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92
< < 地地 地地 2 2 地地 地地 > > 地地地地 地地地地

Upload: val

Post on 19-Mar-2016

13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 地理 2  必修 > 教材介绍. 一、谁在编写教科书 ? 二、地理 2 教科书“变”在哪里? 三、教科书为什么要“变”? 四、 教科书对 《 课标 》 的落实 与各章内容结构分析. 一、谁在编写教科书 ?. 强大的编写队伍 —— 课标组核心成员、大学教授、地理专职编辑、中学优秀教师等组成的“ 四结合 ”队伍. 6 位地理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 8 所重点大学教授担纲教材主编. 10 位地理专职编辑担纲教材责编. 多位 中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参与教材编写.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地理地理 2 2 必修必修> > 教材介绍教材介绍

Page 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一、谁在编写教科书 ? 二、地理 2 教科书“变”在哪里? 三、教科书为什么要“变”? 四、四、教科书对《课标》的落实教科书对《课标》的落实 与各章内容结构分析与各章内容结构分析

Page 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强大的编写队伍——课标组核心成员、强大的编写队伍——课标组核心成员、大学教授、地理专职编辑、中学优秀大学教授、地理专职编辑、中学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师等组成的“四结合四结合”队伍”队伍66 位地理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位地理课程标准组的核心成员88 所重点大学教授担纲教材主所重点大学教授担纲教材主编编1010 位地理专职编辑担纲教材责编位地理专职编辑担纲教材责编多位多位中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参与教中学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材编写

一、谁在编写教科书 ?

Page 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册次册次 主编主编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总主编总主编 樊 杰(樊 杰(经济经济

地理地理)) 中科院研究员、博导、课标中科院研究员、博导、课标组长组长韦志榕(韦志榕(地地理课程教材理课程教材)) 课程所研究员、人教社编审课程所研究员、人教社编审

地理地理 11 (必修)(必修) 袁孝亭(袁孝亭(地地理教育理教育)) 东北师大教授、博导、课标东北师大教授、博导、课标组核心成员组核心成员

地理地理 22 (必修)(必修) 袁书琪(袁书琪(旅旅游地理、地理游地理、地理教育教育))福建师大教授、硕导、课标福建师大教授、硕导、课标组核心成员组核心成员

地理地理 33 (必修)(必修) 高俊昌(高俊昌(地地理课程教材理课程教材)) 课程所副研究员、人教社副课程所副研究员、人教社副编审、课标组核心成员编审、课标组核心成员

地理(选修地理(选修 11 )) 宇宙与地球宇宙与地球 刘 南(刘 南(天文、天文、

GISGIS)) 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教授、博导地理(选修地理(选修 22 )) 海洋地理海洋地理 袁孝亭(袁孝亭(地地

理教育理教育)) 东北师大教授、博导、课标东北师大教授、博导、课标组核心成员组核心成员

Page 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教材开发历史悠久——教材开发历史悠久—— 5555 年来编写的年来编写的第十套第十套教材,教材研制的宝贵财富教材,教材研制的宝贵财富• 2020 世纪世纪 8080 年代末的高中地理教材的修年代末的高中地理教材的修订订• 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末的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年代末的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写• 2121 世纪初的高中课标地理教材的编写世纪初的高中课标地理教材的编写

Page 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二、二、地理地理 2 2 教科书“变”在哪里?教科书“变”在哪里?(一)内容的变化 对传统的人文地理内容削枝强干(二)呈现形式的变化 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Page 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人口人文地理核心内容:人口 大纲版教科书• 人口再生产• 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迁移与环境• 中国人口迁移

 课标版教科书•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合理容量

Page 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城市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城市• 聚落的形成• 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化•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和成因• 城市的合理规划

•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

Page 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农业生产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一 )•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 二 )

• 农业的区位选择•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Page 1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工业生产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Page 1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地域联系人文地理核心内容:地域联系•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城市交通运输• 电子通信•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国际贸易和金融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Page 1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文地理核心内容:人类与地理环境人文地理核心内容:人类与地理环境•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Page 1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地理《地理 2 2 必修》的内容结构必修》的内容结构 人口 人的生活空间 人的生产活动人口的人口的变化变化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 农业地域的形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及其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Page 1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地理》必修《地理》必修 22 目录目录第一章 人口变化第一章 人口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三节 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

Page 1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Page 1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五章 交通运输部局及其影响第五章 交通运输部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对于传统的人文地理对于传统的人文地理内容内容削枝强干削枝强干

