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導讀 (c)

29
現現現現現現 (C) 現現現 4A0K0059 現現 4A0L0142 現現現

Upload: tamas

Post on 21-Jan-2016

7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現代文學導讀 (C). 第二組 4A0K0059 宋家元 4A0L0142 李毓仁. 林亨泰. 作者簡介. 林亨泰 ( 1924- ),彰化北斗人。自幼受日語教育,極早便能使用優美流暢的日文在各報刊雜誌發表詩作。 1942 年,即大戰結束前數年,由朱實、張彥勳、許清世共同發起的同人詩會「銀鈴會」正式成立,發行刊物 《 緣草 》 (“ ふちぐさ ”) ,林亨泰使用「亨人」等筆名在其上發表大量日文詩作,其語言成熟洗鍊,偏重感知;戰後,由於國民政府頒布禁用日文政策, 《 緣草 》 一度停刊,林亨泰的創作生涯也因此短暫休止。.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現代文學導讀 (C)

 現代文學導讀(C)第二組4A0K0059 宋家元4A0L0142 李毓仁

Page 2: 現代文學導讀 (C)

林亨泰

Page 3: 現代文學導讀 (C)

作者簡介 林亨泰( 1924-),彰化北斗人。自幼受日語教育,極早便能使用優美流暢的日文在各報刊雜誌發表詩作。

1942年,即大戰結束前數年,由朱實、張彥勳、許清世共同發起的同人詩會「銀鈴會」正式成立,發行刊物《緣草》 (“ふちぐさ” ) ,林亨泰使用「亨人」等筆名在其上發表大量日文詩作,其語言成熟洗鍊,偏重感知;戰後,由於國民政府頒布禁用日文政策,《緣草》一度停刊,林亨泰的創作生涯也因此短暫休止。

Page 4: 現代文學導讀 (C)

二二八事件後,受到楊逵的鼓勵和支持,銀鈴會遂重新出發,刊物《緣草》亦更名為《潮流》,再度復刊發行。

林亨泰也在此時開始嘗試使用中文創作,是二二八事件後少數積極運作的文學團體。銀鈴會成員被後人稱之為「跨越語言的一代」,在橫跨中、日語言的創作表象下,實有其處於時代洪流變遷中的無奈衷曲。

林亨泰就曾在後來的回憶中自述銀鈴會的同仁乃是「在日本人最黑暗的時候當了日本人、中國人最絕望的時候當了中國人」。

1949年四六事件爆發,楊逵、埔金被捕,銀鈴會亦宣告解散。然而其創作精神卻未曾告終,包括在 50年代紀弦的現代詩運動、 70年代笠詩社的本土化運動中,林亨泰都曾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Page 5: 現代文學導讀 (C)

作品風格 呂興昌所編訂之《林亨泰全集》的分法,將林亨泰的作品風格分為:「 40年代詩」、「 50‧60年代詩」、「 70~90年代詩」。

大致而言, 40年代屬「銀鈴會」時期,是其初試啼聲之作,「可以發現作者特別強調個人內在生命深處寂寞之情的抒發,以及意識到現實人生對決的莊嚴意志之必要。不過,他的抒情極有克制,經常把激盪不已的情思導向冷靜的觀照,呈現一種知性的思致;他的現實對決偶有激情的宣洩,但究竟仍歸愛深責切的期盼。 」

Page 6: 現代文學導讀 (C)

50 60‧ 年代屬廣義的「現代派」,作品前衛知性,實驗性強,也奠定了他在現代詩壇的地位。像他的圖象詩、〈風景 NO.1〉、〈風景 NO.2〉、〈二倍距離〉以及〈非情之歌〉都是寫於此時。

70~90年代詩則實驗性減弱,敘事性與對現實的批判性增強,但其知性風格則是如一。林亨泰不承認抒情在詩中的「優位性」,反對「抒情主義」的詩,強調作品的「知性」成分。因為不由「感情」出發,而是由「思想」啟動,所以其詩作中經常有出人意外的「詩想」。

Page 7: 現代文學導讀 (C)

