“国之重器”,就成了每位青 年学生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这 样一则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 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 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 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 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 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作文的命题者可谓慧眼独具,抓住了 “器”字的两个义项做文章:一是气量,二是才 能。事实上,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在气 量和才能两个方面体现出高素质。没有才 能,就像一台电脑没有上佳的硬件和先进的 系统,自然难以胜任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没 有气量,则像一部电脑没有大的容量内存,运 行中随时可能出现卡顿或死机。 《三国演义》中,蜀国末期,“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凭廖化的才能,已难充任蜀国 之“重器”,屡战屡败成为必然;而吴国周瑜, 空有满腹才华,却气量狭小,非但难以建功, “反误了卿卿性命”,令人扼腕!欲成“国之重 器”,当才华与气量兼具—知识兼收并蓄, 心胸兼容并包! 人是社会性的。一个人要想获得良好的 发展,除了解决好自身的需求之外,还会关注 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 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的需 求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按层次分为 5 种,分 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 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面三种需求,可以说 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而后面两种需求,则是 他人对自己的承认,或者说是“被他人所需 要”。因为,只有被他人所尊重、被社会所需 要,一个人方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天地,才会得 到社会的承认。 今年上海卷作文,就是引导考生思考“自 身需要”与“被他人需要”之间的关系,谈谈自 己对普遍存在的“被需要”心态的认识: 生活中,人们不仅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 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 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上文说过,人具有社会属性,所以人们渴 望“被他人需要”,普遍存在“被需要”的心态 是再正常不过了。今天的年青一代在升学、 择业等关乎自身前程的问题上,很多都是以 “社会需要指数”为参照,而作出最终定夺。 这种做法会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也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人毕 竟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不应时时 处处都为那种“被需要”的心态所掌控,被外 部环境所左右,被他人的意见所支配……否 则,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出现力排众议、坚持 自我的拓荒者和敢为天下先、独领风骚的创 新者了。 生活反思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总是在曲折起 伏中完成的。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与我们相 伴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反思。之 所以社会能以一种加速度前进,正是由于人 们善于对过去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趋利避害,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辉 煌。 2018 年应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西藏 5 省区的全国卷,出了一道颇有意味的 作文题,要求考生对出现于不同时期、不同地 区的三条不同标语抒发感慨,表达见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1981 年,还是改革开放的“试水期”。深 圳,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刚从磨难中走 出的中国,正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最重要的转型时期。