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用双手“赚回”一片“光明”rb.bjrb.cn/resfile/2018-04-19/08/08.pdf · 2018 年4...

1
2018 4 19 星期四 责任编辑/版式 陈 香 校对 吴宇 08 BIJIE DAILY 天地人 社会生活部电话:830637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聚焦身边好人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弘扬道德力量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陈启刚的生猪 养殖技术日臻成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 “土专家”。 “在这一行做久了也不想干些别的,我 就是想把养猪规模扩大,利用我的技术和 经验带动这么多年给予我帮助的乡亲们养 猪致富。”陈启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启刚自己养猪富裕了,并没有忘了 我们,不仅赊猪给我喂,还免费送饲料给 我,真是个好人呀!”同村的安发珍老人感 激地说。 不仅如此,陈启刚还多次资助贫困家 庭和困难学生。 也因如此,2014 年,他被织金县残联 授予“织金县残疾人自主创业之星”荣誉 称号。 2016 年,陈启刚注册成立了陈氏生态 养殖场,再次将养殖规模扩大,总投资达 140 万元,年产值上百万元,并为 10 名贫 困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今年 3 3 日,陈启刚又做了一个决 定:给村里 10 户困难群众免费发放仔猪, 并传授他们养殖技术,以帮助他们早日脱 贫致富。 “我下肢残疾,不能外出务工,感谢陈 哥送给我的猪崽,我一定好好地把它养 好,也把日子过好。等有能力了,再像陈 哥一样帮助其他人。”得到资助的村民简明 勇满脸笑容地说。 “虽然我眼盲,但我还有手有脚,我要 用实际行动告诉残疾人同胞们,只要我们 自己肯拼搏努力,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活 着,撑起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面对未 来,陈启刚信心满满。 不忘初心 与众人共享“阳光” 用双手“赚回”一片“光明” —织金县桂果镇马场村陈启刚创业带富侧记 本报讯 (冯 海 军 报 道) 日,黔西县花溪乡开展环境卫生 讲习评比活动,评出先进榜样, 引领文明乡风遍地吹开。 4 15 日,在该乡安作村瓦 房组,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讲习 评比活动,全组 30 多户农户,围 坐在讲习员身边,认真听讲环境 卫生整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通 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大家 心目中的先进榜样。 “搞好环境卫生其实花不了 多少时间,主要是要养成良好的 习惯,经常打扫、注意保持,就 能确保干净整洁。”村民杨国学 说,“通组路、连户路都修好 了,更要做好保洁,这样的日子 过着才舒坦。” 活动当天,安作村其它 5 组的讲习评选活动也同时进行, 并对评选出的 20 余户先进榜样, 发放了奖励品。 下一步,该乡将定期在全乡 开展讲习评选活动。 黔西县花溪乡 环境卫生讲习评比 引领文明乡风建设 本报讯 (周 报 道) 4 17 日,共青团赫章县委组织 20 余名青年志愿者,在辖区主要路 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共建 和谐交通,共创文明城市。 在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交通 指挥手势、站姿站位、劝导用语 等知识培训后,20 余名志愿者分 别在夜郎广场、九零路天桥下等 7 个红绿灯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 导志愿服务活动。 他们协助交通民警对骑车不 戴头盔、随意横穿马路、不走斑 马线等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与制止。 同时,志愿者也积极向过往 的群众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宣传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无证驾 驶、乱穿马路等交通不文明行为 的危害性,倡导广大交通参与者 文明出行,培养良好的出行习 惯。 共青团赫章县委 组织志愿者 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本报讯 (熊 报 道) 日,织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双堰 分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多 项措施,助力全县“五城同创” 工作。 加强宣传。深入开展“文明 餐桌”活动,在辖区饭店、餐馆 及集贸市场张贴“文明餐桌”海 报,营造节约用餐的良好环境, 形成文明节约的社会风尚。 