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43
169 () 辦理「創業明日之星育成活動」: 2015 創業明日之星選拔要點」已於 104 4 月上網公告,並自 3 31 日至 5 29 日受理報名,報名團隊共 134 隊,入圍初選共 127 隊,入圍複選共 60 隊目前已辦理 媒合創業導師並接受育成輔導中,104 10 月配合國際創業交流活動於花博園區爭豔館 召開頒獎典禮。 圖206 創業明日之星選拔要點 圖207 創業明日之星評選流程 () 辦理國際創業交流活動: 圖208 「國際創業交流活動」架構 預計自 104 10 月起每年舉辦 1 場「創業國際創業論壇」,今年市府與 APEC 所屬 亞太經合會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合作辦理,邀請國內外創業家針對本市創業相關議題 交流,希望向國際行銷臺北市的創業資源環境與資源,也對外宣傳臺北市建構亞太創業 搖籃的決心,以吸引更多國際創業家來臺灣,進而營造國際創業氛圍。 () 提供創業資金及媒合: 1. 提供企業及青年創業融資貸款: 依據經濟部 2014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本國中小企業家數佔全體企業比重 97.64%,其中臺北市中小企業達 21.2 萬餘家,佔全國中小企業的 15.95﹪,居各縣 市之冠,顯見中小企業亦為本市經濟發展重要支柱之ㄧ。為協助中小企業改善經營體 質與開創市場商機,並促進企業永續發展,本府特於 88 7 月成立臺北市中小企業輔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May-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69

    (四) 辦理「創業明日之星育成活動」:

    「2015 創業明日之星選拔要點」已於 104 年 4 月上網公告,並自 3 月 31 日至 5 月

    29 日受理報名,報名團隊共 134 隊,入圍初選共 127 隊,入圍複選共 60 隊目前已辦理

    媒合創業導師並接受育成輔導中,104 年 10 月配合國際創業交流活動於花博園區爭豔館

    召開頒獎典禮。

    圖206 創業明日之星選拔要點 圖207 創業明日之星評選流程

    (五) 辦理國際創業交流活動:

    圖208 「國際創業交流活動」架構

    預計自 104 年 10 月起每年舉辦 1 場「創業國際創業論壇」,今年市府與 APEC 所屬

    亞太經合會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合作辦理,邀請國內外創業家針對本市創業相關議題

    交流,希望向國際行銷臺北市的創業資源環境與資源,也對外宣傳臺北市建構亞太創業

    搖籃的決心,以吸引更多國際創業家來臺灣,進而營造國際創業氛圍。

    (六) 提供創業資金及媒合:

    1. 提供企業及青年創業融資貸款:

    依據經濟部 2014 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本國中小企業家數佔全體企業比重

    約 97.64%,其中臺北市中小企業達 21.2 萬餘家,佔全國中小企業的 15.95﹪,居各縣

    市之冠,顯見中小企業亦為本市經濟發展重要支柱之ㄧ。為協助中小企業改善經營體

    質與開創市場商機,並促進企業永續發展,本府特於 88 年 7 月成立臺北市中小企業輔

  • 170

    導服務中心;98 年為因應金融海嘯風暴,協助本市中小企業渡過危機,本府開辦「臺

    北市中小企業融貸款」專案。

    100 年為營造友善的青年創業環境,讓本市成為青年實踐夢想最佳舞台,特推辦

    「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專案,期使有志創業青年在市府的協助下可以實現創業

    夢想,利息由臺北市政府全額補貼,以期協助創業青年取得創業初期所需營運資金。

    2. 提供創業相關補助及融資:

    為鼓勵創新創業,103 年 10 月於「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項下增訂創業相關

    補助,包括提供創業補助及創業育成補助。創業補助總經費最高 50%,100 萬元為限、

    創業育成計畫補助每案補助最高 300 萬元。

    3. 成立天使俱樂部:

    由臺灣天使投資協會主辦,本府與天使天使投資協會合作,全力催生全臺灣最大

    的天使俱樂部。

    已於 104 年 5 月 2 日邀請本府柯文哲市長號召 25 位天使投資人,召開「天使俱樂

    部成立前早餐會」,並與天使們交流本市創業政策及天使投資環境,會中天使們強力支

    持此項創業政策。並於 104 年 5 月 25 日於科技產業服務大樓舉辦本市「天使投資成立

    大會暨記者會」,預計於 105 年將募集超過 100 位天使投資人。綜上所述,本市提供創

    業資金協助對應企業成長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209 本市供創業資金協助對應企業成長示意圖

    (七) 規劃創業育成空間:

    1. 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 Co-space):

  • 171

    圖210 「臺北創新實驗室」入口意象 圖211 定期創業主題 workshop

    臺北市正朝向國際一流的創業都市發展,為了將「設計」概念能與科技產業領域

    緊密連結,本府自 102 年 7 月在內湖科技產業服務中心 2 樓設置全國第一座由政府部

    門主導的共同工作空間-「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 Co-Space),提供微型企業創業者

    或自由工作者共同辦公空間。

    除了提供工作空間外,亦透過跨域交流活動提供新創業團隊相互激盪與合作的機

    會,包括舉辦創業趨勢論壇、創業經營工作坊、定期創業主題 workshop 及成果體驗行

    銷等活動,以培養企業家國際的視野與格局,進而推廣亮點成果以促成產業交流合作;

    另亦透過與國內外合作夥伴、創業育成單位的策略合作,例如 103 年曾舉辦「珍奶搖

    搖周」,串連台港 15 家創業空間加入國際創新網絡 Coworking VISA,強化國內外創業

    資源鏈結;期藉由此空間之規劃使創業青年能藉由此一「設計」概念平台的搭建,能

    共同為城市孕育更多創新力,產生創新商業思維或促成新的商業模式,以提升本市創

    業創新能量及促進新創新業者早日實現創業夢想。

    2. 創業基地:

    另為積極幫助青年創業及新創事業發展,本市刻正與中央和其他機關單位規畫 10

    處以上的「新創基地」,計畫作為新創事業發展空間,提供場地和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

    公用設備給創業者使用,希望藉由設立較大規模的創業空間,形成不同功能的小型創

    業聚落,形塑本市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八) 辦理「中小企業知識學苑」

    許多青年朋友創業剛起步毫無頭緒,常常不知道市場或自身的競爭優勢在哪裡。為

    提供青年朋友創業相關知識與實務,產業局開設「中小企業知識學苑」,以強化新創業者

    基本的創業知識。104 年度預計開辦 5 梯次「創業育成課程」,並規劃辦理「啟動一個新

    的世代-創意經濟影響力講座(老闆學院)」5 場次,邀請具有影響力、極具引領性及前瞻

    性的青年翹楚擔任主講人,協助並帶領其創新創意激發。

    此外,針對本市具有未來前景及高附加價值之產業,規劃主題系列課程,辦理 8 班

    專業實務班(如創意行銷、經營管理等),協助養成各種經營課題所需之專業知識與技能。

    另亦建置「臺北市創業資源網」,從實體與虛擬同步提供整合性的免付費創業服務,

    整合其他優質辦訓單位之學習資源,以便於民眾搜尋與運用,讓民眾學習更加便利,進

    而成為民眾尋求專業學習資訊服務的「單一窗口」。

  • 172

    (九) 升級創業台北網站:

    考量網路無遠弗屆之便利性,本府產業局規劃整合原有創業資源網資訊,成立「創

    業台北」網站(網址:http://www.startup.taipei/ ),希望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提供整合性的

    創業資源(包括本市各項創業資源及創業育成空間地圖等),提昇創業資源的應用效率,

    並善用網路傳播力量宣傳本府創業政策。

    第一階段已於 104 年 5 月中完成改版上線,並邀集青年創業家及知名網站經營者改

    善使用介面;目前內容將已整合後之中央及本府的創業資源上架,資訊涵蓋 48 項中央及

    14 項地方創業資源服務,並依據創業民眾最常詢問的問題做分類,將整合後的資訊分成

    「最新消息」、「創業輔導」、「知識學苑/老闆學校」、「創新創業基地」、「找資金」及「找

    資源」6 大類,希望透過網路無遠弗屆及無時間限制的優點,提供創業民眾 24 不打烊的

    便利服務。第二階段將與本市育成中心合作,已於 104 年 8 月邀請本市各育成中心研商,

    研商如何整合彼此資源,提供並全面盤點本市創業基地及育成中心等創業服務,陸續充

    實「創新創業基地」及「找資源」等相關內容,讓本市資源的媒合更加有效率,以提供

    創業民眾最即時的服務。

    圖212 「創業台北」首頁 圖213 「創新創業基地網頁」設計

    三、 荷蘭與臺北市比較

    由於 Yes!Delft 為大學設立之專業創業孵化器,「創業搖籃推動計畫」為協助本市民眾

    創業的基本需求服務,故難以擺在同一天平上比較。但若拉高層次,可觀察到秉持開放

    心態的荷蘭政府,在中央政府藉由十大城市重點發展藍圖投入創業資源,順應當地特色

    及發展優勢推動新創產業,利用城市合作推動阿姆斯特丹成為歐洲創業城市,結合創意

    與服務推動共享經濟,除原先的金融與文化產業外,近幾年發展觸角也伸向資訊通訊、

    網路系統等

    相關產業,又藉由手持電子裝置技術蓬勃發展,連帶遊戲產業也成為青年創業熱門

    項目之一,荷蘭政府也趁此浪潮積極刺激遊戲產業,提供創業誘因,成功吸引新創公司

    進駐阿姆斯特丹發展。

    此外,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之「聚焦熱點 2025 年全球城市未

    來競爭力評比 (Hot Spots 2025)」報告(如右圖),針對全球 120 個城市對於資金、商業、人

    才及觀光的吸引力進行競爭力評比,阿姆斯特丹排名第 13 名(於歐洲區排名第 5 名),目

    前每年約可吸引高達 100 多家跨國公司進駐,約有 2,000 家跨國企業的總部設立於此;反

    觀臺北市於此報告中排名第 11 名(於亞洲區排名第 6 名),勝過於荷蘭,但創業政策卻才

    剛開始起步。故觀察荷蘭地方創業生態系統,可發現本市可借鏡之處如下建議:

  • 173

    圖214 「聚焦熱點 2025 年全球城市未來競爭力評比」

    資料來源:臺北產經資訊網

    (一) 緊密結合國內校園創業資源,以建立創業生態系統基礎

    整體來看,荷蘭創業生態系統不僅侷限於首都阿姆斯特丹,而是藉由各地方政府資

    源的整合、民間源源不絕的創意及自由開放的創業氛圍而逐步建立起環環相扣的創業生

    態系統。例如阿姆斯特丹的 IT 新興企業十分興旺,但其高科技及硬體人才庫、研發及培

    育系統主要是圍繞三所科技大學(台夫特 Delft、恩荷芬 Eindhoven 及屯特 Twente)發展,

    這三所大學周邊所形成的創新園區提供阿姆斯特丹新創企業所需的能量。

    因此,為了快速打造本市的創業生態系統,更應緊密結合國內優秀大學的創業資源,

    可與優秀大學的育成中心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或契約,針對研發能量及人才培育的項目

    進行交流與深入合作,鼓勵學校協助營造創業氛圍及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意,逐步發展成

    一個自給自足的茂盛創新生態系統網絡。

  • 174

    (二) 整合研發創新補助計畫及民間資源,以協助具未來性創業團隊永續發展

    圖215 國發會公布「創業家簽證」簡介

    除了結合與校園的合作方式模式以建立創業生態系統基礎外,順應行政院及國發會

    為提高國外創業家來臺創業誘因,於今年 7 月已開辦一年期的創業家簽證行政院開辦「創

    業家簽證」,針對具創新能力及技術的外國及港澳(不含大陸地區)創業家,鬆綁過去來臺

    投資移民需投資逾 600 萬元限制,提供來臺創業者 1 年的居留簽證,並可視創業實績申

    請延長居留,前 2 年試辦期,每年暫以核發 2,000 名為原則,期為我國創新創業環境注

    入新的能量,帶動未來經濟成長動能。本市為首善之都,為全臺創業資源匯聚之地,必

    是此政策下之最大受惠者;因此,如何有效協助有潛力之早期創業團隊在艱困的創業初

    期取得外界資源,打造本市成亞洲創業基地,更是本市應該積極努力之方向。

    中央政府、臺北市及民間都各自散落許多的補助及投資計畫,建議本市應持續有效

    整合中央及民間投資(例如天使俱樂部的持續運作),媒合創業團隊及利用既有的研發創

    新補助計畫,以支持具國際競爭力產業的發展(例如軟體產業、生技產業等),使本市在

    這些優勢領域得以持續保有競爭力,並協助及鼓勵欲轉型的傳統產業提高生產的效益,

    或轉換開發其他的價值(如觀光產業、健康照護產業等),跳脫發展與環保衝突或兩難的

    模式,著眼於國際化新價值的創新開發以產生商業化的收益,也能協助創業團隊的永續

    經營。

    綜觀荷蘭各地不管從校園、民間團體到私人企業,無不在創業的生態系統扮演重要

    角色,青年學子源源不絕的創意、民間與社區提供的資源、企業傳授成功的商業模式,

    乃至於整個大環境的創業氣氛,如同巨大磁石吸引各方加入活躍的創業圈,不斷注入活

    水形成有機的創新與創業生態系統。未來競爭力指標不輸阿姆斯特丹的臺北市,未來應

    運用豐富的校園創新能量與周圍的商業資源,引領青年創業風潮,一同打造出創業廊帶,

    進行創業資源與技術交流,營造共贏的創業圈。

    第三節 阿姆斯特丹足球場(AreanA)生活實驗室

    一、 荷蘭部分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生活實驗室 (Living Lab)是一種新產品與服務測試計劃,用來改

    善創新產品與服務的使用者經驗,以促進使用者生活的健康、舒適、安全與便利性為重

    點,透過實際應用測試來提升未來產品的市場適用性,以利行銷與推廣。以「使用者驅

    動(User-driven)」為中心開發新科技應用的創新模式,提早將新科技落實至社區、校園、

  • 175

    公共場所、機關機構或整個城鎮與都會區,鼓勵實際生活環境中的用戶(如市民、上班族、

    學生、遊客、消費者)參與科技測試工作,並向大眾開放數據,民眾和企業都可進一步評

    估實際居住者的對於相關服務的使用狀況,互相提出使用建議及建議政府改善措施,將

    創新產品與服務調整為可行的商業模式,讓創業的成功性及政策的持續性大幅提升。

    此計畫的緣由是為鼓勵創業及創新,致力於解決如交通、健康照護、永續經營、社

    區服務、市區觀光等都市問題,是藉由一個民間與政府共組的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計畫

    (Amsterdam Smart City,簡稱 ASC)下的「生活實驗室」計畫,提供企業與創新產品及

    服務一個試驗平台,並建構城市實際驗證創新服務解決方案平台,城市相關建設協同政

    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及民眾共同參與及設計創新,故於阿姆斯特丹 IJBurg 區、東南

    區及新西區,個別設置不同目的的生活實驗室,各區實驗特色簡介如下表:

    表11 阿姆斯特丹的生活實驗室簡介

    區域 主要實驗內容

    IJBurg

    該區域為阿姆斯特丹的東北外海所填海造陸而來的新興區域,開發目的在解決阿姆

    斯特丹擁擠的人口及居住環境,故此區域的家庭成員較為年輕,因而實驗重點為公

    共光纖網路所衍生的各項創新產品及交通運輸解決方案。

    東南區

    該地區是經由老舊社區住宅重建,打造雙鐵共構的車站、阿姆斯特丹足球場、海尼

    根音樂廳和百事可樂舞台,並鼓勵許多大型知名企業進駐,發展成娛樂區及商業

    區。由於通勤成為區域需解決的問題,為減少該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並便利民民眾

    享受娛樂的體驗,該區的實驗重點為節能減碳計畫及便利民眾的娛樂體驗。

    新西區

    因 2012 年該區域已成立智慧社區,並鋪設智慧電網等基本設施,居民能藉由硬體

    的架設暫存電源,有效率的使用電源,故該區的實驗重點為能源的有效利用(包括公

    共照明、智慧電錶、智慧電動車等)的應用。

    此次參訪東南區的生活實驗室之創意中心「阿姆斯特丹足球場(AreanA)」,觀察該地

    生活實驗室提供的創新服務,實地瞭解阿姆斯特丹如何在區域間透過生活實驗室鼓勵市

    民、企業、政府積極合作,讓居民和到訪遊客都能在新技術應用實驗區內參與設計,共

    同營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也推動阿姆斯特丹可持續創新城市的建設。

    (一) 阿姆斯特丹足球場(AreanA)生活實驗室

    1. 成立緣起

    圖216 阿姆斯特丹足球場外觀 圖217 阿姆斯特丹體育場內部全景

    阿姆斯特丹足球場於 1996 年夏天正式對外開放,造價 1.4 億歐元,可以容納 52,000

    人,被媒體描述為「體育館未來的航空母艦」、「娛樂宮殿」。因委託給私人機構經營,

    有自負盈虧之考量,要在最大限度下發揮其盈利潛力,故在建造之時就已思考要把足

  • 176

    糗場的體育功能、商業價值和與城市環境結合起來一併規劃及設計周邊的區域,加上

    讓足球場成為阿姆斯特丹東南區的娛樂中心。

    2014 年時,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為了有效於東南區推動智慧城市計畫,認為可持續

    發展的創新應該也要在市區的外圍進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與阿姆斯特丹足球場簽訂

    合作契約,契約的內容包括市政府媒合任何改善足球場本身及周圍區域的創新產品與

    服務以提振足球場的經濟效益,開放足球場空間給市政府及合作廠商展示及試用新產

    品及服務。初期的實驗包括使用利用球場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智能技術應用,尋找

    新的方法執行群眾管理、發展能源管理,進而提升周圍參賽群眾及社區民眾的消費經

    驗;此外,也開放足球場舞台空間成為實驗室,讓市政府的合作企業和球場的贊助企

    業可以進駐測試新產品與服務。例如,為了測試綠色商品的耐用度及可行性,足球場

    的椅子是用甘蔗成分製成,場內的員工以電動車的實驗品代步等。於是,阿姆斯特丹

    足球場成立創意中心,主導及管理阿姆斯特丹東南區的實驗計畫,該足球場成為東南

    區創意產品的展示室,亦成為東南區生活實驗室的創意中心。

    2. 目前足球場內的實驗計畫實例

    (1) )草皮光能改善計畫

    對足球場來說,草皮的維持很重要,但卻造成龐大的支出。因為足球場屋頂結構的

    設計,場內的草皮無法接受充足的日照,因此足球場需架設溫室的特殊光線去維持草

    皮的成長,長久下來成為足球場支出的重要負擔。2008 年,市政府協助媒合 SGL 這

    家「草皮管理服務」的微型公司(直接員工人數僅 14 人),恰巧該公司正在實驗及不同

    顏色及電力的節能 LED 光線樣品,對應溫度、二氧化碳量及濕度等等的條件,以培

    養更健康的草皮,於是足球場開放空間讓 SGL 執行相關實驗計畫。該實驗目前仍在

    進行中,目前已替足球場節省 20%的相關支出。

    圖218 草皮光能改善計畫進行過程

    (2) 交通疏散計畫及群眾消費者經驗提升計畫

    因足球場是東南區的娛樂中心,足球場的創意中心希望改善觀賽前後的交通措施及

    觀賽後的人潮疏散方案,故與市政府、荷蘭最大的中資企業華為(HuaWei)簽署了長達

    5 年的技術協定,為球場提供大面積 WiFi 網路服務的技術支援,這將成為荷蘭覆蓋

    範圍最大的 WiFi 網路,希望為球迷及其他來訪者提供全新的資訊服務,提供卓越的

    現場體驗。預計自 2015 年 1 月起,所有賽事活動的參與者都將可以使用 WiFi,進而

    吸引更多球迷線上消費和廣告版面等業務,進而提高足球場的營收。

  • 177

    同時,足球場引入了更多的微型企業技術,協助球場設計整合性的 APP,內容包含

    交通引導、人潮疏散引導、周邊優惠資訊及展演資訊的提供,希望能帶給觀賽民眾及

    周邊民眾更便捷的服務及經驗。

    3. 目前足球場外的實驗計畫實例

    足球場外的阿姆斯特丹東南區目前尚有超過 12 個實驗計畫正在執行中,包括開發

    指智慧路燈照明計畫、減少碳足跡計畫、再生能源加油站計畫、創新家居產品試用及

    經驗追蹤計畫等。

    (1) 再生能源加油站計畫

    為減少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OrangeGas 欲設立可再生燃料加油

    站,並投入研究不同的設站區位、再生能源技術及運輸技術用以大量生產可再生能源

    的可行性。

    圖219 OrangeGas 可再生燃料加油站

    (2) 智慧路燈照明計畫

    阿姆斯特丹將鄰近足球場街區的市區街道路燈與其他公共用電裝置,透過軟體以提

    供智慧控制模式。以街道路燈為例,可在適當時間與不同的天氣條件下(如:深夜無

    人行走在街道時),自動降低路燈亮度或關閉照明,燈光的顏色可以呈現附近群眾擁

    擠的程度或空氣品質,進而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圖220 智慧路燈照明計畫示意圖