Page 1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对高中人文地理内容变化的思考对高中人文地理内容变化的思考• 1990 年版的《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下册》 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能源和能源利用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人口与城市 人类和环境

Page 1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2003 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下册》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03 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第一册》 人口与环境 城市的地域结构 文化景观 旅游活动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Page 1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2004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 》

人口的变化 城市与城市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Page 2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少——多——适中• 地理必修 2 只选择了 4 个主题: ---- 人口 ---- 聚落中的城市 ---- 生产活动 ---- 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Page 2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这 4 个主题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 ---- 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综合了其他

3 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 3 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Page 2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二二 )) 呈现形式的变化呈现形式的变化• 形式上的变化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形式上的变化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转变•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求学科逻辑与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力求学科逻辑与学习逻辑的合理配合。习逻辑的合理配合。

Page 2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举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大纲版教科书(一)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淡水 /土壤 /矿产资源(二)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家庭和婚姻(三)政治因素 政策 /战争

课标版教科书• 提出问题——人口为提出问题——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什么会迁移?• 概括性地给出原因:概括性地给出原因:环境环境 //个人(两个角个人(两个角度);经济度);经济 // 社会社会 //政政治(三个因素) 治(三个因素) • 中外两个人口迁移的中外两个人口迁移的案例案例 ++ 活动活动• 总结提高总结提高

Page 2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针对图表设计对图表设计读图思考读图思考,加强,加强了图表的思维价值,引导学了图表的思维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生学会发现问题、勤于思考。

课文包括课文包括文字文字和和图像图像,,它们是教科书的主体。它们是教科书的主体。课文在注重内容的规范、课文在注重内容的规范、文字的规范和逻辑结构文字的规范和逻辑结构的规范的同时,还要更的规范的同时,还要更好地体现教科书的工具好地体现教科书的工具性。性。

Page 2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案例案例的选择突出其的选择突出其典型性、说明性,典型性、说明性,对课文中的相关内对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起到诠释、实证、容起到诠释、实证、应用等作用。应用等作用。

阅读阅读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是为了丰富和补充知识而设计的;而设计的;活动活动是依据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侧重对内容的需要设计的,侧重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启迪思问题的分析过程,以启迪思维、自主探究。维、自主探究。

紧密配合各紧密配合各章内容,选章内容,选择学生感兴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趣的话题进行行问题研究问题研究。。侧重过程与侧重过程与方法,结果方法,结果具有开放性。具有开放性。

Page 2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方法• 部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依托,紧密联系社会部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依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实际,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全书采编了全书采编了 2323个案例个案例• 有些案例用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有些案例用来诠释、实证、应用理论• 有些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有些案例作为分析问题的素材,从中归纳出理论。• 有些案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因应对高考有些案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因应对高考的需要的需要

Page 2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例 必修《地理例 必修《地理 22 》“城市与城市化”中的案例》“城市与城市化”中的案例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 案例标题案例标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案例案例 11 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城市的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等级 案例案例 22 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围的变化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案例案例 33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案例案例 44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案例 55 合肥市环城公路合肥市环城公路

Page 2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例 研究性学习例 研究性学习抓住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抓住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热点或焦点问题  热点或焦点问题 国家建设问题国家建设问题设计方式:设计方式: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给出研究思路  给出研究思路  逐步给出资料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逐步给出资料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Page 2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教材中的“问题研究”一览 章章 问题研究题目问题研究题目1 1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2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 从城市到郊区,你选择住从城市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在哪里?3 3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样?4 4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煤城焦作出路何在?5 5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少了?6 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 绿色食品知多少?绿色食品知多少?

Page 3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三、教科书为什么要“变”?三、教科书为什么要“变”?11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程22 、教科书功能模块设计的价值追求、教科书功能模块设计的价值追求3 、对教科书“变”的反思

Page 3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11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

评 价评 价教 学教 学 各学科教材各学科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课程标准

Page 3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教材改革是高中课程改革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 教材改革必须传达和完成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

Page 3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1)(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功能的转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六大目标革的六大目标

(( 22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性和选择性。—— —— 课程结构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转变

Page 3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44)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转变课程实施的转变

( 3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的转变

Page 3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6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生的适应性。—— —— 课程管理的转变课程管理的转变

(( 55)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能。—— —— 课程评价的转变课程评价的转变

