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ø k ã f p øtcmkb.cn/docs/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pdf · r 6 - ,´Ö ÒaØ] k«+o Ã,´...

4
《中国数字医学》2015 年第 10 卷第 8 期 · 73 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 于琦 李敬华 高宏杰 谢琪 周洪伟 于彤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方法。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首先建设中医养生分类方法,设计中 医养生数据库结构及关系;其次从用户需求出发,拟定中医养生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及知识采集方法;最后采用一般数据库 建设的要求,对数据库关系、数据加工审核及数据库运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养生数据 库能够以相对合理和简洁的存储方式数字化保存中医养生基础知识。结论:中医养生数据库是进行中医养生知识数字化存 储的重要方式,是开展中医养生知识服务和共享的基础。 关键词 中医养生 数据库 知识库 知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5.08.024 [中图分类号] R319;R212 [文献标识码] A Construc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YU Qi, LI Jing-hua, GAO Hong-jie, et al//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5 10(8): 73 to 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bout the idea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First,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designed; second, based on user requirements, data sources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ethod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defined; final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database, the relationship of database, data processing and review, database operation function and other aspects are studied. Resul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y,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stor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ly with relatively reasonable and concise storage method. Conclusion: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digital storag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basis for the knowledge service and sharing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knowledge base, knowledge service Fund project Independent Subject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Method of Proven Cases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Ontology (No. zz080312);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R&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Service Application System Serving to the Elderly Apartment (No. 2013BAH06F03); Independent Subject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Research on Generic Technology of Health Preservation Knowledge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No. zz07032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Project-Research on Building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Knowledge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 JJ2014-61) Corresponding author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P.R.C.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基于本体的名老中医临床验案知识获取方法研究(编号:zz0803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服务老年公寓的健康服务应用系统研发与应用(编号:2013BAH06F03);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中医养生知识库的共性技术及其 示范应用研究(编号:zz070329);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医养生知识库构建及应用研究(编号:JJ2014-61) *通讯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100700,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100700,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 Data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 ø k ã F P øtcmkb.cn/docs/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pdf · R 6 - ,´Ö ÒAØ] k«+O Ã,´ *Aî MD ¼ é#Ä é#Ö ] k*6Aêj 7 ,ÈOÆx *Aî] k«+O62« é#ÈAîAÑ] k«+O Ã5

《中国数字医学》2015 年第 10 卷第 8 期 ·73

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于琦

① 李敬华

① 高宏杰

① 谢琪

① 周洪伟

① 于彤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养生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方法。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首先建设中医养生分类方法,设计中

医养生数据库结构及关系;其次从用户需求出发,拟定中医养生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及知识采集方法;最后采用一般数据库

建设的要求,对数据库关系、数据加工审核及数据库运行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养生数据

库能够以相对合理和简洁的存储方式数字化保存中医养生基础知识。结论:中医养生数据库是进行中医养生知识数字化存

储的重要方式,是开展中医养生知识服务和共享的基础。

关键词 中医养生 数据库 知识库 知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5.08.024

[中图分类号] R319;R212 [文献标识码] A

Construc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YU Qi, LI Jing-hua, GAO Hong-jie, et al//China

Digital Medicine.-2015 10(8): 73 to 75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bout the idea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First,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designed; second, based on user requirements, data sources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method of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defined; final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neral database, the

relationship of database, data processing and review, database operation function and other aspects are studied. Resul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CM theory,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store the basic knowledg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ly with relatively reasonable and concise storage method. Conclusion: The health

preservation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digital storage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basis for the knowledge service and sharing of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health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knowledge base, knowledge service

Fund project Independent Subject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Method of Proven Cases of Famous Old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Ontology (No. zz080312);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R&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Service Application System Serving to the

Elderly Apartment (No. 2013BAH06F03); Independent Subject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Research

on Generic Technology of Health Preservation Knowledge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Application Demonstration

(No. zz07032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Project-Research on Building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 Preservation Knowledge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 JJ2014-61)

Corresponding author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P.R.C.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基于本体的名老中医临床验案知识获取方法研究(编号:zz0803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服务老年公寓的健康服务应用系统研发与应用(编号:2013BAH06F03);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中医养生知识库的共性技术及其