    二、 臺北市部分

    本市於目前僅有產業局於 104 年度 3 月宣示成立的成立「臺北生活實驗室」,創立目

  • 178

    的是因新創事業常苦無實驗場域而無法產業化,因此鼓勵創新產業與市府進行策略聯

    盟,由市府提供行政協調或補助、媒合各界及府內資源,讓「創新」創業者能以本市為

    實驗據點,目前已初步洽談 4 個案例,包含 gogoro 智能電動車、本土藝術家王艾莉設計

    的「快樂打氣機」行動藝術、北科大 IoT Living Lab(物聯網生活實驗室)及 Fab Lab Taipei,

    計畫皆在規劃及執行中,尚無具體案例可資說明。

    三、 荷蘭與臺北市比較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透過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模式讓使用者參與城市公共服務產品

    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公共服務產品的設計、生產、提供及決策的全過程,通過使用者服

    務 DIY,提升使用者體驗,不斷優化公共產品與服務,積極嘗試通過新一代資訊技術應

    用讓使用者參與創新進程,成為服務設計與創新的主體,消弭需求與技術實現的鴻溝,

    讓新產品的發展更容易成功。由於現在本府刻正籌畫生活實驗室計畫,參考荷蘭阿姆斯

    特丹經驗,建議如下:

    (一) 妥善選擇內湖及南港幾處區域,成為生活實驗室雛形

    為了激發創業能量,扶植本市新創公司,建議挑選本市幾處區域作為新產品與服務

    的實驗場域,讓接受創業輔導及培育的本市青年,可以有機會與民間企業合作及收集使

    用者對城市發展專案評估的意見或回饋,有效增加新創公司產品的商業化。

    另外,臺北市人口密度高,市中心內部建設大都已完善及成熟,建議不要以所有大

    臺北地區為示範場域,而選擇幾處面臨迫切需解決議題之區域,或民眾組成較年輕或較

    開放之區域為實驗場域。例如內湖區目前的交通壅塞問題嚴重,但其區域已蛻變成科技

    性企業營運總部的群聚基地、全球電子產業運籌中心及台灣電信中心,也有部分區域公

    共運輸上不便利,應有創意思維去解決當前之問題;而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則將全力發展

    生物技術、IC 設計、數位內容等三大知識產業,且目前許多工廠仍群聚在此,可以綠能

    及永續角度去改善當地需求,並結合相關上游產業共同發展。

    (二) 尊重當地需要求,規劃適合當地生態及特色之實驗室

    觀察阿姆斯特丹設立生活實驗室的過程,政府會先盤點當地所面臨的問題、社區的

    組成分子、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及未來的潛力,再去規劃成立生活實驗室的目的與未來欲

    發展的方向,如此一來,實驗室計畫必定較容易與當地居民生活問題息息相聯,執行相

    關的計畫及實驗也較不易受到當地民眾的反彈,新創企業也較容易得到有效的使用回饋。

    (三) 建立良好審查機制,有效尋找及媒合有潛力之新創團隊

    應建立制度媒合創新團隊及實驗區域的審查,以避免造成議會及民眾之質疑及誤

    會,審查的標準適當跨局處並邀請相關背景的專家學者來共同設立,以公平客觀之機制

    幫助具有潛力之新創團隊於本市發展,並協助解決實務上之市民問題及市政問題。

  • 179

    第四節 Floriade 世博會之青年創業方案

    一、 荷蘭部分

    阿爾梅勒市將於 2022 年舉辦名為 Floriade(花博會),並透過該大型會展活動,藉由在

    園藝領域的創新,導引相關促進環境改善及產業發展的議題,推動任何相關有關綠色城

    市的相關議題,其中更聚焦於再生能源、水資源短缺、食安和健康問題。其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籌劃 Floriade 世博會中,其中最主要一部分,是透由「Urban Greeners」工作室來

    推動相關的工作議題,且重要的是該工作室以孵化器(ACCELERATOR)的型式,運用鼓勵

    青年創業方式,發展各項可能的實作議題,並協助創業,且更可運用 Floriade 世博會會場

    當會實驗場域,直接進行實作。

    此次參訪即是與該計畫主持人 Mr. Boj Van Den Berg 進行交談,以瞭解該加速器計畫

    之特點,以下針對該協助青年之創業方案進行介紹。

    (一) 城市綠人(Urban Greeners)

    城市綠人工作室扮演的是 2022 年 Floriade 的議題探索者,提供類似共同工作空間的

    方式,運用青年創意,來幫助建立城市的未來,並以連接城市與農村、農民和市民以及

    自然與科技方式,以永續發展為前提,建設一個可持續、自給自足的城市。2022 年 Floriade

    的主題,是營造綠色成長城市,對面未來城市所需解決的問題及挑戰,包括足夠的健康

    糧食及乾淨的水源與可持續的能源等,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透過各種可能的方式或創

    新的做法,讓城市能以更綠色環保的方式,確保能健康的發展,是城市綠人工作室的核

    心理念。

    圖221 Floriade 花博會模型圖

    該工作室嘗試從從世界各地的許多科學新知與發展新措施的機構和企業,在包括食

    品、建築、設計和生活等領域上,企圖在綠色環保與永續的核心理念下,展示園藝和城

    市發展間的任何可能解決方案。

    而為達到此種目標,該工作室以加速器的形式,提供以青年創業為主導之輔導與協

    助方案,並以徵選的方式,每年提供約 5 個新創業者名額,在營造綠色永續城市相關領

    域主題下,發展各種可能的商品、服務及商業模式。

    1. 加速器

    該加速器的輔導內容,主要為 12 週的時間,透過該工作室內的各領域專家或創業

  • 180

    教練,共同探索進駐新創者的創業理念,並運用除工作室外還包括未來 Floriade 會展

    場域空間進行實做或試驗,以有效強化所提的創業理念,並分別從創業動機、創業團

    隊專業領域、市場未來性與潛力等面向,分別進行輔導;此外亦與進駐是其他團隊進

    行交流與激盪,並以開發以綠色為主要核心之企業為目標。

    2. 課程

    加速器的課程與規劃主要包括幾個階段,第一從靈感到概念到實現,協助建立青

    創團隊發展永續、可行的商業模式,釐清企業的目標,更重要的是發展的模式,是要

    能協助在 2022 年 Floriade 展覽後,該企業仍能存續。第二為個人到團隊到企業的發展,

    在為期 12 週課程中,首先將集中於個人發展,確定領導素質和積極性,而後將輔導籌

    組團隊。第三為籌組的企業,經由各領域之專家與導師協助包括在財務、金融、法律、

    行銷或通信等方面的改善建議。第四最後階段將協助找尋投資者。

    (二) 創業個案簡介-Joris van der Werff與 koen kaljee

    一位 23 歲的年輕人參與了城市綠人加速器的計畫,目前主要是使用回收或環保的材

    料建造工作間,包括各式各樣的分享式的共同工作間,Werff 讀於 Clusius 學院,主修綠

    色園林設計和維護,因此他希望以任何有關綠色的素材能與工作環境或空間進行結合,

    經由加速器計畫的協助,除了他本身的專業外,另將加入了其他以設計為專業的伙伴,

    並以更有創意的方式,提出更多套裝的設計方式,讓他自已除了可以專注在製作外,行

    銷與案件的洽談有伙伴的協助,讓他的工作方案,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目前配合

    Floriade,已共同設計及建造許多具特色的工作間,讓他的理想真正可以在這城市實現。

    圖222 Mr.Werff 與伙伴共同創作圖

    另一位 22 歲的年輕人 koen kaljee,在參與了加速器計畫後,因所學為都市設計,因

    而從推動屋頂花園計畫開始,結合許多相關領域的伙伴,逐步推動到整個都市。其中在

    一次的 Floriade 的討論會議上,與其他新創都有交創新的發想,將在 Floriade 場域裡建

    立一個可以同時種植、生活及工作和演示空間,且經由這計畫,將三位不同領域的工程

    師結合,共同為這新型態度工作屋從設計、建造到推廣,成功打造多功能及複合式的工

    作空間,並兼具綠色建築之概念。

  • 181

    圖223 Mr. koen kaljee

    (三) 學生挑戰賽

    為讓學生能提早參與 Floriade,由城市綠人工作室與 KNHM 學校合作,設計一套為

    期 48 小時的創意合作挑戰賽。藉由兩天時間,由學生自行籌組團隊,透過群策群力方式,

    獲得優勝的團除,將可得到 5,000 歐元的創業基金。

    2015 年度總計 18 組跨學科和有才華的學生參與此計畫,他們的創意點子,均須以

    城市綠色為發展中心,其中較特別的包括團隊 Bamboulevard 以種植當地竹木作為未來建

    築材料之一,另 Stadskas 團隊以當地食材作為漢堡主要食材來源及健康食品之製作方式。

    圖224 2014 年度學生創意合作挑戰賽合影圖

    二、 臺北市部分

    (一) 2010臺北花博

    2010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運用「園藝」、「科技」及「環保」為設計理念,全區規劃

    朝達到節能減碳及 3R(減量 Reduce,再利用 Reuse, 回收 Recycle)為目標。展覽設計之初,

    即以環境保護為人類共同責任,尤其全球暖化已成為全球關注議題,本博覽會特將環境

    保護、生態保育與資源循環納入設計理念。其中主要建設包括五大類型空間改造社區 449

    里、學校 171 所國小、商圈 48 處、市場 141 處、辦公大樓約 100 棟。重要道路及公園 5

    條重要道路及 90 座公園。工作重點 環境綠美化進行五大類型空地、陽台、牆面、屋頂

    綠化 改造。大型公園、鄰里公園及道路綠美化。 環境整頓-騎樓及人行道整平、廣告

    物及違建戶整頓。

    1. 七項傑出輝煌成就

    (1) 百分百國人自行製造完成:從規劃、設計、施工、佈展、營運,從頭到尾

    皆由國人自行製造完成,完全 MIT(Made in Taiwan),創造了另類的世界第

  • 182

    一。

    (2) 提升國內花卉園藝產業國際能見度:花博全程展館、展場景觀所需植栽量

    超過2,453 萬株,展示超過 2,706 種、4,538 個品種。讓臺灣不同種類花卉以

    最璀璨方式呈現在國內外遊客眼前。

    (3) 提供文化創意產業盡情揮灑舞台:花博期間共安排了 8,091 場次藝文展

    演,每天平均 47 場專業及業餘文化藝術表演節目在展區中盡情揮灑,除了

    讓文創工作者可盡情演出,同時有效提升國人對藝術表演的喜愛。

    (4) 展現臺灣對環境生態的關懷與重視:全區規劃朝節能減碳及 3R:Reduce(減

    量)、 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及 3G:Green Building (綠建築)、Green