Page 3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必修 2 教科书内容的削减,是为了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课程内容的转变• 必修 2 教科书呈现形式的改变,是为了完是为了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育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课程实施的转课程实施的转变变

Page 3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2.2. 教科书功能模块设计的价值追求教科书功能模块设计的价值追求• 结论式的陈述方式是传统地理教科书最常用的,它的特点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或“是怎么回事”。• 这种陈述方式当然有不少优点,比如使课堂内容显得简明扼要,节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得到更连贯、更系统的知识。

Page 3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这种结论式的陈述方法导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以听讲为主的学生方式,学生缺少必要的体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足等弊端。

Page 3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教科书多功能模块的设计,是基于:教科书多功能模块的设计,是基于:• 思维活动倾向于填补空隙,如果没有任何空间,思维往往不会产生,不会很活跃• 知识是由学生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教科书或教师来提供(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好的学习不是学生对教材的记忆,而是来自于给学生更好的机会去建构• 提供了一个给学生知识自主建构的机会

Page 4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33 、对教科书“变”的反、对教科书“变”的反思思• 知识到底要给多少?• 原来教科书中的知识给的太多?• 要不要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化?• 新课标教科书的知识太少?• 平铺直叙还是案例分析?• 新教科书中的隐含知识太多?

Page 4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问题的关键:• “ 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知识与技能”(即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的• 教科书的改革不能矫枉过正• 找到平衡点: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利于课改的推进

Page 4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四、《地理四、《地理 2 2 必修》对课标的落实必修》对课标的落实• 对课标、教材、教科书的认识• 课程目标层面的落实• 内容标准层面的落实内容标准层面的落实

Page 4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课程标准 教材 教科书

课程标准 教材 教科书

课程标准教材

教科书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系列化,是主要内容载体、教师教、学生学的工具

为学习而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衡量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

Page 4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一)课程目标层面(一)课程目标层面• 知识与技能维度:必修二重点完成课标第二条目标 ——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Page 4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地理

城乡规划

宇宙与地球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 1 地理 2 地理 3

旅游地理

必修

选修

宇宙中的地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口与城市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环境保护

Page 4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过程与方法维度:教科书呈现形式(体例设计) 体例设计) 上的变化,体现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体现主动学习的学习过程

必修必修 22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 + 问题问题读图思考读图思考案例案例活动活动阅读阅读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Page 4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帮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是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三种关系的高度耦合。在人地关系中, 地理 1 (自然地理学)侧重于研究地与地的关系和地对人的关系 地理 2 (人文地理学)侧重于研究人对地、人与人的关系

Page 4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人与地的协调,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界的人类之间保持和睦、妥协与协调,在人类生态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

Page 4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 2 特别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Page 5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区域和空间观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人文地理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 , 只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Page 5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课标》模块《课标》模块 22 和《地理和《地理 22 》相对应》相对应1.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城市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系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与发展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与发展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其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协调发展

(二)内容标准层面(二)内容标准层面

Page 5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第一部分:人口与城市第一部分:人口与城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Page 5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11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11 )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标准”的前提。(( 22 )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对比,)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对比,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3 )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上是怎样分布的。

Page 5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22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 )把握本条“标准”重在“举例”两个字上,主要看学生能否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如果学生能举出恰当的实例进行说明,表明学生是真正理解了。

Page 5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33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所指的人口规模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2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地球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对人口的合理负载能力,也称为理想人口或适度人口,

Page 5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3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这两个概念,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4 )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Page 5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44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释其形成原因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 1 )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内部的空间形态,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Page 5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 2 )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3 )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Page 5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55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 )没有把“中心地理论”放在标准中,就不要求学生掌握理论本身。( 2 )对高中学生来说,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3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镇,也可以是城镇内的商业中心。( 4 )从城市内部扩大到某个区域的城市布局上,引导学生比较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Page 6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66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因为是个历史过程,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难以感受到城市化过程,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运用资料进行概括。( 2 )在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这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Page 6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77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聚集的特定文化现象。( 2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 3 )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的形成。

Page 6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二章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二章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

数量变数量变

化化 空间变空间变

化化

自然增长自然增长

增长模式增长模式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人口的人口的容量容量

环境人口环境人口容量容量

人口合理人口合理容量容量

环境与人口的关系环境与人口的关系

Page 6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围绕“围绕“变化变化”做文章,要把握”做文章,要把握住时间尺度和空间地结合。住时间尺度和空间地结合。 适应案例分析模式,善于挖掘适应案例分析模式,善于挖掘案例中隐含的“道理”。案例中隐含的“道理”。 人口增长模式的三分法与人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分法与人口再生产的四分法。再生产的四分法。正确人口观的培养一定要落在正确人口观的培养一定要落在实处。实处。

