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36
201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广东工业大学 (是否部属)否 课 程 名 称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科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电气信息类 课 程 负 责 人 程汉湘 申 报 日 期 20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一○年三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19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2010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广东工业大学 (是否部属)否

课 程 名 称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科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电气信息类

课 程 负 责 人 程汉湘

申 报 日 期 20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Page 2: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Page 3: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程汉湘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2.17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380039257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020-39322552

所在院系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电力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00 号,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5100

1-1

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技术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

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

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课程:

序 课 授 周 届号 课程名称 程类别 课对象 学时 数/学生总人数

1 电 专 本 4 5 力电子技术 业基础 科生 届/1000 人

2 F 专 本 3 4 ACTS 技术 业课 科生 届/1400 人

3 柔性交流输电系

研 4 4

专业课 究生 届/40 人

4 D 专 研 4 5 SP 单片机 业课 究生 届/75 人

实践性教学:

序号 实 教学时践教学名称 数或时间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电力 6学时 5 届/1电子技术实验 000 人

2 电力 1周 5 届/1电子课程设计 000 人

3 毕业 18 周 5 届/5设计/论文 0 人

4 生产 2周 3 届/600实习 人

教学研究:

1.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广东工业大学第五次教改项目(重大项目),

2004 年

2.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模式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第六次教改项目(一般项目),

2005 年,排名第二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材料力学实验开发,1995-1997 湖北省教改项目

4、扭转实验机的计算机测量系统,1994-1995 年湖北省教委教学研究项目。

1

Page 4: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作为第一署名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探讨,排名第一,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增刊 2007),pp31-33

2.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统计源期刊,

2005.6,pp282-284

3.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武汉化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2001 年№1

4.实验教学质量效果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增刊),统计源期刊,2005.6,第三作者,pp319-321。

5、广东工业大学教改研究项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人

才培养实践》2004 年,排名第三。

6、“电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二,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增刊 2007),pp94-95

7、“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初探,排名第二,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2007),pp166-167

主编的规划教材: 1、电力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ISBN7-978-7-03-019123-6。

2、电力电子技术(第二版)2010.6

3、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4、ADSP-2101/2105单片机原理及开发系统,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1

教学表彰奖励: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材料力学实验开发,省教委教学研究项目,1997 年

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共五人,本人排名第二)

2.建设名牌专业、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2005 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

奖(排名第一);( 广工大教字〔2006〕134 号)

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成果

二等奖,2008

4.指导 2006 届漆健宗同学的“局部放电测量装置的界面设计”毕业设计,获广

东工业大学 2006 届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奖获奖(广工大教字〔2006〕76

号,发文日期 2006 年 6 月 29 日)

5.所指导的大学生作品“双桥路三相交流逆变器的研究” 在 1999 年湖北省大学

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三等奖,给作品同时获武汉化工学院“求实杯”的二等

奖。

6、扭转实验机的计算机测量系统(1995年经湖北省教委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技术负责人,排名第二(共5人),该项课题是对机械系的扭转实验机的实验

设备改造项目,除了机械部分的加工任务外,其余的单片机和计算机接口、

计算机通讯及控制等工作都是本人完成,现仍在使用中)。

2

Page 5: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

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课题:

1. 区域配网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控系统,广州市 2009 年科技计划项目,2009~

2011,课题负责人;

2. 配电变压器运行质量的非线性等效变结构控制与监测,2005~2007 年广东

省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5B10201026,粤科计字[2005]143 号),课

题负责人;

3. 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制,开平莱福电气有限公司,2005.4~2008,课题负

责人;

4. 并联混合型电力补偿控制器(2002.11),广东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

(2002C1020103,粤财企[2002]254 号),2002~2004 年,技术负责人;

5、变电站集成自动监测系统,中山市智傲水电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06~2007,

课题负责人。

发表的论文:

1. SVG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电力自动化设备,Vol. 24, No 4, 2004, 第

一作者,p8-11(中文核心期刊,EI 收录,Database: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8176945)

2. Operation analysis of dual three-point SVG, Proceedings of the

Mediterranean Electrotechnical Conference - MELECON. 2004 V3, May

12-15, pp 1141-1144. ,EI 收录,Database: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8144016; Database: Compendex: Accession number: 04498698866*.

3. Control of Nested DC-Link Voltage for Dual Three-Point StatCom. The

4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

IPEMC2004, Volume 3, August 14-16 2004, pp1195-1200., EI 收录,

Database: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8369812; Database: Compendex,

Accession number: 05189075273; 2005 ISTP 收录

4. DC-link Voltage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tatCom, 39t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ower Engineering Conferece (UPEC),

2004, pt. 1, pp348-352 Vol.1. (EI 收录,Database: INSPEC, Accession

number: 8229265)(2005 ISTP)

5、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启动特性研究,电气应用(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

第26卷第三期,pp53-56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5 年来,每年都获得校级科技先进工作者;

2、电力有源滤波器成果鉴定(2005.12)

3

Page 6: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该项目研究成果“电力有源滤波器”历经 3年,已能够实现对系统所有各次谐

