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136
S$10 第40期 2019年7月 缝制南洋大学 落成大典百衲被 032 2019年总统选举 后的印尼政局 054 艺研会 与巡回美展 106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Jan-2020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S$10

世纪

第40期 •2019年7月

我们

反殖

缝制南洋大学 落成大典百衲被

0322019年总统选举

后的印尼政局

054艺研会

与巡回美展

106

Page 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Page 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沉舟隐身

波涛不兴

黑水中却搅动

白色物泛起

不是铜绿的翡翠

不是铁锈的桃花

油腻织就的罗绮没这么素

霉菌蒸不出如此云霞

何必纠缠

前方点点亮光

分明一艘艘

已经去远的千帆

Page 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目录

编务咨询 Editorial Consultants

陈抗 林任君 赖涯桥 周维介 卓南生 王昌伟

编务统筹 Editorial Coordinators

林清如 陆锦坤

主编 Chief Editor

谢声远

副主编 Deputy Editor

南治国

编辑委员 Editors

谢声群 邹文学 林沛 林少彬 杜国俊

怡和点击

004 反殖路上 浪涛千层/ 谢声远

怡和专题

006 那些年我们一起反殖 ╱ 林沛

019 60年前历史现场走一回 ╱ 邹文学

023 历史大事件一瞥 ╱ 邹文学

028 横看成岭侧成峰 ╱ 阳羊

030 你可记得王永元 ╱ 林清如

怡和追踪

032 缝制南洋大学落成大典百衲被 ╱ 周维介

怡和特写

041 我所认识的TT拉惹律师 ╱ 长河

怡和时评

044 日本人为何依然尊崇天皇 ╱ 黄彬华

049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的主张和政治走向 ╱ 陈中和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 郭振羽

065 杜南发:我父母及我和居士林的因缘 ╱ 何华

怡和世纪季刊第40期 • 2019年7月

Page 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本刊文章仅代表作者或论者个人观点

MCI (P) 081/06/2019

执行编辑 Executive Editor

贾兮玉

发行 Distributors

杨云仲 谢声群 何 光

设计 Graphic Design

[舜]设计工作室 SHUN Studio

出版 Publisher

怡和轩俱乐部Ee Hoe Hean Club43 Bukit Pasoh Road, Singapore 089856Tel: 65-6224 2678 Fax: 65-6222 2745Email: [email protected]: www.eehoehean.org

印刷 PrinterWinson Press Pte Ltd20 Bedok South Road, Singapore 469277Tel: 65-6741 4511 Fax: 65-6741 4028

怡和书架

118 特朗普的突击震荡政治 ╱ 舒达

120 从《两地书》到两地到两书 ╱ 林康

怡和天地

123 漫游知知港 ╱ 洪祖秋

怡和茶座

126 满纸荒唐言 遣悲怀 ╱ 何羡

127 涂鸦 ╱ 刘安安

128 我们的双语之路 ╱ 廖朝骥

131 我就读的乡村小学 ╱ 民迅

怡和脉络

068 如果掌政者有私心怎么办? ╱ 王昌伟

070 同性恋立场的开明与保守 ╱ 叶鹏飞

074 水革命的光环 ╱ 佟暖

怡和看板

076 “吧城公馆”传奇和华人文化遗产的保护 ╱ 雨石

082 又一段被忽略了的历史 ╱ 林少彬

怡和视角

085 百年茨厂 ╱ 杨两兴

088 马来西亚民间文物馆热潮 ╱ 徐威雄

091 菲律宾华籍新移民知多少?╱ 朱东芹

094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 ╱ 沈国明

怡和思维

097 天南保皇会探幽笔记 ╱ 李海蓉

100 “五四”未竟之业在南洋 ╱ 何启良

怡和艺苑

106 一九五十年代的艺研会与巡回美展 ╱ 姚梦桐

111 从题跋浅谈二战前后星洲文人画家之交往 ╱ 陈弘庵

116 三百六十五个月暗暝 ╱ 许振义

Page 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回归历史现场

Page 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5

怡和点击

新加坡的历史,概括地说,可

分为前殖民地时期,战前殖

民地时期,日本占据时期,战后英人

重返与反殖时期,被卷入马来西亚

时期,脱离马来西亚独立时期。战

后,英殖民主义者为了延长统治而

玩弄分而治之和合而治之的政治手

腕,致使我们的国家认同,很不幸

地长期摇摆于宗主国、马来亚、马

来西亚、新加坡之间。殖民主义者

制造了莱佛士的神话,把新加坡装

扮成英国人拓辟的海外乐土。好像

没有莱佛士的“开埠”,就没有今日

的繁盛,新加坡就会一直是名不见

经传的小渔村。

英国殖民统治的遗害之一,就

是向老百姓灌输殖民主义“恩重

如山”和美化文官制度的历史观。

这种伟哉大英帝国和白人高人一

等的主体思想和神话,被日本入侵

马来亚(包括新加坡)、英军狼狈

溃败投降的残酷现实所打破。所

以,战后英人重返马来亚,“谁知

狗去猴子来”,殖民统治的地位大

不如前,殖民地当局只好诉诸更狡

猾的欺骗伎俩以维系其统治。分

化、收买、镇压,变化多端,层出不

穷。1947年9月21日,全马联合委

员会和马来人联合阵线,共同推出

“人民宪章草案”,领导群众进行抗

争,争取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一个统

一的、内政由民选政府管辖的马来

亚,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

动机善良、诉求和平、忠厚朴

实的人民大众,终究敌不过老奸巨

滑、机关算尽、文宣武攻的英殖民

主义者。新马被强行分割,白色恐

怖笼罩大地,人民在重压下喘息。

殖民地当局也知道,新马一家,马

来亚独立运动可以受挫于一时,但

民不可欺、势不可挡。人民行动党

创党纲领也明确宣示致力于建立一

个统一独立的马来亚。另一方面,

碍于国内外不利于殖民统治的大

形势,英国被迫在宪制上作出策略

性退让和改变。其结果是新加坡政

治进程与马来亚联合邦分道扬镳。

马来亚于1957年获得独立,新加坡

在独立的道路上,时遇重挫,直到

1954年以后,反殖运动积蓄力量,

逐渐汇成一股洪流,1956年复遭

强力镇压。1957年人民在市议会选

举中,以选票回应了殖民地当局的

高压政策,把标榜反殖的人民行动

党送上台,1959年6月3日人民行动

党在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组织

“自治政府”,群众初尝胜利,齐声

欢呼。虽然后来的事态发展显示,殖

民者确是 谋高“多”筹,与反殖阵营

一来一往中,看透、摸清谁是可提携

的盟友,谁是务必铲除的反对派,于

是有马来西亚合并计划的提出,左

派遭毁灭性的镇压,新加坡加入和

哭别马来西亚的一连串历史事件。

回顾1959年新加坡的自治,尽

管并不完整,却是1945-1959反殖

时期的里程碑,是新加坡朝独立

(哪怕多么曲折和出乎意料)跨出

的一大步。所以1959年6月3日怎么

说也是一个不寻常的历史性日子,

一晃已60年。这个堪称SG60的意

义重大的节日,是不应该被遗忘和

被遗弃的!

历史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

时而蜿蜒曲折、缓缓流淌,时而惊

涛拍岸、浪花四溅。历史事件是不

容改变,更不能缺失的。但历史叙

事却因人而异,或主观偏颇,或客观

公允。殖民主义历史观属于前者,影

响恶劣。国人应正视历史本身,充分

挖掘历史档案和历史记忆,跳出殖

民主义历史观的紧箍咒,从芸芸众

生的视角,把新加坡不同阶段的历

史叙事讲好,讲明。1945-1959反

殖时期的历史,是新加坡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新加坡历史长河中汹

涌澎湃、精彩纷呈的一段。我们的

国旗和国歌,开始于那个年代。因

此,本期特辟SG60专题,让国人特

别是年轻一代,重返历史现场,重

温历史记忆。

谢声远 • 主编

Page 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专题

我们的历史意识,忽然变得空前强烈。

空前,是不留余地的用词。这么说,

貌似鲁莽,没有丝毫保留,其实不过针对全

国范围连续长时间开展运动,进行历史“宣

教”这个国家举措,做一个如实的写照罢了。

我们一起反殖那些年

╱ 文 : 林 沛

被淹没了的SG60

四年前(2015年),我们刚有过覆盖全

国长达一年的SG50庆祝活动。这个“50”,

说的是我们独立五十周年庆;源头是1965

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独立的新加坡共

新加坡自治邦于1959年12月3日开始举行的效忠周,各阶层代表行经市政厅接受新任国家元首尤索夫依萨的检阅。

Page 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7

是200年还是700年,是尊重历史还是尊崇殖民,都要

煞费思量地再三斟酌,解释折腾半天。

至于和SG50相比,SG60似乎也较有清晰而且喜庆

的面目。SG60是一张张集体谱写成的大笑脸,人们兴奋

上街,涌到政府大厦前的广场,见证宣布实现“全面”内

部自治和新的民选政府上台的群众大会,齐声发出众志

成城的胜利欢呼(终于有这么一天)。SG50有的则是

一副垂头落泪的哀容,从电视屏幕上播放出来,定格在

国人的心中(怎么会这样)。

我们本来庆祝的是6月3日;然后,为了宣示马来西亚,

变成9月16日。接着又提前来到8月31日,因为其他人都在

8月31日庆祝。再下来,只好是8月9日了,这个8月9日不是我

们愿意的,而是只得如此。

1966年8月9日,已故李光耀以总理身分,在独立的

新加坡共和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时,就是这么说的,“We

和国于焉而生。今年(2019年),SG200(SG Bicenten-

nial)纪念活动又来,同样为期一年,同样覆盖全国。这

个“200”,说的是新加坡开埠两百周年;源头是1819年

莱佛士看上了这个位处马来半岛南端的小岛,据说,小渔

村从此脱胎换骨,新加坡的现代化于焉开始。

说到周年庆祝或周年纪念,2019年本当还有一个

SG60,只是如今淹没在正闹得沸沸扬扬的SG200下

面,一时不见了。这个“60”,说的是我们“建国”六十周

年庆;源头是1959年6月3日新加坡成为自治邦这个“国

庆”(National Day),“全面”内部自治的民选政府于

焉上台。

实际上,拿周年说事,被淹没的SG60,也许比淹没它

的SG200要来得更顺理成章。它没那么久远,还有见证

人在。起码不必为了给活动寻找正当性浪费许多唇舌,

如目前这样,究竟是纪念还是庆祝、是登陆还是开埠、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1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专题

used to celebrate the 3rd of June”,以及“and then

it had to be the 9th of August, and the 9th of August

it is, not because we wished it to be but because it

was”。话说得如此直白。

(尽管脱离马来西亚到底是被人扫地出门还是主动

运作的结果,至今仍有不同的揣测和传奇。不过,从垂

泪到“不是我们愿意的”,其内在逻辑总是一致的。)

总说一句,6月3日没那么许多麻烦。它出现当天,肯

定不伴随着凄风苦雨,而是在政府大厦前受到了众人的

祝福。

在战后婴儿潮前后诞生的这些人,从那一天走下来,

走呀走的,被人贴上各种标签地走过了那么些年,无人多

加理会地又走过了那么些年;走呀走的,慢慢一点一点变

老,忽然先后都有了尊称。先一批,被称为建国一代;当

时还是少年或孩童的一批,被称为立国一代。

无论“建国”“立国”,如今俱已白头,也许眼花,也许

耳背。而他们身上都有故事,也许亲历,也许耳闻目睹。

他们若开口,第一句话,估计多半将会是这样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反殖……”,建国说。

至于立国,其中早熟的,有不少当时也许已经跟在了

父亲母亲、叔伯婶姨、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身后,屁颠屁颠

地跑,口里一边叫着:

merdeka。

…………

战后英殖民当局重新回来

二战期间,英军弃守,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先后在1941

年12月8日和1942年2月16日被日军占领。1945年8月

15日,三年八个月或三年六个月后,日本昭和天皇接受

《波茨坦公告》,颁布《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于是,

英国重新返回。

以盟军名堂回返的英军,虽然于1945年9月12日(即

日军投降将近一个月后)方才抵达,根据资料,却显示其

去也仓皇,来也匆匆。英军1945年8月中旬在仰光刚敲

定反攻计划,不料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英国的作

战计划,以及败战不久即开始为重返殖民地策划的,后

续准备推行的系列政治改革与制宪议程。

另一方面,当时以莱特为总书记的马来亚共产党中央

迅速在日本投降的十天后(1945年8月25日)发表声明,

提出满纸善意的八大主张:

一、拥护中苏美英民主国联盟,拥护新国际和平组织——联合国。

二、实行民主制度,通过全马各民族及各抗日党派的民主选举成立民意机关。

三、废除日本统治的一切机构及其一切法令、法律。

四、实现言论、出版、组织、集会、信仰的绝对自由。

五、振兴工商业,改善民生,加饷加薪,救济失业者和难民,实行8小时工作制。

六、推行民主教育,废除旧教育,用各民族语言发展民族文化。

七、平抑物价,审判贪官污吏和投机黑市分子。

八、优待抗日士兵,救济死亡将士家属。

马共领导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不但是日据时期唯

一能够实质抗衡日本侵略军的军事力量,也是战后在英

军滞后抵达的“空窗”期间维持社会秩序的唯一政治势

力。马共温和的姿态让英军如释重负,同时却也夺走了

英军带着宪制改革计划重返,原本预期会有的光环。

(马共825声明)把我们的惊爆(thunder)(效果)偷走

了。这一来,当我们揭开(此前暗中部署的宪制改革)进步

政策(progressive policy)时,再也不具有能够引起惊喜的

元素。这本来在政治上可以是极有价值的得分。

英军的内部通讯(如上),流露了这种不无懊恼的情

绪。当然,也可能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日军投降,百姓在短暂的欢呼后,觉察日子不见改

善。战事摧毁了多数基础设施,水电供应、电话服务,甚

至影响进出口、攸关经济民生的港口装备也破败不堪。

经济不振造成人浮于事,粮食短缺导致物价腾升,营养

1960年6月3日纪念第一个国庆的首日封(林少彬珍藏)

Page 1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9

不良、疾病丛生,罪案与暴力泛滥。连英国那段时期的

官方历史,也不得不承认:

(我们的)宣传人员对联军的“解放”和敌军的“侵占”

做了鲜明对比,但两者之间的差异,被“解放”的人却不见

得总能清楚区分。

英殖民当局在几乎没有正面抵抗的情况下,把马来

亚(尤其是新加坡)拱手让给日本侵略军,早在百姓的

心目中失去其尊严及可信赖度。战后百姓生活艰难,重

返的外来者继续高高在上,掠夺本土资源、践踏在地尊

严,加上战后亚非(特别是东南亚)掀起的反殖浪潮带

来示范与冲击,唤醒了人民的政治觉悟,要求民族自主

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一首歌,从马来半岛唱到新加坡。唱出了人民的心

声:

我爱我的马来亚

马来亚是我家乡

日本时期不自由

如今也苦难

谁知狗去猴子来

马来亚成苦海

兄弟们呀姐妹们

不能再等待

一个口号,响彻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喊出了人民的

心愿:

Merdeka!

选举,一个新生事物

另一方面,英国当局也对战后去殖民化的国际大环

境与当地人民要求民族自主的诉求做出了调整和回应。

出于维护保障帝国利益的需要,他们一方面继续玩弄分

而治之的种族主义政策,把在经济与军事上具备特殊意

义的新加坡从马来亚的其他部分切割开来,一方面也准

备让步,逐步扩大新加坡与马来亚的政治自主性,以缓和

当地人民的反殖情绪。

1946年4月,英国殖民当局宣布结束战后实施的军

管,落实年初所发表《马来亚新宪制白皮书》(1946年

1月24日)的方案,在马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计划

下解散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槟城与马六

甲划归马来亚联邦,新加坡单独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

(Crown Colony)。

后来, 英殖民当局调整政策,发表《马来亚宪制蓝

皮书》(1946年12月23日),在新方案下,马来亚联邦

计划于1948年1月30日为马来亚联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计划所取代。前者相对宽松与平等对待新来族

群的公民权授予条件,以及

削弱苏丹宗教事务以外其

他权力的方案,引起马来族

的强烈反对,并因此催生了

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即巫统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UMNO)在

1946年5月11日的成立;为

了拉拢封建势力和安抚极

端种族情绪(英殖民当局

惯用的分而治之手段),以

后者取代前者,恢复了马来

统治者的象征与地位,授予

新来族群公民权的条件也

重新收紧。

至于作为直辖殖民地

的新加坡,以总督为行政民生疾苦,缺水缺电。(网络图)

Page 1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首长,总督辖下分设行政局与立法局。1947年7月18日,

立法局选举法规(The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

Ordinance)出台,首次引进公共部门选举的概念,并于

1948年3月20日举行立法局的选举。

当时立法局共有22个议席。13个由殖民当局委派,

3个属于配额席位(新加坡商会、中华总商会和印度商会

各举荐1个),真正投入选举的只有6席。

马来亚民主同盟(Malayan Democratic Union),

1945年12月21日在新加坡成立的第一个民主政党,宣

布杯葛选举,抗议新宪法和立法局缺乏真正的民主,和

人民争取统一的马来亚及人民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基

本原则相抵触。进步党(Progressive Party),1947年

8月25日为了该选举而成立的政党,是参选的唯一政党。

这个首次选举,共有15名候选人参加竞选。进步

党派出6名候选人,3名当选;参加竞选的9名独立候选

人,3名当选。

至于选民方面。当时新加坡人口约为940,000人,但

立法局选举法规规定,有投票权的仅限占人口极小比例

的英籍民(British Subjects),而且要先行注册才能投

票。资料显示,当年注册选民有 22,334个,真正投票的

占63.2%,即投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5%左右。

因此,基本的描述可以是:

1948年,新加坡有了首次选举。

选举这桩新鲜事,还不是人民的事。

更何况,1948年6月24日,选举刚过三个月,风云竟

骤然变色。面对日益激烈的民族自主诉求,英殖民当局

宣布,新加坡进入紧急状态(A state of emergency)。

斯时也,漫天皆白。马共顿成非法,聚会与结社严格受

到限制,对社团与工会等的破门搜查、对反殖者的不经

审判拘押与驱逐出境,成为常态。

马来亚民主同盟和人民宪章

杯葛新加坡首次选举的马来亚民主同盟,是由来自

各个族群受英文教育的中产阶级高级知识分子发起,在

新加坡成立的第一个民主政党。民盟发起人与各时期领

导人,包括何亚廉、林建才、伍天旺、狄克鲁斯(Gerald

de Cruz)、约翰•伊 (John Eber)、郭鹤龄、余柱业

等,其建党宣言,覆盖八大纲领:

一、实现英共和联邦内的马来亚的完全自治;

二、成立由民选代表所组成的马来亚立法议会;

三、年龄达21岁以上的马来亚公民,无论种族、性别、宗教、贫富,都有投票权;

四、完全的人身、言论、出版与集会自由;

五、进行教育改革,包括全面提供免费小学、中学和技能教育;

六、实施社会安全网计划,包括实现全马免费医疗服务;

七、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

八、实现全体人民就业的完全平等,摒弃种族歧视。

怡和专题

1948年立法局成员(档案图)

Page 1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1

1946年底开始,马来亚民主同盟联合其他团体,成

立泛马联合行动委员会(Pan-Malayan Council of Joint

Action, PMCJA),1947年8月改称全马联合行动委员会

(All Malaya Council of Joint Action, AMCJA),开展

系列活动,反对《马来亚宪制蓝皮书》下区隔新马、分裂

族群的马来亚联合邦计划,包括发动抗议游行,在报章

发表文章阐明诉求与主张。

1947年9月21日,行动委员会和马来人联合阵线即

人民力量中心(Pusat Tenaga Rakyat, PUTERA)联合

在花拉公园举行群众大会,出席大会的群众达两万人

左右。在会上,以两个主办单位的名义发表了《人民宪章

草案》(People’s Constitution Proposal);这是民盟成

员郭鹤龄和约翰•伊 联合起草,针对《马来亚宪制蓝皮

书》提出的替代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一个统一的,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亚。

二、民选的政府与民选的议会。

三、向所有以马来亚为家园及效忠对象的人,发给同等权利的公民权。

四、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行动自由。公民的财产权利受到保障,非经过正式法律程序不得受到侵害。

五、马来统治者享有真正的主权,向人民(通过民选议会)负责。

六、成立马来人的特定委员会,掌管马来族的风俗与宗教事务。

七、以马来语文为官方语文。

八、为提升马来族的政治、经济与教育,订立特殊条款。

九、成立种族委员会,防范杜绝任何种族或宗教相关的歧视性立法。

十、内政由民选的马来亚政府管辖,外交与国防由马来亚

政府与英国政府共管。

《人民宪章草案》在当时的氛围与条件下,从马来

亚的特殊国情出发,既坚持要自主、反殖民、反分裂的

立场,也对照顾各族群感受有较周全的考虑,兼具包

容性与可行性。尽管如此,英殖民当局丝毫不予理会。

1947年10月20日,即《人民宪章草案》发表而英殖

民当局置若罔闻的一个月后,两个草案发布组织和中华

总商会联合发动,一场全马性的“罢市”(hartal)终于

爆发。罢市获得几乎全体华商与印商的配合,全马当天

成了“死市”,估计英殖民当局因此而蒙受的损失高达

400万英镑。

罢市鲜明地展示了人民要统一、反分裂,捍卫民主

与自由的坚强决心。“罢市”的震慑,虽未立竿见影,英

殖民当局在1953年至1955年处理新马宪制改革时身段

有所放软,却未必与此无关。

1948年6月新加坡进入紧急状态,马来亚民主同盟

在预期将面临镇压的情况下也宣布自行解散。民盟这

个从事宪制斗争的政治组织,即使在最高峰时,也只得

数百名党员,英殖民当局始终不把它看在眼里,不考虑

它提出的任何诉求。然而,它人数虽少,存在的时间虽

短(约两年半),却能做到如其后期领导人余柱业所描

述的“声音大,能量大”。

马来亚民主同盟在反对马来亚联合邦计划,争取民

族自主的系列活动中,留下了亮丽的身影。

它的许多建设性理念,成为后起反殖运动的圭皋。

1945年12月,一个由讲英语者组成、称为马来亚民主

同盟的政党在新加坡成立……它在争取逐步独立的计划

中表现温和、有理与具责任感。

人民宪章草案七十周年新版封面(网络图)

Page 1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该党一些主要领导人——约翰•伊 、林建才、何亚

廉及林丰美,他们的功绩几被抹杀,是他们身负重担来

唤醒我们的。

马绍尔,新加坡第一任首席部长,如此为他们叫屈。

它(马来亚民主同盟)的建党宣言成了后来(包括人民

行动党)建党之蓝图,……

可以说,“没有马来亚民主同盟,就没有后来的人民

行动党”。

林清祥,李光耀口中的“新加坡未来的总理”(事后

当然没有成为事实),人民行动党的创党党员,则是这

么说的。

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马来亚联合邦)、沙巴、砂

拉越合并组成马来西亚。然而,由于马来族优先等问题,

新加坡两年后就离开了马来西亚。要是1947年《人民宪章

草案》被采纳,这种事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迟至2018年,在《人民宪章草案》发表七十周年

之际,在国外,澳洲民权运动分子阿历思•沙尔蒙(Alex

Salmon),仍然撰写纪念文章,表达了对宪章草案理念

未能落实的惋惜。他对此的耿耿于怀,溢于纸面。

从紧急状态到林德宪制

1948年宣布紧急状态,要求民族自主的抗争受到了

严厉镇压,与此同时,新加坡的宪制改革也基本呈现停

滞状态。

1951年4月10日,立法局举行第二届选举。立法局除

了议席从22个增至25个,其余维持原状不变。增加的3个

是选举议席,即便如此,9个选举议席仍不及总议席的半

数。第二届选举,依然是进步党的天下。这个由商人与专

业人士组成,对民族自主诉求并不热衷的政党,派出9个

候选人参选,赢得6席;劳工党,一群受英文教育工会领

袖仿效英国工党于1948年3月23日成立的政党,参选7

个席次,赢得2席;7个独立候选人参选,赢得1席。投票

率52.1%,比上届的63.2%更低。

另一方面,紧急状态下出台的严苛条例,只能起一

时噤声的效应,并不能完全压制因种族歧视与白人傲

慢,生活艰难与不平等待遇,以及其他殖民压迫所引发

的民愤。

进入1950年代,社会持续动荡。

1950年12月,争夺抚养权的“玛利亚事件”因处理

不当演变成种族与宗教课题,引发连续三天的种族暴动

(Maria Hertogh Riots)。1952年2月,新加坡军港5,000

名工人罢工;同年9月和12月底,军港工潮接连发生,

12月底的罢工规模扩大至1万人左右,并获得其他行业

工人的支援。

1953年11月,出于缓和民愤、纾解压力的维稳需要,

英殖民当局成立以英国外交官林德(George Rendel)

为主席的宪制委员会,通称为“林德委员会”(Rendel

Commission),负责“对新加坡殖民地宪法以及总督与

市议会关系等,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建议,以便进行必

要的改革”。

1954年2月22日,委员会向总督提呈报告书,多数建

议获得接受,1955年2月8日形成“林德宪法”(Rendel

Constitution)生效执行。报告书的内容要点,包括:

一、立法局改组成32个席位的立法议会(Legislative As-

sembly),其中25席由选民投票任命,取消给予商会

的配额议席;

二、当选的立法议会最大党或最大党联盟的领袖出任首

席部长(Chief Minister),即政府首长;

三、首席部长从当选议员中举荐6人,和3名政府委任官员

组成等如内阁的9人部长委员会(Council of Minis-

ters),取代原来的行政局;

四、议长人选,由立法议会根据总督从立法议会外物色的

人选名单,投票选出;

五、中央政府(立法议会的首席部长与部长委员会)和市

议会(City Council)分开运作;

六、采取选民自动注册制,放宽投票权的限制;

七、英国保留对内部安全、外交与国防的控制权,并对立法

决策享有最终否决权。

尽管仍然是有限度的政治开放,新加坡到底还是有

了一个民选议员以绝大优势超越官委议员的立法议会。

林德宪制的改革,一定程度地带来了新的宪政氛围。新

的民主政党随之纷纷成立。

1954年8月21日,劳工阵线(Labour Front)成立;一

个由劳工党及从该党分裂出来的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所组成的联盟。

1954年11月21日,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成立;一个主要由受英文教育专业人士和受华文

教育工会领袖组成的政党。

怡和专题

Page 1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3

1955年2月11日,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成立;

一个主要由受华文教育的中华总商会成员组成的政党。

马来亚联合邦的巫统和马华公会,也在新加坡成立

支部。

…………

两个选举:1955年和1957年

1955年立法议会选举。

这是根据林德宪法改组原立法局后举办的首次选

举。1955年2月28日提名,1955年4月2日投票(跨期33

天)。79名候选人(6个参选政党派出69名候选人,其他

10名为独立候选人),参与立法议会25个选举议席的竞

选。热烈的参选,一改此前立法局选举的冷清。

进步党派出22名候选人,赢得4席;民主党派出

20名候选人,赢得2席;劳工阵线派出17名候选人,赢得

10席(包括马绍尔、林有福、周瑞麒等);巫统马华联盟

(Alliance) 派出5名候选人,赢得3席;人民行动党派出

4名候选人,赢得3席(李光耀、林清祥、吴秋泉当选,蒂

凡那以366票的微差落选);劳工党派出1名候选人,落

选。当选的3名独立候选人中,伊布拉欣(Ahmad Ibra-

him)其实也是人民行动党的党员。

林德宪法的选民自动注册制改变了选民结构,导致

选情发生较向民意靠拢的变化。选举的结果,彻底出乎

英殖民当局和进步党停留在以往立法局选举经验的意

料。当局原本预期进步党将取得胜选,党魁陈才清将出

任首席部长;进步党排出最大的候选人阵容,也反映了其

选前误判形势的踌躇满志,才有选后满满信心的落空。

马绍尔领导的劳工阵线赢得10席,和赢得3席的巫

统马华联盟组成联合政府,马绍尔出任首席部长。“我

对进入议会没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通过演一出

马绍尔对抗巨人的戏来)唤醒人民”,马绍尔事后这样回

玛丽亚事件主角:玛丽亚拉着回教妈妈阿米娜的手(档案图)

Page 1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顾,“我们从来不曾料想过会上台执政,只以为也许能赢

得那么两三席吧”。可见,对劳工阵线和马绍尔来说,这

其实也是个出乎意料的胜利。

马绍尔以下的胜选感言,流露出他内心的惊喜和对

选民由衷的感恩:

他们挑选了本地一个最小族群的成员,证明新加坡可

以摆脱族群(意识)工作、思想与行动。人民挑选了一个

政治上的陌生人,却看不上新加坡历史最悠久政党的创党

主席,证明新加坡拥有能被理想打动的灵魂。

马绍尔在首席部长任上只待了短短的一年多。他胜

选当晚对记者的发言,多年后重温,却仍然那么值得玩

味(拿它和当下的某些言论对照,越发叫人浮想联翩)。

紧急状态后那段时间,许多工会被封,黄色工会毫

无作为,私会党乘虚横行甚至和厂商老板勾结,工人日

子过得憋屈,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后来逐渐有所复苏的

工运与反殖活动。

1954年5月,接续发生了两件大事,把华校和英校

的青年学生牵引在一起,扩展了反殖阵营的学运板块。

新加坡华校中学生反对英殖民当局于当年4月份颁

布的征兵令(National Service Conscription)。5月13

日,8名学生代表到总督府提交请愿书,其他同学到总督

府附近和平集会等候代表报告请愿情况,不料遭受持

盾牌的警察警棍殴打,暴力驱逐。48个学生以妨碍警务

人员执行公务罪被逮捕,其中7名被告最后被起诉,判

监3个月。

怡和专题

1955年新立法议会的组成(网络图)

Page 1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5

在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学生组织社会主义俱乐部,

因机关刊物《华惹》(Fajar)刊登批评组建东南亚条约

组织(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 SEATO)

的文章《亚洲的挑衅》(Aggression in Asia),编委会

成员于5月28日被英殖民当局逮捕,随后更以煽动叛乱

罪起诉8名编委。在辩护律师强有力的辩护下,学生抗辩

成功获得当庭释放。该诉讼案当时普遍被视为亚洲去殖

民化的一个里程碑。

两起诉讼,都由女皇律师毕里特(D N Pritt)担任辩

护律师,协助辩护的都是李光耀,当时新创人民行动党

的秘书长。

这样的社会氛围体现到选票上,在1955年立法议

会选举中,反殖色彩比较鲜明,政纲标榜社会主义的政

党,都获得较大支持。劳工阵线成为立法议会最大党以

外,人民行动党候选人以四分三(或者五分四,若计入

伊布拉欣)的漂亮身段进入立法议会,是另一个例证。

1955年立法议会选举,人民行动党只是象征性地参

加竞选(也许是为了暴露林德宪制的局限,也许是草创初

期缺乏足够人选)。两年后,1957年的市议会选举,该党

才首次正面展示了结合工运、学运奠定群众基础的实力,

为两年后立法议会的压倒性胜选做了预演。

1957年,市议会举行改制后的首次选举。

市议会议席从18个增至32个,并取消原来9个官委

议席,全部议席投入选举。1957年11月18日提名,1957

年12月21日投票(跨期33天)。81名候选人参与竞逐市

议会32个议席。

选前,人民行动党基于针对自由社会党(原进步党

与民主党合并组成的政党),和劳工阵线与巫统达成的

不分散选票协议(也有为了不“吓坏”中央执政的劳工阵

线和林有福这么一说),只派出14名候选人,结果13人当

选,成为市议会的最大党,与赢得2席的巫统联盟组成地

方政府,王永元(人民行动党财政)出任市长。劳工阵线

派出16名候选人,赢得4席;原来在市议会占据优势的自

由社会党竞选所有32个议席,赢得7席;工人党(马绍尔

退出劳工阵线后成立的新党)派出5个候选人,赢得4席。

另外,胜选的还有2个独立候选人。

王永元出任市长后,大刀阔斧剔除陋习、改革施政,

闹出不少让英殖民当局与旧官僚瞠目结舌,平头百姓拍

手称快的动静。(自由社会党梁苏夫人不禁叹息:“愿主

保佑我们新加坡这个城市。”《海峡时报》署名豆干的读

者投书:“市议会选举结果显示,头家的日子过去了,豆

芽的日子来临了。”)

新市长展示的新风范和采取的新举措,包括:一宣

誓上任,就在议会投票通过,把造价$15,000,嵌满皇

家盾徽,象征殖民地宗主国威仪的市长权杖移走;开放

市议会,在市政厅外立起大喇叭,向市民公开市议会开

会,讨论如何改善民生的议事过程;拒绝接受给予市长

的特殊待遇与特权,不要市长官邸住在自己家里,不要

市长座车驾自己的汽车;带领原来高高在上的公务员除

下西装领带,卷起衣袖拿起扫帚,走出市政厅外去清扫

街道。这类“奇行”,也许带着某种“作秀”的成分(或

嫌疑),但确有一新耳目的效应。

何况,耸动听闻的奇行异举后面,不乏结结实实的

政绩:上任半年内,建了300多支站立式水龙头,600柱

街灯,200处候车棚,7家诊疗所,3个托儿所,20所游乐

场;降低家庭用电收费率,降低小贩、三轮车夫、德士司

机的执照费,等等。在当时,这一些都是切合民生所需,

贴身为民解困的德政。

王永元就职当时,如此宣告:

我们生活在革命的亚洲。我们,新加坡人民,是亚洲

革命的一部分。

1958年王永元市长展开反随地吐痰运动,在维多利亚纪念堂召集全新小贩,向他们宣传运动的意义,并号召他们配合推动。Source:The Straits Times@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t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Page 1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我们不因袭英国市长的旧传统。我们不要过和老百姓

不一样的生活,不要穿和老百姓不一样的衣服。

我们不要殖民主义的枷锁,不要看到市政厅里的民意

代表们穿戴独裁专制的披风。

壮哉斯言。

市长权杖,经由市议会投票表决,被移开收起来了。

大扫帚,代之而起,一时间仿佛成了市长的新“权

杖”,在民间广为传颂。

大扫帚,寄托着民众对德政的期待,丰富了民众对民

族自主诉求实现后美景的想象。

三次“默迪卡”谈判

1955年4月立法议会选举结果,劳工阵线联合巫统

马华联盟组织政府,马绍尔出任首席部长。林德宪法下

民选政府主权残缺,左右为难的处境,迅速显露。

5月12日,劳阵政府上台一个月,在警察强力镇压下,

福利巴士工友罢工从劳资纠纷恶化成4死14伤的暴动,

马绍尔顶住了来自殖民地当局叫他让英军介入的压力,

背上软弱无能的骂名。

7月25日,劳阵政府甫上台三个月,马绍尔在和英殖

民当局屡屡发生争执后,忽然向英殖民当局要求结束

殖民主义,在立法议会提出“马上允许新加坡自治”的

议案(议案辩论时一度出现“独立”的用词,后来修订

为“自治”)。

相关要求的提出,有评论着眼于马绍尔率性而为的

作风,认为是他的“自走炮”。实际上,民族自主不但是

劳工阵线的竞选宣言之一,也是马绍尔同意出任劳阵主

席,进而以党魁身分在选后成为首席部长的“催化剂”。

马绍尔对领导劳阵本来有所踌躇,进步党主席陈才

清在该党常年大会上说“要求新加坡在10年内独立的,

不是笨蛋就是罪犯”,一句话惹恼了他,使他决定参加

劳工阵线并出任主席的职位。他如此回顾:

林有福在劳工党分裂后,要组建新的劳工党,让我替

他起草章程。接着,他们要我加入,我不想,因为我对此

人实在不敢恭维。

(一直到陈才清那句话)……那句话当真把我激怒了。

我可不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我也不是什么罪犯……于是,我

就这样卷进去了。

马绍尔被“卷进去”了,于是新加坡有了这么一个首

席部长,并在就职三个月后丢出上述议案。英殖民当局

在反殖情绪日益高涨的局势下,不愿失去劳阵政府作为

缓冲,同意新加坡在林德宪制实行一年后,组织代表团

到伦敦谈判。接下来,才有了新加坡代表团赴伦敦的三

次“默迪卡(独立)谈判”(Merdeka Talks)。

1956年4月23日,第一次谈判开始。

新加坡代表团要求在1957年4月以前实现“独立”,

英国保留外交政策与外部防卫的控制权,但制定外交政

策须征询新加坡的意见,新加坡也有权推翻英国的防卫

计划。英国坚持由英方与新加坡方相等人数代表组成国

防委员会,英国最高专员掌握最终投票权,拒绝马绍尔

关于国防委员会主席由在地的马来亚人出任及撤销最

终投票权的献议。双方在内部安全课题上僵持不下,谈

判终于破裂。谈判无法取得成果,马绍尔信守代表团行

前的承诺,在6月份宣布辞职,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长。

1957年3月11日,第二次谈判开始。

针对上次谈判破裂的关键,此次谈判提出解决方

案:成立安全委员会(security council),英国与新加

坡各占3名代表,马来亚联合邦派驻持有最终投票权的

1名代表。

怡和专题

1959年5月30日大选行动党获胜执政,8名与行动党中央有关系的政治犯(左起方水双、兀哈尔、曾超卓、林清祥、陈从今和蒂凡那)步出樟宜监狱,另两名不在镜头里的是詹姆斯普都遮里和陈世鉴。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oure.

Page 1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7

除了内部安全安排仍待进一步讨论,第二次谈判中,

马绍尔曾经反对的宪制条款,基本得到了新加坡方的接

受。根据协议,新加坡取得自治邦地位,掌握贸易、商业

与外交事务中文化相关事项的主权;设立51个席位的立

法议会,全数属于民选议席;由土生的马来亚人出任元首

(Yang di-Pertuan Negara),取代英国派驻的总督;英

国继续掌握外交与国防政策,其中涉及内部安全与外部

防卫的事项,交由拟议中的安全委员会处理。

1959年新加坡举行大选,通过选举成立全面内部自

治政府的障碍,初步清除,只待进一步对具体细节作最

后的修订与调整。

1958年5月8日,第三次谈判开始。

为敲定新加坡实现全面内部自治细节的第三次谈

判,围绕着协议第30条款(Clause 30)的讨论,成为备

受瞩目的热点。第30条款规定:“已知曾经牵涉颠覆活

动的人,不得参加新宪法下举行的第一次大选。”

这个由殖民地大臣波宜德(Alan Lennox Boyd)出

面提出(也许代言)的条款,在1957年4月10日即第二

次谈判要签署协议的前一天忽然抛出。当时,新加坡代

表团的反应是对这个“最后一分钟的惊讶”,表示“遗憾

并知悉”(took note with regret)。第三次谈判在这个问

题上没有达成结论,结果是新宪法虽然未纳入该条款,

相关禁令却通过“枢密令”(order-in-council)的形式

植入,照样生效执行。

根据第三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关于新加坡从殖民

地转换成自治邦的新加坡邦法令(State of Singapore

Act),1958年8月1日在大英国会(British Parliament)

通过。

那些年 我们一起反殖

经过三次“默迪卡”谈判,当1958年新加坡邦法令

通过后,1959年在新宪法下举行立法议会选举,也就

“水到渠成”。

新宪法下的立法议会大选,1959年4月25日提

名,1959年5月30日投票(跨期35天)。共有194名候选

人,参加竞逐51个议席。

其中,派出候选人的13个政党,分别是:人民行动

党,派出51名候选人,赢得43个席位;人民联盟(林有

福等脱离劳工阵线后成立的新党),39名候选人,赢得

4个席位;自由社会党,32名,全部落选;巫统,8名,赢

得3个席位;马华公会,5名,全部落选;人民党,4名,全

部落选;公民党,5名,全部落选;劳工阵线,3名,全部

落选;新加坡马来联盟,3名,全部落选;工人党,3名,

全部落选;加东居民联合公会,2名,全部落选;泛马回

教党,3名,全部落选;马来亚印度国大党,2名,全部落

选。参加竞选的35名独立候选人,只有1名当选。

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该党竞选期

间公开声明,除非与该党领导层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犯

获得释放,否则胜选也不组织政府,同时承诺将向内部

安全委员会争取分批释放所有政治犯。

1959年6月4日,林清祥、方水双、兀哈尔、蒂凡那、

詹姆斯•布都遮里、曾超卓、陈从今、陈世鉴八名政治拘

留者步出樟宜监狱,受到大批群众夹道欢呼,有人甚至

横挂“欢迎民族英雄林清祥获得自由”的大布条,场面

犹如早一天欢呼“建国”的延续、移植或重现。

新加坡赴伦敦从事“默迪卡”谈判的代表团,第一次

谈判时,团员有马绍尔(领队),林有福,李光耀,林清祥

等,谈判以破裂告终。第二次谈判,林有福(领队),李光

耀仍在,马绍尔和林清祥缺席,第一次谈判的重重障碍大

半不复存在;马绍尔在第一次谈判破裂后,辞职从首席

部长位上退下(预期的挽留没有发生,劳工阵线弃之唯

恐不及),林清祥1956年10月26日被不经审判逮捕下狱

为庆祝新加坡自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1959年2月1日开始在旧加冷机场举行自治博览会。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2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以诬陷他煽动群众“Pah Mata”的虚构罪名)。第三次

谈判,林有福(依旧领队),李光耀依旧在,第二次缺席

的人依旧缺席,谈判敲定的协议中,包括设立内部安全

委员会的方案,第30条款也在一番唬弄后被暗度陈仓。

这其中,是否存在着为了谈判顺利而刻意排除特定

对象的密谋?在英殖民当局当时机密文件逐渐解密的

当下,“阴谋论”者似乎逐渐摆脱了只能瞎子摸象、空口

无凭的困境。叱诧风云者纵横捭阖的雄姿,也许将越来

越清晰地呈现。

不管怎么说,回顾1959年6月3日,60年前反殖初步

成果实现的那一天,政府大厦广场的激动笑脸一张张

渐次回来,6月4日为民选政府迎接英雄归来的夹道欢

呼一声声渐次回来。

自日本投降、英殖民当局重返以降,那些年来,从马

来亚民主同盟,到泛马(或全马)联合行动委员会与人民

力量中心的各个组织(含紧急状态下“被非法”的马来

亚共产党),到劳工阵线、人民行动党、人民党、工人党

等陆续站出来的政党,到各个职工会和学生组织,到上

面提及或未提及的有名有姓的个人和无从提及的当年

在广场上欢笑与夹道欢呼的诸多个人,1959年6月3日的

“国庆”,这朵反殖初步胜利的鲜花,都有他们以血泪和

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浇灌的一份。

师出有名,各方来援。这些组织、这些个人,持不同的

意见,从不同的方面,各自一步一个脚印地,集体踏出了

走向反殖并初尝胜利欣喜的大路。

“那些年,我们一起反殖……”

重点在两个字:“一起”。

是写照,也是心声。

套用阿历思•沙尔蒙纪念《人民宪章草案》发表七十

周年的句式,也许可以说,要是不发生1959年以后导致

人民行动党分裂的那些事,要是没有那一拨拨“冷藏行

动”们把众声喧哗变调为众口同声,国庆从6月3日,变

成9月16日,接着提前到8月31日,然后又变成8月9日,

“这种事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为本刊编委

怡和专题

参考资料

华文:

1. 叶添博 林耀辉 梁荣锦:《白衣人 新加坡执政

党秘辛》,新加坡报业控股,2013年。

2. 林清如:《我的黑白青春》,脊顶图书出版社,

2014年。

3. 《林清祥与他的时代》,社会分析学会 朝花企

业,2002年。

4. 林恩河:《马来亚的国家想象》,《怡和世纪》

杂志总第32期,2017年。

5. 李国 :《从夜暮到黎明》网刊的相关资料。

英文:

1. C M Turnbull, A Histore of Singapore 1819-

198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ngapore,

1999.

2. Kevin Y L Tan, Marshall of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2008.

3. Poh Soo Kai, Living in a Time of Deception,

Function 8 Ltd and Pusat Sejarah Rakyat,

2016.

4. Clement Mesenas, Dissident Voices, Marshall

Cavendish Editions Singapore, 2014.

5. Alex Salmon, Malaya’s People’s Constitu-

tion, 70 years on, Green Left Weekly, May 17,

2018.

6. Singapore Infopedia, relevant articles.

7. Wikipedia, relevant articles.

8. www.singapore-elections.com, relevant

information.

Page 2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9

逐出行动党,另组社会主义阵线。1963年

的冷藏行动,左派人士大面积遭受肃清,

此后肃清成了常态,直至左派告别新加坡

政坛,仍未休止。

60年前出现在历史现场者,是那段

历史最可靠的见证者,可惜很多已经不在

人间。兹值新加坡内部自治一甲子之际,

《怡和世纪》有幸邀请得几位当年的行动

党议员与我们来一次茶叙。他们是何佩

珠(90岁)、张金陵(87岁)、陈清动(89

岁)和张福元(85岁)。几个耄耋之年的

长者,全都出生草根,只能凭一时记忆、

一麟半爪话当年,不过,也未必不是难得

的时代印记。

历史现场走一回与前立法议员何佩珠、张金陵、陈清动、张福元一席谈╱ 文 : 邹文学

60年前

1959年新加坡举行自治邦

立法议会选举,人

民行动党赢得51个议席中的43席,是五十

年代轰轰烈烈的反殖运动的一个丰硕成

果。43名人民代议士来自不同阶层,形成一

个很有草根性的阵容。岂料两年后,行动党

领导层对于新加坡自治后宪制进展应走的

路线呈现不同的意见。以李光耀为首的当

权派积极支持马来西亚计划,以林清祥为

首的左派人士认为马来西亚计划的条件对

新加坡不公平,他们反对该计划,认为要

是不能以公平合理的条件合并,最好是进

一步为新加坡寻求一个完全内部自治的宪

制。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左派人士被驱

何佩珠

张福元

张金陵

陈清动

Page 2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2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为了反对殖民主义、改革社会而参加政治

何佩珠:我生长在牛车水社会的底层,小学没毕业就

得帮忙母亲卖粥,后来当裁缝。那年头,社会很乱,常感

觉受人欺负。1954年人民行动党成立,号召反对殖民地

主义,争取新马独立。1955年立法议会选举,林清祥在

牛车水演讲,轰动一时。听了演讲,我的眼界忽然打开,

觉得人人有责任参与反对殖民地主义运动,参与改革

社会的工作。几天后,我就到行动党的丹绒巴葛支部表

示要入党,还要支部主席何美水当介绍人。

张金陵:我只读过两年书,17岁时父亲去世,留下一

间小理发店,我就成了店主,也是唯一的理发师。那时候

我就留意到新加坡社会普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工人的

生活很不好过。我想过参加劳工党或自由社会党,希望

能改变现状,只是也不晓得怎样进行。

1954年,我出席了人民行动党的成立大会,当场领

取了入党申请表格。我回家填写好,附上2元,寄到李光

耀的家,过后就成了党员。1955年和1957年的选举,我

都积极参加工作,比如发动弟妹和朋友出席群众大会。

那段期间,王永元和我熟络起来,他即使当了市长,还

曾多次来理发店探望。

陈清动:从我父亲开始我们家就在杨厝港和惹兰加

由一带经营农作业。我在陶蒙小学毕业后,协助打理农

场,和村里人常有来往。1957年,行动党有位住在惹兰

加由的姓张干部,建议我写信给总部,要求设立惹兰加

由支部。后来,王邦文和陈新嵘就开着小罗厘来我家。

他们了解情况后接受我的建议,支部就设在我家农场前

面。他们要我出面召集村民开会,中央派人解释政纲,

过后便陆续展开宣传工作。我参加政党不是想做官,我

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做官的料,我只希望做个村民的代

表,能与政府沟通。

张福元:我在光洋小学毕业后进了英校,考获剑桥

九号文凭便在淡滨尼村子里的新民小学教英文。应该

是1955年过后,张金陵邀我参加行动党淡滨尼-榜鹅

支部的活动,那时候的支部主席是吴秋泉。吴秋泉曾担

任行动党副主席,1955年代表行动党参加林德宪制立

法议会选举,中选为淡滨尼-榜鹅区立法议员,1959年

蝉联该区议员。

我知道这是一个要结束殖民统治、要争取新马独立

的政党,我毫不迟疑地参加了。

被推选为候选人,参加1959年大选

张福元:我担任淡滨尼-榜鹅支部文教主任,教英

文识字班。有一次,我们支部三人,包括张金陵和王清

杉,被挑选参加行动党的干部训练班,李光耀是主讲

人之一(他还是用不大流利的华语讲课),地点在武吉

知马一所工会。讲课内容包含世界形势分析、马来半岛

政治发展、本地的劳工问题和种族问题等。(张金陵补

充:训练班结业时举行华文笔试,他和张福元考到B,

王清杉考到A。)

怡和专题

1958年英国麦米兰总理夫妇访问新加坡时到市议会参观, 夫人(右2)与市议员梁苏夫人(右1)、何佩珠(左1)、 陈翠裳(左2)合影

1960年国家元首尤索夫(坐者左4)访问樟宜选区时, 张福元致欢迎词。

Page 2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21

可能是有参加训练班的缘故,加上我在淡滨尼搞活

动好多年,1959年,我被挑选为樟宜区候选人。那次竞

选,有五个候选人,我中选的多数票是662票。

张金陵:1959年立法议会选举,党中央原本派我

竞选榜鹅区。但是选区干部嫌我学历低,结果改派了黄

庭坚。在阿末依不拉欣的建议下,党中央决定由我角逐

原本想放弃的巴西班让区。那里有位准备参选的独立

人士古拉星哈,据说是号召力很强的地方领袖,还有华

巫联盟的候选人。选举结果我还是赢了239票。我记得

选区召开的群众大会,李光耀讲完离场,轮到我讲话

时台下就只剩下小猫三几只。不过,在多次的街头演

讲里,王永元主动来为我站台,每次都吸引来千多名

听众。

陈清动:惹兰加由原本有一名政坛老将M.P.D.奈尔,

他是律师,在惹兰加由一带的声望很高,1955年林德宪

制举行选举时他以独立候选人身份,打败了劳工阵线

和民主党的候选人,中选为立法议员。1959年他以林有

福领导的人民联盟候选人身份来参选,人民行动党派

出我这个以锄头干活、只有小学教育的人与之对垒,我

以将近两千多数票打败了他。

何佩珠:那个时代白色恐怖很重的,殖民地政府

随便抓人。我们出来活动,都是冒险出来的。我加入行

动党后,与王邦文、陈翠嫦、方韵琴等讲华语的人比较

有来往。1957年,王邦文要我竞选党中委。我说不行,

没有学问也没有经验,挑不起这个重担。他就带我去见

李光耀,李光耀说:“你愿意学吗?愿意,那就够了。”

于是1957年我成为行动党中委,1959年连任。1957年

12月,党还推举我参加市议会选举,我就成了甘榜格南

区市议员。1959年6月,我中选为勿拉士 沙区立法议

员,多数票4021。

左派群众运动扶持行动党上台

张金陵:以我参加巴西班让区选举的经验分析,行动

党能获得广大选民的拥护,首先是那几年林清祥和方水

双等工会领袖展开反殖运动所开启的民智。人民知道要

改善生活,必须结束殖民地统治,成立个能为老百姓做事

的政府。1957年底至1959年初,市议会在王永元领导下

办了许多有利民生的事,连中产阶级都开始相信行动党

是一个能办事的政党。

何佩珠:我认为林清祥的影响力和左派的支持,

是行动党能夺下江山的主因。那个时候华校学生很活

跃,513反对抽壮丁,李光耀还是学生的律师,学生很支

持行动党,不过李光耀还是要靠林清祥才会出名。林清

祥组织工人,领导工人,很多人因为参加反殖斗争而失

去自由,这就是行动党成功上台的代价。

陈清动:惹兰加由是布满胶林和菜园的山芭地带,

有两个大地主,一是政府,一是万国公司。林有福政府

时期,村民要盖间小亚答屋都不容易申请到准字。王永

元当了市长,他为市民做了很多好事。虽然市议会不管

乡村区的事,我们住在乡村的人得不到好处;但是行动

党治理市议会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行动党成了穷人

的救星。

张福元:没有左派人士当年发起的群众运动,没有学

生和工人的支持,行动党是不可能在1959年赢得压倒性

胜利的,当然也就不可能执政至今。

回顾初当议员的岁月

张金陵:大选过后,6月3日行动党在市政厅大操场

举行盛大的庆祝会,群众情绪高涨,对即将成立的新政

府充满期待。6月5日新政府在即将卸任的顾德总督见

证下宣誓就职。我们接着开始定期接见选民,新政府也

很快地展开各项措施。在1959年执政后的一个多月,

政府就在各处拆除很多没门牌的屋子,好多执行任务

的公务员态度嚣张,因此民怨四起。其实,那些受影响

的居民都是行动党的热心支持者,他们认为行动党过了

1960年陈清动受邀为美芝路民众联络所揭幕,旁立者为劳工部长 K.M.Byrne

1962年张金陵等摄于国会(前立法议院) All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2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2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专题

桥就抽板。我们做议员的很为难,为他们求情,但是官

员都听不进去。

我当了议员虽然每个月有500元津贴,近半数仍需缴

交给党中央和支部作经费。我每星期两天还当理发师。

何佩珠:行动党上台后释放了林清祥等几个人,但是

监牢里还有几十个政治拘留者没有被释放,大家渐渐感

到不满。林清祥、方水双、兀哈尔和普都遮里等也没有回

到党中央,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觉得情势不对。

陈清动:当了议员,照样得忙农场的事,不过,选区

的事我也能随时关照。我和村民向来有联系,和他们没

有隔阂。我们所有议员定期到市政厅开会,记得每一次

都是陈新嵘从头到尾为我们一些不懂英语的人翻译。

我当初加入行动党,因为看到那是一个可以团结各方面

的人的政党,我不希望看到大家分帮派。新政府上台不

久,我感觉到有一种要分帮派的趋势,就感到很不安。

果然,执政不到一年就发生了王永元事件。

因为反对马来西亚计划而离开行动党

张金陵:1961年5月,东姑阿都拉曼突然提出马来西

亚计划,要新加坡与马来亚、砂拉越和沙巴合并,行动党

政府积极响应。林清祥等工运领袖反对,认为合并条件

对新加坡不公平,行动党领导开始呈现分裂。林清祥建

议召开党代表大会讨论合并建议,李光耀坚持不肯。他

在国会提出信任动议,要逼所有议员表态,我们13名同

僚因为也反对马来西亚计划而在投票时弃权,过后便

遭开除,才成立了社会主义阵线。

陈清动:李光耀提出新马合并,我也认为条件不平

等,行不通,新马也不需急于统一。后来事实证明了,马

来西亚成立不到两年,新加坡就被逼离开了。

何佩珠:信任动议时我没加入弃权阵营,因此没被

开除党籍。一年后的1962年7月,当政府提出全民投票

法案时,我向党中央提出,人民应该 有权利选择不合并,

党里的人也不反对我的建议。后来我看到选票列出的选

项,不管你选那一项,都是要合并的,根本没有不合并的

选择,我不能接受,结果我宣布退出行动党。

60年后的感想

张金陵:回想过去,我们当年反对不平等的合并是对

的。只要一天马来西亚的政治还是由种族主义者主导,

新加坡留在马来西亚,人民的日子一定不好过。林清祥

并没有反对合并,新马平等合并始终是他的主张,他反

对的是不平等的合并。

陈清动:新马本一家,国家越大越有条件发展,不

过,合并的条件要平等,否则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煎熬。

李光耀当年强行促成新马合并,结果怎样?大家应该从

中得到深刻的教训。

何佩珠:我反对1963年的冷藏行动,李光耀搞到左

右派分裂,50多年后的今天,伤疤一直无法平复。

张福元:历史应该要有更全面的记载。我曾接受新

加坡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中心的访问留下录音,自己也

曾经有写日记的习惯。什么时候,新加坡人民才能获知

真相?

