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58

Upload: aiden

Post on 05-Jan-2016

2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本章将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分配,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 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规律是从剩余价值的生产到占有开始的,剩余价值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发生 阶级之间的冲突 。 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必须从调整剩余价值的占有和分配着手。.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Page 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将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分配,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佣劳动制度。

Page 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规律是从剩余价值的生产到占有开始的,剩余价值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发生阶级之间的冲突阶级之间的冲突。

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必须从调整剩余价值的占有和分配着手。

Page 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11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区别

公 式 起终点

目的 作用 结果 共同点

货币 W-G-W 不同的 W

取得使用价值

交换的媒介

被花掉 都存在买和卖、 W和 G、买者和卖者的对立等资本 G-W-G' G 取得价

值价值增殖

流动并增值

货币与资本本质区别:看能否带来增大的价值 结论: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大价值的价值。

Page 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22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 G —W—G '( G ' =G+ G△ )

因为它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等一切资本形式 资本总公式矛盾资本总公式矛盾: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等价交换

)相矛盾,表现为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 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产生”:商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 不会增殖。

解决矛盾的前提矛盾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Page 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2 、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商品劳动力商品::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

总和,存在于健康的活的人体中。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有人身自由;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产生过程劳动力商品产生过程 自然过程(价值规律作用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暴力过程)。 劳动力商品特殊性劳动力商品特殊性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 :: 即即劳动,特殊性在于它能创造大于自身的

价值 价值价值 :: 由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特殊性见 P65 。还有一个最低限度、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Page 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劳动过程(手段)劳动过程(手段)::资本家消费劳动力过程,生产使

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过程) ,特点见 p66 。 价值增殖过程(目的)价值增殖过程(目的)::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

形成过程(抽象劳动形成价值过程),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工人的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 结论: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

价值,体现资本所有者与工人的某种经济关系。

Page 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二重性示意图

生 产 资 料 价 值 À Ͷ Á̄ ¦¼ ÛÖ µ

¾ ßÌ åÀ Ͷ ¯ ³ éÏ óÀ Ͷ ¯

Ê ¹Ó ü ÛÖ µ ¼ ÛÖ µ

É ÌÆ·

À Ͷ ¯

Ô ¤̧ ¶× ʱ ¾¼ ÛÖ µ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大于预付价值等于预付价值

Page 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商品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详解商品生产过程(价值形成过程)详解

设:生产 1 件产品需生产资料价值 24 元,劳动力价值 3 元,劳动 3 小时。

预付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24 元)

劳动力价值 ( 3 元)

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 24 元)

( 27 元)

( 27 元)

创造新价值( 3 元)

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Page 1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详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详解 设:生产 2 件产品需生产资料价值 24×2 元,劳动力价

值 3 元, 劳动 6 小时。

预付资本价值

生产资料价值( 48 元)

劳动力价值 ( 3 元)

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48 元

( 51 元) ( 54 元)

创造新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3+3 元

)劳动力价值 + 剩余价值

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Page 1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2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及意义义 不变资本不变资本 CC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

产过程中不会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可变资本 VV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身价值量,使价值增殖。

划分标准划分标准:在:在价值增殖中作用。 划分意义划分意义::①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和真正来源,即只有 VV 能能带来剩余价值。带来剩余价值。

②②为考察资本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③③为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Page 1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方法剩余价值率及其表示方法 概念概念::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 m′ 表示。

公式:

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所以,获取 m 的途径有:( 1 )提高 m′ (剥削程度);( 2 )增加 v (可变资本量)。

----- 用价值(物化劳动)表示

----- 用劳动时间(活劳动)表示

v

mm (1)

必要劳要劳动剩余劳余劳动

m2) (

vmm,得v

mm由

Page 1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33 、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1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作日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现在: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 延长时间

结果:

=150%

原先:必要劳动时间 6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6 小时3 小时

小时必要小时剩余

6

36m '

1 劳动劳动

Page 1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劳动日的最低限度劳动日的最低限度::生理界限;道德界限

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受限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受限

1886 年 5 月 1 日,美国芝加哥 20 万工人举行大罢工,抗议资本家随意延长工作日,要求实行 8 小时工作制。

五一国际劳动节

Page 1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2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

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为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工作日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现在: 必要劳动时间 3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 6 小时 + 延长 3 时间

