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38
2009 9 26 ~ 10 5 印度、尼泊爾 10 日朝聖之旅 ( ) 覺真長老在朝聖途中的幾次重要開示

Upload: hk-ddm

Post on 05-Jul-2015

7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能與覺真長老同訪佛國,追尋佛陀的足跡,心中充滿了感恩。它既是成就一趟「靈山會上智慧金剛行」,亦是「心靈之泉,生命之源」尋根之旅。長老隨緣應機,時時說法,鹿野苑、恆河、菩提伽耶、苦行林、靈鷲山、竹林精舍、七葉窟、那爛陀遺址、舍衛國、王舍城、祇園精舍、藍毗尼......,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大家乘願而去滿載而歸。 帶著感恩懺悔的心,在舍利塔前、石柱前、說法地、涅槃處........,跪拜求懺悔。滿心的感恩、感動及感謝。 ∫ 待續 ∫

TRANSCRIPT

Page 1: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覺真長老

請按鍵換頁2009 年 9 月 26 日 ~ 10 月 5 日

印度、 尼泊爾 10日朝聖之旅 (九 ) — 覺真長老在朝聖途中的幾次重要開示

Page 2: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恆河船上開示

Page 3: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覺真長老在朝聖途中的幾次重要開示(根據錄音整理,業經本人審定)

編者按:在十天朝聖途中,無論是在顛簸的車上,還是在航行的船上,無論是在參觀景點,還是在下榻的酒店,覺真長老應邀為大家介紹有關印度的佛教史料,一路說來,充滿激情,富有哲理,逐漸深入,引人入勝,真乃不可多得的資糧。

一、在恒河船上的開示 ( 2009-9-27)我想,來到恒河我就要講恒河的故事。這是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在恒河邊上發生的一件事。佛陀身邊的第一個優婆塞、優婆夷是誰?釋迦牟尼佛在恒河的岸邊漫步,走來一個小青年,這個小青年是誰呢?這個地方當時叫波羅奈國,俱梨迦長者是波羅奈國的首富,第一大財主。家裏條件好的不得了,聲色犬馬都俱足。他的兒子叫耶舍,耶舍在家裏受不

… …了五蘊的刺激,歌呀,舞呀 從家裏逃出來了。走到恒河邊,正好遇到佛陀,他一看到佛陀的莊嚴相好。他想這應該是大自在佛陀啊!馬上就向佛陀頂禮。佛陀就跟他講了怎樣出離煩惱。耶舍一聽,馬上就得到一種感悟。因此就跟著佛陀要出家。

Page 4: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5: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這時候他的爸爸在恒河邊到處尋找他唯一的寶貝兒子。佛陀看到了 , 就讓耶舍先藏起來。因為爸爸不會允許耶舍出家的。等會兒,他的爸

“爸找過來了,他說找耶舍。佛陀說: 你真正要尋找的不是耶舍吧!應該”尋找人生的家園吧! 這句話一下子讓他的爸爸感悟了。這時候,佛陀就

讓耶舍出來,拜見他爸爸,告訴他的爸爸,你的耶舍已經出家了,這個耶舍就是第六個比丘,是在五比丘之後的第六個比丘。那麼耶舍的爸爸就把佛陀請回家去供養(吃飯)。供養以後,把他太太也請出來,夫婦倆都皈依佛陀了。因此,耶舍的爸爸俱梨迦長者就是第一個優婆塞,他的太太就是第一個優婆夷。就是在這恒河邊上,在這波羅奈國。所以這樣,五比丘之後第六個比丘就是耶舍。後來佛陀應供就帶六比丘了,因

為他身邊多了一個耶舍。

剛才林小姐介紹,印度人把恒河叫作〝媽媽〞。我們中國,也把黃河叫作〝母親河〞。林小姐說,印度人有三個媽媽。這使我想到,我們佛教徒有三個父母,第一個父母是生你養你的爸爸媽媽,這叫生身父母。第二個父母是大地眾生,包括土地在內,叫衣食父母。穿的衣服、吃的糧食,來自大地啊。所有的大地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是衣食父母。第三個父母是佛法僧三寶,叫慧命父母。如果沒有佛陀,沒有佛法,沒有佛法僧,我們的慧命父母在哪里呀!不能忘記生身父母,不能忘記衣食父母,不能忘記我們的慧命父母。

