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 ndmc.org.t · pdf...

2
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且轉換學校的程 序繁瑣,毅然決 然地決定留在 NDMC 。時光飛 逝,一轉眼畢業 滿30年了! 人生的際 遇與轉折,常因一念之間而有所不同。我很高興做出 正確的抉擇,NDMC 的確是一所文武兼備的「類軍 校」,比起其他軍校,在生活管理與學長學弟制度上 好太多了!我也非常高興如願進入NDMC籃球校隊(同 時也是排球及網球隊 的成員),一年級時 就以優異的188 公分 身高與彈性,與同梯 一起入學的M80王寧 道(現任苗栗頭份為 恭醫院副院長 / 胸腔 內科)、蔣安仁(現 任高雄榮總婦產部科 主任)及萬壽榕(目 前在高雄鳳山中山路 上開業 - 佳音皮膚科 診所)三位大長人 (平均身高187cm一起入選籃球校隊, 並以即戰力身分上場 拚戰。參加全國醫學 杯、大專杯及國軍運 動會軍校組競賽,四 人生有幾個 30 ?而我由國防醫學院 畢業竟也 30 年了! 我在民國697月進入NDMC,成了家族中第一位 軍校生,也注定了與NDMC的深厚緣份。高中畢業那 年,因中學6年的紮實籃球訓練與比賽經驗,所以非常 嚮往成為中央警官學校籃球校隊的一員,本來已通過 該校獨立招生的筆試資格,無奈人算不如天算,當年 青春期「滿臉豆花」-青春痘,讓我在面試時,因外型 不佳,沒能正取進警官學校。後來,當我已進國防醫 學院,在陸軍官校接受入伍訓時,家人轉知:收到該 校錄取報到通知單;但當時直覺當軍官比當警官好, 三十年憶往 公衛系第二期校友自民國737 月畢業迄今,屆滿30年。為凝聚同學情誼,特別於44日中午假 台中裕元大酒店聚餐,畢業23人共來了16位同學,大家齊聚一堂,懷念就學時的點點滴滴,彷彿昨 日,同聲感恩母校的栽培之餘,各有所感,興之所致撰文與校友分享! 文/ 張正二 PH2 30年同學會來了16年間共獲得二次醫學杯冠軍、二次亞軍與一次軍校組 第三名(僅次於陸官與空官)。當年同學們常戲謔我 們四位大高個兒,在公館夜市逛街時,遠遠就看到四 個巨大身影,蔚為奇觀,也算是另類NDMC之光! 四年大學生活就在教室、寢室、球場、餐廳與公 館夜市度過,很充實、也很快樂。也因此認識了同梯 M80司徒惠康院長、三軍總醫院彭家勛副院長及童 綜合醫院廖文進副院長等,以及D39牙醫學系陳志平副 教授、在北投開業相當成功的廖峻宏醫師、P67藥理學 科吳錦楨教授、藥學系鮑力恆副教授等,還有N33理學系前主任蔣立琦教授與陽明大學護理學系許樹珍 副教授等同學。目前大家在各領域表現相當傑出,有 的列名百大名醫,有的榮膺各專科醫學會理事長或理 監事,甚至榮獲醫療奉獻獎與傑出護理人員專業貢獻 獎,擔任國軍與民間各大醫院的高階主管更是不甚枚 舉,真是與有榮焉、可喜可賀! 更要感謝吳嘉壯同學在大二時辦了一場與東吳大 學德文系的小型寢室聯誼,前往桃園復興鄉角板山旅 遊,讓我有幸認識另一半;經過5年愛情長跑,終於在 民國756月抱得美人歸,育有二位女兒,生活幸福美 滿。所以,NDMC同學間的情誼最珍貴,也如鑽石般 堅固且永不褪色!像王炳龍同學與夫人N33徐淑芬博士 及司徒院長與夫人N33許樹珍博士,都算是當年令人欽 羨的校對代表人物! 本班有23位同學,我很榮幸以第一名畢業,留校 在公共衛生學系擔任助教,走教學、研究與服務的路 線,且都在母校與三總服務。23 位同學中有6 位擁有 博士學位,將近 半數同學具備碩 士(含)以上學 歷,也算是相當 上進的期班;其 4 位同學以上校 退伍、其他則以 中校退伍居多。 