風景 No.2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防風林 的

外邊 還有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然而海 以及波的羅列

Page 8: 現代文學導讀 (C)

賞析 〈風景 No.2〉寫的是二林海邊的景色,這樣精簡的詩講述了詩人對於台灣這塊家鄉的觀察。這首詩利用重複的字句去表達海邊的廣闊,視線所到之處都是防風林還有海,這首詩充分表現出防風林跟海的緊密關聯性。重複的字句就像海浪一樣波打著,利用字句去表現大自然現象,耳邊像是聽到有規律的節奏,眼睛看到是ㄧ層層的景觀。

Page 9: 現代文學導讀 (C)

國會變奏曲讓我為大眾說一句話讓我為公理說一句話「正確的是我而你是錯了」

不經過幾分鐘的思慮經不起幾分鐘的辯論「正確的是我而你是錯了」

即使不發言而在打盹即使不出席而在家裡「正確的是我而你是錯了」

Page 10: 現代文學導讀 (C)

賞析 全詩分為三段,每段各有兩個相似的一組情境,而不管情境如何,答案都是「正確的是我 /而你是錯了」,藉以反諷國會議員的開口民意閉口公理,而其實是霸道不講理與疏懶不負責任。依照這首詩的寫法,我們如果有不同的書寫對象,也可以代換三組情境,或者把「正確的是我 /而你是錯了」作一改變,一定也有不一樣的味道,這就是林亨泰的「方法論」有趣的地方。

Page 11: 現代文學導讀 (C)

向陽

Page 12: 現代文學導讀 (C)

作者簡介與作品風格 向陽( 1955年 5月 7日-),本名林淇瀁,台灣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

他是跨領域的作家,除了以詩聞名之外,兼及散文、兒童文學及文化評論、政治評論。在身分上,他是詩人、作家,也是作詞人、政治評論家、總編輯、總主筆、學者。身分多重,領域寬廣。

風格:融合傳統與鄉土,兼現代感知和寫實,自闢蹊徑,蔚成風格。

Page 13: 現代文學導讀 (C)

生涯歷程   1968-1978文學階段 ( ) 第一階段,從學校到進入社會工作。向陽 13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於《巨人》雜誌,就讀竹山高中時,於 1970年創辦「笛韻」詩社、主編《笛韻詩刊》。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學院東方語文系日文組,於大三時擔任「華岡詩社」社長,大量發表詩作,以台語詩、十行詩崛起詩壇。

197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銀杏的仰望》。曾任「陽光小集」的發行人。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四月四日,在由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編輯恭印發行的「永遠的懷念」先 總統蔣公逝世九週年紀念詩歌專輯,向陽發表追悼長詩「大進擊」。

Page 14: 現代文學導讀 (C)

生涯歷程   1979-1994媒體階段 ( ) 他先後任職海山卡片公司撰稿文案,《時報周刊》主編、《大自然》雜誌總編輯、《自立晚報》藝文組主任兼副刊主編、《自立晚報》總編輯兼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自立早報》總編輯、《自立早報》總主筆兼海外版《自立周報》總編輯,迄1994年自立報系易手為止,總計在媒體服務 14年。

1994-學術階段 ( ) 他於 1991年考入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就讀,取得碩士學位後,於 1994年考取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班,從此由媒體領域轉入學術領域。就讀博士班期間 9年,並於政治大學新聞系、輔仁大學新聞系、台灣文化學院大眾傳播系兼任教職。取得博士學位、副教授證書後,受聘於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中興大學,目前擔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學術研究論文及專書著作累積 40餘種。

Page 15: 現代文學導讀 (C)

吃頭路 吃人的頭路真艱苦 透早起來得出門 搧冷風,等公車 搖頭踩腳看手錶 苦苦等,苦苦看 公車擠到人已經昏倒一大半   吃人的頭路真痛苦 每日上班得打拼 看頂司,賠面色 喝東不敢向西行 苦苦做,苦苦爬 月給領到人已經減活幾仔歲   吃人的頭路真辛苦 不時透暝得加班 聽鐘聲,算間 一分一秒有夠慢 苦苦算,苦苦等 日頭看到人已經腳手懶懶懶