Page 6: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大家來到恒河,看到了日出,也看到了火葬,還看到了男男女女在河邊… …沐浴,也看到了這裏很髒 。

Page 7: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說一個佛教裏很有名的故事吧。我們佛家講五隨,隨順的隨,不是隨便的隨。一個廟裏,到了三伏天,夏天最熱的時候,廟裏的草都一片枯黃,

“沒有水,枯掉了。小和尚跑來找師父, 師父呀,草都枯黃了,撒一點種子” “ ”下去,讓它能再重新長出來 。師父說: 等秋涼了再說 。隨時呀!這是第

一個隨。

到了秋天,涼爽了。師父買了許多草的種子,叫徒弟撒下去。徒弟在“撒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陣風,把一些種子給吹走了。小和尚跑來找師父,

” “師父,不好了!撒下去的種子都被風吹走了! 師父說: 種子吹不走的,吹”走的是那個殼 。隨性呀!各有各的本性,各有各的自性,那麼隨性呀!這

“是第二個隨。等了一會兒,鳥來了,鳥在那兒啄。徒弟報告師父: 不好了” “,不好了!飛來了一群鳥,把我們種子吃掉了。 師父說: 沒有那麼多的,

”鳥有幾個,種子多得很,它吃不了多少的。 隨遇呀!這是第三個隨。

“下了一夜的大雨,把種子都沖走了。徒弟跑來說: 師父,下了大雨了” “,把我撒的種子全部給沖走了! 師父說: 它沖到哪裡,就在哪裡長出來,

” 有什麼不好呀! 隨緣呀!這是第四個隨。 到了第二年春天,到處一片綠草。“ ”這個小和尚高興極了,拍著手來見師父。師父問: 什麼事情這麼高興? 徒

“ ” “ ”弟說: 我種下的種子全部長出來了 。師父說: 好!隨喜! 這就叫五隨。

Page 8: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9: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二、在菩提迦耶的開示( 2009-9-28)

這個體悟是不可說的。為什麼不可說?它不在我們的語言當中,用語言是沒有辦法表達的。我們這個體驗人人都會有,就是我心中有一種東西,我沒辦法用語言說出來。這是什麼?這就叫體驗,就是體悟,我們今天到這來,就是來尋找這種體悟。

我上次到這來。不瞞大家說,也帶領大家在這兒打坐。我打坐以後呢,腦子裏就想尋找佛教的源頭、佛法的源頭,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這成道的源頭。源頭在哪里?我冥冥中忽然得到五句話。第一句:不是天啟。基督教,你不承認上帝不行的,一切都是他規定好的。所有的宗教都有天啟,唯有佛教不講天啟,也不承認天啟。第二句:不是神示。不是一個神在這兒示現給你。第三句:不是先驗。不是在經驗之前就有的。這是釋迦牟尼

佛自己的經驗,由他自己的經驗而得,當然不是先驗 。第四句:不是知識。不在知識的範圍當中,到知識裏去尋找是沒有的。知識是發展的,先前的知識總是被後來的知識推翻了或者改變了。第五句:不是給予。不是人傳授的,別人沒有辦法傳授給您的,是你自己心中本有的。

Page 10: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所以這個源頭在哪?在每個人的心中!能悟到這一點,好!成佛的根基就有了,在自心,一切都在自心。所以我就將在這裏那天打坐的體驗和大家分享。

佛陀在這成佛證道的每週都有一個奇跡,大家去體悟一下,在自己的心裏也尋找到自己的自性佛。每個人都靜坐,當然沒有辦法講禪定了,請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呼吸,儘量放慢。不是口腔呼吸,不是胸部呼吸,是腹部呼吸。大家體悟一下,然後進行觀想,最好是觀想佛陀、佛理和你是一個整體。在藏傳佛教中,本尊、你的上師、你自己是一體。我們是大乘佛教,請你觀想佛陀、佛理和你也是一個整體。