波的动态补偿,并能根据负载的需要实现实时地动态跟踪,动态特性可以

与补偿需要达到同步。其特点在于具有高速可控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并且

能跟踪各次谐波补偿,自动产生所需变化的无功功率,其特性基本不受系

统影响,无谐波放大威胁,体积小、重量小,在实现有源滤波的同时还能

有效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专家组的鉴定结论为:“国内先进水平”。该项成

果现已进入产品生产和调试阶段。

3、截矩式温差测试仪,发明专利,授权公告日:2008 年 2 月 29 日,申请号:

2004100772516,专利号:ZL200420102302.1;

4、2005 年指导本科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广东省电子设计竞赛三等奖

5、HY—1 型 ADSP-2105 单片机开发系统(该项研究成果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

于 1992---1993 完成,为湖北省科委重点指导项目,并经湖北省科委鉴定为

国内首创,达到 90 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本人作为课题负责人,并从事硬

件和汇编程序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美国 AD 公司的 DSP 单

片机 ADSP-2100 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 PC 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连接在一起,该开发系统集汇编语言的编辑,汇编,程序的在线仿真和实时

控制调试于一体,除了资源出借率外,其它方面现仍可与目前最先进的开发

系统媲美。

4

Page 7: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姓 名 陈少华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52.8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39322552

学 位 硕士 职 务 系主任 传 真 39322552

所在院系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电力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00 号,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510006)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

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

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

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计算机继电保护 专业课 研究生 4 5 届/70 人

2

人工智能及其

在电力系统的

应用

专业课 研究生 4 5 届/70 人

3 专业导论 专业课 本科生 2 5 届/1200 人

近五年所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实践教学名称 教学时数或时间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 1周 5 届/500 人

2 毕业设计/论文 18 周 5 届/50 人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PSASP 应用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研

究(改革)项目,2004 年,署名第一。

5

Page 8: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教学研究论文:

1.理工科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高教探索,2003,(2):60-62,署名第

一;

2.与时俱进 创建信息技术类名牌专业,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增刊),2005,pp 31-32,署名第一;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署名第二,电力系统及

其自动化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09,21(3):125-128;

4.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高教探索,2004,(2):41-42,署名

第二;

5.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署名第二,电气电

子教学学报,2004,26(3):20-22;

6.课后备课与教案以及讲稿的提炼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广东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pp 96-97,署名第二;

7.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增刊),2006,pp 105-107,署名第二;

8.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包——中国版 BPA,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

25(4):73-77,署名第三;

9.电类工程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增刊),2005,pp 28-30,署名第四;

1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署名第一,广东工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3,pp 115-116。

主编的规划教材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署名第一。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中国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组委员;

3.“依托专业优势, 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践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

果二等奖,2004 年,署名第一。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基于 IEC61850 标准协议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

(070043),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07.01-2009.09,

署名第一

2.基于 FACTS 动态模型的继电保护自适应系统研究 (4009482),广东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01-2008.12,署名第一

6

Page 9: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近五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 Application of multi-agent technology in relaying for

transmission line,Proceedings of 2005 IEEE/PES T&D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Asia and Pacific,2005, P 1-4 (EI :

063110041771),署名第一

2.A fire detect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2003, P 3775-3780 (EI:03487751307),署名第

3.Intelligent on-line capturing method for optimal time of automatic

reclosing transient fault,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4, P 5084-5086 (EI:

04388367577),署名第一

4 . 综 合 定 量 计 算 继 电 保 护 系 统 可 靠 性 , 电 力 系 统 自 动

化,2007,31(15):111-115,署名第一

5.基于小波包的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的故障选线的仿真研究,继电

器,2007,35(1):18-25,署名第一 主要学术荣誉 1、广东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带头人;

2、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电力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主任。

7

Page 10: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2. 主讲教师情况(2)

姓 名 张淼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710556756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00 号,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510006)

2⑵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电力电子技术

2⑵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

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

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

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 课 课 授 周号 程名称 程类别 课对象 学时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电 专 本 4 5 力电子技术 业基础 科生 届/1000 人

2 系 专 研 4 4 统辨识与参数估计 业课 究生 届/50 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实 学 数 生践教 名称 教学时 或时间 届数/学 总人数

1 电力 子电 技术实验 6学时 5 届/1000 人

2 电力 子电 课程设计 1周 届/1005 0 人

3 毕业 计 18 周 5 届/50 人设 /论文

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多媒体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02

年,排名第一。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及著作:

1.把科技成果融汇到课堂教学中,排名第一,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pp240-241。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8

Page 11: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1.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2.2000 年被评为广工教坛新秀。

主编与参编的规划教材

1、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第二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1(第一完成人)

2、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9(第二完成人)

3、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第二完成人)

4、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第三完成人)

2⑵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

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

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 “分散式风力-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混合控制研究”(60534040)子课题“光伏

输出最大功率控制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6-2009,负责人

2. “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低谐波变频调速器的研制”,广东省攻关项目,2003-2006,

负责人;

3. “风力发电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与实现”;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09-2011,

主要研究人员;

4.“内馈电机调速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2011,主要

研究人员;

5.“兆瓦级双馈风力发电变流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广东省中国科学院

全面战略合作项目,2009-2011,主要研究人员。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张淼等, 滑模技术在 PV 最大功率追踪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

2005(3): 90-93. (EI:05419406386)

2、张淼等, 基于灰色预测控制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

报,2005(7): 74-77. (EI:05419405707)

3、张淼等,基于自抗绕控制技术的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J].控制理论与应

用,2005(4): 583-587. (EI:05429423265)

