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16
- 1 -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请改正偏误,并以这两句为例,分别与韩语进行对 比来说明汉语的特征。[4分] (1) 把这些词记。 (2) 你完了作业来找我吧。 2.请用语义分解法,分别分析出<B>(1)-(4)划线词的 语义指向。[4分] <A>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 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语义指 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 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B> (1) 我们吃饱 了饭。 (2) 我们吃多 了饭。 (3) 我们吃完 了饭。 (4) 饭馆里挤满 了客人。 3.从(1)-(4)划线词中找出结果补语使用上有误的两个 选项并写出其理由。[4分] (1) 책에다가 병음을 적어라. → 把拼音写在 书上。 (2) 어제 저녁에 나는 밤새 잠들지 못했다. → 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见 (3) 우리는 함께 집에 가기로 약속했다. → 我们说好 了一起回家。 (4) 나는 대학때의 생활을 소설로 썼다. → 我把大学时的生活写给 小说了。 4.请用语义分解法,分别分析出<B>(1)-(3)划线词的 语义指向。[4分] <A>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 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语义指 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 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B> (1) 他站住沉思起来 (2) 他一见严老师,立刻站起来 (3) 他猛地抬起 头来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Aug-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 -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请改正偏误,并以这两句为例,分别与韩语进行对比来说明汉语的特征。[4分]

(1) 把这些词记。 (2) 你完了作业来找我吧。

2.请用语义分解法,分别分析出<B>(1)-(4)划线词的语义指向。[4分]

<A>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

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B>(1) 我们吃饱了饭。(2) 我们吃多了饭。 (3) 我们吃完了饭。 (4) 饭馆里挤满了客人。

3.从(1)-(4)划线词中找出结果补语使用上有误的两个选项并写出其理由。[4分]

(1) 책에다가 병음을 적어라.→ 把拼音写在书上。

(2) 어제 저녁에 나는 밤새 잠들지 못했다.→ 昨天晚上我一夜没睡见。

(3) 우리는 함께 집에 가기로 약속했다.→ 我们说好了一起回家。

(4) 나는 대학때의 생활을 소설로 썼다.→ 我把大学时的生活写给小说了。

4.请用语义分解法,分别分析出<B>(1)-(3)划线词的语义指向。[4分]

<A>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

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B>(1) 他站住沉思起来。(2) 他一见严老师,立刻站起来。(3) 他猛地抬起头来。

Page 2: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方,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1)나는 너무 피곤해서 더 이상 못 걷겠다.→ 我很累得走不动了。

(2)오늘은 너무 늦게 왔으니, 내일은 일찍 오렴.

→今天你来得太晚了,明天你早来一点儿吧。 (3)우리반은 공연을 매우 잘 했다.

→他们班表演节目得非常好。

(4)이 글자는 잘 못 썼다.→ 这个字写得不对。

6.从(1)~(8)中找出两个语法上有误的句子,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1) 他特别聪明,三天就学得会开车了。(2) 他特别聪明,三天就学会开车了。

(3) 这条路太窄了,汽车过不去。(4) 这条路是我们村的,你们不能过去。

(5) 他写得好这篇文章。 (6) 这篇文章他比我写得好。

(7) 明天我有事,去不了学校上课了。 (8) 明天我有事,不能去学校上课了。

7.从(1)~(8)中找出两个语法上有误的句子,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1) 不懂英文的人在这个公司是吃不开的。(2) 不懂英文的人在这个公司是吃不消的。

(3) 辣的我吃不来。(4) 辣的我吃不惯。

(5) 吃小馄饨要赶早,中午来必定吃不到的。(6) 吃小馄饨要赶早,中午来必定吃不上的。

(7) 最近五花肉太贵了,吃不起啦。(8) 最近五花肉太贵了,吃不得啦。

8.从(1)~(8)中找出两个语法上有误的句子,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1) 那部电影我去看过一遍,但没能看到结尾。(2) 那部电影我去看过一遍,挺有意思的。

(3) 我去了一趟北京。(4) 我去了一次北京。

(5) 他冲进来不分皂白地骂了我一顿。(6) 他冲进来不分皂白地骂了我一番。

(7) 今晨的沈阳,下了一阵雨。(8) 今晨的沈阳,下了一场雨。

Page 3: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3 -

9.从语义特征的角度,分别叙述<B>(1)-(3)划线时量补语的意义。[4分]