Page 16: 現代文學導讀 (C)

賞析 這一篇 在寫向陽那時候 (24歲 )所見到的上班族為他們這樣的辛勞有感而發所寫的一首台語詩

這一篇向陽台語詩裡面描寫了上班族的辛苦這首詩讀起來十分有意思用台語來讀是有種輕快的感覺在 "苦苦 "這疊字在字義上代表辛苦無奈在台語的音譯上卻代表 "沒理由一直作某事 ""或是呆呆的做 "一語雙關 ."苦苦 "也一直重覆的使用來加強那一種感覺

此詩也寫盡上班族 對上班等公車無奈對下班時間的感嘆與對工作只是一種交差了事態度說明了上班族賣給公司 可憐兮兮

Page 17: 現代文學導讀 (C)

黑暗沉落下來──寫於 10年前九二一大地震次日的詩 黑暗沉落下來在台灣的心臟地帶黑暗沉落下來於我們憂傷的胸懷黑暗沉落下來當屋瓦牆垣找不到棲腳的所在黑暗沉落下來我的同胞陷身斷裂的生死之崖

在蝴蝶飛舞花香的鄉野黑暗沉落下來在小鳥啁啾南風的山谷黑暗沉落下來在煦和的燈前,在晚安的唇間黑暗沉落下來在香甜的夢裡,在舒坦的床上黑暗沉落下來

Page 18: 現代文學導讀 (C)

黑暗,未經允許,重奠奠沉落下來撕開平野,撕開山丘,撕開我們牽手相攜的路撕開我們,交頭許諾永不分開的愛黑暗,毫不知會,黑壓壓沉落下來壓垮房舍,壓垮屋壁,壓垮我們用心維護的家宅壓垮我們,闔眼許願美麗的未來黑暗,碎瓦紛飛,沉落下來黑暗,亂石堆疊,沉落下來

黑暗,沉落,下來我心戚戚,祈求世紀末的悲劇速去黑暗,沉落,下來我心寂寂,冀望美麗島的裂傷早癒黑暗沉落下來我心憂憂,願冤死的魂魄永得居所黑暗沉落下來我心葛葛,盼倖存的生者堅強走過

Page 19: 現代文學導讀 (C)

賞析 本詩選自九月悲歌──九二一大地震詩歌集。本詩尚有一個副標題──「寫給九二一災後四個月的故鄉」。詩的背景是發生於西元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詩人描寫九二一地震後,家鄉──南投的災情。

在詩中,詩人以震災前鳳凰山美麗的容顏對比震災後的山崩石走,寫出自己的心情雖然是悲痛、疼惜的,但在哀傷之中,南投鄉民仍不向命運低頭,展現了勇敢與自信。

Page 20: 現代文學導讀 (C)

吳晟

Page 21: 現代文學導讀 (C)

作者簡介 吳晟,本名吳勝雄,彰化溪州圳察村人, 1944年生。

有「田埂上的詩人」之稱的吳晟,從 1944年在彰化溪州出生以來,除了就讀屏東農專,以及短期赴美參加愛荷華國際作家工作坊外,幾乎很少離開故鄉。

吳晟的詩作自《泥土》以迄《吳晟詩選》,甚至於近年來尚未結集出版的詩作,皆以反映台灣農村的景象實貌和生活人情,以素樸的筆路,真摯的感情,刻畫母土鄉情,寓意深遠,感人無限。 

Page 22: 現代文學導讀 (C)

作品風格 吳晟創作文類以詩與散文為主。文學創作步伐甚早,

16歲以初二學生之齡開始寫詩至今。 19歲到 26歲,是詩作的摸索期。 40歲以前詩文兼寫,但以詩歌為主, 40歲以後,以散文為主。

他對大地鄉土的認同,是以精神的關懷,和身體力行,雙重投入,筆觸堅實而富於感情,以大自然和現實社會為文學的依歸,真摯動人。

他的詩以人物貼切和景觀鮮活著稱,文字活潑生動。吳晟的語言,不是美化的詩語言,而是淺白俚俗的詩語言,往往直接以鄉土的語言,寫作鄉土的人、事、物,傳達濃厚的鄉土情懷。

