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16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批判性觀點 林靖堂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 林靖堂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報告代理人:李信漢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 報告代理人:李信漢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 2011CSA 2011CSA 文化研究年會 文化研究年會 The Commercialization History of the blog Wretch From A Critical Point Of View

Upload: -

Post on 07-Jul-2015

18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批判性觀點

林靖堂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林靖堂 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 [email protected]@gmail.com

報告代理人:李信漢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報告代理人:李信漢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2011CSA2011CSA 文化研究年會文化研究年會

The Commercialization History of the blog Wretch- From A Critical Point Of View

Page 2: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 一種社會學想像的出發一種社會學想像的出發

• 個人的網路經驗• 網路使用者的流浪與歸鄉• 無名小站商業化與中華電信民營化

• 再思考網路公有地的價值再思考網路公有地的價值

• 打破無名小站商業化成功的「神話」• 重新思考公共網路服務的可能性與學生創業輔導制度• 回應研究者作為網路使用者個人在網路世界求得安身立命之處的想望

Page 3: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QUESTIONSQUESTIONS ?(研究問題)?(研究問題)

• 站在「使用者立場」探詢下列研究問題站在「使用者立場」探詢下列研究問題

• 微觀層次上,對使用者造成何種傷害與後果?商業化後,又保留了什麼樣的公共性?

• 鉅觀層次上,台灣學術網路的政策與法律,以及技術移轉機制有何不足與問題?

• 再思考「公共網路服務」應具備何種要件與機制?以及何種學生創業輔導制度能在不濫用公共學術資源下,使學生與學校彼此互惠雙贏?

Page 4: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登山路徑的選擇(理論文獻探討)登山路徑的選擇(理論文獻探討)

• 公共性公共性

• 公共性與網路公共性• 數位與資訊公有地

• 商品化商品化

• 傳播政治經濟學• 資訊商品化• 技術商品化

  商品化             公共性

            無名小站商業化過程          與其商業化之後的表現

                        台大 PTT 與資訊公有地臺政兩校育成中心輔導機制      ( 對照 )

                 結 論

本研究研究架構圖

Page 5: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登山工具的選擇(研究方法)登山工具的選擇(研究方法)

• 文獻分析法文獻分析法

• 自 2004 ~ 2008 年間,商業化過程的站方聲明、站長文章與新聞報導;網友及其他相關已出版之評論與批評文獻;無名小站站長與交通大學教職員間部分已能公開取得的網路信件與檔案文件等。

• 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

• 本研究係針對無名小站進行個案研究,因其為近年台灣網際網路內容服務最具代表性的服務平台之一,也是自學術平台轉變為商業性組織最具爭議性與特殊性的案例之一。

Page 6: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批判觀點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批判觀點

• 1999~20081999~2008 ,九年發展歷程,九年發展歷程

• 校園創建、急速擴張

• 從「開放」到「封閉」• 從「誠懇」到「隱瞞」• 從「溝通」到「強迫」

• 關鍵轉折- yahoo與無名併購案

Page 7: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商業化過程爭議與批評商業化過程爭議與批評

• 與學術網路、資源之關係與學術網路、資源之關係• 濫用學術網路與學術資源

• 2004.10 ,利用學術網路以「贊助」之名放置商業廣告• 2003~2005.2 ,贈送大量空間,濫用頻寬、硬體設備,排擠系上教學資源

• 站長吳緯凱多次違規濫用學術資源進行駭客與營利行為

• 技術移轉過程爭議

• 林一平教授時任無名小站指導教授兼交大研發長,遭網友質疑未利益迴避

• 技術移轉過程粗糙,未有足夠的公開透明• 併購後有關回饋金換約內容認知不同,引發簡志宇等與交大校方間言語交鋒

Page 8: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商業化過程爭議與批評商業化過程爭議與批評

• 與使用者間之關係與使用者間之關係

• 使用者資料庫讓渡法律問題

• 2005.4 ,資料庫移轉時機與過程遊走法律灰色地帶• 外界指無名小站與交大賤賣使用者名單

• 白金卡會員優先認股權爭議

• 商業化後為答謝使用者幫助,以優先認股權作為回饋,號召使用者升級

• 但僅口頭承諾,使用者質疑之,然站方信誓旦旦,甚至金主親上火線擔保

• 合併案宣布,旋即推翻先前承諾,以好禮三選一替代,使用者譁然

Page 9: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無名小站的商品化過程無名小站的商品化過程

資訊服務商品化資訊服務商品化::

閱聽人商品化:閱聽人商品化:

模控商品化:模控商品化:

內容商品化:內容商品化: 會員與使用者

透過差別付費進行差異化服務1. 使用者付費理所當然2. 製造會員階級,差別待遇3. 製造進入障礙變相收費

1. 使用者個資2. 流量與點閱率3. 站長工具

透過: 1. 強制鑲嵌 2. 樣式設計廣告無所不在,無論付費與否所有會員皆難以倖免

1. 女體商品化2. 使用者替無名生產內容3. 傳播內容成為廣告 窗櫥4. 透過首頁編排成為品牌包裝

Page 10: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無名小站對公共性的傷害無名小站對公共性的傷害• 對開放性與交互主體性的傷害

• 學術網路時期的自由開放、傾聽需求與平等互動• 雅虎奇摩併購後對使用者加之以強迫與無預警,並隱瞞、欺騙使用者與白金

卡會員

• 對公共 權的傷害產

• 利用學術網路以「贊助」之名放置商業廣告,違反規定並使商業介入• 濫用頻寬、硬體設備,排擠系上資源,造成資訊公有地危機• 使用者資料由公共資產轉為私人資產,將公共資產私有化• 站長吳緯凱多次違規濫用學術資源進行駭客與營利行為,公器私用• 與交大的技轉合約紛爭,顯示制度不健全

• 對普及近用的傷害

• 資訊服務商品化以差別付費製造多種進入障礙• 保留基本免費服務,但仍受商品化影響,變成跛腳的普及近用公共性

Page 11: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學生創業輔導 學生創業輔導 vs vs 技術移轉技術移轉

• 臺、政大創新育成中心臺、政大創新育成中心

• 學生與校友組織創業團隊有一定年限資格

• 創業團隊皆須先於校外設立 / 登記成立公司行號

• 進駐 / 畢業於學校育成中心皆須經層層審核與一定程序

• 制度性與規劃性以一定時間輔導創業團隊投入市場

• 一定的規範與輔導,合理 / 合法使用學術與公共資源

Page 12: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重返「公共網路服務」?重返「公共網路服務」?

• 台大台大 PTTPTT 實業坊實業坊

• 與無名小站同樣創立並崛起於學術網路,且同為學生自主創立

• 設立宗旨宣示永久學術中立、不商業化與營利

• 公共服務政策低調,申請服務門檻較高,實施適度人數控管

• 成立學生社團培養人才,以團隊延續理念

• 並以學生社團名義宣示獨立、自主,區隔學校由上而下之介入

Page 13: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重返「公共網路服務」?重返「公共網路服務」?

• 台大台大 PTTPTT 實業坊之問題實業坊之問題

• 部分站務或版務公器私用,缺乏公共意識

• 部分版務與使用者利用該站營利

• 校方與 PTT 團隊間關係模糊而緊張,介入經營的問題時有所聞

• 簡單的交易與物品交換的商業行為防不勝防

Page 14: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 由於時間已久,以及雅虎奇摩併購等其他因素,部分第一、二手資料已流失。

• 受限於時間,未能透過訪談補充文獻不足;再者,部份關鍵人物諸如林一平教授等,已拒絕再對相關事件發表意見,實為可惜。

• 受限時間、研究焦點與研究者所學,無法更深入討論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輔導制度的發展與問題;同時也無法深入探討 PTT 公共性的展現與爭議。

• 受限於時間因素,無法討論其他同樣自學術網路商業化的網路服務,諸如痞客邦、巴哈姆特、成大盈月與繁星等站,補充相關商業化之問題。

Page 15: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後續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建議• 可對技術移轉與育成中心制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從公共性與

批判性的理論與角度,對國內外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之創業案例之比較,了解何種模式能透同時兼顧研發人、使用者、技術知識獲得之企業,以及學術研發體制的利益與公共性。

• 可研究台灣公共網路服務其經營的制度面與政策面,更深入將資訊與數位公有地作一完整圖像的描繪,同時思考如何透過制度,將公共網路服務獨立於政府與商業之外。

• 比較台灣其他同樣自學術網路商業化的網路服務,諸如痞客邦、巴哈姆特等商業網路服務平臺,其過程是否有爭議,爭議的問題在何處?以及,其對於學術與公共網路機制的回饋是什麼?

• 研究台灣公共廣電體制數位化,或經營公共網路服務平台的作為,思考可以做什麼樣的公共服務,以及還有多少公共服務可以做。

Page 16: 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 2011文化研究年會

報告完畢!報告完畢!謝謝聆聽,懇請指教~謝謝聆聽,懇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