<A> 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概括同一结构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以解释造成显性语法关系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的原因。

<B>(1) 这个巨幅海报太难贴了,工人们贴了三天了。 (2) 海报早贴上了,都贴了三天了。 (3) 海报一直贴在墙上,都贴了三天了。

10.请辨析<B>(1)-(3)a和b划线部分的句法成分并写出其依据。[4分]

<A>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B>(1)a.他浪费了两个小时。 b.他休息了两个小时。(2)a.又写了一篇。 b.又写了一遍。(3)a.他显得很年轻。 b.他想得很周到。

11.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来参观工艺品展览的人(川)流不息。 (2) 生活中,面对困境,我们常常会有走(头)无路的

感 觉。(3) 大家都在戒烟,他非但不戒,反而变本加(厉)。 (4) 学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5) 这项工作一定要坚持完成,绝不能半途而(费)。

12.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他能(安)分守己,也就免了许多烦恼。 (2) 小明对人真是彬彬有(礼),热情、诚恳。 (3) 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却(蓝)竽充数,参加乐队演 出。 (4) 像这样文理不通的文章,居然也能见报,真不可思 (议)。 (5) 在联欢晚会上,大家个个兴高(彩)烈,笑逐颜 开。

Page 4: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4 -

13.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他满面春风、神采(奕奕)地走进大礼堂。 (2)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新兴产业(成)出不穷。 (3) 你精通德文,要把这段文字译成汉语,那当然是

易如(翻)掌的事啰! (4) 这篇文章总体上是好的,你不要断章取(义)故意挑

毛病。 (5) 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也得因对象不同,对 (症)下药。

14.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我如果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 (搬)门弄斧。 (2) 灯会上各种龙灯不(计)其数,美不胜收! (3) 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 读报纸了。 (4)(凭)心而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失偏颇。 (5) 他迫不(及)待地想和在外地工作的哥哥见面。

15.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为了生活,他只好(铤)而走险地去从事高危险性 的工作。 (2) 这些影片我看完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 心。(3) 我会一如(继)往的支持你们的工作。(4) 我们应当胜不骄,败不馁,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 成功。(5) 这次考试,东娜的成绩名列前(茅)。

16.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孩子们不停地(扰)乱课堂。 (2) 教书的工作报(筹)不太高。 (3) 玛丽又在和妈妈(炒)架了。 (4) 他很希望能不冒任何危(险)。 (5) 我身上没带(名)片。

Page 5: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5 -

17.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她寄给我一张(名)信片,要你的地址。 (2) 他的脸上有饱经苦难的(烙)印。 (3) 下了一阵雨,天气(凉)快多了。 (4) 我们得把(楼)梯重新装饰一下。 (5) 他看来身体(建)康,脾气好。

18.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和引(伸)讨论。 (2) 他穿上靴子,(袜)子已湿透了。 (3) 我们的宾馆(座)落与城市的中心。 (4) 发生火灾别着慌,(拨)打火警119。 (5) (传)统的手工艺技术不断革新。

19.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要想学习好,就得下(功)夫。 (2) 这一对亲密的伙(伴)分了手。 (3) 要说照(像),我不是内行。 (4) 这些(钟)表里的机件全部都是国产的。 (5) 她的(刻)嗽声打破了沉默。

20.下面是教师设计的错别字作业资料,( )里的汉字是学生填写的。请找出两个错别字并予以改正。[2分]

(1) 他尽情(幼)想着热情的团聚。 (2) 怎么,难(道)你没有听我说? (3) (艰)持学习,始能不断进步。 (4) 他们坐出租汽车去(剧)场。 (5) 如果你愿意的(话)就留下来。

Page 6: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6 -

21.<A>是关于带音法的部分叙述,<B>是汉语元音舌位图。根据<A>、<B>,设计出汉语拼音“ü”和“e”的教学方法。[4分]

<A> 带音法就是用一个已学过的音素或学习者母语中存在的音素,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之相关的新音素;或者以一个容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与之相近的较难发的音。