雖然,學歷未必 全然代表能力與 保證未來發展與 成就的指標,但 我同學擁有完整 的基層部隊歷練 4 6 年)與高 司單位(國防部 軍醫局與三軍各軍醫署處等單位)及國軍各級醫院的 實務工作經驗,因此也成就不少「大人物」,目前有 台中榮總姚鈺主任秘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朱子 斌行政副院長、前任預防醫學研究所上校副所長王有 欽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溫信財副教授、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王炳龍副教授(曾任TSGH 企劃管理部上校部主任)、高雄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 校王明仁副教授及經營精神病患日間照護體系有成的 曾震華等。同學們退伍後,大多數仍繼續在各行各業 努力打拼、回饋社會,再創軍醫生涯外的第二春。像 林哲群熱心參與志工服務,擔任台北榮總與台北市立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醫療志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 書屋與林務局東勢林管處「林業文化園區」國家森林 專業解說志工,令人欽佩。柯明河則回到彰化伸港家 鄉,一方面照顧年邁雙親,並發揮軍中所長,積極參 與及推動社區發展工作。 民國737月我當助教時,跟著譚開元系主任 1 習「醫院管理」專業領域的理論與實務;並受到趙秀 雄主任 2 、石耀堂主任 3 、陳麗美、白璐及劉紹興主 任、郭鐘隆(P50)、鍾昌財(M68)、林芸芸、謝玲 玲、李鴻森與鄭麗娟老師等前輩與長官們的指導與提 攜,感念在心! 24 年服役期間,我非常感恩受到母校與國家栽 培,兩度公費赴美Saint Louis U. (聖路易大學、簡稱 SLU)進修,SLU位於美國中西部密蘇里州St. LouisMHA program(醫管碩士) 103年排名高居全美第 9名、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前世界冠軍Cardinals (紅雀隊)所在城市。我於民768月至788月攻讀 MHA、民848月至891月攻讀PhD in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除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外,更充分融入美國中 西部文化,並與當地華僑與鄰近的Washington U. St. Louis)、UMSL U. of Missouri in St. Louis)、U. of Missouri in Columbia等來自台灣故鄉的留學生們充分交 流。我也本著服務與學習的心情,兩度擔任中華民國 聖路易大學同學會會長(民777月至786& 85 7月至866月)。因此,認識了許多不同專業領域 且學有專精的傑出校友們,包括現任交通部中央氣象 局辛在勤局長、張修武副局長及地震測報中心呂佩玲 副主任、前空軍氣象聯隊少將大隊長沈畦博士、中山 醫學大學董事長周明仁醫師、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呂 信雄博士(榮獲民103年醫療奉獻獎)、前「愚人之友 會」執行長林麗雪博士(前埔里基督教醫院行政副院 長、全力投入執行921大地震救災/榮獲SLU103年公 相知30年我們在裕元花園酒店重聚 校友活動 Alumni Association Activities 46 Alumni Association Activities 校友活動 47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Summer no.49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Summer no.49