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 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 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直到1984年,邓小平第 一次南巡,对这句标语作了充分肯定,争议才 得以平息。有人说,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正是 从这句口号开始的,深圳为改革开放创造了 一种全新模式。透过这句口号,我们可以看 出改革者的勇气和魄力,看出创新者的智慧 和胆识,看出中国人民拨乱反正、求真务实的 决心! 正如龙应台所言:每一条标语背面,都有 一个我们希求解决的问题。“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的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的近30年中,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的时 间荒废和效率低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背面,是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 的生态恶化;“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的 背面,是年轻一代传统意识的淡漠和对建设 征程的艰巨性的估计不足。这些标语串联起 来,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近40年的发 展历程,反映出我们各个阶段面临的困境和 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出中国人及时发现问 题,不断纠偏的肌体修复能力! 反思生活,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需要敏 锐的眼光,需要独到的视角,还需要创造性思 维。 2018 年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 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等 11 个省市区使用的全国卷的作文命题者,给 考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 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 情况,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 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应该注意弹痕少 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 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因此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更似一则寓 意无限的寓言故事:庸常者只能看到那些肉 眼能见得到的现象,睿智者却能发现常人看 不见的东西。就像战场上撤回的伤兵,他们 大多只是缺胳膊少腿,难道我们能据此断定 战场上将士们最需要保护的是四肢?我们更 应想到那些头部或胸膛受创者已殒身沙场无 法回归!太多的现象掩盖了本质,“眼见”未 必“为实”,将“亲眼所见”转变为真真切切的 信息,需要用我们的大脑去筛选,去过滤,去 伪存真!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七 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 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很是佩服沃德和王戎—因为他们看问 题不单单是靠眼睛,更是靠自己的大脑! 文化感悟 有关文化的思考和感悟,是往年高考作 文命题均要涉及的重点领域,但2018年高考 试卷中涉及“文化”的作文题,缺显得有些势 单力孤。大作文仅江苏卷作文题与文化沾得 上边,另有北京卷的三篇小作文与文化相 关。今年江苏卷命题者给考生提供了这样一 则材料: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 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 文明。 江苏卷近几年作文命题几乎都可以用一 个关键词来概括。像 2014 年的“青春”、2015 年的“智慧 ”、2016 年的“创新 ”、2017 年的 “车”,话题虚虚实实,时而具体实在,时而灵 动飘逸。今年的话题“语言”则似实而虚,虚 实相生。材料谈的是“语言”,又未必是实实 在在的语言;非实实在在的“语言”,又具有语 言的属性—传递信息,表情达意。 就像鸟语花香是美好自然的语言,路不 拾遗是和谐社会的语言,恭谨礼让是谦谦君 子的语言;沙尘雾霾是环境恶化的语言,戒备 森严是世风日下的语言,媚上欺下是人格卑 劣的语言……人类的文化遗产要靠语言来传 承,人类的喜怒哀乐要靠语言来传递,人类的 经验教训要靠语言来总结,人类的隐私机密 要靠语言来贮存……语言真的是既实在,又 空灵! 再来看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三道作文 题,这三道题与“文化”更零距离贴近: 其一,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 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 从中获得的教益。 