4、张淼等,基于分级模糊控制的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J].太阳能学报,

2006(12):1208-1213。(EI:070910461177)

5、张淼,刘立强. 光伏三相并网系统的自抗扰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8, 25

(1):175-177(EI收录)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广东省“优秀新产品奖”,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第一完成人,1996年;

2. 广东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农业厅,第一完成人,1996 年。

9

Page 12: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2. 主讲教师情况(3)

姓 名 张祺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 年 8 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926227710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无 传 真

所在院系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编) 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00 号,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510006)

2⑷-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智能机器人 机器视觉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

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

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

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讲授课程:

序 课 课 授 周号 程名称 程类别 课对象 学时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电 专 本 4 3 力电子技术 业基础 科生 届/300 人

2 自动控制原理双

本 4 5

专业基础 科生 -6 届/500 人

3 计 本 4 2 算机控制技术 专业课 科生 届/200 人

4 数字信号处理技

本 2 1

专业课 科生 届/100 人

5 控制系统仿真与

研 4 5

型处理

专业课 究生 届/300 人

实践性教学:

序号 实践教学名称 教学时数或时间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电 6 学时 3届/力电子技术实验 300 人

2 电 1 周 3 届/力电子课程设计 300 人

3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实践

2周 2 届/

及课程设计

200 人

4 自 10 学 2 届/动控制原理实验 时 200 人

4 毕 18 周 5 届/业设计/论文 35 人

10

Page 13: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自动控制原理”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改革,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排名第一。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指导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足球队参加了 2005、2006、2007、2008、2009

机器人大赛,获得:

2005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MiroSot 3vs3 三等奖,SimuroSot 11vs11 三

等奖;

2006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2vs2 三等奖,RoboCup 仿真比赛三等

奖;

2007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8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中型组三等奖,2D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9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2D 仿真比赛二等奖,3D 仿真比赛二

等奖。

2⑷-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

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

过五项)

主要学术研究课题:

1、基于视觉的青少年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2004Z2-D0151),2004.1-2005.12,排名第二;

2、青少年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033007),

2004.1-2005.12,主持;

3、基于视觉的青少年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032006),

2004.1-2005.12,主持;

4、自动天然物质二维色谱制备装置软件系统优化,横向课题,广东工业大学

项目编号 2008124,2008-2009,主持。

5、自动化装备研发中心, 横向课题,2009-2014,主持。

6、利用流体自身能量的微管道机器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30074),2004-2006,排名第三。

6、风力/太阳能互补发电场的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5001819),2006-2007,排名第三。

主要学术论文:

1、张祺、杨宜民、陈红英,机器人足球比赛决策程序的图形化编程,计算

机工程与应用,2005,41(23): p98-101。

2、张祺、杨宜民,足球机器人协作关系的组织与学习,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4, 21(Suppl.):p58-62(EI 收录:05259171328)。

3、张祺、杨宜民,基于动作视觉协调的足球机器人视觉跟踪系统,计算机

工程与应用,2003,41(12): p16-19。

4、张祺、杨宜民,一种机器人足球多智能体协作系统,第四届全球智能控

制与自动化大会论文集:P510-514(ISTP 索引:BV45G)。

11

Page 14: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5、张祺、杨宜民,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足球机器人避碰控制,机器人,

2002,Vol.24(1):p12-15(EI 收录:02136902414)。

获得的学术研究奖励

1、“FIRA 系列微型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人

民政府,排名第 5,2003 年。

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集中式足球机器人视觉系统”, 实用新型,专利号:

ZL200420103434.6

获得的软件版权

1、“基于视觉的青少年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软件(RS_Junior) V1.0”, 计

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书(2005SR04052)

12

Page 15: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2. 主讲教师情况(4)

姓 彭显刚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04

最终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13380039353

学 工学硕士 职 务 系副主任 传 真

广东工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电力工程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邮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 100 号(510006)

2⑴-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能质量控制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

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

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

五项)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发电厂电气部分 专业课 本科生 4 5 届/500 人

2 配电网自动化 专业课 本科生 2 5 届/500 人

3 电气工程专业导

专业课 本科生 4 4 届/400 人

近五年所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序号 实践教学名称 教学时数或时间 届数/学生总人数

1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与实

2 周 3 届/300 人

2 毕业设计/论文 18 周 5 届/50 人

3 毕业实习 2 周 3 届/300 人

教学研究论文:

1、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排名第一,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

六卷第四期, 2006.12

2、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排名第一,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第六卷增刊, 2006.12

13

Page 16: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3、电力专业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管理改革初探,排名第三,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第六卷增刊, 2006.12

4、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基地. 排名第一, 广东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三卷增刊, 2003.12

5、与时俱进 创建信息技术类名牌专业. 排名第五,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第五卷增刊, 2005.8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电气信息类特色实验室 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精

神,中国电子学会“全国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排名第五;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广东工业大学第六届

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8,排名第四;

3、依托特色实验室建立电气信息类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

精神,广东工业大学,一等奖,2008,排名第五;

4、高校工委和教育厅“广东省优秀班主任”,1998;

5、高校工委和教育厅“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9.9。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节电降耗实时分析系统,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09,主持;

2、河源电网节能降损措施的应用研究,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09,主

持;