Upload: truongkiet

Post on 06-Feb-2018

26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4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 ndmc.org.t · PDF file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且轉換學校的程 序繁瑣,毅然決 然地決定留在 ndmc。時光飛 逝,一轉眼畢業

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且轉換學校的程

序繁瑣,毅然決

然地決定留在

NDMC。時光飛逝,一轉眼畢業

滿30年了!人 生 的 際

遇與轉折,常因一念之間而有所不同。我很高興做出

正確的抉擇,NDMC的確是一所文武兼備的「類軍校」,比起其他軍校,在生活管理與學長學弟制度上

好太多了!我也非常高興如願進入NDMC籃球校隊(同時也是排球及網球隊

的成員),一年級時

就以優異的188公分身高與彈性,與同梯

一起入學的M80王寧道(現任苗栗頭份為

恭醫院副院長 /胸腔內科)、蔣安仁(現

任高雄榮總婦產部科

主任)及萬壽榕(目

前在高雄鳳山中山路

上開業 -佳音皮膚科診所)三位大長人

(平均身高187cm)一起入選籃球校隊,

並以即戰力身分上場

拚戰。參加全國醫學

杯、大專杯及國軍運

動會軍校組競賽,四

人生有幾個30?而我由國防醫學院畢業竟也30年了!

我在民國69年7月進入NDMC,成了家族中第一位軍校生,也注定了與NDMC的深厚緣份。高中畢業那年,因中學6年的紮實籃球訓練與比賽經驗,所以非常嚮往成為中央警官學校籃球校隊的一員,本來已通過

該校獨立招生的筆試資格,無奈人算不如天算,當年

青春期「滿臉豆花」-青春痘,讓我在面試時,因外型不佳,沒能正取進警官學校。後來,當我已進國防醫

學院,在陸軍官校接受入伍訓時,家人轉知:收到該

校錄取報到通知單;但當時直覺當軍官比當警官好,

三十年憶往

公衛系第二期校友自民國73年7月畢業迄今,屆滿30年。為凝聚同學情誼,特別於4月4日中午假

台中裕元大酒店聚餐,畢業23人共來了16位同學,大家齊聚一堂,懷念就學時的點點滴滴,彷彿昨

日,同聲感恩母校的栽培之餘,各有所感,興之所致撰文與校友分享!

文/

張正二 PH2

▲ 30年同學會來了16人

年間共獲得二次醫學杯冠軍、二次亞軍與一次軍校組

第三名(僅次於陸官與空官)。當年同學們常戲謔我

們四位大高個兒,在公館夜市逛街時,遠遠就看到四

個巨大身影,蔚為奇觀,也算是另類NDMC之光!四年大學生活就在教室、寢室、球場、餐廳與公

館夜市度過,很充實、也很快樂。也因此認識了同梯

的M80司徒惠康院長、三軍總醫院彭家勛副院長及童綜合醫院廖文進副院長等,以及D39牙醫學系陳志平副教授、在北投開業相當成功的廖峻宏醫師、P67藥理學科吳錦楨教授、藥學系鮑力恆副教授等,還有N33護理學系前主任蔣立琦教授與陽明大學護理學系許樹珍

副教授等同學。目前大家在各領域表現相當傑出,有

的列名百大名醫,有的榮膺各專科醫學會理事長或理

監事,甚至榮獲醫療奉獻獎與傑出護理人員專業貢獻

獎,擔任國軍與民間各大醫院的高階主管更是不甚枚

舉,真是與有榮焉、可喜可賀!

更要感謝吳嘉壯同學在大二時辦了一場與東吳大

學德文系的小型寢室聯誼,前往桃園復興鄉角板山旅

遊,讓我有幸認識另一半;經過5年愛情長跑,終於在民國75年6月抱得美人歸,育有二位女兒,生活幸福美滿。所以,NDMC同學間的情誼最珍貴,也如鑽石般堅固且永不褪色!像王炳龍同學與夫人N33徐淑芬博士及司徒院長與夫人N33許樹珍博士,都算是當年令人欽羨的校對代表人物!

本班有23位同學,我很榮幸以第一名畢業,留校在公共衛生學系擔任助教,走教學、研究與服務的路

線,且都在母校與三總服務。23位同學中有6位擁有博士學位,將近

半數同學具備碩

士(含)以上學

歷,也算是相當

上進的期班;其

中4位同學以上校退伍、其他則以

中校退伍居多。

雖然,學歷未必

全然代表能力與

保證未來發展與

成就的指標,但

我同學擁有完整

的基層部隊歷練

(4∼6年)與高司單位(國防部

軍醫局與三軍各軍醫署處等單位)及國軍各級醫院的

實務工作經驗,因此也成就不少「大人物」,目前有

台中榮總姚鈺主任秘書、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朱子

斌行政副院長、前任預防醫學研究所上校副所長王有

欽博士、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溫信財副教授、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王炳龍副教授(曾任TSGH企劃管理部上校部主任)、高雄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

校王明仁副教授及經營精神病患日間照護體系有成的

曾震華等。同學們退伍後,大多數仍繼續在各行各業

努力打拼、回饋社會,再創軍醫生涯外的第二春。像

林哲群熱心參與志工服務,擔任台北榮總與台北市立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的醫療志工及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

書屋與林務局東勢林管處「林業文化園區」國家森林

專業解說志工,令人欽佩。柯明河則回到彰化伸港家

鄉,一方面照顧年邁雙親,並發揮軍中所長,積極參

與及推動社區發展工作。

民國73年7月我當助教時,跟著譚開元系主任註1學

習「醫院管理」專業領域的理論與實務;並受到趙秀

雄主任註2、石耀堂主任註3、陳麗美、白璐及劉紹興主

任、郭鐘隆(P50)、鍾昌財(M68)、林芸芸、謝玲玲、李鴻森與鄭麗娟老師等前輩與長官們的指導與提

攜,感念在心!