其二,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 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 人物形象。 其三,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 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是其他哪一 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这三道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道作答, 但无论选择哪一道,前提条件都是—你必 须认真阅读过题干中所列的那些经典名著, 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历年来,北京卷 与其他高考试卷相比,其“文化味”是最浓 的。尤其是“微写作”的内容设计—诸如诗 歌写作的尝试、对文学经典的评介、对名著中 典型形象的分析等等,都在中学生阅读经典 名著、汲取文化养料、继承传统文化等方面起 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阅读经典,是我们继承 人类文明的主要方式;学生阶段,是读书的黄 金季节,借高考试题助力读书是做了一件功 德无量的事! 乡土观念 在历年高考作文题中,涉及“国”与“家” 内容的不在少数,而单以“家乡”为背景写作 的题目,却为数寥寥。在2018年由省市独立 命题的高考卷中,却悄然出现了“关注家乡” 这一堪称“冷门”的内容—尝试者是浙江 卷。下面便是 2018 年浙江卷的作文命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曾孕育过务实、知行合 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 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 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 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 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 一篇文章。 家乡,我们生于兹,长于兹—她的山水 养育了我们,她的文化濡染着我们,我们的生 命中代代传承着故乡特有的基因。我们平常 所说的“家国情怀”,其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乡 土观念” —这就是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热 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愿 为家乡建设尽绵薄之力……浙江卷的这道作 文题,会使考场中青年学子的视线聚焦于脚 下这片热土,使他们的思绪贯穿家乡的古今, 让他们为家乡的历史文化而骄傲,让他们为 家乡人的精神风貌而振奋……咀嚼这段文 字,回顾家乡历史,品味家乡文化,感悟“浙江 精神”,一定会让他们顿生传承浙江文化、建 设大美浙江、再创浙江传奇的责任感和自信 心! 祖国好,家乡就会好;家乡好,我们就会 —祖国、家乡、我们是一个整体! 结语 我们的祖国会一天比一天强盛,我们的 家乡会一天比一天美好,我们每个人也会一 天比一天更接近心中的理想之境。当然,其 前提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之付出自己 的努力!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各行 各业,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各尽所能,使自己 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呈现出一种正能量, 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各尽所能,不懈奋击! 而担负考查选拔人才职责的考试部门, 担负教育培养人才之重任的教育部门当更加 努力,让每一位青年得到最公正的甄选,受到 最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心飞扬 摄影 2018 高考作文:空前体现“语文等于生活” 王淦生 至今仍记得,1990年的高考作文有三项,一是动作 表情;二是肖像描写;三是给了段“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的短素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而且也记得,一、二项的小作文我写的是生活中的 父母亲。他们是我最熟悉的人,写起来得心应手。第三 项大作文,我自然地想到了人的才能和缺点。在用人问 题上,不要总盯着人家的缺点。就像玫瑰园里的花与 刺,既然想摘到漂亮的玫瑰花,就不要嫌弃花枝上尖锐 的刺。 我那年的语文成绩很不错,上了110分。平时就不 怕语文和英语,政治和历史也凑合,只是数学、地理比较 差劲。特别是地理的天体运行、地质地貌什么的,一遇 到实例分析就糊涂。那年我总分四百八十几,录取线是 512,差得多着呢! 落榜了自然很伤心,特别是想到年近六十的父母 亲,每天在那六七亩责任田里耕耕种种的,交了公粮留 下吃的后,一年也卖不了几个钱。痛苦之后就想着再也 不去上学了,于是就把所有的书本卖给了废品店。