3、流域小水电群区域电网安全运行措施研究,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08,

主持;

4、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运行优化、寿命评估和检修策略研究,粤电

公司科技项目,2008,主持;

5、GPRS 配电远程监控系统应用研究,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006,主持;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彭显刚,程汉湘,鄂飞,聂一雄,任远,. 低压系统 StatCom 的环境参数对控

制性能的影响[J]. 电气传动,2006,(7);

2、彭显刚,聂一雄,刘艺,. 模糊模式识别在绝缘子串绝缘状态检测中的应用

(英文)[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4);

3、毛晓明,彭显刚. 南方交直流混合电网区域振荡的协调控制策略[J]. 电

力系统自动化,2005,(20);

4、彭显刚. 新型双桥路三相交流逆变器的研究[J]. 广东教育学院学

报,2005,(3);

5、毛晓明,彭显刚. 含有多馈入直流的交直流混合电网高压直流建模研究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9)。

14

Page 17: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3. 教学队伍情况

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程汉湘 男 1957.2 教授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课程规划/编写教

陈少华 女 1952.7 教授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教学研究

张 淼 男 1968.8 教授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教学研究

张 祺 男 1975.8 副教授 自动控制 教学/教学研究

彭显刚 男 1964 副教授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教学研究

何瑞文 女 1969.9 副教授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教学研究

武小梅 女 1971 讲 师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教学研究

周永旺 男 1968 讲 师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教学/教学研究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杨玲玲 女 1978 讲 师 自动控制 教学/教学研究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

比例)

教学队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本课程组共有教师 10 人,其

中教授 3人,副教授 3人,讲师 3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

7 人,占总数的 78%,这在国内本学科,比例是非常高的;50 岁以上 2 人,

占 22%,40—49 岁 4 人,占 44%,39 岁以下 3人,占 34%。

教学队伍带头人为电力电子方向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较深的学术造

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

科生讲授《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柔性输电》等课程。教学队伍年龄结构

合理,中年教师在团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作用;青年教师作为

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将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本团队教

师知识结构合理,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又在科研项目中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15

Page 18: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3-3

教学改

革与研

近 5 年来本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主要有: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本教学队伍完成了

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省级和

校级教学优秀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

2.根据学科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构建课程的衔接和侧重面。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充实教学内容,引入前沿技术,并

对电气和自动化专业的后续课程进行了调整和衔接;

3.多层次、高水平的课程实践教学建设,实现“创新性”、“综合性”的实

践教学环节;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了本课程

的学习网站,开发多媒体 CAI 课件,积极推进教与学的互动,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5 年来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如下:

1、实践教学的平台建设与优化管理模式,“电气与控制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子项目,2009。

2、不同层次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特色的比较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

基金,2007-2008。

3、电力电子技术广东省精品课程,省教育厅,2006-2007;

4、葛洲坝电厂——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3-现

在;

5、株洲电力机车厂——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4-

现在

6、洛阳铜加工厂——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4-

现在;

7、江门供电局——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2007-现

在;

8、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广东工业大学教改项目,2004-2005;

9、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模式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广工大

2005-2006;

1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人才培养实践,广东工业

大学教改项目,2004-2005;

11、应用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研究(改

革)项目,2004-2005;

12、电力实验室改造后综合实验的改革与探索,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研究

(改革)项目,2004-2005;

16

Page 19: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13、多媒体技术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教改项目,

2002。

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

1、建设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子技术》等省级精

品课程、《电力系统分析》、《楼宇智能化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校级

精品课程。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精品课程确实发挥了夯实基础的

作用,也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并使专业课学习能真正做到开阔学生

的视野;

2、多本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自编教材:《ADSP-2101/2105单片机原理及开发

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力拖动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以及《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等。特别

是《电力电子技术》已准备出第二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还被机械

工业出版社评为优秀图书;

3、每年都在实习单位进行正常的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

4、企业提供了价值约100万元变电站设备,建成了110kV变电站隔离实验系

统和110kV变电站控制实验室;

5、最近5年,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参加挑战杯、电子大赛、以及全国

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获得优异成绩。其中一人获得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8

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在2006年“中月杯”广东省电子设计

大赛中获二、三等奖,4人在第八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中获

一等奖。

6、指导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足球队参加了 2005、2006、2007、2008、2009

机器人大赛,获得:

2005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MiroSot 3vs3 三等奖,SimuroSot 11vs11 三

等奖;

2006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2vs2 三等奖,RoboCup 仿真比赛三等

奖;

2007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8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中型组三等奖,2D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9年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 2D仿真比赛二等奖,3D仿真比赛二等

奖。

出版的教材:

1、电力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ISBN7-978-7-03-019123-6;

2、电力电子技术(第二版)2010.6;

3、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第二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7、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8、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第三完成人);

9、ADSP-2101/2105单片机原理及开发系统,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11。

17

Page 20: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发表的教改论文如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

报(中文核心期刊),2009;

2、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电路”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初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

5、课后备课与教案以及讲稿的提炼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广东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

6、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思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7、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

8、电力专业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管理改革初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第六卷

增刊, 2006;

9、与时俱进 创建信息技术类名牌专业,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

刊),2005;

9、把科技成果融汇到课堂教学中,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0、电类工程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增刊),2005;

11、“自动控制原理”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改革,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