作者为本刊编委

Page 2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23

╱ 文 : 邹文学

反 殖 运 动 高 峰 期

513事件 ——走在反殖运动前线的华校学生

遏制华校发展

这里先简述战后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政

治环境。当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

及马共被宣布为非法组织后,新马的政局

起了根本变化。一方面,政府到处抓人,白

色恐怖弥漫社会;另一方面,人民生活窘

迫,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英国殖民地政府为了强化政

权,逐步推行遏制民族教育特别是华文教

育发展的政策。

1951年政府举办初中三会考,想通过

考试淘汰学生,减少升上华校高中的学生

数目,以限制华校的发展。那一年的会考,

遭到华校学生抵制,当局为此开除百余名

学生,其中包括林清祥和方水双。

1953年新加坡发生数宗奸杀案,这是

殖民地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纵容黄色文

化四处泛滥造成的恶果。有正义感的受华

文教育青年和工友、华校中学生以及妇女

团体,于是发起反对黄色文化运动,多种

健康艺术活动应时而生,文艺刊物也如雨

后春笋般面世,其中以《人间》、《耕耘》

和《荒地》等最受欢迎。与此同时,多所

华校学生也联合成立“华文中学毕业班同

学艺术研究会”(简称“艺研会”),举办

各种有意义的文艺活动。

中学生反对当兵

1954年3月17日,英殖民政府公布

“民众服役法令”,凡年龄在18至20岁男

性包括学生,都得前往登记民众服役,4月

5日开始,5月12日截止。如果学生不按规

定登记,着令退学,并受刑法处分。

历史大事件一瞥

1954年5月13日,华校中学生结队前往总督府请愿,要求豁免兵役,警方以武力强行解散,酿成了著名的513历史事件。(黄金英珍藏)

引 言

在殖民地政府的官方历史里,上世纪50-60年代是个充满暴乱的动荡时代。其实,那正是

新加坡反殖运动的高峰期,全民奋勇投入反对殖民主义的浪潮,场面可歌可泣,本文简单

介绍几件大事。

Page 2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2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为了保有读书求学的基本权利,全岛华校生包括女

校同学,开展签名运动要求免役。新加坡代总督顾德,

同意在5月13日下午3时接见八名中正中学的学生代表。

下午2时半,近千名华校中学生齐集克里门梭路皇家山

公园,他们秩序井然地静候学生代表的佳音。可是,下

午2时55分,突然有三辆镇暴车开到,百余名全副武装

的警察列队走向学生队伍,欧籍警官下令学生两分钟

内解散。就在双方对话时,警察却突然冲向学生队伍,

并挥起警棍驱散学生,造成数十名学生头破血流,他们

还抓走40多名学生。

第二天,各大报章详细报道学生流血事件经过,并

刊登多张学生被暴力对付的相片,社会反应强烈,全新

各大社团和市民纷纷谴责警方的暴力行为。中华总商会

也参与斡旋,协助学生申请缓役。马来亚大学学生会、泛

马学生联合会和国际学生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也声援学

生的诉求,向殖民地当局抗议,要求公开调查流血事件。

当局却无视社会的声音,也无意缓和学潮,宣布华

校提前放假。5月22日,近千名同学集合中正中学总校开

会,要求学校解释为何提前放假。

6月2日,又有近千名学生在华侨中学集中,并决定

留宿学校,等候申请缓役的消息。学生住校,家长和社

会各界人士都支持,除了慰问还送来食物和日常用品。

两周后,学生看不到申请缓役的希望,于15日召开同学

怡和专题

1955年福利工潮期间,殖民政府下令关闭华侨中学和中正总、分校,学生分别在两校驻扎抗议。首席部长马绍尔下令成立各党派调查委员会,同时立即准许两校复课,消息传开,数千名学生集合在华中大操场举行胜利游行。(黄金英珍藏)

Page 2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25

大会,决定绝食48小时促使当局接受请求。17日李光前

率董教代表慰问学生,保证协助适龄当兵的学生在登记

后缓役,并宣布学校于6月28日开学。21日同学开会,同

意24日解散回家。

513事件突破了紧急法令以来所制造的白色恐怖,

既震撼整个新马社会,也唤起民族的觉醒、加速反殖运

动的发展。

中学联的成立和影响

学潮中有7名学生被控上法庭,并被定罪。这时,恰

好女皇律师毕里特(D.N.Pritt)为马大社会主义俱乐部

的《华惹》案辩护并取得胜诉,学生便找毕里特和李光

耀协助上诉。

1954年10月9日,华校学生设茶会欢迎毕里特律师

时,还正式提议组织“华校中学生联合会”(简称中学

联)。10月中旬,中学联筹委会聘请李光耀和陈维忠为

法律顾问,并向当局申请注册。不过,当局多次拒绝。

1955年3月30日,为支持中学联申请注册,全新华校

中学总罢课一天。后来,当局原则上同意中学联注册,但

规定章程须明文规定:“本会不得直接或间接参加政治

活动及工会工潮活动”。

10月6日中学联获准注册。10月30日,上万华校中学

生欢聚在快乐世界体育馆庆贺中学联成立。

1956年9月24日,林有福政府宣布封闭中学联,同学

发起在华中和中正总校集中抗议。政府在10月24日发出

最后通牒,指令学生立即解散。学生不遵从,政府出动

军警进入校园清场,引发骚乱并蔓延至市区。26日,林

有福政府宣布宵禁,暴动延续数日,造成十余人死亡和

百余人受伤。林有福政府拘捕数百人,包括立法议员林

清祥和多名工运和学生领袖。

虽然中学联的历史只有短暂一年,但已形成的组织

细胞,顽强活跃,为日后的学生运动和反殖运动提供不

少领袖人才。

50年代的学运基本上是一场维护华教的运动,513

事件则还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含义,是人民争取政

治自由与社会正义斗争过程中的一个转捩点。

异军突起的人民行动党

二战后在世界各地掀起的反殖反帝浪潮,在马来亚

和新加坡也像燎原之火般蔓延燃烧。宗主国英国迫于

国内外形势,同意马来亚在1955年举行首届联合邦立

法议会选举,新加坡也获准同年举行林德宪制立法议

会选举。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刺激了新加坡本土政治

活动的迅速发展,人民行动党在1954年11月21日成立。

人民行动党的14名发起人是:李光耀、杜进才、拉

惹勒南、方水双、蒂凡那、哥文达三美、伊斯迈拉欣、曾

超卓、李玉成、陈维经、陈维忠、卡鲁比亚、莫达法拉迪

和沙末伊斯迈。

Page 2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2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专题

1954年11月21日,人民行动党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成立大会。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人民行动党是由两股不同的政治势力组成的政治

联盟。人民行动党在创党时,是以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

思想为导向。它在当时的政治群体中,也标榜激进的社

会改革意识,积极参与反殖运动,在政党群中属左翼

政党。

从人民行动党的命名,可以看出它的组成主要是两

个群体:人民一词有鲜明的时代感,代表的是受华文教

育的社会底层,包括工人、农民和小市民,奋斗目标是

赶走英国势力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以林清祥和

方水双等工会领袖为首;行动一词则源自当时由吴庆瑞

与贝恩领导的本地高级公务员组成的一个共同利益组

织——联合行动委员会,捍卫的是本地受英文教育的中

产阶级的利益,奋斗目标是从殖民地政府手中夺回管理

权,以李光耀、杜进才和拉惹勒南为领袖。

获工人与学生支持,三次选举成绩斐然

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目标的政治组织,行动党获得华

校生和工人运动的拥护,成立后参与几次选举都有杰

出表现。

1955年4月2日,行动党在林德宪制立法议会选举里

派出的四名候选人:李光耀、林清祥和吴秋泉都中选,只

有蒂凡那落选。

1957年12月21日,行动党派出14名候选人参加市议

会选举,13人中选,是议席最多的政党,王永元和王邦

文担任正副市长。

1959年5月30日,行动党派出51名候选人角逐自治

邦立法议会的全部议席,43人中选,顺利组成第一届自

治政府,李光耀担任总理。

福利巴士工潮——工人与学生汇合反殖

福利巴士工潮标志着新加坡工人运动的成长,并

与学生汇合而发展为新加坡反殖运动的强大主力军。

二战后的四五十年代,广大的新加坡人民都生活在

水深火热中:失业率高,多数人住在没有水电供应的亚

答屋,卫生、医疗、教育和交通设施严重匮乏和落后。

此外,殖民政府对华社与受华文教育者的不平等对待,

官僚和私会党的鱼肉百姓,都是造成社会紧张和积极

求变的因素。巴士工友也属于社会底层,常遭公司老板

的苛刻压榨。

公司阴谋分化工友

1955年2月,由方水双领导的新加坡巴士工友联合

会(简称巴联),成功取得福利巴士300名工友中250

名的支持,成立巴联支部。福利巴士公司为了拒绝巴联

参与涉及工友福利的谈判,立即开除两名作为巴联代表

的工友,并为没参加巴联的50名工友另外组织福利巴士

职工会。与此同时,福利巴士公司为了对抗巴联,也拉拢

一些私会党徒组成临时工队伍,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工业

行动。

不久,公司没按协议内容给予部分工友应得的工作

待遇,便引发第二轮劳资纠纷。

4月22日,巴联依照紧急法令条文,向资方发出采取

工业行动的14天通知。24日,福利巴士公司的回应是将

250名巴联工友全体解雇,改由临时工接替职务。巴联

号召工友立即采取工业行动,在亚历山大路的车厂门

口,设立罢工工友纠察封锁线,阻止巴士由临时工驾出

车厂。

4月25至27日三天的清晨,资方分别召来警察与镇

暴警察强行驱散围堵的罢工工友,为出厂的巴士开路。

这时,刚于4月2日在林德宪法下举行的立法院选举

上台执政的首席部长马绍尔宣布,政府有必要干预福利

巴士工潮,因此组织一个委员会调解纠纷。他也在五一

劳动节大会上指出,工友有罢工的权利。

Page 2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27

五一过后,马绍尔与李光耀、方水双、林清祥等人

一起商讨和平解决福利巴士工潮的方案。李光耀是巴

联法律顾问,方水双是巴联总务,林清祥是受薪秘书。

李光耀要工友复工

5月5日,调查委员会认为资方应该重新聘用解雇的

员工,并给予有关员工赔偿,巴士川行路线应平等分配

给巴联和资方扶持的福利巴士职工会的雇员。当时李光

耀以辞去工会法律顾问为要胁,迫使罢工工人接受资方

条件,立即结束工业行动。

5月6日,资方得到劳工部长林有福和警方的支持,在

安排罢工司机复职时,资方要每一位重返岗位的工友填

写一份聘用表格,将他们当成新员工。工人对这别有用

心的安排极为不满,巴联工友也认为公司有意把残旧的

巴士分配给他们驾驶,很不公平。劳资双方相持不下,

第三轮罢工开始。

5月10日,警方在车厂四周布满便衣警探加强监视,

流动镇暴警车改用强力水柱射击包括60名罢工工友的

人群。冲突中19人受伤,8人受重伤。

5月11日,林清祥在奎因街的工会总部和十七个工会

的代表开会,抗议警方以暴力对付合法工业行动,并给

予资方最后通牒,在48小时期限内合理解决工潮,否

则,巴联与各业工厂商店工友联合会,将于5月13日开

展两天大罢工。

华校中学生这时也陆续前往福利巴士车厂慰问罢工

工友,工潮也吸引了许多有正义感的群众前来声援。警方

的暴力不但平息不了劳资纠纷,还吸引了更多人同情罢工

行动,越来越多公众集聚在亚历山大路一带。

至此,职工运动和华校学生运动,在相互扶持下,已

汇合为一股强大的反殖民地政府力量。

暴动蔓延全岛

5月12日上午,镇暴警察再次以冲锋阵势和强力水

笔驱散支持罢工的人群,许多民众受伤,社会哗然。当

日下午行驶中的福利巴士全部停驶,20辆载着中正、华

中与南侨女中学生的罗厘相继抵达福利巴士车厂。警方

这时也在福利巴士车厂外加强包围圈。晚上7时,他们增

派60名辜加雇佣兵助阵,发射催泪弹驱散人群,人群

则以摧毁交通灯与焚烧汽车泄愤。警方宣布宵禁,暴动

蔓延全岛,隔日清晨才平息。

这项工潮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8人受重

伤。5月13日,政府还下令关闭中正总校、中正分校和华

侨中学。同日,全市巴士工友罢工。

5月14日,马绍尔宣布福利巴士工潮达成协议,资方

成立的福利巴士职工会解散,员工可自由加入工会,所

有被解雇员工复职。三天后,新加坡局势恢复正常。

作者为本刊编委

福利罢工期间,警方动用水龙头,以强力水柱驱散罢工工友。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3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2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专题

50年代中叶,宪制斗争激烈开展,杰出

人物纷纷登场。在关键时刻牵动大

局的,就有三个响当当的形象:林清祥,李

光耀,马绍尔。

三人以不同风范先后亮相

据说,中学联的成员,将华校出身的

林清祥推荐给李光耀。李光耀伦敦学成归

来,颇想在政治圈伸展手脚。他曾先后担

任马大社会主义俱乐部《华惹》(Fajar)案

的辩护律师,协助女皇律师毕里特,打赢

了官司,声名大噪。后来受聘为好几个工会

和中学联的法律顾问。

社会主义俱乐部若干执委,林清祥,还

有一些努力推动新加坡走向独立的进步人

士,都是李先生欧思礼住宅的常客,他们讨

论新加坡的现状,憧憬未来的远景。终于

在1954年决定组织政党,投入宪制斗争,

向英国人争取独立。

横看成岭侧成峰记宪制斗争三巨头

林清祥的出现,让不谙华社不通闽语华

语的李律师,一步步撬开“门道”,系列地了

解华社的历史,华裔的普遍追求。想当一个

政党领袖,这是必修之课。

李光耀一定相当赏识林清祥。马绍尔回

忆说:林清祥是李光耀介绍给我认识的,他

对我说,“见一见新加坡未来的总理”。马

绍尔望着林清祥笑起来。李说,不要笑,他

是新加坡最好的华语演说家,他将成为我

们未来的总理……

其实,说到口才,马、李、林三人在群

众大会上,都能滔滔演说,引经据典,至于

风度则各有特色。马是名律师,在法庭上

声震四座,词严色厉,对方的律师以至法

庭推事往往不堪心理重压。他昂首挺胸,

一派绅士风度。李语露锋芒,时而握拳呐

喊,表情十分丰富,可惜初次竞选立法议

员时,他只能讲英语。林惯用闽南话和华

语,声调清晰,浅白易懂。他的演说经常殿

后、有时约半个钟头,有时更久。他不是雄

辩式的,不像詹密星那种铁锤般的重击;他

明明白白地说出人们爱听的话,抽丝剥茧告

诉听众:新加坡几代人在殖民地如何受苦、

如何前途茫茫,必须齐心合力,促使“默迪

卡”早日实现。

林的一个特色是:善于和群众对答、

互动、营造热烈气氛。当他说:请大家坐下

来——的时候,三四万个听众悄无声息,片

刻坐满大草场,然后响起一片掌声。

宪制谈判代表们各有心思

马绍尔由他的党——劳工阵线推举为

首席部长。1956年马绍尔率领各政党代表

╱ 文 : 阳 羊

1956年新加坡宪制代表团赴英谈判前,在新加坡立法议院议事厅聚商。(坐者右起林清祥、李光耀、马绍尔)。Source:The Straits Times@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t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Page 3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29

赴英进行宪制谈判,李光耀和林清祥随团前往。行前马

绍尔信心满满认为可以马到成功,放言若不能取得完全

自治,归来后他准备辞去首席部长。

谈判结果不成功。马绍尔脾气不好,殖民部大臣显

得傲慢。

从政本来是政客、野心家和阴谋家的“长征之路”,

但马绍尔说到做到,宁当一条真汉子,代表团回到新加

坡,他不久卸下职位,林有福取而代之。

在宪制谈判过程中,代表团代表各有心思,林清祥是

唯一从头到尾支持马绍尔的团员。

时局变幻中各自的身影

行动党于1954年底建党,1955年派出4名候选人参

与立法议员竞选,3名中选,只蒂凡那落选。

1955/56两年局势快速突进,民间争取独立的运动

方兴未艾,学生与工人运动广泛扩展。行动党的党员和

支持者,分别在工会和群众团体担负重要职位,这对殖

民政府豢养下的傀儡和附庸,形成颇大的压迫。

宪制谈判失败,林有福上台。行动党内部自1955/56

年起呈现的岐见有扩大化的迹象。第2届中委改选前,李

光耀要求“好斗与亲共”的中委退选,这些“情报”,林有

福哪会放过。李光耀认为林清祥亲共,而群众掌握在林

清祥手上,林和战友们几乎控制了绝大部分工会和民间

团体,面对这样的情况,执政起来困难重重。李光耀宁愿

稍后英国人硬起来,让他有时间整顿党务、控制局面。

林有福赶来帮了大忙。1956年10月,林有福政府进

行全岛大扫荡,数百名工会和民间团体负责人、精英分子

被逮捕、监禁和驱逐,有的下落不明正在搜索中。成百组

织被封禁,会刊杂志等出版物禁止印刷、销售和收藏。

扫荡后第二年,林有福带团赴英谈判,障碍已除,这

回签订了协议,国防外交等部仍在英国管辖中。马绍尔

抨击二次谈判草案比第一次能得到的利益更差,还指出

李光耀没有为狱中的政治犯争得释放。两人激辩后各自

辞去议席,约定到丹戎巴葛选区一决雌雄,谁知补选提名

时马绍尔没有应约。

马绍尔1957年底建立工人党。在公众场合,常见他

口咬烟斗,神情潇洒。工人党成立后的群众大会上,烟

斗不见了,换了手中作为党徽的一柄铁锤。

自治不久来临。1959年5月底一场大选,行动党战绩

辉煌。李光耀公开申明,倘林清祥、蒂凡那为首的8名政

治犯未获释放,他绝不会执政。

经过“安排”的释放终告落实,象征自由的鸽群从林

清祥手中飞上天空。

其他政治犯仍扣留在狱中。

大马计划掀动风云再起

林清祥,这位“未来的总理”走出牢狱,他做不做得

成总理呢?他,1956年10月26日被捕,1959年6月4日出

狱,身系囹圄将近2年8个月。

1961年5月东姑阿都拉曼抛出构建马来西亚的建议,

计划来得突然,各方意见纷纭。行动党内部分成两派,一

派积极支持,一派认为不够周全。在这问题的讨论中,马

绍尔倾向林清祥的主张。

芳林和安顺的两场补选,加速了行动党无法弥合的

分裂1。

1961年7月林清祥等党要被革除党籍。同年8月离

党人士和一批反殖工作者另组新党:社会主义阵线,简

称社阵。

林清祥当不成总理,注定要当政治犯:1963年2月

2日,他又被送进牢狱,在一次规模更猛烈的大扫荡中。

执政的不是林有福。

后话:一套永续连续剧从兹开始……

马来西亚成立,文莱没有加入。

政治局势急转直下,印尼与大马对抗,行动党与巫统

不咬弦,新加坡退出大马宣告独立,社阵议员退出议会开

展议会外斗争……

60年代末,马绍尔被委为驻法国大使,林清祥前往

英国,新加坡的政治,落在李光耀与行动党掌管中。

作者为本地作家,本刊特约撰稿人

注 释

1 1961年的安顺补选,马绍尔击败行动党候选人

而重出江湖,但在1963年的大选,他的战绩一落

千丈,黯然离场。

Page 3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3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专题

他为人民行动党塑造了穷人救星的形象

王永元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政坛红

人,历史不能没有他得体的一章。

讲台上王永元魅力非凡,公认是位杰出

演讲家。他乘当年反殖民地运动进入高潮

之势,以充满激情的语言为行动党赢得了

市议会的控制权。就任市长的那一天,他

把代表殖民地威权的市长权杖丢掉不用,

然后以英语、华语和马来语发表就职演说,

开启了各族母语得以在官方机构与行政上

的使用。民众可以随时出席市议会会议旁

听,并有母语为他们翻译。作风平民化,他

是一个可以随时走到街上和下层市民打交

道的市长。

岛国史上唯一民选市长

市议会处理市民的日常生活,可是殖

民地官僚玩忽职守成性,给了王永元大显

身手的机会。他不负众望,短短一年多里,

在市区内推动完成了大量公共设施、 他大

幅度降低市民用电的收费、小贩、得士等小

商的常年执照费等等,还开展了轰轰烈烈

的反吐痰、反乱扔垃圾等运动。他为自己

赢得了民心,为人民行动党朔造了一个穷

人救星的形象,让人民在1959年的大选更

清楚地看到希望。

与李光耀两相倾轧

根据李光耀的分类,王永元不亲共,属

温和派。1956年林清祥等行动党左翼领袖

被捕下狱,王永元到各支部宣讲行动党的

你可记得王永元╱文 : 林清如

Source:The Straits Times@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t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王永元市长以身作则,亲自拿起扫把带领市民在市区各处大扫除,美化市容。

Page 3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31

非共立场,传闻他再三嘲讽基层干部的某些文娱表演

而触怒基层。有人认为李光耀立意为他抬驾,就是希望

以他取代林清祥。1957年党中央选举他被基层拉下马,

可能这就是原因。

李光耀的心胸有多宽大,大家心照不宣。既然容不了

林清祥,料他对王永元也不会不存戒心。根据《白衣人》

说法,有人猜测李光耀当年心里本想要推举的市长是王

邦文,不是王永元,无奈王邦文一马当先提出王永元,陈

翠嫦附议,生米成饭。做为民选市长的王永元锋芒毕露,

个人威望超过李光耀。1959年5月30日的大选,他在选

区的得票率高达76%,李光耀只有70%。行动党中委选

总理时,他们两人各得6票,杜进才以主席身份多投一

票,李光耀才得以胜出。李光耀心里的感受如何,不难

想象。李、王之间的持续倾轧,是意料中的事。

上台后,李光耀再也不把进一步结束殖民地统治当

一回事。1959年大选投票日前三天,他在富尔敦广场演

讲时宣布,“我们未来的斗争将是与共产党人争取人心

与地盘。“他要趁内部治安权还控制在由新英马三方组

成的内部治安委员会时,借力消灭他心目中的共产党人

与亲共份子。比起英国人,他对“共产党人”或“亲共份

子”的定义要来得更为无边无际。上台后他依计行事,

一方面无限期拖延释放前朝的政治犯、另一方面修订

公民权法令以剥夺更多左翼人士的公民权,同时阻扰工

运的统一。王永元参加内部治安委员会的会议,不会猜

不出李光耀的心思。

著名的芳林16提案

那是左翼势力鼎盛之际,王永元心里自有他的盘算。

在1960年6月18日召开的行动党干部会议上,他提出了

芳林提案,呼吁党严格遵守建党宣言、释放1959年以前

被拘留的政治犯,恢复或颁发公民权给反殖人士、加速

工运的统一等。大会当场议决将他开除党籍,同年12月

他辞去议员席位,导致1961年4月的芳林补选。

虽然王永元当时拿的是左翼的旗帜,以林清祥为首的

左翼领袖在补选期间则选择支持行动党候选人易润堂,

他们呼吁左翼大团结,避免‘(有人)采取挑拨和哗众取

宠的手段制造人民的分裂’,投票结果王永元以5000多

票当选。林清祥在他的遗稿里透露,当年他从牢里释放

出来的第二天,王永元派他的亲信陈岳英去见他,希望

合作阻止行动党向右倾。当时林清祥眼里的王永元是党

内右翼势力的代表,更是行动党政府参加内部治安委员

会的三个代表之一,他担心那可能是圈套而把事情转告

李光耀。提到芳林16提案,林清祥说他不敢确认王永元

对那些提案有多认真,也不清楚他的背后有谁在为他撑

腰。左翼阵营里后来有论者批评林清祥,认为他当年不支

持王永元是错的,认为在1960年6月就释放政治犯的问题

与李光耀分裂,会比等到隔年为了马来西亚计划的争论而

被开除来得好。只是往事如风,历史上的是非功过,该由

谁人来评说?林清祥那时想到的是反对分裂,关心的是

反殖阵营的大团结。他从没有视王永元为敌,更没有抨

击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其实,除了在芳林选区,王永元的

群众基本上源自左翼阵营。1963年的大选,他的人民统一

党派出43位候选人,除了他一人在芳林获选,其余全军皆

墨,也分散了左翼力量致使大约10名社阵候选人落选。

形影孤单,黯然挥别政坛

形影孤单的王永元,终于在1965年6月16日辞去议

席,黯然挥别政坛,时年41岁。

上世纪50年代家兄任职于南洋大学图书馆,大学举

行落成典礼那天,做为市长的王永元是观礼嘉宾。当他

得知林清祥有个兄弟在大学工作,便托人安排与家兄在

当天见了面。1959年当了部长后,他再托人邀约家兄到

办公室见面,问他是否有意换工作。家兄表示希望到国

家图书馆工作,但王永元表示那不属于他管辖的部门,

建议家兄先到发展部负责翻译街名,家兄婉拒后告别,

内心深感王永元难得的人情味。

1996年林清祥病逝后不久,有一天笔者在牛车水街

边与王永元偶遇。谈到他的健康时,他说他对本地医疗

缺乏信心,有病的话尽可能到澳洲求医,有时也服中药。

最后一次与他相遇,是在成都机场。我与太太步出机场

当儿,碰巧他与儿子双双要赶着上机。匆忙中他对我说,

是到成都见师傅的,我心里想那应该是来看中医师 。

晚年的王永元避世隐身,是生是死一度也成了个谜。

家兄曾在珠光大厦经营中药生意,退休后的王永元常到

他店里购买保健品。根据家兄的回忆,王永元的太太约

10多年前逝世,不久他本身也跟着逝世。他们都在新加

坡殡仪馆安置灵柩,家兄从他会计公司的伙计得到消

息,先后两次到场吊唁。

作者为本刊编务统筹

Page 3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3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追踪

缝制 南洋大学

╱文: 周维介 落成大典

1958年3月30日南洋大学举行落成大典,汹涌人潮掩盖了大学的每一角落。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1958年3月30日南洋大学举行落成大典,汹涌人潮掩盖了大学的每一角落。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3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33

《沸腾的云南园》,作者以今,原名沈侠云(一说沈

侠魂),担任过小学校长,是南大落成大典的现场见证

者。文章如是描述了当天的盛况:“整个云南园涌着排

山倒海似的人潮。密密麻麻,万头攒动;在红墙绿瓦,

金碧辉煌的南大图书馆前,在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在大

路中,在树荫下,在高耸的楼头,在陡削的山岗,汹涌的

人潮几乎掩盖了所有一切的空间……在这一天,新加坡

的人们汇成了一股莫之能卸的巨大的热流,翻腾澎湃,

浩浩荡荡奔向南大。”

人们对这场十万人奔赴盛典的口头或文字忆述,经

过时间刷洗,留下的记忆已经十分零碎。岁月沉淀之

后,所有奔放的情感只滴漏出概括性的简要文字,少了

张力。于是我兴了念头,翻阅1958年南洋大学落成大典

的报章报道,加上零落于书刊上的忆述……尝试缝制

一张南洋大学落成大典的百衲被,留住一点逐渐挥发的

社会温度。

落成典礼前后的另一波捐献浪潮

1958年3月30日,星期天,是南洋大学落成典礼的黄

道吉日。庆典的宣传攻势,早在三月初便开始了。率先登

场的是3月5日《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同时发布消

息,有两大新闻要点:一是从即日起,南大庆典筹委会

将发帖,广邀政商精英、贩夫庶民到场观礼;二是借助

这次典礼助兴,开展另一轮大型募捐活动,于是它吁请

热心人士以贺仪的方式,支持南大基金。这是1953年南

大确定筹建之后,二度动员社会捐助南大的高频呼唤。

从3月初旬那则“贺仪助南大”的新闻见报开始,义

款八方潮来,汇成华社罕见的肝胆相照。毕竟,从1953

年有心人动念开始,接着的几年时间里,华社倾情投

报,期盼一座传播中华文化的教育长城能在荒野中拔

地而起。裕廊山头经历数年的风风雨雨,也如愿以偿在

1956年3月传来了开坛讲经的书韵墨香。像春耕夏耘、

披星载月之后田野结出厚实的瓜果,一场收割的庆典自

然掀开情感层层迭起的高波巨浪。

趁着“南洋大学创校史上光荣的落成大庆”,南大募

捐小组“吁请星马热爱南洋大学的各民族人士,以现金

贺仪充南洋大学基金”。通过媒体喉舌,锦上添花的情

感动员启动了。新闻见报翌日,义款沓至,《星洲日报》

与《南洋商报》天天刊登大篇幅的捐款名单,这现象一

与古稀之年的“建国一代”闲聊六十多年前的南洋

大学落成大典,都说盛况空前,它绝对是这小岛

国难以再现的集体社会心情。我出生于1950年代,南大

落成时,虽少不更事,但对这所学府的印象还是有的。当

年周边的长者不时聊起华社力拱南洋大学,从创校投入

的热情资助,到上路的种种颠簸,点滴心情都沉淀于我

心底。有一段时期,我对华社这场不寻常的盛典充满好

奇,盼望能得知更多信息,填补我的空白。念中学时我买

下以今的《椰林短曲》,里头有一篇《沸腾的云南园》,

让我第一次从文字中感知这场盛事的氛围。这篇文章,

七十年代曾被编入中学华文课本里。

Page 3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3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追踪

直维持到庆典结束数周之后。这种群众“涓滴成流”的

金钱奉献反响,是1953年开启,前后长达五六年之久的

自动自发大规模社会行为,是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绝

无仅有的一次。

我原先以为,社会捐款的热潮会随着1956年大学开

课后回归平静,不想到这回为了拼制南大开幕盛典的图

景,我搜索陈年报纸,再度与大面积的捐款名单打了照

面,惊叹在那个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里,那种古道热肠

的情感何以野火燎原般持续燃烧。

我根据落成典礼前后两大华文报章一版又一版的捐

款名单粗略计算,这回市民与社团捐献者的人数,不会

少于十万八万。新加坡的社团、商号,马来半岛小镇偏

乡的群体或个人,都积极呼应,电车公司欧籍职员、丽泽

学校、马来亚影室、万和丰面包厂、美利昌号、华夏公学、

山海园餐室、柴炭商行公局、银河音乐会、东华口琴队、

友竹俱乐部……纷纷以数额不等的善款,壮大了南大基

金。典礼当天,文友派报社二十余名社友到云南园义卖

由《星洲日报》报效的报纸,收入悉数捐赠南大。这次

连续四五周的纸媒捐款名单,它的数字意义,在于捐献队

伍之庞大,至今仍光芒耀目。这个破釜沉舟接地气的集

体行动,显现了这所民办大学释放正能量的饱满底气。

落成大典当天,《南洋商报》打出这样的标题:“五

万嘉宾今日聚首云南园/为南大落成欢呼/星马各地贺仪

逾三十万元”。庆典翌日,该报本坡新闻头条的标题变

成了“十万嘉宾共庆落成/各方贺仪总数达六十万元”。

前后两天,贺仪增加了一倍,到场人数从预估的五万提

升到十万人。

为了乘搭庆典的募款专列,南大学生会积极发动在

籍学生家长共襄义举,共得五千余元。就在典礼前夕,

《南洋商报》副刊发表了家齐的《南大寄简》,表达他对

南大财务处境的忧心。文章认为,一所大学的运作,需要

庞大的基金长期支撑,更需要社会中的富者慷慨大笔捐

献。这回家长捐献成绩不太理想,原因该是“刚开学时,

大家都要用一笔不太小的钱,尤其新生,学杂费都加多,

所以做家长的手头都紧,拿不出许多来。”

文章随即点出,一些有钱人不捐钱,是筹办方的沟通

力度不足之故。“人们必须信任我们,必须相信我们有前

途,那么他们才会拿出钱来的”。作者直言,星马虽然有

不少百万富翁,但只批评他们不捐钱是不对的,“我们

必须使他们先了解我们……我们的确太沉默了些,这不

是大家不关心我们,而是我们还没有尽量设法使大家了

解我们的结果。”

显然,落成大典的激情画面下,流淌着一般人感受

不到的隐忧——钱不够用,直接影响了师资与设备的优

缺。2014年我书写《乘长风义举共兴学—1953-1955年

南洋大学募款笔记 》时翻阅资料,读过《南洋商报》刊登

的姜太公《有钱人应该出钱给南洋大学了》一文,表达的

也是对某些富者没有为华社的教育工程奉献的微辞。

落成大典的请柬分发

大约落成大典前一个月,庆典筹委会便开始张罗发

帖事宜。中华总商会的高德根领导了一个15人请柬工作

小组通过媒体宣布:为了回报新马社会捐献创办大学的

心意,共有数万人将受邀出席在云南园举行的落成大

典,包括新马两地政府、外国使节与热心捐献的各族社

团与市民。1958年3月1日,《星洲日报》的南洋新闻版

刊登了一则小新闻,透露单单怡保一地,就有六千人将

收到请柬。由此可知,筹委会成立请柬小组,通过社团

协助把请柬交付受邀者,是一个比较省时省力的方式。

请柬小组呼吁新加坡各社团与会馆,出面协助南大

分发落成大典的请柬,让这些鼎力支持创办南大的人士

能参与盛会。至于新马两地的政府首长、各国使节与各民

族领袖的请柬,则由总商会董事叶平玉负责。这项呼吁,

获得十余团体积极回应。

落成典礼空前大堵车

南大落成大典的主宾,是新加坡总督顾德爵士(Sir

Williams Googe)。当天他将莅临云南园,为南洋大学

建校纪念碑主持揭幕仪式。由于当时南洋大学没有礼

堂,典礼就在南大图书馆(今华裔馆)前的空地上搭棚

举行。根据两大华文报刊登的庆典节目表,主宾将于下

午四点正抵达,可是当天他却迟到了两个多小时,因为

堵车的缘故。

虽然主办方事前已经规划,庆典当天南大校园内的

道路全部改双向为单向交通制,但校门外长长的裕廊

路状况,却完全不在掌控之中。那天的大塞车,情况之

严重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面对大约16公里的车龙,当

局简直束手无策。

1950年代新加坡郊区的公路网并不发达,前往南洋

大学的裕廊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马路,往来只有各一车

Page 3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35

道。衔接裕廊路的,是武吉知马路七英里,此外再也没有

其他便捷的替代路线。典礼当天一早,武吉知马路这条

主干公路便拥挤了。中午之前,从武吉知马七英里进入

裕廊路前往南洋大学的路段已经堵车,一直延伸到南洋

大学校园内,车龙足足有七英里长(大约十五六公里)。

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深夜。目睹此景,一些人选择半途

弃车徒步前往南大,回程则往市区方向步行。一所大学

落成的庆典因塞车而徒步往返的现象,叫人始料不及。

《沸腾的云南园》如是描述:“一早,车辆就从四面

八方向裕廊流去。裕廊路上早就列成长蛇阵,这种浩浩

荡荡的车流阵是前所未有的。沿途,我们更可以看到路

旁一堆堆的人群驻足而观,在裕廊一带,许多天真活泼

的小孩向我们举手欢呼,这种令人激动的情景,也是我

们前所未见的。”当天裕廊路十几公里的堵车现象从中午

前延续到午夜,以今和他的同伴最后都选择徒步走出校

园。他回忆:“夜阑时,我们带着依依难舍的心情离开了

你。搭不到车,我们只好步行。步行的不只我们几个,一

路上,伙伴可多着呢。趁着朦胧的月色,在一阵阵夜风的

吹拂中,我们竟忘了疲倦和肚饿,只顾走着,走着......”

1984年出版的《那晚在眉山》一书,有当年中文系潘

重规教授撰写的《南洋大学中文系第一届毕业同学纪念

文集序》,难得留下这一段文言色彩的文字:“犹忆南大

举行校舍落成典礼,市民空巷而出,清晨驱车,至午即途

为之塞,舍车徒行,疾趋南大校园者,鱼贯鳞次,络绎不

绝;布满蹊径,直造山颠,比及薄暮,典礼告成,观礼者

以归途堵塞,不得返市,卷缩车中,若有至乐,其热烈踊

跃不能自已之情,谁为为之,孰令致之,此载籍所未遘,

真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者也。”潘教授以为,南大落成

典礼引发的堵车潮,使有家者归不得,这种必须夜宿车

中的情景是书册不曾记录、感天动地的现象。

南大落成大典爆发超乎人们想象的堵车现象,不只千

万市民受影响,高官达人也一样受困于途,这包括当天的

主宾顾德总督、首席部长林有福、新加坡市长王永元以及

众多立法议员。媒体报道,林有福首席部长困在车阵中,

最后“因身体不适而选择放弃观礼”。王永元市长当天花

了整整三个小时才抵达会场,面对记者采访,他说:“口

都干了”。那时已是下午五点十分,他其实“早到”了,因

为主宾顾德总督还在途中。

有关南大落成大典大堵车的描述,民间有一种传言:

总督最后改乘直升机到场。《海峡时报》的报道提及,

倘若遭逢这种状况,总督或可改乘直升机赴会。《云南

园旧事》这篇文章如是叙述:“这时在不高的空中传来

Page 3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3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轰隆隆的巨响,掠过一架直升机……车里的收音机在播

着……坡督顾德爵士获报他的罗斯莱车无法通过裕廊

路,只好临时调动空军的直升机赶去主持“南洋大学纪

念碑”揭幕……”而《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与《海

峡时报》的新闻显示,顾德总督当天与普通市民一样受

困于车阵中,未述及改乘直升机一事。

为了下午四点钟的揭碑仪式,顾德爵士偕同夫人于

下午三时一刻便离开总督府,乘专车前往南洋大学,估计

45分钟内可到达目的地。可是,当时针指向四点时,会场

仍不见总督身影,众人已感知,交通拥堵已经打乱了庆典

的节奏。接着,来宾席迎来了漫长的焦虑与等待。《南洋

商报》记者描述:有一位警官走向主席台,告知“总督的

车队费了45分钟,才推进半英里”的消息,现场嘉宾闻之

纷纷交头接耳。4时25分,大会再度广播,总督的专车刚

刚抵达裕廊12英里,距离目的地虽然只有两英里多,但

还得花上一小时半的时间。

报章报道,总督动身前,已获知裕廊路大塞车,于是

车队指挥放弃沿武吉知马路七英里进入裕廊路的原本路

线,改从乌节路总督府直奔西部的巴丝班让路,再绕道

偏僻小路转出裕廊十英里,结果仍无济于事。车子抵达

裕廊十英里之后,也只能跟着缓慢龟行。当时的交通状

况是越接近南大校门口,拥堵情况就更恶劣,主因是沿

途尽是临时摆阵的摊贩,加上徒步者与车辆争道,车速

就更慢了。待总督车队抵达校门口时,已经是5时50分,

而从校门口到图书馆庆典现场仍约有一公里路,幸好现

场值勤的交警协助开路,车队才能较为顺利前行,总督

抵达会场时,已是黄昏6点05分,他全程花了三小时才到

会,足足迟到了两小时。

《南洋商报》报道,当天总督座车前后各有三名交警

骑着摩托车开路护驾。当他们抵达现场时,“摩托车满是

泥尘,摩托车警员的白色制服皆染满黄泥灰,据说是在

十英里处路上的黄泥,因为路上挤满了行人和车辆,黄

泥遍飞而使六名乘摩托车的交通警员的白色制服变了颜

色”。总督座车的马来司机告诉记者,当座车切入裕廊路

十英里之后,只见路上都是赶路的观礼市民。他说,总督

座车离开乌节路总督府时,装有四分之三缸的汽油,但抵

达南大后,已经用去一半(大约用了五加仑)。

总督到场后,落成典礼随即举行。这时,前任中华总

商会会长陈锡九、工人党主席马绍尔及许多各国驻新使

节,虽早已中途弃车步行,此刻只来到南大校门外。中华

总商会董事蓝天在裕廊路十英里弃车步行,抵达校门口

时,有幸遇到交通总监,他坐上警车,才顺利抵达会场。

虽然,当天多数的赴约者都提早出发,结果还是花

了三小时的时间才到达现场。严重迟到的嘉宾更是不

计其数,立法议员林春茂、林子勤、李俊英、黄富南、林

坤德、余秉川,副地方政府部长陈廷章都因盛典而体会

到“舟车劳累”的滋味。教育部常务次长李绍茂伉俪与

画家沈雁女士都提早于午饭后共车出发,结果下午四

点钟才到达现场。那些下午两点才动身的,傍晚六点半

才来到校门口,而这最后一里路的交通却近乎瘫痪,车

子进退不得,众人只能徒呼负负,望门兴叹。工商补习

学校校长陈国祥与校内几位老师就是一同“乘兴而去,

败兴折返”的“受害者”。落成大典的表演者也迟到了,

使晚会节目频频出现取消或次序更动的状况。平社与

马来亚舞蹈学院的部分演员于下午五时出发,直到晚上

九时还卡在南大校门外。

报上说,庆典当天经营小岛西部客运路线的“绿色巴

士公司”将增加川行车辆趟次,平时从小坡奎因街川行至落成典礼当天造成大塞车,这是大学附近交通鸟瞰图。

怡和追踪

Source:The Straits Times@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t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Page 3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37

裕廊大士的巴士每天有10辆,庆典日增加至16辆,平均

每七分钟发车一趟,同时还有六部备用车随时可投入服

务。这项安排显然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因为大堵车的缘

故。许多乘客眼见车如蚁行,干脆半途停车或下车步行

赴会。弯曲的裕廊路上,都是徒步赴会的人群以及沿途

围观的村民,《南洋商报》记者引述一名高级警官的话:

“昨日前往南大观礼的市民,据大略估计,包括在学校内

以及在校外不能挤入的市民,人数至少在十万以上。”

由于延后开锣,游艺晚会迟至近午夜才结束,散场

之后,宾客们夜阑时分打道回府,仍必须面对堵车的现

实。时任南大理事的叶平玉告诉记者,当晚他七点三刻

离开校园,四小时后才来到校门口。《星洲日报》记者

描述:“沿途因交通受阻,不少人士都下车跑路回家,有

的跑得双脚酸痛,喘气不已;有的除掉衬衫,披在肩膀,

汗液浃背,有的摩登女郎脱下高跟鞋,一手提着,上气不

接下气地向着归途。晚上11时50分,游艺节目完毕时,南

大校内满是汽车,校门外道上也全是汽车,不能行驶。”

经过了一整个白昼黑夜,市民奔赴南大落成大典的亢奋,

与路途上饱受的焦虑疲惫,喜愁交叠,在曲终人散之后,

揉合成心中难以忘怀的画卷。

十万人参与盛典的大场面

落成大典翌日,《南洋商报》打出“十万嘉宾共庆落

成”的标题;海峡时报报道,参访云南园的宾客有十万

之多——十万人共聚云南园,对当时只有150万人口的

新加坡,是个极大的比率。落成大典的百衲被上,这一

块景色,最为缤纷。

为了配合庆典,南大推出了全日活动,包括大型科学

展览、园游会、游艺晚会、爆竹与烟花燃放、免费电影招

待等项目。南大图书馆(今华裔馆)前临时搭建的大典帐

篷,布置了三千个座位,根本无法容纳超量前来的宾客,

以至会场周边的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与云南园的空地

上都挤得水泄不通。

报载:庆典前夕,距离南大校门口近一公里处的马路

旁,已有众多小贩霸位摆摊,队伍一直延伸到校内的商学

院附近。摊贩把路旁的有限空间填满,导致车子无处停

放,校门口一段的交通极度混乱。记者观察到,当天的云

南园参访者,有的设想周全,除了自备食物,还携带草席,

供孩子累了可睡觉小憩 。由于天气炎热、运动量大,“因

此云南园小山岗上的小树荫下,睡满了年幼的小孩”。

傍晚六点钟,两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终于结束。创校纪

念碑揭幕仪式一启动,“南洋大学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

声在云南园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同响”;“文学院左边的

山坡上如连环炮般的鞭炮响起,一串串的彩色气球随风

扶摇直上,冉冉升入高空”。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社

会多年的耕耘,南洋大学开花结果了。在数十头龙狮队锣

鼓喧天的助威下,爆竹的震响与烟火的绚丽,云南园上空

浮现了“恭祝南洋大学开幕志庆”的字样。

燃放鞭炮与烟花,是当天庆典园游会的序幕曲,也

是与会市民心中的殷殷期待。3月5日,《星洲日报》有一

则“南大落成大典盛况势必空前/会中将燃中国烟花”的

新闻题,内容点到庆典上也燃放日本烟花。南大物理系

毕业生陈思平留下这样的文字记录:“自1948年新马两

地颁布紧急法令以还,燃放爆竹及烟花皆在严禁之列。

在决定燃放烟花这个节目而必须向当局申请准证之际,

南大执委会当时对申请是否成功并不存有任何奢望!可

是准证很快获准,当局即刻着手与日本厂家订购烟花。

据悉那时离开落成典礼仅有一个多月。落成典礼当天,

日本厂家派了一名燃放烟花的专家早上运来一大箱烟花

材料和燃放烟花的器材。”

关于爆竹,《星洲日报》如是细说:“六点五十分,

在文学院侧面的那一座五十尺高的炮台,首先迸发了火

光,云南园花园,山前山后,像被那强烈的爆竹声燃起了

火引,锣声、鼓声,爆竹声响彻了整个南大,响透了半边

天”。当天的爆竹,有两大串,一串吊挂在50尺高的木架

上,有150尺长,另一串由11人扛着燃放,长130尺,总计

280尺长的爆竹足足燃放了20分钟(《星洲日报》三月初

的新闻则透露,鞭炮将燃放一个钟头之久)。这些鞭炮,

由漆木街的梁同福、福兴隆和广德祥三家公司联合报效,

由澳门知名的恒声爆竹厂生产,“用特大号的火引,以正

南纸包裹着,燃放时纸片不会着火,落地似花”。

大典除了烟花爆竹,还有个供贵宾同享的鸡尾酒

会。陈思平忆述当天现场情况:“从(理学院)实验室走

下来已是暮色苍茫的时分,这时候纪念碑前已是灯火通

明,万头攒动,我始想起之前新加坡酒商公会曾在报上

宣称:他们将在纪念碑前举行一个盛大的酒会,公会将

负责供应所有到会者中国美酒,直到午夜。信步走入会

场,便遇上工管系的陈颖弼同学,他递过一杯中国生产

的竹叶青,并轻声对我说,就快完了!果然这杯喝完想

喝第二杯,便没有酒了。公会的负责人可能没有料到当

Page 4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3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晚不请自来宾客竟超出他们预算的数倍,他们更没有预

料到当日的交通情况完全失控,坡底(市区)纵有大批

存货亦无法飞越车阵来到南大,所以这个应该可以列入

健力氏纪录大全的酒会,却在开始不足一小时便因酒用

完而草草收场。”

为了留下庆典镜头,除了纸媒派记者到现场采访,

“丽的呼声”电台也派队到现场直播落成典礼盛况。国

泰机构在大典之前已经和南大当局谈妥,把落成典礼当

天的盛况拍成纪录片,做为史料保存与宣传之用。《星

洲日报》报道,国泰机构所拍摄的纪录片,将在国泰机

构属下的东南亚各地电影院放映,向区域群众宣传南大。

典礼前夕,国泰制片厂派了中片制作部主任易水先生前往

南大,与南大秘书长潘国渠商讨记录片的内容细节,而

摄影师与灯光人员也随行视察场地,磋商取景角度。这

部专业拍摄的纪录片,应该记录了不少珍贵镜头,不知

今日是否尚有留存?