Page 11: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12: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三、在竹林精舍的開示( 2009-09-29)

在那爛陀寺遺址上,現在挖掘出來的,除了玄奘大師的寮房,還有舍利弗的靈塔,舍利弗是在釋迦牟尼佛前面涅槃的。我現在順便解釋一下,很多人把涅槃誤解成就是死亡,不是這個概念,涅槃是人生的崇高境界。你達到這個境界,就是證得涅槃。所以涅槃境界不是死亡的概念,涅槃是人生最高境界。清淨、解脫、不生不死,這就是涅槃,已出離三界了。 在三界當中,有生死的。人能夠超越自己,能夠走向不生不死,

“ ”就是苦集滅道的 滅 ,就是真正的解脫了苦。如果不能解脫苦,在生老病死輪回當中,那還是人的一個局限性。人能走出這個局限性,就是走向涅槃。玄奘大師千里迢迢奔到印度來求法,那我要講一講求什麼法。我要介紹的就是玄奘大師到達那爛陀寺學習以後,他的成就。他在印度歷史上的影響,可以說超過了我們中國對他的評價。印度對玄奘大師的崇敬程度,超過我們中國對他的理解,起因是玄奘大師曾經解決了一次印度佛教史上的危機。

Page 13: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14: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 ” “ ”印度佛教史上的 婆羅門 ,今天還是 婆羅門 教,不過它換了一個名“ ” “稱叫印度教。印度教的本質還是 婆羅門 教,就是受了佛教的影響之後,

”婆羅門 教改革過了,所以它稱為印度教。在那爛陀寺,有一次,來了一個——婆羅門,這個婆羅門當然也是很有水準的。他要到那爛陀寺 印度佛教

最高學府來進行一場辯論。這個辯論是誰輸了就要把腦袋拿下來。因為那爛陀寺代表了當時佛教唯識學派的最高水準,玄奘大師到印度來就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他在中國解決不了,必須要到這裏來搞清楚。唯識學由玄奘大師介紹到中國以後,他開創了法相唯識宗,是八宗中的一宗。現在這個宗派沒有延續下來,但這個學說卻在各個宗派中都吸收,都運用了。唯識學學問,在西方現代心理學中也有它的深刻影響。

唯識學把我們人的一切認識過程分成四個分:第一個叫相分,一切客觀存在,一切表現出來的就是相。這個相代表一切現象,一切形象。所看到的、所聽到的都是相,五蘊之身所反映的客塵也都是相。說明這些不同的相,就叫相分。但是在說明它的時候,各有各的感情,各有各的認識,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觀點,這就叫見分,這是第二個分。有了見分就有了美醜、好惡、善惡,這些都是見分。第三個是自證分,就是你自己發現的。舉個例子,老師在學校裏上課,學生聽課的結果最好的的學生是通過他自己證明的。老師所講的東西如果變成了學生自己證明的,這是好學生。第四個叫證自證分,是要能夠證明自己的自證分。

Page 15: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16: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證自證分當然是在他的心靈深處。釋迦牟尼佛證道了,這個證道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去證得的。別人不能給他,沒有老師給他,是他從自己心中來的,心是本源。所以證自證分還要靠你自己去完成的,只有自己來證明你的自證。現在這個婆羅門提出來了,你們這個證自證分,用什麼來證明它?請你們回答這個問題。當時那爛陀寺沒有人肯回答這個問題,不是沒有人回答,是沒有人敢回答,回答錯了腦袋要拿掉的。

這個婆羅門見沒有人回答,他來勁了。提出三個條件:第一個是要要那爛陀寺的比丘們反穿袈裟,第二個是不准撞鐘,第三個是公開宣佈那爛陀寺是辯不過婆羅門的。形勢非常緊急,這個婆羅門猖狂得不得了。在這樣一個很困難的時刻,中國的留學生玄奘大師站出來了。他說:我來回答。

“ ”他只回答了八個字: 如魚飲水 冷暖自知 。就像魚飲水一樣,是冷、是暖,只有魚自己知道。我不用告訴你,告訴你,你也不明白,除非你變成了魚。婆羅門沒辦法了,他自己承認失敗。當然玄奘大師也原諒了他,我們不要你的腦袋,佛教是很寬容的。