12、实验教学质量效果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

13、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4、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高教探索,2004;

15、面向 21 世纪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

16、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排名第一,电气电

子教学学报,2004;

17、理工科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探讨,高教探索,2003;

1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排名第一,广东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3。

19、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基地. 排名第一, 广东工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三卷增刊, 2003.12

已获得的教学研究奖励:

1、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电气信息类特色实验室 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精

神,中国电子学会“全国电子信息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

18

Page 21: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2、依托特色实验室建立电气信息类工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

精神,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

3、“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成

果奖,二等奖,2008;

4、建设名牌专业、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一

等奖,2005;

5、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与方法研究,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优秀成果

奖,三等奖,2006。

6、电力电子技术,广东省精品课程 ,省级,2005;

7、“依托专业优势, 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践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

果二等奖,2004;

8、“依托专业优势, 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践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

果二等奖,2004。

3-4

青年教

师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与生源本身素质、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有很大的关系,它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道德也有很大的联系。

教学团队每年面对的学生有500多人,要求任课教师能迅速提高教学水

平。为此,对课程组的年轻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为保证效果,先期做好课程

教案、教学进度和课件,并在课程组会上进行解释和交流,提出课程的难点、

重点,并安排好有关的作业。为了使新上课和开新课的年轻教师对课程内涵

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团队还对教材中的100多道练习题写出了参考答案,并

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每位教师。通过这样的培训工作,使课程组的年轻教

师很快掌握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并能完全胜任课程教学工作。

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与其本人的知识结构是紧密相连的,而教学内容的

更新则应能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教学团队一方面通

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学团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

斗力;另一方面,团队也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参加各种在职

培训,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各项科研项目,以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现

在,团队中已有3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团队还鼓励青

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种学术研究项目,提高了他们的学术和科研水平,从而促

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以上的努力,团队教师的学术、科研和教学水平均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为团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

Page 22: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 我校(原广东工学院、广东矿冶学院)是全国首批在工业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可控硅电路》的院校之一。1976年开始,

广东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开设了《可控硅电路》课程,采用自编讲义;

1985年,与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等高校合编《可控硅电路》教材;

1986年,课程改名为《半导体变流技术》,使用的教材为《半导体变流

技术》;1995年至今,课程改名为《电力电子技术》,2008年之前使用王

兆安、黄俊编写的《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该教

材及时跟进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是面向 21世纪的优秀教材。2008

年-2009年使用课题负责人程汉湘编写的《电力电子技术》(第 1版,

科学出版社),内容新颖,结合了电力电子领域的新技术和工程应用技术,

更加符合我校学生面向应用的特点。

2.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力、电子、控制三大电气工程技术知识的交叉结合,

是强电与弱电的完美结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密切相关,因

此本课程的内容也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3.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电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注

重高水平的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本课程开设了“创新

性”、“综合性”的实践环节,并开设了新的课程实验;

4. 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理念和

新方法。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师资力量雄厚,

教学实验条件先进、完善。

20

Page 23: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

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工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以应用为主的综合性

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我们注重该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学科发展对课程内容进

行更新和调整,构建课程的衔接和侧重面。其相关课程有“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高压直流输电”、“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

控制技术”等。

本课程以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电路的微机控制技

术为思路,描述了 SCR、GTO、BJT、IGBT 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

数、保护与驱动电路,详细分析了各种 AC/DC、DC/AC、DC/DC、AC/AC 变换技术

及单相和三相整流器、逆变器和斩波器,并介绍了微机控制的脉宽调制技术(PWM)

和各种软开关技术。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

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电气

或自动化专业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以“创新性”和“综合性”为设计思想,开设了单相(相

控)整流电路实验、三相(相控)整流电路实验、开关电源实验等,同时,还开

设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实验作为选作实验,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

践机会,如变频电路实验。并利用多媒体 CAI 软件进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计算机仿真设计”,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内容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固体

继电器、他激式开关稳压电源,自激式开关稳压电源等设计,培养学生的系统设

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挑战

杯”竞赛,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1

Page 24: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电力电子学》理论课 共40学时,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

(1)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导论 (2学时)

电力电子学科的形成

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经济意义

开关型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

开关型电力电子变换 器应用领域

(2)半导体电力开关器件 (2学时)

电力二极管

双极结型电力晶体管BJT

晶闸管及其派生器件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P-MOSFET

绝缘门极双极性晶体管 IGBT

半导体电力开关模块和功率集成电路PIC

(3)直流-直流变换器 (4学时)

直流-直流降压变换器(BUCK变换器)

直流-直流升压变换器(BOOST变换器)

直流升压-降压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或CUK变换器)

单端正激变换器和单端反激变换器

(4)直流-交流变换器 (8学时)

逆变器的类型和性能指标

电压型单相方波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电压型单相逆变器电压和波形控制

三相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电压型三相逆变器电压和波形控制

大容量逆变器的复合结构

(5)交流-直流变换器(14学时)

整流器的类型和性能指标

电容滤波的不控整流电路

单相桥式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

三相半波相控整流电路

三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

带平衡电抗器的双三相桥12脉波整流电路

交流电路中电感对整流特性的影响

相控有源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相控整流及有源逆变晶闸管触发控制

含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环节的单相高频整流

(6)交流-交流变换器 (2学时)