报章上的政要献词

从报章资料,可轻易感知这回南大落成大典的宣传

力度。《星洲日报》于大典当天推出了四大版的“南大落

成典礼特刊”,大量图片之外,还包括南大筹委会主席陈

六使、新加坡首席部长林有福、南大募捐主任高德根、人

民行动党主席杜进才、工人党主席马绍尔、南大教务长

陈宗南、南大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天泽以及自由社会党主

席黄诗通等人的献词。《南洋商报》虽然没有推出特刊,

却也陆续数日全文刊登了南大创办人陈六使、顾德总督、

林有福首席部长、王永元市长、周瑞麒教育部长、马来亚

大学奥本馨副校长等人的献词。

1958年3月开始,南大的利好暖风持续地吹。初旬,

南大落成大典的新闻上了报,募款的行动齐头并进,获

得社会人士积极回应;大典前三周,《星洲日报》的本

坡新闻打出“南洋大学法案已提呈/林有福宣布政府可

承认南大学位”的标题。这是振奋人心的信息,因为南

大陈六使主席与张天泽教务长已经告知媒体,“南洋

大学法案”的文本已经上呈政府,并恳请立法议院通过

“南洋大学1958年法令”,以确立南洋大学的地位。同一

则新闻也透露,林有福首席部长对外透露,政府已经“通

知南洋大学,可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并将给予南洋大学

经济上的援助,这是劳工阵线联合政府首长第一次表明

政府要济助南洋大学的意念。”林有福指出:“政府承认

南洋大学的快慢程度,乃视南洋大学当局提出评议会人

选,与诚意合作的程度而定。”

1958年,落成大典在即,南大人期待政府承认学位

的愿景,真的只在一步之遥?锣鼓喧天、喜庆吉日,祝辞

贺语还是不伤喜气的。顾德总督提到,“1953年和陈六

使等人见面,是这个伟大计划的开端,如今眼见这个计

划的实现,觉得特别高兴。”1953年创立南洋大学的计

在陈六使陪伴下,顾德总督为南大掀开校旗,以示揭幕。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陈六使(右2)、连瀛洲(左2)、高德根(左1),陪同顾德总督(左3)进场。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怡和追踪

Page 4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39

划浮现之初,殖民地政府并不苟同,它管辖的马来亚大

学也持反对意见,它认为只要马大增办中文系,华校高

中毕业生的升学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此刻南洋大学落

成了,马来亚大学副校长奥本馨的献词,搁置了过往的争

议,捎来如下祝福:“我以马来亚大学副校长的身份,仅

(谨)以极端兴奋的心情,来欢迎我们的姊妹大学—南

洋大学的落成。”

《南洋商报》在庆典翌日报道陈六使的演讲内容时,

打出“南大是纯学术性机关/吁请政党退出南大”的标

题,内文表达了“南大是严肃的教育机关,可研究政治

但不得涉及政治”的观点。英文海峡时报的新闻标题则

是“Hands off Nanyang , Lark Sye warns politicians”

(六使警告,政党别插手南大)。

庆典之后两年,新加坡仍是英国殖民地,但已披上自

治邦的外衣。这一年(1960)四月,南洋大学举行第一届

毕业典礼,毕业生头戴方帽,但他们的文凭并没有得到

政府认可,直到八年后才露出曙光:1968年9月的第九

届毕业典礼上,教育部长宣布承认南大学位。南洋大学

二十余年的短暂历史中,政治硝烟始终弥漫。落成典礼

上“吁请政党退出南大”的陈六使,他的公民权在1963

年因政治的理由被褫夺了。南洋大学的崎岖难行路,自

1953年起心动念开始,直到1981年被动关闭,一路的

坑坑洼洼、磕磕碰碰,伴着的是万千市民坦荡的心意。

我的破碎记忆

1958年,我念小学一年级,家在裕廊十三英里半的

小村庄。方圆一两里内,有几处橡胶园。其中一处离住

家不远,我裤兜里能像许多男生一样鼓鼓地装着许多光

光滑滑的橡实,就是拜这片胶林所赐。多数时候,母亲不

让我到胶林里与自然为伍,她担心我没出息。我还是趁

母亲忙时偷偷溜到那里,聚精会神地捡拾落地的橡实。

唯一一次光明正大地穿过这片胶林,居然是1958年3月

30日这一天,南洋大学落成大典,二伯父领着我和二姐

穿过这片橡胶园,徒步到两公里外的云南园参与盛会,

让我得以留下这大事件的碎片记忆。

二伯父早一天从工作的英军营地里回来,大典当天

提早吃了中饭我们便出发了。发现二伯没往车站的方向

走去,我没敢问,默默地跟着从乡间小路穿向那片于我

并不陌生的胶林,接上了马路,迎脸而来的尽是龟速爬

行的大小车辆,觉得十分好奇。艳阳曝晒,一身汗,与

车共路,走着就是战战兢兢。抵达南洋大学入口处,望

见高大的石坊牌楼,惊讶于乡村野地怎会有如此高耸别

致的建筑。从校门口往校区,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这里

车多人更多,步履更缓慢了。

长辈领着我们,走遍了让双腿酸累的校园、逛了一个

大型的展览、记住了那个高挂空中的大气球,扎着长长的

布条随意飘荡,布条上所书何字,我不甚了了。五点钟左

右,典礼还没开始,二伯说人太多,不如赶回家去还来得

及看烟花,于是我们徒步返家。回到家,夜幕低垂,心直

挂着即将燃放的烟火,草草扒了几口饭,我们便奔向一

两百米外村庄的空旷处,对着云南园的方向,等待火树

银花。毕竟,在落后的五十年代,西部大面积的农村环

境,能就地抬头望天,见缤纷落下的颜色烟雨,是“百

年不遇”的图景。

烟花灭了,近旁的好邻居家里忙碌着,灶上的锅在柴

火的噼啪中翻滚着白粥。平日这时段,土灶早已冷却,此

陈六使致开幕词 顾德总督致词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4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4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刻老邻居却忙碌着熬煮白米粥,要挑往一两百米外的村

口,发一次欢乐财。我们随邻居挑粥到村口,只见马路上

尽是龟步蚁行的车子,伴着无数走路的人群——他们热

情地赴了南大的约,却无法自长长十几公里的裕廊乡村

路搭车返家。

五十年代,路灯朦胧,所谓马路,多是一来一往的单

车道,裕廊路不例外。我们村口马路两旁的店铺,二三十

来间,早已打烊。此刻铺子前的走道,已经坐躺着无数疲

惫不堪的身躯。席地而睡,是无奈的选择。人们打定了主

意,街头暂歇一宿,待天光再上路。看到街尾警察局旁的

电话亭,平日少人光顾,此刻也站成了一条龙。老邻居来

到街头,在自己平日赖以为生的小摊子上,摊前早有人排

队等候,因为上一锅粥已经清光,新一锅粥正待上市。错

过了晚餐,清粥一碗果腹,聊胜于无——南大落成大典

的胶卷,意外地掉落在村镇的廊道上。

小结

个把月前,《联合早报》刊登了台湾资深媒体人徐宗

懋的专访,他谈及自己对新加坡历史的认知,落下这段

话:“真正有深层情感的,真正曾经有一整代人为它付出

的是南洋大学。一代人牺牲,把自己的家当、把自己的心

血贡献出来。真正有血有肉的是这些”。这段话在我脑里

盘旋了几天,因为南大落成大典的喜气,它飙升的热度曾

经冲击年幼的我;成长后也感知了它逆境求存的艰辛;

开张二十余年后它关门大吉,我目睹了“仓皇辞庙”的

荒凉。南大关门后的那段日子,我多次独上云南园,从文

学院开始漫游,末日景象的画卷一直延伸到山上的图书

馆。文学院办公室走廊散落着许多书刊文件,我边走边

看,捡拾了《王赓武报告书》、《南大学生楼落成典礼特

刊》、印着南大校徽的信笺……从南大图书馆二楼外层

内望散落满地的图书,像经历了一场兵燹……走进“树

树尽相思”的云南园,八角亭具“南大”字样的瓦当早

已不知去向……我亲赴它落成的喜悦,也幸会它崩溃的

荒凉,眼见它高楼起,也望它高楼塌,历史嘲弄了庶民

的真诚,正合了曹雪芹“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的叹。

作者为本地文史工作者,本刊特约撰稿人

怡和追踪

各界人士观礼热烈场面一瞥。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Page 4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41

提起T.T.拉惹律师,惊觉他逝世已23年

了。认识T.T.的人,都敬仰他是一位

亲切、高尚、乐于助人、坚持社会主义信仰

和理想的人,一位毅然挺身为真理、正义而

辩护的律师。他同各族人士,特别是华族友

好交往,十分融洽。

T.T.于1919年12月28日出生于斯里兰卡。

年少丧父,由母亲养育长大,经艰苦奋斗,学

有所成。他对自身经历深有感悟,对穷苦人

常怀同情,同他们心连心。

他留学伦敦攻读法律,成绩优异。当时,

亚洲反殖民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留学伦敦的

马来亚(当时新加坡属于马来亚)学生,多

受这种时代潮流的影响。T.T.学成返回新

加坡执业,就积极参与反英殖民统治的社

会运动,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党员,后因

政见不同,脱离人民行动党,与其他志同

道合的人士组织社会主义阵线,担任该党

的法律顾问。直到六十年代中,他才淡出

社阵的活动。

T.T.在五六十年代,担任多间工会的法

律顾问,义务提供服务。后来,几十间工会

被当局吊销注册,被封工会的有些工人因

劳资纠纷,找T.T. 请教有关法律问题,他依

然积极地给予协助,依然是义务性质。T.T.

就是这样无私地为穷苦民众提供服务。

我所认识的

拉惹律师T.T怡和特写

╱ 文 : 长 河

(网络图)

Page 4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4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1974年6月,他曾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拘留,于1975

年12月被释放。

曾在六十年代担任新加坡大学社会主义俱乐部主席

的许赓猷说:他(T.T.)无私地将他的一生和他的律师事

务所的业务奉献给左翼工会、学生和政治拘留者,为他

们提供免费法律服务达数十年。他在那些岁月里的微薄

收入,并没有阻止他对大学社会主义俱乐部慷慨解囊。

认真、自信、勤奋的法律专业者

T.T.于七十年代后期担任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的法

律顾问,直至1996年逝世。这期间,他发挥法律专长,

为新中行提供了卓越的法律服务。凭着他的丰富经验和

渊博的法律知识,他为新中行打赢了多桩官司,挽回了经

济损失。这里谨举八十年代发生的一个案例,说明T.T.过

人的才智、负责、坚韧及办事不辞劳苦的精神。

话说1980年新中行一位客户吴某以一幢独立式洋房

和两间店铺押给新中行取得贷款。吴某在香港拥有一家

金融公司,因生意失败遭香港债权银行索赔债务;由于

吴某无法偿还债务,被该香港银行告上法庭。后来,该银

行查知吴某在新加坡拥有房产,便申请庭令执行权益,在

吴某押品上登记该行权益。吴某房产作押于新中行,是

以存契方式作押(非法押),按法律规定,每届满五年,

新中行须重新在押品上登记新中行权益。由于新中行在

房产押品期满没有及时重新办理登记权益手续,按当时

法律规定,新中行已失去押权,要起诉该香港债权银行,

令其解除其注册权益,胜诉可能性甚微。但是,押品市值

近百万元,轻易丧失太可惜了。

新中行请T.T.研究补救办法。T.T.详细研究、分析案

情,发现该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在技术上存有破绽,

认为若新中行主动进行起诉,他有把握打赢官司。新中

行听取T.T.的建议,主动起诉该香港银行。1988年8月,

高等法院审理案件后,宣判新中行败诉。该房产交由该

香港银行以90万元出售。当时,T.T.仍然认为该判决不

正确,建议新中行进行上诉。上诉庭在1992年审讯,最

终判定新中行胜诉,该香港银行依庭令退还房产售价

90万元给新中行。

这案件所涉及的法律论点很广,细节复杂,技术上难

度很高。T.T.亲自处理此案,多年来日以继夜地对案情进

行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坚强的自信与过人的胆识,使新中

行转败为胜,维护了新中行的经济权益;而且,他在案件

中所提呈的论点,也启发了本地有关法律机构,对有关法

令进行修订,因此,对法律界来说,这也是一项贡献。

仗义、崇善品质令人钦佩

还有一起案件,是关系媒体的,不妨顺便提一提,

那就是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后,新中行提控亚洲

周刊诽谤案。

事缘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周刊于1989年6月18日刊登

一篇文章,无中生有地报道新中行在6月初的挤提事件

中无法应付客户挤提,曾经暂时停止营业。为此,新中

行通过T.T.律师发信给该社香港总部编者,严正给予驳

斥,要求该社在紧接出版的一期中刊登道歉启事,澄清

有关谬误。在该社拒绝道歉并更正不符事实的报道后,

新中行即起诉亚洲周刊诽谤。

11月3日经新加坡最高法院宣判新中行胜诉。惟被告

不服判决而提出上诉。1991年1月30日新加坡最高法院驳

回被告上诉,判决保留原判。法官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

亚洲周刊所刊文字,对新中行构成诋毁,而被告却在接

获新中行指称受到诽谤的通知后,并未尽快地提出补救

献议。被告的有关辩护无疑是可耻的、无用的及惹人厌

烦的,并从而滥用了法庭聆审程序。由于被告自知理屈

词穷,终于主动在赔偿新中行损失的案件续审前,要求

与新中行庭外和解。新中行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与被告进行和解谈商;但被告不愿接受新中行要求在亚

洲周刊刊登道歉启事。最终最高法院判决亚洲周刊须向

新中行道歉,并赔偿新中行名誉损失10万元及偿付新中

行全部律师费用。

后来新中行把所获赔款,捐给环保和慈善机构。在这

起案件中,代表新中行出庭的是T.T.的儿子V.K.拉惹,他的

卓越专业才能,充分展现出来。V.K.有乃父之风。T.T.逝世

后,他继承父业。

九十年代初期有另一起诉讼。马来西亚作者唐林,不

时在报章上发表文章,诋毁文史家方修。1993年2月,唐

林更在报章专栏发表题为《心虚作状》的文章,大胆地

诬陷方修 “特地去翻找10个40年前被英殖民政府驱逐

出境人士寄给他的信,作为死有对证的凭据。”而当年被

驱逐的人,有政治人物,印制假钞票者,走私或贩毒、开

设赌馆和娼寮等黑社会犯罪分子。唐林这样肆无忌惮地

怡和特写

Page 4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43

造谣诽谤,严重伤害了方修的名誉。为了遏止唐林这种恶

劣的行径,方修决定通过法律起诉唐林。为此,方修找笔

者商量,决定由笔者联系V.K.,委托他的律师馆负责诉

讼事务。V.K.了解案情后,慨然允诺,并请方修放心,不

必顾虑律师费用问题。终于,在1994年11月方修起诉唐

林诽谤在新加坡立案。

官司于1998年7月1日、2日开庭审讯。V.K.委派律师

馆的得力助手、精通英华双语的周明娴律师为主的团队

负责诉讼工作。同年7月6日法官判决唐林诽谤罪名成立,

唐林今后不得利用有关言论影射、中伤方修,并判令唐

林赔偿方修名誉损失一万元、原告律师费及支付堂费。

心胸中燃烧着理想火焰

T.T.的出身与经历,促使他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观察

社会、思考未来,促使他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进而

参加政治活动。他的参与左翼政党工作,不是为了权力

地位,也不是为了得到更多财富,而是因为他真心实意

地相信,他是在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切实地做他认为

对的该做的事。他认为,五十年代反对殖民地主义的感

受,促使他毅然决然地参加政治。人们从他在六十年代

给工农团体庆祝周年特刊所写的祝贺文章中,可以清楚

地看到他的政治观点和思想信仰。

在1959年出版的《全星建筑工友联合会庆祝三周年

暨纪念鲁班先师诞辰特辑》中,T.T.致献词,认为“社会主

义是达到世界和平的唯一道路,是解决失业和规模性生

产的唯一方法。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社

会”。他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摆生活事实,讲社会本质,

明确地指出:“你们首要的任务是:不分种族、出身而紧

紧地团结在一起,向殖民地统治者要求自由。你们的第二

个任务是耐心地坚韧地创建一个社会主义的马来亚。”

1960年出版的《新加坡乡村人民联合会三周年纪念

特刊》,登载了T.T.的文章《谨防殖民主义者的诡计》;

文章在解析英国陆军部如何通过无理的“合约”欺骗、

压迫、剥削三巴旺六十户农民后,写道:“我们还是处于

殖民统治之下。英国陆军部就是你们的地主。星加坡受

殖民统治的更明显的证据是毋需一一列举的。……只有

当所有的劳动人民——工人、贫农及公私机构的低级职

员——以一个强大的团结的力量发动起来,要求完全的

独立时,我们才能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达到全面的胜利。

我们应记住: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社会生活在变化

着,殖民主义统治星加坡的事实也将随之变化。这只不

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在1960年出版的《新加坡纺织工友联合会庆祝第六

周年纪念特刊》中,T.T.写了《社会主义在我国》一文。他

认为改革社会的进步力量要从政治斗争、经济阵线、理

论阵线方面开展活动,进行思想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

认为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进步力量必须纪律化,团结

和全面组织化;必须结合所有进步力量去向外国统治

争取完全自由。他呼吁:让我们联合起来,加速殖民主

义的衰亡。

从T.T.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他的心胸中燃烧着熊熊的

理想火焰。这位高风亮节的友族长辈,令人敬仰和缅怀!

作者为本地作家,前银行职员

Page 4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4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高龄85的明仁天皇已在4月30日“生

前退位”,紧跟着,其59岁皇储德仁

则在5月1日继位,成了另一代新天皇,年号

改为“令和元年”。

从“平成”到“令和”相隔仅30年零

4个月,在号称拥有126代天皇的日本,这

不算什么大事吧?何况老天皇已近老态龙

钟,不“改朝”而“换代”也是理所当然的

事。但在日本,能允许天皇“生前退位”,

实质上已经违反条例,无论如何又是一

项改革,也是向现代化过渡的另一表现。

日本已经是个君主立宪的现代化国

家,却在政治思维、文化走向等方面,不

仅强调一切必须按部就班,还以极端保守

姿态,企图以此继续傲视世界,显得有些

不太现实。

日本号称,它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天皇

制的国家,而且是“万世一系”,除了保留

古老的年号制度,依然禁止女性升格为天

皇,继续成为少数男尊女卑的国家。

日本有部历史文献《古事记》,除了记

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有颇详尽的皇

室系谱,既是欣赏日本开天辟地神话的佳

作,也是研究日本天皇制起源、发展及其

变迁的最好依据。

历史最为悠久天皇

《古事记》,据说是由太安万侣于公

元712年编撰的,对内依然称天皇是天照

大神的直系后裔,对外则称它是当今世界

历史最为悠久,即有超过3000年历史的

古老王朝。

其实,日本的历史仅有2000多年。天

皇制的历史,从公元593年推古天皇即位

到1868年明治维新,总共也只有1200多

年。所谓天皇的称号,依据历史纪录,它仅

开始于公元6世纪,但保留的神话、执行的

传统、古老的仪式,总体来说当然还是历史

最为悠久的国家。

日本人为何 依然尊崇天皇╱文 : 黄彬华

怡和时评

德仁天皇(网络图)

Page 4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45

依据日本皇室宫内厅自编的谱系,1989年1月7日继

位的明仁天皇已经是日本第125代天皇,今年即位的德

仁则是第126代。如果说,日本皇室有什么特别之处,那

就是它的古老不变和所谓“万世一系”。

2016年8月,明仁天皇曾不寻常地,通过公营的日本

放送协会(NHK)一次视频讲话,流露出他希望能在其

有生之年退位的意愿。当时他说:“考虑到身体逐渐衰

弱时,我担忧以后或难像今天那样,继续全心全意地完

成象征天皇的任务。”

这给习惯于按部就班、保守的日本政治带来了一阵

手忙脚乱。因为日本相关法律中并无天皇退位的条款,

而且这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现代史上也并无先例。上

一次日本天皇逊位,还要追溯到202年以前,即1817年

(文化14年)5月7日,光格天皇禅位于皇太子惠仁亲王。

在这个地球上,除了英国之外,恐怕很难找到如此

悠久的皇家血统。况且,英国由于历史上有频繁的王朝

更迭(虽然不同王朝的王室都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但

按照东亚人的观点,当然称不上是纯正的“万世一系”。

被迫改为象征天皇

经过1400多年的历史沧桑,如今的天皇已变成只

是日本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了。首先,新宪法规定天皇不

得介入政治。这是日本“和平宪法”写明了的。其次,这

点也跟世界其他大多数的君主立宪国家不同。仍以英国

为例,英国的不成文宪法实际上赋予了国王一个国家元

首的所有实权,只不过伊丽莎白女王绝不会真的使用它

而已。

明仁的父亲裕仁是最后一位“明治体制”天皇。二战

后,美国占领军当局宣称,为了维护日本的国家认同和国

民团结,保留了古老的天皇制,但是天皇的权力却从此一

落千丈,在国家政策上失去所有的话语权。

战后首部日本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天皇应是国

家和人民团结的象征”。那也就意味着天皇从此远离了

现实政治,成为各式各样仪式和典礼的“广告牌”而已。

美军当局,当时所以执意修改日本宪法,特别是天皇制,

是因为他们认为,天皇制不仅是军国主义的温床,更是

日本对外扩张,甚至具有统治世界野心的原动力,既

然要改造日本,就必须先废除或彻底改造日本天皇制

不可,所谓“象征天皇制”就在这种状况下成立和发展

起来。

然而,或许正是因为天皇这种有名无实的地位,他

比过去反而更能赢得日本国民更多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爱

戴,其中应该还夹杂着同情吧。

明仁天皇通过NHK向国民发出希望退位的恳求之

后,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日本公众强烈同情这位身患

癌症和心脏病的八旬老人,并支持他实现其退位愿望。

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表一位日本专栏女作家的文

章,讲述了她从年轻时代就是一位天皇制度的坚决反对

者,变成如今的拥护者的心路历程。

文章说,作者的父亲鄙夷地将天皇形容为“躺在纳

税人血汗钱上的寄生虫”。作为二战后的一代进步青

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认为越早把天皇赶到街

上越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喜欢他,甚至开始

同情这位说话柔声细语的天皇。这与许多同胞的想法一

样,不管他们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

而当作者“抱着极大的同情听了”明仁天皇非比寻常

的退位意愿之后,“我吃惊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希望这一

日本已经是个君主立宪的现代化国家,却在政治思维、文化走向等方面,不仅强调一切必须按部就班,还以极端保守姿态,企图以此继续傲视世界,显得有些不太现实。

Page 4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4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时评

(天皇)制度延续下去。当了多年少数派之后,我如今与

日本的大多数人的想法已经一致。”

正如另一位专栏作家所指出的,今天,除了“国家和

人民团结的象征”以外,没有任何实权的天皇其实还肩负

着两项不可或缺的使命:

第一,在日本国民遇到灾难和不幸时,天皇和皇室就

扮演着“首席安抚者”的角色,对民众的情感能够起到一

种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当日本与其他国家在外交上出现困难或僵局

时,所有正常的行政资源和渠道也都已无济于事之后,

人们就只能寄望于天皇,他往往就可以通过非政治方式

(例如出席一下某个活动、看望一下某些人,甚至对什么

事情表示一下过问……)就能打破僵局。

这也就是古老的君主制在这个民主时代的独特功能

和独特魅力。

日本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推动多元进步方面,皇室

的理念还能走在社会大众的前面。就像世界上其他君主

国一样,在日本,天皇制度的拥护者无疑都是保守派。但

过去几十年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日本皇室虽然保守,其

背后的拥护者却远比皇室更加保守,因此能产生相互影

响的特殊效果。

意外成为护宪力量

其实,日本很多问题依然跟天皇制休戚相关。比如

平成天皇任内,他对抚平战争创伤的热心、对和平与历

史教训的关注,以及对国内语重心长的提醒,让他不仅

成了和平使者,还成为日本国内少数非官方“护宪派”

的发言人。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由于日本政坛的长期右倾化,特别是自民党极

端右翼的长期执政,加上安倍政权的复古野心,在这类

企图架空或废除和平宪法的氛围下,他遂成为“护宪”

的积极推动者。

二、既然日本的掌权者主张修宪,日本在野党又死

气沉沉,一贯语重心长对战争主张赎罪,并以身作则经

常在国内外进行慰灵活动,包括冲绳、太平洋岛国,以

及远赴中国去谢罪和慰灵的平成天皇,他不仅在国内外

取得良好的信誉,获得普遍好感,更为战后象征天皇制

建立了好的名声。

三、日本的当权派主张“修宪”,天皇则倾向于“护

宪”,这也许是个意外,甚至有些滑稽,却是当前日本真

实的现象。这个特殊现象,事实上却是评价平成天皇30

年在位的最佳案例。平成天皇为日本的战争罪行赎罪,

经常到国内外慰灵,因而大大慰抚了战争创伤,挽救了

日本皇室的声誉。

他意外地扮演了日本和平主义国策守护者的角色,

成了制衡军国主义复活不可或缺的力量。

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不是日本一国的私有财

产,而是二战所有国家的共同智慧;战后70年日本不再

发动战争,首要的功劳就是日本头上有顶“和平宪法”帽

子,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发挥了一定作用;虽

然部分“和平宪法”已被架空,但基本架构仍在,一旦再

遭进一步“改恶”,不仅将影响日本何去何从,更将震撼

整个亚洲和世界。

皇室与靖国神社对立

另外,日本也面对靖国神社问题的干扰。靖国神社

不仅是日本极端右翼势力的精神支柱,更是其对二战后

一连串追究战争罪责,特别是处理战犯问题的长期反抗

力量。极端势力不仅抵抗,还付诸行动将14名最著名战

犯的牌位偷偷移入靖国神社。这不仅激怒了日本皇室,

还让日本政府卷入漩涡,成了年年恶化的与邻国的外交

战主题。对当年的战争受害国,这便是日本军国主义可

能死灰复燃的警报。

事缘,前日本海军军官松平永芳,1978年时任靖国神

社宫司时,暗地里将14名战犯的牌位非法移入神社。东窗

事发之后,裕仁天皇就再也不前往拜祭了,虽然这是明治

天皇在1869年敕令修筑的神社。裕仁的儿子明仁,还有

他的继任者德仁,相信也将延续这一抗议行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靖国神社不仅划分保守与极端

保守的界线,还在政府与皇室之间建立了藩篱,而且问题

伸延下去,更将成为修宪与护宪的界线。分歧继续扩大,

日本的政治安宁也将不保,这又是一个新的风向标。

在很多日本人心目中,裕仁天皇是个复杂而又多变

的天皇。但1989年1月7日即位的明仁,虽然看似无所作

为,其实却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君主。

在日本国内,在同样受人爱戴的皇后美智子(史上第

一位平民皇后)的陪伴下,明仁天皇做出了许多努力,与

Page 4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47

1992年,平成天皇明仁伉俪受邀访问中国。明仁在中国表示,他对于过去日本带给中国的深重苦难,“深感痛心”。他们游览北京、上海,古都西安总共6天,包括登上万里长城,受到民众热情欢迎。(网络图)

民众进行自然而诚恳的沟通,将一向神秘、刻板而又高

高在上的天皇制度,改变得更富人情味。

在国外,明仁天皇也为抚平亚洲其他国家的战争创

伤尽了一份力。他曾在多个场合告诉臣民要反省日本对

亚洲的侵略,并从中吸取教训。1992年访华时,明仁天

皇在中国表示,对于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他“深感痛心”,其诚恳程度远远超过大多数日本首相

的例行表态。

因此,有些日本分析人士甚至猜测,明仁天皇选择在

一个特殊的时刻越过政府直接向民众表达希望退位的

愿望,不仅仅是出于自身的身体状况,同时也是试图在

不违反宪法的情况下向安倍政权的许多极右做法发起

挑战。

即位以来,明仁天皇就一直努力表现出他对日本

和平宪法的尊重。而安倍政权却将修宪议程置于首

位,比如解禁集体自卫权、赋予日本“正常国家”地位

等等。

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治根基,其中有一股重要力

量,就是统合了保守的民族主义势力,而这个阵营又希

望他能带领日本回归传统的民粹精神,即融合了神道神

秘主义、爱国主义和崇尚皇室的精神特质。而批评者则

称,正是这种神道思想,当年曾被用于推行军国主义和

以天皇名义发动侵略战争。

在2015年2月23日为庆祝自己54岁生日前夕召开的

记者会上,皇太子德仁出人意料地表示,2015年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日本应当谦逊地回顾过去,

向没有亲身经历战争的下一代正确传递历史,传承和

平信念。

他说:“二战后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石,建设国家,

才享受了今日的和平与繁荣……今后也将本着遵守宪

Page 5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4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时评

1945年9月27日,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在盟军总司令部(GHQ)召见昭和天皇裕仁。美国人形容:麦帅双手叉腰,大剌剌与裕仁天皇合拍照片,裕仁显得惶恐。照片在日本报章发表之后,日本国民深受冲击。(网络图)

法的立场去行动。”而在他如此发言的两个月前的2014

年12月23日,明仁天皇在80岁生日记者会上也着重强调

了现行宪法对日本的重要性。

德仁皇太子的那番话,立刻被解读为是对安倍政

权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的一次最直截了当的“敲打”。新

天皇上台,日本依然难于避免护宪与修宪的明争暗斗。

面对后继无人危机

新天皇德仁出生于1960,有人说他似乎是一位“天

赐”的天皇——一个典型的“好男子”、“好丈夫”,一生

从不曾与任何丑闻沾过边。德仁于1982年毕业于备受日

本皇室青睐的东京学习院大学历史系,后又在牛津大学

研读了两年。他于1993年娶了前外交官小和田雅子,后

者毕业于哈佛大学。

有消息称,雅子长期身陷抑郁症折磨。因此有人怀

疑,她加冕皇后以后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将

是日本皇室面临的下一个最大、最紧迫的难题。

不过,日本自由派试图发起的关于改革天皇制度的

辩论并没有产生他们期望的结果,因为首相安倍晋三及

其保守派支持者完全不打算考虑这些动议。说起来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安倍晋三一边鼓吹所谓“女性经济学”,

一边却坚决反对让女性成为天皇。

而事实上,按宫内厅皇室宗谱记载,日本历史上并非

从来就没有过女天皇,而且不止一个,共有八个。

然而,保守的观念是一回事,严峻的现实又是另一回

事。摆在当下的事实是:就像日本人口问题一样,日本皇

室的人丁更不兴旺。

明仁天皇有两个儿子,他的八位孙辈中,有七位是公

主,只有一个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现在正在念初中的

悠仁。他也是日本皇室最后的继承人,万一他没能生一

个儿子,或有什么其他意外,让无数日本人(特别是保守

派政客)引以为豪的“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家这一支直

系血脉就将绝嗣。

如果日本希望其天皇制能够延续下去,比较实际的

方案就是学习欧洲君主立宪国家的普遍情况,允许女

性也继承皇位。民调显示,目前已有3/4的日本民众支

持这一主张。

作者为本地前媒体人

Page 5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49

马来人的政治力量一分为三

2018年5月9日马来西亚大选,在前首

相马哈迪带领下,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

党、土著团结党和诚信党组成的希盟(按:

后简称希盟),联合沙巴的民族复兴党一

举击败以巫统为首,执政长达62年的执政

联盟国阵,导致马来西亚政权易手,国阵

也失去了除玻璃市和彭亨之外,所有州属

的执政权。

根据2018年6月公布的默迪卡民调中

心的报告,虽然巫统领军的国阵只赢得

37%左右的马来人选票,为史上最差的成

绩,但只有不到30%的马来选民投票支持

希盟,反之接近33%的马来选民却投票给

作为第三势力的伊斯兰党。以上届大选成

绩来看,马来人其实相对比较支持巫统和

国阵,其次是伊斯兰党,最后才是希盟。

虽然希盟四党内就有三个马来人为主的政

党即马哈迪领军、强调马来人至上的土著

团结党,安华领军的人民公正党和从伊斯

兰党分裂出来的诚信党,但三党的马来族

群总得票仍然比前执政党巫统和国阵、以

及伊斯兰党逊色。这个成绩意味着今后的

马来西亚政坛,马来人的政治力量一分为

三,在这情况下,作为原教旨主义代表的

伊斯兰党,就具有左右大局的势力,让马

来西亚当下和未来的政局,埋下了不确定

的变量。

乍看之下,伊斯兰党在国会的席次比

起上一届2013年全国大选减少3席,但它

在全国的州议席却有所增加(见下表1),

不单以三分之二多数席次(45席中的37

席)保住吉兰丹州政权,也以同样比率(30

席中的20席)执政了登嘉楼州,同时它在

吉打州也大有斩获,赢得36个议席中的

15席,成为该州最大的单一政党,要不是

希盟四党在选后联合组成州政府,吉打州

政权谁属仍未可知。

伊党: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换言之,伊斯兰党延续其多年来一贯

的影响力,在其基本地盘即马来选民占绝

大多数的马来半岛东海岸以及北部的吉打

州都有亮眼的表现,虽然战绩不及1999年

大选时一口气执政三州(吉兰丹州、登嘉

楼州和吉打)般的辉煌,但作为国阵和希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 的主张和政治走向

各党党徽(左起):人民公正党,伊斯兰党,土著团结党,巫统,诚信党

╱ 文 : 陈中和

Page 5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5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盟两大阵营以外孤军作战的伊斯兰党,成功在所有三角

或多角战的议席中突围而出,而且总得票数从2013年的

160万票暴增至200万票以上,全国总得票率也从15%上

升至17%,成就斐然。

我们从上表伊斯兰党历次选举的表现来看,伊斯兰

党其实自马来西亚建国以来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

力量,它在1959年独立后的首次大选就成功一举执政

了吉兰丹和登嘉楼两州,对当时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

联盟(Alliance Party)政府形成重大威胁。从那时起数

十年下来,马来人社会的政治力量大体上就分成以巫统

为首的执政联盟阵营和以伊斯兰党为首的反对党阵营,

虽然1999年巫统内的安华派系出走组成公正党(2003

年改名人民公正党),在反对阵营发挥一定的影响力,惟

不可否认的是,迄至2018年全国大选前,不论以党员人

数,还是以选票规模来看,多年来伊斯兰党仍然是马来

人社会最大的在野党。

回顾伊斯兰党的创党历史,其实它主要是巫统党内

的伊斯兰派系,以及民间各伊斯兰经学院的乌拉玛(即

伊斯兰学者)为了反对巫统过于世俗化的路线而组成的

政党。它的前身是1951年11月24日成立的泛马来亚伊

斯兰协会,1955年5月31日伊斯兰协会注册为泛马来亚

伊斯兰党,开始和巫统竞相争取马来人的支持。它主要

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的伊斯兰政府,以维护伊斯兰信

徒的利益和领导主权,并推动伊斯兰法律和伊斯兰教

育。1957年国家独立后,伊斯兰党就以一个反体制政党

的姿态活跃于马来社会。

马来社会内部意识形态和阶级之争

1970年代之前伊斯兰党和巫统的争斗,不止是马来

社会内意识形态的竞争,而且是马来社会的阶级竞争。

由于东姑阿都拉曼政府(任期为1957年至1970年)在

经济上采取“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的态度,在独立

初期马来半岛北部和东海岸乡间的贫困情况无法改善,

当地逐渐产生一股以伊斯兰党为基础的抗议力量,该党

成功在东海岸和北部马来人为主,却又相对贫困的边陲

州属如吉兰丹州建立深厚的基层势力。

选举年份巫统国会

席次伊斯兰党 国会席次

伊斯兰全国 各州议席席次

联盟或国阵国会席次

其他反对党国会席次

国会 总席次

伊斯兰党占国会席次百分比

1959 52 13 42 74 17 104 12.5%

1964 59 9 25 89 6 104 8.6%

1969 51 12 40 95 37 144 8.3%

1974 61 14 50 135 19 154 9.0%

1978 70 5 9 130 24 154 3.2%

1982 70 5 18 132 17 154 3.2%

1986 83 1 15 148 28 177 0.5%

1990 71 7 33 127 46 180 3.8%

1995 89 7 33 162 23 192 3.6%

1999 72 27 98 148 18 193 13.9%

2004 110 6 36 199 14 219 2.7%

2008 79 23 84 140 59 222 10.4%

2013 88 21 85 133 89 222 9.4%

2018 54 18 90 79 143 222 8.1%

表1 伊斯兰党在马来西亚建国以来历次选举的表现

怡和时评

Page 5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51

伊斯兰经学院在吉兰丹州当地蓬勃发展,长期培

养许多乌拉玛,20世纪初就有麦加走廊(Corridor of

Mecca)的盛名。伊斯兰党在1959年起执政吉兰丹州

20年至1978年,1990年再度执政吉兰丹州到今日已近

30年,在这段期间马来西亚已历经马哈迪、阿都拉巴达

威和纳吉三任首相,他们都制定不同的方案打算重夺吉

兰丹州,但都无功而返。在未来的大选,吉兰丹州似乎

将仍然是伊斯兰党的囊中物。

早期的伊斯兰党虽然追求打造伊斯兰国,但对如

何落实伊斯兰国,并没有一个明确和具体的共识。直

到1970年代马来西亚兴起了一股伊斯兰复兴(Islamic

Resurgence)运动之后,才让伊斯兰党逐渐发生变化。

这股复兴运动的主要特色是主张全面遵循伊斯兰规范

和价值,以成全一个全然伊斯兰的生活方式,提高伊斯

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地位。它主要发生在都市

新兴的马来中产阶级,以及马来大专生身上。当中最具

代表性的是伊斯兰青年运动(ABIM)。这个运动产生了

三位杰出的青年领袖,第一位是曾担任伊斯兰青年运动

全国主席,后来在1982年被马哈迪吸收加入巫统,1998

年又被马哈迪逐出巫统,最后成为公正党最高领袖的安

华(Anwar Ibrahim),第二位是曾任该团体署理主席的

法兹诺(Fadzil bin Muhammad Noor),第三位是担

任该团体登嘉楼州区部主席的哈迪阿旺(Abdul Hadi

Awang),后两位领袖分别在1978年和1982年加入伊斯

兰党,并先后出任伊斯兰党主席,其中哈迪阿旺2002年

就继承当时不幸病故的法兹诺,出任伊斯兰党主席至今。

这三位伊斯兰青年运动的主要领袖当年分别带领一群追

随者加入巫统和伊斯兰党,就是打算通过加入当时两个

最主要的马来政党,再以政党的力量来逐步推行伊斯兰

法,以最终让马来西亚成为一个伊斯兰国家。

开启乌拉玛时代以推动古典伊斯兰法律

1982年马哈迪吸收安华之后,就展开了一系列改变

马来西亚社会的伊斯兰化政策如建立伊斯兰金融体系,

在全国公立学校推行伊斯兰和古兰经教育等,其中影响

最大的是1984年以“355号修正案”(此法令后来被俗称

为《355法令》)的方式将伊斯兰法庭刑事裁判权的上限

从原有的6个月监禁和1千元罚款大幅提高为现行的3年

监禁,5千元罚款,6下鞭笞,以及1988年修改宪法第121

条部份条文,让国内的伊斯兰法院拥有独立自主、不受民

事法院干涉的裁判权。

另一方面,伊斯兰党以法兹诺和哈迪阿旺为首的少

壮派联合党内以聂阿兹(Nik Abdul Aziz bin Nik Mat)

为首的乌拉玛派系,在1983年成功修改党章,改组伊斯

兰党,他们创设了位居党领导层之上的“乌拉玛理事会”

(Ulama Syura Council),作为党理念与政策的最高裁

决机构,由此伊斯兰党开启了一个乌拉玛领导的时代,积

极仿效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国,推动全面实行包含伊斯

兰刑法在内的一切古典伊斯兰法律。

对伊斯兰国的实施内容,巫统和伊斯兰党都有不同

的想象,对马哈迪而言,提高伊斯兰法律地位,实行伊

斯兰金融制度等的措施,就是实践伊斯兰国,他本人甚

至在2001年9月29日公开宣告马来西亚已经是伊斯兰

国。然而,对伊斯兰党而言,一旦没有完全落实古典的

马来社会政治力量目前三分天下,巫统、伊斯兰党以及希盟都各有基本支持力量,惟希盟内本身就有三个马来人政党分享马来票源,眼下希盟政府最大的挑战是,一方面既要防止巫统重夺政权,另一方面又要将反体制的伊斯兰党围困在东海岸两州,以防止马来西亚进一步变质。因此未来马来西亚政局的稳定,将有赖于希盟内各个政党是否可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重建国家经济,扩大马来社会的支持力量。

Page 5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5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时评

伊斯兰刑法(如偷窃者断肢、通奸者乱石处死,叛教者

处死等的刑罚),马来西亚成为伊斯兰国的目标仍然不

算达成。因此自从1983年伊斯兰党改组后,主张立即、

全面实行伊斯兰刑法就成为伊斯兰党最主要的政治立

场,亦是它和巫统的最大区别。

然而,对马哈迪和安华等人而言,马来西亚最大的问

题仍然是马来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马来西亚并没

有全面实行伊斯兰刑法的必要性,他们也深知在多元族

群,多元宗教国家如马来西亚,一旦全面实施伊斯兰刑

法,不但会造成社会动荡,也会吓跑外资,打击经济。然

而,伊斯兰党却一意孤行,他们不顾违反马来西亚《联邦

宪法》的事实,在1993年10月和2002年7月分别在它执

政的吉兰丹州议会和登嘉楼州议会强行利用多数通过

《伊斯兰法刑事条例》,全面实行包括断肢等刑法在内

的伊斯兰法,但因为抵触《联邦宪法》〈附录9〉关于州

政府不得针对刑法事项立法,以及前述《355法令》关

于伊斯兰法院的惩罚上限为3年监禁,5千元罚款,6下

鞭笞(即著名的3、5、6限制)的规定,当地政府至今仍

然无权执行这些伊斯兰法刑事条例。

虽然如此,在1990年代以降,伊斯兰党执政的吉兰

丹州和登嘉楼州仍然透过地方议会的权力,制定一系列

保守严厉的伊斯兰政策来规范当地居民,如关闭全州的

万字票行,不得公开售卖酒类饮品,规定电影院要男女

分座,穆斯林女性必须戴头巾工作,在公开场所未婚的

男女不得有亲密互动,对同性恋者实施鞭刑惩罚等,在

当地掀起了一股保守的伊斯兰化风气。

伊斯兰党在政治结盟上出现分裂

到2008年3月的全国大选前,伊斯兰党和民主行动

党以及人民公正党组成人民联盟(Pakatan Rakyat,简

称民联)以对抗巫统领导的国阵,为淡化非穆斯林的恐

惧,伊斯兰党开始避谈伊斯兰刑法,强调实行福利国,

许多渴望推翻政府的非穆斯林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

大量投票给民联三党候选人,结果使国阵在该次大选

第一次失去了国会三分之二的优势,还丢掉了富庶的槟

城、霹雳和雪兰莪三州,其中伊斯兰党的议员还被推举

为霹雳州的州务大臣,一时声势大起。然而,伊斯兰党在

国会议席仅赢得23席,为民联三党最少,如此一来,原本

在党内就存在的两派不同意见开始出现激烈争辩,一派

主张伊斯兰党应该重新举起推动伊斯兰刑法的大旗,反

对让行动党和公正党主导民联,而且必要时还准备和巫

统合作,他们以党主席哈迪阿旺为马首是瞻,另一派则

主张伊斯兰党应该暂缓推动伊斯兰刑法,继续强调福

利国主张,争取和民联另外两党共同在下一届选举赢得

全国政权,再作计议,他们以党内的另一位大老,时任吉

兰丹州务大臣,以及乌拉玛理事会主席的聂阿兹为首。

在2011年伊斯兰党的党选中,以上两派党争激烈,亲

民联的末沙布(Mohamad bin Sabu)击退哈迪阿旺派

系的对手,成功赢得署理主席一职。然而在2013年5月

的全国大选,民联依旧无法赢得政权,民联三党中的行

动党在国席和州席却都大有斩获,公正党也不遑多让,

唯独伊斯兰党的国会议席从原有的23席掉至21席,不

进反退,如此一来让哈迪阿旺更确定退出民联,重谈伊

斯兰刑法,才可以改变伊斯兰党被动的局面。不幸的是

2015年2月亲民联的大老聂阿兹逝世,让末沙布等人失

去了最大靠山,在该年6月的党选中亲民联派系全面溃

败,末沙布最终带领6位国会议员退出伊斯兰党(后增加

到7位),并在同年9月成立了诚信党(Parti Amanah),

至此哈迪阿旺派系全面清除了党内亲民联派系,并在

选后让伊斯兰党完全退出民联而成为政坛的第三势力,

导致民联瓦解。

以第三势力左右逢源的方略落空

事实上,纳吉领导的巫统在2013年大选后,由于国

会执政三分之二的目标再次被反对党所否定,就一反常

态表示愿意研究实行伊斯兰刑法的可能性,以收编伊斯

兰党,于是乎,2014年5月2日掌管伊斯兰事务的首相署

部长宣布邀请伊斯兰党组成伊斯兰固定刑法技术委员

会(Hudud Technical Committee)以研究全面实施伊

斯兰刑法的课题,在伊斯兰党方面,他们成为第三势力

之后,开始图谋结合国阵其他穆斯林议员,以国会过半

的人数修改《355法令》中对伊斯兰法院判决额度的上

限(即以上前述的3、5、6限制),来偷渡一部分古典的

伊斯兰教刑法(如喝酒鞭80下、婚前性行为鞭100下)。

2017年4月6日,国会下议院议长出其不意在会期

最后一天的会议中,允许哈迪阿旺提呈《355法令修正

案》。该法案企图将原伊斯兰法庭最高惩罚上限,大幅提

升为30年监禁,10万元罚款和100下鞭笞,这无疑将是伊

斯兰法庭权限的大跃进,也将对马来西亚世俗的法律体

制形成严重的破坏,虽然该修正案在当天没有进入实质

Page 5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53

投票的环节而胎死腹中,但却给了伊斯兰党一个讯息,如

果巫统和国阵再次在下一届大选执政,这个法案就有可

能再度被提呈修改。然而,此事件也引起国阵内非穆斯

林政党即马华公会、印度国大党和东马政党的不满,国

阵党内之间的合作,已出现了裂痕。

时间再回到2018年5月的全国大选,伊斯兰党破天

荒竞选155个国会席次,比上一届2013年大选竞选的73

席多出一倍有余,此举导致全国大多数选区出现三角

战的局面,哈迪阿旺宣称将可以单独取得执政权,并筹

组所谓的“马来人和穆斯林大团结政府”,排斥非马来

人的主张,昭然若揭。事实上他盘算作为最大的第三势

力,选后至少可以和国阵或希盟任一方合组政府,并以

修改《355法令》,增加重要官职等为要挟条件。但人算

不如天算,希盟竟然大赢国阵,让伊斯兰党在这方面没

有讨到便宜。

离不开伊斯兰和穆斯林至上的基本路线

从伊斯兰党自1983年改组以来,我们可以看见该党

一贯主张伊斯兰和穆斯林至上,全面实行伊斯兰刑法

的路线,间中为了政治利益而稍作妥协,但终究离不开

这个基本路线。虽然这种罔顾现实,违反马来西亚世俗

化立国精神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国民的认同,但在

2018年的选举,马来人社会却有三分之一的选民投票

支持该党,使伊斯兰党仍能赢得18个国席,执政两个州

属,该党分裂出来的诚信党虽然因加入希盟而取得执

政的地位,却只赢得11席,而且所赢席次都集中在半岛

西海岸各州。当然东海岸的马来选民大量投票给伊斯

兰党,有的是因为不满巫统和国阵的贪污腐败,以及希

盟在当地缺乏经营,不可否认的是,这次选举的结果说

明,在多年来的苦心经营,以及当地深入民间的伊斯兰

经学院的影响之下,伊斯兰党在东海岸马来社会的草根

支持力量十分坚强。2018年上台执政的希盟政府,要在

下一次大选攻下这两个州属,目前看来十分困难。而且以

哈迪阿旺难以妥协的强硬态度来看,伊斯兰党在短期内

也不可能和马哈迪领导的希盟政府合作,况且希盟内的

民主行动党和诚信党,事实上和伊斯兰党也势同水火。

当然,以2018年大选得票来看,巫统仍然是马来社

会内最大的政党,但大选后至今该党已经有多达17名

国会议员选择出走,其中13名更跳槽至马哈迪领导的土

团党,摇摇欲坠的巫统只好争取和伊斯兰党合作,并在

2019年三次补选即1月的彭亨金马仑国席、3月的雪兰莪

士毛月州席以及4月的森美兰晏斗州席,连续获胜,才稍

稍稳住阵脚。但眼下只剩下37个国席的巫统如果要持续

和伊斯兰党合作,或将被伊斯兰党所牵引,成为一个推

动实行伊斯兰刑法,谋求改变国家体制的反对党阵营,

如此对马来西亚的未来,恐怕将会是一场灾难。所幸巫

统党内部份领袖对和伊斯兰党合作一事也有所顾虑,因

此目前两党只是策略性合作,并没有组成正式的联盟。

马来社会政治力量目前三分天下,巫统、伊斯兰党以

及希盟都各有基本支持力量,惟希盟内本身就有三个马

来人政党分享马来票源,眼下希盟政府最大的挑战是,

一方面既要防止巫统重夺政权,另一方面又要将反体制

的伊斯兰党围困在东海岸两州,以防止马来西亚进一步

变质。因此未来马来西亚政局的稳定,将有赖于希盟内

各个政党是否可以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重建国家经济,

扩大马来社会的支持力量。

作者为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Page 5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5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时评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