父亲 下地回来,蹲在院子里卷了纸烟抽,看着他皱纹满布的 古铜色的脸,在烟雾中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我就更加坚 定了回家种地的想法。 可是傍黑时,分家单过的哥来了,我不知道父亲和 哥早已商量过,要把我送到学校去复读。父亲说:“虽说 你今年没考上,可一年考上的才几个?咱家里也就这个 样,这点地还不够我拾掇,你在家里能干啥?”哥说:“在 乡下能有啥出息?我是错过机会了,你总不能像我这样 吧?”给父亲递了颗“天安门”,哥也掏火柴点了火,又转 过头来对我说:“你的成绩并不算差,在学校里从来都是 中上游,你要回家来种地,这十几年的学不是白上了?” 夜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其实骨子里我也不甘心, 难不成我就该种一辈子地?思前想后地想了一晚上,第 二天一早对蹲在堂屋门口抽烟的父亲说:“我今天就报 名去复读!”父亲听后甩了烟屁股站起来,说:“这就对了 么,就像这种地,一季淹了旱了的,下季子还不得接着 种?只要你肯下力气,总归有收获的时候吧!”又赶紧跑 到西屋里,抱出了我卖给废品店的书,说:“书本我给你 找回了,一会儿我给你拿几块钱,修一修洋车子赶紧 去!” 抚摸着失而复得的书,我的眼睛湿湿的。不为这十 几年来每天相伴的书,只为父母和哥又让我走上了升学 的路,让我重燃信心和希望。 可是,也许命里与大学无缘,或者说“心比天高,命 比纸薄”吧!进复读班不到一个月,我得了格林巴氏综合 症,双下肢在不到两个小时就完全瘫痪了。在县医院里 住了一个多月的院,花光了家里和亲戚邻居所有能借的 钱,吃遍了父母亲东跑西踮为我求得的所有偏方和土 方,我还是不能下地走一步。医生说病情已经控制了, 要不呼吸肌麻痹就完了,剩下就是回家锻炼、恢复了。 虽然医生说这病很罕见,是什么病毒引起的,可我 知道这病是我自找的。高考考完那一天,因为天太晚 了,不能骑自行车回家了,也想放松一下玩一玩,几个同 学去看了场电影。散场后,正赶上下大雨,我汗湿的身 子被雨浇了个透。到学校后又在校园的泥地里陷了半 腿泥,就到自来水池下冲了个遍,后来冻得直哆嗦,不到 一个月就得了这场病。不但家里像塌了天,我也完全被 毁了。 可日子总得往前过。出院后在家里呆了两年多,父 亲每隔五七六天的,就用地板车拉着我,去邻村的一个 老中医那里号了脉拿中药。母亲每天在厨屋里,用几块 石头架了沙壶给我煮,用发秫苗插在壶嘴里,一遍遍地 滤了端给我。地里的活再忙,父亲和母亲也会每天早晚 地架着我,在院子里练站立和挪步。 一年多后,我扶着墙慢慢地能走几步了。父亲又找 了木棍围着墙,满院子架上了几道木架子,让我每天扶 着练走路。大约又过了一年多,虽然走起来撇撇拉拉 的,可我毕竟不扶东西能走了,自行车也能上能蹬了。 父亲蹲在院子里边抽着烟卷边对我说:“我就知道你能 行,哪能说瘫就瘫了呢!你十三岁那年婴儿瘫,多少孩子 得了这病都落了后遗症,你还不是恢复得全好了?”其实 我两次大病还能站起来,说到底还是父母不甘心,想尽 法子给我治疗和鼓励。 一耽误就是两三年,大学是不能再考了。又到了每 年的升学季,可我还是不死心,想父母一辈子为我操碎 了心,吃尽了苦,我要是丢下了书本和学问,凭我这病弱 的身子骨,别说种地养父母,恐怕连媳妇也说不上,那不 就成了父母一辈子的累赘和麻烦? 其实在家养病的这两年多,我一直想着怎样给自己 找出路,好让父母能安心。我每天写诗、写小说,还参加 了几个培训班。虽然在《星星》诗刊上发过写磨刀老人 的一组短诗,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宣传计划生 育的短文章,可文学毕竟太飘渺。我还要去考学,大学 考不成,就去考中专。于是,在离考中专还有一个多月 时,我联系了乡中学教过我课的老师,报名跟着去中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中专一直是我们农村学生 “跳龙门”“吃公粮”的最好出路,一旦考上了,不但上学 不花钱,还办粮食转移,迁户口,农业变成了非农业,毕 业之后包分配,实实在在地成了“公家人”,而且乡中学 每年都能考上七八个。所以每年中考时,总会有成绩好 的学生留了劲,把会做的题故意不做或做错,以免分数 高了上高中,那样三年后才能考大学,而且大学很不容 易考,四邻八村里十年八年的也出不了一个,要不怎么 会称为“天之骄子”呢!一旦大学考不上,不但三年高中耽 误了时间,多花了钱,最后还得回家修理地球、撸锄杠。 我中考时就是因为分数考高了,进了高中没能上中专, 当时考上高中,就跟落榜的心情一个样。好多考上了县 里的重点高中也不去上,就为了复读考中专。因此,中 专学校里有许多“大”学生,耽误了几年呢,年龄怎么能 不大? 好在我休学养病三年后,又一次中考竟以较高的分 数被省中医药学校录取了。四年后毕业,没能分到医院 干中医,却分到了一个灭蚊蝇鼠的卫生害虫防制站。虽 然也有不甘心,可毕竟是进城成了“公家人”,不再是父 母的累赘,还成了他们的荣光和骄傲。在单位里,我踏 下身子学技术,不但成了业务上的骨干,还有《社区卫生 害虫防制的利弊与思考》《中草药在卫生害虫防制中的 发展与应用》等几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闲暇时,常会想起那一年的高考,想起这些年经历 过的事。有时禁不住也会想,自己虽然没有长成一朵美 丽的玫瑰花,而且生活的坷坷坎坎也早已磨光了身上的 刺,可自己毕竟也曾努力过。既然注定成不了耀眼的玫 瑰花,那何不快快乐乐地做一棵小草呢!能给春天添一线 绿色,能在秋天撒几粒种子,不是挺好吗? 我在 1990 年的高考 唐广申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an-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8高考作文:空前体现“语文等于生活” 我在1990 …...等”,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看,“语文等于生 活”这一特点较往年体现得尤为充分。2018年高考共有8套试卷,12道作文