晶闸管交流电压控制器的类型

单相交流电压控制器

三相全波交流电压控制器

(7)辅助元器件和系统 (2学时)

22

Page 25: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触发、驱动器

过电流保护和过电压保护

开关器件的开通、关断过程与安全工作区

缓冲器

滤波器

控制系统和辅助电源

(8)谐振开关型变换器 (2学时)

硬开关、LC缓冲软开关和LC谐振零开关基本特性

谐振开关型变换器的类型

(9)多级开关电路组合型 交流、直流电源(4学时)

AC/DC-DC/AC变压、变频电源

AC/DC-DC/AC恒压、恒频电源

晶闸管相控整流-有源逆变的直流输电系统

具有中间交流环节的直流电源

交流电源、直流负载电力电子变换系统方案比较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涵盖的内容多,专业技术基础要求高,因此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是教学

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在有限的教学时数的情况下需要讲授:

-各类电力半导体开关器件的通断控制特性;

-四类基本电力电子开关电路拓扑结构和基本特性;

-实现电力电子变换的原理和电力电子补偿控制策略;

-电力电子变换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变化及实时控制特性;

-电力变换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电流波形控制与分析。

解决办法:

(1)优化课程内容。将电力电子技术的内容分为有机的几个部分,提出了新的

课程内容设置思路,即:以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为核心、以四类基本变换器和两种

控制方法为基础、以两类应用为目标,兼顾当前技术发展,这种内容设置方法有

利于学生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

(2)改进讲授方法。总结归纳出电力电子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以此为主线贯穿

在各种电路的讲授中,既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程内容。

(3)引入新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演示 和网络课程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含有多种

工作模态的开关型电力电子电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科研实例讲授。用问题法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探究和科研分

析能力。

2、课程内容难点、重点及其解决办法例案

重点难点 1:如何建立开关型变换器的基本概念

23

Page 26: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学生在以往课程和学习所建立的概念中,控制量通常是连续可调的。而开关

变换器的基本特点是,采用有限的电平控制量,却可以获得平滑精确的电压、电

流。这个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解决办法:

教学中注重抓住能量变换的观点,说明开关变换器通过通断控制,将原来连

续供应的电能变换成高频脉冲式的离散电能,从而最终控制能量流的大小。强调

“平均效果”的概念。尽管变换器的输出是有级的,但输出电量的平均值是可以

平滑调节的。这一“平均效果”的思想应该贯穿于整门课程教学的始终。然后说

明“平均化”效果的实现必须配合以大惯性系统加以平滑,由此引出滤波器在变

换装置中是必不可少的。

重点难点 2:开关变换器稳态电压变比公式的推导

由于开关变换器的电路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本质上它始终处于动态调节过

程中。学生的直观想法会认为应该列写电路微分方程,通过解方程来精确求解。

因此,对于电路存在稳态有一定的疑惑。

解决办法:

树立实际工程计算概念,说明工程计算和精确数学计算之间的差异。从基本

物理过程入手,说明周期性变换过程中电感端电压平均值或电容的平均电流必然

为零,从而引出伏-秒平衡定理和安-秒平衡定理。理解了这两个定理,推导过

程就显得十分自然和容易理解。

重点难点 3:变压器的输入、输出为何可以都是直流量

在采用变压器隔离的 DC/DC 变换器中,变压器的输入输出都是直流量。这与学

生此前在电机学等课程中建立的概念似有矛盾,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惑。

解决办法:变压器传输电能的基本物理规律是电磁感应定律。无论是否有直流

分量,只要有磁通的变化,就有感应电势。因此,只要磁芯不饱和,在直流磁通

分量上叠加的交流磁通分量仍然可以感应出电势,因此可以传输电能。

重点难点 4:缓冲电路的必要性,以及零开关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开关损耗的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电力电子所特有的。在变换器工作原

理分析时一般需要忽略开关过程,以理想开关代替实际开关。而且开关变换电路

中,学生通常会认为只要不过流、过压,开关元器件就是安全的。

解决办法:结合开关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变化轨迹,说明开关损耗产生的机理,

画出开关轨迹。指出开关的安全工作区不仅仅是电压、电流的耐量,瞬时功耗也

是限制条件,引出轨迹控制在安全工作区的必要性。指出缓冲的基本思想是利用

电感的电流不可突变特性可限制 di/dt,利用电容电压不可突变的特性可限制

dv/dt。而零开关的实现方法是基于开关轨迹的概念,引入辅助元件实现开关过

程的谐振,达到主开关器件通断时零压、零流的软开关轨迹控制,进而大大减小

开关损耗。

24

Page 27: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从人才培养

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

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涵盖基本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

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并且制订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

用实践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有

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为了适应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方向,我们

建设了“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力节能与新能

源技术” 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设计思想主要包括:

(1)从简到难分层次设置实验内容,利用学科优势不断开拓新实验项目。引

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由基础实验走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再过渡到创新性

实验。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以问题法、探究式教育法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大力支持学生自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近年来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国内外高新企业设立的竞赛中设置了电力电子电路设计内容。为培养学生科技创

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课程组教师长期辅导大学生参赛,培养和锻炼了一

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成果斐然。

2、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1、最近5年,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参加挑战杯、电子大赛、以及全国大学

生英语竞赛等获得优异成绩。其中一人获得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8人在全国大

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在2006年“中月杯”广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二、三等