示范应用研究(编号:zz070329);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医养生知识库构建及应用研究(编号:JJ2014-61)

*通讯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100700,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①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100700,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Data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Page 2: ¦ ø k ã F P øtcmkb.cn/docs/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pdf · R 6 - ,´Ö ÒAØ] k«+O Ã,´ *Aî MD ¼ é#Ä é#Ö ] k*6Aêj 7 ,ÈOÆx *Aî] k«+O62« é#ÈAîAÑ] k«+O Ã5

74·China Digital Medicine,Eec.2015,Vol.10,No.8

养生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

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

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

活动[1-2]。通过对中医药信息的调查分

析发现,75.8%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

常考虑或偶尔考虑中医养生的问题。

对于信息获取途径,59.4%的人通过

传统载体书籍、广播、电视来获取,

且对所获取的信息基本持信任态度;

同时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接近传

统方式,但信任度不高[3]。究其原因,

是由于目前各种有关中医药养生保健

知识的网络资源零散;资源出处缺乏

专业性、权威性;养生保健理论缺乏

文化渊源的传承性,表现层次不尽合

理;多依附于其他类型网站存在,或

具有商业性质,损害了传统中医药的公

益性和可信度[4]。近年来,随着个人计

算机、数据库、文字识别等信息技术的

广泛应用,大量的中医药文献被转换为

文本文件和数据库等数据资源[5]。利用

当今发达的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建

立权威性、科学性、大众性的中医药

养生保健知识网络资源库[6]具有较为深

远的价值和意义。

1 中医养生数据库研究现状中医药领域数据库的建设经历了

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内容非常丰富。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中医药相关数据

库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7]。建成

中医药领域的各类数据库,并通过互

联网进行共享[8]。在我国中医药数据库

建设要加强协作,实现共享,并且要

深化服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9]。吴夏

秋建立了《本草纲目》中食物的数据

库,并对其性味、功效、主治进行了

分析[10]。范为宇等构建了“中医古籍

养生数据库”,对涉及养生知识的中

医古籍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完成收

录110种养生古籍,实现了有效的养

生古籍保护[11]。臧知明[12]采用Linux、

MySQL、PHP等技术初步构建了面

向网络应用的《黄帝内经》养生知识

库。胡晨霞等提出了中医药养生保健

全民资源库构建要素[13]。吴嘉瑞等建

立了中医美容处方数据库,并探讨了

用药规律[14]。陈振虎等构建了“中医

养生学”专题学习网站[15]。这些工作

表明,数字化技术是对中医养生典籍

进行知识存储和利用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以中医养生的概

念体系为主线,实现术语、文献、数

据库等相关知识资源的相互关联和系

统组织,构建综合性的中医养生数据

库,为今后的中医药知识库构建和知

识服务研究做基础数据准备。

2 中医养生数据库设计数 据 库 设 计 关 乎 系 统 功 能 实 现

度、稳定性、扩展性等多个方面的内

容[16]。数据库设计和建设从知识服务

需求出发,确定中医养生数据库的数

据应用范围,主要面向疾病的预防、

保健和康复服务;为不同体质状态下

的无特殊疾病人群服务;为不同年龄

段人群的如老人、儿童、白领女性等

人群服务;为不同时节提供养生保健

的建议;综合存储名家养生经验等。

2.1 中医养生数据库设计框架 据中医

养生知识分类框架,拟定中医养生数

据库关系表及表与表之间的关系。生

活健康类的知识科普调查显示饮食营

养、健身运动、心理健康、中医养

生、家居环境和减肥瘦身等是百姓常

关心的养生知识[17]。本研究参考教科

书和相关的分类方法,结合中医养生

具体实践应用,把中医养生知识分为

中医养生基础、中医养生方法、中医

养生应用三个大类。从理论、方法到

应用三个层面上解析养生知识。其中

中医养生基础是中医养生方法的理论

指导;中医养生方法涵盖中医养生的

具体方法类型。中医养生应用是中医

养生方法的服务对象和应用范围(见

图1)。

2.2 数据库字段设定 中医养生数据库

以中医养生方法为中心,与中医养生

基础知识和中医养生应用相互关联。

因此,数据库首先建立中医养生方法

数据表,以此表为中心,分别建立中

医养生理论表、来源表、节气表和疾

病表、体质表、病证关联表,并以中

图1 中医养生知识分类框架

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Data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Page 3: ¦ ø k ã F P øtcmkb.cn/docs/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pdf · R 6 - ,´Ö ÒAØ] k«+O Ã,´ *Aî MD ¼ é#Ä é#Ö ] k*6Aêj 7 ,ÈOÆx *Aî] k«+O62« é#ÈAîAÑ] k«+O Ã5