印尼政局╱ 文 : 廖建裕

Page 5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55

今年5月21日,印尼选举委员会(KPU)提早一日发

布“2019年4月17日印尼总统选举”的正式计票

结果:佐科-马鲁夫组合获得85,607,362票,占总票数

的55.50%; 普拉博沃-桑迪组合取得68,650,239票,占

总票数的44.50%。选举委员会宣布佐科-马鲁夫获胜。

普拉博沃拒绝接受选举结果。

投票前夕,佐科-马鲁夫组合与普拉博沃-桑迪组合

看来是势均力敌。大选前夕印尼民调机构的调查显示

佐科略为领先,可是专家分析,如果选举当日众多支持

佐科的选民弃权或投空白票,那么普拉博沃很可能取得

微胜,所以佐科一再呼吁支持者踊跃投票。

佐科领先

4月17日投票结束不久,12家民调机构发布了他们几

乎一致的快算结果:佐科-马鲁夫组合获胜,他们获得

54%和58%之间的选票,而普拉博沃-桑迪只取得42%

和46%的选票。然而当晚普拉博沃立即发表声明,扬言

这些民调机构的计算大有问题,他说他有自己的人做计

算,得出的结果正好相反:他的组合是获胜者。不过,

他呼吁支持者不要被挑衅,主要的工作是捍卫票箱,以

免遭到敌手做手脚;他也呼吁支持者等候选举委员会正

式的计算成绩出炉。虽说要等正式计算成绩出炉,他却又

在4月18以及19日宣布他的组合获胜;他还批评那12家民

调机构“撒谎”。一些民调机构给以反驳:谓历来他们民

调机构的快算都与官方的正式计算很接近。

依照规定,选举委员会必须在35天内宣布选举结果。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普拉博沃的团队不断扬言总统选举

有舞弊,其中一个盟友还建议发动“人民力量”以证明

获胜,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遭到抨击。离开选举委员会

公布的日期愈来愈近,普拉博沃的团队号召支持者于当

天示威抗议。本来是5月22日才宣布的结果,选举委员会

在5月21日凌晨早一日发布。当天早上10时,监督局大厦

路口外的屏障外已经有数千人集合。选举监督局大厦乃

是选举委员会的所在地。开头时示威者与警务人员打交

道,没有骚乱的痕迹,他们甚至一起开斋。

普拉博沃也在当天午后扬言要依法解决选举争端,

还说不要使用暴力,但是却又没有阻止示威行动。晚上

9时警员劝请示威民众解散,有些民众开始离场。晚上

11时却来了另一批民众,突然用石头、汽油弹、烟火等

武器攻击警察,致使警员使用催泪弹驱散民众,发生了

警民冲突。次日凌晨3点,又有一群暴民焚烧在雅加达西

部的警察建筑物,并且烧毁14辆汽车。在这次骚乱中,有

8人死亡,700人受伤,数百人遭逮捕;警察也逮捕了涉

案嫌疑人士,包括与普拉博沃有关的退伍将领。当局发

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示威活动,而是有策划的阴谋。如

今案件还在调查中。

流血冲突

普拉博沃的团队在流血事件发生后,在期限的最后

一天终于将指责总统选举“大规模舞弊”的文件交给宪4月13日佐科于耶加达举行的造势大会(网络图)

Page 5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5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时评

法法庭,要求宪法法庭宣布总统选举结果无效。宪法法

庭将在30日内作出决定,这将是最后的裁决。这次的流

血事件,无疑为印尼民主选举留下了污点。

其实,普拉博沃是故技重施。在2014年的总统选

举,普拉博沃也与佐科争夺总统宝座。民调机构快算显

示佐科获胜,普拉博沃不肯认输。后来选举委员会公布

选举结果:佐科的组合获得53.15%的选票而普拉博沃

的组合获得46.85%,选举委员会宣布佐科组合获胜。

普拉博沃仍不肯接受,指控选举委员会不公,要求宪法

法庭审查。宪法法庭后来确认佐科组合获胜,普拉博沃

方肯罢休。和这回不同的是,上回没有酿成流血事件。

有人分析,普拉博沃的团队采取两面策略,一面以群

众运动的手段来促使1998年的暴乱重演,一面又遵循法

律的途径。只有在第一个策略失败后,他们才依法行事。

这一次宪法法庭的审判,据专家分析普拉博沃所提供的

证据不足,所以胜诉的希望很微小。

佐科与普拉博沃的交手代表了两股势力的斗争:前

者是主张多元宗教文化的改革派,而后者是倾向专制的、

以保守回教为主流的苏哈多旧势力和既得利益集团。表

面上双方都主张多元宗教文化的“班查希拉”(建国五

原则),实际上他们的支持者所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些区

别。前者的群众基础是回教温和派以及非回教徒,而后

者的支持者是回教的保守派以及激进派。

印尼的回教素来以温和派为主,由于中东回教强硬

派的崛起,影响了东南亚的回教地区。自2004年开始印

尼回教保守派以及激进派的影响力大增,但是人数并

不多。可是,印尼的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颇为激

烈。反对派经常利用宗教矛盾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所

以本来是势力薄弱的保守派以及激进派开始成长壮大。

身份政治

在苏哈多倒台之后印尼开始实施民主制度,军人势

力倒退,但是旧势力依然盘踞。民主制度下的印尼经济

改善缓慢,失业率高,贫困现象随处可见,贪污异常严

峻,回教保守派以及激进派实力滋长。佐科上台后开始

推行行政改革,改善民众福利,减少贪污以及发展基础

建设。在雅加达市内的改革尤其显著。雅加达首长,即

华裔基督徒钟万学的功劳极大。可是,旧势力及既得利

益不肯罢休,千方百计削弱佐科改革派的势力。最后成

功地利用宗教与族群(种族)议题,将寻求连任的雅加

达首长钟万学击败,且将他以“亵渎回教”的罪名宣判入

狱两年,再进一步提升“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

由于宗教议题的重要性,致使佐科也只好参与“身

份政治”的游戏。为了防止再度被反对派指控为“反回

教”,佐科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回教保守派的马鲁夫•阿

敏为竞选搭档。许多支持佐科的人大失所望,号召选民

弃权或投空白票,不支持任何一方。但是,大选的结果

显示,一半以上的选民依然支持佐科。温和派以及非回

教徒仍然觉得佐科还能够保住印尼的多元宗教与文化

的社会。

如果我们观看在2019年总统候选人支持者的省份,

我们不难看出宗教与族群政治的痕迹。佐科的支持者来

自中爪哇、日惹、东爪哇、 厘、北苏、楠榜、邦加-勿里

洞、北苏拉威西、北加、西加、廖群岛、马鹿姑、巴布亚等

省;这些都是爪哇人、回教温和派以及非回教徒聚集的

地方。普拉博沃支持者则来自非爪哇人和保守回教徒聚

集的省份,这些包括万丹、西爪哇、亚齐、南苏、西苏、廖

省、南加、南苏(拉威西)和北马鹿姑等。

其实,佐科与普拉博沃的支持者的基本地盘与2014

年总统选举时并没有太大差异。所不同的是,在2014年

的总统选举,佐科副总统的候选人是尤素卡拉,他是南

苏拉威西人,在当地很有威望,所以南苏支持佐科-尤

素卡拉的组合。这次没有了尤素卡拉,所以属于回教保

守派的南苏落入普拉博沃手中。此外,在2014年的总统

选举,佐科获得53.15% 而普拉博沃获得46.85%,两者

相差6.3%,但是在2019年的选举,两者之间的差距是

11个百分点。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中、东爪哇两省支持佐

科的选民在2019年选举都踊跃投票。

佐科胜利的微笑(网络图)

Page 5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57

政 党 性 质 领导人 得票百分率 国会议席

斗争派民主党 PDI-P 世俗 美加华蒂 19.33 128

大印尼运动党Gerindra 世俗 普拉博沃 12.57 78

戈尔卡 Golkar 世俗 艾朗加 12.31 85

民族觉醒党PKB 回教 穆海敏 9.69 58

民族民主党NasDem 世俗 苏•巴罗 9.05 59

公正繁荣党PKS 回教 索稀布尔 8.21 50

民主党 P Demokrat 世俗 尤多约诺 7.77 54

民族使命党 PAN 回教 朱•哈山 6.84 44

建设统一党 PPP 回教 苏哈梭 4.52 19

表1: 2019年议会选举进入国会的各政党名称与得票率

国会选举

应该指出,2019年的选举是总统选举以及国会选举

同时举行,而在2014年的总统与国会选举分别举办。与

2014年有别,佐科这次获得更多政党的支持。上回大党

戈尔卡(Golkar)支持普拉博沃,如今此党是佐科的盟友。

参加2019年选举的政党共有16个,但是由于选举条例规

定只有获得4% 选票的政党才能进入国会,所以其中7个

政党没有达到标准,无法问鼎国会。目前只有9个政党符

合进入国会的标准。佐科的阵营有5个党,即斗争派民

主党、戈尔卡、民族民主党、民族觉醒党和建设统一党,

共获得54.90% 的选票以及349议席;普拉博沃阵营有

4个政党:大印尼运动党、公正繁荣党、民主党和民族使

命党,共获得35.39%的选票以及226个议席(见表1)

从进入国会的政党来看,世俗政党远超出回教政党

的席位(404 对171);而回教政党中有一些(例如PKB)

也不支持回教国的建立,因此印尼作为一个“世俗国”的

地位在现阶段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印尼

社会其实打从尤多约诺(2004-2014)出任总统以来已

逐渐回教化,回教徒星期五到回教堂祈祷以及回教妇女

披戴头巾已经逐渐普遍,禁食月回教徒禁食的压力日渐

加大。“世俗政党”内拥有不少回教保守派的党领导人与

党员。虽然反对建立回教国,但是对于回教的议题相当

敏感。在佐科第一任期内,许多在国会推出的法案往往

都会掺有一些回教的色彩。如今,被黏上“反回教”的标

签的政党很难获得回教选民的支持。回教保守派和激进

派在印尼获得反对党的支持,如果温和派的回教领袖无

法阻挡他们,保守派以及激进派的势力很可能会超越温

和派的力量。有人担忧,佐科的副手马鲁夫是回教保守派

的人物,虽然在竞选期间没有提出保守极端的言论,可是

上台之后是否会重新推行保守的回教政策尚未知晓。多

元文化的选民都期望佐科能够控制马鲁夫。

挑战重重

从国会选举的成绩看来,佐科在国会的势力比普拉

博沃大,所以,他在提出方案时获国会通过的可能性大,

更何况传说前总统尤多约诺的民主党有意加入佐科的阵

营。可是,这些政党支持佐科也有其目的,他们也想取得

内阁席位,这可能使佐科的新内阁委任因为须要考虑政

党人选而不能启用最佳人选而无法发挥作用。

佐科这次再度当选总统,虽然比2014年的成绩好

些,但是并不理想。其得票率并没有达到60% 以上。他

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两极化的印尼社会。因此他当前的主

要任务是如何团结两极的选民。佐科可能会继续他的

亲民政策,在教育以及医药方面帮助贫苦民众,消除贪

污,也继续他落实基础建设的计划,然而,在他的阵营

内如今有更多的既得利益集团加入,致使他进行改革

计划愈加困难。加上如今印尼又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稳

定性,佐科的精力可能会放在经济问题上,以便取得政

治上的稳定。在第二任期内,佐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作者为东南亚研究所资深访问研究员、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兼任教授

Page 6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5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而日隆一日,这与他的献身国事的精神和强

有力的领导才能是分不开的。

这句话,读起来很平实,但里面的信

息量是巨大的,让人印象深刻。通常我们

常说,人走茶就凉,或者说墙倒众人推,

但为什么陈嘉庚生意失败了,财富没有

了,他身边的人不仅没有推挤他,反而愈

发敬重他,他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地位也更

加地崇高了呢?我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一

点自己的想法。

陈嘉庚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是华侨中学百年大

庆,这所名满东南亚的学府就是在陈嘉庚

先生的倡议和资助下开办的。百年来,华

中“自强不息”的校训激励了无数华中人

胸怀宏愿,砥砺前行,在各自领域施展身

手,挥洒豪情。华中学子的这种自强不息精

神的源头恰恰就是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的父亲虽有些商业基础,但到

后期,经营不善,生意一落千丈,还留下

不小的债务。陈嘉庚在家道衰微之际勇

于承担,毫不气馁,而且还替父亲偿还了

他本来可以不必偿还的债务,以踏实的作

风、诚信的态度、勇毅的斗志和敢为人先

的格局,赢得了商界人士的赞誉。生意上了

轨道,陈嘉庚并不满足,他不断思考,不断

寻找商机,也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管理理

念,视野从新加坡拓展,到中国、东南亚,

甚至全球,最终成为海外华侨中的商业巨

嘉庚先生,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6日报道说,新

加坡金管局推出了新的币值为二十

元的纪念币,正面印有新加坡首任总统尤

索夫伊萨的肖像,背面则是八位已故社会

杰出人士,其中就有“最为华社熟悉、为推

动本地华文教育不遗余力的我国华教先驱

陈嘉庚”,这让我不禁想起1961年陈嘉庚先

生在北京辞世后,其生前好友黄奕欢先生在

纪念文章《赤子丹心照汗青》中的几句话:

陈嘉庚是20世纪初期新马华侨社会的杰

出领袖,也是全南洋华侨的主要领导人。他

的地位的形成,最初显然是与他的财富有关

系,随着他财富的丧失,他的威望与事功反

活您还 着╱ 文 : 南治国

怡和传承

SPECIMEN

SPECIMEN

Page 6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59

擘。陈嘉庚不惧艰险,勇于创业的过程,就是自强不息

精神的最佳写照。

陈嘉庚是己立立人的典范

《论语•雍也》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陈嘉庚的时代,先是满清王朝的腐败,后有各

派军阀之混战,国家积弱,国人被贴上“东亚病夫”的

标签,面临灭种之灾。世纪之交,严复译《天演论》,警

醒国人有亡国亡种之虞;梁启超作《少年中国说》,寄望

中国“少年强则国强”。而稍后的陈嘉庚,在自己的事业

成功之后,则从商业和实业救国的层面探寻富国强民之

路,坚定认为兴学启智乃国之根本,指出“教育不振则实

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

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

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

得失,举不足撄吾念,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

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这

正体现了他“己立立人”的前瞻性:少数国人成功了,这

还不是国家的成功,只有通过教育,广泛地提升国人的

智识和技能,让许许多多的国人成功,国家才会真正富

强。陈嘉庚倾资兴学,在新加坡和中国创办各级学校近

二十所,特别是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名重一时的厦门

大学,作育英才无数。黄炎培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

出来,只有陈先生”——在近代中国,有陈嘉庚这样的教

育理想的人并不少,真正能够像陈嘉庚这样身体力行去

实践“己立立人”的宏愿的,仅公一人而已。

陈嘉庚是爱国爱乡的赤子

如果陈嘉庚仅是自强不息地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只

是倾家兴学让更多国人接受新式教育,那还不足以彰显

其伟大。陈嘉庚之所以是陈嘉庚,更大程度上因为他是

一位爱国爱乡的赤子。在海外发家致富的华侨很多,即

便不苟安于一己的安乐圈内,也很难有陈嘉庚和平年代

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识见和战争年代不惧强敌、大义

凛然的勇毅。陈嘉庚的伟大,在于他对家乡的挚爱,对国

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大爱。他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国家富

强了,人民才能昂起头来,中华民族才能重新雄视寰宇。

正因为如此,陈嘉庚站得高,看得远,有异乎常人的格局

和胸襟。对家乡,抗战前他独立支撑厦大和集美学村的

庞大教育开销,大陆解放后,他也时时把家乡的发展放

在心上。对国家,陈嘉庚反对内战,冀望各政党和谐协

商,和平建国,让战后满目疮痍的国家尽早百废俱兴。

任何时候,他都本着赤子情怀,不参党见,不徇私情,

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献计献策,鞠躬尽瘁。这一

点一滴,又都体现了陈嘉庚超人格局之外过人的担当!

诗人臧克家有一首诗叫《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

先生而作。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

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至于那些沽名

钓誉、只顾一己之利的人,虽然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

朽”,他们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的这首诗

用来纪念陈嘉庚,我想也是非常妥切,因为陈嘉庚先生

毕生所为的,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陈嘉庚生前

从来就反对别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大楼,反对悬挂他的

肖像,但他死后,人们不能忘记他,更不会忘记他——仅

在新加坡,我们就有缅怀陈嘉庚的“嘉庚堂”,有纪念陈

嘉庚的“陈嘉庚地铁站”,而现在,新加坡的纪念钞票

上也有了陈嘉庚的肖像——实实在在地,嘉庚先生活在

人们的心里。

作者为本刊副主编

陈嘉庚先生(网络图)

Page 6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6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新加坡传播教育:(上)从播种到成荫

怡和拾贝

杏坛听雨 篇首语:1973年我应聘到新加坡大学任教,

之后先后任职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

和新跃社科大学。回顾迄今46年的学术生涯,

自觉很幸运,一直有机会开拓学术园地,从垦

荒、破土,到播种、灌溉,最后还能和一批一

起出汗出力的朋友,收获丰硕的果实。人生有

此机遇,不能不感恩。感恩之余,老园丁“鬓

已星星也”,是到了安坐杏坛、置身学园绿荫

下听雨的时候了。╱ 文 : 郭振羽

Page 6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61

全球大学排名近年在学术界引起

不少争议,认为大学全力争取排

名,结果常过度重视研究出版,忽略了传

道解惑的本意。虽然如此,每年发布的排

名榜,还是成为引人注意的新闻,只因游

戏规则如此,大学主事者人在江湖,身不

由己。

根据QS发布的2019年全球大学排

行榜,新加坡的两所重点大学,新加坡

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再次取得好

成绩,分别名列全球第11和第12,保留

大众传播课程起步:1970年代新大和南大

新加坡大专学府大众传播课程,大约始于

1970 年代。以新加坡大学而言,社会学系在

1973年首开了一门荣誉班的“大众传播和社

会发展”。据我所知,南洋大学在此前已经在

文学院开了一门“新闻学”课目,并且在1975

年,正式成立“大众传播组”,由留法回国的

黄顺忠担任主任;前后办了三届,每年培养

数十名主修大众传播的毕业生。1980年南大

和新大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

在筹备两校合并期间,曾经成立一个指导委

员会(Steering Committee),商讨是否将南

大的大众传播组合并到新国大。当时我也被

邀列席指委会;只是委员会还没有正式开会,

就收到通知,当局已经决定停办大众传播课

程,委员会就此解散。此事背景如何,如今怕

已成无头公案了。

南大大众传播组的三届课程,应该培养

了近百名毕业生,投入新闻传播界服务。(当

年南大已经改以英语授课,这是一批早期的

双语精英。同学中有英校生,也有几位马来同

胞。)如今这批老南大毕业生也都到了退休年

龄。我很希望他们能把早年新闻传播教育这

段历史记录下来,填补这段空白。

1980年代是传播信息科技开始突飞猛

进的年代。卫星传播、电缆电视,以及初期

网际网络牵动了当年的媒体革命。(在当今

Internet普及全球之前,大学系统通用的网际

网络是Bitnet。在1980年代昙花一现,不久就

为Internet取代,如今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

民间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热切要求时有所闻,

中英文报都可以看到读者投书,要求大学开

办传播课程,这样家长们就不必将子女送到

国外去修读传播课程。

据我的了解,国大对于传播和新闻课程,

初期采抵制态度,认为此类课程“不学有

术”,只需职业训练,进不了纯粹学术的

殿堂。英美第一流大学,如牛津、剑桥、哈

亚洲第一和第二的荣衔。国大

和南大之下名列亚洲第三的是

北京的清华大学(全球第17),

第四是东京大学(全球第23),

第五是香港大学(全球第25)。

身为新加坡教育界的老兵,前

后在国大和南大任教超过40年,我

当然以此排名为荣。

当然 我也关心“传播 媒体”

(Communication and Media)这门

学科的世界排名。上网查询,结果不

失所望,南大的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

院(简称传播学院)名列亚洲第一,全

球第八。国大的传播系名列亚洲第二,

全球第14;第三名是香港中文大学,全

球第15。

老友知道以上排名之后,问我“高兴

吗?”。 作为南大传播学院首任院长,我

当然高兴。

老友又问,“觉得意外吗?”

“倒也不意外”,我说。早在1992年,

我和一批同仁筹划创立新院的时候,我们

便以建立亚洲顶尖传播学院作为目标。这

20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回想起新加坡

传播教育初期的破土播种,到如今绿树成荫,

我有幸参与。回顾前程,老园丁倒是有些故事

可以分享。

Page 6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6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拾贝

佛、耶鲁等都没有此类课程;国大自然亦步亦趋,不屑

为之。

不过80年代传播科技革命已经起步,时机成熟,

势不可挡。就在1987年,义安理工学院推出大众传播

文凭课程,各方反应热烈,甚至有一些已经考过“A”

level(剑桥高级文凭)的学生,由于个人兴趣,弃国大

而进义安。

我由于个人学习背景和兴趣,始终认定传播科技

对未来社会影响巨大,潜力无穷。当时我身任社会系主

任,却不务正业,在1988和1989年假期办了两期大众

传播进修班(enrichment course),邀请专家学者前来

讲课,也安排学生前往传媒机构参观访问。时间虽短,

学生反应非常热烈。

而在同时,本地大学教育制度正在酝酿另一重大发

展。原来在1980年新大南大两校合并时,老总理李光

耀曾经承诺10年之后,会在南大老校区成立一所新大

学,保留“南洋”的校名,其名声地位还要超越老南大。

作为大学策划的一部分,政府当局在1981年两校合并

之后,就在南大旧校址云南园成立了以工程为主的“南

洋理工学院”(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简称

NTI)。依照原计划,NTI将于1991年升等为南洋理工大学

我多年来又一直鼓吹传播课程,如今被点名担当如此重

任,好像也无法推卸。只是我多少还舍不得任教17年的

社会系和系里的同仁。我的条件是将来完成任务之后,

再回到社会学本行。

于是国大于1990年宣布成立大众传播系,我即着手

筹划课程,在1991年招收文学院一年级第一批60名学

生。当时国大还是采取旧制,选读大众传播的一年级学

生,只要修读两门本科必修课程。到了二年级才开始专

业课程,可以逐年扩展设备和课程,筹划起来,不是太困

难。值得欣慰的是,一如预料,传播课程非常受欢迎,我

们在文学院中,招收到最优秀的学生。至于师资方面,我

也开始通过北美学术界的友人,招兵买马,争取新加坡

和国际传播学专家学者,加盟国大。

我没有想到的是,与此同时,1991年南洋理工大学

正式成立,恢复新加坡两所大学并立的局面。新成立的

NTU积极要扩展专科学院,1991年就增加了由国大并

入的商学与会计学院(简称商学院)以及原来独立直属

教育部的教育学院。随后依照原计划筹备成立传播学

院。由于当时国大已经成立大众传播系,并且招收了第

一届学生,在新加坡的体制下,两校之间不可避免要相

互协调。当年教育部长陈庆炎主导了南洋理工大学的成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而在NTU的建校蓝图中,除了

吸收国大的会计学院和独立的教育学

院之外,还计划成立传播学院。

国大方面警觉到这即将来自老云

南园的竞争者,同时体会到传播课程

的时代要求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当

即采取对应措施,强势成立大众传播

系,冀望造成“既成事实”,在NTU

之前抢先取得先手的优势。在如此

背景下,1990年初,国大人文与社会

科学学院(简称文学院)院长Edwin

Thumboo找我谈话,指派我立即筹备

创立大众传播系。

我时任社会系系主任,已有行政

经验,在传播学研究方面,也已经出

版了两本专书,还算略有成绩。而且

郭振羽 陈寿仁 合著 《新加坡的传播政策与策划》1984年 伦敦Kegan Paul International 出版

陈寿仁 郭振羽 合著 《新加坡大众媒体与传播模式》 新加坡 AMIC出版

Page 6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63

立,对此情况也表示关切。在两校校长和教育部部长“上

层”之间的协商互动,在“下层”的我们,既无所知,也

无可作为,只是感觉得到暗潮汹涌。(我便多次提出报

告,说明国大推展传播课程的优势和正当性。)我自以

为国大已经开始一年级课程,并且也已开始聘任讲师,

开启了长期发展计划,应该已经圈地插旗,不论云南园

方面是否成立新传播学院,国大方面按理应该可以保

住这片新园地。

国大大众传播系:未完成的曲章

事情的发展常常不是个人可以预料的。

1992年四月,我趁学校假期应邀到夏威夷东西方

文化中心(East-West Center for Cultural Exchange,

EWC)短期访问研究。五月二日接到国大文学院院长

Earnest Chew的电话,通知我教育部已经决定在南洋

理工大学成立传播学院,同时将国大的传播系转移到

NTU。他说此项决定已经教育部长拍板定案,马上就要

正式公布了,没有转圜余地。当时我的感觉,说是“晴天

霹雳”也不为过。当晚一夜无眠,写了一封长信给院长。

因为第二届学生即将注册上课,而几位新聘的讲师和访

问教授也即将上任。我必须为学生和老师争取一个合理

的安排,维持完整的读书和工作环境,让学生顺利完成

在国大的学位。我自己花了两年时间筹划成立的课程,

就此付诸东流,不免觉得心灰意冷。

如此重要的决定,当局完全没有和系里的员工(包括

区区在下这个系主任)以及学生预先沟通解释,这可说是

新加坡政治文化的一贯作风。如此做法,不免有憾。而这

沟通和说明的任务,也就加在我身上了。我只能向学生

(首届和末代国大传播系两届学生)保证他们可以在国

大上课,完成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位。

当时我在信中,还努力做一番“困兽之斗”,建议国

大文学院虽然放弃本科大众传播课程,不过还是可以

保留第四年荣誉班,接受文学院其他科系(如社会系、

心理系、政治系、经济系、英文系、中文系)的优秀毕业

生到此进修,完成荣誉学位。这个建议没有被接受,而

我努力为国大保留传播课程的努力,终究没有成功。至

于我自己,原职还保留在社会学系,看来还是回到老系,

会合老同事,继续社会学研究。有得有失,心中可说是

悲喜参半吧。

我在夏威夷接到消息之后,当即改变行程,赶回新

加坡。

回国第二天到办公室,秘书告诉我说NTU校长詹道

存约了我到南大见面。此时此刻相约见面,我大致也猜

想得到詹校长心中的想法。

那日我依约驾车前往新成立的NTU。那是我自1980

年后第一次再访云南园。十多年未见,老南大校园改头

换面,除了原来的行政大楼(老南大生戏称为天安门)

之外,只能依稀寻找到几个旧楼旧地标。新校园大兴土

木,以崭新面貌开启新的篇章。

到了校长室和詹校长见面。不过寒暄几句,詹校长

就开门见山,邀请我到NTU,担任院长,帮忙他建立新

1980年代是传播信息科技开始突飞猛进的年代。卫星传播、电缆电视,以及初期网际网络牵动了当年的媒体革命。(在当今Internet普及全球之前,大学系统通用的网际网络是Bitnet。在1980年代昙花一现,不久就为Internet取代,如今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民间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热切要求时有所闻,中英文报都可以看到读者投书,要求大学开办传播课程,这样家长们就不必将子女送到国外去修读传播课程。

Page 6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6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拾贝

院。我原也是有备而来,当即交换了彼此对新设传播学

院的构想,当然也提到对国大传播系学生和教学人员的

适当安排。对于我个人,他建议可以留职国大社会系,

“借调”(secondment)南大,等传播学院稳定之后,

再决定是要回去国大,还是正式转校加盟南大。我答应

会认真考虑。

临走握别时,我忍不住问校长:“我们只是第一次见

面,您就邀我担任如此重要职务。您怎么能确定你我可

以愉快相处,圆满合作?”

詹校长笑着回答:“你不认识我,我可是知道你啊。

(But I know you well.)”

我估计他应该已经经由不同管道,认真检视过我的

背景,才能作此重大决定。我心中还隐约觉得,他邀我

转跑道到南大创立新学院,应该和国大林彬校长已有

默契。

詹校长原任新大工学院长。1970年代我们同在新大

服务,只是我在武吉知马校总部,而工学院远在市区中心

的爱德华太子道,我们没有机会会面。1981年老云南园

成立NTI,他被委任兼任NTI校长,年仅42岁,算是青年隽

秀。1991年NTI升格为NTU,他顺理成章升任大学校长,

那年他52岁,直到2002年卸任校长职,前后担任校长

21年。他创建NTI,从零开始,10年内打下基础,1991

开始,又过10年,把NTU建设为世界级的一流大学,在

“(校龄50年以下)世界年轻大学”中,排名第一。

他在1992年卸下南大校长职,又受命筹建新加坡管

理大学(SMU),以及新跃大学(SIM University),担任

荣誉校长兼董事会主席,可说是当代新加坡大学教育的

重要推手。我从1992年第一次和詹校长见面,至今超过

四分之一世纪,还经常有机会见面受教,对他的信任和

情谊,我铭感于心。

至于2010年后他邀我到新跃大学担任新任务,重

启回归原乡之旅,那是后话,用英文说,That’s another

story. (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从国大到南大:开拓新天地 迎接新挑战

那年和詹道存校长见面,答应他认真考虑他邀请转

战南大的建议。回来之后,不免犹豫再三。主要有几点

考虑:一是不舍得在国大社会系努力多年的基础,如果

决定加盟南大,创立传播学院,必须全力以赴,垦土播

种,将来是另一片天地了。第二是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新

大学,招牌到底不能和国大相比。舍国大而就南大,要在

国内和国际间建立品牌,将会是事倍功半的艰辛旅程。

第三,南大以理工科为主轴,传播学院加盟其中,只怕格

格不入,无法沟通,很难争取到平等地位。如果结果只能

当个花瓶摆设,那是对不起这门学科,也对不起自己的。

然而,和詹道存校长的一席谈,让我感觉到他建立传

播学院的诚意和决心。(他首先提到的是要发行一份校

园报纸。“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有一份学生出版的报纸,”

他说。而我们也不负他所望,在1994年就发行Nanyang

Chronicle《南洋记事报》,至今有25年历史了。)有他的

全力支持,传播学院应该不会是个多余的无关紧要的新

学院,而会是理工大学中多姿多彩活力盎然的新园地,

等待着有心人去开发。

和老伴伊菲商量,她说,一个学者一辈子能有什么机

会受邀创办一所全新的学院?

一周之后,我和詹校长打电话,告诉他我决定接受他

的邀请,迎接这个挑战。

作者为南洋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

Page 6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65

与居士林的殊胜因缘

▲何华(下用“问”替代):听说您父

母,尤其是母亲和居士林的缘很深,可否

谈一下您父母和居士林的关系?

●杜南发(下用“答”替代):先父母和

居士林,有长达半世纪的缘分,至少我在上

世纪60年代初读中学时,就知道他们常到

居士林去参加诵经,最初可能是宏船法师

及广洽法师的关系,因为先父和宏船法师

是福建晋江同乡,广洽法师则和先母是福

建南安同乡,还是比邻乡里,老人家们见面

都说家乡话。先父和宏船法师的缘尤深,记

得那些年法师常会在晚间打电话到家里找

先父谈话。1967年初我们搬家,宏船法师

亲自到我们家来“安佛”,我家的佛像和

佛龛就是当年宏船法师送的,这尊泰式佛

陀金像,是1966年普觉寺首次举办国际大

型水陆道场律仪法会时,泰国僧王由僧团

专程送来供奉的一批金色佛陀造像,法会

后宏船法师特别留了几尊,其中一尊就送

给了先父,佛像安座那天,法师不但亲自

来我们家主持,甚至连斋菜水果这些供佛

品都是师父带来的。我觉得法师亲自在佛

龛里安置佛像布局很有意思,主佛像座前

为木雕观音,还有大伯公,他说是因为先

父做生意之故,如此出世与入世法的相互

融摄,对研究那时代老一辈法师的修行观,

很有参考意义。

七十年代中期我年轻时候经常会开

车接送二老去道场,除了到居士林,也常

送先父到普觉寺应宏船法师之约,两人常

会在如今旧前殿二楼角落的方丈室外面

回廊转角处的圆石桌喝茶谈话。我亲自听

法师说先父是他的前世兄弟,他们关系很

好,1986年法师就曾托先父回乡帮忙视察

泉州承天寺重修建工程进度,还曾一度在

方丈室隔壁收拾了一间禅房,要请先父到

那里修行及帮忙寺务,我曾陪老人家去看

过;负责照顾法师晚年医疗的中医廖子平,

也是先父引介给法师的多年好友。1991年

法师荼毗后第12天,先父也走了。

杜南发:

我父母及我和居士林的因缘

1968年宏船法师亲自赠送杜南发父母的佛像与佛龛, 佛像安位可以研究法师的修行观。(杜南发提供)

╱ 文: 何 华

引 言

今年(2019年)是居士林成立85周年,又逢大雄宝殿重建落成和佛像开光,喜迎三庆,

令人欢喜赞叹。本地著名文化人、报人杜南发先生的令堂和令尊与居士林有一段殊胜因缘,

在居士林三庆之际采访杜先生,听他细说从头。

Page 6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6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杜贞奏居士静观宏船法师进行堪舆推算,两人经常来往。(杜南发提供) 黄欢喜居士在80年代的居士林大殿,大殿上的白玉佛像如今供奉于功德堂。(杜南发提供)

那些年先父母几乎每晚都会一起到居士林诵

经,我下班后经常会开车去接他们,那是我和居士

林接触最多的日子。夜课诵经是到九点钟结束,我

早到时都会独自坐在“旧林”前面的大菩提树下等

候,静听夜风里的诵经声,心情特别安静,或许这

也是一种因缘吧。当时新落成不久的大雄宝殿叫大

殿,旧的居士林建筑叫旧林,彼此比邻,还未衔接,

林友每晚就在两座建筑之间的空地颂经“绕佛”。

那时旧林边上有一片竹林,我曾听广洽法师说过当年徐

悲鸿经常到居士林画毛竹,但那是在距离不远处更早

的“旧林”。广洽法师很喜欢和文化人、报人来往,记得

他告诉我,他和丰子恺会特别有缘,不仅因丰子恺是弘

一法师的学生和弟子,还因为他和丰子恺都从小就不能

吃荤,一吃荤就吐,两人天性相同,一见就十分投缘,

终生相重相惜。

因为宏船法师和广洽法师的关系,我们一家也和李

木源兄很熟络,那时他还没当林长,仍在经商,只是几乎

每天都会在居士林热心奉献,无私无我的精神很令人敬

佩。他特别尊敬先父,先父母往生时,都是木源兄赶来

亲手替他们穿海青入殓的。木源兄曾想邀我到居士林

帮忙,因为我在媒体工作,基于自律,只好婉拒,这也是

我在退休前完全没有参加任何社团的原因。可以说,我

和居士林虽有多年因缘,却毫无作为,真是非常惭愧。

幸好家兄杜桥南还有出点力。

▲问:您父母的大名?做什么职业的?

●答:先父杜贞奏,早年经营树胶土产和中国蚕丝贸

易,公司的树胶园在登嘉楼。先母黄欢喜,家庭主妇,原

来并不识字,但她后来通过读佛经学会了很多字,都是每

天一边做家务,一边读经,不断问我们这个字的念法和意

思,不久整部经都会念了,后来不止会念一部经,还能简

单写些字,一切全凭强记硬认,那一辈人的认真精神和

毅力,真是令人佩服。

学佛和佛学:修行的一体两面

▲问:知识分子不太容易真正学佛,多是佛学,中国历

史上很多大文豪大学者都是佛教徒譬如王维、苏东坡到近

现代的梁启超、马一浮,您怎么看“学佛”和“佛学”的问

题?像您母亲这类人学佛和知识分子学佛有什么不同?

●答:“学佛”和“佛学”,一为信仰,一为知识,在

学理上可以分开来谈,但对修行而言,两者本为一体,

或可说是一体两面,学佛是由修到觉,佛学则由知到觉,

是两种途径或法门。知识分子会比较倾向从知识入手,

虽然也可能会觉,但往往很难摆脱知识障;和先母一样

怡和拾贝

Page 6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67

的人,就是单纯的信,单纯的修,一心一意,信念坚强,

虽然可能一辈子也不知,但最终或许更可能会觉。净土

法门,尤其要信,信的力量很大。先母就是一心念佛,她

信,她修。知识分子有了认知后,也必须信,才算学佛。

知而无信,就只是佛学,不是学佛。立地成佛,其实对知

识分子很不容易。我觉得知识分子,在修行上不是高人一

等,而是低人一等。

▲问:好,我就单刀直入地问了,您觉得自己是佛教

徒吗?

●答:今年新年前夕,我有幸有缘在印度灵鹫山顶说

法台上首度皈依,身份上是佛教徒,但却不敢认为自己算

是真正的佛教徒,因为自知在修和行方面,还有所欠缺,

这是知易行难的事,真正的修行,重点在“行”,在世俗间

就是要看为人和所做的事,否则就是自欺欺人的妄和虚。

我认为“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信解已不易,行证更是很

难又必须做到的事。目前我勉强只算是门外修心,自认还

在信解之间,没有到修行阶段。身体力行,都做得不够。

▲问:但随着年纪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您会觉得自

己更接近成为一名佛教徒吗?

●答:对我而言,这是很自然的事。但我个人不太重

视形式,或者说不想为形式所拘,虽然我理解形式具有重

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总觉得如果有人天天烧香拜佛,但转

身就尽干坏事,如此形式上的“佛教徒”毫无意义。但也

自知这种“自由”意识其实仍是一种分别心,是我执。如

你所言,只是“接近”成为一名佛教徒,不算真正入门。

▲问:请您谈谈居士佛教?维摩诘就是居士,他只是

现居士相,其实他的修行和出家人并无分别。

●答:出家佛教,或者出家当和尚,必须要舍身。不再

是原来的自己了,没有了“我”,才能进入佛门。但不是每

个人都具备出家条件的,所以就需要居士佛教,可以在家

修行。常言“身在公门好修行”,世间处处是道场。居士佛

教更容易与这个社会融合,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

释迦牟尼非常有智慧,在佛教创始阶段,就树立了维摩

诘这样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楷模。出家、在家,两种修

行,殊途同归。

居士林的历史回顾和对发展的建言

▲问: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居士林的历史,转字辈的

转道老和尚是居士林最主要的创办人,瑞字辈的瑞等法

师、瑞于法师;还有很多居士,像邱菽园、李俊承、庄笃

明等都是发起人。

●答:我觉得闽南僧人对新加坡佛教包括居士林贡

献很大,因为早期来新加坡弘法的大部分是闽南僧人。

新加坡华人也以福建籍人士为多,那辈人日常都是讲方

言的,如先父那一辈社会人士和法师们交情很深,我觉

得主要是建立在“乡情”的基础上,居士林创办人、领导

师、发起人及早期领导层也多数是福建籍,居士林创办

的历史背景,是乡缘与佛缘交集的成果。

▲问:在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达了,新加坡佛教居

士林的存在有什么新的意义?对居士林的发展、对陈立

发林长,您有什么建言?

●答:事情往往有两面,尽管科技发达了,但也令

人混乱不安,精神空虚,这时候人们会更加需要宗教的

“定”,所以居士林未来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大。但要注意

受众的变化,要能与时俱进,因为历史上佛教的发展,本

来就很重视“契理契机”。例如教育普及化的现代年轻

人,或许不会像老一辈人那样单纯的“信”,而会更倾

向求“知”,想更多地了解佛教,所以居士林举办的佛学

讲座,在内容设计、特别是讲员的素质上,就得要有不

同的要求。我在媒体多年,深知不同受众需要不同的“给

予”,他们才会接受;佛教当然高于传媒,但弘法毕竟是

要能让社会和大众接受,若脱离了社会和大众,就没有

存在的意义。以前面所说的“学佛”和“佛学”问题来

说,如何把二者与现实生活作有效结合,对立足社会、利

生弘法的居士林,是一个工作方向,也是挑战。

其次,居士林在不分种族籍贯,以及宗教和谐方面

一向做得非常好,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此外,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居士林在临终关

怀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还可以更好。一般人、特别是

年轻一代对这方面往往没有认识和准备,事到临头会

特别彷徨无助。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更能让

人铭记在心。多年来,林友病危或走了,居士林常常组

织助念,家属们都非常感恩,所以助念团可以再加强或

更系统化地扩大。随着新加坡进入老龄化社会,临终

关怀日益重要,佛教信念的力量,对林友或社会人士,

可以发挥重大作用,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居士林可

以加强发挥的力量。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人

Page 7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6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这个学期开了一门和中国女性有关

的课,其中的一堂辅导课让学生

读张爱玲的《色•戒》并分析其中的性别

话语。由于我在课堂上不断强调无论是

分析历史还是文学文本,应该尽量从作者

的角度和文本产生的历史背景去理解文

本的意涵,避免以我们当下的标准去批评

作者的动机。结果有一名理学院的学生在

阅读报告中直接把小说视为张爱玲的自

传,完全无视虚构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助

教因此给她打了个偏低的分数,她心有

不甘来找我理论,要我向她解释为什么

她的诠释不能被接受。她的说法是,她在

作业中表达的虽然是个人意见,但既然是

基于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为什么不能算是

对的?

我当时费了一番唇舌才说服她,对文

本的诠释固然可以因人而异,但她的问题

不在这里,而在于对“事实”的理解出现

偏差。整个过程耗时耗力,从回答学生的

电邮到约见面谈,花了好几天的时间,但

对我而言,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做好教育

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

其实同样的问题,在其他的领域也会碰

到,比如政治。最近在国会通过的打击假信

息的法案,要处理的问题相当类似。应该如

何分辨个人意见和事实?如果个人意见是

私心 怎么办?