<B>

22.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A>

在展示和指导学生发音时,为了加深印象,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突出汉语某些音的发音特点。在初级阶段,特别是语音阶段,适当地运用( ⓐ )的手法扩大音与音、调与调之间的差别,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汉语的发音。值得注意的是:( ⓐ )法是为了加强教学的示范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让学生尽快学会汉语的难度大的声母、韵母、声调,待学生们掌握之后,教师应该恢复到正常的声、韵、调教学。

<B> 通过( ⓑ )发音的原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方法。 比如在讲a的发音时,可作出如下解释说明:舌头要下去,嘴巴要张大,一定要用力。

23.下面是教师为听力课准备的生词卡片和韩国学生的读音实例。请分别叙述<A>和<B>语音偏误的原因。[4分]

<A> <B>

生词卡片 夫妇 准备

学生读音读成“瀑布”或“铺

铺”读成“尊卑”

24.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A>

在解释新词时,教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用已经学过的词自己释义,然后再给以归纳、纠正。如讲“( ⓐ )”一词,可以这样做:  师:XX,你有( ⓐ )吗?  生1:有。  师:请你告诉我,( ⓐ )是爸爸的……  生1:是爸爸的姐姐。  师:还有呢?  生2:爸爸的妹妹。  师:对了,所以……  生3:( ⓐ )是爸爸的姐姐或妹妹。 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地理解词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有效的。

<B> 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 ⓑ )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 ⓑ ),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利用旧( ⓑ )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 ⓑ )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Page 7: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7 -

25.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A>

用一个已经学过的反义词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记忆生词都大有好处。   比如讲“表扬”时,教师可以这样做:  师:“表扬”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 )。

<B> 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来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与个性。 如“保护”和“( ⓑ )”都有守护某一事物,使其免于受害的意思。但“保护”主要是使所守护的东西不受损害,而“( ⓑ )”是使不受侵犯,语义要比“保护”重。

26.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A>

( ⓐ )释义就是用卡片、实物、图片教具,直接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它适用于生活中常用,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词语。 比如:解释“杯子”,只要举起茶杯;解释“龙”,只要举一张画有龙的图片,也就一目了然了。

<B> 很多词语,尤其是动词,需要我们用( ⓑ )的办法,给学生进行释义。如“搬、端、托、拿、捏、握、举……”等这些跟手有关的动词,老师可以直接在教室中做出各种动作,让学生将动词符号与实际的动作联系起来,从而掌握词语的用法。用动作演示解释词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之间的差异,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词语教学的效果。

27.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的意思。[2分]

<A>

选取学生熟悉的或亲自经历的事例来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词的实际应用中去体会理解词义。比如教“凑合”一词,可以设置下面两种使用语言环境: 师:下第四节课已经十二点了,你去食堂吃饭。你喜欢 吃的菜已经都卖完了,你又不想去别的地方吃,你怎么办?你只好…… 生:ⓐ凑合吃吧。

<B> 结合上下文,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释词的特定含义。尽量把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讲解,词在一定的语境中的意义是唯一的。学生掌握了该词在这个语境中的语义,既便于记忆,又能掌握用法。 比如老舍的剧本《茶馆》中有一段对话:  宋恩子: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那点意思。  宋恩子: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28.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A>

对学过的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用法,有计划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词。比如“好”有很多意思和用法,又有形容词与副词之分,在学了几种意思后,教师可指导性地进行归纳和总结: 形容词:那本书很好。(“好”表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 票好买吗?(“好”表示容易。)( ⓐ ):我买了好几斤苹果。(“好”用在数量词前表示多。) 外面好冷。(“好”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

<B> 教师讲词时,除了把课文中该词的义项和用法讲清外,还可以适当地讲一下其他常用的义项和用法。汉语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在学生接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扩展词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该词。比如“( ⓑ )”在某课课文所涉及的义项是“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把“( ⓑ )”的另外两个常用义项“普通”和“一样、同样”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