所以玄奘大師在印度佛教史上受到的崇敬度是非常高的,從這之後,他的老師戒賢尊者就請他在那爛陀寺講《攝大乘論》。玄奘大師在那爛陀寺就成了老師,聽課的學生有八千多人。我們來到那爛陀寺,在這兒給大

家介紹歷史上的玄奘大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故事。

Page 17: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靈山啊!人人心中有個靈山啊!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我心中有個想法,就是明天去朝拜靈山,我們從靈山橋開始,到佛陀說法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和我發心三步一拜,拜上去,這個拜是很有好處的。菩薩不要你拜的,你不是拜他,你拜的是你自己啊!

Page 18: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現在我講靈山,靈山是哪裡的源頭?就是太虛大師說的中國佛教特色是禪。中國佛教最大的特色、最大的特點就是禪宗的禪,中國的禪宗遍天下。從南到北都是禪宗,淨土宗也離不開禪,叫禪淨雙修。

那麼這個禪宗的源頭在哪里?迦葉是我們禪宗的初祖,是第一代祖師。達摩到中國來,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但他是印度禪宗的第二十八祖。那麼禪宗的初祖是迦葉,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靈山會上拈花一笑,迦葉以心相印,所以我們中國有個成語叫心心相印。心心相印是佛教的語言,是佛教的典故,是以心相印的。以心相印的話是不需要說的,說話都是多餘的。

在靈山,釋迦牟尼佛拿著一支鮮花來了,人天罔措,當時的聽眾包括天、人兩個部分,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沒有辦法領會了,怎麼回事呀?只有大迦葉會心一笑。佛陀拈花,迦葉一笑。釋迦牟尼佛馬上講

“了, 吾有微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禪宗的源頭,就在這裏。

Page 19: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20: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宗教〞兩個字怎麼解釋?宗教是從英語“Religion” 來的,是日本人翻譯的,但是宗教這兩個字恰恰最符合佛教的性格,最符合佛教的教義,最符合佛教的教理。因為佛教就是兩個部分,一個是教,一個是宗。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那是宗下;專門修禪的、參禪的,那是宗下。焦山就是教下,是講經說法,那是教;凡是言說的都是教,你們看《三藏十二部經》都是教,而不是宗,宗在教外,教外別傳;是另有所傳的,不在教當中。所以講經說法還是教!沒有教也不能到達宗啊!宗在教

外 ,教外別傳,所以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的話,諸佛妙理和文字無關,為什麼?因為佛陀說法都是因時因機,方便說法,都是不得不說。所以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兩個非常精彩的細節。一次,他從地上抓起一把土來,攤開手掌,對大眾說:我所說的是手中之土,我沒有說的,是大地之土。

“ ”另一次,來了一個外道問釋迦牟尼佛 你昨天講什麼 ?釋迦牟尼佛“ ” “ ” “說: 我昨天講定法 。 那你今天講什麼? 釋迦牟尼佛說: 我今天講

”“ ” “不定法。 你怎麼一會兒定,一會兒不定呀? 釋迦牟尼佛說: 是啊,“ ”我昨天定,今天不定,這就叫 法無定法。 佛所說的法,沒有定法,如

果哪個把佛法說死了,那不是佛法。

Page 21: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 ”我自己認為一個人做好事需有三個條件。這也是 法無定法 啊。所以借這個機會,我要把今天到牧羊女那去,幾個殘廢人在地上爬,跟著你要錢。你也不給,我也不給。

Page 22: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在座的居士有很多人想不通,你這個慈悲哪裡去了,你這個老法師怎麼這樣的施捨就不肯。不是,不是這樣的!有時候不是不想做好事,而是不能做,做出來可能就成了壞事。這三個條件具備了,你才能做好事,不是不想做好事,有時候好事還不能做。第一個條件是:有一個非常需要我們做好事的物件。那今天我們到那個孤兒院,那是很需要我們去做這個好事的。第二個條件是:要有做好事的能力。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心裏想做也沒辦法做呀!第三個條件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允許你做好事的環境。這個環境不允許你做好事,你就不能做,一做馬上就可能變成了壞事。好事變成壞事,無常呀!但是處在這樣一個娑婆世界,這就要靠自己去悟了,證自證分。