如果掌政者有

╱ 文 : 王昌伟

怡和脉络

Page 7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69

基于错误的事实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对我们在大

学教书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

事实、信息、意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会特别敏感。

但政治和教育不同,假信息的传播,一个处理不当,

可能会导致政治纠纷、社会动荡,甚至闹出人命,所以政

府提出要修法对付假信息,自然有理有据,一般人大概

都不会反对。可是当法案的详细条文正式公布后,却引

起许多人的不安,原因在于法案赋予部长判断什么是假

信息,如何才算是危害公众利益并迅速采取行动的权

力过于宽泛。

如果说,我们需要这样的法案是因为对付假信息刻

不容缓,依照同样的逻辑,我们难道不需要有相应的措

施及时阻止部长或执政党在大选期间利用法案打压异

己?虽然法案允许被部长认定是散播假信息的人向法

庭提出上诉,但那已经是后话了。也就是说,如果部长

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止某些信息传播以扫除自己当

选的障碍,在目前的法案下,我们完全没有办法阻止他

或她这么做。

我想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法案认定散播假信息的人

居心叵测,会危害国家与公众利益,所以需要用非常的

手段对付。这在表面看来虽然合情合理,但法案却是基

于一个很天真的假设之上,那就是部长在援引法案时,

必然是大公无私,完全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发,而

不会为了个人或者从属政党的利益牺牲人民的利益。

但是,如果居心叵测的是部长呢?如果部长在大选

期间看到有人散播会影响自己蝉联当选的言论而对那人

采取行动,又有谁能够及时并有效地制止部长滥用权力,

确保部长的行动不会影响选情?尤其是当法案对假信

息、个人意见、误导性言论和基于错误信息的意见等等的

假定模糊不清,而在国会辩论时部长也没有特别加以解

释和澄清,只是不断强调部长需要拥有能够迅速制止信

息传播的权力,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令人相当忧心的事。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反对党候选人在大选期间说政

府修改民选总统法案时以黄金辉先生而不是王鼎昌先

生为我国第一任民选总统,不是为了保障少数种族的

权益而是为了阻止某些人士参选,这算是信息、个人意

见、误导性言论还是基于错误事实的意见?其实,这类

质疑掌政者的意图的言论,即使在法庭上,也很难被证

实或证伪,不过在法案下,部长显然可以决定这样的言

论属于哪个类别。他同时也可以在觉得自己的合法性受

到质疑,会影响自己当选的情况下,以这样的言论危害

公众利益为由而命令发表这个看法的人同时刊载政府

所认定的“事实”,那么选民就很可能在法案的用语和

媒体报道的影响之下,把这样的看法视为假信息或者误

导性言论,同时把反对党候选人视为假新闻的散播者,

使其形象大打折扣。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更不是暗示任何一个部长、个人或者政府有滥权的嫌疑,

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无论是哪个政党组织政府,无论

是谁当部长。政治人物也是凡人,也绝对有可能会为了私

利而做出损害群体利益的事,所以我们才需要建立一个

能够有效监督和制衡政治人物行使权力的机制。目前的

这个法案,赋予部长迅速采取行动的权力,却没赋予法

庭和人民及时阻止部长利用法案左右选情的力量。无论

从哪个角度看,这对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都是有百害。

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

(网络图)

Page 7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7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脉络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19年4月

2日有一条报道,标题是《内布拉

斯加州祖母代同性恋儿子生女》。本身已有

三个孩子的61岁美国女子Cecile Eledge,

为了满足在公立学校当教师的同性恋儿子

Matthew Eledge,想要跟他当理发师的同

性恋“丈夫”Elliot Dougherty“组织家庭”

的愿望,主动提出由她借腹生子的建议。当

时Cecile Eledge已经59岁。报道引述Elliot

Dougherty说:“她真是个无私的人。”

最初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有趣,但并

不当一回事。一直到医生表示这是个可行

的办法后,他们才付诸行动。于是,由Elliot

Dougherty提供精子,Elliot Dougherty

的妹妹Lea提供卵子,受精后植入Cecile

Eledge的子宫,最后在2019年3月底成功

诞下女婴Uma Louise。换言之,Uma拥有

父亲、姑姑和祖母的血缘。

Cecile Eledge说,她另外两个孩子对

于她怀孕的消息感到惊讶,但是都“全力

支持”。Cecile Eledge说她的家庭注重隐

私,但是为了传达“永远都有希望”的信息,

以及对抗针对双性恋与跨性别者(LGBT)

的“仇恨”,才决定跟社会大众分享这个

“好消息”。报道说:“Uma诞生一周后,

Eledge女士表示她跟她的孙女都很好。”

作为背景,这篇BBC的报道还语带批

评地指出,Cecile Eledge所在的内布拉

斯加州的法令禁止同性恋伴侣领养孩子。

这一禁令在2017年废除。美国最高联邦

法院于2015年判决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在网上搜索中文媒体是否留意到这

条新闻。美国的中文网站“巴士的美国”

(Bastille America)在其“奇闻趣事”栏

收录了这条新闻,标题是《为儿子当代母

美妇既是母亲又是祖母》;台湾《苹果日

报》网站则用肯定的态度打出《温馨!助同

志儿如愿当爹 61岁老妈当孕母生下孙女》

的标题。打标题的编辑似乎对其中的反讽

意味毫无意识。

是 非 题 还 是 选 择 题 ?同性恋 立场的开明与保守

╱ 文 :   叶鹏飞

(网络图)

Page 7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71

自由平等导致主客易位

介绍这则新闻,是因为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

究所5月2日公布了调查报告,指出国人对同性性行为和

同性婚姻等课题的态度日趋开放,尤其是年轻人。这其

实不难理解,有笑话说,考古学者在解密金字塔内墙上

的碑文时,发现有一段抱怨当时年轻人人心不古的句

子。年轻人理想性高,总希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

会积极追求改变,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可是现实世界是如此的复杂,这种对理想的追求,

难免要简化为个别的口号,如“自由、平等”。为LGBT

群体争取权利,用的就是这种一呼百应的方式。就在二

三十年前,这个群体确实还面对主流社会极大的歧视

和欺负。这部分是因为很多人对LGBT缺乏认识,因为

无知所产生的恐惧,自然会导致偏见甚至仇视。就算在

21世纪的今天,很多回教社会仍然制度化地歧视甚至仇

视LGBT,他们所面对的不公与迫害,非常容易引起世俗

文明世界的义愤和同情。LGBT平权运动因而具有积极

意义,能够引起有正义感的年轻人的共鸣。

从基本原则说,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是人之所以为人

的本质,这些似乎都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所以能够保护

甚至促进这些理念的政治制度,如自由民主体制(liberal

democracy),也连同这些理念被很多人接受为普世价

值。回教世界回归基本教义,对LGBT群体的迫害,一方

面反衬了普世价值的可贵,另一方面也让LGBT平权运动

更有了正当性。

伴随自由平等而来的价值,是包容异端,也就是主

流社会不但不应该歧视LGBT,还应当用平常心来接纳

他们,一视同仁。因为很多LGBT天生如此,他们之不同

Page 7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7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于常人并非是他们的错。这些道理之无可辩驳,反映在

很多发达社会的越来越不保守。以新加坡为例,为LGBT

发声的芳林公园粉红点集会,不但参加人数一年比一年

增加,如今还获得了跨国企业的赞助。前述政策研究所

的调查发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这些进步,让社会的保守派越来越处于守势。一方

面,很多反对LGBT的保守派都是教徒,基督教和回教

教义均不赞成异性恋以外的任何性向和行为。但是,这

也意味着他们反对的理由,无法说服不信神的人。另一

方面,社会越来越世俗化也意味着信教的年轻人减少,

因此教徒的平均年龄偏大。反映在对待LGBT的态度上

面,就会出现年龄差距,年轻人开放,年长者保守。以

此推测,社会风气在今后势必会对LGBT越来越开放。

是非题还是选择题

如果说自由是崇高的价值,人们的自由选择必须得到

尊重,那么关于LGBT态度的分歧,其实并不难处理,只

要本着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就好了,各

过各的生活,井水不犯河水,应该就能相安无事。

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现况。当

传统的权威持续受到挑战并节节败退时,是非的标准就

越来越不受其所决定。以婚姻为例,从“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的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传统婚姻,过渡到“自由

恋爱”的以个人选择为中心的婚姻,再到如今未婚先孕

(如新西兰女总理带着私生女出席联合国大会,之后才

决定跟伴侣订婚)已不再是丑闻,“自由选择”慢慢成

为人们所接受的权威,在碰到复杂的道德难题时,已经

没有划一的判断标准,而是一种基于个人价值好恶的

“各自为政”的情况。

这种现象的表面好处是“人的解放”,各种对于离经

叛道的言行的歧视、谴责甚至处罚,变得似乎越来越没

有道理,个人有了更多的自由去追求内心所向往的价值,

社会也对这种自我追求的做法变得更加宽容。

但是它的代价却同样显著且严峻。因为失去了共同

遵循的权威标准,很多事情的是非对错因此模糊了。在

碰到道德难题所产生的分歧和争议时,两造除了依据自

己所选择的价值标准,都无法诉诸更高的权威去取得答

案或共识;换句话说,谁也无法说服对方,除非对方也选

择同自己一样的价值标准。这就是现代人用个人解放的

自由,也就是把道德当做选择题来对待,取代了传统道德

权威强调是非对错的准绳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现实并非因为人们把道德当做选择题,就如此简

单地天下太平了。且不说保守派因为宗教信仰而不接受

LGBT,在价值上判断其为错误、罪恶,强调自由选择的

所谓开明派,其实也不准备而且很难妥协。因为如果采

信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那些反对LGBT的其实就是是

反对平等,是在歧视别人。在自由派眼里,这也是一种

专断、偏执的道德上的恶。这当然违背了把道德当做选

择题的初衷,或许也反映了道德所隐含的恒常本质。

道德灰色地带呼唤中庸之道

伦理学者从人类历史实践的经验所得出的总结显

示,理论上原本应当是黑白分明的道德难题,在生活中

却常常是灰色的,人生得面对冲突矛盾的道德抉择。中国

传统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忠孝不能两全”。前述Cecile

Eledge借腹生子的案例,也是“温馨”的平等跟“邪恶”

的乱伦之间的道德冲突。

这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这道是非题时,其实并没有即

时的答案,而需要深入自身的良心良知去痛苦地探索

和挣扎。这种面对道德两难的能力,也就是人们所推崇

的智慧。这种智慧必须依靠平日的修行(即《中庸》所

说的“修道之谓教”)。孔子的中庸之道,就暗示了这种

智慧。只要对照中庸的反面——也就是对世界所有问

题都有既定答案的任何一套意识形态——就能明白中

庸的伟大和不易,也能明白为何孔子会感叹:“中庸其

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的道理,是人生最高的哲

理,美好到了极点,但是人们没有依照这个道理来生活,

已经很久了。)

中庸的不易,跟意识形态的简单诱人形成强烈的对

比。只要借用孔子“执其两端,用(庸)其中于民”,就

能略知一二。意识形态强调世界非黑即白,拒绝承认

现实生活里存在灰色地带,所以凡事都能够提供行动

的答案。因此,意识形态往往对很多课题采取极端的

不妥协立场,就比如拥抱言论自由意识形态的人,会把

它奉为至高无上的原则,拒绝任何妨碍自由言论的举

措,包括认为制作和观赏儿童色情片是人们应有的言论

自由权利,不能非法化。同样的情形,主张平等价值高

于一切的人,会赞同Cecile Eledge的乱伦决定是一种

“无私”的抉择。

怡和脉络

Page 7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73

意识形态的另一个陷阱,是根据先验的世界观,建立

起一套对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简单答案的解释系统。这无

疑是让人安心的,因为世界因此显得没有那么复杂且让

人困扰。但它的副作用是取代了人的独立思考,因为一切

都有现成的答案,在碰到难题时只需要照章行事,按表

操作,不必去检验或反省答案是否真正应对问题。学过

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即任何选择

都意味着取舍,都有必须付出的代价,所以在考虑任何

问题时都一定要“执其两端”,仔细思考抉择之间的利

弊。意识形态解除了人们的这个责任,可是也增加了抉

择错误的概率。

马列主义是人们所熟悉的意识形态,在冷战结束后

基本破产。在美国,基督教也流行过各种意识形态,最恶

名昭彰的是所谓的“神导演化论”(creationism),意图

跟达尔文的进化论打对台,借用所谓的自然科学理论来

证明上帝创造世界的先验结论。这种反智的基本教义

主张不但经不起理性的推敲,还可能带来危害。一些相

信“神导演化论”的信徒也误以为疫苗有害,拒绝给自

己的孩子人工免疫,如今在美国扩散的麻疹疫情,正是

恶果之一。

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今流行的,则是美国极左自由派的“社会正义”意

识形态,它的三大主张是多元性、包容性和平等性(反对

者将其简称为英文“死亡”——DIE, Diversity, Inclusivity,

Equity)。必须注意的是平等性(equity)跟一般所理解

的平等(equality)有本质上的差别。

平等通常指的是对所有人的人格一视同仁的基本

尊重,并且主张机会的平等,即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凭

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去完善自我。但是平等性则不同,

它注重的是结果的平等,所以在看待贫富差距问题上,

不关心导致贫富差距的复杂原因,而只关注用一刀切的

方式,去实现均富(实际上可能是均贫,只要看看前苏

联和东欧、朝鲜、古巴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就知道)。在

民主国家,主张平等性的人希望通过向富人征税,补贴

穷人来实现理想。

在当下最受关注的性别平等课题上,“社会正义”意

识形态重视的所谓男女平权是要求两性同酬(而不管女

性为了家庭或其他理由,选择不像男性那样全心投入工

作赚钱)、要求国会女议员占一半、大学女教授占一半、

董事会女董事占一半等等,而不是根据在其位的人(无

论性别)是否胜任(批评者已经指出,女权主义者的要

求是有选择性的,比如不会要求女性也应当占以男性为

主的矿工人数的一半,因为矿工工作性质危险、社会地

位也不够高)。光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社会正义”意

识形态的目的是权力,而不是价值,那只是一种获得权

力的工具。把平等性绝对化并指鹿为马,让反对者噤若

寒蝉,是当下西方极左社会正义运动利用“死亡”价值

扩权的常见手段。

对同性恋的包容和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正是在

“死亡”的大旗下实现的。既然人人平等,一切的差异

都是必须纠正的错误,所以同性恋不但有恋爱、同居的

自由,更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结婚,甚至养育孩子的权利。

注重平等性的结果,就因此不顾一切,包括把母亲为儿

子产子的乱伦之恶,视为进步开明的至善。这种意识形

态的持续宣扬,已经导致社会黑白颠倒,紫朱莫辨,失

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是非题的标准在哪里

如果同性婚姻属于道德上的是非题,就必须找出判

断对错的标准在哪里。首先是“平等”价值绝对化的荒

谬性。铁达尼沉没时,船长首个弃船命令是“妇女和小

孩优先”上救生艇,且所有男性成人乘客无一有异议,

全部接受了这个“不平等”的决定。为什么?

就如我在2019年5月26日《早报星期天•想法》专栏

里所指出的,同性恋性行为是生物界的自然现象之一,

理应免于被歧视。但是,同性恋者也必须知道,他们行

为的本质之一,就是自行放弃延续自己的血缘和基因,

放弃为人父母的权利和责任。婚姻是保障人类血缘和基

因传承的最优制度,同性恋者不能在放弃了人类天职之

后还要得陇望蜀,要求这方面的“平等”。否则,就容易

导致老妇代儿子怀孕产女的乱伦结果。

同性婚姻,是西方社会在战后长期使用“权利话

语”,而让“责任话语”失声的恶果。当人人都只强调和

争取自己的权利,却没意识到自己伴随着权利而来必须

履行的责任,必然导致常识泯灭,伦理失衡,最后是民

无所措手足。

作者为本地媒体人

Page 7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7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2019年3月30日上午,芳林公

园演说角落有一个三

百多人的集会。集会是抗议新加坡公用事业

局(PUB)准备以零元收购凯发集团(Hy-

flux)经营的大泉海水淡化厂(Tua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

散户投资人面临几乎血本无归困境

据《联合早报》报道,大约3万4000个

散户投资凯发永久证券和优先股总计约9

亿7000万元的钱几乎血本无归。

凯发集团与旗下五家子公司在2018年

6月期间,取得高庭批准六个月禁令申请,

以重组债务和业务。被停牌的凯发集团

距离2016年公开发行5亿元永久资本证券

(perpetual capital securities)才仅仅两

年的时间,其财务盈亏变化之大对一般的

散户投资者而言,无疑是等同晴天霹雳。

事实上,几经波折的债务重组进程,困难

重重,散户投资人想多拿点零头钱回笼

的一线希望,恐怕也是海底捞月一场空。

债务重组屡以失败告终

从一开始,凯发集团向19方特殊情况

基金(Special Situations fund)筹集2亿

元以解决资金流动的希望落空。债务重

组因为包括备受瞩目的大泉水电厂(Tu-

aspring)属于策略性资产,招标的每一步

都必须获得有关当局批准,最初表示有意

竞标的买家中,只有胜科工业(Sembcorp

Industries)和吉宝企业(Keppel Corp)通

过公用事业局(PUB)的审核,可进一步了

解水电厂的详细资料以提出标价。据称大

泉水电厂当时账面价值约为13亿元,由于

胜科标价只有约5亿元,而吉宝则未正式

出价,竞标因此告吹。

革命的光环检视凯发集团债务重组水╱ 文 : 佟 暖

怡和脉络

(网络图)(网络图)

Page 7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75

紧接着于2018年10月,凯发和印度尼西亚财团SM

投资(SM Investments)签订债务重组协议。2019年3月

28日,承诺注资凯发5亿3000万元的SM投资首次公开表

态,在声明中提出凯发的两项“合约规定事件”:一是公

用事业局3月5日发给凯发的违约通知。违约通知指大泉

水电厂无法履行购水协议下的多项合约义务。其次,是凯

发在阿尔及利亚马格塔(Magtaa)的海水淡化厂出现违

约问题,购水协议也可能被终止。这将导致凯发营运资

金得大幅增加,因此不符合双方已签订的重组协议条件

而宣布撤出注资。

公用事业局发给凯发的违约通知,要求后者在隔天

起的30天内,即4月5日之前,解决与当局之间购水协议

的所有违约问题,否则当局将行使权利终止协议并接管

水电厂。很显然,“依照协议,大泉水电厂须在2013年至

2038年的25年间,每天为公用局提供多达7000万加仑

的淡化水。如果违约,当局有权接管水厂 。”公用事业

局具备营运能力、经验和人力来管理水厂 ,关切的是必

须确保供应人民每天的一部分用水量,所以“考量到大

泉水电厂目前的财务状况,……愿意以零元收购水厂,无

须大泉水电厂支付任何(违约)赔偿。”

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在国会回应质询时,对芳林

公园集会的散户投资者不准备接受3%赔偿金而希望政

府出手拯救的呼吁,明确表态:政府不可以动用纳税人

的钱来协助投资者取回亏损。网络新闻如此描述,更何

况公用事业局也是次级债权人,出面接管还得倒贴钱,

以零元收购其实已经是亏大了,按理说凯发是要掏钱赔

偿的。言下之意,似乎有关当局和散户一样,也亏掉了

下半辈子的积蓄?

是不是这些光环迷惑了投资者?

无可否认,在关乎国民生计的水资源供应链里,凯

发海水淡化技术领先等同革命成功。因此,淡马锡控股

(Temasek Holdings Pte.)曾持有凯发股份。2009年的

国庆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在讲话中公开表

扬过凯发。集团主席兼总裁林爱莲(Olivia Lum)当过官

委议员并荣获多项企业家奖。她在阿尔及利亚、沙特阿

拉伯、埃及,阿曼以及中国大陆都有生意。是不是这些

光环迷惑了投资者?报上引述“因为……淡马锡也投资

了……我们才决定投资”的一些说辞,说明有些散户投

资者对证券市场的复杂性,认识严重不足。

淡马锡公关部主管在给海峡时报交流版的信函里

说:在2000年代初期投资凯发,是因为淡马锡有一项

扶持本地中小企业的计划。扶持对象都是一些从事有

潜力行业的公司,例如水资源技术。“自2006年起,淡

马锡和旗下的海丽凯资本管理公司(Heliconia Capital

Management)都不再投资凯发。”换句话说,淡马锡

之前的投资是为了扶持政策,达到目的了就撤走。只怪

散户自己没注意。

以从散户集来资金赎回投资机构手中债券

能源市场管理局(EMA)对联合早报读者梁文辉的

文章《凯发不是典型商业失败》的回应,间接承认了这

样的客观事实,“电价的崩溃是能源市场管理局赋予其

他发电商的差价合约(vesting contract)的直接结果。”

只是凯发既然已知其它电厂正准备扩大产能,却仍决定

自行建造发电厂,完全是自身商业决策种下的恶果。饶有

意味的是,报道说凯发决定建造发电厂的初衷,目的在

于抵销海水淡化作业所消耗的能源成本,说明看似铁

饭碗的供水合约,也没有多少油水可捞。至于梁文辉文

章中“出售永久证券的金融机构和它们的金融分析师应

该可以比较正确地预测永久证券的投资风险,因为发行

时的2016年电价已经崩溃。而且这些金融机构把2016

年发行的永久证券卖给投资外行的公积金投资者,然

后把所得款项用于赎回仅卖给对投资较内行的受认可投

资者(Accredited Investor)和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2014年发行的两只永久证券。相比之下,凯

发2016年的财务状况肯定比2014年差,金融机构却选

择把永久证券卖给投资经验较少的公积金投资者的行

为令人难以理解。”等等指认,又再再说明,信息不对称

导致散户的盲目跟从。至于有关当局为不为哪个政策或

光环背书?所有这样那样的质疑和辩解,都让痛失钱财

的散户投资者产生“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辛酸和悔恨。

毕竟,凯发的骤变使新加坡水资源革命丢失光采,

行文所引介该集团债务重组的过程,截止今日,结局仍

未有定案。

凯发的光环,是没人否认的成功。今日,造成凯发解

体的发电厂债务,却让2016年入场的散户投资人背负后

果,情何以堪?

作者为本刊编委

Page 7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7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2019年3月30日,有幸在吉隆

坡新纪元大学学院陈

六使图书馆,出席戴渊学长关于“吧城公

馆”和华人历史研究的学术讲座,听他讲

印尼“吧城公馆”的传奇和启示,讲荷兰

莱顿大学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和贡献,讲槟

城的世界文化遗产区提升了马来西亚国际

形象,讲为什么要保护和开发陆佑故居,

讲新加坡大学图书馆的华文报章收藏,讲

香港民间组织“长春社”保护华人文化遗

产的自觉性,讲新西兰政府与华人社会对

恢复华人历史记忆所作的有意义的工作,

等等。讲者谆谆,听者孜孜。

在讲演中,戴渊博士特别强调保护和

开发华人历史文献、历史建筑、历史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他说:“历史文献

和其他历史文物,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记录。

对海外华人而言,历史文献、文物和历史

记忆,包含丰富的信息,记录我们的先辈

如何从家乡故土移居海外,如何在海外落

地生根,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指出:“历史作为过去发生的事,是

一成不变的,但历史叙事,是人们对过去

事情的主观叙述,可以随着人们的思想、观

点、视角的差异而千变万化。因此,历史是

一个富有争议的领域。”

又说:“如何看待一个族群的历史,直

接关系到一个族群是否得到尊重和公平

待遇。在有关新马华人历史的各类叙述中,

存在不少错误和偏见,甚至有些长期未得

到纠正,因此我们有责任对华人历史作正

确的表述。为此,我们需要尽量全面掌握

事实,保护和开发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认知高度上,戴渊

博士对“吧城公馆”浩瀚档案得以重生,

对莱顿大学、学者和志愿者们花了22年时

记戴渊博士的精彩讲演

和华人文化遗产的保护“吧城公馆”传奇

╱ 文 : 雨 石

历史学者戴渊博士在新纪元大学学院畅谈“吧城公馆”和华人历史研究。(黎运栋摄)

怡和看板

Page 7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77

间抢救、梳理、注释、编辑、拍摄、出版、数码化,充满

无限敬意和欣慰,认为那是为“所有海外华人遗产保护

树立了一个标杆”。

“吧城公馆”是怎么一回事?

那么,“吧城公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档案为什

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历史价值?这要从荷兰殖民者1619年

踏足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着手委任甲必丹管理华人事

务讲起。1740年,巴达维亚发生著名的“红溪惨案”,城

内6000多名华人被荷兰当局杀害,华人甲必丹连富光

也被当局拘留、施加酷刑并流放。华人官员制度停顿了

两年,荷兰当局意识到华人官员制度不可或缺,于1742

年加以恢复,正式拨地建馆供华人官员执行公务,史称

“吧国公堂”,或“吧城公馆”,直到1942年日本占领

巴达维亚为止,延续200年,公馆建筑存在至1970年

代。当初荷兰殖民地政府设立公堂的目的,是通过玛腰

(major)、甲必丹(kapitan)、雷珍兰(lieutenant)三级华

人官员和书记管理华人事务,包括审理华人案件、管理各

华人区区长的工作、华人婚姻注册、寺庙和坟场、资助华

人学校、处理入境新客、华人卫生防疫、传达政府指令,

等等。由于时间跨度大,功能多,覆盖面广,档案资料浩

瀚,迄今已上网的“吧城公馆”档案共有11个部分、600

余册(原有一千多册),记录以中文为主,也有马来文、

荷兰文、大量闽南方言的音译词,是迄今发现的海外最

大的华人文献档案,成为研究当时华人社会极为珍贵的

历史资料。譬如,档案包含审理华人案件的全部内容,可

以获得许多关于华人社会、商业、风俗的信息。又如,从

婚姻诉讼可以看出,许多离婚诉讼是由女方提出的,而男

方提出的某些诉讼涉及女方“红杏出墙”的指控,说明印

尼华人妇女可能比当时的中国妇女享有较大的自由和社

会空间。1772-1918年的结婚登记案簿,包括新郎、新娘

的姓名、年龄、籍贯、男女双方亲属的姓名、媒人等,从中

可看出印尼华人婚嫁的若干特点,如婚嫁普遍依靠媒

人,许多结婚男女年龄差别较大。

由于1965-1998年 印尼华人遭受浩劫,“吧城公馆”

档案的安全未得到保障,华人社会对档案并不重视和缺

乏保管和整理档案的能力,以致1994莱顿大学教授包

乐史(Leonard Blussé),在印尼历史学家欧阳春梅女士

(Myra Sidharta) 引导下,来到存放“吧城公馆”档案的

仓库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他们撬开了生锈的门锁, 桌上和周边的书架上,都

摆满了文件,其中许多非常破烂,地上有老鼠跑来跑去,

屋顶有雨水滴下,吧城公馆档案显然已到了最后关头。雅

加达华社有关人士与包乐史教授商议之后,决定把档案

全部捐赠给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

档案中有一部分残破不堪无法修复,经过筛选后仍

抢救多达600公斤,于1995年运到荷兰。接下来是荷兰、

印尼、中国大陆、台湾大批学者和志愿者投入艰辛的劳

动,对整套档案进行清查、整理、分类、电脑扫瞄、数码

化。包乐史教授还成立一个专业的档案编辑部,最重要

的工作是对吧城公馆档案进行注释、加上标点符号,这

就需要各种语言和历史人才的配合。荷兰热心华人发起

组织“吧城公馆之友”,为支援这项浩大档案工程筹措资

金。2003年完成档案的微缩胶卷拍摄工作,随后整套档

案的电脑扫瞄和数码化工作也陆续完成。厦门大学出

版社受托于2002年开始出版《公案簿》全部内容,历时

15年,2017年完成,总计15册。2012年还出版了《雅加达

华人婚姻—1772-1919年吧城唐人成婚注册簿》一书。

获联合国授予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大奖的香港东华义庄。(网络图)

濒危而亟待抢救的一级历史建筑 — 古隆坡陆佑故居。(网络图)

Page 8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7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档案开始了新的生命,从一个残旧的仓库进入世界一

流的图书馆,再从实体文物进入网络世界,若干重要内

容已出版,档案获得永续的生命。”

戴渊博士宣称:“档案保护的目的,是让档案向社会

开放,向世界开放,使档案成为活的泉源,人们从中获得

灵感,用档案的资源创造新的叙事……”

莱顿大学扮演的角色

莱顿大学主导这场文物保护和开发的工程,经过长

达22年的努力,“吧国公馆”档案终于成为公共产品,

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上网阅读。戴渊博士说:

“我经常到荷兰城市参加学术活动,同时到莱顿大学

图书馆收集资料。莱顿是一个恬静幽美的中古城市,河

流纵横交错,每条街道都充满深厚的历史情怀。大学创

建于1575年,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荷兰最古老的

大学,也是欧洲一流大学。历代人才辈出,曾造就像高

罗佩(1910-1967)这样的大师级汉学家,并且总共产

生了13位诺贝尔奖得主。‘吧城公馆’档案置身在这样

的环境中,适得其所。读者可以携带数码相机进入图书

馆,基本上可以拍摄所有书籍和资料,没有限制,这是

世界各地图书馆都极为罕见的自由”,对华人历史研究

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历史学者和研究员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中,

以及对家族史的进一步挖掘,可以看出“吧城公馆”起

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就有重见天日的印尼显赫家

族和韩、简、陈、李四大家族的历史。他告诉听众:居住

在荷兰的印尼华人Steve Haryono,收集了50多个印尼

华人家族的原始资料,整理成书。这些家族成员多为荷

兰当局委任的华人官员,经过四、五代甚至七、八代繁

衍,形成非常庞大的家族,对儿女的结婚对象的选择非

常讲究,这就是Haryono所说的婚姻策略。通过这个策

略,华人显赫家族和其他有钱有势的华人建立了姻亲关

系,形成一个庞大的集团。这种现象在英属马来亚极其

少见。其中一章详述爪哇泗水的韩氏家族。“从18世纪

末叶开始,韩氏族人从福建漳州移民到爪哇岛,以泗水

作为中心繁衍,扩展到爪哇各地。韩氏家族至少有18人

担任华人官员,其中就有泗水首任甲必丹和最后一位华

人玛腰。韩氏家族其中一支皈依伊斯兰教,与土著居民

通婚,完全融入土著社会。”物理学博士出身的工程师

简寿 现时居住在荷兰,退休后致力发掘华人家族历史

档案中透露的四大家族史,也可窥见 印尼华人的显赫地

位。他的祖父简福辉是荷属印尼华社领袖、华人政党中

华会主席、人民议会议员。简福辉的生父韩允礼来自泗

水显赫的韩氏家族,养父出自巴达维亚大富人家简氏家

族,岳父李子凤属于李氏家族,曾出任华人一级官员玛腰

一职,简寿 的母亲则来自茂物富裕华商陈氏家族。这

是一个四大家族集团,简寿 对此本来所知甚少。他从

“吧城公馆”档案着手,收集到46份本家族成员的结

婚和死亡证书,还利用墓碑和神主牌等资料,基本查明

四大家族的族谱。简寿 先生在夫人的协助下,不辞辛

劳,综合历史记忆、家族旧照片、来往书信和旧报章资

料,经过10年的努力,建立一个完整的家族史档案库。

从网站提供的史料中,我们发现简氏家族惊人的富裕

程度。1932年,简福辉与其弟用了两年时间、两千名工

人,在一块占地三万平方米土地上,以宋美龄的名字建

造一座巍峨富丽的“美龄别墅”,招待达官贵人。他们从

中国购买大量名贵古董文物,把别墅建成一座中国文化

博物馆。二战结束后,英军进驻爪哇,离开前洗劫馆内

所有古董文物,运回英国。简氏家族通过荷兰当局向英

国提出交涉,要求归还,但遭到拒绝,理由是:“我们英

国帮你们光复爪哇,这些古董文物是应得的战利品。”

戴渊还说:“近代西方国家对家族历史的研究非常

重视,许多国家图书馆都设有家族历史资源中心,家族

历史研究会很多,家族历史研究成为当代西方历史的一

怡和看板

吧城公馆档案工作组: 包乐史教授(后右),吴凤斌教授(前左), 陈萌红博士(前右),林和瑞先生(后左)(作者提供)

Page 8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79

门显学,参与其中的人很多,不仅限于学者。美国摩门教

在美国盐湖城设立的家族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

族谱中心,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族谱中心,它从中

国、美洲和东南亚收集的华人族谱,共计1300万页。”

历史记忆是重要的潜在资源

如果说“吧城公馆”留存的是文字的记录,是历史

文献,那么,Steve Haryono 挖掘的印尼50多个华人家

族,出版《19和20世纪爪哇华人官员和上层社会的婚姻

策略》一书,以及简寿 建立家族非常严谨的历史档案

库,则是档案记录和采集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兼而有之。

戴渊博士指出:“在文字记录缺失的场合,采集人们头

脑中保存的记记,是填补历史叙事空白的资源和重新书

写历史一个重要方法。这个资源的特点就是人的记忆,

具有时间性和一定的紧迫性。这个方法要求我们对有关

人士进行口头采访,把他们的口头叙述记录下来,整理

成为文字叙述。”

戴渊博士强调:“人们头脑中的历史记忆,是潜在的

资源,不去采集,就会消失。经过采集之后变成文字记

录,就成为文化遗产,这种文化遗产在开发之后才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开发工作。”这类开发工作可体

现在行业史或村史上。他推崇1970年南洋大学学生在

黄枝连老师指导下,在新加坡展开的田野调查,以及新

西兰华人历史研究学者对华人妇女、菜农、水果店、洗

衣店进行历史记忆采集的工程。南大师生完成8部行业

史报告(2015年由八方文化创作室出版)、11部村史报

告。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为纪念上世纪60年代曾经辉

煌(蔬菜产量占全国80%)、后来趋向衰落的农业,组

织一个全国华人菜农历史记忆工程,采集100位人士的

口述历史,于2012年出版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书,厚达

514页。另一项历史记忆工程是在新西兰华人蔬菜水果

店中间进行,2018年出版上下册900余页口述历史书,

十分全面细致。

戴渊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关注现实。在以《吧城公

馆:从印尼华人历史文献的典范看马来西亚华人文化

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题的讲演中,他对马来西亚兼及

新加坡和香港的历史文献和历史建筑,是十分关注和

在意的。他说:“华人历史文献是华人历史的文字记录,

其中包括报章、杂志、书信、政治档案、社团文件等,而

在互联网时代,还包括网上资料。”

新马历史文献的保存和缺失

新马华人报章作为华人历史文献,他指出:“从1881

年叻报开始出版至今,记录了华人各方面变迁情况。新马

华人报章基本上是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非常幸运的。

新加坡大学(即今天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几十年前

(当时是马来亚大学)就已经开始系统收集华人报章,以

微缩胶卷的形式保存,供学者研究。今天,这些华人报章

大部分都已上网,只要进入新大图书馆网站,就可看到

全部上网的华文报章,其中有《叻报》、《总汇新报》、

《槟城新报》等。”

据戴渊透露,“新大图书馆还有一部分华文报章还没

有上网,其中就有吉隆坡同盟会和国民党人士于1918年

创办的《益群日报》。(南洋大学出身的历史学家)杨进

发教授在著作中指出:这份报纸早期是宣传无政府主义

的重要阵地。主编吴钝民是一位无政府主义领袖,曾经

在报上发表许多政论,杨进发教授收集起来,出了一本专

集。1919年,吴钝民和另一无政府主义领袖、尊孔学校校

长宋木林连同另外4人,被英国殖民地政府驱逐出境。”

他曾在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读过一份宣扬康有为维

新思想的报章——《广时务报》,1897年在吉隆坡出版,

主编崔约通是中国著名报人。“虽只存在短短的一年,但

在新马华社思潮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显然,吉隆坡

在历史上不仅是锡矿中心,还是思潮激荡的中心,这也

是一个历史传统。”

课题触及华人社团文献,他说,这类原始资源是研

究华人历史不可或缺的。“但据我所知,马来西亚各地

中华总商会在二战前的原始档案,几乎丧失殆尽。我相

信,这是日本占领马来亚所造成的恶果……只有新加坡

中华总商会档案完全保存下来。这是由于当时有人具

有远见,把所有的档案都埋藏在会所地下。战后人们忘

记了此事,是在商会进行装修工程时意外地把档案控掘

出来的。雪兰莪广肇会馆保有一份珍贵战前资料,名叫

《处理各事节略,1889 —1902》,记录会馆审理华人纠

纷的经过,性质和吧城公馆公案簿记录有点相似。我相

信,还有其他一些华人社团仍然保有不少战前的原始档

案。只要有沧海遗珠,都须加以抢救和保护!”

槟城、香港保存历史建筑的经验

戴渊博士从槟城、吉隆坡、香港的经验,论述华人历

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他说:“马来西亚留下很多具有一

Page 8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8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定价值的建筑,如寺庙、宗祀、民居、书院、会馆、会所,

等等,其中许多已受到重视和保护。槟城乔治市的历史

古迹,2008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

产名录,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主要归功于槟城居民

多年来对历史遗迹的重视和保护,也归功于Salma Khoo

Nasution女士领导的文化遗产信托机构的积极推动,以

及槟州前首席部长许子根的大力支持。槟城、马六甲古

迹同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官

民合作成功申办世遗的范例,值得赞赏并在其他地方

推广。”

他也介绍香港近年来对古迹的保护开发的重视。

“香港古物古迹委员会曾对香港8000多栋历史建筑进

行普查,选出1444栋建筑进行评估,其中一级有100多

栋,二级有300多栋,三级有400多栋,其中东华义庄是

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建筑,建于1899年,为当地和海外

华侨回乡安葬提供服务。100多年来,美国、加拿大和

南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华人,都曾把灵柩和骸骨运到东

华义庄,暂时存放,然后转运到家乡安葬。东华义庄在

2004年进行修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与亚太区

文物古迹保护大奖。

他高度赞扬香港民间环保组织“长春社”在古迹保

护中所起的作用。譬如半山区一栋建于1937年的华人

私宅景贤里,是标志华人力量的崛起、开始在洋人居

住区建造这栋具有中西合璧风格和一定历史价值的房

子。“2004年业主打算拍卖这栋建筑,引起长春社的反

对,发起一人一元运动,打算把这栋建筑买下保护,结果

迫使业主停止拍卖计划。2007年,大陆商人买下此楼,

立刻着手拆除,长春社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对,香港政府

开始介入,2008年宣布为法定古迹,不允许拆除。政府

与业主商定之后,决定把邻近一片土地,交给业主作发

展用途,业主负责出资维修景贤里。这个案例启示我们,

一个历史古迹能否保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公众、政府、业

主三方互动的结果。首先民间要有较强的文化遗产保护

意识,首先要有长春社这样的团体,进行长期监察,率先

为一些鲜为人知的濒危历史建筑发出呼声。”

他也提到,饶宗颐文化馆本来是政府的建筑,经过

活化之后,变成以文化大师饶宗颐命名的大众艺术活

动场地。“把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保存下来,赋与

新生命,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它们的

长期保存,对马来西亚某些建筑,这是一个可借鉴的

方案。”

为保存陆佑故居而疾呼

戴渊博士十分重视濒危的一级历史建筑——陆佑故

居。它坐落在吉隆坡Jalan Medan Tuanku,始建于1862

年,原业主逝世后,陆佑于1892年买下这栋房屋,重新

装修扩建,1904年入住,直至他在1917年逝世,家族继

续住至1930年代。他说:“陆佑故居揉合了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和伊斯兰摩尔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建筑艺

术价值。故居正面具有欧洲风格,大门、窗户属于典型

的中国建筑,屋顶上方有荷兰的三角墙。二楼边缘走廊

的高大圆柱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但上方拱门形状又

显示伊斯兰摩尔建筑风格。外墙保留原有的一幅浮雕彩

图,名为‘锦上添花图’。住宅的门户是华南乡镇常见的木

栅门,具有通风排湿的功能。厅堂上方有一块横匾,上书

‘东兴园’,原本占地11英亩,陆佑故居就在其间。前厅

和大厅之间,有一道月洞门,典型中国式建筑。”

他说:“陆佑13岁是以契约劳工(猪仔)身份到新山

矿场工作,从底层奋斗起家,以非凡的才能达到商业和

事业巅峰,成为马来亚首屈一指的企业家,对马来亚教

育、医疗、慈善都有很大的贡献。”

陆佑迁入这栋建筑时,已达到事业和人生的巅峰,

他的子女包括陆运涛,都曾在这里住过。留学英国剑桥

的陆运涛,回国后开创新的商业版图,某些方面更是青

出于蓝。他的国泰机构出产的电影有250部,马来影片

就有100部。他于1964年因飞机坠毁而遇难前,无论在

财富、地位、声望方面,都在邵逸夫之上。戴渊博士指

出:一个家族产生两代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就不仅是他

们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是许多人在他们成功的路上与他

们同行、辛勤付出的成果,这是马来亚社会经济历史上

重要的一页,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保护。多年前,陆佑

家族已把屋子卖给现在的业主,律师楼租约明年期满,

可能面临拆除的命运。

又说:“陆佑故居是一级历史建筑,不仅属于马来西

亚华人,也是马来西亚各族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是马来

西亚国家级瑰宝,需要马来西亚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维

护。”他希望华人社会大声疾呼,“不但要把陆佑故居保

存下来,还要把它改造成陆佑纪念馆,以三种语文展现

出来,成为马来西亚杰出的文化地标!”

怡和看板

Page 8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8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指出“马来西亚华人拥有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舞狮、舞龙、龙舟、武术、手

工技艺、民间风俗、节日庆典、舞蹈、戏曲、歌唱、音乐、

传统美食、传说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保

护的文化遗产。”马来西亚华人为此设立采风馆、故事

馆、陈列馆,说明人们对保护这方面文化遗产的重视。

他说:马来西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内容丰富,活力强

劲,而且获得各民族的认同。他特别欣赏马来西亚关圣

宫龙狮团的高桩舞狮,“不但可以申办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非遗立项,甚至可以走向世界。”

华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已有先例。戴渊讲

述莱顿六月盛大的织布节,纪念有龙舟赛项目,越演越

烈,“从上午11时到下午5时,河流上锣鼓喧天,河边挤满

观众,还有舞狮表演,旗帜上写着几个中文大字:龙马精

神。”更奇的是,龙舟选手都是荷兰人,竟无一个华人。

戴渊说:“荷兰已经把中国的龙舟文化内化了,这

就说明,华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走向世界的。”

类似的例子也发生在新西兰奥克兰市的元宵灯节。

“由于每年参观人数越来越多,后来转移到奥克兰市

最大的草场 Domain 举行,今年一连四天,估计有20万

人进场参观。”

他说:“奥克兰元宵灯节己经成为新西兰全国规模

最大的节日庆祝活动,进入新西兰社会的主流文化领

域。” 可见华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无穷,通行天下!

华族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在讲演结束前,戴渊博士表达了他的心愿:“华族文

化遗产保护是华人社会的共同事业,任重道远”,并强

调“华人文化遗产不是马来西亚华人的私有财产,我们

提倡华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是为了保存和丰

富华族文化,同时也要对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作出贡献,

推进马来西亚文化与社会进步……马来西亚是马来文

明、中华文明、英语世界文明荟萃之地。我们要有能力

在三大文明体系之间游走,从中华文明体系进入马来文

明体系和英语世界文明体系,再回到中华文明体系。华

族文化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堡垒,而是一个鸟语花香的

草原,欢迎世界各族人民进来共享。我们也要进入马来

文明和英语世界文明的疆域,分享和汲取其中的文化要

素。我们在固守和加强文化阵地的同时,还要构筑桥梁,

通往各民族的桥梁,通往世界的桥梁。保护和开发华族

文化遗产,是我们构筑华族文化宏伟工程的部分内容,

也是我们对马来西亚文化建设的贡献,对世界文明的贡

献。我们要群策群力,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今天的现实

会变成明天的历史,将来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时,我们可以

说我们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

作者为本刊特约撰稿人

荷兰莱顿织布节的龙舟赛,龙舟选手都是荷兰人。(网络图)

Page 8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8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看板

15日称作“终战日”,其意为“我停下来

不打仗的日子”。目前公众可以查阅到1万

3千多件。

笔者为何称它为一条大蛇呢?

理由是这样的。

首先,在上述已经公开的6万多份档案

中,只有一份是写着“冈第9420部队”这个

名称的。其他的档案都挂上了别的标题或

名堂,深深隐藏在档案的大海深处。要找

到它们,并不容易。

其次,它善“变”。以冈9420部队名称

的变化为例,当它在南京哇哇落地时,部队

的暗号名是“荣9420”而不是“冈9420”,

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部队是由南京的731

部队长全权负责设立的,所以就跟着南京

部队(荣1644部队)的“姓”,被称为“荣

9420”。来到新加坡(昭南岛)之后才被

改为“冈”。可是,在“终战处理”时期,它

又不知怎么的被改成了“威9420”!

历史

又一段被忽略了的

过去几个星期,当笔者在追查和挖掘

日本731部队的分队“冈9420部队”

在日据时期新加坡的罪证时,发现要抓到这

条大蛇的话,无可避免地必须钻进日本国立

档案馆的三大类档案群里头。

日军9420部队档案变化多端的归属与名称

它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日军在1942年4月和5月准备编组新加

坡分部的时候,所有将被派去新加坡的队

员都是从中国各地的731部队(哈尔滨,北

京,南京等)抽调出来的军事医务人员,所

以先得把他们临时安置在南京某处。因此

所有相关的人员与器材的调动军令,都被

归纳在《陆支密》档案中。所谓的“陆”就

是日本陆军,“支”是支那(中国的贬称),

密就是秘密。陆支密就是日本陆军在中国战

场的秘密档案,目前解禁的有4万3千多份。

所有在1942年6月以后,跟冈9420部

队有关的军令则被归纳在《陆亚密》档案

之中。“亚”是取自“亚洲”的亚字,但是其

所指的国家是除了中国朝鲜以外的“大东亚

共荣圈”里的各个西方殖民地。目前公开的

有1万1千多份。

在亚洲各国人民重获自由的1945年8

月15日之后的日军战俘档案,则被归纳在

《终战处理》文件群中。在日本,由于日本

人不承认投降,也不承认战败,他们把8月

╱ 文 : 林少彬

Page 8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83

9420部队名称变化内情的追踪

怎么可以随意乱改的呢?这么一改,资料上如何古

今链接起来呢?

对!很显然的,日军就是不想让我们去链接,所以才

要改名换姓呀!

那么,是谁授权和批准他们改名换姓的呢?

答案是,从印度回到新加坡岛上来管理新加坡和日

军战俘的英军们。

谁是英军的头头呢?

是蒙巴登(Louis Mountbatten 1900-1979)。对,就

是国家体育馆附近那条蒙巴登路的蒙巴登。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日本投降后,英军于9月5日宣布实行“军事

管治”(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 BMA)。新加坡

和马来亚,由当时的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登当全权行

政长官。这是新加坡和马来亚历史中很短暂的一段英军

军事统治时期,只有6个半月,结束于1946年3月31日。

归来的英军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安置和管理投降后残

留在新马两地的数千名日军战俘,第二是逐步恢复社会

秩序。本文暂时只简介第一点。

医院使用床位和残留药物,等等。“冈9420”就是在这个

时候,乘机把自己改称为“威9420”了!

再举个例子说明“冈9420”的细菌武器工厂是如何

消失在地球上的。

下图是1945年9月1日(即英军还未回到新加坡时),

投降日军呈报的一份共有54页的医疗状况报告档案(日本

国家档案馆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编号C16120004300)。

内容包括医院和药物的统计,地域范围涵盖了战时南方

军管理下的四大地区:新加坡和柔佛,爪哇、苏门答腊,

马来半岛和离岛。

本文只抽选它和冈9420有关的第六页《昭南地区陆

军病院入院患者概算表》,介绍给读者。

这一页是以日本传统公文格式:竖着从上而下,然

后从右到左书写和阅读的。这和英军问卷的英文书写法

(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是彻底不同的格式,强烈地

凸显了东西两大文明的冲突,是一份很好的文史教材。

同时,从这一页,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人对自己的文化有

多执着和有多自豪,即便是一名败兵,即便是一名受过

高等教育(医疗卫生专业)的俘虏,虽然心中明知对方要

求的是横写豆芽字,就是不卖账,就是要按我老祖宗的

方法来写。

英军首先在新加坡,马来亚

和廖内群岛各地安排俘虏营,同

时,只要是健康能干活的俘虏就

组织成队,派到各地清理遭战火

损坏了的基础设施。从它们的日

记档案里可以看到曾经有过吉宝

队,兀兰队,丹戎巴葛队,巴爷礼

队,登加队,实里达队等等。而

对于战伤或患病的日军俘虏,英

军绅士们是友善的,轻的给他

看病施药,重的还让入院留医。

当英军们刚刚从印度出发,

还在洋上航行的时候,就电传了

各种问卷(英文)给新加坡岛上

的日军战俘们,要求他们诚实地

自我申报“现状”,内容包括部

队名称和人数,残留武器弹药,投降日军所呈报的《昭南地区陆军病院入院患者概算表》

Page 8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8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看板

看看这个统计表,首先得知的是,在“昭南地区”,一

共有两间医院被日本陆军所占用。

我们从其他参考资料得知,所谓南方第一陆军医

院就是我们的中央医院,从沦陷到光复期间,并无任何

改变。

然而南方第三陆军病院可是横空出世的产物。根据

该档案的第2页提供的解说是这样的:“日军从柔佛的

中央医院撤出,改用淡杯医院而将其改称为南方第三陆

军医院”。

这句话里头的“淡杯医院”,却是大有来头的地方。

它是“冈9420部队”在新山用来饲养老鼠和跳蚤,制造鼠

疫菌武器的大工厂(详情请参阅本刊第38期第103页)!

曾几何时日军的战略性细菌武器工厂突然间失去了踪

影,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间普通的医院呢?还有那群曾

与危险的鼠疫菌为伍的冈9420部队成员,他们都潜逃隐

藏到哪里去了呢?

很明显的,在9月1日这个时间点上,不单单是英女皇

派来的英军毫不知道731部队支部在新加坡和柔佛的事

情,甚至连占领了日本东京的美军麦克阿瑟元帅也还未

针对日军731部队的罪行展开调查。然而,9月1日的这份

调查报告,却被几天后回到新加坡来的英军当成了基础

数据,在这个所谓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用来管理和追

踪日军战俘的体系。

呜呼,贼说什么,警察就相信什么,你说,这警察还

能抓得到贼吗?

我们自己的档案在哪里?

这是真真正正曾经发生在我们土地上的故事,这些

收藏在外国的档案能够告诉我们当年新加坡岛上的某

些状况。

那么,我们有自己的档案吗?

更重要的,我们人民手上的香蕉票是如何被英军处

理掉的?我们的粮食是从何而来的?失去踪影和消息

的丈夫哥哥或弟弟,是如何寻找的……我们知道吗?

英军军事统治6个半月的历史,是我们的战后史吗?

怎么网上找不到呢?