加大检查力度。对辖区“三 小行业”开展大检查,督促规范 经营户合法、亮照经营,完善三 防设施,保持加工经营环境干净 整洁。 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建立农 贸市场值守制度,对摊位设置进 行规范整治,做到摊位摆放整齐 有序。 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将 食品药品安全、农贸市场周边环 境等列入重点整治内容。组织开 展了市场周边环境、学校及周边 食品安全、市场安全大排查大整 治等专项治理行动。 通过开展各项专项治理行 动,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营秩 序,为“五城同创”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织金县市场监管局 多措并举助力“五城同创” 本报讯 (王 清 贵 报 道)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大 方县强化教育,针对出现的少数 不文明行为,加强教育和监督, 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营造良 好的文明环境,形成人人重视创 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 建的强大合力。 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 台”。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人横 穿马路、闯红灯等多种不文明行 为在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曝光。 针对闯红灯的交通不文明行为, 大方县对行人开出了首张 5 元罚 款单,并对其进行了曝光。 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市 环境。对城区的道路、公园、学 校等重点区域进行美化和修补, 增加绿化面积等。同时,加大对 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的管 理力度,清理各类“牛皮癣”和 “僵尸车”,改善城市综合环境, 提升群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多种方式提升市民素质。积 极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宣传部长 上讲堂等活动,利用身边事教育 身边人,还积极开展对奢香夫 人、红军长征等“七种精神”的 学习和宣讲活动,提升市民的文 明素质。 强化整脏治乱工作。为使卫 生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 化,积极开展全民参与“大扫 除”,掀起文明“新风气”活 动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文明卫生 环境。 大方县 多举措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在大方县瓢井镇连坪村麻窝组,住着一个四处 “寻根”的民间艺人,他有一双“慧眼”,普通人眼里 奇形怪状只能作为废弃物丢掉的丑陋树根,或是一块 块缺乏生命力的枯木,在他的眼中都是宝贝。 他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一双巧手的修饰,一块块 树根变成了浮雕挂件、挂画,或成落地式茶几、桌上 茶盘、鸟兽、山水等一件件极富灵气的艺术作 品,栩栩如生,罔不因势象形。 他就是韩廷明。 走进位于大纳公路旁的韩廷明家,仿佛进入了根 雕盆景艺术展览馆,花架、靠椅、雄鹰等,一件件精 美绝伦的作品琳琅满目,让人啧啧称赞。 向往丰富多彩艺术世界的韩廷明,自 20 岁中专毕 业后拿起刻刀的那一刻开始,再没舍得放下,如今, 雕刻已成为 40 岁的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约是在 20 年前,我在大方莲花塘开诊所时,无 意中看见对江镇的一些农民背树根进城卖,出于好奇 我便买了几棵好看的,从此我就迷上了根雕和盆景制 作艺术,而且一发不可收拾,20 年如一日痴心不改。” 韩廷明说,“其实,我从上初中时就很喜欢美术课,在 学校的美术比赛中还荣获过一等奖。” “老韩爱‘寻根’胜过爱我,有时候一出门,就几 天几夜不归家,经常因为雕琢一件作品而忘记白天 黑夜,但他总是乐此不疲。”其妻子孙善勤戏谑地说。 在韩廷明家客厅的书柜里,摆满了一排整整齐齐 的 《中 国 根 艺》《上 海 根 艺》《浙 江 根 艺》 等 专 业 书 刊,他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灵感。 韩廷明介绍,他认为的根雕艺术在创作方法上分 自然型和雕饰型两种。自然型力求艺人必须顺应自然 天成,顺势而为。一般上等的根雕作品很少有人为修 饰雕痕,无拼无接,形态的局部或整体源于天然,浑 然一体。所表现的动物、人物形象等颇具灵性与神韵。 雕饰型也必须忠于“与天同创,三分雕饰,七分 天然”的创作原则,雕饰力求在“零”与“壹”之 间,力求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更新,自然而然。 