《中国数字医学》2015 年第 10 卷第 8 期 ·75

医养生知识分类和字典表对表中的数

据进行处理(见表1)。中医养生数据

库字段围绕中医养生知识特点进行设

定。表中二级知识分类、西医疾病、

中医疾病、证候、体质、来源、节气

分别与相应的中医养生知识分类表、

疾病表、病证症关联表、体质表、来

源表、节气表相连(见图2)。

具体内容的加工和表关系展示如

图2“天花粉粥”条目所示。

表1 中医养生方法表

2.3 数据库功能设定 数据库是按照数

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

库。数据库的功能包括数据的存储和

管理功能,以及根据数据库应用的目

标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

的方式。中医养生数据库除实现数据

库基本的定义、运行、维护和传输功

能外,主要是实现了对中医养生数据

的存储、增加、删除和更改的功能。

并能通过数据表关系及顶层语义关

系,实现不同字段中数据的提取、服

务等功能。

3 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方法3.1 养生知识来源 中医养生数据库的

数据来源,以中医、养生、健康、营

养、保健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采

集,获取相关标准、指南、教科书以

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中医科普

类图书、养生类期刊、健康类报纸、

中医养生类古籍作为文献资源。如

《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千金翼方》《中医养生学》等。

3.2 知识采集 在文献数据资源基础

上,筛选内容具体,涵盖综合,权

威,来源清晰,知识表达相对完整的

知识片段。

3.3 数据加工 以数据库设计结构为数

据加工基础,对采集的知识进行结构

化加工处理。在加工过程中,以《中

医传统养生学词典》为基础,建立中

医养生术语字典,规范处理相关知

识。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主

要是为后期对数据库字段内容进行调

取做基础数据准备。

3.4 数据审核 因在数据的采集加工环

节中,参与了大量的人为主观因素,

需要对加工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审核确

认,以保证数据质量。

3.5 数据入库 以建立的数据表结构与

数据表关系为基础,存储保存加工审

核的中医养生数据。

4 结语本研究构建的中医养生数据库,

在数据库结构设计和数据库关系设定

方面,皆从需求出发,力求实用,简

洁。避免复杂的数据结构导致数据过

分碎化而影响了数据的利用。

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是中医养生

相关知识的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最基

础的部分,是进行知识存储、知识查

询、知识服务、知识共享的基础性工

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养生数

据库能够以相对合理和简洁的存储方

式数字化保存中医养生基础知识。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中医养生知识

库建设,实现中医养生知识的共享和

服务是未来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要引入语义网技术,在本体

论的指导下,系统完善领域知识的概

念表示,合理组织中医养生知识,建

设中医养生领域子本体;其次以中医

养生数据库为底层数据,以中医养生

领域子本体为上层构架,建立具有智

能语义识别的中医养生知识库,实现

养生知识的语义查询,语义关联和知

识发现。通过网站或移动媒介的方式

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知(下转第108页)

图2 中医养生数据库设计图

数据资源管理与利用Data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Page 4: ¦ ø k ã F P øtcmkb.cn/docs/中医养生数据库建设.pdf · R 6 - ,´Ö ÒAØ] k«+O Ã,´ *Aî MD ¼ é#Ä é#Ö ] k*6Aêj 7 ,ÈOÆx *Aî] k«+O62« é#ÈAîAÑ] k«+O Ã5