Page 23: 現代文學導讀 (C)

泥土 日日,從日出到日落和泥土親密為伴的母親,這樣講 ---水溝仔是我的洗澡間香蕉園是我的便所竹蔭下,是我午睡的眠床

沒有週末,沒有假日的母親用一生的汗水,辛辛勤勤灌溉泥土中的夢在我家這片田地上一季一季,種植了又種植

日日,從日出到日落不了解疲倦的母親,這樣講 ---清爽的風,是最好的電扇稻田,是最好看的風景 水聲和鳥聲,是最好聽的歌

不在意遠方城市的文明怎樣嘲笑,母親在我家這片田地上用一生的汗水,灌溉她的夢

Page 24: 現代文學導讀 (C)

賞析 這首〈泥土〉詩勾勒出農民以田地為生命根源,與之親密相伴,所有的活動俱環繞著大地而進行的實際生活經驗,呈現了農業文化與土地密切結合的重要特色。

泥土中永不停歇的「勞動」的母親。這不停「勞動」的母親,未嘗不是「大地」的象徵。這首憫農詩以鄉土的語言、樸素的生活、農民的勞動為其主軸,藉此以固守家園、對抗沖激,顯現農民憨直性格。

詩作寫於七0年代,但在完全進入工商電子時代的今日台灣,吳晟的田園風格、憫農精神、寫實堅持、勞動美學,有著碩果僅存、彌足珍貴的價值。

Page 25: 現代文學導讀 (C)

我不和你談論 我不和你談論詩藝 不和你談論那些糾纏不清的隱喻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看看遍處的幼苗

如何沉默地奮力生長

我不和你談論人生不和你談論那些深奧玄妙的思潮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撫觸清涼的河水

如何沉默地灌溉田地

Page 26: 現代文學導讀 (C)

我不想和你談論社會不和你談論那些痛徹心肺的爭奪請離開書房

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去探望一羣一羣的農人

如何沉默地揮汗耕作

你久居鬧熱滾滾的都城詩藝呀!人生呀!社會呀

已經爭辯了很多這是急於播種的春日

而你難得來鄉間我帶你去廣袤的田野走走

去領略領略春風如何溫柔地吹拂著大地

Page 27: 現代文學導讀 (C)

賞析 對吳晟而言,儼然詩成為一種訴說的工具,甚至談論詩藝都比不上真正走出去的重要性,因此也可看出在吳晟心中,以詩作為「實踐」的雙臂,展現各種姿態,身具使命在擁抱鄉土。

如同詩題「我不和你談論」般,吳晟意識到詩作、思潮以及社會的各種爭論已經太多,但是家鄉的土地文化卻沒有因此保留了些什麼,反而如水流般流逝,於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用身體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用腳去愛這片土地,用鼻子去嗅聞稻作與農人汗水的融合氣味,用眼睛去看這一片自然的美麗,這才是吳晟透過詩作真正想傳達的主題意識吧。

Page 28: 現代文學導讀 (C)

參考資料 林亨泰: 二二八文學與藝術 http://

228.taipei.gov.tw/ct.asp?xItem=1952021&ctNode=41715&mp=11900A

林亨泰晚期詩作的風格 http://www.wretch.cc/blog/jerjen3187d8/392374 風景 No.2 http://hotthebest.pixnet.net/blog/post/14019160-%

E3%80%88%E9%A2%A8%E6%99%AFno.2%E3%80%89

向陽: 向陽工坊 http://hylim.myweb.hinet.net/

Page 29: 現代文學導讀 (C)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0%91%E9%99%BD_(%

E8%A9%A9%E4%BA%BA)

吳晟: 台灣 e散文 http://dcc.ndhu.edu.tw/essay/wu-sheng/2012/03/16/%E7%B

0%A1%E4%BB%8B/

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 http://www.wusanlien.org.tw/02awards/

02winners30_b00.htm 奇摩知識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qid=1607010107178 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文學所 http://www.tl.nthu.edu.tw/intranet/viewtopic.php?

CID=35&Topic_ID=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