结果:

=300%

原先:必要劳动时间 6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6 小时3 小时

小时必要小时剩余

3

36m '

1 劳动劳动

Page 1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含义含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 量:商品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的差额。• • 质(源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 特点:是暂时的现象。 问;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

关系 ? 联系:本质一样;前者是一般基础和后者的起点 区别:生产方法不同;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参见 p72

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Page 1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33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的一大发)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现 剩余价值规律内容剩余价值规律内容::通过扩大和增加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 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把钥匙。 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反映市场经济社会生产的要求。 决定着社会资本运行的各个环节。 决定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矛盾发展全过程。

Page 1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在当代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雇佣劳动,占有剩余价值(利润),反映了资产阶级

与无产阶级的对立。无产阶级即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润)被资本所有者无偿占有,并不断用于积累,结果资本所有者越来越富有,劳动者只拿工资不占有剩余价值,没有积累就没有财产,只能是无产者,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必然存在一个少数的资本家阶级与多数的无产阶级的不平等的对立,这是一种对抗性的矛盾。

调整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的办法:• 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 二是资本家阶级拿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分给劳动者。

Page 1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第二种办法,于是出现了一个马克思当年没有预见到的中产阶级,他们既是劳动者,又占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有积累就能成为投资者,就会有财产,从而缓和了矛盾,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当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还出现了一些剩余价值生产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新的特点,如如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大为扩展,提供剩余价值的主体有所变化,提供剩余价值的手段更文明等。

现代资本主义这种变化正说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正确性。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利润,有积累才能再投资,最后越来越富,成为“共同富裕的有产者”,否则,无产者还是无产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

Page 2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三、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1 、再生产理论、再生产理论 概念::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类型:

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内容: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 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Page 2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2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概念:概念: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 m 当作收入使用。

G—W ……P …… W ′—G ′• G—W ……P …… W ′—G ′• GPm Pm

AA

公式:公式: c:v=8:2c:v=8:2 ,, mm′=100%′=100%

①① ②② ③③

c+v+m= 1.2万

c+v+m= 1.2万

c+v=1 万 c+v=1 万 c+v=1万

结论:结论: ①①m和和 vv都是工人创造的,工人养活了自己和资本家。 都是工人创造的,工人养活了自己和资本家。 ②②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剥夺剥夺者”合情合理③③简单再生产不断生产出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简单再生产不断生产出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

Page 2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33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扩大扩大再生产再生产概念:概念: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扩大, m m 部分当作收入使用,部分用于部分当作收入使用,部分用于积累。积累。

G—W ……P …… W ′—G ′• G—W ……P …… W ′—G ′• GPm Pm

AA

公式:公式:设:设: m m ′=100% , =100% , 积累率积累率 =50%=50% ,, c:v=8:2, c:v=8:2, 技术不变,技术不变,

①① ②② ③③

c+v+m= 1.2万

c+v+m= 1.32万

c+v=1 万 c+v=1.1万

c+v=1.21 万

结论:结论:①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①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 ② ②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但不是唯一源泉 但不是唯一源泉

问:为什么?问:为什么? ③ ③ 资本积累不是节欲,而是有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决定资本积累不是节欲,而是有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决定

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Page 2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实质: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即: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源 泉源 泉源 泉源 泉 获取更多m

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资本积累量的决定因素: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预付资本的多少 所用资本(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和所费资

本的大小(在生产中实际耗费的资本)

Page 2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4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 11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 ---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取决于技术水平。

资本价值构成 ---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 由资本技术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 生产资料和劳 动力的比例)决定并且反映资本决定并且反映资本 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 用 用 c : vc : v 表示。表示。

Page 2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构成 物质形态 价值形态

基础、决定

技术构成 反映 价值构成

反映密切联系

决定 反映 有机结合 表现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价值构成、有机构成 逻辑关系图

Page 2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2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趋势及资本增大的形)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趋势及资本增大的形式式 资本有机构成存在不断提高的趋势,为什么?