经过 20 年的摸索,韩廷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 “树根刚捡回来时上面都是土,也看不出形状,经 过清洗、打磨、修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韩廷明说。 “制作出好的根雕作品,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有时 为了寻找到适合的金弹子、山荔枝,我常常辗转在各 个乡镇。”韩廷明说,“从事根雕创作,最重要的是要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据韩廷明介绍,从一块不起眼的木疙瘩到根雕艺 术品,要经历去皮、造型、细加工、喷砂、喷漆等层 层环节,为了让每一块“淘”回来的树根都能重现光 芒,多年来,他也一直在不断琢磨雕刻技艺。 韩廷明从事“寻根”艺术 20 年,他的根雕和盆景 作品销往毕节市的各个县区乃至贵阳、四川等地。据 他说,曾经他的一件盆景作品卖了两万多元,根雕还 在全国获过奖。 但一直以来,韩廷明都很低调,他说:“我因为文 化不高,应该多向大师们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更应 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韩廷明: 以“寻根”为乐的 民间艺人 □姜晓 初见陈启刚时,他衣着朴素,一根 细长的棍子作为“眼睛”摸索着脚下的 道路,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身残志坚、 创业带富一方的“大人物”。 飞来横祸 与光明“诀别” “那年我仅 8 岁,正在上小学二年 级,天性好动的我,对什么都充满了好 奇,也因为我的好奇葬送了我的这双眼 睛。”往事历历在目,现年 50 岁的陈启刚 语气依然很沉重。 1976 年的一天,在学校上课时,陈 启刚看见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于 是就想,如果也能拥有一支粉笔那该多 好啊。但那时学校经费紧张,且物资匮 乏,老师的粉笔通常都不够用,想要一 根粉笔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陈启刚突发奇想,没有,就自己做! 有一天放学回家,他发现家中有半 袋生石灰粉,心想,这东西肯定可以用 来做粉笔!于是,他便削了一个竹筒, 往竹筒里装满石灰,再往竹筒中注水。 当听到竹筒里发出“咻咻”的声响时, 陈启刚按耐不住好奇,就往里看,顷刻 之间,石灰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 冲入他的眼睛里,顿时刺痛从眼睛开 始,传遍了他的全身。哪知,这次疼痛 就成了陈启刚与光明“诀别”的开始。 “眼睛失明以后,我就辍学在家。父 亲怕我孤单,就给我买了一台收音机, 起初只是听听音乐广播,后来逐渐喜欢 上了中央七台的三农新闻。听着,听 着,我就忘记了眼睛失明带来的痛苦。” 陈启刚面部表情慢慢舒缓开来。 自强拼搏 重与“光明”握手 “眼睛失明了,并不意味一切都结 束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陈启刚说。 说话时,他的语气很轻松,但谁又 能想到,在这份“轻松”的背后,陈启 刚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结婚后,妻子在外打零工,陈启刚 就在家喂猪、鸡、鸭等补贴家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看 似偶然的机会被陈启刚给牢牢抓住了。 1993 年的一天,我在收听中央七 台三农新闻时,得知当时养殖生猪的群 体增多,导致小猪价格猛涨,心想要不 多喂几头母猪试一下。当时我就把想法 告诉了妻子和父母,没想到得到了他们 的一致赞同。”陈启刚说。 那年,满怀抱负的陈启刚从此走上 了专业养猪之路。 “我运气很好,养的母猪下了很多 崽,这时我长期摸索及在收音机里听来 的养殖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那年光卖 小猪我就赚了上万元。”陈启刚说,“还 有一次,我在听广播时,里面有个栏目 推荐酒糟喂猪。于是,我就想反正都要 买包谷来喂猪的,何不先烤酒,再喂 猪,这样岂不一举两得吗?” 说干就干,为了让自己尽快学会烤 酒技术,陈启刚就到马场村后寨组跟着 老酒师学习烤酒技术。在老酒师家跟学 了半个多月后,陈启刚基本掌握了烤酒 的技术,于是他便回家开始尝试。 烤酒,自此也成了陈启刚的一个看 家本领。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次的总 结,现在我烤的酒跟我喂的猪一样远近 闻名。”陈启刚自信满满地说。 □ 张云航 白青茂 陈启刚在养殖场 陈启刚在养殖场 韩廷明的根雕作品 韩廷明的根雕作品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Sep-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8 用双手“赚回”一片“光明”rb.bjrb.cn/resfile/2018-04-19/08/08.pdf · 2018 年4 月19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版式 陈 香 校对 吴 宇 08 BIJIEDAILY 天地人