24年服役期間,我非常感恩受到母校與國家栽培,兩度公費赴美Saint Louis U. (聖路易大學、簡稱SLU)進修,SLU位於美國中西部密蘇里州St. Louis、MHA program(醫管碩士) 民103年排名高居全美第9名、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前世界冠軍Cardinals(紅雀隊)所在城市。我於民76年8月至78年8月攻讀MHA、民84年8月至89年1月攻讀PhD in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除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外,更充分融入美國中西部文化,並與當地華僑與鄰近的Washington U. (St. Louis)、UMSL (U. of Missouri in St. Louis)、U. of Missouri in Columbia等來自台灣故鄉的留學生們充分交流。我也本著服務與學習的心情,兩度擔任中華民國

聖路易大學同學會會長(民77年7月至78年6月& 民85年7月至86年6月)。因此,認識了許多不同專業領域且學有專精的傑出校友們,包括現任交通部中央氣象

局辛在勤局長、張修武副局長及地震測報中心呂佩玲

副主任、前空軍氣象聯隊少將大隊長沈畦博士、中山

醫學大學董事長周明仁醫師、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呂

信雄博士(榮獲民103年醫療奉獻獎)、前「愚人之友會」執行長林麗雪博士(前埔里基督教醫院行政副院

長、全力投入執行921大地震救災/榮獲SLU民103年公▲ 相知30年我們在裕元花園酒店重聚

校友活動 Alumni Association Activities

46

Alumni Association Activities 校友活動

47Yuan-Yuan Quarterly

2014 Summer no.49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Summer no.49

Page 2: 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 ndmc.org.t · PDF file公衛二期三十年同學會有感 且轉換學校的程 序繁瑣,毅然決 然地決定留在 ndmc。時光飛 逝,一轉眼畢業

衛學院傑出校友獎)、前新樓醫院院長莊明雄醫師及

口腔矯正專家滕起民、蔡嘉倫與李慈心醫師等。SLU校友會於去(民102)年11月改選第二屆理監事,我很榮幸高票當選常務理事、並擔任副會長職務,能有機

會為368位SLU校友們服務,也算是另一種回饋社會、服務人群的表現。

我從民國73年7月任官中尉至民97年4月中校退伍,24年期間,除了在公衛學系擔任助教、講師外,曾歷練三總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執行秘書及醫務長室

臨床教學組軍醫行政官、NDMC教務處計劃科教育行政官與研究發展室(前身為研究部)研究教官等職

務,並代表NDMC教職員籃球與網球隊參加全國性比賽,榮獲冠軍與亞軍,為校爭光!其中在民國90年11月24日與教務處計劃科團隊(包括我同學陳俊志科長與童恩慈少校等同仁們)承辦NDMC「百年校慶」活動,印象最深刻,也感觸良多!當時花了將近10個多月的籌備,雖然圓滿達成任務,但也發生了小插曲-有位校友在陳總統主持的慶祝大會結束致詞時,高呼口

號,雖然他適時表達了愛國的心聲,卻意外成為當天

媒體的矚目焦點與頭條新聞,讓國防醫學院知名度提

高不少!但卻也因為這個「缺失」,使整個承辦團隊

的同仁們沒有獲得任何行政獎勵。人生就是這樣,您

的犧牲奉獻與努力付出,未必就能獲得預期的回報!

過去30年來,我始終抱持「我以NDMC為榮、NDMC以我為榮」的精神,奉獻所學、服務社會國家

與幫助周遭的朋友,提供醫療諮詢與衛教常識。我也

非常榮幸,因工作表現優異獲得肯定,於民99年11月榮獲NDMC「公共衛生學系傑出校友」、民91年4月榮獲美國聖路易大學「公衛學院傑出校友」及民102年3月榮獲美國聖路易大學「傑出校友貢獻獎- Award for generous efforts in support of President Father L. Biondi's 2013 visit to Taiwan」等殊榮。

30年時光不算短,正好是我們人生過程中歷練與成長最精華的階段;願所有PH2同學維繫良好的情誼、保持健康的體魄與活力,平安充實度過每一天,期待

每五年一次的同學會。最後,謹以「成功永遠是留給

準備好的人」與大家共勉之!