108·China Digital Medicine,Eec.2015,Vol.10,No.8

影像数据上传至PACS中心后,PACS

中心会把患者信息及影像数据发送给

医生报告系统;最后到自助打印终端

取胶片和报告。影像医生可以在检查

设备工作站进行排版发片,也可以通

过报告系统排版发片,并书写具有电

子签名的报告,这些指令都会通过

PACS中心整合后到达自助打印终端。

当胶片排版打印与电子签名报告指令

都到达自助打印机时,叫号系统屏幕

上显示完成报告的患者信息,患者可

以根据提示自已通过扫描条形码或就

诊卡取出胶片和报告单(见图3)。整

个过程只需要一名维护人员通过监控

管理窗口定时检查现有状态,当胶片

或打印纸缺少时,做到及时更换。而传

统胶片与报告的发放开始是分开的,胶

片由影像设备技师排版发送至激光打印

机上,报告通过PACS报告系统书写完

报告,而后由人工对胶片与报告进行核

对,并派发到登记室进行人工发放。所

以自助打印机不仅可以方便患者,更简

化科室内部工作流程。

5 结论

通过实际应用,与传统发片流程

对比,优势效果明显:胶片与报告符

合率增加,大大提升了影像检查胶片

的阅读价值,减少医疗隐患;患者取

片的时间明显缩短,排队取片的喧闹

现象明显改善,相比缩短约1-3个小

时,最短发片时间可缩短至5分钟内,

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检查技师没

有发片这道工序,患者的检查时间明

显缩短了;节约人力资源,减少了取

片、对片、发片的人员,工作不那么

混乱了;人工差错没有了,避免了不

必要纠纷的发生;胶片浪费明显减

少,为胶片按需打印提供了可能性,

参 考 文 献

使胶片的管理更加规范、便于数量的

统计;患者取片时间自由,不受工作

时间限制,不急的患者可以任何时间

来取;自助打印系统的引进不仅使影

像科的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更

提升了医院总体形象。相信随着医院

的发展、服务理念的提升,自助打印

机以其众多优点必将得到广泛使用和

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汤培楷.基于RESTful的PACS移动客户端

解决方案[J].中国数字医学,2014,9(9):70-71.

[2] 刘良斌.自助服务系统在医院的应用[J].广

东科技,2010,11:67-68.

[3] 袁文涛.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建设[J].电子世

界,2013(23):102

[4] 薛帅.LIS自助打印在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7):2166.

[5] 张甜.自助就医系统需求分析[J].科技信

息,2011(5):74,408.

【收稿日期:2015-02-28】

【修回日期:2015-05-11】

(责任编辑:刘华)

图3 自助打印优化流程图

参 考 文 献

(上接第75页)识服务,如知识问

答、关联推荐、最终实现中医养生知

识的普及共享和个性化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郭海英.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9.

[2] 刘占文.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12.

[3] 朱毓梅.中医药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国际

中医中药杂志,2014,36(9):830-832.

[4] 胡晨霞,申瑞华.中医药养生保健资源库构建

思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4): 341-342.

[5] 于彤,刘丽红,张竹绿,等.中医药文献数字化

研究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2):74-76,80.

[6] 仝芳洁,赵博.数据库制作管理系统平台在

系统整理《黄帝内经》古籍中的应用[J].成都

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89-91.

[7] 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医

药相关数据库建设[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

代化,2002,4(5):24-26.

[8] 崔蒙.中医药行业数据库建设现状分析[J].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189-191.

[9] 黄玲玲.我国中医药数据库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

21(2):18-20.

[10] 吴夏秋.数据库技术在《本草纲目》中

食物文献的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中医药

大学,2007.

[11] 范为宇,裘俭,符永驰,等.中医古籍养生数据

库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4): 250-252.

[12] 臧知明.《黄帝内经》养生知识库框架构

建研究[D].南宁:广西中医学院,2005.

[13] 胡晨霞,申瑞华.中医药养生保健资源库构建

思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4): 341-342.

[14] 吴嘉瑞,董玲,张冰,等.中医美容处方数据

库建立与用药规律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

志,2012,34(9):815-817.

[15] 陈振虎,刘秀峰.中医养生学"专题学习网站

的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84-86.

[16] 伞颖,高辉.浅谈数据库设计在系统设计

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

(8):168.

[17] 侯丽,军莲,夏光辉.公众健康知识服务系

统的知识组织架构[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

志,2012,21(6):8-14.

【收稿日期:2015-03-30】

【修回日期:2015-04-21】

(责任编辑:肖婧婧)

应用交流Appl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