2018年4月19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版式 陈 香 校对 吴 宇

08 BIJIE DAILY 天地人社会生活部电话:830637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聚焦身边好人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弘扬道德力量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陈启刚的生猪

养殖技术日臻成熟,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

“土专家”。

“在这一行做久了也不想干些别的,我

就是想把养猪规模扩大,利用我的技术和

经验带动这么多年给予我帮助的乡亲们养

猪致富。”陈启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启刚自己养猪富裕了,并没有忘了

我们,不仅赊猪给我喂,还免费送饲料给

我,真是个好人呀!”同村的安发珍老人感

激地说。

不仅如此,陈启刚还多次资助贫困家

庭和困难学生。

也因如此,2014 年,他被织金县残联

授予“织金县残疾人自主创业之星”荣誉

称号。

2016 年,陈启刚注册成立了陈氏生态

养殖场,再次将养殖规模扩大,总投资达

140 万元,年产值上百万元,并为 10 名贫

困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今年 3 月 3 日,陈启刚又做了一个决

定:给村里 10 户困难群众免费发放仔猪,

并传授他们养殖技术,以帮助他们早日脱

贫致富。

“我下肢残疾,不能外出务工,感谢陈

哥送给我的猪崽,我一定好好地把它养

好,也把日子过好。等有能力了,再像陈

哥一样帮助其他人。”得到资助的村民简明

勇满脸笑容地说。

“虽然我眼盲,但我还有手有脚,我要

用实际行动告诉残疾人同胞们,只要我们

自己肯拼搏努力,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活

着,撑起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面对未

来,陈启刚信心满满。

不忘初心 与众人共享“阳光”

用双手“赚回”一片“光明”——织金县桂果镇马场村陈启刚创业带富侧记

本报讯 (冯海军 报道) 近

日,黔西县花溪乡开展环境卫生

讲习评比活动,评出先进榜样,

引领文明乡风遍地吹开。

4 月 15 日,在该乡安作村瓦

房组,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讲习

评比活动,全组 30多户农户,围

坐在讲习员身边,认真听讲环境

卫生整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通

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大家

心目中的先进榜样。

“搞好环境卫生其实花不了

多少时间,主要是要养成良好的

习惯,经常打扫、注意保持,就

能确保干净整洁。”村民杨国学

说 ,“ 通 组 路 、 连 户 路 都 修 好

了,更要做好保洁,这样的日子

过着才舒坦。”

活动当天,安作村其它 5 个

组的讲习评选活动也同时进行,

并对评选出的 20 余户先进榜样,

发放了奖励品。

下一步,该乡将定期在全乡

开展讲习评选活动。

黔西县花溪乡

环境卫生讲习评比引领文明乡风建设

本报讯 (周 春 报道) 4 月

17 日,共青团赫章县委组织 2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辖区主要路

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共建

和谐交通,共创文明城市。

在对志愿者进行简单的交通

指挥手势、站姿站位、劝导用语

等知识培训后,20 余名志愿者分

别在夜郎广场、九零路天桥下等

7 个红绿灯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

导志愿服务活动。

他们协助交通民警对骑车不

戴头盔、随意横穿马路、不走斑

马线等交通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与制止。

同时,志愿者也积极向过往

的群众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

宣传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无证驾

驶、乱穿马路等交通不文明行为

的危害性,倡导广大交通参与者

文明出行,培养良好的出行习

惯。

共青团赫章县委

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本报讯 (熊 康 报 道) 近

日,织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双堰

分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多

项措施,助力全县“五城同创”

工作。

加强宣传。深入开展“文明

餐桌”活动,在辖区饭店、餐馆

及集贸市场张贴“文明餐桌”海

报,营造节约用餐的良好环境,

形成文明节约的社会风尚。

加大检查力度。对辖区“三

小行业”开展大检查,督促规范

经营户合法、亮照经营,完善三

防设施,保持加工经营环境干净

整洁。

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建立农

贸市场值守制度,对摊位设置进

行规范整治,做到摊位摆放整齐

有序。

开展各类专项治理行动。将

食品药品安全、农贸市场周边环

境等列入重点整治内容。组织开

展了市场周边环境、学校及周边

食品安全、市场安全大排查大整

治等专项治理行动。

通 过 开 展 各 项 专 项 治 理 行

动,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经营秩

序,为“五城同创”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织金县市场监管局

多措并举助力“五城同创”