Page 8: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8 -

29.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A>

( ⓐ )法就是给词语下定义,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说明。这是辞书中主要的释词方法。一般情况是说出概念所属的类和它与同类中其他概念在属性上的差别,即所谓的“属差+类”、“类+属差”。例如: 仓: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 马: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B> 人脑平时储存多种语言信息,在一定的新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机制就会调动与这一信息有关的储存信息。这便是一种( ⓑ )。 如说下大雨,下多少算大雨,下多少算小雨,我们平时谈论中,恐怕不会用个测量器看一天下的多少毫升,再查查专业的统计分类,看看这场雨是不是大雨。但是我们可以由大雨经常出现的共现词语如水灾、洪涝、疾病来想像大雨的后果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印象,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意旨。

30.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灵活多变的汉语熟语句型也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熟语的一大难题。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可以随口说出而不考虑句型问题,而外国学生经常问汉语熟语的句型是什么,他们总是想通过固定的句型掌握熟语的用法。他们在使用熟语时总是小心翼翼。比如,有的学生说:“我来中国四个多月了,时间很光阴似箭。”这个学生知道“光阴似箭”是“时间飞逝”的意思,但又把这个成语看作是( ⓐ ),所以加上了“很”这个副词。又如“这里不那么美丽,她一定添油加醋了这儿的风景。”这个学生把“添油加醋”用作了( ⓑ )。外国学生非常谨慎地用汉语语法使用熟语,反倒弄巧成拙。《辞海》对熟语的解释是,“汉语熟语是固定的语言结构,尽管在语法上有不合理之处,但不得更改。汉语熟语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由于汉语熟语的这些特点,汉语熟语经常可以用作独立句子,或者被称为汉语小句。这种约定俗成的语言由于缺乏一定的规律性,给外国学生学习熟语带来了很多问题。

31.请阅读并分别写出<A>-<B>所采用的汉字教学技巧的名称。[2分]

<A>

依据汉字形声字的声符具有部分表音的特点,对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芳、房、访”都是形声字,“方”代表声音,另外部分表示意思。 依声旁析音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汉字语音的印象。

<B> 根据汉字字形特点,对合体汉字进行解释。 例如在讲授“休、酒、林”等字时,教师可做如下描述: 休----字形表示一个人靠在树木旁。人在树下歇息,表示“休息”的意思。

32.下面是学生的答卷。请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找出两个错误拼写并改正,然后分别写出该规则的具体内容。[4分]

课堂测验姓名:○○○

请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给下面的词语和句子用汉语拼音注音。

1. 海外 hǎi wài 2. 吃鱼 chī yú 3. 那会儿 nàhuìr 4. 九十九 jiǔshíjiǔ 5. 十几个人 shí jǐ ɡè rén 6. 都来 dōu lái 7. 大地的女儿 dàdì de nǚ’ér 8. 河北省 Héběi Shěnɡ 9. 小刘 xiǎo Liú

10. 泰山

Tài Shān

Page 9: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9 -

33.下面是关于语法教学技巧的叙述。请在(A)~(D)中,找出技巧名称与说明不符的一项,并予以改正。[2分]

技巧名称 说明

(A) 表演讲方位词时,老师边做动作边说“往前走、往右拐”、“往上看、往(窗)外看”等。

(B) 情景讲“比”字句时,也可以利用班上的真实情况。

(C)以 旧释新

解释“被”字句时,可以用已经学过的“把”字句来解释。

(D)

汉 语和 其他 语言 对比

存在句“P有N”和“N在P”的语义重点就不同,前者在于描写(门前有几棵树、几盆花)、说明新发现(哎,你屋子里有个人),通常着重于整个句子的信息;后者的重点则在于说明N的位置(我女朋友在上海呢)。

34.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有关“把”字句的教学步骤,(A)-(D)是教师按照出现频率、学生习得顺序等排列出来的。请分别写出ⓐ和ⓑ。[2分]

(A)对( ⓐ )的评判或判断。 ◦ 他说得很流利。 ◦ 她唱得很好听。 (B) 对主体的评价或描述。 ◦ 他热得直冒汗。 ◦ 房间布置得很漂亮。(C) 说明动作产生的( ⓑ )。 ◦ 这些活儿累得他腰酸背痛。 ◦ 大伙儿说得她脸红了。(D)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 ◦ 大家高兴得很。 ◦ 她急得不得了。

35.请阅读下文,先写出ⓐ,然后写出ⓑ的例外。 [2分]