    Energy(再生能源)、Green Transportation(節能運輸),為綠色環保理念做最好

    的示範及宣導。

    (5) 首創臺灣高科技產業與藝術結合完美展出:花博展區最受歡迎的夢想館,

    是由工研院尖端工程師們運用國人自行研發科技,首次與藝術工作者結

    合,以敘述方式呈現花開、花落、花舞蝶飛意象,讓所有遊客驚嘆臺灣科

    技成就。

    (6) 獲得多項國內、外獎項肯定:臺北花博在國際上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之「公共事務領域獎」,以及加拿大花卉園藝協會(CBHS)所評選 2011 全球

    最佳國際庭園觀光活動。同時也獲得 2010 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規劃設

    計類公共建設類卓越獎」、2010 臺灣建築首獎與 2010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TID

    金獎-展覽空間金獎。無數個具代表性的獎項與榮耀,展現臺灣卓越超群的

    創意與實力。

    (7) 提升民眾對城市美學的期待:臺北花博帶動民眾「把花園帶回家」的愛花、

    養花、用花習性,提升市民對花卉觀賞、生活審美及城市美學的品味,進

    而改善家戶環境,在生活中落實綠色環保的生態理念,已將臺北市轉型為

    美麗的城市花園。

    2. 帶動城市的改變

    花博已展現臺灣花卉產業實力,展望未來花卉產業將可朝下列多方持續推動,冀

    期建構臺灣為花卉生產、 生物科技研發的重鎮,進而成為世界級花卉島:

    (1) 加強原生植物育種研發能量,使臺灣花卉資源於世界展現。

    (2) 導入自動化與資通技術,發展低耗能溫室生產系統,建立高效節能生產體

    系,提供農民可運用花卉環保資通技術、生產品質管理資訊平台,減少農

    藥、肥料、水及能源之耗損,降低生產成本,與主要花卉生產國之國際認

    證制度接軌。

    (3) 加強全球佈局行銷,配合兩岸簽訂 ECFA,開拓中國大陸及亞太新興市場,

    並擴大內需,營造花卉成為生活必需品,確保產業永續發展。

  • 183

    (4) 推廣生活園藝,推動綠色城市行銷,營造公共與私人空間紓壓或療癒公

    園,結合農村再生計畫,導入社區美學與環境綠美化概念,建置高品質社

    區環境。

    (5) 為延續臺北花博效益,參照日本、德國、大陸等經驗持續推動,並由各縣

    市政府結合地方資源辦理地方花博等中小型花卉行銷活動。

    (二) 創新創業措施

    臺北市以成為一個「友善開放」的創業城市為願景,讓市民透過各種管道,直接感

    受城市脈動,打造優質的創業環境,讓成功的創業家為臺北的繁榮埋下強壯的種子;除

    此之外,臺北市有最多的成功創業企業家,透過他們將經驗、想法、理念和新創業者交

    流,以「協助創業」的角度出發,讓分享經濟在臺北市醞釀發酵,像是設立「老闆學校」、

    打造有效的「創業孵化空間」、強化市政府「創業服務效能」以及「一站式的創業服務」,

    以上總總的概念及想法,最終的目的就是為臺北市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友善的創新創業環

    境,打造友善的創意臺北城。

    臺北市政府除了從政策面著手外,具體做法上也分別就輔導、補助、競賽、空間及

    國際鏈結與媒合多管齊下,積極強化市政府創業服務效能,以降低創業門檻、提高創業

    成功率。在此特別將本市協助創業的主要措施說明如下:

    1. 成立創業服務辦公室

    好的創業構想,需要有經驗的伯樂來協助實踐夢想,為強化創業效能,鼓勵更多

    適合創業的中小企業及青年來臺北市創業,協助新創事業者提供獨特優勢的產品及服

    務,以期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成功地站穩腳步,產業發展局在 103 年 3 月 31 日成立創

    業服務辦公室,有效整合中央及地方創業資源,並且提供迅速及便利的「一站式創業

    服務」,包括創業諮詢診斷、獎勵補助及貸款說明、創業培訓課程介紹、創業資源的轉

    介等,另外亦建置「Startup@Taipei」網站,從實體與虛擬同步提供整合性的創業服務,

    協助新創業者走過創業的每一階段。

    2. 舉辦混世代的「創業集思會議」

    為提升本市創業環境對創業者之友善度,並於本市創業政策中廣納產業界專家建

    議,提高本局與產業界交流對話之機會,縮短施政者與創業者思維之差距,特邀請知

    名創業家、企業家與投資人共 41 位籌組混世代的「創業家集思會」,將於本年度召開

    3 次創業策略規劃會議,並於有需要時隨時加開;會中將邀請創業團隊、創業家、投

    資團隊、育成機構之管理人員或執行長等擔任諮詢委員,以實際之創業、投資及育成

    經驗,協助本市創業策略更符合使用者需求,並就創業相關議題聆聽建議並藉以建立

    長期的互動交流平台,協助本市持續滾動式修正創業相關策略更符合創業者需要。

    3. 提供創業資金,並修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轉型成「新創基金」

    如何取得營運資金常是創業初期最迫切的問題之一,故為挹注創業所需營運資

    金,本府開各縣市之先,制定實施「臺北市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供多項優惠獎勵補

    助措施,並增訂創業補助項目,創業計畫最高補助 100 萬元,提供年輕朋友們創業全

  • 184

    方位的創業計畫補助及期協助打造優質產業育成環境,協助創業者籌措第一桶金,此

    外,亦提供創新育成計畫補助,打造優質產業育成環境。此外,產業局亦辦理「臺北

    市中小企業融資貸款」、「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2 項低利或免息融資貸款,以利

    購置廠房、營業場所、機器、設備或營運週轉金等創業資本投入,順利開展創業營運。

    其中青年創業貸款是由市府於全國首創全額補貼利息(免息)融資貸款,最高可核貸 200

    萬元。

    4. 提供創業空間-臺北創新實驗室(Taipei Co-space)v.s.新創基地

    臺北市租金高,許多來臺北創業的朋友希望先找一個有基本設施,且租金成本低

    類似「共同工作空間」的地點作為事業起步。產業局自 102 年 9 月在內湖科技產業服

    務中心 2 樓設置全國第一座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共同工作空間-「臺北創新實驗室」

    (Taipei Co-Space),作為創業及創新工作人士的起家基地,朝向成為臺北市創新工作

    人士永續創意基地、創業生態系新標竿的目標努力。

    另為積極幫助青年創業及新創事業發展,規劃將在本市成立 10 處以上的「新創基

    地」,計畫作為新創事業發展空間,並提供場地和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公用設備給創業

    者使用,希望藉由設立較大規模的創業空間,形成不同功能的小型創業聚落,形塑本

    市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5. 籌組「創業導師領航團」

    為傳承創業經驗,讓有經驗、成功的企業家提供專業的創業輔導服務,並擔任創

    業輔助計畫的評審,籌組「創業導師領航團」,邀請知名的創投顧問、創業家、企管顧

    問、高階經理人、律師及會計師等共 54 位,這些創業導師都是有經驗的企業主與成功

    的創業家,累積了各種寶貴的經驗,最能瞭解創業所面臨的困難及所需的協助,對於

    市場脈動也有著敏銳的嗅覺,能夠直接將實際經驗、創業理念與新創業者交流,以「領

    航員」的角色提供一對一的免費專業諮詢輔導服務。

    6. 開設創業知識相關課程

    許多青年朋友創業剛起步毫無頭緒,常常不知道市場或自身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為提供青年朋友創業相關知識與實務,產業局中小企業知識苑,本(104)年度預計開辦

    5 梯次「創業育成課程」,並規劃辦理「啟動一個新的世代-創意經濟影響力講座(老闆

    學院)」5 場次,邀請具有影響力、極具引領性及前瞻性的青年翹楚擔任主講人,協助

    並帶領其創新創意激發。

    7. 辦理國際創業社群活動

    許多有創意或創新技術的創業團隊與新創事業,需要國內與國際舞台讓各界認

    識,並爭取各界投資者的青睞,但是因缺乏人脈及機會,故無法將這些創新與創意和

    有興趣的投資人媒合。計在 104 年起率地方政府之先,為加強新創業者與國際鏈結,

    辦理國際創業社群活動,並邀請各創業競賽之優勝團隊參加,選拔出臺北創業 10 強,

    代表臺北市參與國際大型創業活動,協助媒合創投及獎補助資金 1,000 萬元,讓這些

    創意及創新能有效的曝光並媒合,並以最實質之挹注,增加創業者與國際鏈結之機會,

    激勵創業團隊加速成長,以擴大創業者競爭力並增加本市能見度,進而吸引國際創業

  • 185

    家進駐臺灣以增進本市經濟發展。

    三、 荷蘭與臺北市比較

    經從上述兩節之內容,提出下列本市與荷蘭之比較分析重點:

    (一) 帶動城市發展議題之形成:

    荷蘭辦理 Floriade 以十年為準備週期,透過長期規劃分析,充分將各界與民間資源

    及意見納入,並且由下往上,讓辦理 Floriade 的過程能真正帶重城市的變化,更重要的

    是讓青年創業的元素帶入,讓能帶動城市創新的活動,讓青創的元素能真正為城市帶來

    創業的契機。臺北市係藉由公部門的力量主導各項展覽議題的擬定,且因籌備期相對較

    短(約四年),較無從下到上的意見彙整,且相關工作事項較缺乏民間資源導入,因此藉

    由大型活動帶動之相關產業或技術,於城市內實際落實或持續運用之程度相對較低。

    圖225 與荷蘭就創業輔導方案進行交流

    (二) 全民參與程度:

    臺北花博係由市政府籌組籌辦單位,依即定之工作事項,分組分項推動,且因籌備

    期程較短,較無法充分將民間之意見納入,因此於計畫擬定期間即較無法廣納民間意;

    荷蘭辦理 Floriade,除籌備期間,即成立工作室並聘請民間專案人士主導計畫擬定並提出

    創業孵化加速器概念,讓從學生到青創都,都能貢獻其專業,讓相關的計畫推動事項能

    真正落實全民參與。

    圖226 與阿爾梅勒市副市長合影

  • 186

    (三) 創業措施的比較:

    荷蘭辦理 Floriade 創業加速器計畫,能吸引城市綠色相關創業家共同投入,較易產

    生相互合作之加乘效果,且聚焦在相關領域的問題解決,較能促成創業的成效率;本市

    的相關創業輔導措施,在於建構生態系統,從初創後上市之各階段均有適當之措施,惟

    缺乏相較荷蘭此種主題式之創業方案,除有實作之環境外,亦可收到促進合作之效果。

    第五節 Markthal 傳統市場之創新改建方案

    2014 年 10 月於鹿特丹生鮮市場 Markthal 開幕啓用,有別於室外傳統市場,強調歐洲各

    國生鮮食材,並結合 8 間異國餐廳,100 個生鮮攤位,囊括生鮮肉類魚販,異國乾香料,乳

    酪,花卉及酒類飲品等,面積將近一個專業足球場大。另弧形屋狀(3 樓以上)的空間為 228 間

    公寓,面對市場的公寓一側,設計有隔絕噪音和氣味的玻璃窗面,另一側公寓則可欣賞鹿特

    丹的城市天際線,且該市場鄰近鹿特丹市中心 Blaak 車站擁有交通便利性,型塑出絕佳的市

    場改建典範。此次藉由實地造訪該市場之運作情形與環境,提出相關看法。

    圖227 Markthal 市場內觀

    一、 荷蘭部分

    Markthal 市場之興建系起源於歐盟衛生環境法規的新規定,所有熟食都必須在有頂

    蓋的空間內販售。原有的鹿特丹的 Blaak 一直是南荷蘭地區重要的露天假日市場,因此

    在歐盟提出這項法案修正後,鹿特丹市政府決定趁此機會建一座具有地標意義的室內市

    集,以容納原本在該市集露天販售熟食的攤販。

    於是,自 2004 年開始籌劃室內市集,選擇的地點是 2 座學校的校地,經由與當地居

    民溝通協調後,直到 2009 年才開始動土,並歷經 5 年建造時間,最後 2014 年 10 月才完

    成興建,總計 10 年時間完成一個整合了 228 戶公寓、100 個攤位、15 間商店、8 間餐

    廳、1200 格停車格及 1000 平方公尺大尺度彩繪的「新型態市場」。

    (一) 規劃構想

    市場興建之初,主要意圖是保持很好的開放性和可達性,因此 Markthal 市場建築靈

    感來源於西班牙巴賽隆那、瓦倫西亞及斯德哥爾摩等城市的室內美食廣場,且設計之初,

    即希望能將美食市場和住宅單元,整合於一體的設計是相當創新之措施。另在可達性部

    分,因市場地點位於鹿特丹 Blaak 火車站附近,從市場可以快速到達公共交通系統,兼

    顧交通便利性。

  • 187

    (二) 開發方式

    Markthal 的整體招標計畫,其實近似於臺灣的「統包」概念。鹿特丹市政府所開出

    的招標條件並不只與尋找建築師,而是尋找一個可以整體「開發、建設及營運管理」的

    團隊。在招標之際,由開發商尋找搭配的建築團隊,開發團隊與設計者共同擬定開發計

    畫。建築師精準的空間計畫能力與開發團隊靈敏的商業嗅覺,兩者激盪出新型態的商業

    空間模式,是 Markthal 成功的關鍵。

    (三) 文化融合與「創新」

    Markthal 另一個特色是文化的多元性。西班牙、義大利、越南等多國風味餐廳與商

    店(例如:知名亞洲超市-華南行)是 Markthal 最吸引人之處,鹿特丹作為一個國際化

    城市,多元移民匯集之處,一個能讓各國移民都可以達到滿足的購物空間,成功的吸引

    了大批的人潮。除此之外,文化融合更直接展現在空間的配置上。如前所述荷蘭傳統上

    的市場空間,一直是利用開放的廣場,不僅不曾有過具有頂蓋的市場,更沒有市場與住

    宅空間的結合,而今多功能性的將創新的規劃結合在此。

    圖228 Markthal 室內彩繪實景

    (四) 施工法

    在荷蘭大部分的混凝土構造多為預鑄施工。簡單來說,每一個混凝土原件都是在工

    廠預先完成,運送到工地現場,再逐一搭建。就如同樂高積木一樣,每一個積木都有自

    己的結構強度,只要逐步堆疊成拱型,即完成了 Markthal 結構的原型。

    (五) 特色造型

    「吸睛」的室內彩繪,面積達到 11,000 平方公尺的,由荷蘭藝術 Arno Coenen 領

    軍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積的彩繪作品。高彩度的圖案以「蔬果」為題,忠實呈現

    Markthal 的空間機能,並透過活潑色彩帶動活絡的氣氛。除此之外,運用超大比例的蔬

    果圖案(例如超過六米寬的芒果)可以輕易地混淆人類的視覺判斷,透過視覺比例的調

    整,讓民眾產生相對「小尺度」的錯覺,將原本超大尺度的空間改造為較為友善的「人

    體尺度」。

    室內,印入眼簾的是牆上一整片由當地藝術家 Arno Coenen 及 Iris Roskam 共同創作

    的多媒體裝置「Horn of Plenty」(意指「富饒」),並在圓拱內佈滿 LED 螢幕和各種花卉

    食材的圖形輸出,模擬各種新鮮蔬果及穀物漂浮於外太空的超現實想像。而這一幅「美

  • 188

    食銀河」也與場內的生鮮魚肉,蔬果攤及餐廳所供應的美食相互輝映,形成世界上最大

    的室內藝術創作

    (六) 住宅公寓

    Markthal 與其他同類建築不同的主要特色是融合了住宅功能,多種使用面積及戶型

    的住宅單元,可供具有不同需求的人士選擇。這里共有 228 個住宅單元(共 10 層),坪

    數為 75 到 140 平方公尺不等的公寓,或是 140 至 330 平方公尺附陽台的住家。其中 102

    個出租公寓,126 個出售公寓,包括 24 個頂層複式公寓。半數面向食品大市場,另一半

    享有絕佳的鹿特丹都市觀景視野,根據外在環境噪音和市場氣味差別,利用裝配玻璃將

    居住單元和餐飲部分相對隔開。

    圖229 Markthal 公寓面對窗外實景 圖230 Markthal 公寓內實景

    二、 臺北市部分

    臺北市政府管轄市場範圍主要包含提供農漁畜產及花卉重要來源的 10 處批發市

    場、45 處傳統零售市場、8 處公有商場、36 處超市、40 處攤販集中場及 3 處地下街,其

    主要工作目的以提供市民優質購物環境,再造市場新風貌為首要重點,其內容涵蓋傳統

    零售市場、批發市場、攤販暨地下街、市場新(改)建與整修工程等,並依據市長市政

    白皮書之安心外食篇:『七、全面提升傳統市場品質:把臺北市所有公有市場以士林區士

    東市場攤商的衛生為基本標準,做到「乾濕分離、垃圾不落地、包裝簡單化等幾項基本

    環境要求,再進一步建立有誠信的交易環境」的販賣環境。』,因此逐步推展相關市場改

    (興)建案。其中 104 年度起,已納入改建規劃之傳統零售市場包括環南市場、大龍市場、

    成功市場、南門市場、光復市場及信義市場等 6 座市場,因此未來四年內是本市市場改(興)

    建高峰期。

    (一) 市場規劃

    臺北市零售市場,市場攤位多為 2-3 坪,狭窄的攤位無法充分擺放販售商品亦無法

    整齊陳列,因此市場較易有雜亂、越線擺貨的情形,且受限於一攤一戶、攤位無法轉租

    的法規限制,使大部分臺北市零售市場給予市民狹窄、凌亂的感覺。惟以南門市場為例,

    於 101 年完成整修後,1 樓 64 攤攤商透過聯合經營的方式,由 19 家店家運用聯合經營

    的攤位空間,販售熟食菜餚、精緻糕點、南北貨等商品,取代其他狭窄的攤位空間,透

    過有特色的擺設方式妝點出歷史傳承、悠久的南北貨市集,目前已是模範市場之一且為

    國內觀光客旅遊、消費必到之處,如能未來能參照 Markthal 市場之規劃方式,應能達到

    乾濕分離、垃圾不落地、包裝簡單化等幾項基本環境要求。

  • 189

    (二) 施工方式

    在施工上,我國於市場的興建上採用大多以混凝土建物或是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並

    採用人工現場綁鋼筋、模板,再澆灌混凝土的方式建造,非屬 Markthal 市場是在工廠預

    先完成,運送到工地現場,再逐一搭建,因此設計與造形之彈性相較比較低。

    (三) 使用習慣的差異

    傳統市場在我國民生環境中,除為提供零售農產品、雜貨、百貨、飲食等之交易場

    所外,尚因地點位居社區訊息交換中心所在,也是社區文化、精神中心,有著人際交流

    聚集場合之功能,因此如何配合消費需求,提供乾淨、明亮舒適、貨色齊全的購物環境,

    並依照我國民情提供能適當達到人際交流之平台,仍是我國市場之重要特色之一。

    三、 荷蘭與臺北市比較

    (一) 建造方式與設計:

    荷蘭 Markthal 市場採用大瞻前衛的方式,並結合超市、餐廳、住宅等多種元素,為

    市場負予更多元素,具於地點的選擇上,以交通便利或車站為主要考量,亦是能夠提高

    市場的可到達性;以臺北市而言,市場之設計仍以傳統之格式與外貌為主,地點上以社

    區或市區中心為主,較無與大型交通轉運站鄰近,除生鮮食品外,較無餐廳設置,均以

    攤販為主。未來本市市場改建上,如能達到乾濕分離、垃圾不落地、乾淨簡潔明亮為主

    之環境,面對目前消費環境改變的現在,應能大幅吸引民眾至市場消費。

    (二) 公共建設概念:

    市場係提供市民大眾採買日常生鮮食材的主要地方,因此如能參照 Markthal 市場,

    適度考量週圍環境特性,將包括停車場、活動中心、餐廳或甚至社會住宅等結合,應能

    有效提高整體公共建設效益。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

    一、 創業育成方面

    觀察荷蘭創業生態系統,不僅侷限於首都阿姆斯特丹,而是藉由各地方政府資源的

    整合、民間源源不絕的創意及自由開放的創業氛圍而逐步建立起環環相扣的創業生態系

    統。例如阿姆斯特丹的 IT 新興企業十分興旺,但其高科技及硬體人才庫、研發及培育系

    統主要是圍繞三所科技大學(台夫特 Delft、恩荷芬 Eindhoven 及屯特 Twente)發展,這三所

    大學周邊所形成的創新園區提供阿姆斯特丹新創企業所需的能量,故建議本市可努力方

    向如下:

    (一) 緊密結合國內校園創業資源,以建立創業生態系統基礎

    為了快速打造本市的創業生態系統,更應緊密結合國內優秀大學的創業資源,可與

    優秀大學的育成中心合作簽訂合作備忘錄或契約,針對研發能量及人才培育的項目進行

  • 190

    交流與深入合作,鼓勵學校協助營造創業氛圍及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意,逐步發展成一個

    自給自足的茂盛創新生態系統網絡。

    (二) 整合研發創新補助計畫及民間資源,以協助具未來性創業團隊永續發展

    中央政府、臺北市及民間都各自散落許多的補助及投資計畫,建議本市應持續有效

    整合中央及民間投資(例如天使俱樂部的持續運作),媒合創業團隊及利用既有的研發創

    新補助計畫,以支持具國際競爭力產業的發展(例如軟體產業、生技產業等),使本市在

    這些優勢領域得以持續保有競爭力,並協助及鼓勵欲轉型的傳統產業提高生產的效益,

    或轉換開發其他的價值(如觀光產業、健康照護產業等),跳脫發展與環保衝突或兩難的

    模式,著眼於國際化新價值的創新開發以產生商業化的收益,也能協助創業團隊的永續

    經營。

    二、 生活實驗室方面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單透過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等模式讓使用者參與城市公共服務

    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公共服務產品的設計、生產、提供及決策的全過程,通過使用

    者服務 DIY,提升使用者體驗,不斷優化公共產品與服務,積極嘗試通過新一代資訊技

    術應用讓使用者更好參與創新進程,成為服務設計與創新的主體,消弭需求與技術實現

    的鴻溝,讓新產品的發展更容易成功。由於現在本府刻正籌畫生活實驗室計畫,參考荷

    蘭阿姆斯特丹經驗,建議如下:

    (一) 妥善選擇內湖及南港幾處區域,成為生活實驗室雛形

    為了激發創業能量,建議挑選本市幾處區域作為新產品與服務的實驗場域,讓接受

    創業輔導及培育的本市青年,可以有機會與民間企業合作及收集使用者對城市發展專案

    評估的意見或回饋,有效增加新創公司產品的商業化。但因市中心內部建設大都已完善

    及成熟,建議不要以所有大臺北地區為示範場域,而選擇幾處面臨迫切需解決議題之區

    域,或民眾組成較年輕或較開放之區域為實驗場域。

    (二) 尊重當地需要求,規劃適合當地生態及特色之實驗室

    觀察阿姆斯特丹市設立生活實驗室的過程,政府會先盤點當地所面臨的問題、社區

    的組成分子、環境的優勢與劣勢及未來的潛力,再去規劃成立生活實驗室的目的與未來

    欲發展的方向,如此一來,實驗室計畫必定較容易與當地居民生活問題息息相聯,執行

    相關的計畫及實驗也較不易受到當地民眾的反彈,新創企業也較容易得到有效的使用回

    饋。

    (三) 建立良好審查機制,有效尋找及媒合有潛力之新創團隊

    應建立制度媒合創新團隊及實驗區域的審查,以避免造成議會及民眾之質疑及誤

    會,審查的標準適當跨局處並邀請相關背景的專家學者來共同設立,以公平客觀之機制

    幫助具有潛力之新創團隊於本市發展,並協助解決實務上之市民問題及市政問題。

  • 191

    三、 政策與創業結合方面

    (一) 創業政策應兼顧「機會導向」及「需求導向」的創業

    由於創業活動同時具備社會性效益與經濟性效益,前者以創業手段為失業群族提供

    另一種職涯選擇,後者則強調促成更多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新創事業,利用企業創新所創

    造的效益價值,提升經濟成長能量,並為社會創造工作機會。

    觀察荷蘭政府,鼓勵青創團隊藉由競賽、外部企業參與,共同探究在地需求,以提

    出新型態服務或產品,進而擬定具商業潛力之創業計畫並付諸實行,並也同時解決政府

    難題,不但解決了失業族群的問題,也促成更多經濟效益達到雙贏的局面。

    然而,臺灣現有的創業政策較多偏向「需求導向」方面,僅解決短期的失業問題,

    因為較難與社會與政府的需求結合,對於長期的經濟發展的助益較少,導致常發生就業

    市場長期供需失衡的狀況,產生青創青年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二) 激勵較高機會成本的專業菁英人才,投入於機會導向創業活動

    現有的一般性創業輔導政策,並無法有效激勵擁有較高機會成本的專業菁英人才投

    入於機會導向創業活動,顯示未來我們將需要有一套更積極且能夠有效鼓勵機會導向創

    業活動的創業政策。

    所謂「機會導向創業政策」的目的在於鼓勵那些高學歷且具有專業經驗與技術創新

    能力的社會菁英份子,勇於投入於創業活動,運用各種資源工具來協助提高他們的風險

    承擔能力與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並輔導新事業能夠較快速進入成長期。具有高成長特

    色的創新導向創業活動通常需要投入較多的資源,因此將十分仰賴外部資源網絡的協

    助,而且需要在一個周邊配套較為完善的市場與產業環境中孕育成長。這些條件因素均

    不是單一創業團隊所足以因應的,因此格外需要一套「鼓勵機會導向創業活動」的專屬

    創業政策,才能有效跨越意圖到行動之間的鴻溝。

  • 192

    伍、 國外研習期間每日心得報告

    臺北市政府 104 年菁英領導班都發組阿姆斯特丹第二梯次每日學習報告

    一、 日期:2015 年 8 月 10 日(星期一)

    二、 行程列表:

    時段 地點 主題

    09:30-12:30

    (分組一) 阿姆斯特丹中央

    車站

    利用阿姆斯特丹多樣化大眾運輸工具,實地觀摩阿姆斯特

    丹重要市政建設與地標及水上建築,深刻體驗城區開發利

    用、在地生活型態及市民與水共生共存之奇特景象。

    09:30-12:30

    (分組二) 阿姆斯特丹中央

    車站

    體驗阿姆斯特丹如何以綿密乾淨之電網、路網解決城市間

    行之需求。

    09:30-12:30

    (分組三) 阿姆斯特丹中央

    車站

    1.以實地租借自行車於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區周邊騎乘,藉

    此體驗荷蘭人如何將自行車融入生活中。

    2.瞭解阿姆斯特丹競技場創新中心對於阿姆斯特丹東南區

    整體創意的發展與推動,包括相關智慧或永續城市之議題。

    14:00-16:00 The Light House 1.首先,由阿姆斯特丹市政府都市規劃部門 IJburg 計畫主管

    Igor Roover 說明市政府對於 IJburg 計畫之歷史發展、願景、

    財政支援、執行、住宅規劃及氣候變遷調適方式等。

    2.其次,由社會工作者兼藝術家 Irene den Hartoog 說明藉由

    推動 The Blue House(藍屋)計畫,增進新興區域 IJburg 文化

    基礎建設之發展。

    3.最後,由前荷蘭政府建築師 Frits van Dongen 說明 IJburg

    特定區域 Haveneiland 之都市設計手法,包括水與陸之結

    合、公共空間、門窗等構想。

    16:00-17:30 IJBurg 現場實地研習 IJburg 漂浮城市建築之特性,由 Igor Roover

    解說 IJburg 整體規劃,Irene den Hartoog 則說明藍屋計畫,

    共同研討漂浮城市之地理位置、水文條件與利用堤防與水

    閘等設施維持水上建築之穩定性與永續性,以及瞭解個別

    建築案例配合使用者需求進行規劃設計之彈性與創意。

    三、 摘要:

    從阿姆斯特丹之市政建設實地觀摩、IJBURG 計畫歷程、藍屋計畫藝術介入社區

    及 IJBURG 都市設計想法及問題之探討,重新檢視臺北在面對土地開發愈見稀少及對

    社會住宅的需求日益增多的當下所面對的問題。阿姆斯特丹市政建設實地觀摩可深刻

    體驗公共設施建設與現況地形的折衝下,以獲取民眾最大公共利益;IJBURG 計畫利

    用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及藝術介入社區等手段與水爭地有成,並可體認公私部門合作、

    政策的執行延續及民眾參與之重要性。

    四、 內文:

    今日上午阿姆斯特丹市政建設實地觀摩,本團分成三組進行深入實地城市建設觀

    察,並於今日課程結束後進行小組間交流分享,以讓所有團員能夠在有限時間內獲得

    最多的資訊及體認。阿姆斯特丹擁有多樣化大眾運輸工具(如火車、捷運、輕軌電車、

    巴士、船等),利用巴士與船實地觀摩阿姆斯特丹重要市政建設與地標 (如城市起源地

    之大壩廣場、國立博物館、鑽石工廠、造船廠) 及水上建築(如 NEMO 船型博物館、船

    屋、拱橋),深刻體驗城區開發利用、在地生活型態及市民與水共生共存之奇特景象;

  • 193

    阿姆斯特丹擁有很便利的輕軌電車系統,路網綿密,且班次密集,透過輕軌電車市民

    可以很輕易的在城市中穿梭,由每班車的搭乘的人數可以容易的發現,輕軌電車是當

    地主流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之一。在阿姆斯特丹的路上也可以看到公車,但是相對輕

    軌,公車就不太常見,相對於公車輕軌電車有著乾淨、安靜且運輸量大的優點,特別

    像是在 IJBurg 這樣比較安靜的社區中,靜軌電車就可以很優雅的穿梭於其中。荷蘭人

    無論在上班、上學及送貨等日常生活中,皆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因此形成綿密且

    完整的自行車道系統與停車設施,經比較當地 5 家主要的自行車租借店家及自行車路

    線情形,實地以租借 starbike 並於該週域之自行車道騎乘,以瞭解相關自行車系統的

    特點,及實際走訪中央車站旁之自行車立體停車場。

    今日下午直接至 IJBURG 計畫的現地,進行 IJBRG 計畫交流及現場參訪行程,先

    由 Volume 建築雜誌總編輯 Mr. Oosterman 開場說明今日課程大綱,續由阿姆斯特丹市

    政府都市規劃部門 IJburg 計畫主管 Igor Roover 說明市政府對於 IJburg 計畫之歷史發

    展、希望達成之願景、計畫財政支援、計畫執行、住宅規劃設計及氣候變遷調適方式

    等。接著由社會工作者兼藝術家 Irene den Hartoog 說明藉由推動 The Blue House 計畫,

    增進新興區域 IJburg 文化基礎建設之發展,並創造共同的社區活動交流地點及凝聚社

    區意識。最後,由前荷蘭政府建築師 Frits van Dongen 說明 IJburg 特定區域 Haveneiland

    之都市設計手法,包括水與陸地之結合、公共空間規劃、門窗管制等構想,並說明 IJburg

    計畫第一期所達成的成果與檢討,以及對第二期之展望。

    接續現場實地研習 IJburg 漂浮城市建築之特性,由 Igor Roover 進行解說,研討漂

    浮城市之地理位置、水文條件與利用堤防與水閘等設施維持水上建築之穩定性與永續

    性,以及瞭解個別建築案例配合使用者需求進行規劃設計之彈性與創意。接著由 Irene

    den Hartoog 於現地說明藍屋計畫與周鄰環境現況,並說明居民如何使用此公共空間。

    經由阿姆斯特丹市由中央車站出發之市政建設實地觀摩,可以發現交通樞紐發展

    不同面向,如何以最便利方式到達其他市政建設及地標,進而形成與周鄰地區路網並

    結合綠運具之使用及推廣,對於臺北車站之西區門戶計畫後續思考面向可更加寬廣。

    IJBURG 計畫是荷蘭新建成的人造島居住社區,其主要計畫及願景之定位為照顧老人

    及吸引年輕族群,社會住宅與中產階級出租住宅混居及住商混合使用,並提供良好居

    住品質,將社會住宅去標籤化等經驗,可供本市社會住宅再思考其定位。IJBURG 計

    畫完善公共設施及興建品質控管良好的水上建築,及在開發同時需兼顧居民意識凝

    聚,可供後續社子島開發、公共住宅、公辦更新等計畫參考,以形塑宜居友善的臺北

    市。

  • 194

    五、 照片:

    圖 1: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 圖 2:阿姆斯特丹之起源地-大壩廣場

    圖 3:NEMO 船形博物館 圖 4:屋船

    圖 5:特別版的電車 圖 6:電車和汽車共用車道

    圖 7:中央車站及電車車站緊密相連 圖 8:自行車轉彎時以手勢示意轉彎

  • 195

    圖 9:自行車多鎖在自行車架上 圖 10:競技場周邊媒體 3C中心、商業、特色餐飲聚集

    情形

    圖片 1-10:以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為起點,分組進行城區市政建設實地觀摩

    圖 11:授課照片-1 圖 12:授課照片-2

    圖 13:授課照片-3 圖 14:授課照片-4

    圖 15:與主講人合影 圖 16:上課地點 The Light House

    圖片 11-16:研習水上建築 IJburg 漂浮城市與藍屋計畫

    主講人:Igor Roover、Irene den Hartoog 與 Frits van Dongen

  • 196

    圖 17:實地解說-1 圖 18:實地解-2

    圖 19:IJburg 建築個案 圖 20:The Blue House

    圖片 17-20:現場實地研習 IJburg 漂浮城市建築之特性與藍屋

    主講人:Igor Roover 與 Irene den Hartoog

  • 197

    臺北市政府 104 年菁英領導班都發組阿姆斯特丹第二梯次每日學習報告

    一、 日期:2015 年 8 月 11 日(星期二)

    二、 行程列表:

    時段 地點 主題

    09:15-13:10

    Urban

    Greeners

    (Almere city)

    由 Advisor Floriade Peter Verdaasdonk 介紹 Almere(阿爾梅勒)將

    於 2022 年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之願景,接著 Almere 副市長

    Rene Peeters 及團長致詞,願雙方互相分享都市規劃相關知識和

    經驗交流,強化都市管理,再由 Ria Van Dijk 說明 Almere 建造

    城市過程,以及 Willem Van Dijk 介紹水資源和堤防管理。

    14:00-16:00 Utrecht 賓士

    公司

    1.car2go 是 Daimler(戴姆勒)的全資子公司,致力於整合運輸服

    務,目前在全球提供運輸整合服務,本次參訪聚焦於 car

    sharing(共享汽車)這一項服務。

    2.本次參訪 car2go 公司,該公司說明 car sharing 的運作方式以及

    全球服務據點,並以阿姆斯特丹市為例,說明 car sharing 的服務

    方式、計費及服務範圍等資訊。

    3.car2go 在阿姆斯特丹市提供會員共享汽車(電動車)的服務,與

    大眾運輸系統結合,並與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合作,於租用公共停

    車位及汽車充電享有契約價,另 car2go 也依市政府要求提供共

    享汽車使用的統計資料予市政府,作為未來的交通政策參考。

    三、 摘要:

    從 Almere 都市規劃歷程、永續發展和市政建設實地觀摩,以及水資源專家對

    Flevoland 省的水管理策略及問題探討,作為臺北在土地規劃開發與水岸堤防管理之參

    考。另在烏德勒支(Utrecht)參訪 car2go 公司並了解 car sharing 的運作及進行阿姆斯特

    丹市實際案例的探討,其重點在於提供電動車智慧租賃,以減少都市內汽車持有及停

    車需求,並達到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的目的。

    四、 內文:

    Almere 是荷蘭最具示範性的新興城市,該市市政府持續致力於強化其綠色城市的

    4 個指標:健康、永續能源、綠化及食物,訂定 Almere 城市永續發展準則,並全盤考

    量影響之生態面、社會面和經濟面。另該市將於 2022 年舉辦國際花卉博覽會

    (Floriade),透過對於綠色城市的世界性意見交流,期望助於提升城市的永續性發展。

    人民是城市的主角,Almere 市政府相當重視居民的需求,雙方可以花上好幾年時間協

    調討論公共設施的樣式型態等,為民眾參與之典範。該市未來將持續發展高等教育和

    強化藍綠(水域與綠地)連結等,並強調多樣性發展。隨後 Willem Van Dijk 說明有關

    Flevoland 省的水管理策略,主要工作項目在於運用堤防保護土地,以防止水患,並確

    保充足的水源供應、廢水處理及水質維持等,每年約耗資 6900 萬歐元,自從 2011 年

    開始,更注重於都市地區的水管理工作,特別是都市地區堤防外地區的安全性,並特

    別訂定相關規定堤防內外的土地發展模式,可做為臺北市進行水岸相關發展規劃的參

    考。

    另下午前往位於 Utrecht 的賓士辦公室,聽取有關 car sharing 的簡報,由共享汽車

    的專案管理師 Ms. Magaretha Gerrits 介紹公司 car2go 的理念及計畫,並說明 car2go 在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現況。car2go 是 Daimler 的全資子公司,致力於提供創新、高效率

    以及永續的交通服務,現已在全球超過 30 個城市提供共享汽車的服務,且平均約 1.4

  • 198

    秒即有一位會員使用,其中德國的 Ulm(烏姆勒)是第一個推動共享汽車的城市,其次

    為美國的 Austin(奧斯汀),至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則是於 2011 年正式加入 car2go 的行

    列,而民眾需支付 19 歐元加入會員方能開始使用,目前已有 2 萬 5 千餘人加入。值得

    探討的是,阿姆斯特丹的 car2go 是電動汽車,並有約 350 輛車分散於市區內,會員利

    用智慧型手機尋得 car2go 車輛後,感應位於擋風玻璃上的感應區,即能開啟車門並取

    得車內鑰匙上路,且使用完畢後,車輛能停放於阿姆斯特丹的任何路邊停車格內(因

    car2go 已與當地政府機關合作,於租用公共停車位及汽車充電享有契約價),並將鑰匙

    置回汽車內原處並再次以手機感應感應區,即完成該次的借車流程。

    講師亦說明在城市推動 car2go 之前,公司會進行一系列的評估,包含檢視當地的

    人口統計、土地面積、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大眾運輸狀況、教育程度及車輛持有率等

    資料,且因為需要大量停車需求,故與政府部門合作是共享汽車能否有效推動成功的

    一個重要因素,當政府機關允許共享汽車得以停放在市區內的合法停車格,共享汽車

    才能達到甲地租乙地還的特性,這不僅是使用者最需要的功能,亦是與一般租車公司

    的最大差異。以阿姆斯特丹為例,公司與政府機關簽訂有關停車及充電等相關費用的

    契約,而公司則提供 car2go 的相關統計數據,以利政府作為都市規劃、興建大眾運輸

    等參考依據,看似雙贏局面,但推動該計畫通常需 4 年時間方能轉虧為盈,而有趣的

    是,阿姆斯特丹的 car2go 因為是電動車輛,因此目前仍沒有利潤;且同樣是提供電動

    車 car2go 的美國 San Diego(聖地牙哥)及德國 Stuttgart (斯圖加特)均無法轉虧為盈,推

    測主要是因為電力偏高(相較於汽油),且車輛充電不如一般加油方便等因素。

    臺北市的 YouBike 即是一種共享自行車的概念,目前 YouBike 亦推展的相當成功,

    達到最後一哩接駁的功效,而共享汽車則是臺北市的下一個挑戰,但建議仍應以 car2go

    的案例作為反思,包含停車格位的配套措施、是否應以電動車作為優先考量等,以確

    保政策推動的方向正確可行。

    五、 照片:

    圖 1. 授課照片 圖 2.團長代表林副市長致贈 Almere 副市長 Rene Peeters

    禮品

  • 199

    圖 3.授課照片 圖 4. 授課照片

    圖 5.綠色城市-商場建築物之綠屋頂 圖 6.與副市長 Rene Peeters 合影

    圖片 1-6:Urban Greeners

    主講人: Advisor Floriade Peter Verdaasdonk、 Ria Van Dijk 及 Willem Van Dijk

    圖 7.授課照片 圖 8.car2go 車輛充電

    圖 9.car2go 車輛的感應區 圖 10.與主講人合影

    圖片 7-10:共享汽車

    主講人:Magaretha Gerrits

  • 200

    臺北市政府 104 年菁英領導班都發組阿姆斯特丹第二梯次每日學習報告

    一、 日期:2015 年 8 月 12 日(星期三)

    二、 行程列表:

    時段 地點 主題

    09:30-11:00 鹿特丹 實地參訪鹿特丹極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築,感受建築設

    計如何展現城市的特色個性。

    11:00-12:30 鹿特丹都市發展局 由鹿特丹環境部簡報說明該城市如何在地勢低窪之

    先天條件下,制訂及推動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14:30-17:30 鹿特丹伊拉姆斯大學 透過講師的報告,引導團員對於如何實現綠色城市進

    行討論。

    三、 摘要:

    拜訪鹿特丹環境部,了解該市面對氣候變遷的因應措施;拜訪鹿特丹伊拉姆斯大

    學,學習「綠色城市的生態效益(Green City for Eco-Efficiency)」概念及應用。

    四、 內文:

    上午先前往鹿特丹市區參訪,方塊屋(或樹屋,Piet Blom 建築師以"住宅就像城

    市屋頂"的概念設計)是位於荷蘭鹿特丹舊港區的簇群式住宅建築群,其方盒外形就條

    像樹一般,所有的單元形成一片森林。而 Markthal 市場是 2014 年 10 月建成的地標性

    建築物,整合 228 戶公寓、100 個攤位、15 間商店、8 間餐廳之複合使用,整潔、乾

    淨與多元消費選擇,已成為南荷蘭地區重要的市場。

    上午氣候變遷調適的課程由鹿特丹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Chantal Oudkerk Pool 提出

    簡報說明。荷蘭鹿特丹為歐洲最大的港口都市,低窪的地勢與古老的運河使其發展與

    水息息相關,更將「水」視為都市的重要資產。然而近年來由於極端氣候造成之海平

    面上升、暴雨及熱島效應等情形,鹿特丹市政府全面性的思考在推動各項政策時,均

    應將氣候變遷調適策略納入考量,並期待藉由設置水廣場、綠屋頂、社區參與等多項

    行動方案,能夠逐漸完成都市因應未來長期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使鹿特丹成為

    一個安全、舒適、宜居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

    下午的課程在荷蘭最高學府-鹿特丹伊拉姆斯大學進行。該校下設獨立的「住宅與

    都市發展研究所(IHS)」旨在透過高等教育提升人們及都市規劃機構的能力,提升城

    市生活品質,減少貧窮的產生。為了向全世界的城市推廣這樣的理念,IHS 開設一系

    列的國際課程,其中「都市基盤設施的管理與財務(Managing and Financing Urban

    Infrastrucure)」為其 6 大學程之一,今天參訪學習的主題「綠色城市的生態效益(Green

    City for Eco-Efficiency)」則是該學程的主要核心課程。

    講師以互動討論的方式與團員分享綠色城市的概念,綠色城市雖然尚無明確的定

    義,但相較傳統而言應符合綠覆率更高、資源消耗率更低、環境衝擊更小等條件。然

    而,各城市有著不同的氣候、地型、環境、人文條件等背景,實現上述目標所採行的

    手段也應有所差異。是故我們無法找出一套符合全球所有城市的「最佳方案」。在歐洲,

    甚至亞洲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也未必能適用於臺北。

    以推動綠屋頂增加城市綠覆率為例,鹿特丹市透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補助,加上

    由市府建立的媒合平台(市府調查並提供擁有搭設綠屋頂技術的廠商,讓有意願裝設

    綠屋頂的民眾參考)促成綠屋頂的實現。相對地臺北可能可以透過建管法規或容積獎

  • 201

    勵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結果,這表示我們必須透過對現況的掌握、與居民、專業者及市

    府各部門間的互動,找出符合臺北市的行動方案。

    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如何面對全球極端氣候常態化是個嚴竣的考驗,綠色城市的概

    念是未來發展的趨勢。過去臺北市對於綠色城市的努力,使我們在亞洲綠色城市評比

    時成為亞洲最綠化的城市之一。然而,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提出氣候調適對策及綠

    色城市方案時,應該由臺北的特殊性出發,設計屬於本市的執行方案。

    五、 圖片:

    圖 1:Markthal 市場外觀 圖 2:市場內部整齊而明亮

    圖 3:方塊屋,讓城市趣味而有活力 圖 4:特殊結構兼顧通風及採光

    圖片 1-4:鹿特丹市區特色建築物參訪

    圖 5:講師接受團員提問 圖 6:課程結束與講師合影

    圖片 5-6:研習鹿特丹市對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

    主講人:Chantal Oudkerk Pool

  • 202

    圖 7:講師說明綠色城市概念 圖 8:課程結束與講師合影

    圖片 7-8:研習綠色城市的生態效益

    主講人:Somesh Sharma

  • 203

    臺北市政府 104 年菁英領導班都發組阿姆斯特丹第二梯次每日學習報告

    一、 日期:2015 年 8 月 13 日(星期四)

    二、 行程列表:

    時段 地點 主題

    10:00-12:00 Deltares 研究中

    由 Herman ven der Most 等介紹荷蘭水域治理因應氣候變遷之

    相關經驗、最新洪水模式及荷蘭洪水治理政策。

    13:00-14:00 Dutch Cycling

    Embassy

    Dutch Cycling Embassy(荷蘭自行車大使)是專責於都市規劃

    及城市機動力(mobility)的名間組織,並由講者Dr. Rob van der

    Bijl 介紹荷蘭自行車設施、教育及歷史文化等內容。

    14:00-15:30 Spoorzone, Delft

    位於 Delft(台夫特)的 Spoorzone 於 2013 年開始進行鐵路地下

    化工程,並於地面規劃輕軌路線以及停車場設施,一如荷蘭

    人的作風,該停車設施僅提供 650 個汽車車位;自行車車位

    則約 3500 席,若加上既有地下自行車停車場,約可提供 8700

    席自行車車位,而這項建設將有效活絡東西兩側的經濟發展。

    15:30-17:00 Rotterdam Main

    Station

    自行車會成為荷蘭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除了因該國家地勢平

    坦而有先天優勢外,完備的自行車設施亦是功不可沒,鹿特

    丹中央車站底下即有一處完整自行車停車場,另實際騎乘體

    驗後,發現相關導引設施清楚明確,確實有利民眾使用自行

    車。

    三、 摘要:

    荷蘭 Deltares 研究中心為國際知名水利專業研究機構,本日上午藉由拜訪 Deltares

    研究中心,學習城市因應氣候變遷所需之調適、都會水域防洪模式及荷蘭水域治理政

    策。下午前往 Dutch Cycling Embassy 瞭解荷蘭的自行車設施、自行車教育及文化等背

    景資料,接著講者實際帶領我們參訪 Spoorzone 的鐵路地下化工程,該工程即是都市

    規劃的一種體現,有助於活絡城市的經濟,最後則觀摩位於鹿特丹的自行車設施並實

    際騎乘體驗。

    四、 內文:

    今日上午參訪的荷蘭 Deltares 研究中心為國際知名水利研究機構,目前有來自 28

    國的 840 名頂尖高手,負責研究與技術諮詢。Deltares 研究中心總部設在荷蘭,海外辦

    公室則有新加坡、華盛頓 DC、雅加達及阿布達比。Deltares 不但致力於荷蘭水利工程

    各項研究外,在世界各國防洪工程上都有實績,且與台灣水利署、交通大學防災與水

    環境研究中心及成功大學亦有多項合作計畫,目前正合作進行台南市三爺溪排水系統

    治理計畫、宜蘭縣美福地區的新計畫。

    為了研究城市如何面對氣候變遷,該中心與荷蘭政府預計於四年內投入 660 萬歐

    元,由 13 位博士率領許多研究人員進行研究。例如荷蘭不能沒有巨大的堤防,但受限

    於空間不足的關係及為了不讓堤防阻隔人們親水的機會,他們正在思索堤防多功能化

    的方式,如堤防頂端可供道路使用,堤防構造內部可供停車、住宅使用,鹿特丹、阿

    爾梅勒目前都已採用這類新的防洪工程方式。另 Culemborg 地區則進行更先進的水利

    工程與能源再生聯結試驗計畫,如能成功,將能讓防洪計畫更上層樓。

    另外該中心亦在發展目前最新的 3Di collaboration 技術,該技術是利用 3D 互動式

    方式,輸入降雨資料即可ㄧ目瞭然地將水位預報與淹水預報相關資料即時顯示於地

    圖,並整合 3D 視覺與互動技術。相較於ㄧ般模式需跑 10 小時,3Di 只需 4 分鐘即可

  • 204

    顯示淹水預報,3Di 模式是很好的即時淹水預報模式,除了可應用即時水位資料進行

    預報,亦可利用簡易操作自訂降雨情境,是民眾參與時的良好工具,淺顯易懂地讓民

    眾了解淹水之可能性。

    第三部分為介紹荷蘭三角洲計畫,荷蘭於 1953 年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水災後,荷

    蘭開始積極建造堤防及水閘,利用工程手法將水阻擋於城市外圍,但 1995 年歐洲萊茵

    河大水災,荷蘭撤離 2 萬 5,000 名居民後,荷蘭人開始檢討防洪工程的發展方向,故

    提出了荷蘭三角洲計畫(Delta Programme),依各地區人口、經濟發展,建立防洪新標

    準,將重要發展地區堤防之重現期由 4,000 年提高至 1 萬年。並將空間重新調整,不

    同於以往建堤阻水,而是還地於水之觀念,將洪泛平原內興建之住宅與工廠及墾殖的

    土地皆回歸為河川洪水泛濫空間,並浚深及加寬河道,以增加河道的通洪能力。

    課程中提出的多功能堤防、3Di 技術及三角洲計畫內部份觀念或可於規劃社子島

    時參考運用。課程結束後 Herman ven der Most 則親切的與團員共進午餐並繼續進行討

    論。

    下午前往位於 Delft 的 Dutch Cycling Embassy,該組織主要負責都市規劃及城市機

    動力管理,並由 Dr. Rob van der Bijl (該組織中負責台灣的代表)說明荷蘭自行車設施的

    必要性及多元性,以及荷蘭自行車教育和歷史文化等。良好的都市規劃能提供自行車

    適當的使用空間;有效的機動力管理將誘使民眾使用自行車,自行車身為一種綠色運

    具,深受荷蘭人喜愛與依賴,荷蘭人從小即會學騎自行車,並於學校教導正確的騎乘

    觀念與交通知識,因此能建立起如此健全的自行車文化。此外,荷蘭國家地勢低平、

    完備的自行車道與停車設施,亦是民眾願意使用自行車代步的一大原因,顯見都市規

    劃仍扮演著重要腳色。

    為了更進一步體驗都市規劃所帶來的效益,Dr. Rob van der Bijl 帶領本團參訪位於

    Delft 的 Spoorzone 一項鐵路地下化工程,該工程目的在於將地鐵、捷運地下化,並於

    地面上規劃輕軌路線以及停車場設施,且興建的停車場中,汽車位僅 650 位,自行車

    位則高達 3500 席,如此規劃當然是期望引導民眾使用自行車。除了大幅增加自行車停

    車設施外,該工程亦能提供更寬廣的綠帶空間,並有效活絡東西兩側的經濟活動。另

    外講者亦帶領我們前往鹿特丹中央車站旁的自行車停車設施,該停車場雖然位於地下

    一層,但提供電動坡道方便自行車上下樓,而在自行車架設計上,採用油壓式設計,

    就連女性騎士亦能輕易地將自行車放置於上層車架處,另外為防範偷車賊,該停車場

    也提供附有人員監管的付費停車區(1.2 歐元/天),最後團員們親自體驗在鹿特丹騎乘自

    行車,沿路相關標誌線及自行車號誌均相當完備,並與機動車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