本报讯 (王清贵 报道) 自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大

方县强化教育,针对出现的少数

不文明行为,加强教育和监督,

努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营造良

好的文明环境,形成人人重视创

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

建的强大合力。

设 立 不 文 明 行 为 “ 曝 光

台”。对车辆乱停乱放,行人横

穿马路、闯红灯等多种不文明行

为在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曝光。

针对闯红灯的交通不文明行为,

大方县对行人开出了首张 5 元罚

款单,并对其进行了曝光。

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城市

环境。对城区的道路、公园、学

校等重点区域进行美化和修补,

增加绿化面积等。同时,加大对

乱摆乱放、乱贴乱画等现象的管

理力度,清理各类“牛皮癣”和

“僵尸车”,改善城市综合环境,

提升群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多种方式提升市民素质。积

极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宣传部长

上讲堂等活动,利用身边事教育

身边人,还积极开展对奢香夫

人、红军长征等“七种精神”的

学习和宣讲活动,提升市民的文

明素质。

强化整脏治乱工作。为使卫

生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

化,积极开展全民参与“大扫

除 ”, 掀 起 文 明 “ 新 风 气 ” 活

动等,共同营造良好的文明卫生

环境。

大方县

多举措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在大方县瓢井镇连坪村麻窝组,住着一个四处

“寻根”的民间艺人, 他有一双“慧眼”,普通人眼里

奇形怪状只能作为废弃物丢掉的丑陋树根,或是一块

块缺乏生命力的枯木,在他的眼中都是宝贝。

他化腐朽为神奇,经过一双巧手的修饰,一块块

树根变成了浮雕挂件、挂画,或成落地式茶几、桌上

茶 盘 、 鸟 兽 、 山 水 等 一 件 件 极 富 灵 气 的 艺 术 作

品,栩栩如生,罔不因势象形。

他就是韩廷明。

走进位于大纳公路旁的韩廷明家,仿佛进入了根

雕盆景艺术展览馆,花架、靠椅、雄鹰等,一件件精

美绝伦的作品琳琅满目,让人啧啧称赞。

向往丰富多彩艺术世界的韩廷明,自 20 岁中专毕

业后拿起刻刀的那一刻开始,再没舍得放下,如今,

雕刻已成为 40岁的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约是在 20年前,我在大方莲花塘开诊所时,无

意中看见对江镇的一些农民背树根进城卖,出于好奇

我便买了几棵好看的,从此我就迷上了根雕和盆景制

作艺术,而且一发不可收拾,20 年如一日痴心不改。”

韩廷明说,“其实,我从上初中时就很喜欢美术课,在

学校的美术比赛中还荣获过一等奖。”