宗在教外,在言語之外,佛陀所說的法都是不得不說的。而所說的都不是第一義諦。勝義諦是沒有辦法說的。為什麼沒有辦法說?因為不在我們的語言當中,我們的語言是社會的產物,佛法在塵俗之外,世間之外呀!人心中有一種東西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所以才有了跳呀、唱呀、哭呀,都是心靈的語言,不是社會的語言。為什麼要歌?為什麼要舞?那是語言呀!有人說我沒法說了,我唱給你聽,那麼這個唱就是另一種語言。我跳,跳不行;我哭,哭也是語言呀!那是不是在語言之外?心靈的語言。兒

子回來了,先抱著媽媽哭一場,不在語言當中,在語言之外。

Page 23: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 ”所以 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教外別傳, 付于迦葉。為什麼?因為迦葉明白了。釋迦拈花,迦葉微笑,就傳給他了。傳是以心傳的,佛以心為宗,從來沒有說佛以言為宗。〝宗教〞這兩個字是不是最符合佛教?看的是教,講的是教,讀的經是教。宗在哪里?宗在心裏。因此禪宗傳到中國來,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幹什麼?等一個人,他叫神光。大概在夢中,有人指點他說,有個老師,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你要去求法。因此神光在冬天大雪紛飛時來到了達摩洞前。達摩知道他來了,但是不理他;神光站了一個晚上,達摩也沒理他。他想是我心不誠啊,神光拿出刀來,斷臂。魯迅先生講過中國自古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包括了神光,當然捨身求法的人也包括玄奘大師。

“ ” “ ”達摩祖師說: 你來幹什麼? 神光說: 我來求法 。達摩祖師說“ ” “ ”: 你求什麼法? 神光說: 我求安心之法。 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心安

“不了,沒有一個安心之時,沒有一個安心之處。達摩說: 你把心拿來” “,我替你安! 神光找不到自己的心在哪里,因此老老實實回答: 心不

” “ ”可得。 達摩祖師說: 我已經替你把心安好了。 所以當時神光就開悟了。達摩祖師確定他是二祖,改法號慧可。

Page 24: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佛教所講的心不是心臟的心,不是大腦的心,不是肉體的心。肉體心臟的功能就是舒張收縮,使血液迴圈周流。佛教講的心是什麼呢?在金剛金經裏,過去、未來、現在心不可得。心經裏所講的心是什麼意思,層次都不同的。

Page 25: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佛教裏概念是非常複雜的。還有心識,心識是什麼?這個學問是很大很深的了。因為它無所不在,無所不包,所以這個心就是宇宙的本體。

禪宗的源頭在哪兒?靈鷲山是禪宗的源頭,菩提迦耶是佛法的源頭,佛教的源頭。大家不要小看禪,禪傳到中國以後,整個中國文化形態全都改變了,因為在魏晉之際是老莊玄學的天下。從禪傳到了中國以後,中國的詩歌、小說、戲劇、書法、繪畫等文學、藝術都為之改變了。要想把《紅樓夢》讀懂的人,就要懂得禪,否則你根本不懂得賈寶玉、不懂得林黛玉。你以為他們沒事幹,在那裏哭呀,只為情嗎?那裏有很深的禪的思想,很豐富的禪的思想。不懂禪的人,恐怕沒有辦法懂得曹雪芹,沒有辦法懂得賈寶玉,沒有辦法懂得林黛玉。所以禪改變了中國的文化形態。唐宋以後的中國文化已經離不開禪了。

中國的國學有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就是儒釋道。中國有山水的地方就有廟,因為禪進入了我們文化的內涵。西方的文化是從明朝的利瑪竇到中國