社址:济宁市洸河路22号新闻大厦 邮政编码:272017 电话:2343393(综合办公室) 2343207(总编办公室) 传真:2343334 发行热线:2343593 广告许可证:2720004990002号 月价:40元/份 印刷:济宁日报社印刷厂

文化周末 2018 年6月15日 星期五

□主编 成岳 视觉编辑 黄遵峰 信箱 [email protected]视界8我的高考独家报道

有道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从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看,“语文等于生活”这一特点较往年体现得尤为充分。

2018年高考共有 8套试卷,12道作文题。其中,北京卷作文分“大作文”与“微写作”两部分。“大作文”出了两道题,考生“二选一”写作;“微写作”有三道题,考生“三选一”答题,内容涵盖了国家情怀、个人发展、生活反思、文化感悟、乡土观念多个方面。

2018年高考作文题,直面现实、关注发展、反思得失的命题多了,高蹈玄虚、玩味哲理、清谈空论的内容少了,作文命题向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方向健康前行。

国家情怀

18年前,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新世纪的第一批宝贝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今天,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成了坐在2018年高考考场中的近千万考生中的主力兵团。他们和日新月异的祖国一同成长——祖国,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见证了祖国一天天变强!今年北京卷的命题者,为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量身定制了一道作文题:

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这道题最大的亮点,是将“国家”与“个人”联系在了一起,而维系两者的那根红线,是“共同成长”——个人的健康成长永远离不开祖国的和平安宁,而国家的发展强大同样需要她的国民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素质以及与时俱进的心胸、知识和能力。没有强大的祖国,难言有个人健康成长的空间;而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国家强盛亦是镜花水月。

值得注意的是,祖国发展会遇到困难、坎坷和阻力,个人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与祖国共渡难关,如何让自己战胜逆境,应是讨论国家发展与个人成长避不开的话题。至于文题中的“新”也是必须关注的焦点——这包括观念的新、胸襟的新、形象的新等等。

颇有意味的是,2018年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10省共同使用的全国卷Ⅰ的作文题,似乎有意与北京卷的这道作文题遥相呼应——全国卷Ⅰ向考生提供了一份“大事年表”,形象直观地向考生展示了中国进入21世纪后取得的成就,遭遇的坎坷和既定的目标。这份大事年表中还穿插着“世纪宝宝”的成长进程: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

始推动。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

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

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份年表,将祖国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相穿插,扼要、直观地展示在考生面前。相信每位读了这段文字的考生都会感慨万千,他们能从中看到祖国的蒸蒸日上,看到自己的飞速成长。他们应当感悟到这样两点:一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始终与自己的祖国紧密关联,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同发展;二是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面前永远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各种有利因素,亦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心无旁骛,同心勠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一定能让中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一定能圆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命题者提供的写作角度——要求考生转换一下惯用的“新一代”

“后来人”的眼光和思维,以“前辈”的视角和口吻去启发、感染“虚拟”的下一代人。这篇作文,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思想观念、文化积淀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绝不是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的人——如果你是一位索取者,你最好多设身处地为那些创造者着想;如果你是一位受教育者,你最好能设身处地多为那些教育者着想;如果你是一位坐享其成者,你最好能设身处地多为那些筚路蓝缕的创业者着想……我们是前人遗产的“继承者”,我们又将是向后人传递遗产的“前人”!这个世界上如果人人都有换位思考的习惯,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要想健康地成长,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宁、强大的祖国;要想使我们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美、清新、绿色的环境。所以,是否拥有一个生态优美的环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今年北京卷的另一篇“大作文”即以此为题: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是对“发展经济压倒一切”观念的一种矫正,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跑偏行为的纠偏。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毕竟水与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绿色生活,根治污染,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这些都是近年来广大城市乡村随处可见的风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绿水青山白云蓝天”绝不再是我们“想象”中才会出现的愿景,而是时时刻刻、真真切切呈现于我们眼前的现实,是城乡居民健康生活之“标配”!

个人发展

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发展理念,需要有优越的社会制度,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个人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广大青年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拥有优越的教育资源,拥有发挥个人才华的空间……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打造成“国之重器”,就成了每位青年学生必须严肃面对的课题。

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作文的命题者可谓慧眼独具,抓住了“器”字的两个义项做文章:一是气量,二是才能。事实上,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在气量和才能两个方面体现出高素质。没有才能,就像一台电脑没有上佳的硬件和先进的系统,自然难以胜任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没有气量,则像一部电脑没有大的容量内存,运行中随时可能出现卡顿或死机。

《三国演义》中,蜀国末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凭廖化的才能,已难充任蜀国之“重器”,屡战屡败成为必然;而吴国周瑜,空有满腹才华,却气量狭小,非但难以建功,

“反误了卿卿性命”,令人扼腕!欲成“国之重器”,当才华与气量兼具——知识兼收并蓄,心胸兼容并包!

人是社会性的。一个人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除了解决好自身的需求之外,还会关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面三种需求,可以说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而后面两种需求,则是他人对自己的承认,或者说是“被他人所需要”。因为,只有被他人所尊重、被社会所需要,一个人方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天地,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

今年上海卷作文,就是引导考生思考“自身需要”与“被他人需要”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对普遍存在的“被需要”心态的认识:

生活中,人们不仅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上文说过,人具有社会属性,所以人们渴望“被他人需要”,普遍存在“被需要”的心态是再正常不过了。今天的年青一代在升学、择业等关乎自身前程的问题上,很多都是以