资本积聚:资本积聚:剩余价值资本化,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 量,受剩余价值、资本积累量的限制,速度慢;

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个别资本联合成较大的资本,不会增大 社会资本的量,不受剩余价值、资本积累量的 限制,速度快。

联系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区别区别

资本集中:资本集中:途径 ----兼并和收购、创办股份公司。 杠杆 ---竞争和信用。

Page 2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33 )资本积累的作用及规律)资本积累的作用及规律 资本积累的一般作用:资本积累的一般作用:•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规模迅速扩大,社

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广泛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成倍增长。

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作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作用:•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作用及规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作用及规律: • 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必然造成社会阶级的两极分化,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Page 2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4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口

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

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劳动力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

妇女儿童、破产者、农民成为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A 劳动力蓄水池 • B 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Page 2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利润和平均利润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和利息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

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四、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Page 3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一 )) 利润和平均利润利润和平均利润

1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2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3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44 、平均利润下降趋势的规律、平均利润下降趋势的规律

Page 3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利润率利润率 概念: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公式: p'=m/(c+v)=m/C p' 与与 mm'' 的关系的关系 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

值与不同比较对象的比率。 区别 质:质:前者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

来源,后者反映剥削程度,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 量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m' 高低; C : V 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 n )的快慢; C 节省

Page 3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与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与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有区别的有区别的

同一生产部门竞争:同一生产部门竞争:追求追求超额利润• 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获取超额利润→→刺激整个社会生产技术进步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Page 3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

不同生产部门竞争。

不变资本 (C)

可变资本 (V)

剩余价值率 m' ( % )

剩余价值 m

利润率 p' ( %)

电力业纺织业食品业

500300100

100100100

100100100

100100100

16.6725.0050.00

合计 900 300 — 300 —

Page 3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 ==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 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

× 100%× 100% 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 预付资本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 公式:公式: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100%C

MP

PCP

p

p

前例:前例:25%

300V900C

300MP

Page 3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全部资本 ①

剩余价值②

剩余价值率% ③

平均利润率% ④

平均利润 ①×④

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之差

电力业纺织业食品业

600400200

100100100

100100100

252525

15010050

+50不变-50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实质是各部门剩余价值重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实质是各部门剩余价值重新分配的过程分配的过程

结果: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结果: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揭示的关系:整个阶级的对立揭示的关系:整个阶级的对立

Page 3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减少 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低的部门

资本流出

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利润率提高

资本流入

利润率高的部门

竞争 竞争平均利润率

Page 3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平均利润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

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的资本家之间重新瓜分的结果。 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致,但整个社会利润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相等的。

平均利润的形成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的秘密。

Page 3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3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格

区别(区别(与价值)与价值)• 质: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 量: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概念:概念: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

公式:公式: W=k+PW=k+P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

Page 3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作用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作用 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 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价值规律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并不违背价值

规律,规律,为什么?为什么?部门

c v

m w p p

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与价值差额

食品 70 30 30 130

20 20 120 -10

纺织 80 20 20 120

20 20 120 0

机械 90 10 10 110

20 20 120 +10

合计 240

60 60 360

20 60 360 0

Page 4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4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 原因:原因: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不表明剩余价值率降低 不表明社会资本占有的利润量绝对减少,还不表明社会资本占有的利润量绝对减少,还

可能增加可能增加 资本积累的结果资本积累的结果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m′提高; c价值降低;相对过剩人口存在;

对外贸易发展

Page 4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形成:形成:• 必要性:必要性: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要求有专门从事销售的商业资本存在

• 可能性:可能性: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 作用作用• 节省流通资本,增加生产资本 • 加速资本周转、发展分工扩大生产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Page 4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商业利润商业利润

公式的变化:公式的变化:• W=k+pW=k+p(( 产业利润)产业利润) +h+h (商业利润)(商业利润)• PP′′=∑M=∑M / / 产业资本总额产业资本总额 ++ 商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概念:概念: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来源:来源:• 质: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

余价值,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并通过价格差价途径实现

• 量:商业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它同样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

Page 4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1 、借贷资本2 、利息和与利息率3 、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4 、股份资本与股息

Page 4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11 、借贷资本、借贷资本 概念概念:是借贷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

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形成形成:与资本循环和周转密切联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暂时闲置 资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对货币资本的经常性需资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对货币资本的经常性需

要要 来源:来源:积累中折旧费、闲置待用流动资本、尚未投资

的剩余价值 本质本质:适应于生产流通的需要产生的,是在职能资本运动基础上形成,并服务于职能资本,体现职能资本与借贷资本的关系和它们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Page 4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2 、利息与利息、利息与利息率率 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