傳教開始的,一直到今天已五百多年了,但西方文化沒有在中國紮根。

Page 26: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在中國歷史上外來文化傳進來就是兩次,一次就是佛教的到來,它成了中國的文化,成了我們國學的因數,佛教成了中國文化的 DNA。為什麼西方的文化沒有?因為他沒有和中國的文化結合。為什麼佛教在印度消亡了?為什麼佛教在中國生存下來了?道理就在這,因為佛教的思想、佛教的文化、佛教的一些道理和中國的孔子、老子的人文思想是完全符合的。所以老子的學說是幫助最高統治者,是帝王之學;孔子的學問是宰輔之學,是幫助皇帝管理天下的學問;佛教是真正治心的學問。所以叫儒家治國,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Page 27: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28: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關於初轉法輪、關於苦諦的開示( 2009-9-29)

什麼叫初轉法輪 ?佛日增輝,講的是佛。法輪常轉,講的是法。法輪,是一個借喻。在古代印度,輪為兵器,用以破敵。轉輪聖王,也是比喻,輪王借輪寶而統一天下,施行仁政,諸小國王,心悅誠服,這就是轉輪聖王的真正含意。而法輪( Dharma-cakra)也可譯為正法之輪,這是將佛法比喻為轉輪聖王一樣的輪寶,能夠破除異論邪說,啟迷得悟,利益眾生,所以叫作法輪。佛陀成道後,首先向波羅奈斯( Varansi)城的鹿野苑(Mrgadava.現名薩爾奈德 Sarnath)走去,找到了當初隨侍他六年的五位侍者,後稱五比丘,即:阿若‧憍陳如( Ajnata-Kaundinya)  跋提( Bhadrika)  婆沙波( Vaspa)  摩訶男(Mahanama)  阿說示( Asvajit)

Page 29: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30: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初轉法輪就是第一次講佛法,初就是最初開始。佛陀向五比丘說四聖諦,五比丘聽聞之後,當時證得阿羅漢,證悟了。四聖諦:第一個諦是苦諦。我們很多人不承認苦,明明有樂,怎麼有苦呢?佛法是講人間最好,人道最好,人身難得。就是因為苦樂參半,一半是苦一半是樂,佛教並沒有否定樂,因為佛教最後追求的常樂我淨,還是有樂的嘛!有樂,我們就有了希望;有樂,我們就有了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命的追求。

佛教並不否定樂,但是佛教又不能不承認苦,所以這是佛教最精彩的人生觀。它對人生的觀察就是苦,佛法講二苦、講三苦、講八苦。二苦是外苦和內苦。外苦是人感受到的苦,內苦就更苦了,是內心裏沒有辦法跟別人說的那個苦。我們有很多苦是沒有地方去跟別人說的,沒辦法說,不想說也不好說的苦。 三苦是苦苦、壞苦和行苦。第一個苦叫苦苦,兩個苦的含意不一樣,第一個苦是形容詞,第二個苦是名詞。就是形容這個苦它本身就是苦,生老病死就叫苦苦。第二個苦叫壞苦。本來是一件好事,好過了頭,就壞了。這個壞苦有個特別的含義,就是由快樂引起的苦。快樂過了頭,馬上就是苦,樂極生悲。第三個苦叫行苦,佛家講諸行無常,行就是一切發展變化的。馬列主義第二條就是事物不是靜止的,都是發展變化的。這就是佛教說的諸行無常,就是不能永恆。花無百日紅,花開了總要謝。這就叫行苦,什麼能永恆呢?

Page 31: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佛教講八苦,生老病死不用講了,後面的四苦分別是: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蘊熾盛。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三界猶如火宅呀!

佛教有一個很重要的發現,不但樂是短暫的,苦是長久的,而且,樂恰恰是苦的因,叫樂為苦因。苦從哪裡來的?第二個諦,就是集諦。集就是苦的原因。由無明而煩惱,由煩惱而造業,由造業而招致苦果。

第三個諦是滅諦。滅是可以出離,可以解脫,從苦中走出來,叫離苦得樂,叫出離苦海。第四個諦是道諦。道是滅苦的方法。最根本的道是八正道。修習八正道,就可以到達滅除眾苦的涅槃解脫之果。

  佛陀初轉法輪除了說四聖諦,還說了三轉四諦。即:示轉:說明什麼是苦,什麼是集,什麼是滅,什麼是道。

勸轉:說明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就是知苦,斷集, 證滅,修道。

證轉:說明苦,我已知。集,我已斷。滅,我已證。道,我已修。 這就是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主要內容。