“老韩爱‘寻根’胜过爱我,有时候一出门,就几

天几夜不归家,经常因为雕琢一件作品而忘记白天

黑夜,但他总是乐此不疲。”其妻子孙善勤戏谑地说。

在韩廷明家客厅的书柜里,摆满了一排整整齐齐

的 《中国根艺》《上海根艺》《浙江根艺》 等专业书

刊,他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灵感。

韩廷明介绍,他认为的根雕艺术在创作方法上分

自然型和雕饰型两种。自然型力求艺人必须顺应自然

天成,顺势而为。一般上等的根雕作品很少有人为修

饰雕痕,无拼无接,形态的局部或整体源于天然,浑

然一体。所表现的动物、人物形象等颇具灵性与神韵。

雕饰型也必须忠于“与天同创,三分雕饰,七分

天然”的创作原则,雕饰力求在“零”与“壹”之

间,力求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更新,自然而然。

经过 20 年的摸索,韩廷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

“树根刚捡回来时上面都是土,也看不出形状,经

过清洗、打磨、修饰才有了现在的样子。”韩廷明说。

“制作出好的根雕作品,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有时

为了寻找到适合的金弹子、山荔枝,我常常辗转在各

个乡镇。”韩廷明说,“从事根雕创作,最重要的是要

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据韩廷明介绍,从一块不起眼的木疙瘩到根雕艺

术品,要经历去皮、造型、细加工、喷砂、喷漆等层

层环节,为了让每一块“淘”回来的树根都能重现光

芒,多年来,他也一直在不断琢磨雕刻技艺。

韩廷明从事“寻根”艺术 20 年,他的根雕和盆景

作品销往毕节市的各个县区乃至贵阳、四川等地。据

他说,曾经他的一件盆景作品卖了两万多元,根雕还

在全国获过奖。

但一直以来,韩廷明都很低调,他说:“我因为文

化不高,应该多向大师们请教,不断完善自己,更应

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韩廷明:以“寻根”为乐的民间艺人□ 姜 晓

初见陈启刚时,他衣着朴素,一根细长的棍子作为“眼睛”摸索着脚下的道路,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身残志坚、创业带富一方的“大人物”。

飞来横祸 与光明“诀别”

“那年我仅 8 岁,正在上小学二年

级,天性好动的我,对什么都充满了好

奇,也因为我的好奇葬送了我的这双眼

睛。”往事历历在目,现年50岁的陈启刚

语气依然很沉重。

1976年的一天,在学校上课时,陈

启刚看见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于

是就想,如果也能拥有一支粉笔那该多

好啊。但那时学校经费紧张,且物资匮

乏,老师的粉笔通常都不够用,想要一

根粉笔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陈启刚突发奇想,没有,就自己做!

有一天放学回家,他发现家中有半

袋生石灰粉,心想,这东西肯定可以用

来做粉笔!于是,他便削了一个竹筒,

往竹筒里装满石灰,再往竹筒中注水。

当听到竹筒里发出“咻咻”的声响时,

陈启刚按耐不住好奇,就往里看,顷刻

之间,石灰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

冲入他的眼睛里,顿时刺痛从眼睛开

始,传遍了他的全身。哪知,这次疼痛

就成了陈启刚与光明“诀别”的开始。

“眼睛失明以后,我就辍学在家。父

亲怕我孤单,就给我买了一台收音机,

起初只是听听音乐广播,后来逐渐喜欢

上了中央七台的三农新闻。听着,听

着,我就忘记了眼睛失明带来的痛苦。”

陈启刚面部表情慢慢舒缓开来。

自强拼搏 重与“光明”握手

“眼睛失明了,并不意味一切都结

束了,生活还得继续下去。”陈启刚说。

说话时,他的语气很轻松,但谁又

能想到,在这份“轻松”的背后,陈启

刚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结婚后,妻子在外打零工,陈启刚

就在家喂猪、鸡、鸭等补贴家用。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看

似偶然的机会被陈启刚给牢牢抓住了。

“1993 年的一天,我在收听中央七

台三农新闻时,得知当时养殖生猪的群

体增多,导致小猪价格猛涨,心想要不

多喂几头母猪试一下。当时我就把想法

告诉了妻子和父母,没想到得到了他们

的一致赞同。”陈启刚说。

那年,满怀抱负的陈启刚从此走上

了专业养猪之路。

“我运气很好,养的母猪下了很多

崽,这时我长期摸索及在收音机里听来

的养殖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那年光卖

小猪我就赚了上万元。”陈启刚说,“还

有一次,我在听广播时,里面有个栏目

推荐酒糟喂猪。于是,我就想反正都要

买包谷来喂猪的,何不先烤酒,再喂

猪,这样岂不一举两得吗?”

说干就干,为了让自己尽快学会烤

酒技术,陈启刚就到马场村后寨组跟着

老酒师学习烤酒技术。在老酒师家跟学

了半个多月后,陈启刚基本掌握了烤酒

的技术,于是他便回家开始尝试。

烤酒,自此也成了陈启刚的一个看

家本领。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无数次的总

结,现在我烤的酒跟我喂的猪一样远近

闻名。”陈启刚自信满满地说。

□ 张云航 白青茂

陈启刚在养殖场陈启刚在养殖场

韩廷明的根雕作品韩廷明的根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