作者为本刊编委

南方第一陆军病院 南方第三陆军病院 合计

内科 1,594 263 1,857

疟疾(上项内含) 562 138 700

外科 1,164 109 1,273

战伤(上项内含) 269 16 285

传染病

急性传染病 133 23 156

细菌性痢疾 26 1 27

阿米巴性痢疾 45 8 53

肠伤寒 17 5 22

副伤寒A 36 8 44

副伤寒B 2 - 2

副伤寒C 7 - 7

猩红热 - 1 1

开放性肺结核 98 14 112

合计 2,989 409 3,398

昭南地区陆军病院患者概算表 (1945年9月1日)

Page 8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85

2011年,国阵政府宣布于雪

兰莪及吉隆坡两地兴

建长51公里的捷运(MRT),其中的9.5公里

为地下隧道,而部分隧道将贯穿百年的茨厂

街与苏丹街,衔接不到一公里外计划兴建中

的118层遗产大楼。为此,政府宣布强制征

用茨厂街与苏丹街区域的34栋建筑。此宣

布引起了该地区业主的反弹,隆雪华堂和

反对党议员也号召业主成立捍卫苏丹街委

员会。1 捍卫会曾几次尝试与当局对话,也

百年茨厂实 践 与 挑 战

曾拉布条抗议,却都无功而返。当时的国家

基建公司(Pasarana)甚至表示,该公司并

未蓄意毁坏茨街;但为配合国家发展,就必

须有所牺牲,而1960年土地徵用法令也赋

予该公司征地的权限。

茨厂街历史沿革及其特殊意义

在一般吉隆坡民众的认知里,狭义的茨

厂街指的是Petaling Street本身2,但广义的

茨厂街则包括了苏丹街、谐街、罗爷街,戏

院街,思士街、指天街、鬼仔巷、榴莲巷,烟

缠巷、道理巷等等。根据民间的说法:茨厂

街的命名是由于当年奠定老吉隆坡发展基

础的叶亚来(1837-1885),曾经在这条街设

立了木薯厂制作茨粉,虽然木薯厂只维持了

两年,但后来的民众却约定俗成的把这条街

称为茨厂街。

根据史料,叶亚来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

年),随同乡被卖“猪仔”到南洋来淘金。先

是到了马六甲,之后辗转到了芙蓉矿厂工作,

成了当地的甲必丹。1866年至1873年间,雪

兰莪发生内战,叶亚来最终和马来土酋Raja

Abdullah 站在同一阵线进行吉隆坡保卫战。

内战后,叶亚来二度被委任为甲必丹。历经

战火的的吉隆坡,在叶亚来的艰苦重建下恢

复经济生产,从废墟中再度发展起来。1880

年叶亚来遵照英殖民政府的参政司制度,

把行政权交给参政司,只保留了华人甲必丹

的头衔。他依然被赋予处理华人间争执的

权利直到他逝世为止。由此可见,茨厂街也

标志了华人先贤在吉隆坡的发展功绩,对马

来西亚华人来说有其特殊意义。3

保卫茨厂街的抗争过程

我们正式介入保卫茨厂街工作时,有关

当局警告业主必须交出地契及接受征地,否

则产业将被强征,因此当地业主对征地问题

产生意见分歧4。当时的三个单位:吉隆坡福

音堂(1889)、人镜慈善白话剧社(1920)

及乐安酒店(1938)决定继续抗争到底。在

护卫文化遗产的

怡和视角

灯佑苏丹街活动,各大宗教师和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团队为这个老社区祈祷。(作者提供)

╱ 文 : 杨两兴

Page 8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8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会议上我提出要成立一个“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的团

队来为百年街区做保存的工作。5同时也阐明我们不是

为了捍卫业主产业,而是希望保住吉隆坡文化遗产及追

求社会公义。我们也提出质疑,为什么整个捷运计划缺

乏针对茨厂街的地段做民意调查,更没有做环境评估

及社会影响评估。

初期也有一些学者和业主基于此前没有先例,不认

同以古迹保存作为切入点,而建议采用土地权作为抗争

的施力点。但我本身认为吉隆坡茨厂街一带实质上便是

一个文化遗产区,虽然并没有被国家划成文化遗产区,但

以保存文化遗产来定调抗争是合适的。从此,“茨厂街社

区艺术计划”团队进行了长达近两年社区保存抗争。但

其实要以什么样的名义来捍卫茨厂街是一件不容易的

事,要如何牵动各方关注,却不被定位为华裔为了保存自

己的文化遗产而阻挡国家发展就是一大难题。社区串联

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事。在一次机缘下得到马来友人的

牵线,我们接触了来自马来甘榜万达达兰和印裔铁道村。

这个在城市边缘的马来甘榜也曾面对相同的问题:地铁

想要开进这个宁静的村庄,后来在村长的带领下计划被

挡了下来,他们成功的例子鼓舞了我们。三个看起来没有

丝毫关系的村镇聚落就这样连成一线,从地理位置上来

看,其实一条莪麦河连贯了马来甘榜万达达兰和华人的

茨厂街,而中间则穿越了印度人的铁道村。6

2011年9月16日的马来西亚日,我们推出了“守护茨

厂”活动,一整天的活动涵盖了在五脚基举行的老照片

展览、社区导览及绘画活动、当晚提灯笼游街聚集了约

500人,开始唤起对百年茨厂的关注。2012年初,我们

号召艺术家制作有关征地风波的布条,在凌晨时分进行

快闪将它们张挂在茨厂街一带,然后通知记者隔天早上

前来报道,这些捍卫老街信息的布条登上了一些报纸的

封面。这时候捷运当局也开始有所反应,他们在茨厂街

竖立起意见收集看板,本想尝试回应我们提出的疑问,

但民众却在告示板上抨击这项缺乏民意基础和破坏文

化古迹的建设。

接着我们再接再厉,推出了《濒危文化遗产导览》,

在高龄70多岁的马来甘榜万达达兰村的村长Cikgu Ishak

Surin 的领队下,顶着大太阳扛着捍卫吉隆坡文化遗产的

黑旗,向在野国会议员方贵伦导览即将被拆除的茨厂街

建筑及在该建筑插上黑旗以示抗议。我们一共走了近2公

里,由茨厂街一直走到同样面对拆迁问题的武吉免登。

这一场活动使民众发表了“马来人也出来捍卫了,看来

茨厂街有救了”的言论。这也确立了我们和马来村庄及

印度村庄接下来的合作。2012年的元宵节前夕, 我们

办了年十四《灯佑苏丹街》活动,邀请民众回到茨厂社

区一起度过可能是这条老街庆祝的最后一个新年。当

晚约数千位来自各地的民众一起走进茨厂街,观赏及

参与艺术家们的演出,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保留老街的

意愿。不同宗教的宗教师也前来为茨厂街社区祈祷,祝

愿它能被保留下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午夜降临,大家

在街上唱起国歌,这个时候谐街印度庙大宝森节游行队

伍刚好走到这里,三大种族及多元文化宗教就在这一刻

怡和视角

守护茨厂活动之五脚基老照片展,唤起大家对茨厂街的集体记忆。(作者提供)

Page 8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87

在老街相遇了!接下来的几天,参与活动的群众纷纷将当

晚的经验和想法以短片的方式上载到社交媒体Youtube

和脸书,一时之间大家对保存老街的热情都被点燃了。

连续两年里,我们办了许多守护老街的活动,包括了

制作长五百尺的布条进行“移动长城”保护老街艺术行

动、为社区进行大扫除以及举办“百年茨厂百年月光”

游街活动。当捍卫老街活动到了最后的阶段,我们再推

动民办的公共咨询(Public Consultation),要求各个有

关单位派代表出席对话质询。虽然到最后没有一个官员

到场,我们仍将整个会议过程纪录下来送到捷运总部要

求回应疑惑。

老社区的危机一直存在

2013年大选变天不成,保卫苏丹街的活动也逐渐陷

入一种低沉的状态,乐安酒店被强行征用,大部分业主

也妥协了,而政府在这时候也做出让步,只拆除两栋属

于政府的产业,保留了其它大部分的建筑,到此为止茨

厂街暂时解除消失的危机,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也暂

告一段落。然而随着在精武山上的118大楼一层层的建

立了起来,预计大楼竣工时,百年的茨厂街社区势必将

遭受另外一波更大的冲击。

2017年7月,捷运开始通行,茨厂街的老建筑依然

屹立当地,但逃不过士绅化的进程,老行业逐渐被一些

新式的商店取代,其中一条具有在地特色的鬼仔巷的居

民更被财团逼迁,将巷子打造成打卡景点。消费老街历

史文化的商业操作手法到处可见。而选择留在茨厂社区

的我们,将成立于2004年的“失落世代当代艺术空间”

搬到街区里,继续作为一个社区的观察及纪录者。我们

办起一些哲学,田野调查等人文课程,同时也为一些结

束营业的商店或被逼迁的社区居民进行口述历史及保

存老物件、照片及文献。有别于过去的激情方式,现在

的工作就犹如缓缓流动地的河水,持续的在进行,近期

也在筹备名为《茨厂志》的社区刊物,书写茨厂街的变

化,并逐步发表社区口述历史及老照片。

老社区的危机一直存在,总会在不自觉的时候悄悄

来到,而我们必须时刻警觉及作出应对。因为我们相信

过去的历史造就了老社区今天的景观,而今天谱写的章

节也终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作者为马来西亚艺术工作者,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发起人

注 释

1一开始是成立了捍卫武吉免登及苏丹街委员会,

后来武吉免登的征地风波在政治的周旋下解除了

危机。

2茨厂街于2000年因为旅游业开始,人们改称其为

唐人街(China Town),但实际上由于外来移工的

涌入,大量取代了当地居民的工作,许多商家也在

租金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逐渐搬迁或结业,茨厂街

的居民与商家都会昵称它为外劳街。

3茨厂街是英殖民及独立前后重要的商业中心,叶

亚来去世之后,吉隆坡也冒起了不少华裔重要人

物如:第四任甲必丹叶观盛(1846年-1901年),

雪兰莪州议会之华人议员陈秀莲(1845-1927),

陆佑,陆秋杰及张郁才等等。除了叶陈两人,其他

的头家都是经商为主,意味着华裔逐渐退出政治舞

台。早年,叶亚来的事迹曾记载于历史课本,80年

代过后就逐渐消失在课本里,其地位也被马来土

酋Raja Abdullah 和Sultan Puasa取代,这一直是

历史学者之间的争论课题,甚至马来学者之间的

看法都存在分歧。

4当局这种说法基本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征地首先

会在宪报上公布,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赔款,不

过大概只会赔偿市场估价的50% 。但由于对法律

上的不了解和一般民众(商家)不与官斗的心态,

才有这样的一种分裂。

5茨厂街社区艺术计划成员为杨两兴,张吉安,蓝

氏君,蔡距莹,徐仪雯,梁莉思,颜思海,刘启辉

及黄秀娟。参与捍卫老街的人众多,包括了文史

工作者陈亚才,建筑师张集强及一位不愿具名的

土木工程师等等。

6铁道村是英殖民时期印度南铁路工人的社区聚

落,2013年被发展商铲平,吉隆坡最老的印裔村

庄从此消失。

Page 9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8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视角

近年来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兴起了

一股开办文物馆的热潮,各地城

镇、学校、社区等民间文物馆如雨后春笋

般,竞相开设,蔚然成为马华社会一道亮

丽的人文风景线。这股文物馆热潮缘何而

起,又具有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是很值得

探讨的文化现象。

本文“民间文物馆”的界定

本文的“民间文物馆”,这里先下个界

定。首先,它必须是民办的,而非官方的,

是华人民间自筹自主的文物展览活动空间。

其筹办与经营者多为华团或文教单位,例

如会馆、华校、庙宇、非政府组织(NGO)

等等;第二,它是非盈利性质的,绝大部分

免费入场(或象征性的低价门票),大部分

文物馆的活动甚至馆务多靠义工来参与

推动;第三,它的开办动机或缘由较为单

纯,主要是为了保存华人的地方历史文化

与文物,而不是应景旅游的需求,更不是

为商业的考量。借用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所示宗旨——“保存祖先历史,留给子孙

未来”,可以很好地概括这些民间文物馆

之所以开办的初衷。“民间”指的不仅仅

是民办,更在于它那强烈的民间性格,它

既是地方共同的历史文化资产,也与社区

存有密切的关系。

据此而知,这里所指的“文物馆”,并

不是一个专业名号,是较为广泛的概念。

因为是民间各自开办,所以没有标准的认

证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营办方法;在规模上

有大有小,藏品上良莠不齐,运作上更是各

显神通。除了少数几间叫“博物馆”以外,

一般上多称作“文物馆”;也有部分叫“文

史馆”“历史文物馆”“文化馆”,甚至“故

事馆”“展示馆”“历史走廊”等,不一而

足;少部分则采古雅名堂,没标识“文物

馆”等字眼,纪念人物的都叫“纪念馆”。

马来西亚民间文物馆热潮零 民 藏富于化整为

吉隆坡林连玉纪念馆 槟城韩江华人文化馆 雪兰莪双溪毛糯希望之谷麻疯社区

╱ 文 : 徐威雄

Page 9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89

本文依据俗名惯称,也为行文之便,统统将这类文物展

示单位统一叫作“文物馆”。

明白以上的界定,就可清楚本文所欲谈论的对象,

并不包括一些旅游景区或商业模式的文物馆(马六甲与

槟城有不少此类文物馆);至于一些深具个人收藏色彩

的文物展示馆,虽也含民办之实,但未必具含“民间”

之义。本文要谈论的文物馆,是指由华人民间组织或有

识之士,为抢救珍贵文物文献的散佚,或忧心于地方集

体记忆的流失,而自行去搜罗文物、文献、老照片等,然

后在会馆提供的场地、或是租借来的空间里,将文物整

理摆设出来,门口挂个牌子,就这样开馆起来了。这类文

物馆,有的位处偏远地区,并不在交通要津或旅游线上,

它的出现仅仅是为它所在地而存在的,具有强烈的在地

色彩。显然地,这类文物馆大多是非专业的,而多是由

地方上的有心人自行摸索,以“土法炼钢”打造而成的。

沿革与脉络

这股民间自发的热潮从哪里掀起, 已经很难考究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华社时有建立“大马华人文物

馆” “叶亚来纪念馆”“林连玉纪念馆”的呼声,但是机

缘不足,并未真正落实;少数华校会馆或设有简单的历史

走廊,却是雏形略备,也难掀起风潮。一直到2001年加

影市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沙叻秀新村大同文物馆的破

土而出,开始由点带线,进而鼓动风潮,四方效尤。举其

大者,如2002年槟城孙中山纪念馆、2003年韩江华人文

化馆、实兆远垦场博物馆、2009年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等的开办。近几年来风气尤盛,沛然有遍地开花之势。单

在去年(2018)一年内所开办的新馆,就有希望之谷麻疯

社区故事馆、兴华校史馆、华总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陈

氏书院文物馆、滨华校史馆、育才校史馆、砂劳越古田历

史走廊及古田文物馆、乌鲁雪兰莪安溪人历史走廊等。

截至目前为止,民间文物馆估计已八十来间1;而正积极

筹备将要开办的,相信也不下十间,数据可谓日愈增长。

民间文物馆的四大类

民间文物馆林林总总,依其展示内容,可分成四大

类。一是地方文物馆,二是华校校史馆,三是名人纪念

馆,四是主题文物馆。 其中以第一为大宗。第一类地方

文物馆以华人的在地历史文化为展示主轴,可以小至一

个新村、一个社区,大至州县的范围,内容包含地方开

拓、聚落开埠、社会演变、方言群迁移、会馆沿革、民俗

民生等,不一而足。诸如韩江华人文化馆、槟城客家文

物馆、务边文物馆、吉隆坡广东义山文物馆、沙叻秀大

同文物馆、沙登民间故事馆、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新

山华族历史文物馆、新山广肇会馆文物馆、新山福建文

物馆、砂劳越华族历史文物馆、诗巫历史文物馆等,均

属此类性质的文物馆。

第二类华校校史馆,以学校的创建发展历史为展示

内容,较多见于独立中学。例如尊孔校史馆、芙中校史

馆、宽中校史馆、培风校史馆、兴华校史馆、滨华校史

馆、中化校史馆、銮中校史馆、育才校史馆、崇正校史馆

等等。相信约有二十来间,这个数据并不包括许多学校

里所设的校史走廊。马来西亚华教体系举世少有,超过

百年的华校更不在少数;校史馆虽然展现各自的校史,

其实也具体而微的展示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华教奋斗史。

第三类名人文物馆,顾名思义就是为纪念地方上或

个别领域有贡献的人,其展示空间不仅是纪念颂词或

人物塑像,往往也展现丰富的相关文物与文献,亦备有

文物馆的功能。这类文物馆以林连玉纪念馆最为知名,

其它还有槟城孙中山纪念馆、马来西亚陈嘉庚纪念馆、

沈慕羽书法文物馆、武来岸石拿督庙文物馆(以华教人

物为主)等。目前这类的数量较少。

第四类主题文物馆,是以某个主题为主轴的展示空

间,一般上由有关的组织单位所筹办。例如陈氏书院文

物馆、希望之谷麻疯社区故事馆、诗巫刘钦候医院纪念

馆、近打锡矿工业(沙泵)博物馆、实兆远垦场博物馆、

孙中山槟城基地纪念馆、霹雳洞中山文物馆(展示孙中

山在马的书信与文物)、甲板文物展示中心(纪念抗日

女英雄卡迪卡素夫人)、瓜丁德顺文物馆(展示土生华陈嘉庚纪念馆 (网络图)

Page 9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9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视角

人的文物)、世界福州十邑文物馆、马来西亚河婆文物

馆等,开办数量有趋多之势。

热潮背后的集体焦虑与危机感

通观这些民间文物馆,大多散布于马来半岛西海岸

大大小小的城镇与郊村,少数在东海岸与东马。这些地

方正是当年华族南来开埠与聚居的据点,见证了华人对

这块土地的建设与贡献。文物馆热潮的背后,乃反映了

华社对历史文化流失的集体焦虑与危机感,也说明了民

间对官方历史的不信任。这股不信任感,可以追溯到上

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文化政策”推行以来,非巫裔的历

史与文化渐为官方与主流所边缘化甚至扭曲,华社除了

以系列的文化教育自救运动来对应外,至九十年代兴起

华人地方史的研究,进而酝酿出二十世纪初的文物馆

热潮来。自国家独立半世纪以来,民间猛然发现非巫裔

的历史地位日渐矮化与模糊,非以己身力量则无以保存

自身历史,于是藉由收集保护与展示历史文物,便成了

一条重要的途径。各地文物馆里所展示的地方开发史,

都是大马近代史里重要的点滴环节,却都不会出现在官

方论述或历史教科书里头。

易言之,这股民间文物馆热隐然发展出一种“化整为

零,藏富于民”的文化局面,也是一种无言的抗议。不论

自觉或不自觉,民间文物馆是以对质官方史观的姿态而

出现,是用民间主体意识来对抗大写的国家论述霸权。

当然,不能排除一些乡团是为赶热闹、附风雅来办理文

物馆,但只要一经开办,就自显其意义了。因为社会功

能的萎缩,许多老会馆逐渐凋零,开办文物馆却能让它

再次焕发起来,彰显曾有过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这

是当下老会馆可以开拓的一条活路。

从摸索期进入发展期

二十年来的热潮,前十多年可说是民间文物馆的摸

索期,一切都是“土法炼钢”,最近六、七年来,开始藉

由专业的介入参与,而出现可喜的进步。首先在策展与

内容上,近年来所开设的文物馆,策展上多由艺术团队

来统筹制作,内容上则多会请有史学专长的人来负责。

工作团队进行较系统的资料与文物收集,并走访乡里,

做口述历史,然后整理成历史文字,这样的一个过程就

是对地方历史的深入挖掘,间接填补了国家历史的空白

页。至于对文物文献的专业保护,以及文物馆的专业经

营,目前还是较为贫乏。近年来林连玉纪念馆常年举办

文保工作坊,或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做专题演讲,宣

传文物意识,推广文保的专业知识,多年下来已收到一

些成效;最近南方大学学院开办“文化资产维护”专业

课程,亦是呼应了这股文物馆热潮。今天的华团或华校

领导层,更能支持文物馆的开办,也愿意在经费上给予

协助,这点和早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2018年林连玉基

金打铁趁热,与多个华团成立了“文化资产保护基金”,

在发起《缘起》中,呼吁各地广开文物馆,以保住民间

的文物与历史,以保住文化的根,可视为这波民间文物

馆热的再次出发。

近年还有一个可注意的趋势,就是一些文物馆积极

走入地方,参与社区工作,推动社区文化。其实民间文

物馆本来就由地方华团所推动开办,走入社区是其必

然的发展。试以乌鲁冷岳区文物馆为例,它由18个加影

华团组成的联谊会发起,有很多工作多是地方义工在执

行,与社区可谓关系密切。民间文物馆不止让人走进来

参观,还主动走出去参与社区,这种浓厚的草根色彩,

正是其所以为 “民间”之义,也是大马华社民间文物馆

较为特殊的一面。

博物馆往往被视为社会文明的表征。在大部分的国

家,地方博物馆也多由官方或基金会、企业等经营推动,

因为非雄厚的财力以及专家的参与,博物馆是难以永续

经营的。马来西亚的民间文物馆却由民间自力更生,自有

其特殊的意涵,然而经费与专业,也最易成为其死穴。目

前这股民间文物馆热潮方兴为艾,往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还值得继续观察。

作者为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高级讲师,林连玉纪念馆馆长

注释:

1据2013年林连玉纪念馆印行《马来西亚华人民间

文物馆通讯录》里的数据,当年至少已有36间民间

文物馆。但这并不是完整的数据,而且没把各华校

里的校史馆包括进去。本文将校史馆列为民间文

物馆,再加上这五六年来的增长,估计目前全马约

有80多间文物馆。

Page 9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91

菲律宾位于中国的东南方,在东南亚

诸国中,与中国东南沿海距离最近,

有地利之便;加之自然条件优越,易于生

存,历史上就成为闽南人移民的主要目的

地,形成了菲华社会里闽南人占绝对优势

的人口结构,也造就了闽南——菲律宾之

间一条成熟和通畅的移民通道。1949年新

中国建立后,由于中菲断绝外交关系,菲

方削减了中国移民额度乃至禁止接纳中国

移民,导致希望赴菲的闽南侨乡人只能转

道香港再赴菲律宾。1971年闽南侨乡新移

民开始出现,总的来说,在相当长时期里,

赴港再转菲者和直接赴菲者都各占有相当

大比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持旅

游签证并滞菲经商者,乃闽南新移民的主

体,他们构成了目前菲华社会最引人瞩目的

“新侨”群体。可以说,赴菲新移民群体是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闽南侨乡新移民中最

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性的群体。

新移民有老侨与新侨之分

在菲华社会,新移民大致可以分作两

个世代:一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探亲

身份赴菲并留居当地的“新移民”,目前这

部分人不少已事业有成,成为华社的中坚,

成了新一代的“侨领”;二是20世纪90年

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之后赴菲者,

人数众多。这些人主要来自闽南侨乡,虽

然早期赴菲者中不乏“三跑”的,但绝大

部分是带着资金到菲“淘金”的,这就是

菲华社会称为“新侨”的群体。他们大部

分在马尼拉华人区从事中国商品的批发和

零售生意,在马尼拉这种商场大大小小有几

十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一路发(168

Shopping Mall)、999 Mall、11/88(Meisic

Mall)、利未素惹(Divisoria Mall)、墨拉兰

(Baclalan Mall)、杜杜曼(Tutuban Mall)

等商场。大量新移民选择赴菲发展,是因

为这里政策宽松,而且做生意成本较低,

市场需求大,比较“好赚”。这拨新移民的

到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中国商品,也给菲

华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大批“新侨”的

到来让人感觉菲律宾“华人社会”仿佛又

重新回到了昔日的“华侨社会”。

关于在菲中国新移民的数量,因为无

法进行准确的统计,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

法:菲律宾移民局对外公布的数据为约15

万人,但华社一些人认为这只有一半,估

计实际人数可能达到30万人;中国驻菲大

使馆估计约有18万人,也有学者认为在20

万人左右。

与赴菲第一代新移民在菲大多有直系

亲属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的第二

代新移民多没有直系亲属,有的只是有旁

系亲属,大多数只是有同乡镇或同村的朋

友或熟人而已。他们通常以游客身份进入

菲律宾,然后滞留下来,大部分人目前还

没有合法的身份,谋生主要是在华人区的

商场从事中国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生意。

生意火爆景象不复见

由于菲律宾在1954年就颁布了《零售

商菲化律》,禁止外籍人士在菲从事零售

业,所以持旅游签证在菲滞留经商的新移

民涉嫌双重违法。在菲新移民商户受查抄

菲律宾华籍新移民知多少?╱ 文 : 朱东芹

Page 9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9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尤其是2000年左右期间及阿基诺

三世执政期间(2010-2016)。2000年前后,中国新移

民进入菲律宾出现了一个高潮,一时间,新侨与老侨之

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当时的华文报纸上常见双方尖锐的

笔战。原因除了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老侨难以接受新

侨的不文明行为,更多的还是利益上的冲突。新侨携大

量价廉的国货而来,对于老侨的生意乃至生产都产生

重大冲击,导致一些老侨的店铺生意萧条、工厂经营难

以为继。因此,当时流行一种说法,称新侨店铺之所以

常受查抄是由于有利益受损的老侨告密所致。阿基诺

三世执政时,受中菲关系持续紧张的影响,菲当局对华

人新移民的管制趋严,所以加大了对新移民商户的监控

力度。据笔者根据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

12月中旬至2014年8月中旬共八个月的时间里,菲移民

局、国家调查局、特警等机构就对位于马尼拉的华人新

移民商场进行了7次搜查,抓扣中国公民和华人共计216

名,罪名包括非法滞留、非法务工和非法经商等。频繁的

查抄使新移民成了惊弓之鸟,生意大受影响。一位新移

民摊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周末移民局休息,

不会来检查,顾客多一点,但周一就危险了,可能不少都

不敢开门,如果他们来了,我也得想办法躲起来。现在

大家都人心惶惶,不少华人商户都停止进口货物,也不

敢去市场销售库存商品,再闹就没法干了。”另一位新

移民也表示:“抓扣华人对生意影响非常严重,经营额

下滑一半以上,大部分停止进货、不敢去市场看店,很

多华人商户的心态是求平安。”2014年7-8月,笔者在菲

调查时也有同感:与往年相比,168商场的客流量明显减

少,生意远不如以往火爆,隔壁的11/88商场更是门可罗

雀,店员比客人还要多。

2016年杜特尔特总统执政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

由于赴菲新移民数量较多,所从事行业又高度重合,因

此,市场饱和的现象较为严重,总体情况仍不太乐观。

目前,在菲新移民正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从经营上来

怡和视角

象征中菲友谊的“中国城”牌坊矗立在马尼拉华人区。(网络图)

Page 9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93

看,除极少数成功者正尝试转型如进入房地产、制造业

等领域外,大多数新移民仍在商场苦苦支撑,等待菲经

济形势的好转与政策的放松;从分布上看,一些新移民

选择向华人和新移民高度集中的马尼拉之外发展,尝试

到首都圈之外的省市寻觅商机,新移民在当地的流向多

元化已初见端倪。

文化差异与利益冲突

中国新移民与商品的到来,对菲华社会和市场带

来了冲击,也引发了新移民(“新侨”)与老一辈华侨华

人(“老侨”)的冲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大

量新侨的到来,“新侨”“老侨”的冲突日趋激烈,“新

侨”与“老侨”的关系成为近十多年华社争议的热点问

题。冲突主要缘于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差异。新侨来自

大陆,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行为比较粗俗、不拘小节,

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行为欠文明,极易引发老侨的反感。

这是菲律宾华人在被问及“新、老侨之争”时通常给出的

答案。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原因;二是利益冲突。新侨多

从事中国小商品的批发贸易,成本低廉,颇具竞争优势,

对老侨生意造成一定的冲击;还有一些新侨做生意不讲

诚信,引发老侨诟病。由此可见,双方矛盾的根本原因还

在于利益上的冲突。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双方

的冲突异常激烈,华文报刊上老侨对新侨的批评之辞也

非常常见。当时,菲官方常常以“走私”等名义查抄新移

民经营的商场,也有人猜测这是某些利益受损之老侨

“告密”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也在相互调整

适应。如,最初“老侨”的生意受到了批发零售中国廉价

商品的“新侨”生意的冲击,导致前者不满,后来“老侨”

将店面租给“新侨”,坐收店租,也不失为解决冲突的一

种办法;“新侨”遇到困难,也主动去跟“老侨”社团沟

通、寻求帮助,或主动联络感情;“新侨”也注意约束自己

的言行,以改变“不文明”的形象,如笔者造访某新侨社

团时,就见到办公室(即“会所”)墙壁上贴着许多标语,

提示人们注意公德——“请勿在室内抽烟”、“请勿大声

喧哗”,等等。经过几年的磨合,双方关系逐渐缓和,近

十多年,新老侨之间的冲突明显有所缓解。

新移民社团面对的问题

在菲华社会,社团数量多且较为活跃。近些年,新

移民的社团也引人注目。一是早期赴菲的新移民不少已

成为社团领导;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赴菲的新

移民成为社团的新鲜血液;三是新移民已组建了代表本

群体的社团,如旅菲各校友会联合会、旅菲华侨工商联

总会、168商场联谊会等。新移民的到来对菲华社团有

着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挽救了不少菲

华社团。20世纪80年代,在当地出生的第二、三代华人

已经长大成人,但已基本完全同化当地,因此他们对参

与华人社团既缺乏兴趣,又没有动力,自然也缺乏能力

(中文说写)。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华人社团便

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后社团断

层现象更为严重。其中,校友会危机最重,宗亲会和同

乡会其次,商会再次之。对校友会来说,因为母校不在

本地,老校友旧校友一离开,在当地是无人可继的;对

宗亲会和同乡会来说,老一辈的会员越来越少,不过他

们会规劝和鼓励子女接班;对商会来说,虽然也有类似

的问题存在,但情况比较不一样。一是较有实际需要,

还有年青的一代乐意或感到有需要参加;二是较容易

改变作业方式。事实上,一些由年纪较轻的商人主导的

商会,已经逐渐变为西式的商会,开会、演讲、会议文件

(议程、会议记录)以至奖牌,已开始使用英文了。20世

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新移民的到来为危机中的菲华

社团带来一线生机,尤其是校友会和同乡会,除了原来

的组织人员得到补充,新移民还组建了一些新的组织,

这些校友会多以中学为单位,甚至还有小学的校友会。

一些本身规模较小的同乡会也得到了人员补充,一些新

移民已经成为同乡会的领导人。

虽然新移民的到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团后继无

人的问题,但还远远不够。社团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

间和金钱,而目前绝大部分新移民还处在事业发展的

初期,不论是精力上还是经济上,都还不具备参与社团

活动的条件;加之大部分新移民都只有暂居此地发展事

业,等挣到钱后再回中国的打算,所以,这种定位也降低

了他们参与本地社团活动的意愿和兴趣。因此,近些年

积极参加当地社团活动的新移民数量总体还是不多,菲

华社团的传承危机依然存在,但不管怎样,后继无人的

问题有所缓解;此外,近些年新移民社团主动向华社主

流靠拢,积极组织和参与针对华社及主流社会的公益

活动,对于改善新移民及华人形象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长远来看,新移民在社团中的力量会进一步加强,新移

民社团在华社中的影响也会进一步加强。

作者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

Page 9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9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百年马华话剧

话剧史料的收集,并不是2018年才

萌起的念头。14年前,也就是2005

年,我在负责心向太阳剧坊出版的《戏纪

元》(Go!Theatre)季刊担任主编时,需把

戏剧演出和活动资讯化成文字,同时配上图

片编辑出版。虽然,那时还未意识到话剧史

料的重要性,但已经为每三个月出版的季刊

进行戏剧活动的图文记录。

2009年,心向太阳剧坊设立了戏剧图书

馆,储备了丰富的参考文献,偶然为未来做学

术研究设立了资料库。2010年,我在撰写硕

士论文时,发现文字与图片的重要性。2013

年,我到南京大学修读戏剧博士学位,在中

国大陆、香港、台湾参加了20多场学术会议,

怡和视角

聆听了学者对戏剧问题的论述,他们对自身

国家的戏剧发展史,都相当了解。

这时候,我感觉羞愧并审视自己!“我

已经在我的国家搞戏剧搞了接近20年,但

是,对国家的话剧发展史却一知半解。”

我突然想起,2003年在报社当记者的时

候,曾经向一名政治领袖发了一道问题,

他回答说:“搞戏剧的人,都是反政府

的”。这句话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很久。当

时,我自觉在大马推动戏剧艺术,纯属健

康的社会公益活动,完全没有反政府的念

头。所以,我立志毕业回国后,集合全民

的力量搜集话剧史料,编撰《百年马华话

剧史》,还原历史真相。

抢 救 史料运 动╱ 文 : 沈国明

雪兰莪人镜慈善白话剧社1920年6月1日开幕演剧志庆,为万挠三育学校筹款。(作者提供)

引 言

马来西亚戏剧界去年宣布展开的“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是一项具有传承和发扬

华族文化意义的艰巨任务。马华剧运与新华剧运一脉相承,新加坡戏剧界理应给予关注

和支持。本刊特邀请心向太阳剧坊负责人沈国明博士撰稿,介绍这项工作的开展经过。

Page 9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95

三、透过话剧,了解我国华人在战前与战后的身份

转换;

四、抢救马华戏剧史料,关心马华戏剧文学发展,还

原过去辉煌的马华戏剧运动;

五、为出版《百年马华话剧史》搜集图文史料,以补

充我国尚缺的戏剧史,了解马来西亚迈向现代

化社会发展的历程,设立“戏剧文化馆”,将史

料开放给大众参观和查阅。

运动历程概述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历程,可分为以

下几点:

(1)全国田野调查:

采点、线、面的方式开展“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

料运动”,以全国61间华文独立中学为点,举行

马华话剧分享会,让全国师生了解我国的戏剧

史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史料的收集,且透过学校

连线到当地的社团组织,全面抢救话剧史料。

(2)2019年:第一阶段,搜集史料

收集历史资料,第一手文件以及第二手剪报等有关

马华话剧的资料,种类包括文稿、场刊、宣传单、新闻剪

报、杂志报道、校刊、社团特刊、海报、照片、录影视频、

讲话记录、口述历史等等。

1-3月: 中马——吉隆坡、雪兰莪、森美兰,

共10间华文独立中学

4-5月: 南马——柔佛、马六甲,共10间华文

独立中学

6-8月: 中、北马——槟城、霹雳、吉打、吉兰丹、

彭亨、登嘉楼,共18间华文独立中学

9-12月: 东马——砂拉越和沙巴,

共23间华文独立中学

(3)2020年:第二阶段,出版书籍

计划编撰《百年马华话剧史:总论》、《百年马华话

剧史:人物篇》、《百年马华话剧史:剧团篇》、《百年马

华话剧史:文本篇》四部书。

最终目标,希望设立一间“戏剧文化馆”,展示全国

收集而来的珍贵话剧史料向公众开放,让人民了解这百

年来,戏剧在我国土地上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马华话剧始于1907年

“话剧”,早期称为白话戏、新剧或文明戏,它是推动

马来西亚社会进步的先锋武器。1907年,吉隆坡戏剧志

士成立“文明戏”戏班公演《徐锡麟》,提倡“移风易俗、

针砭社会、提高人民智识”的教育功能;1919年,中国爆

发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马华戏剧(话剧)的发展。

马华话剧发展至今拥有百年历史,见证了马华话剧

从战前唤醒侨民的“中国魂”,到战后唤醒了马来亚民

族意识。战后,马华剧人向英殖民帝国主义争取马来亚

的解放和独立,开始由当初的“落叶归根”向“落地生

根”的思想观念转换,再加上国际局势改变,华人思想

开始发生历史性的情感转换变化。

1945年至1965年,为马华话剧的身份转换时期。

马华话剧在观念上,不再服务于救济中国的难民,或响

应中国革命运动而作筹赈,而是改变观念,以本土化作

为导向,为马来亚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务,宣传马来亚

文化是属于马来亚人的文化,并强调马来亚文化不是中

国文化的一部分。

马华话剧渐渐地抛开了对中国固有的思想情感,戏

剧舞台呈现“情移景随”的变化,戏剧情境也开始反映

马来亚的社会现实。身份转换完成后的“马华话剧”,

在“中国话剧”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华人所保存的文化符号,始终没有被抹

掉,它在无数的呐喊和战斗中继承下来。马来西亚的华

人文化,也成为组成马来西亚文化的一部分,失去了这

华人文化,便是一个缺失的马来西亚。

运动的宗旨、举措与目标

2019年,马华话剧发展迈入百年,我们有必要展

开“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透过各种方式来搜

集残留的图片与文字,再现我国以戏剧作为社会先锋的

武器,希望能够促进国人认识和了解马华话剧的百年历

史,从这一侧面认识马来西亚华人的根与源,站在马来

西亚土地上思考我们的未来。

因此,“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宗旨,有以

下几点:

一、推动国内健康的戏剧文化艺术活动;

二、促进全国人民了解话剧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

关系;

Page 9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9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两度到新加坡

2018年9月份,心向太阳剧坊成员在林耀明先生的

穿针引线之下,得到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邹文学

和陈川波的协助安排,拜访了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并

在该会所与众多戏剧界前辈交流。林耀明是早期活跃

于新加坡康乐音乐研究会,从事编导与戏剧教学工作,

也是“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的顾问。

出席当天交流会的人士,包括新加坡文化奖得主、

70年代南方艺术团负责人韩劳达,小说家兼诗人佟暖,

日本历史研究专家林少彬,艺术剧场兼戏剧理论研究

者洪有和,《新加坡现实主义华语话剧思潮演变(1945

-1990)》作者郭坤福(连奇)博士,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

秘书兼小说家陈延任,前华侨中学戏剧会成员网雷和前

康乐音乐研究会戏剧组负责人陈锦祥。

心向太阳剧坊成员也参观了华中颐年俱乐部、艺声企

业、国家图书馆9楼藏书和康乐音乐研究会旧址。此外,

也安排与一班当年“康乐音乐研究会”年过半百的成员

聚餐,取得口述历史和图文史料。

2019年4月份,心向太阳剧坊一行人再度到新加坡搜

集戏剧史料,拜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柯思仁、新加坡国家文化奖得主韩劳达、戏剧工作者蔡两

俊,也参观维多利亚剧院、华裔馆、王赓武图书馆、国家

图书馆和印刷业工会旧址。

在陈川波先生的协助下,我们也进行了一场交流会,

于新加坡首都剧院底层召开。出席者包括60年代中正中

学戏剧研究会主席张俊磊和成员高昭楷,华侨中学戏剧

研究会主席吴秋赞,戏剧研究者洪有和,康乐音乐研究

会成员陈锦祥,华中颐年俱乐部黎运栋。

筹募经费

为了筹募全国田野调查活动经费,心向太阳剧坊于

2019年1月份,在吉隆坡天后宫礼堂发起举办了一场“抢

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筹款晚宴,同时,纪念马来西

亚华文话剧百年诞辰。

晚宴顺利举行,宴开62桌,场面热闹。但很多人不知

道,在晚宴前一周,我们的桌席统计数目只有区区20几

桌。那期间,一些人劝我们停办,表示对筹款晚宴看不

到希望;一些人原愿协助晚宴推向预计目标,后来却不

落力;一些人劝我们延迟举办,否则不但筹不到经费且

必须承担亏损;还有一些人认为,以“心向太阳剧坊”名

誉发起筹办这场运动,注定失败……

很感谢我们的成员和团队坚持了下来,而且,许多原

以观望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这场运动的华社领袖,最终愿

意走入会场给予行动的支持。

“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搜

集戏剧史料。筹款目标虽未达到20万令吉,至今经费仍

不敷6万令吉,但是,征途已经走了接近一半,我们必须

咬紧牙关坚持完成全国61间独中的目标。希望关心剧

运、华社发展、国家历史的有心人士能够协助我们,完

成第一阶段的史料搜集工作。

心向太阳剧坊成立19年来,一直秉持“心向太阳”、

“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作者为马来西亚剧场工作者,抢救百年马华话剧史料运动发起人

2019年4月,心向太阳剧坊再度到新加坡搜集戏剧史料,拜访前辈聆听历史的回忆。(作者提供)

翻阅发黄的早期报章,是获得戏剧史料的渠道之一。(作者提供)

怡和视角

Page 9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97

并非多余的话

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与同行间的交流

大体总是停留在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史料发

现与解读,如此画地为牢,便极少了解他

人是否、或将多少个人情感带入研究中。然

而,当有一天,久已逝去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忽然与现实发生直接联系,尤其有涉研究

者的个人境遇,我不知道究竟当事人会否

依旧保持淡定与超脱。为古人担忧,其实

何尝不是历史研究者对于现实的回应呢?

移居南太平洋十五年后,我重返故都

北京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进行澳洲保皇会

研究。历史系的前身清华国学研究院曾有

梁启超执教过的讲台。1990年代中期起,

历史系蔡乐苏、王宪明、张勇等教师陆续

出版《戊戌变法史述论稿》、《戊戌变法文

献资料系日》等一系列著作文章。这一切

曾令我感叹,自己的研究似乎是冥冥中早

已安排好的。

海内外学者已有关于康有为梁启超的著

述可谓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但如果浏览相

关目录,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学界对康梁的了

解基本停滞在戊戌变法前后,至于戊戌政变

后二人出逃海外十余年间的活动,已有的

认知在很大程度是透过有关革命派与保

皇派博弈的叙述中雾里看花。而这些叙述

的话语形成路径又有迹可循,纵然千回百

转,总与冯自由等国民党元老的回忆脱不了

干系。伴随国民党建政的最终确立,其后又

是国共相争,革命压倒一切成为推动20世

纪中国社会前行的主题,已然被脸谱化的

保皇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似乎理所当然。

另需指出,还原保皇会历史需要靠研

究者对一手史料的挖掘与解读。据统计,

作为庞大的华人跨国政治组织,保皇会的

总数在140至160个之间,其活动主要在

海外华人社会中进行,结果导致其原始记

录分散于世界各地。这些记录可能包括保

皇会内部通讯文件、会议纪要及财务账目

等,还有保皇会所在国以不同语种记录其

成员活动的官方档案。总而言之,欲搜尽

所有资料若非一个跨国团队恐难完成。

纵然障碍如此之多,令人欣慰的是,我

们已有幸看到一些宝贵的收藏面世。较早

的,当首推美国学者Robert Worden 完成

于1970年代的博士论文,其中曾大量征引

天南保皇会

怡和思维

╱ 文 : 李海蓉 笔记探

(网络图)

Page 10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9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思维

美国及加拿大国家档案中有关康有为在美洲活动的记

录。1990年代初,谭精意公开私家所藏保皇会遗留在美

国的资料又集中将康梁海外活动掀开一角帷幕。其后,

中国大陆学者高伟浓等从保皇会在美发行报纸中披露

出更多史料。此外,新马学者王慷鼎、李元瑾、黄贤强、

张克宏,香港学者赵令扬、杨永安,美加澳学者胡其瑜

(Evelyn Hu-DeHart)、Lisa Rose Mar、陈忠平、杨进

发、Gloria Davies、John Fitzgerald、郭美芬等利用当地

资料发表的著作及文章,为我们了解保皇会在东南亚、

美州及澳洲的活动提供了更多线索。去年,张启祯、张

启 兄弟又公开私家所藏,进一步补充康同璧及罗荣邦

早年公开的康有为年谱等资料,加之久已为学界所熟知

的梁启超年谱,令保皇会的轮廓更加清晰。前人植树,后

人乘凉,正是上述学者们已累积的发现成为本文以下所

述新研究的起点。

从澳洲走进保皇会的历史

因攻读博士期间曾进行过系统的媒体研究而熟悉

一些理论及方法,我决定从仔细阅读澳洲保皇会机关

报《东华新报》(后改称《东华报》)文本入手。1898年

6月,这份华商报发行于悉尼主要的商业街乔治大道。

通常,历史研究者阅读旧报纸时会目的明确地寻找特别

信息。然而,阅读者如果将目光锁定某一处则可能忽略

信息所产生的背景、来源及其后续影响。今天,我们生

活在各种源源不绝的信息流当中。理性的人们知道,蜻

蜓点水式单凭某一条或几条新闻或评论很难得出当今

世界如何的结论。既然今天如此,百年前亦同样。在我看

来,《东华新报》不仅仅为历史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研

究的对象,通读其每一页,甚至每一份广告,令我逐渐步

入这份报纸所生成的历史空间。

从新闻时事内容看,《东华新报》以报道中国及海外

华人世界为主,而中国新闻又主要围绕清政府内政外交。

随着戊戌政变后康梁流亡海外,该报越来越多报道二人

活动,并连连转载二人及其追随者的文章。1899年10月

11日,《东华新报》公开发表康有为及加拿大保皇会负责

人叶恩寻求澳洲侨领梅光达支持的两封信,并详细报道

保皇会在加拿大成立的盛况,除正文外,又以整版的号

外篇幅刊出加拿大保皇会会例。1 此后,该报有关保皇会

在澳洲活动的内容增多。1900年1月14日,保皇会在悉尼

正式成立,随之,本地保皇会人士的聚会、公开讲演,本

地与康梁、海外其他保皇会之间的通信成为《东华新报》

经常性新闻,而其中围绕梁启超澳洲之旅的报道尤为详

尽。1900至1901年间,梁启超旅澳长达近6个月,《东华

新报》详细记录下梁氏到访各地的各种活动,包括在西

澳、南澳、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与当地华洋各界会面

募捐、发表公开演说,以及接受总督与其他当地上层人

士正式接见等等。

从普通海外华商报到维新派海外宣传工具,《东华新

报》的转变过程也正记录下戊戌变法失败后力图鼎革中

国的有识之士已由围绕中央皇权的官僚上层阶级渐变为

海外华人社会精英,以澳洲为例,这些华社精英包括富

有的商人、能读书办报的下层文人,以及通晓中西文化

的宣教人士等。他们的共同特征为大多数人已在英属

殖民地生活过相当长时间,通晓中英文,能即时自由地

获取国际及国内信息。在19世纪末喧嚣尘上的海外排

华浪潮中,他们的个人际遇与中国国家命运重叠,因此

能够认同康梁所鼓吹的“保皇保国保种”的政治理念,

进而支持保皇会运动。换言之,保皇会实质是戊戌变法

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延续。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诺尔•布特林档案中心(Noel Butlin

Archives Centre)所藏的澳洲保皇会档案从多方佐证

《东华新报》中的大量新闻可视为可靠史料。这份全称

“澳洲鸟修威省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会议纪要(Chinese

Empire Reform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Minute

book)的文件实时记录下澳洲保皇会初期的主要活动,2

包括召开公众集会、募捐、演说、拒立己亥新君、为庚子

勤王汇款、安排梁启超到访等。由澳洲一斑窥全豹,我

们可大致勾勒出保皇会作为跨国华人政治组织成立初

期的全景。

2017年,我决定亲身探寻梁启超的旅澳足迹。从奥

克兰出发,飞跃广袤的澳洲大陆到达西澳首府珀斯,最

快的航班也超过了10个小时。如果再从珀斯乘火车去

南澳首府阿德雷德, 以今天的时速仍需两天时间。1900

年10月,梁启超自珀斯登岸后的漫长旅途中将经历怎

样的坎坷与波折!知难而退的我最后舍远求近,仅止步

于澳洲东岸。

悉尼及墨尔本的众多大型公共建筑、主要街道以

及唐人街等依然清晰可辨其百年前风貌,梁启超经行

过的地方今天种族混杂、路人如织。从墨尔本搭乘火

车, 两小时后我抵达了当年被华人称之为“大金山”的

本迪戈(Bendigo)。一位新结识的澳洲朋友热心地引

领我寻访梁氏曾在当地进行公开演说的市政厅、教堂。

驾车去巴拉瑞特(Ballarat) 的行程范围更加广泛,参观

Page 10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99

了梁氏演说过的又一市政厅后,我们沿着温德利湖(Lake

Wendouree)边的有轨电车轨道一路行进,可观看到恬

静的公园和湖中悠悠然的天鹅。这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

的朋友告诉我,眼前的设施景观以至我们头顶上空的蓝

天白云,与百年前比较应无大异,这一切曾令我连连惊

叹。试想当时梁启超的心中又会怎样地浪涛翻卷?在排

华种族主义泛滥的澳洲大陆,这位年仅28岁、不谙英语

的中国政治流亡者需何等智慧与勇气向中西公众解答

庚子拳乱、京师沦陷,与故国的满地疮痍?

无论如何,梁启超为保皇会赢来了众多的追随者,澳

洲诸多地遂成立分会。尽管梁氏本人甚少提及此次澳洲

之旅,但其1903年发表的《新大陆游记》中较详细地记

录了自己所行北美各地保皇会纷纷成立的盛况,北美所

发生过的,可为我们想象其澳洲经历补充了丰富的资料。

翻开英国国家档案

然而,保皇会的潮起云涌却似乎昙花一现。至于原

因,学界一直倾向是由于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派更顺

应时代潮流之说。在香港历史档案馆内查阅有关新西兰

华人的资料期间,我意外发现英国国家档案中竟然保存

了相当多涉及康有为海外活动的记录。解读这些新发现

的一手史料令我对相关问题又添了新的理解。由冼玉仪

(Elizabeth Sinn) 等编目的CO129胶卷浓缩涵盖英国

殖民地事务部、外交部关于香港的各类电报及密信,其

内容清晰展现了戊戌政变后英国政府针对康有为流亡

问题的态度转变。保皇会的没落与英国态度的转变之

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其过程大体可分作如下三个阶段。

起初,英国与日益交好的日本均同情维新人士康

梁,因而协助其出逃海外,并分别为二人提供避难所。

在各英属殖民地,康有为一路畅通,所到之处均受到当

地官员礼遇及华社欢迎,保皇会运动所以能顺利铺开。

1904年初,康梁在香港高调召开有世界各地代表参

加的保皇会大会。但港英殖民政府很快发现,保皇会通

过中文报纸大肆宣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散布敌对欧洲

人的言论。《辛丑条约》使列强达成了保全清政府以携手

瓜分中国的共识,保皇会的这些极端言论令英国政府警

觉——其庇护下的康有为竟然变成密谋颠覆清政府、破

坏中英关系、损害英国在华利益的革命党人!在这些英

文档案中,书写者清清楚楚地使用了“revolutionary”一

词。于是,港英当局当机立断、驱逐康有为出境。伦敦肯

定了港英政府的决定,并通报海峡及澳洲殖民政府。结

果,康有为自此失去在有大量华人聚居的英属殖民地,

尤其东南亚——进行政治动员的空间。其后,他主要活

动在欧美各国。

1908年,英国外交部发现,康有为销声匿迹几年后,

计划自瑞典东归。澳洲殖民政府档案显示,康竟然有意

入境澳洲,并已与其在当地的追随者互动。康此时的东

归计划极可能与梁启超所领衔参与的政闻社,以及其

后威胁慈禧太后权威的立宪运动有关。为防患未然,澳

洲海关最终禁止康有为入境。此后,虽曾驻留新马,康

有为应是一直在海峡殖民政府的密切监视下,此时的他

已完全丧失以英属东南亚为基地东山再起的可能,他的

流寓生活被描述为“窘迫”、“孤立无助”,而对于光绪

皇帝驾崩的惊天消息,他仅能私下作诗感怀。

保皇会在东南亚

吉隆坡曾出版过张克宏所著《亡命天南的岁月:康

有为在新马》,该书自《天南新报》、《叻报》、《槟城新

报》等当地报纸中摘录了相当多关于康有为在东南亚活

动的新闻。1903年,康氏抵达仰光、槟榔屿、吉隆坡、爪

哇等地进行政治鼓动,据称曾被“人山人海,不计其数”

的绅商及普通民众仰望,各地保皇会遂相继成立。张著

中还展示了一些海峡殖民政府关于康有为流亡的英文

档案原文。这些档案加之其他档案及资料,更加深入拓

展了我对于相关史事的理解。

东南亚拥有纷繁林立的华人地域宗亲会馆及其他

各类社团组织,康有为流寓期间曾与当地各界人士广泛

接触,我相信,如果有心人埋头耙梳现存某些会馆或社

团档案,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本文应《怡和世纪》之约

专门撰写,因对东南亚华人历史用功不够,而该研究领

域又名家辈出,我不敢班门弄斧了,只打算抛砖引玉、

就此止笔。

作者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新西兰独立学者, 从事海外华人历史等研究。

注释:

1《东华新报》所刊出的与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所编《康有为与保皇会》一书中收入的保皇会会

例分别系不同版本,内容略有差异。

2“鸟修威省”即新南威尔士州。

Page 10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0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婚姻介绍人、晨钟励志社的同志、 五四精神导师

何葆仁(1895-1978)大沈慕羽18岁,

是沈慕羽的婚姻介绍人、晨钟励志社同志、

五四精神导师,也是两代人的世交。沈慕羽

对他极为仰慕和尊重,行文都以博士称呼,

无论在自传或日记里,都常会提起何氏在

他生命史里不同段落关键的角色。他常提

到何葆仁年轻时在五四运动中所扮演的学

生领袖角色,在马六甲期间担任培风董事

以及他从学术人员的身份进入银行业之

后的成就。何葆仁是沈慕羽与五四运动在

思想上或接触上有所连结最直接的人物,

另外一位是南来短暂担任教职的谢冰莹。

何葆仁曾经在马六甲华社频密活动,对当

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其深度与广度并不是

只逗留在霹雳州太平镇数年的谢冰莹可以

相比的。何葆仁一生经历了几段重大的历

史变迁:败落的晚清(出生)、颠覆的中华

民国(游离)、革命的新中国(选择离开)、

突变的马新分家(选择留在新加坡),也颇

为曲折、传奇。他的五四事迹是短暂的,而

婚姻与事业都与马来亚和新加坡有解不开

的缘分。

何葆仁生于中国,祖籍福建同安嘉禾

里何厝村人,幼时入私塾,11岁成孤儿,南

渡新加坡依兄辈生活,肄业于道南学堂。

13岁回到中国,先后就读于南京暨南学堂、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复旦大学

文学系。他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

“五四”运动期间的学生角色。1919年,他

24岁,“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他担任上

海学生联合会首届会长,并被推举为全国

学生联合总会副会长,领导上海学界响应

此项运动。大学毕业后,往美国深造。1924

年回到上海,任职复旦大学政治系。

1925年,何葆仁由上海返回新加坡,

与马六甲实业家曾江水之女曾玉昭结婚,

当时他30岁。这是一项家族安排的婚姻。

“五四”未竟之业在南洋从《沈慕羽日记》看何葆仁和沈慕羽的交往

封面

╱ 文 : 何启良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沈慕羽逝世

106岁冥诞暨逝世10周年,何启良教授撰文纪念一

位曾经在五四运动扮演学生领袖角色的南洋知识

分子:何葆仁。此文是《沈慕羽日记研究•交游篇:

结客行》(未出版)的一章,从《沈慕羽日记》研究

的角度,探讨何葆仁的事迹和鲜为人知的掌故。

怡和思维

Page 10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01

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是一项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爱国政治运动,同时又是文化思想运动。年轻的何葆仁

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其起因于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屈服于日本等帝

国主义的压力,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从而引发北京大

学等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迅速获得

全国学生及各界同胞的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强大爱

国政治运动及文化思想运动。五四运动的中心无疑是

在北京,由北京大学学生领导。同时其他大城市学生也

直接呼应。上海有44所大中学校、2万余学生响应。上海

学生得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及北京政府军警镇压,学生

联合会于1919年5月11日正式成立,会长何葆仁、总干事

朱承洵。5月26日上午,上海学联组织全市二万多名学

生集会于西门外公共体育场(今沪南体育场),举行罢

课救国宣誓典礼,以后还多次集会游行,发动了轰轰烈

烈的罢课、罢工、罢市运动。何葆仁扮演了前锋的角色。5

何葆仁和几位学生这个期间曾经会晤过孙中山。6

《孙中山集外集补编》里有一篇《与何葆仁、朱承洵的

谈话》(1919年6月10日)可以证明这一点,其中有孙中

山“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导致灭亡”的劝言。7有关五四

运动历史的著作记载,“五四”初期最重要的学生领袖

人物,当为罗家伦、傅斯年、段锡朋、许德珩、郑振铎、

1948年1月4日,晨钟励志社青年团与星加坡干训部负责人合影。右一为沈慕羽,右二为何葆仁。 (作者提供)

1946年10月1日何葆仁于马六甲增字予沈慕羽(作者提供)

翌年他受聘为新加坡华侨中学校长。1928年,何葆仁

联合有影响的侨界人士恢复新加坡青年励志社,出任

社长。同年任陈嘉庚领导的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

秘书。1932年,他任职和丰银行马六甲分行经理,组织

“马六甲晨钟励志社”,宗旨与“新加坡青年励志社”相

同,提倡青年文化活动。11933年21岁的沈慕羽参与励

志社活动就是他推介的。1936年,他被推选为马六甲

晨钟励志社正社长。2他也活跃于当时马六甲华文教育

的建设。3他和沈慕羽的来往应该是这个时候开始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何葆仁携眷回重庆,任国民政府