Page 32: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靈鷲山開示。

Page 33: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四、在靈鷲山的開示( 2009-09-29)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是幫助我們開悟的,

“ ”一開始是阿難七處証心,就是釋迦牟尼問阿難: 心在哪里? 阿難回答了… …七個地方,心在內,心在外,心在中間 ,沒有一個地方是對的。釋迦

牟尼佛說都不是。這個我不詳細介紹了。

佛教講二乘。二乘就是聲聞乘和緣覺乘。緣覺乘是沒有佛住世的時候,他能夠修,也能夠達到,是他自己的自覺,自己的獨覺,自己的悟。緣覺乘得到的果位,叫辟支佛。聲聞乘是由佛菩薩住世的時候,他聽聞佛法之後,感悟了,得道了,聲聞乘的果位就是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佛說三乘,第三個乘是菩薩乘,菩薩乘和前面兩乘是不同的。前面兩乘是自己修道,自己得道,別人不管的。菩薩乘是大乘,是度人的,是專門去度別人,自己去為別人受苦受難。所以菩薩乘是度別人的,不是先度自己的。

後來又說五乘,這個五乘就是人乘、天乘到加上前面三乘。五戒十善,這是人乘、天乘、緣覺乘、聲聞乘、菩薩乘五乘共法,大家都要修。到了後來,修六波羅蜜,六度。到了四攝六度,這個就是不共法了。因此到了《法華經》,就講一乘了,三乘共證一乘,那就是成佛了,共成佛道。

Page 34: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Page 35: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所以,《法華》是成佛的法華。研究法華,讀法華經,懂得法華,修持法華,就是成佛之道。所以妙法蓮華簡稱為法華。法華兩個字什麼意思?妙法蓮華什麼意思?法、妙法,是成佛之因。華、蓮華就是成佛之果。佛教為什麼用蓮花來代表佛教的象徵,手裏拿的是蓮華,或者手結蓮花印,坐的是蓮華座。

佛在靈山說《妙法蓮華經》,用蓮花來比喻,為什麼?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一切蓮花都是從污泥當中來的。我的看法是穢土和淨土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從穢土當中來才走向淨土,沒有穢土哪裡來的淨土?蓮花是從污泥當中長出來的,所以成佛是從煩惱當中來成佛的。沒有苦,沒有煩惱,不要成佛了嘛?還成什麼佛?正因為有煩惱,正因為有苦,所以從煩惱中和苦中出離出來。離苦、離煩惱,所以成佛了。我們正是從穢土走向淨土。為什麼用蓮花來比喻呢?這恰恰說明佛都是從人間來成佛的,我們都是從苦和煩惱當中走出來的。蓮花就象徵著這個意義,非常深刻。你要尋找沒有苦,沒有煩惱,到哪裡去尋找?但是你成佛了,那當然就出離了,出離了苦,出離了煩惱。所以蓮花第一個含義就是從污泥當中走出來,從煩惱當中走出來,煩惱即菩提。

          

Page 36: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蓮花的第二個含義,

在世界上所有的花都是先開花後結果,中間有個過程,最後才能結果。

只有蓮花是花開果結,是花開蓮成,花開就結果,花開果就結好了。你看蓮花,蓮蓬頭上蓮子在裏面。花開蓮成,花開果結,花果同時。妙法就是花開,妙法就是成佛之因。成佛之因和成佛之果同時實現,

只有佛菩薩是,只有妙法蓮華經是,真的是成佛之道。(整理者:王靜雲)

Page 37: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燃 燈 之 歌 詞 陳建名 曲 王建勛

  點一盞明燈 燃希望之火 照亮黑暗的每一個角落

遠離迷惘 解開疑惑海天任遨遊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歡喜自在 心開闊

不沾塵埃 菩提靜坐開蓮花一朵朵《燃燈之歌》

般若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Page 38: (九)09 1113  覺真長老開示

祝福您~ ~ 待續 ~

您可以按鍵離開或聽完音樂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