“社会需要指数”为参照,而作出最终定夺。这种做法会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也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是,人毕竟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不应时时处处都为那种“被需要”的心态所掌控,被外部环境所左右,被他人的意见所支配……否则,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出现力排众议、坚持自我的拓荒者和敢为天下先、独领风骚的创新者了。

生活反思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总是在曲折起伏中完成的。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与我们相伴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反思。之所以社会能以一种加速度前进,正是由于人们善于对过去的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和总结,

趋利避害,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辉煌。

2018年应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5省区的全国卷Ⅲ,出了一道颇有意味的作文题,要求考生对出现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三条不同标语抒发感慨,表达见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1981年,还是改革开放的“试水期”。深

圳,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刚从磨难中走出的中国,正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转型时期。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今天看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号,在当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直到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对这句标语作了充分肯定,争议才得以平息。有人说,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正是从这句口号开始的,深圳为改革开放创造了一种全新模式。透过这句口号,我们可以看出改革者的勇气和魄力,看出创新者的智慧和胆识,看出中国人民拨乱反正、求真务实的决心!

正如龙应台所言:每一条标语背面,都有一个我们希求解决的问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背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30年中,落后的生产方式导致的时间荒废和效率低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背面,是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生态恶化;“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的背面,是年轻一代传统意识的淡漠和对建设征程的艰巨性的估计不足。这些标语串联起来,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反映出我们各个阶段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出中国人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纠偏的肌体修复能力!

反思生活,发现问题,及时纠偏,需要敏锐的眼光,需要独到的视角,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2018年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等11个省市区使用的全国卷Ⅱ的作文命题者,给考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情况,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因此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更似一则寓意无限的寓言故事:庸常者只能看到那些肉眼能见得到的现象,睿智者却能发现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就像战场上撤回的伤兵,他们大多只是缺胳膊少腿,难道我们能据此断定战场上将士们最需要保护的是四肢?我们更应想到那些头部或胸膛受创者已殒身沙场无法回归!太多的现象掩盖了本质,“眼见”未必“为实”,将“亲眼所见”转变为真真切切的信息,需要用我们的大脑去筛选,去过滤,去伪存真!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很是佩服沃德和王戎——因为他们看问题不单单是靠眼睛,更是靠自己的大脑!

文化感悟

有关文化的思考和感悟,是往年高考作文命题均要涉及的重点领域,但2018年高考试卷中涉及“文化”的作文题,缺显得有些势单力孤。大作文仅江苏卷作文题与文化沾得上边,另有北京卷的三篇小作文与文化相关。今年江苏卷命题者给考生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

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

文明。江苏卷近几年作文命题几乎都可以用一

个关键词来概括。像2014年的“青春”、2015年的“智慧”、2016年的“创新”、2017年的

“车”,话题虚虚实实,时而具体实在,时而灵动飘逸。今年的话题“语言”则似实而虚,虚实相生。材料谈的是“语言”,又未必是实实在在的语言;非实实在在的“语言”,又具有语言的属性——传递信息,表情达意。

就像鸟语花香是美好自然的语言,路不拾遗是和谐社会的语言,恭谨礼让是谦谦君子的语言;沙尘雾霾是环境恶化的语言,戒备森严是世风日下的语言,媚上欺下是人格卑劣的语言……人类的文化遗产要靠语言来传承,人类的喜怒哀乐要靠语言来传递,人类的经验教训要靠语言来总结,人类的隐私机密要靠语言来贮存……语言真的是既实在,又空灵!

再来看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三道作文题,这三道题与“文化”更零距离贴近:

其一,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其二,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其三,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是其他哪一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这三道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道作答,但无论选择哪一道,前提条件都是——你必须认真阅读过题干中所列的那些经典名著,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历年来,北京卷与其他高考试卷相比,其“文化味”是最浓的。尤其是“微写作”的内容设计——诸如诗歌写作的尝试、对文学经典的评介、对名著中典型形象的分析等等,都在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汲取文化养料、继承传统文化等方面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阅读经典,是我们继承人类文明的主要方式;学生阶段,是读书的黄金季节,借高考试题助力读书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乡土观念