表意体系的汉字不是直接表示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而是用不同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单音节( ⓐ ),从而代表了( ⓐ )的声音。这样,汉语所用的表意符号(汉字),就有几万个形体,常用的也有几千个。由于现行汉字一般是记录汉语的单音节( ⓐ )的,所以汉字又称为( ⓐ )文字。但是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中的音节文字。ⓑ音节文字一个音节只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符号也只表示一个音节。汉语一个音节一般用许多汉字来记录,如xī音节,《新华字典》收“夕、汐”等60多个字;而同一个汉字有的可以表示几个不同的音节,如“和”有hé、hè、huó、huò、hú5个读音。

36.下面(A)~(D)是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要字体的叙述。将(A)~(D)按各字体出现先后顺序进行排列。[2分]

(A)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

(B)它是指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因而得“钟鼎文”之名。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C)它是指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政策,在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说文解字》,皆通用它,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

(D)它是指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Page 10: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0 -

37.下面是关于汉字字体演变的叙述。请分别写出ⓐ和ⓑ。[2分]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 ⓐ )转变为( ⓑ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

38.下面是关于汉字结构单位的叙述。请分别写出ⓐ-ⓓ。[2分]

◦( ⓐ )是由( ⓑ )构成的,一个( ⓐ )一般由两画或更多的( ⓑ )构成。

◦( ⓒ )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 ⓒ )”。例如“惞”用两分法可分为形旁“忄”和声旁“欣”,“忄”和“欣”都称为( ⓒ )。

◦( ⓓ )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 )也是( ⓒ ),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 ⓒ )”。

39.从<选项>中找出两个同时满足<A>、<B>的字。[2分]

<A>

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B> 形声字的声旁起标音作用,而有些声旁字既标音也表义,音义合一,这种造字法,属于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兼类。

<选项>

ⓐ亭 ⓑ取 ⓒ豪 ⓓ功

40.阅读下文,找出划线部分归类不恰当的两个字,并分别

把它们归属于(1)~(4)中正确的一类。[2分]

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旁和声旁不同的组合方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形声字。形旁和声旁有哪些组合方式如下:(1) 左形右声 : 铜,泳;(2) 右形左声 : 领,烤;(3) 上形下声 : 蓝,雾;(4) 下形上声 : 煮,箭。

Page 11: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1 -

41.下面四个字本来属于同一种造字法。请写出该造字法的名称及其造字原理,并说明这五个字从现在的字形上不易看出该造字原理的原因。[4分]

篇、 简、 在、 布

42.下面是关于汉字用字法的叙述。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所对应的字。[2分]

<A>

“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可以不作详细了解。当然,为了方便大学学习,我们也作简单介绍。  许慎所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 )是也。” 是指同一类的事物,用同一部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义可以相互解释;同时又有声音上的关系。考、( ⓐ )就是这样的。

<B>  许慎所谓的“假借”指“本无其字”的假借。指的是有些词,本来没有为它们专门造过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所使用了。  例如:“( ⓑ )”原是鸟名,借为“不容易,做起来费事”之义。

43.下面(1)和(2)划线部分其字形相同而表达不同的意义。请分别写出各个义项并写出其义项之间的关系。[4分]

<A>

(1)而,颊毛也。——《说文》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B> (1)他每天花三小时学习。(2)她在坟墓上放了一束花。

44.结合(1)和(2)的例字分别叙述废除异体字的两个原则。[4分]

正字 异体字

(1) 冰、皂、哲 氷、皁、喆

(2) 冗、泄、岳 宂、洩、嶽

Page 12: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2 -

45.下面是关于北宋诗坛的叙述。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和ⓑ。[2分]

北宋诗文( ⓐ )运动是指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 ⓐ )运动。主要反对以( ⓑ )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 ⓐ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 ⓑ )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 ⓑ )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46.下面是关于北宋诗歌的叙述。请分别写出ⓐ和ⓑ所对应的名称。[2分]

( ⓐ )与( ⓑ )在诗坛上并称“苏黄”,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 ( ⓐ )论诗最重陶渊明,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他的诗各体兼长,语言或平淡自然,或神采飞动,都别开生面。虽偶尔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但是仍能代表宋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 ⓑ )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他主张以丰富的学识作为写诗的基础。而且为了能出奇出新,( ⓑ )在选择材料上尽力避免烂熟,而是寻找冷僻的典故。他还提倡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放弃传统诗论讲究声律和谐、词采鲜明的艺术手法,有意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