华侨参议员。1946年,胡文虎等发起在厦门组织福建经

济建设有限公司,何葆仁任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主持公

司业务。1949年大陆政权易手,国民党政府迁移到台湾,

何葆仁由厦门返回新加坡,创立葆成有限公司,经营对日

贸易。1959年至1963年,受聘任远东银行有限公司出纳

主任、经理。晚年担任远东银行顾问和新加坡同济医院

副主席,并任禾山公会、孔教会、欧美同学会、星洲互济

社等团体的名誉主席。4

1978年1月3日,何葆仁在新加坡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享年84岁。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时势造英雄,洵不我欺也”

沈慕羽笔下的“何葆仁博士”,是一位出色的五四运

动的学生领袖,其功绩可与胡适、罗家伦相比。1919年五

Page 10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0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思维

王造时、瞿秋白、高君宇、于方舟、何葆仁、张廷济、周炳

琳等。何葆仁榜上有名,确实是学生领袖之一,沈慕羽的

记述无误。五四运动研究多注重罗家伦、傅斯年,其他学

生领袖生平所知不多。任贵祥、李盈慧一书讨论华侨与五

四运动,把何葆仁与李登辉(1873-1947)并列,因为他

们同是“华侨”身份。8

沈慕羽日记的完整书写是从1957年开始。何葆仁在

马六甲的活动,大概在1932年至1941年之间,到了1946

年,马六甲还有他的踪影。9所以沈慕羽对于他和何葆仁

交往的记述,多是在他的回忆文字(自传、文章)里。日

记记载的,有关何葆仁的讯息是60和70年代与何氏的

接触与叙旧。

先从五四运动开始讲起。沈慕羽对五四运动有特殊

的感情,其来源可能来自师长熏陶或书本阅读。日记里,

每年的5月4日,他都会凭吊一番,写下一段感怀,如1963

年5月4日“今日何日”日记:

今日为中华文化革命之日。今日之后,展开新文化运

动,铲除封建思想,创导自由民主的科学的运动,一时轰

轰烈烈。由此以后,白话文兴起,胡适成为青年们崇拜的

偶像。当年,罗家伦、何葆仁为该运动的领导者。韶光无

情,转瞬四十馀年,胡适已成古人,罗、何亦垂垂老矣,再

无当年蓬勃气概。时势造英雄,洵不我欺也。

这里沈慕羽直接把何葆仁联系到五四运动,把他与

胡适、罗家伦并列,可见他对何氏地位之重视。说五四

运动那一场“新文化运动”,而“白话文兴起”,直接与

他年轻时教育和活动背景扯上了关系。何葆仁是晨钟

励志社发起人之一,后面有曾江水(1870-1941)、沈

鸿柏(1873-1950)的支持。励志社于1928年成立,当初

的领导层多数是中国国民党的党员,其宗旨是推动健康

文娱以改进当时的社会风气,励志社推行“五育”:德、

智、体、群、美。1933年沈慕羽参加晨钟励志社,是因为

“何葆仁博士之鼓励”(1998年2月28日“晨钟励志社

历史”日记)。在自传里也说,“受知于五四运动领袖

何葆仁博士,加入晨钟励志社,被选为青年部总务。”10

沈慕羽用“受知”二字,可见何葆仁对他思想影响之

深。何葆仁正是他与五四文化思想有着某种精神关系

的媒介人。

“结婚证书是我的手笔,介绍人是何葆仁博士”

说何葆仁和沈慕羽是世交,是有根据的。何葆仁大

沈慕羽约18岁,有一段年龄上的距离。何氏抵达马六甲

活动时已经30岁,其兄辈应该与那时在马六甲华人社

会几位极具声望的侨领包括沈鸿柏、陈齐贤、曾江水等

有交往,何葆仁的夫人就是曾江水的女儿曾玉昭。沈鸿

柏是他们的证婚人。曾江水与陈嘉庚有亲戚关系(陈嘉

庚的六女陈丽珠嫁给曾江水之子曾成保),是20世纪

20年代马六甲橡胶企业的首富,多届蝉联马六甲中华商

会会长。据说1927年7月印度诗人泰戈尔从新加坡来到

马六甲,就是在曾家住宿的,隔了一晚拜访麻坡中华中

学,11可以看出当时富甲一方的曾家也曾经招待过文化

人。以何葆仁的身份(学运领袖、留学美国、政治学博

士),娶得曾江水之女,自是春风得意。

何葆仁结婚日那天,沈慕羽和一群音乐伙伴在宴会

上演奏。乐团中有一位叫邱钟岳,沈慕羽日记里记述了

这段往事:

老同学邱钟岳于日昨病逝,据说是罹胃癌,十年前他曾

胃病切去半个胃。他为人和蔼,初中时与我同班,那时曾

组织振声音乐会,每个星期六在他家练习。他弹钢琴,我

吹笛,还有钟陵、钟培、建兴数人,可说是中西合璧。何葆

仁博士与曾玉昭结婚,便是我们担任演奏。钟岳毕业后入

英校肄业,后在华侨服务,因帐目事辞职,嗣后任多家书

记,享年六十六岁。(1976年10月6日“致祭邱钟岳”日记)

1938年沈慕羽与曾月霭缔结连理,何葆仁礼尚往

来,在结婚证书上他是这对新人的介绍人之一。沈慕

五四时期的何葆仁,《联合早报》网站照片

Page 10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03

羽到了暮年还津津有味的提起此事。1998年沈慕羽庆

祝结婚纪念日,年轻的记者好奇问起他的浪漫史,他

作了交代:

……我告诉他们这段姻缘是天注定,民国20年我随

父住厦门曾国办家就认识她,还教她读书,嗣后我返呷

任教培风,她因避日本侵占厦门,全家迁呷。这时父亲年

老多病,要我早日成婚,遂向国办提出可否将月霭嫁给

我,国办即时同意,十二天便结婚了。国办住我家对面,就

这样迎接过来,没有游行,从此结为夫妻。结婚证书是我

的手笔,介绍人是何葆仁博士,证婚人是王德义。记者尽

量摄拍我当年的像片作为资料。(1998年1月14日“记者催

访问”日记)

好奇的记者大概没有几位知道介绍人“何葆仁博

士”是何许人也,遑论证婚人是王德义。王德义为当时

马六甲闽侨会馆和明星慈善社主要领导,与何葆仁同是

社会的佼佼者。12他在二战期间被日本蝗军残杀而死,

与沈慕羽兄沈慕周一样,埋骨于马六甲抗日烈士纪念碑

下。

1939年郁达夫到马六甲一游,也是通过何葆仁的安

排。郁达夫《马六甲记游》写道:“导我们的先路的,是

由何葆仁先生替我们去邀来的陈应桢、李君侠、胡健人

等几位先生。”13何葆仁有没有做地陪则不清楚。

1964年,马六甲有一位叫黄家骏完婚,沈慕羽有出

席并致辞。“何葆仁博士全家皆参与其盛,并亲自主持

证婚,堪称隆重。”(1964年12月25日“黄家骏成家”日

记)。1969年沈慕羽到新加坡活动,顺便拜访那时在新

加坡的何葆仁(1969年8月4日“访何、胡”日记)。1974

年,沈慕羽五哥沈慕昌去世,何葆仁到来致祭,沈慕羽

甚为感动:

……最难得的是何葆仁博士与何明湖夫妇陪同下也

来敬礼。据说他已受基督洗礼,故不烧香,八十五岁的王

联增也来吊唁,他们都到十时才离开。何博士跟我促膝

而谈,他态度诚恳,谈起四十多年前,新加坡福建会馆的

往事,他说当年薛中华为福建会馆总理,大权在握,一切

操纵,收支从不报告。后来陈嘉庚联络他和一些少壮派

要求账目公开,职员重选,把他迫下台,乃由陈嘉庚接任,

修改章程。后来会务蒸蒸日上,兴办道南、爱同、南侨及

购置许多产业,他很佩服陈嘉庚处事的公正态度。(1974

年12月22日“何博士致祭”日记)

何葆仁晚年“受基督洗礼”是新资料。有关陈嘉庚挑

战薛中华福建会馆总理一职的故事,并不是什么秘密。薛

中华(1886-1940)是薛佛记的曾孙,1915年的时候担任

福建会馆的主席,担任过新加坡市政局主席、新加坡中

华总商会会长职务。福建会馆与天福宫合并改组后,薛中

华又担任了福建会馆总协理到1929年。然而他领导下的

福建会馆组织散漫,很多会员有名无实,相应的体制机制

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这时候陈嘉庚站了出来,

决心改组福建会馆。何葆仁讲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他与

陈嘉庚有一段甚密的交往,于此可见。从1929年到1949

年,是陈嘉庚依托福建会馆风云际会的20年,也是他本

人在华人社会里的声望达到顶峰的20年。14

1965年,新加坡被逼脱离马来西亚联合邦,史称

“新马分家”。当时何葆仁已经在新加坡多年,身份是

联合邦公民。像许多居留在新加坡的联邦人,他必须做

一个选择。因为他的商业利益都在新加坡,他选择留

在岛国。从“何葆仁博士住星洲已七年”(1963年5月

30日“何博士领公民权事”日记)来推算,何葆仁从中国

回到新加坡应该是1957年。其实马新分家,在新加坡的

马来联邦公民要做一选择,如何成为当地公民需要一些

手续,沈慕羽记录,恐怕不只是何葆仁一家人的事,而

是当时新马分家后所有在新加坡拥有联邦公民权居民

所面对的问题。

1978年,何葆仁的侄子何明湖打电话给沈慕羽,报

告了何葆仁辞世的消息。1978年1月3日“何葆仁逝世”

日记:

何明湖于今晚一再来电报告,何葆仁博士于今日下午

逝世,据说他在下午一时赴中华总商会昏厥,就此不醒,

想必体弱心脏无力所致。何葆仁博士于一九一九年五四

运动时,曾领导全国学生抗议日本无理侵犯中国主权,名

噪一时,后留学美国得经济博士学位任复旦教授。南来

与曾江水女儿玉昭结婚,从此在星马活动,领导马六甲社

会工作,担任晨钟励志社社长。战时曾任国民参议员,战

后任福建经建主席,一身为党国服务,贡献甚钜,近二十

年来任远东银行经理及顾问。

何明湖曾任职培风,与沈慕羽极为相熟。沈慕羽听

到故友的噩耗,当晚以一贯平静的口气写下了逝者简短

的生平传略。凭着记忆书写,除了“后留学美国得经济

博士学位”有误之外(应为政治学博士),其余皆准确。

Page 10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0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何葆仁逝世后,其后代仍然继续与沈慕羽保持联

系。有一则日记为证。1990年10月12日“何明通电话”日

记:

何葆仁博士之子何明通于上午十时半由美国打越洋

电话给我,说侨委陈式锐已逝世,其空缺将于十一月间补

选。明通有意此职,请我写信给曾广顺加以推荐,我请他

即刻寄下履历,以便及时办理。

沈慕羽对于这位故友之子的相求,肯定是大力支持。

他与何家相交两代人,从他的日记、文章和书信的记述

里看来,是美好且圆满的。

述往事、话当年

沈慕羽1979年在一次宴席上,致辞时讲宴席主人的

故事,也引出了一个有关何葆仁的掌故:

我介绍的东西相当新鲜,我说大家知道中国的延安

是毛泽东的发祥地,但古城荷兰街的延安却是吴家的发

祥地。

我又介绍寿星的父亲吴万里是培风创办人之一,热心

公益,有正义感。

我介绍寿星生平说他是培风早期学生(五十五年前)

好学不倦,曾读完英文字典。培风第一届初中毕业考试,

由何葆仁博士主考,华史地题由何博士命题,英算则由寿

星出题,此掌故知者不多。(1979年12月9日“一段历史回

忆”日记)

从这则日记里可以得知何葆仁曾经在培风当过考

官。从另一则记述里,我们知道何葆仁曾经在培风当过

董事。“今天墨义在马六甲版发表培风之父——沈鸿柏

可以说是适时之作,附初中第一届毕业生及初小毕业生

合照,坐在中间穿唐装就是父亲,左旁是张礼千,其右

旁打领带者是何葆仁博士。”(2003年6月24日“今人不

识沈鸿柏”日记)。何葆仁在培风的职务,沈鸿柏的文

章里也有提及。15

其实何葆仁在马六甲的文化活动相当频密,影响也

大。任职于美国Amherst College 的邓尔麟认为,“何葆

仁带给马六甲的经历是与上海,新加坡和战后美国正在

经历快速变化的政府和社交网络进行谈判的经验。”16

一位曾经在五四运动有关键作为的领袖人物,来到人

文荟萃而文化魅力无穷的马六甲,曾经付出努力,至少

在文化推动上有一番作为,这个事迹,常被马来西亚华

人史研究者所忽略。17沈慕羽生命史留下了这一段故事,

是那么珍贵。

何葆仁一生可以分几个阶段。一、从13岁回到中国受

教育,经历五四运动,出国留学,学成归国为第一阶段;

二、30岁返新加坡和马来亚,结婚成家,新加坡失陷后,

携家人回到重庆,参与抗战工作,为第二阶段;三、战后

返回新加坡定居至逝世为第三阶段。他来到马六甲时仍

然带着五四运动领袖的光芒,一位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形

象相当突出。他是属于国民革命的一派,在战后新马发

挥文化余热,后来在新加坡银行界展示他的才干,自是

他的人生选择。

对照其他五四运动学生领袖的命运,何葆仁倒是一

个例外。他是唯一来自南洋的学运领袖(李登辉当时已

经48岁,是复旦大学校长),也是唯一选择在南洋终老的

一位。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多是反传统的全盘西化主

张者,有不同派别,最后的归属也相异。属于共产革命者

的后来留在大陆,有的被批斗(如郑振铎1898-1958、

王造时1903-1971),也有很年青或中年就过世的(如瞿秋

白1899—1935、高君宇1896-1925、于方舟1900-1928 、

段锡朋1896-1948),当然也有人生得意而长寿的,如

许德珩(1890-1990)。属于国民革命者和宪政革命者

的,有些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如罗家伦(1897-1969),

官运甚好,继续有著作。18 傅斯年(1896-1950)回归

学术界,任台湾大学校长,成就更大。五四后的何葆仁,

中年期间积极推动文化思潮,而晚年或许更逐渐转向保

守,在美国所学之政治学全无用场,然而在商界服务未忘

回馈社会,长寿而终。遗憾的是,他没有留下太多的著作

让后人缅怀,或许这正侧面反映了五四的未竟之业。

作者为新马历史研究学者

怡和思维

Page 10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05

注 释:

1有关青年励志社,可参考潘醒农,<青年励志社谈

往>,《南洋商报》, 1979年8月5日,8月8日,8月

12日。

2<马六甲晨钟励志社开复选会•何葆仁博士任正社

长>,《南洋商报》,1936年1月11日。此名单有何葆

仁、吴志渊、沈鸿柏,没有沈慕羽。

3<马六甲华侨公立三校董事复选会•何葆仁博士续

任正主席•分配工作俟新旧董事移交后办理之>,

《南洋商报》,1935年11月24日。

4杨进发,<何葆仁博士>,《战前星华社会结构与

领导层初探》,新加坡:南洋学会,1977;陈伯萍,

<为同济‘鞠躬尽瘁’的何葆仁博士>,《同济医院

130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同济医院,1998,页

177-180;<何葆仁博士传略>,《史姿》,第15辑,

1989,10。

5李玉阶,<上海学生响应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传记文学》30,5 (1977年5月),页59-62;奚玉

书,<“五四运动”在上海发放的光芒>,《春秋》第

530与531期(1979年);朱仲华 (承洵),<五四运动

在上海>,《五四运动回忆录》《第三卷》,北京:社

会科学院,1979,页265-73;任贵祥、李盈慧,<第

四章、华侨与国民革命>《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十四

卷:华侨与国家建设》,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6朱仲华:<孙中山支持五四运动(口述) >《绍兴(县)

文史资料》第七辑):“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终

于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51号环球学生联合会

会所成立。公举复旦同学何葆仁(字子元,福建厦

门人,华侨子弟) 为主席,瞿宣颖(字兑之,湖南醴

陵人,清末军机大臣瞿鸿机之子) 为文书,我被推

为总会计兼总干事。”“过了两天,即6月2日,我和

何葆仁作为上海学联的代表,按照洪先生所留下

的地址,前往莫利哀路孙寓,晋谒孙中山先生。”

“此后,我们又一次前往晋见孙中山先生。他老人

家当时也十分高兴,还操英语对我说了两句话:

“团结就是力量,分裂导致灭亡!”

7《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8任贵祥、李盈慧,<第四章、华侨与国民革命>《中华

民国专题史•第十四卷:华侨与国家建设》,南京大学

出版社,2015年,页219-222.

9<甲晨锺励志社复兴后首次社员大会•主席报告沦

陷期间经过情形•推黄则鸿等为下届筹选委员>,

《南洋商报》,1946年12月24日。“沈慕羽为青年部

报告:举办学术演讲七次,先后敦请莱十黎上尉,陈

世昌医生,余超英校长,董人秘书,何葆仁博士,张礼

千教授,李君俭先生演讲。”

10《沈慕羽事迹系年》,吉隆坡:教总,1997,页26。

11郑昭贤,<泰戈尔与麻坡中化>,《星洲日报》,

2011年1月21日。

12 <马六甲•甲华账会选举常委•何葆仁王德义等人当

选>,《南洋商报》,1941年2月17日。

13郁达夫<马六甲记游>,《郁达夫全集第三卷》,时

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

14杨进发,《陈嘉庚:华侨传奇人物》,新加坡:八方

文化企业,1990,<第五章:从帮领袖到社会领袖:

陈嘉庚的实力地盘>。

15沈鸿柏,<培风初期校史—沈鸿柏与培风学校>,

《沈慕羽言论集下》,吉隆坡:教总,1998,页

40-46。

16Jerry Dennerline (邓尔麟),“Lee Teng Hwee,

Ho Pao Ji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in Malacca,

Singapore, Shanghai and Beyond, 1885-1945 ”

(<李登辉、何葆仁和马六甲、新加坡、上海各处的教

育改革及其它,一八八五-一九四五>) Translocal,

Volume 11, Issue 1,2017。

17杨进发和R. B. McKenna对何葆仁的生平有一段简

短的介绍。Ching Fatt Yong,R. B. McKenna,The

Kuomintang Movement in British Malaya, 1912-

1949,NUS Press,1990。

18《罗家伦先生文存》(共十四册,原编十二册、补编

一册、附编一册)。台湾:国史馆,1976年12月。

Page 10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0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前言

战后五十年代在反对黄色文化,反对殖

民主义,提倡爱国文化,主张文化工作者以

不同艺术形式反映人民诉求的声浪中,“星

洲一九五三年度华文中学毕业班同学艺术

研究会”(艺研会)的美展应运而生。这个

由本地学生文艺团体当家作主举办的美展,

从市区到乡村作巡回展出,展期17天,参观

者竟高达二万多人。此次美术展所形成的

现象是空前的,让美术走近民众,达到宣

传、教育之功能,留下可珍惜的历史印记。

在新加坡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提倡以

现实主义为创作手法,以捕捉时代脉搏为作

品基调的巡回美展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

位,当我们研究五六十年代“赤道艺术研

究会” 的活动时,绝对绕不开艺研会的巡

回美展。梳理这段几乎被淹没的史实,具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星洲一九五三年度华文中学毕业班同学艺术研究会(艺研会)的诞生背景与会务活动及社会参与

(1)诞生背景

1953年10月发生16岁的女生庄玉珍被

奸杀的惨案。一个月后,中正中学分校初中

二的九班同学发起反色情文化运动,学生

在座谈会上批判色情文化的泛滥,并希望将

运动推广到新加坡各中学去。反黄运动的帷

幕拉开了。对黄色事物的批判,不能只限于

口号式的文宣,它需要一种新兴的载体以生

动的形象来完成这项任务。于是学生提出在

学校召开座谈会,组织歌咏队,研究小组,

通过“叙别晚会”、“游艺晚会”或“美术

展览会”等大型的文艺活动,以多元的形

象传播“健康”、“正派”的内容。

1953年星洲各华校毕业班同学都举行

叙别晚会。12月24日在华中叙别会筹委会

的发动下,举行了一个各校叙别会代表大

会,会上议决成立——全星华文中学毕业

班(一九五三年度)为南洋大学筹募基金

游艺大会筹委会。由八所中学组成的联合

叙别晚会,于1954年3月4日到7日假快乐

世界体育馆举行筹募南大基金游艺会。除

筹募基金外,主席团希望健康的歌声和民

间的舞姿传遍每个角落,给色情文化来个

迎头痛击。四天的演出节目精彩,观众踊

跃,成绩斐然,共筹得六万余元。

随后,联合叙别晚会决定成为永久性

之组织,以“ 星洲一九五三年度华文中学

毕业班同学艺术研究会”(艺研会)的全

名向政府提出申请,1954年6月17日获得

政府批准注册成立,同年8月29日假道南

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会员人数共433人。

(2)会务活动与社会参与

1955年1月7日艺研会向社会各界发

起献书运动,成立拥有近三千本图书的图

书馆,给会员研究艺术带来莫大裨益。

1955年2月12日举行第一次联欢大会后,

推行各项研究工作,分文艺股、音乐股、

舞蹈股、戏剧股以及美术股。7月8—10日

为南大演出工作人员举行“ 夏令会”以联

络演员感情并邀请学术界名人连士升、李

豪、刘抗等作专题演讲。1955年8月20日至

28日在快乐世界体育馆举行南大筹募基金

游艺大会。(见图1) 这次的规模比上一回

艺研会与巡回美展狮岛的历史印记

怡和艺苑

╱ 文 : 姚梦桐

一九五十年代的

Page 10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07

更为盛大,媒体给予很高的评价,超过5万名观众到场支

持,共筹得近9万元。

为发扬尊师重道精神,1955年10月21日全星华文校

友会暨艺研会,举行盛大招待会与游艺会庆祝教师节。

首席部长马绍尔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是年由16人组成

的“艺研会文化节观察团”,于1955年12月14日前往吉

隆坡参加泛马学联主办的 “泛马学生文化节”,大会由

联合邦与星洲两教育部长主持开幕。文化节观察团也

谒见南大雪州主席讨论艺研会为南大在联合邦巡回演

出问题。随后北上怡保及槟城拜访文化界友人,于12月

29日回返星洲。

1956年4月为促进各研究股的发展特邀各方专才指

导各股工作:美术股蔡名智、郑国伟,音乐股黄汉林,

文艺股杨冰梅,舞蹈股为印度古典舞蹈家巴斯卡(K. P.

Bhaskar)。5月20—21日,本着“打击黄色文化,介绍

健康艺术 ”,音乐股主办会员音乐观摩会。为促进民族

间文化交流及加强民族间友谊,舞蹈股于7月13—15日

假福建会馆举行印度舞蹈欣赏会。

1956年8月中旬到9月初举行“美术巡回展览会”。

1956年9月19日艺研会为醒华校友会演出事发表声

明,支持该校友会的演出,认为演出有益于健康文娱的

发展,更符合“反黄”的工作。1956年9月26日,四十个

文化团体(艺研会与赤艺研究会是其中之两个团体)发

表声明希望首席部长接受民意,解除被封闭的三个团体

领袖以及释放七个团体领袖。10月4日艺研会联同小学

教师联谊会举行座谈会推动维护民权运动,10月7日艺

研会议决展开一人一票维护人权签名运动,反对林有福

政府大逮捕以及封闭社团事件的不合理事件。10月14

日艺研会联同中正校友会及南侨女中召开四十个文化团

体代表会议,并议决派代表前往慰问华中与中正学生。

1956年10月25日艺研会被政府解散,时会员人数

800。

艺研会的巡回美展

1956年在人民反殖要求独立的呼声中,爱国主义文

化,爱国主义文学运动提出来了。强调马来亚三大民族

团结一致,加强人民对马来业的国家观念。1956年6月

16日,艺研会顺应时势决定主办美术巡回展并广泛征

求美术界人士作品,同时敦请美术界林学大、刘抗、张

荔英以及高泽沛为顾问。为了美展获得理想成绩,展出

前在会所举行联欢会,广征各方意见,慎重商议,严格

挑选每件作品。当天林学大与高泽沛都到场指导,林学

大对即将展出的作品提出看法:

……没有十年八年的绘画基础是不可能创造这样的

作品,但是艺研会的会员和参加展出的社会青年美术工

作者,除了部分进行美术学校训练,全靠本身努力学习成

功,这是难得的。现世纪的科学社会思潮和艺术都互相

影响打成了一片,艺术只有和这两者结合才能进步,反黄

和爱国主义的作品就是由以上原则产生的。

林学大在谈话中也透露参展者除艺研会的会员之

外,有部分作品来自美术界友人的参与。按该会1955年

2月成立之初,美术股成员不多,而且从最基本的画石

膏模型开始,实难以成事。

1956年8月14到17日在中华总商会举行“美术巡回

展览会”(见图2),18日到19日改在福建会馆,接着举

行11天的巡回展。该会理事长说明画展的意义希望在

(图1)《星洲一九五三年度华文中学毕业班同学艺术研究会为南大筹 募基金游艺大会特刊》,1955年

Page 11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0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发展爱国主义文化的工作中,贡献一分力量,同时使艺

术能更接近大众:

我们对这次展览的作品,要求得很严格,尽量使它

的内容与形式都能符合时势的要求,冀期在发展爱国主

义文化的工作中,贡献出我们一分的力量。我们这次举办

的展览会,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巡回美展。我们认为艺

术是社会的主人——大众的,必须为大众服务。我们要

反映大众的生活、发扬大众所喜爱的内容与形式;且进一

步我们必须创造机会使我们的艺术更能接近大众,使他们

经常能领受我们的艺术。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才能在

这伟大的时代里发出光芒,这就是我们巡回美展的意义。

艺研会的巡回美展显然受到俄国于1870年成立的

巡回展览画派(Peredvizhniki)的影响,提倡艺术应该

反映大众生活,走向民众,组织流动画展,让普通人民

接触画家的作品。艺研会的美术指导蔡名智尊巡回展

览画派代表人物列宾(IIya Repin)为导师,对他推崇

备至。这次在新加坡美术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的美展,希

望在高歌爱国主义的声浪中,为社会贡献一分力量,以

及采用巡回的展览方式,“均与当时一些画家的艺术信

仰也有着密切关系。”

美展特刊的封面画上三个人头,象征华巫印三大民族

的团结 ,蔡名智所设计(见图3),选登在特刊的作品,内

容则是反映大众的生活,形式上采取易懂的表现方式。

开幕当天,美展顾问林学大发出心坎里的赞语:现世纪

的科学,社会思潮,和艺术都互相影响,并且要达成一

片。艺术只有和这两要素结合才能进步,获得广大人民的

热爱。林学大提出“现世纪的科学,社会思潮,和艺术都

互相影响,并打成了一片”的看法,这与他在1940年提出

的“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反映。……艺

术必须跟着时代和人类的现实生活以演进。”以及1955

年认为艺术应该“反映当代社会思潮,发挥教育与社会

作用”的言论是贯彻始终的。

8月26日开始巡回美展转移到乡村地方展出,后港江

夏别墅(8月26-29日)、大成巷(8月30-31日)、武吉智

马(9月1-2日)、竹脚(9月7-9日)四个地方,前后展出

(包括在中华总商会与福建会馆)共17天。根据1956年

9月10日《南洋商报》的报道:“艺研会巡回美展昨结束,

前后参观者二万人”,平均每天参观人数达1250人左右,

公众反应热烈,毕竟展品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美展中蔡名智的《马来亚史诗》(见图4)和郑国伟的

《拾遗》(见图5)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南洋商报》在

不同天刊登这两幅油画,以飨读者。梅培实的特稿《并出

生命的火花写在艺研会美术巡回展览会开幕日》对他们

的作品给予重点报导:

画家聪明地采用车轮痕迹以及被压扁的鲜鱼和铁罐,

描写一个鱼贩怎样在用颤抖的手爱惜忍痛地拾回地上仅

有的残鱼,周围的行人怎样用爱与憎的心情去目睹一幕悲

剧的扮演。(郑国伟《拾遗》)

野餐会上朗诵马来亚史诗,从听众面部的各种表情

反映这首诗的内容。他们的身份虽然不同,可是每个人的

心烦却一致的,似全被累丝钉钻进般那般痛苦,它更表明

着一种伟大的愿望。(蔡名智《马来亚史诗》)

1956年9月12日《南洋商报》发表了李天明的《艺

研会美展观后》,让我们读读作者李天明(蔡名智)献

(图2)艺研会美术巡回展览特辑,1956年8月16日《新报》 (图3)《美术巡回展览会特刊》封面,蔡名智设计

怡和艺苑

Page 11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09

身说法对《马来亚史诗》在主题、人物形象、构图设色

的分析:

一群在野餐的学生和工友,正倾听他们伙伴的诗歌朗

诵——《马来亚史诗》。朗诵者动人的姿态和集中精神的

戏剧性表情,揭示出即使马来亚祖国受过多么长远的惨伤

苦难,作为儿女的马来亚人民还是衷心热爱自己的祖国。

从这群人极其关注的表情中,你不难发现他们是多么向

往于朗诵者的伟大诗篇。读画者可从他们的表情形象,发

掘出他们美丽的灵魂和深邃的思想。这些不同身份,不同

命运的人,已准备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永远结合

起来。画中凝视朗诵者的小妹妹,泪水将盈眶而出的表情

是多么可爱和易于引起读者的同情。

各种各样的色彩安置在画布上,但它们不显得格格不

入,恰恰相反,它们显得调和和多样性。从画图的背景,读

画者也不难领会它是象征前途的光明。今天的时代虽然黑

得像附近一带布满着的浓云,但遥处地方的光明却意味即

将带来的希望。这种以位置的远近象征时间性的表现方

法,在画画的艺术上具有丰富重要的意义。

按蔡名智《马来亚史诗》,曾于2016年10月在德国慕

尼黑艺术之家展出。这是我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画作第

一次外借到世界顶尖美术馆。

李天明的《艺研会美展观后》对郑伟国的油画《拾

遗》作出深入分析 。

郑国伟《拾遗》以小贩生活为创造主题,画家以鲜明

的色彩和精练的线条表现小贩生活。一个站着的小贩以

十分愤怒的神情向行人说明小贩悲痛的命运。显然的,

画家本身生活在小贩的环境里,熟悉巴刹的情况,熟悉小

贩的性格,熟悉熙往攘来的行人,使他的构思完全能够和

真实而完美的形象紧密结合。

画面分两部分,站着的小贩和行人是一剖分,蹲看的

鱼贩和学生帮忙拾取地上的残鱼是一部分,两部分是在

完整的关系中统一起来。蹲着的鱼贩的形象是引起动机的

焦点,而站着的小贩其形象刻划有声有色则是引起联想的

导火线。假使缺少了引起动机的焦点,我们就不能明白站

着的小贩所讨论的是什么?小贩们将每月辛辛苦苦收入

的一部分缴纳赋税,满以为受了法律保障,可以不再担心

其他人物的侵拢,谁知道扫荡矛头还是随时随地指向他

们。行人们是深切同情小贩的不幸因为他们也是现实生活

的受难者,从蹲着的鱼贩拾回地上所剩下的残鱼及痛惜的

表情,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扫荡者感到不满。

展品中李文苑的《印度工友》,逼真地画出印度同胞

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站在画前“仿佛听见那钻石机器

猛烈震动所发出刺耳的声音,仿佛感觉到他们由于尘埃

土粉的飞扬而呼吸困难”。

林友权的《余恨》(见图6)回忆日治时期马来亚人

民深受的灾难为主题,在马来亚正朝向争取独立的当儿,

自有其特殊意义——激起 人们去深思只有自己当家做主

才有幸福的道理。《美术巡回展览会特刊》在刊登林友

权《余恨》同页的左边有段文字,可让读者理解画家的

创作主旨:“压迫、奴役、逮捕、屠杀——是日本军国主

义者企图统治世界的凶残手段,也是促使他们加速飞向

灭亡的动力。只是不幸这些伎俩却因此流传在世上。想

起不知多少热血青年曾一去不复回,多少慈母心曾经为

他们而碎,多少幸福的孩子变成孤儿——痛定思痛,岂

会不有一丝余恨。”

林友权另一幅油画《寻真理》(见图7),画里衣衫褴

褛的青年在大白天里借助手中微弱的烛光,四处寻找真

理,周围的人都投于鄙视的眼光。一对穿着光鲜的男女,

(图4)蔡名智《马来亚史诗》,112 x 153 cm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品

(图5)郑国伟《拾遗》100 x 94.5 cm,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品

(图6)林友权《余悸》116.5 x 142 cm, 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收藏

Page 11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1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他们手中牵着的小狗向青年狂吠,引入注目的是一名僧

侣聚精会神地舔着拇指点算钞票,他寻找的又是什么?

这幅有象征意义的图画述说的是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

受到社会敌视的情形。

总结

(1)巡回美展是我国美术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的展出

李天明在《艺研会美展观后》一文中赞誉巡回美展

“是马来亚美术工作者为创建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具

有独特民族性的、现实主义的马来亚艺术的最重要的标

志,是马来亚艺术造型的历史的第一个里程碑”,这段评

论准确地描绘了当日的美术现象。

当我们回眸新加坡美术发展的历程,战前木漫的现

实主义手法一直为艺术工作者所重视与应用。作品如周

金海《抢饭碗》(《叻报•椰晖》1930年11月15日》)、张

汝器《金钱压迫下的市民》(《叻报•椰晖》1930 年12月

20)、陈 平漫画《小贩》“愿当地政府,实行优良的政

策”(见图8,《星洲日报•星光》1931年5月18日)、李曼

峰《贡献》(《社会漫画》1932年)、杨景美《讨债与躲

债》(《文漫界》1936年9月20日)、戴隐郎《挑炭夫》

(《文漫界》1936年9月13日)(见图9)等等。油画方面,

如张汝器《奸淫劫杀》、陈宗瑞《奸杀掳掠》(华人美术

研究会第四届展品,可惜均毁于战乱之中)以及司徒乔

《放下你的鞭子》(司徒乔旅居新加坡期间的杰作,1940

年8月),目的在激发华侨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奋力抵抗

日寇的侵略。

对比于战后的巡回美展,前者体现出关心祖籍国、关

心市民遭遇的心态,后者是二次世战结束后,在激情的

年代里,创作者沿袭战前现实主义手法的艺术传统,并

以之表现华侨逐渐倾向认同居留地的愿望,它可说是在

反黄、反殖民、宣传爱国主义的特定时空下之产物,更是

新加坡美术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重要的标志,整个巡回展

所形成的美术现象,在我国美术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

(2)艺研会与赤道艺术研究会有着继往开来的关系

赤道艺术研究会成立于1956年9月,从1958年第一次

赤道艺术研究会的展出画册,我们知道蔡名智、陈成兴、

陈光仲、李文苑、张金龙、林友权、郑文斌、王天赐、卢汉

声、吴汉图、陈春蝉、赖桂芳以及郑国伟都有作品参展。

笔者对比1956年艺研会的巡回美展画册,以上提到的几

位画家也都有作品参展,其中蔡名智、李文苑、林友权以

及郑国伟都是赤道艺术研究会初创时的重要会员,蔡名

智更是创会会长。我作出这样的推测:1956年10月26日

艺研会被政府当局解散后,部分美术股的会员就转入赤

道艺术研究会。这推测在我访问林友权时得到证实。

艺研会与赤道艺术研究会有着继往开来的密切关系。他

们的画作题材都撷取生活中的动态,而表现的方式也着

重谨严的写实手法,后者更把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推向

高峰。当我们研究五六十年代“赤道艺术研究会”的活动

时绝对绕不开艺研会的巡回美展。

作者为本地美术史研究学者

篇幅所限,本文原有注释从略

(图7)林友权《寻真理》,66.5 x 79cm, 林友权先生提供

(图8)陈 平《小贩》《星洲日报•星光》 1931年5月18日。“愿当地政府,实行优良的待遇。”

(图9)戴隐郎《挑炭夫》,《南洋商报•文漫界》1936年9月13日。 当他们都掮起疲劳,吊起肚皮,从货仓里归来,已是万家灯火 的时候了,而华盛的娱乐场中,也在满挤了几许找消闲,找开心 的——饱餐后的人们。

怡和艺苑

Page 11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11

从题跋浅谈二战前后

星洲文人画家之交往

书画题跋,作为文人、书画家一种酬

酢、论交、论艺与论学之形式(其

表现可以是韵文或散文。见顾公硕《题

跋古今》);自宋以降,迨至明清,一件书

画作品常有许多同时代士人之题跋。故

而,我们便可藉此窥探一代人交流往还

之风流韵事。

余且举一再熟悉不过之例,即黄山谷

跋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卷》。文曰:“东坡

此诗,似李太白,犹悲太白有未到处。此书

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

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

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如此相知相许之

跋文,我们于千载后诵读之余,亦为他们

那亦师亦友之情谊击节三叹!

从题跋看二战前后南来文化人的交往

二战前后,南来星洲的文人、书画家

也留下许多这样的风雅佳话。一九三八年

(民国廿七年)十月,陈延谦1在《止园征

集吟侣小启》一文谓:

暴日横天,风云变色,中原焦土,草木

含冤。此正健儿沥胆披肝之候,亦义士悲

歌感赋之时也。而况海外论交,早结吟社,

天涯逃难,尤多词人。登楼王粲,定萦去国

之思,泣路杨朱,同抱忧时之恨……特定

重九之前一日,亦即双十以后廿天,敬扫止

园,欢迎文旆,步桓景避灾故事,作杜陵爱

国新诗……。(见《止园重九感怀吟集》)

兹不惮其烦引陈氏文,目的乃欲说明

就在国族危亡之际,侨居星洲的儒商、文

╱ 文 : 陈弘庵

Page 11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1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如此一件小册页,它为我们展示了二战前后一僧三俗

两信仰之交往及其反战思想。大家的身份虽不一样,但

同为中华民族,同为反抗日寇的侵略战争而站在一起,

且对未来寄予乐观的展望,最终迎来了胜利。

近年来,余也见过不少早期本地骚人墨客互赠的书

画立轴或雅集册页。其中一件卜庸君画于癸未(一九四

三年)元旦前一日的水墨芭蕉红毛丹。黄载灵3于此画的

边上题曰:

写画必使笔无痕,用墨精彩方臻妙境。此无他,墨贵

洁净,洁净自然活泼,涉笔超常。姜白石云:“人品不高,用

墨无法。”庸君此帧,喜其笔墨之神,故摩挲弥月,始缀数

语归之。甲申秋,二山居士。

黄氏跋文既盛赞卜庸君的笔墨之精妙,也提出个人对

用笔用墨之看法。更引姜白石语强调人品于作画之重要

性。此画心下方尚有一则洪炜堂4题诗:

人间芭蕉叶最大,雪花 沾无不零。云何池上数片叶,

戴雪不减天家青。

洪氏此诗耐人寻味。一边盛赞卜氏之画,一边似暗示

日寇统治即将雨过天晴。卜氏此画创作于一九四三年的

除夕,时为日军占领星洲的第二年。为何农历除夕红毛

丹以墨色绘之?画家与题画人似乎都另有寄托。

另一件作品为陈月秀5于一九四零年绘赠林太建之绢

本工笔《梅竹幽禽图》。林太建广东大埔人,早年读书沪

上,后偕其夫人秀莲女士留日,战前来星,曾任圣公会中

学教职(一九七零年《圣公会中学毕业特刊》)。林氏与

徐悲鸿、郁达夫亦有交往。一九四一年春,林氏曾倩郁

达夫为其林园题联。郁达夫乃集杜诗与宋人句为联“林

间扫叶安棋局,园里开樽溢酒香”归之。此外,郁氏还写

了一件册页赠林太建,内容为:

“不作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是有闲阶级作

恶事时的强辩。我们则惜分阴之不暇,又那里来的闲功夫

吟风弄月。时代不同,泥古者应以唐吉诃德为殷鉴,潮水

与时间,是不等人的。辛巳春日,太建先生属题,郁达夫。

从这件题辞,我们可以看到郁氏积极、进步的一面,

并非如一般人所批评的“颓废、浪漫”(黄葆芳〈郁达夫

的两首题画诗〉,《引玉集》)。

怡和艺苑

人与书画家便藉类似西园雅集之集会进行交流,既深化

彼此之友谊,也深化当时旅居海外的华人共同抗日的民

族意识。参与这次重九雅集的人士包括陈氏在内共有五

十九人。其中就有管震民、丘菽园、高冠天、李俊承、痴

禅和尚与潘国渠诸先生。诸人除在诗中表达了惺惺相惜

之情外,还抒发对时局的忧虑。这类聚会,一般不只诗

歌酬唱,还会作画写字,惟这些作品是否保留至今日,

那就不得而知了。

年前,余曾获观许允之2书赠郁达夫的行楷七绝条

幅。内容乃许氏向郁达夫赠字赠诗表示致谢。许氏所作

七言绝句如下:“寿宇题诗颗颗珠,清光浮动照罗襦。

数行墨宝凌云笔,不让佳人雪玉肤。”诗后还有短跋云:

“达夫先生惠题寿宇堂并以近作游仙诗一截见示,皆

绝妙好辞,敬步其原韵,藉鸣谢悃,即希粲正,许允之于

星洲旅次。”

郁氏战后遇害,惟此片纸历二战留存至今,实属难

得,亦可为许郁二氏交往之证。

我国已故高僧释广洽藏丰子恺漫画〈战地春草〉(见

《子恺漫画及其师友墨妙》页十六,胜利书局,一九八三

年),它记录了释广洽生前与三位方外之交的情谊。此画

乃丰子恺作于一九三八年初抗战之时。丰氏在画心右上

方题了一首五言诗:

谁言争战地,春色渺难寻。小草生沙袋,慈祥天地心。

随后,丰氏自桂林寄赠夏 尊。大约在一九四一年

初,广洽法师路过上海访夏 尊,夏氏即以此持赠广洽

法师,并在画上作一短跋如下:

不见子恺四年,于兹时承寄画相慰。三十年春日,广

洽法师南返过沪见访,因出子恺画共观,即以斯幅赠之。

子恺此画作于二十七年春日,盖记战乱之实况者,迄今已

三年矣!

广洽法师返星洲后,又于一九四五年冬倩黄孟圭在

画上题字,黄氏赋二绝并跋数语如下:  

为资屏幛叠沙包,战到人亡地亦抛。定有幽魂依野草,

慈航莫忘渡同胞。画里如闻哭万家,健儿亿兆化虫沙。相

期消尽人间劫,我拜耶稣尔释迦。余以患难余生,深望世

界从此得以息争无事,广洽法师慈悲为怀,同此志也。承

以子恺画嘱题,敬赋二绝,以博一粲。

Page 11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13

同年六月,徐悲鸿也以所作怀人五言诗书赠林氏,

诗曰:“仍由石婆巷,往来一小桥。故人今何在?直忆到

深宵!”

陈月秀画作上的九则题跋

如今,当我们观赏《梅竹幽禽图》这件画作时,面对

画作上这九则题跋不禁会浮想联翩。这些题跋分别由

黄载灵、刘延陵、卢衡、冯清河、吴体仁、玉生、惕 、洪

炜堂与若云九人题写。按有书写年份的题跋依次为黄载

灵,然后是刘延陵、冯清河,之后为卢衡。余者皆未书年

份。根据黄载灵的题字,他是于一九四零年春在画上题

了一首五言绝句:

绝色背冰霜,美人影飘渺。同病怜杜鹃,江南春乍晓。

然作画者陈月秀的署款是一九四零年仲冬。换言之,

黄氏书写的年份可能有误。因为不可能先由黄氏在画幅

下方题字,然后陈氏才作画。冯清河与刘延陵的题字都

在一九四四年的秋天。刘延陵(有关刘氏事迹见新加坡

国家图书馆编《折柳南来的诗人》与葛乃福编《刘延陵

诗文集》)草了一首〈红梅〉诗应林氏之请题于画心下方

之隔水绫:

众芳管领两倾国,阿姊素装小妹红。端为一年花四季,

雅清浓丽不相同。

刘氏乃五四新诗人,三十年代南渡谋生,蛰居星马,

鲜为人知。到了八十年代才有人发现本地有这么一名五

四诗人。余八十年代曾在今古书画店见刘氏书赠饶力吉

的行书小轴,用笔结字近似郑苏 。

一九四六年的春天,林太建又倩卢衡在画心左边的

隔水绫题字。卢氏为本地早期的画家,曾任教于华侨中

学,一九五一年底返回大陆。(可参考《怡和》第卅七期

李楚琳〈记星洲旧时画家卢衡〉一文)其题句乃一首七

言诗:

残寒乍尽入春时,又绽梅花伴竹枝。惆怅旧盟消息绝,

相思无奈惹相思!