註1�:�譚開元主任:M59畢業,歷任陸軍803(現為國軍台中)

總醫院院長、三總執行官、國防醫學院副院長,軍職

外調後歷任行政院衛生署(現為衛生福利部)中部辦公

室主任(管轄36家署立醫院)、保健處與醫政處處長,

公職退休後任職中心綜合醫院(前中心診所)顧問。

註2:�趙秀雄主任:M54畢業,係公共衛生學系創系主任,歷

任母校流行病學教授、台中榮總院長及陽明大學教

授。

註3:�石耀堂主任:M60畢業,歷任衛生行政與醫療品質教

授,曾任NDMC少將教育長、衛生署技監、政務副署長

與台灣省衛生處處長,曾榮膺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

長,目前仍在母校授課且擔任兩岸多家醫療機構之醫

管顧問。

▲ 恩師們每年仍出席院慶系友回娘家活動

就某種層面來說

就是被迫要面對

必然而來的「失

去」課題;「失

去」說來容易,

做來困難。首

先,要離開舒適的「安逸圈」工作環境,就是一大挑

戰;再者,又要離開熟悉的生活空間與國度,那更是

難上加難。因此,直至現在我都還在懷疑,當時做的

決定是否正確?任何人皆可捫心自問,是否害怕「失

去」,如果擔憂未來十年期的改變,那麼現在可以失

去的是什麼?而想得到的人生選擇權,就必須先懂得去

面對,且勇敢放膽去做。因為,一味的站在原地而忘

了前進,什麼都不做,也就什麼都不會改變。面對無知

的未來,當然會害怕,但卻不會因此而失去信念,因

為如果什麼都不做,那人生豈不白走一遭!

移居國外的生活,有樂有苦!好的如地大物博、

綠草如茵、空氣清新、水質甘甜等,不舒服的如人生

地不熟、稅務、通關等;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細節雜沓不如略過,僅談談整體感想──那就是「月

是故鄉明」。雖然這個故鄉有時又吵又鬧,又有一大

堆煩人的問題等;但故鄉最好的,就不得不提到咱們

似曾記得,IBM在執行企業文化改革變型時期,

曾大力宣示「保留核心,其餘改變。」的碩大願景,

這也使得它得以生存迄今屹立不搖,仍為美國百大企

業之一。也正因為如此,使這「變化」二字,首次出

現在企業組織文化改造的文獻史冊上。而此概念的提

出,也促使近代全世界的先進組織,紛紛起而效法,

進而產生了無以倫比的巨大企業文化變革,其影響及

衝擊不可謂不大。

盱衡此概念,自提出到產生影響,期間不過短短

十數年,然而這改變的結果不僅令人驚嘆,也令人唏

噓萬分。「十數年」“decades”被運用得如此頻繁,

也因此看似熟悉,但也意味又代表著極長的一段時

間。在企業組織中,十年計畫似乎不切實際,一般人

亦不見得願意去思考個人未來十年的景況變化;一旦回

溯過去,這「十年期」卻又是如此的短暫,似驚鴻一

瞥,歷歷在目。會如此傷感正因為本人今年恰好退伍

滿十年,這也令我想起那古老的俚語十年河東、十年河

西;這滄海桑田的改變著實令人感到不勝唏噓啊!

近十年來,我們國家社會的改變亦同,但個人的

變化則可能大異其趣,以個人為例,十年前毅然決定

離開工作廿餘年的工作崗位,提前退伍前往國外追尋

個人的變化,以實現自我理想為目標。所謂追求「人

生的使用權」應該

就是當時最好的心

情寫照吧!當下立

定三大目標 :再深

造(攻讀博士)、

移民及追尋更健康

的人生,想要逐一

完成。

試想,人類

打從出生後的終極

旅程就是死亡,任

何人皆無一倖免。

變化──移居國外心得

文/

謝正源 PH2

▲ PH2於民國73年7月與潘樹人院長、談毓琳副院長及譚開元主任合照

校友活動 Alumni Association Activities

48

Alumni Association Activities 校友活動

49Yuan-Yuan Quarterly

2014 Summer no.49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Summer no.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