47.下面是关于黄庭坚诗歌理论的叙述。请分别写出ⓐ至ⓒ的意思。[4分]

<A>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B> 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48.下面是关于宋诗流派的叙述。请在(A)~(D)中,找出流派名称与说明不符的一项,并予以改正。[2分]

流派名称 说明

(A)江 湖诗派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

(B)中兴四大诗人

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C)永 嘉四灵

他们的诗歌成就并不高,但其对山林田园的描写对于失意潦倒的文人具有抚慰的作用,而其艺术追求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纠正江西诗派的以学问为诗,因此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D)遗 民诗人

宋元易代之际,诗坛上出现的诗人。他们或是抗元的民族英雄,如文天祥;或是隐居守节的遗民,如谢翱等人。

Page 13: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3 -

49.下面是唐宋时代的两首名作。请分别写出<A>和<B>的主题。然后,根据<A>和<B>的诗作,把唐宋诗的不同创作特点进行对比。[4分]

<A>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洞庭湖》

<B>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题郑防画夹》

50.请叙述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之间的不同之处。[4分]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51.下面是柳永的词作。请先写出该作品的主题并叙述他在词作上的艺术特点。[4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52.下面是苏轼的词作。请先写出该作品的主题并叙述他在词作上的艺术特点。[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Page 14: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4 -

53.下面是关于宋代词人的叙述。请分别写出ⓐ至ⓒ所对应的作家名字并共同写出他们所属流派。[2分]

ⓐ他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被认为是婉约 词之宗。她以女性的身份来抒写女性的情感,在两宋词坛卓然一家。她的词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是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他的词具有“骚雅”的特色,因此,后人把以姜夔为代表的一些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

54.请分别叙述下面划线的“说话四家”指的是什么。 [4分]

“说话”是一种盛行于唐宋时期(公元7~13世纪)的民间技艺,“说话”艺术发展到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由于所叙说内容和表演风格的丰富完善,呈现出流派纷纭的局面,这时的说话艺人不仅人数多,而且分工细致,出现了所谓的“说话四家”。

55.下面是关于宋代话本的叙述。请在(A)~(C)中,找出作品名与说明不符的一项,并予以改正。[2分]

作品名 说明

(A)《 京 本通 俗小说》

书中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刻画,尤其是心理描写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人情。不但对小说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也有相当重要的语言、民俗研究价值。

(B)《 清 平山 堂话本》

小说家话本集﹐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6集﹐每集10篇。书中收宋元明三代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标明“小说”或“新编小说”﹐当属小说家的话本。

(C)《 西 游记》

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原本描写唐僧取经故事中都是以唐僧为主人公,而在这本话本中则改为猴行者——孙悟空的原型)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

56.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2分]

<A>

( ⓐ )是中国宋代说唱艺术。和变文相类似,由韵文和散文相杂构成,篇幅较为短小,因此大多文简而事略,每篇大约只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因歌唱时有鼓伴奏而得名。

<B> ( ⓑ )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Page 15: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5 -

57.下面是关于新中国时期文学的叙述。请分别写出ⓐ和ⓑ所对应的词语。[2分]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社会发生急剧的重大变革,也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发生了文学的“转折”。 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应遵循的体系性“( ⓐ )”;而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阅读和批评等文学活动方式也都出现重大变化。 50年代前后中国文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表现在4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家( ⓑ )化,从作家出身的地域,以及生活经验、作品取材等的区域而言,出现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中原的转移。

58.下面(A)~(C)是新中国时期文艺思潮的叙述。请将(A)~(C)按各主张提出的时代先后顺序进行排列。[2分]

(A)李希凡和蓝翎,以"马列主义"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进行了公开批判。毛泽东致信说:“俞平伯这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当然是应当对他们采取团结态度的,但应当批判他们的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当对他们投降”。