Page 6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例例 1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案例分析)内容设计步骤:内容设计步骤: 1. 1. 提出问题——人口为什么会迁移?提出问题——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 2. 概括性地给出原因:环境概括性地给出原因:环境 //个人(两个角个人(两个角度);经济度);经济 //社会社会 //政治(三个因素) 政治(三个因素) 3. 3. 中外两个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运用)中外两个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运用) 4. 4. 总结提高总结提高

Page 6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例例 22 必修《地理必修《地理 2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观》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人口观

人口过程人口过程人口与环境的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口的关系(人口的合理容量)合理容量)

地球最多能养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境人口容量)

地球上适合养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口合理容量)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动态分析)(动态分析)(综合看待)(综合看待)

Page 6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活动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文章选自中科院综考会“中国土地资源(文章选自中科院综考会“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Page 6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个体城市个体 城市群体城市群体

城市内部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间结构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

分区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

形成和变化

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不同等级

城市的不同等级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

系的启示(中心地理

系的启示(中心地理

论的应用)

论的应用)

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进程城市化对地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Page 6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把握内容的深度(尤其是部分内容把握内容的深度(尤其是部分内容与原高中地理选修一相近),注意要与原高中地理选修一相近),注意要求的变化。求的变化。 例如例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只为: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只为“阅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阅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重点分析“经济因素”,其他因素用重点分析“经济因素”,其他因素用图说的形式表达;正文中不出现“中图说的形式表达;正文中不出现“中心地理论”;心地理论”;

Page 6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把握分析问题的地理视角把握分析问题的地理视角 例如:增加“城市形态”内容,例如:增加“城市形态”内容,因为城市形态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因为城市形态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深刻;城市功能分区从城市土地响深刻;城市功能分区从城市土地利用角度切入;主要讲城市化对地利用角度切入;主要讲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环境的影响;

Page 7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二部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二部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点及形成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条件与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Page 7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11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11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农业地域类型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是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 22 )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要求学生能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并对这些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型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33 ) ) 帮助学生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

Page 7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22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 )帮助学生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 2 )学生要能够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 )学生能自己举出实例与教师给出实例由学生分析,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检验效果是不同的。

Page 7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33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认识:( 1 )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利用产生的需求与有限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资源、能源不合理利用方式产生的后果直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3 )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活动本身对地理景观的影响。( 4 )学生只要能用农业或工业生产中的一种进行分析就可以认为符合“标准”要求。这是因为农业或工业生产只是生产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它们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本质是一样的。

Page 7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44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 )生产活动中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的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2 )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义。( 3 )这部分内容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设立一些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运输情景和相应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

Page 7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55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 )可以把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讨论限制在一个大城市中,特别是对生活在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中的学生来说,利用居住地内发生的变化来研究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变化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会使教学更有意思。( 2 )这样的实例有:城市交通布局的扩展对城市功能区和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等。

Page 7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构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基础知

农业区位因素(基础知

识)识) 农业地域的形成(基础知

农业地域的形成(基础知

识)识) 案例分析

种植业(季风水田种植业(季风水田 //商品谷物)商品谷物)

畜牧业(大牧场畜牧业(大牧场 // 乳乳畜业)畜业)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三、四、五章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三、四、五章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

Page 7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认真分析每一个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案例的作用,用活用好。的作用,用活用好。““ 活动活动”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案例配合,构成完整的学习单元。例配合,构成完整的学习单元。 教材在处理案例陈述与原理分析的关系教材在处理案例陈述与原理分析的关系时,并非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更多地从教时,并非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更多地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来设计。学过程的角度来设计。 农业地域类型需掌握的关键点是农业地域类型需掌握的关键点是区位区位和和特点特点。。

Page 7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例例 11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设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设计1.1. 从不同的农业景观引入(水田从不同的农业景观引入(水田 //牧场),提出问题牧场),提出问题2.2. 结合上面的景观,解释区位的含义。结合上面的景观,解释区位的含义。3.3. 用图示给出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用图示给出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不分列讲述每不分列讲述每一个区位因素,只要求知道“有什么”一个区位因素,只要求知道“有什么”))4.4. 在“活动”中分析和体会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在“活动”中分析和体会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作用(的作用(小案例,不求全小案例,不求全)) 第一题——气候因素(与农作物习性相结合)第一题——气候因素(与农作物习性相结合) 第二题——地形因素第二题——地形因素 第三题——市场因素等第三题——市场因素等5. 5. 指出农业区位因素是会变化的(指出农业区位因素是会变化的(案例案例 ++活动活动))