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来源: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率:利息率: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

• 界限:界限:最高界限:平均利润率;最低界限:零• 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影响利率高低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供求、习惯与法律和传统因素

Page 4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33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 来源:自有资本和通过吸取存款的借入• 资本构成:现金和有价证券• 职能: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费用后的差额。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直接剥削银行店员的剩余劳动实现。

• 银行利润量:与职能资本一样获平均利润

Page 4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4 、股份资本和股息、股份资本和股息 股份资本: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起来的企业

资本。 股票:股份公司向投资人发行的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股息: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面额从企业盈利中获得的收入

股票价格:股票买卖形成的,股票价格(理论价格) =股息 /利息率

股票市场:买卖股票的场所

Page 4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四)资本主义地租(四)资本主义地租

1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2 、 级差地租3 、 绝对地租4 、 土地价格

Page 49: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1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特点: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特点: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形成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地租本质:地租本质: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收入

资本主义农业中:资本主义农业中:土地所有者要获得地租,农业资本土地所有者要获得地租,农业资本家要得到平均利润,二者都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家要得到平均利润,二者都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余价值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农业工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以地租形式转让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家以地租形式转让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着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体现着土地所有者与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

Page 5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2 、级差地、级差地租租 概念:与土地质量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本质: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量: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而形成

的超额利润 形成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不同地块、地理位置、连续投资产生不同生产率)

形成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形式级差 地租Ⅰ: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差别和地块位置差别而形成的

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

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Page 51: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土地级别

投入 资本 元

平均利润 元

产量 担

个别生产价 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地租Ⅰ元每担 全部 每担 全部

优 100 20 6 20 120 30 180 60 中 100 20 5 24 120 30 150 30 劣 100 20 4 30 120 30 120 0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

另外:土地位置的优劣如离市场的远近也产生级差另外:土地位置的优劣如离市场的远近也产生级差地租Ⅰ,试加以说明。地租Ⅰ,试加以说明。

Page 52: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级差地租Ⅱ的形成

土地级别

投入 资本 元

平均利润 元

产量担

个别生产价格(元)

社会生产价格(元)

级差地租 /元

每担

全部 每担 全部

劣 100 20 4 30 120 30 120 Ⅰ 0

优 100 20 6 20 120 30 180 Ⅰ 60

追加 100 20 8 15 120 30 240 ⅡⅡ 120

追加 100 20 5 24 120 30 150 Ⅱ Ⅱ 30

Page 5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关系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区别 二者形成的条件不同,是由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和耕种方式造成。

二者归谁占有也有所不同。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有效期间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续约时才可能归土地所有者成为地租,级差地租Ⅰ直接归土地所有者占有。问:为什么?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联系 两者的本质相同 级差地租Ⅰ先于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Page 54: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33 、绝对地租、绝对地租 概念: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来源: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量: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产生条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产生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Page 55: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构成(元)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产品价值 元

社会生产价格 元

绝对地租 元

工业 80c+20v

20 元 20 120 120 0

农业 60c+40v

40 元 20 140 120 20

绝对地租的形成绝对地租的形成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时绝对地租的来源?机构成时绝对地租的来源?

来源于农业资本家的部分平均利润、农业工人的部分工资、农产品的垄断价格。

20%p 100%m

Page 56: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 、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土地可以提供的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理论价格) = 地租∕利息率。 是土地在使用中所能提供的长期地租价格。 可以看作是按利息率计算的地租价格• 已经过人工开发的土地,其价格包括对土地资本投入的补偿及其利润或利息。

Page 5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土地价格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土地所有者能够凭借土地所有土地所有权的存在土地所有者能够凭借土地所有权定期地获得地租收入。所有者出卖和出租土地权定期地获得地租收入。所有者出卖和出租土地实际是将获得地租收入的权利出卖或出租。实际是将获得地租收入的权利出卖或出租。

土地价格发展趋势土地价格发展趋势• 存在上涨趋势存在上涨趋势 , , 为什么?为什么?

Page 58: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总结: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

地租

企业利润

级差地租

产业利润

银行利润

绝对地租垄断地租

利息

商业利润

现实资本利息

虚拟资本利息 股息债息

直接投资利息

现金贷款利息

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

m或利润的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