(B)对《武训传》的批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场全国规模的以政治为目的而进行的文化批判运动。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影片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二是认为影片美化了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主义;三是认为影片贬低了农民革命运动的作用,歪曲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C)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全面的彻底的批判: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方面,颠倒存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社会实践与精神作用的关系,宣扬主观唯心论,认为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是创作的源泉,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根本。

59.下面是关于新中国时期文艺争论的叙述。请分别写出<A>和<B>所对应的名称。[2分]

<A> 这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

<B> 这是从1957年6月8日起,中国共产党发动并领导的一场全国范围的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攻的政治斗争。 1957年5月,中国共产党发起一场整风运动。许多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就党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但却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

60.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2分]

<A>

《 ⓐ 》是赵树理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1952年9月一个月里发生在三里湾的扩社、开渠的合作化运动。重点描写了村支部书记王金生的妹妹王玉梅、中农马多寿的四儿子马有翼、村长范登高的女儿范灵芝三个年轻人的爱情婚姻变化等。

<B> 《 ⓑ 》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最早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延河》杂志上,每期两章。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柳青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柳青同志生前计划写四部,仅完成了两部。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和巩固。它们既是互相联系的,又是各自独立的。

Page 16: 1.下面句中有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的偏误。 2 ...att.eduspa.com/EtcData/board/4337/5강 세미모고반... · 2020. 8. 10. · - 2 - 5.下面是一份学生做的翻译作业,找出译错的两个地

- 16 -

61.请阅读下文并分别写出ⓐ-ⓑ。[2分]

<A>

《 ⓐ 》,梁斌著小说,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B> 《 ⓑ 》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62.下面是关于新中国时期诗歌的叙述。请先写出ⓐ,然后从下文中找出ⓑ所对应的人名。[2分]

50年代中期,在各种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的诗人成批退出诗坛后,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以闻捷为代表的叙事性抒情诗,以及以李瑛为代表的军旅生活抒情诗等格调高昂、风格轻快的作品,便成为了“( ⓐ )”的主要形式。 ( ⓑ )是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诗人进入了旺盛的创作期。( ⓑ )诗作的总体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光彩,闪耀着哲理的火花。在艺术表现上,他创造地继承感物言志的古诗词传统,还就诗的格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楼梯式、自由体、新辞赋体都在他的诗中得以挥洒自如地应用。

63.下面是关于新中国时期散文的叙述。请分别写出ⓐ-ⓓ。 [2分]

<A>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与苏联“干预生活”创作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揭露生活中矛盾和问题的( ⓐ )文学。但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遭到批判。 1957年以后,因为有前几年经验的积累,报刊的提倡,反“右”的扩大化,使许多人转而写歌颂性的( ⓐ )文学。其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也都有较大的突破,出现了一批影响深广的优秀作品,如穆青等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佟希文等的《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此时期( ⓐ )文学的共同特点是:时代感、新闻性,歌颂性的题材与思想教育的结合。

<B> 秦牧的散文模式为( ⓑ )散文。他继承“传统小品”的特点,叙议结合,联想丰富,视野开阔。他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寓意,追求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的结合。主要作品有《土地》、《花城》、《古战场春晓》等。 刘白羽的散文模式为( ⓒ )散文。他的散文雄浑壮美,视野宏大,画面壮阔。洋溢着革命的热情,蕴含着伟大的哲理。主要作品有《日出》、《红玛瑙》、《长江三日》等。 杨朔的散文模式为( ⓓ )散文。他歌颂新时代精神,追求诗的意境。语言清丽秀美,富于哲理。写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卒章显其志。结构上,精巧而严谨。主要作品有《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

64.下面是关于新中国时期戏曲的叙述。请分别写出ⓐ和ⓑ。[2分]

<A>

《茶馆》是( ⓐ )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 )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B> 田汉这部剧作,虽然是1958年为了纪念世界文化名人( ⓑ )创作700百周年而写的,但它绝非一般的“赶任务”之作,而是在长期思想酝酿和艺术积累的丰厚土壤上开出的一朵色彩夺目的鲜花。在剧中,田汉将( ⓑ )塑造为反抗黑暗势力的压迫、自觉为人民代言的英雄。剧本发表之后,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郭沫若第一个写信道贺,开头一句就说:“我一口气把您的《 ⓑ 》读了,写得很成功。( ⓑ )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