在历年高考作文题中,涉及“国”与“家”内容的不在少数,而单以“家乡”为背景写作的题目,却为数寥寥。在2018年由省市独立命题的高考卷中,却悄然出现了“关注家乡”这一堪称“冷门”的内容——尝试者是浙江卷。下面便是2018年浙江卷的作文命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曾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家乡,我们生于兹,长于兹——她的山水养育了我们,她的文化濡染着我们,我们的生命中代代传承着故乡特有的基因。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国情怀”,其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乡土观念”——这就是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愿为家乡建设尽绵薄之力……浙江卷的这道作文题,会使考场中青年学子的视线聚焦于脚下这片热土,使他们的思绪贯穿家乡的古今,让他们为家乡的历史文化而骄傲,让他们为家乡人的精神风貌而振奋……咀嚼这段文字,回顾家乡历史,品味家乡文化,感悟“浙江精神”,一定会让他们顿生传承浙江文化、建设大美浙江、再创浙江传奇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祖国好,家乡就会好;家乡好,我们就会好——祖国、家乡、我们是一个整体!

结语

我们的祖国会一天比一天强盛,我们的家乡会一天比一天美好,我们每个人也会一天比一天更接近心中的理想之境。当然,其前提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各行各业,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各尽所能,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呈现出一种正能量,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各尽所能,不懈奋击!

而担负考查选拔人才职责的考试部门,担负教育培养人才之重任的教育部门当更加努力,让每一位青年得到最公正的甄选,受到最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心飞扬 摄影

2018高考作文:空前体现“语文等于生活”王淦生

至今仍记得,1990年的高考作文有三项,一是动作表情;二是肖像描写;三是给了段“玫瑰园里的花与刺”的短素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而且也记得,一、二项的小作文我写的是生活中的父母亲。他们是我最熟悉的人,写起来得心应手。第三项大作文,我自然地想到了人的才能和缺点。在用人问题上,不要总盯着人家的缺点。就像玫瑰园里的花与刺,既然想摘到漂亮的玫瑰花,就不要嫌弃花枝上尖锐的刺。

我那年的语文成绩很不错,上了110分。平时就不怕语文和英语,政治和历史也凑合,只是数学、地理比较差劲。特别是地理的天体运行、地质地貌什么的,一遇到实例分析就糊涂。那年我总分四百八十几,录取线是512,差得多着呢!

落榜了自然很伤心,特别是想到年近六十的父母亲,每天在那六七亩责任田里耕耕种种的,交了公粮留下吃的后,一年也卖不了几个钱。痛苦之后就想着再也不去上学了,于是就把所有的书本卖给了废品店。父亲下地回来,蹲在院子里卷了纸烟抽,看着他皱纹满布的古铜色的脸,在烟雾中呆呆地一动也不动,我就更加坚定了回家种地的想法。

可是傍黑时,分家单过的哥来了,我不知道父亲和哥早已商量过,要把我送到学校去复读。父亲说:“虽说你今年没考上,可一年考上的才几个?咱家里也就这个样,这点地还不够我拾掇,你在家里能干啥?”哥说:“在乡下能有啥出息?我是错过机会了,你总不能像我这样吧?”给父亲递了颗“天安门”,哥也掏火柴点了火,又转过头来对我说:“你的成绩并不算差,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中上游,你要回家来种地,这十几年的学不是白上了?”

夜里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其实骨子里我也不甘心,难不成我就该种一辈子地?思前想后地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对蹲在堂屋门口抽烟的父亲说:“我今天就报名去复读!”父亲听后甩了烟屁股站起来,说:“这就对了么,就像这种地,一季淹了旱了的,下季子还不得接着种?只要你肯下力气,总归有收获的时候吧!”又赶紧跑到西屋里,抱出了我卖给废品店的书,说:“书本我给你找回了,一会儿我给你拿几块钱,修一修洋车子赶紧去!”