Page 7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例例 22 第三章第二、三节的设计第三章第二、三节的设计 两节共有四个案例,亚洲的季风水田两节共有四个案例,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一对;潘帕农业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一对;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为一对。从斯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为一对。从设计的角度看,设计的角度看,教材对内容的描述和分析教材对内容的描述和分析由细到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由小到由细到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由小到大。大。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设计体现了分析地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设计体现了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的迁移理问题能力的迁移

Page 8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区位内容设计区位内容设计 特点内容设计特点内容设计季风水田农业季风水田农业 图示,读图思考图示,读图思考 描述描述

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图示,读图思考图示,读图思考 给案例,自主分给案例,自主分析析大牧场畜牧业大牧场畜牧业 从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从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中自主归纳业)中自主归纳乳畜业乳畜业 以“活动”为主,进行区位因素分以“活动”为主,进行区位因素分析;然后给“西欧的乳畜业”材料,析;然后给“西欧的乳畜业”材料,加以实证。加以实证。

Page 8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四章的内容逻辑结构第四章的内容逻辑结构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与区位选择 工业地工业地域的形域的形成成

区位因素(因素)

区位因素(因素)

区位选择(变化)

区位选择(变化)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

域域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

地域联系地域联系 案例分析 传统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新工业区

Page 8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强调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科学强调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重大影响。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重大影响。把握一些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如把握一些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用案例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用案例来加深理解。来加深理解。辩证看待工业集聚与分散的趋势,用工辩证看待工业集聚与分散的趋势,用工业的地域联系落实《课标》第四条要求。业的地域联系落实《课标》第四条要求。 工业区需掌握的关键点是区位和发展。工业区需掌握的关键点是区位和发展。

Page 83: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五章的内容逻辑结构第五章的内容逻辑结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交通运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输方式(五种)种)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布局(形布局(形式式 // 层层次)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布局变化的影响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布的影响

Page 84: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只用交通运输表述“地域联系”。只用交通运输表述“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方式为讲交通运输布局作交通运输方式为讲交通运输布局作铺垫,不是重点内容,与初中地理有铺垫,不是重点内容,与初中地理有重叠的部分,可把重心放在交通运输重叠的部分,可把重心放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上。方式的变化上。注意案例的运用。注意案例的运用。

Page 85: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第三部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第三部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问题• 联系《联系《 21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度和责任

Page 86: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对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 )本条“标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2 )可以通过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Page 87: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22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环境问题( 1 )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 2 )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对学生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这种能力的训练。

Page 88: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33 、联系《、联系《 21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径( 1 )高中阶段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站在协调人地关系的高度系统学习人类应该怎样行动。( 2 )落脚点应该在人类行动的层面上,也就是对解决之道的探索。

Page 89: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4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领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1 )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 2 )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 )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Page 90: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六章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六章第六章的内容逻辑结构第六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地关系的历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史回顾直面环境问题直面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走向人地协调——可持调——可持续发展续发展

依照时间线索,侧重历史发展侧重当代的环境问题侧重当代和未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

中国的可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续发展实践必然性必然性途径途径

Page 91: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注意用事实说话,不“贴标签”)。(注意用事实说话,不“贴标签”)。把握内容的“虚”和“实”,既有把握内容的“虚”和“实”,既有对全书内容主题(人地关系,可持续对全书内容主题(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提炼,又有新内容的补充。发展)的提炼,又有新内容的补充。要把内容讲“实”。要把内容讲“实”。 要讲出时代感。要讲出时代感。

Page 92: < 地理 2   必修 >           教材介绍

填充图册、地图册填充图册、地图册

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战略立体化教材和教学资源战略

文本教材文本教材

教师用书(附教师用书(附图像资料盘)图像资料盘)新教材新学案新教材新学案

超级地图(电子)超级地图(电子)

图资料盘图资料盘

同步解同步解

析与测析与测

评评挂图挂图

课件课件

网络版教材网络版教材人教网地理网页人教网地理网页

人教报刊社杂志人教报刊社杂志试教通讯试教通讯

培训资料包培训资料包

科研课题科研课题