卢氏书法甚少见。此题可谓书与诗俱佳。卢氏振笔

疾书,顿挫有致,实为难得之作。今天,我们通过林氏生

前这件藏品上的九则题跋,前后跨度可能近十年,邀请

了九位本地书画家题字。由此推论,其一、此乃袭大陆传

统书画界之风气;其二、足证二战前后,星洲文人与书画

家交往之甚为频密。

五六十年代书画雅集活动仍然活跃

二战后,星洲百废待兴。时值全球反殖民统治声浪

高涨,星马亦难免。然而,我们查阅文献便可以发现艺

文界之风雅事并未因而停滞。例如吴得先6之《守琴轩诗

稿》,翻开目录点算,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诗作都是为人

题画。跨度从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八年。再查看《潘受诗

集》总目卷六(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五年),八十六首诗

有七首为人题画;卷七(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一

百七十六首诗有卅六首题画诗。此两卷尚有许多诗作是

与文艺活动有关,但因不是为人题画,就不计入。然已足

证战后星洲之书画雅集活动还是甚为活跃的。一九六四

年钱歌川7南来义安学院任教,暇时也曾参与此类招饮活

动。现举其所作〈吾庐〉一诗如下:

南来意境更舒舒,与世无争力有余。乘兴招朋斟杜酒,

持严止阙响蘧车。日经凤尾千重彩,天授蕉心一卷书。明月

清风随处是,居之安矣即吾庐。(见《湖山入兴楼诗》)

当我们回溯逝去的百年,星洲的文化人与书画家的交往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我们亦可藉由书画题跋建构这个已逝群体之交游史实,同时探讨有关时代之艺文活动与发展。

Page 11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1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艺苑

诗中既抒发钱氏与友人在吾庐畅饮之舒适心情,也

表达旅居星洲教书生涯之愉悦。钱氏并非书法家,却写

得一手漂亮的文人字。因此旅居星洲期间,亦经常应

人之求写字。余曾见其书赠卢绍昌之条幅,内容如下:

智防为保百年身,风骨 孰与伦。席珍待聘真儒士,

弹铗不歌亦可人。足被蹂时能顿悟,手经握后竟相亲。鸡

虫得失吾何有?北窗高卧葛天民。(〈夏日遣怀〉,见《湖

山入兴楼诗》)

下款落“歌川录旧作,时客南洋大学”。然墨迹颈联

第四句第三字于诗集中作“而”。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返回大陆的韩槐准8,曾于汤申路

上段建愚趣园,园内遍植红毛丹。韩氏在“果熟之日,常

邀文化人到园内品尝,谈诗、论画、考古。”(见欧阳兴

义《悲鸿在星洲》页卅七至卅八)徐悲鸿曾多次莅临愚

趣园作画并赠诗韩氏:

十年长忆海南韩,愚趣园中嘉会难。篱落参差存古意,

宾朋细品红毛丹。

此诗感慨愚趣园中的盛会难再现,同时记录了韩徐

之交。一九四九年夏,黄葆芳作《香芋红毛丹图》赠韩槐

准。画面上仅书韩氏上款并无题跋,惟此香芋想必也是

愚趣园中的珍品。黄葆芳曾于一九四一年夏应徐君濂之

邀到愚趣园作客,自此二人经常见面,因此馈赠画作也是

一种友谊纪念。(黄葆芳〈忆韩槐准先生〉,《引玉集》)

一九六八年秋,本地女画家沈雁9游柬埔寨归来写

吴哥窟。四年后即一九七二年,张丹农10为此画题字:

戊申之秋,沈雁女史畅游柬埔寨安哥窟,写此留念。

近遭战火,名胜未审能保存否?壬子鹊桥茶山丹翁题。

丹翁透过题跋,遥念吴哥窟古迹是否会遭兵燹之

灾。老画家之人文情怀尽见于此。另外,书法家黄 吾11

过香雪庄饮宴,之后书七言律诗条幅赠陈之初。其内容

如下:

驱车直上东滨路,载酒还经绿野堂。十二楼台萦雪影,

三千世界漾晴光。米家书画临流翠,倪氏园林结倚香。月色

满阶人径醉,犹望渔唱起沧浪。——香雪庄 集即赋。

黄氏在诗中记下了当晚宴会的盛况,可谓宾主尽欢。

南来文人学者身后留下之书画藏品之题跋

五六十年代的这类饮 雅集在进入八十年代中后

期,随着这些老人身影的远去,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们

依然能从二战后定居星洲的文人学者身后留下之书画藏

品之题跋发现他们的交游。

本地已故作家邢致中师晚香园曾挂过一件台湾学者

诗人汪雨 之书法条幅:

老友罗戎庵君春日游星洲,欣然赋诗云:“春风送我

快兹行,碧海无波万里平。来访虬髯开国事,珍珠宝地古

狮城。”以示晚香园主。戎庵而雨 先后为客,乃书之于

此。致中尊兄雅正。雨 寄于台员之南投县双安庐寓居。

罗戎庵即台澎名诗人罗尚,著有《戎庵诗存》。一九

九五年,邢师的北二女女弟一众自加拿大莅星洲访师,

Page 11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15

罗氏伉俪亦在其中。同年,汪雨 教授伉俪来星洲探望

三女儿汪文。因邢氏与汪教授五十年代初曾共事于北二

女,访星期间曾到晚香园作客,邢师也在小西湖宴请汪

雨 教授伉俪,故有先后作客之说。其时,罗氏尚有一

绝句题为〈新加坡晚香园 集〉:“钗环小队访师门,水

远天长道更尊。正是春风桃李盛,华镫玉馔晚香园。”

(见《戎庵诗存》)汪氏返台后先应罗戎庵之请写前一

件作品;之后,再将第二首绝句另书一横幅,先后寄赠

致中师。就此两件书法作品,内容载录了四十年间师生

与朋辈之间的交往关系。

注 释:

1 陈延谦,18岁到新加坡谋生,发迹后与林文庆等人

创办华侨银行。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曾一

度任新加坡同盟分会会长,汇款支持蔡锷。抗战期

间捐款救灾,被选为南侨总会常务委员。经商和从政

之余,醉心于诗文写作,著有《止园集》。

2 许允之,祖籍金门,1890年生于后浦南门,20岁南

游星洲,隔年转赴印尼,后因母丧归乡。未几,重返

新加坡,任职于华侨银行。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

发起人之一。与谭恒甫、吴纬若齐名,有“星洲三大

书法家”之美誉。

3 黄载灵,曾任教于光洋中学,门下有画家陈建坡、

作家林高等。书法苍老灵动,素有美誉,汕头中山公

园之碑文即出自他之手迹。

4 洪炜堂,新加坡名中医。二战后,曾参与中医师公

会之筹备。

5 陈月秀,新加坡先驱画家。

6 吴得先(1893-1962),福建省诏安县人。1939年南

渡至新加坡,曾任公立平仪学校校长,历任南洋女中、

中正中学、华侨中学、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中华女中等

校教员。日军占领新加坡期间,蛰居马六甲宁宜,以耕

牧、篆刻为生。

7 钱歌川,五四文人,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邹韬

奋、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

动。1964年,应聘新加坡,在义安学院、新加坡大

学、南洋大学执教。

8韩槐准是蜚声海内外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种植

专家。1915年,一度南来新加坡谋生。新中国成立

后,将数十年在南洋所搜集之陶瓷国宝捐赠故宫博

物院。1962年春举家回返中国。

9 沈雁,新加坡早期知名画家。1956年到新加坡,在

华人青年会教导绘画。1957年,由中国学会出面,在

中国学会名下创办新加坡艺术学院,出任主任一职

(后改称校长),并兼任讲师。

10 张丹农(1903-1975),早期南来画家。成名很早,

是著名水墨画、书法及篆刻家,曾在新加坡的中正执

教书法。

11 黄勖吾,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从事办校

与教育工作。1948年底,移居新加坡。起初从事师资

培训工作,曾在新加坡公教中学任教。50年代初任南

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书画题跋这种文人、书画家间之交流形式,除大陆、

港台以外,未来或因所在地区中文之衰颓而逐渐消失。

不过,当我们回溯逝去的百年,星洲的文化人与书画家的

交往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课题。我们亦可藉由书画题

跋建构这个已逝群体之交游史实,同时探讨有关时代之

艺文活动与发展。

           作者为中学教师,自由撰稿人

Page 11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1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两岸三地的跨域合作

“三百六十五个月暗暝,有人在此相缨

缠……”

“是不能……还是不愿来闪避……”

史丹福艺术中心黑箱剧场的舞台,洒着

昏黄的轻光,罩着神秘的薄幕,幕后的乐手

若隐若现。台前端坐了身着锦衣的王后(林

明依饰唱),在二弦、三弦、洞箫、琵琶的衬

托下,一字一字开腔。

乐声婉转,如细水曲绕;唱词绵柔,如

长夜绮梦。

婉转绵柔,正是传统南音特点之一。

这是台湾国光剧团与新加坡湘灵音乐

三百六十五个

社合作的跨界实验新剧《费特儿》的开

场。

《费特儿》(Phaedra)由赵雪君(台

湾)新编,取材自古希腊戏剧大师欧里庇

得斯(Euripides)的悲剧《希珀力特斯》

(Hippolytus)和1677年由法国古典主义

剧作家约翰•拉辛(Jean Racine)改编的

经典名剧,今年三月底举行世界首演,先

在台湾戏曲中心呈献四场演出,本月初回

新加坡后在史丹福艺术中心的黑箱剧场

再演两场。

从人员结构上看,《费特儿》的制作人

分别由国光团长张育华和湘灵副社长王

碧玉担任,艺术总监由国光艺术总监王安

国光剧团、湘灵音乐社实验新剧《费特儿》

月暗暝

怡和艺苑

╱ 文 : 许振义

(网络图)

Page 11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17

祈和湘灵艺术总监林少凌共同挑起,演员、舞者、歌者、

乐手来自新加坡和台湾,南音编腔董维镖则来自中国大

陆。因此,它应该算是两岸三地的跨域合作。

艺术的跨界创作

从艺术结构上看,《费特儿》以西方故事为素材,糅

合了南音、京剧、现代舞三种主要艺术形式,而且夹杂了

话剧表演的成分,如侍女(朱胜丽饰唱)的许多表演正是

话剧形式和手法,浑然一体。此外,它的舞台设计既非南

音的传统唱台,亦非京剧的传统“一桌二椅”,而是大胆

使用了各种灯光效果,甚至音响效果,衬托出剧情所需的

各种情景。在音乐方面,它加入了大提琴和埙等乐器;它

们并非戏曲和南音传统,但音色更为饱满浑厚,在特定

情节可以更细腻地表达主角情感。因此,《费特儿》是

艺术跨界创作。

传统戏曲和南音叙事较为直接,平铺直叙,而《费

特儿》的叙事则相对婉转复杂,多处使用回忆、倒叙等

手法,引人深思,令人回味,这是此剧成功的一大因素。

某国有一王一后,王后的儿子为东宫太子,另有一较年

长之庶王子,为继子。王后为了保证自己和太子的地位,

对继子有防备之心,怂恿王把他送去戍边,实为流放,

并在他身边安插侍女窈娘,加以监视。随着剧情铺开,

观众慢慢看出王后实有极其矛盾之心理,一方面为了自

保多次计划杀害继子,另一方面又对他有不合礼法的恋

慕之心。这种矛盾心理和情感贯穿全剧。

王后心理和情感的这种极端矛盾便用“一角二人”的

手法,以京剧和南音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南音的绵柔幽婉用以表现王后的不受世俗接受的

单思和自我克制,如“爱伊是双蚕成茧共缠绵,不愿相

离,便是昏暝过晨曦”;唱词遣词古雅,而且用典较多,

例如“被薜荔兮带女萝”,出自《九歌•山鬼》,因其隐晦

而更显委婉。

另一方面,则以京剧的刚昂奔放来表现王后抛开束

缚、不顾一切;本剧京剧部分的编词与传统戏曲唱词不

同,用的大部分是白话文,例如继子对王后不理不睬但

眷恋窈娘,王后唱出“莫非他当真厌恶于我”“窈娘啊

窈娘,你可知我愿用十载换你一日”;最后对继子表白

时,她的唱词更是惊天动地——“不要天,不要地,就与

你星海泛孤舟”。至于话剧部分的台词,不但是白话,还

是现代话语,例如侍女形容继子时的台词“他向来如此,

高傲地不肯多看人一眼”以及偷看书信时的台词“在极

西之地,千百年前也有个恋慕继子的王后”,直白易懂。

《费特儿》不但利用南音与京剧一柔一刚、一晦一白

的艺术特点,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王后情感和心理的

矛盾,也利用现代舞,以舞者肢体动作尽情表现王子与窈

娘的爱恋,甚至结合京剧身段与现代舞,尤其剧终部分,

王后到死牢中亲自将继子了结,“走到咱至死方休”。

尽管王后是京剧打扮和唱腔,但肢体动作结合了现代舞

和京剧身段,一根十米红绸从继子背后绕颈而系,将其

勒死,赤裸上身的继子被红绸逐渐拉弯了背,几成弓形,

最后砰然倒地而去。倒地之后,张开着的双臂和伸长了的

双腿与先前的弓背形成强烈反比,嵌入观众眼帘的雄健

有力的肌肉与生命,实际上却代表着衰败和死亡,表现

极具张力。如果不是结合了现代舞,仅凭京剧和南音是

无法如此淋漓尽致表现出这种张力的。以此观之,此剧

是国光和湘灵的一次成功实验。

传统戏曲和南音作品讲究人物忠奸分明,务求作品

有劝世警世之教育意义,好人要有好报,恶人须得恶

报。本剧却与此传统大相径庭,剧情并无交代王后之结

局,也没有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给予价值判断,而是给观

众留下自行补白的空间以及资箴的自由。

《费特儿》既不把自己定位为南音演出,也不定位为

京剧或现代舞演出。正是由于它在跨界上所做的尝试与

努力,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相对优势,取长补短,给它

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艺术不必拘泥于门类与形式

艺术创作尽管有门类,但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借

鉴、相互辉映的。即便是同个门类的艺术,例如南音、京

剧,肯定也是随着时代而有所调整,有所改变。艺术不必

拘泥于门类与形式,而是应该根据创作的需要,所采用

的艺术门类与形式该单一时就单一,该糅合时就糅合。

艺术作品的成就高低,不在于形式是否纯粹,而在于表

现的内容和形式是否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这点,《费特儿》做到了。

作者为南洋学会副会长

Page 12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1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本书著者柯莱恩女士是蜚声国际的加

拿大作家、评论家、影片制作人和社

会活动家,多年来出版不少著作,并在英国

《卫报》、《纽约时报》、《纽约客》等报刊

上撰文,对当代资本主义和跨国企业主导下

的全球化经济作出深刻分析和批判,获得

许多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的好评。

特朗普和美国的突击震荡政治

著者在本书中开宗明义,指出特朗普当

选美国总统,是对世界现有秩序的突击震荡

(shock),不但使美国许多民众感到目眩

眼花,也使世界各国感到惶惑费解。这种

突击震荡政治其实并不新鲜,在美国多年来

对外关系中都有迹可寻:美军进攻伊拉克时

采用的“突击与震慑”(shock and awe)战

术,美国专家在苏联解体时开出的“休克治

疗”(shock therapy)药方,都是采取突击

震荡的手段,达到美国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整

各国秩序的目的。特朗普把这种手段用于美

国国内,企图解构美国多年来奉行的政治游

戏规则,由富豪赤膊上阵,亲自操盘,按照

他们的意愿重构世界秩序。为此,特朗普

将会频频出手,从危机和混乱中取得突击

震荡的最大效果。

特朗普现象并非偶然畸变

柯莱恩女士认为,特朗普现象并非偶

然出现的畸变,而是集过去五十年来美国

政坛上各种极劣倾向的大成。特朗普是一

股强大思潮的产物,这股思潮起源于美

国殖民时期和非洲奴隶贸易,按照种族、

宗教、性别、面貌、体能区分人类等级,相

信有了金钱与权力就可以把个人意旨强加

于他人(例如欺凌妇女)。

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奉行市场原教旨

主义,拆除体制中原有的许多规限,让富

豪获得敛聚财富的极大自由,不但加深了

贫富沟壑,也培育出像特朗普这种目空一

切的富豪群体。就此而言,特朗普的崛起

并非意外,而是无孔不入的思潮与趋势的

自然产物。只要这股思潮与趋势仍然存

在,即便特朗普下台,新的特朗普仍然还

会崛起。

的突击震荡政治特朗普著 者: Naomi Klein

书 名: No is Not Enough: Defeating the New Shock Politics

出版社: Penguin Random House UK, 2018

╱ 文 : 舒 达

怡和书架

Page 12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19

演员做总统/总统做演员的个中奥妙

里根当选总统时,有记者问他:“您做了演员之后又

做总统,有何感想?”里根反问:“做总统的人怎能不做

演员?”特朗普深谙演员做总统/总统做演员的个中奥

妙,而且将此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特朗普曾经一度陷入商业困境,当时有人邀请他到

电视台主持真人秀节目。特朗普立刻抓住机会,把真人秀

作为营造特朗普品牌的戏台,结果名声大噪,使特朗普名

字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品牌。世界各地纷纷出现以特朗

普命名的酒店、俱乐部、办公大楼、旅游设施、高尔夫球

场,其中许多并非特朗普所拥有,而是业主交付品牌特许

费之后冠上特朗普名称。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特朗普品牌价值飙升,所有以特

朗普命名的物业和设施随之水涨船高,弗罗里达州棕榈

滩的Mar-a-Lago庄园俱乐部入会费也从10万美元激增

至20万美元,还有更多富豪排队申请采用特朗普品牌。

这种行径不但突破权钱交易的禁忌,甚至达到权钱合

一的最高境界。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不忘重演真人秀中的桥段,不时

斥责内阁官员:“炒你鱿鱼!”(You are fired!)把白宫变

成了闹剧舞台。

“使美国重新伟大”是竞选议题

特朗普把自己打扮成为美国“铁锈带”工厂外迁受

害民众的救世主,高喊他要重振美国工业,使美国重新

伟大。

美国工厂外迁是里根总统和英国首相戴彻尔夫人倡

导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结果,也是西方国家在这个时期出

现名牌经济的效应。许多精明的美国企业家发现,创造

最大价值的诀窍不在工厂内,而在于名牌效应;当一个

品牌变成众人追捧的名牌时,产品价格就会腾飞,远远

超过其实际价值,因此实现最高利润的途径就是集中精

力搞好设计、创新、广告,把生产外判给发展中国家的工

厂 。几十年来这种经济模式行之有效,为美国企业带来

源源不绝的财富,特朗普本人也从中受益。特朗普品牌

领带、女儿依万卡品牌的衣服和鞋子都在深圳工厂生

产,为何特朗普不率先把它们迁回美国?

诚然,特朗普以商人的敏锐,觉察到美国中下层民众

多年来生活水准日益下降,怨气甚大,以此作为竞选议

题,赢得不少选票;相反,希拉里集中讲述妇女、黑人、

特殊性别群体(LBGT)的身份属性政治,忽略了社会主

流的不满,拱手把总统宝座让给了特朗普。

向突击震荡政治说不还是不够

正如本书著者所料,特朗普也在国际上频频出手,

四面出击。

特朗普任意退出美国签订的国际条约,肆意对他国

进行严厉制裁,发动史上最凶的贸易战争,还在世界各

地挑起纷争。特朗普与对手谈判时,遵循他在多年商战

中一贯恪守的格言:没有互利,只有我赢。特朗普的突击

震荡政治掀起一片滔天巨浪,让世界充满动荡和危机,为

孕育更大的灾难创造了氛围。

不同时期的历史剧本各不相同,却又有如此惊人的

相似之处。一战之后德国深陷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国

债沉重的困境之中,希特勒乘势崛起,直接导致惨烈的

二战。

柯莱恩女士指出,我们将会进入一个更为恶劣的时

期。面对咄咄逼人的特朗普突击震荡政治,我们要大

声说“不”(No),但说“不”还是不够的。人们要追回

久已忘却的乌托邦梦想,构想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寻

求实现愿景的可行之道,在历史转折关头争取社会变

革。柯莱恩女士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呼吁各路抵抗运动联合起来,挫败特朗普

的突击震荡政治。

本书立论新颖惟尚有不足

英国《金融时报》书评赞扬本书:“柯莱恩女士超越

激愤和无奈,发表一个切实可行的抵抗宣言。她阐明了一

个非常精辟的重要观点:要了解特朗普,就不得不了解他

如何反映更为广泛的文化与社会动态。”

本人认为本书立论新颖,但仍有不足之处。著者指

出特朗普与前朝的承前启后关系,但并未说明特朗普标

新立异之处,例如美国第一、保护主义、对外实行长臂

管辖等等,是否标志着一个新的帝国时代的开始?这些

问题仍待深入探讨。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Page 12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2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三个名词,本来各不相干。

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或者相

干的东西硬被拆开,其实都是人世间的

常态。

既然凑在了一起,看着看着,也许就看

出有什么相干来。

谁知道呢。

一、《两地书》

《两地书》,专有名词。一个书名。

1933年,鲁迅将此书交由北新书局出

版。鲁迅生前,此书先后共印行了四个版

次。

书收鲁迅和许广平(景宋)之间一百三

十五封往来通信,分为三集。

第一集:北京(1925年3月至7月),说

女师大的事,没有情爱痕迹;

第二集:厦门—广州(1926年9月至

1927年1月),说生活琐事居多,男女关爱

开始浮现;

怡和书架

╱ 文 : 林 康

到两地到两书

两地书

Page 12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21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想我何玉凤遇见这

位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

话断说不起。”

伸展开去,有心悬两地这么一个成语。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一百零三回:“怎奈此时

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

胜负如何。”

现当代宗璞《南渡记》第七章:“她知道凌家小姐的

心悬两地的痛苦,不愿打扰她。”

鲁迅和许广平分隔多年,依靠书信往还。收录两人

书信的《两地书》,相互倾诉心悬两地之情,书中(信

中)尽见。

三、两书

两书,名词前面连着数词,也算作名词吧。

这里指的是两本书。

一本华文书,书名叫:《达哥打》(dakota)。

一本英文书,书名叫:They Told Us to Move(《他

们叫我们走》);有一个副题:(from)Dakota-(to)

Cassia(从“达哥打”到“嘉西亚”)。

第三集:北平—上海(1929年5月至6月),所说还是

生活琐事居多,男女关爱转为夫妻间的关心。

鲁迅和许广平是师生恋,也是长幼恋。两人之间书信

之所以公开,部分也许是各种风言风语惹恼了鲁迅,才故

意摆出的反击姿态(干脆亮出来给你看)。

证之鲁迅所作的序。他说:

回想六七年来,环绕我们的风波也可谓不少了,在不

断的挣扎中,相助的也有,下石的也有,笑骂诬蔑的也有。

但我们紧咬了牙关,却也已经挣扎着生活了六七年。……我

们以这一本书为自己纪念,并以感谢好意的朋友,并且留赠

我们的孩子,给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

二、两地

两地,名词前面连着数词,能算是方位名词吧?指相

隔一定距离的两处。

南朝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

两地愁。”

唐元稹《授齐 饶州刺史 王堪沣州刺史制》:“俾分

两地之忧,伫听二天之谚。”

Page 12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2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两本书都说的“达哥打”。

“达哥打”全名“达哥打弯”(Dakota Crescent),

是个地名。新加坡最古老的组屋区之一,1958年改良信

托局在这里建盖了公共住房。这是个出租组屋区(有别

于出售组屋),住户都是全家月入合计$1,500或以下的

穷苦人家(这个租户家庭入息顶限的规定,自2003年订

立以来,截至2018年未曾调整)。

1999年,为了新的发展计划,这里已拆了15座组

屋。2014年又来了新的发展计划,住户收到一纸通知,

勒令400家住户在截至2016年10月的期限前全部搬清。

英文书《他们叫我们走》,说的就是这起事。

这本2019年出版的书,《后记》说,“我们的书,故

事从结束开始”。一个从重新安置回顾当初面对逼迁时

的逆旅行程。

这是一本体例独特的书籍。主要含三个部分:1.遭

逼迁住户的访谈记录;2.志工谈投入协助住户重新安

置的感触;3.学者或其他人结合前面两者,在宏观与微

观之间,探究居处迁徙所涉及的各种包括居住正义在

内的问题。

通过上述三个面向,此书做到了感性与理性兼具,

既有对发展与拆迁问题的理性分析,也让读者近距离

感受到遭逼迁者的彷徨与迷茫,甚至那种“我没什么可

说”的认命和辛酸。

Rocky Howe(此书编辑之一)在《后记》中这么说:

问题其实不能简单地落在居民该不该顺从国家的

(发展)政策易地迁居,关键应是在迁居这个导致居民

生活面临天翻地覆变化的转折时刻,要如何减缓居民所

承受的冲击。

……

迁居对(格外依赖公共服务与地缘联系的)弱势和边

缘群体的冲击,(比其他人)要格外大得多。

……

假如说,家是某种改善生活的承诺,在城市重新发展

过程中却仍然有人的家因此而蒙受灾难,那么,这其中肯

定存在着什么严重的缺失与非正义。

怡和书架

书结束前,收了Loh Guan Liang的一首诗。诗的最

后一段是:

我们口中诉说的“我们”

究竟是谁?城市化脚本下

一个小小的备注?

我们还能说什么空间大小

我们已经片土全无

只有让太阳决定

到底是去还是留?

铲泥机开过来了:

我们祈求

儿孙们继承我们的生活经验

可别像我们一样悄然无声

华文书《达哥打》,则是个文学作品。黄凯德的散

文集。

作者没有在书中直接碰触拆迁问题,只是在行文里,

留下了满满的对逝去“故居”的回忆与依恋。

翻开散文集,书开始(或者还没正式开始),是整十

页的分行文字。摘录一些:

他说,“很久很久以前/镇守这里的土地公/满脸庄严/

给了我一块童年”。他说,“小河绕过生活的/弯弯曲曲/我

们每天站在河堤/将心事丢弃”。

他说,“妈妈和楼下的小猫/同时午睡/可能梦见彼此

了/又同时惊醒”。他说,“一楼的阿水/喜欢三楼的秀妹/

当爱情涂上头毛油/太滑了就会溜走”。

最后他说:

达哥打弯终于

铺上了未干的水泥

我以现在的哀愁

荡着从前快乐的秋千

作者为本地作家

Page 12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23

知知港(Titi)是森美兰州一个以客家

方言为主的小山城,人口约有一万

人,虽然没有什么景点,旅客却是络绎不

绝。这是何故?

两年前我跟老伴两人从吉隆坡驾车回

笨珍,突然想起了知知港,于是特地转过

去,痛痛快快的在那里溜达了一个下午。

知知港的面积 30 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处

于低陷的地方,宛如一个盆形,村中有条河

流,名叫金龙河。这个乡镇会被称为知知,

其实是取自马来文的小桥的意思。这个奇

特的新村,还有一个别名叫“萧家村”,据

说与开埠有关系。这个村落大约在1838年

左右开埠,是由萧家人开埠的,镇内道路

互通,地区包括了马房(Mahfong)、大街

(Jalan Besar)、金龙(Kim Loong)及河

沙坝。镇内最高的地方是群英学校,这所

创办于1911年的华小,位于镇内一个小山

丘之上,据说在1988年时,学生人数曾经

达到1000人,如今只剩下300多人。

漫游知知港怡和天地

森美兰州的小山城知知港(网络图)

╱ 文 : 洪祖秋

森美兰州的小山城知知港(网络图)

Page 12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24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天地

知知港以客家美食出名

我们在学校四周走了一圈,学校建在山坡上,高高在

上,梯级相当的多,环境倒是不错,而且看得出校方的努

力经营,布置也很不错。我们走到学校后面的 望台,居

高临下的俯瞰知知港,整个知知港新村都映在眼前,一

片田园景色,红瓦绿墙,煞是幽静美观。

知知港会如此吸引游客到来,除了村里那五幅很有

意思的壁画,就是因为这个客家新村,非常强调传统的

美食。村里餐馆很多,都标榜售卖客家美食。我看了他们

的菜单,确实都是客家美食,最吸引人的就是“狗仔鸭”。

狗仔鸭不是狗肉,而是鸭肉,是知知港村民原创的口味。

原来客家人喜欢吃狗肉,但现在的人不吃狗肉,所以就用

鸭肉来代替,但保留烹煮的手法与调味的方式。烹调的方

法是把鸭肉炸香后,以八角、小茴香、姜、黑酱油与耗油

等下去焖煮,味道香浓美味,鸭肉入口即化,相当好吃。

其他的客家美食有木耳炸肉、芋头扣肉、客家酿豆腐、炸

猪肉等等。我在当地一家餐馆点了狗仔鸭,还有客家酿

豆腐及荷兰豆,价钱是有点贵,但以旅游区来说,还算

合理。

这种贩卖传统味道的方式,显然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到来,除了品尝古早味道,想尝尝客家传统菜肴,也是

一个卖点。现代的人们,都喜欢尝尝古早味,更喜欢品尝

正统的家乡菜,知知港会吸引游客,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除此之外,我想村民的好客、热情及友善,也是吸引游客

到来的因素。知知港的传统糕 ,也让游客趋之若鹜。

知知港的客家传统糕点闻名遐迩,我们当然也有所

闻,于是特地去找粗叶 来品尝。粗叶 是一种以粗叶

与糯米制成的糕点,我们尝的是原味没有馅的。所谓的

粗叶,是一种叫苎麻叶rami leaves的植物叶子。这种墨

绿色的粗叶 ,口感软中带韧,有一种很特别的香气,

确实好吃。我也买了一种黄色外皮,内馅是椰丝及豆沙

的糕 ,味道也很不错。除此之外,我也品尝了红豆糕,

入口略硬,不甜但很可口。我看到许多人都在买水 ,白

色的米 配上酱料,还有各式各样的糕 ,不胜枚举。

我从网络上看到另一种必吃的美食是黄酒鸡包,于

是问了当地人,来到了独一无二专卖店的咖啡店,想品

尝这种类似大肉包的黄酒鸡包,可惜老板告诉我早已卖

完了。我问了老板,他告诉我知知港只有他在做及卖这

种以黄酒炒鸡肉为内馅的包点。据说这种驰名的客家黄

酒鸡包,包皮软香内馅酒香,非常美味,很受游客的喜

爱。只可惜我没有缘分尝试到。除了这些糕 外,还有一

种当地的土产叫“马仔橙”。乍听这名称,我还以为是橙

做成的糕饼之类的东西,后来一看,原来是“萨其马”的

另类。据说这是从客家人传统“米呈”演变过来的一种小

吃,我看到这里的马仔橙有很多口味,有杏仁、腰豆、花

生、香菜与黑芝麻。我选择了几种,还买了一种混合两种

口味鸳鸯饼的马仔橙,准备送给我们的芳邻。

壁画与寺庙

知知港新村里有五幅壁画:转角遇到旺,同甘共苦,

莫忘初心,转角遇到麟、转角望重生。这五幅壁画都在

大街附近,很多游客都纷纷在壁画前拍照打卡。从壁画

中,我才发现到,原来知知港也跟笨珍一样,以前也曾

经种植过黄梨。当地人告诉我,这里之前以出产黄梨与

各种水果著名。

壁画《莫忘初心》 壁画《转角遇到麟》

Page 127: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25

我到一个地方逗游,除了美食与学校之外,也会到神

庙参观,因为庙宇也是我们大中华文化之一,欣赏庙宇的

建筑风格,了解庙宇的历史背景,以及所供奉的神祗都是

我的最爱。所以,来到知知港,当然也要到庙里去看看,

我在欣赏壁画时就发现了广福宫,这是一座供奉一位叔

婆太女仙人的庙宇。据说叔婆太是1893(光绪19 年)间

的一名女仙人,有一次与丈夫在行船时遇到大风浪,丈夫

不幸掉入海里,女仙人使出神通,一口叼起丈夫,回到岸

边。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美丽的神话传说,不过这座庙宇

确实有很长久的历史了。

在新村一条马路尽头高处,有一座福圣宫,据说建于

19世纪初期,是为了纪念甲必丹盛明利而建的。盛明利

是惠州人,他是芙蓉的首任甲必丹,后来在战争中被刺

身亡,后人尊称他为仙师爷。据说,在我国各处共有14座

纪念甲必丹盛明利的庙宇,大概是知知港惠州人比较

多,所以这里也有一座纪念甲必丹盛明利的庙宇。庙虽

不大,不过看起来古色古香,相当雅致。

知知港另一个宗教场所是上帝宫,上帝宫当然是供

奉玄天大帝,庙前一左一右龟蛇的雕像守卫着。上帝宫

显然刚在进行美化工程,庙前摆着还没有建好的十二生

肖雕像,只见6尊生肖铜雕伫立一排,后面略高的平台有

6个基座,还未有雕像。庙前一对巨大的寿桃,把庙宇衬

托得美奂美仑。庙里供奉的除了玄天上帝之外,还供奉

着观音菩萨、大伯爷、白虎、土地公,以及拿督公。当地

人告诉我,上帝宫是他们村里最大的庙宇,每年都会很

热闹的庆祝各种节日。

我的下一个宗教场所是黄老仙师庙,由于我多年来

协助龟咯慈德庙,因此对黄老仙师庙有一定的亲切感,

尤其还曾经跟慈德庙的理事出席几次外坡黄老仙师庙

的会庆,对于黄老仙师庙多少有一些认识。来到了知

知港,我从当地人获知,当地有一座黄老仙师庙,名叫

慈仁堂,于是乃驱车前往。据资料显示,慈仁堂建立于

1965年,庙里供奉的是齐天大圣、太上老君,以及黄老

仙师。我在庙前拍了照,就转回新村的大街,为的是要

参观知知港史料协会的展览品。很可惜,找到了史料协

会的会所,却无缘进入,因为会所大门深锁,我到隔壁

想询问邻居,无奈任你怎样呼叫,都没有人出来,只好

怏怏离去,心中感到奇怪,为何星期六游客最多的日子

里,史料协会却大门深锁?

甘榜卡古与龟山

根据网络资料,离知知港不远的甘榜卡古(Kam-

pung Gagu)有在售卖一种独特味道的“鸡骨沙爹”

(Satay Petaling),贪吃的我怎么会不去尝试?再来又

说瓜拉格拉旺(Kuala Klawang)附近有一个“龟山”,

山上有一棵百年榕树,若要求好运,就要上山去摸摸那

棵树。于是我们在离开知知港后,就朝着甘榜卡古去,半

途中,看到路旁有一座非常雄伟壮观的教堂,仔细一看,

原来是知知港圣奥斯定天主堂。翻找资料,原来这座白

色的建筑物是在1913年就屹立在知知港的大道旁,这座

百年的教堂非常庄严,白色的建筑物,庄严中带着神圣,

可惜的是篱笆门深锁,不得进入,我们只有望门叹息。

来到了甘榜卡古,花了接近一个小时的问路找路,终

于来到售卖鸡骨沙爹的小店,可惜运气不佳,小店当天不

做生意,无缘品尝这种独一无二的沙爹,只好怏怏离去

寻找“龟山”。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一番寻找,我们终

于找到了龟山,我把车驾上小山坡,两个印度人在树下

欢乐地对饮,巨大的榕树庇荫下,一座小神庙供奉着拿

督公,旁边还有一个小神龛,供奉着土地公,庙外还有

孙悟空的雕像,也有一些石龟散放着。除此之外还有生

肖的雕像伫立于四周,龙与虎的雕像在路口迎客人。我

们走走看看,拍了一些照片,就准备离开了。

那天从龟山下来,天色也开始暗下来了,我们匆匆从

原路进入联邦大道回笨珍。

作者为马来西亚作家,退休教育工作者

Page 128: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26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南洋大学的创办,是一首歌。

南洋大学的存在,是一段传奇。

南洋大学的消亡,是一个悲剧。

美景在即

回望南大,1953年六使伯登高一呼,万

众响应。福建会馆挺身而出,贡献裕廊一块

500英亩土地作为校址,陈六使慷慨解囊,

捐助建校基金五百万元。南大千秋大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人士义演、义唱、义

舞、义卖、义驶、义捐,支持南大、拥护南大

的热潮,汹涌澎湃,感天动地,势不可挡。

从此,华文教育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像

殖民地政府宠爱的英文教育那样,自成系

统;华校生有个深造提升的机会,新马华

校师资困境也可迎刃而解。天大的喜讯!只

要不与英殖民主义一鼻孔出气,胸怀坦荡,

不存偏见,怎能不为此前景而欢欣鼓舞、放

声高唱?放眼世界,陈六使虽是一介商人,

却充满睿智,高瞻远瞩。谁曾料到,70年

前,他已看到华文今日在海外的崇高地位!

扬眉吐气

回望南大,披荆斩棘,万象更新。文学

院、理学院、商学院,一字排开,白色楼宇、

朴实大方。青瓦红砖图书馆,伟岸庄严。学

生宿舍,依山而建,春风化雨。南大湖,流

淌师生的汗水,柳树依依,情深意重。云南

园,绿草如茵,八角亭子,沐浴春风。学生

楼,雄立山岗,气势不凡。南大校门,昂然

挺立,眉扬气吐。林荫大道,直通校园。

“自强不息、力求上进”,映入眼廉,牢记

在心。最难忘,开幕之日,车水马龙,人潮

汹涌,场面空前。大学生,有志气,大学周

掀起爱校潮,学术疆场任驰骋、挺身护校

不落后。毕业生,受歧视,此处不留爷,自

有留爷处。或在工商政治领域展拳脚,或

在海外学术疆场放光芒,或在各地默默耕

耘盼春来,没有辜负南大的栽培和期盼。

南大传奇人人夸。

暗箭齐发

真奇怪,有人气急败坏耍招数。布里斯

葛、魏雅龄、王赓武、丹顿,报告书一个接

一个。真 是:

剑拔弩张天地昏,暗箭齐放滩头急。

文攻犹恐事难成,狂风暴雨自天降。首当

其冲是学子,琅 入狱不在少,逐离校园

比比是,六伯无奈校长走,从此云南任君

宰。校园残破校门弃,三大学院不复存,

南大母亲在何方,苍天无语泪如雨。凌空

俯望卅九年,子孙焉知这段情,借问神仙

个中由,答曰我只会英文,呼天无门唤地

难,义愤填膺无尽期。南大悲剧不寻常,

一悲欢歌不再续,二悲传奇戛然止,三悲

后代鼓里蒙,人生悲情何以堪!

附记

某日,友人偕子同谒南大旧校门。其子

就读南洋理工大学,过去简称“理大”,

后来不知不觉变成“南大”。友人正告其

子,南大1953年发起,1956年开学,1980

年关闭,已不复存在多年矣。友人之子如

坠五里雾中,曰:南大不是还在吗?其父老

泪纵横,义愤填膺,悲叹不已。回家后奋笔

疾书以示我,又喃喃“满纸荒唐言……谁

解其中味”云云,我以为出自肺腑,颇可玩

味,故珍惜之。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遣悲怀满纸荒唐言╱ 文 : 何 羡

怡和茶座

Page 129: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成语“信手涂鸦”,出自唐代卢仝《添丁诗》:“忽

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形容

乱写,原是诗人的自谦辞。

乱写乱画的涂鸦,在大度包容的开通人士眼里,小

孩是有特权的,因为从画里可以看到童真童趣。儿童绘

画比赛,比的就是大人所失去的天真烂漫和无邪,怕输

的大人若在旁指手划脚的指导或代作,准会被画家评

审一眼就看穿。

青春叛逆期的青年及挑战法律的成人,不管是出

自发泄负面情绪、恶作剧或胡作非为,在公共场所信手

涂鸦,后果严重。1994年,在本地国际学校读书的美国

18岁青年麦克菲,因破坏公物及在停车场喷漆涂鸦一整

排的汽车,而被法官判处坐牢4个月、打鞭6下。当年的美

国总统克林顿,特地写信给王鼎昌总统,为麦克菲求情,

赦免其鞭刑。新加坡政府跟进,法官坚持鞭刑能减不能

免,6鞭减为4鞭,成了轰动国际的大新闻。

多年后,李玮玲医生在著作《一个客家女子的新加

坡故事》中,有个篇章《迈克菲助我躲过牢狱之灾》,为

上述事件增添了一笔。麦克菲出狱后,离开母亲和继父

在本地的住家,回到美国与生父同住。当地媒体后续追

踪报道,负面新闻不断,诸如:喝醉酒回到家对父亲动

粗、因吸丁烷气而被烧伤。

李玮玲于1995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自驾游,在漫

长的快速公路上,一边风驰电掣地开着快车,一边在封

闭车厢里听着音乐,下意识地陷入了一种忘我的情境里,

车子愈开愈快而被警车拦截下来。李玮玲做了最环的打

算,向警察挑明是来自鞭打美国青年迈克菲的新加坡。

没想到美国警察对品行顽劣的迈克菲也看不下去,结果

是喜剧收场,巡警客客气气地送走李玮玲。

元朝画家黄公望晚年力作《富春山居图》,是中国

传世十大名画之一,乾隆皇帝在他认定是真迹的《子明

卷》上的留白处,意气风发地“涂鸦”了55处。后来,不

被乾隆视为真迹的真迹《无用师卷》,乾隆命大臣梁诗

正代为题字,而使原作逃过被“蹂躏”的劫数,只有中

间留白处被“涂鸦”。

《富春山居图》不仅有真迹和仿作之分,《无用师卷》

又遭火焚之灾,烧成大小两段,大段是《无用师卷》,小

段是《剩山图》。名作经人为的折腾及时代的转折后,

《富春山居图》的《子明卷》及《无用师卷》落户在台

北故宫博物馆,《剩山图》则收藏在中国浙江省博物

馆。2011年6月,《富春山居图》之真迹《无用师卷》和

《剩山图》及仿作《子明卷》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合壁展

出,上演一出轰动华人世界的“中国名画大团圆”。

台湾文化人蒋勋在解析《富春山居图》时,利用现代

电脑合成技术,除了将《富春山居图》作了无缝的衔接,

更刻意地将画作留白处被公然“涂鸦”的部份给删除掉,

还画作“清清白白”的原貌。说到此处,蒋勋得意地笑了

起来。蒋勋是幽了“十全皇帝老爷”一默呢?抑或是 了

为所欲为的权力者一记又重又响的耳光呢?

权力,这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之手,强

行介入百姓家,当下,人人忍之避之由之观之。因为权

力毕竟是一时的,悠悠的历史长河在等着它,有朝一日,

时辰一到,它会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供人评说。这是亘

古不变的定律。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涂 鸦╱ 文 : 刘安安

YIHE SHIJI Issue 40 • 127

Page 130: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28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我是1977年生,成长于80年代,祖籍

马来西亚柔佛州永平新村。阿公自

海南岛南来辗转落户到永平新村林依伍路

门牌7号B。老人家略识字,他午后在卧室的

椅子上,带着老花眼镜读《通胜》是我儿时

的记忆。阿公去世得早,我的家乡话,海南

万宁话在小学三年级时中断了。往后父母

自己说家乡话,和我们说满口乡音的华语。

父亲受英文教育,自永平高校毕业后,

在农业局属下的橡胶小园主发展局(RIS-

DA)任职地方官员,一生敬业乐业,两袖清

风。我们一共6位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五,

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是华小毕业,然后就读

国民中学(Sekolah Menengah),而我是

家里唯一接受完整华文教育的孩子,中学

在永平独立中学完成。父亲曾多次表示,

家里要有一个受华文教育的孩子。他自己

是通过阅读报章自学中文。当时我们家还

接济远在海南的亲戚,往来的家书,后来

都由我代笔。

中学毕业后,我先到吉隆坡的法律学

院(Advanced Tutorial Centre),修读剑

桥高级文凭,准备往后读法律。对一个自

小说华语,以中文阅读思考的我而言,来

我们的双语之路

怡和茶座

╱ 文 : 廖朝骥

网络图

Page 131: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29

到一个教学与作业语言都是英语的学校、说广东话的

社区,吉隆坡就是一个异邦。然而只要我沉浸在一个新

语言的环境中,跨过另一个语言,并非那么困难。这所

学校以印裔为主,华人和马来人都是屈指可数的少数

族群。在英文的使用上,我们的程度比这些立志来读法

律的印裔同学差很多,然而,这不妨碍我们后天的努力

及外语环境中的自我成长。

后来我改变了求学的志愿,分别在台湾政治大学完成

文学士、主修哲学,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哲学硕士,回国

后先在政府机构上班,以马来语作为主要的沟通语言,英

语是辅助语言。我的马来语应付日常对话及会议沟通的

自信也在任职政府机构中建立起来。然而,我却有无法与

马来人朋友深入交往的窘境。这个窘境首先体现在马来

语的使用上,无法如英语流利而带来的忐忑。另外,我的

成长过程中,缺乏马来人的“经验”,使得我与马来人朋

友交往,常有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的窘境。

由于大量英文影像及文字的素材,供我们参考及吸

收,使得我们非华语文化圈(宗教、语言、历史与文化)

之外的西方世界、基督教信仰、现代都会等生活方式,

都有大量可以参考的经验。此外,宝莱坞的电影及多神

教的印度文化,也让我们很快在与印裔朋友的交往过程

中,找到一些共鸣点,加深了彼此的互信及可深交的机

遇。然而,对马来语及伊斯兰的世界,我所获得的经验,

无论成长过程、阅读或影像的汲取都比较薄弱。目前,我

正努力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我的两个小孩相差不到两岁,内人来自中国古都南

京,使得我在安排小朋友的教育选择上,可以作更多元

的搭配。我认为,除非我家的小朋友很早就展现出某方

面的天分,而可以因材施教之外,我对他们基础教育的

期待,需要体现“进可攻,退可守”的原则。换言之,我无

法预估他们可以走多远,但是我需要准备当他们选择留

在马来西亚时,他们不会有与当地主体民族相处的陌生

感。我设想小朋友小学一天的作息,半天上课,半天在

家,因此我希望他们上学时是使用马来语或英语,下课

后在家则是华语,以此在生活中创造出双语的条件,希

望让小朋友逐渐在多语的环境中成长。

因此,我将华语当成母语,让内人与他们说。我将

他们送往附近的国民小学(Sekolah Kebangsaan,国

小)。这间国小有接近1/4的非马来裔学生,学校设有三节

课的语言班,有华语、淡米尔语及阿拉伯语可供选择。国

小的教学媒介语是马来语。我的两个小孩都没有赶上英

语教数理的政策末班车,所以数理都是以马来语教学。

他们在家与内人说标准的普通话,邻居的小孩偶尔会取

笑他们说话有“中国腔”。

虽然大部分的华裔家长都将小孩送往华小,大家也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至少掌握双语。作为华裔家庭及

马来西亚的华语环境(华语社群、中文报章、华语及方

言电台节目,华语新闻及娱乐节目),小朋友在华小上

学是如鱼得水的。华小也重视课业及学术成绩,作业多

已是家常便饭。由于是单语的教学环境及华人孩子占

绝大多数,马来语及英语都成了华小生课外补习必须要

加强的科目。

我的孩子的小学经验则是倒过来,由于是在马来人

占多数的学校,除了自小就有他族的青梅竹马好友外,

马来语的学习就在语言环境中养成,这其中也包括了体

认国小体系里的伊斯兰的信仰价值及马来孩子的生活

形态。我负责在家与他们用英语口语交流,然后辅导他

们国小正课的英文课本。我也引导他们阅读英语绘本、

看电影及小说阅读。华语则成了妈妈的语言,母语。内人

原来慈心万丈,以为“教汉语,有多难呢?”她从中国拿一

些识字本、教材在家里办起私塾,然而她缺乏教学方法,

小朋友也各种耍赖拖延,没有坚持多久,私塾就无疾而

终。小朋友的华语水平就靠平日在耳耳濡目染中养成。

他们与内人一起看中国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翻阅《东方

日报》等当地华文报纸,《哥妹俩》是他们最爱的华文读

物。目前他们的华语水平是可以读完少儿版的《西游记》

及《三国演义》,也看得明白中国电视剧《三国演义》。

比较与他们同年级的华小朋友,我们家孩子的整体

华语水平,主要是书写上比他们逊色,而听说读的能力

并不弱。但是在马来语的掌握,我家小孩又略占优势。俩

人的性情及语言能力掌握差异很大。小儿是一个沉稳、

热衷学习的孩子,我常问他自己评估三语能力的强弱,

他的排比是英语、马来语、华语。小女则是一个好动活

泼的孩子,学习专注力比较短。她的三语能力强弱自我

评估顺序为英语、华语、马来语。比较有意思的是,小

儿说他在思考问题时,脑海中出现的是英语,而小女的

思考语言则是华语。

Page 132: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30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怡和茶座

我们家庭收入属于中产,我与内人一早就有共识,小

学及中学都以国家的教育体系为首选,独中也是我们的

选项之一。这几年身边的朋友有不少将孩子送往以英

语为教学媒介语的国际学校及私立中学,我们也动过念

头。但是,在家庭收入及“进可攻,退可守”的考量上,我

们还是将马来语的学习作为首选,让小朋友融入国小的

环境,他们在国小所获得的生活经验不仅是语言学习,

还有多元族群的适应。

由于马来西亚的国家教育政策,一直徘徊在英语及

马来语的两者之间改来改去,国小的英文师资其实不

差。我们在课外的时间,就分别给他们以家庭教育的方

式,补充英语及华语的学习。在马来西亚现今的社会、

媒体及网络的语言资源中,这两者都有大量的优秀素材

可供我们选择。英文有学校的课业及考试的要求,提供

了水平指标的参考,华语则成了活生生的母语及家庭生

活语言。从现阶段来看,他们的第一语言将发生互换,

未来将视他们的考试及学习的语言而出现马来语或是

英语两者的交换。但是华语作为母语,我们将持续借助

阅读、电影、报刊及个人写作等非系统性的方式来引导。

目前我们将以中国的汉语水平考试来测试他们的华语水

平,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报考,以此作为参考。语言除了

作为沟通工具之外,也有其文化的内涵,我们目前做的,

尽量是让这三语成为相等的语言,彼此互补,各有趣味,

让他们在不同的朋友、语境中交互使用。

作者为马来西亚新纪元大学学院国际交流部副主任

国民型小学(Sekolah Kebangsaan)

国民型中学(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Page 133: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YIHE SHIJI Issue 40 • 131

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乡村的居民都是贫穷户,

村民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低,能在小学读两三年

算是不错了。

我的乡村老家在兀兰路十二英里多,最近的小学是

父亲当年就读的青云学校,以及离家不远的新民学校,

可是父亲替我报名就读的学校,却是建在一个偏僻的乡

村内的国民学校。这个乡村范围并不小,住着三十多户农

家,父母常以“神仙山”来代称这个乡村。

日军统治新加坡期间,所有的学校都停课。日军初到

时,到处残杀无辜居民。那时候我才六岁。在1945年,日

军投降后,第二年,所有的学校才恢复上课,那时候我已

经十岁,才有机会去上学。我最想到新民学校去读书,因

为它的设备比我去读书的学校好得多。

新民学校和青云学校在战前就已建立,可是,神仙山

村从来没有学校,村民要让孩子去上学,必须走相当远的

路,于是村内的几个长老便带头发动村民,大家合力在村

内建校。让孩子就近读书,无需到村外去。

几个长老商量后,便组织一个董事会,讨论如何建

校。虽然我们并不是神仙山内的村民,但筹组建校委员

会也邀请我父亲成为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大概是村民们

认为父亲对人慷慨,做事认真,把他请入董事会,可以多

少帮忙出些力吧!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猜测。

董事部成立后,大家便商量如何建设学校。由于缺乏

资金,没能力建新校舍,初开学时能到来报名就读的孩子

也不多,决定先开一班,利用每年演酬神戏的戏台作为

教室,至于桌椅,就由大家把家里多余的桌子或椅子献

给学校,有些家庭没有多余桌椅的人,也慷慨地捐献了一

两张。这样大家互助合作,很快便把需要的桌椅筹足。

1946年学校开学了,由于父亲是学校的董事成员,

自然也把我和哥哥送到那里去,作为支持这间学校的

设立。

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哥哥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才抵

达学校。那时候我十岁,而哥哥已经十二岁,才读一年

级,现在这个年龄的学生已经读五年级和中学一年级

了。学校只开一班,请来教学的也只有一位老师,他负

责教学也兼任校长的工作。第二年便多收一班学生,两

班同在一间课室上课,老师教完二年级,叫他们保持安

静,自己把教过的功课静静地温习或练习写字,他接着

去教一年级。

三年后戏台学校已无法应付需求,村民非得另建课

室不可,于是靠近戏台的一家居民便把他空着的猪寮捐

献出来,改建为课室。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买些

木材和阿答叶,把猪寮改建为课室。这样,加上戏台便

有六间课室了,足够容纳每年入学的学生。这间学校,

从开办到关闭,最多只有六班学生。

每天放学回来,我和父亲读小学时一样,做完功课

就得到菜园里拔草捉虫,父亲有过自己的经验,不会叫

我们停课去菜园帮忙工作。大哥读到三年级时,由于年

龄已经十五岁,有一天,父亲一个认识的、到乡村各家去

卖小鸡的叔叔到来,看到大哥,对父亲说:大哥年龄这么

大,不必要再读书了,不如由他介绍给鸡子店的老板,到

鸡子店去做“故力”(做学徒的意思),父亲认同他的意

见,不久大哥就离开学校去吃“故力”了。

此后,我几个弟弟也陆续进入学校读书。当时,乡村

的孩子大多数只读三几年就退学,而我们兄弟几个都能

完成小学教育。有了小学的底子,让我有机会在离校四

年后,半工半读地进入中学,完成高中教育。之后,我一

边在乡村小学执教,一面在师资训练学院受训,三年后

成为合格教师,拿了合格教师的薪水,完成我从小就有

的心愿,可说是我一生之幸。

作者为本地作家

我就读的乡村小学╱ 文 : 民 迅

YIHE SHIJI Issue 40 • 131

Page 134: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132 • 怡和世纪第四十期

征订启事

详情电询: 65-62242678 Fax 65-62222745 或电邮 [email protected]

线上订阅: http://bit.ly/YHSJsub

读者亦可上网至联合早报 ZShop: https://zshop.zaobao.sg/products/eehoe37,或扫二维码购买或订阅

特价优惠马来西亚读者,详情请询:

学林书局 INTELLIGENTISIA BOOK STATION 45A JALAN TUN TAN SIEW SIN 50050 KUALA LUMPUR TEL: 03-20313195 www. xuelin.com.my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投稿 有关时事、财经、历史、文化、人物或地方介绍、

人文建设的题材。文章以1200字或2000—2500字为宜。对任何被采用的

文稿,编委会保留删减、编辑权力。

• 批评 若对本刊任何文章有意见,请以短文提供不同看法,篇幅以500字为宜。

• 惠赐广告 本刊(包括电子版)在新马各地广为流传,在本刊刊登广告,商业效力可观。

欢迎各界

季刊 • 每年四期 • 每逢1、4、7、10月发行订费每年SGD$32 • 两年SGD$60 (国内包括邮费、国外邮费另计)

安得广厦千万间

006再谈大坡文化

058英美世界的

文化革命

084

世纪

第37期 •2018年10月

安知

有其所

未来

S$10

Cover_YiHeShiJi.indd 1 22/3/18 9:03 PM

世纪

第38期 •2019年1月

S$10

Cover_YiHeShiJi.indd 1 22/3/18 9:03 PM

我国小贩何处是归宿

006国家信约里的

民主观

043中美贸易战及

其未来

074

Page 135: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逍遥游68cm×138cm

2006

谢忝宋

Page 136: 054 106 - eehoehean.org · 054 2019年总统选举后的印尼政局 ╱ 廖建裕 怡和传承 058 嘉庚先生,您还活着 ╱ 南治国 怡和拾贝 060 新加坡传播教育:从播种到成荫(上)

独立桥始建于1956年,同年8月17日开幕启用,

时值新加坡与英殖民政府举行宪制谈判。

图为开幕当天万头攒动,民众浩浩荡荡奔向大桥展示反殖决心。

多年后独立桥扩建而成为现今的尼诰大道。

Courtesy of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