抚摸着失而复得的书,我的眼睛湿湿的。不为这十几年来每天相伴的书,只为父母和哥又让我走上了升学的路,让我重燃信心和希望。

可是,也许命里与大学无缘,或者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吧!进复读班不到一个月,我得了格林巴氏综合症,双下肢在不到两个小时就完全瘫痪了。在县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的院,花光了家里和亲戚邻居所有能借的钱,吃遍了父母亲东跑西踮为我求得的所有偏方和土方,我还是不能下地走一步。医生说病情已经控制了,要不呼吸肌麻痹就完了,剩下就是回家锻炼、恢复了。

虽然医生说这病很罕见,是什么病毒引起的,可我知道这病是我自找的。高考考完那一天,因为天太晚了,不能骑自行车回家了,也想放松一下玩一玩,几个同学去看了场电影。散场后,正赶上下大雨,我汗湿的身子被雨浇了个透。到学校后又在校园的泥地里陷了半腿泥,就到自来水池下冲了个遍,后来冻得直哆嗦,不到一个月就得了这场病。不但家里像塌了天,我也完全被毁了。

可日子总得往前过。出院后在家里呆了两年多,父亲每隔五七六天的,就用地板车拉着我,去邻村的一个老中医那里号了脉拿中药。母亲每天在厨屋里,用几块石头架了沙壶给我煮,用发秫苗插在壶嘴里,一遍遍地滤了端给我。地里的活再忙,父亲和母亲也会每天早晚地架着我,在院子里练站立和挪步。

一年多后,我扶着墙慢慢地能走几步了。父亲又找了木棍围着墙,满院子架上了几道木架子,让我每天扶着练走路。大约又过了一年多,虽然走起来撇撇拉拉的,可我毕竟不扶东西能走了,自行车也能上能蹬了。父亲蹲在院子里边抽着烟卷边对我说:“我就知道你能行,哪能说瘫就瘫了呢!你十三岁那年婴儿瘫,多少孩子得了这病都落了后遗症,你还不是恢复得全好了?”其实我两次大病还能站起来,说到底还是父母不甘心,想尽法子给我治疗和鼓励。

一耽误就是两三年,大学是不能再考了。又到了每年的升学季,可我还是不死心,想父母一辈子为我操碎了心,吃尽了苦,我要是丢下了书本和学问,凭我这病弱的身子骨,别说种地养父母,恐怕连媳妇也说不上,那不就成了父母一辈子的累赘和麻烦?

其实在家养病的这两年多,我一直想着怎样给自己找出路,好让父母能安心。我每天写诗、写小说,还参加了几个培训班。虽然在《星星》诗刊上发过写磨刀老人的一组短诗,也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过宣传计划生育的短文章,可文学毕竟太飘渺。我还要去考学,大学考不成,就去考中专。于是,在离考中专还有一个多月时,我联系了乡中学教过我课的老师,报名跟着去中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中专一直是我们农村学生“跳龙门”“吃公粮”的最好出路,一旦考上了,不但上学不花钱,还办粮食转移,迁户口,农业变成了非农业,毕业之后包分配,实实在在地成了“公家人”,而且乡中学每年都能考上七八个。所以每年中考时,总会有成绩好的学生留了劲,把会做的题故意不做或做错,以免分数高了上高中,那样三年后才能考大学,而且大学很不容易考,四邻八村里十年八年的也出不了一个,要不怎么会称为“天之骄子”呢!一旦大学考不上,不但三年高中耽误了时间,多花了钱,最后还得回家修理地球、撸锄杠。我中考时就是因为分数考高了,进了高中没能上中专,当时考上高中,就跟落榜的心情一个样。好多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也不去上,就为了复读考中专。因此,中专学校里有许多“大”学生,耽误了几年呢,年龄怎么能不大?

好在我休学养病三年后,又一次中考竟以较高的分数被省中医药学校录取了。四年后毕业,没能分到医院干中医,却分到了一个灭蚊蝇鼠的卫生害虫防制站。虽然也有不甘心,可毕竟是进城成了“公家人”,不再是父母的累赘,还成了他们的荣光和骄傲。在单位里,我踏下身子学技术,不但成了业务上的骨干,还有《社区卫生害虫防制的利弊与思考》《中草药在卫生害虫防制中的发展与应用》等几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闲暇时,常会想起那一年的高考,想起这些年经历过的事。有时禁不住也会想,自己虽然没有长成一朵美丽的玫瑰花,而且生活的坷坷坎坎也早已磨光了身上的刺,可自己毕竟也曾努力过。既然注定成不了耀眼的玫瑰花,那何不快快乐乐地做一棵小草呢!能给春天添一线绿色,能在秋天撒几粒种子,不是挺好吗?

我在1990年的高考唐广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