奖,4人在第八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

2、指导广东工业大学机器人足球队参加了 2005、2006、2007、2008、2009 机器

人大赛,获得:

2005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MiroSot 3vs3 三等奖,SimuroSot 11vs11 三等奖;

2006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2vs2 三等奖,RoboCup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7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8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中型组三等奖,2D 仿真比赛三等奖。

2009 年中国机器人大赛 RoboCup 2D 仿真比赛二等奖,3D 仿真比赛二等奖。

25

Page 28: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近 5年使用的是由程汉湘编写的面向 21世纪的教材《电力电子技术》

(科学出版社)。该教材结合了国内外电力电子的前沿技术,紧跟电力电子技术

发展的步伐,深入浅出,是一本适合本科学生使用的优秀教材。

本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材采用本教学队伍编写的适合于我校实

验室条件的自编讲义《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

导书》。并根据实验室条件的变化,围绕新设备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和课程设

计指导书,并开设了全新的实验,很好地融汇了“创新性”、“综合性”的实践环

节。

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投入实验经费 100多万,建设和完善了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室,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保证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的引入。实验条件的

更新完善及技术现代化,使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实验上档次上水平跃上新台阶。

在教学手段上,尝试采用网络形式进行网上教学和网上辅助教学,积极开展

多媒体 CAI软件的开发和使用,构建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环境,以积极推动教师与

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的学习网站

已经建成,教学辅助材料已全部上网,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登陆网站,在网上进

行自主学习。

26

Page 29: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

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既是联系教与学的有效媒介,也是学科与课程建

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应能够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体现先进性、系统性和科学

性,将科研成果进行整合、归纳、总结和提升,转化为教材或专著的内容,编写

高质量、具有学科与课程特色的教材,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

团队负责人程汉湘教授的新编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柔

性交流输电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将作者在最近几年内的科研成果进行

了总结和提炼,围绕电力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力图反映国内外电力电子技术方

面的最新内容。

2、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科前沿的研究状况、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图表、图片等

方式充实到教学课件中。如“电力有源滤波器”(程汉湘)对于学生理解 PWM技

术、吸收电路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帮助;“整流控制技术”(张淼)可以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整流电路的相关内容。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

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 便于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课程组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多个横向和纵向的科研项

目,如“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控制系统子项目——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6年),“具有无功功率补偿功能的低谐波变频调速

装置的研制”(广东省省计划项目,2003年),“并联混合型电力补偿控制器的

研制”(广东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2002年),“新型高功率因数通用变频器

的研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2年)。“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制”(企业

合作,2005年)已由省教育厅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并已申报了四个发明专利,

其中一个已获得批准。以科研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积极性。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讲课形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助以黑板讲授。依托精品课程建设,精心设

计制作了《电力电子技术》及其相关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直

观,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时利用率。根据课程内容,也使用

27

Page 30: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传统的板书,保留黑板板书和同学之间的亲和力强,逻辑严密,交互性好等优点。

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已经全部加入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方便地

利用网络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学。

4、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设计/实训、毕业实习和

毕业设计是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和创

新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教师将科研内容引入毕业设计题目中,将教学与科

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使之成为科学研究的前站,让更多

地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毕业实习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生产实际,把书本

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过程的实际设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实现

质的飞跃。

同时结合课外科技实践、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高水平的

实践环节,实现“创新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完成相

关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也有部分学生参加了教师的科研项目

28

Page 31: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

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队伍教学经验丰富,科研素质高,积极推进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

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

好评,并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赞誉。

广东工业大学冯垛生教授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为“教师备课充分、讲解引

人入胜、学生互动参与、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张占松教授的评价为“因人

施教、因材施教、因题施教、因需施教,教学效果优秀”;李日隆教授的评价为“该

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手段多样,切合了 21 世纪人才培养的目

标,是一个优秀的教学成果”。

在对本课程教学成果评价时,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导张波认为:“该

课程师资水平高,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验环节,推进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

才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博导谢运祥认为: “电

力电子技术作为自动化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受到高校

相关专业教学的广泛重视。广东工业大学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小组,结合该门课程的

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教学手段先进;该课程

教学内容丰富,符合 21世纪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本人愿意推荐其为精品课程。”

近三年学生对本课程评教的无记名投票结果为:优占 60.5%,良占 39.5%。

课堂教学录象资料中,主讲人准备充分、思路清晰、讲解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总体评价为优秀。

4-6 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录像

章节内容 授课内容 主讲教师

(1)绪论绪论

(2)绪论程汉湘

(1)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2)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主要参数

(3)晶闸管的工作原理、特性

(4)晶闸管的主要参数、典型全控型开关元件

(5)典型全控型开关元件

第 1章 电力

电子器件

(6)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

程汉湘

29

Page 32: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1)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拓扑结构及其分析方法

(2)单相全桥可控整流电路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程汉湘

(5)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6)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7)三相桥式全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性负载,α=0°、α=30°)

(8)三相桥式全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性负载,α=60°、α=90°)

(9)三相桥式全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负载,α=0°、α=30°)

(10)三相桥式全波可控整流电路(阻感负载,α=60°、90°)

(11)变压器漏感对电路的影响、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

(12)谐波和无功功率分析基础

(13)三相逆变电路

(14)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

张淼

(15)移相触发电路的实现

第 2 章 整流

电路

(16)移相触发电路的实现周永旺

(1)基本斩波电路的拓扑结构与分析方法第 3 章 直流

斩波电路 (2)复合斩波电路和多相多重斩波电路周永旺

(1)逆变电路的换流方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3)星形连接电路、支路控制三角连接电路、交流调功电路

(4)单相交交变频电路、三相交交变频功电路

第 4 章 交流

变换技术

(5)矩形交交变频电路、(第 5章)换流概念

周永旺

(1)逆变电路的换流方式、电压型逆变电路

(2)单相电压型逆变电路、三相电压型逆边电路

(3)电流型逆变电路

周永旺

(4)单相电流型逆变电路、三相电流型逆变电路

第 5 章 逆变

电路

(5)三相电流型逆变电路、多重逆变电路曾岳南

(1)PWM控制的基本原理、PWM逆变电路及控制方法

(2)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法和调制法

(3)异步调制和同步调制、PWM逆变电路的谐波分析

(4)PWM逆变电路的多重化、PWM跟踪控制技术

第 6 章 脉宽

调制技术

(5)PWM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曾岳南

第 7 章 软开

关技术 (1)软开关的基本概念、软开关电路的分类、典型软开关电路 曾岳南

(1)间接交流变流电路原理、交直交变频器第 8 章 组合

变流电路 (2)恒压恒频、间接直流变流电路原理曾岳南

30

Page 33: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多位教师获省、校级荣誉称号,

有多名教师多次赴欧洲和港澳台地区做访问学者和进行科学研究,并有多位教师

在全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组织机构中兼职,50 岁以下的教师均具有或在攻

读博士学位,多位教师直接参与教材和专著的编撰。

2.多层次、高水平的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实验、选做实验、仿真实验、课程设计等多个层次,结合

课外科研训练实践、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等高水平的实践环节,

实现“创新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3.以科研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教学队伍进行了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如“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控制系统

子项目——光伏发电控制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6 年)等,高

水准的科研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师资队伍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利用现

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多层次、高水平,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并发表了高水准的教学研究论文。

本课程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试题库不够完善,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2.丰富网络课件和网络教学资源

3.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目前比较高的起点上,还需要优化教师

考核机制,还要不断优化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

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设计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教

学改革不断深化。

31

Page 34: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目标:

在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框架下,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真正建立

以设计为主线的课程新体系;不断强化本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多种动手

能力、多种表达能力的特色。继续推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继续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和

推进精品课程教材建设,将本门课程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步骤:

深入研究国内外,特别是国外相关教学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将课程建设与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统筹

规划,分步实施;

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资源;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网络课件、教学资源库已经上网,继续不断完善网上教学资源,完善师生网上交

流平台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校园网已有本课程全程录像,随着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计划在一年内重新全程授课录像。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网上资源:课程大纲、参考教材、授课教案、教学录像、课后习题,实验指导

网址链接:http://oa.gdut.edu.cn/dldzjs/index.htm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http://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

32

Page 35: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学校一贯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及广东省关于高等教育

“质量工程”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文件《广东工业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决定》(广工大教字(2005)149

号)、《广东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

见》(广工大教字(2007)167 号),进一步修订并细化了《广东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

设管理办法》(广工大教字(2007)216 号),对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除政策支持外,学校还在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教师职称、职务的晋升及年度考核

等方面给予倾斜,使教师积极投身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良好氛

围。

学校重视对网络硬件建设的投入,保障精品课程的网络硬件环境需求。网络与教

育技术中心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对老师熟练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技术培训和提供技术咨

询与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框架,使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顺利上网

并及时更新。

学校重视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注重课程建设及

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推进教学方

法与手段的改革,注重教学设计,要求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教学媒体。不断改善

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选用同行认可的优秀教材,突出理工科课程的实验(践)教学,

开出高水平的实验,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实施督导、学生网上评教、领导听课、同行评

教、社会评价、毕业生信息反馈等措施和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

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我校自 2003 年以来,共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46 门,

省级精品课程 14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些精品

课程充分发挥了精品示范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33

Page 36: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 jpkc.gdut.edu.cn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dldzweb/shenbaoshu.pdf · 片机adsp-2100系列的集成开发系统,它是通过pc机的串行口与开发系统

7-2 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为了支持本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提高,学校将进一步增加投入,目标是使本

精品课程的整体水平达到全国同行的前列位置。

1、进一步提高课程团队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考虑到本课程是双语教学,学

校将每年出资支持课程团队1—2 位的青年教师出国进行培训。

2、进一步鼓励课程团队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试验,

鼓励课程团队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鼓励课程团队教师进行教学教研的

交流活动,学校将每年出资设立相关的教研项目,同时经费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

教学教研等相关研讨会;

3、为了使本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网络运行效果畅通良好,学

校在网络建设方面将进一步投入资金,设立专用服务器;同时设立专项教研项目,

鼓励教师进一步完善、更新和提高本课程的网络资源。

8. 说明栏

(含课程访问路径)

课程访问路径:

精品课程网站和专题学习网站地址如下:

课程申报网站:

http://jpkc.gdut.edu.cn/10gjjp/dldzjs/web/indexxiao11.html

课程学习网站:

http://oa.gdut.edu.cn/dldzjs/dldzweb/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